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校外实践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引言
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共同下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再次强调高校实践育人相关工作的重要性。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按照行业特点及其需求,该专业除了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非常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部分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是局限于案例教学、实验室内的训练及专业人士的讲解,是远远达不到行业所需人才的标准,这种足不出户的实践教学,由于缺少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所学知识仍然与现实有一定脱节,尤其是对客服务等环节,学生缺乏一定灵活性、创新性,也难以让学生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职业素养等能力得到提高。因此,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校外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包含的各种因素
(一)学校
学校作为育人单位,制定学生的教学体系,与企业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及方法,参与整个校外实践环节的开展及管理工作,通过酒店先进的硬件及软件设施,加强学生与现实社会联系的紧密度,从而弥补自身教学条件的不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工作。
(二)企业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根据学校要求负责安排学生到岗后的各种知识技能培训及工作安排,与学校共同负责工作期间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同时通过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解决自己的用工需求,降低用工成本,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也为未来储备优秀的员工。
(三)学生
学生作为学习者,在该环节中,应了解行业情况,巩固自身所学的知识技能,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锻炼,为今后进入社会积累经验,做好铺垫。但是,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其家庭背景、阅历、认知度等因人而异,因此对校外实践教学的看法有所不同。
(四)其他
除了以上三方主要因素,还包含学生家长、社会舆论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学生在完成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中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校外实践教学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由于涉及因素较多,各方面的需求有所差异,为了尽可能平衡各方需求,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面临较多难题,大致归纳如下:
(一)安全
在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学生的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交通安全、工作安全、财产安全。
1. 交通安全。校外实践教学的开展地必然是在校外,有些甚至离学校较远,这里就涉及学生来回往返途中的安全问题。
2. 工作安全。为使教学更具真实性,学生多以顶岗方式参与到酒店工作中,且绝大部分是在劳动密集性较强的基层岗位,有一定的工作安全隐患。比如有学生在餐饮部门传菜或在客房打扫过程中摔伤。
3. 财产安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所接触的人较多,构成复杂,而学生阅历有限,较缺乏防范意识,难免因疏忽大意造成财产损失。
(二)教学
企业受实际情况的限制不可能完全按照学校、学生的教学需求安排工作,这就需要三方共同协商,尽可能做到“三赢”的局面。其中主要涉及的问题有:
1. 校外实践教学的开展时间需要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调整。由于需要酒店一次性提供较大的岗位量,同时酒店又有淡旺季之分,酒店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为了合理控制用人成本,对教学时间上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的教学计划能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协调好校内课程的安排。
2. 酒店培训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控制。为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及保证自身的服务水平,酒店会安排相应岗位的培训员对学生进行培训,但培训员教学水平及素质有所差异,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酒店和学校难以控制其教学质量。甚至有的培训员考虑到学生实践结束后会离开酒店,不能分担部门工作,而对学生产生消极的看法,不愿意认真教学,使学生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3. 学生在酒店实践过程后期,易产生疲劳心理。由于酒店大部分一线的工作较易上手,但又不可能随时变动学生岗位,因此,往往几周过后,学生开始对所在岗位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工作积极性下降,给酒店工作开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三)生活
1. 食。校外实践教学期间,通常由酒店为学生提供一日三餐,主要问题表现在用餐时间和酒店的用餐制度上。有些岗位用餐时间区别于学生的正常用餐时间,如中餐厅中午正是上客时间,通常该部门的员工会在11点前用午餐,用餐时间一般为30分钟,导致部分学生不太习惯。
2. 宿。校外实践期间,学生的住宿分为校内、校外两种情况,不管是哪种情况都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因为此时学生所在部门较为分散,上下班时间有所不同,难以掌握学生回宿舍的时间。另外,目前大部分酒店所提供的住宿环境与学校有所差别,很多学生难以习惯。
(四)其他
1. 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对校外实践环节有一定排斥感。目前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学历有一定优越感,害怕吃苦,而酒店的基层工作恰恰是属于劳动性较强的工作,很多人坚持不下来。
2. 部分学生角色转换不到位,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到岗后,学生的意识还停留在自己是一名学生上,不知道如何正确的与酒店员工、领导、客人进行沟通,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3. 部分学生家长不愿意学生到酒店进行实践。由于传统思维或社会导向,部分家长总觉得做服务员丢脸,或者害怕学生吃苦,不愿意学生到酒店从事基层工作,甚至有家长为学生请假以逃避校外实践教学。
4. 酒店员工的错误引导。由于部分基层员工本身素质有限,或对酒店不满,容易在学生面前说出或作出不正确的言行,影响学生对酒店的认识,易产生消极情绪或较大落差感。
三、加强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学校与酒店共同制定完善的校外实践教学的计划及管理方案
校外实践教学的计划涉及教学内容、时间、考核、学生的生活、安全、规章制度等各种问题,作为学生的接受者,需要酒店共同参与制定,必要时可征求学生意见,明确各项内容,使得教学能保质保量完成。
(二)由学校、酒店、学生三方选派代表,组成该期间的联合领导小组
其中,学校指定该期间的实践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定期到酒店走访,负责指导、掌握学生实践教学期间的心理、生活及教学情况,监督酒店的教学内容是否有效进行,负责学校、学生与酒店之间的沟通,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酒店指定该期间的部门负责人及总负责人,负责安排学生在酒店实践期间的教学安排。学生按照工作岗位的分配进行小组编排,落实小组长,便于学生到酒店后,更有效掌握各部门学生实践情况,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学校及酒店。
(三)提前让学生了解所到酒店的情况,增强学生对酒店的适应性
在学生正式开始校外实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酒店,可以通过酒店宣讲会、参观等方式让学生大致了解酒店情况,消除学生对酒店的陌生感,这将利于加强学生对酒店的认可及适应。
(四)提前在校内进行初步的技能知识的学习,使知识的传授更加系统、完整
利用学校实训室,由学校专业教师或聘请酒店合格的培训专员按照酒店要求先对学生进行授,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全面,也能有效降低部分酒店员工因教学能力、经验不足等造成的影响。
(五)注重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动员工作以及整个环节中学生的思想状态
好的动员工作将对学生完成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打下坚定的基础。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第一次踏入社会,因此学校有必要提前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家长能正确地认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树立学生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加强学生在工作中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意识。在整个环节中,难免有学生产生厌倦或不适应的情绪,如不能及时排解将可能感染给其他学生,所以需要学校及酒店全程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生活、工作中多给予关怀与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
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知识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提高阅读材料的有效性选择、创建优良的阅读环境、科学实施和评价阅读教学实践等,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
途径。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教育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实现师生与书本对话的一个教育过程。这一阐释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阅读教材作为媒体,达到提升师生之间、师生与阅读内容之间的有效交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还能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因为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通过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工具。在理解某一语言时,既需要对其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也需要体会语言所在环境的感
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阅读教学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基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在家庭阅读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首先,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激发学生家长参与阅读和建设阅读环境的积极性。其次,创建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指的是学校借助宣传栏、节日活动等开展阅读活动。如:我校每年在孔子诞辰纪念日,都会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节,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再次,创建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可以通过创建书香班级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刊物的选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材的选取,是保证阅读练习效果的基础。首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知识能力等特点的读物。因为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学生个体形式来开展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组织难度。所以,在阅读任务的安排之前,教师要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对每周要阅读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规划,以此来提升阅读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3.着力发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边读边记,通过记录阅读中的精彩词语、美文等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之后,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读后感、读后反思等相关文体的撰写。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培养,因为良好的积极性是保证学生独立阅读、高效阅读的基础。
4.科学阅读提升教学有效性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和总结教材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加强对阅读素材的选择,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使用、阅读评价标准制定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5.多途径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阅读课等机会,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交流会。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之间表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等,组织和实施阅读竞赛、阅读写作等。在日常阅读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查找相关的答案,通过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学阅读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发展
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新课标为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阅读教学开展环境的创建中,要多方参与。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等活动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有指定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主
动性。
参考文献:
[1]马荣菊.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学周刊, 2011.
