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际市场营销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理论体系的完整,却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和素质与知识同等甚至更为重要。从而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的严重问题。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科型、研究型的大师级人才,也要培养大量技术型、应用型的优秀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探索、创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建立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应对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教学课程的特点
2.1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注重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融语言教学与国际商务为一体,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交际的能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我校商务英语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地掌握国际商贸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贸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商务英语人才。突出“英语+商务知识+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培养特色。
2.2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教学课程的特点
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与营销专业的这一课程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更注重的是实际操作性,要求学生熟悉国际市场营销的程序。而且这一课程的另一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能熟悉国际营销中所使用的英语,并能很好地加以运用。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该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3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3.1教学方式改革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它是指导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门重要课程。要实现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就要突出外语的重要地位。同时,国际市场营销作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战略,在多数场合下总是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商务交往的信息载体。从商务英语专业自身而言,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商务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也是其基本目标之一。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开设本门课程应摒弃原来的汉语教学而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另外,当今不仅仅是国外企业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局面,中国企业也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这就使很多国外学者投身于研究大量的中国案例,为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学研究资料,从而有利于双语教学的推进。
3.2教学内容改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材的选用十分关键。根据双语教学方式的实施要求,所用教材语言应为英文。对比了国内外的多本教材后,该课程教学选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市场营销》作为教材,该书的特点是:第一,语言为英语,学生通过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原文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第二,向学生介绍国际营销学的核心理论和基础知识;第三,本书以西方大专院校的国际营销学教材为基础,经过节选和整理,适当结合我国的一些实际案例。内容更符合我国高校学生特点与社会需求;第四,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真实商务实践和案例,扩宽学生的视野,深入了解西方,尤其是美欧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全景;第五,书中每个章节后设计的思考题、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以上特点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3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分析、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就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授课方式,而采用案例法、项目法、任务法、交际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的作用,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商务环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邀请营销公司的职业人来参与教学,为教学提供真实、鲜活的营销案例,协助设计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有计划地为学生做专题讲座等。有了职业人的加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更加生动、有效,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3.4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避免学生只注重期末考试,而忽视平时的过程学习,该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创建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即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评估。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除了期末考试之外,还兼顾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和发言水平,以此来激励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并给学生提供阶段性测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做报告等。此外,在学习每章节内容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内容完成一项实践性作业,如:做企业调查,为某产品、某企业做市场环境分析或制订营销方案等。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平时积极参与,又保证学生成绩的可靠性、科学性;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体现“夯实基础,锻造技能”的指导思想。
4结论
我国的各大高校在双语教学中进行着不断地探索,目前针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却很多,为双语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限制。在实际需求的推动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许多高校在推进双语教学做出了积极的尝试,而市场营销学由于其前沿性与时代性成为了高校大力推行的首批双语教学科目。该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需要结合实际对社会与市场的发展动向进行了解。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市场营销专业需要培养拥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就目前的《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来看,存在一定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导致双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第一,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我国的市场营销双语教材普内容遍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案例教学相对缺乏,内容死板,而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不够,使双语教学无法起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同时,我国市场营销教材在地道英语与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程度上,学科新颖性、思维性,以及技能训练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如英文原版教材篇幅大,阅读难度大,所涉及的案例属于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下的,与中国的国情并不相符,这也就导致在案例的分析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导致案例分析难度大。加上在理解上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教材内容在实际操作性上比较缺乏。第二,教师与学生的语言水平有限。《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师都具有很好的专业背景,但英语水平上却很有限,在教学中无法自如的运用英语进行课程教学。尽管极少数教师机具有精通的专业知识与较高的英语水平,但也是杯水车薪,无法形成双语教学团队,影响力较小。在学生方面,同专业同班级学生在英语水平上良莠不齐,尽管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听力与口语水平仍然较低,因此教学中很难与教师形成有效地互动,这无形中增加了《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难度。因为语言的关系,学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上,从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造成影响。另外,由于缺乏有利的天然语言学习环境,从而减少了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而学生也并没有对英语进行思维的压力。第三,教学方式不够完善。高校许多教师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学中,仅仅停留在纯语言的教学层面上,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译代讲,这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的融入到双语的营销世界中,若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也就对实际问题予以解决,教学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而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内容的中英文重复很难避免,运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讲解与沟通的速度较慢,这导致课程教学的进度也变得缓慢。
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核心。针对该课程实践应用很强的特点,课堂组织应采用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模式。由于该课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市场营销专业中通常在第三学年开设,因此从大一开始循序渐进的进行西方语言意识的渗透,培养商科学生对商务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在减少直接灌输双语专业知识所带来的困难和鸿沟,提高双语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商科学生在大一公共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渗透商科专业英语的系列培训,以便尽早对一些商科基本术语、常见商科英语有一定的认识,进而减少该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基本语言所惑,为该课程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学生对双语专业课学习的信心。
