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成本会计核算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工作较为缺乏
目前,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不断的深入实施,其在工作的范围上扩展到医院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提高了对医院成本控制核算的力度,以达到降低医院在经营活动上的成本浪费,促使医院高层管理者对医院整体实现有效的控制管理工作。但是,我国部分医院在对经营活动进行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时,普遍只存在事前或者事后,没有做好全过程、全方面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而导致成本会计核算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削弱了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对医院整体的控制管理,造成成本问题频繁出现在某一细小环节上。另外,部分医院虽然对成本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摸索与建设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归集与整理,没有真正的在成本会计核算、分析以及评价上形成系统的体系,进而造成了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体效果被削弱,同时也不能发挥出对医院整体的核算控制力度。
(二)缺乏必要的成本会计核算意识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上不以赢利为目的,组织布局上主要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因此也就造成了我国部分医院在成本会计核算上较为缺乏相关工作意识,即使是国家实行了《新医院会计制度》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完善工作,从而导致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对医院成本的控制管理失去效用。而另一方面,部分医院在财政拨款的管理工作上没有足够的重视,相对于企业来说,医院在成本会计核算的分析指标上较为缺乏经验,也没有形成整套的体系,进而造成医院在实际的运行上只能参考其他医院或者企业经验,而这又恰恰阻碍了医院在成本会计核算上分析指标的完善工作,使相关问题出现循环死结的现象。
(三)内部成本会计核算人员素质较低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改革工作,医院在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上的难度也在提高,因此医院对财务会计人员的数量与质量都在不同程度的提高(注:《新》实行后,对会计的要求有所提高)。然而,我国部分医院在财务会计人员的选用上依然停留在以前的业务需求上,在相关考核项目上对现代人才的选用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另外,医院对现有的财务会计人员在培训教育工作上也不重视,进而导致我国医院内部会计核算人员越发的缺乏新的核算理念,在相关的核算工作上跟不上实际问题的出现,最后导致企业内部核算工作逐渐流于形式。
二、提高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健全会计成本核算体系
医院只有在遵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健全工作,才能提高医院在成本核算层面的规范化以及全面化。而在医院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建立的过程中,相关的建立人员与管理者要深入到医护人员中去,通过约谈、建议以及探索等形式真正的找出问题的所在,并根据相关问题进行实际的建设工作。而对于已经建立成本会计核算的医院,要对成本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工作,规范好成本会计核算的相关程序以及流程,提高其对医院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管理力度,细致入微地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最后,在成本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将医院在业务活动上产生的每一笔资金纳入到成本核算的工作上,对相关费用在预算计划、用途以及结算上进行核算,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业务资金及时进行纠正。
(二)提高全面的成本会计核算意识
目前,随着医患问题在社会上的不断蔓延,医院在管理工作上一些细小的失误也会被无限放大进行对待。因此,医院实行全面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已经成为建设工作的必然要求,对自身在经营活动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医院要提高对内部的工作人员在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上的认识力度,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本控制意识。另外,医院还要提高科室与科室、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能力,在遵从相关的业务流程以及成本会计核算的前提下,对内部全体员工在成本会计核算上加大监督力度,保证所进行的每项业务核算工作都能在会计核算体系的监督中进行,从而提高医院内工作人员的成本会计核算意识,建立全方面的核算体系。
(三)提高内部会计人员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
近几年来,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在我国全面的铺行,我国在医疗卫生的改革工作也在不断进入新的台阶。
1.医院的高层管理者要从自身出发,提高对我国相关规章制度的研究与探讨力度,通过自身对成本会计核算知识体系的认识能力,提高医院在进行财务会计人员选用过程的合理化,通过引进高素质会计人才带动医院内会计核算能力的整体提高并鞭策原有员工的积极性。
2.医院要不定期的对内部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相关会计人员与时俱进的知识理念,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邀请高校教授以及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的讲座,提高内部会计人员在成本分析层面上能力。而随着会计电算化在医院内部的普及,还要提高内部会计人员在电算化方面的能力,进而实现全面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3.针对事业单位共有的毛病,医院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在工作上绩效的考核,把工资以及职位升迁与工作绩效进行挂钩,而对于部分怠工人员实行辞退制度,进而激发内部会计核算人员的竞争意识,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
(四)提高会计核算工作在成本预测方面的能力
目前,我国医院在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一般要求对医院内相关的卫生医用材料实行消耗定额管理,进而实现对各科室业务费用的限定,而在办公费用的分配上则以包干为主,使相关消耗浪费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医院内的财务会计人员要提高对未来市场的预测能力,利用本身对未来市场的掌握做好预算工作,从而制订出未来一定时期内医院在物品选购上的预算计划与科室研发经费的分配计划,进而在实际市场与工作上实现对等参考,提高医院在资金成本上的利用率,避免出现会计预算与实际情况偏差过大的现象。
三、结语
企业在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应按房屋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房屋的成本核算对象,应结合开发地点、用途、结构、装修、层高、施工队伍等因素加以确定:
1.一般房屋开发项目,以每一独立编制设计概(预)算,或每一独立的施工团预算所列的单项开发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2.同一开发地点,结构类型相同的群体开发项目,开竣工时间相近,同一施工队伍施工的,可以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于开发完成算得实际开发成本后,再按各个单项工程概预算数的比例,计算各幢房屋的开发成本。
3.对于个别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房屋开发项目,可以结合经济责任制的需要,按房屋开发项目的部位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开发企业对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应设置如下几个成本项目: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2)前期工程费;(3)基础设施费;(4)建筑安装工程费;(5)配套设施费;(6)开发间接费。其中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是指房屋开发中征用土地所发生的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以及有关地上、地下物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前期工程费是指房屋开发前期发生的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勘察、测绘等支出。基础设施费是指房屋开发中各项基础设施发生的支出,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照明、绿化、环卫设施等支出。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列入房屋开发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内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设备费用)。配套设施费是指按规定应计入房屋开发成本不能有偿转让公共配套设施如锅炉房、水塔、居委会、派出所、幼托、消防、自行车棚、公厕等支出。开发管理费是指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
二、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
(一)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自用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如分不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先将其支出先通过“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汇集,待土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时,再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
房屋开发占用的土地,如属企业综合开发的商品性土地的一部分,则应将其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先在“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汇集,待土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时,再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如开发完成商品性土地已经转入“开发产品”账户,则在用以建造房屋时,应将其应负担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产品”账户的贷方。
(二)前期工程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以及水文地质勘察、测绘、场地平整等各项前期工程支出,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前期工程费,应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
(三)基础设施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绿化、环卫设施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支出,一般应直接或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如开发完成商品性土地已转入“开发产品”账户,则在用以建造房屋时,应将其应负担的基础设施费(按归类集中结转的还应包括应负担的前期工程费和开发间接费)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产品”账户的贷方。
(四)建筑安装工程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支出,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施工方式,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采用发包方式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房屋开发项目,其建筑安装工程支出,应根据企业承付的已完工程价款确定,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开发企业对建筑安装工程采用招标方式发包,并将几个工程一并招标发包,则在工程完工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各项工程的预算造价的比例,计算它们的标价即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
如某开发企业将两幢商品房建筑安装工程进行招标,标价为1080000元,这两幢商品房的预算造价为;
101商品房630000元
102商品房504000元
合计1134000元
则在工程完工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如下方法计算各幢商品房的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
某项工程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标价×该项工程预算造价÷各项工程预算造价合计
设例中:
101商品房1080000元×630000元÷1134000元=600000元
102商品房1080000元×504000元÷1134000元=480000元
采用自营方式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房屋开发项目,其发生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支出,一般可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库存材料”、“应付工资”、“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开发企业自行施工大型建筑安装工程,可以按照本章第二节所述设置“工程施工”、“施工间接费用”等账户,用来核算和归集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支出,月末将其实际成本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企业用于房屋开发的各项设备,即附属于房屋工程主体的各项设备,应在出库交付安装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库存设备”账户的贷方。
(五)配套设施费
