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采收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杜仲;栽培;管理;采收
杜仲为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树种之一。杜仲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除酸痛、降血压等功效;杜仲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及人体需要的10余种元素;杜仲除木质部外均含有重要的工业原料杜仲胶,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粘着性,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化学工业和电讯器材工业;杜仲干直,枝叶茂密,根系发达,树姿优美,适应性强;既是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又是丘陵山地和平原造林的重要经济林树种。现将杜仲育苗、栽培管理及采收技术总结如下。
1播种繁育
杜仲播种育苗一般春、秋播均可,但以春播为多。播种的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性能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播种前要对圃地进行翻耕冻垡,并做成宽1m、高15~25cm的苗床。同时,结合翻耕,施腐熟有机肥30t/hm2。为了减少地下害虫,还可适量施生石灰、福尔马林等对圃地进行消毒。为保证种子纯度和质量,提高发芽率,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2~3d,每天换水2次,待种子吸水膨大时,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杜仲播种常采用条播方法,播种沟深3cm,行距20~25cm,用种量一般为150~225kg/hm2。播种后覆1~2cm细土,并浇水盖草保墒。种子出芽后,要趁阴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除草。当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要进行间苗,并进行第1次追肥,施用尿素22.5~30.0kg/hm2,此后每月结合除草追肥1次,并逐渐增加施肥量,最后1次追肥应在立秋前进行,以钾肥为主。当幼苗形成5~6片真叶时,结合间苗进行移稠补稀,保留30~45万株/hm2左右。
2造林
2.1造林地选择和造林密度
杜种造林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杜仲造林密度主要根据作业方式和立地条件来确定,一般株行距为2m×2m或2m×3m,栽植1500~2400株/hm2。
2.2整地
杜仲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深达1m以上,所以杜仲造林要实行大穴。对缓坡和平地造林,要力求做到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对坡度超过15°的造林地,除局部可以全垦外,一般应进行带状整地;对坡度25°以上的地,禁止全垦,应进行带状或穴状整地。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线进行,带间保留2~3m原有植被;穴状整地要求规格为60cm×60cm×60cm,挖穴时,表土与心土应分开放穴旁备用。
2.3栽植
栽植宜在3月上旬进行。在栽植前,要修整好根系,浸沾泥浆。栽植时,先将表土与基肥混合后垫入穴底,然后放入苗木,埋入细土,轻轻提苗,让根系舒展,再填土至穴满,踏实,上覆心土。栽植深度稍深于苗木原土痕处即可,切勿深栽。
3抚育管理
3.1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每年进行2次,第1次在4~5月份,第2次在7~8月份,中耕除草宜浅。对土壤粘重、板结林地,从栽植后第2年开始,必须进行深翻,以后每隔1年进行1次。同时,提倡间种豆科作物或绿肥,增强土壤肥力。
3.2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次。追肥以腐熟有机肥加尿素混施为好,每株每次施入0.3~0.5kg。
3.3病虫害防治
杜仲在苗期易发生立枯病,在幼苗出土后1个月内,用0.5%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0d喷洒1次,1个月后用1.0%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5d喷洒1次,2~3次即可。地老虎、蝼蛄等害虫用毒饵诱杀。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的林地,杜仲易发生根腐病,导致整株死亡。因此,要加强排水。同时挖出病株烧毁,对树穴用5%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150g/株,施入树冠土壤中防治根腐病。猝倒病和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4采收与贮藏
4.1叶的采收和贮藏
4.1.1采叶时间。一般采叶时间可在7~10月,8月是采叶最佳时期。选择无病虫害和没有喷洒过农药的树木,要采绿叶,忌采发黄的叶,因绿叶有效成分含量高,发黄叶含量少。
4.1.2树叶采集后的处理。为防止腐烂,杜仲叶采收后要先摊放在室内,并及时进行杀青处理。常见杀青方法是以普通铁锅作为炒锅,翻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手握叶不粘手、失重30%左右即可。
4.1.3贮藏。杀青处理后的杜仲叶要及时烘烤或晾干,去杂质装袋。制胶用的杜仲叶也要晾干装袋,存放于干燥、通风的仓库里,注意防潮、防晒、防虫、防鼠害。
4.2皮的采收和贮藏
4.2.1剥皮时间。杜仲在生长季节的5~7月剥皮效果最好。剥皮宜选择气温25~35℃、相对湿度80%以上的阴天或晴天16时后进行。注意不要在下雨天剥皮。
4.2.2剥皮方法。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可在剥皮前7d将杜仲树浇透1次水;不能浇水的地方,最好在下透1次雨以后抢时剥皮。要选长势旺盛、枝叶茂密、树径6cm以上的中龄树为剥皮对象。剥皮时先在主干分枝以下5cm处横割1圈,深达木质部,再从地面上10cm处同样横割1圈,然后从上下两刀口之间纵割1刀,深达形成层,注意不要损伤木质部表面的幼嫩木质部的细胞。轻轻将树皮全部剥掉,再对树杆木质部喷施杜仲“增皮灵”或杜仲“促生剂”,最后用地膜将部位包扎好,上部包扎要紧,下部稍松,剥皮40~45d后揭开地膜。
[摘要]跟踪评审的委托及评审范围,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的事前评审,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的事中监控,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的事后评价。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建立和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机制,实现财政投资项目的事前评审、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真正做到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评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事前评审事中监控事后评价
一、跟踪评审的委托及评审范围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部门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评估与审查,以及对使用科技三项费、技改贴息、国土资源调查费等财政性资金项目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行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由财政部门委托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进行。是通过专业技术手段,进行定量分析和管理。
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包括:(一)财政预算内各项建设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二)政府性基金安排的建设项目;(三)纳入财政预算外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四)政府性融资安排的建设项目;(五)其他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项目支出;(六)对使用科技三项费、技改贴息、国土资源调查费等财政性资金项目的专项检查。
二、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的事前评审
事前:项目可行性研究、地质勘察和项目设计三个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评审质量,直接影响到财政投资项目投资的经济效果,也对投资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来评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尽量避免项目决策上的失误。
工程项目地质勘察资料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勘察资料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施工图设计的质量。认真做好实地勘察,对施工图的合理性、经济性、完整性进行严格把关,力求设计出科学合理又节省造价的项目施工方案。
