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园艺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国学者一直在尝试对设施园艺技术进行综合研究和归纳,但对设施园艺技术全貌的把握上还比较模糊,对体系的揭示还不够完整、深入和科学,专门针对技术分类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科学实践证明,给对象以正确的分类,把握不同类对象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运动规律,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完备的分类是建立完备学科体系的前提和技术进步的基础性工作,在宏观、微观上都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技术分类的范畴总体上,设施园艺工程技术主要由生物、环境和工程技术3大部分组成。在传统农业长期存在的条件下,设施园艺始终是一种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涉及的要素不仅针对生产工具,还要针对生产者、生产对象和生产环境(自然与社会)。设施园艺工程技术是在设施种植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技术,或者说是应用科学知识或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于农业生产,以达到摆脱自然环境和传统生产条件束缚的工程化手段和方法。在确定技术范畴时,要将一个在不同层次上具有完整功能(实现商品化)的设施园艺工程作为技术依附的主体和对象,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设施装备发挥效用作为表现形式,以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全面化作为技术的时代特征,将符合上述要求的技术、工艺、材料、产品进行分类研究。
(二)技术分类的方法由于每一项设施园艺工程技术都是以数门基础学科为理论基础、以多个应用技术和生产技术为条件,如湿帘降温系统涉及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等多个基础学科和应用基础学科,因此按技术属性和技术形态来分类不仅会形成过多的技术交叉、也难以反映技术的目的,而应将设施园艺工程本身作为主体,将实现设施园艺的完整功能作为技术分类的基本依据。1.横向技术链条。由于设施园艺的完整功能有赖于产业链的有效运转和产品使用价值的最终体现,因此将技术链作为产业链的基础和重要内在依据,使技术内容涵盖设施园艺产业链的全过程,以此为特征在不同层次上横向展开。设施园艺产业链主要包括“育种、生产、贸易”3个主要环节。分类时在“育种”链条上以工程化、商品化的籽种技术为主,在“贸易”链条上以产地物流、产地加工和质量控制等与设施园艺生产紧密衔接的工程技术为主。2.纵向分类层次。为清晰地揭示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采用线分类法进行纵向层次划分,即将设施园艺工程技术按所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渐展开的分类体系。在层级数量上,采用大类、中类、小类、子类4层次,分别反映设施园艺工程技术链条、技术环节、技术功能、具体技术手段等属性。——大类(技术链条层次):是反映技术链条特点的基础层次,主要是维持产业链有效运转的工程技术,包括与产业链直接对应的专项技术体系和为维持整个产业链正常运转所需的公共管理技术体系,具体包括籽种工程技术、设施生产技术、产地物流技术和综合管理技术4个大类。内容较稳定,受其他技术变化影响小。——中类(技术环节层次):是各技术链条中体现其基本特征的技术集合,揭示技术服务的主体与主要行为特征,如种苗工程技术包括籽种、育苗2个环节,产地物流技术包括内部输送、分级、洗净、包装、贮藏保鲜、追溯6个环节等。该类内容会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较大。——小类(技术功能层次):是实现各技术环节特定功能的层次,揭示了各环节下技术功能特点和实现功能的基本流程和构成,如种苗工程技术(大类)中的籽种技术(中类)包括育种技术、种子检测、种子加工等。小类技术综合性强、受技术变化的影响很大。——子类(技术手段层次):是实现微观技术功能的具体技术手段,包括各种具体的技术措施或方法,进一步揭示出技术功能的实现过程,如种子加工技术(小类)包括清选、分级、干燥、消毒、包衣、包装等技术等。子类技术种类丰富、手段多样,受技术变化直接影响,动态性、成长性很强。3.技术分类定位。要尽量使不同层次上的技术点都具有独立和鲜明的个(特别是较基础分支),在横向形成并列关系,原则上以主要属性和最显著的功能为依据,而对那些可以发挥多种功能的技术,则按照其主要属性进行分类定位。如湿帘在温室或畜舍中兼具降温和加湿的功能,但生产实践和功能实现过程上须以通风为前提,因此将降温作为其主要属性进行分类;其他如遮阳保温幕、定比施肥器等也同样。
二、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的全貌
根据上述分类方法,以具有工程技术特点、特别是装备技术特征为主的技术详细介绍如下:
(一)种苗工程技术主要包括籽种技术和育苗技术两个部分。1.籽种技术:包括“育种技术”,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生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诱变育种技术等;“种子检验”,如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等检测技术等“;种子加工技术”,如清选、分级、干燥、消毒、包衣、包装技术等。2.育苗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技术”(如消毒、变温处理、浸种等技术)、“播种技术”(包括管式、平板式、针摆式、滚筒式等播种技术)、“嫁接技术”(如手动嫁接、半自动嫁接、自动嫁接等技术)、“移苗技术”(如手动移苗、自动化移苗等技术)。
(二)设施生产技术主要包括设计技术、建造技术、环境调节技术、栽培技术、资源利用技术5部分。1.设计技术:包括“工艺设计”(如场区工艺设计、建筑单体工艺设计等技术)、“建筑设计”(如平面功能设计、材料与构造设计等技术)“、结构设计”(如荷载设计、构件强度和稳定性设计、基础设计等技术)、“给排水设计”(如给水、排水、废水处理设计等技术)、电气设计(如常规或可再生供电、配电、自动控制设计等技术)“、采暖设计”(如热水采暖设计、蒸汽采暖设计、空调、热电联产、热泵等技术)。2.建造技术:包括“骨架材料与工艺”(如新型结构、新型材料、镀锌或烤漆等防腐技术、通用连接构件及天沟等标准件)、“围护材料与工艺”(如专用薄膜、直射或散射专用玻璃、硬质板、镶嵌材料、密封材料等)、“施工机具”(如专用升降车、各类专用施工工具等)。3.环境调节技术:包括“增温技术”(如根基增温、苗床增温、土壤增温、地面增温等)、“降温技术”(如热压通风、风机-湿帘、喷雾、遮阳等技术)、“调光技术”(如补光、光周期控制、遮阳等技术)“、调湿技术”(如加湿技术、除湿技术)“、调气技术”(如自然通风、强制通风、二氧化碳增施、空气循环等)、“保温技术”(如内覆盖、外覆盖、密封、隔热等技术)、“供水技术”(如净化、消毒、储水、输水、喷灌/微灌/滴灌/渗灌/移动灌/潮汐灌等灌溉技术、保水等技术)。4.栽培技术:包括“耕整地技术”(如耕整机、铧式犁、整地机、旋耕机、微耕机等)“、新型栽培技术(如无土栽培、土壤栽培、营养液栽培等技术)、“施肥技术”(如肥料增施、肥料输送、定比施肥等技术)、“植物保护”(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栽培设施”(如苗床、栽培槽/池、栽培架、空中吊篮、吊挂线等栽培)、“栽培管理技术”(如植株调节、自然授粉、人工辅助授粉、生长调节(化学调节、物理调节)、收获(采摘车、采摘机器人等技术)。5.资源利用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利用技术)、“废弃物利用”(如无害化处理、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空间利用(如非耕地利用、多层空间栽培等技术)。
(三)产地物流技术主要包括内部输送、分级分选、洗净、包装、储藏保鲜、商品追溯6个部分。1.内部输送:包括“带式输送”(如固定式带、滚轴、单轨、移动、组合式等)、“苗床输送”(如平面、立体等)、“室内运输”(如专用手推车、苗盘、成品运输循环等)“、机动运输”(如铲车、吊车、运输机器人等)。2.分级分选:包括“分级技术”(如机械、介电选、机器视觉、核磁共振分级技术)、“分选技术”(如重力分选、静电分选技术等)。3.洗净技术:包括“清洗技术”(如气泡式、水流式、喷淋式、滚筒式、毛刷式等)、“杀菌技术”(如超声波、次氯酸液、臭氧、负离子、紫外线、辐照等)。4.包装技术:包括“包装材料”(如容器、标签、包装带等)“、包装机械”(如填充、计量、包裹、封口、扎带、喷码等)5.储藏保鲜:包括“预冷技术”(如风冷、水冷、真空预冷等技术)、“储藏技术”(包括自然储藏、机械冷藏、气调储藏、减压贮藏等)、“保鲜技术”(如化学保鲜剂、气调、保鲜膜/袋、涂膜保鲜、微生物、生物酶、基因工程、辐射、电磁等生物和物理保鲜技术等)。6.商品追溯:主要包括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数据库技术、商品标牌等,这部分技术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不仅针对设施园艺生产。
(四)综合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化管理、标准化、安全生产、现场检测、设施维护等5部分技术。1.信息化管理:包括“软件技术”(如环境调控软件、综合调控软件(含水肥等)、运营管理软件(财务、办公)等)、“硬件技术”(如气象与环境传感器、作物传感器、远程传输设备、ID识别设备等)、通讯技术(如有线通讯、无线通讯等)。2.管理标准化:包括“操作规程”(如作业流程、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产品标准”(如采收、包装、储存等)、“管理定额”(如劳动、生产、成本等定额等)。3.安全生产:包括“工程防疫”(如出入消毒、风幕除尘、杂草抑制等)、“安全应急”(如报警、化雪、防雨、防风等技术)。4.现场检测:包括“环境检测”,如温度、空气、土壤、光照、湿度等检测技术;“水体检测”,如pH值、EC值等检测技术;“气体检测”,如CO2(二氧化碳)、其他有害气体CO(一氧化碳)、SO2(二氧化硫)、O3(臭氧)等检测技术;“土壤检测”,如水分、肥力、酸碱度、有机质、重金属等检测技术“;农残快检”(生物测定、化学检测、生化检测、免疫分析等)。5.设施维护:包括“覆盖清洗”(如玻璃屋面、塑料板材、棚膜清洗等)、“维修更换”(如玻璃更换、薄膜更换等)。
三、认清技术全貌的作用意义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课程特点
1拥有自编教材
目前,园艺学院教学团队使用的教材为我校巩振辉教授主编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该教材在选题、内容编排、章节设置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全书共分14个章节,内容新颖,起点较高,能充分体现本学科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每章后有小结、复习思考题及推荐读物,书后还附有参考文献,便于学生自学及课后复习。该教材内容上体现了技术的成熟性与前瞻性的统一,选材上体现了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是一部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教科书。该门课程的教案、课件是在该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和制作的,其教学内容符合大学本科园艺专业生物技术教学基本目标,结构层次分明,便于循序渐进的学习。
2课外学习资料丰富
植物生物技术是新兴学科,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该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学科特点,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源,向学生推荐国内外植物生物技术方面的经典教材和论著。同时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购买的多个数据库,如SpringerLink、ElsevierScienceDi-rect、Wiley-Blackwell等,指导、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接触学科前沿知识,拓宽视野。