论文关键词:种子萌发,实验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
在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0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第126-127页有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做好这个实验对于学生巩固和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对照实验的变量设置有着重要的作用。我经过反复摸索并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改进了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改进后的实验不仅使人人动手参与,也使这一实验变得简单易行,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个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等到植物长大一些,还可以利用长出来的蚕豆叶子补充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此外还可以利用长大后的蚕豆植株指导初一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演示实验,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等实验,提高了《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一实验的综合利用率。下面我就谈一谈对这一实验的一些改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来说,学生的认知水平还非常有限,要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必须适当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因此,“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布置前小学教学论文,教师可以提供相关信息:农民伯伯在播种之前,往往会先将土壤疏松?播种之后为什么要将水一次浇足浇透?为什么多数种子选择春天播种而不在夏天或是冬天呢? 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进行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
二、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按照教材进度和教学计划,八年级上册第20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内容计划在12月中下旬才能上到,但那时气温比较低,那时的温度已经不适宜种子的萌发了,所以在近两年的实际教学中,我把《植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系列实验包括《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安排在国庆假期让学生回家做。学生的家大多数在农村,很容易找到蚕豆种子进行实验,在家7天内也便于学生观察,假期结束,还可以带到学校继续观察中国学术期刊网。这样不但实验效果好,而且充分利用了学生假期时间,极大地充实了学生的假期生活。
三、废物再利用,改变实验装置
课本上的实验装置采用的烧杯和玻璃棒,虽然规格统一,效果好,但不适宜学生在家开展实验活动。我将原来的烧杯换成550ml的矿泉水瓶或其它能用的透明瓶子,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然后将矿泉水瓶的上端用刀削去一部分,将原来的玻璃棒换成学生自己能想到能找到的竹签或筷子或细铁丝等。为了更好的观察和比较,我建议学生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在每个矿泉水瓶子里放2-4组实验材料。
四、依据学情,增加实验组
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探究实验中得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交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阳光能否影响种子的萌发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这与教师之前的设想的三个外界条件有出入,于是我又增加一组实验装置,取具有萌发力的蚕豆种子,在竹签上、中、下、各捆一粒,把竹签放入放了水的矿泉水瓶中,中间一粒种子一半控制在水面以下小学教学论文,一半控制在水面以上,然后把该装置放在纸盒中,盖好纸盒的盖子,让该装置处于无光的环境下。
五、实事求是,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观察比较常温下、冰箱里、纸盒里上、中、下三粒种子各自的萌发状况,做好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中应该及时更换和补充杯内的水分。下面是实验记录表。
编号
时间
1号
(常温下)
2号
(放在冰箱里)
3号
(放在纸盒里)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
分析
现象,
得出
结论
一、 打造磨砺课堂激活青春旋律
引领课堂跳动着青春音符。一是“身边师”勤指导,学校指派业务过硬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师徒之间相互听课,一起探讨研究课题,合作撰写教学论文,从思想、教学、教研等多个方面为其引路。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听1节指导课,上1节汇报课,每学期写5篇教学反思。二是“网上师”多观摩,要求青年教师经常观摩网络上名师们的教学设计、执教视频、评课资料,认真揣摩其教学语言和教学经验,挖掘其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合理有序地积累学习心得,规范自己的教学实践。
交流课堂回响着青春节奏。坚持青年教师城乡双向交流活动,定期举办教学联谊活动、组织课改研讨活动、大教研活动等多种交流形式,让他们从中汲取有益的成长养分;坚持青年教师教学开放活动,与周边学校一起架设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磨炼擂台;深化学校开放日活动,让学生家长走进课堂,和青年教师们一起研究学生、研讨教材和教法。
经典课堂浸润青春节拍。学校要求青年教师要与书为伴,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读专著、赏名著、诵经典、写反思,专门设立了“青年教师读书基金”,成立“云影阅读书社”,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认真阅读6本以上学校推荐的图书、4本自己选择的图书,并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实际,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每周要写5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每月撰写2篇教育随笔。
二、 拓宽积淀渠道奏响青春和弦
唱好“青春主角”。学校有意识地把学科公开课、各级实验课题等重要的教学任务交给青年教师,让他们多参与教学一线的各种工作,多经历唱主角的锤炼,多体验挑大梁的感受,同学科、同级部的老教师要对他们的第一次多些青春的视角,多观察、多指导、多肯定,真正让他们在实践中见世面、长知识、增才干,尽早培养出青年教师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
练好“青春功夫”。学校坚持开展“六个一”活动――常读教育理论专著,常练普通话,常上公开课,常写教学论文,常练“三笔字”,常练信息技术,让青年教师练好基本功,精通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项知识、技能,夯实基础,加厚功底。
用好“青春榜样”。学校将20多位各类名师统筹安排在不同的教研团队中,开展名师带徒活动,让青年教师与其互签互帮互促协议,实行师徒捆绑量化。期满后,由学校相关部门对师徒进行结业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不合格者,延期学艺,直到合格。
三、 搭建绽放平台奏响青春舞曲
齐唱青春导航前奏。各学科名师同步导航,对每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观察分析,及时帮助改进,促使其快速成长;校际名师互动导航,对青年教师的不同课例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促其快速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教研团队互助导航,坚持开展不同主题的研讨活动,与青年教师就班级管理、教学困惑等做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同奏青春实践交响。学校在校本研训工作中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名校开展不同层次的名师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一些校外专家到校讲学、上示范课,与青年教师零距离对话;要求青年教师聚焦自己的育人实践开展课例研究和叙事研究,引导他们广泛收集教学问题,关注教学的细节,自觉进行即时教学反思,培养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智慧,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有哪些呢?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该怎么写?在语文教学改革文本的最后参考文献注释注明越来越严格,故此小编本章给大家提供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写作的参考标准。
文献参考:
[1]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9.
[2]王启航.批注式阅读实用功能浅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6.
[3]丁丽娟.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批注式阅读教学探微[J].教学月刊(中学上旬版),2006,8.
[4]葛炳芳.HighSchoolReadingInstruction:asimplePerspe-ctive[J].一线教师,2010(2):4-8.
[5]张淳.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2):66-69.
[6]张冠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12):20-24.
[7]贵丽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9.
[8]林玉岩.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4(18).
[9]王晓青.培养文体意识体会语言内涵[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95-98.
[10]龚朝霞.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1]敖惠敏.通过预制语块模式教学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技能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2]徐小娟.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3]王喜娟.试分析文化背景知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下),2015,(02).
[14]杨亚军,戴立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15]高夕照,陈静波.江苏省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及高三复习教学建议[J].考试周刊,2007,(0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17]刘守兰,1999,《中学英语教学基本功》,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8]郝振甫,1987,《怎样提高英语阅读技能》,湖南大学出版社.
[19]程晓堂,郑敏,2002,《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吴松江,2000,《英语阅读理解方法与技巧》,上海教育出版社.
