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小学音乐论文范文

中小学音乐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小学音乐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小学音乐论文

第1篇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可以说是扣人心弦,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蹒跚学步的孩子,人人耳熟能详,从1958年问世以后,就传遍大江南北。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唤起了很多人的记忆,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情感,听完这首打动人心的歌曲以后,让很多人泣不成声,这首歌曲堪称一枚重量级的催泪弹。这首歌曲对于刚刚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合的,学习音乐、德育双管齐下,很多学生学会了这首歌曲之后,学会了向自己的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二、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一)教学要科学

科学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身心愉快,迅速地掌握弹奏的技巧,要让学生注意小节之间的呼应,旋律和清晰、有力的跳音进行穿插。轻盈的触键,体会感觉;指尖肌肉必须绷紧,养成习惯;具歌唱性的小节要反复地倾听,认真体会与“跟读“,一定要体悟音乐中的每一个小节的和音乐整体热烈的气氛之汇集核心,演奏低声部的旋律要有重感,高声部要流畅,中声部要连贯,踏板的应用要恰到好处。

(二)师生须互动

音乐是心的弦歌,是心的活动,音乐和其他的学科比较起来,更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的情绪能够直接感染学生,师生之间如桴鼓相应,似影随形,教师教的用心,学生学得投入,音乐教学本身就共同演奏了一曲动人的音乐之歌。

三、鼓励音乐素质较差的学生,使欣赏课鲜活

在很多情况下,一些歌唱水平、弹奏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不喜欢表现自己,多数是欣赏别人表演,学生的这种现象都归结于“自信心”问题,他们都是怕表现不好了受到教师的指责或者受到同学的嘲笑,教师要明确地告诉他们,他们能行,老师相信他们,期待着他们。音乐教学,要活泼生动,要破臼除窠不拘一格。在欣赏课中,我提前让学生回去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歌曲,然后课上举行主题音乐会。在课中,根据课本内容,教师演唱或演奏学生收集回来的歌曲,学生自己演唱或演奏,唱得不准确的学生也加入其中,这样课本内容和学生收集的内容穿行,一节枯燥的欣赏课就变得鲜活了,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会需要欣赏的音乐内涵,学生情绪高涨,师生互动、平等和谐,学生也会感觉幸福盈满。

四、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变化

新课标指引音乐教学,教师教学方法得到诸多改善,新的教学方法焕然一新,原本的“灌输”变成了“引川归海”“送水上门”变成了引导“挖泉”,音乐教师也由“设计型”转为“引领型”“向导型”,音乐教学提倡民族化,注重以生为本,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潜质,在差异化中发现优秀,在和谐的教学当中因材施教,提倡学生学习,教师也同时学习,或者说教师提前学习、教学相长;注重单向信息交流到注重综合信息交流的转变;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处,教师的地位不再居高临下,而是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和学习,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和学生和睦融洽。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法的变化,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课堂效果大为改进。

(一)善美兼有的价值

孔子听了尧的音乐《韶》,赞曰:“尽美矣,又尽善也。”听了周武王的音乐《武》之后,评曰:“尽美矣,未尽善也。”也就是说,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对完美的音乐艺术制定了一个标准,那就是“尽善尽美”。我们教师要根据多种情况,依据教材进行音乐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尽善尽美”,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共鸣,养成他们终身学习音乐的意识,丰盈他们美好的人生。

(二)德育的意义

德是善的根本。音乐教学中,德育无处不在。例如,在第一册第六课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教师问: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让学生讨论,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欣赏第二课《快乐的一天》,学生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图画看到了一天的生活、学习。欣赏完后,问一问,你知道中国没有解放以前,学生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欣赏《共产儿童团歌》,通过欣赏,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领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努力成才。欣赏结束后,我让大家谈谈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对比,增强了对“共产儿童团”的认识,同时更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温暖,大大增强了热爱祖国之情。

五、结语

第2篇

在信息的海洋里,既存在着大量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指导我们的行为;当然也同样存在大量虚假的、无用的,甚至有危害的信息,这些信息只能满足个人的某种利益需要,却给他人和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甚至危害公共的利益。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规范自媒体传播安全,加强网络监管,维护健康、文明、绿色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则需要从教育入手,学校方面会同家庭和社会,构筑合力育人平台,教师方面可以加强对主流的、高尚的、民族的、优秀音乐的宣传与教学力度,培养学生格调高雅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可以自主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而在具体教育策略上,音乐教师应特别重视对音乐审美价值良莠判别能力的传授,加强以音乐课堂、课外音乐兴趣小组为中心的审美教育工作,利用诸如广播站、宣传栏等多种渠道,进行音乐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帮助学生把握音乐的文化内涵,感悟作品高尚的艺术形象与情感,深入了解音乐的思想美,为其认识音乐的教育性和高雅性打下基础。

