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翻转课堂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课堂活动设计
初中翻转课堂中,对学生学习最有益的改变并不是在课前的学习,而是在课堂活动中。翻转课堂通过将知识传授转移到课前,留出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教师需要在评测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课堂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在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我校在实施过程中,将各班学生分成小组,课堂上学生主要通过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等活动完成知识的内化。另外,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的过程时,教师需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等情况来完成课堂活动的设计。如科学这一学科课程中,应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内化,而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对数学这一学科,教师则是在课堂上重新讲授多数学生仍然存疑的概念,并用大部分时间辅导学生练习,反馈学生在作业中所出现的有关问题。
(二)学习环境
初中翻转课堂有两个学习环境:一个是基于信息技术搭建的虚拟环境。我校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搭建了学习平台,并为教师和学生配备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教师通过教学平台,上传相应的、提前录制好的教学微视频、导学案以及拓展资料,学生则通过平台获取视频,自主进行知识的自学,并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来选择拓展资料进行补充学习,完成预习测验题。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把自学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精确把握学情,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互动、答疑释惑,真正实现把“教师”带回家。另一个为真实的教室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传统的教室进行了重新布局,打破原先“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格局,创造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同时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4~6人形成一个小组。
二、我校翻转课堂的学科教学特色
学习有效性有三个维度:一是学习速度,即学习效率;二是学习结果,即学习效益;三是学习体验,即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命成长,这是课堂教学的内在价值,也是我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初衷。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搭建了翻转课堂的学习流程结构:课前———观看导学视频,达成知识传递,完成自学检测,提交疑难问题;课中———交流学习收获,归纳共性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有效达成目标,开展多维练习和巩固内化提升。课后———进行自主个性复习,完成下节内容自学。然而,我们认为学科特点不同,翻转课堂的目标定位和变革路径也应当有所不同。如何基于学科特点,寻求教学本质,丰富课程文化,改变课堂形态是各学科组实施翻转课堂的着力点。一年多来,各学科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通过研讨课、展示课等校本教研活动,积极研究,不断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翻转课堂模式。此外,就不同学科的翻转目标,也已经达成共识。我们认为:文科翻转课堂的目标除了落实语言运用的工具性目标外,重在拓宽学生阅读领域,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理科翻转课堂的目标为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目标外,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活学生的探知欲望。
(一)语文学科———把语文书读“厚”
初中语文学科的翻转策略为:一是从分课型入手,针对语文教学的“无序无型”,进行“分课型”变革。我们把语文课分为了三大模块“课本教学”“经典阅读”和“综合写作”,并把笼统的语文课分为五种课型———课文精读课、课文略读课、经典阅读课、阅读技巧课、综合写作课。教师按课型组进行分工备课,群策群力,自编相应的教程,录制相应的微视频,设计导学案,力求达到有型、有序和有效。二是从丰富课堂教学入手。课前以任务驱动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PPT、视频内容,并完成相应任务。我们引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科学地记忆文言词汇,形成高密度的词汇网,令学生思维过程可视化。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区,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并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交流区进行组内问题讨论,将细、杂、低质量的问题先行解决,由组长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统一回复在教师的主题帖上。教师基于自学问题交流情况设计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立足学情。而课堂上,不再是以往落实重点字词句,理清文章故事脉络的浅层次讲解,而是抓住文章的一个点进行突破,将情感、价值观培养作为重要目标。教师在进行文本分析的同时,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学生深入探讨,鼓励多元化的解读和表达,传递正能量。三是从拓展课程资源入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只是对课本知识的获得,更是精神品格的塑造。为了给学生精神提供“根”的滋养,语文组教师开出《温州二中作家作品导读》《古典的中国》两门校本课程,并在全校普及。每位教师再立足自身特长,根据自己既定研究方向,制订个性化的课程,以文学课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自身的研究与发现。例如,我们现在有:尹俊杰老师的“文学史教程”;黄筱琳老师的“现代诗歌教程”;郑小红老师的“电影美学教程”;潘志敏老师的“红楼梦”解读教程;杜亦平老师的“温州乡土文学”课程;吴积兴老师的“中国风写作教程”和寓言创造社;倪海娜老师的“瓯潮诗社”;王璇老师的“青葵话剧社”;等等。通过上述途径,我们力求让语文课成为充满热情、激动、憧憬,情感荡涤和心灵互动,并将师生的精神和人格引向高尚的课堂。
(二)数学学科———翻掉“第三种负担”
培养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价值所在。我们的教师不缺乏让学生得分的技巧,但知识和技巧只能解决具体问题,而思想是可以移植应用、触类旁通的,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和思想应是教师孜孜以求的、更高超的技艺。基于此,我们的数学学科翻转策略是:翻掉“第三种负担”,激活数学思维。什么是“第三种负担”?它其实是学生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里所产生的负担,是由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负担,常常在课堂上产生。目前的数学课存在重结论、轻过程,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的弊端,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于是,便产生了“课上貌似听懂,课后却不会做题”的第三种负担。如何翻掉“第三种负担”?首先,我们按照“我预学—我梳理—我检测—我求助—我挑战”这样的思路设计好导学案,将核心概念和重难点知识录制成微视频,在导学案和微视频的作用下,因为学生课前深度自学,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对其就印象深刻,能轻松掌握;课堂上,实行当堂作业,反馈学情,力求做到“堂堂清,日日清”,以减轻课堂所产生的学习负担,并创设相关的情境,精简练习,旨在实现情智迸发、充满灵性的学习过程,激活学生的思维,由听懂变真会,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力;其次,借助网络平台,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移动学习,布置个性化练习供学生在线检测。师生在线互动,在线答疑,真正实现“把数学教师”带回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点上有所成就。
(三)英语学科———在跨文化情境中快乐学习
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记忆性、应用性、新异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当孩子面对一段非母语的文字,他需要运用自己的学习意志去理解、消化,如果词汇积累不够、交流互动缺乏、语言环境生疏、文化背景缺失,那么英语学习必然也会枯燥无味,孩子将会变得被动厌倦、思维迟钝。任何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开始时都是“起源于兴趣,之后才是需要。”基于此,英语学科的翻转策略为:一是录制导学视频,铺设学习台阶。由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差异性,学生一进初中就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如何培优和辅弱,须在“课外”下功夫。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语法微课程、阅读策略微课程和复习微课程在课前先自学,连基础薄弱的孩子因为有了事先准备,课堂上他们也能参与进来。学生在教师视频带领下,怀着一颗好奇心去阅读、去探索。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平台,也变成了学生展示英语风采的舞台。二是利用平板终端,创设跨文化情境。平板上存储大量经典的英语原版电影、英语卡通片、英语歌曲、其他英语教材、学生的优秀习作等;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和图文等资料,随时随地地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且平板的音频播放和录音功能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反复模仿语音的平台,积极开展开心词场、语音网络投票、情景对话微课程比赛、出题比赛等活动也锻炼了学生英语的表达和运用能力。这种潜移默化、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他们在无意中提高了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跨文化的意识。
(四)社会学科———让知识鲜活起来
社会学科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对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上。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将思品、法律、历史、地理及人文有机整合,如果不对现有教材进行精心处理,社会课就很容易变成说教课。如何让社会学科教学能唤醒学生心灵,传送生命气息?我们对社会学科翻转的策略是:课前微课助学,课堂价值引导。将课程中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基础知识(如地理概念、历史事件等)制作成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则以价值引导为主,将重难点问题,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探讨辩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来改变和创造世界的欲望和冲动,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枯燥的知识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探讨的形式变得鲜活起来,这种价值引导的教学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胜过空洞的说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科学学科———丰富科学探究的时空
(一)视频制作
课前教师自制视频,也可利用开放式的教学资源中的已有视频,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二者有机结合。例如,将空间几何体中圆柱、圆锥、圆台的结构特征及其表面积等几个知识点制作成视频。视频的制作突出圆柱、圆锥、圆台的旋转性质及侧面展开图的呈现,视频播放时间3-7分钟。课前要求A、B两个班的学生提前1~2天时间,通过视频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学生留言,教师和同学可以通过回复进行讨论。教师就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互动解答的同时做好统计归类,得出学生提出问题的主要集中点,以便在课堂教学时相对确定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以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圆锥的表面积,A、B两个班级中提出最多的问题是侧面展开图求法。那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将此作为重点进行分组讨论。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协作、会话、创设情境等方法的运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习惯,然后通过协作、沟通、交流学习得出结论,并且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互动,注重分组讨论等方法的应用,增强学习兴趣,加快学生对知识吸收内化的速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结合观看视频后学生的留言,将A、B每个班同学分成6个讨论组,就圆锥侧面展开图面积求解方法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各组给出讨论结果。根据讨论结果最后教师总结圆锥侧面展开图面积的两种求解方法,这两种方法均为学生提出,教师只是归纳这两种方法使用时的条件。
(三)建立学习档案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有效掌握相应知识,在课后还可以进行回放再学习,对课堂教学中的疑问可以再梳理总结而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教师对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通过针对学生独立学习的表现、沟通协作表现、自主学习的计划性、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等建立学习档案。学习档案中还包括教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过程性、及时性、针对性的综合评价,学生可以即时得到反馈,并对自己学习的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定位,以及有效及时地反思总结。对课前提出问题的同学和没提问题的同学记录,并记录提出问题的次数及问题的关键性。将课堂上讨论热烈、积极沟通协作、主动思考的小组成员记录下来,下次分组时考虑以强带弱等,然后形成过程性的评价。
