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透析护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给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对血液透析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及患者的康复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护理,通过建立医患共同参与模式,使护患双方相互信任,协调配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笔者对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12月,透析7028人次,年龄26~78岁,其中女性患者2803人次,男性患者4225人次。
二、常见心理问题
抑郁、焦虑和恐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少数患者有敌对、不合作行为、悲观、疑虑、孤独、寂寞等心理问题。
三、原因分析
3.1患者的角色改变
由于不能很快适应社会角色的改变而产生一系列情绪反应。患者自身的心理素质、性格差异、社会上医疗知识的宣传、疾病知识的缺乏、不了解疾病的性质和预后而产生焦虑,甚至恐惧,终日郁郁寡欢。
3.2不良的心理情绪
因为生病而懊恼,同时为日后的经济开支及病后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等问题而担忧,产生不良心理情绪。患病后家庭、工作发生的巨大的改变,给患者自己和家庭会带来重大的损失。血液透析的不间断性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的情绪。这些压力会造成患者情绪低落、心情抑郁、焦虑,甚至萌生厌世的自杀倾向。
3.3尿毒症原因
尿毒症本身引起的胃肠道、心血管、肌肉、骨骼、皮肤及神经系统的不适,导致患者紧张、焦虑和恐惧。
另外,尿毒症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中分子毒素的蓄积,这些都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记忆力减退、抑郁。
3.4患者对血液透析不适应
由于血液透析而引起的饮食习惯的改变,如必须控制饮食和进水量,对血液透析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等不耐受,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引起的穿刺处的血肿和渗血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
3.5对透析治疗的疑虑
生活拮据、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对需要依赖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将信将疑,常常不听从医护人员的正确劝告和治疗方案,而迷信于一些草药、偏方、“名医”等。
3.6环境的影响
由于患者脱离了原有的工作,不能正常参加社交活动,害怕受到冷落、鄙视,容易产生孤独感。医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及患者家属的支持情况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护理措施
4.1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对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缺乏,易造成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对于初次透析的患者,要使其明白,血液透析是全部或部分代替肾脏功能的必要途径,不必对血液透析产生抗拒感,要告知血液透析的过程、方法和作用,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使其从焦虑、恐惧中解脱出来。对于长期透析患者,要告知其生活起居、饮食、服药方面的注意事项,特别要注意内瘘的保护,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失衡综合症、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使患者对血液透析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至于惊慌失措。对长期血液透析后出现的自身形象改变,要鼓励患者勇敢面对,不要沮丧、自卑。
4.2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病人易产生自卑感和强大的经济压力,认为自己只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及家属交流、沟通,使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鼓励患者回归社会,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经济收入,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同时充实自己,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体现自我价值,增加自信心,保持健康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4.3提供人性化护理
要努力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透析环境,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的氛围,理解、重视患者的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给患者以更多的人文关怀,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要以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赖,减轻病人的痛苦。
4.4心理治疗
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应鼓励患者到心理门诊治疗。
五、小结
尿毒症病人对治疗的态度是影响其生存质量最大的心理因素,唤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本组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接受透析治疗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0-41.
[2]王健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2):311-312.
[3]董丽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8B):2279.
[4]茹海凤,黄荣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79-80.
