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评高工论文范文

评高工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评高工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评高工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学生评教 公平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评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体现,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评教能够建立起“教”与“学”信息沟通的桥梁,是整个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一环。

1在民办高校开展学生评教活动的必要性

(1)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说了算,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教学效果最有权力的评价者。学生评教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彰显了民办高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评教的结果,认识到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2)教学质量作为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学生评教既是其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必要环节,又是高等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学生评教的结果准确及时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加强教学管理,针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作相应的调整,全方位监控教师教W过程,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民办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

(1)评教指标体系设计不尽完善。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保证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基础,目前许多民办高校评教指标设计不合理,有些学校则干脆直接照搬其他学校的评教指标,有些则仅有抽象笼统的一级指标,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每个一级指标下面又有若干二级指标内容,学生在评教时往往难以把握好。此外,评教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注意考虑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实际情况,照顾学科特点。不同学科、不同科目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有很大差别,不能用同一个指标体系衡量。

(2)师生对学生评教认识不足。评教指标设计者多为学校管理人员,不能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综合考虑,教师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对评教活动易产生抵触情绪。学生作为评教的主体,如果学生对教学评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足,就势必影响评教结果的公正性。多数学生会认为评教与自己无关,且担心遭到被评教师的“报复”,违心地给予其优良评价或为完成任务敷衍了事。同时,学生对评教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往往会导致在评教时加入个人情感因素,以教师对自己要求是否严格,课堂是否经常点名作为评价标准进行打分,这样平时教学能力强、要求严格的老师,反而成了满意率较低的;个别不怎么负责但与同学们关系处得好的却得了高分,学生评教结果失真。

(3)青年教师较多资深教师较少,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自恃自己教学水平较高,对学生评教结果表示不屑或不重视,在以后教学中依旧“我行我素”。部分青年教师为了在学生评教时能取得较高的分数,放宽对学生的要求,甚至变相地讨好学生,这些均不利于学生评教的有效开展。

(4)学校对评教活动安排不合理。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评教一般安排在学期末进行,这样虽然可以使学生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等各个方面更加了解,但整个学期中缺乏有意义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的问题和意义无法及时传达给教师。

3对于改进民办学生评教的对策

(1)优化评教指标体系,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科学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是学生评教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首要条件,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且要照顾不同专业、不同课目类别之间的差异,避免一表多课,设置有针对性的评教指标。 学生、教师、专家、学校管理部门均可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评教指标的设计中,以求评教指标的设计更加全面,更加完善。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师生座谈会和专家研讨会,充分听取师生的建议和要求,把所有建议和意见进行整合后,再组织教育评价专家进行反复讨论,在尽量简化的前提下,务必使制订出的评教指标能涵盖教学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并体现学校的特色。

目前高校学生评教主要采取量化的评价方式,即学生评教调查表,应增加定性评价,如可在调查表末增加主观性问题,或者在学期中增加教师同学生代表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比如英国华威大学在各系间设有师生联络会,由学生领导,每年召开会议4次,会上学生可以就教、学等问题开展讨论,形成意见,并每年学院提交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评教不应作为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的唯一指标,应同专家评教、同行互评、领导评估相结合。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学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最佳评价者,故对教师评价仍要以学生评教为主,其他评教方法作为辅助,以求全面客观地对教师工作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2)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评教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评教观,准确把握其本质,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的需要,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学校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安排专门教师对评教目的、意义及评教指标等内容进行解读, 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评教观,提高广大师生对学生评教工作的认识。于教师而言,要让教师认识到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教学效果最有权力的评价者,教师要胸怀热情、积极主动地配合学生评教活动,通过评教的结果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自身教学作以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这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尤为重要。于学生而言,要让学生认识到学生评教是其可以依法行使的一项权力而非应尽的义务,是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而非没有关系的,且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一项于教师于学生自己均有益的双赢活动,学生作为评教主体,要清楚意识到自己主人翁的身份,以正确的态度积极参与学生评教,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

(3)学校合理安排评教时间,妥善处理评教结果。学校要对评教时间合理安排,评教时间可安排在期中考试后期末考试之前进行,但评价结果可于下个学期伊始公布给教师。这样,学生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等各方面了解比较全面,又不必担心期末考试时因为给某位老师的客观评价分数而导致挂科。此外,评教时间尽量不要安排在课上或课间进行,以防学生可能为完成任务匆忙了事,无法公平、公正地对被评教师的教学工作作出评价,影响学生评教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此外,学校要对学生评教的结果严肃处理,实行一定范围内的保密以保护教师的隐私权,把评教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并监督他们进行改进。对于学生评教分数较低的教师,应安排专家进行听课、会诊,帮助他们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妥当处理学生评教结果,让学生评教能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评教是为了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过度的行政奖罚会适得其反,且不可以一次学生评教的结果好坏作为评判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谭花容.试论高校学生评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6.

[2] 钟国忠.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问题及优化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2012(1):74.

