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机械效率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概念的建立上,可考虑从生活中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等引入,使之更贴近生活.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才能更好地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2实验室课程资源开放
在概念的建立上,可以由实验探究引入,用滑轮提重物和不用滑轮提重物比较做功的多少,找出原因.
3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
在概念的建立上,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
4社会教学资源的利用
在概念的建立上,利用课外读物、课后小资源、网络、学校图书室等资源辅助教学.
5教学设计
5.1教学过程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先进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已成为当今工业发展的主题,纺织行业作为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在本行业应用数据管理系统,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至于数据管理在企业应用中的表现形式,以及有哪些优势,本文将在这一部分做相关介绍。
1.1智能数据管理的表现形式
实行数据管理,在纺织业的主要表现是对各流程、各工序参数的准确记录,确保有详细数据来描述每一道工序,以使纺织业的产业链更接近于数字化、智能化。日常生产的正常并且成功进行,要靠流程中每一步工艺的精确执行。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例如温度、湿度、pH值等都会影响到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转。在这个过程应用数据管理,机械制造商在设备内部设置测量这些参数的功能,同时把这些数据自动存档并进行规范化整理,对于工艺的长久可靠性有很大的帮助。数据管理系统中强大的数据库还可以存储生产中使用的配方,以方便生产过程的实时调用。数据管理通过使用敏锐的传感器系统,还能随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确保数据的完全可靠,确保工艺的准确实现,从而得到令人满意的产品。
1.2应用数据管理的优势
数据管理的主要优势是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性能。数据管理做到了对每一步工艺进行准确记录,这样在每一道工序中,各原料的使用量便一目了然。精确度较高同时具备自动检测、纠错能力的设备,可以及时纠正各原料的使用情况,准确记录各项数据变化,不会再有人工添加原材料时使用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出现,这样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降低了能耗,节约了成本。另外,数据管理中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让配方可以长久存储,使用时只需从数据库中找到调用,这样配方具有了重现性,对生产人员来说,操作变得简单方便,同时产品的品质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另外,通过各原料使用量的记录情况,可以估算生产成本,也能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控制,这样就能辅助企业确定产品价格,从而使产品的定价更具合理性,对企业的发展更有利。
2纺织工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技术水平低下限制了纺织企业的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出口方面,企业内部技术的薄弱使企业经常遭遇国外技术壁垒。因此,提高纺织行业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改进来提高纺织业机械效率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很多企业都在关注纺织业技术方面的改革创新。在各种技术的尝试中,在智能数据管理下提高纺织机械效率,进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方法,在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中都引进了数据管理这项技术。当然,在使用这项技术时,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有一些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介绍这些问题。
2.1生产设备智能水平较低
智能数据管理技术应用的基础是有智能水平较高的设备,而这项技术的核心是精确记录各工序参数,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使用原料的量,并反映产品的性能。但许多企业现阶段所使用的设备智能化水平很低,甚至达不到智能化水平。有些企业因为引进先进设备花费较大,就仍然使用以往陈旧的生产设备,而这样的设备根本无法满足技术的要求,导致技术引进不彻底,数据记录不详细,控制功能发挥不充分,进而造成原料浪费,产品参数检验不准确,最终反而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收益。
2.2生产人员对设备过于依赖
应用智能数据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生产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工添加配料,例如往洗涤槽内进行人工加水。智能化后,洗涤槽内水量已预先设好,先进的设备可以自动添加准确量。此时,有些生产人员因为设备智能化水平很高,就对生产过程放松了警惕,对各项参数的记录也不够准确,主观认为机器不会出错,过分依赖设备,不能做到随时查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也会在存档记录数据时,有漏记、乱记现象,对生产过程把关不够严,不够细致认真,甚至带来了产品生产不合格等严重后果。
2.3对设备性能的实时监测不到位
机械设备一般情况下都具备合格的性能,才会应用到生产过程。但设备都有使用期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设备本身可能已经失去了原有性能,例如机械本身的传感器系统损坏,造成了对生产工序的参数检测出错。有些企业在将设备投入生产时,未能对设备性能进行及时检测,致使设备自身的检测能力失效时仍在使用,使得具有错误参数配成的产品出现。有些企业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未能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维护,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生产隐患。
3数据管理应用过程的改善措施
纺织行业作为我国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改变行业的现状,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是每个纺织企业应当进行探索的方向。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充分挖掘设备潜能,使纺织机械效率最大化,符合当前的改革思路。因此,针对数据管理系统应用过程出现的问题,力求解决措施,将更能满足当前的行业发展需求。下面笔者将就这些问题提一些建议,希望能对现阶段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有所裨益。
3.1保证设备具备较高的智能性
生产设备是数据管理应用的平台,这就决定了数据管理系统对于设备的智能水平的要求会较高。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最新的设备,应用到生产线上,以确保数据管理的实现。当然购买新设备,成本也会投入较大,但立足于长远计划,这样的代价还是值得的。但是,如果对旧设备全部丢弃,也是对成本的增加,对资源的浪费。因此,还可以通过对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途径,来实现应用数据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企业自身具体情况,通过对两种方法的结合,来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3.2生产人员要严格记录生产过程的各项参数
生产过程中对各项数据的准确记录,是数据管理系统应用的重要体现,因此一定要提高生产人员对生产过程的数据记录的严谨性,不要仅仅依赖机器,人毕竟比机器要智能,不能因为有智能机器存在,便放松警惕。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随时查看各项参数,尤其是原料的使用量是否与设备的真正使用量相符合,还要注意当前使用配方是否与所需配方相符合。数据管理中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也是由人工输入的,在这个阶段更应认真仔细查看正确性,一定要确保完全正确,一旦有纰漏后果将很严重,甚至可能危及企业生存。
3.3要随时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对于机械本身,由于在内部应用传感器系统,因此,器械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自动监测能力。但机械设备的智能性毕竟有限,如果内部器件有损坏,或内部参数设置有误,就可能出现设备监测能力很弱或失效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使用这样的设备,无疑是埋下了生产线上的隐患。因此,一定要确保设备的完好性。这就需要投入维修检测人力,对设备的性能进行定期和随机抽查的检测,发现有损坏,及时进行维修。另外,对于使用生产人员,也应适当了解设备的某些参数,例如容积等,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数据情况,及时告知维修人员,确保设备性能良好,生产过程正常进行。
3.4及时引进新技术
现代化的新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化方面的升级,更是日新月异。作为企业,要想长久立足本行业,必须拥有最新的技术,这就需要随时关注行业技术的更新动态,及时引入,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数据管理系统要想充分发挥其监测能力,确保工艺可靠性,需要现代化新技术的正确配置,需要有相应的技术进行依托,因此企业应当及时学习,及时引进新技术,确保自身技术走在前沿行列,增强企业在同行中的竞争力。
4结语
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正确理解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的概念是解决这一类题目的关键.解题的基本思路是:若给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往往根据机械效率的展开式,一般问题可迎刃而解.
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机械效率的展开式主要有三个:
① η= ×100%= ×100%= ×100%= ×100%.(知道力求机械效率或知道机械效率求力)
② η= ×100%= ×100%.(知道拉力做功的功率求机械效率或求时间、速度等很方便)
③ 由η= ×100%= ×100%= ×100%.(知道动滑轮的重力求机械效率或知道机械效率求力常用它)
问题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固定不变的吗?
例1 用图1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2 N的物体匀速提高20 cm,机械效率为80%.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 拉力多大?
(2) 若匀速提升重18 N的物体时,拉力多大?
思路分析:(1) 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求力,可以考虑用机械效率的第一个展开式:
η= ×100%= ×100%= ×100%= ×100%.
(2) 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力不同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在解决这一类型的题目时,“动滑轮的重力”起着“桥梁”的作用,往往要先求出来.再根据不计摩擦时F= ,求出拉力的大小,也可以求出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析: (1) 由η= ×100%= ×100%= ×100%= ×100%得:
F= = =5 N.
(2) 不计摩擦时F= ,所以G动轮=nF-G物=3×5 N-12 N=3 N.则
F ′= = =7 N.(思考:如何求此时的机械效率?)
易错点:个别同学忽视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被提升物体重力的增大而增大的特点,结果错解成:η = ×100%= ×100%= ×100%= ×100%,F ′= = =7.5 N.
评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提升物体重力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好多同学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练习1: 用1.2 N的拉力沿着竖直方向匀速提升重为2 N的物体,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提高动滑轮效率的方法有_____(说出一种即可).
问题2:使用滑轮组一定能省力吗?