二、幼师数学翻转课堂在尝试过程中几点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在尝试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增强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计划性、自主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但推广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教育理念有待转变
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原因,大部分教师在理念的转变上还无法主动积极跟上,依然停留在教书匠的角色上,教师还是坚持课前写备课笔记、填鸭式上课、布置作业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因家庭教育、经济条件、基础知识、社会发展等多种原因,越来越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兴趣,他们渴望创新式的生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在之前对教学知识进行先录制视频资料,然后放在学习网站,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将主动教授为主变为辅助指导为主,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变为主动学习为主。这一思想理念的转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大力引导,广大教师主动迎接挑战。实际在尝试教学的过程中这一挑战最大,首先我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在摸索着选择哪些知识点要制作,哪些内容不制作成视频。我从主观意识上就没有准备把每节课都制作成视频的想法,因为制作视频的的确确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其次,学生一开始对翻转教学很感兴趣,但随着翻转教学的经常化,学生课前对视频的观看意识也随之下降。再次,A、B两个班的学习情况也存在差异,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A班相对B班课堂氛围、学习效果更好,那么在翻转课堂尝试教学的过程我本以为会出现B好过A,然而无论是从自主学习观看视频的兴趣度还是从学习效果来看,实际情况依然是A好过B。
(二)教育资源有待均衡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条件因素,各地的教育资源分配也不均衡,翻转课堂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挑战就是视频录制上传网络等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挑战。比如没有摄录设备和软件,网络上传下载速度慢等。在录制拍摄视频、上传文件、软件开发等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而在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力量不够的前提下制约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普及。由于我校有信息技术中心这一专门部门,在尝试的过程中拍摄、编辑与上传视频这都不是问题。但由于没有专门的翻转课堂的服务平台,于是我将视频上传到了自己的博客来供学生学习与下载。这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方面讲有些不便利。另外博客不是为翻转课堂专门开发的,这一平台只适用于交流与沟通使用,没有专门的分类统计模块,这就无法在博客上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我还需要另外单独统计,为每位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而这就削弱了翻转课堂学生对评价的及时性。今后如果能建设专门的翻转课堂网络平台,并在平台上开发专门的统计模块,那对我校翻转课堂教学的推广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翻转内涵有待深化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l)即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学生们不再是课堂上听老师的教学,课后做习题或者作业练习,而是将两种行为“翻转”,学生先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课件、教学视频等,然后再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提问来消化学习知识过程中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学生发展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发展空间。
2.翻转课堂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翻转课堂“翻转”了知识学习与传授的顺序,教学模块也随后之改变,以往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转移到课堂前或者课堂外,而原本课堂后进行的练习或者作业翻转到课堂上进行。这样的教学模式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课堂的教学设计等都要有较大改变。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等,采用更加灵活的课外自主学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也可以尽可能的活泼、生动。
2.1课前的自助学习设计
模块课前的学习设计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制作教学视频,这是进行翻转课堂非常重要的环节,必不可少。教学视频可以由德育专业的老师亲自录制,也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优秀的开放式德育相关的视频资源,如,国内外名校开放的德育教学视频,德育楷模的纪录片等。其次,是课前针对性的练习。学生看完德育教学视频后,老师应当根据视频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前练习,让学生能够对德育知识感兴趣并深入思考。再次,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家可以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进行相互间的互动交流,交换新的,彼此解答。
2.2课堂活动设计模块
2.2.1设立情境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思考的积极性,在中职院校的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立一个能够共同参与的情境氛围,在写实的环境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加深德育知识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情景剧、角色模拟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2.2.2独立探索
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设计模块中,老师也应当积极的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从最初的慢慢引导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化。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也充分证明了,自我思考和探索后所得到的结论每个人都不尽相同,这种行为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德育知识框架和体系,各具特点。
2.2.3互动配合
中职院校的德育课堂教学另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师生之间平等互动配合,采用聊天、讨论等方式来对德育知识进行研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通过师生的互动配合,德育课堂上得到了更多的良流,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发散和自由表达的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潜移默化中对师生互相的沟通、包容和尊重等也有积极影响,还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及时改正。一般可采取分组协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2.4质疑思考
古语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诚然,质疑、思考都是学习的重要过程。教学的最理想化状态就是从学生“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学生在课堂上发出质疑,证明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学习。翻转课堂的德育教学可以通过如辩论会、与老师面对面等等创意新颖的活动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提高德育教学的学习效率。除上述的各种方式方法之外,教师还应当注意在德育课堂教育方面的正确评价、积极的表扬和适当的批评。一般说来,评价、表演和批评能够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等,更激励学生进行积极学习。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十六七岁叛逆的时期,只有几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让他们更积极的学习,吸收更多的德育知识,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3.总结
我国从2007年开始了对翻转课堂的关注和研究,相关的教育学家对翻转课堂的价值和弊端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1.11VOLARE实践意大利学者MarcoRonchetti从教育改革的角度进对翻转课堂的内在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研究的重点是现代技术可以发挥其特点给教学带来更多的便利,并对其效果进行了阐释。基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他提出了视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更加快捷、方便的建立起学习框架,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根据翻转课堂取得的成功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和经验。
1.2翻转课堂对学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任务导向的影响美国教育类的专家JeremyF.Strayer对翻转课堂的实际作用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并根据收集的数据做了比对试验。通过比较最终得出了翻转课堂比传统教学在协作、创新、研究等众多方面都有优势,而这种优势可以在学生的后期发展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有利于同学之间合作和团队之间的协作,但是,翻转课堂对学生的任务导向作用不突出。首先,我国的学生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前就具备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可以熟练的对计算机的基本指令进行自主的操作,可以有效的利用网络平台中的学习资源。其次,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都有一定的研究,可以自行设计学习视频、学习软件等,甚至部分教师是信息技术行业的高端技术员,在社会经济生产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2.教学流程与过程组织
2.1教学流程及控制翻转课堂的开展是有严格的流程和教学指导要求的,并不是按照教师的个人愿望开展的。每一个教学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以美国成功的案例为例:第一步: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讲完上一节的内容后,教师在没有开始新的部分讲解的时候,先将下一章的学习内容分布下去,分布的内容既包括学习内容教材对应的部分,还包括学习的任务。这样的要求,需要同学们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学习,对其中的学习要点进行自我总结,学生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探索性的去研究任务的解决方式,从中自己学习知识,并研究知识的实际运用。第二步:在课堂之外,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方式进行了问题的初步探究,教师就要根据研究的情况进行指导,可以采用网络中的视频,或是教师自己组织编写的课件等供学生们研究。对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在一起共同讨论,不同认知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的解读学生的问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尽快找到最好的答案。第三步:课堂上对于课堂外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讲解,形成系统化和知识化。教师将学生的研究进行分类汇报,并把其中的技术性和创新性的内容抽出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
2.2翻转课堂对学生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教学实践的成功很有利的证明了翻转课堂可以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力和研究能力。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很多的结论,但是,严重的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对创新的需要。因此,翻转课堂教学的最大作用就是有利的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在翻转课堂的成绩考核中可以看出,学生成绩中操作性的项目和技能性的项目能力提高的比较快。
3.结论
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直到毕业,连一张简单的“请假条”或“申请”都写不好。究其原因,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
(一)一些高职院校的应用文教学课时太少
以笔者任教的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某二级学院将“财经应用文”列为专业基础课之一,教材的内容除了财务分析报告等专业文种,还包括行政公文、日常文书等一般文种,内容覆盖较为全面。但该课程的总学时只有30课时。受课时的限制,任课教师在备课时不得不对教材内容精挑细选,只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文种进行教学。这使得学生获取的应用文知识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二)一些教师的授课模式囿于传统