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设计方案的优化、科学、合理,是最大的节约。直接参与设计方案的论证和审查。
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评审,从财政投资角度,审查项目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避免因设计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增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他们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行设计招投标制。以此来提高设计单位的技术水平、保证设计质量,从而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还推行限额设计,改变设计计费办法,建立设计质量奖优罚劣制度。充分调动了设计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达到了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三、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的事中监控
事中:施工阶段,也是大量实际投资发生主要阶段。
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对资金监控的监管,是评审中心的任务。按照总投资构成内容分解的各项费用进行监控,即对建筑安装过程费用、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以及建设其他费用等进行监控。对于重大项目,评审过程中要派驻评审人员,实现全过程跟踪评审监控。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建设项目的变更都会造成项目造价的变动。现场签证不规范,项目超标现象严重是目前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评审人员深入现场监控,全面掌握工程实况,在现场监控过程中,对照图纸察看施工情况,收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及时掌握施工动态。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审核设计变更和签证,以及因此所发生的费用,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实施阶段初期。对变更项目做到先算帐后变更,找出建设项目资金控制中的偏差和原因,使工程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制定资金纠偏的措施,去改进和消除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效或低效的活动,有效控制总投资。
评审中心通过现场监控,及时发现了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节支增效成果显著。实现了跟踪评审监控,严格管理设计变更,准确掌握材料价格,评审监控过程中根据施工进度提出月报季报,为财政预算的支出提供了科学合理可靠的技术依据,避免了项目支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直接关系到项目支出预算的管理,在评审监控过程中,发现和剔除项目投资中的不合理资金,发现和纠正项目建设中在资金使用方面的违规违纪问题,将为节约财政支出增加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的事后评价
事后: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阶段,主要先竣工结算的评审,进而做好全方位工程造价的事后评价工作。
对于一个建设项目而言,竣工结算是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并验收合格之后,对建设项目完成工程量的度量和确认。所以竣工结算评审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度量建设过程的实施工作绩效,最终确定工程造价,它是承发包双方结算的依据。工程结算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
在结算评审过程中,由于编审人员所处的地位、立场和目的不同,工作水平也不同,编审结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属于正常现象。但差距过大,就会造成工程造价的失真,使公共财政资金造成损失和浪费。
施工结算评审过程中,常发现结算多报现象发生。例如评审的某局办公楼装潢项目,合同价为56万,施工方报送价为110万,最后经评审工程造价为65万(中间发生了一些变更项目产生了索赔)。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施工签证单较多,有盲目签证、事后补签现象的存在,每一张签证单都影响着工程造价的变动,增加项目的投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深入现场,掌握工程的实际情况,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签证,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取费标准,对工程量和工程套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核,控制了工程造价,为财政投资节约了资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全过程跟踪评审必要性。
芫荽3月下旬直播,5月上旬开始采收鲜食芫荽,5月底采收结束,7月上旬收获芫荽籽;娃娃菜7月中旬直播,9月底开始采收,10月上旬采收结束。
2芫荽栽培技术要点
2.1品种选择
选择植株高大、适应性强、优质耐寒、味浓芳香的大叶形芫荽品种,如山东大叶、北京香菜、白花香菜等。
2.2整地施肥
选择前茬是小麦或大麦的地块,作物收获后进行深翻暴晒,于11月中旬浇冬水保墒,翌年3月中旬整地施肥,每667m2施充分腐熟农家肥3000kg、磷酸二铵10kg、硫酸钾10kg,耙磨后将土地整平。
2.3催芽播种
播前可将种子摊放在平整的地面上,用不太坚硬的器物均匀用力搓开,使其外壳破裂,然后可直接播种;或者将种子放入盆里进行浸种催芽,先用40~50℃的温水浸种15min,然后放入15~20℃的清水中浸泡24h,搓洗2~3遍后将种子用纱布包好保湿,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放入20~25℃条件下,一般10d后8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采用条播或撒播,条播、撒播均盖土2~3cm,每667m2用种3~4kg,保苗40万株左右,播后用平整工具镇压,以利出苗,同时还应注意土壤板结导致幼苗顶不出土的现象发生,播后应及时查苗,如发现幼苗出土时有土壤板结现象,要抓紧时间喷水松土,以助出苗。
2.4田间管理
2.4.1水肥管理
河西地区春季风沙大,直播后要注意防风固沙,保持土壤湿润。苗高3cm时开始追肥,每667m2随水追施尿素10kg;当苗高约10cm,进入生长旺盛期,春季雨水少宜勤浇水但不宜过多,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并结合浇水追施三元复合肥20kg、尿素10kg;苗高25cm之后,要控水控肥,雨水多时,注意及时排水,促进芫荽籽早熟,防止返青。
2.4.2中耕除草
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一般整个生长期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幼苗顶土时,用小耙进行轻度松土,消除土壤板结层,同时拔除杂草,以利幼苗出土生长;第二次在苗高2~3cm时进行,可用小平锄适当深松土,拔除杂草;第三次是在苗高5~7cm时进行。及早中耕、除草,可促进幼苗旺盛生长,待叶部封严地面后,不再中耕松土,但要注意拔除杂草。
2.5病虫害防治
芫荽病害主要有猝倒病、叶斑病和病毒病。猝倒病可用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施1次;叶斑病可用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50%加瑞农可湿牲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连喷3次;病毒病可交替用小叶敌抗病毒营养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d连喷3次。
2.6采收
芫荽生长到25cm后,开始陆续采收鲜食芫荽,采用间拔收获,共收获2~3茬,采收时注意选留健壮苗用于收获芫荽籽,一般留苗株行距为5cm×10cm;芫荽果壳表面淡黄棕色,种子变为褐色时便可采收,过度成熟香气差。
3娃娃菜栽培技术要点
3.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耐抽薹、结球紧实、早熟、丰产、耐储运的优良品种,小株型品种有“春玉黄”、“春月黄”等,大株型品种有“旺青春”、“介实金杯”等。
3.2整地施肥
7月中旬芫荽收获后清理地块,每667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3kg加敌百毒死吡2kg,拌细土25kg配成药土均匀撒施。每667m2施腐熟优质农家肥2000kg或商品有机肥200kg、磷二铵30kg、钾肥10kg,均匀撒施后深翻耙耱。
3.3起垄播种
为防止7—10月份雨季涝害,采用起垄播种,一般垄高10~15cm,垄宽50cm,沟宽25cm,每垄2行,做到垄面平整紧实,播前5~7d覆膜提温、保墒。娃娃菜成熟时个体较小,要求密植,一般株行距为20cm×25cm,用点播器破膜点播,穴深1cm,每穴点播种子3~4粒,播后覆土或黄沙轻轻压实,每667m2用种量100g。
3.4田间管理
3.4.1水肥管理