[21]董作亮.浅谈品评式阅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2]周韫轶.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2).
[23]许玉梅.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探索[J].课外语文,2013(22).
[24][2]翁珲珲.高职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载体实践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6
[25]钟家宝.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26]赵云丽.近十年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综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27]孟琳.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之我见[J].读与写杂志,2012,36(15):41-42
[28]徐苏萍.试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05):35-38
[29]刘洪权.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大关键.中国教育报,2001-8-2.
[30]王意如.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31]李晓秋.谈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知报,2010.
[32]王小玲.中学生课外阅读浅析.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10).
[33]陈建联.关于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8).
[34]关国山.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研究与探索[J].青年文学家,2009(23).
[35]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6]陶行知.行知教育论著百篇[C].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37]胡建民.试论中国古代阅读教学思想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8]卢素侠.古代阅读教学方法的传承与创新[J].时代文学,2008,(15).
[39]施茂枝.阅读教学新思维[J].福建教育,2000,(2).
[40]白金声.谈“以读为本”的古代阅读教学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J].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3).
[41]李瑞芬.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42]陈晓雪.比较阅读法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43]辛星.小學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44]邵正斌.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校园英语(上旬),2015(7)
[45]林妃霞.初中英语阅读训练及技巧点拨.考试周刊,2015(75)
[46]刘伟芳.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策略.未来英才,2016(19)
[47]陈萍.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及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
[48]张雪辉.论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建构[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08)
[49]张晓斌,闫永兵.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3(05)
[50]杨洪波,周汉添.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的建构[J].新课程学习(上),2013(02)
[51]徐文凯,卢娟.对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26)
[52]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培养模式及其存在问题”,江苏教育研究,2014(4)
[53]李楠.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4(20)
[54]曾锦霞.小学语文阅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考试周刊,2016(67)
[55]庞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0)
[56]齐雅萍,邓鑫.大连市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2).
[57]严奇景.字词虽小,文章却大——也谈初中语文字词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6).
[58]林奕峰.书声琅琅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读书文摘,2016(14).
[59]付煜.探究性阅读的异化及其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60]王小珠.运用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Z1).
[6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实施:理念与策略[J].网络科技时代,2007(13).
[62]徐学福,宋乃庆.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6).
[63]钱静.宏观解读和微观解析相结合创设高效课堂—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J].英语教师,2015,(09):89-94.
[64]刘庆瑜,李湄,黄慧.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与课堂互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90-192.
一 、“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理念
(一)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以职业综合素质为引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开展企业调研,根据现代化工企业技术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能力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为国家西部建设培养人才。
(三)工学结合,能力递进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将职业标准、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工作规范,管理规范融入教学过程,通过认识实习—项目化教学—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二 、“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
依托专业建设理事会开展校企合作,融合企业职业能力目标和学校知识能力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引入企业标准,开展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校内“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学生基础能力→职业操作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的递进与提升,既要提高学生的入职能力,又要保障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三、 “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过程
充分利用“化工职教集团”搭建的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与多家企业开展研讨、调研,探索形成了“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一条主线,二个步骤,四个环节”,采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阶段递进的运行模式,实现学生从基础能力→职业操作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的递进。
(一)企业调研
1.人才需求调研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等方式,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和需求状况展开调研。统计5家企业调研结果,2010~2012年化工类专业招收员工1443人,分析专业录用员工80人,根据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全区化工类企业约为12000家,几乎所有企业都设有化验室,所以分析人才需求量较大,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2.学历调研
对分析岗位员工的学历做调研,从调研结果来分析,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仅占15.02%,专科学历员工占员工总数的42.72%,高职院校毕业生有专业,懂知识,有技术,已经成为分析岗位的中坚力量。招聘员工中有42.25%具有高中学历,可以获知企业用人需求量很大,招聘的大量的非专业员工进行企业培训上岗,消耗企业大量的人力资源,相比较而言,高职分析专业毕业生更具有竞争力。
(二)专业定位
根据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岗位设置调研、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准确定位分析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分析工,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是:培养能从事化工、煤炭、石油、医药、轻工、环保及其相关行业的分析检验工作和实验室(化验室)的组织管理工作,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是在对职业岗位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和职业态度要求分析的基础上,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安排理论和实践性教学任务,素质拓展课程为综合素质提高提供保障,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分析岗位核心专业能力的课程,突出分析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实用性、操作性和发展性,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实践教学课程分为随堂基础实验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专业实践三类,结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四、 “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人才模式的实施流程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分析检验技术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前四学期解决专业适应性问题,后两学期按不同就业方向设置课程及顶岗实习,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一、二学期,完成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及与专业基础课相关实训操作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形成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基本能力。
公共课程包括思想品德修养、心理健康、形势与政策、民族理论与政策、数学、语文、英语、就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承担着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还承担着打造学生人文科学素养、身心素质等可持续发展性能力的任务,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密切相关,是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重要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基础化学课程,是化工专业的基础,是奠定专业职业基本能力的基石。
第三、四学期,完成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必需的工业分析技术、仪器分析等主干专业核心课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主要单项技能训练,形成专业技术核心能力。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一方面将行业规范、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序化,强化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另一方面密切追踪行业发展状况,将行业发展对职业标准及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不断反馈,及时将标准纳入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更新教学内容,贴近行业发展实际,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专业核心课程以项目化教学模式为核心,根据典型工作任 务分析,分解形成一般化的分析检测工作步骤,分解典型工作过程由溶液配制—实施检测—分析报告组成。结合工作过程和教育教学规律,设计项目化教学一般流程,通过项目布置—资料收集整理—制定检测方案—实施检测过程—提交检测报告—项目汇报—结果评价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第五学期,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多样化特点和就业面向行业企业发展和变化产生的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通过设置具有鲜明专业拓展课程,比如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煤质分析和石油产品分析等课程,让学生全面掌握各种分析领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增强学生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领域分析与检验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夯实操作技能。
第六学期,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开展分析检测工作。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形成双导师,为学生提供技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术指导和理论指导,校企双方共同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与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特色课程,从认识实习—项目化教学(引入企业检测任务)—顶岗实习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学生对分析检测职业的认知—把握—融入的过程,逐步了解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与职业氛围。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结合工作岗位进行综合性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形成“实习衔接岗位,学生成为准员工”的良好局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五、“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内蒙古化工职教集团
学校组建“内蒙古化工职教集团”,搭建人才培养新平台。联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由企业参与学院实施,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以合作育人为目标,以合作就业为导向,以合作发展为动力,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多赢机制,探索化工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
2.化工分析类专业建设理事会
化学工程系成立了由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专业教师组成的“化工分析类专业建设理事会”。通过理事会各成员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
