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科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教学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教学设计论文

第1篇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引导学生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为目的。作为教师是否知道这些从何而来?清楚具体内容有哪些?才会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对教学知根知底。良好的教学不应是像教师在课前预设教案般机械执行,而是课堂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不断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提升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适当配合讲解或谈话,促使学生避免掌握一大堆空洞死板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清楚准确地感知教学重点的对象,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高中的美术鉴赏阶段是义务教育“美术欣赏”(欣赏与评述)的进一步深化和理解。同学们运用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运用感知、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在制定这种理解性的教学设计前,对美术家和作品的了解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审美享受。在发散性思维中,围绕目标,培养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实现较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若能多多提高对美术鉴赏方法,提高绘画风格、流派知识和对基本发展脉络的了解,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作品和美术家。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理解出现的现象与问题

理解是唯一有价值的学习,是学生在已经了解到的知识层面上重新建构自己对于这方面的感悟。在新结构主义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皮亚杰、奥苏伯尔、布鲁纳,他们十分重视学习者内在的理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如皮亚杰的观点是,学习是学到越来越多的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构建了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构建过程在本质上就是理解。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即是一个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与理解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奥苏伯尔所认为的理解就是他所极力主张的有意义学习,即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这些名家都提到了理解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而如何做到在教学中整体把握高中美术新课程呢?如何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进行课堂学习,老师在预设理解性的教学设计或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切勿使用口号式、命令式的言语,系统全面地使学生获得创造性思维。只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种理解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生动活泼,使抽象的书本知识点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而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不至于造成学生对于该科内容的混淆。

三、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创造创新性研究学习

美术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产品,通过平面和立体的形式,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意识形态的精神的物质化显现。由于美术是由人创造并最终服务于人类,所以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美术就被归入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并列。在这其中,又由于美术的塑造性而被称之为造型艺术,但“造型艺术”这个概念也是有局限的,因为像舞蹈、戏剧、艺术体操等表演艺术也同样强调造型性。所以研究高中美术教学、研究高中美术教学设计对于教师是有很大意义的。教师要依据具体的理解目标和任务、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现实的教学条件,有所区别地进行教学设计并据此展开创新性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以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理解的目标。

四、结语

第2篇

(一)消除心理障碍很多学生一看到物理问题,就感觉心烦意乱,摸不着头脑。有些题目文字一大堆,讲述的内容非常多,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在考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还是在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首先不要恐慌,更不要抗拒和逃避,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用平常心去对待,就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问题去看待,其实很多题目,当我们读完之后,会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复杂,也许考察的正是最基础的那部分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教师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性地选取一些这样的题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二)消除认识障碍高中物理就其学科特征而言,的确具有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理论性等特征,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向学生说明这些特征,让学生对物理有一个基础而全面的了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谨记,不能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这些知识,如果我们只是过分地强调这些,只会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恐惧心理,让他们害怕学习物理,甚至出现放弃学习物理的念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阐述物理学科的特征外,更应该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多面性,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有些是有趣的,有些是神奇的,物理这个大世界中还包括太多有趣、神奇的东西,都需要我们一步步的去揭开,去解密,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了解到这些现象发生的本质,用这样的语言去为学生描述一个多彩物理大世界,消除他们的认识障碍。

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

(一)课题引入———创设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中,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有效的课前导入,教学一个新课题,会带给学生一些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基于此,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课前导入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的成效,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在课题引入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一点,必须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课前导入也是为了这一目标而服务的,所以课前导入所选择的案例、实验和问题,一定要与整堂课的教学基调相一致。

(二)概念形成———实验探索,创设发现情境物理定理的形成,就是一个从发现到解密,再从解密到实验的过程,也就是从理论到实际,从实际再到理论的一个循环过程。首先,发现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归纳出其内在的规律和本质,再将这一规律运用于实际,看是否符合,这样一个发现、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概念形成的过程。一般来说,概念形成的途径和方法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同样,实验也是获取真知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开发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引导学生去做实验,探究其中的原理,让学生自己经历发现、分析的过程,这样可以大大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会让学生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胜利感。

(三)难点化解———创设阶梯情境,获得规律针对高中物理中的重点难点,我们要着重进行分析和探究,教师在进行这些知识点的教学时,务必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所掌握的知识水平,然后再根据教学内容所需,选择出一种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来对这些难点一一破解,化解难点的教学手段很多,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教学手段。

第3篇

内容单一无趣,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案例是刻板的案例,不仅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方法和观点参与课堂互动,而且C语言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由于学生C语言编程课程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C语言抽象思维的理解非常困难,更不要说进行独立的编写程序。这同时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现阶段的C语言教学基本上是老师占用整个课堂时间进行讲解,时间紧迫,与学生的几乎没有互动,导致学生容易走进学习的误区。老师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单一知识点的讲解,没有把知识和现实运用相结合,应该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平常应用结合起来。然而在过去到现在的教学中,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了两种表达形式的不同上,而忽略了两个表达式相同的本质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就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点非常的了解,但是就是无从下手进行程序设计。实践环节的重视力度不够,C语言课程是一门技术类课程,在我们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学习C语言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回熟练的应用C语言进行编程。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加侧重的帮助学生面对考试,其实,我们更应该加强学生编写程序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导致学生会说不会做的尬尴局面。

二、C语言课程新的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重组首先,我们要选择一本适合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的教材,该教材不是呆板木讷的传统教科书,我们应该选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C语言课程教学的质量。老师要明确C语言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另外,要根据社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删除和增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在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微调。一个对教学内容重新确定,把知识的讲解和实际编程相结合,以及进行一些有趣的竞赛或者互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C语言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本科教学中,C课程语言的教学大多开设在大一,学生基础普遍薄弱,没有系统的只是结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至关重要。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未知的好奇心,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之前,大脑中都会闪现这样一个念头,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有什么好处,老师在第一堂课时,应该直接明了的告诉学生学好C语言的好处,比如就业市场上对软件人才的需求缺口比较大,学好C语言可以增加就业的砝码,而且C语言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以后还会学习很多后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的为学生答疑解惑。C语言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循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从简单的语法学习入手,慢慢的积累知识,直到能自己独立的编写程序为止。

(三)C语言教学中学生和老师联系目前的C语言教学中,比较普遍的是课堂学习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麻木不仁的听的刻板画面,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差,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而作为本科学生的第一门编写程序的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有的学生上着上着就走神,或者就产生了放弃学习的心里。另外,在上机实验部分,老师要求学生进行的实践往往是老师课堂上讲过或者是指定的某些课后习题,学生往往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导致学生遇到困难就放弃,寻找答案,无法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可以通过案例带动教学,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案例入手,再到一般的案例,最后到综合应用案例。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现问题并和同学的讨论中,不但可以相互帮助解决问题,还增强了对概念的理解。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之余自学以扩展知识面,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媒体投影和现在的板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缺点是每页幻灯片包含的内容有限,不便于学生对前后两页幻灯片知识的联系,还有就是幻灯片变换速度快,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而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弥补多媒体教学的这个缺点,所以把二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上机操作调试的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学生创新和思考能力,最终获得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应该以巩固知识点为主线,结合趣味性和实用性,以循序渐进的任务驱动方式,达到提高自主编程能力的目的。

(四)新的成绩考核制度除了在期末考试进行理论的考核外,还应该注意实际编程能力的考核,建立并执行创新鼓励加分制度,对那些在课堂勇于探讨问题,在编写程序过程中创新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加分。提高C语言教学效果还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相互间的探讨,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为中心,让学生明白C语言课程的重要作用。这些方法使学生编写程序的能力,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和编程习惯得到有效的改善,显著的提高了C语言的教学质量。