房屋开发成本应负担的配套设施费是指开发小区内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在具体核算时,应根据配套设施的建设情况,采用不同的费用归集和核算方法。
1.配套设施与房屋同步开发,发生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能够分清并可直接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发生的配套设施支出,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先在“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账户先行汇集,
待配套设施完工时,再按一定标准(如有关项目的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
2.配套设施与房屋非同步开发,即先开发房屋,后建配套设施。或房屋已开发等待出售或出租,而配套设施尚未全部完成,在结算完工房屋的开发成本时,对应负担的配套设施费,可采取预提的办法。即根据配套设施的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和采用的分配标准,计算完工房屋应负担的配套设施支出,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
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预提数与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在配套设施完工时调整有关房屋开发成本。
(六)开发间接费
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开发各种开发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先通过“开发间接费用”账户进行核算,每月终了,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有关开发产品成本。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应自“开发间接费用”账户的贷方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开发间接费”成本项目。
三、房屋开发成本核算举例
如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某年度内,共发生了下列有关房屋开发支出(单位:元):
101102152182
商品房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
支付征地拆迁费10000080000
结转自用土地征地拆迁费7500075000
应付承包设计单位前期
工程费30000300003000030000
应付承包施工企业基础
设施工程款90000750007000070000
应付承包施工企业建筑
安装工程款600000480000450000450000
分配配套设施费(水塔)80000650006000060000
预提配套设施费(幼托)80000720006400064000
分配开发间接费用82000660006200062000
则在用银行存款支付征地拆迁费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80000
贷:银行存款180000
结转出租房、周转房使用土地应负担的自用土地齐发成本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50000
贷: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150000
将应付设计单位前期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20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120000
将应付施工企业基础设施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305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305000
将应付施工企业建筑安装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980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1980000
分配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水塔配套设施支出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65000
贷: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水塔265000
预提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幼托设施支出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80000
贷:预提费用——预提配套设施费280000
分配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72000
贷:开发间接费用272000
同时应将各项房屋开发支出分别记入各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
四、已完房屋开发成本的结转
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已完成开发过程的商品房、代建房、出租房、周转房,应在竣工验收以后将其开发成本结转“开发产品”账户。会计人员应根据房屋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记录的完工房屋实际成本,记入“开发产品”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开发产品”账户应按房屋类别分别设置商品房、代建房、出租房、周转房等二级账户,并按各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设例中,应将完工验收的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的开发成本结转“开发产品”账户的情方,作如下分录入账:
一、医院全成本会计核算的产生原因和必要性
1、实行医院成本会计核算是适应社会对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的需要。
现行医疗服务价格定价多少是合理的,我们没有依据,同时非营利医疗机构在享受政府财政补助的同时,却步履艰难,这是因为医疗机构没有做成本核算,或是做了也是停留在内部核算职工奖金的水平上,无法解决医院对成本核算的现实需求与体制改革的需要。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成本记录,不会有一个很完善的能够保证客观的定价系统,所有的管理手段在市场经济下都是脆弱的,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只有在全社会基础上取得平均成本后,在平均成本的基础上,才会有医院合理的成本价格。成本核算应是社会行为,不是医院单独的行为。
2、实行医院成本会计核算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医院可分为非营利医院和营利医院,其中大部分为非营利医院。他们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包括利润和社会效益。成本核算是一种代表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管理方法,对资源的利用、效益、成本指标进行综合合理评价。医院应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增收节支,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
二、医院成本核算应并入会计核算体系
医院存在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各自独立和相互脱节的现状,但成本核算不应在会计核算体外运行,医院应改变这种状况,使以财务会计核算为核心的成本核算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会计法》规定医院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因此成本核算的大部分数据应从会计资料中取得,以保证取得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合理性。减少数据传递及核算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成本会计核算可使医院的成本核算及考核工作,更加及时、准确、直观,为医院管理层和科室管理提供准确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成本会计核算增加了临床科室、行政后勤科室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透明度。
三、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的对象
医院应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借鉴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制订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包括建立成本管理网络,规范核算单位的收入、费用项目和收支范围,健全成本会计制度,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成本效益的分析评价工作等。医院实行成本会计核算,包括医疗成本核算和药品成本核算。下面我们主要指医疗成本核算,医疗成本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即医院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可以直接计入医疗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科室开支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药品费、业务费、修缮费、购置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
辅助科室中能明确为医疗服务的科室或班组的费用支出,如一般医院的营养食堂、洗衣房等的支出,基本上是为医疗业务服务的,可直接计入医疗支出。
提取修购基金应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分别计入医疗支出。
间接费用,即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的管理费用。包括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支出,以及职工教育费、咨询诉讼费、坏账准备、科研费、报刊杂志费、租赁费、无形资产摊销、利息支出、银行手续费、汇兑损益等。
间接费用按医疗科室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并按支出明细项目逐项进行分配。为医院经营构建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优势,医院要在深化、细化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四、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的科目设置与成本归集
在医院医疗收入明细科目下设各临床、医技科室明细科目,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外,也应包括检验、放射、手术室、功能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内窥镜、超声波……)、理疗、同位素、放疗,以及注射室、换药室、急诊室等各种直接为病人服务的诊断、治疗科室。门诊部挂号费也暂作直接临床处理。
从可操作的角度出发,保持与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口径一致,在现有的医院会计科目基础上可增设“直接临床成本”、“间接服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三个科目作为成本会计核算的账户。
“直接临床成本”账户用多栏式账页,按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设一级明细科目,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人员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业务费、购置费、修缮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等直接记入各该账户。其他各项间接费用可根据发生的地点或部门经过一定的分摊程序转入该账户。“直接临床成本”账户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外,也应包括检验、放射、手术室、功能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内窥镜、超声波……)、理疗、同位素、放疗,以及注射室、换药室、急诊室等各种直接为病人服务的诊断、治疗科室。门诊部挂号费也暂作直接临床处理。该账户期末将各科室项目成本汇总后转入“医疗支出”科目和对应的明细科目,保证与现有的科目设置的衔接和项目成本的核算。
“间接服务费用”账户用多栏式账页,锅炉房、洗衣房、供应室、修理室、药剂科室等不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诊断服务,而是为临床医技各科提供必要的劳务供应的科室所发生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业务费、购置费、修缮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等直接记入各该账户,期末通过汇集后,按提供劳务的种类和情况,经过一定的分配方法,用费用分配表分配到各“直接临床成本”科室。
“管理费用”账户用多栏式账页,行政管理部门与后勤部门的所发生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业务费、购置费、修缮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等直接记入各该账户。期末经过一定的分配方法,用费用分配表分配到各“直接临床成本”科室与各“间接服务费用”科室。
医院本期发生的各项费用通过费用的分配,均已归集到“直接临床成本”科目,这样就可得出各科室的实际总成本,期末如能汇集该科室所完成的各种劳务量(医疗或诊断工作量)的合计数,即可算出其出单位成本。
五、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的发展
企业在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应按房屋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房屋的成本核算对象,应结合开发地点、用途、结构、装修、层高、施工队伍等因素加以确定:
1.一般房屋开发项目,以每一独立编制设计概(预)算,或每一独立的施工团预算所列的单项开发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2.同一开发地点,结构类型相同的群体开发项目,开竣工时间相近,同一施工队伍施工的,可以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于开发完成算得实际开发成本后,再按各个单项工程概预算数的比例,计算各幢房屋的开发成本。