3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师资队伍
该教学团队是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北植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学研究所的成员,这些基地和实验室拥有良好的试验设施和仪器设备,其正在开展的植物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研究可以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条件。在教学的同时,还积极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与该课程相关的科技创新课题,该项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支持。在教学团队的建设方面,注重新老教师的结合,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团队中的2名教授负责绪论章节的讲授,从全局上为学生讲授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概况、发展历史、应用前景等。对于具体技术内容的讲授由3名第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讲师完成。教学内容由团队集体讨论制定,既考虑到教学中的统一性、系统性,又突出生物技术的实用性、创新性,做到优势互补。
4拥有较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该课程教学团队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良的校园网络环境和网络课程建设平台,将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与要求、课程习题与参考答案、教学评价意见反馈等内容制作成相应模块上传至网络课程教学平台。选课学生可以在校内无线互联网终端凭借学号进行浏览和下载,也可利用网络上传课程作业、提问问题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3]。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较多,课时相对不足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使用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材内容充实、体系完整,基本囊括了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标记和基础生物信息学的全部生物技术内容,信息量和教学任务量均很大。而根据园艺专业本科教学安排,此门课程的理论学时数只有32课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广泛和综合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向学生讲授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师的授课能力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该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授课时长,体现课程的知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侧重性,成为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授课内容抽象,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按照园艺专业本科教学安排的要求,该门课程是承接农学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生物化学》和《遗传学》而设置的。课程设计上默认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生物技术理论知识,了解简单基本的实验技术操作。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效果并没有预期理想。在复习生物技术相关理论知识时,学生普遍反映相关内容过于抽象,前期的教学效果不尽理想,很多学生并不真正理解《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的相关内容,只是机械性的记忆而通过考试,没有达到理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初步应用的要求。这为该门课程内容的正常进行带来了问题。如何将现代生物学知识与生物技术的具体操作相结合,切实做到科学与技术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进行课程建设所面对的新课题。
3实验教学目的性不强,模式陈旧
按照园艺专业本科教学安排的要求,该门课程还设置了16学时的实验操作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植物DNA的提取(4学时),质粒DNA的提取与酶切检测(4学时),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与酶切检测(4课时),PCR片段与质粒DNA的连接及大肠杆菌遗传转化(4课时)。从课程设计的目的而言,上述4组实验是一个系统的植物基因克隆的基本操作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易于产生模仿心理,只是机械的重复教师讲授的实验操作,并未主动思考其中涉及的原理以及操作的目的。同时,由于上述4组实验的时间安排较为分散,均是在理论课程相关知识的讲授结束时开设,许多学生觉得实验内容只是对理论授课的补充,很难将几个实验之间建立起联系,知识网络不够清晰。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目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中凸显的问题,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通过合理整合优化课程内容,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探索和实践创新教育模式下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通过教学改革,逐步达到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表1)。
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对此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拓宽专业视野,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立足点,把握“新、专、系统”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的主要矛盾,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同时结合近年来植物生物学发展的热点和重要研究领域,确定了植物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2个重点教学方向。通过研究教学内容发现,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与基因工程的各自内容均较系统,可以分别作为2个整体进行讲授[4]。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建议学院另设一门园艺植物组织培养(20学时),用以全面系统地讲授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原理和操作技术。与此同时,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讲授重点调整到基因工程方向。2门课程同时开设,互为补充而又不失系统性,经过教学实践,学生反映较好。
2优化课堂讲授,提高教学有效性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以实验方法、手段、技术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过于抽象,通过授课形式讲授给学生效果较差,有部分学生反映课程内容只能机械的记忆,很难理解。经过大量阅读国外原版教材发现,如果在讲解具体技术时,将其设计原理的发现过程向学生一并讲授,带领学生回到技术创制的时代,将创制人的实验思路进行剖析,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PCR技术的讲解过程中,首先向学生讲解发明人Mullis所在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PCR技术发明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带领学生一起分析Mullis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独立创造自己的“PCR”反应[5]。称这种教学方法为生物技术领域的“情景再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反映课程内容较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生物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不再像以往那样跟着教师进行机械的记忆,易于形成初步的科研思想。该方法也要注意授课内容的控制,做到突出重点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庭院果树园艺设计主要有两种:路旁设计和综合种植。所谓的路边设计就是把果树种植在道路的两边,对于路旁果树品种的选择比较适宜的是高大或者藤蔓类的果树,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不仅可以乘凉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靠近门窗的地方避免种植这类果树,主要是考虑让充足的光进入室内。所谓的综合种植提倡的是综合利用,对于庭院的设计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风格进行不同的种植。由于庭院果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在改善其实用性上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人工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如此还可以大大提高庭院土地的利用率。在设计庭院的时候,无论院子是什么样的风格,要想获得全新的户外体验就必须要强化季节性的装扮。对于室内的布置要遵循室外的布置技巧,目前最流行的庭院设计理念就是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
2庭院果树园艺栽培技术
2.1种植
种植前需要做充足的准备。对庭院果树进行定植的时候要一次性进行改土操作。坑需要具有较大的宽度和深度,一般意义上长、宽、高的范围分别是:1~1.5米,1~1.5米,0.8~1米。在果树种植之前要进行有机肥的施加,每棵树的施肥量在30~40公斤之间。选择树苗的时候要对它的高度、茎粗、年龄进行充分考虑。这样可以提高果树的成活率,并保证结果的时间。在种植树苗的时候,上枝叶要展开向下,先期填土要求是湿土,然后再继续填埋。要是树苗过大,种植的第一年要绑好支架,防止果树歪斜。
2.2治理
所谓的植后治理,主要就是管理肥料和水分。其一就是基肥的施加,可以提供树木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以及大幅度提高产量。每年的秋天即9~10月份施加有机肥,树龄的大小决定施肥的多少。小树一般施用20~40公斤的肥料,成年树施加80~100公斤的肥料,施肥的时候要挖成条状或者环状的施肥沟。接着就是追肥,不仅可以给树苗的成长提供充足的肥料,还可以促进其花芽的分化。对于追肥的方式,笔者认为可以采取量少多施的办法,分不同的阶段进行施肥,在2~3月进行开花期追肥,5~6月份追加的肥料有多种选择:腐熟有机肥、果树专用复合肥、草木灰等。施肥过后还要注意浇水。在庭院加水比较方便,但是注意水的碱性不能太高,不宜用肥皂水、洗锅水等。同时还要注意在雨季的时候排水。
2.3修剪
