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教师晋级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教学技能,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高校教育。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着毕业生的质量。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高校的教师教学能力更是决定了学校的办学公信度和学生的专业素质,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前途。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事在必行。本文从当前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面入手,分析其实质,并结合实践,提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当前高校院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一是理解和处理教材、筛选和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进行科学策划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是调动学生主动性有待提高。五是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五是对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二)对专业能力的理解不深入,学习能力弱。现代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很多职校教师对于深入的专业知识此认识很模糊。对于新技术和新技能的掌握要能体现出再学习的时代要求。
(三)同专业教师学习机会少、培训收获少。教师的学习,一是本校教研组内活动;二是各级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教研组作为教师集体从事教学研究活动的小组,应经常开展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这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方法之一。然而从现有的情况看,教研室有其局限性,因为每位教师上的课程不一样,讨论也只能讨论共性的学生问题,对于专业。一直以来,学校每年花费很大的财力选送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但是,毕竟名额有限,只能惠及部分教师。除了培训机会少之外,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也是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思想上把学生当成活生生,有血肉有感情的人。从地位上仍就是领航者,在学术讨论中,可以做到民主。在学术研究中,把学生当研究者参与者。
二、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几个途径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思想,参与教学改革。教师们习惯的传统教学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师的教学缺乏自主性及个人长期规划。教师只有不断反思,从实践者转化为反思者或反思探究者,才能应对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
(二)强化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实践教学的探索,提高师生操作技能。一是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水平。重新认识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二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实践教学需要,注重按照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就业素质要求、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三加大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效可以通过校校合作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厂校联合,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互利双赢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四是改进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在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同时促进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由学院本专业优秀实训教师带领,进行学习和实践。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五是鼓励教师进企业锻炼,增强实践操作本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在职教师到企业参加工作锻炼,是提高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只有到一线参加工作,面对市场需求,才能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带领学生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
(三)鼓励师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活动。学校应鼓励师生参加各种教学和技能竞赛。教师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对自身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作用。
三、关于教学的和分数的思考
(一)关于教和学的思考。我们读了这么多年书,上了这些年的学,教了什么?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据我所知,世界上目前可产一万多种芯片,而我国目前只能生产三百多种。现在一天到晚做数理化,最后又究竟做出了什么?我们偌大一个中国,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各行各业,能拿出手的东西有多少?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对我们学生的教育内容就是课本,学生的学习就是做作业,衡量各级教育的主要标准就是考试。课本上的内容就是教育的全部,因为考试的标准也就是看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内容掌握的情况。 最后我们不敢独立思考;不会创造性的思考,最好的学生也就好像书呆子很多。不要怪我们没有想象力,创造力,我们的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早就给千方百计的掐掉了。九年的教育答案都标准化了,谈和创新。我们的教育严格来说,并不是教育,教育是有灵魂的。教会学生会独立思考,而这些我们具备吗?
(二)关于分数的思考。一是分数制会降低学生对自学的兴趣。分数制会降低学生能力的发挥。 分数制有可能降低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果学生知道采用分数制,那么,对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任务要求越多,其成绩就越差。只有用评语代替数字分数时学生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二是分数制的效果、可靠性或客观性值得怀疑。不合理因素太多。三是分数制破坏了学生间的关系,迄今为止分数制造成的最明显的破坏作用表现在它人为地限制了尖子学生的人数。无论所有的学生如何努力,都只有少数人是在最前面。这便意味着分数不是表明学习情况,而是为了战胜他人。畸形了。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03-01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较为滞后
当前,在农村小学当中,大多的语文教师认为其教学任务主要是教学生认字、背诗等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主要是其教学观念较为滞后所致。小学语文的教授不仅是要让学生能够认字,而且还包括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情感态度的表达等多方面的引导,只有将课本内的内容与课本外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结合,才能够真正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培养出合格的小学生。
2、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落后
农村小学语文的教材,虽然使用全国统编的人教版的教材,但是仍旧脱离农村实际,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差,教学设施陈旧、单一、落后,并且多数学校缺乏图书资料、缺乏多媒体和相应的参考书籍,教室里仍然使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以至于教学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3、农村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一刀切”的语文教学现象还存在。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他们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4、教学方式不适应。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将以往那种传授知识的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是,在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明白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就越累,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而且刻不容缓。
1、教学观念逐步更新。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思想教育工作的持续进行,当前,农村小学当中的部分语文教师已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不仅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任务除教授学生听说读写以外,还包括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内容,而且还对这些内容有所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有些教师已能够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灵活运用。此外,部分学校将办学目标在广大教师范围内进行积极的宣传,让教师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去进行实际的教学工作,这不仅让教师在实际工作思路更加清晰,而且有效提高了学校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2、发展和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各个地方应该深入调查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以填补统编教材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们都学有所用,能够把所获得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辅导的教学,已越来越普遍地走进包括语文在内的各个学科中。这样能够使语文教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中感官器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变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农村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加强农村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农村小学生的原有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教学策略上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很大的自。此外,农村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暂时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基础知识,先达到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要求。
4、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被动灌输的现状,究其原因,是教学方法太单一,教师只知道一味地向学生们灌输该记住什么,什么该会写,什么问题该怎样回答,完全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其实作为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需要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多重学习,比如合作学习、讨论学习、体验学习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可以进行师生互动,探究属于自己班级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地学好语文。说到课堂,美国语文教学的环境相对比较人性化,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
三、结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并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方法;新时代;创新
新时代的到来,给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让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小学体育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而我们的任务,就是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为此,我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发现了一定的问题,要想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首先要解决这些问题。以下就是我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小学体育这门学科的不重视。
在老一辈心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观点根深蒂固,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以至于学校对体育这门学科极不重视,使小学体育处于十分尴尬的处境。
我所说的不重视不仅是学校的不重视,更是家长的不重视,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家长从小就让孩子好好学习,紧抓语数外的教育,而忘记了体育这门副科的重要性。
(二)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设施缺失。
长期以来,学校对体育投入的经费一直不足,体育设施也非常短缺,特别是一些山区学校,体育设备严重缺乏,甚至连好的教学场地都没有,学生们只能在空地上,街道里进行体育教学,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没有体育教育器材,对于学生们的兴趣也有很大影响,从小就在学生们心里树立了不好的观念,认为体育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三)体育老师自身素质低下,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个别村办小学,一般没有专门的体育老师,都是其他科的老师兼职,或者一些退伍的人来教学。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体育教学的改革,老师没有及时的提高自身素质,没有改变那种保守的落后的死板的教学方式,根本不可能进行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大部分体育老师的备课都只是形式,上课则是自由式,丝毫没有组织性纪律性,效果可想而知。
(四)教学方式保守,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体育老师中专职的很少,大部分体育老师都是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新颖的教学技能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多数的体育课都当成了个人行为,仅仅只是跑两圈,做一些简单的广播体操,对老师对学生都特别乏味。在这个新时代下,这样的体育课应该有很大的改进。
