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材料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目前很多学校在大一学生入学时专门设置入学教育环节,在大一年级设置一定学时的专业教育。通常专业决定职业,决定其今后最大可能形成的职业锚是什么。这个阶段职业指导的程度能够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喜爱程度,针对一年级学生对环境的陌生,对专业的认知不够,这个阶段的职业指导主要包括人格认知、价值观澄清与调整,兴趣探索,材料成型类职业能力需求介绍,职业性向探索。
(1)人格认知指导人格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倾向性、功能性等特点,影响大学生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生物学条件、社会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等[3]。随着青年社会化的加速,大学生的性格加速发展的现象,他们的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迅速打破了儿童的模式,向成人模式过渡。这一阶段职业指导需要对大一新生进行人格测评、MBTI性格分析,通过测评与分析,让学生和指导教师指导该生的特点,可能存在的盲区以及适合的领域和职业,从而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2)材料成型职业能力培养人与人之间能力上有水平高低差异,表现早晚差异、结构类型差异,同时能力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实践活动、个性品质等。经研究表明,合理的知识结构、动手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是任何一个职业所需要的行为能力。专业知识的扎实可能会帮助求职者在专业技术领域取得一时的成就,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迁移能力将会成为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有效动力[4]。这一阶段职业指导在大学一年级阶段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成型类职业,通过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判断个体自我效能感强弱,指导学生学会创造成功机会,自我鼓励,自我心理暗示,寻找榜样,与自信的人多接触,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指导其进入相应的学生活动群体如学生社团、社会实践、课程实习、勤工俭学等来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3)材料成型类树立多元成功观职业生涯认识指导还需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区别终极价值和工具价值,即学会价值澄清。通过改变价值规则来调整价值观,走出价值困惑,学会树立全面的、多元的、平衡式的成功观。
(4)由兴趣开展职业性向探索大学阶段是职业探索和定向的重要时期,兴趣是人们学习最好的动力,它可以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一个人想从事某种职业的愿望称为职业兴趣,比如艺术兴趣、商业兴趣、沟通兴趣、工程兴趣、科学兴趣等等都属于职业兴趣,根据霍兰德理论,六种人格有相对应的兴趣倾向,进而有相匹配的典型职业[5]。成型专业学生就业基本以企业、科研院所居多,主要从事研究、管理、设计、产品销售等工作,这一阶段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从而更好地作出求职择业的决策。
2、职业生涯规划阶段
职业生涯规划阶段主要是在大学二、三年级进行,主要包括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职业展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掌握职业生涯决策等。
(1)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职业是个人实现社会价值的必要条件,这一阶段职业指导需要帮助学生明确社会和群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期待,具备实现社会和群体期待的能力,养成和谐理念,做到个人与学业、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职业展望未来职业趋势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发展趋势看主要有复合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协作型人才,信息敏感性人才。个体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可选择的职业越来越多,如何在大学阶段尽早的找准方向,有的放矢的开展职业修养的培养和孕育,是这一阶段指导的工作。
(3)职业生涯决策很多同学在职业规划中难以下定决心,总是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就是由于一些妨碍因素阻碍其作出决定。比如信息探索不足、特质表现不佳、方向选择未定、专业选择不当、学习状态不佳等。这一阶段职业指导要帮助学生量体裁衣,在职业决策中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世所需,择己所利;指导学生学习使用SWOT法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学会使用更科学的方法作出职业决策。
3、职业生涯准备阶段
大学四年级很多同学进入了职业选择期,调整心态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是关键,这一阶段需要指导学生为求职做出准备,如思想准备、求职技巧准备、个人求职资料准备等。
(1)准确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是结合个人职业目标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匹配职业的过程。大四学生在面临择业过程中,如果不能准确进行职业定位,会在求职中失去方向,屡屡碰壁。这一阶段指导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职业定位是自我定位与社会定位的统一,只有知己知彼,科学决策,才能准确定位,帮助学生在了解个人和企业的基础上,比较鉴别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使个人能力与企业需求达到一个平衡点。
(2)大学生创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自主创业既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成型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途径。大学生创业面临资金、能力、经验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职业指导要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开展创业培训,让学生在培训中获得资本运营、契约关系、团队协作、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开展创业大赛,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创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都会助其今后创业一臂之力。
(3)求职资料的准备求职资料是求职的敲门砖,求职资料的编写要领、包装、投递程序都是求职者需要掌握和学习的求职技巧。在总体指导的同时,给与学生精细化的指导,比如审阅并指导每个学生修改完善个人简历,突出自己的优势来设计求职简历和书写自荐书,有效的提高学生求职的成功率。
4、结语
国际工程材料管理的任务就是减少材料成本,并能保质、保量和按期供应成套的所需材料,并且还要监督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材料管理的要求有以下五点:
1.1保证材料供应,应满足施工所需
物资供应包括编制物资计划、询价、采购、运输、验收、保管、发放等环节,也就是生产资料从流通进入使用最终消耗的过程。假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燃材料、辅助材料等不能按照规定时间到货,种类和规格不符合合同中所要求或不配套,就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并造成停工待料的经济损失。
1.2保证材料的质量
保质工程材料的质量,是一项工程合格的前提。在当前市场商品管理还不规范,鱼龙混杂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好质量关,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我们应该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方法筛选合格供应商,另一方面,我们要求采购人员要特别熟悉产品的标准。
1.3加速材料周转,节约流动资金
加快流动资金周转的方式之一,就是降低材料周转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统筹安排材料供应计划。搞好供需的衔接。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尽可能的就近组织运输,力争一步到位,避免二次搬迁。
1.4提高工程材料的利用率
开展物质节约,搞好充分利用、回收利用。加强仓库保管维护,防止和减少损失、变质、锈蚀、丢失等。
二、探索国际工程材料供应管理新模式
现代化的国际工程材料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实现对计划、采购、库存、供应商的规范化管理,达到降耗节流的目的,使科学规范的供应管理成为新的经济效益增。供应链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企业式供应链;二是项目式供应链;三是第三方物流加入后的供应链模式。供应、生产计划、物流和需要是供应链管理的四个领域。供应、物流和生产作业是否符合需求来实施管理。力求围绕企业的核心网联结构来提高材料的供应水平并且降低成本。供应链在核心企业的带动下,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构成。供应链的合理合作与分工,使得物流和资金作为媒介来实现不断的增值。供应链成为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企业之间的一个媒介,构成了个网络,从而使得企业物资的需求成为给企业提供服务与物质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将供应商和企业放在不可分离的链条上。在整个过程的实施的过程中,使得供应商和企业之间需要建立一种互赢模式,所以,合作和协商就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如果供应商与企业在中间环节缺少有效协调和沟通,就会使得供应商出现波动效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牛尾效益,这就能很清楚地说明这一点。由于夸大或错误信息,使得生厂商生产大量产品、供应商存储大量的物资,这无形当中就会增加生产成本和存储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竞争力的下降。
三、小结
我校金属材料专业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对于金属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我们进行了初步思考。实施金属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校内培养方面,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各类大学都不是问题。需要研究的是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完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完善实践型教学体系,提升教师工程素质,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1明确培养目标提升教育品质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造就一批综合能力过硬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品质概念,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当遵从社会发展需求和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双重标准,这不仅包含了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还明确了人才培养应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拓展为核心。这就意味着高等学府对人才的培养应具备适应与时俱进的时代需求和高品质的工程技术发展要求的培养理念和课程体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求对工程技术有全方位深层次的掌握,还需通过正确的价值理性的引导,人文社会科学及企业管理精神的长期熏陶,懂得工程技术在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目前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进行从事工程工作意义的教育,很多工科学生并不明确工程工作的意义及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由于社会对工程和工学的认知度的欠缺与偏差,导致出现了一种现象——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仅就学生生源方面,工学硕士明显优于专业学位硕士,甚至出现了工学硕士落榜的考生可以转向专业学位学习的第二选择。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大学生的理想职业是“不当工程师也要当技术员”。而且很多院校过去也常常以被命名为“工程师的摇篮”而自豪,但是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提法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大学生的理想职业一般为公务员、管理者、金融会计师等一些不具有工程意义的职业。对此我们不禁要发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本科毕业生,会按照原本的设想,一部分继续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学习,另一部分转而攻读工学硕士吗?是不是学术研究型大学“卓越计划”的本科毕业生主要进入工学硕士阶段,从事科学研究;而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则进入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学习?当然,不管答案如何,都要求我们要实践好金属材料专业的三阶段(本科、硕士、博士)培养,这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及时有效地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品质。