娃娃菜栽培过程中要适当控制肥水,以免植株个体过大,影响商品质量。定苗后以促为主,需勤浇水追肥,浇水时做到沟内不积水,垄面不见水,作物不缺水。苗期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8~10kg;莲座期每667m2穴施三元复合肥15~20kg;包心期每667m2追施硫酸钾10kg,同时也可在生长期间叶面喷施0.1%磷酸二氢钾2~3次。
3.4.2间苗定苗
出苗后2~3片真叶时开始间苗,每穴留健壮苗2~3株,当达到4~5片真叶时开始定苗,每穴选留无病虫害、健壮苗1株,每667m2保苗8000~10000株。
3.5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和干烧心。软腐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10%葡萄糖酸钙750倍液,或20%井岗霉素水溶剂25g兑水50kg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d连喷2~3次;干烧心可喷洒0.7%氧化钙和2000倍萘乙酸混合液;或1%过磷酸钙溶液,或0.7%硫酸锰溶液,每隔5~7d连喷3次。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可选用绿菜宝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连喷3次。
3.6适期采收
关键词:无公害,溪黄草,栽培管理
溪黄草是民间草药,俗称熊胆草、风血草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病等病症,并开发出多种以之为主要原料的防治肝炎的保健产品,如溪黄草冲剂,溪黄草袋泡茶等,产品极具市场潜力。溪黄草属一年生草木植物,生长周期为160天左右。溪黄草长高可达0.8-1.2m左右,亩产干草可达400-500kg,一般在农历3月份种植,8月份采收。种植季节弹性大,可错开农忙季节种植,早种早收,迟种迟收。种植溪黄草是农民增收脱贫的短、平、快项目。2006年在我镇符坑村成功引进示范种植,并以平均每年种植面积2000多亩的规模得到快速发展。论文参考网。以目前市场上的干草收购价8元/kg计,亩产值可达3200元左右,且产品供不应求。笔者经过2006年示范推广种植以来,与广大生产者一起研究探讨,总结了一套较成功的溪黄草栽培管理技术经验,现将相关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育苗
1.1育苗时间:农历1月中旬至4月中旬,一般通过枝条进行育苗。培育时间为20-30天,当新苗长至10cm左右时即可移栽到大田种植。
1.2苗圃要求,苗圃地要施有机肥,不施化肥,施肥后把地整成宽1.2-1.5,高20cm的长方形畦。
1.3精选种苗,溪黄草品种分大叶溪黄草和小叶溪黄草,大叶溪黄草叶面较大,叶尾尖形,小叶溪黄草叶面较小,较圆形。从实践看,应选择小叶溪黄草,因其抗病性较强,较适合当地种植。
1.4苗木剪插。一般采用嫩枝扦插,插条可以从留种地或大田里割取,选取健壮枝条,栽成长10cm左右,具有3-4个节,剪去基部叶片,留顶梢1-2对叶,下端斜剪成马蹄形切口,剪好的插条用生根粉浸沧处理,以保证有较高成活率。苗床整好,开横沟,将插条斜依沟壁,上端露出土面为插条的1/4-1/3,覆土压实,依次扦插第2行,扦插株行距4cm×5cm。
1.5苗木管理,扦插完后浇透水。温度低于10℃时要覆上透明尼龙薄膜(用竹片拱起)。气温高时育苗,溪黄草要沾泥浆培育,再用遮阴网5-10天以防新苗晒干,并及时浇水保湿。溪黄草苗栽种8-10天后浇施水肥1-2次,水肥浓度要偏淡些。
2.选地、整地
2.1选地要求。溪黄草对环境适应性强,在溪边湿地、林边、沟边、田边及林下都能生长,最好选择水源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栽培种植。既可在农田、山坑田、开荒地种植,也可在阳光充足、新植果树的果园或新选林地上套种,使土地得以有效利用。
2.2选地注意事项。溪黄草怕渍水,怕泥土板结。如果是烂泥田,要把排水沟开深一些,使水排干。如果连续多年在同一块旱地种植,则溪黄草易发病害会减产,且质量差。因此,应尽量采用轮作方法种植,最多连种2年。
2.3整地。溪黄草移栽前要先整地,整地分粗整地和细整地。
2.3.1粗整地,将前茬作物残株深翻掩埋,并松土及将有机肥和化肥撒施混埋,肥的数量可视土壤肥力适度增减。整地前亩施有机肥约1500kg,复合肥35-50kg,而后进行深耕。
2.3.2细整地,将粗整好的表面土整碎后作畦,即把地整成宽1.5-1.8m,高20-30cm长度适当的畦。溪黄草移栽前10天左右进行细整地,如果积水田要把排水沟开深些,整好地后及时盖上黑地膜。如果土太干,最好灌些水,使土壤湿润后把水排干,盖好黑地膜后待种。
3.种植管理
3.1种植要求,种植时要先用木棍穿过盖好的黑地膜进行打穴。打穴规格为30cm×40cm,然后把先育好的溪黄草苗,种入穴中,移栽时应选阴天无风或晴天傍晚进行。种植后浇足定根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灌一次“跑马水”。
3.2田间管理
3.2.1除草。黑地膜种植几乎不用除草,省时省工。但应注意及时浇水,要一直保持土壤湿润。溪黄草种植后约30天,在沟边长杂草时用除草剂喷洒杂草,但不能喷洒溪黄草。
3.2.2施肥。溪黄草种植20天左右施稀淡人畜粪尿肥一次,亩用约1000kg人畜粪尿肥加复合肥10kg淋施。一个月后待苗封行时,可将地膜去除。除去地膜后随即进行中耕除草施肥,修整边沟。植株封行后改施颗粒复合肥1-2次,每亩10-15kg。论文参考网。施肥时要选择晴天,一般在上午9点以后,下午5点以前露水干后,一边撒施一边用软枝条或扫把将肥料从溪黄草叶片上轻扫到地上去。如果施肥后几天一直不下雨应及时浇水。论文参考网。种植溪黄草要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才能取得优质、高产。溪黄草种植不能单一施用氮肥,特别是不能单施尿素。如果施用氮肥过多或土壤有机肥含量低,会出现缺素症。如花白叶,叶片少,甚至停止生长,严重影响溪黄草产量和质量。
3.2.3浇水。溪黄草移栽后,应注意及时排灌。苗期要注意浇水保苗,防止干旱,促进根系下扎,以利幼苗茁壮成长;植株封行后,耗水量增大,要经常灌水保持湿润,溪黄草适应高温湿润条件下生长,但不能长时间水浸,浸泡两天以上会烂根。在雨季尤其是连续多天的大雨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引起烂根。
3.2.4病虫防治。溪黄草病虫害少,一般不需用农药。如发现有虫则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喷杀。从近年种植情况看,前期有发现叶青虫和钻心虫为害,可选用高渗甲维盐喷杀,防治效果较好。
4.采收
4.1采收一季,农历2月底种植和生长较好的溪黄草在农历6月前采收一次,用镰刀在植株基部离地面3cm左右处割下,这样有利分蘖萌芽。采收通常选择晴天进行,采收后,补施复合肥15-20kg/亩,并灌水保温。
4.2采收二季,溪黄草在当地种植一般一年收一季,到农历8月中旬前,即长花蕾前采收。溪黄草采收时用镰刀将溪黄草平地面割断采收。采收时把溪黄草理顺结成小把,除去根、杂质、泥土,把溪黄草整齐排放在地面晒至九成干后,收回家里再晒,晒干过程中不要淋雨。晒干后溪黄草根部向两边,尾部中间相连,捆成20kg左右,捆把即成商品。
5.留种
在农历8月至10月底前割后,重新长出的溪黄草苗扦插留种,溪黄草收割后的老茬过冬时用禾秆覆盖,开春后长出的新苗也可作来年的种苗。
关键词:烤烟,上部叶,成熟度,叶绿素,酶
烟叶成熟度是指烟叶成熟的程度,是烟叶质量的核心[[1]]。成熟度是决定烟叶内外在质量的关键因素[[2]]。对烟叶成熟度的正确判断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关键,这类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3],[4],[5],[6]]。烤烟叶片的衰老涉及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同时受到品种特性和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7],[8]],仅凭生产经验或单一指标难以正确把握烟叶成熟度。集中采收上部6片烟叶的做法,有利于上部叶成熟度的提高[[9]]。本研究以顶部第1片烟叶的成熟特征作为采收标准,对上部6片烟叶进行集中采收烤烟,研究不同成熟度上部6片烟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性,为探索上部烟叶最佳成熟标准,合理分配6片烟叶的烘烤,提高上部烟叶烘烤质量和烤后烟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0年在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郴州基地科技示范园内进行,供试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云烟87在中南农业实验站郴州基地培育。前茬水稻,土壤pH值6.3,有机质含量4.85%,全氮2.66 g/kg,全磷0.96 g/kg,全钾10.86 g/kg,碱解氮233.93 mg/kg,速效钾102.44 mg/kg,水溶性氯18.52 mg/kg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烟苗于3月17日移栽,烟苗长势基本一致,种植密度100 cm×50 cm,现蕾打顶,统一留叶18片,试验区面积1600 m2,种植2940株,统一施肥,栽培管理措施按桂阳县当地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方案执行。
1.2 试验方法
以上部6片适熟烟叶为材料,上部烟自上而下标注第1~6叶位。本试验采用顶部第1片烟叶田间成熟度成熟特征区组设计烤烟,各处理烟株各300株。当顶部第1片烟叶达到试验处理延长采收期时和成熟特征时(见表1)一次采收上部6片烟叶,随机抽取各处理各叶位烟叶10片用于鲜烟叶样品相关指标的检测。
表1 上部叶田间成熟度特征试验设计表
Tab.1 The experiment design table of field maturity characteristicof upper leaf
试验处理
移栽后时间(天)
叶片特征(以顶1片叶为主)
M1
110±2
叶片微显黄色;茎叶角度小于直角,叶片稍弯曲。
M2
117±2
叶片淡黄或黄绿各半,主脉变白1/2以上;茎叶角度小于直角,叶片稍弯曲微呈弓型。