一年四季对于庭院里的果树都需要修剪。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修剪的量以及技巧是不一样的。出于果实产量和果实形状的考虑,对果树进行整形的时候,要让其保持适度的密度,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我们一般选择在冬季进行修整,同时修整的过程中也要按照果树的实际情况,如环境、树龄、生长情况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在休整过程中让树木失去的能量力争最小,并有一个相对较小的损伤。在树枝较大的地方,注意分枝,把粗壮头枝留下,让树冠进一步舒展,这样在外观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于树上的细小枝干,要有选择的进行修剪,使其生长减缓,避免和粗枝干叶争夺养分。
2.4管理
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在花期要进行人工授粉,使用各种方法保花保果。坐果率较高的时候,要进行一定的疏花疏果,每个花序留1~2个。在疏花期之后的15天便可以进行疏果。要是果实较大的果类,如苹果、梨建议留一个果实,对于小型的果类如樱桃、葡萄进行整串的疏果。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不仅可以防治菌类的侵入,还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水果的主要方式,在果实成熟前20天即可把套袋去除,目的是增加光照、增加果实的成色,在傍晚时分进行喷水操作,可以让果实的光合作用不断提高,让果实的糖分增加,同时也有利于果实成色的增加。
3结语
工业设计是由工业革命的形成而发展起来,发展起来的这种设计行为自古有人类以来就已经形成,它是人们劳动的智慧。远古时代,人们可以把一个石头做成各种样式的东西来满足人们内心的想法,这就是远古时代的设计。18世纪的产业革命使手工工业被机器所替代,与此同时设计也正式的走上了世界的舞台。手工工业根本无法和机器的生产相比,当时很多资本家只想着提高生产率,就进行了一些环节的设计,但是在这个时期,产品的设计却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到19世纪后期,人们开始追求产品的美观。生产出来的产品粗制滥造,毫无新意。人们开始对产品赋予了一定的美观,同时倡导手工艺运动。20世纪时,随着世界技术的不断进步,形成了全球性的市场竞争,很多的发达国家为了持续占领最高点,应用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方法,并且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这种快速的更新换代目的是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但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超量生产和大量丢弃。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
2工业设计在未来设计中的发展
工业设计的未来会是怎样的情景,很多社会学家都进行大胆的猜想,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猜想认为:未来工业设计会形成社会结构、政体和文化三个部分,这三种不同的领域围绕着不同的轴心转动,也就是说,未来社会工业没有决定性支配的中心点。
2.1体验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未来发展中的体验时代的设计会比较重视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和产品设计完全融入到一起,人们在产生使用过程中用情感体验环节,通过产品的各种服务来促使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有效信息的传递。在此其中,形态和色彩设计当中一定要对其中的技术有好的解读,能够全面的表现出产品的性质,体现出产品的内涵。外观设计更大程度上能够促发人们视觉和触觉上的愉悦。
2.2个性化设计
工业设计未来的发展需要以个性化发展,由大批量生产发展成为多种类生产,进行定制和定量生产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不同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形态设计一定需要符合形式中的美,经过不断的进行对比、均衡和节奏等审美的调整,设计出合理的产品。
2.3生态设计
工业设计未来发展中的生态设计主要是倡导保护环境,以节省资源为主体,使工业设计得到可持续发展。生态设计又叫做绿色设计,这种设计主要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对环境的破坏减小到最小的一种设计理念。工业设计中的生态设计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对环境进行优化,而且,在一定情况下保持了产品性能和质量标准。
3未来设计发展中的和谐设计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追求的就是人与人的一种和谐相处关系,这不但是我国文化的核心思想,而且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晶。在这个日益复杂的社会中,倡导一种和谐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工业设计在社会中发展,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物质生活的一种创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的变化,设计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不断丰富,由比较简单外观到未来需要进行调整各种关系的多种要素,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工作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很大的挑战。和谐就是人们内心的一种宁静,和谐设计需要从人们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各种环境面前寻找出一个相对的平衡点,这种平衡点就是设计师要进行平衡的设计语言。和谐设计不可缺少的伟大支撑就是让设计师协会变成为设计师的精神园地。人与人的和谐、物与物的和谐和人与物的和谐都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通过和谐设计建设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未来发展的目标。和谐设计促使了和谐社会不断的发展,这在某种意义上不仅是设计理念,也是设计准则。
4结语
1.1墙体
传统的墙体结构多为石墙或者砖墙,虽然外形古朴,但是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观点,而以蘑菇石为材料的贴面墙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墙体设计的主流趋势。同时,随着墙体材料的改观,墙体的种类也丰富起来。例如挡土墙、隔音墙和浮雕墙等,尤其是现代化的玻璃墙更是在墙体设计中比比皆是,其坚硬的质地和良好的透明度使得墙体不仅满足了分割空间和防卫功能,而且艺术性更强,可以给身处其中者更多的艺术感受。
1.2小品
硬质景观设计中小品的种类繁多,例如雕塑、花架、坐凳和健身器材等,这些小品设计可以在硬质景观设计中起到很好的点缀作用。以坐凳的设计为例,设计师在布置坐凳时既需要前面有宽敞的视野,又要坐凳空间周围的景色怡人。同时,设计师还需要从安全防护性的角度考虑,注意为坐凳设计提供辅助设施,例如花池、台阶和矮墙等。这样既可以为园林参观者提供良好的休息条件,又可以满足其精神享受和安全性方面的心理需求。
1.3景观构筑
现代园林的景观构筑主要为灯柱、检查井、雨水井和垃圾桶等必要的景观设施。在传统的景观构筑设计中,其艺术性常被设计师所忽视,从而影响了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整体美观效果。随着设计经验的积累和思想意识的提高,景观构筑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设计师的重视。例如,在设计检查井盖时,设计是可以对井盖颜色进行合理地设计与搭配,以丰富多彩的图案进行修饰,这样既可以将井与周围的环境设计融为一体,又可以起到独特的视觉效果,使园林景观设计令人耳目一新。
2现代园林软质景观艺术设计
2.1园林植物
植物造景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设计师将草本植物、藤木、灌木和乔木等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植物在色彩、线条和形体结构等方面的自然美,从而形成和谐美观的画面,给参观者以美的享受。为了保证植物造景达到预期的效果,设计师需要对植物的生长速度、种植区域地质、小范围的气候和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等综合考虑,使植物造景的形状、色彩、数量和成活率等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同时,设计师还需要在保证植物成活率的基础上,结合植物造景的艺术原理,形成疏密结合、层次分明和群落结构丰富的植物景观。
2.2水体
水体分为喷泉、溪涧与瀑布等形式的动水和湖与潭等形式的静水,其为园林景观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因此,设计师在水体设计中需要充分发挥水体特点,使现代园林景观动静结合,构成活泼生动的画卷。以喷泉设计为例,设计师可以将其设计为音乐喷泉,并辅以光影配合,增加喷泉的变换效果,从而让观者得到全方位的艺术享受。同时,设计师需要尽可能地借助自然水体,不露人工雕琢痕迹地将其嵌入园林景观中,这样既可以使观者仿佛身在大自然之中,又可以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3结语
完整性:①必须为医院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专业技术档案,不得遗漏。②专业技术档案必须能清晰反映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学历、职务、专业技术职称、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等变动情况。真实性:即专业技术档案内的所有材料必须都是真实的、准确的、无误的。其中,包括组织上的考核考评材料和个人提供的材料,都是绝对不应该存在修改和伪造的,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保密性:专业技术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可能会涉及个人重要的科研项目,所以应正确处理好保密和利用的关系。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技术档案记载和反映一个人在单位工作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信息,是用人单位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依据。记载有学历、年度考核、职业道德、进修、培训、继续教育、职务、职称晋升、奖惩情况、科研等,内容十分广泛。
二、医院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收集
个人专业技术资料的收集是专业技术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专业技术档案的归档范围贯穿于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专业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如果没有收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就失去了根基,其他环节的工作就无从做起。专业技术归档资料的收集方法:①经常性收集: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收集专业技术归档资料是工作的起点,为了更加有效地管理档案,人事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归档资料,同时,经常对个人专业技术档案进行核查,对所缺资料及时与本人或相关部门联系,予以补充。②随时收集:为及时补充专业技术档案,根据日常工作,随时发现,随时收集。③定时集中收集:根据医院工作,人事部门每年集中时间收集年度考核、继续教育、科研成果、奖惩情况等归档资料。收集工作的要求:①全面及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归档资料进行全部、及时、完整地收集,并且及时将归档资料移交给档案室。②把好归档资料接收关:档案管理人员加强责任心,对接收的归档资料严格把关,无保存价值和利用意义的一律不归档;归档资料必须完整,不得缺页漏项。