作者:戎艳鸣 楼建华 徐红
护理部更新了责任护士的岗位职责,在原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工作内容,包括:①正确评估家长参与患儿照护的意愿、能力和合作性照护项目的必要性;②积极鼓励家长参与患儿合作性照护,让家长知晓其重要性;③根据家长意愿、能力和合作性照护项目必要性,有效协助、支持和指导家长参与患儿照护;④及时评价家长参与合作性照护项目的效果;⑤及时告知患儿及家长病区的护理服务内容;⑥根据患儿风险,提供风险告知和知情同意;⑦根据患儿疾病和治疗进展,向患儿及家长提供及时、正确的专科健康指导;⑧及时评价健康指导效果。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教育和培训项目小组成员制定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编写培训手册、编制考核试题、评估试题的性能。课程内容包括: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定义、核心概念、医院政策、好处以及具体做法。任课老师由在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接受过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担任。所有临床护士都必须接受培训,新职工必须接受上岗前培训或在进入医院后6个月内接受培训。任课老师对全院18个科室的334位护士分3次进行了滚动式培训。在培训开始前进行一次前测,在培训结束后立即进行第一次后测,评价即时培训效果。结果显示,培训前测平均分为51.11,而培训后测平均分为68.20,有统计学差异。在分析了培训效果后,项目组把培训手册发到每个科室,让护理人员结合实践学习,增强培训效果,在一个月之后进行第二次后测,平均分上升至77.70。落实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具体措施(1)把有关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好处及具体实施方法告诉所有的患儿及家长。(2)促进家长掌握必要的照顾患儿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家长有效地、持续地参与患儿的护理。护理部将所有的护理操作进行了分析,列出家长可以参与的合作性照护项目18项,编写各照护项目的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制成健康教育单页发给家长,责任护士鼓励、支持、指导家长参与合作性照顾,并评估家长的执行力和效果。这18项合作性照护分属于5个方面,分别为安全:跌倒/坠床的预防、烫伤的预防、窒息的预防;卫生:洗手、沐浴、擦身、更换尿布、会阴清洁、肛周清洁、足部清洁;活动:维持舒适、上下床、协助坐轮椅;营养:各年龄段营养、进食(喂食、喂水、喂奶);治疗:口服给药、测量体温、雾化拍背等。(3)为患儿和家长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信息和支持,使他们有效地参与医疗护理决策。我院每个病房配备总责护士1名,承担医生和患儿家庭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参与医生查房,了解每个患儿目前的诊疗计划,并与责任护士和患儿家长沟通,提供及时的医疗护理信息。(4)创造条件和途径,使患儿和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除了传统的每月2次的工休会,我们还通过每月对患儿家长进行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满意度测评,了解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院社工部工作人员还经常进入病房,了解患儿家长的意见,并把与护理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反馈给护理部,便于我们及时改进。(5)各病房根据患儿疾病的特征,促进不同的出院患儿随访、支持系统的建立,并把出院的患儿转给这些系统。血液科已构建了成熟的肿瘤患儿标准化随访系统,有专职护士负责预约患儿后续化疗和随访的时间;骨科患儿的出院随访系统由总责护士负责预约患儿康复训练、石膏处理等事宜;心胸外科则创建了自己的网站,由医生或护士与出院患儿家长保持联系,预约后续的手术或随访,解答出院患儿家长在居家照顾方面的问题,对于没有条件上网的家庭,也由总责护士负责登记、电话预约后续的随访、解答问题等。其他科室有门诊随访需要的患儿,责任护士可以为其进行网上预约门诊。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量表项目小组根据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4个核心概念,针对责任护士提供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具体措施,参照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工具[10],研制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量表”,共10个条目,评价患儿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满意度,每月一次对出院的患儿家长进行测评。研究者做了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估量表的结构效度,提取3个因子,分别为因子1(条目1、3),因子2(条目4、5、6),因子3(条目2、7、8、9、10),3个因子能解释56.56%的变异。抽取30个符合抽样标准的家长做信度测试,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1。我院已把“以家庭为中心护理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常规对出院患儿家长进行测量,作为评价病房护理质量的一个指标,每月分析、总结一次。2.1.2意外事件报告我院常规收集给药错误和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效果评价一般资料2011年1月参加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培训和测试的临床护士334位,平均年龄(28.94±6.64)岁,护龄(8.05±7.34)年,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6.6%,护师及其以上职称的占54.4%。