例2 如图2所示,要求滑轮组由4股绳子承担重物,请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滑轮组绕好.当用滑轮组提起重200 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为50%,若要使这个滑轮组省力,则提起的重物应该超过多重?(不计摩擦和绳重)
思路分析: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若F<G物,说明是省力的.因此要确定出被提升物体的重力,必须先求出拉力F.怎么求拉力F呢?根据机械效率的第三个展开式,先由η= ×100%= ×100%= ×100%,求出动滑轮的重力,再根据F= ,求出拉力F,最后解不等式F<G物,确定被提升物体的最小重力.
解析: 由η= ×100%= ×100%= ×100%得:
×100%=50%.所以G动轮=200 N.
不计摩擦时,F= = <G物.所以G物> = ≈66.7 N.
因此,只有当被提升物体重力超过66.7 N时,滑轮组才能省力.
评注:当拉力大于或等于物体重力时,使用滑轮组不再省力.解决这一类型题目的普遍方法就是解不等式F<G物.
练习2: 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时,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钩码重力G以及动滑轮的重力G0的关系式为_____.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重力的条件下,使用动滑轮_____.
问题3:如何确定滑轮组的最大效率?
例3 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50 N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的拉力为20 N,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
(2) 如果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 N,则该滑轮组的最大效率多大?
思路分析:第(1)问与例1类似.第(2)问:由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着被提升物体重力的增大而增大,所以要确定滑轮组的最大效率,必须先求出被提升物体的最大重力.怎么求它呢?先求出动滑轮所受的重力G动轮,再利用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根据不计摩擦时F= ,求出被提升物体的最大重力,最后利用η= ×100%= ×100%= ×100%,求出该滑轮组的最大效率.
解析: (1) η = ×100%= ×100%= ×100%= ×100%= ×100%
= 62.5%.
(2) 不计摩擦时F = ,所以
G动轮 = nF-G物 = 4×20 N-50 N=30 N,则G物最大 = nF最大-G动轮 = 4×60 N-30 N=210 N.
η最大 = ×100%= ×100%= ×100%= ×100%=87.5%.
或 η = ×100%= ×100%= ×100%=87.5%.
评注:一定要注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着被提升物体重力的增大而增大的特点,所以要确定滑轮组的最大效率,必须先求出被提升物体的最大重力.
练习3: 用一个动滑轮将重10 N的物体匀速提到某一高度,所用的拉力为6 N,不计摩擦和绳重,绳子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 N,则机械效率最大为_____.
关键词:设备管理
论文正文:
空分设备管理运用
1、空气压缩机的操作
空分生产过程中,压缩机的能耗约占整个过程的70%一80%。因此,要想达到低耗高产,空压机的正确操作和维护保养是管理干部必须抓好的重要环节。如何操作呢?除严格按技术规程去做外,还必须强调一些经验做法。比如,按规定排油水,好的排放技巧是既排出了油水,又没有浪费气量及压力。冷却水的使用也是这样,除调温之外还必须凭经验检查水质的好坏;判断壁垢状况,最终使用最小的水量,达到最好的冷却效果。维护保养也一样,应以保证其达到设计的机械效率为目的:余隙容积的调节;过滤系统及进气活门的清洁畅通,都是管理人员应亲自掌握的事情。从理论上讲,就是制造厂家如何在提高等温效率和机械效率上下功夫,使用厂家则是如何下大功夫保证其设备达到设计制造的等温效率和机械效率。空压机的能耗受压力高低的影响,但其末级压力的高低则由系统工艺状况而定。
2、膨胀机的操作
空分设备的冷量主要来源于膨胀机,而根据厂家生产形式来选择膨胀机是否合理,以及运行操作的好坏,都与整个系统能耗息息相关。膨胀机的绝热效率及前后压差、进气量的大小均与产冷量有关。管理人员必须熟知其道理,方可有效地组织整个系统装置经济运行。如:活塞式膨胀机前后压差大,绝热效率低于透平机,但进气量大于透平膨胀机。因此,启动过程时间较短,约7一8小时出氧。而透平膨胀机一般在11一13小时出氧,有的启动时间更长,但其绝热效率高,前后压差小,使装置的系统压力普遍降低,长年运行效益明显。透平膨胀机操作工必须掌握较高的操作技巧,既要充分产冷降低系统压力,又要安全平稳运行,否则频繁波动,经常卡机,耽误了生产,又增加检修费用,那就得不偿失了。
3、分子筛纯化器的操作
我厂老区的空分设备纯化器是采用碱洗塔和硅胶十燥器的老工艺,后经过设备更新改造,配置了分子筛纯化器清除水分和二氧化碳,使操作简单,机组减少,净化效果好。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电耗增加。原十燥器电炉使用功率为gkw,现分子筛电炉是36kw,其原因是分子筛再生温度要求高,所以电耗就大了。外单位同行的经验是将分子筛吸附床改为硅胶和分子筛双层吸附床。它是利用分子筛再生出口温度较高,硅胶再生温度较低的特点而进行组合的。分子筛再生出口温度就是硅胶再生的进口温度,利用余热,达到节电的目的。据说,这种双层吸附法效果极好,可将原定的使用时间8小时延长至12小时或24小时,减少了电炉使用次数,但我厂未实践过。
4、分馏塔的操作空分设备中其它单体设备都是为分馏塔创造生产条件的。因此,分馏塔生产过程的控制好坏,是整个设备经济运行的关键。
4.1尽量降低设备的系统压力
前面讲过,空压机的末级压力随整个工艺状况而定,而工艺状况则与分馏塔操作的好坏关系极大。一般来讲,平常的操作主要是节-l阀的控制与膨胀机进气量的调节。节一1阀的开度多少为合适呢?我想应该是与膨胀机达到最大产冷量时相应的开度为最佳,不论凸轮的开度还是转速的控制都一样。操作好的,配活塞式膨胀机的系统压力也可降至2.IMPa左右。操作不好的,配透平膨胀机的也有高达2.4MPa以上的。系统压力降低了,也就是空压机终压降低了,即意味着降低了电耗、水耗、油耗。
4.2尽量减少各方面的冷损
分馏塔、膨胀机内保温材料珠光砂作为绝热之用,必须干燥、无杂质、填充严实。以防外界湿空气吸人,影响保温效果,使冷量向外环境传导。杜绝设备各焊口、阀门、法兰口的漏点以防冷量外泄。调节好热交换器热端温差及各隔层间的温差,以防跑冷。控制好液氧液面高度,千万不要过满,过满除影响精馏状况外,还意味着冷量过剩,压力可继续降低,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
4.3尽可能使氧、氮纯度达到双高
我们知道,空气中氮含量是个固定值,因此尽可能同时提高氧氮纯度,达到双高,其产量也基本卜达到双高。这就是:进塔内气体的氮气总量=成品氮气+成品氧气中氮含量十馏分中氮含量。氮气产量达到高产,相应成木降低。如果再将作为副产品的氧气开拓销路(我厂主要用氮)全部售出,那么经济效益就更可观了。
4.4尽量延长分馏塔运行周期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二的物理教学开始,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初中物理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一、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初中物理论文,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二、对教学目标的思考:
功的原理这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应用到的知识较多,承前接简单机械、功的有关概念和计算,启后为后面的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打下基础埋下伏笔。因而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理解功的原理及其成立条件;(2)能力目标:会用实验经验功的原理,会用功的原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3)情感目标: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思考
首先,根据物理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物理的目的和社会意义,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内驱力,增强自制力。其次初中物理论文,在教学中严格把好教材深度关,注意突破难点。在习题教学中,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并充分运用实验的优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
四、对训练方法的思考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初中物理论文,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要求学生解题过程要做到多反思、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背压机技术 经济 分析煤耗节能
中图分类号:TG315.4文献标识码: A
背压式汽轮机,一方面拖动发电机输出电能,另一方面将其排汽送入热网,即属热电联产。由于排汽热量直接供给热用户而无冷源损失,其燃料的热量在理论上被全部利用,所以背压式供热机组的生产方式是当前最经济的一种热电生产方式。
采用背压式汽轮机最主要的优点是热能利用系数较高投资费用低。但是,这种装置生产的热、电量是互相制约而不能单独调节的。它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单独按用户需要来调节电负荷或热负荷,因为供电和供热互相有牵制。当热负荷增加时,发电量也随着增加,当热负荷减少时,发电量也随着减少。在实际生产中都是按照热负荷的多少来决定发电量的多少。因而机组在热负荷变化时,电负荷波动较大,且当流量偏离设计值较多时,机组的相对内效率显著下降,作功能力损失大。
1、背压机煤耗的计算及节煤条件
1.1发电煤耗的计算公式的讨论
反映机组技术经济水平最主要的指标是发电煤耗。因此,准确的计算背压机组煤耗,是正确评价机组运行经济性的依据,亦为热电厂的节能工作起指导作用。背压式汽轮机的发电煤耗,一般按下式计算:
be = (1)
式中 ηb 一锅炉效率;
ηp一管道效率;
ηm一汽轮机机械效率;
ηg一发电机效率。
由上式可知,背压式供热机组的发电煤耗,与锅炉效率、管道效率、汽轮机机械效率和发电机效率有关。这用来计算大型背压式机组的发电煤耗误差较小,是合理的;但此式用于计算中小型背压机的煤耗时,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多,即实际运行煤耗比计算值大。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由于机组容量小、发电量少,一些微小的损失,对大型背压机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而对中小型背压机组影响较明显,不能忽视。例如,轴封漏汽埙失,在热力计算中是考虑在汽轮机内效率中的,而对于纯热电联产的背压机组的发电煤耗与内效率无关,也就是漏汽损失在计算煤耗时被忽略了;又如,全厂性汽水损失,回热系统保温不良而造成的散热损失等因素,亦影响背压机组的供热、发电煤耗,因此,在考虑了以上损失后,中小型背压机组的实际发电煤耗采用下式计算比较切合实际:
b´e = ( 2 )
式中,ηx 一轴封漏汽及其他全厂性汽水损失对煤耗影响的折合系数;
ηy一回热系统影响的折合系数。
ηx、ηy数值的大小与供热机组的参数、容量大小有关。一般中参数小型机组的ηx、ηy分别为0.84~0.95及0.8~0.9;高参数大型机组分别为0.94~0.97及0.9~1。如果机组热负荷太低,其ηx、ηy值将超出这一范围而偏低。
现以公司B6-3.43/0.490型背压机组为例,用式(1)、(2)分别计算其发电煤耗。
汽轮机:B6-3.43/0.490型,进汽参数P0=3.43MPa,t0=435℃;排汽压力Pc=0.490MPa,电功率N=6000kw,排汽量Dc=63.5t/h;汽轮机相对内效率ηoi=75.53%,机械效率ηm=98%,发电机效率ηg=96%,管道效率ηp=98%.。
锅炉:一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效率ηb=86.9%。轴封漏汽及全厂汽水损失折合系数,对中压机组ηx=0.84~0.95,本机取ηx=0.9。回热系统影响折合系数,对中压机组ηy=0.8~0.9,本机取ηy=0.86。用式(1)计算得be = 154g/kw·h , 如用式(2)计算,则b´e =198g/kw·h , 而用式(2)计算出的该型机发电煤耗接近实测值,因而是较符合实际的。
1.2以生产统计数字来计算发电煤耗
针对我公司设备服役时间长,年久失修、滴漏跑冒多、计量手段少的实际情况,多采用根据生产部门统计数据来计算发电煤耗的,这样计算虽然数值比较大,但却把各种损失都计算在内了,是符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的。
根据生产部门统计数据从2012年10月7日开始,截止到2013年3月25日。
累计发电量1672.56万度,供电量1003.11万度,厂用电量639.82万度,厂用电率38.03%。
