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三历史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所谓“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对新知识、授课内容、思维方式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学内容设计及授课模式都是紧紧贴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所展开。最后在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之上,教师要合理跟随学生的思维主线,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这种“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响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二、“主导—主体—主线”三维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分析
1.体现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及考核标准一定要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展开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让学生讨论、相互分享生活中能量的传递,生态链的循环,各个家庭空调装置的方向及位置等。并互相分享自我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突出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适当引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辅助设施,如FLASH、多媒体、影视片段等,将抽象的教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从根本上发现及认识地球面貌的形成过程。并在学生逐渐建立的认知能力上,及时提问,深化知识结构,反馈教学效果。从而逐渐优化教学模式。
3.遵循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主线地位
在习题讲解过程中,对于学生已经建立的认知水平,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索,并围绕他们的思维主线进行辅助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上将学生进行分组负责此题目中的某一个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空间。那么,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上必然会投入讨论,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那么教师就要遵循他们的思维主线进行辅的指导,并尊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三、总结
关键词: 动态问题 三重生态 理论引用 尝试教学 初中数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三重生态”理论中得到的启发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析初中数学动态问题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三重生态”理论的阐释及对教学的启发
在“三重生态”理论阐释中,其主要包含三个动态因素,即自然生态、类生态及内生态。所谓自然生态就是维持每个人生存的物质资料,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所谓类生态就是人们生活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内生态则指的是每个人内心得以栖息的居所。专家认为:每一个不同的生命体都处于三重生态的相互作用中。综合来看,自然生态和类生态最终反映内生态,并通过内生态表现出来。其实,课堂教学也在三重生态关系的作用下呈现不同面貌,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各异的。
“三重生态”理论应用于几何数学则表现为用运动的观点看图形的变化,具体特征为探索点、线段、面或几何图形运动中的规律,这些元素在变化过程中相互转化,最终实现有机统一,科学阐释数学问题由“变”到“不变”、由特殊到一般及变繁为简的辩证法思想。这种理论涉及数学领域的概率论、几何等众多知识,并蕴含数形结合、函数方程、有效转化等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因而此类问题更具综合性和开放性。由于此类包含动态思想的问题符合新课改的课程要求,因此数学问题中设置动态问题是数学考试中考查学生数学思维的重点。素质教育崇尚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上述提到的初中数学中的动态问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本文将以“三重生态”理论为基础,多角度阐释解决上述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而研究这类问题的有效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找准教学方向,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较高的解题素养。
二、利用“三重生态”理论尝试解决初中数学动态问题的教学策略
从长期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解决动态性数学问题没有比较成熟的思路,考试中这类题目的得分情况不是很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此类题目本身难度系数较高,二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三重生态”理论没有得到恰到好处地应用,在师生中没有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自然生态元素作用不明显。
数学动态性问题重在描述题目中涉及的基本元素的变化和运动过程,为了让学生能直观清晰地理解各项元素的变化规律,我们需要在学生脑海中创设具体的情境。
2.类生态元素作用不明显。
在解决动态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通常会陷入一种固定的、单一的模式,即对学生的思想培养缺乏一定的关注,从而导致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习惯按照同一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长此以往,如果学生接触的题型种类有限,这种思维定势将更明显,当遇到新题型时,思维转换速度和敏感度都将急剧下降。尤其对于一些需用新方法解决的“旧问题“,学生通常会根据以往习惯和模式解决问题,以至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懒于深究问题背后的原理。类生态元素未发挥良好作用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即学生并未用心体会点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也没有认真分析动态数学问题的实质,从而只能按照既有经验思考和解决问题。
3.内生态因素作用不明显。
内生态因素主要表现为学生觉得所学内容很有难度,且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学生所做的习题往往是一大堆字母、图形、数字的组合,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应在设置题目时,选择趣味性叙述方式,并尽量让学生在解题中体会成就感,让其意识到所学内容是很有意义的。
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1.深入理解动态型问题,发挥自然生态元素的作用。
尽管动态型问题复杂多变,但有其自身规律,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两大规律。
(1)无变量条件:无变量元素的问题基本都是较简单的几何问题,运动变化形式基本围绕点、线、面展开,主要考察运动中的规律性。例如,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问题时,在无变量的前提下,解题方法都相对简单和固定,主要采用相似或全等等规律。
(2)有变量条件:如下图:P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边上运动,AC=6,P从点A向点C运动,Q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以同样速度由B向CB方向运动,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于D。当∠BQD=30°时,求AP的长。
此题主要运用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根据题目已有条件,易判断出∠QPC是直角。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当∠BQD=30°时,QC=2PC,设AP=x,则可以得出方程:6+x=2(6-x),解方程即可。可以看出引入变量元素后,题目变成综合型。综合型问题通常包含函数、几何等多个知识点,因而难度系数较前者大,考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具备综合型思维。