在干预方案实施6个月后,于2011年6月底选取我院所有11个病房,以病房为分层变量,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每个病房抽取30名患儿家长,共计33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受试者中父亲占26.7%,母亲占60.3%,祖父母占9.4%;在文化程度方面,大专及其以上占30.1%。在330例住院患儿中,年龄为1个月至16岁,中位年龄2.5岁;男孩178例(53.9%),女孩152例(46.1%);自费患儿101例(30.6%),医保患儿153例(46.4%),其他76例(23.0%);来自上海的85例(25.8%),外地245例(74.2%)。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满意度研究显示,家长的总体满意度为93.5%,仅对第5条“护士能告诉您,孩子病情发生变化时可能有哪些表现”的满意度最低,为82.4%,。患儿安全指标给药错误和跌倒/坠床是患儿安全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给药错误发生率从2010年1-8月的平均0.21例/千病人住院日下降至2011年1-8月的0.10例/千病人住院日,实践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跌倒/坠床发生率从2010年1-8月的平均0.12例/千病人住院日下降至2011年1-8月的0.11例/千病人住院日,实践前后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能提升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我院从1998年建院至今,一直奉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探索如何把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转变为具体的护理措施。我院在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HOPE)的帮助和支持下,选送护理人员去美国知名儿童医院进修的目标中都涵盖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何萍萍等[10]在2005年运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以家庭为中心量表测量我院护理人员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情况;冯芳茗等[15]于2010年运用美国测量83所医院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工具[16]测量我院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现状,发现我院在咨询服务和家属参与医疗护理决策方面处于初级阶段,而医院硬件处于高级阶段,因此,为患儿家长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咨询,帮助他们参与医疗护理决策和活动是干预的两个重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核心概念是尊重、信息分享、参与、合作,这4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医护人员只有尊重患儿家长的价值观和权利,把他们作为医疗团队的合作者,才可能为他们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鼓励他们参与到患儿的医疗护理决策和照顾中。在本研究项目中,这种尊重、合作的护理理念体现在我们配备的护理人力、制定的政策和岗位职责、提供的资源等方面。研究结果显示,我们的努力得到了绝大部分患儿家长的认同,总体满意度达93.5%。有96.1%的家长认为患儿从入院到出院都有固定的责任护士为他们提供持续全程的照顾,94.5%的家长认为护士帮助他们感到自己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非常重要,97.0%的家长认为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本项目干预措施的重点之一是落实对患儿家长的信息分享,鼓励他们参与到医疗护理决策中。研究结果显示,有99.4%的家长认为护士向家长解释他们所提供的护理工作;91.8%的家长认为护士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况;93.0%的家长认为护士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法。但是对“护士告知孩子病情发生变化时可能有哪些表现”这一条目的满意度仅为82.4%,这一点是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中的难点。每个病房在执行时存在差异性,分为以下3种情况:①骨科、外科、胸外科等以手术为主的科室,患儿诊断、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比较明确,且医生忙于手术,总责护士和责任护士在告知病情和病情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血液科患儿诊断、治疗方案比较明确,住院时间较长,家长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和准备,责任护士有较从容的时间与患儿家庭建立信任关系,也能比较明确地告知患儿病情变化时的表现;③在内科,很多患儿疾病诊断尚未明确,需要很多检查,治疗方案也随之改变,而且病情反复,所以责任护士在告知病情变化时确实存在困难。本项目干预措施的重点之二是通过指导家长必要的照顾患儿的方法,鼓励他们参与到医疗护理活动中。研究结果显示,96.1%家长认为护士向他们解释由家长参与护理是对孩子最好的照顾;94.8%的家长认为护士教会他们一些必要的照顾孩子的方法;90.3%的家长认为护士帮助他们参与照顾孩子。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能更好地保证住院患儿的安全朱海英等[17]总结了我院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的原因,发现家长疏忽是主要原因之一。本项目中责任护士对家长进行预防患儿跌倒/坠床的宣教,增加家长的安全意识,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患儿跌倒/坠床的措施,所以跌倒/坠床发生率有所降低。陆秀文等[18]总结了我院2005-2009年护士给药错误的原因,发现护理人员知识缺乏、人力缺乏、工作繁忙、不了解患儿病情等占10%,而本项目中护理部增加了护理人力,每个患儿都有其固定的责任护士,他们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方案非常熟悉。