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档案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即使在机关,档案工作也参差不齐,存在许多问题。在年检中我们发现,一是不少单位没有建立综合档案室,各种门类、载体档案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业务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分散保存的现象尤为严重;二是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没有及时收集、归档,散存在部门或个人据为己为的现象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一是历史的原因造成了许多档案馆位于党政机关的深宅大院内,俨然一个保密机关,较为封闭;二是《档案法》虽己颁布近二十周年,但档案法律法规的权威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档案执法的刚性也不够。一种违法行为的长期存在并呈普遍性,至少说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震撼力和威慑力。
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是做好全社会档案工作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如何培养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是每个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时期社会档案意识的培养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探索新时期档案宣传的新方法。只有加强档案宣传,社会档案意识才能得到提高。“酒好也怕巷子深”,档案是一坛酿造多年又陈封许久的好酒,连闻名遐迩的国酒茅台都做广告,何况“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档案呢?
1、把开展宣传贯穿到工作的始终,档案工作开展到哪里,宣传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使工作与宣传同步进行。
2、抓重点,不断掀起宣传工作的新。根据档案工作的规律性,抓住重点时间、重点内容、重点形式,不断掀起宣传。要掌握好时间,不要错过最佳宣传时机;内容要典型生动,才能吸引观众;形式不能陈旧,否则会使人不屑一顾。例如:在《档案法》颂布重点纪念日前后,开展规模较大的宣传活动,内容上要集中宣传档案法规,除正面内容的宣传外,配合一些违法案例宣传,使人对法律的理解更深刻,效果更佳。形式上不应仅搞搞展览,展览存在较大局限性,应考虑利用电视、报纸、网上、向各单位普发小册子、向各镇、街道提供宣传内容要求他们在各社区、村居代为刊出宣传板报等宣传面广的宣传形式。
3、抓时机,把主管领导作为主要宣传对象。各级主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主管领导一般不仅仅是档案部门的主管领导,往往分管几个口、多个部门。档案部门应积极主动、抢抓时机,向主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取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突出一个“勤”字,即勤请示、勤汇报、勤动脑,不失时机、千方百计地争取领导的关注与支持;勤动手,经常把工作情况、计划思路形成材料上报领导。档案部门的重要工作和活动,要争取主管领导参与,以便领导全面地了解档案工作。
4、高瞻远瞩,把在校学生作为重点宣传对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档案意识应从学生抓起,且学生量大面广,是一个正在集中接受教育的庞大群体和后备力量,目前也是档案宣传的一个薄弱环节,应高度重视。
建立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教育青少年学生;省、市级档案部门可编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档案通俗读物,服务学生教育工作;普及档案知识,让学生完整保存成长足迹,通过整理、制作个人成长档案,学生们重温自己的成长历程,增强档案意识;走进学校,为学生开设档案专题讲座。
二要加强档案立法、执法力度。档案法规是档案工作的指南针,依法治档,用强制力强化档案意识的培养。营造以法促规范,以法促发展的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动态管理,完善执法机制,重拳强化档案意识。
十多年来,经过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努力,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客观地分析,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与社会预期和档案事业的客观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并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首先,档案违法现象与行为仍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其次,档案行政执法乏力,违法行为长期得不到有效制裁。档案行政执法的对象有其特殊性,主要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许多部门、单位面前,倒显得档案局这个执法主体是弱势部门,加上档案法律法规授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权非常有限,导致许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因此畏缩不前。
因此,加快立法步伐,通过立法,进一步扩大行政处罚的范围,授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更大的执法权。对于普遍存在的同时危害很大的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出现的拒绝归档、拒绝档案安全保管等进馆之前的违法行为作为档案法规调整的重点。因为这些档案在进馆之间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很大,进馆这后倒相对安全了。
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专项执法,使执法工作的影响面日益扩大,努力推进档案工作法治化。
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其中关键的是开展年检制度和与之配套的将档案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制度,这两项制度对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档案工作及意识的全面提高尤为重要,且见效迅速,各地应全面建立。加强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对扩大档案的知名度与提高档案意识也大有裨益。
四要重视新农村档案工作。在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一个地方其他档案工作做得很好,农村档案工作未做好,是不完善的,档案意识的覆盖面也大有问题。长期以来,只重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农村档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因为农村档案的薄弱,所以应格外关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形势下,各地应制定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总体规划,全面推进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村居建设档案、农村基础设施档案、土地承包档案、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龙头企业档案、村民档案、农民素质培训档案、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农业科技档案、农村文化档案。在现实条件下,推广“村档镇管”管理模式。主动加强服务,以规范化为抓手,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有力地促进全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
五要促进家庭档案观的树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档案工作做好了,社会档案意识真正会达到深入人心的境界。家庭档案应成为档案工作的新领域,档案部门要积极倡导开展家庭建档工作,更好地为和谐社会服务。
随着生活的逐渐富裕,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农民,家庭建档都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各地应积极开展家庭档案宣讲活动,通过建立示范家庭档案,举办家庭档案展览、讲座、经验交流会等,让百姓通过自己的档案感受生活的变化和祖国的进步。这是一项新工作,在建档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档案部门应积极提供技术指导。家庭档案的建立会使百姓充分体会到家庭档案与社会文明的密切联系,更多地感悟“修身齐家”的中华古训,这样社会档案意识也随之提高。
六要全面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民营企业遍地开花,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一支强大力量,民营企业档案意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要积极探索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培育典型、以点带面、主动服务。举办民营企业档案业务培训班,讲解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时向民营企业提供有关档案工作业务标准、规范及制度汇编等适用的工作参考材料,引导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积极主动上门为民营企业服务,引导、帮助其开展科学规范的档案工作。通过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为企业发展创造效益,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认识到档案的重要作用,将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档案管理体系,促进民营企业档案意识的全面提高。
笔者从因特网上浏览了2000年来全国一部分省(直辖市)和市、地区、县以及某些专业系统的档案网站,对其刊登的关于档案继续教育的内容作了些简单的梳理。国内档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如下几大类: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
这部分内容是完全适应社会和档案工作发展需要的。由于档案工作在国家信息化系统中有一定的地位,档案部门必须紧跟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了落实国家档案局信息化建设纲要,各地、各系统的档案部门近年来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单位行政工作、业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在各单位形成和使用的文件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也日益显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快、更新快;为此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形势发展、满足工作需要。
二、国家及档案系统对档案工作的新标准与新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为了适应档案工作的发展以及满足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国家档案局了相关的标准与规章。而这些新的标准与规章既是以往教材中未曾包括的内容,又是在现实档案工作中必须遵守或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因此在档案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应该将它作为必学内容之一。
三、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
档案鉴定是档案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一个环节,因而档案价值鉴定也就成为我国档案学中一个具有较高难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管理理念也为档案工作所不断吸纳,档案工作信息化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而我国现有的传统意义的档案鉴定工作目标仅针对档案存毁,已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研究与探索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所需要的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在现实中一方面是档案工作者(主要是具有初级或中级职称的档案工作人员)面对大量的文件、档案很难仅以以往十分简略的《归档与不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来进行鉴定工作;另一方面是许多档案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对档案鉴定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不少专著与大量的论文,这些论著中有创意的观点应该到实际工作中去验证、有价值的内容应该推广。继续教育是这两者连接的桥梁,将档案鉴定理论研究成果通过继续教育的途径向档案专业人员介绍、推广。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作为档案干部继续教育的内容除上海市,在湖南、浙江、江苏等省和全国环保等系统均有采用。
四、档案工作新动态、发展趋向
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和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专业人员应该对影响档案工作发展的环境与各种因素有所认识与了解,更应该了解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前进方向、改进自己的工作、激发自觉的学习愿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五、与资格证、职称考试相关的内容
有些省市将与资格证、职称考试相关的内容也列入档案干部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
笔者曾先后给上海市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做过3个专题讲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介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介绍》、《档案鉴定新论》。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继续教育的内容从宏观方面看应该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新信息”,而在此前提下,具体的教学内容应做到:来源于实际需要、与实际工作关系紧密、能满足档案专业人员工作直接需要。
必然带来了培养手段的迥异。而培养手段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培养目标的实现效果。对于档案专业的“学历教育”来说,实现其培养目标必定要走“学院派”的常规培养路线。与其他高等教育的学科相同,培养手段通常是让培养对象从档案学的历史来源、基础学理入手,加之情报学、图书馆学、文书学等临近专业、学科和公共课程的研修后,使其档案学知识由浅入深地逐渐提高,最终达到具有一定档案文献、史料编研的能力,以此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和一定的学习年限,培养出档案行业中的“建筑工程师”。对于档案专业的“在职教育”来说,实现其目标必定要走“职业派”的特殊路线。为了使“非档案学”专业的档案人员快速达到从业水平,对各单位的基础业务工作给予一定的支持,故培养手段往往侧重于实际工作的方式、方法,其课程设置也较为务实且针对性强。比如,“文书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会计与声像档案管理”等。而宏观、学理性的课程,如“文书学”、“档案发展史”等则分量较轻,以此培养出档案行业中的“建筑工人”。
二、培养师资不同为了使培养手段更好地发挥作用