时至今日,一些高职院校的应用文教师在授课时,依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教学过程一般都是由文种概念和特点讲到种类和写法,再小结写作注意事项并对例文进行评析。或者先由例文导入再进行理论讲解。知识的消化吸收则是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基本上都在课余由学生完成,以教师的批改结束”。可在事实上,学生在拿到批阅过的作业本之后,往往将其束之高阁,极少重视教师的批阅意见,能够据此改正自己错误的少之又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除了少数学习主动性较强、学习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其他学生很少能够真正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写作技能。
(三)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不足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我国现今的教育形势下,以专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大多存在缺陷。要让他们在极有限的课时之内,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掌握足够的应用文写作技能,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翻转课堂对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的意义
那么,高职院校的教师如何才能在现有条件下改善应用文教学的质量呢?笔者以为,新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更具开创性的是,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不久,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传播开来。”经过几年的实践,“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极快的速度被世界各地的学校、教师和学生接受,影响日益扩大。
(二)翻转课堂的特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与传统教学模式正好相反。在翻转课堂上,“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虽然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推动者,但他们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只在学生需要指导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学生则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他们需要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此外,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时间大幅度减少,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大幅度增加。换言之,教师是将原本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交互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最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翻转课堂对解决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存在问题的积极作用
通过上述对“翻转课堂”起源及特征的简述可以看出,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前述罗列的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存在的三大问题。首先,翻转课堂能够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中存在的课时不足的问题。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上课讲授的内容变成视频放在网上,让学生在课下观看学习,这使得教师能够摆脱课时不足的桎梏,自由选择甚至扩大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接触并了解各类应用文特征、适用范围和写作技巧。其次,翻转课堂能够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练习不足的问题。翻转课堂将原本应该由学生在课后完成的练习转移到课堂上完成,使得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教师的指导,并对其习作进行修改订正。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练习量,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领会各类应用文写作思路和相关技巧。再次,翻转课堂能够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教师在翻转课堂中将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化为视频上传到网上,学生在学习中一旦遇到一时不能理解的内容,能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加强理解。这就让许多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不再会因在课堂上听不懂教师的讲授而导致在学习上“积欠”越来越多。
三、交往教学理论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对解决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存在问题的作用十分巨大,但它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学生必须非常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在课前认真观看视频,学习理论知识,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练习实践。若是不能保证这一前提,翻转课堂只能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将比传统教学模式还要差。如何在翻转课堂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高职院校的应用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在翻转课堂兴起的这几年来,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法。笔者以为,利用交往教学理论指导翻转课堂的实施,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之道。
(一)交往教学的定义
所谓交往教学,“是教师、学生这些教学主体之间,围绕教学文本这一客体,以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为中介展开精神上的交往,通过对话的方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从而产生新知识和新体验,并促使师生共同获得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精神性生产实践活动”。
(二)交往教学的基本特征
首先,交往教学的主体是多极的,在交往教学中的所有人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仅教师和学生个人是主体,而且教师、学生组成的群体、集体都能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不同的主体虽然在认知水平、认知方式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但他们在交往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在平等的立场上,教学主体之间以教学文本为中介,彼此互相理解和沟通,最终实现认同与达成共识,获得新知识与新体验。其次,交往教学承认教学活动中所有人的主体地位,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交往的过程。在教学交往过程中,各个主体通过对话,沟通彼此的认识,在理解过程中改造自我,也改造对方,主体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因而交往教学的教学过程是互动的过程。再次,交往教学中教学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有着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师生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之间因知识、能力、智慧、个性等方面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异,难免会产生思想和观念上的碰撞。但这种碰撞并不是彼此间的对立与对抗,通过碰撞产生的火花正是教学交往活动希望产生的成果。碰撞的成果促使教学主体共同迈向全面发展的彼岸。交往教学的主体之间的活动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这种合作的交往过程表现在外部世界,就是合作化的教学机制。最后,交往教学的教学情境是人文化的。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气氛,使交往教学的主体之间有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为主体之间的合作创造良好的平台。
(三)交往教学理论在应用文翻转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管、会计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课上普遍采用“老师演示,学生模拟操作”的模式,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未将学生放置于课堂的中心地位。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翻转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在课外实现在线教学,而将“作业”带入课堂,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首先学生可以自己掌控学习,根据自己的节奏观看视频讲解,而不必担心跟不上教学节奏。其次是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性,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指导。本文将阐述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和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
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目
标还不够凸显传统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某主流的ERP软件操作流程,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来验证操作一遍,只是学会这个软件的菜单及操作,对流程、原理等知识缺乏了解,很可能出现换一个软件就不会使用的情况。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只是照搬照抄,而且学生遇到问题往往首先是想着寻求教师的帮助而不是独立寻找办法解决,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用谈创新能力。此外,在传统教学中,课上时间除了教师的演示,就是学生埋头完成自己的作业内容,学生合作的机会较少。而当前很多单体企业都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使用ERP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集团企业更是采用财务共享处理模式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学生在传统课堂中缺乏这种团队合作的机会,导致其进入工作岗位,不能马上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脱离用人企业实际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会计信息系统只开一学期,课时在48—64学时之间,由于课时的不足,传统教学大多只讲财务模块的知识及应用,而对供应链模块不做介绍。但是从往届毕业生的反馈来看很多企业在实施ERP软件时都要使用供应链模块,这部分知识是不可或缺。另外从ERP的发展现状来看,它不仅涵盖了总账、报表、应收应付、固定资产、工资等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软件部分,而且涵盖了采购、销售、库存、生产制造、质量监控等业务,几乎包括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因而只涉及财务的教学内容显然与企业的人才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三)教学方法陈旧影响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演示案例,学生验证练习,一次课下来,教师演示占去了一半时间,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习内容也较少,而且只是被动学习,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此外,传统的教学中还会出现教师很流畅地演示完,学生当时能看明白,但事后练习时不知道如何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为此,需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让教师从重复繁琐的知识讲解中解脱出来,将学生放置于实验学习系统的中心位置,让实验课的时间得到解放,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在不断的练习与思考中完成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和效果。
三、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是ERP软件的操作,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可以将教学软件操作过程通过录屏的方式制作成微视频供学生课前学习。但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外自觉地盯着电脑屏幕学习却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此还需要改良。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学生在强烈的任务驱动下,会积极地学习在线视频等学习资源,从而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取知识并掌握相应的能力,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的质量。下面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来进行具体说明。
(一)课前设计:
自主性学习1.课前教学资源的设计。课前教学