另一方面,在本项目中,口服给药是合作性照护项目,责任护士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况和治疗护理措施,帮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照顾中,使家长有能力对错误的给药产生疑问,及时向护理人员提出,而护理人员对任何患儿家长提出质疑的医嘱都会进行再次复核,因此家长可在给药的最后一步杜绝错误的发生。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可以解释在项目开展后给药错误发生率的明显下降。局限性与不足美国从提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到在儿科医院全面贯彻执行,经过了50年的努力[1-2]。目前,我院在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中的最大挑战是:①在患儿接受有创医疗护理操作时,允许家长和孩子在一起;②允许家长进入NICU、PICU、CICU等重症监护室陪伴并参与危重患儿的照顾。我们将通过后续的研究,了解家长的需求、医生的担忧、环境的配合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让孩子在危机时刻也可以和家长在一起,减少患儿的恐惧和家长的担忧,使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核心概念深入到专业实践的方方面面,把支持和促进患儿的身体、情感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作为护理人员的责任和目标。
热量:为保证蛋白质有效发挥作用,每天应摄入充足的热量。主食的热量以5~6g/(kg•d)为宜。
补钙:血液透析患者还应补充钙剂,每天需1000~1500mg,因患者活性VitD缺乏以及机体对活性VitD作用抵抗,钙水平容易随病情变化而变化。故应在严密监测血清钙水平条件下补充足够的钙剂和VitD。常用的药物有维生素D3或罗盖全,1.25羟骨化醇等。
补充水溶性维生素: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丢失水溶性维生素,加上限制高钾、高磷食物等因素,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量也相应下降。故血液透析在除补充维生素丰富的主食外,还应有计划地配以绿色蔬菜。如将绿叶蔬菜浸泡0.5h以上,去掉根、茎类蔬菜的皮,不吃菜汤等。此外,还应辅予药物补充,以B族维生素和叶酸为主。
限制钠、钾、磷的摄入:给予低盐饮食,血液透析患者每天可进食4.5g左右,若伴有高血压、水肿等,则应低于3g/d,防止因进盐过多而引起口干,摄水量过多导致水钠潴留而致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尿毒症患者,由于肾功能不全,排钾能力下降,血钾升高,故应限制钾的摄入,以免加重高钾血症。橘子、葡萄、香蕉、花生含钾量高,应尽量不吃,水果中橙子、苹果、梨、西瓜、大枣等含钾量也较高,因此,水果宜少食。磷过高易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代谢性骨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高磷食物有奶制品、蛋黄、动物内脏、虾仁、花生、坚果类、豆制品和汤等。
作者:黄娟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安排患者住单人房间,病房设施相对简单,窗户安装防护栏,家属24h陪护,房间内不能有刀、剪、绳等危险物品,工作人员每天进行危险品检查,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护理人员方面加强护士对精神病专科知识的培训我院护理部在新护士岗前培训、提高年轻护士素质活动等过程中集中对护士进行精神科知识系列讲座。护士除掌握外科专科护理知识外,还要让外科每一位护士了解精神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的要点,掌握精神科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比如保护带的使用、口服药发放的注意事项等。掌握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风险预案,利用早会等时间对精神科相关知识进行提问,以便更好地掌握运用。加强护士对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和较强的法律观念是做好安全护理工作的前提[4]。认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护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侵权责任法》、《住院患者安全目标》等,使其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患者安全工作主要依赖护理人员的巡视,不能认为与家属签订了《开放式病房住院须知》护士就没有责任了,就有了安全的保证。在患者入院时做好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精神科检查,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对自身疾病的自知力,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其目前精神症状的控制情况,有无自杀、冲动伤人、外跑等,若有立即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加强医患沟通,履行告知义务精神病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做好与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共同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减少隐患因素,为患者安全提供保障[5]。让家属签订的所有文件资料需逐条解释清楚,使其明白应尽到的监护责任。同时对其进行患者疾病知识、安全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宣教,尤其是入住普通病房的相关注意事项,患者家属24h陪护的重要性,确保患者安全,若有事离开患者,需告知当班护士,待科室安排专门护士负责看护时方可离开。