3.对于个别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房屋开发项目,可以结合经济责任制的需要,按房屋开发项目的部位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开发企业对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应设置如下几个成本项目: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2)前期工程费;(3)基础设施费;(4)建筑安装工程费;(5)配套设施费;(6)开发间接费。其中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是指房屋开发中征用土地所发生的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以及有关地上、地下物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前期工程费是指房屋开发前期发生的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勘察、测绘等支出。基础设施费是指房屋开发中各项基础设施发生的支出,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照明、绿化、环卫设施等支出。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列入房屋开发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内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设备费用)。配套设施费是指按规定应计入房屋开发成本不能有偿转让公共配套设施如锅炉房、水塔、居委会、派出所、幼托、消防、自行车棚、公厕等支出。开发管理费是指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
二、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
(一)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自用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如分不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先将其支出先通过“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汇集,待土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时,再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
房屋开发占用的土地,如属企业综合开发的商品性土地的一部分,则应将其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先在“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汇集,待土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时,再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如开发完成商品性土地已经转入“开发产品”账户,则在用以建造房屋时,应将其应负担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产品”账户的贷方。
(二)前期工程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以及水文地质勘察、测绘、场地平整等各项前期工程支出,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前期工程费,应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
(三)基础设施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绿化、环卫设施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支出,一般应直接或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如开发完成商品性土地已转入“开发产品”账户,则在用以建造房屋时,应将其应负担的基础设施费(按归类集中结转的还应包括应负担的前期工程费和开发间接费)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产品”账户的贷方。
(四)建筑安装工程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支出,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施工方式,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采用发包方式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房屋开发项目,其建筑安装工程支出,应根据企业承付的已完工程价款确定,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开发企业对建筑安装工程采用招标方式发包,并将几个工程一并招标发包,则在工程完工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各项工程的预算造价的比例,计算它们的标价即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
如某开发企业将两幢商品房建筑安装工程进行招标,标价为1080000元,这两幢商品房的预算造价为;
101商品房630000元
102商品房504000元
合计1134000元
则在工程完工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如下方法计算各幢商品房的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
某项工程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标价×该项工程预算造价÷各项工程预算造价合计
设例中:
101商品房1080000元×630000元÷1134000元=600000元
102商品房1080000元×504000元÷1134000元=480000元
采用自营方式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房屋开发项目,其发生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支出,一般可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库存材料”、“应付工资”、“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开发企业自行施工大型建筑安装工程,可以按照本章第二节所述设置“工程施工”、“施工间接费用”等账户,用来核算和归集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支出,月末将其实际成本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
企业用于房屋开发的各项设备,即附属于房屋工程主体的各项设备,应在出库交付安装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库存设备”账户的贷方。
(五)配套设施费
房屋开发成本应负担的配套设施费是指开发小区内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在具体核算时,应根据配套设施的建设情况,采用不同的费用归集和核算方法。
1.配套设施与房屋同步开发,发生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能够分清并可直接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发生的配套设施支出,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先在“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账户先行汇集,
待配套设施完工时,再按一定标准(如有关项目的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
2.配套设施与房屋非同步开发,即先开发房屋,后建配套设施。或房屋已开发等待出售或出租,而配套设施尚未全部完成,在结算完工房屋的开发成本时,对应负担的配套设施费,可采取预提的办法。即根据配套设施的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和采用的分配标准,计算完工房屋应负担的配套设施支出,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
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预提数与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在配套设施完工时调整有关房屋开发成本。
(六)开发间接费
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开发各种开发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先通过“开发间接费用”账户进行核算,每月终了,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有关开发产品成本。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应自“开发间接费用”账户的贷方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开发间接费”成本项目。
三、房屋开发成本核算举例
如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某年度内,共发生了下列有关房屋开发支出(单位:元):
101102152182
商品房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
支付征地拆迁费10000080000
结转自用土地征地拆迁费7500075000
应付承包设计单位前期
工程费30000300003000030000
应付承包施工企业基础
设施工程款90000750007000070000
应付承包施工企业建筑
安装工程款600000480000450000450000
分配配套设施费(水塔)80000650006000060000
预提配套设施费(幼托)80000720006400064000
分配开发间接费用82000660006200062000
则在用银行存款支付征地拆迁费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80000
贷:银行存款180000
结转出租房、周转房使用土地应负担的自用土地齐发成本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50000
贷: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150000
将应付设计单位前期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20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120000
将应付施工企业基础设施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305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305000
将应付施工企业建筑安装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980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1980000
分配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水塔配套设施支出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65000
贷: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水塔265000
预提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幼托设施支出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80000
贷:预提费用——预提配套设施费280000
分配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72000
贷:开发间接费用272000
同时应将各项房屋开发支出分别记入各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
四、已完房屋开发成本的结转
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已完成开发过程的商品房、代建房、出租房、周转房,应在竣工验收以后将其开发成本结转“开发产品”账户。会计人员应根据房屋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记录的完工房屋实际成本,记入“开发产品”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开发产品”账户应按房屋类别分别设置商品房、代建房、出租房、周转房等二级账户,并按各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设例中,应将完工验收的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的开发成本结转“开发产品”账户的情方,作如下分录入账:
新会计准则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对会计信息供给的约束,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有利于社会公众做出理性决策;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引导资源配置、支持科学决策、加强经营管理、推动合理分配;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更好、更多地“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投资环境、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全面提升我国会计的现代化水平,对建立、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
二、传统成本必然向战略成本转变(一)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战略成本管理》的作者杰克·桑克(JackShank)等人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在战略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运用。我国学者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有不同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会计人员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达到企业有效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环境的目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关注成本管理的战略环境、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业绩,即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
也有人认为,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在考虑企业竞争地位的同时进行成本管理。还有学者提出,战略成本管理是为了获得和保持企业持久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成本管理。
(二)成本的变迁现代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在主要内容、核算方式、核算期间等方面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成本内容的变迁近年来,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20世纪初期,当许多企业开始采用正式的成本核算时,由于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直接人工成本占了整个生产成本的50%或更多,直接材料成本同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成本管理的核心便集中于计量和控制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这种做法在当时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要求。机器设备等大型的固定成本由于所占比例小被统一归集,然后按照直接材料的数量或直接人工的工时比例在产品中分配。