累计耗煤83391吨,平均发热量42卡,其中蒸汽锅炉耗煤52467吨,热水锅炉耗煤30924吨。
总产汽量218429吨,发电耗汽量149650吨。发电汽耗率8.95kg/kw·h。
根据发电耗汽量计算的发电煤耗为131g/kw·h,根据耗煤计算的发电煤耗为1891g/kw·h。这是因为根据耗煤计算的发电煤耗是将蒸汽直接供暖和电厂内部采暖用汽等全部损失都计算在内了。
1.3增加背压机的可能性
现实有供热面积134万平方米,综合采暖热指标为57W/m2。热负荷为76.38MW。汽轮机平均排汽为45.5t/h,供热负荷为36.34MW,可见现有背压式汽轮机不能满足供暖的需要,不足的部分由蒸汽直供和热水锅炉来承担。
若再增加一台背压式汽轮机按同样的运行条件计算,则供热负荷为36.34×2=72.68MW,与采暖热负荷相差76.38-72.68=3.7MW,基本上满足了采暖的需要,这点差距可忽略不计。可以停用热水锅炉,同样多的煤若采用背压机运行可多产生发电效益。
现有背压机供电1003.11万度,发电效益为:
0.394×1003.11×10000=3952253.4元=395.22534万元。
若增加一台背压机后按同样条件运行,可多发电1672.56万度,发电效益为:
0.394×1672.56×10000=6589886.4元=658.98864万元。
这是截止到3月25日的统计,若统计到供暖期结束时,发电产生的效益将更多。
凝汽机改为背压机需要的资金不超过300万元,用多发电产生的收益不到半个采暖期即可全部收回。即使考虑到两台机组不同时运行的情况,估算一个供暖期至少可多产生效益500万元。
2、背压机节能途径
由以上对背压机发电煤耗计算的分析可以看出,机组热负荷、汽轮机进排汽参数、以及泄漏和散热等外部损失,是影响背压机发电节能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善和提高背压机组热经济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保持机组在经济热负荷下运行
由于背压机组的发电是按热负荷运行,以热定电,其电功率取决于热负荷的大小。因此,随着热负荷的降低,电负荷亦随之减少。同时,因流经汽轮机通流部分的蒸汽量减小,不但机组内部㶲损增加、内效率下降,而且机组的机械损失、发电机损失,以及汽封漏汽损失和全厂汽水损失的比损加大,于是发电汽耗增大,发电煤耗上升。如果热负荷太低,有可能满足不了节约燃料条件,甚至多耗能。从以上分析可知,背压机只有维持在连续稳定的经济负荷或额定负荷下运行,其显著节能效益才能体现出来。这样,用供热机组带基本负荷,用减温减压器承担只占全年热负荷8%左右的尖峰负荷,使之提高热电厂的经济性。
b.适当提高蒸汽初参数和降低排汽压力
如上所述,为了多节约燃料,对运行的热电厂,其供热机组热化发电量越多越好。而背压机组的热化发电功率的大小由下式确定:
N=(3)
式中io一汽轮机进汽焓,KJ/kg ;
in一汽轮机排汽焓,KJ/kg 。
显然,当机组进汽量Do一定,并假定机组的相对内效率ηoi、机械效率ηm和发电机效率ηg不变时,提高进汽初焓io,同时降低排汽焓in,就可以提高蒸汽作功能力,增加机组热化发电功率,亦即提高机组效率,改善其供热机组热经济性。
提高初压和初温,可提高初焓io,但是,当出力一定,初温一定时,初压的提高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初压上升到超越某一定值后,蒸汽的有用焓降有可能减少,也就是提高初压将会带来相反的效果。然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提高初温总是有利的。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已投运的机组,则不能随意提高初参数,只要保持机组的额定进汽参数下运行也就是最经济的。对于已运行的某种型式的机组,由于初压初温只能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因此排汽压力的大小就成为背压机组热化发电的热焓利用程度的决定因素了。供热机组的排汽压力受热用户对汽压的要求和热网管道阻力的限制。但在运行实践中发现,热用户所要求的蒸汽参数,往住比实际工艺需求的高,热电厂有降低排汽压力的潜力。例如,5号汽轮机设计排汽压力Pc=0.490MPa,排汽温度235℃。但在实际运行时,冬季最高负荷时排汽压力才只有0.15MPa,排汽温度210℃,平均排汽压力0.10MPa,排汽温度200℃。可使热化发电的可用焓降增加54KJ/kg ,当电厂向热用户供应6Ot/h的工业用汽,并以年运行3288小时计算,则热化发电量增加295万Kw·h 。此外,改善热网管道补偿性能,如采用波纹补偿器等型式代替传统的方形补偿器,可减少管道流阻损失,也就相应降低电厂供汽压力,从而提高机组热经济性。
c .合理调节回热用汽汽源
给水回热,可视为内部热化,ηt、ηi亦都为1。对于背压机组,具有完善的回热给水加热系统,在一定量的外部供热情况下,可增加机组进汽量,提高热化发电比;同时可以增加机组调节热负荷的手段,如热负荷较低时,投入回热系统,可以减少机炉偏离额定工况值,改善热负荷特性,诸如此类,均提高了热电厂热经济性。
d .其他措施
从式(2)中还可以看出,提高锅炉效率,完善机组设计、减少漏汽损失加强保温措施,尽可能降低汽水损失率和完善热力系统等,亦可改善背压机组热经济性,降低媒耗。
3 、结论
a. 热电联产,是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而背压式汽轮机是热电联产设备中热经济性最高的机型,在设计工况下运行,其发电煤耗仅为凝汽式机组的一半左右。
b.背压机组的发电煤耗,除了要考虑锅炉效率、汽轮机的机械效率、发电机效率和管道效率外,还应考虑汽轮机轴封漏汽损失,全厂汽水损失,散热损失等因素对煤耗的影响。
c .背压机是以热定电。其发电的不利因素是强迫电负荷造成的电网补偿电量。所以该机型发电节煤亦是有条件的;当一年中较多地偏离设计工况运行,就有可能不节能。因此,背压机只适于带基本热负荷或热负荷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运行,才显示出显著的节能效果。
d .尽可能提高机组的热化发电比、适当提高进汽参数和降低排汽压力,以及减少机组外部损失和改善机组相对内效率等,是提高背压机发电效益的重要途径。
E.增加一台背压式汽轮机可满足现有供热面积的需要,高峰时两台机组同时运行,低谷时一台机组运行,而且一台机组有事时,另一台可继续运行发电供暖互不影响,可减少网购电量增加公司效益。
参考文献:
[1]集中供热与节能—全国集中供热学术会议论文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年12月.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1.2 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尤其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1.3 建筑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我国的建筑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1.4 租赁的设备使用期间,租赁双方在设备管理上还有脱节的地方。
据调查,目前建筑企业的施工设备主要来自三个渠道:(1)施工企业自有设备。(2)施工人员自带设备。(3)从租赁公司租赁来的设备。租赁物体的管理,我国的《合同法》和《安全生产法》清楚地界定了租赁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像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条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目前租赁市场中,各承租企业比较注意对大型设备的管理,租赁合同也将双方的责任义务划分得比较清楚,但对一些小型设备、专用设备,就不那么重视了,由于这些设备小,使用频率高、周期又短,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分属不同的企业,所以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在设备使用中主动维护保养设备的动力明显不足,设备只要能将就着用就可以了。而租赁公司则认为:设备是你施工企业用,日常的维护当然该你负责。设备的管理在此出现了无人管的真空地带。
2. 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的建议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全过程(使用、维修、保养)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转贴于
2.1 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2.2 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
同时,应在保证机械操作人员与施工现场指挥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在“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的同时,推行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
2.3 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2.4 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记录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监督、奖惩分明,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并注重强化机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用、维护、保养严格按规程办事;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 杜芬.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甘肃科技纵横,2005(3).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1.2 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尤其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1.3 建筑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我国的建筑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1.4 租赁的设备使用期间,租赁双方在设备管理上还有脱节的地方。
据调查,目前建筑企业的施工设备主要来自三个渠道:(1)施工企业自有设备。(2)施工人员自带设备。(3)从租赁公司租赁来的设备。租赁物体的管理,我国的《合同法》和《安全生产法》清楚地界定了租赁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像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条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目前租赁市场中,各承租企业比较注意对大型设备的管理,租赁合同也将双方的责任义务划分得比较清楚,但对一些小型设备、专用设备,就不那么重视了,由于这些设备小,使用频率高、周期又短,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分属不同的企业,所以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在设备使用中主动维护保养设备的动力明显不足,设备只要能将就着用就可以了。而租赁公司则认为:设备是你施工企业用,日常的维护当然该你负责。设备的管理在此出现了无人管的真空地带。
2. 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的建议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全过程(使用、维修、保养)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2.1 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2.2 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
同时,应在保证机械操作人员与施工现场指挥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在“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的同时,推行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
2.3 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2.4 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记录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监督、奖惩分明,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并注重强化机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用、维护、保养严格按规程办事;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 杜芬.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甘肃科技纵横,2005(3).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习题类型特点以及解题的技巧,然后结合初中物理教育和教学的特点分析了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物理模型初中物理教育初中物理教学简单性原理