2创新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常规的是变革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强化实践环节等。而工程教育的创新模式,例如“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分互认”也在积极推动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发展。针对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常见的按学年分为“2+2”“3+1”“5+1.5”等。高校应打破学校封闭办学的传统模式,积极促进通过校企合作创设工程教育的环境与条件。我校金属材料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计划采用“3+1”培养模式,即3年的校内学习,1年的企业学习,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相互交叉。在3年的校内学习时间内,穿插各类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认识实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辅修管理学、经济学、自动化等第二学位专业。在1年的企业学习中,部分学生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另一部分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
3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认识,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必不可少。我校金属材料专业本科“3+1”教学模式下,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分离,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改变原来的将专业、基础课程以教师传授的方法给学生的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主要目的,以通过精炼理论知识和工程训练作为辅助依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检验标准。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又各自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程的学时有效性不同于理论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将工程人才的培养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同时,学校开设创新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学生可自由选择。此外,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的奖励机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大力提升高校教师的工程素养
跟20世纪末期相比,现在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高校的教师参加到工程实践中的次数和地位也在下降,这就使得高校教师更难把教学和工程设计都处理好。现在很多刚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都是没有或者很少有在企业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生产实际和参加到工程的机会也在本科高年级的教学中正在减少,在本科的毕业设计中更是如此。因此,国内很多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突显。结合我校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来提升教师的工程素质,从而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计划要求。
4.1教学相长结合
我校的实际情况,在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培养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养成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师在研中学、学中教;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4.2产学研紧密结合
学校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使用该平台可以连贯地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素质,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新的工程实践机会。
4.3合理高效的利用
社会资源创办校企联合教学模式,整合高效利用社会办学的资源优势,发挥出社会办学的力量。通过上面2种方式可以使教学紧密的结合行业发展的前沿,而且可以为教师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支持。
4.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打造一支整体素质和技术能力都优秀的师资队伍,学校不仅要大力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还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使得工科类专业教师有接受与社会发展接轨的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学校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以资助和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中进修学习。在岗位评聘、职称晋升等方面将工程素质考核纳入指标体系也是一种提升教师在工程教学方面素质的好方法。高水平工程教师师资队伍不但要有校内专职教师,还要有企业兼职教师,只有既鼓励有工作经验和科研水平的工程师到学校兼职任教,又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中兼职,才能使二者充分结合和交流,达到知识技能互补和彼此相互学习的目的。
5积极探讨校企合作方式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必须重视校企合作,紧密依托行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有效途径。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的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接纳未毕业大学生的实习,把在校大学生实习看成是企业负担,并且有很多企业把大学生实习的时间期限规定为1年,这都是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难点。同时,在校大学生在公司进行实习时,实习期间所需的实习费、安全保险费、交通费等各种费用都需要学校支付,这对于学校是很难承受的高额费用,会导致实习质量“缩水”。目前,在校大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基本以参观实习为主,学生安全被学校和企业放在了第一位,在有限的实习期间内,对大学生的培养基本难以实现。针对该问题,希望国家明确要求企业担负起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校外责任,更希望国家实施政策鼓励企业的这种行为,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参与人才培养,将培养金属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变成企业的经营政策。事实上,开展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是一项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战略。首先,高等院校的发展,尤其是实施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离不开相关企业的深度参与。其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各种专业型人才。我校材料学院已与很多企业(如东北轻合金有限公司、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等)共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工程硕士培养关系,已经帮助这些公司培养了众多工程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最后,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能使高校与企业达到彼此生存共赢的目的。高校与企业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合则两利,所以应该促使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即高校应该在企业建立生产实习基地,根据高校和企业的真实情况,建立各种等级的学生工作站,利用企业在生产、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企业所能提供的实际技术、工作和科研环境,给高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提供相应的研究课题。企业在给高校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工作站的同时,高校学生也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润,并且出站的毕业生也可以留在企业继续工作,使企业人才得到新鲜的血液,达到高校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二结束语
沈阳化工大学的办学定位是以工为主、以化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以化工行业为依托,工程实际为背景,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开放办学、校企合作,统筹规划学校和企业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立足辽宁,面向行业,辐射全国,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工行业建设需求,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备熟练掌握化工设备制造、腐蚀与防护、热处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工企业、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从事金属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成分———工艺及设备设计、组织和性能检验、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基本知识,理解金属材料成分、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开展金属材料选用、生产工艺及设备选择、新材料和新工艺设计及相关设备研制;掌握金属材料加工与成型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金属材料成分结构与性能的检测与分析方法、产品质量控制和防护措施的基本知识;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较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了解金属材料及其相关材料的科技发展动态,以及相关前沿技术和行业需求,具有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基础,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为21世纪化工行业培养合格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自2006年以来,沈阳化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程体系进行了统筹规划和整体安排。