三、结论

第4篇

论文摘要: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本科的专业需求,也是培养跨国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双语教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讨论了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解决办法,即通过双语教学系统设计来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社会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际间交流的增多,以及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急需大批具有对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了适应教育全球化的需要,我国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都开始在涉外本科专业推行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国际贸易本科专业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六大试点双语教学的专业之一。国际贸易本科专业的双语教学是指在国际贸易本科课堂上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进行的学科教学与交流。其目的是通过课堂上的真实语言环境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国际贸易专业英语,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用英、汉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国际贸易学科的学习、思考与研究。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实验阶段,许多院校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开展的双语教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眭,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与现实发展对该专业提出的要求相距甚远,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理论上的指导。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必须从国际贸易本科的专业特点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一个完整的双语教学系统设计。

一、双语教学系统设计的要素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ISD,InstructionSystemDesign),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具体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模式等四个基本的构成性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构成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复杂的运行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过程。

师资是双语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双语教师首先必须是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对学科体系基本框架、学科发展趋势、理论发展动态等有较全面及时的了解。同时,这些教师也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较强的听说表达能力。

学生在这个教学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配合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一方面,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双语课程的内容无法讲授,特别是在进行一些案例分析、课堂提问时学生的投入程度尤其重要;另一方面,双语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也要求学生必须主动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时面临着语言和专业的双重压力,双语课程的学生要投人大量时间和精力,既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

教材是双语教学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教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是指教科书,而广义的教材则是指包括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师手册、学习指导书、复习题、练习题、参考文献等在内的教学材料系统。面对众多的原版教材,选择的标准为该教材能基本概括学科理论,或者是能反映学界形成共识或权威性的分析范式。它既要为有志于进一步研究本学科理论的学生提供一个知识和方法上的基础,也要为从事具体实践的学生和专业工作人士提供一个知识和方法上的依据。

国际流行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浸没式、过渡式和维持式三种,三种方式各有所长。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应视实施双语教学的学生类别、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状况、实施双语教学的目标以及语言目标而定。双语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好教学设计者、组织者与协调者的角色,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条件激发学生的互动意识,促进其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双语教师积极编写详细规范的双语教案,并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使双语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除了上述四个最重要的因素以外,为保障双语课程的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系统设计还应充分考虑相关学校和院系建立的管理制度、完善对双语课程的激励机制、规范双语课程的评价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

二、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在我国还不成熟,在学生、教师、教材和考评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一)双语师资水平有待加强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以英语为基础的实践性专业,专业素质与外语素质的“双高”是高校双语老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虽然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骨干教师一般都有硕士或博士学历,具有较高的读写能力,但听说能力相对较弱。在温州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34%的学生认为老师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有40%的学生担心老师是否能使用英语清晰准确地讲述教学内容,52%的学生则担心老师是否能恰当处理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运用的关系。如何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技能等方面加强双语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

(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

国际贸易专业属于国内财经院校的热门涉外专业,该专业学生入校时高考英语成绩总体较好,而且该专业学生在人校后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但双语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主要在于学生目标语言水平不容乐观,特别是听说水平不尽如人意,专业词汇量不够是学生使用原版教材的最大障碍。此外,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充足,难以做到迁移、融会、贯通,造成了专业知识前后无法相互沟通,新知识的学习缺乏严密的系统性,直接损伤学科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教材的使用有待系统化

按教育部的要求,大学的双语教学要使用外语原版教材,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我国的双语教学开始于最近几年,任课教师本身信息渠道狭窄,同时原版教材价格昂贵,不仅对于学生,而且对于老师来讲独自承担教材的使用费用都是个不小的负担,因此造成当前双语教学过程中使用教材难易程度参差不齐,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的局面。“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WI''''O体制及案例分析”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课程采用的教材大多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中文本或英文本,或者翻译后再编著,虽然能基本满足教学过程的需要,但是缺乏系统规划。

(四)考核制度有待健全

考核制度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双语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但要熟悉专业知识,还要吃透原版教材,为了满足大纲要求和联系我国实际,教师要收集很多针对我国实际的资料,因此其工作量和难度要比非双语教学大很多。此外,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采用双语教学往往会影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而且有些学生还可能产生抵触晴绪,教师在课堂上可能面临更多的难题。因此,如果没有相关的薪酬激励措施,光靠教师的热情是无法坚持下去的。同样,学生在学习难度和学习任务方面也大大增加,如果还是采用相同的学分,也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上述问题错综复杂,互相影响,不是某课或某个教师能够解决的,必须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解决。

三、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系统设计

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为实现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目标,而对整个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活动进行规划与安排,并根据实践获得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活动的系统化设计过程。

包括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课程设计、师资来源与培养、教学内容设计、评价管理设计等。

(一)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目前国际贸易本科双语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为“群体一接受”型,即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少数采用个体一接受型;而个体探究型、群体探究型则占极小的比例。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为教学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在加大信息量的同时充实教学内容,节省英语板书时间,利用国内外经贸专题网站、专业学习网站拓展双语课堂的范围和空间。教师可在校园网上建立个人主页,公布外文版教学大纲、本学科主要内容、中外文参考资料、相关站点链接等;二为教学方法的优化,尝试“例中学”、“做中学”、“探中学”、“评中学”等多种多样的双语教学活动,发挥各种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的优势,提升双语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计

国际贸易专业具有专业性强和实践要求标准高的特点,其知识结构具有层次鲜明、衔接紧密的特点。双语课程的设置宜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基础性学科、应用性学科和上层学科在设置时间上的系统性。在第一、二、三学期完成全部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的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学生没有任何专业及经常课背景,不提倡开展双语教学。在第四学期,为避免学生从大学英语教育到双语教学的巨大落差,宜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进行过渡,如“外贸函电”、“经贸英语会话”。第五学期可开展“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的双语教学,由于是基础课程,不宜采用过多的外语教学,以免影响学生的理解,比较适合的教学外语使用比例是20%30%,让学生熟悉专业术语和对应的外文名称。在大三上学期开展“进出口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经贸地理”等课程的双语教学。在大三下学期开展“国际结算”、“单证制作”、“报关与商检”等课程的双语教学。大四上学期开展“国际商务谈判”和学生课程实践的双语教学。这样可以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词汇的掌握有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

(三)师资来源与培养

在教师方面应开展“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外贸专业是一个以英语为基础的实践性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聘请国外学者来讲学,或者聘请有出国留学经历的学者担任双语教师,或者引进外贸专家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并承担适当课程、适当比例内容的教学任务;同时,可以通过校本培训、国内进修访学或国外进修的方式培养在职双语教师,或将教师送到外贸公司去实践,来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外贸操作水平和双语教学能力,使其知识结构与贸易发展与时俱进。

(四)教学内容设计

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尽量遵循以下标准:一是内容新颖,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双语教学中使用外语工具的不利因素;二是内容理论性较弱、理论性较强,理论知识较为抽象,用英语讲解很晦涩,将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通过实践可以弥补学生对理论理解的不足;三是章节相对独立,内容相对松散,前后章节既是一个整体,又相对独立,对前章内容的理解相对来说不太影响后续章节的学习;四是注重教材的选择,可选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推荐使用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专业及法学专业原版影印教材的通知》所推荐的教材,还可参照国内高水平大学正在使用的英文教材,必要时可根据教学需要对原版教材进行删减集成,自己编写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其它辅助教材,如中文教材、生词表、网站、工具书等。

