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安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贵港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办公楼位于市区主干道路旁,总建筑面积3790.2㎡,层数6层,建筑高度22米。结构安全等级二级,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采用框架结构。
建筑经济指标:1000元/m2;
地质条件:50cm表以下为亚粘土,地基容许承载力标准值为220——250KPa;
施工条件:建筑工程总承包二级以上。
建筑平面基本规则,总长62m>55m,宽9.6m,按照规范要求,需要设置变形缝一条。为不影响建筑美观要求,采用后浇带代替变形缝,带宽500mm,位于⑧轴线和⑨轴线的中间。
建筑物的楼面使用活荷载为室内2.0kN/m2,走廊2.5kN/m2,上人屋面活荷载为2.0kN/m2。
第二节结构选型
一、结构选型的重要性
建筑结构采用什么样的体型,首先关系到这个建筑的安全问题;采用合理的体型,不但使建筑安全,还可以节约造价,降低成本;同时,一个建筑外表的美观,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结构体型。
二、结构体系的选择
每种建筑结构都有他自己的特点:框架结构体系自重轻,抗侧刚度较小,在强震下结构整移和层间位移都较大,非结构性破坏较严重,主要适合于非抗震区和低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比框架刚度大、空间整体性好,用钢较省,抗震性能良好,但剪力墙结构墙体多,使建筑平面布置和使用要求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容易形成大空间,适合于住宅和旅馆;框剪结构体系具有框架结构和剪礼墙结构二者的特点,应用比较灵活,适合于高层办公建筑和旅馆建筑;钢结构成本高,耐火性差,适合于高层建筑以及工业厂房。
同时每个工程都他自己的特点。我们要熟悉每种结构的特点,了解该工程的具体情况,使结构符合有关规范,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选出合理的结构型式。
综上所言,本建筑采用框架结构。
第三节结构布置
一、布置内容
(一)承重方案:本工程采用横向框架承重。
(二)梁的布置
原则:(1)梁应为几何不变体系;
(2)多跨梁宽度应该保持不变;
(3)尽可能使梁的纵向轴线与柱的截面几何中心重合。
1、框架梁布置
h=l/8——l/12;b=(h/3——h/2);
l0/h≧4;b≧200mm;
KL203:l=9600mm,800mm≦h≦1200mm,取h=800mm;
267mm≦b≦400mm,取b=300mm>200mm;
l0/h=9600/800=12>4
满足。
其余框架梁依此类推。
2、其他梁、连续梁的布置
梁截面高由建筑立面确定,而且一般应满足:
h=l/12——l/18;b=(h/3——h/2);b≧200mm;
L204:l=4000mm,222mm≦h≦333mm,取h=300mm;
b≧200mm;取b=200mm;
3、悬臂梁
宽度b保持不变,大概取h=0.167l,(l为挑出部分);
KL203(1A):b=300mm,l=2100mm,h=400mm
(三)柱子布置
1、验证建筑施工图已给的柱子尺寸,并进行柱子布置
框架柱:大概取h=(1/15~~1/20)H;H、b≧300mm;
h/b=1~~2;H/h≧4以避免短柱;
2、应该符合抗震延性要求,验算控制轴压比
μ0=N/fcbh≦[μ0]
N=GnF
G:结构单位面积上的重量;
n:验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
F:验算柱子的受荷面积。
底层D轴与13轴交点的KZ2:
按建筑图上取b=450mm,h=600mm;层高H=3900mm;
h/b=600/450=1.33;H/h≧3900/600=6.5>4满足
大约取G=(8×1.2+2.5×1.4)=13.1KN/㎡
n=6;F=4800×4000=19200000㎜2
总高ΣH=3.9×2+3.2×4=20.6m<30m;取[μ0]=1.0;
μ0=13.1×6×19200000×10-3/(9.6×450×600)
=0.582<1.0满足!