三、医院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保管:专业技术归档资料经收集、整理、分类、编号、装订后,建立索引目录,方便查找,并及时归入档案库房。保管过程中,要保持库房清洁卫生,控制好库房内温度和湿度,做好“八防”(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强光、防高温、防虫蛀、防鼠咬)措施。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利用:在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利用中,借阅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借阅分为内部借阅和外部借阅,其中内部借阅又分为个人借阅和单位借阅,个人只限于借阅本人档案;医院人事部门、科研部门因工作所需,借阅个人专业技术档案较多,但不得带出档案室,如需要相关资料,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复制。借阅部门及个人应严格遵守档案借阅制度。
四、结语
国外远程医学技术的发展已有近40a的历史,美国和西欧国家发展速度最快。其通信方式多采用卫星通信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servicedigi—talnetwork,ISDN),它们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会议和远程军事医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近年来还采用移动设备进行了远程医疗的研究与应用。国内远程医学技术起步较晚,但是起点较高,发展非常迅速。远程医学技术从单一的电视监控、电话远程会诊逐渐发展为利用卫星通信、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移动通信设备等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我军依托卫星通信设备建成了“军队远程医学信息网”,建立了数百个双向站点及近百个移动站点,并将放射、超声、内窥镜、心电图等辅助诊疗信息接入远程医学系统,实现了远程医疗会诊、远程教学等远程医学信息服务。地方许多省市在国家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利用卫星、互联网、医疗专用网等通信平台建立了远程医学信息网络。
2远程医学应用模式与实践效果
2.1发挥高级医学专家的作用,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治水平远程医疗会诊是远程医学服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项目之一l2l。我院利用卫星网、军事综合网、互联网实现了与部队医院、干休所以及地方医院的联网。截止到2013年6月,我院开展远程会诊、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网站电子病历会诊2558例次,其中指导临床诊治2356例,占92.10%;解决专科疑难问题1854例,占72.48%;有助于提高网点和下级医院医疗水平2174例,占84.99%;及时解决转院治疗235例,占9.19%。由此可见,远程医疗会诊指导基层医院临床诊治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技术和解决专科疑难水平,为危重疑难病的转院治疗开辟了一条快捷的绿色通道。
2.2积极举办远程教学讲座。扩大优势学科的辐射范围利用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系统,我院进行了临床医师执业技能的远程教学辅导,组织我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等医学专家就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开展远程专题讲座,在传播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扩大了我院的影响。护理部组织不同专业的护理人员参加总部开展的护理新技术讲座,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起到很大作用。建站以来,共开展了“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损伤控制性外科”、“脑血管病防治的挑战与策略”、“关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个体化危险评估”、“肠内营养护理与进展”等4O个医学、护理专题讲座,46名医学和护理专家远程授课,全军听课站点共256个,听课27940人次,受到听课站点的一致好评。
2.3开展远程医学教育转播,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目前,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我军卫生工作的特点和特殊需求来设定,提供现场直播、录播、转播、远程学术讨论、课程高速下载、网上浏览等形式的教育培训,对继续医学教育和推广新技术发挥了积极作用。我院定期组织医护技人员收看全军远程医学的专题讲座,通过医院的闭路电视系统,建立了远程卫星教育频道,用以转播全军远程教学,效果良好。教学录像转存在我院医学信息网上,医护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收看。我们在医院网站上公布了远程教学安排表,由训练科下发远程教学收看的通知。自2003年9月建立双向卫星站点以来,共转播全军远程专题讲座1176次,39812人次收看了远程讲座,加快了全军医学新技术和新进展在我院的传播速度和广度。
2.4探索远程医疗教学查房模式,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和教学质量远程医疗教学查房是一种新型的查房手段,有别于面对面查房,l:L~n体检和询问病史是通过当地医院的经治医师来完成。我院利用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和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的高级专家资源,与211医院开展了肾脏科、普通外科远程教学查房。医学专家对该院病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诊断意见和治疗计划,对患者的合理用药、营养支持、手术方案等进行业务指导。为提高远程查房效果,我们精心组织协调,将远程教学查房与讲学、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相结合,认真做好技术保障工作,积极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3】。远程教学查房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技术和应用13趋成熟,能够共享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医学资源配置,使患者享受到高级别的医疗服务。
2.5开展机器人远程手术示教,扩大临床手术示教的应用范围利用医院数字化手术示教系统,远程医学中心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信息通过全军远程医学卫星网转播到医院以外的场所,让多地多人同时观摩手术实况,实现手术室内外的音视频交流、手术示教以及远程医疗会诊。我院2011年建立了机器人远程手术示教系统,具有多通道图像选择、可视对讲、示教过程录制、远程教学等功能,实时传输与交互时图像清晰、语音清楚,且操作简便、管理规范。系统提供了手术教学观摩、专家手术示教、远程手术教学转播、远程医学技能培训、机关领导远程巡查等功能,多次配合总后卫生部组织的大型会议活动,应用效果较好。机器人远程手术示教系统的建立,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作用,扩大了手术示教资源数据的应用范围,成为一种医学生手术技能培训的教学资源。
2.6建立远程在线考试平台,开拓医学培训管理模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开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系统平台和技术支撑,为医务人员培训带来了管理、技术、配需等模式的变革,有效地解决了医务培训和考试模式覆盖面小、组织难度大、方法单一、效率低下、信息共享程度低等多个瓶颈问题。基于卫星通信网与医院局域网络平台的全军远程医学培训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卫生医疗系统人员培训快速发展的需求,远程医学培训系统考试认证模块主要应用于医护人员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和远程在线考试,具有方便快捷、实时同步、情景化等特点。在考试系统中,可以查看考试科目、考试场次、考试人员,网管中心收到考试人员信息后,给每位参考人员分配条形码,参考人员输入条形码及密码后进人在线答题,答完题后保存即可。2012--2013年,我院组织150名感染控制相关人员和野战医疗所成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卫勤理论知识的在线考试,培训通过率为98%。军队远程医学培训管理系统在新时期军队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拓展新技术应用及创新培训模式上意义非凡。
3远程医学发展策略与思考
尽管我国的远程医疗已取得初步的成果,但距离发达国家技术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在技术标准、操作规范、政策法规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
3.1规范远程医疗会诊流程,提高远程医疗会诊质量病历资料是远程会诊专家诊断的客观依据,全面采集和安全传输病历信息是保证远程医疗质量的关键I5l,尤其是影像资料,它是会诊专家对疾病作出诊断的重要依据,申请医师准备病历资料要详细、完整、准确,为会诊专家提供可靠有效的患者信息和清晰的影像资料。由于远程医疗系统缺乏统一的医疗规范和技术标准,各家医院规模不同,使用的远程医疗系统不一样,各地区网络传输的信息通道存在差异,造成医疗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共享,实现医疗单位全方位、多元化联网比较困难。受申请方医疗条件和医师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申请医院存在病历资料准备不完整、不准确,远程诊疗信息质量不高,影像资料的图像数字重建处理后图像不清、颜色不正等问题,使得会诊专家无法做出明确的诊断,易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建立远程医疗质量控制体系,规范远程医疗会诊流程,建立会诊资料审核与管理制度,统一远程会诊病历形式,完善远程病历资料的采集、传输、归档、保存工作。
3.2完善远程医学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医生和患者的权利随着网络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具备远程医疗的基础条件,远程医疗正向着移动性、实时性、多样性方向发展,其法律问题急需立法跟进嘲。远程医疗必须在合理的体制与法律法规保障下运行,才能确保患者安全,保障医生和患者的权益。目前,我国远程医疗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如远程会诊医师资格的认定、医疗责任的划分、保护患者隐私权、远程医疗的知情同意、远程医疗中不良后果的处理等问题都亟待解决_7J。此外,远程医疗收费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劳务补偿规定,医疗专家的技术价值没能得到合理的体现,不能有效地调动医疗专家的积极性。相关立法部门及卫生部应尽早出台远程医疗管理办法,通过立法或部门规章的方式,明确远程医疗服务的概念、流程、监督管理以及法律责任,规范远程医疗服务行为,保证我国远程医疗持续稳定地发展。