(五)评价管理设计

为了保证双语教学工作的质量,以及对双语教学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以便为今后双语教学工作的全面展开打下良好基础,应建立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即根据双语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双语教学全过程和结果展开有效监控,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和效果,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作出的价值判断。双语教学评价不仅能使教师获取双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同时,使学校、学院及时了解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进双语教学管理,促进双语教学系统的不断完善。双语教学的评价管理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对教师的激励,在政策上鼓励教师深化研究、大胆实践,制定双语教师的薪酬制度,使他们的超额付出得到肯定和回报,如适当上调双语课的课时量,以解决课时有限带来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耗损的问题;二是对学生双语学习的评价,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课堂/课外论坛中的发言及讨论的次数、质量、水平确立为评价内容,鼓励学生撰写英文报告、论文、方案,期末总结评价时可将口头考试与书面考试有机结合,综合考核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可中英文结合;三是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监督机制,把双语教学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程序,从根本上稳定双语教学模式,可成立双语教学管理部门,制订既详细又具实际可操作性的评估细则,对教材的选用、教师的准入制度、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课堂教学检查、试卷、学生意见反馈等进行规范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章程和模式,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案可查。

第5篇

正是由于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对于教学设计我们更应当重视,而不能淡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思考给予足够的关注。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不淡化教学设计,也不能异化教学设计。如果在教学中形成“预设至上”的错误认识,过分夸大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忽视甚至无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问题”,片面追求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静态化,导致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也是不可取的。

二、改进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

1.求实不虚浮

课堂教学设计不是脱离实际的虚构作品,而是要从课堂教学实际中来到教学实际中去。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最大限度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为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始终坚持学生本位的教学观,立足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生活实际,带着一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研究、分析教师的教,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规范学生的学,一切从学生课堂学习的角度去分析和设计教学,让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课堂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应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支撑,为使课堂教学的设计科学、合理,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让课堂教学设计走向理性,在理性中步入自然、生态,追求大育无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要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征。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不能丧失自我,要同时考虑自身把握教材的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组织教学的技巧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兴趣爱好及习惯等。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符合教师的实际情况,顺应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才有利于教师发挥自身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发挥课堂设计对教学质效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同时又是人为设计和安排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师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追求实效。

2.完整不散乱

一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经常会根据自己的偏好侧重某些内容或环节,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的课堂教学可能会有亮点,但不会成为好课。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克服传统教学中单课思维的弊端,严格遵循系统整体的原则,从整体的角度规划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设计上升到教学要素优化组合的高度来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以结构为纵向主线,将横向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都置于一个系统中加以分析和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全面、更完整地认识课堂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更加全面、有序地考虑各种要素,并合理整合各环节、各阶段、各要素、各层次的关系,发挥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功能。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要的环节也应该具有整体性。一堂好课必须有引人入胜的导入、充足翔实的过程、圆润完满的结尾。课堂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来设计与安排,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这堂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每个环节又通过一定的内在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产生整体效应,给人以整体感和完美感。

3.灵活不僵化

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乏思考和创新,缺少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显得机械和教条,习惯于用固定的方式应对所有的课堂教学,他们无视课堂各要素的动态组合,将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化、绝对化,把完整的课堂教学肢解为几个孤立固化的环节和步骤,使课堂教学设计成为了一种缺乏生机与活力的机械工作。事实上,课堂教学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它不是一个统一的超越特定教学情境的固定模式。用某一规定的几步几法的教学模式去套用动态的课堂和活生生的教学对象只会捆住教师的手脚,扼杀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向死胡同,使之越来越远离教学的本质。因此,任何一种预先设计好的课堂教学都不可能完全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其动态变化的特点更是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是实时变化与发展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种能应对突发状况的教学智慧,灵活而智慧地处理在课堂预设之外的意外生成情况,同时对设计好的课堂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先参考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与方法,但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可以体现一定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但不能机械教条地固守模式。课堂教学设计要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因教学目标而异。

4.艺术求美化

第6篇

(1)整合已有的文本资源、信息资源和主体资源等教学资源,探索适合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灵活采用信息化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激发学生兴致与乐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3)利用网络平台,增加师生互动,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网络微课反复地进行预习和复习,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4)小组协作,互相促进,互帮互助,优劣互补;

(5)与专业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分析

2.1建立教学平台,拓展教学空间

为了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除课堂教学之外,教师都会延长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传统方式以增加辅导课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有更多的师生交流机会,基本的方式是学生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任课教师加入群中参与到学生学科知识的讨论中。

2.2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教学水平

近几年的省“两课”比赛和信息化大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教师,打磨出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也制作出一批优质的多媒体课件,这些优质教学设计方案和多媒体课件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学生理解接受,更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

2.3创设情境,激趣引课

初等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中的大小、快慢等不等关系,可由数学的不等式关系来刻画;地平线上正在冉冉升起的红日,映射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四季交替、潮涨潮落的周期性变化,与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应用身边的实例,数学史,数学的美和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等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起中职校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4应用媒体技术,突破重难点

数学的抽象性单纯用语言来描述有时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如用正弦线作出正弦函数在[0,2π]上的图像,用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制作Flash小课件,将单位圆的弧长转换为数轴的横坐标,平移正弦线到相应的位置上,确定正弦函数图像上的对应的点,依此作出正弦函数图像上各点,在确定点的同时得出正弦函数在[0,2π]的函数图像,避开语言描述中所带来的不清楚和抽象,手工画图中的繁锁,形象直观地展示正弦函数在[0,2π]上的图像作图过程。

3数学课堂评价方式转变

3.1评价视角变化

在确定标准和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和知识检测进行评价,评价视角从自我认识、相互之间评判、教师的看法以及知识的检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3.2强过程性评价

(1)平成预、复习;

(2)课堂提问、自主回答问题;

(3)课堂练习、自主练习;

(4)拓展性练习;

(5)随堂检测;

(6)课堂纪律;上述评价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安排,将几种评价形式综合应用。

3.3合知识评价方式转变

(1)半开卷检测。在考前学生自己将所学知识、题型等整理在一张A4纸上,任课教师核查,系部核准,作为考试时可借签的部分之一。

(2)任务完成情况检测。布置数学实践性任务,根据学生实践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判。

(3)再申请检测评价。闭卷检测,在成绩没有公布的情况下,学生根据自己检测情况,自认为检测结果达不到要求,可申请同类型测试卷重测。检测方式的选取也需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学生能力和所学的专业来采用不同的检测方式。

3.4价效果变化

第7篇

(1)网页设计这门课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例如Phtoshop、Flash等等。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性较强,在机房电子教室学习效果最好。

(2)网页设计技术不断地发展变化,新的技术、新的方法也不断涌现。从1997年Dreamweaver首次推出,经历Mx、Mx2004、到Dreamweaver8,现在普遍使用ADODBDreamweaverCs系列,我这学期使用的dreamweavercs4。网页布局也从传统的表格布局转换为Div布局。所以不论是从选择软件到选择网页设计的方法,都不能太落后。

(3)从目前网络公司行业来看,网页设计与后台代码分开日趋明显,所以并不一定要求学生设计与编程并重,毕竟对于中高职学生,编程相对较难理解。设计方面可以图文并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材的使用也必须同时考虑在内,有部分教材案例缺乏美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审美本身就很缺乏。对于学习初期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多欣赏比较优秀的网页。早期可以模仿,不是美术专业毕业,这方面不是一下子能够改变过来,自己也是深有体会,只有在今后长期的锻炼、设计中寻找。

2教学方法

2.1课前准备在教学之前首先从网上下载优秀的网页截图给学生欣赏,然后制作一个非常简单的静态网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很多教材编辑的很全,从文字带后台编码。对于各种教材,并不一定要全部讲解。只需要讲解实际操作性的。例如从文字到布局。

2.2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及反馈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明确的思路,运用任务驱动法、模块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不论是选用何种教学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贴合实际。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并不一定对每个章节都适用,也不一定对每门课都适用,因人而异。总之,要贴合自己的实际,以及学生的素质、水平、层次等等。

2.2.1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任务为导向,把教学内容贯穿于每个任务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任务设计是关键。比如说在网页设计教学中,文字、链接、图片章节都可以用任务驱动法,网页设计这门课本身就是易学易忘,所以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不断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以此来加深和巩固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任务驱动评价中教师评价相对容易些,但是学生互评,现在还没有系统能达到这样的功能,有待于开发。