深入解读题干要求,合理分析图形,应成为学生解决动态数学问题的必要步骤,这是对“三重生态”中自然生态元素的科学注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题目要求,并从中探索出一般的规律性东西。学生需要重点理解的因素有:图形中运动的元素、运动的特殊点,进而将其转化为一个点的特殊运动过程。
2.引导学生体会解题思路和数学思想,发挥类生态作用。
在具体指导学生时,要确保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避免“背答案”。只有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思路和数学思想,才能彻底掌握这一题型。
如初中数学动态型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提高内在修养及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两方面的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多寻找一些需要运用到这些能力的题目,开展针对性训练。
如下图,在正方形ABCD中,AB长度为6厘米,M点从A点出发以单位速度沿直线向B点运动,与此同时,点N也从A点开始运动,运动路线为AD―DC―CB,速度为6cm/s。设AMN的面积为y(cm■),运动时间为x(秒),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摇?摇?摇?摇)
许多学生见到这种问题就觉得无从下手,其实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两种方法是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的,由题目易知,从N点正好能走完折线AD―DC―CB,根据分类讨论思想,可将AMN的面积计算情况分为,在AD、DC、CB三条线上的三种情况,并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写出每种情况下AMN的面积计算公式,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内生态元素作用。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感受到动态问题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
如这道题我用两个小虫子代替P、Q点,这道题立马变得有意思:两个小虫子小P和小Q同时发现了A点的实物,此时,他们与食物的位置呈三角形ABC,小P离食物的距离是20cm,小Q离食物的距离是12cm,已知小P的速度是3cm,小Q的速度是2cm,请问两个小虫子立即沿最短路径奔向食物,问:小P和小Q何时与食物成等腰三角形。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使得整个题目令学生眼前一亮,解题过程变得趣味化,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意识到所学的内容是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活动应将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作为重要考量,而不是单纯地说教。“三重生态”理论中内生态元素是其他两种元素的落脚点和归宿点,意味着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最后都是以服务学生、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出发点的。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明白教师担负的职责是多么重大,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并获得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是多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造性;学习方法;个性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支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中学语文教师要尤为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概括起来说,是一下三种能力。
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激发想象力,放飞创新翅膀。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心理学上把依照语言的描述或根据图样、模型、符号等的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之为再造想象。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再造想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方法,可把学生带到野外,在观察的基础上鼓起联想的双翼,让学生大胆想象。只有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合理想象,写出的文章才会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创设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明朗、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的力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氛围,让学生在此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寻根究底。
独创性是创造活动的最本质特征之一。为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注意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问难,寻根究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不要纠缠在一些无价值的问题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深入到篇章之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且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不易产生疑问处质疑。有些课文或课文中有些词语,学生读时一晃而过,不觉得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又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或容易产生差错之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让学生于无意处发现蕴藏的“真金”,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再次,教师还要在有疑处加以强化,激发学生认真质疑。教师要在学生有疑点的地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质疑,然后因势利导地分析问题,从而达到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目的。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又离不开聚合思维,所以,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必须抓好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尤其是要抓好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能否多角度思考,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关键是看能否打破思维定式,灵活地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展求异思维,书写自己的独特感受。