一、新课标对初中物理实验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新教材中把科学探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近几年初中物理实验习题从类型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特别在各地的中考中对实验的考查每年都在加强。大体上的出发点主要有:一是注重对操作过程和实验设计考查;二是对教材中常见的实验题的器材和实验环境进行变化;三是注重对实验失败原因的剖析;四是注重对实验过程的考查。二、初中物理实验习题三大类型的特点及解题技巧㈠测量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这些是中考物理实验测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直接测量型实验共10个实验:⑴用刻度尺测长度,⑵用秒表测时间,⑶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⑷用水表测家庭自来水使用量,⑸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⑹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⑺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⑻用电流表测电流,⑼用电压表测电压,⑽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步渗入,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量程、分清分度值。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2、间接测量型实验共5个实验:⑴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⑵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⑶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⑷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⑸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五种实验都涉及到诸多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同时具有相应的实验原理:⑴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测量实验原理是v=s/t, ⑵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和排水法,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主要是η=W有/W总、W=F・S及二力平衡,⑷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⑸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原理有两种,①伏安法的实验原理即为P=U・I,②电能表、秒表测电功率实验的原理即为P=W/t。解决此类题时,一定要细心,确保基本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读数不出错。同时还应注意题意的局部拓展性变化。近年来各地的中考物理测量型实验在这类题中变化较多,要格外注意。㈡探究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1、不同版本的教材内物理探究型实验共计有14个实验: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⑻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⑼探究物质比热容,⑽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⑾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⑿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⒀探究电流热效应,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2、不同版本的教材外物理探究型实验包括新课改以来物理课外读物上设计的探究活动和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其中最常见的有:⑴探究水果电池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⑵探究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⑶车辆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⑷探究物体承受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7个主要环节,依次是⑴提出问题,⑵猜想与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⑷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⑸分析论证,⑹评估,⑺交流与合作。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这一知识点在各个试题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应考技巧的教育引导中,提醒学生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应用得当的方法,一般都能轻松解决。探究型实验试题的解题方法强调应用性和开放性,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强调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试题呈现的问题,故而在解答时,可附助已有的知识和结论,对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和能力,做出正确的解答。当然中考命题并不会只局限于已有知识的得出,往往可能会更注重探究过程的考查,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体会出试题考查的方向,也就会从容应答。三、设计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⑴物理开放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这些试题或条件开放、或策略开放、或结论开放,可谓千姿百态。通过求解这一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一些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批立意和情景新、耐人寻味的开放型试题,它们成为试卷中的亮点,格外引人注目。⑵设计型实验题是指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研究方案,运用不同于教材或试题要求的实验方法解决同一物理问题,此类题综合考查学生观察实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等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此方面的试题陆续增加并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周围之中,命题也已不局限于对教材已有实验的新设计。解答设计型实验时,首先要明确试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教材所学相关知识和设计,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其异同之处,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变更和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总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物理素养是公民的科学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基础教育一线的物理教育同行只有抓住实验探究教学,深化物理实验,让学生的科学素质真正能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振动成型法是利用振动压实试验仪,在与现场压实机械相匹配的固定配重、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实时间条件下的水泥稳定碎石等半刚性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一种半刚性路面基层,因其具有板体性好、强度高、初期强度增长快、力学性能好、水稳定性能好等优点,现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中,而碾压成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采用沥青摊铺机将用水量较少的干硬性水泥稳定碎石混凝土进行摊铺,压路机碾压成型的路面基层。大量的实践和试验表明,碾压成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控制的重点在于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而要达到二者协调统一的控制关键在于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养护。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我国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现在高速公路广泛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寿命。在高速公路基层施工中,对于其强度、平整度、压实度等技术指标应进行严格控制,为提高路面结构工程的质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要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选定出最优的混合料配合比,精心施工。
路面基层是沥青面层下铺筑的主要承重层,在其施工中,必须层层把关,严格要求。目前我国已建高速公路大都采用半刚性基层,常用的有水泥稳定粒料和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更好的水稳定性,近年来在东南多雨地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二灰稳定类基层相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路用性能上有一些优势,但仍不可避免半刚性基层易产生反射裂缝的缺点。为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确保路面基层的工程质量, 混合料优化设计水泥稳定材料必须根据规定的材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泥;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合理的水泥稳定碎石组成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现场裂缝较少),以及好的施工和易性(粗集料离析较小)。
三.振动成型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
1.工法特点。
1.1室内成型方式与现场碾压方式接近匹配
以采用振动成型机初步确定混合料干密度为基础,试验路校正压实度控制指标这一方式,使现场质量控制更为合理,并且压实机械压实效率的进步同步提高基层的压实密度,建立了与时俱进的联动机制
1.2 抗压强度提高
振动成型试件抗压强度远大于静压成型试件抗压强度。可以降低水泥剂量1%-1.5%,这样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满足强度设计要求,更重要的是显著提高了半刚性基层的抗裂能力。
1.3 抗裂性能提高
采用优化的骨架密实型级配,减少了细料含量,振动压实降低了最佳含水量,降低了材料的自身收缩,
1.4 承载能力提高
通过提高压实机械效率和优化压实工艺与骨架密实型级配相匹配,增加了混合料的单位体积质量,提高了基层的回弹模量。
2.水泥稳定碎石原材料质量控制
2.1水泥水泥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稳定剂,直接关系到基层材料的强度与稳定性。水泥可以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硅酸盐以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可以为325或者425均可。为了使水泥稳定碎石在拌合运输摊铺以及碾压施工作业具有足够的时间,对于快硬早强或者受潮变质的水泥不能使用。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每批次水泥都必须进行水泥强度、初终凝时间、安定性与细度指标的试验检测。