2.2.2模块教学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划分小组、确定内容、布置任务、学生实施、评价结果。现在不仅是网络公司还是其他企业等等,都是团队合作,讲究的是团结协作。网页设计公司现在也是,很多网站界面都实行模块化,每个人负责完成自己的任务。模块教学法就是有目标,有任务,有内容。目前中高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分组的时候要特别讲究。每节的重点和难点一定要讲透,尽量慢,有的时候虽然讲过一遍,但是很少人能够理解体会。有时候需要在做的过程中加以辅导,不能放鸭式学习。模块化教学更适合用于网页设计最后的综合实例。例如完成网站首页,需要设定目标,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但在实际运用中,相对较难完成。个人观点,模块化教学不适用于网页设计教学。

3总结

第8篇

(一)理念不同

传统的教案强调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教学设计强调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要求不同

以前的教案强调教学的目的性,要求不能超纲、偏纲,以前上课时也常听教师说这道题超纲了等。这种教案限定了教师创造发挥的余地,设定了学生学习的上限。现在的教学设计则不同,它没有限定上限,教师有了较大的创造发挥的余地,它设定了学习的下限,要求学生具有某些基础知识。

(三)二者的教学分析内容不同

传统的教案更关注如何“教”的问题,侧重教教材,让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点。而教学设计侧重“教什么”的问题,侧重用教材教。

(四)二者教学策略的差别

传统的教案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教学设计则强调学生技能的获得。

(五)二者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不同

传统教案的教学过程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则是被动接受,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注重的是师生互动。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以前的教案与现在的教学设计从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动与调整。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来安排教学,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更合适。

二、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这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节课有哪些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等,这些内容我们都要提前做好准备。1.教学目标的制定。制定教学目标就是要解决“我要去哪里”的问题。教学目标以三维教学目标的形式展现。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教学目标的表达为“通过……的学习能说出……”“通过……的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能使用“使学生掌握……”等表达方式。“通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这些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课标要求,体现实际,学生能够达成。同时制定目标尽量使用课标中要求的行为动词。2.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要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进行,要对本节的重难点进行分析。3.基本概念分析。设计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对本课概念与课标列出的概念的关系进行分析。4.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本节课有联系的知识了解多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的实际经验、能力,教师都要进行分析。及所谓的备学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就要对学生的情况分析透彻。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前期分析准备好了,下面就进行教学过程的分析部分。制定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如何与媒体整合在一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先将这一节课的板书设计完成,再根据板书设计完成后面教学过程的设计。在一堂课的实际教学中,首先我们要设计如何导入新课。如,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知识和情况,运用这种方法导入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课,可以这样导入,菜市场或家庭中新鲜蔬菜放置一段时间后会萎蔫,我们怎样让它新鲜起来,学生会提出方法,喷水或将蔫了的菜放入清水中浸泡,这样教师就会以此为契机引出这堂课的教学。还可运用问题探讨导入,这种方法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可利用课本上的问题探讨。策略一,先吃鸡再吃玉米。策略二,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问题提出后,学生会热烈地争论,教师给出提示,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渐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切入了这堂课的教学。故事导入,包括科学家的故事,包括本节课的小故事,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很适应的。总之,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成功导入新课,就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了,即师生互动部分,如何来安排这节课的教学,我们运用哪些教学方法,选择哪种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都要提前做出安排。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及问答法)、实验法、演示法(常用的有实物直观,如活的生物标本;模相直观,如模型、挂图、黑板画、幻灯、电影和录像等,语言直观,语言与直观教具的配合,语言的形象话、讨论法(常用小组讨论法)、探究法(这是目前提倡的学习方法。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不过此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使授课教师感到时间紧迫,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应用)等,在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思考这么设计学生能否与教师形成互动,教师如何运用语言方法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回应。教学设计完成后,我们要试行该设计方案,看是否适应所教学生。

三、试行教学设计方案

,并对方案进行评价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对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写出本节课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标准

第9篇

该课程主要是服务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1)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能力目标:(1)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以及工作中必需的信息交流和交际,意思表达清楚,语音语调准确。(2)能用英语填写与工作相关的表格和单据;能用英语写常用的应用文。(3)能看懂一般的英语资料,能借助词典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4)能在需要时,对工作中出现的中文和英语进行简单达意的翻译。知识目标:(1)掌握3000个英语单词(包括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另外掌握300个与专业相关的词汇。(2)掌握各类应用文的书写格式及常用词汇和句型。(3)了解西方国家的交际方式和文化。(4)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素质目标:(1)在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2)在完成情景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3)在团队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4)在完成小组和个人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3能力训练内容及情景、任务设计

总情景:毕业后,你和几个同学决定自己创业,成立一家公司(要求:成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公司)。能力训练内容一:成立公司。情景:你和几个同学商讨公司成立的相关事宜。任务(1):确定公司名称,设计公司商标。任务(2):确定公司各部门名称及其职能。能力目标:(1)能给公司取名并设计商标。(2)能画出公司组织结构图。知识目标:掌握相关词汇。能力训练内容二:公司网站主页的设计。情景:公司注册成功,现在你们开始进行公司网站主页的设计工作。任务(1):撰写公司简介和产品目录。任务(2):设计公司网站主页。能力目标:(1)能撰写公司简介。(2)能写公司产品目录。知识目标:(1)掌握公司简介的写法。(2)掌握产品的英文表达。能力训练内容三:招聘。情景:公司需招聘总经理秘书1名。人力资源部经过筛选简历,通知1名应聘者面试。任务(1):写招聘广告、制作个人简历。任务(2):两人一组,一人为面试官,一人为应聘者,进行模拟面试。能力目标:(1)能看懂并撰写招聘广告。(2)能制作个人简历。(3)能进行招聘和面试。知识目标:(1)掌握招聘广告常用词汇,并掌握其写法。(2)掌握简历的制作方法。(3)了解面试的程序和技巧。能力训练内容四:会议的组织和召开。情景:你是新上任的总经理秘书。总经理决定召开部门会议,具体事宜交由你负责。任务(1):和总经理沟通,确定会议时间、地点。写会议通知和会议议程。任务(2):召开会议。会议结束后,由秘书上交会议记录。能力目标:(1)能写会议通知。(2)能写会议议程和会议记录。知识目标:(1)掌握通知的写法及常用词汇和句型。(2)掌握会议议程和会议记录的书写格式。能力训练内容五:接待。情景:美国的一个客户要来公司,公司安排你负责接待。任务(1):给客户打电话确定来公司的具体时间及其他事宜,然后电话预定宾馆和餐厅。任务(2):陪客户就餐。能力目标:(1)能接打涉外电话。(2)能电话预订宾馆和餐厅。(3)能用英语和客户进行简单必需的交流。知识目标:(1)掌握电话基本用语和基本的商务礼仪。(2)掌握预定宾馆和餐厅的基本句型。(3)了解中西方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能力训练内容六:产品销售。情景:美国的客户对公司的产品很感兴趣,要求进一步了解产品。作为销售经理,你要利用这次机会销售公司的产品。任务(1):介绍公司产品。任务(2):进行产品销售。能力目标:能使用较好的技巧和策略进行产品销售。知识目标:(1)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2)熟悉产品销售的技巧和策略。能力训练内容七:售后服务。情景:某客户写了一封投诉信,反映产品存在的问题。客服部及时处理并给客户反馈信息,客服部经理决定对问题产品做一次问卷调查。任务(1):写投诉信和反馈信。任务(2):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分析,然后提交调查报告。能力目标:(1)能写投诉信。(2)能处理客户投诉,及时反馈信息。(3)能就某产品进行问卷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知识目标:(1)掌握投诉信的写法和相关词汇。(2)了解问卷调查的设计方法。(3)掌握调查报告的写法。能力训练内容8:公司圣诞晚会的组织。情景:公司定于下个月举办圣诞晚会。行政部安排你负责晚会的组织工作。任务(1):制作圣诞晚会的海报;写邀请函邀请贵宾。任务(2):就中西方节日,各组排练一个节目。能力目标:(1)会制作海报。(2)会写邀请函。(3)能谈论中西方节日。知识目标:(1)掌握海报的制作方法和相关词汇。(2)掌握邀请函的写法。(3)了解中西方节日及其庆祝活动。