认真落实好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制度由于精神病患者精神症状的特殊性,护士不能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查对,必须采用腕带识别等两种以上的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由精神科转入的患者责任护士要与精神科护士进行全面的交接,患者手术时护士要认真填术患者交接班本,手术前后要做好与手术室护士的床头交接。重点加强病情观察,切实落实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除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以外,每10~15min巡视病房1次,观察患者的躯体症状及精神症状有无改善,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疼痛等不适反应比较迟钝,术后由于的作用有可能掩盖病情,护士要善于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先兆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按时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体温时做到表不离手,手不离表。准确及时给药,发放口服药时要看好患者服药下肚,确保治疗效果。术后留置的各种管道确保在位通畅及有效引流,对治疗不合作的患者遵医嘱给予使用保护带进行适当的保护,交接班时作为病房的重点患者进行严格交接,当班护士对其病情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教育家属是患者最亲近的人,患者的一些不适及想法最愿意跟家属倾诉,他们24h陪护患者,对患者的病情、思想动态最了解。但其对精神疾病知识了解不够,对监护缺乏足够的重视,更缺乏应有的能力与技巧[6],安全意识淡薄,认识不到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潜在的危险性,故对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与教育非常重要。嘱其在陪护的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举止言行,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起到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同时护士多与患者交流,注意热情、和蔼、真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鼓励患者表达其想法,随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合理的要求尽量给予满足,尽量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安心住院,积极配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自知力、理解力等灵活进行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7],手术前向患者解释疾病有关知识、手术必要性,手术后讲解饮食、相关知识,各种导管留置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嘱其不能私自拔除导管。若有任何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精神病手术患者本身风险系数高,其存在着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智能、情感、意志、行为、意识等方面的障碍,反应迟钝,主诉不准确[8],均能影响患者对病情的表述和治疗的配合,同时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安全隐患多,因此,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在护理服务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完善、改进,不断地进行学习,同时注意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在倡导人文关怀的同时加强制度管理,加强风险防范,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及家属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好有效的沟通,加强对陪护的管理,降低安全隐患,确保精神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摘要: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内瘘的通畅与否是延长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基本保证,由于反复穿刺或护理不当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还可能导致内瘘堵塞,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此可见,保护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对血透病人极为重要,笔者在血透室进行护理工作近12年,现将临床工作中对内瘘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内瘘手术的术后护理
内瘘术后,最关键的护理是观察术肢切口部有无血管杂音,如无应考虑血栓形成,要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措施;同时,伤口敷料包扎不可过松或过紧,过松则可能导致伤口渗血多,过紧则会导致内瘘封闭,笔者的体会是包扎后绷带可勉强插入一个小指头为度,且可闻及血管杂音;经过精心护理后,一般10天左右可拆线,拆线后应鼓励患者多做术肢的活动,增加血流量,促进内瘘成熟。6~8周后,内瘘静脉扩张,管壁增厚,即可正常使用。
2内瘘的穿刺护理
2.1严格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技术,确保一次成功进行穿刺时,操作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内瘘感染,因一旦感染,轻则进行抗感染治疗而暂停使用内瘘,导致病人痛苦增加,重则内瘘闭塞甚至导致病人的菌血症或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增加医患纠纷;同时,操作护士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穿刺技术,我们的经验是,持针手握紧穿刺针翼片,另一手固定内瘘血管,快速刺入内瘘后放平针头再调整进针深度,这样病人痛苦较少,不紧张,反应很好;新进护理人员我们一般要求其先观摩2个月以上,再通过模拟穿刺考试合格方可在内瘘条件好的病友进行首次穿刺,如一次不能成功则更换资深人员。