(二)制度保障
1.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学院认真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了“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规范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2.实施院系两级教学监控
成立有企业专家参与的院、系两级质量监控与评价机构。与企业共同确定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目标、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目标、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各类教学评价指标,加强过程考核,促进多元考核、多形式考核,完善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务处负责全院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日常工作;各系(部)执行学院制定的各项质量标准、建设标准,检查落实执行情况,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院系共同监控为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3.社会评价机制
引入相关企业的领导或技术人员、各专业理事会成员和校外实习基地的领导或技术人员作为校外质量督导员,对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
4.信息机制
实现网上教学信息、网上评教、教学资源共享。设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进行学生网上评教;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制度,利用学院网、教学工作简报等不同渠道教育教学质量信息。
六、结束语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本着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的宗旨,以骨干校建设为契机,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工作,提高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让他们为社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在县教科室的指导下,在校长的直接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参与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推进课改、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和“科研兴校”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群体科研素质和质量,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功能,全面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联系实际,启动各学科“草根式”课题的研究实践,并按期完成研究任务。为全面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发挥应有作用。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拓展教师的教育视野,浓厚学校的教科研氛围,落实科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2、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努力指导并规范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重视过程性管理,重视强化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让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
3、认真落实教科研常规管理,正常有序地开展各类科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征文活动,做好宣传发动、修改完善工作,争取收获更多成果。
4、将校本课程的校本研修纳入教研组工作的范畴,提供每一个教研组案例研究的资料。积极参加学校建立的导向机制,确保科研对教研的引领作用,在“课、研、修”一体化研修模式背景下,完善绩效考评办法,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培训。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打造学习型团队
通过领导带头、榜样示范、检查督促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造就一支有思想、有意识、有创新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1.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及时向教师推荐学习书刊和阅读文章,引导教师利用网络、书报、期刊等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
2.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市、县等各级组织的各类教科研评比活动。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总结,边提炼经验。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案例等相关教学文章,使教师自觉地将教育理论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并把理论学习的感悟、体验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二)规范过程管理,深化课题研究
细化管理我校现有的课题。重点是做好“初中网络学习资源”省级课题工作,同时对学科“草根式”课题,有计划、有组织地落实实施,规范过程管理,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1.确立实实在在搞课题的思想,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好实验研讨课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资源的整合与效益。具体以教研组研讨和各类研讨、展示课为抓手,倡导互助、合作、自主、探究的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和总结得失,不断产生新的灵感,享受教科研的乐趣。
2.加强课题资料的规范管理,完善“课题研究档案袋”制度,抓好教科室课题研究资料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归类、整理和存档工作。
3. 做好课题指导工作。对于立项的各级各类课题,将作跟踪管理,定期做好课题的过程监控、研究资料等方面的指导,促进课题研究向着规范有序、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4.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计划、总结、调研工作。学期初制订好教科研工作计划,继续加强业务培训,及时了解学校各课题研究进程动态,组织课题组负责人互相交流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困惑,并请有关专家指导,各课题组都要做好已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工作,期末要做好阶段性小结。
(三)加强科研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校外培训,开阔视野,提高学识,更新理念。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教科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科研认识。通过创造条件,不断加速教师的成长。
2.不断加大校本科研培训的力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全面关注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一是对五年内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开展“青蓝”活动,充分落实传、帮、带,鼓励青年教师乐于学习、勤于研讨,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对于五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建梯队、抓重点、压担子的方法,不断为骨干成长教师提供条件、搭建舞台,加快成长脚步,争取有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3.结合上级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评比活动,继续开展校内教育教学论文、导学案等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和反思能力,不断发展和完善专业水平。
四、具体工作安排:
3月份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二、目的和意义
在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紧密结合本校教学实际 ,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实践 ,研究出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技能考核标准、考试考核模式等能指导教学实际的方法 ,对本校的教学工作能起到一种指导、推动作用,而要达到教研目的。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提出一些先进的教学管理思想和考试考核模式、基本措施、基本方法,丰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为全面推行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标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具体模式;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培训、不同类型教育之间、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职业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科研能力;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职业教育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的变革。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具体研究内容:
1、通过公共文化课程新旧大纲对比研究、职业学校大纲与普通高中大纲的对比研究,编制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文化课程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
2、以项目驱动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编制、目标任务(项目)的一般性方法和原则,构建适合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的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次教学,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计划编制时注意各课程之间的整体协调,注意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项目确定时注意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对所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力求切合学生实际。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合理区分学生层次,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不同小项目、小目标,并逐步缩小目标差异,最终全部实现整体目标。
为配合项目驱动教育的实践,正确引导师生的“教”和“学”,使学生成绩更能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我们将对传统的考试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构建一个新的多元评价体系。具体分为平时考核(含学习态度考核,小项目完成情况)、期末测试(理论测试在试卷库中抽取,组织集中考试;实践测试采用工厂生产模式测试,要求完成成型的综合产品)。
3、针对学校目前实习工场出现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明确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责任,规范管理制度,强化学生安全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根据新大纲要求,调整学生专业课与文化比重,优化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加大硬件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范围,创造学生实践良好环境,进一步突出实习实践。
(二)研究目标
1、制订专业指导计划。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重新编制机电类的教学指导计划,优化各专业课程开设秩序,确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完成的教学任务,确定项目教学中的各项目任务。
2、创新校本教学内容。从农村市场对职业学校的需求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特色,精心编写一到二本具有特色并被同行认可、学生满意的适合农村职业教育项目驱动教学的校本教材。
3、优化教学模式、技术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形成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使技术、手段、方法优化。在方法上改灌输式为启发式,改单一接受式为重视发现式、导学式、分块式教学,使学生真正有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强化学生专业实践。
5、建立测评体系。通过对教师教学计划的审定、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教学成果的检测考评,建立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各个项目学习评价、学期的成绩测评等环节,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学生政治思想评价体系,完成对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综合测评体系的优化工作。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校本教材的开发。
2、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3、专业指导计划的修订。
4、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通过上网和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实习实训操作流程;学习和借鉴有关项目驱动教学的实录案例的方式方法;补充质量测评体系的漏洞;完善指导性计划的内容等。
2、问卷调查法:设计制定面向全校师生的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和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等等。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
3、行动研究法: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 ,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五、研究进度
1、前期准备与开题阶段:
时间为XX年6月至XX年11月。内容为实施方案的制订、相关文件的出台、专家讲座、教师培训。预期成果:各种方案、文件的制订。
2、专题研究阶段:
时间为XX年9月至XX年8月。阶段工作为:(1)XX年9月至XX年3月:调研、讨论优化教学内容。形成项目驱动教学新体系并完成项目驱动教学教材初稿,同时在09级各专业中的《机械加工》、《c语言》、《作文教学》、《静物色彩》、《职业生涯》课程中试用。推行“项目教学法”教学方法,举办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总结该方法在教学中的优点及不足,不断进行完善,并推行到其它的课程中去。(2)XX年3月至XX年8月:完成各项目内容电子课件制作工作,归纳、总结使用该方法在教学中的优缺点。预期成果:过程监控体系方案、评价体系方案出台,完成若干篇论文。
3、综合研究阶段:时间为 XX年8月至XX年11月。阶段工作为:(1)XX年8月-XX年3月:在XX级学生中试用教材并推行“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完善各专业项目教学法而形成完整的教材。(2)XX年3月-XX年8月:在XX级学生中继续试用新编教材。预期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科研论文4篇,教学论文2篇,教材出版。
4、课题结题阶段:XX年12月
六、课题组人员分工
1、项目驱动教学法校本教材开发
负责人:
组成人员:
2、项目驱动教学法与分层次教学法有机结合的探讨,学生心理教育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完整的项目教学法过程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
负责人:
组成人员:
3、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践与成果推广
负责人:
组成人员:
七、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完善,机电专业教学指导计划的完善,课程项目的确立及开课规划的形成,校本教材的开发,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教学过程评估体系、效果评价体系。
成果形式主要有:⑴完成《机械加工》等适合项目驱动教学的相关校本教材;⑵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及教育教学论文10篇以上。编纂论文集《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3) 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各一份。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预期先在校内机电专业进行实践,然后进一步向校内和校外相关专业进行推广,取得预期效果后进一步申请成果并争取在湖南省范围内的广泛推广。本课题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此项目受益面比较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于社会而言,为国家终生教育体系框架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且能以此进行扩展,优化了社会教育资源,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职业教育类学生也有了技能终生发展的道路,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更快更好地培养各层次技能人才;(2)其次对于职业学校而言,由于确定了专业指导计划,明确了各项目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设置方法,对于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提升作用,促进各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3)再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更多有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在就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根据情况,能随时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4)最后企业也是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因为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将促进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八、经费概算
1、图书资料、材料费:0.8万元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0年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随着__年第一场雪的来临,本年度的教学工作也已接近尾声。在这一年中,我时时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教好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安心工作,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就这学年的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年来,我时时处处不忘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关心国际时局,___国家大事并积极向党___靠拢。我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上,我敬业爱岗,严谨治教,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新课标》等教育理论,领会新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教育新的发展。平时自觉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强学习与交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努力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
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做到认真钻研大纲,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及手段,探索在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提优补差、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寻找课外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效果,使学生爱上数学课,并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素质、知识、实践能力共同提高。
本年度里,本人坚持通过各种途径对自身素质进行提高。一是抓住校内校外听课学习的机会,共听评教师课___多节次,积极开展校级公开课——一年级《找规律》和同课异构课——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等,均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其中《找规律》一课获“__中国教育系统优质课”评比二等奖。二是平时积极动笔,努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共有___篇论文在区级及以上获奖。三是继续加强对电脑技术的学习,制作的教学课件《小学美术恐龙的世界》获“__年全国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课件”评比一等奖。此外,在__年萧山区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能力竞赛中获三等奖。
本年度我校还开展了___次低段数学口算比赛,我所执教的两个班级在比赛中也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通过比赛,不仅大_大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也提高了学生的口算正确率。
成绩代表过去,也是对今后工作的鞭策。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更加努力地开展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转变观念,重视科研
高职教育虽然同属高等教育范畴,但与普通高校分属不同教育类别。高职教育比别的类型的教育更应注重产学合作。鉴于此,地方高职院校应主动与当地行业、企业合作,把高职教育办成企业眼中、心中的教育;主动开展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把产学研合作当成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以我院为例,从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创办以来,我院的科研活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自找课题研究逐渐转向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立项课题,从教师自筹资金到与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开发研究,走出了一条高职搞科研的新路子。如今我们已与温州当地的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培养,开设“奥康班”“旧城班”“正泰班”等,拓展了办学道路,毕业生也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
不可否认,一些教师仍沿袭以往在中职的教学经验,想当然认为授课课时多,课时费就可多拿,而搞科研是业余的爱好。在学校没有出台一些好的鼓励科研政策之前,好多人是在静观等候、按兵不动。现实的问题也确实出现在高职教学课堂上。由于最近几年,高校扩招以及沿海地区对高职教育的需求不断地增大,使得这些地区的高职教师授课任务相当繁重,有时根本无法顾及科研。即使有,也是停留在独自“单干”层面上,集体合作搞科研少之又少。我院在办学初期也遇到类似问题。经过五年的发展和提升,我们现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从办学初期的教师搞科研是自己的事到如今科研是教学中教师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的转变,可以看出学院对教师的科研有了具体和明确的要求。在2005年9月我院举办的迎校庆活动的同时,适时地推出全院教师科研成果展;在2004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成果评比活动中,我院在这次论文统计排序中并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十四名。以上成绩的取得与学院分管教学的领导对科研的重视和有力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至此,我院已把科研工作从过去的鼓励性、建议性的要求提升为量化的教学指标,并针对一些优秀的科研课题和教学论文给予物质奖励。
营造强烈的高职科研意识
一段时间以来,高职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专职科研人员极为匮乏。部分院校没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而由教务处附属或连带管理,即使某些院校虽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但却无法得到有关学院领导应有的重视,最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部门作用而成为校内虚设机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一部分院级领导和教师在对待高职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有关。他们往往认为“科研是普通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高职院校是非研究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实践技能操作即可,没必要搞科研”,这一看法较为普遍。而对于适合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他们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甚至错误地认为那是企业和行业的事。
事实上,科研工作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外高职合作交流的需要。与一般全国重点和普通高校处处弥漫着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学术气息相比,高职院校则不然,由于这些学校建校时间短,文化积淀少,学术氛围差,真正有兴趣、有能力搞科研的领导、教师不多。大多数教师由于没有科研压力,也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因此就不能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发展高职院校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部分教师急功近利,为评职称而搞科研,一旦职称问题解决,科研工作也就宣告完毕。再加上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不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因此部分教师虽有较强的科研欲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生产实践经验,但一旦接触到具体的科研项目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题,如何搜集资料,如何撰写开题、结题报告,如何把自己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和写出高水平高层次的论文和报告,也不知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刊物发表自己的文章。科研经费紧张也是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又一突出瓶颈。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家底薄,科研经费渠道也不畅通,大量资金又都投入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任课教师和科研人员很少能获得科研经费支持,即使有也是少得可怜,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科研工作。他们也很少有机会外出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来获得最新的科研信息。因此,很有必要在高职院校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理念。
鉴于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因此高职科研应以突出应用型研究和开发型研究为主,“面向社会实践第一线,注重解决生产实际中具体问题,注重在社会和企事业单位最需要的技术、工艺问题上找课题,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注重与企业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以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为生产服务的特点。”我院院长周锦成同志领衔主持的《多媒体教学信息自动融合生成课件及检索技术研究》荣获温州市2005年第一期科技计划项目20万元资助,这在我院科研史上开创了先河。其余一些专业老师也分别成功地申请到了省厅级、市局级和院级等不同种类的科研项目十余项。
建立和健全高职科研体制
高职院校有关科研机构应组织开展专题科研培训,让一线教师了解科研的诸多程序,包括开题、结题的方法、技巧,科研方法的具体操作程序等等,在培训环节上,要“走出去、请进来”,既要发挥校内外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以笔者本人科研经历为例,五年来,笔者笔耕不辍,已经在全国各类期刊和杂志上近50来篇。尤其于去年参加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第四届英语国际教学研讨会后,有幸受邀赴美参加了在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第14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并成功主持了一场“外语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的专题研讨会,这不仅丰富了笔者教育科研的国际视野,同时对于提升我院在国内外院校的知名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好处。
制定科研管理文件
为使科研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特点,制定《科研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方法》《科研经费使用办法》等校内有关教学文件。而且要做到落实,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使那些真正认真搞科研的教师获益。如我院出台的《温职院教科研工作量计算及奖励办法》,对于本院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按照《国内学术期刊定级标准》给予奖励。学院自出台这一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政策后,教师们踊跃撰写论文并且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积极性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从1999年创办学院时的寥寥数篇教学论文到现在能够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文章,不仅在数量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且在质量上有了质的飞跃。从建院时的1位副教授(不含原中职的高讲)到现在全院已有97位高校系列的高级职称(截至2005年10月)。他们分布在全院各系部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成长为各学科的院级学术带头人。
提供物质保障,加强科研后备力量的培养
一、问题盘点
1、教师对科研缺乏热情。长期以来,大部分老师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书教好,他们认为只要会教书,也就对得起家长、学生、校长,也就完成了教师的基本职责。至于教育科研,那是教育科研部门、教育科研人员的事,与自己的日常工作没有多大关系,做不做课题研究,反正一样教书。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知识水平低,写不出大作,把教育科研看的过于神秘,高不可攀的事。还有一部分老师认为,每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大大小小的会议,组织学生的各项活动,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和精力搞教科研?