4考核方案

该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总成绩=任务完成(30%)+期末考试(50%)+课堂表现(10%)+出勤(5%)+各组互评和组内评价(5%)。每部分都采用百分制。

5教学材料

主要参考教材为《新职业英语》和《实用听说教程》。

6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因为所带班级专业的不同,部分任务在具体实施时,会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设定更具体更详细的与专业相结合的情景。

7结语

第10篇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当前学校教育制度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为了向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前很多工业企业的发展依旧是墨守成规,产品的设计一直保持着传统的风格和样式,虽然保持传统是其一大特色,但是在日益紧张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创新才会有出路。工业企业想要稳定、高效的发展,就需要进行改革,进行创新,引进大量工业设计人才。随着创新理念的应用,当前工业产品市场中,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这为学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如何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技能、素质,是教育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相对陈旧。[1]工业设计专业有交情的实践性,在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设计结合,才会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的需求不同等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是为了向社会、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人才的培养,由学校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素质、知识、能力、结构等都是培养的内容。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大多是设置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教学。工业设计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专业,在教学中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创造实践教学、实践体验、实践参观的机会,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获取工业设计新的理念和想法,将自己的工业设计知识进行扩充,产生新的知识,充分地感受到工业设计的魅力。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就需要将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方法进行革新、转变,将更多实用性强、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目前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将其应用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应有良好的教学效果。[2]

2互动—探究型教学法的特点

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断地提升,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术、高能力的专业性人才,我国高校教育实施改革,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当前的工业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引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互动—探究型教学法。互动—探究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用互动—探究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究,进而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互动—探究型教学法是一种发现教学法,主要是为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具有开放、合作、综合等多个特点,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互动—探究型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将学生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模式也发生着转变,教师将课堂教学的方法转变,互动—探究型教学法的应用,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进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二是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在高校课堂教学中,互动—探究型教学法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教学选题、教学思维等等,都具有开放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开放性。三是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创新等能力。[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将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引入,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合作,同时将学生的专业设计知识的交流行为进行规范。工业设计对人才的要求质量非常高,工业设计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设计表达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其课堂学生则是偏重于学生的设计逻辑思维,针对学生的其他能力培养和锻炼较为忽略。应用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3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形成

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诸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如何构建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是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探究的地方。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的形成,需要将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确定,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发挥其学习潜能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在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形成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关键,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鼓励,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感染力,在教师的信任下,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思考。教师的鼓励,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4]在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形成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需要重新地定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学生的团队和谐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开展互动—探究型教学,教师为学生选择探究的主题,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帮助和咨询,在探究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构建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互动—探究的主题,有效的组织互动—探究活动。好奇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在教学中,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促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而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就需要看有一个良好的组织活动,在互动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形成和构建中,要将互动、研究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加强实践,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选择最佳的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在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因为该专业本身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应用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培养。

4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当前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受到广泛的关注,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5]为了保证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能力。需要从一个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优化教学内容、工业设计选题。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社会生活系统等设计的原则需要保持一致,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发现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在互动—探究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将自己的逻辑思维、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融入的问题的思考研究中,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工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跟随时代、社会的发展,将教学内容丰富,同时不断地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拓宽教学课堂,实施产学研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的机会,在对企业设计研发的理念、策略等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拓宽设计角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第二,完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互动—探究设计过程。在传统教学中,课程教学评价,往往是进行的结果评价,并不能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真实的反映出来,为了在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内容设计、选题,将互动—探究的过程、方法等进行确定,互动—探究过程设计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学生思维的开拓上,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研究方法,掌握住不同的知识。同时还需要保证互动—探究过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互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6]互动—探究型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三,加强互动教学,促进互动—探究型教学法的应用。教育制度的改革,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弥补,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课堂教学由封闭转变为开放式。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互动—探究形成现场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团队学习等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互动教学,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加强互动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为互动—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提供条件和帮助,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5小结

第11篇

《电子设计初步》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面向职业岗位所设置的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电子产品设计与调试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具备电子电路分析、设计和制作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基本职业技能,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前期准备。

二、课程设计实施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四种类型的能力:1、专业核心能力:综合利用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生产、生活中的电子电路的制作及维修能力。2、社会适应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行业通用能力:熟练应用Multisim仿真软件。4、岗位专用能力:元器件识别检测,仪器的使用及保养。知识目标的培养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1、认识各种电子元器件,掌握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参数选择以及检测方法。学会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及器件手册的查阅。2、通过搭建各种典型电子电路,了解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掌握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3、通过焊接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焊接技术机理,掌握合格焊点的质量标准。了解生产企业中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4、熟练掌握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5、能够进行一个简单电路或一个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焊接、制作与调试。

(二)教学项目的选取

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以项目作为教学的载体,采纳企业人员的建议,基于工作过程选取典型功能电路作为教学项目。教学项目实施进程表设计如下:企业常用到的一些大型的焊接设备,例如:波峰焊和贴片焊,在校内无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可采取带领学生去校外的企业参观学习的形式作为教学的补充。项目一至五为模拟电路,项目六和七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是数字电路的基础。电路结构的选取由简单到复杂,呈递进关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项目的具体实施

1、教师给出具体项目后,学生根据电路图选取并检测所需的元器件。2、运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仿真实验,学习掌握电路的工作原路。3、利用面包板搭建实际电路,进行电路的参数调整并调试电路使其符合性能要求。4、将实际搭建电路与仿真电路对比,进行误差分析。5、通过举一反三,对所学电路进行拓展。6、运用Multisim仿真软件仿真拓展电路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

(四)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门课程教学方法的使用大体归纳为三点:1、基于企业实际开发电子产品的设计流程,采用仿真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擂台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同时,注重人文与专业的结合,重视做人做事的教育,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2、教育技术的应用: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可以使学生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信息,开阔学生的眼界,并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完善。3、体验性学习的广泛开展:通过校内实训室的实际动手操作,校内外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亲身体验,产生直观的感受,通过体味领悟,使学生真正弄懂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使用到的教学手段主要有:1、采用多媒体教学影片。2、准备电子教案,并且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3、充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有选择的进行学习,通过校园网随时进入仿真实验室进行操作。通过大量互联网的使用使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资讯。教师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电子行业相关的网站供学生参考。4、利用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例如:项目八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这一知识目标的学习,通过带领学生进入校外企业参观学习以及安排学生观看多媒体教学影片的形式来实现。在参观的过程中,由我们顶岗实习的学生给新生做详细的介绍。一方面,学生直观了解电子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亲身感受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明确发展的方向。

(五)课程的评价体系

《电子设计初步》课程采用项目实施过程的考核机制,企业参与、教师评定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总评成绩由实践表现和项目累积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实践表现部分结合企业用人标准给个人打分,包括出勤率、学习态度、查阅资料质量、电路所测参数、校内、外企业参观实习表现等。实践表现占个人总评成绩的30%。项目累积成绩部分给出的是团队成绩,学生互评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小组间的评比,校内实训室完成的项目由教师打分给出小组的项目实践成绩;校内企业完成的项目请企业人员参与评分,项目累积成绩占个人总评成绩的70%。