3.3制定继续教育学分政策,促进远程继续教育持续发展远程继续教育是改善医务人员供需矛盾的有效方式,是为国家和医疗机构节约培训费用、时间的创新方法,是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需要进一步完善远程继续教育的内容和质量,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管理,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通过严格的考核、认证与学分制度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管理阎。
3.4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远程医疗涉及医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日常维护等方面,需要计算机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人员、医学专家、管理人员等协调配合。目前,大多数医院是由兼职人员进行远程会诊,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在现行的条件下,国家要对远程医疗进行改革,对远程会诊人员实施定编定岗定员,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远程医疗业务水平,提高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能力,做好远程医学资料规范化管理,积极研究和解决远程医疗中的各种问题,促进远程医疗的不断发展。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会诊医师医疗道德规范和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诊医师管理和制约机制,确保参与会诊的专家都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医疗人员,保证远程医疗会诊及时、有效、安全。
3.5加强野战化应用研究和训练,提高卫勤支援保障能力我军远程医学系统建设已经多年,在平时、应急和卫勤演练中均发挥了显著作用,已经成为现代卫勤支援保障的一种新型模式。通过多年的技术研究与探索,在远程医学信息网的基础上,我军研制了由野战会诊车和远程医疗会诊箱组构成的野战机动远程医疗支援系统。今后尚需进一步加强复杂战场环境中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和训练,不断完善技术手段,进行设备和软件的升级,逐步形成科学的应急机动远程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在未来野战或抢险救援环境中,能够充分利用远程医疗技术手段,提高伤病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使远程医学支援系统在应急和卫勤保障中发挥更大作用。
4结语
一、公立医院各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政策现状与分析
公立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的管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岗位的管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管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管理、职称聘期考核的管理和岗位等级的设置几个方面。总体来说,是在上级管理部门的政策指导、编制控制及设置原则的宏观调控下,各级专业技术职称均在规定的比例数内进行评聘。因此,各公立医院纷纷制定自己的职称评审条件及岗位设置条件,以保证在核定的指标数内有序地完成职称管理工作。以我院的卫生系列工作人员为例,具体政策大致如下(其它专业参照执行):助理级职称的资格取得及聘任:按国家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后,如无工作上的重大错误,即直接聘任到助理级岗位。中级职称的资格取得及聘任:按国家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后,尚需取得相应级别的职称英语合格证、计算机合格证、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2篇、考察其完成门诊、手术、值夜班或其他临床任务、继续教育、差错事故等相关情况后,经过所在科室考评小组的评议、提交医院中高级职称评聘委员会讨论通过、院内公示、院长办公会等环节方可聘任到中级岗位。.高级职称的资格取得及聘任:按医院评聘条件(承担局级课题或被SCI收录、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统计源论文4-5篇)及上级部门制定的关于外语、计算机、服务基层等条件,经过科室考评小组评议的定性考察与医院中高级职称评聘委员会的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审、通过者院内公示、院长办公会讨论等环节方可推荐到上级评审部门进行答辩,通过后医院予以聘任。聘期考核:对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我院实行职称的聘期考核管理,制定不同的考核条件(基本集中在、出版论著、承担高级别课题等方面),每3年为一个聘期,对聘期结束后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降级使用,做到“能上能下”,打破了职称聘任的终身制。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按上级文件精神,从正高级到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分为13个等级,即每个级别内部分为3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数额的岗位工资。经过科学的测算及多方面权威的调研,我们制定出针对不同任职年限和不同岗位任职要求的相应政策,而上述任职要求,重点集中在、出版论著和承担高级别课题等方面,少部分侧重于照顾即将退休的老职工,力图在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发扬人文关怀对待老同志之间找到平衡点。整体来看,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方面的各类要求,归根就底集中在发表高水平论文、承担高级别课题等科研方面,这是顺应整个社会发展的要求的结果,也为提高医院整体的科研水平奠定基础。
二、公立医院人才工作现状与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公立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越来越多地开展各类人才项目的申报工作,其中包括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十百千”人才、“215”高层次人才而公立医院在上级单位的相关政策指引下,也日益重视人才项目的实际意义,对人才的培养资助已逐步由被动向主动进行转变。我院也增加了公派留学出国、青年人才培养及学科带头人等多个人才项目的资助名额及资助金额,从多方面、各层次,大力度地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积极吸引海外及其他地区高水平和急需扩展业务所需人才到我院工作,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李安琪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一)设立课题组
工科院校课题组式教学模式,指的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模拟具体的实际案例与设计任务,教学模式为互动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加特定题目的拓展性学习和专业实践,假定或真实参与工程设计与课题研究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独立的设计思考,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习与锻炼的目的。另一种方式是教师把实际案例或者根据实际案例整改后的虚拟设计,拿到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在多样或统一的要求和条件下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单独设计能力。课题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社会,并与实际工作建立一种纽带。总体来讲,高校课题组教学模式是通过模拟工作训练,使学生对现实工作有一个逐步的熟悉和明确,是一种更融入社会的实践教学方式,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和铺垫。课题组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增强社会敏感性与责任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建立专业实验室
当高等教育工科院校推崇“产学研”一体的时代,专业实验室是贴近市场的教学基地。由于各个高校情况不同,学科和专业不同,有针对性地去规划和建设实验室,按照专业分类,艺术设计方向专业可建立装饰、材料、装裱、陶艺、色彩、雕塑等实验室。以材料实验室为例,在材料实验室,处理好功能、工艺、造型三者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着重了解材料的基础性质、工艺、搭配选材技巧,学生能更好地处理材料与形态的关系,从把握材料的色彩、纹理、质感等装饰属性,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设计,以此来巩固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规划,建立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实验室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不仅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实验课程建设应结合社会实践、结合教师的科研、结合相近学科的交叉进行选题,达到教学目标。
(三)推广校内外联合教学
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信息爆炸”成为知识时代的特征,在知识更新神速的今天,教师不会对所有新材料、新技能、新知识全面地掌握和了解,教学模式也向开放式转变,不仅要加强学校与社企联系,更需增加学校与设计公司联合教学的课时。另外,网络教学,共享课堂等新技术教学模式也值得应用。此外,为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聘请职业设计师来校讲学,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知名设计家、企业家,近距离的接触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会给学生带来走向成功的信心。同时也为企业接触学生提供平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目前,学校与设计公司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委托培训,另一种是“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无论是那种培养模式都是把知识优势、科研优势与设计公司的技术力量优势、资金优势有机地结合于大学生培养过程之中,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还能为设计公司培养技术骨干力量,实现高校与设计公司的共赢。