培养师资的选择就成为要仔细斟酌的一个问题。这就好比说,培养“建筑工程师”的人,其本身一定也是“建筑工程师”;而培养“建筑工人”的人,其本身也一定是“建筑工人”。而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档案专业的“学历教育”培养师资必定是具有较高的学理知识和文献、史料编研能力的档案行业的教育家、学者、教授、讲师等诸如此类的“学院派”人物。因为他们掌握着丰富的学术资源,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档案学动向,参与并编写相关的学术著作,具有很高的史料编研造诣。同理,档案专业的“在职教育”培养师资必定是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实操经验,多年从事档案行业的监督指导人员,以及相关行政业务人员。因为他们常年接触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熟悉档案整编的实操流程,对于部分机构特殊的档案管理状况具有丰富的处置经验。总之,由于培训目标和培训手段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培训模式在师资来源选取上要有所差异。相同性质的师资培养相同性质的学员体现出档案专业的“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培养师资侧重的不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反映出两种培养模式的本质差别。
三、培养周期不同
档案专业的“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可以说是“道”与“术”的关系。所谓的“道”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全面,偏向于档案实际工作中的研究与编研;所谓的“术”更侧重于实践,知识结构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偏向于档案实际工作中的“收集、管理、借阅利用”。由于档案专业的“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训手段、培训师资的侧重不同,故在通常情况下,前者的培养周期要远高于后者。就前者而言,培训周期一般为几年(无论是本科阶段或是研究生阶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被培养者的知识体系建构,以及学科敏感性的养成;而对于后者来说,由于培训目标、手段较为有针对性,主要关注于档案日常工作中一些常见问题,故其培训周期可以精华至一周或十余天。
四、结语
1、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的特点
专业教学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档案,不同于一般的人事档案、城建档案、组织发展档案、民生档案等等,具有自身诸多的特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专业性非常强,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涉及到很多学科的专业知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教育性很强,因为其直接涉及到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实用性很强,因为专业教学档案直接关于实用学科的一些档案资料。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在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好好把握的方面。
2、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的功能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主要服务教学而存在,彰显了其较强的教学功能与教育功能;同时,专业教学档案也是一个反映和储备教学相关资料的知识信息宝库,能够很好为教师进行专业教育的研究反思与相关专业发展的研究服务,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作为学校的重要档案之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能够很好促进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其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
二、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
尽管专业教学档案具有诸多的作用和功能,但是由于各个层面的原因,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价值取向与理念、模式与方式的选择、内容与范围的覆盖、功能的拓展和发挥、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均存在很多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方面,非常需要高职院校及时有效应对和切实处理。
1、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关于这方面主要体现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从理念与价值取向问题上看,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共识,国际化和信息化理念明显不强。从内容和范畴视角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时,对专业相关的基础档案数据准备不够,涉及到的专业范围有待拓展。从模式与方式视角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时,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没有整合好专业教学档案的信息化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整合融合和创新发展。从功能的拓展视角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时,涉及到专业教学档案开发利用不多,在某种程度上很缺位,彰显了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开发不够。从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组织机构上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时,管理专业教学档案人员的素质不高,而且档案意识不强,一般都是教学秘书附带在做;没有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更不要说相应的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机制和体制建设。
2、引发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成因造成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建设存在各种问题的因素,来自学校层面、师生层面和管理人员等层面。一是学校层面的重视力度不够,这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投放到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明显不足,导致了专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管理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二是受到学校本身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开展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力度不大,一种放眼全球和面向世界的态势还没有真正形成,这就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学档案借鉴国际高校专业教学档案及其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做法。三是教师和学生对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利用和开发不够,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师生专业教学档案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教学档案与教学工作、学生专业学习成长的互动关系,导致专业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内在驱动力不足。
三、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大学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构建国际化和科学化为主的价值取向和理念,紧跟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和更新专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整合好专业档案传统模式与现代信息化模式的关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和作用,大力提升专业教学档案管理员档案学和专业学科的知识与视野,注重提升其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1、努力构建信息化与国际化为主的价值取向与理念,推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视角下,不断拓展丰富自己的建设理念,不断规范自己的价值取向。一是坚持质量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务必要重视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过程各个环节做到质量第一。二是坚持科学化和人性话的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务必要遵循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和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将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纳入科学化和轨道;同时注重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教学档案的发展内容和范围,力求服务于学校师生的成长发展。三是坚持国际化与标准化的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务必要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的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努力与国际接轨,力求标准化发展。
2、与时俱进拓展专业教学档案覆盖的范围与内容,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覆盖面和惠及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根据高职院校本身发展的需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不断延伸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覆盖范围,从而健全高职院校专业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内容体系,力争囊括整个教学系统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3、努力整合创新专业教学档案的信息化模式与方式,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实效性和时效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大力推进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同时也要不断更新传统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力促两者形成整合互动的发展态势,形成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合力。
4、不断拓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努力增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宣传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让之努力服务于高校。
5、全方位提高专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增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力基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平台,从档案业务、教学业务、学科专业与网络技术等方面不断提升专业教学档案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力求为高职院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力资源准备。
制度是保证技术得以实施的基础。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因为部分中等专业学校未能合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致使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难以规范科学操作。通常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在对人事档案进行收集时缺乏规范性,常常出现想交就交,不想交不交的现象,使得制度沦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对档案没有明确地予以考核。②在对人事档案进行整理时,没有规范统一的要求。通常在立卷阶段,未能严格依照卷内所标的文件目录顺序正确组卷排序,导致实际整理的文件与卷内目录不相匹配,卷内资料经常无故缺失。③对档案的查阅没有严格的权限审批制度。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的查阅未能给予重视,常常出现外紧内松的现象,常常对内部人员开放管理权限,为档案的安全埋下隐患。④在档案录入时,部分管理人员不能严格做到事毕录入,而是通常积累一大堆文件后才一次进行,这既违反规定,又十分不利于查找利用档案。
2当前我国中等专业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2.1加大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加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力度,切实使人们转变档案管理理念,一方面引起学校领导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加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使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明确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意义,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操作技巧,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此外,还可以促使更多的企业参与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的研发,使中等专业学校档案信息化真正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2.2提高管理技能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人事档案作为一项重要的特殊信息,对其进行现代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现代科技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流动人口信息的有效检索以及存储等功能,进行网络化管理在目前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新技术新软件的开发力度,并定期对管理人员的技能进行培训,提高中等专业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科技含量,用技术去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信息动态化管理不断完善。
2.3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规范体系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涉及面非常广的工作,为使工作能够正常高效开展,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约束,对档案查阅、档案更新、档案查阅权限、档案系统管理权限等各个操作环节的操作章程都应予以明确,建立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平台。此外,当前我国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在晋升、聘任、培训、学历、学位、考核时,都需要对档案进行查阅或者转档,而学生的就业方向并不明确,这直接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后期工作带来困难与挑战,因此,在相关体系的建立上,应该力求与时代同步,求实创新,与社会接轨,真正使其有使用价值。