通过调查,以上的现象和想法在我校的老师中普遍存在,科研无用论、科研神秘论和无时间精力论,再加上缺乏良性的评价机制,这些都导致了教师们对教科研缺乏热情,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发展。
2、教师科研缺乏指导。进行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正确的方法指导,教师缺乏必要的、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造成教育科研质量不高的最大障碍。一方面教师们缺少足够的时间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另一方面,有些老师虽然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理论比较肤浅,理论基础薄弱,无法用所掌握的这些教育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教育问题。虽然各级部门和学校会邀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和培训,但是许多老师因为之前从未研究过课题写过论文,所以在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中还会有许多困惑或不解的地方。加上教育科研过分地强调“科学性”“理论性”,让老师们无法用高深的语言来总结和概括,最终导致老师们无法把教科研进行下去或者很好地完成。
3.学校缺乏有力的规章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对学校的教科研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我校的教科研管理制度还很不完善,在年底的评优评先中,教育科研工作所占权重很小,或几乎不看。在职称评审中,不管你有多少论文,只看级别较高的几篇论文,这些情况导致了我校老师在对待论文竞赛或课题研究时应付了事,有的老师虽然学校要求参加,也置若罔闻,因为参加和不参加没有区别,学校不会追究。这些或多或少影响着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二、提升之路
1.唤醒科研意识。首先学校要通过宣传、培训,发动,使老师们真正领悟到,学校科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教育科研活动氛围的学校,不是一所健全的学校。小学教师要认识到只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应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浓厚教科研的氛围。主管教科研工作的领导要掌握校内师生教科研的动态,搜集校外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及时向校内教师介绍最新教研信息,举办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交流会、教师论坛、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和成果展览、创办科研在线等。通过活动使学校的教育科研有声有色,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使教师们感到搞教科研并不神秘,选题并不难,研究课题就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之中,每人都有搞教育科研的任务,每人都有搞科研的能力,只要不断努力探索,就能取得研究的成果。
2、解决真问题。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我贴在地面上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小学的教育科研也应该是跟日常的教育教学紧密联系的。我们应该引导老师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入手,把课堂作为教育科研的实验室,让老师们针对课中的情景创设、问题设计、课堂交流、教学策略等要素,选择一两个点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这样的研究课题有明确的方向,针对性强,又有可操作性,降低了课题研究的难度,避免了脱离实际“假、大、空"。
在论文写作方面,要摒弃制约的枷锁,不唯发表和获奖为最终目的,而是鼓励老师写写教育随笔,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有感而发,并不断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再来思考教育的现实,思考我们的课堂,思考我们的学生,这样的写作才是思想的真实流淌,老师才能尝到思想的快乐,尝到教科研的乐趣。
3、实行梯度发展。学校老师的水平和思想状况参差不齐,在学校里,要想每位教师都成为教科研积极分子,显然不现实也不合情理。因此,学校要将老师的发展分步走,实现梯度发展。首先要培养发展热心教育科研的教师。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先进典型要善于发现,积极扶植,重点培养,同时,要大力宣传他们的成绩、经验,用他们现身说法,带动广大教师。其次,要对全体教师进行普及培养。校领导应当把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举办多种形式的讲习班、培训班,力求学练结合,即先进行有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讲授,接着由老师按照讲授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实践的训练。经常进行这样的培训,老师们对课题的操作、论文的撰写也就不感到陌生,减少了操作中的困难。此外,抓好学校中层的发展也是不可少的。学校的中层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发展影响很大,中层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工作中才有说服力,更能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一、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管理学课程内容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财经院校人才培养已直接面向生产经营企业,而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生源状况,为管理学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结合本校专业实际对管理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管理学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把不同专业对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原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加强通用基础知识教育,解决不同专业对基础知识的不同要求作为重点。
课程围绕学生专业思想、专业通用基础知识教育做好管理学课程内容设计。针对各经济类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从精简课程内容、突出核心重点和难点、避免内容重复的原则出发,把与专业课相关的内容整合到专业课程当中,科学界定管理学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明确分工,使之与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紧密衔,构建起管理学课程内容的系统化体系。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运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对管理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并系统了解和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了解、学好管理学,在现实生活中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以及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统筹安排的方法等,是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基础。提高对管理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基础。通过重点对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具体方法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管理技能和方法。
2.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大信息量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中要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原理,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管理思维模式,教师就要经常深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了解和收集具体的管理案例,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是做好管理学课程优秀教材选用。二是采用数字化更新管理学的课程内容。本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原则, 把更新管理学教学文件与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整合,形成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
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采用典型企业的数据和实例。几年来,本专业的教师编写了15万字的《管理学习题案例集》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
3.适时调整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适时修订教学大纲,使理论课程内容满足能力培养需要。以课程论文形式加大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测试。通过论文的写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全院各专业开设专题讲座,把最新的管理学理论与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教学内容改革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二、探索适应管理学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把解决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出发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实施案例等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素质教育。
1.案例教学法
紧密结合我国企业改革和上市公司实际,将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搜集整理编写了《管理学习题案例集》,辅导学生学习。教师将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指导学生分析案例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同时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启发讨论式教学法
针对大一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管理学课程刚刚接触,对管理知识陌生的实际,结合专业思想教育,重点启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知和兴趣;了解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从事管理工作的前景,结合教学内容、案例分析进行启发式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形成师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为培养学生对经济类专业学习兴趣,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知识基础。
3.erp沙盘模拟实战训练
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结合企业生产运作的全过程,实施ERP沙盘模拟实训模式,师生团队合作,以小组形式完成。学生在灵活运用管理学原理,自选方法与路径完成一套完整的决策方案;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角色分工、明确规则,并进行沙盘初始化,带领模拟第一年决策,编制报表。通过企业模拟运行,使学生能在模拟实战中愉悦地体验管理者应掌握的技能,强化了实践能力。通过该项目实训,使学生领略了完整的工作流程。了解掌握基础管理理论与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过程,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具体分析、解决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学习热情。
三、建立适应管理学课程改革的考核体系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期末考核采用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以基本理论与应用够用为度的原则设计考试内容,强化本课程的实践能力的考核,全面提升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民办高校学情分析,本课程的考核体系如下:
1.课程考核比例
平时课堂考核占总成绩20%,由书面作业、出勤和课堂讨论发言加权得出;课后考核占10%,包括实训报告、企业管理专题调研报告等方面内容;课程期末理论考核占70%,主要包括知识性考核。
2.考核内容与题型
考试课程期末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占总成绩70%,卷面实行百分制。考试试题覆盖全课程,其中第1~3部分占30%,第4~7部分占40%,第8~10部分占30%。考试题型原则上可分为填空题、选择题、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七种类型;其中客观题占40%,主观题占60%。考核为闭卷,笔试,实行教考分离,密封集体评卷,做到公正、客观,学生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这种灵活多样化的考核方法,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管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适应未来管理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加强管理学课程实施的保障条件建设
加强管理学课程建设,保障条件建设是持续搞好优秀课程建设的需要。对此,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的同时,加强了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使教材建设、网络资源整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同步进行,从而保证了管理学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1.收集、归类、整合管理学网络课程资源
一是收集和整合与管理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资源, 既有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改论文,又有生动典型的案例,促使学生能在人性化的网络环境中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增加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二是进行管理学课程网站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学课程网站资源库由课程大纲、媒体教学、案例习题、前沿动态、视频课堂等五个模块组成,管理学课程网站设立交互功能,由学习评价、在线答疑、实践教学三个模块组成。
2.通过局域网(校园网)和互联网等进行教学
一是通过管理学课程网站,使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内容和各章节的电子讲稿,以及课题组统一制作的PPT讲稿得以在网上呈现。二是录制了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三是通过互联网下载企业的基本状况,使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经济与政策发展态势等。
3.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一是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引进当前国际最流行、具有明显实效的“沙盘模拟实战训练”模式。二是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办学,走产学合作道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互利共赢。目前全院已与61家企业签订了教学实践合同,师生在不同的学期到企业进行锻炼。
4.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管理学课程建设的核心保障
几年来一直鼓励教师在职攻读高级学位,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说课、讲课竞赛,参与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实践与基地建设以及科研课题研究;有计划地组织课程组成员到签约企业参加管理实践活动,开展企业咨询服务等项目,提高其学术水平。教学团队中,课程组成员在研究方向、教学经历、学历结构、年龄阶段、职称层次等方面形成互补。通过团队学习和研讨的方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升了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强化了教师自身的团队意识,从而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了快速和持续提升,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同时为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五、管理学课程建设的反思
管理学课程内容和方法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还缺乏创新思维。目前,管理学教学模式仍是传统教学占主导,学生参与性较弱,并且教师过多依赖媒体教学。为了实现管理学教学多层次目标,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积极主动进入深度学习,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知识结构需要提高和优化。此外,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还存在不适应;学校与生产经营企业的联系还不广泛,阻碍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霍彬.<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讨[J].教改研究,2008(10).