M3
125±2
叶片以黄为主,黄多绿少,主脉变白2/3 以上,子脉变白1/2左右;茎叶角度接近直角,叶片弯曲呈弓型,叶面皱缩,有较多黄色成熟斑。
M4
关键词:银耳,袋栽
银耳又称白木耳,它是一种含有丰富蛋白质、肝糖、胶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用菌,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一种珍贵的滋补品,且素为中外人士所欢迎。
我国的历代医学家认为银耳有“强精、补肾、润肺、生津、止咳、降火、润肠、养胃、壮力、补气、活血、强身、壮力、补脑、提神……”之功能。临床实践证明,对妇女的“血崩”及白带确有很好的疗效。
1.银耳生长发育的外界环境条件
温度 银耳是一种喜欢高温的真菌,菌丝在8—34℃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6℃,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是26℃,菌丝低于10℃生长很慢。
湿度 银耳子实体发育需要较高的湿度,一般应掌握在90%左右为宜。
光线 子实体必须得到充足的散射光,才能完成它的发育,强烈的直射光对菌丝生长发育不利。
空气银耳是好气性的真菌,在家庭栽培处应注意通风,这样既有利于银耳的生长发育,又可避免烂耳和杂菌的蔓延。
2.栽培技术
塑料袋栽培银耳的基本程序为:
培养料配制→ 装袋 → 灭菌 → 接种 → 栽种管理 → 采收
2.1培养料配制
培养料配置的比例是:
①棉籽壳100公斤,麦皮25公斤,石膏粉4公斤,尿素0.3公斤,生石灰粉0.5公斤,水105-115公斤。
②锯末屑100公斤,麦皮30公斤,石膏粉4公斤,糖1.5公斤,尿素0.3公斤,硫酸镁0.5公斤,水100-110公斤。论文参考网。
③玉米芯60公斤,麦皮30公斤,棉籽壳30公斤,石膏粉3.5公斤,尿素0.4公斤,硫酸镁0.5公斤,水100-110公斤。
根据各自情况,任选一种配方,把主要原料倒在水泥地上或薄膜上,把尿素和硫酸镁等放入水中溶化后,倒进干料中,经3-5次反复搅拌均匀,含水量掌握55-60%。有条件可采用拌料机进行,拌料时间不易超过3小时,拌好后应立即装袋,防止培养料堆积发酵,变酸。
注意:
①料的干湿度以手紧捏料指缝间有水出而不流下为宜。
②严禁使用松、杉、樟、柏等含有芳香油、树脂酸、醚类、醇类的树种作为培养料。锯木屑要求新鲜,越细越好
2.2装袋
银耳栽培袋一般选择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筒料,筒直径12厘米,厚度3.5-4.5丝米。袋子长度50厘米,每公斤筒料一般可栽210-240个栽培袋。
用手工装袋时,要装一半时抖一抖并用压料器压实。大面积投料栽培需用装袋机,每小时可装400-500袋。不论人工或机械装料,都应装紧装实。袋口要用棉线扎紧,防止杂菌侵入。
扎好袋口,用木板将袋稍加压平,用打孔器在正面打4个接种穴,穴直径1.5厘米,深1.5厘米,然后用线布擦净,贴上3.3-3.3厘米的小方块胶布,立即搬入灭菌锅内灭菌,一般从拌料到灭菌不应超过5个小时。 2.3灭菌
银耳灭菌锅一般一次灭菌1000-1500袋为宜。袋子要均匀排放,利于蒸气畅通。袋装锅后必须用旺火猛烧,力争3小时使锅内达到100℃,从达到100℃时起计算保持12-14小时即达到灭菌彻底。灭菌后应趁热取出搬进接种室 内冷却,因长时间在锅内易使胶布受湿。
2.4接种
灭菌后即可趁热接种,但要注意待袋内温度降至30℃以下。,先打开袋子胶布,用14毫米的接种器,棒式接种器或镊子挖出接种穴里的木屑成2—3米深的洞,用银耳接种器接入蚕豆大小的菌种,立即填入菌种压实,重新贴上原来封的胶布即可。接种时每一步骤都要注意无菌操作。接种块比胶布凹1-2毫米,以利于后期形成子实体原基,一般每瓶栽培种可接23-30栽培袋。
2.5栽培管理
接种后的菌袋应立即搬入培菌室内排放,温度保持25—28℃,温度不能超过30℃,温度高会导致杂菌感染。空气里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左右为宜。随时检查发菌的情况,发现杂菌和死菌,应及时处理和补种。
袋栽经6—7天培养揭开胶布一部分换气一次,12——13天后,子实体开始形成原基,把胶布贴成拱形,盖上洁净的纱布或报纸,保湿不积水,如黄色水珠较多,应将银耳袋子倾斜,让黄水流出,室温调到25℃,黄水易可收减。此时温度可降到22—25℃范围内,18-19天,随着子实体的长大,用锋利的刀片沿着出耳边缘割去薄膜大约1厘米左右,使直径达2-2.5厘米,让袋内菌丝增加与氧气接触,便于银耳子实体后期的生长。
出耳阶段注意每天喷水加湿, 每天喷水1-2次于报纸上面,经常保持纸的湿润。子实体长到3厘米时是管理的关键,一是注意加强通风,让子实体生长有足够的氧气,温度较高应打开门窗整天通风;天气晴朗干燥应加大喷水量。论文参考网。为防止烂耳,上面覆盖的报纸在子实体长到3厘米,每隔3-4天都要报纸掀去在阳光下曝晒12小时,再覆盖喷水。论文参考网。接种30天左右,子实体长到12厘米时,应停止向报纸喷水,防止耳片过湿霉烂,停湿温,袋内菌线将营养充分输送到子实体,使耳片增厚。经5-7天停温培养即可采收。
每采收一批后,要停止喷水1—2天,待伤口愈合后恢复喷水,再让其长第二批。一般生长正常的可采收2—3批,第一批质量最好朵形大。有的每朵晒干重量可达10—15克。整个生长周期一般约为40—50天,栽银耳可在家庭中周年进行栽培。一般每百斤配料约收干耳10—15斤,产值150元左右。
3.采收
银耳从接种至采收一般在35-40天。采收掌握在耳片刚长完,白色透明,手触的弹性时及时采收。遇到阴雨天,可延长3-5天采取,但要注意通风降低温度,否则易造成银耳腐烂。收时采收用具可用牛骨刀或竹片刀从耳基沿袋平割下。采收时勿使基部菌丝块受到损伤,以免影响其在生力。采收后立即进行漂洗干净,剪除耳根,然后晒干或烘烤用塑料袋装好密封。
论文摘要 鸡腿菇作为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菌类产品,具有“天然、营养、保健”三效合一的功效,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特从鸡腿菇的栽培场所、物料准备、栽培管理、采收时机等方面详细介绍鸡腿菇的栽培技术。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菌科、鬼菌属。鸡腿菇是一种可被人工简易栽培的野生菇种,因形似鸡腿而得名。其品质品位均在平菇、香菇之上,是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珍稀食用菌。栽培鸡腿菇的优点很多,如技术简单,易于栽培,适应性强,易于管理,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且产量高。近年来在国内得到大面积推广,在全力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农村庭院栽培鸡腿菇具有非常广泛的前景。
1生物学特性
鸡腿菇能广泛利用农产品的下脚料,如麦秸、稻草、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花生皮、木屑、畜粪等进行栽培。鸡腿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3~35℃,最适温度为21~28℃。菌丝适宜培养料含水量以60%~7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70%~8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湿度要求在80%~90%。覆土湿度以20%~40%为好,即捏紧成团、触之能散的湿润状态。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在黑暗条件菌丝生长旺盛,较强的光照反而对菌丝有抑制作用。鸡腿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成都需要新鲜空气。鸡腿菇菌丝能在pH值为2~10的培养基中生长,以pH值为7最适。子实体的发生及生成均离不开土壤,若无土壤刺激,菌丝即使长满培养料也不会形成子实体,故在栽培鸡腿菇时覆土是不可少的。
2栽培工艺
2.1熟料栽培工艺
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培养脱袋覆土出菇管理。
2.2棉籽壳生料床栽工艺
培养料配制堆制发酵上床播种发菌管理覆土调水出菇管理。
2.3稻麦草发酵料栽培工艺
配料预湿建堆发酵(6-4-3-2)上床播种发菌管理覆土调水出菇管理。
3栽培技术
3.1栽培季节
一般选择在秋季或春季,也可以地温降至20℃左右为准。
3.2栽培场所
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无病虫害、水源充足、相对潮湿的地点。
3.3物料准备
(1)配方。玉米芯50%,废菌糠20%,牛马粪10%,谷糠10%,麸皮10%,石膏1%,石灰2%。
(2)备料。计划生产500袋,用料400kg,麸皮40kg,其中玉米芯200kg,废菌糠80kg,牛马粪40kg,谷糠40kg,麸皮40kg,石膏4kg,(22~24cm)×(55~60)cm的折角袋500个,菌种25瓶(500mL)。
3.4栽培管理
(1)堆积发酵。将称好的料,充分拌匀,加水,湿度控制在60%~70%,即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料堆温度在60℃后维持12~24h,终止发酵。
(2)装袋。料发好后散堆降温,进行装袋。方法:底部先放一层菌种,装料至一半时放第二层菌种,装满后再放第三层菌种,用种量为培养料干重的10%,然后在20~23℃的温度下发菌20d,菌丝即可长满袋。
(3)覆土。所取土壤要肥沃,有一定粘度,拌入2%的生石灰和3%~5%敌敌畏、甲醛液边翻边喷雾,并用塑料膜密封3d后使用,覆土厚度3~4cm。
(4)入棚出菇。在露地荫棚内挖深5cm的畦床,将菌袋去掉薄膜,取出菌棒,截成两段,断面朝下,排于畦内并覆盖3~5cm厚的土,随即可现蕾。在出菇期间保持85%~95%的湿度,每潮菇采收后,及时清理床面,2~3d后喷1次重水,促使现蕾出菇,可连续出4潮菇左右。
3.5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有绿霉、链孢霉、鬼伞、曲霉等,可以通过使用50%多菌灵200倍液拌料和环境消毒解决。
(2)虫害以地蛆、金针虫、蝼蛄为主,可用50%敌敌畏100倍液,地虫一包净、一撒灵等拌土或拌料杀虫。
4采收