经过几年的改革和实践,建立了具有化工行业特点及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特色、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一方面,课程设置与专业特色相契合,再结合沈阳化工大学的化工特色,针对化工单元设备的主要加工方法,如压力加工、焊接、机械加工及化工单元设备的腐蚀问题,对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统筹规划、整体安排,构建具有化工行业特色及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特点、科学合理的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强化金属塑性加工原理、焊接冶金学、焊接工艺与设备、金属腐蚀与防护、金属热处理和材料无损检测等主要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结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特色,不断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工程法规、工程问题、典型产品相结合,尤其与化工生产和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典型课程如,金属塑性加工原理、焊接工艺与设备及腐蚀与防护等都是以化工单元设备生产过程为背景的案例教学方法,着力打造精品课程,形成部分专业课程特色教材,加强金属工程材料专业本科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对其他课程的教学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提高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实践内容贯穿培养过程的始终。首先,增加课程实验,尤其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然后开展灵活多样的实习实践,在原有的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实习。开放办学、校企合作,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业方向、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及就业单位的培训等等,分别送学生到企业去学习实践。为方便学生到企业实习,我校先后建立了与沈阳铸锻工业有限公司、沈阳金杯广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沈阳来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富奥辽宁汽车弹簧有限公司、抚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合作的实习基地。通过加强实习基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及其相关材料的科技发展动态,以及相关前沿技术和行业需求,培养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三、建立创新教育机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科技创新活动。如参加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申报并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全国及辽宁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通过组织各种类型、各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课外活动,将各类工程实践活动、创新实践训练、学科竞赛活动、学术前沿讲座、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课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课程模块纳入到课程体系中统一实施和管理。从2006年开始,我们以学校“6S”,即ST(科技训练)、SC(系列竞赛)、SP(社会实践)、SW(社会工作)、SL(系列讲座)、SA(特色活动)为指导,以“挑战杯”“机械设计竞赛”活动为契机,以课外教学环节为突破口,开展了多项大学生课外竞赛活动。近年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参赛学生项目获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一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三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辽宁省级奖项几十项。通过创新竞赛的开展,活跃了创新教育的氛围,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对学生实行实验室全天开放,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仪器用于学生科研训练,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结论
1.工程所用的材料在进场时,应先由项目经理、质检员查验产品的合格证、准用证等证件。
2.项目经理应会同建设单位、公司质检科共同对产品的型号、规格、尺寸等进行检查,入库前必须由材料保管员填写进货缴验单。
3.材料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如果检测不合格,要参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以下各种装饰材料判断、识别办法。
瓷砖的检验
在选择地砖的时候,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居室的功能要求,根据实地布局,从地砖的规格、色调、质地等方面进行筛选。
质量好的地砖规格大小统一、厚度均匀,地砖表面平整光滑、无气泡、无污点、无麻面、色彩鲜明、均匀有光泽、边角无缺陷、90度直角、不变形,花纹图案清晰,抗压性能好,不易坏损。
购买时您应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喜好来决定砖的品种、颜色或图案,根据房间大小来决定尺寸。
先从包装箱中任意取出一片,看表面是否平整、完好,釉面应均匀、光亮、无斑点、缺釉、磕碰现象,四周边缘规整。釉面不光亮、发涩、或有气泡都属质量问题。
其次,再取出一片砖,两片对齐,中间缝隙越小越好。如果是图案砖必须用四片才能拼凑出一个完整图案来,还应看好砖的图案是否衔接、清晰。然后将一箱砖全部取出,平摆在一个大平面上,从稍远地方看整个效果,不论白色、其他色或图案,应色泽一致,如有个别砖深点、浅点,这样会很难看,影响整个装饰效果。
再就是把这些砖一块挨一块竖起来,比较砖的尺寸是否一致,小砖偏差允许在正负1毫米,大砖允许在正负2毫米。
最后就是拿一片砖去敲另一片,或用其他硬物去敲一下砖,如果砖的声音清脆、响亮,说明砖的质量好、烧的熟;如果声音异常,说明砖内有重皮或裂纹现象:重皮就是砖成形时,料里空气未排出,造成料与料之间结合不好、内裂,从表面上看不出来,只有听声音才能鉴别。
强化木地板注意事项
厚度:地板厚度应为8毫米。厚度只有6毫米的地板多是展览会等活动临时使用的地板,价格虽低,寿命不及8毫米厚的地板。
耐磨转数:是地板强度的重要指标,分为初始转数(IP)、平均转数(AT)、终级转数(ET),挑选地板时应选取相同的转数指标比较。
耐水性:可取用不同样板块浸泡到水中24小时,检查是否表层起皮、膨胀。
应检查地板的口、榕的加工质量,以及板背面防潮防腐材料的涂布是否饱满等。
胶合板的选购
胶合板由多层单板纵横交错排列胶合而成的板材。最外层的正面单板称为面板,反面的称为背板。内层板称为芯板。为消除木材各向异性的缺点,增加强度,制作胶合板时要遵守:一是对称原则,对称层的单板厚度、树种、含水率、木纹方向、制造方法都相同,以使各种内应力平衡。二是奇数原则。有三合板、五合板及七、九、十一合板等。
挑选木纹。购买多张胶合板时,应挑选木纹,颜色近似的胶合板。
正面不得有死节和补片;
角质节(活节)的数量少于5个,面积小于15平方毫米;
没有明显的变色及色差;没有密集的发丝干裂现象及超过200毫米×0.5毫米的裂缝;
直径在2毫米以内的孔洞少于5个;
长度在15毫米之内的树脂囊、黑色灰皮每平方米少于4个;长度在l50毫米、宽度在l0毫米的树脂漏每平方米少于4条;
无腐朽变质现象。
细木工板选购注意事项:
1.细木工板分为一、二、三等。直接作饰面板的,应使用一等板,只作为底板用的可用三等板。
2.挑选表面平整、节子、夹皮少的板。
3.从侧面或锯开后的剖面检查芯板的薄木质量和密实度。
4.大芯板的一面必须是一整张木板,另一面只允许有一道拼缝。另外,大芯板的表面必须干燥、光净。
5.选择细木工板时一定要选机拼板,不要选用手拼板。
6.观测其周边有无补胶、补腻子现象。
7.尖嘴器具认真敲击表面,听其声音是否有较大差异,如果声音有变化,内部就有空洞。
8.在大批量购买时,应检查产品的检测报告及质量检验合格证等质量文件。
乳胶涂料的判断和鉴别方法:
1.开罐效果好,无分水、无淀粉、无锈蚀、无霉变。
2.施工效果好,无刷痕、辊痕,单位涂刷面积大,遮盖力好。遮盖力是指把涂料均匀地涂刷在墙体表面上,使其底色不再呈现的最小用量,以克/平方米表示。该数值越小越好,说明单位面积用量少。原国家标准GB9756-88《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中,该项标准为≤250克/平方米,利用该项指标可以计算出待涂刷面积所需涂料用量。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应更加突出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职业性质和特点的要求[5]。按照行业特点或职业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尽可能体现出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区别,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用化、工程化、技术化和职业化特点,改变课程设置僵化、强调统一、灵活性差等缺点。
1.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打破原有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框框,在重视基础理论能力培养的同时,要适度增加通用型理论课程模块,即“大学科、大平台”课程。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各种材料的制备技术、材料的各种分析手段和表征方法,以及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因此,作为专业学位课,我们设置了《材料工程案例分析》、《材料制备技术》和《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三门课程。其中,《材料工程案例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内容涉及金属材料、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特点及技术指标要求,例如金属材料的失效原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电子陶瓷材料在高温烧结时颜色变黑的原因;钛酸钡本应为绝缘材料,但添加稀土元素变为半导体材料;等等。与其他基础课程相比,与企业生产实践的联系更为密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材料制备技术》涉及各种材料的制备原理、制备方法与应用特点,是材料工程研究生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基础理论知识。《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既涉及到基础理论知识,又侧重于方法的具体实践应用,是必须掌握的专业学位课程。其内容包括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分析、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差热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激光粒度分析、比表面测试等各种表征和分析测试方法。这些核心课程的设立将奠定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和技术问题的理论基础。
2.根据培养方向不同,灵活设置研究生课程模块,即“小方向”课程。例如,根据材料工程方向发展的特点和结合材料学院的科研基础,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有材料加工成型与模具设计、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电源技术、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等四个方向。在这四个方向上可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即每个方向设置两门任选课程。材料加工成型与模具设计方向主要课程有《材料成型技术与模具》和《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方向主要有《先进无机材料与物理性能》和《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电源技术方向主要有《电化学原理及测试技术》和《新型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方向主要有《高分子材料选论》和《有机波谱分析》。按不同的培养方向灵活设置研究生课程,可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更大的自主选择性,有利于培养其职业素养,提高学习效率。