资源设计包括微视频、PPT等资源设计,这些都要根据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碎片化其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与之对应的知识树结构。教师对碎片化后的知识点进行录制相关的操作视频、PPT课件等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一定要有微的特点,时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展开自主学习。另外,针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本课程的微视频不能像传统视频教师出现在屏幕中讲解某个流程,而是要以操作视频的形式展现,授课教师不在画面中出现,屏幕变为软件操作界面,这样操作过程更明晰。2.任务单的设计。任务单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通过构建“技能树”结构将之前知识体系碎片进行系统化。只有知识系统化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既要考虑尽可能多覆盖知识点,贴近企业实务,还要难易适中,有一定的拓展性。这样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地学习教学资源并搜索相关知识点,把散乱的知识点组合起来,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在任务单的设计中还要注重团队能力的培养,通过团队合作学习,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3.课前学习流程设计。课前学生要求独立观看课件或微视频,根据任务单要求,分组讨论制作流程图及职责分工描述表。在此过程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记好笔记,提交给教师,教师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课中设计:强化式学
学生课程中的任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对课前学习内容的验证实训,另一个是对验证实训内容的演示说明。具体根据课程内容进度安排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完成验证实训,然后安排某次课程进行演示说明。在验证实训中,小组成员要按事先设定的岗位分工和流程图,互相合作完成实训任务,如遇到问题可互相讨论得到解决办法。如果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求助于教师,但教师注意指导过程中不要直接告诉结果,而注意要以引导为主。在小组演示中,各小组首先汇报业务处理流程设计,然后演示软件操作流程,其他小组成员指出其问题并进行打分。教师点评各小组实验情况,回答学生问题,并为其打分,最后各小组成绩由学生平均打分和教师打分综合得出。
(三)课后设计:反思性学习
每次演示任务完成后,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实验报告,并完成思考题。实验报告格式如表1所示。
(四)考核评价:翻转课堂
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按需学习,实现了个性化的分层次教学,因此需要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考核模式。1.考核方式多元化。期末可以采取无纸化教考系统进行考试,同时更要注重过程性考核。可以采取在线学习平台来统计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定期在平台上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过程性评价。2.考核角度多元化。改变传统教师单一评分的方式为软件自动评分、学生互相评分和教师评分相互结合的方式,不仅仅考核学生对ERP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而且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全方面地评价学生,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四、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宝贵的课堂时间得以真正的“解放”。同时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前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完成实训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带着各自不同的问题进入课堂,在教师引导的课堂活动中、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诚然,翻转课堂效果取决于学生自律性、微视频制作质量好坏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翻转课堂是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适应时代改革需要的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将其与我国实际教育情况相融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捷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齐励,康乐.“翻转课堂”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21):126-127.
[2]聂秀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税收筹划与税务会计实训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11):54-57.
[3]陈文芳.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税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5,(05):123-125.
[4]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04):67-68.
(一)需求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可深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翻转课堂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时间实现最优,教师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不但丰富了教学形式,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变淡,只是课前教师要做一定的准备工作,比如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通过充分利用微课资源,使学习任务转化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使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变多,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弊端,保证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进而应用于实际生活。翻转课堂教学有助于实现良好师资力量以及优秀教学资源的结合,进一步缓解教师能力局限性的问题。由教师自行录制的视频教学能够在网上共享,学校方面也可以组织有关力量打造出更加优秀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研究
通过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渗入,教师能够改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加强。研究中以高中学生为对象,以实验的形式验证翻转课程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效性。
二、设计、开发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一)学习任务
帮助学生了解教学目的、特点及方法,体会知识点的作用与应用技巧。
(二)教学目标
1.指出知识点学习的重要意义。2.说出知识点的概念与内容。3.体会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应用效果。4.把握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备课:任课教师制定学习任务单;准备微课视频;制定学习导航,如本节课的任务、分段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考核。课堂教学:任课教师有效安排课堂时间,合理进行教学。按照备课内容有顺序、有把握地将课堂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学生互动、教学效果小测等方法实现科学、高效教学。阶段练习:任课教师要有完善的知识点查漏工具,通过对此工具的使用来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指定练习题,定期进行测试,比如填空题、选择题、分析题等,选择题还可以设置多选择题与单项选择题。以此来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科学评价教学效果
1.学生自我评价:课堂教学完成之后,学生通过习题自测、课堂教学内容回忆等方法进行自我测试,对自己的学习查漏补缺。2.学生相互评价:翻转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知识点的相互考察,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来让学生互补式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教学也可以参与其中,更好得把握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3.任课教学评价:任课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有两种:其一,在课上进行知识点的教学时,通过观察学生表情、神态的反映、或者通过学生回答知识点提问的正确与否,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该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其二,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集体考试,通过考试题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三、实施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生态度及水平前测
在教学前先对班级学生进行测试,可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态度。为查看学生学习水平,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并进行限时,让学生以PPT或者Word的形式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各小组派一人汇报。
(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在家中,学生根据知识导图及相关说明完成任务,教师还可自行开发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监督平台,适当干预学生自学。2.课堂教学教师根据教学活动设计完成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重点查看学习的表现情况。教师根据这一情况来改善教学方法。
(三)学生水平及态度后测
学生水平及态度后测主要包含调查问卷、针对性访谈以及最终考核,其中调查问卷可定期发放一次,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课前自学以及课堂学习翻转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态度,以及在学习方面满意程度的调查。
四、结语
翻转课堂(FlippingClassroom)通常也被译成“颠倒课堂”或者“反转课堂”,这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该校的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两位化学老师为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将带有讲解声音和PPT演示文稿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众人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将翻转课堂分为课前和课堂两个阶段。课前,老师将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录成视频,并将其与相关的学习资料一起上传到网络,供学生自学。学生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进行总结并归纳出指导要点。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自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协作探究、互动交流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翻转课堂是教学理念的深刻变革,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建立起真正意义的生本课堂。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课前自学和课堂探究构成。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完成的,知识内化是由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或者实践来完成的;而在“翻转课堂”上,知识传授是借助信息技术由学生在课前完成的,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学生的协助而完成,教学形式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加课后作业转变为课前自学加课堂探究。随着教学过程的翻转,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由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学生由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转变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
二、教育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根据对翻转课堂的理解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结合教育学的教学实际,构建出教育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这个教学模型以任务驱动为手段,由课前自学、课内合作交流、课后拓展三个部分组成,包括“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知识探究、互动交流、评价反思、拓展提高”六个环节。
(一)课前自学模块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真正实现了“生本课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作为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教学准备并组织学生自学。因此,课前自学模块包括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知识探究三个环节。
1.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学习活动进行之前,教师要先确定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并且要指导学生自觉地将学习目标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保证最终获得学习效果。学习目标主要包括学生要学会的教育学基础知识,要形成的基本教育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目标确定时,目标表述要简明扼要,并且要注意全面完整,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既要帮助学生明确要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发掘知识内容里面渗透的情感因素,指导学生自觉提高思想素质。