二、解决当前小学体育教学问题的措施
停留在以上现状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真是让人担忧。小学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重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所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势在必得。针对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特提出以下策略及解决办法。
(一)提高对小学体育的重视。
我国教育要想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学校对于体育这一科要大大提高重视,不能片面的注重学校升学率,更应该意识到体育对于学生体质的重要性,对培养国家未来全面性人才的重要性。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应从战略性的角度认识到少年身体健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在学生家长方面也要做好工作,要让学生的家长也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在紧抓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身体素质,不能一味的让孩子坐在书桌前苦读书,更应该加强孩子的身体健康锻炼。
(二)加强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完善体育教学设施。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强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制定完善的器材维修制度,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好的硬件设施。
(三)引进好的教师资源。
学校方面要对于小学体育老师的挑选提高门槛,老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使用有创新性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入丰富多彩、吸引人心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心和积极性。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老师的自身素质以及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挑选出一批优秀的体育老师,才能教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四)全面改革体育教学方式。
在小学生的这个时期,学生们正处于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我们要充分把"玩"和"学"结合在一起,把游戏带到课堂上,活跃课堂氛围,在玩乐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在课堂上也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比如在体育课中提出小组合作的形式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体育老师,更要用高尚的情操、广阔的知识、健美的体魄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运动技巧、树立终生运动的思想,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在在我国的教育中扮演的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体育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毕竟习惯要从小养成,在小学的时候就要给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课中开发他们的智力,形成一个活泼开朗的个人性格,以及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将在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是以后步入社会的工作生活,都会有积极影响,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三、结语
随着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升,新时期下对教育的重视更是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小学生体育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最基础、与身体素质最直接相关的学科,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与素质提升。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一名小学体育教师都必须紧跟时代召唤,把握新课标下的节奏,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来为全国推进素质教育贡献一份力量小学生群体,不仅是我国未来音乐发展的主心骨,还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所以要以学校课堂主要传播基地,教师要具有丰富音乐储备与较高的艺术涵养,还得附有传承理念,以生动活泼的上课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把对于学生有吸引力的歌曲以优美的歌声唱给他们听,一词一句的教学,并把他们的歌声录下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与进步,这有利于学生音色的提高,学习正确的歌唱方式,为合唱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
2、多交流、多感受
合唱是个体合作的综合作用,为了合唱效果最终呈现为优美动听的效果,因此需要教育者们发现学生的长处,找到在合唱中合适他们的位置,谁可以担当主唱、主旋、副歌伴唱等,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让大家知道,好的合唱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大家的作用,什么时候该配合,什么时候该突出,是需要大家共力的。所以要多和学生交流,多问他们的想法与意见,站在他们的角度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在小学音乐课程班级合唱教学实践中,坚持“老师为导,学生为主”的教育方向,让学生感知艺术之美,通过班级合唱活动培养正确的三观,体会到不同层次的情绪情感,养成较高的审美素养,最终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征鹰.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 才智. 2016(32)
[2]袁英. 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 戏剧之家. 2016(24)
[3]郑风.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初探[J]. 科W中国人. 2016(33)
关键词 重庆农村 中小学教师 职后培训 现实困境 培训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重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现实困境
重庆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直辖市,与其它几个直辖市比较起来看,它有着面积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一是学校教学条件差,二是教师教学任务重。这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极不协调。
近些年来,针对这种状况,重庆市各区县陆续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程。培训工程的启动对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者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发挥着很大作用。然而,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的展开显得异常困难。
1.1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严重缺编,职后培训遭遇现实困难
在重庆市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少有人愿意到这些偏远山区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导致教师岗位严重缺编。在很多学校,甚至还存在着为数不少的代课教师。另外,重庆市的城乡经济差距也较大,造成了农村地区的教师单向地向城市流动,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优秀师资力量的流失。
在农村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以耕带教,从事农业生产与教书育人齐头并进。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都极其繁重,不仅上课节数多,而且一个教师还可能上数门学科。至于培训研修等等之类,本来机会就较少,加上这样的“教育”工作,实在是难上加难!年长教师由于生活压力,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忍受着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的现实,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教育、研究教学。而年轻教师则是另外一种心态:“走人!”他们从年长教师的今天看清楚了自己没有前途的未来:微薄的经济待遇、艰苦的生活环境、简陋的工作条件、繁重的生活负担和苍白的娱乐生活等等。凡此种种造成年轻教师无法扎根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或走人,或改行另谋他职。
1.2 教师职后培训的认识不足,培训模式单一
对于多年在农村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来说,他们已经觉得没有必要再去搞什么职后培训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校本来就穷,资金全靠上级财政的支持,一点点钱都不够发教师的工资。另一方面,部分学校领导没有意识到职后培训的重要性。职后培训着重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培训内容是现代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
农村中小学教师所参加过的职后培训,除了政治内容,也就要数晋级培训了。对于这样的培训,很多时候都是在走过场。教师为了拿到培训合格证,培训机构为了趁机捞一些钱。培训过程也是极其乏味,不是搞讲座,就是经验介绍,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至于交流和探讨,也就只能限于培训课堂之外的个别教师了。所以这种只有讲话的培训模式一定要改,让一言堂变成多言堂,让传授变成讨论,让培训真正成为专家与一线教师相互交流、激励的舞台,成为教师与教师共同促进的阶梯。
1.3 教师专业发展的权益与保障不健全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缺失问题根源仍然在于教师职后培训权利的丧失。由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条件极其恶劣,大多数教师是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和条件获得相应的培训。一方面是由于农村教师的特殊身份造成的。农村教师不像城市教师那样,以教育事业为生,他们一肩担教育一肩担农活,生活负担极其繁重。另一方面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极低的。在城市,教师的工资虽然不算高,但是有各种其它收入的渠道。在农村,除了教书,可能就只能靠种点地来补贴一下家里的日常开支。
农村教师平常因为各种经济和环境原因,都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在为数不多的培训中,上级职能部门安排的政治培训和为晋升的晋级培训占去了主要的部分。这种培训大而空,与农村教师需要的现代教育理论,课堂实践能力相去甚远。归根结底,就是教育职能部门对农村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落实好职后培训这项关系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前景的大事。
从这些问题来看,重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当前是一个充满变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新科技、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推陈出新,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职后培训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一条极其重要途径。
2 加强重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措施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知识和信息正在呈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行业的特殊性更是要求教师紧跟信息社会的发展,中小学教师该怎么办?职后培训势在必行!
2.1 提高职后培训的认识,更新职后培训的观念
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对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一、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应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学校也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去抓。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能够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提升教师育人的实效。
(一)规范师德具体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教师的行为也应受到约束,那么要约束教师的行为靠的就是法律和规定,学校应制定教师师德量化考核方案,通过对教师的师德量化考核让教师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在考核的过程中应遵循合理、公平、公开的原则实施,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是要靠教师的自觉遵守。教师师德量化考核方案应该参照《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八条》中的规定,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最终使广大教师做到以“学生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去教书育人。同时要建立以“师德档案卡”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档案,坚持做到师德档案填写真实、全面;实行一人一卡,单独立卷,随同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一并装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坚持每年对师德档案制度落实情况检查一次。这样不仅规范了教师师德的要求,也可以合理去评价,促进中小学师德的建设和发展。
(二)开展师德多样培训
全员进行培训,重点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特别是青年教师,正是学习和奉献的最佳时期,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对青年教师要采取岗前培训、以老带新、师德讲座、师德论坛等有力措施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养。特别是现在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能够活跃师生的思想;另外就是采取走出去学习名家教育风格和教学理念,拓展教师的视野,这样就为教师思想和情感的沟通拓展道路,也调动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智慧、有境界的人;又要教书育人,躬亲示范,为学生做好榜样,为社会做好典范,带头传播中华文明,带头引领社会风气。
二、聚焦教师专业成长
(一)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发挥重要作用。教研活动应以“四课活动”作为主体,即“备课、说课、授课、评课”,扎实地推动教学常规工作。
一是由县教研室组织各科教学优质课大赛。鼓励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可以先在学校比赛,对优秀者推荐县、市级比赛,这样既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又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共同进步。