其他柱按此法经验算,亦满足要求。
目录
第一章结构选型与布置1
第一节工程概况1
第二节结构选型1
第三节结构布置2
第二章楼梯与楼板设计6
第一节楼梯设计6
第二节楼板设计10
第三章10轴框架设计13
第一节恒载计算13
第二节活载计算26
第三节风载计算31
第四节参数输入及计算33
第五节电算结果分析35
第四章基础设计40
第一节柱1下基础设计40
第二节柱2下基础设计48
第三节柱3下基础设计55
参考文献56
(一)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近些年,公安机关的改革进程逐步加大,出现了很多新的业务,但制度并未及时修改,对新业务的制约和引导性不足。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不完善的情况较为严重,成为了公安机关加强财务管理的障碍。
(二)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尽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公安机关有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松散的现象,派出所重视采购,轻视管理流程的某些方面:如不及时将资产项目计账,或不能跟进,不按照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盘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维护和维修,设备运行也是非法的,磨损严重。在出售资产的过程中,不是通过公开招标,或走过场转售,严重低估固定资产的价值,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缺乏固定资产管理资产分配合理的标准,资产管理部门和社会事务管理部门的职能不能相互协调导致资产配置不合理。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管理监督机制,没有建立完善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工作缺乏。
(三)内部控制不健全
多数公安机关风险防范和有效控制的力度不够,缺乏适合自身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会计监督的意识强不强,措施不得力,缺乏各自的责任具体划分,监督衔接方面不够紧密,并且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等。内部管理层控制存在偏差,看不到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内涵和外延,这些错误的理解成为风险控制应用的阻碍。内部控制联动缺乏对风险控制行动的统一性,架构不完善,难以全面应对复杂多样的风险因素。现阶段的情况是领导的离任审计只有在离任时才进行,几乎没有例行日常审计的要求,内控测试也是流于形式,导致很多内部控制要求不高。公安机关的日常管理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基层干部很难完全掌握面对,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些风险隐患,忽视了其他可能的风险,无法掌控所有的风险。当前的风险识别、管理及控制主要是依靠经验,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将风险量化难以进行下去,很难对风险及时和有效的预警。公安机关是根据单位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独特化风险防范体系,脱离自身风险特点的风险防范体系是低效的,只有将防范体系与自身风险特点相结合。此外,现有的控制方法不够细致,无法细分到各个细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风险防范的最优途径是在风险发生前防止,风险即将发生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财务管理才是最优的,这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安机关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四)缺少内部监督机制
公安机关的预算部门需要对财务执行管理和监督,而现阶段尚未建立一个全面的监督体系,缺少对财务流程的全程监管,因此需要设计有效的控制方法和全面监督手段。在实施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是公安机关内部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一些财务人员的法律知识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度很低。此外,还存在报销没有固定的流程,缺乏一定的财务分析等问题。(五)政府采购不规范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安全管理部门,警务设备是管理的物质基础,并且治安警务所需要设备量较大,这些设备很大一部分是以政府采购形式进行的。在日常工作中,大部分基层对于政府采购态度是很消极的,认为其过程繁琐,耗时耗力。因此,某些基层单位会出现先采购后补手续,甚至某些单位直接不履行政府采购手续,私自采购。
二、公安机关加强内部财务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规范公安非税收入
公安机关的非税收入包括证照收入、罚款等,这些收入涉及领域广,金额也较大。如果不能妥善管理,势必造成财政收入的减少,进而将公安公用经费的来源从根源缩减;截留挪用资金的现象,会造成公安队伍的腐化,导致公安部门内部分配不公,公安队伍内部闹情绪,工作不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规范收费标准。
杜绝收费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从加强派出所和收费科室收费标准的检查工作开始,建立有震慑力的公安机关违反收费标准的处罚制度,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重罚,加大违法成本,规范每一处公安机关的收费行为。另外,每一项收费都必须有票据相配套,票据做到正规、合法,做到每一张票据都可以核对,而对于收取的费用,要求收缴后立即纳入国库,不能存在任何理由的隔天入缴,并且对及时性要定期检查。
2.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收取的费用一律上缴,对收费部门和非收费部门的支出在预算拨款中统筹安排,避免出现收费部门公用经费高,而非收费部门经费保障低的不合理现象,从而可以避免出现因分配不公平造成的内部不协调、工作不力等现象。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截止到2013年10月底,我国机动车拥有量达2.5亿辆。其中汽车1.35亿辆,占53.9%,私家车超过8500万辆,比10年前增长13倍;驾驶人达2.75亿,是10年前的2.6倍[2]),不但使道路交通活动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休闲活动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且与公安工作的关联度也日趋增加。其突出表现在与道路、车辆或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治安案件不断上升,更有甚者,一些不法之徒往往通过道路、车辆或道路交通运输过程进行刑事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要求现代警察必须一警多能,特别是随着交巡警———交通警察、巡警合一的警务模式(交巡警制度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成熟警察勤务模式。交巡警制度整合了警力资源,是将刑事执法、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服务群众四大职能有机融合的新型防控体系,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脱离原始,改变粗放,走向动态警务运行模式的显著标志,必将产生强大的司法制衡力、社会治安的驾驭力、打击犯罪的冲击力)在我国高速公路和城市部分区域的推广,公安专科院校作为人民警察培养的摇篮,为保证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社会环境的需要,掌握一定的道路交通管理基本业务知识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学校在讨论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将《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增设为所有公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非交通管理专业的学员也能了解和熟悉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警务工作规范,从而促进公安高专大公安专业的建设,以及公安通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更好地应对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