三、课程设计成果及思考

第12篇

1.1建设职教集团主要涉及内容

(1)学、实训和就业。学计划、教材和教学管理模式。统一实习、实训方式与内容。统一安排就业指导和推荐。(2)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共享,信息共享。(3)师资培训和交流。高职院校为中职培训教师。中职学校之间或高职院校之间进行教师交流。企业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实践岗位。教师到企业实职锻炼,实职岗位有技能型、管理型,甚至部门经理。职业院校为企业开展多层次员工培训。企业委派技术人员到学校讲课、讲座,委派技术工人到学校指导实习、实训。(4)校企开展产、学、研合作。校企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开发和改革,开展校企论坛。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最新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和毕业生就业岗位,协作组织招生。院校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制定生产工艺设计、营销策略,帮助企业诊断问题。院校之间进行教学交流,共同组织技能竞赛。

1.2职教集团的组织架构及类型

(1)组织架构:以专业、行业为纽带,相关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职教集团成立指导委员会对集团建设进行指导,职教集团设理事长会议,理事长会议下设秘书处和教学、校企培训、招生就业等委员会。(2)集团类型集群式:集团区域特征明显,市、县职教园区内职业学校资源共享,教学和管理模式统一,吸收当地相关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集合式:由高职院校牵头,3加2的高职对应中职学校参加,相关企业加盟,共同组建职教集团。集团式:具有较行业性和专业性,集团主要以专业为纽带开展合作,由高职院牵头,多所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加盟。根据开设专业性质,一个学校或企业可以同时参加多个集团,各集团成员单位可以相互交叉。跨区域式:以专业和行业为纽带,跨省组建。

1.3职教集团宗旨

优化重组职教资源,创新职教发展模式,营造职教发展环境,校校、校企深度合作,提升职教办学质量。自愿合作,规模发展、战略联盟,资源共享,相互支持,抵御风险,互补多赢。

2职教集团科学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

2.1增强了校校联合的紧密度

通过牵头学校的骨干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功能,校校之间以专业建设为纽带、以扩大招生规模为目标,拓展了成员学校的办学空间,提高了成员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也推动了成员学校所在地职教事业的发展。成立教学、学生和就业三个指导委员会,制定各指导委员会章程、制定集团办学管理办法、考核标准及其核心指标等工作规范。制定集团内学校的“九统一”:培养目标、质量标准、招生就业、实验实习、师资培训、校园文化、管理手段,较全面地规范了集团培训标准。

2.2推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集团内企业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学校实施“菜单教学”,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企业为学校提供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就业指导等。校企“零距离”对接,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和稳定率得到大幅提高。家长、社会、单位、学生四方满意。同时,各职教集团充分利用内部企业资源,企业为学校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和提供技能鉴定。与学校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级等。

2.3加强了职教宣传的力度

各职教集团通过召开成立大会和各种研讨会,有效地扩大了职教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带动力。

2.4强化了职业教育规模化、连锁化办学理念

各职教集团通过近一年来的具体实践,强烈感受到集团化办学带来的观念震撼,拓宽和创新了办学思路,体验到了集团化办学巨大好处和综合效益。

3关于职教集团建设的建议

根据建设产业发展新体系的要求,科学预测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超前培养和储备人才,使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保持同步。根据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建立与整个产业链相配套的教育链、人才链。建立教育、人力资源、发改、统计等部门联合年度分行业、分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就业状况和需求预测制度。

3.1加强引导、支持、扶持力度

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加强我省职教集团建设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我省职教集团建设发展规划,协调财政、发改等部门,争取职教集团建设项目和资金支持。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负责人为成员的职教集团联席会议,商讨解决集团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协调各方共同为职教集团建设提供支持。

3.2建设信息化职业教育,推动教育集团发展

率先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将职业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完善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职业院校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到2015年职业院校宽带和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切实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进程,全面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在教学实训中的应用,将生产、服务实际应用的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内容。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诊断等技术。加快建设培养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的新型专业。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的水平。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制定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的开发规范和审查认证标准,推动网络学习课程开发和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社会开放.完善开放大学体系,依托互联网和教育卫星系统,建立面向全社会提供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和灵活便利学习方式的远程职业教育网络。

3.3加强校校、校企深度合作

已组建的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的合作,要通过资源共享、专业建设、合作培养等途径,加强深层合作。校校之间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改革,进行教学、师资交流,研究专业发展方向等。校企之间要加强产学研的深层合作,学校参加企业产品研发、策略制定、培训员工,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岗位,向学校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专业教学和实训,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开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

3.4完善集团网站

利用牵头院校的自身优势,与成员单位合作共建集团网站,为集团内的各成员单位提供一个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切磋技艺、更新理念的平台,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和网络交流平台。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完善职业院校基础信息管理标准和规范,完善学生学籍、资助和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建立职业教育学生实习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实习过程的远程管理。

4结束语

第13篇

实践能力是设计人员把其思维创新付诸实践的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能力也是研究能力中最关键的一项。要求大学生能对设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设计创新的目的。通过实践设计与思维创新的互动与调试,判断设计思维与实践是否符合时代需要和客观需求,把握设计思维与实践的正确性与时代性。

二、注重研究能力培养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大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队伍和实践教学平台。基于研究能力培养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优化构建必须从以上三个部分着手。

1.制定科学正确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体系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形式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划定,其需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还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尤其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如此之快,教学内容体系还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闭门造车是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制定必须要密切关注社会的动态。以景观建筑设计专业为例,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就不能在教学计划中只列入《手绘效果图》、《建筑制图》、《人体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一系列培养学生设计技能的专业课程,应同时开设《中外设计史》、《园林美学》、《生态学原理》、《景观空间概念设计》等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加深学生专业理解的学术性课程,并通过不定期举行设计前沿分享专题讲座、推广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大学生涉猎学术前沿提供广泛的选择与丰厚的土壤,将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培养成企业急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为大学生日后参与设计项目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2.建设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体系的实践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只有学位、文凭,拥有专业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外出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保持跟专业前沿的对接、对学术思潮的理解,并定期邀请知名设计人员或专家学者为教师做讲座、开展培训,或者选拔优秀教师送到知名企业和高等学府继续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一方面,如果不注重关注设计的前沿动态,其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就缺乏先进性;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对设计实践加以深度分析和总结,其设计成果也难以形成推广性,不利于行业提升。重视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与设计行业、设计企业、优秀案例的对接,与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为了避免专业教师知识固化,高校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不应只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场所,更要引进一批走在设计实践前沿的知名设计企业、设计研究院所著名设计师、一线施工技术人员,以主题论坛、短期工作坊等各种形式与设计专业教师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不但促进人才交流和资源共享,而且可以补足设计专业教师的能力短板,为提升学生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3.建设优质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出真知。要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实际操作与感悟也必不可少。在国外知名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课堂中,一般以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室更类似于一种实训室和工作室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才能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为此,需加大对专业实验室、工作室与校外实践基地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使教学活动以工艺实践活动为基础,进而丰富课堂作业形式,形成多样化课堂教学成果,培养掌握具有一定工艺技能、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基于研究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改革

1.开展大学生研究能力训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应在注重知识渗透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实践中,可通过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开展大学生研究能力训练,重点在项目调研、设计理论、参考案例、可能方案等几个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课堂教学改革设计。①设计主题教学。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设计主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制定出设计思路,还可以针对这一主题展示知名设计师的设计示范,让学生能从中受到启发。通过观察、借鉴、联想的方式,让学生在已有设计形式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和创新,有助于学生逐渐构建成自己的设计理念,形成自身的风格。值得注意的是,设计主题的选择,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水平,并且有针对性,且与所学内容相关。②项目调研参与。项目调研是研究能力的重要构成。教学过程是全方位的,应该囊括艺术设计的各个环节。在艺术设计理论课上,教师要注意项目调研分析方法的渗透,要求学生学会收集相关资料,能够对设计作品的设计环境和市场背景做出合理分析,并指导学生做一些相关的项目调研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本专业的市场动态和需求,了解社会上的流行元素,从而反过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③科研项目渗入。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往往承担着一些科研项目,可以这些把科研活动渗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更多地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技能,把科研项目中大学生能完成的板块交给学生去做,通过深化课堂作业对学生的研究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2.竞赛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