鸡腿菇从原基到长大成熟十分缓慢,但临近成熟时,生长速度显著加快,菌柄不易松动脱落,菌盖易开伞,子实体易破碎,菌褶变黑而自动溶化,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只有将采收期适当提前,才能充分保证干菇的质量。实践证明:菇长到七至八成熟时采收,当菇颈变为梭型,菇杆伸长时,菇体结实不中空,采收质量最佳。可采大留小,也可整丛采下,削净根部,尽快上市。
论文摘要鸡腿菇作为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菌类产品,具有“天然、营养、保健”三效合一的功效,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特从鸡腿菇的栽培场所、物料准备、栽培管理、采收时机等方面详细介绍鸡腿菇的栽培技术。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菌科、鬼菌属。鸡腿菇是一种可被人工简易栽培的野生菇种,因形似鸡腿而得名。其品质品位均在平菇、香菇之上,是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珍稀食用菌。栽培鸡腿菇的优点很多,如技术简单,易于栽培,适应性强,易于管理,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且产量高。近年来在国内得到大面积推广,在全力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农村庭院栽培鸡腿菇具有非常广泛的前景。
1生物学特性
鸡腿菇能广泛利用农产品的下脚料,如麦秸、稻草、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花生皮、木屑、畜粪等进行栽培。鸡腿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3~35℃,最适温度为21~28℃。菌丝适宜培养料含水量以60%~7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70%~8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湿度要求在80%~90%。覆土湿度以20%~40%为好,即捏紧成团、触之能散的湿润状态。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在黑暗条件菌丝生长旺盛,较强的光照反而对菌丝有抑制作用。鸡腿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成都需要新鲜空气。鸡腿菇菌丝能在pH值为2~10的培养基中生长,以pH值为7最适。子实体的发生及生成均离不开土壤,若无土壤刺激,菌丝即使长满培养料也不会形成子实体,故在栽培鸡腿菇时覆土是不可少的。
2栽培工艺
2.1熟料栽培工艺
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培养脱袋覆土出菇管理。
2.2棉籽壳生料床栽工艺
培养料配制堆制发酵上床播种发菌管理覆土调水出菇管理。
2.3稻麦草发酵料栽培工艺
配料预湿建堆发酵(6-4-3-2)上床播种发菌管理覆土调水出菇管理。
3栽培技术
3.1栽培季节
一般选择在秋季或春季,也可以地温降至20℃左右为准。
3.2栽培场所
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无病虫害、水源充足、相对潮湿的地点。
3.3物料准备
(1)配方。玉米芯50%,废菌糠20%,牛马粪10%,谷糠10%,麸皮10%,石膏1%,石灰2%。
(2)备料。计划生产500袋,用料400kg,麸皮40kg,其中玉米芯200kg,废菌糠80kg,牛马粪40kg,谷糠40kg,麸皮40kg,石膏4kg,(22~24cm)×(55~60)cm的折角袋500个,菌种25瓶(500mL)。
3.4栽培管理
(1)堆积发酵。将称好的料,充分拌匀,加水,湿度控制在60%~70%,即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料堆温度在60℃后维持12~24h,终止发酵。
(2)装袋。料发好后散堆降温,进行装袋。方法:底部先放一层菌种,装料至一半时放第二层菌种,装满后再放第三层菌种,用种量为培养料干重的10%,然后在20~23℃的温度下发菌20d,菌丝即可长满袋。
(3)覆土。所取土壤要肥沃,有一定粘度,拌入2%的生石灰和3%~5%敌敌畏、甲醛液边翻边喷雾,并用塑料膜密封3d后使用,覆土厚度3~4cm。
(4)入棚出菇。在露地荫棚内挖深5cm的畦床,将菌袋去掉薄膜,取出菌棒,截成两段,断面朝下,排于畦内并覆盖3~5cm厚的土,随即可现蕾。在出菇期间保持85%~95%的湿度,每潮菇采收后,及时清理床面,2~3d后喷1次重水,促使现蕾出菇,可连续出4潮菇左右。
3.5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有绿霉、链孢霉、鬼伞、曲霉等,可以通过使用50%多菌灵200倍液拌料和环境消毒解决。
(2)虫害以地蛆、金针虫、蝼蛄为主,可用50%敌敌畏100倍液,地虫一包净、一撒灵等拌土或拌料杀虫。
4采收
鸡腿菇从原基到长大成熟十分缓慢,但临近成熟时,生长速度显著加快,菌柄不易松动脱落,菌盖易开伞,子实体易破碎,菌褶变黑而自动溶化,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只有将采收期适当提前,才能充分保证干菇的质量。实践证明:菇长到七至八成熟时采收,当菇颈变为梭型,菇杆伸长时,菇体结实不中空,采收质量最佳。可采大留小,也可整丛采下,削净根部,尽快上市。
论文摘要鸡腿菇作为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菌类产品,具有“天然、营养、保健”三效合一的功效,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特从鸡腿菇的栽培场所、物料准备、栽培管理、采收时机等方面详细介绍鸡腿菇的栽培技术。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菌科、鬼菌属。鸡腿菇是一种可被人工简易栽培的野生菇种,因形似鸡腿而得名。其品质品位均在平菇、香菇之上,是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珍稀食用菌。栽培鸡腿菇的优点很多,如技术简单,易于栽培,适应性强,易于管理,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且产量高。近年来在国内得到大面积推广,在全力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农村庭院栽培鸡腿菇具有非常广泛的前景。
1生物学特性
鸡腿菇能广泛利用农产品的下脚料,如麦秸、稻草、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花生皮、木屑、畜粪等进行栽培。鸡腿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3~35℃,最适温度为21~28℃。菌丝适宜培养料含水量以60%~7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70%~8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湿度要求在80%~90%。覆土湿度以20%~40%为好,即捏紧成团、触之能散的湿润状态。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在黑暗条件菌丝生长旺盛,较强的光照反而对菌丝有抑制作用。鸡腿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成都需要新鲜空气。鸡腿菇菌丝能在pH值为2~10的培养基中生长,以pH值为7最适。子实体的发生及生成均离不开土壤,若无土壤刺激,菌丝即使长满培养料也不会形成子实体,故在栽培鸡腿菇时覆土是不可少的。
2栽培工艺
2.1熟料栽培工艺
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培养脱袋覆土出菇管理。
2.2棉籽壳生料床栽工艺
培养料配制堆制发酵上床播种发菌管理覆土调水出菇管理。
2.3稻麦草发酵料栽培工艺
配料预湿建堆发酵(6-4-3-2)上床播种发菌管理覆土调水出菇管理。
3栽培技术
3.1栽培季节
一般选择在秋季或春季,也可以地温降至20℃左右为准。
3.2栽培场所
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无病虫害、水源充足、相对潮湿的地点。
3.3物料准备
(1)配方。玉米芯50%,废菌糠20%,牛马粪10%,谷糠10%,麸皮10%,石膏1%,石灰2%。
(2)备料。计划生产500袋,用料400kg,麸皮40kg,其中玉米芯200kg,废菌糠80kg,牛马粪40kg,谷糠40kg,麸皮40kg,石膏4kg,(22~24cm)×(55~60)cm的折角袋500个,菌种25瓶(500mL)。
3.4栽培管理
(1)堆积发酵。将称好的料,充分拌匀,加水,湿度控制在60%~70%,即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料堆温度在60℃后维持12~24h,终止发酵。
(2)装袋。料发好后散堆降温,进行装袋。方法:底部先放一层菌种,装料至一半时放第二层菌种,装满后再放第三层菌种,用种量为培养料干重的10%,然后在20~23℃的温度下发菌20d,菌丝即可长满袋。
(3)覆土。所取土壤要肥沃,有一定粘度,拌入2%的生石灰和3%~5%敌敌畏、甲醛液边翻边喷雾,并用塑料膜密封3d后使用,覆土厚度3~4cm。
(4)入棚出菇。在露地荫棚内挖深5cm的畦床,将菌袋去掉薄膜,取出菌棒,截成两段,断面朝下,排于畦内并覆盖3~5cm厚的土,随即可现蕾。在出菇期间保持85%~95%的湿度,每潮菇采收后,及时清理床面,2~3d后喷1次重水,促使现蕾出菇,可连续出4潮菇左右。
3.5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有绿霉、链孢霉、鬼伞、曲霉等,可以通过使用50%多菌灵200倍液拌料和环境消毒解决。
(2)虫害以地蛆、金针虫、蝼蛄为主,可用50%敌敌畏100倍液,地虫一包净、一撒灵等拌土或拌料杀虫。
4采收
鸡腿菇从原基到长大成熟十分缓慢,但临近成熟时,生长速度显著加快,菌柄不易松动脱落,菌盖易开伞,子实体易破碎,菌褶变黑而自动溶化,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只有将采收期适当提前,才能充分保证干菇的质量。实践证明:菇长到七至八成熟时采收,当菇颈变为梭型,菇杆伸长时,菇体结实不中空,采收质量最佳。可采大留小,也可整丛采下,削净根部,尽快上市。