现在的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以上做法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总的来说,成本核算内容的变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器自动化的发展、对售后服务的关注,以及提供多样化产品的要求,使得与生产能力相关的固定成本的重要性逐步加大;与设计、产品研发、分配、销售、开发市场和管理活动相关的固定成本也逐步增长起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污染成本和金融衍生资产成本被提上议事日程,将其计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呼声越来越高。
.核算方式的变迁伴随着成本内容的变迁,成本核算的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进行成本管理与核算时,除了用传统成本管理中的量化标准来衡量一部分成本外,出现了一些非量化标准。
(1)产品水平维持成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产品的生产中,专利技术、技术支持和生产许可证的作用对于许多企业,尤其是对科技含量、技术垄断、行业垄断性较强的企业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些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还将增大,而这些成本是无法用量化的标准具体到单位产品上的。
(2)雇员维持成本中国总会计师·月刊理论研究同样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产品中的技术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雇员的维持成本,包括雇员培训、后续教育以及福利等各个方面的成本相应增加。
(3)客户维持成本企业在产品售出之前,需要发生一定的广告费用,在产品售出之后,又要对其进行诸如三包、质保维修等售后服务。这类费用与产品的数量并不直接相关。
.核算期间的变迁传统成本结构中,核算重点只在产品的成长成熟阶段发生的成本耗费,而把前期发生的研发成本一并计入期间费用。现代生产经营中,初级产品的数量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经深层次加工过的科学技术含量高的在产品的成本越来越高。由于这些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在投入大规模的生产之前,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开发,这要求企业投入很大成本。若按照传统作法,应将研发成本一应计入期间费用,就使得成本的计算与分摊丧失准确性。不仅如此,现代成本管理还要求对产品后期发生的质量保证、客户索赔等售后环节进行核算处理。总之,现代成本管理要求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考虑企业或产品的成本,核算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全生命周期成本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成本和开发成本;包括企业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设计费、工艺流程制定费、设备测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试验费;(2)产品设计成本。产品设计成本的发生意味着研制的成功,因此产品设计成本的对象化在操作上的困难相对要小,不过也存在着受益期决定的问题;(3)产品制造成本。指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料、工、费等成本;(4)营销成本、分销成本和顾客服务成本。这几类费用具体由广告费、运输费、包装费、售后服务费用等组成。
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对象来核算产品的成本,强调了一些功能性成本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管理者了解到各阶段的成本分布情况,使各种产品相关的所有收入和费用清晰起来。
三、战略成本理念在《存货》等新准则中具体体现《存货》准则第五条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第八条又对“其他成本”予以解释,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显然,“其他成本”的提法扩大了存货成本的范围,具体体现在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和无形资产的摊销上。
《存货》准则第十条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借款费用》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的购建或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无形资产》第十七条: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某项无形资产是专门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其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是通过转入到所生产的产品中体现,那么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应构成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重要性;问题;措施
一、引言
在当前企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物流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发展和物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物流活动甚至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确保物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从会计核算入手进行分析和控制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手段。确保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需要首先了解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进而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完善,提升会计核算效果的同时,把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
二、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分析
在当前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物流方面的费用可以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也就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加强这种企业物流成本方面的管理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竞争力,相应的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在此过程中也就能够表现出较强的重要性,详细分析来看,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针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有效地会计核算能够较好规避一些无效环节。在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过程中,通过对于物流成本进行分析也就能够较好了解企业物流涉及到的各个基本流程,并且针对这些流程的具体作用和价值进行详细探索,了解其在企业物流中发挥的效果,对于一些无效环节也就可以在今后的企业物流管理中进行规避和剔除,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流程高效性,达到较好地企业物流成本逐步优化控制的效果。2.针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会计核算还能够较好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于企业物流相关工作来说,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和功能就是针对货物进行高效运输和仓储,辅之以高效的配送、包装、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的物流活动。在此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好相应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物流活动的效果,并且在此基础上较好提升其运行效率,减少这些环节中的物资损耗,提升相应物资的应用效率,这也是提升其最终企业物流成本管控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来说,虽然企业管理人员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成本管控的必要性,也要求相应的会计核算人员针对该项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和掌控,但是从具体的落实效果上来看,因为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能力不强,或者是相关流程的控制不当,都会造成其最终的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效果不佳,出现较多的问题和缺陷,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不全面问题严重。基于企业物流成本来说,因为其涉及到的内容是比较繁杂的,尤其是从各个企业物流相关流程上分析,更是存在着较多的管理和关注要点,这些内容也都需要作为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但是在当前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很容易出现一些遗漏缺陷,尤其是对于一些采用自行运输以及自行储存的企业来说,其相对应的企业物流成本则更为复杂,容易忽视的内容也比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失去控制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会计核算准确性,并且给最终的企业发展造成影响。2.物流成本核算科目设置不合理。对于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来说,为了提升其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效果,还需要重点针对相应的科目设置进行重点研究,保障相应的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具备理想的制度体系,才能够提升其后续操作执行的有序性。但是在当前具体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中,相应的核算工作往往不存在一个独立的科目,进而也就容易和其它内容产生混淆,最终影响到相应的会计核算精确性。这一方面的问题和相对应的会计系统不完善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是造成相应物流成本信息缺失的一个重要问题。3.物流费用归类不合理。在现阶段很多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缺陷还表现在相应的各类费用的归类处理的偏差上,因为我国当前企业物流费用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相应的交叉项也较为繁杂,归类不恰当必然会影响到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当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往往会将运输以及储存等产生的费用直接当作物流成本,但是却对于一些管理费用、物流信息费以及库存占用资金成本、缺货成本等没有计算在内,因此也就必然会限制了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效果,造成其相应的核算值偏低,不利于相应价值的体现。
四、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措施
结合现阶段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体现出来的各个问题和缺陷来说,为了充分提升其相应的作用价值,必须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和缺陷,相应的处理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1.单独设置物流成本科目。做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就是确保其相应的物流成本科目能够体现出较为理想的实用性,需要在具体的处理中进行单独设置,在传统财务会计框架内单独增设物流成本这一科目,促使其能够和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等成本并列的科目类型,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提升这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有效性。此外,还需要针对这种单独设置的物流成本下设的一些具体指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并且进行有效设立采购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以及各功能物流成本,如运输物流成本、仓储物流成本、包装物流成本等各个具体科目,为后续的相关会计核算打好基础。2.细化账务处理。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优化还需要重点针对相应的账务内容进行细化,尤其是对于明确归类后的物流成本科目来说,必须要促使其能够将各个具体的费用类型进行详细划分,如此也就能够较好保障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避免在具体会计核算中出现任何的偏差问题,保障后续物流信息处理的可靠性效果,这种完整的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才能够为后续物流流程的优化提供较强的参考效果。3.合理应用先进的会计核算方式。从具体的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式上进行创新优化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比较有效的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式有作业成本法等,这种作业成本法能够基于具体的企业物流成本内容进行相位系统、连续的分析和核算,并且保障其具体会计核算的全面性效果,尤其是在费用方面,其应用的实效性还是比较理想的,值得引起较好的推广和运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着较强的价值和意义,能够有效优化提升企业物流运行效果,而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水平的提升,除了要重点关注上述相关问题之外,还需要切实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01:179-181.