2.2碎石石料应选取强度等级高,确保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规范要求。一般情况下,石料的粒径不超过31.5mm,其压碎值要小于30.石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少于15,有机质含量小于2%,硫酸盐小于0.25%,没有其他破碎物以及杂物。石料根据设计以及工程实际情况的不同一般分为4-6种规格,由试验室确定各种石料以及杀的配合比例。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石料必须按照规范规定的频率以及取样方法进行检测,避免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石料。
3.下承层准备。
在施工前,应检查下承层的施工质量(如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反射裂缝、压实度、弯沉等),外观检查中,有松散、严重离析等路段,应进行处理。对于裂缝应作相应封闭处理,裂缝严重路段应作返工处理。清除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将作业面表面洒水湿润。
4.混合料拌合与运输。
应配置产量大于400t/h的拌合楼,并与实际摊铺能力相匹配,料斗上口必须安装钢筋筛网,筛出超出粒径规格的集料及杂物,料斗之间安装隔板防止混料。装料时按前后中至少三次移动的方法进行装料,不得装料太满外溢,有效地防止装料堆高交叉部产生严重离析现象。运输车辆数量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必须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5.混凝土摊铺及碾压。
5.1摊铺。
1、将摊铺机螺旋输送器最外端叶片反装,防止两侧混合料离析。
2、采用两台及以上摊铺机摊铺时,摊铺机前后相隔5m-10m呈梯队式作业,两幅之间搭接5-10cm。
3、摊铺应保持连续性,速度宜控制1~3m/min。
4、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有三分之二埋入混合料中。
5、摊铺机行进速度要匀速、不间断、不停顿。
5.2碾压。
压路机数量:30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3台,25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1台,双钢轮压路机1台 碾压速度及遍数:初压1.5—1.7km/h,钢轮和轮胎压路机各1遍; 复压1.8—2.2km/h ,钢轮和轮胎弱振各1遍,重型振动压力机强振碾压5遍; 终压1.8—2.2km/h,双钢轮静压2遍。一次碾压长度一般为50m~80m。碾压段落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层次分明,有专人指挥。碾压宜在水泥终凝前完成,从加水拌合到碾压终了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
6.接缝处理。
横向接缝尽量选在两个或多个构造物之间作为一个施工段进行施工,若因工作面较长不能一次摊铺完成而停止摊铺,则在下一次继续摊铺前在碾压完成的混合料末端沿横向摊铺层全宽将末端凿除,应直凿到下承层顶面,连接面应切成垂直面。摊铺前最好在凿除断面上刷少量水泥浆,保证新旧混合料良好的粘接。避免设置纵缝,设置纵缝时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
四.结束语。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作为高等级公路典型路面结构,随着交通量及交通荷载的增加,出现了许多严重的早期破坏及结构性破坏。在现有路面结构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完善目前的半刚性材料设计方法,设计出性能更为优良的材料来提高路面服务质量,防止出现早期破坏,显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储修华 CHU Xiu-hua 振动成型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PKU2011年8期
[2]王建锋Wang Jianfeng 振动成型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期刊论文] 《交通科技》 2010年3期
[3]刘书祥 LIU Shuxiang 振动成型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应用[期刊论文] 《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3期
[4]张丽 Zhang Li 振动成型法在半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ISTIC2010年13期
[5]段葭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在江肇高速公路的应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32期
关键词:地下滴灌;工程设计;产品与装备;工程管理;标准与规范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示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61
地下滴灌被世界公认为是最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最初的研究是由美国的E.B.House在1913年首先进行的,但得出的结论是该技术应用中成本太高[1]。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有关地下滴灌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灌水器、过滤器和施肥装置等方面,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地通过大规模的田间试验发现地下滴灌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灌水器容易堵塞、灌水均匀性差、作物根系入侵或穿破毛管、鼠虫破坏、系统检修维护困难、没有高效的滴灌管(带)铺设、回收机械,造成工程效率低等诸多问题,最终导致了目前世界范围内地下滴灌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地表滴灌。目前,大禹节水已在我国内蒙赤峰、翁牛特旗,新疆呼图壁、广西崇左等地进行了地下滴灌技术试验及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以下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中地下滴灌系统设计、产品、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期为未来地下滴灌的产品研制、推广应用、管理维护提供参考。
1 地下滴灌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地下滴灌系统设计理论不完善
目前,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土质情况下,滴灌管(带)壁厚、流量、埋设深度、不同埋深水头损失计算方法、极限铺设长度、灌溉施肥制度、真空阀等在地下滴灌系统设计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地下滴灌用滴灌管(带)需埋入地下不同深度,在不同土壤密实度的情况下,对滴灌管(带)造成的应力不同,与地表用滴灌管(带)相比多承受一定压力,运行时增加了压力损失;再加上铺设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传统的极限长度计划方法已不适应地下滴灌系统设计;与地表滴灌相比,地下滴灌减少了蒸发和肥料的损失,其施肥灌溉制度与地表滴灌不同;为防止负压吸泥堵塞,真空阀的数量应多于地表滴灌,在以上各个方面都需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设计理论。
1.2 鼠虫破坏滴灌管(带)
各地在推广地下滴灌过程中普遍存在鼠虫破坏现象,影响了地下滴灌正常使用。通过在滴灌管(带)配方中添加辣椒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该方法可有效减少鼠虫破坏,但由于辣椒素特殊的气味及毒性,生产车间需重新改造以提高其安全性,操作人员需增加防护措施,增加了产业化的成本。如何彻底解决鼠虫破坏仍然是制约地下滴灌推广应用的一个国际性难题。
1.3 缺少产品检测标准
地下滴灌虽然已经在我国内蒙、新疆、吉林、广西等地进行了应用,但地下滴灌产品(包括地下滴灌管(带)、旁通等配件)无相关检验检测标准,尤其是滴灌管(带)埋入地下,对滴灌管(带)的抗堵塞性能、抗鼠虫破坏、补偿性能、化学性能等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应用于地表的滴灌管(带)被应用地下滴灌工程,致使滴灌管(带)被堵塞和鼠虫破坏,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地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
1.4 地下滴灌管理和维护成本高
地下滴灌与地表滴灌相比,更为节水、节肥、节药,也需要更为精细的维护和管理。由于滴灌管(带)埋设在地下,用户无法直接观测到灌水器出流状况和灌水效果,维护和检修不便利。系统需要检修时,比地表滴灌系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造成管理费用高;为防止系统堵塞,必须对管路和滴灌管(带)末端安装冲洗阀进行酸洗、冲洗等操作,增加了造价和运行成本,致使地下滴灌技术的经济性大幅下降。
1.5 无地下滴灌工程技术规范
地下滴灌系统滴灌管(带)铺设后进行试运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因滴灌管(带)是否正常运行对系统能否实现均匀灌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有的《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485-2009中系统试运行并不包含对末端滴灌管(带)压力-流量检测及校正部分。地下铺设的滴灌管(带),无法直观观测到存在问题,情况较为复杂性,存在很多不可预见性,必须进行系统检验、校核,保证灌水均匀性和系统正常运行。在规范中,不含滴灌管(带)铺设机具埋深误差精度的要求,造成现有铺设滴灌管(带)埋深偏差特别大。借鉴地表滴灌工程在施工时将主管和支管处于同一管沟,会因支管回填沉降导致直接和滴灌管(带)连接处脱落,影响系统正常使用。加之目前地下滴灌铺管机大多只能铺设2~3条滴灌管(带),配套铺管机械效率低,行走速度慢,影响了耕种效率,严重制约了地下滴灌的推广。
2 建议
2.1 加强地下滴灌基础理论研究
针对不同土壤状况、作物种类、滴灌管(带)埋设深度、灌溉施肥制度等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确定在不同土壤、种植作物情况下,滴灌管(带)壁厚值、铺设间距、铺设长度、滴头间距和流量、灌溉施肥制度等,提高各参数选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地下滴灌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2.2 优化地下滴灌系统设计,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针对目前实际情况,优化地下滴灌设计,在各单元轮灌组、末端冲洗口或最不利点设计并安装压力表以便进行系统的校验调节,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为了防止地下滴灌系统负压吸泥造成堵塞,与传统地表滴灌相比,设计中需增加真空阀的数量。在设计检查井、排水井、轮灌组阀门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设计,避免因设计问题影响机械化施工、耕作、收货。同时,由于地下滴灌特殊性,对于地块不规则、面积小、地形复杂或障碍物多等不利于机械施工、或深翻耕作频繁、土壤沙性或粘性大、水|差的条件下,不建议采用地下滴灌。
2.3 加强地下滴灌系列产品研制,提高工程效率和管理水平
目前,地下滴灌用配套系列产品少,需研制抗堵塞防鼠虫破坏的滴灌管(带)及密封性好的配套连接件(旁通、直接、三通等)、高效精准的铺设、回收机械及高效的打孔器,提高工程效率。加强用户对地下滴灌酸洗、滴灌管(带)和管道冲洗、首部过滤施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能力和水平,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2.4 制定地下滴灌产品检验标准和地下滴灌工程技术规范
为解决地下滴灌系统的抗堵塞性能、抗老化性能、鼠虫破坏等问题,必须制定地下滴灌产品标准,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影响地下滴灌系统的正常使用和运行。制定地下滴灌工程技术规范,避免因无规范造成支管沉降滴灌管(带)脱落现象的发展,导致系统无法运行。明确滴灌管(带)铺设埋深精度要求、运行压力检测及校验、均匀性检测、试运行及验收要求等,保证项目实施后能正常良性运行,发挥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兴法,李光永.地下滴灌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2(02):176-181.