艺术设计竞赛引入实践教学中,是锻炼学生研究能力的有效方式。将学生放到一个竞争环境中,不仅会激发学生设计的热情和潜能,通过与其他竞争对手的交流学习,还可以了解当今时代的流行特色,学习优秀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制作工艺,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提升。实践操作是艺术专业设计的主题,加入竞赛的模式无异于锦上添花。平常的实践操作是竞赛中的脱颖而出的基础,而竞赛的督促又让学生反过来更加认真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操作。因此,通过竞赛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培养大学生研究能力,夯实学生专业基础。

四、结语

第14篇

【关键词】政治课;有效教学;问题设计

question of design related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effective teaching

li shaobing

【abstract】the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is always an arid work, the student, the guardian does not take seriously, the teacher teaches very much laboriously, the student studies very much painfully. in order to break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sad phenomenon, the optimization classroom instruction, improves the student quality, transfers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enthusiasm,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n the effective teaching to the political lesson the question design. specially in comprehensive advancement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oday, when new round element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arrival, appears is urgent and is essential.

【key words】political lesson; effective teaching; question design

1 有效教学的概念及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只有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源于20世纪中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教学也是科学,不仅应该具有科学的理念,也应该具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主张通过科学的观察和测量来考查教学的效果、效益、效率。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注重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对于政治课的教学是否有效,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双主体”的关系

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现实,在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双边活动,存在着“双主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而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主体是指认识者,客体是指同主体对立的客体世界,是主体的认识和活动对象,媒体是主体和客体的桥梁。三者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只有认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在政治课教学中,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教”的过程中,主体(教师)媒体(知识)服务于客体(学生):在一堂好的政治课教学中,传统教学手段“一言堂”应该彻底摈弃,而代之以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在教学中,教师(主体)可以通过提示性的知识提纲(媒体),帮助学生(客体)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教师再通过一些有趣的课堂设计,比如学生探讨式,辩论式,甚至小品式,来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例如:在上九年级第三课“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节时,我先给学生20分钟看书,并附有相应的问题提纲,让学生边看书边解答。这些问题有:我国现在国际地位怎样?我国是发达国家吗?我国是否还存在主要矛盾?我国的国情到底是什么?它的特征有那些?表现在那些方面?这段时间有多长等。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要掌握的知识点,而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主动学习。然后,在剩余的时间里,教师再作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并留时间让学生进行互动探讨,这样,一节课的容量远远超出了常规的40分钟。

这样的学习,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劳动,最大的益处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达到了政治课的有效教学。

(2)在“学”的过程中,媒体(教师),客体(知识)服务于主体(学生):当学生(主体)在教师(媒体)的引导下进入学习状态后,他就会发现自己所需要了解的东西是那么的多,他就会想办法去弄清楚。他会通过经常向老师探讨,或者与同学沟通,甚至于自己查阅资料等等方式去主动学习,这时,媒体(教师),客体(知识)服务于学生。例如:还是上面的例子,很多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

 (1)清晰授课:我的认识是,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顺序逐步理解。

(2)多样化教学:我的认识是: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3)任务导向:我的认识是: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因为“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我的认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5)确保学生成功率:我的认识是: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发展。在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 教学过程中教学问题的设计 

(1)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

1)指导思想。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开展教学,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强调教学的探索性,学生的主体性,师生的互动性,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应用,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自主地发展。

2)模式的基本结构。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改进和完善,笔者在实践中建立了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程序—问题呈现—问题阐释—问题讨论—问题深化—问题解决

教师活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组织讨论引导方向—反馈调节监控过程—问题变式巩固理解—评价引导提炼结果

学生活动—进入情景产生疑问—明确目标尝试探究—自主探究体验过程—交流合作深化认知—梳理概括建构结构

(2)问题教学的实践:当然,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观上想不想学好,是最关键的因素。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学习好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为此,教师应掌握有效教学的四条基本原理,即:

1)情意原理: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2)序进原理:来自外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意状态和行为结构,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

3)活动原理:学生外部的行为结构与内部的心理结构之间有着直接的互化关系,教师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生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

4)反馈原理: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和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总之,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素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为国家多输送合格人才。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到有效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 鲍里其.《有效教学方法》.

[2] 朱锡明.《有效教学的五种教学行为》.

第15篇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视频公开课”、“混合学习”、“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李卢一等,2012)等教育创新项目的发展而迅速成为全球教育界热捧的议题。目前对微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微课概念的梳理、应用前景展望、开发流程与设计模式等方面,而对微课教学设计及其理论指导的研究较少。2014年,胡铁生依托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平台,面向来自全国的参赛教师实施了一项在线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微课制作过程中有84.63%的教师认为“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一比例远高于选择“微课教学主题”(65.19%)、“教师教学活动实施”(53.1%)、“制作微教学课件”(44.97%)、“视频拍摄或录制”(33.97%)及“后期编辑优化”(32.83%)等。同时,调查也表明:有34%的教师认为在制作微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是“没有掌握微课的设计方法”,还有28.27%的教师认为微课的教学设计创意不够。(胡铁生等,2014)由此可见,微课教学设计是一项既重要又困难的工作,传统的基于单元或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已经不适合于微课教学设计。当众多的教师纷纷投入到微课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中,并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微课教学产品时,其研究成果丰富了微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为变革课堂结构和学习模式提供了有利支持。但从微课的教学设计来看,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设计中过分追求内容的呈现形式,以及基于媒体技术的漂亮包装或界面,却没有充分重视“教学”的要素,错将传递信息当作教学,忽视了用先进的教学原理指导微课的教学设计,因而导致微课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应用效果。

二、五星教学原理与微课

五星教学原理是各种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大致都赞同的一种处方性的教学设计原理。其核心包括:(1)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2)当激活原有知识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够促进学习;(3)当向学习者示证新知时,才能够促进学习;(4)当学习者尝试应用新知时,才能够促进学习;(5)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Merrill,2002)五星教学模式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的内层反映出五星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应遵循“聚焦解决问题”,再贯穿“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融会贯通”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循环圈,而图的外层则反映出由“结构指导辅导反思”构成的又一循环圈。这两个循环圈凸显出梅瑞尔的五星教学模式不仅关注教学过程,同时更关注学习过程,它强调教师的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发展的要求。五星教学原理的实质就是具体的教学任务(如教事实、概念、程序或原理等)应被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解决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接着再展示如何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任务中去。只有达到了这样的要求,才是符合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心理发展要求的优质高效的教学。对于微课来说,余胜泉认为“微课虽小,应五脏俱全”,它应包括内容、活动、服务和评价反思等过程。(余胜泉,2013)如何设计微课,使微课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教学,五星教学模式给予了明确的启示。即应以“问题”为核心来设计开发微课,使得每一个微课中基本都包括激活旧知(引导入门)、示证新知(教会理解)、尝试应用(辅导操练)、总结归纳(知识提炼)、融会贯通(考察应用)等教学环节。微课的设计开发者首先要针对每个微课对应的知识点提炼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吸引学习者投入学习的关键,也是微课设计制作的前提。而对于学习者通过微课的学习能否达到融会贯通,以及实现知识的迁移则是衡量微课优劣的标尺。要保证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就需使其中的教学设计真正符合教学规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最终使微课成为真正具有教学功能的有效教学产品。五星教学原理是各种有效教学的处方,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学设计理念的肯定和实证研究的支持,应用五星教学模式将有助于确保教学产品的教学效能,因此本文尝试用梅瑞尔的五星教学原理来指导微课的教学设计。