第2篇

1.管理制度的评价机制,导致不公平感

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量化考核指标或虽有量化指标但不能按量化指标给予考核评价,不能正确处理好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定性评价所占的权重太大,从而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例如,在评选先进员工时,由于员工的工作表现缺乏定量的考核,形成档案,尽管有评选标准,在评选过程不可避免的出现优秀员工的名额大多给了各岗位的班组长,出现领导与员工争优秀指标的现象,一些踏实的,负责的工作在一线的普通员工与这些名额无缘,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2.人际关系因素导致的不公平感

员工队伍很多都是经老乡介绍进来工作的,存在地域观念,易形成小团体,这些非正式团体的存在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容易形成管理中的阻力,在管理中起消极作用,团体与团体之间的成员会感到不公平。

3.职工在认识上的错误而产生的不公平感

公平感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的感受,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不一致(主要包括职工的主观判断、对公平标准的认识不一致等),有时会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总是看到自己在工作的时候别人在休息,可是自己在休息的时候,却没有注意到别人在工作,不能全面地去衡量工作,产生了不公平感。以上的现象原因各异,员工感受到不公平感,心里就会变得苦闷和烦躁,就会把负面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到工作的效率。

二、公平理论在后勤管理中的运用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JohnStaceyAdams)认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这就是最著名的公平理论。他告诉我们公平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公平,其实绝对的公平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公平感又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方面之一,那我们如何更好的应用他呢?笔者认为:

第一、加强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公平理论告诉我们,公平它与个人所持的公平标准有关。行为科学认为,人不是工具,而是“社会人”,被管理者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从总体上来说,后勤员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后勤管理者应该认识这一点。公平理论认为,一方面,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人们的不公平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而选择的参照物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比较的结果和心理感受。另一方面,公平并不等于平均,公平与否,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多半是人们的主观感受,而这种主观感受又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意识倾向等因素的影响,有的人总觉得“人不如己”或者“别人挑担比较轻”,因而对一些本来已经比较公平的客观现实,主观上也有可能判断为“不公平”,把公平合理的差别看作不公平,甚至只比报酬不比贡献,因此,作为后勤管理者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是:首先要注意引导员工正确选择比较参照物,要考虑到参照物的可比性和客观性,要有正确的切合实际的比较方法(评价标准),减少不必要的攀比,同时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投入,不能过高估价自己,要消除个人的私心;其次要引导员工换位思考。对自己、对别人要有正确的知觉和评价,要以大局为重,要提倡一定的奉献精神,以宽阔的胸怀和豁达的态度来对待有些所谓的“不公平”现象;此外,还要针对实际情况,加大宣传改革措施,加强群体间的信息沟通,使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真正深入人心,赢得广大员工的理解及支持,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是消除员工不公平感的极其有效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第二、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后勤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不像教师的工作比较难以量化,后勤人员所做的工作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工作,量化起来比较容易,如送了多少桶水,对宿舍的管理时间、保安的值班时间等,我们建立一个以量化为主的评价体系,辅助以质的评价,如奉献精神、服务精神、工作的态度等,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如果量化的评价占到80%,质的评价占到20%左右效果比较好。

第3篇

1.以校本课程理论为研究基础

美国高校课程理论专家GoodLad将课程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观念层次课程、社会层次课程、学校层次课程、教学层次课程与体验层次课程,对应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则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方面,随着人们对体育课程认识的不断深化,“健康第一”的思想已经广泛深入到中国高校体育教材的建设之中,这便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观念层次与社会层次。而各类学校依据课堂教学与体育课程标准所开设的体育课程则属于学校层次的课程范畴。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与学生体验到的体育课程则分别为教学层次与体验层次的体育课程。因此,以校本课程理论为研究基础,开展对不同层次的高校体育课程研究工作,可以为课程质量的评价提供可靠的教学信息。

2.以课程效果为评价重点

评价重点放在学生所反映的课程效果的评价上,进而深入强调人才对社会发展的效果和作用。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及评价方案

1.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本文采用特尔菲法进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和修正。通过综合高校体育学科的特点与课程质量评价的具体思路,应用三级结构式,对课程评价的一级指标(课程设施、课程条件、课程效果)进行初步制定,并利用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进行测评,最后利用三级指标对课程质量的各项评估要素进行具体评估。评价体系的具体构建方法为:将各级指标按照“不重要、一般、较重要、重要”的等级进行划分,并分别赋予其具体数值(8、6、4、2),然后请专家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打分。首先,根据专家对相关指标评价的平均分值得出专家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评价指标的集中程度,具体计算公式为:Mj=∑=miijm1C1,上式中Mj为专家对某一评价指标计算的平均值,Cij表示标号为i的专家对第j个课程方案的评价指标,m则表示参与某一特定课程质量评价的专家总人数。通过对Mj的计算,可以得出专家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某一评价指标的具体分值,从而有利于高校对相关教学措施进行合理改革,并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利用指标平均值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价外,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也是课程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其具体的计算公式为W=2312sm(n−n),式中,m表示参与课程质量评价的专家总人数,n为课程质量指标评价的具体方案数,s则代表方案评价的效果等级排名的离均差平方和,且协调系数越高,则说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则越高。通过对专家指标评价的协调系数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避免利用指标平均值而产生的计算误差,从而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质量的评价效果。

2.评价方案

根据上述质量评价方法进行计算,进而得到《高校体育课程质量评价表》,将课程质量的评价要素划分为A(91~100)、B(76~90)、C(60~75)以及D(60以下)四个等级,并利用综合权重分析法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质量进行评价,其具体步骤为:首先,由专家、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体育课程评价小组,并将含有评分因素以及要素分数的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最后结合权重计算出实际的课程效果质量评分,并将课程质量按照不及格、及格、良好和优秀等四个标准进行划分,进而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环节的改进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