[2]武忠远,王成,李兴开.管理学课程改革新思路[J].教育探索, 2008(7).
[3].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J].教改研究,2013(4).
[4]贾明清,方林.管理学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5).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活用教材,优化资源,提升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充足而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持,我们要结合科学教材的内容,活化教材,优化教育资源,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外部资源。我们首先要挖掘校内课程资源,特别要加强科学专用教室的环境建设,包括实验仪器、学校图书馆、校园网及其他教学设施。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积极开发的教学素材,如教学材料、实验方案、教学论文、课件、图片、学生优秀作业和小论文等,使之形成资源库,在一定条件下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要敢于走出课堂,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河流、农场、田地、各种动植物,社区活动中心、街道、开发区、工厂等。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好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真正的科学探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推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开发和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更加丰富和便捷,信息化资源进入课堂也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贴近生活。我们还要通过网络收集信息、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都是开发并整合教学资源的活动。在科学课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构建和探究体验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质疑、探究、合作、创新等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课课堂的教学效率。
这样,以教材为依托,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给学生培植科学学习的沃土,给学生的科学学习开拓更为宽广的时空,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关注实践,亲历探究,提升科学素养
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他们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始终没有停止过探究。学生是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现实世界中的,他们的学习生活与气象万千的世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我们教育者所要做的,不过是促使儿童天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促使儿童从自发的、不成熟的探究走向科学的探究而已。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实现的,其中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亲自探究的机会和平台。
在科学教学中,探究性活动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引导和鼓励无疑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注入了活力。因为探究既然是一种探索性活动,走的就一定不是别人走过的路,它往往有一定的风险。对此,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认识: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肯定其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另一方面,在学生的探究出现障碍或然后失败的时候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并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新的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转换角色,创设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研究活动活动之中。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还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看一看”,认真“想一想”,互相“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题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三、课外延伸,拓宽途径,提升科学素养
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小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科学探究不是随课堂铃声为起止的,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核心,去点燃学生课前、课后持续探究活动的激情,体验探究的乐趣。因此,在学生已理解了一定的科学概念、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之后,教师更要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去进行一些新的或较深层次的探索,这是学生从学习知识到灵活应用知识的一个深化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有效迁移的过程,更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不断得到提升的过程。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有益于拓宽学生的实践和创新途径,有益于深化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1)拓展知识,学以致用。在学生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大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在一项(或一段)探究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接着讨论后续探究活动所需要的材料、知识等,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这样一来,学生的科学学习就会实现自主互助,学以致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循环往复,效果显著。我就把这几个问题作为这节课的拓展活动:利用同种器材,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地方做同样的实验,相信你能解决以上问题,会有更多的发现。这样,学生的自主互助探究会继续进行下去,学生的探究学习也会持续发展下去。
(2)学会观察,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及各种生活现象,开展各种趣味十足的研究性学习,学会观察、发现、探究、积累。如: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研究神秘的星空,关心天气变化,调查沙尘暴,发现温度计的秘密等等。
一、师养提升工程――为教师“培满”成长的养分
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中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是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的。学校作为传播文明的殿堂,理应书香满园;教师作为文明的传播者,理应养成阅读自觉。学校积极实施“师养提升工程”,推进“1+1+1套餐阅读项目”,武装教师的头脑,提升教师的内涵,给教师“注满”成长的养分,增强成长的自信与底气。“1+1+1套餐阅读项目”即教师每年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一本学科教学指导书籍,一本人文素养书籍。教育理论书籍根据学校本年度课堂教学改革的总要求推荐阅读,目的是让每位教师了解本年度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给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撑。学科教学指导书籍、人文素养书籍则由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向各教研组分发《教研组“1+1+1套餐阅读”项目书目推荐表》,教研组长通过广泛征求组员意见,确定组内教师的学科教学指导书籍,教师本人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人文素养书籍。教师发展中心审定教研组推荐书目,交由学校图书馆购买。学校图书馆登记造册后,教研组教师到图书馆借阅自己挑中的书籍。学校每年组织两次阅读分享交流活动,上学期为学科指导书籍阅读分享交流会,下学期为人文素养书籍阅读分享交流会。交流活动分三个层面进行:一是由行政组全体成员放样,全体教师参加并评出10%的优秀人员;二是教研组内分享交流,组内成员评出10%的优秀人员,行政人员分插各教研组督导;三是学校层面分享交流并表彰。即评出的优秀人员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分享交流,评出“最佳阅读达人”、“最佳人气达人”、“最佳分享达人”等奖项,由学校进行表彰。为了提高教育书籍的利用率,我们还组织开展教研组内“书籍漂流活动”,尽可能地让书籍物尽其用,物超所值。“师养提升工程”的实施,既提高了教师的阅读主动性与积极性,加速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学科能力的增长,又在全校教师中形成了“一天不看教育书籍心里就不踏实”的良好阅读氛围。
二、师研提升工程――让教师插上飞翔的翅膀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是学校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当前,许多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已越来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解决这一“短板”,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意识,投身教育科研实践,勇于敢于提起手中的笔,记录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另一方面需要学校“扶”“逼”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科研导向,努力营造“人人会科研,个个出成果”的教育科研“气候”。从学校层面看,学校应大力实施“师研提升工程”,为教师发展插上飞翔的羽翼。一是“逼”一批教师“上路”。学校规定,一年内没有教育教学的,年终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用制度断绝了部分教师的“心理退路”,防止了部分教师教育科研的惰性。二是“扶”一批教师“入门”。学校外聘科研专家,内盘教研能手,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的讲座与培训,既从理论上教会教师实施教育科研的方法,又从实践上授给教师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学校制定教育科研奖励条例,由教研组自行推荐综合类或者学科类的品牌杂志,教师发展中心认定并统计,每个学期期末对发表在认定报刊、杂志上的教育教学论文按条例兑现奖金。学校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对申报成功立项的课题开题后按级别进行奖励,兑现奖金的50%作为课题研究启动资金,课题顺利结题后再兑现剩余50%的奖金。这样,通过“扶一把”“奖一批”,帮助教师揭开教育科研神秘的面纱,找到教育科研准入的门槛,把握教育科研的基本途径,走上教育科研神圣的道路。
三、师质提升工程――给教师营造丰盈的精神家园