二是城关各校可以以校为单位、乡镇可以以中心校为单位开展“四课活动”,每人每期至少讲授一节示范课,并整理好四课材料。这样同校教师可以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二)注重培训工作
通过培训可以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网络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教师进行新课标、教材、教学理念、教育技术等进行培训。
每年暑假由县教研室邀请教育名家对全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具体包括:新课标和教材培训,示范课的展示等。大家可以聚集一起,共同学习、交流讨论、总结和反思,力求在教学能力上共同提升。具体到科学课、信息技术、劳技课,由于大部分教师不是专业的,学校缺乏实验器材,教师实验操作能力低。针对这种现状,可以由县教研室组织到条件好的学校进行实验操作培训,以规范教师的操作方法,提升今后驾驭课堂和指导学生的能力。
利用教育技术可以优化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教育技术使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体现了教师教学能力与时俱进,也是一种提升素养的方式。对于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有两个方式:由县级统一组织,暑期集中培训、分批实施;各校可以利用学校微机室和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组织培训。通过以上方式,力争能让教师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初级和中级测试、甚至达到高级,并能很好的把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三)自我提升能力
1.潜心学习。学习是不断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我们给学生讲解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那么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指导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自学,主要还是靠阅读,阅读资料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等,阅读后逐渐把知识融会贯通。利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可见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才能有效指导学科教学,才能走在学科的最前沿。
2.不断反思。反思教学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课之后的教学得失,也可以是对某一教育教学问题或现象的感触而引发深思,这样就可以以论文的形式写出来。反思教学能够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拓展视野,活跃思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学某一问题或现象,写一写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下次如何改进等,这样有利于提升下次教学的效率。拓展视野,只反思自己教学的优缺点是不够,还有了解别人对这一问题或现象看法以及解决的方法,弥补不足,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在借鉴他人经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活跃思想,反思教学也是一种大胆改革,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只有通过改进才能趋于完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吸取他人的优点,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从而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也活跃了自己的思想。
三、关注教师人文需求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人本文化,一种人文情结,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怀和爱护,重视人的作用,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精神和人的主体性。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就要给予教师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读书,让教师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一)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
以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为目标,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可以组织教师到外地进行业务学习。外出可以参加“现代与经典全国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这里有很多的教育名家的授课、评课以教学新理念的解读,参加“现代与经典”,学习“现代与经典”,借鉴“现代与经典”。根据目前的课堂现状,师资水平,找出差距。用“现代与经典”的思想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情智的课堂、灵动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根据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真正让教师在培训中得到提升,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培养终身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关注教师的读书
开展读书活动,也是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这样可以宣扬社会主义高尚的道德风尚,抵制不良的社会坏习,推动广大教师自重、自警、自立、自强,激发其投身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当然读书的范围还是要与师德、专业成长有关的书籍,从书中体会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如何让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如何更好的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学生,我们是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所直接接触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学生最亲近和尊敬的人,他们的可塑性强,行为模仿性强,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都需要我们去培养,所以我们的道德人格面貌是学生学习的最直观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学习进取,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认真研究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书育人的自学性,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多阅读,多思考、多反思自悟,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合格的专业教师。
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一)授予荣誉称号进行评价
“鼓励是行动的动力”,任何教师在工作上都需要鼓励。上级和学校更应该做好对师德高尚和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鼓励,这样教师才能把热情投入到教学当中。根据每学年每位教师的师德修养、班级管理水平、教学科研能力、教学质量等情况,推荐给上级,授予个人相应的荣誉称号。
(二)利用职称晋级进行评价
随着中小学职称改革的推进,未来小学教师也能晋级正高,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教师的重视和关爱,是对教师价值的肯定。可以利用职称晋级对教师对教师进行评价和鼓励。通常教师职称晋级是根据教师任现职期间的德、能、勤、绩的综合业绩作为依据的,其中绩的分量要占到综合业绩的要过半,绩是按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计算。利用德、能、勤、绩的综合业绩进行评价教师,能够全面地客观的反映一个老师的师德水平,教学能力,因此在晋级职称时以此为评价的依据,这也与中小学职称评定的规定相符合。
(三)嘉奖教科研成果进行评价
(一)基本情况;
(二)申报理由:1师德与政治思想;2工作业绩(教学成果、主持及参与的教研课题、辅导学生获奖情况、所获市级以上的荣誉、教研方面所获荣誉、近年的市级以上公开课及讲座报告、近年参与的培训、近年发表的论文、参与编写的教材及专著、学科带头人及青年教师的培养;3教书育人;
(三)晋升以后的工作设想
二、教师晋级述职演讲范文
一、基本情况
1971年6月出生,男。1993年6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地理学专业,本科学历,并被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7月至1994年7月在区大沥中学高中部任教,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在区大沥高级中学任教,2005年8月至今在第一中学任教。2000年11月,经市中学一级教师第二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具备中学地理一级教师资格。现申报中学地理高级教师资格,并作如下述职演讲。
二、申报理由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己热爱祖国。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国家大事,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各项学习。坚持教书育人,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有较高的师德修养,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上服从学校的布置,任劳任怨。
曾获得市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区教育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区高中地理学科论文评比三等奖、区第一届高二地理能力竞赛优秀辅导老师奖、区第一中学“十大优秀班主任”区第一中学优秀班主任、区第一中学“先进工作者”区第一中学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区第一中学优质班会课评比三等奖、大沥区优秀教师和大沥区教育线优秀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参与工作以来。
(一)教学能力及成果
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比较注重抓主干知识的学习以及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对优生,鼓励他老师指导下独立钻研,充分展现他优势。2008年高考我任教的高三(1班地理平均分为94.72比学校平均分92.39高2.33比区平均分92.37高2.35比市平均分92.07高2.652007年6月首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辅导的李明辉同学获优秀奖。2007年4月区第一届高二地理能力竞赛中,辅导的何振辉同学获二等奖、李雪仪同学和张颖欣同学获三等奖,也因此获得优秀辅导老师奖。2005年12月广东省第一届博冠杯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辅导的熊斐影同学获一等奖、周文胜同学和谢锦添同学获三等奖。
(二)教研能力及效果
目前已经结题,2005年9月起个人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性评价探索与实践》校级课题研究。并且获得校级优秀课题。2006年6月起参与一中袁小雄主任主持的高中地理(选修Ⅲ)网络资源建设开发与应用研究》市级课题研究,主要负责图片、音频等素材、课件以及各种试题、练习题等,并且已经在教育网开设专题学习网站,充分实现资源共享。2006年12月论文《浅谈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获区2006年度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并在交流会上宣读。2007年12月两篇论文《从2007年广东高考地理综合题看今后备考》和《浅谈湘教版地理Ⅰ“活动”使用》获区2007年度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并在交流会上宣读。2001年12月论文《高中地理教学的图象运用》获市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三)教育能力及成果
认为要塑造一个人,担任班主任期间。特别是高中生,首先要端正思想。学习效果有高有低很正常,但是思想不能落后。也就是俗话说的成才先成人”然后就是集体主义问题,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团队合作很重要。当然现在具体来说就是班风问题。个人思想问题会影响班风,班风好会促进个人的快速发展,当然班风不好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例如2005~2006学年度我所带的高一(18班,从见到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强化我这些观点,结果这个班六次获得“优秀班集体”发明了一中的历史纪录。优秀班集体”可是考虑了诸多因素,并且用比较科学的量化方式评选进去。因此2006年1月我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同时“优质班会课”评比也获三等奖。同年9月,因教育工作效果突出被评为一中“十大优秀班主任”重视集体效益的同时,也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对于学习效果优秀的学生,经常私下找他聊,像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使他效果有更快速度的提高。
(四)培养青年教师情况及效果
由于在2005年7月之前,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一直在区大沥高级中学担任史地科组长,所以培养青年教师义不容辞。1995至1998年指导黄立雄、谢桂珍老师完成他第一个教学循环;1999至2002年指导徐淑霞老师完成她第一个教学循环。2005至2006学年度我被学校聘为谢群老师的教学工作导师,今年8月她将第一次上高三。2006至2007学年度我被学校聘为陈江宁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导师。以上各位老师在协助下都迅速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教育成绩。
(五)参与继续教育情况
积极参与各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之余。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其中有2007年12月市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地理大讲堂—掌握教材改革,灵活实施教学”2007年10月市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地理大讲堂—国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04年7月我参与由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科省级培训班”等中学地理教学系列培训课程。2003年12月经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测试,普通话水平为二级乙等。
2004年10月我参与了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级培训”考核合格。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工作论坛,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及师德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2001年1月起参与由教育学院电教中心和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举办的中小学计算机全员初级培训”考核合格;2002年4月起参与由广东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和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小学计算机全员中级培训”考核合格。2008年8月我参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五个模块—PowerPoint2003Excel2003Internet应用、Word2003WindowsXP考核合格。还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成果的深入推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仍然缓慢,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落后,还保存着“三个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我市教育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教育技术