[2]许迪,程先军,谢崇宝,李益农.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研究[J].节水灌溉,2001(04):7-11,20-43.
[3]胡笑涛,康绍忠,马孝义.地下滴灌灌水均匀度研究现状及展望[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02):113-117.
[4]何华,康绍忠.地下滴灌的经济与环境效益研究综述[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03):79-83.
[5]马孝义,康绍忠,王凤翔,李援农,胡笑涛,韩光.果树地下滴灌灌水技术田间试验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01):62-66.
论文关键词:提高效率,不要纸上做实验
作为一名常年在毕业班的老师,一听到“中考总复习”,都有一种沉重感,复习是项繁重的、辛苦的工作。的确,学生经过两年的物理学习,知识已累积到一定的程度,老师怎样将这些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怎样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怎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当中任务的确很重。当然,更不能缺少科学性的指导。那么,应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复习?提高复习的“机械效率”?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一点想法。
这个想法来源于2009年省统考第12题:
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笔者曾经在考后对本题做了一个统计,班上的7位“尖子生”有4位做错了,全选了C,但是班上几位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大概有9位)几乎不费力的就做了出来,我觉得很好奇,便问他们为什么选A,学生几乎都是很得意的说,不难啊,拿矿泉水瓶子看一下就行了。
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索,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学的好的学生几乎错了一半,我们的老师是不是让尖子生是否在在题海中沉浸了太久了,让学生做了太多了纸上的实验,以至于忽略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其实,有很多题目是不需要我们老师去费心费力讲的,为什么不让学生做个实验看看呢?这样教育学论文,即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又能使学生学的轻松,记得牢靠。
受上一条题目的启发,我在讲解一些光学的易错题时就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做多看。争取让学生能够先有一个直观的感知,然后再从原理上能够理解光现象。
例如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传播路径的是()
如果只做这条题目,学生几乎都会选择出正确的答案C,偶有选错的,也基本上是因为未发现光线的传播方向,而错选了B,但不管怎么样,“空气大角”的这个规律学生都能记住。可是如果让学生同时再做下面一条题目,学生往往就会就不知所措了。
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这两题如果连着一起考,则学生十有八九会选错,因为他对光路和虚像的概念产生了混淆,以前我对这类的题目的处理方式是反复讲解,画图,但明显感觉到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即使学生最后做对了,也基本上是靠死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其实做了大量的“无用功”,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受09年中考12题得启发,我就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让学生做实验看呢?
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带碗和筷子,按照题目上的要求放好,先自己看现象,然后告诉我,筷子应该向什么方向弯折?学生几乎是毫不费力的答出正确的答案。接着我又在讲台上演示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的实验,学生很清楚的记住了现象,在我这节课的快结束的时候,特意不做提醒,让学生做了一个随堂练,其中就有上面的这两题,结果,全班两题全对的共有43人(共48人)教学效果空前的好,几乎不要老师讲,学生自然的就记住了光路和虚像的不同。也不像以前那样再问这问那的。
通过这一对比,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建立一个物理概念,必须要经过“感知操作”――“建立表象”――“形成概念”这一科学过程,如果老师一味的强调讲解,实际上就是把前两个过程全部忽略,而仅仅是“纸上谈兵”,这样不科学的方法,当然费时又费力。
后来,我又利用上一题的教学方法,在后续的光学复习过程中突破了好几个以往难以讲清的难点,例如
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下边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这条题目是一条竞赛题,一般我在课上是不讲的,可经常有学生来问这条题目,而且往往问的都是好学生,如果不讲解教育学论文,会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每次讲都是事倍功半,老师讲了半天是口干舌燥,学生则是浑浑噩噩。因为如何看懂本题的两张图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难点,三维俯视图学生以前基本不接触,一般很难看懂。
从今年开始,每逢学生来问我,我只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回去自己照着题目上的要求去自己看,我只提醒学生注意看的方向要符合题意,同时要注意把筷子多放几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并寻找规律。也就是说,我只解释如何看第一个图,其余的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利用这样的方法,所有的学生都很快的都知道了答案,而且都能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这个案例让我对“方法比过程重要”这句话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实不仅仅在光学中可以使用以上的方法,力学中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下题。
张老师用2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辆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以较慢的速度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 N;当他推小车以较快的速度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用的推力应该 2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本题的第一问,学生都能很快的得出答案,但是第二问,学生本能的选择大于,因为学生存在着一个固有思维,速度越大,摩擦力越大。如何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以前我将这类的题型的时候,都是用灌输式的讲法,逼迫学生死记硬背。但是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他根本不理解,只是老师这么说了,我也这么记了。我自己在上这节内容的时候也感觉到学生的木然,这种感觉让我很不舒服,能不能让学生眼见为实?
笔者自己也曾经试着用弹簧测力计来匀速拉动木块,一次速度快,一次速度慢,但由于实验操作时很难做到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是很稳定,自然教学效果就不是很好。所以我就是想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有一次到兄弟学校去听课,发现一种很直观的演示器材――摩擦力演示器。这种器材有一个特点――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皮带的转速。我将这个器材借回来,在班级里演示了一下高速和低速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用我讲,几乎一大半学生立刻很轻松的说出,摩擦力与速度无关。看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使我感触良多,同样的知识点,换了一种教法,得到的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看来,物理中很多结论,能做的一定不要讲。要尽可能的用学生的思维习惯来讲授知识。其实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在中考复习中,有这样一题关于二力平衡的例题
甲、乙两同学各用2N的力在水平桌面上沿相反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弹簧测力计所受合力是N。
学生对于第二问,合力为0N,基本上是能够顺利给出答案的,但是对于第一问示数是2N,总是理解的有点困难,因为学生认为合力就是二力之和,所以他更愿意认为示数是4N教育学论文,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用三个同样的轻质弹簧测力计,如图首尾相连,在两端各加一个相反的力,学生做完实验以后,立刻就发现,三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一样的,借助于这样的一个模型,上面一条例题的第一问学生轻而易举的就会了。
由上面的几个教学实例,使我深刻的感受到,很多时候,当老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不能依靠惯性,千万不能去年怎么讲,今年就怎么教,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教学的“机械效率”寻找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使得学生好懂,老师好教。在复习过程中,能做给学生看的就不要讲,突出物理学科的实验性,尽可能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千万不要在“纸上”做实验。由于中考总复习时候学生进行纸笔复习时间比较多,能进行动手实验次数和时间少,实验基本仪器的操作缺乏一定的训练,经常有停留在试卷上“做”实验、“背”实验的现象。所以一旦出现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考察题目,学生就会素手无策。但是这几年中考物理中对于实验过程的考察越来越多,所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尽可能的多做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解析能力。也许,这正是我们一线老师中考的“题海”复习中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
论文摘要:成本是企业的命脉。公路施工企业只有稳健地控制住工程项目成本,工程利润空间才能打开。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利用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措施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最优化。当前公路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低价位中标的情况下,只有稳健地控制住工程项目成本,工程利润空间才能打开。项目的成本控制是贯穿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利用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措施,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强化经营管理,降低工程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各项费用开支,进行监督、调节和及时纠偏,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一、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项目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一般不需要增加什么费用,运用得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公路施工企业的特点是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工程管理人员流动频繁。必须采取组织措施抓好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之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做到的有:
(一)编制施工成本预测报告,确立项目管理成本目标
编制成本预测可以使项目经理部人员及施工人员无论在工程进行到何种进度,都能事前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成本,以便采取相应手段控制成本。做到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这是做好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二)在项目部内部实施成本责任制
施工成本管理不仅是项目经理的工作,工程部、计划合同部、财务部各级项目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通过成本责任制分解责任成本,层层签订责任书。量化考核指标,把责任成本分解落实到岗位、员工身上, 形成企业上下人人关心成本,人人关心效益的新局面。