2.2治疗过程严密观察,保障治疗成功内瘘的护理最终目的是通过穿刺建立治疗用的血液通路,完成血液净化治疗,因此,治疗过程的观察护理至关重要,主要通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疼痛感、血流量、血压、心率等,部分病人因疼痛导致紧张而血管收缩,流量不足,此时用温和语言抚慰患者放松,同时适当调整针头,逐步提高血流量,常可解决;穿刺点渗血虽不导致较多失血,但常引起患者不满,我们的经验是首先采用阶梯法、纽扣法选择好穿刺点,避免在近期内穿刺点重复穿刺;如发生穿刺点渗血时先用棉签擦净再用折叠好的蝶形无菌纱块放于穿刺部位,胶布适度加压固定,一般可解决;治疗过程中可能因患者肢体活动至针头贴在血管壁上,发生血流量不足,及时观察到后,先关闭血泵,再对针头进行适当调整即可;如回血针刺破血管壁至血肿而未及时发现可发生低血压,当发现低血压时也应观察内瘘周围情况,对症及时处理。
【摘要】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是一种常见、渐进性髋关节致残性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多不满意。笔者根据收治的ANFH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后动脉置管5~7天,连续局部灌注药物治疗38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05年10月~2006年4月采用介入治疗后留置导管于旋股内、外动脉或闭孔动脉持续灌注药物治疗ANFH38例,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31~76岁。双侧8例,单侧30例,病程6个月~3年。接受过激素治疗18例,长期饮酒12例,外伤史3例,无明显诱因2例。其中有3例既有长期饮酒史又接受过激素治疗。其主要症状为跛行、髋部和下肢疼痛、麻木、不能下蹲等。
1.2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患侧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4F导管或5FCobra造影导管分别超选插管至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患侧股动脉血供情况,造影后将导管置于病变血管,缓慢注入尿激酶50~100万u,复方丹参注射液90ml,川芎嗪120mg,低分子右旋糖酐150ml。注药比例:闭孔动脉为药物总量的1/3,旋股内外动脉为药物总量的2/3。每次注药后再造影观察血管数及血供改变情况。交换4F的直头多侧孔导管,将导管头置于旋股外动脉或闭孔动脉内5~7天。术后每日遵医嘱用上述药物经导管做持续灌注溶通治疗,最后一次灌药后4~5h拔管,股动脉加压包扎,患肢制动8h,卧床24h。
二、结果
本组38例患者中,经扩张血管、溶栓介入治疗后,27例股骨头髋部疼痛明显缓解,髋关节运动自如;10例股骨头疼痛消失,术后血管造影: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细小动脉增多,显影时间缩短,骨坏死囊坏区染色变浅,血液回流加速,1例无效。
三、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此种治疗方法不了解,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顾虑和紧张情绪,手术前护士应主动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介入治疗的优越性及病人需要配合的有关事项,使其解除思想顾虑,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3.1.2术前准备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观察和询问病人有无牙龈出血、消化性溃疡等出血性疾病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女病人避开月经期。完善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术前3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肢体制动的需要。做碘过敏试验,穿刺局部备皮,术前4h禁食、禁饮,术前15min肌注安定10mg。
3.2术中护理
3.2.1密切观察病情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安慰并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消除其恐惧心理,使病人能配合术者顺利完成手术。
3.2.2物品准备护士准备好一次性无菌手术包、无菌手套、注射器、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造影剂、穿刺针、血管鞘、Cobra导管、直头多侧孔导管、导丝、肝素帽、低分子右旋糖酐、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尿激酶等。配制肝素盐水。
3.2.3导管使用方法最后一支血管注药后,往导管内注入肝素盐水10ml,导管尾接肝素帽。术毕协助医师用酒精纱布将导管、鞘管表面、穿刺口周围皮肤的血迹擦净,用两块小方纱遮盖穿刺口,然后用无菌透明胶布固定穿刺口;将导管卷曲,连同鞘管一起再用一块无菌透明胶布固定于大腿上,导管尾露出胶布外约5cm(便于术后灌注药物),导管尾用无菌纱布包裹,写明标识。
3.3术后护理
3.3.1做好饮食及生活护理术后给予患者高蛋白、高钙质、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禁烟酒。卧床期间保证大小便通畅。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3.3.2妥善固定,避免导管脱出置管期间,病人要严格卧床,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踝部用约束带固定于床尾,松紧度以不影响患肢血运为原则。病人可翻身,但患肢一定保持伸直。
