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法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作为护理管理者,顺应时代医疗改革的需要,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成为当前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分层管理法根据护士的处理能力、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水平合理安排,护士的职位规范化,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使其在不同的层次发挥不同的作用。
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不能人尽其材,所有护士的工作任务大致相同,主要是围绕医嘱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5,6],从护理效果看,还不能真正发挥整体护理的效果。分层管理法的目的是逐级管理,明确各岗位职能,充分发挥护士的才能,通过竞争,激发护士的进取精神,有利于护士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分层管理也是对护士管理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另一方面分层管理后,护士与患者相对固定,有利于护患沟通,增进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具有积极的作用[7]。
尘肺病区实行分层管理后护理质量有了全面的提高,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历书写、服务质量、病区管理五个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综合病区,两个科室护理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分层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对分层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两组病房卫生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护理态度、操作水平、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分层管理的实施,责任护士参与查房和医疗,并上传下达,及时沟通患者信息,及时解决患者的各种需求,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也确保了医嘱的跟进和落实。
分层管理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主要是分层管理法能调动护士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分层管理中,层层负责,护士人人参与管理[8-10],从根本上督促了护士各司其职。更为重要的是分层管理法健全了监督机制,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1追踪管理法及品管圈活动
1.1.1追踪管理团队组成与培训追踪管理团队包括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组和院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组由病区护士长、6名护士和2名医师组成,院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由护理部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及丰富临床护理管理经验的护理管理人员组成。所有成员均参加追踪方法学和品管圈管理工具理论及实践培训,熟练掌握追踪方法学和品管圈活动的流程与方法,由培训专家从病例选择到个案追踪进行全程演练,让团队成员能充分理解并熟练掌握追踪方法学的实际操作,最终经护理部考核合格后入选组成追踪管理团队。
1.1.2追踪方法
1.1.2.1目标患者选择追踪目标患者的标准:住院超过1个月的患者,经急诊收入院的患者,急危重症患者,转科治疗的住院患者。
1.1.2.2追踪技巧(1)个案追踪。①看或问患者,跟随患者及家属办理入院手续、标本采集、接受检查和治疗的全过程,以评价各项护理项目的执行情况,如入院评估、安全核对、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的实施。②看或问护士,针对追踪时发现的问题,随机抽取2~3名护士提问,并抽取责任护士现场操作,以评价护士对护理工作制度、流程和规范的掌握与落实情况,以及实施的规范性等。③评估的重点项目,包括重要的护理工作是否达标和落实,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问题,跨部门交接过程中的安全情况及配合协调情况。④反馈、分析和建议,追踪管理团队定期对前一阶段检查涉及的相关项目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提出整改建议。⑤持续推动护理质量改进,追踪管理团队继续追踪整改建议的落实情况,并定期对建议整改的问题实施第2次追踪检查,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直至达标。(2)系统追踪。①重点关注内容包括标本采集、危急值报告、健康教育、院内感染控制等。②追踪方式包括与医护人员座谈,了解其在上述重点关注内容的执行情况;与患者或家属座谈,了解其对标本采集重要性的认识、医护人员配合是否协调、护士健康教育与指导是否到位等。③为评估同一标准在不同人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执行情况以及制度与流程中存在的纰漏,追踪管理团队定期以会议形式对相关条款进行评价,对存在疑问的问题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促进问题不断整改。④追踪管理团队定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第2次追踪检查,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直至达标。
1.1.3追踪问题统计设立追踪问题记录本,针对追踪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并将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总结为基础护理、急重症护理、护理安全、病区管理、药物仪器管理、护理文书、医院感染、管道护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礼仪十大类,并定期进行统计。
1.1.4品管圈活动统计后将发生率高的重要问题作为品管圈改进的备选项目。品管圈成员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和圈能力对备选项目进行评分,评分最高的问题作为品管圈的重点改进项目。品管圈成员根据品管圈9个步骤对所选改进项目进行持续分析、改进和追踪。本研究追踪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肾内科患者尿量统计出错率高为品管圈的重点改进项目,并对其进行重点改进。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全面评估患者,包括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患者排尿情况及排尿方式、文化程度、沟通、理解力及合作能力。(2)根据评估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指导,告知患者记尿量的目的及配合方法。(3)统一测量工具,指导患者或家属购买标准刻度尿壶。(4)发量统计及监测记录表,并教会患者和家属使用。(5)患者、家属或护士将每次测得的数值按时间顺序记录在表格上。(6)护士按表格上的记录,每班进行统计,通过的就划掉,避免多统或漏统。(7)由大夜班护士进行24h总结,异常时通知医师。最后采用柏拉图评估改进前后的实施效果,改进有显著成效并通过院级护理质量管理组审核后即形成标准化规范和制度,改进效果不明显者重新进行新一轮整改活动。
1.2评价方法比较追踪管理法实施前(2013年1~3月)和实施后(2013年10~12月)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急重症护理、护理安全、病区管理、药物仪器管理、护理文书、医院感染、管道护理、健康教育、服务礼仪共10个项目,每项10分,满分100分,由院级护理质量管理组对25名护理人员进行评分,并于追踪管理法实施前后各随机选取100次患者尿量统计,比较尿量统计出错情况。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或χ2c检验和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实习的护生50名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年龄18~22岁,平均(19.2±3.1)岁。另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实习的护生50名为观察组,应用目标管理法进行带教,年龄18~23岁,平均(19.5±2.2)岁。两组入选护生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护生进入产科后,带教老师向其介绍病区环境、物品放置、规章制度、注意事项、各班职责、工作流程、实习教学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带教的基础上应用目标管理法进行带教。统一培训:对产科的带教老师对目标管理法的内容进行培训。制定具体的目标:结合产科的的总体教学目标、实习生的大纲要求及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等内容。其中理论目标指掌握产科的基本护理理论、护理常规、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目标包括会阴冲洗、按摩、产后子宫恢复、恶露的观察等常规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对在产科行手术的患者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胎儿宫内监测、产程观察、新生儿护理等。掌握剖宫产、高危产妇的护理及各产程中的观察重点。产妇的急危重症多,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有些患者入院时病情就很紧急。例如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急性DIC、子痫、新生儿窒息等,一旦发病,需要立刻进行抢救处理。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病情,如何正确使用各种急救仪器,如何正确掌握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及如何对危重患者进行妥善护理尤为重要。设立每个实习月分别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分别适合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的教学目标。服务目标包括组织纪律、工作态度、责任心、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服务意识等。根据目标拟定带教方案:带教老师根据《实习生管理手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护理实习生掌握程度的要求,并制定出一份进度表格发给每位护理实习生,掌握实习生实习的掌握进度,使实习的目标具有可行性和可预测性。带教老师的选择:根据目标选择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学历、责任心强的护师,且对带教老师也要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担任临床带教工作。