(四)建设写生和艺术考察基地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原体,将全身心实践体验及丰富炽热的想象和创造真正融入到具象的生活体验中,才能在设计表象表达中应用好现实具象的元素。接近社会,走进生活,进行写生和艺术考察实践是在教学过程中最能融入社会的环节,通过写生和艺术考察拓宽学生理论知识的视野,锻炼绘制实物的基本功,这对于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真实现象的再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设写生和艺术考察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必要采取相对固定的,以及和专业课程设置相关联的校外写生点和考察点进行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不仅可以满足软硬件教学要求,同时课程的设置也更要与校内课程互为补充。校外创作设计引导学生以最自然的状态接触大自然、融入生活、感知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引入相关基础知识,而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校外写生和考察,更切记不能把校外写生和考察课程当成旅游课。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盲目性,要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保证学生达到一种最佳的艺术创作状态。
(五)建立艺术创作和艺术展示机制
工科院校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交流的过程,与专业书籍交流、与拓展知识交流、与生活交流、与心灵交流,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培养自己创新思维,有敢“走出去”的交流意识。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是一个人在特定时期价值观、艺术水准的一种综合反应,更是设计者对于多重艺术交流的理念回馈和生活体验。学校作为基础教学的平台,应该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和胸怀,为校内校外的学生以及社会团体提供彼此之间学习与互动的机会和条件,学校可根据条件设置多处展示空间,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除常态性彼此观摩学习外,还可以透过各学科定期展览,乃至校际间的联合展览,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和展览,促进各领域、各校间的切磋与交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启发学生创作灵感。在教学评分机制的建立上,要制定创新综合考评分,设立创新奖学金,鼓励学生参与交流。
二、结语
元素解构是指根据自身的需求,把传统景观符号中不同体系、时代和地域的一些单体符号按一定规律或随机地加以组合,形成一个新的体系,代表某种新的含义。对地域文化符号的解构,就是在本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对元素进行分裂、片断化、不完整化和持续变化的创作手法,使原有的视觉元素产生新的形象与新的语义符号。元素解构打破了原有结构的整体性,强调结构的不稳定性和不断变化的特性。对地域文化符号的解构与重新整合体现出朴拙、大气的文化内涵以及强烈而浑朴的生命本质,加之动感丰富的空间构架,形成全新的空间语境。保留文化符号的某些肌理,通过对元素符号的重新解构,使人们在感受设计创新的同时也领会到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元素解构的设计手法为医院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空间表述方式,从而使地域文化具有了全新的视觉面貌。如杭州市下沙医院门诊大厅背景墙上的不锈钢浮雕取材自被誉为“天下奇观”的汹涌壮观的钱江潮,既提示人们,医院位于被誉为浙江“母亲河”的浙江省第一大河钱塘江边,更提示人们要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勇敢精神面对病痛,又告知人们要以“世人历险应如此,忍耐平夷在后头”的坚毅精神战胜病魔。在钱江潮的浪花中还加入了C、H、O、N、P这五种构筑生物体的基础元素,丰富了浮雕的文化内涵。
二、夸张变形
以当代的艺术手法,将元素意象加以夸张放大,产生具有震撼力的效果,夸张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在某种限度和原则指导下的夸大和强调。在设计中,夸张往往是对符号的提炼、分裂与变形处理,无论是尺度、形状,还是材料、色彩等形式要素,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融进了新的内容和含义并加以强化,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象征符号,以此引起人们的共鸣,这种夸大的结果使人明白作品的“形”所强调的意义。如杭州市下沙医院住院厅背景墙石材浮雕“富春山居”意境清和,悠闲自在,宁静致远,取材于元朝书画家黄公望以杭州富春江为背景所创作的、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
三、借代手法
将地域文化元素中的局部、片段按照今天人们的审美情趣投射到当代医院公共艺术设计中,使其带有传统的文化信码,这样设计出来的公共艺术作品能起到新旧沟通的作用,并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西溪湿地是位于杭州市区西部的城市中次生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为杭州“三西”,也是目前国内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内河流众多,水渚密布,植被繁多,生长着形形的水生植物,如睡莲、莼菜、菖蒲、野慈菇等。杭州市西溪医院门诊大厅背景墙上的石材浮雕取材自医院所在地——西溪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睡莲,有着矜持超脱、芳华四溢、迎着朝气、抛去暮气的意境。杭州市下沙医院门诊大厅的挑台阳角选用具有杭州地域历史文化气息的“良渚玉琮”造型,通过现代手法演绎,使空间凸显杭州地域特性。
四、场景再现
场景再现就是把历史事件或传说中的部分场景通过画面的形式直接体现出来。这样能使人们联想起某一时代的生活、某个地域特定的传统景观,使人们对地域文化的理解更加具体和感性。如杭州市下沙医院在电梯厅、候诊区、门诊和病区过道等公共空间陈设以杭州运河和余杭塘栖、富阳龙门、桐庐深奥、建德新叶等江南古镇村为题材的马克笔画、风景油画和石材浮雕等,将江南古镇村的沧桑之美、江南园林的婉约灵动之美展现出来,带给人们清美的视觉享受。
五、结束语
关键词园林大树;移植;管护;黑龙江垦区
随着垦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垦区小城镇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广场、公园、道路等各类绿化工程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园林大树。大树移植既费工又费时,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比幼树、幼苗明显减弱。因此,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尤其重要,下面将大树移植和管护技术总结如下。
1大树移植技术
(1)挖坑。根据移植大树规格确定坑的宽度与深度。一般来说,树坑宽度是移植大树胸径的5~10倍,深度达100cm以上。挖坑时将表土和生土分放,把石块及建筑垃圾捡出。
(2)截冠。除了一些云杉、樟子松等松科植物在大树移植时不能截冠外,大多数园林大树如糖槭、银中杨、柳树等,在移植前都可以截冠。首先对所移植的大树进行重修,再根据绿化需要进行截冠,截冠时在顶部20~40cm之内选择好骨架枝,留3~4个主枝进行“三定”,即定枝、定位、定向。每个主枝从主干分枝部始留30~40cm进行重截,多余枝全部从基部疏除,以平衡根冠比,提高移植成活率。
(3)消毒处理。对截冠的锯口进行涂抹或包扎工作,可以用调和漆加少量的汽油调匀,对所有锯口进行涂抹;也可用塑料袋在枝顶部锯口包扎3~5cm,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
(4)挖树。挖掘大树时要尽量保护根系。土球直径不小于冠径的1/4~1/3,依树形而定,圆柱形宜小,圆锥形宜大,土球要用草绳包扎,做到根部土球不松不散。
(5)包干。用草绳、蒲包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经包干处理后,一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树干经常保持湿润;三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效果较好;四是减少大树在运输时对树干所造成的损伤。
(6)运输。大树挖掘后,根据大树直径大小选择运输方式,如果不能人工装运的,应采用机械装运。在起吊、运输过程中要尽量保护枝叶和土球,争取当天起运,当天栽植。
(7)栽植前处理。栽树前要对劈裂、折伤的根系进行修剪,直径2cm以上的锯口要整齐,以利愈合,然后用多菌灵对土壤或根部进行消毒,比较难生根的名贵树种可用生根粉溶液喷洒或浸根,以促进根系早愈合、快生根。
(8)栽植。在已挖好的树坑回填20cm的表土,将处理好的大树放到树坑中央,再将表土回填树坑内,坑土离地面一半时,用脚踏实后再填,填土时使根系与土壤密结,但注意不要把土球弄松,以免伤到根系。
(9)灌水。大树栽植后应立即整修树盘或留好树池,当天灌水,灌足灌透,水渗透后及时封土。
2移植后的管护技术
(1)支撑。树大招风,大树种植后应立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控水。新移植大树,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少。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时会导致烂根死亡。一般来说,第1次淋水后,待10d左右开穴浇1次水,以后10~15d浇1次,但要根据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情况而定。
(3)喷水。大树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并且能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根据树冠大小安装1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在树冠上方,进行喷雾,也可用“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医药上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一般在抽枝发5~10片叶后,可停止喷水。
(4)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季节,要搭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搭棚时,要求遮荫度达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我国大部分医院的仓库管理工作都是基于其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这些系统大部分都是由PB语言编程的,数据库应用的是Oragcle数据库系统。应用了数据信息技术的系统软件可以准确地记录了医院材料入库、出库等业务,并可以更规范的对医院的库存进行清单查询、财务查询以及对账等查询工作,也可以根据其来出具更加准确的季度收支和财务报表和明细表。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医院仓库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我国很多医院都通过构建高速的以太网,来部署高质量的无线网络以及一些移动应用软件,通过这些硬件设备来构建移动库房管理系统。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做到医院仓库库存减少,耗材量也有所降低,使医院的仓库管理由过去的仓储模式转变成为了现代物流的仓库管理模式。医院仓库管理信息技术系统构建的整体思路是利用信息条形码、无线网络、以及智能计算、移动技术以及RFID等技术,来将医院的材料通过完全流程从进货、入库、登记、收费、使用等完整的工作管理环节来严格的控制和管理。通过数据信息技术,我国医院已经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完善了医院的物资管理质量,也同时提升了我国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
(一)数据信息技术系统的构成数据信息技术系统的构成是由MC50、RFID以及一些其他数据采集终端和无线网络联合构成的。通过这些技术与医院仓库后台服务器进行实时交互。医院仓库应用有线网络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查询以及录入,并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保持医疗信息数据的同步。