3.3.3保持管道通畅每次注药前用生理盐水20ml冲管,冲管前先回抽,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如无回血,切不可用力推注,否则易将血块推入血管,形成血栓。注药后用肝素盐水10~20ml(肝素1支12500u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配制而成)封管。
3.3.4注意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因需连续几天用血管扩张药、抗凝血药等,极易引起出血。因此,术后每次灌药前均需做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尿激酶的用量。如穿刺口渗血,要立即用手按压穿刺口上方的动脉,直至止血并报告医师。做好交接班。
3.3.5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每天用碘伏消毒穿刺口及其周围的皮肤,并更换敷料,如有渗血随时更换。每次灌药前要吸好所有的药物至床旁,肝素帽用碘伏消毒后用7号头皮针接注射器灌药。灌药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同时严防气泡进入动脉内。
3.3.6留、拔管时间一般导管留置3~5天为宜,最长不超过7天,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机率越高,拔管时也越不易止血。最后一次灌药后3~4h拔管,如灌药后立即拔管,因药物在起作用,恐怕不易止血。拔管时压迫穿刺口的时间要长,松手后如无出血,即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再制动8h,拔管后24h才能下床扶拐行走,不可负重,以免引起股骨头塌陷,加重损伤程度。坚持扶拐行走6个月~1年。
四、讨论
动脉置管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ANF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对38例ANFH患者动脉置管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的护理,认为在术后护理中避免导管脱出、保持导管的通畅、防止穿刺口的出血和感染,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滨,曹贵文.介入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3.
作者:陆彩萍 唐宝萍 苏洁静 梁秀琼 谭湘桦 单位:都安县人民医院质控科 都安县人民医院骨科
在充分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指导患者饮食注意事项,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蜂蜜等有助于润肠通便的食物[10]。并告知患者应该少量多餐,营养丰富,定时定量,避免食用盐腌和过冷、过烫、过辣以及易产生气体的食物。③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娱乐项目,分散其精神压力,例如每天早晨安排收听30分钟左右轻快优美的音乐,上午读报纸、小说或听故事等,把营造成良好的病房氛围,以便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④腹部按摩: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面向患者以脐为中心,四指并拢,顺时针方向在下腹部行环状按摩,顺序为升结肠到横结肠到降结肠最后乙状结肠,按摩的同时给予腹部一定压力[11]。按摩在饭后1小时进行,每次30下,每天3-4次,腹部按摩一定要循序渐进,促进胃肠功能活动,以达到预防腹胀及缩短腹胀持续时间。⑤扩胸运动: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扩胸运动,以减少或避免因长期卧床导致坠积性肺炎、肺不张而加重腹胀,扩胸运动每次15分钟,每天4次左右,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宜。⑥训练患者进行排便反射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腹胀的先决条件。嘱患者无论有无便意,尽量每天同一时间尽量排便一次,以重建排便规律。⑦心理护理:通过前期建立的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对患者的热情关怀,耐心解释,尽量保持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尽可能满足其需求,向病人说明病情,讲解胸腰椎骨折后腹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减少患者的发生腹胀的焦虑紧张情绪。调查方案入院首日起每天询问两组患者排气排便次数及饭后腹胀、打嗝、脐周或者左上腹有无胀疼痛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腹胀现象,并且听肠鸣音,检查腹壁紧张度,叩击有无鼓音,脐部是否凸出,如出现腹胀,腹痛,排气排便障碍,恶心,呕吐可判定为腹胀。并且录两组患者入组时至住院第10天腹胀发生情况及由腹胀引起的相关不适症状。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经过校对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造成消化道运动障碍[12-13],从而引起腹胀,腹痛。腹胀研究显示腹胀可致腹痛,恶心,呕吐,胸闷,胃灼热,呼吸困难,而长期的长期腹胀可致头晕,目眩,忧郁,焦虑及下背部疼痛[14-15]。为此,本研究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对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结果发现入院时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为70.97,实验组腹胀发生率为74.19%,两组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入院低5天两组患者腹胀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下降值9.68%,而对照组患者下降至45.16%,两组入院后5天腹胀发生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早期的系统化护理能明显降低和改善腰椎患者腹胀的发生率,而随着腹胀的减少恶心,呕吐,胸闷,胃灼热,等实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呼吸困难实验组为19.35%,对照组为38.71%,两组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可能和样本含量过小有关系。