3.除了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外,为了提高研究生的解决实际工程和技术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实践能力,作为必修课程,设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和《专业实践》这两门课程,以更好地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取向和过硬的专业实践的特色。同时,还设置了学术讲座、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技术经济分析等课程,以期全面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企业技术管理等能力。总之,课程设置要联系企业实际需求,考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工作和研究背景等实际因素,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出一套以因材施教、体现学科前沿和实践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科研攻关能力。比如,在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让研究生学习典型的数据处理软件Origin和CAD、ProE等工程制图软件,而该类实用工程软件的学习无疑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技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硕士论文选题应来自于企业和科研课题,工程背景明确,应用性强。因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要求双导师制。一位是校内的导师,另一位是企业导师。学校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理论部分的指导等;企业导师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题、工作安排、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等。学校、企业导师要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在导师遴选上,既要对导师的学历、职称、科研成果等进行量化评定,又要从工程实践经验、基础理论和指导能力及精力等方面对导师进行全方位综合测评。只有达到要求的校内外导师才有资格被聘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此外,要弱化对导师学历的要求,强化对导师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
2.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素质建设。随着专业学位硕士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校内导师有相当数量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年轻导师,他们虽然学历高,但大多缺乏实际工程经验。为此我们有计划地选派年轻教师到设计院、高新技术企业去挂职锻炼。同时,通过承担企业的横向研究,使年轻教师了解工程实际,参加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以及企业的运行、营销和管理,从而了解企业的需求。同时,在稳定现有导师资源的同时,我们从企业聘请或引进有工程技术背景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作为专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根据学科方向相近或相似的原则,成立3~5人由校内和校外导师组成的导师指导团队,这样可有效发挥各自导师的作用。
3.聘请企业专家担任相关课程任课教师。例如,《材料工程案例分析》这门学位课,可以聘请行业技术专家以专题讲座形式讲授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分析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或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难题如何攻关解决等,强化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大实践领域专家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比例,明确实习实践导师和论文导师的职责。
(三)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结合专业和行业的特点,选择条件好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习实践基地,强化产学研用人才培养链条。材料学院已与行业部门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十多个。201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和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该基地被批准为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上级有关部门拨专款用于该基地的建设。材料学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可方便地到该基地实习实践,企业的导师和校内导师组成导师指导团队共同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联合培养基地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改善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条件以及资助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课题。经过实践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明显提高。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培养单位和行业部门良性互动的包括课堂实践、科研实践和企业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结语
一、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
由于工程材料的质量低劣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和损失往往是非常严重并难以弥补和修复的,因此,工程中必须尽力避免发生此类问题,防患于未然。在材料的质量监理中,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企业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同时在施工承包合同和监理委托合同中要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并明确监理方在材料监理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在我们的监理委托合同中有关材料监理的内容是相似的,即:监理方有权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抽检,施工单位要在监理方的监督下,同时取样和试(化)验工作,监理方负责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当监理方的检验结果如与施工单位的试验结果不相一致时,以监理方所提供的检验结果作为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合同办事,加强合同管理,以合同为依据,始终坚持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方独立抽、复检相结合,以施工单位自检为主,以监理方的复检作为评定自检结果的标准,同时还坚持目测和检测相结合,抽检和监测相结合,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相结合。改变过去只有施工单位自检为准,而没有第三方监督管理的状况。这样可以防止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二、明确材料监理程序,制定材料监理细则
作为国际惯例的建设监理制度引入我国,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模式,因此要在工程项目实施监理的过程中使参建各方明确监理工作的性质、方法以及监理工作程序。具体做法就是针对每个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材料监理规划和细则,明确材料监理程序。在材料监理细则中,明确材料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工作方法、步骤、手段以及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保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等。在材料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则严格按材料监理规划、细则开展工作,使材料监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的轨道。
三、审核施工单位材料计划
材料监理工程师进场后,首先了解施工单位的材料总体计划,并审核其是否满足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材料总体计划与施工进度相干致。在此基础上,每月25日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方提交下月的材料进场计划,包括进货品种、数量、生产厂家等,材料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月进度计划予以审核,使材料进场计划符合工程进度要求。
四、材料采购的质量监理
由于最近建筑材料市场呈现供不应求趋势,钢材、水泥两大材料尤为严重,因此,凡是对计划进场的材料,监理方都要会同施工单位对其生产厂家资质及质量保证措施予以审核,并对订购的产品样品要求其提供质保书,根据质保书所列项目对其样品质量进行再检验。样品不符合规范、标准的,不能订购其产品。
五、进场材料的质量监理
在材料监理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现场原材料的试(化)验工作。例如:对工程中使用的钢筋、水泥要求有出厂质保书,砂石、砖等要具有材质试验单,施工用水要有水质化验报告等,以掌握其技术参数资料。同时在监理委托合同中明确规定:为提高试(化)验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确保工程质量,甲方同意监理方独立对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质量保证内容进行必要的检查检验,施工单位的检验工作可在监理方指定的具有省一级实验资质的试验室中进行(主管部门有更高要求的,按主管部门要求),也可在监理方监督下由施工方在有临时资质的现场试验室中进行,监理方负责审核,以确认施工单位提供的试(化)验报告。
监理方应与施工单位同步进行材料的取样和试(化)验工作,监理方负责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当监理方提供的检验结果与施工单位的试验结果不相一致时,以监理方所提供的检验结果作为标准。监理方在对现场材料的质量监理中,应严格按照材料质量监控流程,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合同及材料监理细则办事。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材料的质量监理:
1.钢筋、水泥
鉴于目前钢材市场货源紧张,施工单位难以做到大批量进货,针对来料的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要求施工单位分批、分品种堆放、贮存,并及时提供出厂合格证。在此基础上,对每批钢筋均要求做机械性能试验,特殊部位所用钢筋或进口钢筋要另做化学成分分析试验。水泥要求做强度、安定性等试验,并进行现场监督取样。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场外。
2.钢筋焊接制品
绝大多数进场钢筋均要进行现场加工后方可用于工程。如钢筋焊接、成型、张拉等。下面仅以钢筋对焊为例谈谈焊接制品的质量监理。钢筋验收合格后,监理方可通知施工单位进行加工。在施工之前,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技术措施交底、质量监控程序等,监理方进行审核,并要求施焊人员必须具有焊工上岗证,杜绝无证人员上岗施焊。对待有焊接操作上岗证的人员,要求对不同品种、不同焊接工艺的钢筋接头,先做焊接试件,试件经检验合格,方可施焊。
对焊接成品的质量检查是监理工作的重点,除施焊前对试件进行合格试验之外,对成品的质量监理要按监理方确认的监控程序进行。具体做法是: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如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烧伤等进行检查,随后作随机油样,坚持每200根接头取一组样品进行试验,并且始终坚持抽测时间与材料加工进度基本吻合,发现不合格焊接头,退回施工单位,并分析原因,改进技术措施,然后重新焊接,使之全部达到规范、标准的要求,并严格按《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验收。
3.混凝土