(二)数据信息技术系统的功能模块数据信息技术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医院仓库的采购管理模块、入库管理模块、出库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会计管理模块以及物资质量管理模块。
(三)数据信息技术系统的工作流程数据信息技术系统的工作流程是比较明确的。当材料进入医院的仓库时,材料物品一定要贴上条码或者RFID等信息化标签,并在后台映射与其对应的数据。医院仓库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持手持终端接入无线网络,通过网上申领,填写医院仓库领用物品名称、数量以及信息。医院仓库管理的工作人员通过PC上查看科室领用计划,并根据这个领用计划来准备材料。医疗材料出库之后,应该将领用的物品保存在智能耗材柜中。
二、数据信息技术为医院仓库管理带来的效益分析
摘要:总结了医院在信息化过程中数据存储与安全的经验及可作借鉴的体会,其结论为医院在信息化过程中系统的维护、数据的安全管理与备份是医院信息管理的关键任务;如何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数据存储与安全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是现代医院运营的必要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医院各部门提供病人医疗信息、病人费用信息和决策分析统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该系统在医院的日常管理、医疗活动和经济成本核算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优化就医流程和提高医疗效率的同时,与其它仪器设备一样容易出故障,而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对医院医疗活动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将对医院的医疗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医疗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因此,系统的维护、数据的安全管理与存储成为医院信息管理的关键任务。如何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至关重要。
1数据备份的目的
数据备份是一种数据安全的策略,通过制作原始数据的拷贝,就可以在原始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利用备份的数据把原始数据恢复出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计算机系统中所有与用户相关的数据都需要备份,不仅要对数据库中的用户数据进行备份,还需备份数据库的系统数据及存储用户信息的一般文件。数据备份的目的就是数据恢复,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风险,保护系统最重要的资源―数据。在系统发生灾难后,数据恢复能利用数据备份来恢复整个系统,不仅包含用户数据,而且包含系统参数和环境参数等。
2数据丢失的原因
2.1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雷击和地震等计算机所在地的自然灾难,造成的数据被破坏或系统完全瘫痪。
2.2人为原因系统管理员、一般的维护和使用人员的误操作及黑客的恶意破坏,导致数据部分或全部丢失。
2.3硬件故障计算机硬件设备出现故障,包括存储介质和传输介质的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2.4软件故障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代码错误及病毒感染造成的数据逻辑损坏,虽然数据仍可部分使用,但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完整、不一致或错误的,这种逻辑损坏不易被发现,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可能已无法挽回了。
3数据备份之要素
只有充分考虑了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及时间、备份环境、异地存储方式、资源保证等方面内容后进行的备份才是应用系统真正的可靠保障,也才算为系统的灾难恢复做好了充分准备。随着医院的发展,各类数据的数据量以几何级数递增,医院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来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存储。虽然现在各种硬件设备的稳定性越来越高,但是因为系统、设备本身的问题或外界因素(如停电、自然灾害等)导致计费数据丢失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而数据丢失会使医院业务瘫痪,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就成为一个必须要充分重视的问题。数据备份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包括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及时间、备份环境、异地存储方式、资源保证等。
3.1备份方式的选择这里先介绍一下有关备份与恢复的定义。所谓备份就是指将各种主机、数据库中存储的重要数据备份到其他介质中(如备份到磁带或其他硬件设备上)。所谓恢复是指当这些运行业务的主机、数据库发生故障(如硬件损毁、误删数据、系统崩溃)后,将相应的备份数据恢复至原主机、数据库等设备上,从而保障业务的继续开展。现在一般均采用备份软件对数据进行备份,几乎所有的备份软件现在均支持两种备份方式:全备份与增量备份。所谓全备份就是将某时刻所有指定数据全部备份下来,而增量备份就是备份上次全备份之后到开始增量备份时刻所有指定数据中发生变化的数据。增量备份是在全备份基础上进行的备份,正因为增量备份基于全备份,所以增量备份的恢复也必须基于全备份。现将全备份、增量备份优缺点对比如下。
3.1.1全备份的优点可靠性较高:如发生灾难后需恢复哪个全备份的数据,只要直接恢复即可,不需考虑其他数据的影响。恢复时间短:只要将需要恢复的全备份数据直接恢复即可,不需要考虑其他数据的影响。
3.1.2全备份的缺点备份时间长:因为要将指定数据全部备份,所以备份时间较长。占用资源多:因备份本身将耗用主机系统的CPU、内存、IO等设备资源,所以备份时间越长,占用系统资源越多,同时对备份介质的占用量也较大。
3.1.3增量备份的优点备份时间短:因只备份增量数据,相对备份时间较短(这与实际具体业务情况有关)。占用资源少:因备份时间短,所以占用系统资源少,同时对备份介质的占用量也较小。
3.1.4增量备份的缺点恢复时间长:恢复时需先恢复增量备份所对应的上次全备份数据,在恢复了全备份数据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增量备份数据的恢复(只要恢复指定某时刻所对应的增量备份数据即可,不需要恢复全备份后的所有增量备份数据)。风险较大:增量备份的数据恢复是在所对应的全备份数据已经恢复的基础上进行恢复的。如果相应全备份数据恢复发生问题(如介质损坏),将导致从这个全备份之后到下个全备份之间所有的数据均无法恢复,而只能恢复发生问题的全备份数据之前的数据。
3.1.5建议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业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备份方式,有关备份方式的选择建议如下:如果业务允许全备份时间较长、占用资源较多的缺点的话,建议采用全备份;如果处在系统运行的初期,因这时系统可能处于一个不太稳定的阶段,建议采用全备份;对于恢复时间要求非常严格的备份,建议采用全备份;对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建议采用全备份;对于业务运营压力较大,不能让太多系统资源被备份占用、同时备份软硬件设备安全可靠情况下,建议采用增量备份。
3.2确定备份的周期及时间由于任何医院的数据均在不断地变换,因此必须定期进行备份。在选择好备份方式后需要进一步制定好备份周期及时间,这同样也需要根据医院业务实际开展情况来制定。对于全备份,视对数据安全的要求可以选择每周、每日或隔日方式进行备份。一般是选择每日备份。由于这种备份方式备份时间较长、占用资源较多,因此不适合在业务比较繁忙的白天进行,同时也应避开晚上运行占用大量系统资源相关操作的时间。一般的全备份建议在凌晨零点开始,具体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增量备份,需要控制好两个全备份之间的时间。如果备份的数据量较大,并且数据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建议每周进行1次全备份,其余时间增量备份;如果备份的数据量不大,并且数据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建议每3d或4d进行1次全备份,其余时间进行增量备份。具体时间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虽然这种备份方式的备份时间较短,占用资源较少,但也不适合在业务比较繁忙的白天进行,同时晚上也应避开运行占用大量系统资源相关操作的时间。一般的增量备份建议选在凌晨零点开始,具体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3保证备份环境的安全现在最常用的备份介质仍是磁带,备份的硬件设备为磁带库,磁带库等设备是精密设备,需要一个特定的机房环境。对于磁带库设备尤其需要注意防尘。现在很多企业磁带库所在环境防尘设施不到位,这样不仅影响磁带机的寿命,而且还易使备份后的磁带出现故障(用户所看到的结果是备份到磁带的操作是成功的,但实际备份数据的磁带却不能用来恢复)。备份这项操作本身就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如果没有发生故障,备份显得只是耗费资源、没有价值,因此相应的磁带库等设备的机房环境很差,这样往往导致耗费各种资源备份后的数据无法真正用来进行数据的恢复,从而导致整个备份失败。因此,备份这项工作需要医院不仅要能“买得起马”,还要能“配得上鞍”,为此一定要重视磁带库所在的机房环境。
3.4异地存储再多一份保险为了确保备份更加安全,要避免因为各种自然灾害而导致的备份数据损毁等现象,因此应采用数据的异地存储。异地存储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将备份好数据的介质从磁带机等设备中取出后异地存储(将备份好数据的磁带等介质存放在非计算机机房所在楼宇的防磁柜中),这种方式使备份数据的安全性有一定的提高,并且费用较低;另一种为不仅在本地进行数据的备份,而且还通过网络在异地(物理距离大于100Km)的设备上实时备份数据,这种方式费用较高,但安全性更高。对于第1种方式需注意,为了提高磁带等介质的利用率,在将异地存储的介质保存一段周期后可以再次将这些介质投入使用。如果采用全备份方式,当数据变化量较大时,建议将存有3d数据的备份介质(主要指磁带)取出后异地存储,并且异地存储9d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对于采用增量备份方式的情况,如数据变化量较大,建议将存有备满一个全备份及后续增量备份周期的磁带取出后异地存储,并且异地存储满4个周期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具体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医院对历史数据比较注重,因此建议每隔1个月将关键数据进行1次全备份,并将备份数据的备份介质异地存储,存储周期建议3年。因为备份占用系统资源,需要注意定期清除不再需要备份的历史数据,从而减轻备份压力。
3.5有效的资源保障因为备份本身就是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以保证在发生灾难后能够及时恢复业务,但一般的备份介质(如磁带)往往容易损耗,因此就需要企业定期更换备份介质及清洗介质(如清洗带),将超过使用次数或年限而过期的备份介质及清洗介质报废。如果需要异地存储数据时,备份可能需要更多的备份介质、清洗介质,因此为了保证备份的安全性,需要对这些备份介质、清洗介质等资源提供充分的保证。
4结束语
数据备份的目的是周期性保存在线数据的历史,以便在线数据发生损坏时,使用备份数据恢复到错误发生之前的状态,以确保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周庆利,钱抱清.医院备份系统解决方案[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21(3):453.