3结语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档案管理 转递
高等院校毕业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记录大学毕业生到目前为止的全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情况,是高等学校进一步教育、考查、培养更高层次人才的第一手资料,更是用人单位选拔聘用、考核培养人才的主要依据。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完善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学生档案工作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因此,深入探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于准确、完整地提供人才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甚至于对完善国家人事档案管理都有着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的约束
近年来,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针对高等学校档案管理颁发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关于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应当设立档案馆。(参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六条),由于没有相关的约束条文,各个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体制并不统一:有的高校将学生档案放在综合档案室实行综合管理;有的把学生档案和干部人事档案放在人事处一起管理;有的干脆把学生档案放在各个院系,由辅导员分散管理。就笔者所在学校目前在校生人数已达到11000人,而学校设立的档案室只安排不到两名的相关人员进行临时管理。毕业生档案是在毕业生离校前一个月由系部辅导员移交至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再由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安排一至两位老师采取晚上、周末加班等方式在极短时间里将毕业生档案进行整理、转递。因为学校没有为档案室分配明确的定员编制,也没有具体的办公经费及制订工作量考核标准,所以,造成一些部门和个人也不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行专项管理。于是,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就在这不规范的环境中勉强运行,其结果不言而喻。
2.学生档案管理缺乏规范化
高校学生在校阶段产生的档案材料,如果没有及时归入档案,就会出现问题。就以笔者所在院校在2009届毕业生档案整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例:(1)归档材料手续不符合要求。比如有的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没有学生本人签名;存在没有盖学校印章,用系部印章取而代之的登记表;辅导员因疏忽忘记将高校登记表放入到学生档案袋。(2)档案材料没有明确的排序要求,资料容易混乱。最常见材料有以下几种:论文评审意见书、学生成绩表、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奖学金申请表――如果同一类型材料(表格)多次出现,就会出现排序杂乱无章的问题。(3)书写用笔不规范。我在整理毕业生档案时,发现有一部分档案材料采用圆珠笔、纯蓝墨水笔书写的,按要求应该是纯黑色钢笔或水笔等。
3.档案管理模式老套,缺乏信息化
大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档案是其所有档案的一部分,它记录大学毕业生到目前为止的全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情况。由于档案袋的容量有限,加之一些档案材料需要保密特殊性,就目前纸质档案材料而言,还真是有点勉为其难,尽管各行各业迈向信息化发展,然而,我们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却有点“返祖还原”现象,从事过生源数据上报的同志都知道高中阶段都已经有电子录检表(以江苏省为例:上报数据至教育厅时,需事先在扩展项1里面查清楚该学生在录检表的哪一本哪一页哪一行),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档案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方法手段滞后于信息时代。
4.档案转递单位不明确,用人单位接受档案管理不规范
(1)随着就业政策改革,毕业生到中小型企业、外资企业、私营和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多,有些单位和学生不清楚档案的管理制度,以为就业协议书上的档案转递单位直接就是工作单位,但是这其中绝大多数单位没有机要接受权,导致档案不能正常转递甚至丢失。
(2)学校按要求转递档案,但是由于接受单位没有规范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而造成档案丢失的现象,例如研究生档案需要分两次寄出――学生收到调档通知函件要求寄出当时的档案政审,学生毕业时再寄出后面产生的档案材料,有的单位收到档案后没有把两次档案合并在一起或者没有及时地将没有被录取的学生档案退回,这也容易造成档案丢失。
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相关法规建设,确保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有效开展
近年来,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久前颁布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法》,不过里面缺少具体对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具体工作细则的说明。这一空白,使得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法》的指导下,从工作的实际出发,尽快出台诸如《高等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细则条例》此类法规,明确具体的单位负责毕业生档案,确保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未就业比重快速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做实、做牢,确保档案准确无误转递。
2.及时收集、有效整理
毕业生档案记录的虽然是他们大学期间数年的成长历程,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笔者个人建议要从他们被录取进校那一天起就做好建档工作,入学后立即根据其系部、专业群体性特点,按照国家档案法规的要求,收齐有关材料。以后一经形成,尽快存入。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家和地方的各种竞赛、技能、等级(计算机、英语)、职业资格落英缤纷,社会实践活动层出不穷,入党入团、评优获奖屡见不鲜,每一份材料、每一张证书都是大学生们能力与成长的记录。档案管理者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理念,定期地向有关职能部门索取、征集学生材料。尤其毕业之际是毕业生档案材料形成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时间段,这个时期是对毕业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总结和评价,形成的材料大致有:论文评审意见书、学生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体检表等。
3.尽可能多地把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
笔者所在院校通过毕业生上网直接输入学号和姓名查询派遣单位和档案转递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比没有用系统相比学生档案转递后查询量减少50%。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了信息管理的重复劳动,减轻档案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还大大提高了毕业生档案查询的效率。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毕业生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1)在学生毕业前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发放就业指导手册、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组织模拟签约以及档案管理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毕业生的档案意识,让毕业生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不是可有可无的,对毕业生今后的就业、生活等各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学生课程成绩与毕业论文档案资料特点
在高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绩单,都要提交一份自己的毕业论文(少数专业学生没有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课程成绩与毕业论文是反映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档案资料,两类档案资料的显著共性特征是学生身份信息唯一和明确具体,体现在每位学生的学号具有唯一性。在教学进程中,这两类档案资料的时间属性也很明确,学生课程成绩每学期都有记载,毕业论文在本科学制最后一学期提交归档。此外,学生课程成绩具有私密性、调用频率高等特性;毕业论文属于学生科研成果,成果归属权清晰,学校有对成果进行使用的权利,除保密论文外,一般毕业论文均具有开放性,可供其他人和机构查询。毕业论文还具有页码多、图表字数多等特点,纸质档案占据较大的保存空间。归纳和理解学生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档案资料特点,是开展档案管理和编研工作的基础。
二、以身份信息为支点的档案组卷及双重管理
传统的常用的成绩档案和毕业论文档案组卷方法是采用入学年度与院系别(专业)相结合如组卷方法,或者采用以毕业年与院系别(专业)相结合的组卷方法。例如:××学校××级××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册(毕业论文),××学校××届××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册(毕业论文)。由于受到院系、专业调整和更名的影响,受到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影响,受到学分制和学籍异动等影响,这种组卷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4]。
就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实际而言,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一般都采用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重管理,但这种双重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学生成绩电子档案一般依托高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校档案馆无权调阅;学生成绩电子档案虽然采用了学号查询入口,系统也具有一般的统计汇总功能,但对学生课程成绩的统计分析功能开发的软件还远远不够,难以满足教学管理的较高级需求;毕业论文电子档案一般是做成光盘,或者简单存贮在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者计算机硬盘中,不利于长期保存、扩充内容和查询浏览。这说明,目前的所谓教学档案双重管理还仅仅是初步的、分离的档案保存,不能充分体现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各自的优势,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要求和用户服务需求。
因此,建立以学生身份信息为支点的档案组卷及双重管理值得深入探索。朱惠钰,刘美娟(2001)提出,在新生入学时候,教务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一个学号姓名及身份证号对应的数据库,实现使用学号或身份证二选一的查询方式。以学号为支点组织成绩档案,形成的案卷题名为:××学校学生成绩总册(学号范围),把学号与档号一起贴在案卷脊背上排架,一目了然,有利于快速准确调档[4]。同时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以学号或身份证入口的查询界面,在主字段学号目录后面,添加更多的其他信息子目录,例如:姓名、院系、专业、学期、班级、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授课教师等,充分实现多维学生课程成绩数据分析的功能,为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打下基础。谭玲玲等(2009)把整个学生成绩档案信息化管理分为五大功能模块,即成绩录入、成绩查询、成绩修改、成绩分析、成绩输出,每一个功能模块下面又设立若干子模块,共计11个子模块[5]。在毕业论文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杨焕海(2007)提出了基于web的高校毕业论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对系统分析与结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实现进行了论述,提出的系统具有录入、修改、查询、浏览、编审、检索和汇总等功能[6],该毕业论文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基于学生学号关键身份识别信息而建立起来。以学生身份信息为支点,可以把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对应联系起来,实现双重管理。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强大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档案的价值。
三、学生成绩与毕业论文档案的编研要点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及撰写专门著作的工作。它是一种主动提供或报道档案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形式。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开发档案信息的有效手段。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应立足于服务学校,做好选题规划,体现学校特色[7],对于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学校和院系档案管理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纸质档案和信息化电子档案,选择一些关键选题,开展教学档案编研工作,供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参考,便于了解教学质量状态,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加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例如:对于学生课程成绩,可选择的编研题目有全校公共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一次性考试通过率;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班级大面积不及格课程分析;学生学籍异动警示分析等。对于学生毕业论文,可选择的编研题目有结合教师科研和生产实际题目的比例;历年选题的重复情况分析;不同职称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情况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等。
学生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档案资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记载。对其开展科学管理和编研工作,不仅有利于实现一般的快速查询功能,还能实现纸质档案和信息化的电子档案优势互补,弥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充分挖掘和利用该类档案的价值,便于为用户提供优质档案服务,为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含卓,欧雪梅.加快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3):427-428.
