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信息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信息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信息技术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信息技术管理论文

第1篇

2003年,《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部分)(以下简称“课标”)颁布,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建设。

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确立

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与以前的计算机课程比较,纲要突出的特点是:第一次提出了课程名称为信息技术;在其目标中,第一次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并且强调了伦理问题,提出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

新颁布的课标把“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第一个理念,强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同时,在课程目标中,又具体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描述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

新的内容体系的形成

纲要制定于计算机课程向信息技术课程转化的阶段,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计算机课程转化的阶段,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计算机课程的痕迹,例如,大量内容仍然是以“用计算机做……”来标志的,而且由于当时必须考虑许多初中尚未开设有关课程,高中只能从零起点来安排课程内容。

2001年起,在以纲要为依据进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审查中,通过审查的教材有18套。这些教材中有的仍然是按照知识体系进行安排,有的强调了信息活动有关的任务来组织教材,体现了各自的风格,但是都比较注意强调信息素养的综合提高,强调实践,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颁布的课标则按照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意图,一方面实行模块化,规定所有模块在9个星期内完成,为36学时。另一方面规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2个部分,必修部分只有1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学生,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相衔接,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保证,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该模块强调在大众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初步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5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和延伸。模块内容设计既注意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前沿进展的适度反映,同时关注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形成了新的内容体系结构。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在达到基本信息素养的前提下,通过选修不同的模块,很好地发挥信息技术潜能,使他们能够对信息技术的某一个领域有比较深的理解与掌握,从而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学习发展需要。例如,“算法与程序设计”可以适应理工科学习的需要,“多媒体技术应用”可以适应准备从事艺术、文化领域工作与学习的学生的需要等。

同时,教育部对于教材实行立项批准的管理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管理部门与审查人员可以比较早地介入材料的建设工作,实现教材(内容体系与遴选)的共同建设,尽量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实现教材的多样化。在2003年7月核准编写的高中教材目录中,信息技术教材有5项,各自具有一定的特色,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多样化。笔者认为,在编写指导思想与课标相符的前提下,编写特色是教材存在的重要条件,而内容体系的安排与所写的样张具体地反映了教材能否体现特色和贯彻课标的要求。

新的教学活动与评价方式的探索

在计算机课程阶段,我国的广大计算机教师队伍已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实践中探索与研究各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方式,例如任务驱动方法。但是,当时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以实际的任务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上,因此,许多任务只是技能的训练,或者是孤立的、零散的,例如,把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作为一个个任务,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为文件更改名字”等。

进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后,教学活动树立了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的理念,因此任务驱动方法的实施开始进行到更深入的探索阶段,所选择的任务均来自学生熟悉和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甚至一些任务的主题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既有实际意义,又必须使用要求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经过必要的信息活动的过程、采用适当的信息技术方法才能完成。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能够体验信息活动的过程,而且了解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认识到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应该充分关注并尊重个体差异,灵活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总是在其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其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采用了许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教材灌输,学生理解与识记的教学活动方式。现在,许多教师引入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自已探究或者合作学习,通过案例来建立自己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留白的方式,不再要求学生背记概念和规则,而是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语文描述这个概念和规则。

而在技能训练方面,原来主要是讲解加操练,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教师做,有的教师总是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操练,讲了又讲,而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很少,这既有悖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现在,教师开始注意学生的特知特点,分析如下一些问题: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问题。②学生的交流倾向问题。③学生的学习倾向问题。根据马梯尼兹分析提出的变通型、实干型、顺应型和逆反型等学习倾向。针对这些不同的特点,由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己做,教师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指导和训练的教学方法。

第2篇

1.1缩微摄影技术相关要素

缩微摄影技术起源于文献管理手段,缩微摄影技术在病案管理方面可以降低存储所需空间,同时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缩微摄影技术是将病案原件用摄影的方式按一定比例缩小到胶片上,使用胶片代替病案纸张进行保存查阅等相关活动。缩微摄影将病案原件按比例缩小之后不是真,使用阅读机放大后可以清晰地看到病案的原始记录。我国缩微摄影技术使用的胶片一般为银蓝色胶片,这种胶片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理论上可以保存上百年。医院在对病人的病案进行存档时首先进行简单的信息校对,然后病案信息可以通过缩影机器进行拍照,可以让医院资深的病案管理人员操作,也可以交给第三方公司协助完成。

1.2缩微摄影技术管理病案的优点

缩微摄影技术管理病案,首先是节省存储空间,大幅度节省病案架,同时缩微病案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我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就规定了档案缩微品与原件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而且缩微胶卷在稳定的环境中可以保存上百年,不容易发生霉变、虫咬等现象。缩微摄影技术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护了病案原件,提高了病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运用

2.1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相关要素

条形码技术采用条形码为媒介,利用光电扫描技术,储存和传递信息。条形码可实现机器自动识别,进入自动化管理,节省人力资源和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在病案管理中,条形码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在科别、序号、病案号等挂号信息中应用,在病案出库、回库登陆中应用,除此之外,病案流向的显示、门诊信息和病案情况的使用,以及病案制表等都应用到条形码技术。

2.2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管理病案的优点

条形码技术在应用方面功能强大,在病案管理各个方面都有应用,且应用经济实惠,自动高效,是迄今为止最为经济高效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的优点有很多,条形码使用简单,制作方便,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备,且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特殊培训即可实用,设备操作简单,识别方便;另外,条形码光电扫描技术,采集信息的能力很强,每次课采集80字符信息,采集速度和采集信息量都很有优势,1s时间就能完成信息采集,而且还能对部分错误信息进行纠错处理,误差率为百万分之一,不受人为因素影响,采集信息可靠,准确,可信。这样的自动化的操作管理,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给医院管理,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带来优势。

3信息管理系统在优化病案管理中的运用

3.1信息管理技术组成

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病案管理方面,信息管理技术可以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简化病案管理工作流程,对于整个医院的管理工作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信息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病案管理录入系统,审核完相关资料后将病案数据信息录入到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中,开始了病案管理信息流的交汇。同时系统将录入的病案相关信息形成数据库,方便检索查阅;信息索引系统,通过病案相关信息建立索引,建立统一的识别方式,以方便病案日后的查阅、调用和存档等相关工作;信息共享系统,将病案信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信息共享,方便各个科室进行病案信息的查阅交流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权限设置系统,对于某些病案涉及机密信息时,可以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使具备一定资质的用户可以访问,普通用户则无权查看,这样可以再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病案的机密性,防止隐私泄露等现象的发生。

3.2信息管理技术管理病案的优点

信息管理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将医院各个科室、各个工作环节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在一起,一旦病人的病案信息录入到系统中,该信息流便可以被医院各个科室所共享查阅,大幅度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对于病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也有很大的促进,大幅度优化病案管理工作。

4总结

第3篇

[关键词]:积极意义、整合方式、创新能力、创造思维

我是农村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也是学校远程教育管理员。作为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数学,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由于课堂教具的贫乏,课前往往绞尽脑汁自制一些简陋的教具。加上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难怪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身为数学教师也不得不苦思瞑索,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与愿违。而当今社会知识信息的激增和“减负提素”工作深入开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下面本人就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积极应用。

一、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积极意义

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是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手段。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具有代数计算,数据处理,几何作图,视频、音频及媒体流播放等多种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特别是当多媒体计算机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软件(如:翰林汇多媒体课堂)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Flash、Powerpoint、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诸如:情景导入、概念教学、练习指导和学法辅导等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显示工具和演示工具,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数学教育的一场革命,它将极大改变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理念。教师不是被计算机替代,而是用新的方式工作,从新的视角考虑问题。