在农村中小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电视、电话等信息媒体基本普及到每个家庭,各种诱惑信息对农村孩子造成诸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况且,现阶段农村留守学生较多,家长为了与孩子保持联系,给孩子配手机,且所配的手机大部分能上网。而网络中的信息纷繁复杂,孩子在没有父母疼爱却只有爷爷奶奶溺爱的环境中长期沉迷于各种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中,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农村中小学落后的教学设备和教师传统的“三个一”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教师的教学和现实生活相差太远而感到枯燥无味,还不如“玩手机”有趣,所以宁愿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久而久之,孩子便对学习没有了兴趣,父母也觉得孩子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于是就产生孩子读书不行干脆就让他们出去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和补贴家用的想法。于是不免导致我市农村学生辍学率高,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工作难以开展,早婚早育现象普遍,严重地影响我市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部分农村孩子进入城里高中学习,由于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支持,高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及方法。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发现者;教学媒体也由教师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学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课堂由 “三个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媒体动画、课件、模拟实验”等形式,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支持下呈现出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交互式课堂;教学也由“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转变为“教师创设情景,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讨论和意义建构”等活动。高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导致农村来的学生学习跟不上,逃课、沉迷网吧、辍学等现象十分严重。
二、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足
我市共286所中小学,有268所在乡村,仅部分村小有2004年配置的一套远程教育设备(电脑、接收设备、打印机各一台),并且现在绝大部分已经不能使用,办公电脑、多媒体、电子白板等设备根本没有。部分中学即使有教学电脑,也是2005年配置的一个仅装有30台电脑的微机室。部分学校在2008年也曾配置了一套多媒体设备,但基本闲置不用,因为没有教学资源,也不通网络。落后的教育教学设备对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障碍。
2.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较低
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较低,甚至有部分教师连上网、查资料、下载、发送邮件等基本操作技能都不会,更不要说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整合教学资源了。况且,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人员,不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及配套设施的管理及维护。
3.部分领导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管理的思想意识落后
部分领导没有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也不知道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应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白板上课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纯粹就是搞花架子,还不如传统教育方式,既简单省事,又节省资金。即使是上级给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多也只是用来应付上级领导的工作检查和开会时展示会议内容、播通知或看几场电影,否则闲置不用,也不让人用。他们有“这是国家财产,是上级配备的教学设备,没有人懂维护,用坏了谁来负责”的顾虑,导致教师不敢用。殊不知,任何好资源与好设备都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国家配备的教育教学设备,目的就是为了使用,只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坏了不是错,但闲置不用,放坏了就是极大的浪费。
三、农村中小学普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是实现教育“三个面向”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解决我市农村留守学生辍学和有效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减少早婚早育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解决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资金上的难题
我市268所乡镇中小学,均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部配备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数目多,投入资金大。虽然难以同时解决所有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问题,但也应积极筹备,合理规划。一方面根据各学校的学生人数按比例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尽量争取国家投入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争取解决学校无资金,教室无设备,教师无资源、学生无兴趣的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难题。
2.竭力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资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育教学资源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础,没有教育教学资源,再先进的设备也派不上用场。我市农村中小学不但没有设备,而且教育教学资源也相当缺乏,所以希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电教馆和教研室在尽最大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教学设备的同时还应大力开发和建立适合本地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资源库,免费为各学校提供教材分析、教学课件、单元练习等教育教学资源和指导。同时,创造条件鼓励学校教师通过征订、下载、修改、自制等方法来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并将优秀作品收集归类,逐步建立起适合本地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并与其他学校共享,为提高我市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
再好的教育设备和教学资源都只是物质基础,都必须得到身处第一线的教师科学、合理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其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应用它们的教师才是教学效益的最终创造者。因此,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及综合素质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必须加强教师的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教会他们教育技术设备的基本操作、维护、课件制作及学科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初步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对推进新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我市农村中小学整体教育水平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4.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是现代电子科技产品,该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短、升级快、淘汰速度也快,要想它的价值能够得到体现就必须充分使用,否则就是浪费,所以要鼓励教师积极使用,多运用。首先,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有不怕用坏,用坏也不怕的思想。其次,对会用、用得好、将资源整合与学生实际结合应用次数多、课堂教学效率高的老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5.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晋级方式
从经济层面讲,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可图;从精神层面讲,是荣誉乃之荣耀的象征。无论从哪方面总是大有裨益。这样,职称就显得犹为重要,不拿到誓不罢休。
职称评审不论资排辈,一律以规定为标准,缺一不可。各地要求虽有小的差异,但大局还是统一的。比如中学高级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大学本科学历;高中教师资格证;继续教育学分;履职满五年;履职期间必须评得“优秀”。这些条件不难得到,只要稍动脑筋,事在人为。申报时要有论文,这可难住了不少人。因为这些人平时很少动笔,简直就写不了论文。于是乎打起歪脑筋,出钱买论文,出钱,应有尽有。不管采用何种手段,只要弄成就行。近年来,论文抄袭、剽窃累累发生,一再上演。某些专家、教授因此出丑,臭名昭著。一切的一切,就是职称惹的祸。
职称具有商机,也显示出了它的残酷。最大的弊病就是造成人们心理失衡,不能团结的局面。表面大家唯唯诺诺,嬉皮笑脸,其实心中所藏的杀机,时刻会置人于死地。每年履职考核时,各人使尽横身解数,为争一个“优秀”,有时甚至大打出手,拼得你死我活。
职称评定以来,逐渐暴露出它的不可取性,给人们带来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标准出了问题,显然不公平。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乃之小学教师。同级职称,要求截然不同。高中教师要求本科学历,初中教师只要求专科学历;高中教师要求高中教师资格证,初中教师只要求初中教师资格证;高中教师要求计算机模块考试,初中教师不需要,甚至,对论文,初中教师也不作硬性规定。其次,履职过程中必须有“优秀”,更说明了它的不科学性。因为凡得“优秀”的人往往是那些不干实事的人。干实事的人只能靠边站,等着领导发善心。一般评“优秀”是不敢公告的,这是见不得光的。如果不采用特别手段,这辈子你与“优秀”无缘了。再次,学历存在问题。为了达到目的,别有用心者,不学无术,偏偏有法术搞到“文凭”,其中,真的成分可想而知。不是出现了一些人坐在家里拿硕士拿博士吗?最后,论文掺假。有几个人的论文是自己写出来的呢?有几个人好好去研究呢?连写计划、总结都要人或者从网络下载。何况,论文是件苦差事。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其中的困难,不身临其境是无法知道的。再说,没有怪思想,恐怕不成。资质在这里是凸现出来了。科学是异想天开的,凡人不能企及。只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人,才能做出惊人的伟业。
若上述条件具备,应该说万事大吉,可惜不是那回事。申报中会逐级淘汰。如果不炼成金刚钻,不免夭折。运气不佳,也很无奈。这就要你打通关节,各层烧香。也许你功德圆满,成佛成仙,将来不用提心吊胆,不怕领导恐吓,不用念那狗屁的继续教育。心安里得,安安稳稳的过平凡日子。
要想改变目前这种尴尬局面。应该考虑策略:(1)职称只作荣誉称号,不与经济挂钩,这样就不至于拼命。(2)职称不能分名额,只要合档次,就上档。(3)职称不能一个档。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职称要体现能力高低。大学教师与中专教师就有严格的档次区分。高中教师晋职条件比初中高,难度大。(4)职称的条件可以考虑免除一些“元素”,增加实际内容。可以免去“优秀”这一人为条件,硬性增加教师实绩。所谓实绩必须公诸于众,受人们监督。(5)职称人人平等,不该有领导与下属之分。不能做领导就带头晋级,而把百姓丢在一边。只要合条件,大家一视同仁,不合条件,哪怕领导,也不能开绿灯。
关键词 小学教师 科研 能力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手段。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江西省的中小学教师也纷加入了这纷个行列当中来。当然,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对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江西省城乡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现状笔者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江西省部分城市及农村的学校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调查对象是南昌地区及上饶地区的部分城市与农村小学,发放的问卷共计2500份,农村和城市小学各125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2000份,农村、城市小学各1000份。问卷主要对调查对象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及现状、科研所缺乏的知识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一)科研意识方面。
城市和农村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都是比较深刻的:他们普遍认为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在一定的指导下是能完成的,而且深刻的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有助于自身教学能力、专业水平的提高。就目前而言他们从事教育科研的目的既有精神层面的需要,也有现实的需求,很多教师既为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专业水平,也是为了评职称需要。
(二)科研现状与科研能力方面。
城市小学教师比农村教师稍好。城市小学教师花在阅读教育科研资料与参加科研活动的时间明显比农村小学教师的多,而且学校内都会有计划有主题的组织相应的科研活动。在科研成果方面,城市小学教师大多都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还有一部分教师参加过校级及省级课题。农村小学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发表过论文,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课题。在科研设备方面,城市小学也比农村小学好,大多都有自己的图书馆,网路平台,这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营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农村小学的信息相对闭塞,很多年长的教师甚至不知道如何上网,如何运用网路资源。
(三)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但大多认为自己缺乏科研方面的知识。问卷调查显示农村小学教师的课务量较重,大多除了主干科目外还要从事多门副科的教学,课时量也较多,没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花在科研上,另外在科研过程中农村小学教师文献资源的缺乏也是教严重的一个问题。城市小学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在如何选题、用何种研究方法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知识。