[2]钱爱华.高校教学档案分类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2):100-103.
[3]王玉武.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1,(5):52.
[4]朱惠钰,刘美娟.浅谈高校学生成绩档案组卷方法[J].浙江档案,2001,(12):25.
[5]谭玲玲,邹妙玲,谭年元.基于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高校成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90-192.
关键词:中国档案 复印资料二次文献 统计分析
1.《人大复印资料》对我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具有评价、鉴定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人大复印资料》(以下简称《资料》)是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内深有影响的二次文献刊物,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复印资料库。该《资料》中心现已成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论文的学术影响的尺度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报、社会科学综合期刊、专业期刊和科研管理部门在评价期刊和学术论文中,以《资料》作为重要参数,被公认为国家级的权威性二次文献出版物。《资料》以我国公开发行的3000余种期刊为基础和依据,遴选和收录各期刊精华论文,分为114个专题向读者推荐,具有信息丰富、观点新颖、学术性强、公正性较强和权威较高等特点。《资料》以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作为衡量和筛选论文的唯一客观标准,对所有报刊都一视同仁,无论其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高低还是作者的名气大小都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对众多社科报刊论文进行评价,选择出真正优秀的专业论文。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资料》在实践中成为测评我国社科报刊学术质量水平的比较客观的标准之一。不同的使用单位都对《资料》的报刊评价功能进行了广泛运用。
对于档案学期刊来说,《资料》同样起到了推荐、评价和鉴定的作用。《中国档案》是国家档案局主管的业务指导类期刊,是档案界创刊最早的刊物。自1951年创刊至今,刊物已累计发行2060万册。1999年起,连续多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创立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L)列为来源期刊。2000年在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475种文化、科学、体育类期刊中,转载量排名第14位。2001年以其高质量、高品位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效期刊,受到读者的欢迎。本文从二次文献转载利用角度,对《中国档案》近6年来被《资料》全文复印转载的情况进行考察统计分析,通过计量分析对《中国档案》进行客观评价。
2.《中国档案》被全文转载文献量统计分析
文献量是衡量期刊信息容量和文献传递能力的重要指标。从载文量看,《中国档案》6年来累计发文2314篇,平均年度载文386篇,说明《中国档案》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和较强的文献信息传递能力。从载文量的年度变化情况看,近6年来《中国档案》的年度发文量不断增多,反映该刊的文献信息容纳能力不断增强。期刊被二次文献摘录的论文数量从一个方面客观地反映了该刊物的学术水平,而期刊被摘录量的变化状况又反映了期刊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变化特点。统计表明,《资料》中“档案学”专辑每年全文复印的论文数量平均每年169 篇,6年来该专辑论文容量基本保持稳定。从《中国档案》论文被转载复印的情况看,平均每年度被《资料》转载的文献量占《中国档案》总数载文量的7.35%,也就是说《中国档案》年度发表100篇既会有7篇被《资料》全文转载复印,应该说,这一比例在核心期刊中是很高的。从年度复印量占总载文量比例的变化情况看,尽管转载的论文绝对量逐渐增加,但是年度比率有所降低,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档案》的年度总载量有较大的提高和《资料》文献容量有限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从被摘录复印的文献量看,《中国档案》被摘录复印的文献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近6年来共被复印转载了170篇论文,平均每年28篇,平均每期2.33篇,占《资料》“档案学”总摘录复印量的16.73%。2000年被摘录量偏低,只有13篇,仅占《资料》当年摘录总量的7.26%,显示当年《中国档案》的论文质量有所降低。2003年被摘录量达到了6年来的最高峰,共47篇,占《资料》当年摘录总量的41.96%,说明《中国档案》在2003年发表了一大批观点新颖、内容丰富、创新力强的高质量论文,刊物的质量和论文的学术水平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好状态。《中国档案》能拥有如此高比例的文摘复印量不仅说明了《中国档案》在《资料》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是《资料》非常重要的复印文摘源,而且从被二次文献利用率的角度证明了《中国档案》是一份具有很高的学术质量,在我国档案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专业核心期刊。
3.13种档案学核心期刊对比分析
通过对同类期刊被二次文献利用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从横向对比的角度考察和了解期刊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高低。在一定时期内被二次文献摘录转载率较高的期刊,就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资料》对期刊的转载量反映了刊物发表质量论文的状况,是衡量期刊质量、确定核心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作者对13种档案学核心期刊在6年内被《资料》转载复印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档案学核心期刊均具有较高的二次文献转载复印率。13种核心期刊6年来合计被《资料》转载复印799篇,占《资料》全部复印转载量的78.6%。这说明科学文献的集中―分散规律对于期刊被二次文献利用方面同样适用,即少数高质量的核心期刊登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具有很高的二次文献利用率;而大量相关期刊发表学术质量一般的论文,虽然数量较大,但是二次文献利用率却低。从各刊被转载文献量看,《中国档案》具有较高的转载复印量,共有168篇论文被《资料》转载复印,占《资料》“G7”全部转载量的16.5%,是《资料》的最重要的文献源。以上数字充分证明,《中国档案》被列为研究水平和质量较高,颇具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在学术水平基本上可以反映当代中国档案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在13种核心期刊中转载率排名第一位。下表是13种档案学核心期刊中论文转载排在前5名的期刊,该表从第二次文献利用方面反映了档案学核心期刊学术质量的高低和社会影响力的大小。
编者按:牛芳、滕继林的这篇论文以计量方法,从被二次利用的角度,对《中国档案》杂志上刊登的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进而对《中国档案》杂志进行了评论。
一、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控制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撰写、定稿、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等环节[2]。要切实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要制定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指导老师和学生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要切实加强本科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
(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遴选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应选派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含讲师)或具有硕士学位、科研水平较高、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应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二)严把选题关
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题涉及的知识要符合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应用文献资料、设计与策划、实验操作与计算机应用、创新与写作等能力。同时,选题还应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难度适宜,分量合理,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或取得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毕业论文选题要坚持一人一题的原则。毕业论文题目由指导老师提出后应交教研室主任和系教学主任审查,对于达不到要求的题目要坚决更换。
在毕业论文的题目确定以后,指导老师要制定指导计划,填写《××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对学生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提出明确要求。毕业论文任务书经主管系主任审查签字后发给学生。任务书一经审定,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须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变更原因,经系主任同意并报教务处备案。
(三)把好开题报告关
毕业论文选题后必须进行开题。学生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在论文题目所涉及的领域内,充分查阅文献,了解研究动态,设计研究方案,填写《××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经指导老师修改后,由院系统一安排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会上,评审小组不仅仅要审查选题的质量,还要审查其研究方案,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实验研究和论文写作阶段。
(四)加强实验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指导与检查
在学生进入实验研究和论文写作阶段以后,指导老师要经常检查工作进度和质量,做好答疑和指导工作,对每个学生指导4次以上并填写《××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督促学生按《××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要修改2稿以上,直至满意为止,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在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各院系要按要求进行前、中、后三阶段检查。
1.前期:检查指导老师到岗情况,课题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否具备,安排是否合理,任务书是否下达到每位学生。
2.中期:检查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的措施。
3.后期:检查答辩准备工作。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根据任务书及毕业论文规范要求,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组织对毕业论文文字材料、图表质量、实验数据及软、硬件成果的验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和开题报告拟定的方案,完成研究,取得预期成果,完成论文的初稿撰写工作。
(五)把好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关
在毕业论文定稿后,指导老师评阅并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然后交评阅老师进行评阅。评阅老师不能由本论文的指导老师担任。评阅老师对学生完成课题的情况、论文的质量和价值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给出具体的评阅意见。评阅老师应按论文评审标准逐项评分,评定论文成绩和等级,并签名负责。凡被评阅老师评定为成绩不合格的毕业论文,必须由论文指导老师小组进行复评,决定是否进行修改或答辩。经评阅老师评阅后,指导老师将全部材料和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进行答辩前的准备。
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都必须答辩。各院系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按专业成立若干答辩小组。毕业论文的答辩以公开方式进行。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答辩小组提问与质疑、学生答辩、答辩小组评分等过程。
各院系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及学生论文的实际情况,统一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答辩主要考核毕业论文的观点正确与否,内容的新颖程度,论述的严谨程度,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与应变能力,等等。答辩秘书负责记录学生的答辩过程,答辩日期必须按实填写,答辩会纪要内容要详细具体,所有答辩小组成员签名都要亲笔手写,不能打印。对有异议的毕业论文,各院系答辩委员会可酌情组织二次答辩。