二、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方式

1、信息技术辅助教师的数学教学:

它是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或补充由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征进行常规的运算、作图、列表及模拟一个动态过程等,从而达到辅助教师教学的目的。

①、显示工具,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在现实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常常遇到一些比较费时的活动,如大量的板书内容,而这些活动并非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但为了达到所需目标又不得不经过这些活动,在课堂45分钟内,如仍采用传统的板书,则消耗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如不板书而口头说明,则往往会词不达意。这时候,如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的问题,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高效的使用课堂时间。例如,在学生学习《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课时教师必须要经过列表和作图比较繁琐的两步,而这是非常费时间的,教师几乎很难分出更多一点时间去讲解函数的性质。而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显示工具后,利用计算机则可以很快给出函数值和画出函数图像,就可避免在课堂内书写大量的板书,节省大量的时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在这种应用中,教师还可以把多媒体计算机与电视、投影仪、幻灯机等其它信息技术设备接在起使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②、分层显示,引导学生系统学习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揭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的效果。例如:在数的分类、多边形分类、四边形的分类以及三解公式复习等都可以编制带有提问与引导解答相结合的课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这特别适宜于学生自我复习。

③、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加以演示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如: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就要引导学生用代数中因式分解、不等式有关性质等知识来解或用一元二次函数图象来解。又如:求过两点直线的解析式时,也有一般式、顶点式、两点式等多种解题方法。

④、控制模拟,体现数形结合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例如:一元二次函数中的各参数与其图象的关系,圆与椭圆关系,方程、不等式与有关函数图象关系,锥体与柱体的关系等等。通过带控制性的模拟演示,使学生深深体会各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体现数形结合效果,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数学。

这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另一方面,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改进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主席曾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①、情景导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老师运用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呈轴对称的图片,以设问的形式导入新课:下面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图片,看看有什么特点?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调动了,这时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索问题的答案,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拓展知识的范围。你想知道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今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借助电脑教学,自然有趣地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②、动画模拟,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以扎实的基础和自学能力等为前提的。在中学数学中,概念、法则等即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运动变化的东西,新鲜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中学生的注意。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动”的特长,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行探索、创造,认识新知识。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轴对称的有关知识时,可制作一个课件,使满足轴对称条件的一个或两个不同色彩的轴对称图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图形轴对称内涵,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又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再如:学习“角”,投影上先出一个会闪烁的亮点,然后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通过演示蕴含了角的定义及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又如:“圆”的认识中利用荡秋千的轨迹引出“曲线、圆心、半径、直径”,在用动画展示了画圆的过程,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这样,利用多媒体演示功能把复杂的概念分解为直观形象的简单信息,利于学生自行探索,展示思维,归纳概念,理解概念。

在平行四边形性质教学中,以动态演示画面使学生生动形象准确地理解“对边相等”这一特点。而“对角相等”这一特点,可启发学生自学中创造。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独立探索获取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行探索能力和创造力。

③、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这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转入活跃,有力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如果照以往方法,让学生用纸剪拼一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推出梯形面积公式。这节课学生的探索一般到此,接下来就是对公式的应用。这样无疑是把学生的思维紧框在课本上,学生的创造性就受到束缚。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刚开始,老师可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能求出梯形的面积?”这节课可采用电脑里的工具,让学生利用电脑对图形可切割、移动、旋转等特点,可探索出多种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因为电脑中图可多次使用,有的学生自己能探索出八种推导方法。通过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④、辅助练习,熟练形成解题技巧

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出示一组难度渐增的练习题,让学生作出回答,计算机会及时给予评判和指导。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固定出题,也可以是随机出题,根据教师所给的课目,章节,题型,难度灵活出题,增加练习的智能性,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计算机会自动给出必要的提示或辅导,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熟练形成解题技巧。

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练习,不仅意味着学生要有必要的问题求解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会对相应软件操作技能,而对软件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数学事实、概念和原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计算机帮助学生学习这种应用的过程主要是学生和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它摆脱了传统的教师控制教学的局面和消除了教师的主观意志的影响,增强出题的客观性,能够更加真实地检测教学的实际情况,节省大量的时间,把教师从传统教学的出题,编题,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创造。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育教学领域是必需面对的一个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以新的姿态去迎接这场挑战。应该注意到的是计算机手段与传统媒体教学完美地结合显得十分重要。不是信息技术用的越多越好,计算机作为有效的辅助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的恰到好处。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究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与传统媒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媒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2、《浅谈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媒体》: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4、《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数学教育交流站

第4篇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目标

总的来说,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的目标应该符合这个总体目标,为培养信息时代的人才服务。同时,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服从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它应该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特殊任务。

1.语文课程的目标观

民族性与多元化。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教育也逐步走向国际化。同样,语言生活和语言教育也趋向全球化、网络化和虚拟化。因此,我们必须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审视语文教育目标,制定语文教育政策。一方面,民族语言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最有力的纽带,正确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及其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抵制外来语言和文化的霸权与殖民,是母语教育无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全环化必然导致多元化。因此,就语文教育而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确处理好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关系,正确理解双语教学的意义以及准确把握其分寸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总的说来,应该加强民族语言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使自身有一个参照系,更好地向西方学习。

人文性与技术化。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的操作技术成为语言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比纸和笔的操作更复杂,更具技术色彩。同时,多媒体和超媒体技术丰富了人类思想的表达手段,非文本的可视化媒体将与语言文字紧紧地融为一体。发展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追求高效率,因此,培养学生高效率的技术化语文能力,将成为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由于高效率的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化、标准化和统一化,因此,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又容易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当前,科技与人文的割裂正呼喊着科技与人文整合,这将使人们在追求语文能力技术化的同时,追求语文教育目标的人文性,包括对语言思维、语言道德和语言审美情趣的重视,对文学作品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其思想品德教育价值的重新评估。

普及性与艺术化。普及性是指过去仅局限于一小部分人群、具有高不可攀的神圣地位的语文教育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成为大众化的目标。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电子写作、电子投稿与发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可以不受应试教育和语文教师的约束,人人都可以自由地、随时随地地发表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从而出现了大众化的“网络文学”,曾经神秘的“创作”成为一种普通的、大众的“写作”。在文学的发展上,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语言的话语权威发生了变化,公众话语早已成了明日黄花,个人性话语、私人写作渐渐盛行。至于艺术化,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便利的多媒体表达与文本表达融为一体,语文教育目标带上了更多的艺术色彩;二是由于键盘输入、扫描输入、摄像输入、摄影输入和语音输入等输入方式的不断丰富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章修改与编辑的方便性,传统的纸笔书写可能将逐渐让位,而隐退为一种少数人所专有的、纯粹的书法艺术形式。

生活化。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目标的生活化提供了条件。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能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社会,使语文教育目标更富有真实的交际价值,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用一体化。如多媒体的互动技术可以模拟演讲、报告、采编等应用语文的真实环境和活动,网络技术使写作具有真实的交际目的,这就为语文教育目标生活化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个性化。信息时代文化价值的多元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使语文课程目标不再整齐划一,而应该承认语文能力的个体差异,从“一纲多本”发展为“多纲多本”,从“教学大纲”发展为“学纲”,鼓励学生根据社会的发展、自己的需要和潜力确定语文学习目标的总体要求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这样就有助于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个性化,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语文能力的变化

