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习题教学论文范文

习题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习题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习题教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基础知识,精选习题,指点,引路

中图分类号G633.7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2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2.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2注意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3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2篇

摘要本文介绍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从基础知识着手,精选习题,进行优化组合,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关键词基础知识,精选习题,指点,引路

中图分类号G633.7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2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2.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2注意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3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3篇

(一)习题课教学方式要多样

计算方面的题目,可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让个别学生板演,并说出他们的算理,其他学生与黑板上的学生比赛,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发展了他们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计算速度;应用题和文字题可采用谈话的方式;题目中用哪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分别说明了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据这几个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一层一层延伸,深入挖掘,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引领,再看题目中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让学生从一道题学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从而解决一类这样的题。

(二)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这些不同导致了学生个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人的差异是绝对的,在教学中应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是数学方面,所以练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有巩固性的只列式不计算、列式计算的例题原题的还原,又有较高层次的拓展练习,层层递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这样使得后进生不至于“陪坐”,优生也能“吃饱”,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习题课要尽可能多选择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练习题

课本中的题目都是编者设计好的,这样学生的思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创新,学生也不喜欢一味的做题,老师尽量要选择一些与生活接近的实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相联系,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学生想象的问题出发,提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就愿意去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老师看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暴露出思维的缺陷,老师再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高兴,关心学生就是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敢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习题课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所以应该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在探讨交流中逐步学会合作学习,在探讨交流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与他人合作、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一个自由的空间,他们就会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活得更精彩。

二、优化小学数学联系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数学教学要有趣味性

我们要紧密把握住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游戏来辅助教学。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小朋友开展他们特别喜欢的游戏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例如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则组织小朋友分小组来猜,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结果他们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猜对谜语的小朋友会得到一个纸折的小飞机的奖励。没有猜对的小朋友也会得到一个小纸人,上面写着“加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地把握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设计出了他们喜爱的猜谜语游戏,并且把他们刚学过的数字和谜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巩固了数字的特点,复习了相关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由这个教学实例可以看出,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起参与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练习课中如能根据教材特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学生就会产生试一试的愿望,从而有效提高练习的参与性。

(三)挖掘内涵,激发探究

自主探索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新授课中有探究,练习课中通过深挖练习内涵,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获得学习方法、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下面试以《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练习课为例,加以说明。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只有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所以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用他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生活情境作为背景,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之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针对身处农村小学的现状,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安排的: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只兔子分到的胡萝卜的根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根胡萝卜,平均分给你和同桌喂养的两只兔子,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只兔子分到的胡萝卜根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根胡萝卜,还是平均分给你们的兔子,请用手指表示每只分到的胡萝卜根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只兔子分到半个胡萝卜,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激起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为了使学生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