[2]方桂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改进探讨[J].中国商贸,2012,11:163-164.
[3]汪永兰,贾思媛.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改进策略[J].财会月刊,2010,23:69-71.
[4]王桂琴.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问题的思考[J].物流技术,2005,09:40-42.
[5]罗霁虹.基于会计核算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3,07:243-245.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
所谓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成本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及报告来核算物流成本的模式。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单轨制和双轨制。单轨制是建立一套能提供多种成本信息的核算体系,在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反映产品成本、变动成本、物流成本等信息。双轨制是在现有成本核算体系之外重新构建另一套成本核算体系来反映物流相关的成本费用。显然,单轨制是将物流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结合在一起。双轨制是将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针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进行研究。
一、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选择标准
单轨制,是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即把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结合起来进行,在现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并且明确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使用这种模式在会计处理上,与物流成本无关的部分直接记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账户,把与物流成本有关的部分直接记入设置的物流成本账户中。会计期末,再将各个物流成本账户归集的物流成本余额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到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中。这种模式的物流成本账户和传统的成本费用账户是合一的。
双轨制,是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把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截然分开,单独建立起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这样形成相互独立的两套账户系统,两套计算体系分别按不同要求进行,向不同的信息要求者提供各自需要的信息。提供的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准确、真实。在新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单独反映出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这些费用在哪些地方发生(物流成本位置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
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从收益与成本匹配来讲,对于我国一般企业更适合于选择双轨制单就收益来讲,单轨制能够在一套成本核算体系中提供多种成本核算信息,其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而双轨制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情况,企业如果要得到责任成本、变动成本等资料还需再构建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变动成本核算体系等。所以,当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而不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能得到较高的收益成本比。
1.相比单轨制,双轨制更适用于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企业
从成本核算方法的因素考虑,双轨制模式以两套会计账簿体系分别反映企业的物流成本和产品成本。物流成本核算是产品成本核算相对独立的过程,其本身就包含费用的重新收集、整理和加工,企业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不会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产生影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制造费用的分配较为笼统,它的核算成本也比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成本低,这一点与双轨制模式成本较低的特点相一致。所以,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讲,应考虑选择双轨制模式。
2.相比双轨制,单轨制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要求过高
从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因素看,单轨制模式对新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提出了高要求。而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必然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全面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以及较高素质的员工,特别是会计机构的员工完成全新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与运作。相比双轨制模式,在单轨制模式下,需要大量更烦琐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工作靠手工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辅以电子计算机及企业内部网络的帮助。因此,上述各项工作水平都较好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单轨制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水平较高,相对而言,双轨制模式对企业这些因素的要求较低。如果企业的这些基础工作水平一般,则企业就应该考虑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
为了更清晰地比较对两种核算模式的特点有,明确哪一种更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下面通过列表来比较。另设账簿,但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将物流成本纳入了管理会计体系,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基于我国企业的普遍情况,以及我国一些会计相关制度、准则的限制,提倡使用双轨制模式,即不改变原有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而是在凭证、账户中增设明细科目来辨认,同时另设管理会计账簿,在该账簿中单独核算。超级秘书网
三、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是在会计核算体系外,通过统计存货的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简单,不涉及会计科目的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本文的物流成本核算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采用双轨制核算模式,双轨制核算模式是在不打破现行财务核算方式的条件下,对物流成本进行内部管理核算。具体做法是:由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账务处理要进行更明确的明细划分,登记有关账户后,根据原始凭证登记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登记由企业统一提取或支付而应由物流活动负担的费用及按支付形态反映的物流费用,月末物流成本员依据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编制计算表,并据此对物流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黄乐恒.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四)[J].物流技术及应用,2008,(3):40-45.
[2]张梅琳.物流成本初谈[J].上海会计,2006,(7):10-11.
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其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这个角度出发,在一般原则对企业会计核算起规范作用的同时,也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具体应用于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会计部门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所产成的效益应当超过提供这些信息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总和。从其属性上讲,成本效益原则应属于会计核算原则的修订性原则。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成本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也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运用纸、笔、算盘、计算机等劳动手段,作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这一劳动对象,生产出成本会计信息,同时,将成本会计信息传递给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税务部门等信息使用者。因此,成本会计信息也存在成本问题。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具体包括: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从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汇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势必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会计人员的工资、必要的办公用品、计算机硬件及财务软件、账簿费用等。尤其是当提供一些较为复杂或精度要求较高的成本信息时,其处理和提供的成本很高。对外提供报表时,因为报表中也包含的成本会计信息,故财务报告的审计费用也应按一定的比例累计入成本会计信息成本。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成本的特点之一是它往往是可以计量的。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成本会计信息在被会计人员“生产”出来以后,要到达信息需求者手上,需要经过信息传递这一过程。用于向外披露用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信息,经过人工送达或财务软件传递等方到达财务报告编报者手中,期间产生人工费用或软件摊销费用。
(3)诉讼成本。在因为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纳税申报等活动中,因为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误导投资或偷逃税款而受到投资人、债权人或政府税务部门,而花费的巨大的诉讼费、立案费、律师费等。
(4)竞争和谈判劣势。对外披露的报告中包含过多的成本会计信息,将会使竞争对手了解企业的商业机密,采取不利于企业的行为,削弱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销售商制度本企业的产品成本,在谈判时便可能将价格压得很低,使企业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为管理目的应用的成本数据(供内部使用的)不同于向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数据,前者可以毋需依照公认会计原则,管理人员完全可以自由决定,按自己意图来解释成本信息。因为这种解释成本信息的决策,带有主观任意性,按一种方式解释而放弃另外的解释方式就产生了管理的机会成本。用于业绩评价的会计成本信息,是将已经发生的成本与预算的成本相比较,鉴别与所制定的计划成本、利润、现金流量和其他财务目标所以发生差异的原因,从而促使经理人员采取措施,变更他们的行动或调整他们的目标和计划。在制订的成本计划不实或核算过程中成本分配的方法的影响,可能导致对经理人员评价的偏颇,会打消部门经理的积极性,造成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在信息时代,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除了以上几种外,还包括成本信息系统开发所花费的代价及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对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人员的培训费用等。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本文所指的成本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不考虑其成本相对于收益是否过高,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有效成本会计信息,决策人员才能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发展前景、有关成本会计信息的收益主要有:
(1)降低成本。在任何设定的条件下,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第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通常,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日常成本管理的内容。第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职能分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外部协作关系等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当成本降低到这些条件许可的极限时,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可能收效甚微。例如产品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材料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有一个最低标准,当实际消耗接近这一标准时,进一步的努力也难以使材料成本进一步降低。由于既定的条件限定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只有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如通过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新的工艺过程、新的产品设计、新的材料等,使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得到改善,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前提,使原来难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所有这些降低成本方式的实现都是以成本信息的取得为前提的。
(2)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战略意义的议题是如何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的竞争利益。当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相互关联时,如何在成本降低与生产经营需要之间做出权衡取舍,是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要采取诸多的战略措施,这些战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信息予以配合。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要通过强化成本管理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其需要高于一切,成本管理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要配合企业为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及成本管理的需要,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另外,在资源限制条件下,通过使用成本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经济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达到节约增产的目的,也是成本会计信息的重要应用。这一原理对于存在瓶颈环节的企业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当企业的薄弱环节成为制约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瓶颈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成本管理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企业可以利用成本的代偿性特征,通过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以节约受限制资源或瓶颈资源,使受限制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出水平。