电子化的读写能力。电子读写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语文形态,它与传统的读写一样,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电子读写能力包括多媒体阅读能力、超文本和超媒体阅读能力,基于网络和资源库的检索式阅读能力,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扫描输入等多样化的输入能力,多媒体写作能力,超文本和超媒体写作能力,网上写作能力,电子投稿与发表的能力以及电子读写一体化的能力。这些能力除了必须具备传统文本读写的基本能力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的知识、技巧与策略。如多媒体的解读,各种字体、字型、字号和不同文本版式的处理,页尾、页脚、脚注和尾注的运用,网络导航的技能,网上交流工具的熟练使用,网络礼仪和网上交际规则的把握。此外,电子读写对传统的文本读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由于电子读写的便利性和极强的交互性,电子化的文本资源极大丰富,以及情景化的多媒体与文本的融合,使其所表达的观点往往比传统媒体更加多样、复杂乃至隐晦,这就对批判性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如在网上阅读时,由于超文本的功能,读者的眼光变得更加挑剔,如果文章缺乏吸引力,读者就可以迅速转移阅读目标,点击其他的栏目;反之,如果读者发现了优秀的文章,便会通过BBS、E-mail等电子手段在Intemet上迅速传播,影响范围极为广泛。并且读者还可以利用网上的交互方式,打破与作者的鸿沟,与作者甚至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这些特点对网上的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作者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快速读写的能力。质量和速度是衡量语文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传统的语文学习注重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强调对语言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文章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的全面把握,强调字斟句酌的写作和修改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特性的必然。在信息时代,它仍是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目标。但不限于此,由于信息时代网上信息的更加自由、开放、随机,人们所能接触的信息量剧增。在这些信息中,既有大量有价值的,也包含了许多价值不大甚至有负面影响的垃圾信息。因此,信息的快速捕捉能力、筛选能力和鉴别能力必将进一步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为了应对全球化浪潮带给人类的更加频繁的交往,在信息时代培养快速的写作能力也显得很有必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写作成为有真实目的和意义的交流工具,如果能提高网络写作的速度,那么其快捷与方便的特点就会使它的交际价值能与日常口语交际相媲美。又由于网络写作能整合传统写作本身的优点,因此,它在远程、长篇和深思熟虑的交流方面则将超过日常的口语交际。

实用性和研究性文章的写作能力。文字处理技术如WORD、WPS使写作快捷而简便,网络技术如E-mail、BBS使写作具有真实的交际目的。写作将像口语交际一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电子写作与传播,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思想、交流看法,而这有赖于实用性文章写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CD-ROM和网上信息资源的丰富性、电子写作工具的便捷性,使研究性文章的写作不再局限于大学生、研究生和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也有条件参与到研究性的写作中来。他们能方便地利用电脑网络请教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并开展网上协作,能搜集、阅读大量的信息资源,并进行不断的重组、加工与再创造。

规范性的口语表达能力。随着人机对话技术的发展,人与电脑之间的口语交流、人与人之间通过电脑与网络的口语交流将日益频繁。无论如何,电脑还不是人脑,人与电脑的对话就要求口语的表达具有适当的规范性,并掌握人机交互的会话策略,使电脑能够理解。由于当前的人机对话研究主要基于书面语言,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口语表达的规范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出现向书面语靠扰的趋势,如词汇省略现象的减少,句子趋向于完整,口语能通过电脑显示出来,从而具有书面语的视觉特征,能够被修改、补充与保存。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内容

1.语文学习对象的变化

多媒体。传统语文学习的对象主要是语言文字,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图像、声音、视频的运用与文本一样便利,它们不再局限在少数人专有的艺术创作领域,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表达思想的共同方式。从当前的多媒体作品来看,多媒体与文本的融合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过去语文课文中的插图或朗读时的背景音乐一样,对文本的理解起辅助作用;二是以多媒体的表达为主,文本起补充、说明性的辅助作用;三是像文本一样都是表达思想的主体,如果删除多媒体部分,思想的表达就不完整,文本也得不到顺畅的解读。因此,掌握多媒体作品的特征与格式,理解和灵活运用多种媒体的能力,如图像解读、音乐鉴赏、视频阅读、文字处理、多媒体创作、E-mail技巧、网上实时交流、电子投稿与发表、电子工具书的使用等,成为语文课程的一项新内容。这些内容与信息科技课程不完全相同,信息科技侧重对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技术的基本操作,属于基础性的技术课,语文课程则侧重利用信息科技表达思想内容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利用文本媒体与其他媒体一起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网络语言。随着网上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文字在词汇、句式、语体和语用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日益增加的缩略语、大量出现的谐音词、界限逐渐淡化的各类语体,从而产生了“网络语言”,包括网上的口语、书面语甚至网上的方言。一些“网语”正从网上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成了语言生活的一部分。一旦“网语”约定俗成,就会引起社会语言的变化,从而引起语文学习对象的改变。

网络文学。电子写作的便利和网络语言的产生,催生了网络文学的兴起。网络文学是指首次以电子形式在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具有通俗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并且篇幅短小,多数在2000字以内,但数量众多。在内容上,主要表达自我的感受和心情,所以一些较成熟的作品深受年轻读者的青睐。由于计算机网络尚未得到全面的普及,也由于传统的印刷媒体根深蒂固,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仍由传统媒体出版发行,这样做虽然失去了网络文学的一些特点,但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但不管怎样,经过“优胜劣汰”,网络文学都将与传统的文学作品一起,成为语文学习的对象。

主题词。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论文的写作要求概括与提炼主题词或关键词,以方便电脑的处理;获取信息的检索式阅读和快速阅读也要求输入主题词或关键词,以进行准确的查询。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虽然也重视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但都没有上升到信息检索的高度来进行,因此,信息时代的语文教育应该加强对主题词的教学。

2.语文课程内容选择范围的变化

语文学习领域的广阔性。网络技术的普及,网上的资源共享与交流,使人类的语言生活和语文的学习领域更加广阔。语文的外延不仅包括现实的生活领域,还包括网上虚拟生活中的语言活动,语文的外延等于现实生活和网络虚拟生活的外延之和。语文学习的材料和范例也因此更加多样并富有动态性,语文课程真正成为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或“全语文”课程,“大语文”教育也更容易得到实现和推广。

语文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语文学习领域的广阔性拓展了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这必然要求语文课程采取主动、开放的姿态,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各种主题、各种风格的语言学习材料。既可以选择贴近社会发展的社会历史作品,如时代主题、斗争、革命、爱国主义、群体意识,又可以选择讲人性,讲亲情、爱情、友情,讲平凡小事,讲普通生活与工作的文章;既可以选择革命文学,也可以选一些改良、保守、通俗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性。但在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甚至极度泛滥的背景下,更要注意语言学习范例的选择,一方面要积极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另一方面也要正确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5.语文课程结构、载体和相关术语的变化

第5篇

信息技术的飞速,我们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已经对传统的教学产生冲击,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传递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地位不够重视的情况。以多媒体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突出表现在开展CAI(ComputerAssitedInstruction简称CAI)教学,CAI使学科教学整合了信息技术,创设了多媒体化的认知氛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有力工具和形式。

一、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结构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现代化课堂教学结构主要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构成,它们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作为现代教育的先进思想--建构主义也随之产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者在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基于这种理论体系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

因此,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教育的越来越深入,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教学已开始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学习资源来使用,这要求我们对教学媒体要给以足够的重视,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它们具有以下五种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极为宝贵的特性,可以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此外,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这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作用。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计算机的网络特性有利于培养协作学习的能力

传统CAI只是强调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是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发现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综合、评价的场合),采用协作(Collaboration)式教学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更能奏效。所谓协作式教学策略,要求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正日益受到国际上愈来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关注。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可以说,协作式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也最有利于21世纪新型人材培养的一种教学策略之一。