(四)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愿望是迫切的,希望提升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在问卷中,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小学教师在问到“如果有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您愿意参加吗?”各有89、85的教师回答愿意。他们大多愿意从事与自己教学、班级管理当中紧密相关的研究。在调查对象中,城市小学的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比例比农村小学教师明显要高出很多,但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与学习获得教育方面的知识;城市小学教师与农村小学教师都希望获得科研过程具体操作中实实在在的指导,他们希望获得职后培训的方式也是应用性很强的模式。例如 专家指导下的专题科研、研讨式教学。
(五)目前存在于小学科研中的问题很多,概括出来主要是:首先,总体积极性不高。很多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他们大多认为开展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尝试的事情,可由于种种原因真正动起来的教师不多。其次,科研流于形式,深度不够。小学教师很多人都是为了评职称需要,很多人的科研方式都是流于形式,浮在表面,真正能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学水平的并不多。最后,科研方法、科研成果表述不科学。很多小学教师科研方法单一,最后的科研成果表述也不科学,没有真正反思教学,形成独特的教育观点。
二、小学教师职后培养存在的问题培养研究型小学教师,既要注重职前培养,又要关注职后培养,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显著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职后教育对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现行的职后教育中还有些不利于培养研究型小学教师的地方:(一)职后培训覆盖面不高,效率较低。
我国师范教育从原先的三级模式到了现行的二级模式即师专、本科培养模式,提高了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但江西省内的小学中还有一大批中师学历的小学教师。虽然他们当中很多人通过自考、函授等形式获得了专科或本科学历,但很少有机会进行教育方面的系统学习和更新,客观上限制了科研能力的提高。城市学校对在校小学教师进行相应培训的机会普遍较高,会组织优秀教师参加研讨会议,但参加研讨会议的教师大多都是学校固定的优秀教师或教学骨干,其覆盖面不高。农村小学的培训相对较少,且培训流于形式,效率较低。很多农村学校工作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老师都很难有出去培训进修的机会,信息相对闭塞。
(二)培训内容陈旧、方式单一。
首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上还一直沿用过去偏重理论知识的惯例,比较枯燥、陈旧,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回答和解决小学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不能引起参加培训小学教师的兴趣,培训的积极性还不够。再者,培训方式较单一,还是以培训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有小学教师的互动和交流。这对于工作多年的小学老师来说,培训方式是不科学的,因为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交流,太多的疑惑需要解答,积累的太多经验需要上升到理论层面。
(3)培训流于形式,缺乏考核机制。
继续教育的培训一般安排在暑假,由于天气炎热,很多教师都不愿走动,培训学校又没有严格的考核机制,因此很多老师都缺席,导致培训就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实用性不大。
在培训的要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小学老师没有针对其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只有统一的培训目标,没有体现层次性。
三、对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和学习,使继续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扩大在职小学教师的培训范围,对现有师资进行轮训,定期开设科研讲座,有序的组织教师开展实际观摩活动,增进校际交流。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及教育教学方面的最新理论动态,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进而指导他们进行校本研究。
从问卷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小学教师搞科研是为了评职称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管理,规定职称晋级科研方面的要求,督促小学教师反思教学活动,从事科研活动,锻炼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科研量达到相应水平就可以有职称评定的破格条件。
此外,要筹备一定的科研基金,用于保证学校为教师购置足够的文献资料、音像信息资料和电教设备。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和学习,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二)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应注重实用性,使教学、班级管理与科研相结合。
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应更多样化,充分调动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培训应把小学教师在教学、班级管理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及热点设计成培训内容,并以此开展专题研究,有条件的还可以请相关专题研究的专家进行课题指导。通过专题研究,相互探讨,小学教师就会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得到启发,逐渐走向科研。培训也可开设科研指导课程,向小学教师介绍适合他们的教育科研方法。例如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他们从日常的教学、班级管理中发现问题,选择研究课题,用易掌握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三)与当地师范院校结成帮扶对子,达到双赢效果。
师范院校有大量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可以定期派相关专家对小学教师进行培训,这样可以适时的让小学教师将其成型的经验进行理论加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提高教育效率和教学效果。对于在研课题也可指定某位专家进行跟踪指导,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及时询问、答疑,以确保课题研究能如期顺利的进行。对于师范院校的教师而言,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可促进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相结合,也可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1]顾明远,梁忠义.教师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2]周军蓉.论新课标理念下研究型教师的职前培养.华中师大硕士论文.2008.5.
[3]李臣之.中小学教师素质要求与教师教育改革思路[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4.
论文摘要:本文从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入手,从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方面分析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并提出相应的压力管理策略。
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教师个体发展和自我追求的需要。过重的压力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热情,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管理教师,缓解教师职业压力以提高工作绩效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
较早出现并被普遍引用的是Kyriacou和Sutcliffe(1978)提出的教师职业压力定义。他们认为,教师压力是教师的一种消极情感(如气愤或沮丧)的反应综合症,通常伴随着潜在致病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它是由教师工作引起的,并且通过教师对工作要求是否对其自尊或健康(well-being)构成了威胁的知觉以及通过激活减少威胁知觉的应对机制来进行调节。这个定义实际上认为教师压力对教师健康产生了消极和潜在伤害。我国有学者认为,所谓教师压力,是指由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及生存状况相关的烦恼事件或学校工作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表现。
二、当代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分析
从已有的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结果看,不存在一个唯一最显著的压力源,但某些压力源在多数研究中重复出现。中小学教师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压力源,它们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当代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分为社会压力源、组织压力源和个人压力源。
(一)社会压力源
考试压力使当代中小学教师不堪重负。广大学生及学生家长将考试升学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将考试排名和升学率与教师的晋级、工资、奖金直接挂钩,考学生实质就是考教师,因而教师的考试压力绝不亚于学生。
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由于职业的需要,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必须成为教育专家、课堂管理者、人际关系协调者、心理咨询者、学习者、以及优秀的父母形象等,且每种角色都要求教师具有“蜡烛的牺牲精神,春蚕的奉献意识,园丁的工作作风”。
另外,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社会地位不高、经济收入过低,以及职称评定制、教师聘任制、末位淘汰制等教育改革的举措都会增加中小学教师的压力。
(二)组织压力源
教师职业压力的组织压力源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和人际关系两方面。
首先,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对教师工作的影响很大。由于学校管理不当而引起的与教师直接相关的问题有:工作负荷过重(工作任务分配不均或职责划分不明确)、缺乏参与学校协商与决策的机会、缺乏适当的继续教育(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升职机会太少、管理者对遭受压力或表现出压力症状的教师缺乏理解与帮助等等。至于学校条件差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自是不言而喻。
其次,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构成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来源。一方面,由于诸多原因,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差别很大,且不易受教师控制,因此,学生之间的摩擦、不良行为、厌学、学习成绩较差及对教师的不尊敬态度,都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教师与领导和同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也促使压力产生。
(三)个体压力源
如果将以上社会因素和组织因素看作造成职业压力的外在因素,那么教师的个体特征(如人格、认知风格等)可以看作教师职业压力的内在因素。
在心理学中,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集合,如性格、兴趣、爱好及能力等,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组织。戴维和瑞德(David & Reda)的研究表明,人格特征是引起教师职业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A型人格特征或外控型的教师由于其性格内心好静、忧郁,难以适应环境,往往承受更大的职业压力。教师由于人格特征和认知风格不尽相同,对压力感知的程度、范围也表现出很强的个体差异性。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管理策略
(一)运用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威望
一份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了该职业的吸引力。在中国,教师尽管被人们普遍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人之楷模”等,但其职业地位并没有得到社会的真正认可。要使教师真正热爱并献身于自己的职业,必须通过政策倾斜、舆论导向等多种途径,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教师职业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和自豪,才能以健康而积极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
(二)增加人文关怀,创设良好的工作和制度环境
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领导要深入到教学一线和教师群体,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要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尊重教师的合法权益、主体地位。要建立科学的聘任、考评、筛选制度,创设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激发教师产生强大而持久的行为动力。
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消除对教师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和重复培训,为教师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空间。加强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建设,为教师备课、教学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减少教师因机械、重复劳动而带来的压力。缩减班额,整合资源,优化设置,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注重过程评价,形成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改变只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做法,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使教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
搞好教师培训,注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是缓解教师压力的间接途径,把对教师的工作要求通过培训转化为教师自身必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可降低工作压力。无论是职前培训还是在职培训,使现代师资培训工作更加实用化、合理化,避免形式主义和表面化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与咨询机构,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和现场咨询,帮助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及时疏导、排解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困扰。
参考文献
〔1〕 Kyriacou,C.&Sutchcliffe, J.“Teacher Stress:Prevalence,Sources and Symtom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Vol. 48,1978.