(三)建立成本预警机制,做好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建立正常成本管理秩序,达到使用有记录,消耗有定额,统计有报表,损耗有分析,定期召开责任成本分析会,总结经验,弥补不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技术措施不仅对解决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不可缺少,而且对纠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偏差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准备阶段,采取技术措施,就是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编制科学、经济合理、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的高低。要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和劳力等要素的最佳组合方式,统筹安排各生产要素,周密地、科学地、巧妙地组织工序间的衔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经济效益。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通病,避免造成不必要工程建设质量成本,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尤其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造成工程成本陡升。
三、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经济措施是最易为人接受和采用的措施。管理人员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控制好工程各种费用,尤其是直接费用的控制。也就牵住了项目成本的牛鼻子。经济措施主要包括:
(一)人工费的控制管理
人工费占工程费用的比例一般都在10%左右,并且用工的薪资报酬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工费的控制越来越成为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环。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进行包干控制,防止人工费超出指标;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消耗量,从而达到降低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都可以起到控制人工费的作用。
(二)材料成本的控制管理
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一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材料控制管理在整个工程成本控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的成本控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用量控制和价格控制。
1、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是精细地编制出周密的采购计划,严格执行,有效监控,防止采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限额领料;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丁艺、新材料;定期盘点,随时掌握实际消耗和工程进度的对比数据;周转材料要及时回收、整理,使用完毕及时退场,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2、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对工程成本能否降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建立企业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准确地把握价格信息。按照“质量择优而买、价格择廉而购、路途择近而运”的原则选购以降低成本;采取比价采购、议价采购、询价现购多种方式相结合,为降低采购成本提供更多的选择;建筑材料随市场价格上下浮动较大,要及时进行材料价格签证,避免工程结算损失;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减少流动资金占用。
(三)机械费用的控制
机械效率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展的快慢,工程进展快慢又影响着工程成本,因此机械设备管理在成本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一环。主要是对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合理组织机械,提高单位时间的生产效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从而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机械使用费。
四、强化合同管理为中心的资料管理以实现成本控制
(一)合同管理
合同是明确甲乙双方责任利益关系的重要依据。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强化合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及时签订合同,不管是对业主、供货商、劳务分包商,都要及时签订合同,防止事后扯皮。二是合同内容要完善,合同内容要明确项目成果目标、成本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目标和违约责任。供用水电气热、租赁、承揽、建设工程、运输、技术、保管、仓储等事项,都必须签订正式的合同,不得以口头形式约定。三是选择最合理的分包商与材料商,确定合理单价,签订合理的分包合同与材料合同,从而达到控制支出的目的。四是严格合同监督及兑现,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监督合同的实施情况,按合同约定的期限认真兑现。六是强化合同管理,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
(二)加强内业资料管理,为计量的申报和工程竣工后的竣工验收和结算以及索赔工作提供资料保障
内业资料的完善、计量的及时申报、业主工程款的及时划拨可以加快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竣工阶段资料验收是竣工结算的基础,完成了工程的验收,竣工结算才是一个完整的结算,建设单位才会拨付工程款;施工索赔项目的报批和追索是一项重要工作。如果施工单位不能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处理变更、索赔项目,或因为原始资料整理不及时、不完备都会使索赔受到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保管好原始索赔依据,提供有力的索赔证据,也将使企业成本降低,效益提升。
控制工程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技术、经济等很多方面,疏忽哪一方面,都会给工程的质量和成本带来不良的后果。施工企业在加强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从微观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对建设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 《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9期 杨军
关键词:萝卜采收;机械手;机械设计;控制设计
中图分类号:S2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9-2248-04
目前,中国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17%,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1]。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实施精确农业,广泛应用农业机器人,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率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3]。果蔬的采收方法有手工采收、机械辅助采收和机械化采收3种[4,5],世界萝卜的总产量为4 900万t/年,其中中国680万t/年,国内的采摘作业基本上都是手工进行的,收获作业劳动强度大。随着农业设施的发展和作业机械化的要求,对萝卜种植模式要求也越来越高,种植、管理和收获的劳动量也越来越大,亟需研究开发果蔬收获机器人,实现果蔬的机械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收获[6,7],为此,通过对萝卜种植与采收情况的调研,设计了一款萝卜采收机械手,以期为萝卜的自动化采收打下一定的基础。
1 萝卜采收机总体设计
根据萝卜采收过程的特殊性,为了提升萝卜采收的工作效率,所设计的是一种农业机械中的收获机械手,由执行系统、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其组成示意图如图1。
2 萝卜采收机械手关键部位机械设计
萝卜采收机械手的关键部位主要包括:1)手爪部位。手爪部位的主要工作是对萝卜进行抓取,为了减少手部由于惯性带来的不平稳性,此部位采用回转的形式,而手爪只用两根手指代替;2)手腕部位。手腕是连接手爪部位和手臂部位的关键地方,其主要工作是调整萝卜的方位,使萝卜被抓的时候可以进行摆动和回转,辅助萝卜采收过程的连贯性;3)手臂部位。手臂部位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承,在采收过程中带动其他部件运转,并按照采收要求将萝卜搬运到指定的位置,设计时只需要实现手臂部位的升降与摆动即可。此次设计机械手应实现的功能:萝卜的挖掘、被挖掘的萝卜转移到指定位置,图2为机械手的机构形式简图。
2.1 机械手基本技术参数的选定
由于萝卜生长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萝卜采摘过程中所需要的拔取力,故需要对不同地方生长的萝卜进行采收力的测定。把细绳系在萝卜的茎叶或者根茎部位,细绳的末端连接计力器材,多次读取并记录最大拉力。图3为湖北省长阳和沙洋两个地区分组测试萝卜拔取力的试验结果,现取5组数据平均值F=80 N,萝卜重量约为0.5kg,故重力G=5 N,摩擦系数f=0.2,夹紧力N=0.5 G/f,得N=12.5 N。
机械手手臂上下行程为500 mm,手腕旋转角度90°,手臂旋转角度90°,按照循环步骤安排确定每个动作的时间,从而确定各动作的运动速度。各动作的时间分配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总的循环时间的长短,各动作之间顺序是依序进行还是同时进行等[8],此次设计各动作依序进行,为保证萝卜的质量必须限制采摘速度及加速度,采摘速度初步定在小于1 m/s,此速度由各关节液压缸流量控制保证。
2.2 机械手末端执行机构的设计
手部是用来直接握持萝卜的部件,由于被握持萝卜的形状、尺寸大小、重量、表面状况等的不同,根据实际要求,设计采用夹钳式的手部结构。夹钳式手部结构由手指、传动机构和驱动装置三部分组成,它对抓取各种形状的物体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常见的传动机构往往通过滑槽、斜楔、齿轮齿条、连杆机构实现夹紧或放松[9]。由于抓取尺寸约为90 mm×240 mm的圆柱体,故采用夹钳式平面指形结构较为合适。
设计中机械手手爪在夹持萝卜时,其夹握力分析简图如图4。为了增大夹握力,采取以下两种方法:①设计铲刀角度170°,以增加手指和萝卜的接触面积;②增大手指和萝卜间的摩擦系数,为此采用较宽手指与萝卜接触,故此处f取0.2,将上述数值代入得:
N=■G=■×5=12.5N 公式(1)
式中,N为夹持萝卜时所需要的握力;G为工件重量转化的重力; f为摩擦系数。
考虑到在传送过程中还会产生惯性力、振动以及受到传力机构效率等的影响,故实际握力还应按公式(2)计算[10]:
N实≥N・■ 公式(2)
式中,η为手部的机械效率,一般取0.85~0.95;k1为安全系数,一般取1.2~2.0;k2为工作情况系数,主要考虑惯性力的影响,按公式(3)估算[10,11]:
k2=1+a/g公式(3)
其中,a为抓取工件传送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若取η=0.9,k1=1.5,k2按a=g/2计算,k2=1+a/g=1.5,则
N实≥N・■=12.5×■≈32 N 公式(4)
2.3 机械手腕部位的设计
机械手腕与机械手臂连接在一起,手臂运动结束后调整手腕的位置状态,以此来提高萝卜采收过程的拔取率。手腕部位的机械结构设计应该力求扎实紧凑,且转动惯性小。手腕也是末端执行部位与机械手臂之间的桥梁,处于手臂部位的前端,手爪的末端,因此其承受载荷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萝卜的采收过程,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其机械强度与刚度,并且要让其布局合理。结合设计要求,设计出腕部位的结构如图5,其为典型腕部结构中具有一个自由度的回转缸驱动的腕部结构,直接用回转液压缸驱动实现腕部的回转运动。
2.4 机械手臂部位的设计
机械手的手臂部位是实现机械手末端手爪进行大尺度位姿变换的关键部件,即把末端手爪部分移动到空间的指定地点。手臂部位的驱动形式主要有液压传动式和机械传动式两种,由于手臂部位的大尺度工作范围,以及工作中也需承受腕部和手爪部位的动力载荷,而且其姿态调整的灵活性影响到机械手的定位精度,因此手臂部位采用液压回转缸的形式实现手臂的大尺度旋转动作,如图6所示的手臂结构,采用一个回转液压缸,实现小臂的旋转运动。从A-A剖视图上可以看出,回转叶片用键和转轴连接在一起,定片和缸体用销钉和螺钉连接,压力油由左油孔进入和右油孔压出,以此来实现手臂部位的旋转。
3 萝卜采收机械手液压驱动系统设计及PLC控制设计
3.1 液压驱动系统的设计
从萝卜采收的工艺过程可以得出,机械手运动的时候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的压力和流量不需要太高,设计使用电磁换向阀的液压回路可以较好地提高采收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从降低供油压力的角度来分析,机械手的液压系统可以采用单泵供油,而手臂部位的旋转和位姿的调整等相关机构采用并联供油。为了防止多缸的运动系统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干涉和保证运动过程中实现非同步运动或者是同步运动,油路中的换向阀使用中位“O”型换向阀,夹紧缸换向选用二位三通电磁阀,其他缸全部选用“O”型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2,13]。机械手臂位姿调整的过程中要求行程可变,在液压缸的起动和停止的过程中也需要缓冲,但由于回转缸内空间狭小,且回转缸为小流量泵供油,故本系统没有在回转缸换向回路中采用缓冲回路,仅在大流量直动液压缸中采用缓冲回路。