作者:石晓萍 单位: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开展药学科研的必要性
随着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新药、进口药品的大量涌现,使医院药物频繁更新,如何指导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生产流通,促进医药结合,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控制过度上涨的医药费用,这给医院药学提出了新的课题。由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临床推新,使医院的诊疗水平、药物治疗水平相应提高,医疗市场对药物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用药、科学用药、个体化用药、以最少的费用和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这就要求医院药学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药学服务。医院药学是医院三大骨干学科之一,它在医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开展的工作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药学部门必须适应和转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及观念,调整自身的队伍建设思路,提高整体素质,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开展临床药学课题的研究。临床药学是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关键是研究、实施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学的开展程度标志着医院药学科研工作的水平,因此,医院要积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组织临床药师参加会诊查房、病例讨论、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咨询、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组织新药临床实验,围绕合理用药开展药动学、药效学、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监测以及药物经济学等研究。通过开展科研,可以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炼、思考和归纳。开展医学研究是医院的主要任务之一:卫生部颁发的《医院药剂管理办法》第二十条与二十七条中对医院药学科研工作做出明确规定:药学科(部或处)应积极开展以下科学研究工作,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①结合临床进行有关药物的性质、剂型、药品检验质量、配伍禁忌等研究,以不断提高药学水平;②积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结合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围绕合理用药开展药剂学、药化学、生物利用度、监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研究;③必须进行科学管理。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完善各项措施,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④医院领导对药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保证,逐步实现医院工作现代化、自动化、科学化。药学科研工作是三级医院药学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药学部门如果仅满足于药品供应,对其他部门不能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则不但在医院内部功能弱化,在整个医药行业也将被边缘化[3]。因此,必须将医院药学科研作为提高药学部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工作来抓。
对策
只有学科队伍的壮大、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业务水平和学术地位的逐步提高,加强人才的储备,才能使医院药学工作在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中向前发展。运用激励机制提高科研能力的实践要做好药学科研,在药学科研中引入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对获得科研成果的重奖,对卓有建树的科研人员实行物质、精神上的奖励,对科研人员发表的科研论文按等级给予经济鼓励。以此促进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及积极性,推动科研工作不断走上新台阶[4]。优化知识结构,培养科研思维知识结构决定人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知识不是简单的累积,而是多种知识的复合。因此,必须加强科研人员的学习,使其知识结构优化,并在实践中向能力和素质转化,不断提高药学科研人员的自身素质。强化竞争意识,激发科研潜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以科学研究为支撑,没有科研成果与基本要素的组成就不能称其为学科[5]。医院药学科研一定要坚持以临床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开展。因此,我们要关注热点,从学科交叉中寻找研究课题。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展药学科研的困难,有的放矢地逐一攻克我们前进中的困难,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挖掘药学科研的各种资源,缩短药学科研与临床医疗科研的距离,与多学科的结合及相互渗透,优势互补,解决科研难题,促使药学科研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
现有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技术人员专业性不强,年龄结构不合理有些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人员所学专业有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物理专业等等,缺少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门人才,而且个别单位人员老化,跟不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阻碍了教育技术的应用,需优化组合,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技术人员服务意识差,素质亟待提高一线设备管理人员工作存在着工作理念不正确,服务意识不强、脱离教学实际等问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岗位的特点和职责,少数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仅将自己视为管理者而不是教学过程的服务者。因此,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往往缺少服务理念,只负责多媒体设备的管理,而不参与教学过程,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缺乏耐心,对教师表现冷漠、态度生硬,容易造成矛盾,影响教学[2]。针对这一现象,提高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势在必行。
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改变原有管理模式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优化人员结构将现有工作人员做统一合理安排,以专业对口的原则发挥作用。同时引进年轻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使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这是提高教育技术中心管理素质和修养的捷径,是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的管理运行模式,以促进高校教育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业务素质,强化为教学服务的理念服务态度会转换动能,影响使用者的心情。端正了态度,明确目标,在工作中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才能积极去接受新事物,积极去探索服务方法和技能。首先应该在思想上明确服务对象和在教学中优质服务的重要性,其次,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在做好保障工作的同时,除了要有精通的专业技能,积极热情的态度也是极其重要的。开展技术练兵,学习交流会,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由于事情琐碎,身兼多职,常常顾此失彼,工作效率不明显。为提高技术人员素质,提高业务能力,定期举行岗位练兵活动,实践中检验能力,总结经验。互通有无,交流经验,力争每一个技术人员都受到训练,成为技术骨干。与教师配合,实践中总结经验,有效提高设备使用率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直接使用者。目前应用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中基本普及,但是由于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掌握的程度不是很好,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影响教学。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在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时,应该灵活、有选择地对教师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尽量做到现场指导,让教师从中了解多媒体设备的性能,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提高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了解和使用能力。通过对设备维护的宣传,提高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保养意识[3]。定期选派技术人员参加专职培训活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特长,调动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一是学校采取集中、分散、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具体做法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分散、轮流地将技术骨干派出去进行培养;或对中心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可以通过与兄弟院校开展管理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二是通过各种会议、座谈会等方式,帮助管理人员转变观念,树立“管理是服务,管理是科学,管理是专业,管理要创新”的理念。要求做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努力建设一支高效务实、规范创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团队,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