学校发展的根本在教师,教师发展的根本在健康。身心俱健的教师群体是学校发展坚强的依靠力量。为了提倡全体教职员工过健康快乐的生活,培养一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健康水平与幸福指数,学校实施“师质提升工程”,着手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与品位,努力让教师过上有尊严的品质生活。教师发展中心与工会联合,在充分进行教师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教工伊甸园”。“教工伊甸园”采取俱乐部制,实行俱乐部主任负责制,俱乐部主任由全体俱乐部成员推选,学校聘任。“教工伊甸园”下设的俱乐部有书友、服饰礼仪、艺术欣赏、健身舞、乒乓球、有氧慢跑、太极拳、垂钓等,各俱乐部主任制订俱乐部活动方案,有权聘请校内外技术指导,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为了保证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学校实行俱乐部经费包干制,确保俱乐部活动的时间与场所,同时充分挖掘校内外培训资源,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为各俱乐部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机会。各俱乐部成员充分发挥各自智慧,挖掘社会资源,根据各俱乐部的成员需求开设了文学、音乐、美术、美容、礼仪、运动、养身等课程与讲座,让教师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恢复体力上的疲劳,达成生理上的平衡,释放心理上的紧张,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认识到教育的真谛与生命的价值。“教工才艺展示”已经成为每个期末学期结束大会的“保留节目”,成了每位教职员工的期待与最爱,这既是对各俱乐部活动成果的一次展示与检阅,更为各俱乐部成员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与空间。“教工伊甸园”已成为教师专业与精神成长的共同乐园,教师乐观坚守教育事业的“动力加油站”与“精神按摩处”,全体教职员工的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图腾。
四、师技提升工程――给教师搭建追梦的阶梯
教学技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能否成为优师名师的首要因素。一个优师名师必然有着娴熟的教学技能,高超的教学艺术。对于学校来说,“一个优师引领一个学科,一个名师叫响一所学校”,他们总以高尚的师德与人格,精湛的教学技艺引领着一批人,成就着一所学校。学校以实施“师技提升工程”为抓手,给教师搭建一个成长的阶梯,构建一个寻梦追梦的平台。一是引导教师科学规划自己的教师生涯。学校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周期性、递进性的“三年专业发展计划”,让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意愿与奋斗目标。教师发展中心每学期组织检查,每位教师均给出恰当的评价与中肯的建议,以便教师把准发展目标,适度调整努力方向。三年期满,对全体教师的实施情况做一次全面的评价,对如期完成计划的教师给予表彰;对尚未完成计划的教师专门召开分析会,剖析原因,寻找问题,指明方向,落实整改措施。二是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学校在校内评选学科导师,聘请校外学科导师,根据自愿原则,学校指定与教师自选相结合,对任教不到六年的青年教师人人配备学科导师,签订指导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利,进行捆绑式考核。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周期,为学校发展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培养了大批新生力量。三是开展“教师技能大比武”活动。学校每年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骨干教师教学技艺大比赛”“主题式教研赛课”等综合性活动,比赛内容涉及普通话、粉笔字、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说课上课、观课评课、教学反思、解题命题、教育技术运用等多个方面,既夯实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艺,又增强了教师的事业自信与追求自觉,为学校高位可持续发展锻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本刊在广泛征集专家与读者意见后,围绕大家关注的基础教育中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疑难问题分月策划了2014年1月~6月的专题,请读者积极参与。相关专题征稿信息可在我刊官网“期刊公告”栏目下载。
良好的教研计划是确保教育科研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向教研要质量要效益,走科研兴校的道路是我们迎接课改挑战,走向新世纪的最佳选择。
一、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
立足本校实际,追求实际效果和注重实际应用是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化”和“教育科研工作化”是我校正在营造的科研氛围,通过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是我校的校本教研的主要目标。
二、确定课题: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把科研课题分为三级:即学校总课题;教研组分课题;教师个人子课题。
1、学校课题: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一项课题,即《主体参与,分层教学,异步达标》,同时我校还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
2、教研组课题:教研组每学期要针对本学科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围绕课题进行研究,重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在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
3、教师课题: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从中选出某个值得追究和设计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题要取熟避生,宁小勿大,不能超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不能设立过于抽象的课题。
三、本学期将要开展的教研活动;
(一)、学校
1、本学期尽可能的传递各种科研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
2、观看光碟《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内在人格魅力就会提升教育艺术。
3、组织我校青年教师认真研究新教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在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汇报表演课,以此促进青年教师尽快走向成熟。
4、组织 初一、初二学年教师“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出课的教师在第一轮“教研组轮听课”中选出。
5、近期末时学校将组织一次校级研讨课, 将采用说课、讲课、反思、互动交流、小组研讨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提问、讨论,组织教师对自己和他人的实际教育行为、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讨,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6、组织全体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分析、优秀教案,把新课改的经验以文字资料的形式积累起来。并且进行评比和交流。
7、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在教研组内要求新老教师结对子,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目的,使我校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强大起来,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
8、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学院和片的教研活动,通过开放的教研网络,经常和校外的同事沟通和联络,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研究的水平。
(二)、教研组
本学期每个教研组利用教研日开展以下教研活动:
1、组织一次“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并把上是轮听课上升到课题的高度,本学期确定的探索方向为:
A、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B、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及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C、体现学习的探索性,探寻具体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及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书本知识的能力。
D、体现学习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尝试进行研讨式学习的课堂操作。
2、初一、初二年级组织一次 “新课程课堂教学汇报课”每个教师出课一节,课后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然后教研组内的教师进行分析、研讨、交流。
3、每个教研组隔周教研日都要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和课题进展情况,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共同研讨,使教师的困惑能得到及时回应,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
(三)教师个人
教师每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体现在教学记事中,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发挥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作用,在研究和反思的状态下实践,把教研的主战场放在课堂上,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措施
1、建立课题立项审批制度,课题必须是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自主确定、自愿申报,并报教研领导小组备案,课题进展和落实情况要定期做出总结,教务处要及时掌握并提供积极支持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教研组内新老教师要结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促进老教师转变观念,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3、注重各种原始资料的积累整理,进一步统计分类,有专人保管,为今后教研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确保教研工作有效、深入、持久。
4、注重理论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及时征集、评选论文、经验总结和科研成果,并向上一级推荐。
5、深入教研组检查指导教研活动,进入课堂跟踪指导教师的课题进展情况。
校本教研月工作安排:
2005年下学期:
九月份:
1、组织初一初二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
2、观看光碟《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月份:
1、三学年课堂教学轮听课
2、青年教师汇报课
3、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4、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一月份:
1、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2、教研组轮听课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二月份:
1、组织全员参加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
2、论文交流、案例分析、优秀教案评比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4、积累整理校本教研原始材料
2006年上学期:
三月份:
1、组织初一初二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
2、案例分析、优秀教案评比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四月份:
1、课堂教学听课
2、青年教师汇报课
3、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4、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五月份:
1、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2、教研组轮听课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六月份:
1、组织全员参加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
2、论文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4、积累整理校本教研原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