在上述主要液压回路定好后,再加上其他功用的辅助油路(如卸荷、测压等油路)就可以进行合并,完善为完整的液压系统,并编制液压系统动作循环及电磁铁动作顺序表,其中液压原理图如图7。
3.2 PLC控制设计
为了让机械手工作时可靠且有较强的稳定性,控制部分的设计思路是让该机械手的部件顺序动作,所以,在任一时间该机械手都只有一个部件被驱动,而各个部件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范围都是受其结构限制的[14,15]。PLC的状态流程简图如图8所示,机械手在自动运动状态时每一个周期需要完成以下动作:萝卜采摘开始时,机械手被设定在准备状态,第一步为手臂下降;下降完成后,手爪扎入地下指定深度,进行第二步手爪夹紧;为完成挖萝卜动作,手腕带动手爪及萝卜旋转90°;完成上述动作后,机械手臂向上提升完成拔去动作;手臂摆动90°,以实现对萝卜的转移;最后手臂回摆,手腕回摆,机械手回到初始状态。
4 小结
通过对机器人技术及机械手结构的分析,对萝卜采收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萝卜采收机械手的整体方案结构,设计萝卜采收机械手的关键结构。萝卜采收机械手能配合萝卜采收机依次完成萝卜的拔取、翻转、转位等动作,但该机械手在结构及工作性能的稳定性方面还需在田间进行试验,控制方案有待根据不同地区的种植情况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 方建军.移动式采摘机器人研究现状与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2):273-278.
[2] 何 蓓,刘 刚.果蔬采摘机器人研究综述[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北京: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7.
[3] 赵 匀,武传宇,胡旭东,等.农业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1):20-24.
[4] 高焕文.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 李宝筏.农业机械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 刘小勇.番茄收获机械手机构分析及双目定位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6.
[7] 李增强,章 军,刘光元.苹果被动抓取柔性机械手的结构与分析[J].包装工程,2011,32(15):14-17.
[8] 李建新.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 姚璐璐.陆地钻机立柱式钻杆排放系统设计[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2.
[10] 陈 红.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0.
[11] 天津大学《工业机械手设计基础》编写组.工业机械手设计基础[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2] 王 敏,王 华.PLC在液压实验台上的应用及仿真程序设计[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57-59.
[13] JIMENEZA R,CERES R,PONS J L. A survey of computer vision methods for locating fruiton trees[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2000,43(6):1911-1920.
论文摘要:成本是企业的命脉。公路施工企业只有稳健地控制住工程项目成本,工程利润空间才能打开。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利用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措施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最优化。当前公路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低价位中标的情况下,只有稳健地控制住工程项目成本,工程利润空间才能打开。项目的成本控制是贯穿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利用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措施,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强化经营管理,降低工程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各项费用开支,进行监督、调节和及时纠偏,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一、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项目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一般不需要增加什么费用,运用得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公路施工企业的特点是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工程管理人员流动频繁。必须采取组织措施抓好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之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做到的有:
(一)编制施工成本预测报告,确立项目管理成本目标
编制成本预测可以使项目经理部人员及施工人员无论在工程进行到何种进度,都能事前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成本,以便采取相应手段控制成本。做到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这是做好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二)在项目部内部实施成本责任制
施工成本管理不仅是项目经理的工作,工程部、计划合同部、财务部各级项目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通过成本责任制分解责任成本,层层签订责任书。量化考核指标,把责任成本分解落实到岗位、员工身上,形成企业上下人人关心成本,人人关心效益的新局面。
(三)建立成本预警机制,做好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建立正常成本管理秩序,达到使用有记录,消耗有定额,统计有报表,损耗有分析,定期召开责任成本分析会,总结经验,弥补不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技术措施不仅对解决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不可缺少,而且对纠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偏差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准备阶段,采取技术措施,就是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编制科学、经济合理、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的高低。要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和劳力等要素的最佳组合方式,统筹安排各生产要素,周密地、科学地、巧妙地组织工序间的衔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经济效益。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通病,避免造成不必要工程建设质量成本,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尤其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造成工程成本陡升。
三、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经济措施是最易为人接受和采用的措施。管理人员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控制好工程各种费用,尤其是直接费用的控制。也就牵住了项目成本的牛鼻子。经济措施主要包括:
(一)人工费的控制管理
人工费占工程费用的比例一般都在10%左右,并且用工的薪资报酬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工费的控制越来越成为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环。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进行包干控制,防止人工费超出指标;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消耗量,从而达到降低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都可以起到控制人工费的作用。
(二)材料成本的控制管理
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一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材料控制管理在整个工程成本控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的成本控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用量控制和价格控制。
1、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是精细地编制出周密的采购计划,严格执行,有效监控,防止采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限额领料;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丁艺、新材料;定期盘点,随时掌握实际消耗和工程进度的对比数据;周转材料要及时回收、整理,使用完毕及时退场,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2、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对工程成本能否降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建立企业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准确地把握价格信息。按照“质量择优而买、价格择廉而购、路途择近而运”的原则选购以降低成本;采取比价采购、议价采购、询价现购多种方式相结合,为降低采购成本提供更多的选择;建筑材料随市场价格上下浮动较大,要及时进行材料价格签证,避免工程结算损失;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减少流动资金占用。
(三)机械费用的控制
机械效率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展的快慢,工程进展快慢又影响着工程成本,因此机械设备管理在成本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一环。主要是对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合理组织机械,提高单位时间的生产效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从而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机械使用费。
四、强化合同管理为中心的资料管理以实现成本控制
(一)合同管理
合同是明确甲乙双方责任利益关系的重要依据。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强化合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及时签订合同,不管是对业主、供货商、劳务分包商,都要及时签订合同,防止事后扯皮。二是合同内容要完善,合同内容要明确项目成果目标、成本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目标和违约责任。供用水电气热、租赁、承揽、建设工程、运输、技术、保管、仓储等事项,都必须签订正式的合同,不得以口头形式约定。三是选择最合理的分包商与材料商,确定合理单价,签订合理的分包合同与材料合同,从而达到控制支出的目的。四是严格合同监督及兑现,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监督合同的实施情况,按合同约定的期限认真兑现。六是强化合同管理,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
(二)加强内业资料管理,为计量的申报和工程竣工后的竣工验收和结算以及索赔工作提供资料保障
内业资料的完善、计量的及时申报、业主工程款的及时划拨可以加快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竣工阶段资料验收是竣工结算的基础,完成了工程的验收,竣工结算才是一个完整的结算,建设单位才会拨付工程款;施工索赔项目的报批和追索是一项重要工作。如果施工单位不能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处理变更、索赔项目,或因为原始资料整理不及时、不完备都会使索赔受到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保管好原始索赔依据,提供有力的索赔证据,也将使企业成本降低,效益提升。
控制工程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技术、经济等很多方面,疏忽哪一方面,都会给工程的质量和成本带来不良的后果。施工企业在加强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从微观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对建设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9期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