(六)规范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由三部分构成: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占总评比例的30%,评阅老师评阅成绩占总评比例的30%,答辩成绩占总评比例的40%。三部分成绩相加构成总评成绩。三部分成绩均需及格,否则,论文要修改或重做。
二、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档案管理
毕业论文及毕业论文过程所有的原始管理材料都要归档。毕业论文统一用A4纸单面打印。各院系统一封面用纸,按学校要求统一封面格式。论文装订与归档的具体要求是:毕业论文一式三份:学生自存一份,交给指导老师一份,院系保存一份。毕业论文的具体装订顺序如下:(1)封面;(2)毕业论文诚信声明;(3)毕业论文任务书;(4)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5)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指导情况记录表;(6)毕业论文评审表一(指导老师用);(7)毕业论文评审表二(评阅老师用);(8)毕业论文评审表三(答辩小组用);(9)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一(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用);(9)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二(答辩小组用);(10)毕业论文正文(包括题目、目录、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各院系将以上材料送印刷厂装订,一人一册,然后分学年分专业分班级存档。同时,论文还要录入光盘保存并拷贝一份给教务处。一般论文保存五年以上,优秀毕业论文长期保存。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11个重要指标之一[1],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与相关档案的规范管理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的重要凭证[3],因此,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控制及相关档案的规范管理工作,值得每个高校认真对待、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高厅[2004]21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Z].2004.8.12.
俗语说得好:“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无法写出好文章。我们要想顺利完成并写出有一定水平和质量的毕业论文,就必须做好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准备,关键是要选好题目,并做好写作前充分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工作。
首先,选择论题。客观上要求选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其一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作用,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和问题。其二是指那些现实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和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来说,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大的如各项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中心工作,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事关全局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等。细分如秘书专业的秘书工作性质,特点,内容,工作规律以及秘书职能,秘书,秘书角色,秘书价值,秘书礼仪,秘书的参谋和秘书的组织与协调等等问题。又如:秘书的档案工作性质和程序,档案的属性和定义,档案的鉴定,档案的销毁,档案的分类,档案的利用,电子档案的利与弊等等问题。总之,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人们议论纷纷,众说纷纭,有不同见解的观点,和争论的焦点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切身的,近期的,是比较适合文秘专业学生考虑的选题,这样选择不仅具有现实性,适用性,即有价值有意义,同时,题目也会不大不小,容易把握,有助于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
其次,详细地占有材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它也是撰写论文的素材。在选定论题之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围绕论题有目的,有条理地收集材料。,论题的核心材料即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如果选择《秘书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角色意识》这样一个题材目,那么,其核心资料就是围绕秘书工作中的角色的认识,把握和各种角色之间转换方面的知识,如《秘书学》,《公共关系学》,期刊《秘书》,《秘书之友》,《公共关系》,《公关世界》等。因为秘书专业的实用性非常强,如果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则更有利于充实论文的内容,避免论文的空洞化,完全的理论化。,背景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共时或历时的参考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的参照,比较和深化。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和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材料。这些比较性资料有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寻找新的角度,提新的见解,有些资料有时还可以运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厚度。,理论资料。毕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罗列事实的层面,要运用科学的思想和学科的理论来分析事例,使问题的分析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揭示一般的规律,从而产生宵用价值,指导和解决实际工作当中的问题。因此,必须注意理论资料方面的收集。同时,鉴于秘书专业的特殊性,还应要关注和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行政法规与政策,加强论文的现实性。此外,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要注意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充分地利用。如把材料划分为理论类,事实类和随笔类等。总之,无论是收集还是整理工作都必须要明确,它们都是为方便论文写作而存在。
关键词:档案中介机构 基础理论 综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档案中介机构作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从90年代初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档案工作领域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当这一新生事物出现之时,便受到了档案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1我国档案中介机构研究文献统计
截至2012年8月1日,在“读秀中文学术搜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数据库,以“档案中介”为题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除去会议、报纸、年鉴等文献,及重复发文等情况,共获得有效文献95种。95种文献包括图书报告2种、硕士论文5篇、期刊论文88篇,以期刊论文最多,占95种文献的93%。88篇期刊论文含档案学核心期刊53篇、档案学非核心期刊25篇、其他类学科期刊10篇,以核心期刊论文最多,占95种文献的56%。53篇核心期刊论文中,以《兰台世界》(19篇,占21%)和《浙江档案》(9篇,占10%)载文最多。[1]如图一所示:
我国对档案中介机构的研究,始于1997年并呈平稳增长态势,出现了2000年、2004年、2007年和2010年四个峰点。笔者认为,这种态势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关,还与档案中介机构研究的两大课题有关:一是“档案中介机构理论与实践”,二是“档案中介机构理论与实践研究”。[2]两大课题的成功开展,既产生了一系列阶段性研究论文和最终的图书报告成果,也催生了更多的研究论文和成果。如图二所示:
2 档案中介机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内容
2.1关于档案中介机构产生条件的研究
有关于“档案中介产生背景、原因、条件和必然性”的文献共17种,通过二、三级标题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发现词频大于5次的共5类:体制改革(体制变革、职能转变)计15次;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市场需求)计12次;档案事业发展需求(专业化需求、服务要求、大众需求)计11次;政策支持(政府支持、法律认可)计7次;实践(国内实践、国外引入)计5次。藉此,笔者将档案中介机构产生的条件归纳为如下几方面:(1)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为档案中介机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档案中介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3)党和政府对中介组织作用的重视及已出台的法律规章为档案中介机构提供了法规政策支持。(4)档案事业自身改革与发展和不断扩大的社会需求为档案中介机构提供了动力。(5)国外档案中介机构的介入和国内已有档案中介机构的实践为档案中介机构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2.2关于档案中介机构定义的研究
有关于“档案中介机构定义、概念和含义”的文献共23种,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三种:
(1)张宝兴认为,是指“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的(这里指有主管部门时期),自收自支,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或事业单位,是直接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个人代办档案事务的社会机构”。[3]——档案行政部门主管,主管部门下属机构。
(2)李辰认为,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并接受其监督的档案中介组织,以档案和档案工作为服务对象,以档案整理与寄存、档案价值鉴定与评估、档案信息咨询与加工、档案干部培训等为服务内容,直接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代办档案事务的一种行为”。[4]——档案行政部门认定并监督,社会中介组织。
(3)宗培岭认为,是指“介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之间,为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组织团体及家庭、个人提供各种类型档案业务服务的,享有独立法律地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社会组织”。[5]——档案行政部门制定规章和业务指导,独立法人实体。
三种观点分别代表不同时期和不同角度的定义,从23种涉及定义的文献来看。有9篇文献将中介机构定义为一种独立法人实体,占39.1%;有7篇文献将档案中介机构定义为一种社会中介组织,占30.4%;有3篇文献将档案中介机构定义为行政部门下属单位,占13.1%;有4篇文献为其他角度的定义或综述型的定义,占17.4%。从统计比例来看,大多数研究者将档案中介机构定义为一种“享有法律地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社会组织和法人实体”,这种观点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2.3关于档案中介机构性质的研究
有关于“中介机构性质、特点”的文献共17种,试举五例:(1)张宝兴:“社会服务性、技术知识性、商业经营性”。[6](2)李春宣:“有偿性、专业性、层次性、时效性”。[7](3)宗培岭:“中介性、服务性、营利性、自律性”。[8](4)吴加琪:“独立性、沟通性、专业性、有偿性、公益性”。[9](5)欧其健:“组织性、独立性和公正性、客观性、经济性”。[10]
通过分析,笔者将众多作者的观点归纳为四方面:中介组织性(沟通性、独立性、自律性);社会服务性(公益性);技术知识性(专业性、公正性、客观性);商业经营性(有偿性、盈利性、经济性)。
(1)组织中介性。中介性意味着档案中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格,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民事权利能力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不能在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间“脚踏两只船”。
(2)社会服务性。档案中介机构为企业、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档案服务包括档案咨询、档案达标升级、档案整理、档案保管、档案设备引进等。
关键词:普通高校成教学生 学籍档案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99-02