论文摘要 介绍了在阳台利用花盆栽培韭菜的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栽培器皿和营养土的选择、播种育苗、日常管理以及采收等方面内容。
近年来盆栽蔬菜发展迅速,利用花盆在阳台种植蔬菜,既可点缀居室,又可绿化环境、美化生活,具有观赏、食用、绿化环境等多种功能,受到人们的喜爱,市场前景十分诱人。
韭菜是我国人民传统的食用蔬菜,它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盐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外,还是大家公认的高纤维素含量蔬菜,由于纤维素对人体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韭菜被称为第七大营养蔬菜。盆栽韭菜既起到绿化观赏价值,又可作为蔬菜食用,是一种无公害食品,深受市民喜爱。韭菜利用花盆栽培,技术简单,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生长快、病虫害较少,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并且可以连续采收,适合家庭阳台栽培。盆栽韭菜栽培关键是要配好营养土,掌握好种植技术。现将韭菜利用花盆阳台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韭菜的各个品种均可进行盆栽,但最好选用生长力强的品种,如791韭菜、韭宝F1、平韭五号等。
2栽培器皿选择
栽培韭菜的器皿选瓦盆、陶瓷盆、塑料盆均可,但以外观好看、质地轻、透水、透气好的花盆为宜。室内阳台种植时应在花盆下放1个底碟,防止浇水时渗出影响阳台卫生。花盆的形状圆形、方型均可,圆形花盆的直径在25cm以上,高度25~30cm,底部要有渗孔。
3营养土的选择
花盆栽培韭菜因容器容积有限,韭菜根系生长受到限制,因此盆里所用的栽培土必须含有充足的肥力,才能维持韭菜连续生长与连续采收的需要。一般采用的培养土的配比是腐熟的树叶3份、腐熟的畜禽粪、骨粉2份、优质农田土5份,或用5份腐熟的农家肥、3份园土和砂土2份配成盆土。入盆时盆底孔用1~2片碎瓦片盖上,装少许粗砂,上面装营养土至盆边2~3cm。
4播种育苗
阳台种植韭菜,春夏秋3季均可播种,也可采用韭根直接定植。播种育苗最好用头年新种,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播种育苗。种前先将花盆浇足底水,水渗下后播种,盖1cm厚营养土,始终保持盆土表面呈湿润状态而不板结,出苗后根据盆土情况适当浇水。如用韭根定植,以春季定植为好,由于空间有限,盆内韭菜定植密度不可过大,定植后及时浇水,促进幼苗或韭根成活。
5日常管理
5.1浇水施肥
当新叶发出后根据盆土干湿情况及时浇缓苗水,并对盆土进行中耕保墒。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入秋后天气日渐凉爽,适宜韭菜旺盛生长,此时要充分供应肥水,一般4~5d浇1次水,并追肥3~4次。追肥把芝麻饼、豆饼等碎块放入密封的容器充分发酵,取其腐熟的上层液体,加入15~20倍清水施入,促进叶片生长,为鳞茎的膨大和根系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后气温继续降低,植株生长缓慢,此时应适当减少浇水,保持盆土不干即可。
5.2温度
夏季若韭菜长时间生长在35℃的高温条件下,再遇上空气干燥,就会造成叶尖干枯。因此,此时可将花盆移到北阳台或室内阴凉处,隔一断时间适当移到太阳光照晒的地方接受光照。冬季外界温度较底,若想在此期间吃上韭菜,可将带盆移到密封的阳台内。
5.3中耕培土
早春返青后将根茎部位的土壤剔开,数天后再复原,以提高地温,消灭种蝇,促进根系生长,淘汰细弱分蘖。结合剔根,每年春季可以盖2~3cm营养土,以利于鞘伸长和软化。
5.4换土
由于花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长时间栽培容易造成养分及部分微量元素缺乏。因此应每2~3年换盆土1次,换土宜在冬季休眠期进行,韭根最长使用期限为6~7年。
5.5病虫害防治
盆栽韭菜病虫害较少,若盆土未充分腐熟,则易产生根蛆危害;若发现根蛆幼虫可用90%敌百虫600倍液或敌敌畏800倍液灌根触杀。
6采收
定植当年根据生长情况,长势强时可适当采收,长势弱时一般不采收,着重养根。盆栽韭菜采收不可过于频繁,一般1年可采收5~6次,每次相隔25~30d,且夏季不宜采收。浇水、喷药后不宜立即收割,以免水珠滴入伤口和农药残留过多。收割时留茬高度必须适当,过浅影响产量和品质,过深易影响根茎,影响下次采收和整个植株长势,以刚割到鳞茎上3~4cm黄色叶鞘处为宜。割后应及时进行浇水、追肥,促进根系和地上部叶片生长。
论文关键词:草莓栽培的环境要求与管理
草莓种是一种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结果早,产量高,而且省肥,易管理,效益好的经济作物。在一般管理条件下,当年8月下旬或9月上旬种植,第二年5月底采摘结束,果实亩/667平方米/667平方米产可达1500~2000千克,亩/667平方米收入5000~7000元。根据各地草莓种植的经验,要种好草莓,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即应选择地势高,地面平整,田块南北向长方形,灌排方便,土壤质地疏松,最好是江、溪冲积土,属培泥沙田或泥砂田的田块。这类田块土壤肥力水平较高,供肥性能好,保肥作用强,易早发。因此,在栽培技术方面应抓好以下各个环节:
莓适合种植在阳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土壤深度大约在20~25厘米。播种期 2月或9~12月农业论文,发芽适温为15~25℃ 。
大棵型的草莓,行距要在30厘米,株距约在45厘米为好。要及时摘除植株的藤蔓,以利于草莓的结果。草莓的产量有周期性,所以最好在种植的头几年培植一些新植株。
如果不喜欢管理草莓,就可以每隔30~45厘米种一棵草莓,这样草莓就可以随处蔓生。当然会显得有些零乱,草莓也不大。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适当摘除一些藤蔓。
在秋天,要在植株上铺上1层土,防止霜冻。等土壤上冻后,可以再在植株上铺7~8厘米厚的干草。到第二年的春天,当有新叶子长出后,再移去干草。等天气转暖,并稳定后,在移去植株表层的覆盖土壤。但要在行间留一些干草,以防止野草的生长和保持土壤的水份。
二、草莓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优质品种
选择早熟,休眠浅,适合温室栽培,高产耐贮运的优质品种,如丰香、章姬等。
2、培育壮苗
草莓通常为葡匐茎分株繁殖和地下茎分株繁殖。育苗首先要建立繁殖苗圃。苗圃地要求土壤疏松,无杂草和有充足的肥水条件中国学术期刊网。一般繁殖苗圃要提前半个月翻耕,整地时,每亩/667平方米施腐熟栏肥2500千克,饼肥30千克作基肥,再开沟作畦,畦宽2米。选择健壮母株,按200厘米×70厘米密度移栽,使匍匐茎的生长有充足的空间和光照。如农户不设立专门繁殖苗圃,也可于当年5月底果实采收后,在生产地中选留一块条件好的作繁殖基地,并每3行删2行留1行,以加大行株距。然后松土整平,并将新发出的匍匐茎引向母株周围空间处,将茎节上的叶丛基部就地埋入土中,待茎节上形成有3~4张叶片的新苗时,即可将幼苗切离母株移植。要尽量选用离母株近的壮苗集中移栽,一般离母株越近的新生苗生根越早,生长越健壮,长势越旺盛。
3、提高移栽质量
一般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选择阴天或小雨天进行移栽,尽量避开晴天炎热中午,以防灼苗。移栽前,每亩/667平方米本田施腐熟栏肥2500千克、饼肥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三元复合肥(氮、磷、钾各含15%)50千克作基肥。然后作成垄顶宽30厘米、垄底宽60厘米、垄高30厘米、沟宽30厘米的高垄。移栽前每亩/667平方米用50%丁草胺200克兑水60千克喷雾防除杂草。垄面铺黑色膜,以提高土温和防止果实接触地面受沾污而影响着色与品质。每垄栽植2行,株距18~20厘米,每亩/667平方米种植7000~8000株。
4、科学管理
⑴培土:如垄面没有铺黑色薄膜,则在9月下旬,结合松土除草进行1次厚培土,以促使幼苗多生根和防止老苗根外露。
⑵覆盖越冬:10月中下旬,气温下降至白天最高温度低于15℃或者晚上温度低于8℃时农业论文,尽快搭建大棚,棚宽6~9米,中心高度2.5米。覆盖材料为厚度0.08厘米聚氯乙烯膜。第2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随着气温回升,开始揭开大棚两侧薄膜,以降低棚内温度,提高通风透光程度,要求白天棚内温度在30℃以内,开花后白天的温度在20~25℃,晚上不低于5℃。
⑶疏花:草葱花序上第3级和第4级枝梗上的花常不孕或只形成无效果实,在开花前花蕾开始彼此分离时要将这些花蕾疏去,疏蕾时间最迟不迟于第1朵花开放期。有条件的最好从草莓始花期开始,棚内放一群蜜蜂,以利于开花授粉,提高结果率。
⑷追肥:在草莓浆果形成后,果实膨大到约成果的一半大小时,亩/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氮、磷、钾各含15%)10千克,每隔15~20天施1次,连续施3~4次。
⑸精细采摘:12月上旬开始采收,每隔1~2天采摘1次,一个品种的采收期一般可延续至5月底。一天中,采摘的适宜时间为上午,露水干到炎热来临前。露水未干或在雨中采摘的果实容易腐烂,应尽量避免。采摘动作要轻,手捏果柄,带柄采下,不要损伤花萼,否则易腐烂。
论文摘要:总结了秋四季豆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菜农增加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宁国市属于皖东南山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宁国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示范种植秋四季豆,产量达12~18t/hm2,年均收入在2 500元以上。在种植秋四季豆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其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仅供菜农和同行参考。