三、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外部信息需要更多的成本信息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评估公司的价值,管理当局需要成本信息来进行决策和对各部门进行业绩评价。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方法的创新,会计学科的发展,会计工作人员将有可能提供更多,具体,更全面的成本会计信息。在这种对成本会计信息需求增强,供给能力也增强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提供多少或多高质量的成本会计信息就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如前面所列示的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和效益,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示。在选择成本会计信息提供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对成本会计信息可能产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职业判断,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以得出“适量”的成本会计信息。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就成本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提供来讲,随着信息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的处理比传统手工会计下大大便捷,成本大大降低了。
参考文献:
[1]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2]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新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扩展了成本核算和分析的范围,而且对具体的事项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规定,对原有的成本核算调理进行了必要的增补,从而建立了比较完善化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财务会计制度,特别是有效改进了成本核算的具体科目,优化了核算的方法。
2.当前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选取的核算对象缺乏科学性。
一些企业因为选取的核算对象出现偏差,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出现问题。以当前对外出口型的制造业为例,有相当多的企业将因政府财政补贴、政府政策指导以及人道主义救援等而产生的部分都作为一项成本支出,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企业成本在整体上的提升,从而导致了数据出现了失真现象;除此之外,对于部分出口费用政策性的减免以及商业违约的赔偿,企业也缺乏必要的会计科目核算。很多企业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利润,以达到偷税漏税和骗取财政补贴的目的。
2.2缺乏对于成本的控制意识。
通过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从现在企业的管理者构成来看,大多数都是某一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但是在企业整体的管理上,比如成本管理以及运营等等方面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常忽略了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为这种成本控制意识的欠缺,所以成本的发生和成本责任之间并没有建立起相互的联系,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受到阻碍,这严重地影响了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
2.3在费用分摊领域的种种弊端。
从过去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我们可以知道,成本费用被分为了直接与间接两种主要类别。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处理间接费用的分摊上相当的混乱:首先,很多企业都对间接成本管理费用进行统一的计算,并没有分配管理,这就导致企业的管理费用一直呈现不受控制的恶性膨胀。其次,在管理费用的分摊上,一些企业按照部门、产品以及人员的实际比例来进行分配,这样也容易导致收支结余不准的情况发生。再者,一些企业部门还存在多次迂回的成本分配。这些问题也容易出现成本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2.4在成本核算方面没有进行控制分析。
根据对当前我国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当中的大多数仅仅是整理和归纳各项成本数据,是为了核算才进行核算。不仅如此,它们还将计算作为重点,而忽视了核算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的有效性,并且没有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成本的变化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对,也不去查找会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和相应的负责人,最终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没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3.应对措施
3.1.建立健全责任成本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责任成本制度,严格划分权利和责任,将责任对象具体指定到每一个企业部门,再锁定到每一个人头之上。这样不仅有利于对于成本进行事前预测、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详细分析,也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危机感以及成本责任意识。
3.2.固定资产的强化管理。
通过当前实行的新财务会计制度,企业必须全面的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明确固定资产的分类、范围以及资金来源,确定其相应的价值,强化企业资产的处理管理。第一点,合理的估计坏账准备,做好定期的分析以及坏账的及时清理。第二点,优化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好定期的使用、处置、保管和清理检查,确保会计信息的完备性与准确性。
3.3.完善成本分析方法。
在企业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我们需要基于准确的核算成本,有效地分析成本,挖掘出成本变动的内在原因,从而在根本上找寻成本降低的方式。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在成本分析过程中需要运用对比、趋势等等分析的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出成本分析的指标体系,再根据实际情况的差异从而通过横向以及纵向对比等方式,发现成本核算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探索出合适的成本费用的控制方法。
4.总结
论文题目:论述重要性原则其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提纲)
论文摘要: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原则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要求。
论文关键词:重要性原则,成本会计,运用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 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 重要性的判定
(二) 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 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 的要求。
2. 运用重要性原则, 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 抓住关键点。
3. 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账户设置
(二)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 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 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 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 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 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 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 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 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 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 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 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费伦苏.对重要性原则内涵的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2006(9).
〔2〕金未.重要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j〕.发展研究,2006(4).
〔3〕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谢词:
相关推荐:
计算机毕业论文提纲
1.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2.论信息技术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与变革
3.我国成本会计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4.《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
5.关于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
6.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7.建立我国政府成本会计的几点思考
8.对我国现代成本会计发展问题的思考
9.国外物质流成本会计研究与实践及其启示
10.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研究
11.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12.成本会计情境教学研究
13.关于传统成本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14.现代成本会计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15.浅析成本会计
16.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必要性与路径选择
17.物质流成本会计运行机理及应用研究
18.成本会计的发展及策略论析
19.浅析我国成本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对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探讨
21.成本会计发展的九大历史规律
22.《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
23.新制度实施与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24.成本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应诉反倾销视角
25.“智力资本”对资本成本会计的冲击及其改进
26.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
27.本科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8.成本会计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29.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30.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
31.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
32.新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分析
33.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创新研究
34.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新思考
35.成本会计教学研究
36.低碳经济背景下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思路探略
37.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与应用
38.基于成本会计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39.我国成本会计的内容界定与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
40.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势与对策探讨
41.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42.浅析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43.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及发展
44.基于环境经营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及应用
45.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比对
46.重置成本会计论——物价变动的会计对策
47.将资源流成本会计引入稀土行业会计核算的思考
48.浅论当前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9.日本环境管理会计研究新进展——物质流成本会计指南内容及其启示
50.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51.基于Excel的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革新
52.试论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53.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54.我国会计发展趋势研究——论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研究
55.对“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56.基于反倾销导向的成本会计支持研究
57.将Excel表格引入成本会计教学
58.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融合的相关探讨
59.论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
60.成本会计导入政府会计研究
61.关于成本会计发展的探讨
62.资源流成本会计控制决策模式研究——以日本田边公司为例
63.服务国家治理的政府成本会计:功能特征、概念框架与实现路径
64.对成本会计核算发展对策的思考
65.关于现代成本会计发展的新讨论
66.现代成本会计管理理念与方法探究
67.对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思考
68.成本会计发展的趋势及对策研究
69.浅谈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70.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基于反倾销视角
71.对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
72.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73.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探析
74.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75.政府导入成本会计初探
76.成本会计理论争议问题的解决思路
77.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78.物质流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研究方向
79.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探析
80.现代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探讨与分析
81.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在成本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82.成本会计创新与资源消耗会计
83.成本会计教学
84.现代成本会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之我见
85.基于发展史的我国成本会计发展研究
86.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87.美国联邦政府管理成本会计实务中的概念冲突及其准则协调
88.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发展对策研究
89.我国成本会计理论框架构建思路
90.新企业外部环境:成本会计理论的发展瓶颈和路径选择
91.对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探究
92.《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93.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
94.有关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探讨
95.多元化考核视角下的成本会计教学实践能力研究
96.应诉反倾销成本会计问题研究综述
97.关于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的应用探究
98.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势
引言