普通高校成教学生档案真实地记录了成教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是原始性、凭证性的根本依据。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的成人学籍档案是反映学校教学管理过程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德、智、体、能诸方面的原始真实记录,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不容忽视。成人高校学籍档案以它的数量多、专业领域广、学习形式多样化、利用率很高的因素,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因此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对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对国家和社会考查和选用人才,对学生学历的证明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一、普通高校成人学籍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1.对成人高考报名审查工作把关不严。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山西省成人招生工作也从2009年开始进行网上报名,从而使山西省已经实现了从报名到录取的网络化管理,考生报名和学校招生录取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基本上保证了学校的生源质量。但是学校在每年录取工作结束后并审查学籍档案时,还是发现以下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存在考生信息档案与现实不符问题。凡是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的考生,在学校录取后应有一张带有学生本人照片的“考生信息表”电子档案,这份电子档案是学生毕业时的入档材料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发现有许多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学生的“考生信息表”与现实不相符现象,如姓名有一个字错误或身份证号错误等现象。这就说明当时考生参加成人高考报名时,自己没有认真核对自己的相关信息,而相应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把好这一关口。这种现象的出现,会给日后学校新生档案审查工作、教育厅为各高等院校的新生注册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存在专升本学生无专科毕业证的问题。按照教育部规定,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在报名时,必须要携带具有经过教育部批准的国民教育等系列高等院校颁发的大学专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但是学校在录取新生后进行再次核查学生的专科证件时,还是会发现无专科原始证件的学生为数不少,这又说明当时考生报名时各地市招办的工作人员没有把好专科毕业证书“认证”这一关,这种“伪证”现象的出现又给日后学校和省教育厅的“验印”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2.对日常学籍管理工作制度不严谨。普通高校成人学籍管理是一项十分严肃而认真的工作,其工作性质是环环相扣,如果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不衔接的情况,则会严重影响学校其它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学籍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工作主要包括:成人高校招生录取、成绩管理、学生档案管理、学籍注册管理、毕业注册管理、学士学位管理工作等,因此所产生的学籍档案资料也很多。可见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低、学籍档案质量高低与这所学校所制定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些高校还是存在问题,诸如:
(1)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不够严谨。目前有些普通高校的成人学籍管理不够严谨,对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不太重视。如日常教学工作没有程序、管理不够规范、学籍档案质量不高等。学校只求省事、省力和省时,不求原则、规范和质量,没有及时督促、检查、收集相关学籍档案材料,归档完整性不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又失去了学籍档案管理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显然也就失去了它日后的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学校这种办学不够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在社会上的办学声誉。
(2)对学籍管理没有实行计算机网络制度。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的成人教学管理工作还是在日常的手工操作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有些高校虽然对于成人学籍管理利用了计算机管理,这样在注册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籍网络管理和网络共享,有的学校函授站较多,对于学生的学籍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函授站的管理人员,没有网络共享势必影响了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效率。
3.对成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不够。普通高校的成人学生大部分是来自不同专业岗位的在职工作人员,他们来学校上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获得学历,还是想再次给自己“充电”,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说,高等教育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习阶段,是吸收专业知识最富有实际意义的时期。尤其是最后的毕业设计或者是毕业论文是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综合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应该严格把好毕业设计这一关。然而,有些高校还存在着以下不足现象,诸如:
(1)没有毕业设计(论文)的讲座或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学习进行全面检验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检测毕业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最好办法。毕业设计的具体实践过程将使学生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是有些学校没有毕业设计的具体教学和实验环节,对毕业生的考核制度不够完善。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无章可循,不负责任,不注重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学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毕业设计(论文)的资料收集和保存不完整。不管学生学的是什么专业,最终都要经历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调研准备工作。它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过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学校应该将那些公认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收集整理存档,作为今后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所参考,对于每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评语等资料都应留存保管,但是有些学校将毕业指导和答辩后的所有资料当作废纸处理掉,使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保存不完整。
(3)忽视毕业生档案材料的保密管理。全省普通高校成人毕业生的档案材料不一定要求统一,但是其中至少不能少于三样材料,即:成人高考考生信息表(含有照片),新生录取政治思想鉴定表,毕业生登记表(其中包括学生简历、自我总结、学生成绩、学校评语和签字)。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学校发给毕业生的档案材料中只有一份“毕业生登记表”,档案袋不作密封便直接给学生带走,没有丝毫档案保密意识。致使有不少学生所在单位打电话向学校询问有关学生档案的真伪事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办学不够严谨、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的问题
二、对普通高校成人学籍档案管理的建议与具体措施
1.对成人高考报名审查要严格把关。
(1)把好考生报名审查关口。面对上述种种现象,首先我们建议各城区招办、各地市招办应预先对本单位接待报名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培训,应委任那些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同志来担任此项工作。从2009年开始,山西省实行了成人高考网上报名制度,有些人在网上报名时,将自己的姓名或身份证号填写错误。在现场确认时,不仅让考生按照要求认真核对相关内容,同时还必须要当场给考生本人拍摄照片,如果考生姓名或身份证号错误者,工作人员不能给该考生进行确认,真正从源头上杜绝考生信息档案不符出现,即把好考生“入口”关。
(2)把好对专科学历“认证”关口。成人高考网上报名结束进行现场确认时,各地市招办在对专升本考生专科毕业证书进行“认证”时要严格把关,以防“伪证”现象出现。对于无专科毕业证书原件的考生一律不予确认,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学校录取工作结束后,若发现专升本学生的专科证书有疑问,可通过登录网站省略,(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再次进行查询。一旦确定属于“伪证”情况,学校必须立即对这些学生进行“退学”处理。要认真做好学校学籍档案文件管理的完整性。用实际行动打击社会上的“伪证”现象,确保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真正做到维护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对日常学籍管理工作要严格把关。
(1)学校要制定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学籍档案是反映一所学校学籍管理过程中的真实记录,是反映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见证。作为一所成人高等院校,应把学籍管理工作列入到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因为学校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则以学籍为主。若不注重“学籍”管理,学校的其它工作则无从谈起。所以学校应结合成人教育特点和规律,制定出具有本校自身特点又要切合实际的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只有这样,学籍的各项工作才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才能保证成人高等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的严肃性。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对提高工作效率,对提高管理者水平,对实现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及早实现成人学籍计算机网络管理。高校的一切教学动态和学籍信息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信息资源,特别是学生的学籍变动和考试成绩等情况应该随时公布。所以学校应该考虑通过互联网实现学籍档案管理共享,使学生和家长能够在任何地点以最快捷、最方便的操作来获得他们最关心的学籍和其它方面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学籍档案利用率,拓展了学籍档案管理的服务领域,也是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对社会的一种创新服务。
3.对成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要严格把关。
(1)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时期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这个教学环节为四个部分:讲座;选题与调研;编制设计或撰写论文;审阅与答辩。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现状和特点制定出一系列具体科学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例如:实验的基本操作、资料的查阅和整理、实验工作记录,论文撰写注意事项等都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应该总结教学经验和成果,应将每届的规章制度、经验和成果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立卷存档,对日后教学研究和学校评估均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注重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收集和保存。毕业设计的教学时数在各门课程中是最多的一项教学内容,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学生在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一次较为严格的综合训练。所以学校应当将学生开始做毕业设计时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各个阶段的评语等留存,对于学生的优秀的毕业设计和优秀论文也应归档,因为这些资料也是知识财富,对于今后学生的毕业设计等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3)注重毕业生档案的保密管理。普通高校成人学籍档案工作是反映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的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部求学经历,是学校对学生教育做了一个全面的客观的真实记录,学籍档案材料对学校、对学生本人、对社会都具有重要依据和利用价值,学校要认真对待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本着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负责态度去做好毕业生档案整理和保密工作;一定要将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全部档案清点密封后加盖启封章,确保学生档案的保密工作,保证学生档案材料的完整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的成人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只局限于学校,而且也是整个社会档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发展中,学籍档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普通高校在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严格把好成人高考报名审查“入口”这一关;其次是对平时的学籍管理工作严格把关;第三要把好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最后一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普通高校成人学生的教学质量,确保学籍档案质量,即确保学籍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严肃性,才能使普通高校成人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为学校、为社会、为学生真正实现它的自身价值。