2.明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的学生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学生在了解学习目标之后,还要明确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使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会不断增强,逐步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根据教育学内容性质的不同,可以确定多种形式的学习任务。知识性的内容可以采用设计知识结构图、撰写小论文、开辩论会、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技能或操作性的内容可以采用设计调查表、设计活动方案、进行案例分析或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模拟教学或撰写教育(教学)方案、情景表演、制作教育活动的操作步骤图等形式。
3.知识探究知识探究环节是指为学生提供课前基本的教育学知识,进行必要的理论解析及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源库预习教育学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教学资源库可以包括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比如讲义、PPT演示文稿、视频资料等。这些教学资源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需要自主学习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案例材料、实践资料等。学生自学的教学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提供的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资源,比如利用互联网上的文本、图片、动画和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具有趣味性的资源来体现知识的运用。这些资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能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学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聊天室、QQ群、讨论组等多种网络交流工具互相探究,互相解答疑难,实现互动交流。课前,学生通过以上三个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内容,基本理解和掌握主要学习内容,为课内的知识内化和运用奠定基础。
(二)课内合作交流模块设计翻转课堂的教育学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互动交流为主,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充分体现促进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把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课内合作交流模块包括互动交流和评价反思两个环节。
1.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是六个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占有和应用,进行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首先,对于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学生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究答案,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遗留问题,为进一步合作交流扫除障碍。其次,学生合作互动,进行知识运用训练,完成学习任务。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层层递进式的训练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不拘泥于学习任务的桎梏,独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这个过程包括以下五步:第一,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学习任务,确定研究课题。在这个步骤中,要确定小组成员,明确成员分工,选定研究课题。第二,搜集相关资料,开展合作研讨。这个步骤要根据已经确定的研究课题,围绕研究内容和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第三,根据研讨结果,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给出与学习任务完成相关的提示或要求,对于比较难的任务,也可以提供参考实例。第四,成果交流。每组选派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相互评价。第五,参考同学提出的修改建议,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
2.评价反思评价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评价反思可以针对整节课的学习效果内进行整体反思,也可以针对学习内容中的某一个内容进行反思。通过评价反思的环节,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梳理,有效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掌握,巩固学习效果。课内,学生通过以上两个环节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完成学习任务。
摘要: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有望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教学中思维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我校医学人类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为基础,本文讨论了医学人文课程“翻转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理念与工具、课堂内与课堂外、师资与课程的关系。
关键词:医学人文;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29-02
一、导言――当医学人文遇上“翻转课堂”
医学人文教育能培养医学生作为“全人”的通识,健全其知识结构,助其正确看待医学与社会的关系,使用人文知识和方法强化临床技能,正确处理临床实践所面对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1]。然而,我国目前的医学人文教育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学方式较陈旧,以课堂讲授为主,与实践脱节,不利于思维与实操技能培养[2-6]。移动互联网催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医学人文课程改革带来了契机,通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将学习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有望让学生获得更实在的思维训练和实操技能学习[7]。
二、医学人类学公共选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此番“翻转课堂”的改革尝试是针对我校四、五年级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人类学公共选修课开展的,希望通过局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加强医学人文课程思维培养、实操训练、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1.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案。选择医学人类学课程中医疗多元化、健康与疾病、过度医疗化等几项重点内容或专题作为“翻转课堂”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程序的重新设计,并相应改革课程考核体系。教学内容上,以学生为中心重组教学内容。第一,把课堂外学习纳入教学设计,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为主。第二,课堂内教学采用基于项目的方式进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助思维训练或者实际问题解决的专题辩论、研究和案例等项目,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式学习。教学程序上,以课堂外学习为先导,按照从易到难、从浅入深的方式安排课外学习内容,每个关键知识点配注解和相关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节奏。加强学生互动,设置一些环节让学生能就知识点展开在线讨论,在相互激发和思维锻炼中深化理解。以课堂协作和老师指导为辅助,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寻找解决方案。教学考核上,设计了4∶2∶4结构的三个层次综合考核体系,以在线小测验的方式考核学生课堂外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40%),以平时成绩考核课堂互动状况和思维辨析能力(20%),以小组项目成果考核问题解决能力(40%)。
2.教学资料制作和平台搭建。首先,设计、制作用于移动网络的多媒体教学资料。把传统教案、教科书和参考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制作成适合“翻转课堂”教学的资料。如,设计脚本,把知识点讲解制作成网络小视频或动画;整理、编辑参考资料,制成小型电子书或网页;设计在线测试的试题库;设计对知识点的在线讨论问题。然后,搭建并维护移动互联教学互动平台。使用学校moodle在线课程系统搭建课程教学平台,并建立班级微信群和QQ群作为辅助,初步形成四大功能区块:有教学视频、电子书和讨论区链接的自主学习区,对设定主题或自选主题进行在线探讨的讨论区,具有在线考核、评分和讲评功能的在线考核区,以及学习资料的上载、下载区。
3.教学评估、意见反馈及持续改进。医学人类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总结为一套教学大纲,内含章节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媒介、学时、考核方式等。教学实践一轮之后,通过观摩、访谈、评分等方式收集了改进意见,并据此进行持续改进。学生感受到学习途径变的多样化,觉得自己在学习中有了选择权和自,体会到了学习的价值,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授课老师反馈教学质量和效果有所改善,和学生面对面互动时间增加了,有利于实施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发现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思辨、团队合作、与人沟通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明显锻炼,课程考核成绩较理想。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新颖,教师角色转变为辅助型教练,课堂气氛活跃,有推广意义。
三、医学人文课程“翻转课堂”实践的反思与讨论
医学人类学课程的“翻转课堂”实践提示,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应用“翻转课堂”理念要注意以下几组重要关系。
1.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习有几种主要途径,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习;二是,学生通过实践,在做中学,自己生成知识;三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合作、互动,相互学习。传统的医学人文课程偏重第一种学习,“翻转课堂”后,以后两种学习为主,通过基于项目的小组学习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们相互学习。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主动吸纳者、制造者、思辨者,承担学习的主要责任。教师从知识传授的中心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
2.理念与工具的关系。“翻转课堂”开始于互联网在教学中的运用,但是已经超越互联网应用,发展成一整套翻转教师与学生角色、翻转课上与课下学习内容、翻转自主与被动学习的教育理念。本次教学改革设计了课堂讨论、线上自主学习、小组项目、现场答疑、辩论等多种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互联网的应用仅是其中一部分。网络只是实现“翻转课堂”理念的途径和工具之一,“翻转课堂”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课程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不应该作为评价“翻转课堂”理念贯彻程度的标准,谨防用工具绑架理念。
3.n堂内与课堂外的关系。“翻转课堂”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把学生的课堂外自主学习纳入课程设计,使课堂内、外学习相辅相成。医学人类学课程改革将不需要教师亲自讲授的基础知识点制作成小视频和电子文本等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外学习,然后带着疑问、感想、案例回到课上参与讨论和小组项目,通过课堂内学习实现知识的深化、内化和应用。学生觉得课程设计很有意思,但学习时间投入比其他没有使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同学分课程大,感觉“不划算”。这既反映出高校医学生学习医学人文课程的功利心态,也反映出“翻转课堂”实践需要能计算课堂外学习时间的学时计算方式。“翻转课堂”的平台搭建、资料准备、课堂设计比传统课堂需要更长备课时间、更多投入,可是在目前的教学工作量计算中无法体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处理好课堂内、外的关系是“翻转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
4.师资与课程的关系。医学人文类课程属于医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课程,要求教师既要谙熟社会人文科学的教学,又要熟悉医学实践,对师资质量有较高要求。实践“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单要能熟练掌握传统课堂教学技巧,还必须能驾驭视频录制、电子资料制作、网络平台使用、网络课程方案规划等新技能,对师资有更高要求。而且,“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大量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适合小班教学,因此,需要更多高质量师资以满足授课需求。然而,目前医科高校医学人文教育普遍“重医轻文”[8],对医学人文师资的激励、培育和支持不足,很难保证医学人文课程“翻转课堂”模式对师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在全校医学人文课程中推广“翻转课堂”理念及实践还面临较大挑战。
参考文献:
[1]乔利平,刘云章.21世纪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3,(4).
[2]李宇阳.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6).
[3]李卫中,刑建辉.大学生学习偏科现象探因[J].中国青年研究,2002,(6).
[4]徐朝阳,赵国胜,马立骥.从医学毕业生素质现状调查谈如何加强素质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1).
[5]李雅梅,姚莉娜,洪津.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5).
[6]韩慧霞.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4).