二、营造良性互动的自媒体传播信息空间

自媒体时代下,人们的交往空间大多以虚拟的形式存在,如个人主页、微博、博客、微信等。人们都以匿名的形式交往,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也规避了因为错误言论引起的责任追究。因此,它为大家构建了个性化和非理性化的言论平台,这就导致网络环境变成了发泄不满、相互指责,甚至违法犯罪的场所。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自媒体技术就要切实消除这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使得自媒体可以真正地服务于学生音乐学习和音乐交往活动。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网络道德,文明发帖,文明评论,不恶意进行言语攻击,不乱发虚假信息或低俗信息,引导学生理性进行网络交往,培养学生换角度思考,以促进相互间的理解与尊重,将学生主要的精力引导到有关音乐课程和音乐知识的学习上来。而在具体策略上,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增强信息的共享性来实现。自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匿名性,大家总是在用一个代号来替代自己的真实姓名,这样大家在网上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发表自己的信息和各种言论,并且受到较少的限制,所以这些信息的真伪就难以确定了。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式即是采用实名制。音乐教师科研通过自建QQ群或在校园论坛下下设自主论坛,要求学生实名注册登录,师生在该平台下进行信息传输或交互实践;在手机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的方式进行类似操作。

三、强化自媒体与传统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一枚硬币有两面,所有事情也都有所长有所短。自媒体拥有大量的信息源,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它具有接收者和传播者两面性,以其新异性刺激着学生,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知识,并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音乐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音乐学习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依靠学生自身体验而达成。为此,不能过分地依赖自媒体,进行一刀切、一锅端的教学。事实上,如果我们将自媒体看作为“零食”,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中,仅仅给青少年学生以“零食”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是要吃“主食”的,即需要依靠传统师生互动实践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氛围中培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与自媒体这一“新鲜血液”合理地结合,这样才能使自媒体这一新兴的教学媒体更好地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服务,满足自媒体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

四、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第3篇

(一)演示型多媒体。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是最早在音乐课中被使用的。这种课件的特点是“按部就班”,根据程序的设定一步步地演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发挥出其特有的演示功能。如: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歌曲《小小雨点》一课中,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春天美丽景色的媒体画面,教师随着音乐朗诵主题诗。接着,教师随着种子发芽长大的媒体画面进行范唱,当欣赏范唱时,学生们都会不知不觉地随着音乐轻轻摇动身体,露出美好的表情,体会歌曲轻松活泼的特点,也从音乐及画面中体验到春天的美。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演示型多媒体发挥了其特有的功能,使所有的学生都陶醉于优美的春景中感受着动听的音乐,如同投入到春天的怀抱一样。

(二)交互式多媒体。

交互式多媒体课件与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和实用性。打破了“按部就班”的死板性操作方式,它可以把所要教学的各个内容同时呈现在同一界面中供教师和学生随意选用,内容可以随时便捷地相互切换。

(三)网页式多媒体。

概括地说网页式课件是一个不同程度的资源库,资源库中的内容以网页的形式呈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各自的需求随意浏览、下载。

二、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功能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与加工的过程。如在教学《小白船》这首歌曲时,识谱往往是最令教师头疼、学生害怕的教学环节。我在教这首歌曲时,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采用一片叶子随着音乐优美旋律的起伏逐一出现的形式,使旋律中的附点节奏、装饰音都变得直观而有趣。学生们对媒体的设计感到新奇而兴奋,都迫不及待地想一展歌喉。从而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适时使用多媒体,激励提高,变“解决问题”为“再生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交流的能力。因而,整个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以达到“解决问题”为目的,为了学而学,遏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应该从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模式。如教学《快快长》这一课时,多媒体出现一段由flash制作的“小芽长大”的动画,学生观看了这段动画以后对小芽长大的过程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每个人都相当兴奋,各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提出你能不能用你的形体动作把刚才动画中的情景表现出来呢?随着问题的生发,学生们开始即兴地创编表演。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多媒体课件发挥了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教学环节中画了点睛的一笔。

(三)充分使用多媒体,拓展思维,变“课内学习”为“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