1茬口安排
种植秋四季豆,茬口安排比较灵活,前茬作物可为叶菜类蔬菜、玉米或空闲地。
2品种选择
应选用早熟、抗病、耐高温的蔓性品种,如白珍珠、绿珠等。
3播种
秋季高温干旱,故应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疏松肥沃、排灌方便、通透性好、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栽培四季豆。底肥施农家肥15~30t/hm2、过磷酸钙450kg/hm2、复合肥450kg/hm2、氯化钾150kg/hm2。秋四季豆适宜深沟高畦,畦高0.3m,宽1.0~1.2m,每畦种2行。宁国地区秋四季豆播种期一般在7~8月。播前种子要晾晒12~16h,再用多菌灵拌种,抢墒直播。过早播种,开花结荚期正值炎热高温夏季,易引起落花落荚;播种过迟,气温下降,影响后期质量及产量。可采用直播法,避免与当年豆科作物连作。秋四季豆开花节位比春四季豆高,但分枝少,播种密度较春四季豆可适当加大。一般采用(90~100)cm×20cm或66cm×(27~30)cm的株行距,每穴播3~4粒,播4.50~5.25万穴/hm2,用种量30.0~37.5kg/hm2。
4田间管理
苗全后及时间苗、定苗和补苗,每穴留苗2~3株,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病留健。芽前除草用禾耐斯675g/hm2对水750kg喷雾。苗期浅中耕、除杂草,以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如遇干旱天气,及时浇水。蔓长30~35cm时用竹材等搭“人”字架,并在架的两头插1~2根撑杆加固。引蔓应选择在晴天午后进行,防止折断茎苗。水肥遵循干花湿荚、前控后促、花前少施、花后多施和结荚期重施的原则,氮、磷、钾肥合理施用,增施钾肥。在抽蔓、搭架前各施肥1次,施入充分腐熟的人畜粪15t/hm2。四季豆进入始结荚期后,要浇荚不浇花,结合浇水施入复合肥。结荚期如遇干旱,一般应5~7d浇水1次。在四季豆结荚盛期每7~10d可追肥1次,以钾肥为主,适当施入氮、磷肥,施用复合肥150kg/hm2,共施3~4次。开花结荚期喷施爱多收,有利于保花保荚。在结荚后期生长逐渐衰弱,可在采收后期摘除植株中、下部老黄叶,留少量新生叶片,连续追肥2~3次,施入复合肥150kg/hm2。以促进抽生侧枝恢复生长,利用侧枝开花结荚,能延长采收期8~12次,增产10%~25%。
5病虫害防治
四季豆主要病害有病毒病、根腐病、锈病、炭疽病,虫害有蚜虫、菜青虫、豆荚螟。病毒病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病株叶片变小,植株矮缩,新生叶片偏小,不能完全展开,新叶扭曲畸形。田间发现少量发病株,即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药量1.5~2.1kg/hm2),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能减少病毒的感染,明显增强植株抗性,起到防治病毒病作用。根腐病危害四季豆的主根和地下茎。发病期间可用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菜株的茎基部,每7~10d喷1次。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敌克松1 500倍液,连喷2~3次。锈病危害叶片、叶柄、茎和豆荚,发病期间及时喷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每隔10d左右喷1次,共喷2~3次。炭疽病危害叶、茎和豆荚,冷凉多湿、土壤黏重、种植过密等条件下发病较重,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蚜虫可喷洒10%蚜虱净300g/hm2对水750kg或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菜青虫、豆荚螟用Bt虫净 1.2kg/hm2对水450kg喷雾,或2.5%功夫乳油1 000倍液防治。
6及时采收
一般在开花10d后开始采收嫩荚,1~2d采收1次,可连续采收50~60d。采收的四季豆应嫩且无病虫害,集中装袋上市。
参考文献
[1]章心惠,袁小龙,郑国珍.高山四季豆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5):78-79.
[2] 吴学平,陈月仙,陈琼,等.浙西南无公害山地四季豆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45.
[3] 夏贤涛,蔡志彪.无公害反季节四季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62.
[4] 高文涛.山地瓠瓜—延后四季豆一季两茬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8(3):54-55.
论文摘要:从育苗、移栽、肥水管理、温度管理、整枝修剪、病虫草害防治、采收等方面论述了大棚枸杞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枸杞菜种植者提供参考。
枸杞又名臭桔,是茄科枸杞属多年生小灌木或小乔木,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该植物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抗病力强,耐寒耐暑,耐旱忌湿,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0℃,10℃生长缓慢,25℃以上生长不良。菜用枸杞性味甘苦,别具风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每100g枸杞菜含蛋白质5.8g、脂肪1g、糖61g、胡萝卜素3.9mg、VE3mg、钙155mg、磷67mg、铁3.4mg。土壤肥力和水分充足时,枸杞的茎、叶鲜嫩,纤维少,口感好。枸杞菜属一次栽植,多年受益的蔬菜。大棚种植枸杞菜,冬季利用大棚覆盖塑料膜保温,夏季栽培苦瓜、丝瓜遮荫增湿,可做到周年供应。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育苗
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剪取野生枸杞的健壮枝条扦插繁殖。选背风向阳、灌排方便、远离污染的地块,1月中旬铲除杂草,深翻15~20cm,施入腐熟人畜粪15t/hm2、火土灰18t/hm2,并耙匀;2月中旬再耙1遍,按畦面宽1.2m、沟宽20cm、沟深20cm作平畦。2月中旬至3月上旬剪取野生枸杞一年生健壮枝,截成长15cm左右的短枝作插条,剪口平齐,按行距5cm、株距2cm斜插于苗床上,腋芽朝上,扦插深度为插条的3/4,密度为750~900万株/hm2。插后浇透水,每隔1m插1个2m长的竹弓,再用厚0.014mm、宽2m的聚乙烯农膜覆盖,以保温保湿。
2移栽
3月中旬将大棚内土壤深翻15~20cm,撒施生石灰1.5t/hm2消毒。然后施复合肥300kg/hm2、腐熟饼肥1.5t/hm2、腐熟人畜粪15t/hm2、火土灰22.5t/hm2,耕细耙匀后按畦宽1.2m、沟宽20cm、沟深20cm作南北向平畦,每棚4畦。4月上旬将长出新根和嫩叶的枸杞苗按株距20cm、行距40cm,每畦移栽3行,每棚栽4500~4800株,栽后淋足定根水。为了给枸杞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开7~9月的高温季节,常采用套栽丝瓜、苦瓜、扁豆等作物为其遮荫。具体操作为:3月初育苗,4月初移栽,在大棚两边各留40cm宽,棚中间按畦宽1.2m、沟宽20cm作畦,按株距60cm进行移栽,每畦栽1行遮荫作物。5月初搭架上大棚。既可生产家常菜,又为枸杞菜生长遮荫。
3肥水管理
枸杞移栽成活后,每30~40d追施腐熟人畜粪或火土灰22.5t/hm2,根据土壤墒情和枸杞菜长势每15~20d浇水1次,对生长势弱的田块,追施尿素75~150kg/hm2。
4温度管理
大棚枸杞菜为周年生产,一般10月下旬,当外界日平均气温下降至15℃以下时盖大棚膜保温,最初5~7d进行大通风,当枸杞苗慢慢适应大棚气候条件后,将大棚膜盖严。4月上旬当外界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掀开大棚四周薄膜,通风炼苗,1周后撤除大棚膜。7月上旬当外界日平均气温上升至25℃以上时,覆盖6m宽、遮荫度为70%的遮阳网降温,9月上旬撤下遮阳网。
5整枝修剪
枸杞生长后期,要重剪植株,保持高度50cm左右。通过修剪植株,可迫使侧芽、隐芽萌发,形成丛状多头矮化植株,使嫩头密集在一个水平面上,便于采摘,且嫩茎粗、嫩叶大、品质佳。
6病虫草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提倡实行轮作;选好母枝,用健壮枝条进行繁殖,培育无病虫壮苗;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生产管理,使植株生长发育良好;及时清园,将枯枝杂草集中销毁,减少田间病虫源。用黄板诱杀蚜虫;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推广使用生物药剂。枸杞菜的病虫害较轻,主要是蚜虫,为害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液、50%灭蚜净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防治。枸杞苗生长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做好除草工作。发现枸杞田中有杂草要及时拔除,以免杂草与枸杞争夺养分。
7采收
当新萌发枝条长到20cm以上,在基部叶片老化前,于基部掐取嫩梢。采摘包装时,应防止枸杞叶内混入泥沙、杂草等杂质。植株长至约55cm高时,将整个枝条剪下上市,剪至离地面5~10cm,采收间隔期45~55d。植株长至约35cm高时,可进行第1次叶片采收,每次采收保留12~15cm嫩梢,采收间隔期为14~18d。植株长至约30cm高时,可进行第1次嫩梢采收,将嫩梢部分5~10cm采下,采收间隔期为12~14d。
参考文献
[1]惠晓平,殷丽青,余进安,等.菜用枸杞的繁殖与种植技术[J].上海蔬菜,2005(1):50-51.