翻转课堂课前活动教学模型,结合翻转课堂课前教学活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课前教学活动中各个要素与教学视屏中介工具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教学视屏的制作提供建议:首先,教学视屏难易程度的制作不应该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其次,教学视屏的内容包括监督机制、习题环节和师生及生生互动平台等一些硬件设施;最后教学视屏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短小,重点突出,可回放。
关键词:活动理论 翻转课堂 教学视屏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202
一、前言
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李凑,刘赣洪,2013)。翻转课堂的课前活动是指学生通过观看视屏结合适当的测试进行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是指教师和同伴根据课前活动中的遗留问题为学生提供支架帮助进行针对性解答,这样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了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并最终使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域,并为下一轮的翻转课堂提供了反馈和指导。
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赵兴龙,2013)。但是,翻转课堂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遭遇知识传授、知识内化以及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衔接三方面的问题。知识传授发生在课前,学生不仅要观看视频,还要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发现疑惑,并带着问题与同伴在线交流或者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强调的是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王红,赵蔚,刘红霞,2013)。然而,随着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应用,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其提出了质疑,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作用明显下降,教师在课堂中仅仅是看着学生做作业或者解答他们的疑问;学生在家不喜欢观看枯燥的教学视频,调动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学习效果不好;教师不能监控学生是否观看了教学视频;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学视频,教学视频决定教学质量(张金磊,2013)。要解决翻转课堂中在实际应用的问题,尤其是在课前活动所遭遇的实际问题,翻转课堂中教学视屏的制作成为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二、研究背景
国内近几年主要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主要从教学要求(张新明, 何文涛, 2013)、或从翻转课堂的内涵结合翻转课堂中的各个要素(张金磊,2013)、或是借鉴国外已有的教学模型并与多种网络平台相结合的角度构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张新明, 何文涛, 李振云, 2013)。可以发现翻转课堂的研究在最近几年刚刚兴起,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理论支撑不足。本文希望通过应用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活动理论的三角模型为理论框架,分析构建翻转课堂课前活动的教学模型,并以此来发现影响教学视屏制作的各个因素,从而为教学视屏的制作提供建议。
三、活动理论概述
Vygotsky(1978)的社会文化理论中最核心的思想是中介思想,维果茨基认为人类是通过一定的中介工具来改造物质世界和人们的思维,思维不是人类大脑中的生物属性,而是通过应用中介工具参加具有目的导向的活动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中介工具包括物质工具和符号工具。其中最重要的符号工具是语言。二语教学是通过文化建构的中介工具进行调节的社会活动,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中介工具对社会交互中的语言发展进行调节,在学生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Lantolf,2003;Lantolf & Thorne,2006)。教师的语言在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起到了中介和支架作用。而在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教师语言是以教学视屏为载体,所以教学视屏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师语言这一中介工具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支架作用。
以教学视屏为载体的教师语言在活动理论体系中,得到了体现。芬兰学者恩格斯托姆(1987)提出的活动理论三角模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框架,在这一框架中主要包括7元素组成:活动主体、调节工具、整体目标、 规则、社区、不同个体的分工。这七个要素中,中介工具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活动理论的三角模型可以作为分析翻转课堂活动的理论框架,教学视屏是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的主要中介工具与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的各个因素相互影响。所以要解决翻转课堂课前活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首先是根据活动理论三角模型设计翻转课堂课前活动模型,明确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及教学视屏的相互关系,最后对教学视屏的制作提出建议。
四、活动理论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
根据翻转课堂的定义以及借鉴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 Robert Talbert 经过多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积累,总结的翻转课堂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本文通过活动理论的三角模型理论构建翻转课堂课前教学活动模型,如图2所示。
[课前教学活动][观看教学视屏][针对性课前练习] [课堂教学活动][快速较少的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总结反馈]
图1 Robert Talbert 的翻转课堂结构图
[教学视屏][学生]
[结果][学生]
规则 教师 分工 [规则 教师 分工 ]
图2 翻转课堂课前教学活动模型
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模型中各个因素与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对翻转课堂内的各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多媒体视屏的因素主要: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计算机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准确判断学生认知水平的能力和制作教学视屏的能力;课前教学活动的目标;课前活动师生及生生互动规则和分工。
学生是视屏制作对象、是制作视屏的受益者。翻转课堂在实际应用中有关学生的问题有,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所以,视屏的制作优劣可以从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出发点。而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的主要问题有两个,第一,视屏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匹配,即不符合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第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所以针对第一个问题,视屏制作的内容必须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教师在制作视屏之前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测验。通过学生对新课程基础部分的掌握效果,教师可以据此来确定视屏制作的难易程度。针对第二个问题,引入督导机制,将学生家长的监督和教学视屏的督导模式相结合。教学视屏借助提示性画面或者警示性的声音来回笼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张弛有度,层次分明(郑军,王以宁,王凯玲,2012)。
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由主演转变为导演。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注重课堂互动和考虑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Ellis,2005)。首先,教师在制作视屏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而且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决定视屏的难易程度,突出学生的主角地位,所以教师可用试卷测验的方式及其他方法来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张区域。其次,翻转课堂中教师录制讲课视频时面对的是镜头,没有了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视屏的制作需要增加视屏互动的场面,插入难度适中的问题,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最后,教师是视屏制作的操作者,教师制作视屏的能力影响视屏质量的优劣。所以很有必要对教师的计算机能力加以培训。
课前教学活动目标。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动机是使学生最终达到知识内化的水平。而课前教学活动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前练习,这是实现知识内化的一个具体目标。在这一具体目标的要求下,视屏制作的内容还包括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在线测验功能。而练习题的难易程度成为实现课前教学目标的关键。所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域,教学视屏中设置层次不同的练习题,最大限度地使每位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域,实现个性化教学。
课前活动规则。课前活动规则包括观看视屏的时间,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规则。如果视屏制作时间太长,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兴趣。但如果教学视屏时间太短则会造成因学习输入不足引起的学习效果差。第一, 翻转课堂应采用教学短视频,即微视频,其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可以回放、符合学生注意规律(朱峰,2014)因为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一般在 5~8 分钟,每段的教学视屏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第二,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主要发生在完成在线测验的这一活动内,教师对学生的测验进行评分。所以课前活动师生互动规则要求教学视屏的制作包括在线评分功能。此外,对于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把QQ,微信,微博等多媒体交流工具与教学视屏的制作相结合,学生既可在微视频学习中提出问题,同时又可提出自己关于相关思考题的意见与看法,共享学习心得,解决问题。
课前活动的分工。学习共同体中各成员的劳动分工、身份地位和权力关系也会影响活动过程。翻转课堂主次地位的区别,决定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分工应该是:学生是课前活动的主要执行者,观看教学视屏,并做相关的练习。而教师则是教学视屏的制作者,并为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视屏的制作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所以,学生可参与教学视屏质量的评估,为教学视屏的制作提供反馈。教师对于学生在做练习中的错误不进行太多的讲解,错误的解决应发生在学习主体之间的小组互动过程中。在此活动中那些没有做错的学生则要为其他做错的同学提供讲解,这就要求视屏制作还要有可视功能,及镜头切换功能,让做正确的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这样做不仅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而且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学习效果显著。
四、结论
教学视屏在翻转课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视屏的质量同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所以要解决翻转课堂课前活动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首先必须要解决教学视屏的制作问题。本文首先以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活动理论的三角模型系统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的因素,并与翻转课堂现有教学模型相结合,构建翻转课堂课前教学活动模型。然后,把翻转课堂课前活动模型中各个要素同翻转课堂课前活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并加以分析,发现影响教学视屏制作的主要因素,并为教学视屏的制作提供建议。
本文的贡献在于为翻转课堂视屏制作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社会文化活动理论的应用能够较为在翻转课堂中影响教学视屏使用的因素提供了理论层面的诠释。然而,本文没有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考察教学工具的实用性,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则可完善这一缺陷。
参考文献:
[1]李凑,刘赣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SWOT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88 -89.
[2]王红,赵蔚,刘红霞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6.
[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0.
[4]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5]张新明,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25.