1.3评价指标
采用试卷的形式考核护生的理论知识达标情况,满分100分,最低0分,60分为及格;操作技能目标考核采用多名带教教师进行抽签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细节的评分均提前进行指定,然后进行综合评分,满分100分,最低0分,60分为及格。服务目标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表,从组织纪律、工作态度、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服务意识方面进行评价。上述评价结果汇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分为良好、一般及较差。良好: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80分以上;一般: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60~80分间;较差: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60分以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目标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各项评分分别为(88.12±6.45)分、(85.42±7.32)分、(83.72±8.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综合评价效果比较
对两组护生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综合评价良好率达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而观察组患者综合评价较差率仅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实习实现了临床实践与理论相接轨的过程,也是护理学生从课堂学习转化到临床实践的阶段。护生临床带教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大纲规定的教学范围内,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有效的带教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为日后护理带教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照组的主要教学方式为灌输式教学,多由带教教师根据已设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讲授,或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查房,护生处于被动地位。本研究观察组由带教老师从临床实习项目的背景、目的、方法、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讲解,为达到预期目标,围绕预期目标因材施教,采用护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如床边教学、模拟教学、兴趣教学等,使护生产生兴趣,在整个带教过程中鼓励多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该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护生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正确运用。对于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教师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最大限度帮助护生避免今后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失误。同时运用目标管理法,可以让实习护生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工作方向。在护理学生进科后,带教老师需要制定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如产科中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常规护理、护理操作技能操作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及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带教老师与护理学生都有学习的方向感。通过制定目标,也使护生能掌握标准化、系统化及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实现产科护理管理正规化;同时目标管理法也大大提高了实习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带教效率,消除被动性。带教老师通过目标管理法每周有计划有目标地带领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强化技能训练,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短期内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观察组患者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各项评分分别为(88.12±6.45)分、(85.42±7.32)分、(83.72±8.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目标管理法可以使护生明确护理服务目标,取得较好的带教效果,从而使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钟小洁将120名实习护生分为两组,每组60名,对照组按常规实纲给予带教指导,实验组根据实纲制定明确的完成目标,采用目标管理法进行护理带教。两组实习时间4周,结果证实,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考核优秀或良好率达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操作技能考核情况优秀或良好率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达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显著(P<0.05),提示应用目标管理法可提高实习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王蓉将2007~2009年在妇产科实习的45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0~2012年43名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法带教,观察组按目标管理教学法带教,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成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考评成绩及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将目标管理运用于妇产科护生的临床带教,有利于护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完成实习任务,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徐全能将96例实习护士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根据实纲制定明确的完成目标,应用目标管理法进行护理带教,对照组按常规实纲给予带教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产科护理带教中,应用目标管理法可提高实习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护理质量,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李素琴等将产科实习的40名护理学生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护生依据实纲中的内容进行常规的带教模式,而研究组护生在此基础上实施目标管理进行带教工作,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学生的考核成绩(95%)、健康教育掌握情况(95%)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90%)分别优于参照组,进一步证实在产科的护理带教中,实施目标管理调动了护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研究对两组护生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综合评价良好率达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观察组护生综合评价较差率仅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凌娅娅报道的结果一致。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