三、多媒体课件的产生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双主模式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信息技术和中学课堂教学的结合点,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图象、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事物的能力。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双主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相比,不论是教学的质量还是效率都有显著的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新型教学模式的优越性。由于这种模式的实施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实践表明以机为基础的技术对于学科教学的深化改革确实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1、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现代教育思想的正确体现(曲阜师范大学电教系李艺)

2、cai的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

第6篇

1.1施工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依靠于单机的电脑应用软件,使信息技术只使用于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图样设计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只能发挥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较快的作用,并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仍然是独立的,信息技术不能完成施工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无法为施工技术管理提供信息的分析和决策作用。

1.2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不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不同,所以导致一些施工企业缺乏使用信息技术的管理人才。因此,由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有限,导致了他们不具备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管理的能力,使得信息技术不能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发挥作用。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落后。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依然比较落后,拥有的信息技术管理软件也比较单一。针对不同的施工管理要求,同一种施工技术管理软件不能更好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

2.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2.1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只有让建筑施工企业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才能够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购买信息技术设备上,促进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企业就可以将信息技术投入到施工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来进行使用,从而实现施工技术的信息化管理。

2.2全面加深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为了使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应该全面加深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从而使企业进行信息技术的网络建设,实现施工技术管理信息的共享。在实现信息共享的情况下,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施工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优化施工时间,同时做好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从而帮助施工企业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2.3提升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应该提升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从而保证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首先,可以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作一个调查,对不同能力水平的管理人员进行不同的培训。其次,可以设立网络沟通平台,促进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使用交流。再者,要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使用的考核,督促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3.4积极开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家和政府应该注重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在施工技术软件的使用上有所选择,从而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所以,积极开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是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科技力量。

3结论

第7篇

随着电脑在家庭的普及,大部分学生都已基本掌握了机的基本操作,如果信息技术学科还是仅仅教授学生计算机的操作,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欲望了。对于已掌握Word、FrontPage、Flash等基本应用软件操作的同学,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更多的是通过让学生具体创作一幅作品来组织进行。这样教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体现“在做中学,在做中用”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创作出一幅好的作品,不但需要多种软件共同使用,同时还需要与其它学科进行很好地有机地整合。这样的教学,不论是作品的上(学生可以自命题),还是形式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都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选择,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本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不同的特长,体现学生的个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信息技术学科与班会课的整合:

玩游戏.上网聊天是中学生较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特别是电脑进入教室后,除了教学需要外,也为学生玩游戏聊天提供了方便。如何把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呢?为此,我们让学生在校园网论坛上就“游戏的利与弊”谈谈各自的看法,结果很多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认为有益的游戏可以益智,有的认为玩游戏浪费时间,还有的认为只要处理好时间的等……”总之,通过这次班会课,一方面以学生喜欢的聊天方式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思考,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不可沉溺于攻击性的游戏。从而让电脑既成为学习娱乐的好帮手,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关系。

在教学管理中,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合作学习,并学会在合作中懂得同学间如何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例如在指导学生作品自评、互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别人的闪光点,每一幅作品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但总有一两点闪光之处值得借鉴,相互启发,结合自己的作品扬长避短,或者多位同学共同合作,技术交流、创意交流、既体现了互帮互助的精神,又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不断进步,不论作品还是人品都能越来越接近完美。这样,在学生间就形成积极、愉悦、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又用学生的优秀作品美化机房,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二、信息技术学科与德育教育的整合: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而中小学德育任务主要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精神内核。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的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也才能做一个符合道德要求的人。在创作作品过程中,学生感到如何确定好的主题是最难的。其实有好多好的主题就在我们身边,例如教室的墙上就贴着“工作着、学习着是美丽的”、“人人都要做好人”等。在教学中我还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具体的事例,例如我碰到的一位交警,平时在烈日雨中指挥繁忙的,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还专门抓获一些偷车贼,让失去自行车的失主又能找回自己的马儿的故事,启发学生用作品把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表达出来,宣扬人世间美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要多做好事、善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树立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美好的理想。

三、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美术、学科的整合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美育教育,要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健康情趣和理想的境界。而美育又分美育、美育、文化美育等。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又将如何体现美育教育呢?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

杭州的四月是最美丽的季节,大自然是学生审美情感体验的最丰富的源泉。通过自然美的欣赏,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市政府又花了大量的投资把杭州西湖装点得越来越漂亮了:南线开通,白堤、苏堤、西湖边都建了很多有教育意义和典故的雕塑、为学校的教育创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让每一个人在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里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体现了“环境人”的教育思想。

学校组织春游,这一周的信息技术课我就结合春游让学生把春游的感受通过你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有的学生用绘画描绘了春天的景致和春游的场景,还有的学生描绘的是心中的春天,让学生在创作作品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熏陶。

现在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还有欣赏和制作flash作品,在指导学生制作flash作品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主题配上一些好的名画、优美诗词、和经典音乐,使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优美的文学诗词、名画艺术、以及著名的经典音乐有所了解,有所感悟,让学生在整个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既学会flash技术,又接受了艺术美和文化美的熏陶。

美育教育的主要任务还有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中要求学生将自己对美的感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来,自然而然就形成立美创造活动。我们让学生美化修饰文章,作报刊,制作网页、flas等,这些活动本身就是艺术美的创造,而且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四、信息技术学科与情感教育的整合:

教育是门艺术,如果离开情感的因素,没有感染力的教育,根本谈不上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内化知识。这也是多媒体教学课件依旧不能代替教师教育的原故。

在教学中,我注意用情感的因素感染学生,创设一种师生平等、民主交流的教学气氛,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育离不开生活,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不再是仅仅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和服从教育要求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地探索世界、感受社会的过程。在教学生作电子报刊和网页时,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我最喜欢的**”为题自由创作,结果很多学生写了“我最喜欢的老师”“我最快乐的童年”“我最喜欢的书”等,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还有的学生表达了热爱人生,热爱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渴望人世间充满爱,追求真善美的情怀。

五、信息技术学科与心的渗透:

瑞士的学家裴斯特洛齐对教育就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化、人性化”的口号。在作品的选题中,我一般都让学生自命题。法国的教育家卢梭就提出了“教育”的思想,就是要从学生的自然本性出发。他认为儿童的自然本性是向善的,因此只要尊重学生的本性,他的个性,就能培养出独立、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就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感受。况且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感受的愿望,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自由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这些作品,让我们了解学生真实的心声,也让我们教师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和交流。结果很多学生写了《感恩的心》、《放飞心灵》.《我的世界我喜欢》等。当然也有的同学写了《扭曲的心》.《人生好苦》等,这都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关注,及时给予关注,积极引导,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有一颗健康快乐正直善良的心。总之,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展现才华的机会,满足学生正当的合理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自主,乐于学习、这也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原动力,也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六、教学与诚信教育的整合:

网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但很多人认为网络是虚幻的。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教育学生不论在现实生活中或是网络学习中都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另一方面,很多学校都开通了校园网,并在校园网上开通网上论坛,师生在线交流等。一次我在网上碰到一位怀疑一切的学生,他问:“什么是诚信?现在上到处都在宣扬虚幻这个概念,现实生活中都没有诚信,何况虚幻的网络?”我告诉他:“很多自以为聪明的人以为说谎可以保护自己,熟不知,一个谎言的开始,就意味着将要用很多谎言来掩盖。况且一个人老说谎会很累的。如果你给别人诚信,别人就会给你诚信。说谎者在诚信者面前也只能诚信,何况谁又愿意和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交朋友呢?所以只有诚信才是对付虚假、虚伪、虚幻的最好的办法。”后来他告诉我他改掉了说谎的习惯,还在网上交了不少的好朋友。教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在网上平等对话,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更能接受。总之,网络作为一个工具,具有双重性,我们不能因为惧怕网上的不良信息就拒绝网络。况且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化的时代,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任何事情,只要正确引导,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鉴别能力,不要盲目地陷入无聊的聊天和所谓的网恋之中,网络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产生很大的帮助。如果人人都能在网上作个诚信的人,遵守网络道德,真正的网络教育就会成为现实。