当然,只主张发散而丢弃聚合,是不能提高创造水平的。人的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就要收敛一下,进行比较,寻找较好的解决方案,然后在新的基础上再进行发散,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再收敛。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对发散思维所得到的多种结果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2. 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门类日益增多,知识周期缩短,那种“一日所学,终身受用”的时代早已过去。当今和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科学的预见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当中自学能力是前提、是基础。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便成了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方法。如指导学生自学叶圣陶的小说《夜》,可以设计以下自读提纲:(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有那些主要活动?(引出明线)(2)和主人公有关的还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各有什么活动?(引出暗线、中间人物及其作用)(3)主人公在得到死讯前后心理有何变化?请具体说明。(分析人物的心理特点、性格及描写人物的方法)(4)人物、情节、环境是为主题服务的,本文的人物、情节、环境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学习分析小说主题的方法)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归纳出如下两种分析主题的方法:(a)人物、情节、环境是分析小说主题的前提;(b)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与人物、情节、环境结合起来是准确把握主题的必要条件,然后要求学生分析《夜》的主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掌握了依据课文材料评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的方法,可以说是一举而多得。
3. 使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性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人的个性品质与特点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独立、勇敢、勤奋、有恒、谦虚、细致、好探究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而怠惰、怯懦、自卑、骄傲、粗心、守成规等不良性格则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要注意及时消除和矫正。
一、我们的模式和做法
我们的课堂总体模式是:“三七”教学法。
“三七”教学法是指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展示—巩固训练”三个阶段和“明确学习目标、布置自主学习、检验自学效果、指导自主质疑、合作探究释疑、总结知识学法、巩固拓展训练”等七个基本教学环节。
“三七”教学法是一种注重课堂结构的教学模式,侧重于每堂课教学流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三维目标落实到位的实在性。为使“三七”教学法能落到实处,我校同时实施 “学案先行”的辅助教学手段。
为全面推行“三七”教学法,我们着重抓好两个质量关。
(1)拆掉讲台,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我们天天谈教学质量,什么是教学质量?我认为,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让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当中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课改的第一步。
(2)学生讲解,自我体验就是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性都是学生在课堂的亲自参与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我认为,在新的教学质量观中,自我体验就是教学质量。我们的课改就是要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然后将每一个知识点都牢牢地烙印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
为全面落实“三七”教学法,我们着重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
一是备课组队伍。我们实行集体备课,案和学案,学进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集体是一个志同道合者的创造性友好集团,这个集团中每个人都为集体的创造转嫁出他的个人贡献;每个人借助于集体的创造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同时他又使他的同事们在精神上充实起来。”我们坚信,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是学习组队伍。学生学习小组的建设是课改推行的关键,我们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商量、研究,按照课改要求,根据学生潜质,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以小组组织学生自学、展示、探究和知识巩固。如果教师的聪明才智“深化”到培养每个学生“创造性的能力”上来,如果教师所讲的话善于激励学生投入创造性的能力的竞赛,那么,学校里将不会有一个平庸的学生。
二、我们的足迹和经验
1.教师在课改中迅速成长
实施“三七”教学法,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批教师脱颖而出,在各种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2010年以来,我校教师在省、市、县级教学竞赛中成绩显著,胡芳姣老师获湖南省高中历史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黄飞老师获湖南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竞赛一等奖,邹聪玲老师获湖南省主题班会课教学竞赛一等奖;2011年7月,徐娟老师在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中获省特等奖;在2011年10月邵阳市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比赛中邹龙章老师获特等奖,并将代表邵阳市赴省里参赛;2011年10月,在由湖南省教科所和湖南省电教馆联合举办的“三优联评”说课比赛中,我校黄娟、邱双娟两位老师获省一等奖,邹龙章、肖爱树、刘英和徐娟等四位老师获省二等奖;另有30多位教师在市、县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学校2010年被评为邵阳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和隆回县优质教育学校,2010年被评为隆回县小学、初中教学质量前十强学校。
2.教研在课改中得到强化
我校广大教师通过课改实践活动,其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010年以来,我校教学论文、课件、教学设计获省级以上奖励180多项;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70多篇;刘明彰老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经典美文与语文课堂读写教学研究”)荣获二等奖;阳希明副校长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德育优秀研究工作者”。
3.质量在课改中稳步上升
我校自2010年2月实施“三七”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课改班级课改科目的成绩提高很明显。2010年在生源质量较差的情况下,高考二本上线66人,二本以上的升学率远超同类学校。2010年,小学六年级、初三学考成绩全县名列第二,初二学考和调研考试全县名列第一,小四调研考试名列全县第一,高一调研考试、高二学考名列县同类学校第一。课改班级的课改科目在县调研考试中成绩明显好于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平行班的成绩。2011年高二学考一次性合格率达95%,位居全市市级示范性学校第二,高考亦稳居同类学校之首。
4.能力在课改中全面提升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对不同问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采取不同方法,全面而灵活地作出综合分析,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一年多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屡创佳绩。2010年,李嘉伟、周晶羽、陈雨洁设计的“能快捷转变为救生头盔的书包”,苏婧瑜的“植物壁画研究”,陈巍、彭洁设计的“乐翻天喜庆雾焰”均获得湖南省第三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我校成为全省获一等奖最多的参赛单位;2011年4月高60班蒋梦倩同学参加“中国中学生作文大奖赛”获全国一等奖并获邀免费去南京大学参加颁奖典礼;2011年《美文》杂志第10期一次发表我校学生习作5篇。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教育是一种信仰,课堂教学改革当然也是一种信仰。课改对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国家的意义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实中,我们一些领导、一些教师的认识不到位,行为不到位,还没体会到课改带来的幸福与快乐,课改还没成为他们的信仰。