[6]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基于 Q Q 群 +Tablet PC 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2013(8):68-72.
[7]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等.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27-30.
[8]朱峰. 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N].北京日报,2014-06-11.
[9] Ellis R. Principles of Instructed Language Learning[J]. System, 2005(33):209-224.
[10] Engestrom Y. Learning by Expanding:
An Activity-theoretical Approach to Developmental
Research[M]. Helsinki, Finland: Orienta-Konsultit, 1987.
[11] Lantolf J p.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A]. In Kozulin A(ed.). Vygotsky’s Educational Theory in Cultural context[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2] Lantolf J & Thorne S L(eds.).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C].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作者简介:
作为一名在高职院校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我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化。因此,本文运用世界大学城空间这一新兴概念,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我们学院英语教学模式更新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如何在世界大学城空间下进行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从而提出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适用于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的新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起因和内涵
翻转课堂最初是以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所倡导的同伴教学(Peer Instruction)为雏形。翻转课堂概念的最先提出是在2007年,由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提出来的。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最先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是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最初他为了指导亲戚小孩数学而录制教学影片并上传网络。后来,他在自己的TED talk中提到了这一概念,并提供了各种学科主题的学习视频。通过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学生可以在家看课程视频,到学校里做家庭作业。很快,可汗学院成为教育者实施翻转课堂的获取相关资源的主要阵地。由此开创了翻转课堂的先例。简而言之,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将主要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做成短小精悍的视频供学生课前学习,而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讨论和交流的教学模式。它主要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以信息教育技术为依托,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视频的录制、网络自学、协作学习、个性化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这种模式能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的读写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技巧,而这两项是21世纪教学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
二、我院高职高专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特征
1.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我院同一个班级里的高职生源复杂,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普高类毕业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水平不高,第二种是职高类毕业生,这类学生外语基础很薄弱,有的连简单的单词和句子拼写都不会,甚至出现英语零起点的学生,这不利于老师组织和实施统一的英语教学,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有着其教学的特殊性,高职英语更是强调其实用性,需要经常性的实践练习,而在这种基础不同的班级里教学使老师根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无法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练习机会,甚至最终考核也不一定公平准确。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存在英语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处于被动的英语学习状态,主要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主体。他们有的是因为利于将来找工作而学习英语,有的只是因为考试而学习英语,这类学生学习计划性差,很容易因为遇到一些困难而半途而废。此外,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利用周围的学习资源,他们不善于通过多种渠道自主学习英语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作为一种网络教学平台,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课堂的实施价值
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实施翻转课堂能有效利用当前不断革新的高新技术。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便捷的网络传输环境是翻转课堂的基本保障,目前的高职学生,基本都具备上网的条件,也具备网络学习所需的技术操作能力,尤其是我院学生入学后不久每人都有世界大学城空间账号,现有的资源允许他们随时随地利用便捷的学习终端学习,课前自学教学视频,随时随地向老师反馈信息,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根本保证。此外大学生具有充足的课外学习时间,这也有利于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翻转课堂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的矛盾。在传统课堂上,面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老师组织统一的大班教学活动,必然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了,久而久之,他们会丧失学习热情,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厌倦学习英语。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老师在课前首先明确必须掌握的语言任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表现的内容。然后在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前提下,将其做成8-10分钟,最多不超过15分钟的简短视频,视频中应包含有配套习题或测试。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掌握学习内容中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能力,基本完成語言学习要求。对于英语水平偏低的学生而言,该模式赋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对于难点他们可以反复学习,知道顺利掌握学习内容。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可以得到提高。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测试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困难和语言失误。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设计语言运用任务,使语言知识在新的语境中得到应用,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在课中的语言运用阶段,教师应以教学内容语言特点为出发点,答疑解惑,实现第二次的语言复现,以促进有效的迁移,为语言知识的内化打下基础。学生通过小组答疑,小组讨论等方式实现语言目标。由于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在真实语境中的应用能力形成,因此教师在课后还应设计尽可能真实的语言任务和语言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内化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翻转课堂加强了互动,比如教师与视频教材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视频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高职大学英语老师的师资水平。翻转课堂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教材驾驭能力,对学生情况要进行调研分析,语言任务设计科学,微视频质量要高,既要能突破重、难点,又要求教师语言精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学生才能积极地自主学习。同时,也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学习者个人主动性。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前要自主学习视频,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掌握学习进度等。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各阶段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
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17、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1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
20、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4、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25、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26、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27、对构建简洁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28、刍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二指技能”现象
29、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30、宁缺毋滥--也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31、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32、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3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35、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学生,恰当提问--谈数学课堂提问语的优化策略
37、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8、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39、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0、能说会道,为严谨课堂添彩
4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43、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4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6、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47、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48、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49、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50、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51、浅谈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5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54、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55、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56、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4、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5、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开发实施研究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7、从两种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8、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9、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11、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研究
13、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
14、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15、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研究
16、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17、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18、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比较研究
20、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
2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25、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比较研究
26、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
2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2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3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数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评价
3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5、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研究
36、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37、学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8、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
41、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2、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43、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4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45、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46、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47、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48、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0、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5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52、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53、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54、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55、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56、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57、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8、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59、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毛澄洁是北京景山学校(北校区)的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对于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信息技术老师都不陌生,因为她常在信息技术教育类杂志上。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见到了毛澄洁本人,朴素的衣着、爽朗的笑声很难让人联想到景山学校这所有着光荣历史的名校和她那些严谨的教学论文。谈及景山学校,毛澄洁感慨地说:“北京景山学校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家庭的家长们都很好,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认真努力,在教改之路上做着与众不同的探索。”作为一名普通的信息技术教师,毛澄洁正是在教改使命的感召下,与技术发展同步,做终身学习、课程创新的实践者。