存在的及解决的策略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在实施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它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后,在教学活动中,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很多时候都需要在网上查找资料和素材,有的时候学生上网查资料很盲目,要么看看图片、听听、看看flash等,所要的资料还没找到,一节课就过去了。有的时候又担心学生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提出如下解决的思路:(1)教师机上Internet,教师备课时根据教学要求,先下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存放在教师机上,上课时让学生在指定的文件夹内、校园网的资源库内查找资料,这样既满足了教学要求,又节约了时间,教学目标明确。同时,由于教学具有灵活性,教师教学有时也需要查找一些资料,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根据教学要求,查找资料后用大屏幕投影给学生看,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第8篇

1.1技术创新工程管理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了,在工程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也随着其他科技的出现不断涌现,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逐渐应用,工程管理也开始逐渐演变出一些技术创新,比如工程管理不在局限于人为的处理,开始逐渐利用计算机等机器资源进行控制。随着计算机电子技术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工程管理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以便于提供更好的工程体验,满足人们对工程管理的技术和便捷性的需要。

1.2自动化和高效管理在工程管理中,通过应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将工程管理的数据共享起来,通过网络平台,将工程管理的各项数据共享给需要的用户,这样就不需要设定专门的管理人员来进行信息的传递,也避免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错误。通过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保证了工程管理中数据整理、数据采集和数据共享上的高效性,从而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工程的高效管理。在工程管理中,通过应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一个工程管理的软件,利用工程管理中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关系,将其形成一定的最优算法,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形式将其最优算法进行实现,确保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各部分都会在最优状态中执行,同时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曾经的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过的,因此就可以将这些曾经遇到过的工程管理问题以及解决办法通过软件的形式进行存储,当以后的工程管理中一旦遇到此类类似事件,就有相应的解决办法,确保工程能够自动化的执行下去,当然也会有一小部分问题,是曾经没有遇到过的,就需要人工进行处理,此次软件将会拥有自动记录功能,方便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时可以进行解决,因此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将会有助于工程管理的自动化管理。

1.3风险控制传统的工程管理都是在人为的作用下进行实施,当遇到重大项目时,首先要预估工程的可行性,以及风险的发生情况,然而在人为的风险评估情况下,将会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以及知识或经验缺失导致风险评估的不准确性。应用现在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现在的大数据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工程的风险,随着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就会将此工程项目的各种风险特性分析出来,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工程实施整体上对工程的把握和价位的设定,同时也有助于工程最终的实施成功,防止最终发生工程实施失败,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情况。

2结束语

第9篇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中,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自动化,更为准确地说是企业管理真正实现了信息化“。从总体上看是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达到现代先进水平或者说是用最新理论、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把信息技术成果综合应用于管理,使之能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地达到预定目标,实现整体最优化,具体包括以下联系以及相互依存的几个方面内容:现代管理思想(理论)、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管理组织和具有现代化管理知识的管理人员。”

(1)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由于个体能够传递信息的这样一种功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导致了原有的传统企业组织是由信息控制和流通作为一定根基的,渐渐地开始形成了一种由下向上递减的一个结构和形式。对于更为高级一些的管理人员来说,信息技术的出现,让他们能够有着更为广泛的管理范围,可以让企业机构和组织进行适当程度上的缩减,改变了以往冗杂的现象,能够近距离的与员工进行交流和沟通,也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和分配一些任务,从而才能够让企业的目标利润更好地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化的改变,是由企业的这样一种网络打破了以前存在的一些阻碍,可以让企业内部的个体职能更加清晰明了,让每个人都发挥自身的作用。在没有了原有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束缚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时代的快速地调节和整合,让企业团队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好地利用了局域网信息技术让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和有机化。无论是对于企业外部的一些竞争去适应社会,获取更大程度的利润和进步,还是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员工来说,都是一种双赢,让员工更自觉地奉献和创造。这种方式,被许多大企业所引进。前面指出了局域网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组织结构的一些影响,那么广域网也同样让企业结构变得虚拟却更为适应社会,让人们广为接受,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即用网络成为组织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形式。这种形式能够让企业所需要的一些信息和资料在网络内部进行很好的交流和共享,也就是能够更为快捷和安全地去运用资料“,可以说这样的以合作作为基础的网络组织是成员和企业获得信息资源最佳的组织形式”。而之前传统的组织结构之间的一些界限被打破,但仍旧留下了比较重要的功能组织。功能组织就是企业自身最为重要的资产,它与企业息息相关,如企业品牌、专利、商标和专有的技术等。这样的一种灵活巧妙的结合能够很好的将企业组织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交流了信息,却可以安全地保留着一些高增值的成分,能够让知识和技术去依托,来进行适当的发展。企业组织的有些功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妥善的地方,那么便需要一些外力来进行改进,这样既可以在企业外部取得很好的竞争环境下的优势地位,也可以将企业原有的自身优势和资源加以发挥和应用。

(2)产业作业管理的影响。信息技术将企业管理和组织带向了虚拟化,在网络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企业会通过网络这个途径来对自己的生产、设计水平进行提升。采用统一的用户终端、交叉平台能力以及广为接受采用这样的标准,将企业无纸产品的大门打开。企业和社会消费者之间可以用这种无障碍的直接联系,实现近乎“面对面”式的沟通,将彼此的一些思想、想法进行碰撞,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满足需求。而设计师、工程师和管理专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尽管虚拟,却更为方便容易控制,进行一种媒体之间的交互,在媒体上进行信息的和获取,来更好地实现完善信息,改进发展。这样一系列的影响和改变让产品设计更为网络化,生产制造敏捷而弹性化,生产的组织也实现生产虚拟化。

(3)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企业营销管理至关重要,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给企业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原有的传统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对于资源,无论是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还是至关重要的时间都过多地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消耗。我们仍旧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带来的改变和影响,让网络成为企业的推动力,使贸易双方之间的沟通实现,更好地增加彼此的利润,而减少出差、通信费用的支出,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通过新的电子虚拟企业提供了如此之多的发展机会,实现营销渠道的网络化。

(4)管理理念、企业决策的影响。在信息技术下发展的企业结构、企业组织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后,人在这个结构中充当了节点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对于员工实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逐渐贯穿企业之中,同时更为重视富有创造性的员工,希望能够通过奖励来鼓励员工进行创新,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今世界,知识成为企业宝贵财富的时代“,企业情报”是获取知识从而对建立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情报”被分析家解释为“:获取和分析所需信息,动用信息制定好的企业决策能力。”这样一种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决策更为科学合理,改变了以往可能存在不确定和随意性的一些问题,很好地将企业整体决策质量进行了提高。