混凝土是工程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加工材料,它的质量不仅涉及到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而且影响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影响混凝土的因素很多,诸如,各种组成材料的计量、配合比、搅拌、运输、振捣、养护等一系列环节,均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材料监理的一大内容便是对混凝土的质量监理。在混凝土的质量监理中,必须要在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首先审核混凝士的配合比是否正确,用于计量的各种表具、量具等是否俱全,搅拌时间是否适中,运输中是否发生离析,振捣、养护、试块留置等各环节均有施工人员专管,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重要结构必须采用自动计量设备或采用商品混凝土。并严格按照监理方提出的质量监控图进行。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加强管理。如杭州大厦二期工程的浇筑底板混凝土项目,监理人员在连续浇筑132小时的过程中跟班蹲点,对后台上料、搅拌、出料质量、振捣以及混凝土试块留置等均有专人管理,实行旁站监理,层层把关。根据现场配合比和砂、石的含水率,随时调整搅拌用水量,并随时检测计量设备的计量准确度,发现偏差,立即通知施工单位加以整改。
六、试验室资质检查
以上曾提到,材料的试(化)验可在监理方监督下由施工单位在现场(若现场有试验室)进行,也可以在监理方监督下现场取样,由乙方和监理方同时进行试验。监理方所进行的检验.一方面用于平时的随机抽检.另一方面也可以验证施工单位试数据的准确可靠。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重要的是保证实验室的资质水平和实验数据的准确可靠。
监理方审核通过的检验单位要具有省一级试验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其试验资质要检查,对乙方现场试验室同样要审核其临时资质和所用器具的准确可靠度,只有在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展工作。杭州大厦二期工程的浇筑底板混凝土中,由于底板混凝土集大体积、结构自防水、补偿收缩、泵送施工特性于一身,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特别是抗渗要求极为严格。因此,在施工开始之前,材料监理人员亲自与施工单位一起事先与杭州建科院取得联系,要求其亲自指导抗渗试块的制作,且在做抗渗试验时,在监理方面的直接监督下进行,通过措施落实,层层把关,使3000多方防水混凝土的所有技术指标均达到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经过几年的使用无一处漏水,得到了甲方的好评。
我国建筑材料检测体系仍沿袭20世纪80年代所形成的基本框架,其实际的工作已经与当下的施工环境存在很大的落差。此方面的不足容易造成检测的不遵从以及不准确等现象。使得检测结果无法更好的为当下的施工建设提供帮助。在具体的因素分析层面我国建筑材料检测主要面对如下问题:
1)软硬件更新缓慢
建筑材料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材料的混凝土混合比、材料不同部位的规定成分、含泥量、坚固性、压碎值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依赖先进的设备,尤其是近些年所推广的无伤害以及同步取样法检测对于设备以及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现阶段此行业的发展多以政府为主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其设备的更新受到政府层面预算的影响,因此在部分地区检测设备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建筑施工要求。另一个层面部分检测人员由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较少,对于部分设备尤其是新进设备的掌握程度不足,成为了检测过程中的短板。此种情况在部分地区成为了其工作开展的限制性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以及检测时效性差等问题。
2)制度执行不完善
在制度层面,我国的政府要求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开展同步的建筑材料检测。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人员以及设备等因素,此项规定与要求无法得到具体的落实。表现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主要形成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良影响:
a.检测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对具体的检测指标的规定层面并不完善。部分可选择指标在报告中没有得到合理的表现。此种现象不仅造成了部分企业单位在材料检测过程中的造假;更容易存在检测环节的不遵从;
b.在检测的过程中现场环境以及实际施工条件对于检测结果均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检测与实际施工过程中环境温度与湿度的不同;检测样品中的加荷速度不统一等,这样的差别均能够造成检测样品与实际施工材料的属性差异,进而降低了检测报告对实际施工评价的准确性;
c.检测执行体系不到位,部分检测项目缺乏必要的现场检测,单纯的以施工单位报告申请的模式来进行。由于上述三点现象的存在导致了部分检测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制度不清、执行不明等现状。
3)取样方式合规性较差
在取样的过程中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a.取样缺乏现场随机取样的缓解,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往往是通过企业报送的方式来进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检测方面人力资源的不足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遵从因素;
b.在取样的过程中检测方面为了降低工作量,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并没有达到相关的取点要求。表现在检测报告方面则存在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等形式主义问题。这样的取样方式无疑是从样品本身降低了检测的合规性与指导意义。长此以往使得建筑材料检测形同虚设。
2市政工程常用材料现场质量控制措施
1)按照事先制定的施工规划与实际的施工形式标准
当不同材料进场时,按照总体平面规划进行放置,分别按其品种、规格等将材料整合放置,同时要做好预防雨水覆盖措施。掌握土料场蕴藏数量、开采、运输条件等方面,同时需要对工程核心材料实施室内试验,试验报告要迅速得出,一定要落实以数据为依据。按照市政工程质量监理标准,在工程质量方面贯穿落实监督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停止应用,预制构件同样如此,现场需了解工程质量动态,纠察问题、提出施工中的质量隐患并出具预防措施。材料仓库、现场材料堆放处均应设立标示牌,写明品种、产地、规格、检验状态,严格按“三检检制”执行,工作程序必须认真执行规定的标准。要想保证工程的质量就需要加强市政工程的建筑材料的控制。在加强质量控制的同时就应该注意到要加强工程材料的质量监控需要进行检验和抽检之间的配合的方法,要采用肉眼测试和实际的检验相互结合的方法,这样以便于更好的使得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质量的保护体系得到科学合理的完善,与此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从而使得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得到落实,要从基础做起,使得材料的管理程序得到更好的明确,从而使得材料的质量管理细则得到更好的完善,而且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质量检测方面法律法规的认知,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完善质量方面的检测,从而使得材料的质量得到保证。
2)确定好检测取样的数量和方法
取样的数量看似无关紧要,却是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取样数量少,取样的部位和方法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得出的结果会不准确,由于每批建筑材料的数量是不同的,在检测时需要对同一批建筑材料的不同部位进行相应数量的抽样检测,确保取样的部位和数量是具有代表性的,并结合合理的取样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
3)完善检测标准
要完善检测标准,制定更加周密的试验检测流程,才能更好的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保证施工质量安全。
a.要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试验检测标准,保证建材质量过关;
b.制定多种检测方案。如抽样检测法等,确保建材质量;
c.制定检测人员工作细则,让检测过程有标准可依,督促检测人员保证检测工作的准确性。
4)控制建筑材料所在环境的湿度和温度
对于建筑材料而言,温度和湿度是必须高度重视的两大因素,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例如SBS材料,即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受其防水性能影响,进行拉伸试验时,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是21℃~25℃,数据显示,若试验在28℃环境下进行时,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比标准温度环境下低2.85%,而在18℃环境下,其抗拉强度的平均值则比标准值高出3.55%。可见,必须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限定范围内,从而确保检测、试验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以及可用性。
5)运用先进设备仪器进行材料检测
标准体系即是指针对于特定标的,按照该标的间内在特有的属性或特征,将其在一定的适用范围内的标准或基于某些技术组合构成的有机整体。顾名思义,竹质结构工程材料的标准体系即是按照竹质结构工程材料自身的特点及属性,将其在一定的适用范围内的标准或基于一定技术,如建筑工程科学、林产化工科学、植物科学等领域内的标准或专用技术,组合而形成一个系统、全面、完整、科学的有机整体。因此,竹质结构工程材料标准体系的基本构成需包含两个基本要素和一个连接点。两个基本要素即是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产品和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使用或流转范围内的标准或专业技术,一个连接点即是竹质结构工程材料被应用或流转到的范围,如建筑工程、林产化工、植物科学等领域内所处的生产加工、设计开发、检验检疫等产业环节。如用于制造竹质结构工程材料的原材料竹,在采集过程中,需要利用植物科学领域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与技术,则此过程的连接点即是竹质结构工程材料生产形成的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原材料采集环节。
2我国竹质结构工程材料标准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
2.1基本框架的构建原则
任何框架体系的构建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构建标准和要求,竹质结构工程材料的标准体系的构建也不例外。文章根据1991年颁布实施的国家级标准———《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来进行竹质结构工程材料标准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因此,就需要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是遵循全面性原则。通过对竹质结构工程材料标准化的现状进行充分研究基础上,得出一个能够使产品各产业环节均有标可依且有规可循的标准体系是我国构建竹质工程材料标准体系的努力方向。因此,构建竹质工程材料标准体系应本着产品所有环节能够有标可依且有规可循的全面性原则。二是讲究协调性原则。体系内上下层次、标准之间相互统一且体系之间能够保持协调关系的体系即可称之为是一套合理的标准体系。因此,竹质结构工程材料标准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不仅要注重体系内的统一,而且也应考虑与我国竹子技术标准体系间的衔接性。三是注重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即是衡量一套标准体系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如果建立的标准体系不具有可操作性,则毫无价值科研。四是致力于发展性原则。任何事物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发展着,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标准体系的构建不仅要考虑近期发展急需,同时也要注重长远发展的需求,使所构建的标准体系能够与时俱进,具有可持续性。
2.2基本框架的构建思路