成本会计是企业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化进程的深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市场的竞争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成本会计将在企业发展中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多的作用,文章将对成本会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
1 成本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变得更加完善和规范。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继续推进其发展,但这也使企业所要面对的竞争更为激烈,很多产品均产生了供大于求的情况,新工艺、新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的运营周期逐渐缩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核算工作的难度系数,企业纷纷以降低成本的方式来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者需要对成本会计有更为深入的研究,也要更加重视。知识经济对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大的,成本会计受到多样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企业ERP集成系统等的冲击很大,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1 关于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不足
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还不十分充分,不仅表现在对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不足,独立性和系统性都相对缺乏。同时,很多成本会计的专家和学者还局限在传统成本会计思维中,虽然有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融汇到成本会计中的趋势,但是还很不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1.2 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有关成本会计的论文或是专著,多停留在介绍成本核算方法和分析案例上,而对于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提得很少,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详解。同时也只是大概介绍成本会计报表与分析的内容,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都是相对比较缺乏的。
1.3 成本会计信息真实性不高
传统成本管理还是目前我国成本会计发展与管理的主要阶段,就算在成本核算上已经更加注重成本管控,控制方法和控制制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使得企业的成本会计信息经常出现失真的问题,会影响到企业的重大决策。成本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个阶段,我国的成本管理中事后管理比较多,但是事后管理的作用在于为今后的工作做参考,而难以起到预防的作用。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缺失,大大削弱了企业成本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各项经济制度处于不断的完善中,企业的发展也趋于现代化。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促使企业始终保持与时展同步,在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成本会计来降低成本,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2.1 成本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开启了成本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模式,计算机成为了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工具,大量实践证明有了计算机的辅助,信息反馈速度明显加快,管理者处理业务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成本预算、核算与决策。通常情况下,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有高、低两种,服务对象的层次越高,则表明其要求的成本会计信息越全面、具体。这就要求进行分类组合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成本信息来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
2.2 成本会计核算统一化
全世界各地出现了很多跨行业、跨地域的企业,主要由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也要求产品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要融入成本会计,降低环节间的摩擦。对企业内部各级单位进行分级辅助核算,分别核算本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使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能够被积极调动。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展成本会计的核算内容,还要保证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与企业的发展相契合。
2.3 成本会计绿色化
受到全球经济发展和贸易壁垒的影响,企业间的竞争是明显增大了,企业必须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高度重视。现如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发展绿色产品、无污染产品以及保护环境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企业的成本会计要实现绿色化发展,也就是近年来被广泛提及的环境会计。将外部环境因素纳入到环境成本计量中,企业会计成本效益中包括环境污染、质量与开发的成本费用和对周边环境的维护费用,将社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与会计学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社会、环境、经济三个方面协调统一的发展。
3 促进成本会计发展的措施
3.1 深入研究成本理论
(1)成本会计的专家要进一步加大对成本理论的研究,使成本会计体系更加完善,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现论体系中,积极吸收现代成本元素,创新管理方法。(2)还要有打破传统思维的模式,寻求新的成本会计理念,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得到缩小。(3)拓展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范围,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升成本会计的水平。
3.2 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要以自身的发展情况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监管成本会计。(1)进行成本会计核算流程的标准化、统一化,使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体现出成本会计核算。(2)尽量充实会计成本的理论实践内容,加强对财务会计报表和会计成本的分析。(3)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努力将成本会计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中,使理论转换为生产力,从而使成本会计体系更加完善。
3.3 积极引进新技术
要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力度,使企业能够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这不仅能够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还能有效解决很多难度系数高的问题。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成本会计电算化。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将过去人工的成本会计预算工作成功替换为计算机,将相关信息数据输入到系统中,计算机能够迅速的做出反应,并能够将企业现阶段的成本准确的计算出来。这样看来,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作用。
3.4 提高会计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和能力
很多企业都是用在职会计人员担当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聘用具有专业资质的成本核算人员的很少。这就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在职会计人员很多都缺少成本会计管理意识,往往将财务管理与会计信息混为一谈。所以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成本意识,并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保证财务人员能够真正使成本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
论文摘要: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物流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长期以来,物流一直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大利润源泉,加强物流活动的管理、控制和降低企业各种物流费用,对我国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物流成本的概念以及其核算现状,并提出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降低物流成本的对策。
一、物流成本的概念
1、物流成本的概念。我国对物流成本的定义是根据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标准物流术语》中的规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根据上述概念可将物流成本划分为保管成本、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保管成本是指花费在保存货物上的费用,既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又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运输成本主要指货运费用,即运输部门的运作和装卸费用。物流管理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其物流部门能够合理有效的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所耗费的成本,它的核算一般是根据行业以及历史情况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保管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总和计算得出。
2、传统物流成本与现代物流成本的区别。传统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如支付的运输费、保管费以及材料的购买费、装卸费等,是物流成本中易于企业核算的一小部分费用。而现代物流成本既包含企业对外的物流费用,还包括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企业内部的物流费用包括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用、设备折旧费用、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以及流通过程中的基础设施投资等,其中把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由于企业内部的物流费用一般会分散统计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当中,使得企业难以明确划分和单独核算这一部分物流成本,如何降低这部分物流费用便成为了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
二、物流成本的核算
由于物流成本的客观存在及其重要性要求企业应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核算。物流成本核算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可以提供全面、系统的物流成本信息,使得企业能够准确把握物流成本大小和它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地位,进而及时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其次,利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可以为企业编制物流预算和预算控制提供所必需的资料。正确地核算物流成本,可以提供物流成本的准确信息,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将对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关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办法,使物流成本的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统一的方法,企业大都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这造成物流成本核算的随意性,使企业所核算的物流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此外,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计算过物流成本,尚不了解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多大比重,即便是个别企业计算过,也是由于采用的计算标准不统一,对物流成本中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各自内涵的确认不统一等,造成其核算结果间缺乏可比性。要解决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困惑,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出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规范和计算标准,使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核算有统一的标准规范,计算结果相互可比;另一方面企业应提高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相关的核算制度和方法,加强对内部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监督力度。
三、物流成本管理及其意义
物流成本管理,就是以成本为手段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按其目的和方法可分为物流成本控制和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管理最基本的内容。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对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以及根据物流成本计算的结果制定物流计划,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第一,企业要根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对象确定本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具体项目。按照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这是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企业还应根据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适合本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编制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
第二,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来降低物流成本。随着当今企业间价格竞争的激化,现代物流成本控制不仅强调局部控制,更应重视系统化的综合控制。伴随着ecr等新型供应链体制的出现,企业应考虑在新型物流供应链管理体制下从产品制造到最终用户整个过程的整合优化,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如零件供应商)、运输商以及客户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从流通全过程的视角降低物流成本。对于物流企业或是企业的物流部门来说,控制物流成本不仅仅是本企业或其物流部门的事情,而且还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随着折扣店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厂商必须适应零售业这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建立新型的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物流中心和自动化设施,这些投资可能从短期来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从企业整个流通过程的长期发展来看,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流绩效。
第四,通过建立物流责任会计管理制度降低物流成本。物流责任会计制度是根据不同级别的物流管理部门和人员应负的责任,搜集、汇总及报告有关资料的一种会计制度,它能把责任实体控制与物流成本核算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归集成本,进而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
主要参考文献:
[1]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伊松,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尹明发.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7.8.