2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2.1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模型研究信息技术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让人们欣喜,但同时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通过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巨大影响加以重视,从而可以更清楚明确地看出企业需要优化的一些不足之处,能够很好地为企业的管理模式制定适当的优化模型。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模型的完美呈现首先需要有一个很坚实的框架作为支撑,而之前所提及的背景因素恰恰由于企业文化的强大影响力,深刻长久地影响着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本文认为,这样的一个底层框架只有在吸收外国成功企业文化经验和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会贯通,方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智能有序、及时节约等多种元素结合的企业文化,才能够让模式优化的底层框架更为牢靠,更能够体现“天人合一”,实现将人、管理、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思想理念。而提及企业具备的优势和弱势,内外部环境对企业所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属于企业的制约要素。也可以将其分为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内部即为企业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而外部环境所带来的种种机会和威胁则成为了外部因素,只有内外因素的原因和内容不同,但彼此却进行制约和联系,将制约要素进行相互的转换才能够构成互动关系模型。这样看来,信息技术对企业外部环境影响包括如政策、法律、基础设施等,冲击着之前的企业管理模式,那么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即信息社会,同样需要建立模型来应对。“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所潜在的各方面要素,在社会环境和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互动关系网络,制约了管理模式的优化。”那么只有一一应对,管理模式的优化也就不再是高高悬挂在空中的楼阁,以实践作为依据,用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理论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则必将能够立足于我国现实,为我国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指明道路。

第10篇

档案管理内容繁琐复杂,一般都是管理人员人工完成档案内容,在档案内容管理中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具体的应用有几方面的内容:存储文件目录、复制、检索;存储档案内容信息和检索;统计、编目和汇总档案文件;标引文件关键词;管理借阅,提供借阅咨询服务;打印文件目录;管理保管室安全;传输数据,进行系统维护。

2在构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可以开发多种现代化技术集于一身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电子信息技术大量应用其中。可以使用InternetExplore8.0作为客户端浏览器,采用微软SQLServer2003来构建后台数据库。很多管理系统都是模块化的,这些系统同样大量的应用了电子信息技术,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将各个模块的功能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是无处不在的,而信息技术也有效促进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发展。

3在备份恢复中的应用

电子档案是以计算机数据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同样会发生丢失、损坏等问题,目前计算机病毒、软件等问题带来了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威胁到了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如果发生电子档案泄漏、损坏或者丢失等情况,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在管理档案的过程中,势必要使用信息技术备份电子档案,发生意外情况则要恢复档案。一般的备份恢复包括几个部分,如软件备份、硬件备份和恢复计划等,要完成备份需要使用应用软件、系统软件以及驱动等,现在一般用硬盘保存备份,硬盘容量大、价格低,恢复速度较快,体积小易于保存。

4推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将纸质档案电子化,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有软件开发商开发出了一种系统,实现将图文资料批量数字化,简单来说,就是将纸质文件扫描到硬盘或者光盘中,在使用时可以检索关键字或者关键词;第二,电子档案要进行归档保护,环境会对电子档案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电子档案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电子档案的维护、拷贝、使用等都要严格记录;第三,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对管理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督促其改善管理方式,妥善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

5结束语

第11篇

1.1物流管理的基本内涵作为从物流衍生出来的物流管理这一名词,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其的看法和理解也各不相同。最早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认为物流管理是对原料,在制品,制成品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以满足客户要求的过程。反观在国内,认为所谓物流管理,就是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还要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不断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我国学者对物流管理的定义都是建立在国外已有定义的基础上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我国对该定义没有国外研究的透彻,但是我们通过摸索减少了很多时间,这就注定了我国物流管理的飞速发展。

1.2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一般来说,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目前还没有规范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在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的统称。

2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2.1研究现状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如果物流少了信息化,那么许多物流现代化的设想也就无疾而终,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物流的面貌。正因为如此,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在时代需求的强力拉动下将会飞速发展,理所当然的一些条码等技术便应运而生,并在物流运作过程中越来越得到重用。

2.2应用现状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物流信息技术也随之更新换代,尽管更新速度快,但归根到底,其核心还是离不开通信、软件、业务管理系统者三大板块。其中包括了在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移动通信手段、条码技术、射频技术、信息交换技术、GPS技术、GIS技术、仓库管理技术、智能贴标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端科技。合理应用这些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3物流信息技术案例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下面我们以长三角地区,上海爱普香料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分析研究常见条码技术应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在繁重的生产任务中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规范工作行为?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重阻碍,缓慢了企业发展脚步。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爱普香料有限公司在企业的各个业务区域建立一个高效、全方位的无线网络,便于各项数据能够实时、准确的进行业务流转引入条码应用技术;根据企业现状建立条码应用管理系统,以使用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采集条码获取数据的方式代替原有的手工记录并贯穿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条码技术给上海爱普香料有限公司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4结束语

第12篇

(1)综合信息查询功能

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各种工具软件被应用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尤其是PowerBuilder开发工具中的数据窗口的应用,具有快速、可视图形截面、性能优异、功能强大等优点,从整体上来说,该开发工具是一种面向对象的交互开发工具,具有非常大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利用PowerBuilder开发工具的内部查询机制,能够将数据窗口作为媒介,主要功能包括两种,即查询条件的输入以及查询结果的输出,进而实现自由组合的查询,该种任意组合的方式,能够满足查询显示实际需求。

(2)动态查询功能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设计过程中,用户在开发之前并不确定查询需求,需要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对所有的数据项进行组合,以此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动态查询。通过利用PowerBuilder编程方式,能够创建数据窗口,在创建数据窗口的过程中,需要动态地构造SQL语句,为现在的数据窗口控制创建一个新的数据窗口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SQL语句的构造,SQL是计算机关系型数据库处理语言的一种,具有强大的功能,在进行SQL动态语句创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SQL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建的SQL语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两个列名,分别为ORDERBY与GROUPBY;条件表达式;基本视图或者表;目标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用户通过选项方式录入查询内容,计算机系统将录入的文字信息转化成相应的代码,并连接查询条件,为了提高查询的准确性,应该在显示产讯结果数据窗口中,提前进行函数模拟,将代码转换成相应的汉字,满足不同用户的查询需求。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1)专业人才较少、素质相对较低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并且为了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水平,应该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专业人才神话对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与钻研,进一步促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目前企业的缺乏专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并且箱单一部分准也人才的素质相对较低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应用范围相对较小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是全球化的,可以说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但是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其应用范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非常狭窄,尤其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计算机数量相对较少,影响农民对新技术的应用,并且多数企业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仅仅局限于信息查询、交流等,并没有充分的发挥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作用。

(3)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同时,由于相关人员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并且自身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与价值,亟待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水平。

(4)ERP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不高

ERP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结合对企业运营管理中产生的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工具及有力手段。但ERP技术的推广应用仅仅在大企业有一点的覆盖,而一般中小企业仅仅限于在财务做账中使用小型软件,更没有体现出现代财务管理,结合中小企业对管理的要求不高,加之靠人来管理人的的成本低,更没有使用ERP软件系统的动力,ERP软件系统的植入思想很难在中小企业中应用。

三应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现状的有效措施

(1)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更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想要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水平,首先应该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企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增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计算机院校也应该重视对学生专业素质、技术水平以及综合技能的培养,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力量,同行业之间也应该增进协作与交流,为研究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人才提供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自身领域中充分的发挥作用。

(2)扩大应用范围

企业应该尽可能的扩大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在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中,通过创建基于因特网、局域网的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办公系统,能够提高企业信息管理、信息传递等的网络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一件产品的销售涉及到众多部门,例如质检处、计控处、财务处等,由销售部签订合同并秤单,客户凭借秤单到仓库提货,质监部门通过计算机开具的出库凭证打印质保书,整个流程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以及数据非常多,为了保证数据信息的实时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该进行跨部门集成,形成一个清楚、自由流通的信息网络,以此提高管理的合理性与高效性。

(3)强化技术研究

企业应该不断的强化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尽可能的利用国家以及相关机构给予的优惠政策,或者设定一定的奖项,充分的调动相关人员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水平。同时,企业应该投入专业资金用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工作,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便利的条件,各研究人员应该强化与其他研究人员的交流,或者到先进的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能够为自身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此外,应该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筛选、决策制定、决策实施三个控制过程相关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4)推广使用ERP信息管理系统