(一)采用情景式案例教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学习的兴趣,从大一开始,公共英语教师可先将与该课程有关的内容制成情景逼真的课件,包括音频、视频等,并将一些常见与基本的专业词汇加上中文注释,让学生在总体上对所该课程有一定的了解,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枯燥的词汇学习变得生动和形象,进而逐渐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学习中,可逐渐渗透商科专业英语的系列培训,包括商务英语情景听说、商务英语阅读理解、以及案例教学等。通过案例的输出,则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采用案例教学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开发,逐渐学会使用由简单到复杂的英语对问题进行回答。
(二)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模式
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鼓励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能使学生在讨论中增强与教师的互动,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避免“搭便车”。小组讨论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前对各小组的任务进行分配,其内容应与课程及案例有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各个小组在课堂上展讨论,讨论结束后,让小组成员使用英文对讨论结果进行阐述。由于各小组都不甘落后,因此都会在课后进行积极的准备,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会主动进行知识的索取,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与辩论能力。这样会使学生整体的理解水平及辩论能力提高。英语教学中,可引入与国际市场营销有关的视频与小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如以著名的罗伯特(美洲航空公司总裁)与霍华德(布拉尼夫航空公司总裁)的一次违法通话为案例导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该案例展开讨论,使学生对企业在开展国际营销活动前,必须对本国、东道国与国际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有一定的认识。
(三)采用模拟表演式教学法
采用模拟表演式教学法,在英语学习中设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情境的模拟表演,从而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对所学理论的印象,并让学生对外语的驾驭能力在短时间内获得提高。由于学生的参与式表演,使学生英语兴趣提高的同时对国际市场营销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还能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掌握国际营销专业知识。如设计一个新产品的介绍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准备,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一款新近的世界市场出现的新产品进行介绍,包括英语介绍新产品的名称、属性,新产品最新面市的国家,以及新产品的功能与特点等。由于每个学生都会在课堂上进行一款新产品的介绍,因此增加了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同时也对世界市场新产品有了一定的认识。
三、结束语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营销环境国际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国际市场开发问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成功企业的必备素质和急需解决的课题。入世十几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营销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然而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营销策略、战略的制定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国际市场营销学则系统地阐述了相关理论,并能够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国际市场营销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就教学而言,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问题不容忽视,不断推进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更好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培养出更多高质量国际化视野的市场营销人才。
1.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现状
国际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一般是在第三学期为国际贸易专业开设,每周 4 学时,共46学时。国际市场营销学是随着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不断加强,在市场营销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国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教学难度大,其内容体系分为:基本概念、理论,国际市场环境、国际市场调研、国际市场影响策略及战略等内容。该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在学生掌握国际市场影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上,能够将相关知识应用于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能够帮助外贸企业解决一些国际营销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企业商品(服务)国际竞争力。
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在内容体系与市场营销学比较相近,与统计学、国际贸易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联系比较紧密,目前本校该课程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课堂讲授中结合一些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学习主要还是单方面被动接受。
2.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际市场营销学理论主要还是源自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我们国家开设时间相对较短,同时伴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变幻,营销理论与形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教学实践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课时安排相对不足,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许多高校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设了许多通识课程或其他课程,由于学期时间有限,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所学课程较多,这就导致较多学校压缩一些重要课程的课时或者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安排课时就比较紧。该校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市场营销学总课时为46学时,每周两次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教师要么压缩授课内容,要么加快授课速度,这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国际市场营销学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基于条件受限,不能带学生到外贸企业进行实践,因此课堂讲授必须结合较多实际案例,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生专业认知能力不足,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生专业认知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学习比较盲目,目的性不强,对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相对比较感兴趣,而对于理论性强的科目就不用心去学习,或者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就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国际市场营销学也不例外,在授课过程中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或案例学生比较感兴趣,而对于理论部分学习积极性不高,再者课时有限,案例分析不可能讲授很多,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缺,在以后就业过程中也就缺乏竞争力。在目前教学过程中发现现在学生学习目的性、功利性很强,主要只看重短期效应,学生认为目前有用的科目就会认真对待,而对于偏理论的科目或学科中理论部分就会觉得较乏味,最后就会导致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专业素养不高。主要原因还就在于学生对于专业认知度不高。
3) 考核机制不科学
合理的考核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对于学生的考核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论文和考试,而作为专业核心骨干课程一般都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成绩一般占70%,而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程实践和考勤两部分,而应用部分只是通过案例分析题体现,国际市场影响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目,通过这种考核机制不能很好地对学生实际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相当部分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课,出勤目的主要只是为了争取平时成绩,而没有认真听课,考试前突击一周左右时间应付考试。如果仅从试卷成绩来看很难准确衡量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因此教学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这对于学生和学校而言都是不利的。
4)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国际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需要
国际市场营销课堂主要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虽然多媒体具有板书方式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基于课堂时间、条件有限,教师课堂不能引入更多案例,更不能让学生参与模拟实战中来,只能通过课下分组布置一些任务以督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然而,学生具体是如何操作的教师不易把握,因此,教学质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
3.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更能结合实际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做出以下几方面思考:
1)结合培养方案的制定,适当调整课时。国际市场营销学理论体系比较庞大,理论教学任务就比较重,如果课时不能得到调整,教学质量就不能充分保证。如果课时充分的情况下,就可以更多地采取讲练结合地方式,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2)学科导论工作做扎实。在学生入校后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得学生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将来就业考研动向有个充分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3) 完善考核机制。在保证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以往学生考试就能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欠缺,因此以往的考核机制不能够充分衡量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今后考核应该适当向应用能力方面转移。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讲练结合,与学生形成很好的互动,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除了能够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之外,还能够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更有助于将来在就业过程中提高自身竞争力。(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