[4]宋华.基于供应链流程的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3.
论文摘要: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物流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长期以来,物流一直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大利润源泉,加强物流活动的管理、控制和降低企业各种物流费用,对我国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物流成本的概念以及其核算现状,并提出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降低物流成本的对策。
一、物流成本的概念
1、物流成本的概念。我国对物流成本的定义是根据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标准物流术语》中的规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根据上述概念可将物流成本划分为保管成本、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保管成本是指花费在保存货物上的费用,既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又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运输成本主要指货运费用,即运输部门的运作和装卸费用。物流管理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其物流部门能够合理有效的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所耗费的成本,它的核算一般是根据行业以及历史情况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保管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总和计算得出。
2、传统物流成本与现代物流成本的区别。传统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如支付的运输费、保管费以及材料的购买费、装卸费等,是物流成本中易于企业核算的一小部分费用。而现代物流成本既包含企业对外的物流费用,还包括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企业内部的物流费用包括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用、设备折旧费用、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以及流通过程中的基础设施投资等,其中把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由于企业内部的物流费用一般会分散统计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当中,使得企业难以明确划分和单独核算这一部分物流成本,如何降低这部分物流费用便成为了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
二、物流成本的核算
由于物流成本的客观存在及其重要性要求企业应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核算。物流成本核算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可以提供全面、系统的物流成本信息,使得企业能够准确把握物流成本大小和它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地位,进而及时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其次,利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可以为企业编制物流预算和预算控制提供所必需的资料。正确地核算物流成本,可以提供物流成本的准确信息,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将对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关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办法,使物流成本的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统一的方法,企业大都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这造成物流成本核算的随意性,使企业所核算的物流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此外,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计算过物流成本,尚不了解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多大比重,即便是个别企业计算过,也是由于采用的计算标准不统一,对物流成本中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各自内涵的确认不统一等,造成其核算结果间缺乏可比性。要解决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困惑,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出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规范和计算标准,使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核算有统一的标准规范,计算结果相互可比;另一方面企业应提高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相关的核算制度和方法,加强对内部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监督力度。
三、物流成本管理及其意义
物流成本管理,就是以成本为手段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按其目的和方法可分为物流成本控制和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管理最基本的内容。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对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以及根据物流成本计算的结果制定物流计划,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第一,企业要根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对象确定本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具体项目。按照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这是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企业还应根据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适合本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编制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
第二,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来降低物流成本。随着当今企业间价格竞争的激化,现代物流成本控制不仅强调局部控制,更应重视系统化的综合控制。伴随着ECR等新型供应链体制的出现,企业应考虑在新型物流供应链管理体制下从产品制造到最终用户整个过程的整合优化,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如零件供应商)、运输商以及客户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从流通全过程的视角降低物流成本。对于物流企业或是企业的物流部门来说,控制物流成本不仅仅是本企业或其物流部门的事情,而且还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随着折扣店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厂商必须适应零售业这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建立新型的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物流中心和自动化设施,这些投资可能从短期来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从企业整个流通过程的长期发展来看,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流绩效。
第四,通过建立物流责任会计管理制度降低物流成本。物流责任会计制度是根据不同级别的物流管理部门和人员应负的责任,搜集、汇总及报告有关资料的一种会计制度,它能把责任实体控制与物流成本核算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归集成本,进而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
主要参考文献:
[1]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伊松,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尹明发.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7.8.
[4]宋华.基于供应链流程的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3.
论文关键词:物流成本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
一、物流成本的概念
1、物流成本的概念。我国对物流成本的定义是根据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标准物流术语》中的规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根据上述概念可将物流成本划分为保管成本、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保管成本是指花费在保存货物上的费用,既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又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运输成本主要指货运费用,即运输部门的运作和装卸费用。物流管理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其物流部门能够合理有效的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所耗费的成本,它的核算一般是根据行业以及历史情况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保管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总和计算得出。
2、传统物流成本与现代物流成本的区别。传统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如支付的运输费、保管费以及材料的购买费、装卸费等,是物流成本中易于企业核算的一小部分费用。而现代物流成本既包含企业对外的物流费用,还包括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企业内部的物流费用包括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用、设备折旧费用、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以及流通过程中的基础设施投资等,其中把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由于企业内部的物流费用一般会分散统计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当中,使得企业难以明确划分和单独核算这一部分物流成本,如何降低这部分物流费用便成为了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
二、物流成本的核算
由于物流成本的客观存在及其重要性要求企业应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核算。物流成本核算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可以提供全面、系统的物流成本信息,使得企业能够准确把握物流成本大小和它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地位,进而及时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其次,利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可以为企业编制物流预算和预算控制提供所必需的资料。正确地核算物流成本,可以提供物流成本的准确信息,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将对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关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办法,使物流成本的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统一的方法,企业大都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这造成物流成本核算的随意性,使企业所核算的物流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此外,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计算过物流成本,尚不了解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多大比重,即便是个别企业计算过,也是由于采用的计算标准不统一,对物流成本中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各自内涵的确认不统一等,造成其核算结果间缺乏可比性。要解决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困惑,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出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规范和计算标准,使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核算有统一的标准规范,计算结果相互可比;另一方面企业应提高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相关的核算制度和方法,加强对内部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监督力度。
三、物流成本管理及其意义
物流成本管理,就是以成本为手段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按其目的和方法可分为物流成本控制和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管理最基本的内容。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对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以及根据物流成本计算的结果制定物流计划,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第一,企业要根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对象确定本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具体项目。按照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这是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企业还应根据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适合本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编制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
第二,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来降低物流成本。随着当今企业间价格竞争的激化,现代物流成本控制不仅强调局部控制,更应重视系统化的综合控制。伴随着ECR等新型供应链体制的出现,企业应考虑在新型物流供应链管理体制下从产品制造到最终用户整个过程的整合优化,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如零件供应商)、运输商以及客户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从流通全过程的视角降低物流成本。对于物流企业或是企业的物流部门来说,控制物流成本不仅仅是本企业或其物流部门的事情,而且还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随着折扣店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厂商必须适应零售业这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建立新型的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物流中心和自动化设施,这些投资可能从短期来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从企业整个流通过程的长期发展来看,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流绩效。
第四,通过建立物流责任会计管理制度降低物流成本。物流责任会计制度是根据不同级别的物流管理部门和人员应负的责任,搜集、汇总及报告有关资料的一种会计制度,它能把责任实体控制与物流成本核算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归集成本,进而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
主要参考文献:
[1]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伊松,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尹明发.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