〔2〕陈德云.教师压力分析:来源分析与应对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许延礼.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
〔4〕刘荣.中小学教师压力与健康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实行课程改革提供有力保证,促进教学教研工作全面更好地开展,特制订本方案。
二、具体实施:
1、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质课题、优质说课获镇一、二、三等奖分别奖20元、15元、10元,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40元、30元、20元,地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60元、50元、40元,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100元、90元、80元。
2、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四优”评比活动,凡无故不参加者,一次扣20元。教师应做到积极参加,精心准备,凡参加不积极或准备不足者,扣款3元。
3、学校每期举行教研活动,活动中对于表现突出者奖励10元,对于不合格者或缺勤一次扣款10元。
4、教研工作手记要坚持写,检查合格者奖励教师40元,凡检查或抽查不合格者,应完成而未完成或次数不够,缺一次扣1元。
(本方案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桥小学
二00六年八月
桥小学常规教学奖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校知名度、扩大学校影响为力为目的,使教师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奖优罚后,特制定本方案。
二、具体实施:
1、教师不得穿拖鞋、背心进课堂,不得坐着讲课,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用普通话教学,课堂上不得接打手机,凡违反上述规定者,发现一次,扣款10元。
2、各学科计划要按时完成,凡未完成者,每次扣5元。
3、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每月检查符合要求者为合格(或优秀),凡检查或抽查,应批改而未批改者,缺一次扣该教师1元。
4、教师应做到先备课,后上课。月检查符合要求为合格(或优秀),凡月检查或抽查未备或次数不够者,缺一次扣2元。
5、教师应做到按照上课。凡无故迟到15分钟以上者,视为缺课一节。凡无故缺课一节者扣20元。
6、在有关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按镇、市、地、省、国家级分别奖10元、40元、60元、80元、100元。
7、教师获得个人荣誉,按发表文章获奖同级一等级予以计奖。
(本方案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桥小学
二00六年八月
桥小学教学质量奖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实行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保证,促进教学工作全面、更好地开展,培养出更多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特制订本方案。
二、具体实施:
1、中心学校期末统考,总积分处在全镇1-5名,分别奖任课教师100元、80元、60元、40元、20元,处在第5名以下不奖励。处在镇后三名的,分别扣该任课教师10元、20元、30元。
2、六年级升初一考试,中心学校奖励,学校实行跟奖。
3、校统考语数两科,如中心学校不排队,不计奖,则学校与兄弟学校实行联考,按两校各科总积分计算,优胜者将任课教师30元,低于优胜者不计奖。(计奖时参照该年级科目上学期考试成绩)。
4、进位奖,对于接手时的班级科目未进入全镇前五名或处于下游的,按接班时镇排名,上升一个位次不计奖,上升两个位次以上,每个位次奖20元。如中心学校连续的两年统考,则按第三条计奖。
5、文艺节目比赛获镇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导演30元、25元、20元,获市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导演40元、35元、30元,获地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导演50元、45元、40元。
6、体育比赛获镇总分1-6名,分别奖教练40元、35元、30元、25元、20元、15元。田径单项获镇前三名的1人次奖教练10元、8元、6元。
7、美术比赛、“五小”制作、各学科竞赛、作品或成绩获镇一、二、三等奖,1人次奖指导老师10元、8元、6元,获市级一、二、三等奖1人次奖指导老师30元、20元、10元,获地级一、二、三等奖,1人次奖指导老师50元、40元、30元。在有关报刊杂志刊登,按发表文章奖计奖。
(本方案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桥小学
二00六年八月
班主任津贴发放方案
为了使各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取得以班为单位的德育效果,教育学生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培养学生创新、竞争、自律的意识,教育学生认识社会、学会做我,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制定班主任津贴发放方案。
一、学生管理(25%)
作为班主任,管理好本班学生是一种应有的责任。在纪律方面,学生在课间、课余,公共活动场所,行为都必须是规范的。对学生行为有不规范的情况,应及时教育纠正,学生之间不能出现重大伤害事故。如有哪班在哪个月内发生此类事故扣除班主任该项津贴的10%-25%,在安全管理方面,作为班主任应警钟长鸣,经常教育,如有哪班在一期内学生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将扣除本期该项津贴的全部。
二、卫生管理(25%)
学校应是整洁的。各班都分有卫生区及本班教室走廊的卫生清洁工作任务: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是基本任务,作为班主任是指挥完成这一任务的责任人。如有哪班的卫生区因不卫生受到站及以上领导批评,一次将扣除该项津贴的5%-10%,至扣完为止。
三、后勤管理(25%)
后勤管理主要内容是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及家长要求,完成学校规定的适量任务。完成学校规定任务的70%,班主任享受该津贴的70%。完成全部任务,则得满该津贴,完成50%及以下不享受该项津贴。
四、班级工作管理(25%)
前面几项都含有班级管理内容,单列此项突出两方面:①完成学校突击性任务,如劳动、集体活动等任务。如有哪班一个月内的任务一次没完成,扣除该项津贴10%-25%;②做好班级里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协调工作。如某班任课教师请假等,班主任应做好协调工作,使班里不空堂。如发生有上课时间那班空堂一节,扣除班主任该项津贴的5%-10%,扣完该项津贴为止。
各班各任课教师都应做好班级工作努力。
桥小学
二00六年八月
桥小学教师评优晋级考核方案
一、考核的目的及意义
加强教师评优晋级的考核工作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队伍建设和落实有关法规条例的客观需要,组织并实施好考核工作,不仅能为教师职务评聘、晋升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考核的内容
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四部分,各部分考核要点、权重、评估如下:
1、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政治态度和职业道德两方面政治态度主要考核教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参加政治学习和活动;思想言行等方面的表现,职业道德主要考核《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的情况。
2、业务水平
业务水平主要教师担任职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主要考核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思想、学历与专业知识、参加继续教育、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计划包括:各项工作计划的制订与质量;备课:包括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的掌握,教案的设计与质量,集体备课、教具、实验、学习准备等。上课:包括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教学效果等;作业:包括作业选题、分量、次数,作业的批改与讲评;辅导:包括自习课、活动课及后进生转化等;测试与评价:包括单元达标、期中、期末测试;教科研:包括参加教研活动。信息的获取分别与知识更新、系列课达标、听评课的数量与质量、课题研究等情况。
3、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是指教师履行教学职责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心和责任感,主要考核工作量和敬业态度方面,工作量包括完成工作量及教学任务;敬业态度包括遵纪守法,履行职责,服从领导、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勤奋工作,按照完成学校交办的工作。
4、工作绩效
工作绩效是指教师在本职岗位上从事教学和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及做出的贡献。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质量和个人荣誉成果两方面,教育教学质量:主要考核学科成绩,学生兴趣、特长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培养情况,所教班级学生巩固率等。个人荣誉成果:包括教师的教学科研,特长生培养,经验总结,论文撰写,评优树先等方面所取得的各种荣誉成果。
考核结果的使用:一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学年度考核和本年度考核结果,记入本人档案:二是作为教师评优树先,评职晋级的主要依据,三是根据考核结果确定绩效工资等级并按期发放绩效工资。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实行一票否决,不得评为优秀,以上等级,且不得学校绩效工资。
1、无故旷工一周以上者(其中包括连续旷工15天或年累计旷工一个月予以辞退)。
2、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乱收费造成不良后果的。
3、工作中失误给学校造成一定损失的。
4、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5、有意损坏公物的。
6、故意不完成工作任务的。
7、利用职责这便,以教谋私的。
四、考核的办法和程序
1、建立健全考核组织
2、考核办法和程序
①教师个人自我评价,根据权重写出自我评价总结。
②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进行群众测评(学校制定民主测评一览表)。
③学校考核小组,根据考核内容标准,对教师的各种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参与民主测评情况作出恰当评价,初定考核等级,报学校领导审定。
④学校党支部及领导班子,根据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教师作出实事求是的考核和评价,充分体现校长负责制。
论文摘要:小学教师管理作为小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校长特别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工作。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是小学教师管理的核心,是办好一所学校,保证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从小学教师管理现状分析,提出现行小学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好坏和教师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而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又与教师素质、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小学教师的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职业道德。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教师的管理现状中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小学教师管理中存在问题
1.现行教师管理制度缺少合理性和科学性。现行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繁复而苛刻,大多缺少合理性和科学性。从教师管理规章的内容看,其项目繁琐,且设置上多不合理。大凡各类小学在教师管理上,都会指定一套内容差不多的《教师学期(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表》。一张考核表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政治思想表现,教育观念,出劳动纪律,教学常规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成绩,竞赛辅导,教研教改,教研论文,社群活动等大项。每一个大项中还要细化出若干小项,少则几十项,多则一百多项,分别给予权重,赋予相应分值,最后以总分来论定等级。一期结束,或一年下来,按分数排队,职称晋级、评优评先、福利分配都以此为依据。
考核项目虽多,评分虽具体,但是仔细分析各项权重,其中的目标指向,还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强化升学、竞赛成绩;二是刻意拉开差距,制造奖罚依据;三是将复杂的管理过程简单化,减少管理成本。细化的项目,多为表面科学,实际不科学的做法。例如,每一个大项的工作,管理者为了监控的方便,有意将过程分割成若干小块,设定相关数据,甚至不管这一指标对达成是否有实际作用,而这样的项目所占比率却很多。学校管理者,把对教学动态的监测简化为一个个独立的指标,以为这样分解就可以监控导向最终结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实效果刚好相反。由于忽略了教师职业特点,将教学活动做机械的、繁琐的分解,人为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增添教师心理上的压力,使得教师疲于应付。如果要说作用,那就是使教师时时处于小心紧张的状态之中,而使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势得到无限的强化。许多教师在工作中都难免有被人监控、为人打工的心理,因为制度本身缺乏科学性。在这个基础上得出的最终结果就必然缺少真实性,以此为依据管理教师,结果就可想而知。
2.教师管理与评价中的价值背离。在教育管理和评价活动开始之前,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管理者往往多用一套统一的既定“标准”框架或尺度来管理教师,用这一标准的达标程度来评判教师工作质量的优劣。诚然,这些可以量化的标准或尺度确实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施上的可操作性,但也恰恰是这些科学的量化标准成了制约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紧箍咒”,使得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教育管理与评价中的价值背离更体现在上级部门平日所倡导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管理、评价的内容严重不符。比如,教育行政部门和管理者大会小会上都要求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锐意进取,大胆改革。要改革,就意味着有风险,就会有可能遭遇到失败。况且,有些教育改革的成果很难在短期内呈现出来,被人们认可。更为糟糕的是,当教学改革出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教师往往得不到管理者的支持和帮助。长此以往,教师参与教改的热情便会大大减弱。最终,在具体的教师评价方案中,教师参与教改的经历只能以成功的经验或教育成果的形式体现出来,方能得到上级的认可,那些在短期内看不出的成果或失败的教育改革便“理所当然”地被打入“另册”或遭到“封杀”。这种教育管理与评价中的价值背离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参与教改工作的积极性,其直接结果就是:大家还是按照往常的习惯、步伐和节奏来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情形下,教师“凭着良心工作”都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哪里还谈得上创新?