三、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教学对象(特定学习者)的特征,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最终支持学习者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系统活动。教学设计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为宗旨,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钟晓流等,2012)微课教学过程的设计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一方面,要保证在尽量简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点讲授得完整、清晰、易于理解;另一方面,要尽量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引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调动起来,让学生可持续地主动学习。这些都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马秀芳,2013)五星教学原理认为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以“聚焦解决问题”为教学宗旨来开展教学。五星教学原理指导下的微课教学设计应明确以下内容:

1.聚焦什么样的问题

笔者认为,微课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它的教学性上,即微课是用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没有教学问题就不要去开发制作微课。以问题为中心(或以完整的教学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这也是五星教学原理的核心思想。让教学内容直指具体问题,在面对教学任务或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告知学习者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后能够做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而引起他们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微课设计者要把创设问题作为设计的重点,使问题成为推动学习者去思考和探究的纽带,成为其他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中心和保证。面向完整任务的教学问题应至少包括三部分的内容:(1)输入——解决问题所需的已知条件;(2)目标——解决问题的预期结果或问题要求;(3)解决方法——利用所给条件达到目标的各项活动。(王良辉,2010)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与微课选题之间的关系,要保证“问题”解决所需的所有知识技能包含在微课的整个教学任务序列中。“问题”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当“问题”过大时,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依赖本微课中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用到其他相关的知识技能。例如,在对“数据结构”课程中“队列的应用”进行微课设计时,如果将问题聚焦在“停车场管理问题”上就太大了,因为解决此问题不仅要用到“队列的知识”,而且还要用到“栈的知识”。如果“栈的知识”是放到“队列的知识”之后学习的话,那么学习者在学习这一微课内容后将无法真正解决“停车场管理问题”。这将极大地挫伤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望。“问题”太小则意味着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技能不能覆盖微课中主要的知识点,微课中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围绕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展开,这也违背了五星教学原理中“聚焦解决问题”的宗旨。

2.明确教学内容的结构

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明确教学内容的结构,才能确定微课中的教学组织。而一个教学主题的内容往往可以用一系列的知识对象来表征,这一系列的知识对象可称为一个“教学任务系列”。其中“知识对象”是一个包含教学所需的“信息呈现”和“细节刻画”(InformationandPortrayals)的框架。(Merrill,1998)微课中微视频播放的顺序虽然是线性的过程,但是教学过程却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微课设计者要明确微课要完成哪些教学内容,实现哪些教学目标。另外,因为具体的教学过程会因学习者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微课设计者在设计微课时要分解教学问题,形成教学任务系列,确定任务系列的顺序或包含关系,然后再确定如何通过建立任务系列之间的链接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任意跳转。

3.确定教学问题用微课实现的可行性

这关系到教学设计中的策略问题。微课虽小,但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它既包含由浅入深、由抽象变直观、化繁为简的数字化教学内容,又包含学生应如何与教学内容互动、与师生互动以及如何得到教师的解答和支持等学习服务。这些看似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环节,但实现起来却并不简单。我们通常使用的教学策略有利用多媒体(如图片、动画、视频)直观地组织和呈现教学信息,通过创设模拟情境(如游戏等)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链接改变教学过程的组织,等等。作为微课的设计者在编写教学设计稿本时一定要考虑这些教学策略是否适合用微课来实现,更要深思它们能否实现和如何实现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微课制作的“技术”问题,只有将这些教学策略的实现方法确定下来之后,才能着手做教学设计方案。要做好微课的设计开发,除了考虑以上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外,还需考虑微课的测试评价等内容。微课设计开发的完整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教学设计是微课开发制作的重点内容,下文针对教学设计的有关内容做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四、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

学习是知识建构和意义生成的过程,要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就要依据教学任务的性质和学习者的特点来选择教学策略。五星教学原理是一种将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它主要探讨如何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习。本文在五星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尝试提出一种如图3所示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在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者特征分析后,在教学过程中以“聚焦解决问题”为核心,围绕“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总结归纳”、“融会贯通”5个教学环节展开,共同服务于“聚焦解决问题”这一核心任务,并形成一个教师示教循环圈。最后的教学评价也是微课设计的重要内容,它是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的依据。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由于微课主要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微课教学评价应更多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等方面进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从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后的测试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的是“过程”,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结果”,微课的教学评价应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教师示教循环圈中各个环节教学设计的要点如下:

1.激活旧知

激活旧知旨在激活学习者先前的知识和经验,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为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至少设计两方面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旧知识的“先行设问”或“图示描绘”策略来刺激和指引学习者回忆旧知识,设问和描绘时要避免只是对知识的简单“回忆”;另一方面要提供一些经验来引导学习者将旧知识向当前学习内容过渡,这些经验充当的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作用,所以越直观、越具体就越有利于新知识的建构。(石娟等,2011)

2.示证新知

示证新知是微课内容的主体。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至少考虑三方面的内容设计:第一方面是新知内容的组织和展示方式的设计。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不同的教学内容又需要与其相匹配的呈现方式。梅瑞尔将学习内容分为概念、程序、过程和行为四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的类型,确定了各自的展示方式:(1)对于概念,应提供其正例和反例;(2)对于程序,应展示其递进逻辑;(3)对于过程,应尽量直观形象地展示其步骤;(4)对于行为,应直接展示其示范样例。(石娟等,2011)第二方面是媒体的选用设计。教师要根据微课所展示的内容类型合理选用媒体,以达到增进学习的目的。需要谨记的是,媒体的展示形式绝不是“多多益善”,因为并不是媒体的多样性决定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诚如梅瑞尔所言,决定学习者学习热情的是学习本身所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在媒体选用时要特别注意其“适用性”和“统一性”。第三方面是学习指导的设计。教师在展示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要适时提供学习指导,例如,在介绍重难点时要考虑是否使用特写镜头、是否插入相关媒体素材、是否采用“暂停”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等方式来引导学习者更好地关注相关内容信息,从而强化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3.尝试应用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借助适当的指导性练习或测验,一方面及时判断学习者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习者从尝试应用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加深对新知更正确和透彻的理解。教师在设计相关练习或测验题时,一定要保证内容与新知的“关联性”,以及题干问题描述的“简洁性”,做到“一针见血”。同时,教师要把控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做到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并能预知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因此而设计一定的指导和反馈机制,使学习者能体会到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从扶到放、扶放适度”的有效过程。常用的指导机制是设置一个链接,方便学生查看教师对此习题的正确解析过程。常用的反馈机制是,当学习者给出错误答案时可及时弹出一个“信息框”,提示学习者解题错在何处并给出相应的指点。

4.总结归纳

知识的习得过程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对新知给予不同的表征后,就要对不同表征方式进行比较、归纳,使形象化的知识通过归纳总结而转化为学习者现有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在总结归纳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对知识概括“精准”,避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简单“重述”。

5.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既是强化学习者进一步熟练和灵活运用新知识的阶段,也是激发学习者持续巩固和迁移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因微课时间短,所以持续巩固和迁移往往与课后的应用联系在一起,且在微课结束时进行。微课结束时的内容一般包括布置作业和课后思考,作业或思考的选题最好是适当变化了原情境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应有利于测试学习者综合应用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微课教学设计应用模板

根据上述微课教学设计模式,为了能为微课设计开发者在编写脚本时提供稳定的结构框架,让其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微课教学设计的思路、内容、活动及评价等的有效设计上,笔者依托浙江省首届课程改革项目的研究和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参赛实践经验,尝试总结出如表1所示的微课教学设计应用模板,旨在为微课设计开发者提供一些借鉴,特别是为微课团队化的协作开发工作提供一些设计规范参考。

五、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实践

笔者选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数据结构”中的“队列的应用”知识点,利用上述微课制作流程和教学设计应用模板制作成一门微课。该微课作品参加了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浙江省赛区二等奖。该微课的教学设计内容详见表2。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