[2]尤春,周峰,孙高明.菜用枸杞无公害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08(6):20.
种植秋四季豆,茬口安排比较灵活,前茬作物可为叶菜类蔬菜、玉米或空闲地。
2品种选择
应选用早熟、抗病、耐高温的蔓性品种,如白珍珠、绿珠等。
3播种
秋季高温干旱,故应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疏松肥沃、排灌方便、通透性好、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栽培四季豆。底肥施农家肥15~30t/hm2、过磷酸钙450kg/hm2、复合肥450kg/hm2、氯化钾150kg/hm2。秋四季豆适宜深沟高畦,畦高0.3m,宽1.0~1.2m,每畦种2行。宁国地区秋四季豆播种期一般在7~8月。播前种子要晾晒12~16h,再用多菌灵拌种,抢墒直播。过早播种,开花结荚期正值炎热高温夏季,易引起落花落荚;播种过迟,气温下降,影响后期质量及产量。可采用直播法,避免与当年豆科作物连作。秋四季豆开花节位比春四季豆高,但分枝少,播种密度较春四季豆可适当加大。一般采用(90~100)cm×20cm或66cm×(27~30)cm的株行距,每穴播3~4粒,播4.50~5.25万穴/hm2,用种量30.0~37.5kg/hm2。
4田间管理
苗全后及时间苗、定苗和补苗,每穴留苗2~3株,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病留健。芽前除草用禾耐斯675g/hm2对水750kg喷雾。苗期浅中耕、除杂草,以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如遇干旱天气,及时浇水。蔓长30~35cm时用竹材等搭“人”字架,并在架的两头插1~2根撑杆加固。引蔓应选择在晴天午后进行,防止折断茎苗。水肥遵循干花湿荚、前控后促、花前少施、花后多施和结荚期重施的原则,氮、磷、钾肥合理施用,增施钾肥。在抽蔓、搭架前各施肥1次,施入充分腐熟的人畜粪15t/hm2。四季豆进入始结荚期后,要浇荚不浇花,结合浇水施入复合肥。结荚期如遇干旱,一般应5~7d浇水1次。在四季豆结荚盛期每7~10d可追肥1次,以钾肥为主,适当施入氮、磷肥,施用复合肥150kg/hm2,共施3~4次。开花结荚期喷施爱多收,有利于保花保荚。在结荚后期生长逐渐衰弱,可在采收后期摘除植株中、下部老黄叶,留少量新生叶片,连续追肥2~3次,施入复合肥150kg/hm2。以促进抽生侧枝恢复生长,利用侧枝开花结荚,能延长采收期8~12次,增产10%~25%。
5病虫害防治
四季豆主要病害有病毒病、根腐病、锈病、炭疽病,虫害有蚜虫、菜青虫、豆荚螟。病毒病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病株叶片变小,植株矮缩,新生叶片偏小,不能完全展开,新叶扭曲畸形。田间发现少量发病株,即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药量1.5~2.1kg/hm2),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能减少病毒的感染,明显增强植株抗性,起到防治病毒病作用。根腐病危害四季豆的主根和地下茎。发病期间可用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菜株的茎基部,每7~10d喷1次。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敌克松1500倍液,连喷2~3次。锈病危害叶片、叶柄、茎和豆荚,发病期间及时喷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10d左右喷1次,共喷2~3次。炭疽病危害叶、茎和豆荚,冷凉多湿、土壤黏重、种植过密等条件下发病较重,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蚜虫可喷洒10%蚜虱净300g/hm2对水750kg或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菜青虫、豆荚螟用Bt虫净1.2kg/hm2对水450kg喷雾,或2.5%功夫乳油1000倍液防治。6及时采收
一般在开花10d后开始采收嫩荚,1~2d采收1次,可连续采收50~60d。采收的四季豆应嫩且无病虫害,集中装袋上市。
论文关键词:秋季;四季豆;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总结了秋四季豆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菜农增加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章心惠,袁小龙,郑国珍.高山四季豆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5):78-79.
[2]吴学平,陈月仙,陈琼,等.浙西南无公害山地四季豆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45.
[3]夏贤涛,蔡志彪.无公害反季节四季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62.
[4]高文涛.山地瓠瓜—延后四季豆一季两茬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8(3):54-55.
种植秋四季豆,茬口安排比较灵活,前茬作物可为叶菜类蔬菜、玉米或空闲地。
2品种选择
应选用早熟、抗病、耐高温的蔓性品种,如白珍珠、绿珠等。
3播种
秋季高温干旱,故应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疏松肥沃、排灌方便、通透性好、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栽培四季豆。底肥施农家肥15~30t/hm2、过磷酸钙450kg/hm2、复合肥450kg/hm2、氯化钾150kg/hm2。秋四季豆适宜深沟高畦,畦高0.3m,宽1.0~1.2m,每畦种2行。宁国地区秋四季豆播种期一般在7~8月。播前种子要晾晒12~16h,再用多菌灵拌种,抢墒直播。过早播种,开花结荚期正值炎热高温夏季,易引起落花落荚;播种过迟,气温下降,影响后期质量及产量。可采用直播法,避免与当年豆科作物连作。秋四季豆开花节位比春四季豆高,但分枝少,播种密度较春四季豆可适当加大。一般采用(90~100)cm×20cm或66cm×(27~30)cm的株行距,每穴播3~4粒,播4.50~5.25万穴/hm2,用种量30.0~37.5kg/hm2。
4田间管理
苗全后及时间苗、定苗和补苗,每穴留苗2~3株,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病留健。芽前除草用禾耐斯675g/hm2对水750kg喷雾。苗期浅中耕、除杂草,以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如遇干旱天气,及时浇水。蔓长30~35cm时用竹材等搭“人”字架,并在架的两头插1~2根撑杆加固。引蔓应选择在晴天午后进行,防止折断茎苗。水肥遵循干花湿荚、前控后促、花前少施、花后多施和结荚期重施的原则,氮、磷、钾肥合理施用,增施钾肥。在抽蔓、搭架前各施肥1次,施入充分腐熟的人畜粪15t/hm2。四季豆进入始结荚期后,要浇荚不浇花,结合浇水施入复合肥。结荚期如遇干旱,一般应5~7d浇水1次。在四季豆结荚盛期每7~10d可追肥1次,以钾肥为主,适当施入氮、磷肥,施用复合肥150kg/hm2,共施3~4次。开花结荚期喷施爱多收,有利于保花保荚。在结荚后期生长逐渐衰弱,可在采收后期摘除植株中、下部老黄叶,留少量新生叶片,连续追肥2~3次,施入复合肥150kg/hm2。以促进抽生侧枝恢复生长,利用侧枝开花结荚,能延长采收期8~12次,增产10%~25%。
5病虫害防治
四季豆主要病害有病毒病、根腐病、锈病、炭疽病,虫害有蚜虫、菜青虫、豆荚螟。病毒病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病株叶片变小,植株矮缩,新生叶片偏小,不能完全展开,新叶扭曲畸形。田间发现少量发病株,即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药量1.5~2.1kg/hm2),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能减少病毒的感染,明显增强植株抗性,起到防治病毒病作用。根腐病危害四季豆的主根和地下茎。发病期间可用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菜株的茎基部,每7~10d喷1次。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敌克松1500倍液,连喷2~3次。锈病危害叶片、叶柄、茎和豆荚,发病期间及时喷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10d左右喷1次,共喷2~3次。炭疽病危害叶、茎和豆荚,冷凉多湿、土壤黏重、种植过密等条件下发病较重,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蚜虫可喷洒10%蚜虱净300g/hm2对水750kg或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菜青虫、豆荚螟用Bt虫净1.2kg/hm2对水450kg喷雾,或2.5%功夫乳油1000倍液防治。
6及时采收
一般在开花10d后开始采收嫩荚,1~2d采收1次,可连续采收50~60d。采收的四季豆应嫩且无病虫害,集中装袋上市。
参考文献
[1]章心惠,袁小龙,郑国珍.高山四季豆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5):78-79.
[2]吴学平,陈月仙,陈琼,等.浙西南无公害山地四季豆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45.
[3]夏贤涛,蔡志彪.无公害反季节四季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62.
[4]高文涛.山地瓠瓜—延后四季豆一季两茬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8(3):54-55.
[5]连秀叶.秋四季豆无公害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7(9):15.
[6]赵咏红.无公害四季豆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