科技学术论文归档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是由所办负责科技学术论文、著作的收集、管理、归档工作,主要是通过每年举办1~2次国内空间环境工程等专业学术会议,出版会议论文集。科技论文年均两百篇左右;每年本所参加国际声和振动、空间环境材料、空间碎片等相关专业国际会议十项;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年均20余篇,均围绕该领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和发展。由于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逐年增多,为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持,提高了所的整体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同时由于学术水平显著提高,导致对空间环境及相关科技信息需求也不断增加,但在科技论文齐全归档和有效利用的管理工作方面,笔者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
1.档案管理不到位。虽然目前对科技论文的归档范围已有明确要求,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并未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疏于严格管理。使科技论文归档的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档案人员不能主动收集科技论文,致使部分科技论文作者将论文存在自己手中。
2.审查不严格。航天科技有严格的保密审查和技术审查规定,但有部分作者为了图方便和省事,未经审查就直接将科技论文投在国内外的刊物上发表,造成科技论文归档不受控。
3.档案意识不强。部分科技人员不能自觉地将所发表的论文主动归档,特别是被EI、SCI等国际主要检查收集的优秀论文,甚至将论文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未能意识到科技论文是航天科技的宝贵财富,是促进科技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技术支持。
解决科技论文归档与利用的途径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意识。在各项紧张繁忙的科研型号任务管理工作中往往对档案工作的不够重视,导致科技学术论文的归档和利用价值被忽视。
为了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增强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一是在所网页“学术交流”专栏,增设“论文归档”栏目,大力宣传科技论文归档的要求及其重要性;二是利用每年举办的学术交流会活动,在征文通知中明确提出论文归档的要求;三是采用职务晋升方式,将是否归档作为一项硬指标,作为晋升的加减分项,把归档工作纳入科技人员的职责范围;四是通过各种载体的有效宣传,树立科技论文归档意识,将档案意识融入到相关的工作中,将科技论文归档工作纳入所的档案工作计划中。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享科研成果。我国《档案法》第三章第十条明确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者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是国家的工作人员,任何个人或团队在科研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科技成果都是属于国家的,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不能据为已有,要做到学术科研成果资源共享。
3.健全完善规章,做到有法可依。在已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科技人员的需求,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规定,从制度上进行管控、不留死角,使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保证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4.严格审查手续,保证受控。为了彻底堵塞未经审查就发表科技论文的漏洞,确保发表的科技论文归档。应在严格执行所有关保密管理办法及学术交流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由所办负责学术交流的管理工作和科技论文的归档工作,做好一出一归的闭环管理。
首先,要逐级审查待发表的科技学术论文。通过《国内会议及刊物的审批表》进行审查管控,采用处室、专家两级审查制度,经单位保密部门审核后出具《保密审查证明》后,方可对外提供和发表。从根本上杜绝了未经审查就的问题。
其次,所办将全部发表的论文及论文审查表均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存档,分类整理立卷,并编制检索目录供大家查询利用。
5.实行奖励政策,鼓励。本所自2008年起开始实施科技奖励制度,鼓励科技人员积极撰写,极大地提高了学术交流水平,数量逐年上升,论文归档数量也逐年增加。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学术交流工作,2011年对论文奖励制度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明确规定被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工程索引》(Elsevier EI)、英国《科学文摘》(SA)、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ST)收录的论文及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给与物质奖励,对于及时归档的论文作者,于每年年终特别发放现金奖励。调动了科技人员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同时极大地推动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收效显著。
6.与晋升考核挂钩,刺激归档热情。为了促进科技学术论文的归档工作,保护知识产权,要求申报者和科技学术论文归档主管部门分别递交清单,将主管部门提供的发表清单作为依据,每年参照论文归档情况进行评比。评比数据与员工的职称评定、晋升考核挂钩。将科技学术论文的归档工作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此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刺激论文作者主动归档的积极性,由被动归档变为主动归档,更加有利地确保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了科技论文归档的齐全完整。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科技成果共享
自从2004年开始,在网页主页面上建立了“学术工作”专栏,下设学术动态、学术论文、学术成果3个栏目。该专栏自建立起,通过较高的点击率,充分说明大家对学术成果检索利用的关注程度。利用信息化管理网页平台,达到了宣传和交流空间环境工程领域里技术和成果的目的,也促进了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
黑龙江大学档案学自2004年被授予硕士点后,八年来培育近百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以省内居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为主。通过学生的录取以及就业情况,加之师资力量的不断充实,其课程体系设置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归属于信息管理学院,体现学科一体化的优势,“这种学科之间的融合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而且体现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讲授上,但是在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到学科之间共通性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档案学学科在课程体系中的独立性问题”[1]。黑龙江大学硕士培养计划采用学分制模式,学生在校三年共修学分不少于35分,其中包括公共英语5分,公共政治4分,必修课21分,选修课5分。第一学期以公共课为主,除了研究生学院开设的公共英语和公共政治,还需修两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其一为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课程,其二为组织管理与文档管理课程。作为档案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上述两门课程分别从信息学及管理学为切入点,引导档案学硕士,特别是跨专业考生明确档案学专业的学科属性、学习目的、学习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规划档案学课程的学习,并为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夯实基础,提前掌握专业领域的学习技能。第二学期除了继续学习公共英语,以专业理论课为先,分方向选修课为主(黑龙江大学档案学硕士研究方向分为档案学基础理论、信息资源管理)。其中:档案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档案学理论研究为学位必修课程;档案学名著选读、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研究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方向学员必修课程,信息资源管理方向学员选修课程;信息法规研究、数字档案馆研究为信息资源管理方向学员必修课程,档案学基础理论方向学员选修课程;VB程序设计为学位选修课程。第二学期是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深入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阶段,是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主修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钻研的学习阶段。第三学期开设的五门课程均为学位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及兴趣爱好,选择想要深入研究的课程进行学习。每学期专业课结课以撰写结课论文为主要形式,VB程序设计课程、动态网站开发建设课程为上机考试。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后,第四学期院系组织进行毕业论文的开题工作,第五学期学员的主要任务便是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形式正式进入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并为第六学期的论文答辩以及择业做充分准备。
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创新
(一)设置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块
从档案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供应链角度看,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毕业生应对社会需求的能力,反之,社会需求也正促动着高校的教学课程设置向前发展。很多用人单位为减轻培养人才的资源,直接录用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往届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应届生就业率,因此,高校在设置研究生课程之时,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按照既定的目标开设课程模块。笔者认为,高校应按照就业方向将原有课程整合为相对应的模块,例如现代公文管理与处理系统模块、档案学理论研究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电子政务模块、电子商务模块、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块、数字档案馆研究模块、电子文件模块等。其中,档案学理论研究模块为档案学硕士通学课程,其他各类模块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自行选择,模块内的所有课程为该生必修课,各高校可根据学校特色、区域特色、师资力量有计划地进行课程模块整合。
(二)加大选修课的比例、扩大选修课范围