(2)统一模式难免有呆板僵化的弊端。
(3)大班额使教师点评很难到位,教学进度压力大。
(4)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大,因为社会对学校“质量”的评价,对学生“质量”的衡量,其观点不同,稍有闪失,将让老师喘不过气来,老师的心是悬着的。
(5)众所周知,高效课堂讲究两个字:一个“活”,一个“动”。“活”即灵活,活跃、活生生;“动”即灵动,走动、动中学,但要做到“活”不生乱,“动”而可控,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有很多规则做保障,并必须规则明确,执行严格,全员遵守。
杜郎口关于展示有“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来帮忙”等规则。而适合我们自己的规则还需一个摸索的过程。
(6)教师艰苦劳动的付出与报酬间的差距有时让人一筹莫展。
(7)“导学案”制作等大量经费从何处寻。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政治教师工作计划优质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政治教师工作计划优质模板一
在本学期工作中,我全面贯彻学校的教学改革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成绩,坚持依法执教,因学论教,充分利用本学科的优势,突出学科的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自己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进而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4:引导学生确立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
二、学情分析:
1、由于是新接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特征不够了解。
2、学校刚实施教学改革,这届学生已经开始了一学期,对于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自学能力有待于进一步了解。
三、采取的措施: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条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爱护和培养好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发掘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性品质,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按照课程标准,做好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教学,抓好常规教学。
1、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不够全面,我进一步加强了将基础知识转变为基本技能这一环节,加强了综合知识的训练。
2、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低,学习劲头差,所以进一步进行发学习本学科兴趣的教育。
3、加强学习态度、目的的教育工作者,使学生知道本学科的重要性。
4、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大辅导力度,辅导优生体现拔高,辅导差生突出双基,各有所获工作计划。
4、精心备课,设计好每一节课。在第一周就把本学期的所有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按照目标进行自学一周,然后,在按照章节进行讲解。
5、认真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总之,在本学期工作中,针对课堂教学改革,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初中政治教师工作计划优质模板二
一、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局和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工作:
1、继续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学好教学改革新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4、积极开展课堂评优活动,不断优化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胆开拓创新。
5、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改作、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6、切实抓好学科培优工作,通过会议、辅导、谈心等方法努力提高优秀率,把学科成绩跃上新台阶。
7、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8、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9、加强开卷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
初中政治教师工作计划优质模板三
本学期里本人担任九年级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顺利完成毕业班的教学,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作为毕业班,就教材内容来说,与社会国家生活联系密切,理论性较强,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就学生来看,有一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存在厌学情绪,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缺少学习动力,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些情况,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加强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在备课中增加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
二、课程理念:
我们要建立起“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学生有收获的课才是好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本学期对学生加强自成教育,把学生的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心理品质。
三、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
教师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教师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生活情景图片化;进一步加强了可读性。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2、备学生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乡镇劳保所工作计划)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作业
作业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布置作业,认真进行辅导。布置作业目的明确。作业设计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技巧。作业难度适宜、份量适当。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作业内容符合大纲和教材要求,能找准关键,具有启发性、典型性、针对性和代表性。要指导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讲求实效
在批改作业时有错要标记,质量评价采取等级加评语制,批语要体现鼓励性原则,富有激励作用和指导意义,每次都加批改日期。
六、教研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理论水平,每个月学习固定的业务学习材料并撰写读后反思,力争做到实效性,让业务学习真正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学习,努力丰富自己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课水平和课堂效果。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一单元第1课 第十二周;第三单元第9
第二周:第一单元2课 第十三周:单元复习
第三周:单元复习 第十四周:单元复习
第四周:第二单元第3课 第__周:第四单元第10课
第五周:第二单元第4课 第十六周:第四单元第11课
第六周:第二单元第5课 第十七周:第四单元第12课
第七周:期中复习 第十八周:单元复习
第八周:期中测试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九周:第三单元第6课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