3.教师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和严重的心理障碍。小学教师的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工作,可以说是高压的工作,因为小学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处在发育成长阶段的学生,是最特殊的人类群体。这个群体要求他们的教师是最好的,最优秀的,最让他们满意的。或者说,他们眼中的教师应该是圣人,是集科学、艺术、美德、智慧于一身的典范。对于教师而言,他们的痛苦还在于不能拒绝做这样的圣人,尽管社会和他自己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还得认真去做,去取得对象的信任与爱戴。
如今,大多数教师面对现行的管理制度,心理上要背负着沉重的包袱,面对一批批学生,努力不懈,而后面对一次次考评,努力平衡。但是很多老师都觉得压力非常大,因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会感觉到身心疲惫。
二、小学教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确立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育人,为国家输送大量的人才。为确保这一工作的完成,我们必须依靠众多的教师,因此,怎么管理好这些教师是关键所在。如果在教师的管理中只是依靠一些制度和考核办法来管理的话,那么教师都是处于被动的服从,就会导致教师整体素质必然出现滑坡,急功近利、惟利是图,将带来教师群体的短视和狭隘,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将从根本上丧失应有的保障,学校的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学校要时刻把教师放到管理主体的地位,使教师人人参与学校的管理,人人是管理者。当教师感到自己是学校的管理者和主人翁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也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2.建立人本主义的教师管理观。人本主义的管理即人本管理,是指以人为本的管理,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树立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的思想,它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作为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将人本主义的管理观运用到学校教育领域的教师管理中,即人本主义的教师管理,就要求学校在教师管理中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各项管理活动都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重视教师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教师的潜能和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种人本管理方式有以下特点:①强调人性需要的满足,管理以人为本,以达到和推进人性需要的满足为管理的最终目的。②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始终通过内心激励调动教师主动参与管理过程,在管理中达到管理主客体的和谐统一。③人本管理十分注重学校管理者自身修养的提高,要求管理者以理服人,以德待人,以身作则,管理手段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④人本管理以激励为主要方式,注重教育和内心激励,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其内化为按照学校管理要求进行自觉行动的过程。⑤人本主义管理易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素质的影响,其成败往往与这两者的修养和行为有很大关系。
3.建立教师的激励制度。激励可以有报酬激励、成就激励、机会激励等方式。在教师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激励的手段来管理教师,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使用激励制度可以体现人的能力大小差异,贡献大小差异。
小学教师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杂的事情,但又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管理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青.中小学教师管理模式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教师是一个学校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他们是学生发展的保障,是学校发展的资本,是教育发展的资源。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既是教师个人的内在需求,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更一个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根据人的特长中小学教师主要可分为管理型、德育型、教学型、特长型、科研型、复合型。管理型的主要特点是擅长教育教学管理及行政管理工作;德育型的主要特点是擅长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型的主要特点是擅长课堂教学且成效明显;特长型的主要特点是擅长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科研型的主要特点是擅长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复合型的主要特点是多专多能。一个学校应当努力为教师争取条件、创造条件、提供条件,积极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复合型教师,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质就是各种不同的力作用于教师本人产生影响后形成合力的结果。笔者从“力论”的角度浅谈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激发潜力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好正激励和负激励制度。正激励制度主要包括与教育管理部门开展的学科带头人推选、骨干教师评选、名师工程、教学成绩奖励、说课比赛、学生的各类学习、技能、素质特长竞赛等为主的各类奖励制度,同时建立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效的各类奖励制度。负激励制度主要是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等方面成效很差或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处罚制度。通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和挖掘广大教师的内在潜力。
2.建立良好的用人制度。要建立既有一定稳定性,又能适应交流的用人制度;要建立既能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实现宏观调控的用人制度;要建立根据每个人的特长,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用其所长的用人制度;要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聘用制度;要建立既考虑教师的准入资格,又灵活考虑一个学校教师的学历、年龄、职称等结构的合理性制度。
3.建立经常的培训制度。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制度,特别是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对年轻教师可采取“青年教师带教制度”,在资深教师指导下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积累教学智慧;通过专家讲座、教学比赛、开设展示课、听课、说课等各类实践,促进其快速积累教学经验。对中青年教师可主要通过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突出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通过建立 “专家督导制”,由校内本学科资深教师进入课堂视察、引导,不断提炼经验,倡导教师的反思精神和创新精神,促使其较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对骨干教师可与校外知名教师跨学科组团实施合作互动,平等对话,对课例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探究,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的校本课题研究,促进其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推荐参加区、市名师工程培训班,提高学识和见识,自觉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重构,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风格。通过各种活动,发现能成为特级教师的苗子,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
4.建立适度的交流制度。要建立适度的交流制度,既安排到一些名校、名企外出考察、挂职学习,也可到农村的一些艰苦边远地区学校进行支教。让广大教师通过交流,能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树立适应新世纪需求的新观念;能提高师德水平和职业道德;能进一步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二、增强动力
1.要切实建立体现“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可制定并实施以对学校贡献大小、教育效果、教学效果、科研效果、师德表现等为主的分配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难度,分配要向多劳者、质量高者、工作难度大者倾斜。
2.要建立竞争机制。内容应围绕教育效果(班级管理)、教学成绩、科研成果、能级高低等进行排序或分等,使教师队伍内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对于效果好的、排序高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大家积极参与竞争。
三、形成压力
1.实施目标管理。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和压力。在学校的管理中,应实施目标管理,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给师生形成一定的压力。目标必须要科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就会造成通过努力也不能达到,过低就会造成容易达到目标而没有压力。目标管理的内容要覆盖学校的重点工作,特别是教学效果、教育效果、管理效果等。
2.建立能级管理制度。要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学历提高或继续学习、科研论文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结合教育效果、教学效果、科研成果、论文等级和数量、评优晋级、年度考核、学历提高等重点内容进行分值量化,对教师队伍进行能级管理,让全体教师能自加压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3.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要逐步改革以学生成绩高低为单一的教师评价机制。考核评价内容要全面科学,要包括教学效果,教育效果,师德表现,科研论文等。考核评价结果的使用要与分配制度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四、减少阻力
1.逐步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要合理使用学校的经费 ,对教师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要逐步改善,不断提高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关键词]教育科研;实效性;原因