第13篇

1计算机信息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什么是网络安全,如何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就成为今后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首先,网络安全就是指在互联网上所有网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计算机自身的系统硬件以及软件是否具备安全性。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论是存储功能还是共享功能都要在密闭、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网络信息,主要目的是能够将互联网上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各种服务等进行有效并且安全的管理。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计算机自身具备的管理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的管理尤为重要,其主要原因就是计算机信息管理对于整个网络安全管理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关键。在现代计算机使用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管理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器的传输;(2)服务器中包含的信息;(3)基础运行的信息;(4)使用计算机网络用户的信息;(5)网络资源包含的信息等。以上五点都是现代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关键。

2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网络安全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来说尤为重要,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工作直接影响人们的计算机使用效果,因此计算机网络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都是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网络计算机人员自身的管理能力与网络安全操作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中,要想真正的实现网络安全管理就要根据多方面开展工作。从当今计算机信息管理情况来看,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信息的安全监测以及信息访问两个方面最为重要。信息访问主要是计算机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活动,对其访问的内容进行把控,控制的主要过程是互联网操作者以及对信息传递等方面,以这两个方面作为控制的源头不仅对互联网访问者的信息传递有所影响,并且对传递者自身的网络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对于网络信息安全也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信息监控主要是针对日常程序的监控,当用户使用网络信息时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不确定因素以及确定因素等,其导致用户在使用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出现突变情况,以此影响正常使用,信息监控的重点就是一些未出现的新问题,以此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信息访问以及信息监控是现代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出现较为频繁的问题,也是当今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应当重视的问题,只有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才不会影响正常使用,能够使网络安全工作得到保障。

3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

3.1加强系统管理。加强系统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质量。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对计算机进行定期漏洞检查,及时解决计算机存在的漏洞,并且制定更加安全的运行方案,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验证,以便保证上网口令的正常运行,杜绝黑客以及病毒问题的出现。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研究较晚,但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以及对先进技术的运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部分已经取得创新成果并且获得一定的成就,加强系统管理就是科研人员创新的基础,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够在今后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上有所提高,并且能够促进其发展,因此加强系统管理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重点。3.2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也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重点,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证网络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因此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管理规范进行有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管理小组的方式对计算机信息网络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在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对黑客以及病毒进行重点管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制度,以此保证网络安全。此外,应制定相关的杀毒软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定期杀毒以及对系统中软件硬件的更新,以此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为了防止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首先应将落伍的计算机进行替换,其次要保证计算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配置的标准,以此杜绝故障以及安全隐患的发生。根据实际经验,应在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计算机的应用管理工作,做到统一管理的同时还应以部门的形式进行分管,利用分管人员进行专人专管,设置相关密码进行保护。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将会是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关键,只有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才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制约,以便更好的发展。3.3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关键,两者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建立完整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够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更加全面,且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计划地进行。因此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实现网络安全的有效措施,在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的利用模型对其进行执行,利用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在网络安全控制上进行维护,以此能够进行更加安全的控制,并且能够制定出安全框架,利用安全框架来建立完整的管理模型。根据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现来看,其已经被广泛运用,同时对相关的管理模型认可,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能够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来保证网络施工的安全。3.4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使用能够保证网络安全,因此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在网络安全中的使用效果尤为重要。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加强,并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才能够保证网络的安全性。造成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原因就是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良因素以及安全隐患,其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人员缺乏对网络安全的管理以及维护,网络安全意识较低所导致的。因此在今后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是主要工作,使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够进行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管理工作对于企业以及个人来说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加强网络安全意识能够从本质上促进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网络安全意识才能够在今后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处理,能够做到不疏漏任何安全隐患问题,使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正常发挥其作用。因此在今后计算机网络使用过程中,应当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有效防范,并且能够找出有效解决措施,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使其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3.5利用信息技术保证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工作需要信息技术来保证,只有使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才能够保证网络安全的控制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网络安全是今后应当重视的工作。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之间的联系较多,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研发,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在网络出现安全隐患时才能够及时解决。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关键,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对其进行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以便能够提高自身处理问题水平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网络安全。利用信息技术保证网络安全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在今后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并且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确保其安全性。

4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水平,首先应当加强系统管理,并且能够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其次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同时还要利用信息技术保证网络安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信息化技术才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为人们提供更有效的网络平台的同时还能够促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推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作者:曹然彬 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辉.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7(09):14.

[2]施月伶.论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6(17):77-78.

[3]何增颖.虚拟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9):191.

第14篇

在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分享、分析和汇总,加工成可利用的项目信息,并以各种形式加以储存、分发给监理单位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单位干系人。建设工程文件档案资料由建设工程文件和档案组成。其中,建设工程文件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而建设工程档案为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而建设工程监理文件档案资料的管理,是指对监理工作相关的文件和档案进行收集积累、加工整理、立卷归档和检索利用等工作。建设工程监理文件档案资料管理的对象是监理文件档案资料,它们是工程建设监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文件档案资料管理关注的是信息的内容,而信息管理关注的是信息的从收集、处理、存储和的整个流程。

2项目信息识别、标准化和集成

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工程信息,需要对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识别、标准化和集成的加工处理过程。

2.1为了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首先要对项目信息进行识别。

笔者认为,建设工程监理项目信息,可以主要分为对外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责信息和对工程项目实体内部的业务信息。

2.2项目信息识别出来的结果,可以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类型。

例如,结构化的数据有模板验收单、控制点坐标测量列表、进度款支付等数据表格,半结构化的数据有电子邮件、网页等文件,非结构化的数据有会议纪要等文本格式、AutoCAD图纸等图形文件、现场录像等多媒体文件。非结构化的数据不能直接被计算机所识别,需要根据该具体信息的内容、特征和属性,在满足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则前提下,通过人工或者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规则,对该信息进行信息附加,比如编码、备注、摘要、引用、状态标记、命名、标识等操作,这就是信息的标准化,以使得信息在流动、检索、使用和管理中更加有序、有效和易用。

2.3对所有的信息完成标准化之后,就能够便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集成,即对相互联系的信息进行关联操作,实现信息之间的数据交换。

通常,项目信息的计算机集成方式,就是相关的信息数据库。

3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项目信息管理日益得到建设工程公司的重视,成为建设工程的基本手段。目前,国际上专业的建设工程咨询公司和工程监理公司在建设工程中应用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购买比较成熟的商品化软件;二是根据所承担项目实际情况开发专有系统,如笔者所在公司开发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工程监理应用软件”;三是购买商品软件与自行开发相结合,将多个专用系统集成起来。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模式,是由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构成:数据处理设备用于信息的收集和标准化处理;数据通信网络用于信息的流动;软件系统用于信息的集成、检索和使用。在此重点介绍一下“软件”。该软件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先进的开发手段和数据引擎,包含内部管理、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进度控制、造价控制、合同管理、工程信息管理和其他信息功能板块,支持word文档报告和表格、数据库台账、照相图片和摄像视频。该软件最大的特点是充分结合word,使表格的填写所见即所得,并可自行通过word来调整版式和打印。通过该软件不但可以填写固定的表格还可自己创建文档并存储和查询,查询采用自动感应方式,自动发现和定位所需要查询和修改的记录。该软件采用资料外挂式添加,应用者可自行添加所需资料而无需重新修改程序。另外,根据实际工作要求,软件提供了较全面的参考书籍以供查询参考,为监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方法。监理工作人员基本上可以通过该软件完成所有监理工作相关的文件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能够提高监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该软件为主导,公司建立了监理项目信息管理流程。首先监理工作人员在项目部通过相关数据处理设备形成不同格式的信息,比如现场旁站照片、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格、钢筋进场使用台账、工程计量审核记录表格等。监理人员通过局域网和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把现场形成的信息传递给信息管理人员统一归集。信息管理人员根据“软件”对文件格式的要求,把信息进行标准化录入。信息录入完成以后,通过互联网,应用软件的上传功能与公司信息管理服务器进行通信,实现信息的。如果通讯条件受限,也可以把信息保存在可移动的存储器内,把存储器带回公司以后保存至服务器。最后,公司监理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调阅相关项目的信息,通过文件检索,方便快捷得获悉具体的项目信息,为公司领导决策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4结语与展望