二、课程内容选择与设置
根据上述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道路交通管理》作为公安专科院校非交通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一般教学课时设置为34个课时左右(周2课时),其中实训课时数达到12课时,占到总课时量的35%。在34个教学课时内,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必须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即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必须结合不同警种在公安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完善其对交通管理基本专业知识的熟悉、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做到知识点学习和实战工作需要的无缝对接。根据目前我国公安工作的特点,以及交巡警体制改革的趋势,结合本课程计划教学课时的有关要求,课题组经反复讨论和教学实践后拟定,非交通管理专业开设《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应侧重于对现行交通管理基本法律与业务知识的熟悉和了解。为此,本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设置分为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及道路交通管理警务规范两部分。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部分,包括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道路交通信号与设施两个模块。通过这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让学员了解道路交通的基本原则和执法管理的法律依据,以及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标志标线等基本知识。道路交通管理警务规范部分旨在让学员对道路交通管理警务,即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车辆与驾驶人管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理的基本内容与工作规范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可以根据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与勤务,分解为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交通管理执法规范、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交通安全宣传、交通事故处理与预防等模块进行。通过上述两部分内容的系统学习,力求使学生熟悉和了解道路交通管理基本业务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以“三懂五会”即:懂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和规范、懂交通管理设施基本知识、懂交通管理基本业务,会疏导指挥交通、会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会快速处理交通事故、会识别车辆牌证、会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为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道路交通管理》课程一直以来是作为概论性的课程开设的,所以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上,着重于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概况介绍,如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质的演变、道路交通管理的对象和内容、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等。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的纯理论课堂讲授,内容上既没有针对性也缺乏重点。针对这次方案修订,在所有公安专业增设《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如果仍采用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就会失去增设该课程的实际意义和效果。而按照“面向实战、讲究实用、追求实效”的专科教育教学原则[3],必须注重学员实战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过去一年的实际教学创新尝试和经验,课题组达成了共识,《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角色模拟演练与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或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注重理论学习联系具体工作实际,突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实战性特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方法,主要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和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如普通大专班学员、对口升学生源以及体改班等)有所选择和调整。从教学内容来讲,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部分,即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道路交通信号与设施两个模块,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的方法完成教学;车辆与驾驶人管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理两个模块的内容,在引导学员自学和熟悉《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与《机动车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机动车登记规定》与《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以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采用针对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的形式加强学员对相应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交通秩序管理的内容,如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规范、公路巡逻民警队警务规范等内容,特别适合采用角色模拟演练的方法,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道路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警卫、交通安全宣传等内容通过观看相关的录像或视频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务实更具实用性。从教学对象来讲,由于不同层次和渠道的学员,原有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等方面的差异与不同,针对不同内容的深度与侧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做出适当调整。如针对对口升学渠道的学员,多采用角色模拟演练与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或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体改班的学员则多采用学生自学、案例分析与讨论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课程教材选用与建设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