如上所述,竹质结构工程材料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包含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产品和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使用或流转范围内的标准或技术两个基本要素和作为连接点的竹质结构工程材料被应用或流转到诸如建筑工程、林产化工、植物科学等领域时所处的生产加工、设计开发、检验检疫等产业环节。因此,竹质结构工程材料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的构建思路需要分别从两个要素和一个连接点的划分入手。针对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产品而言,综合考虑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产品的用途和结构形式,按照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产品在所构建的标准体系中的功能划分,将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产品分为结构工程竹产品、连接产品和连接主体框架的组件产品。其中,结构工程竹产品是指具有规定范围内的承载能力的竹材及其相应的人造板制品,如竹胶合板、竹塑复合材料等。连接产品,顾名思义,即是能够用作将竹结构连接起来的胶黏剂、构架连接件等产品。组件产品则是在将竹质工程材料或一些辅材料经过特殊设计而制造出来的产品。针对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使用或流转范围内的标准或技术和标准体系的连接点,主要基于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从原材料竹到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产成品形成的整个产业链条所经历的阶段或程序划分。因为,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产品的最终形成过程首先从采集原材料竹开始,通过生产加工,形成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产成品,产成品在最终运输到施工工程之前,要经过检验检疫和设计包装。因此,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产品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原材料的采收、竹质结构工程材料的生产、加工以及外观和功能结构的设计与新产品的开发、设备质量控制、材料的检验检疫等程序,所涉及到植物科学、建筑工程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标准或专业技术。3.3基本框架的内容综上所述,文章将竹质结构工程材料标准体系基本框架的具体内容总结如下: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产品:结构工程竹产品、连接产品和连接主体框架的组件产品。竹质结构工程材料使用或流转范围内的标准或技术:植物科学、材料科学、建筑工程、林产化工及其他科学技术。连接点———竹质结构工程材料被应用或流转到植物科学、材料科学、建筑工程、林产化工及其他科学领域时所处的原材料采收、外观和功能结构的设计与新产品的开发、设备质量控制、材料的检验检疫等产业环节。
3结束语
工程建筑材料检测的现状也就说明了目前的材料检测环节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从目前情况来看,现有的检测工作因为取样数量不够、方法不科学等,通常是不具有代表性的,因为如果被检测的材料数量不足,或者检测的部分和方法不当,就会增加检测结果的误差,所以目前的检测方法并不具备代表性,无法说明所有工程建筑材料的实际情况;第二,工程建筑材料检测这个行业出现的时间不长,专门人才和工具比较少,因此实际操作的工作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再辅以专业性不够的检测工具,取样、成型、试件、养护、检测、数据处理等环节就会出现一些误差,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第三,准确数据的获得不仅依赖专业人才和检测工具,还需要一定时间的证明,而现在的工程都在赶进度、抢时间,得到数据后马上给出检测报告,有些问题就会因证明时间不足而逐渐显露;第四,我国大部分的工程建筑材料检测地点的设备、人员、水平、方法等都不尽如人意。以上问题的出现,就大大降低了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加之一些不良检测中心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检测,或直接篡改检测报告,更是增加了建筑行业的危险系数。这些问题的出现更是使整个工程建筑材料检测系统漏洞百出,直接危害了我国的工程建筑行业。
2工程建筑材料检测的注意要点
2.1注意材料取样工程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报告是对取样材料性能的报告,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建筑材料,因此,在检测材料的选择方面要格外注意,应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取样是随机抽取全部待检测材料中的一部分,按比例选取,不仅要求数量精确,还要在部位、方法等方面注意准确和规范,因为如果数量、方法、部位有问题,那么会严重影响监测结果,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选取。在检测样品的交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做好记录,样品的形状、重量、材料等自然状态要记录,还要求工作人员标注目测情况,如样品是否完整、异常等,接下来就是实验室的检测步骤,首先参照委托方的意见做好准备工作;其次,实验室应使用质量文件中规定的和适当的设施,以防用于检验的样品在贮存、处置或检验开始前被损坏或变质,贮存条件必须符合要求,另外要做足安全措施,以确保检验样品的状态完好无损,进而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2.2注意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数量检测的每一个步骤都由工作人员完成,按要求不允许委托方插手,工作人员的素质会对检测结果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求工程建筑材料的检测单位规范用人制度,没有执业资格的人员不允许上岗,但由于目前专门人才数量少,但是该行业的人员数量庞大,因此在制度的实行上不好把握。除了对工作人员素质的严格要求外,还要求每个工作地点配备足够的检测的工作人员,由于检测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精准运算,尤其是对于那些检测设备不够自动化的检测实验室,更需要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来弥补不足。无论是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是数量,都是为了得到准确的检测报告,如果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检测结果中出现纰漏,那么结果报告也势必是不准确的,而如果工作人员的数量不足,就会影响检测时间,结果不准确和延误检测时间一样,都会影响建筑工程进度,甚至会产生潜在的安全隐患。由此,应该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做好现有的工作,另外,在招聘时要尽量选择素质高的工作人员。
2.3注意监测环境要注意工程建筑材料的检测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因为监测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导致监测结果的报告不准确。建筑材料的性能会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并且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在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按标准对材料进行检测,这样得出来结果才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2.4注意检测仪器检测结果对检测仪器的依赖性很强,需要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还要求专业人员对所有的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必要时需要校准及修理仪器设备,因为仪器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程度。一旦发现检测结果有问题应停止该仪器的所有检测工作,并重新检测材料来获得无误的检测数据。
2.5注意检测标准不一样的检测标准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检测结果,因此,应该规范所有检测机构的标准,以免合格材料蒙受“不白之冤”,更是可以避免出现“漏网之鱼”,只有标准统一,才能够得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结果。这就要求检测机构在工作中严格规范各个程序,无论是选取、接收、分析、估算、处置中的哪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检测方法,采取国际通用检测规范和标准,检测单位不仅要对委托方负责,更要为整个建筑行业负责。
2.6注意监督环节说到底,工程建筑材料检测是委托方和检测机构之间的事,如果双方怀有不法之心,那么检测结果很容易作假,因此,要加强监督力度,推行重大工程复检制度。对于重大工程的材料检测更是不能掉以轻心,对于重大工程应该对工程材料多次检测,或者相关部门规定三个或三个以上机构进行材料检测,如发现问题全部重检,这样可以确保材料检测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3结束语
工程材料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大学生从公共课迈入专业课学习所接触到的入门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在我校开设于第三学期,是学生接触到的采用双语教学的第一门课程。本课程定位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和在专业学习中开始运用英语的过渡桥梁。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从工程材料的应用角度出发,阐明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揭示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等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介绍常见工程材料的组成、工艺、性能和应用特点,重点掌握金属材料学知识和热处理工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及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而作为在大学基础英语学习后即以英语作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的桥梁,本课程的目标是推动学生阅读英文原版专业资料,让学生熟悉英语专业词汇,了解科技英语的表述特点,培养从外文专业资料汲取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把课外专业阅读写作与英语学习相结合,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本课程的学习统一起来,通过在专业领域的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英语训练,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
2教材选择
一本合适的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成功实践的基本保证。双语教学,无论采用什么具体的方式,教材首先必须是英文版的。与自编或汇编材料相比,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英语学习的能力。并且国外优秀教材注重当代科技前沿的发展,注重最新的科研成果。同时国外经典教材都是一流科学家所写,作者本身即是位于学术前沿的学者,又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计划,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了JamesA.Jacobs和ThomasF.Kilduff著作的《EngineeringMaterialsTechnology》(第五版)。该教材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表述科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材料学基础知识,热处理原理和金属材料及其他工程材料基础知识。该书图文并茂,在内容安排上由浅入深,便于教与学。且该教材与国内的经典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材料》内容基本一致,该教材也是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碰到较难理解的英文表述,特别是一些专业词汇和机理分析时,比较容易找到相应的中文参考书学习。
3教学手段
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中,教学方法是以多媒体为主要形式,并结合了混合型的双语教学模式。“工程材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多媒体教学方便将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以仿真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方便学生理解与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大量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表格图片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通过播放相应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对相应的技术有直观了解。对重点教学内容和难点教学内容,教师借助板书给予充分说明和特别强调,便于学生抓住重点。
4教学方法
4.1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