第15篇

图书馆管理现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虽然自动化、计算机逐渐已经部分取代了人的工作,但发展水平以及运转还没有处于很好的平衡状态,计算机管理仍缺乏有效的系统和科学的管理,因为管理者素质不高,服务观念和方式落后,甚至不会使用现代化手段工作,所以必须在利用新的管理方法的同时,注重图书馆人员管理培训,增加资金,投入技术支持。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够利用它进行信息管理,可有效地根据用户信息需求,对文献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序、分析、综合,以新的序列化的排列供查阅人员快速查阅,同时也可以解决印刷品所带来的占据巨大空间的弊端。

2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管理对策

2.1基于现状,调整目标

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起点较低,普及率也相当落后,据统计,我国年产电子出版物仅3000多种,Internet信息占有率为1%。在这样的基础上,必须循序渐进地去建立网络管理制度,避免盲目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可以将每个计划分解成具体的小型的项目或是子系统,从信息的服务、信息资源加工、科学技术的研究几方面分类发展,争取做到每项齐头并进的发展。另外,仅仅埋头苦干还不够,在国外的信息管理时代比我们研究得要多、要早,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并加以改进,使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能够真正地为我国服务。

2.2注重协调,整体规划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中最好能够考虑到读者用户的实际需要,合理统筹分配信息资源,确保每一项研究成果能够发挥实际的作用,给读者用户带来切实的利益。避免研究中重复的工作,图书馆信息管理的建立中一定要各个部门相互沟通,避免闭门造车导致重复的工作,导致资源的浪费。

2.3注重信息人才的培养

随着信息化管理的普及,对相应的人才需要也大大增加,最好能够懂得专业计算机管理模式、外语等复合型人才。Kreitz探讨了对于图书馆管理者理想的情商也至关重要,以便能够很好地应对环境的变迁,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式去培养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本管理上需要从员工招聘环节开始重视,另外人事关系、薪资的合理分配、合理的绩效考核、完整的质量监督系统以及质量保证系统也很重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准入资格,适当参照美国职业能力评判标准,对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硬性的要求。

2.4资金支持

图书馆网络信息研究的各项工作均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如必需的硬、软件设施、软件研发人员的投资、联网的经费均需要资金作为支持。因为资金需要之大,可能不能完全依靠国家拨款,所以图书馆还应该积极考虑与一些信息企业紧密合作,以便有一定的业绩和资金。另外,在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上,需要在培训上增加些投入。

3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3.1数据模块窗体的设计

数据模块是指在为组件和每个窗体设计时不必一一操作,可以通过对这些组件和数据源进行统一管理,然后设计出一个适合这个集合的统一模块,这样就避免了一一设置数据源带来的繁琐工作,而且同时也避免了让每个数据源是相同在一一设计时出现差错。数据模块系统开发后,使用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TADOQuery控件在此数据模块系统上使用较方便,如果使用其他控件会造成不便管理,易混淆各个控件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另外,为了在空间资源上节省资源,使用了动态同时考虑到使用动态ADOQuery控件。因此,除了“借阅者个人模块”中使用了下数据模块,后面的各个模块均在ADOQuery控件支持下完成的。

3.2启动画面的设计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图书馆中,启动画面虽然没有实际的作用,但是在给用户第一感觉起到至关作用,最好设计出能让用户感觉舒服、有亲和力的启动画面。可以在Forml窗体中加入Image和Time组件。

3.3登录窗体设计

用户登录窗体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登录者实现不同登录方式,如普通外来用户、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馆其他工作人员,以满足不同用户者的需求。

3.4密码认证窗体设计

主要为了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密码认证进入系统,并且可以根据登录者的用户名检查Keyer表中的符合权限的字段,自动分辨出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的不同操作模块。

3.5借阅者服务模块的实现

(1)图书查询功能的设计。读者查询界面的设计必须符合大众的需求。最好设计出简单快速的查询系统,不能仅仅满足于查阅到某书在第几层、哪一列,这样只能满足一些多数需求,但是对于一些特殊要求却无法满足,比如某个读者想了解某个专业的书籍在此馆的存书情况或者新近书籍的明细等,这就需要更加详细的系统,把藏书情况及新近书籍作为一项查询项独立。此外,查询书籍的方法必须多样化,编号、书名、关键词等模糊查找,最好不要做任何限制,方便读者能够快速简便地查阅到所需要的书籍。当然为了精确找到需要的书籍,对书籍进行必要的唯一编号也尤为重要,最好实现书籍和信息的同步更改;(2)读者登录功能的设计。读者的登录主要为了查询书籍或者查询借阅及还书情况,还有些本人信息更改等借阅者服务窗体的功能主要是图书的查询,个人借阅通常通过借阅证号码和密码即可登录。

3.6借阅者借阅情况功能的实现

当读者正确登录成功,激活系统后,读者变可以借阅,并查询自己借阅及还书情况,还可以随时更改个人信息,通常这个系统由ListView支持较为方便,也有利用到DB-grid系统的少数情况。

4以读者为本的系统数据库模式的设计

无论在以往以人为主的图书馆管理时代,还是在现代计算机信息主导的时代,都应在管理上以读者为本,读者是图书馆得以运行的载体,必须始终坚持尊重、依靠、开发、凝聚的思想去管理人,以读者为中心。通过读者的监督参与,来督促图书馆的管理。比如从一般的信息咨询到相应的书籍查询,在程序设计上最好以读者方便为基础。计算机管理读者系统中,最好是一个读者只能用一种身份,但是却可以此一个身份为其他多个人所用;一本图书只能属于一种图书类别,而一种图书类别可以包含多本图书;可供不同身份在不同时间借阅。

4.1设计全局ER模式

我们将全局ER模式分成局部去设计,局部的ER模式设计好后,将局部综合成总体,这个总体概念必须支持每一个局部模式的运行,且必须是一个合理、完整、一致的整体数据库概念:(1)多个局部ER模式的合并需要首先确定每一个局部ER模式的公共实体类型,我们通常会根据同名类型去确定公共实体类型,将同样的公共实体类型进行归类;(2)局部模式的合并原则:合并原则是首先将那些现实中有确切联系的局部实体先两两进行合并,后添加独立的局部内容结构;(3)消除冲突,在合并中会碰到一些冲突,主要是属性、结构命名冲突,不是简单地将几个ER模式汇合成一个ER模式,在合并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中间遇到的冲突,必须解决这些冲突,使之成为能够被用户接受和理解的一个整体ER模式。

4.2数据库逻辑设计

由于局部的个体是ER模式,而DBMS一般是关系型,因此数据库逻辑设计的过程就是将局部ER模式转变为一个整体的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具有很多优点,规范化的理论可以形式化地操作运行,结果是一个关系化的整体模式:(1)导出初始关系模式;(2)产生子模式;(3)两关系模式ownertemp和Keyer。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