学习,学习,再学习
1989年,毛澄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专业,之后进入景山学校工作。在当时,硕士毕业直接进入中小学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刚工作一个月,毛澄洁就为学校解决了俄文字典输入排版的难题。她设计了键盘字符和俄文的对照表,利用BASIC语言设计了转换程序。景山学校的职高学生可以按照俄英对照表,输入键盘上的字母符,输入完成后,用转换程序几分钟之内就转换成俄文。为此,她获得了学校的奖励,拿到了200元的奖励资金。而此时,毛澄洁刚学会汉字输入和简单的排版语言。
1990年初,毛澄洁参加北大方正电子报刊排版系统的培训,参与培训的人都是各大报社的资深编辑。学习一周后,她就为学校排出了第一份激光照排的报纸。
1991年,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毛澄洁和学校化学组的老师一起研究开发了CBE化学题库系统。该题库获得了北京市东城区1991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2年“联想杯”全国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评比一等奖。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商业化题库,其中用到的数据库FoxBase则是毛澄洁自学的。
2013年底,毛澄洁参加信息技术教师新技能培训时,接触到面向安卓手机的编程软件App Inventor。回到学校后,她就从搭建编程环境开始,一点一滴地学习,她发现这个软件特别好玩,一发不可收拾,不光在教研组里开始培训,2014年春季学期还在高一开设了以AppInventor为环境的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她还带领学生参加了暑期在Google办公室举行的AppInventor编程挑战赛,因此成为2014Google奖教金获得者中唯一的一位中学教师。
学习是毛澄洁从研究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过渡的基石。从2014年夏天进入中国MOOC大学以来,毛澄洁先后选修了10门课程,已经拿到证书的有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开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浙江大学韦路教授开设的“新媒体概论”。正是通过学习这样一些最具先进性和影响力的课程,让毛澄洁对微课、翻转课堂、新媒体与出版行业创新的OPO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和研究中。提及这些学习的经历,毛澄洁快乐地说:“我倍感骄傲,年过半百的我,与我的同龄人甚至比我年轻很多的教师相比,技术与理念都是比较先进的。”
把学生作为人来培养
毛澄洁希望自己的学生像她一样会学习,有超强的学习能力,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落实到课堂上则是: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
2001年,毛澄洁开始了高中的教学,当时国家课程标准刚刚出台,还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还是信息技术基础+QBASIC编程。在应用软件单元(Word、Excel、Powerpoint)的教学设计中,她认识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只是一种载体,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应用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现实中很多软件只用到了其中20%的功能。如何处理好学习和应用的关系,毛澄洁一直在思考。后来她确定了“以用为本,学用结合”的教学策略,在内容上采用自选主题进行项目调研活动的教学方法,这是毛澄洁最早尝试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后来,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利用“光盘教程”“主题知识网站”“各类在线教程”等进行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诸多教学模式的探索。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毛澄洁教学的落脚点。例如,在进行VB教学时,她采用教电脑玩游戏的实例,引导学生编写游戏实例;在App Inventor的教学中,她引导学生编写经典游戏;在“数字科学家”课程中,她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来理解科学概念;并将学生十分感兴趣的纸电路、千云超极鼠等时尚元素引入课堂,深受学生喜爱。一位学生上了毛老师的课后对她说:“老师,我只想说,很喜欢。”
让学生爱学,会学,会创造,这就是毛澄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建设研究型团队
研究教学,撰写教学论文,参加全国的计算机教学研讨会,是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这支队伍成长之初的重要抓手之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较快,在大家都在摸索教什么内容、怎么教的时候,这样的研究型教学无疑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研究型教研团队的建设是景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从毛澄洁进入北京景山学校以来,就深刻地感受到研究型团队建设的紧迫性。1996年,毛澄洁被派到北京景山学校分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教研组建设与管理工作,得到了当时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郭善渡老师和沙有威老师的指导与支持。如今,毛澄洁作为新的教研组长,把建设研究型团队的任务承担起来,她指导教研组的覃芳老师撰写教学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焕发创造活力——电脑绘画“葡萄串串”》,从论文的整体结构到具体的行文,认真研究,进行了3次修改。最后,该文获得了北京市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二等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毛澄洁与教员组老师还参与编写了诸多信息技术教材。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老师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如今已遍布全国。
如果说写论文、编教材是毛澄洁教研团队快速成长的两大抓手,那么参与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培训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则是教研组团队发展的第三个抓手。
参与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是信息技术教师迅速成长的助推器。在参与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既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者,又是学科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者和信息化环境的使用者,因此能够更好地把握学校信息化建设需求,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
2013年9月,景山学校北校区配备了一个教室的iPad设备。平台如何搭建?教师如何使用?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学校以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师为核心、学科教师中的技术骨干积极参与,开展了学习与思考。
在信息技术教研组老师们的带动下,景山学校北校区的副校长,初中部的教学主任、副主任,学科教研组长等都进行了基于iPad的探索教学,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51岁。
一、校本研修的三重内涵
一是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校本研修是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思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最有意义的问题。当多媒体技术全面挑战传统课堂的时候,学校积极应对新形势的发展,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校本研修;学校以《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结合实际工作,要求教师对照自己的言行,开展“提高自身修养和责任意识”的校本研修;随着“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学校开展了“创建阅读型校园”的校本研修,旨在以此带动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学科知识研修,以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
二是校本研修是通过学校自行策划与实施的,即“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而有效推进的。学校大力支持校本研修活动,通过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做到成系列、分阶段、有层次。例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修活动中,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其他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已卓见成效;在“提高自身修养和责任意识”的研修活动中,以党总支和团委为核心,通过集中学习、观看视频材料、小组研讨等方式具体实施,并且积极通过心理课堂等渠道教育学生;学校政教处正与语文组、历史组联合开展国学教育活动,通过示范课、观摩课等方式唤起师生心中对圣贤哲思的温情与敬意。有诸如双语教学等学科问题,也在各教研组开展得如火如荼;加大硬件建设力度,为阅读型校园等活动提供保障。
三是校本研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经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校本研修,教师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软件操作技术,并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自身修养和责任意识”及各学科的研修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了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学校形成了一种忠于、勤于、乐于教育事业的优良师风。近两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代表,如国家、省、市、区骨干教师55人,各级优秀班主任21人等。学科知识研修是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加油站”,让教师们自觉地走向了学科教学的最前沿,使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
1.“航天励志”特色,课题引领发展
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在学校6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燃起了师生心中的激情,开启了校本研修新的思路。学校物理组开展了“探索宇宙空间,继承航天梦想”的研修活动,并以校本课为载体让航天知识走进了课堂。在此活动的影响、推动下,学校先后有百余名学生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其他名校的航空航天专业。2016年5月,戚发轫院士在学校建校70周年校庆之际第四次重返母校,为全校师生及老校友做了长达三个小时的题为“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的主题报告,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再次勉励师生。
学校分别聘请资深航天科普作家、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社原社长兼主编田如森教授,国家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专家、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金声老师,莅临学校参观指导,为全校师生作专场报告,展示人类航天成果与航天人的科技素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点燃了学生们投身科技事业的热情。田教授还向学校馈赠了珍贵的航天种子,让航天育种项目走进了“金高生态园”,为学校的航天特色发展助力引航。学校抓住这样的机遇,申报了省级课题“航天励志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课题促研修,以研修谋发展。
2.以课堂改革促校本研修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切改革的基础,也是一切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全国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培训方式被各个学校广泛应用,但此时的校本研修便具有其他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现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学生提前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学校教师们通过不断地践行翻转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派教师到厦门等地学习关于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相关教学模式,并投资修建了标准化录播教室等。有的教师在欣赏了很多微课后,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完全可以用“抓狂”来形容。所以,在接下来的“翻转”路上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故应做好保障工作,加大对教师相关方面的培训力度,进一步调动学校校本研修及发展的动力。
三、校本研修的主要依托
校本研修的顺利开展必须以大批的骨干教师为依托,带动全校教师共同研修。
在以研带训的大形势下,学校选择了“校本科研骨干的培养和作用发挥”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该课题的22名参研人员中,有区名师7人,首席教师4人,区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他们是学校校本科研工作的中流砥柱。另外,有6名年轻教师参与,他们是教育教学新秀力量,均在优质课、教育教学论文、课题等方面表现出不凡的实力,是校本科研工作的后备力量。
一、本学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经常阅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专业刊物,积极参加“翻转课堂”等教学思想和技能的学习培训,主动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提升自己,努力增加课堂魅力,提高教学质量。
2、依据课程标准,落实教学常规。开学伊始,我备课组老师结合课程目标结合学情,认真制订学期个人教学工作计划。积极参加组内、校内外观课议课。
3、坚持集体备课,不断钻研教材教学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经常调整,所以政治老师没有老教师。本着这个理念,我们组成员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钻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力做到精心备好每堂课,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备教师又备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这一机会(每星期四上午第三节是我科组活动时间),四位老师共同分析每单元教学重、难点,通过个人谈想法,讲教法,互相交流研讨,互通有无,尽可能实现有效教学。如在教学有些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点,我们四位老师想方设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以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4、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能力。重视阅读习惯、倾听习惯、笔记习惯、应试技巧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学会自主高效学习。
5.注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以致用能力
6.依据学校的指示,本学期课堂教学以“问题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在全校推行。我们组每课精心设计了问题案。开始了以问题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生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了学生的最大潜力。
7.依据课程标准、本校学情、本学年教材以及中考考试说明,我们编制了七年级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专题作为本学期的校本课程。
二、存在的问题:
1.参加科研活动的深度不够,如只注重常规课的开展,忽视教学反思、教学体会的撰写。
2.平时对思品题目的训练和学法教法的指导不够,导致学生对思品的关注度不多。
3.新课改理念运用于实践较少。虽然受新课改春风的熏陶,大家思想上、观念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对于新课改理念落实的还较少,课堂上还是较多地采用传统的教法,给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时间、空间机会不多。
三、今后的努力
1.更严格地抓好备课组建设。
2.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