双语教学在实践中一般采用三种模式进行:沉浸式、过渡性和保持型双语教学。授课学生如果没有经过特别选拔,英语水平一般差异比较大,如果突然接受高要求的全外语专业教学,会激发学生的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双语教学中主要采取过渡性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调整双语教学的比例。在教学初期中英文各占一半,使学生逐步进入到英文思维和表达环境中,在教学中后期加大英语使用比例,仅对较难理解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中文解释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努力用英语提出和回答问题,加强师生间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和互动的次数与程度,随着教学逐步深入,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逐渐增多,对英语环境的适应不断增强,使学生从开始的不敢开口转变成基本敢用能用英语表达。
4.2采用灵活多样的双语教学考核方法
对课程进行考核既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也能评估一段时期教学的效果,还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双语教学的考核包括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相对非双语课程,我们的平时成绩比重更高,以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加强双语教学效果。平时成绩的评判依据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互动中表现出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英语的听说能力。同时建立题型多样、知识覆盖面广的全英文试题题库,考核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英文的读写能力。
5结束语
1.1检测设备精度问题
路桥施工作业原材料的检测精度和设备仪器的先进程度高低有着重要关系。我国目前普及使用的材料检测设备相对落后,不少材料检测精度不高,这也就会造成原材料质检结果出现一定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治理,相关责任单位应争取向上级批准材料检测设备的建设经费,以尽快对设备仪器予以更新,从而才能保障材料的质检结果可靠,增强材料的检测精度,将各项数据的误差控制在可控范畴内,为工程结构的质量性能稳定提供充分保障。
1.2规范取样问题
质量检测人员工作业务繁重,基本工作业务流程执行的工作量较大,所以有部分人员考虑到自身工作量繁重,往往未能按照行业规范来约束己身,在材料取样工作处理时不够规范,未能依据技术规范进行取样,从而导致了检测结果和实际材料属性检测数值差异较大,无法衡量材料的质量性能是否可靠。针对这一问题治理,工程材料质检人员应能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意义,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和职业判断能力,以能真正认识到作业原材料的质检工作执行的重要性,从而才能严格约束己身,能够按照行业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规范取样,以确保材料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依据性。
2路桥工程主要原材料的检测策略探讨
2.1水泥的检测
①要对水泥原料的出厂信息、规格、等级、仓号、型号等进行验收,同时在复验环节时要重点检查水泥原料的强度、细度、安定性等指标参数是否可靠。比如,细度检测需要利用负压筛析仪,要确保其压力数值达不到4000Pa,而待筛析程序结束后则要清理筛子与外壳。如若确实见到有试样残留、堵塞在筛网上,则需要将筛网倒置在筛析仪上并盖紧筛盖进行一段空筛;同时,在空筛进行时要掌握好力度,否则会损伤筛网。对于筛网进行清洗时要杜绝用弱酸浸泡,否则会明显影响其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对硅酸盐和其普通水泥的细度要以比表面积表示。同时,试块务必要均匀,其制备流程一定规范、严格、标准,首先要经过0.9mm方孔筛,然后要处在110℃±5℃条件下进行烘干1h,并需要在干燥器中完成冷却过程。
②如果检查水泥出厂信息时发现水泥原料已经出出厂90d,则需要及时和质检中心组织机构取得联系予以重新质量检验。对于以水泥原料为主的半成品钢筋混凝土则要重点检查其成分是否存有氯化物存在。
③水泥取料进场时需要控制每批水泥不超过200t,特别是型号、等级、出厂信息都一致的水泥品种。
④对于水泥样本采集工作执行应依次进行不同部位的抽样检查。
⑤水泥混合料要充分与均匀,且要将检测水泥放入防潮器具中,且混合水泥质量应为12kg以上。
2.2钢筋的检测
钢筋作业材料在进驻到作业现场时,应确保钢筋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指标参数符合相关技术规范需求。同时,在进行样本取样时,要选择同一批、同一厂家、同一等级的钢筋进行检测,以保证检测具有可比性。此外,对于每批次的取样样本要至少选取两根拉伸试件和两根弯曲试件,确保拉伸件长度控制在450~500mm范畴内,而弯曲件则应当控制其长度处在350~400mm范畴内。当然,由于各个单位对于钢筋原料应用的标准和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导致钢筋取样的长度检测要求也有所差异,所以具体在取样检测时要结合实际需求并向有关质检机构予以及时咨询。
2.3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凝土指标检测重点是控制其压实非均匀性。实际调查也发现,在发生压实非均匀性的区域一般只是密度小,空隙率较大,但是没有明显的集料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发生。在这些位置,虽然混合料级配、沥青含量没有发生大的变异,但是其空隙率较大,混合料没有压实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结构,这些区域同样会过早出现各种早期病害,如车辙,松散剥落、裂缝等。因此,对于沥青混凝土质量检测时,一般主要检查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和易性以及耐久性。抗滑性主要考虑磨光值、道路磨耗值等指标参数的检测;和易性主要结合混合料性质、气温变化、工艺条件做好性能检测;耐久性主要采用孔隙率、饱和度以及残留稳定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2.4外加剂的检测
外加剂是保障各种拌和骨料性能可靠发挥的作业原料之一,具有早强、抗冻、防裂、控水以及缓凝等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在对外加剂质量进行检测时,需要重点考虑检测其抗压强度、抗腐蚀性能、抗冻性能、抗裂性能以及减税率等指标参数。同时,在检测外加剂进行之前要获得其厂家生产许可,并出具合格证书等,从而才能检测抗压强度、减水率等重要参数。另外,要配套做好必要的适配实验,用以检测外加剂是否具有可靠的适应性。
2.5水泥混凝土
混凝土属于多种骨料制配成的混合作业原料,主要以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制配而成。考虑到混凝土整体性能是否满足桥梁施工作业所需,所以要对其组成原料进行逐一检测。其中,水泥要重点检查细度、安定性等。至于砂石则重点检查细度模数和含泥量。即砂、石原料是混凝土拌和的主要骨料,在检测时一般会以检验其细度模数、含泥量、云母含量等指标参数为主。而除却常规的含泥量和云母含量检测,应能重点加强对细度模数的检测,如配套应用筛分法予以检测等。当然,细度模数检验一般会要求其控制在2.5之上;至于含泥量一般不会超过3%总含泥量,云母含量也尽量控制在1%之内;另一种对特殊混凝土的要求如抗疲劳、耐磨等,其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应小于8%。此外,石料又分为卵石和碎石,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卵石和碎石中都不得掺有树根、炉渣等杂物;同时也需要采用硫酸钠溶液法对其坚固性也要进行测定,尤其是在冬季进行施工时,此项试验必须进行。至于水的选用也不容忽视,可采用自来水或是其他能够饮用的水进行混凝土的搅拌,水中不应该含有有害杂质例如油脂、糖类等,这些杂质容易影响水泥的正常凝结与硬化,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的搅拌不应用海水,因为有好多矿物质,会腐蚀砂石。
3结语
1.1材料采购的科学性不足
在工程材料的采购过程中,部分建筑单位往往没有针对自己的采购职责范围做好预算工作,或者仅仅制定了比较粗略的预算。在签订购货合同时往往存在不规范的情况,甚至没有签订购货合同。这就很容易导致工程材料的质量不符合相关要求。一些房建工程没有制定科学、规范的采购计划,甚至根本没有采购计划。而工程材料的价格是比较灵活的,如果没有对采购时机进行及时的掌握,则会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
1.2领用材料的规范性不足
在房建工程材料的领用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定消耗定额和严格的内部控制措施,造成发料和领料的随意性,很容易出现超额领料的情况。甚至有材料人员开假发票,造成材料的流失。对于一些周转材料和低值消耗材料往往采取粗放型的管理,造成发料之后收回困难的情况。2.3储存材料的严谨性不足很多房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存在工程材料的储存问题,例如将工程材料露天堆放,造成其浸水而发生变质。或者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分区,随意堆放工程材料,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布置,造成二次倒运工程材料的情况,增加了施工成本。
2基于工程材料房建工程的造价控制策略
2.1不断对造价控制管理意识进行强化
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房建工程中的工程材料造价基层核算,因此要充分发挥项目经理部的作用。房建工程的施工周期长、投资大,建筑企业的领导要提高“成本”和“效益”意识,充分重视工程材料的造价控制工作,严格控制工程材料的费用[2]。首先管理者要以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将工程材料的控制计划制定出来,并将支出的范围和费用标准落实到人。其次,还要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造价控制管理意识,要求其自觉的节约开支,提高效益。在对造价控制的计划进行确定之后,就要在房建工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贯彻和落实,对于已经发生的工程材料费用,财务人员要做到及时登帐,每月、每季度和每年度都要与计划进行对比,及时发现超支的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2.2做好工程材料的采购管理
首先要对材料对采购价格进行控制,做好市场调查工作,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工程材料。可以使用业主直接定价采购、询价采购、生产厂家报价采购等方式对通用的低廉工程材料进行采购,再通过网上询价、电话询价等确定价格。一些支出较小、数量较少的工程材料主要考虑供应质量、供货价格、采购中间费用、售后服务和商家信誉等等。对于支出大、用量多的工程材料,可以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来采购,从而选取质量最优、性价比最高的工程材料。其次,要控制工程材料的运费,包括运输费用和装卸费用。为了减少运输费用,应该在运输之前对其进行科学的组织,尽量减少运输距离,选取合适的运输方法。在材料质量相近的基础上,应该采购就近的材料,并采用比较经济的运输方式。第三,要控制工程材料的储备费用,根据房建工程的资金、时间、施工阶段和施工进度,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前提下确定最小订货量和最少进货批次,减少资金的占用[3]。要将合理的材料使用计划制定出来,尽量减少材料储备的情况,也不要造成停工待料,以免延误施工进度。
2.3合理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房建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工程材料的价格存在波动性,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就应该涉及到价格风险的条款内容。这样既能够保障施工方与供货方的正常权利和义务,确保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秩序。特别是投资额度巨大、建设周期较长的重点工程,更应该在合同中确定工程材料的价格可以随着市场信息价格来调整。施工单位在采购后的48小时内向建设单位投送材料采购意向书,再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一起将材料价格确定下来。
2.4将造价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
造价人员要熟悉各种工程材料及其更新情况,并了解材料的管理流程,全面地做好工程材料的造价控制工作。为了提高造价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对其进行定期业务培训,将造价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特别是由于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工程材料也在不断的更新,对造价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价人员要主动进行预算审查工作,及时调整施工方多次计取、重复计取的现象,提高对工程材料造价的控制能力。
3结语
措施一:问题或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时候掌握新的知识。如在学习钢铁材料分类时,首先把任务提出来。要制造桥梁、刀具、滚动轴承等,应该怎么根据需求来选择钢铁的牌号。学生带着任务来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就能让学生把典型钢种的牌号、成分、热处理特点、组织特点和性能特点等做一个梳理。这些知识点如果完全靠教师来讲授,将是非常枯燥和繁杂的。学习金属塑性变形后的再结晶时,教师可先告诉学生一个工厂的实例:某工厂用一冷拉钢丝绳将一大型钢件吊入热处理炉内,钢丝绳的承载能力超过钢件的重量。由于一时疏忽,未将钢丝绳取出,而是随同工件一起加热至860℃。保温时间到了,打开炉门,用该钢丝绳吊出工件时,钢丝绳发生断裂。然后,教师可问学生:为什么原本承载能力超过钢件重量的钢丝绳会发生断裂呢?学生带着问题再来学习,就会认真很多,对再结晶发生的条件,对性能的影响等都会有深入的认识。