目前,我国28所开设档案学硕士点的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各有利弊,就黑龙江大学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而言,专业课比例明显高于基础课,学生仅在第一学期接受一门信息资源管理及一门组织管理课程,除了英语、政治两门公共课,均为档案学专业课,且在35学分的前提下,选修课程只需得到5分即可。“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信息学院档案与文件事业专业求该专业硕士须修满40学分,其中至少24学分须是信息学的课程;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档案与文件管理专业硕士生须两年内修满48学分;美国匹兹堡大学信息学院档案、保存及文件管理硕士专业要求须修满36学分,共计12门课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信息学系档案学专业信息学系要求档案学硕士须修满19门课程,共76学分”[3]。可以看出,同样在学分制教育背景下,美国高校的学分明显高于我国,而且门类多样,选修课比重也高于我国。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图书、情报、档案学科的交叉性日渐明显,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将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文秘、历史、管理等方面课程融入到档案学的课程设置中,既可以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使学生在选修课程时,提前为毕业后的择业作前期规划,并有目的地学习专业知识。
(三)增设实践课程以及实地调研课程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3年度全省职称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青人社厅函[2013]446号)精神,现就2013年度全省档案系列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13年度职称评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社会评价、政府指导”的改革方向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标准,严格评审条件和范围,优化档案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有关政策规定
(一)职称外语和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及免试按省人事厅《全省职称改革工作意见》(青人专字[2004]30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1)2004年1月1日以后取得的国家级职称外语合格证书长期有效,省内合格证书有效期为2年。(2)2003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国家级合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省内合格证书有效期为1年;2004年1月1日后取得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国家级证书有效期为4年,省内合格证书有效期为2年。(3)职称外语等级划分仍按省人事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有关问题的通知》(青人专字[2003]153号)有关规定执行。考生在报考职称外语时,不得跨级别报考。(4)2004年起按规定参加汉语文考试的,其合格证书有效期为2年。
(二)控制申报推荐数量,已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地区和单位,在高、中级职称申报、推荐工作时,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情况,切实按照“严格标准、择优推荐、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进行申报。
各州市地、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省直各有关部门、各用人单位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根据现有人员结构状况和工作需要,严把推荐审核关,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有序增长,结构比例构成趋于合理。严格控制副高、正高级别申报人员数量。中高级聘任人员已达到岗位设置数的事业单位,单位申报推荐数量原则上应控制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定的同级专业技术岗位数的15%以内;待聘人员已超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定的同级专业技术岗位数30%的事业单位,原则上今年不再申报推荐。
对个别业绩特别突出、贡献较大的拔尖人才,确需超比例申报的,要从严把握并控制数量,须由单位提出申请,并附本人业绩等相关材料,按人事管理权限逐级审核批准后,方可申报。
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在申报时不受岗位数、岗位级别的限制。
(三)允许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的高校毕业生申报职称,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的高校毕业生在档案专业技术岗位从事档案专业技术工作的,可将服务年限计算为工作年限,在服务年限内,经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考核合格后,由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直接认定相应的初级职称。
(四)取消职称专题推荐工作,允许具有大专、中专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任职年限大专满7年,中专满9年。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同时还要达到任职年限的规定。
(五)严格控制不同系列资格转换评审。原工作岗位性质未发生变动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转换系列。确因专业技术岗位转换,并有岗位设置的,申报转换现岗位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须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人事部门向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专业技术转换申请,经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批准,并按所转换岗位评审条件的要求进行评审后方能转换转评,申请时必须提供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说明书和其本人的《青海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原件一份。凡国家实行以考代评的专业,不得通过评审或系列转换方式取得资格。
各单位对转系列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要严格把关。非档案专业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不得转评;已实施岗位设置的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时,要根据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需求情况,结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标准,按照岗位设置进行转评和聘任,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不能转系列评审。凡已进行事业单位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单位,其专业技术人员需转评系列的,申报单位要向系列主管部门提交相应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说明书复印件,并经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后方能转评。转系列后需要申报上一级职称时,应在现岗位工作满一年以上。并按资格条件提交反映现岗位本人的工作业绩和成果,不得用原岗位的业绩成果申报现岗位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未纳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评审管理的专业系列,一律不得转评。
(六)凡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且具备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身份的人员,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允许参加考评结合的专业以外,一律不得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对同时兼任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务的人员,以其现行工资类别为标准确定身份。
(七)为了严格评审条件,凡对提交的论文作出需公开出版、中文核心期刊(包括SCI、EI等国际著名检索刊物上被收录的论文)要求的,其刊物必须具有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正式刊号,凡未标明公开出版刊号,以及发表在刊物增刊、专刊、特刊的论文不能作为评审条件。
(八)推行公开透明的评审工作。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在获得评审条件时,各单位应进行双公示,即申报材料前和取得资格后,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专业系列评审委员会评审、审批,评审结果不复议。
(九)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职称时,必须如实提供本人的工作业绩等相关材料,严禁弄虚作假。对伪造学历、资历、获奖证书和各类证书的人员,一经查处,取消其评审资格,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予以撤销;抄袭、剽窃论文、著作的,一经查处,除取消其评审资格外,三年内不得再申报。非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历、论文、业绩成果、奖励项目,不能作为晋升本专业职称的依据。时间以版权业所载日期为准,发表在刊物增刊、专刊、特刊的论文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集体奖励项目要提供个人参与程度的相关证明。
(十)专业技术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留用察看行政处分的,受处分当年不得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的,其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年限,从受处分的次年起重新计算;专业技术人员受到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其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年限,从解除处分的次年起重新计算。
(十一)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意见》(青政[2008]52号)精神,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平均每年应累计完成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从今年起,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晋升或认定职称时,需提交《青海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今年申报职称所提供的各类业绩成果、论文证书等原件,其发表和取得的时间截止到2013年9月30日,任职年限计算到2013年12月31日前。
三、申报程序
各地区各单位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的,经本地区本部门职改办或人事部门初审合格后,申报初级的报本地区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申报中级以上职称的,或本地区未成立初级职称评委会需委托省档案系列职称改革领导小组评审的,需开具本地区人事部门的委托评审函,其评审材料报省档案系列职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复审。复审合格后,由省档案系列职改领导小组组成档案专业初、中级职称评委会进行评审;申报高级职称任职资格的,由省档案系列职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共同审查,符合评审条件者,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具委托评审函后,报送本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委会评审。
四、呈报评审材料
1、人事(职改)部门出具的委托函1份,初、中级填报《推荐评审档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情况简表》一式15份,高级填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情况简表》一式20份,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简表可自行复制,印章不得复印)。
2、填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在当地人事部门申领),高级一式4份,中级一式3份,初级一式2份,均贴一寸免冠照片。
3、年度、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表》原件各1份。
4、担任现职务的,需提供《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最高学历证书、外语或汉语文考试合格证书、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档案教育岗位培训证书、青海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并附复印件各1份(统一使用A4纸)。
5、任现职期间的著作、论文、专题档案史料汇编、参考资料、获奖证书的原件。并对著作、论文封面、目录和正文复印(统一使用A4纸)并装订。
6、担任现职务以来的业务自传1份(3000字以内,A4纸打印),重点写明本人任职以来的工作业绩和学术水平。业务自传须经所在单位(职改)部门审核,并加注审核是否属实的意见,同时加盖审核单位公章。
7、符合外语(汉语文)、计算机免试条件的人员,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正反面,统一使用A4纸张)。
上报的各种材料、表格必须填写清楚,确保真实、规范、准确、完整,不得漏项,要求加盖印章的栏目必须加盖印章,上报材料应由主管职改工作的人员专人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