第十周:第三单元第7课 第二十一周:期末考试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第8课
初中政治教师工作计划优质模板四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学期八年级政治历史教学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
二、八年级学生特点
总体上讲,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普遍都有自觉性。但是课堂气氛有待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教材可读性强,教育功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文体通俗易懂,可以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突出了重点、热点、思想点。这是教材特点。教材重点、难点。重点在于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教理导行。难点在于提高学生认识和学生的践行指导。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要不少于20节,多听与政治历史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科组、市的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政治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历史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好习。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
五、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教本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
教师要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政治科,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初中政治教师工作计划优质模板五
自从我成为中学教师以来,我所教授的课程就是政治。在政治方面我感觉自己还是比较有天赋的,对各种时事政治都能够有自己敏感准确的判断,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学校让我担任政治教师,我对自己政治教师的岗位还是很满意的。在我教授了几年政治以后,我对政治教学已经有了自己最准确的认识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这学期是初三第一学期,学生们还有一年就要中考了,我相信他们会抓紧时间学习的,我也会为他们的学习进步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一、学生教材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本级学生已经进入初三阶段的学习了,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学生的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3.本学期由于学校统筹安排,所教班级将有进一步调整,新分配的班级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情况比较陌生,本学期在熟悉学生的重点上应特别予以倾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不同学生的详细情况,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二)教材情况分析:
1.本学期教材是上册教材的延续,主要研究三个主题,那就是一、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二、依法治国;三、承担社会责任。
2.本学期主要学习的是下册教材,共有三单元,六课内容,分别研究热爱科技、崇尚科学;走创新之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六个主题。
3.本册教材内容难度相对上学期有所增强,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更加紧密,需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进一步培养能力、提高认识和渗透觉悟。
二、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大纲要求和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重点:
1.创新与科技发展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
(二)教学难点:
1.搭起创新的桥梁
2.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公平、正义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自身潜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3.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增强公平意识,勇于承担自已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4.增强法律意识,勇于承担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
2增强区别科学与迷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不参加各种迷信活动。
3.维护宪法尊严,自觉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培养守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4.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已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选择。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五)知识目标:
1.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状况,尤其是我国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道迷信活动的危害性,理解科学是反对迷信的最有力武器。知道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懂得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了解和掌握创新的一般思维和方法。
2.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知道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意义。知道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几种基本形式,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及司法公正的保障。
3.了解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知道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规范,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三、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做好自身工作,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决战课堂。
2.紧跟时代脉搏,认清教学形势,努力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思想性和人文性。
3.继续实行分层教学法,抓两头、促中间,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4.强化对学生认知和记忆知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加强学法指导,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答题,严谨求实、勤奋竞争的学习意识和氛围。
5.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共同进步。
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方法,跟上时代步伐,并把所学及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
6.加强情感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发现学生思想问题,进行正确的帮助、指导,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7.加强课外辅导,做好培优转后工作,促进成绩全面提高。
8.及时进行阶段反馈,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