措施二:教学过程中多类比学生熟悉的事情类比的对象可以是其他学科里面的知识,也可以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情景。如在讲授钢加热时候的转变时,很多学生在把奥氏体形成的过程机械的记忆后,并不清楚为什么热处理要首先加热到奥氏体区。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类比学生初中生物就学习过的干细胞: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不同的组织,而奥氏体就相当于钢铁材料的干细胞,通过不同的过冷温度,就可以分化成珠光体、贝氏体或者马氏体。如在讲授金属的凝固时,很多学生感觉金属凝固过程很抽象。这时候,教师可以类比大家都见过的水结冰,就让大家有了感性的认识。讲授珠光体的结构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珠光体的层片结构,教师可给学生看一张白菜放在水里的图,珠光体的结构就像白菜放在水里一样:白菜和水层片相间,而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层片相间。讲授金属滑移的时候,类比多足虫的爬行:多足虫的爬行直观上是通过拱起部分的运动实现的,而金属的滑移通过位错运动实现。通过类比,让学生借助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在对比新旧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并且有助于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网络。
措施三: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教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归纳知识。思维导图是将人本身的放射性思维图形化的一种工具,它打破传统的线性思维的束缚,使人的思维处于一种被激发的和完全开放的状态。就某一个关键词所制作的一个思维导图一定是一个兼有逻辑性和发散性,充分体现制作者个性化的围绕关键词的展开的概念关系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每章节或者课程总体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抽查部分学生画出的图,从而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归纳能力以及记忆效率。
措施四:学生自己命题一直以来,命题都是教师的事情,学生对此充满了神秘感。学生会想方设法来打探教师命题的思路、范围。实际上,命题体现了命题者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将知识点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来命题,不仅是身份的变化,更是思维方式的变化。命题比做题的难度更大,但学生对此积极性却很高。每一章学习完之后,让学生课后根据重点难点来命题,发到教师的邮箱。教师集中对其中的题目进行点评。从命题的角度讲解知识点、干扰项,学生也会比较感兴趣。最后考试的时候就从里面抽取质量较好的题目组合成卷子。
土木工程材料种类繁多,各类自成体系,教学内容大多数是叙述性和分析性内容;同时,土工工程材料发展迅速,新材料层出不穷,以致学生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学习中难以抓住重点,出现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好的情况。为了进提高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笔者从教材编写、授课内容编排、课时分配等三个方面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一)教材编写
2013年,南昌大学与其他兄弟院校编写出版了教材《土木工程材料》。新编教材充分考虑到现有教材的不足,强化混凝土章节内容,增加了轻质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的相关知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弱化部分章节,将石材、木材、合成高分子材料等章节内容进行相应删减;紧跟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增加建筑节能材料章节;设置案例,在各章节中多设案例,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与实践相结合。
(二)授课内容编排
根据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突出重点内容,授课时以水泥、混凝土、沥青、沥青混合料为主要重点,以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建筑钢材、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材料为次要重点,同时兼顾建筑功能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砂浆、石材、木材等;体现专业特点,注意授课内容与不同专业方向的有机融合,土木工程工民建方向专业重点突出水泥与混凝土的内容,土木工程道桥方向专业则要求掌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则要求详细讲解大体积混凝土及其施工;紧跟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授课时将土木工程新材料(如新型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新技术(如隧道盾构技术、大型混凝土构件预制技术)以及教师自身科研课题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结合工程应用,将国内外典型工程(如新型混凝土技术在三峡大坝、杭州湾跨海大桥应用)融入课堂教学中。
(三)课时分配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实验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学时有限,在教学中合理分配课时是保证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南昌大学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共48学时,其中课堂授课32学时,实践2学时,实验14学时。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
目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模式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笔者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除进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外,还适当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
(一)理论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结构、生产、工艺、性能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为此,有必要将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组为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与结构、生产与工艺、性能与应用三大块进行统一讲授。同时可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方法进行理论教学,以达到缩减课时、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实验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现有的实验项目基本上是验证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因此在实验教学改革时,除了开展水泥实验、砂石实验、普通混凝土实验、沥青实验等验证性实验外,还设计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在设定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坍落度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创新性实验是让学生自选材料和自行设计实验。创新性实验前先将学生分为3~4个组并确定实验题目,要求小组同学查阅资料、集中讨论后完成创新性实验,比如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实验、缓凝剂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实验、不同等级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实验等。通过开展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实践教学
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组织学生到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了解混凝土的生产运输过程,认知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熟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或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见识混凝土的浇注养护,了解建筑钢材的性能和加工,实现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提升,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对土木工程材料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鉴于这一缺陷,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视频播放与课堂讨论环节,提供了网络辅助教学,完善考核方法。
(一)视频播放与课堂讨论
为让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笔者充分利用多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优势,特别制作了一段50分钟左右关于材料在仿生、智能领域研究和发展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提前自行观看,同时在课堂上也组织学生利用1个学时观看视频资料,之后用1个学时让学生走上讲台发表观后感想。
(二)网络辅助教学
网络辅助教学是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与教师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可将很多相关的文档、幻灯片、视频资料上传到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自行下载。学生也可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向教师提问,教师可定期查看和回答学生问题。在教学方法上,网络辅助教学是对课堂授课方式的一种补充。
(三)考核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考核方法采用课堂考勤与课堂讨论、实验实践(报告)、期中考试(开卷)、期末考试(闭卷)四种形式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方法,其中四种形式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15%、15%、20%和50%。四种形式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改变传统的一考定成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分阶段检验教学效果、改革考试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经过上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科研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授课内容
教师讲课内容有主次之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不仅简单轻松,而且也更有针对性。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减少理论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实践。
(2)上课形式
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并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积极发言,既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实验实践环节
除了部分验证性实验项目之外,还增设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见识到各种不同要求的混凝土,创新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4)考核方法
采用上述四种形式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学习效果。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