当前有些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尽管表面上轰轰烈烈,但从实效性考虑,尚很缺乏。其原因如下:
1.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并未真正到位
如认为搞科研是为了验收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的需要;为了提高学校的“档次“或“知名度”;或因大势所趋,不得不指派几个教师搞几个课题以装点门面等等。由于认识不到位,所以搞科研不是真抓实干,而是讲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其表现为:立项时积极,研究时消极,结题时东拉西凑穷应付;或将课题研究置于教学之外,一手硬一手软,教学科研“两张皮”;或科研无制度,研究无计划,领导不过问,研而无序,冷热无常,听其自然,自生自灭;或不重视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与推广,当上级主管部门验收、评估成果结项之日,也即是课题研究寿终正寝之时;或时间无保证,经费不落实,奖惩不兑现,科研氛围不浓厚等。凡此种种,使科研兴教、兴校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2.有不少教师对科研的认识存在误区
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书,搞科研会分散精力,导致教学成绩下降,成绩下降便会“下岗”,将搞科研与提高教学成绩对立起来;还有的教师认为,学校搞教科研只是为了装点门面,搞点形式,赶点时髦,以显示办学理念之新而已,所以也不必拾个“棒槌”当作“针”,不必花大力气动真格的;还有一部分教师存有自卑感,自认为理论水平低,搞科研不知如何入手,担心花了力气也摘不出名堂;还有一些教师的应试教育意识根深蒂固,总认为搞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是专职教研员的事,与普通教师无关,认为上好课提高升学率才是真功夫,而搞教育科研不过是花拳绣腿罢了,因而不屑一顾;还有些教师搞科研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只是为了评职称、为了受奖晋级或为了应付考核的需要等。
3.教育资源短缺,科研条件差,甚至造成教育理论学习的困难
有些农村中小学地处偏僻,还没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落后,甚至连基础装备也很落后。由于办学经费紧缺,有些学校连订报刊的钱也没有。有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就是集中学习上级领导的讲话或报告,把这些“讲话”或“报告”奉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至高无上的教改“权威”,至于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形式、方法便无从了解。条件稍微好些的中小学,充其量也就是念念报刊,看看电视,听听广播,至于网上获取教育资源,或到外地听取专家学术报告、参观学习先进单位的教改经验,或请专家到学校作学术讲座、具体指导教科研工作.那只能是为数不多的学校才能办到的事。这种封闭的环境,匮乏的经费,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信息渠道的不畅,甚至从客观上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这就无怪乎他们自认为教育理论水平不高,视科研为高不可攀了。
4.教科研指导上的“纯理论”研究倾向的误导
当前有些上级科研主管部门指导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已步入了“纯理论”研究的误区,动辄让中小学教师寻找课题的“理论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还要进行“理论假设”、“概念界定”、“可行性分析”之类;或在选题上不尊重一线教师的选择,而强加给所谓有“创新性”或占据理论“前沿性”的课题。当然,作为课题研究方案这些理论的因素不可或缺,但对于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强调他们所面对的“角色意识”,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专家、学者,他们所需要的是能“立竿见影”的、在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或者说他们的教育科研是从纷繁芜杂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再进行筛选,建立起有针对性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而不是让教育教学实际服从于“高”“大”“深”的“纯理论”研究框架,让专职教科研工作者牵着一线教师的鼻子转。如果这种从上至下的对农村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不改变,这种不切实际的“纯理论”研究只能使一线教师对教科研感到无从入手或望而却步,当然也就不能实事求是、从新颖的角度去看问题。既然脱离实际。不能发现新的问题、这样的教科研就会把生动、新鲜、活泼而充满生命力的第一线教科研引入歧途,这样的教科研当然也就是形同虚设、可有可无,甚至还会起到一定的副作用。
5.课题方案设计过大、过空,缺乏可操作性
为求科研的实效性,课题方案的设计尤其要重视对研究内容、方法、步骤、时间等做出设计与安排,以保证研究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但有些课题在设计、论证时,由于偏重于理论,而对实施步骤及具体操作过程的设计却简单、空泛、大而化之,所以当课题立项后,在开始实施时,就会遇到操作障碍以致很难继续进行下去,严重地影响了科研的实效性。这又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课题立项只是为了某种目的与需要,至于立项后如何真正地去实施,原来就没有认真考虑过,由于对如何去做的问题无法落实,就只能简单地写几句应付过关。这是一种虚假的科研行为,必须坚决制止。二是设计、论证课题方案时,只求选题新颖、理念先进并尽可能占据理论前沿,而严重忽略了课题实施的可操作性及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结果导致课题立项后无法实施或实施不力。这种科研与教育教学实际相脱离的“纯理论”研究,也必须坚决纠正。三是申报课题前并无研究基础,对项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心中若明若暗,或基本无谱,申报课题时只是按照项目申请书的格式依葫芦画瓢地去编造,如此心中无数,何谈动真格地去研究?其结果只能是搞形式走过场。四是课题的设计还可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知如何选择科研角度和切入点,特别是不会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度去切入,这样在操作的技术层面和方法上出现了问题,这同样也使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出现了障碍。
6.“论文至上”的科研成果导向与脚踏实地的教育教学实际背道而驰
资源多、整合少
教育科研资源涵盖广泛,可以是前人的成果,也可以是自己的经验总结;可以是校内图书室中的书籍、报刊,也可以是网络上的繁杂信息;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本身。笔者曾走访和调查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80余所,从物质层面看,这些学校的教育研究资源内容不可谓不丰富,种类不可谓不齐全,设施不可谓不完善,可是从实效性上看,真可谓是整合不充分,挖掘不彻底,利用不到位。教师面对排列齐整的书报架无从下手,对大量的音像资料和调研数据也找不到共同特征,抓不住共性规律,而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更是摸不清头绪。
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可按照自己适应的分类方式对资源整合分类,注重平时的积累和整理,注意收集和记录自己及他人闪光的思想碎片。
方法多、运用少
教育科研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面向被研究者的行动研究,也有关注教师自身的教育叙事研究;有总结经验、理论探讨的定性研究,也有通过图表数据统计分析的定量研究;有观察法,也有文献法;有访谈法,也有问卷法。每一种研究方法都在长期的教育科研过程中显示出了其独有的优势,但是科研方法单一化也逐渐成为解决教育科研问题的瓶颈,制约着中小学教科研的发展。
教师们往往只钟情于一种或少数几种方法,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但往往是在研究过程中明明看出了问题却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找不到一个直接的、有效的、根本的解决办法,阻碍了教科研的前进。目前我国大部分教师运用较多的是对现象的观察,对问题的描述,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却在更深层次上忽略了教科研的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这里突出强调教师对于事实描述、经验总结等定性研究运用的泛泛,并不是全盘否定观察法或坚决排斥描述方法,一味地推行问卷法或盲目地崇拜实验法,而是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基于学校,从问题出发,面向不同的研究对象,注重定性、定量相结合,感性、理性相交叉,描述、推理相补充,观察、分析相支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多种科研方法,使科研成果同时具有可读性、科学性、规范性、前瞻性和时代性,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从本原上有效解决教育疑难或预见性地对潜在的问题敲响警钟,防微杜渐。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研究方法只有综合运用,才有效力。”
课题多、研究少
现在各个中小学不论是示范校还是一般校,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或多或少地承担了一些不同级别的课题,有条件的学校甚至还设立了以学校命名的校级课题和项目,教师也因此分了一杯羹,“被科研”了一把。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一下课题的产生和发展,课题应该来源于问题,是基于问题的课题研究,同时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是一个真问题,并且一旦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就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研究完成后得出的结论或产生的成果能够使学校工作、教师行为和学生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这样的课题才有价值。很多教师不了解课题情况,不了解自身能力,不了解研究对象,却盲目地参与课题或申报立项,最终导致课题成果质量不高,甚至不能按时结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搞研究;二是很多中小学教师自身并不具备进行科研的能力及条件。这一方面要求学校管理者要给予教师进行科研的宽松政策,“请进来,送出去”,加强教师科研培训,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从事科研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立于实践,用于实践,尽快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素质。
成果多、转化少
每到年终,中小学的年终总结或评优申报材料中都会有一连串让人振奋的数字,教科研部分自然也是其中的闪光点,可是我们能从中得到多少“干货”呢,又有多少可以带来学校教育质量的改善,教师行为的改变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呢,教师在申请课题、撰写论文、总结成果的时候是否着眼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为促进中小学教科研成果转化,学校要定期开展成果汇报会和推广会,使课题、研究、成果不再神秘;支持成果转化,给予一定财力和时间保障;出台相关制度,定期检查转化效果并提出改进策略。教师要始终以成果的最终转化为衡量标准;要坚持读书学习,阅读教科研论文和书籍,充分理解和消化其中的本质,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再外显为能够解决问题的具体时间方法和手段。
被动多、主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