这说明早期的系统化得护理措施能减轻和减少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发生和缓解以及发生的腹胀,从而减少因腹胀所致的减少恶心,呕吐,胸闷,胃灼热,呼吸困难等各种不适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入院后通过访视患者和查看患者病历从而对患者的病情,病史,及患者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胃肠疾病史等情况都进行了解,并且进一步采用关心,同情的态度与病人交谈,告诉患者医院和主管护理人员的相关情况,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进一步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及胃肠疾病方面的情况,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护理指导,例如在饮食指导方面,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及蜂蜜等有助于润肠通便的食物。并告知患者应该少量多餐,营养丰富,定时定量,避免食用盐腌和烟过冷、过烫、过辣以及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娱乐疗效,通过影响迷走神经,而调节紊乱的胃肠功能,减少了腹胀的发生,在未出现腹胀的时候给予患者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可以通过皮肤的触觉及压力感受器沿脊髓传至大脑,从而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并且腹部按摩可使胃泌素和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使消化系统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腹部按摩对胃肠道是一种机械刺激,可以很好的促进肠蠕动的加快,减少腹胀的发生。通过训练患者按时排便,建立了排便反射,能减少大便在肠道的滞留时间,加速了肠蠕动从而减少了腹胀的发生。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早期的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和环境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发生,并且进一步避免了因腹胀导致的腹痛,恶心,呕吐,胸闷,胃灼热,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邵卫华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中医院
在入院护理中一定要有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晨晚间护理晨晚间护理是我们平时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要的就是要保持病人和病房的整洁干净,必要时帮助病人更换床单、被罩或病人服等。其次对某些特殊病人(术后行动不便者),进行口腔护理或者喂食等。最后检查病人的各个引流管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浓度、颜色、气味等。在晨晚间护理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同病人进行交谈,询问病人的感觉,了解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情况等。晚间护理中药注意病人的入睡情况,适时熄灯(但是要保留病室内有一定的亮度,以便观察病人和比避免病人夜起时滑倒),适当关小门窗等。所以有时候我们将晨晚间护理也叫做“巡病房”。生活护理主要的生活护理内容包括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卧位护理和舒适护理等。一般的饮食护理是知道病人用餐,包括告知病人那些食物是禁忌,那些食物对疾病有好处等;对某些特殊病人如手骨折的病人,因特殊体味而无法进食者予以喂食。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排泄护理主要是针对生活不能自理者而言,注意患者的大小便情况,保持患者衣物和床单位的整洁,及时更换污染衣物;卧位护理是根据病情指导患者采取的床上活动和肢体的功能锻炼,长期卧床的患者注意排痰、防止压疮。舒适护理,主要是帮助患者剪指甲、换衣物、保持病室处于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保持病室安静,以免影响病人睡眠情况。术前和术后护理骨科病人经常要做手术,所以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术前护理,主要是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做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给予充分的术前指导,帮助患者减轻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做术中的训练,有效咳嗽、床上大小等术后会用到的动作。术后护理,首要的就是准备一个麻醉床迎接手术中麻醉的病人,摆好,做好心电监护和吸氧护理。其次,注意观察病人从手术室内带出的各种管道的引流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等,如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出院护理出院护理是优质护理的最后一步,也关系着患者对医院的整体印象所以马虎不得。首先给病人介绍各种注意事项(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肢体功能锻炼和定期回访等),使得病人在回家以后还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其次,指导病人办好出院手续,并询问病人对医院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受教。最后,整理出院病人的床单位,换洗床单被罩,晒被子、褥子,对病人用过的各种物品进行高压消毒以及对病室进行消毒等工作。
中医情志理论的应用我国传统的中医学理论认为,人有七情六欲,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指色、声、音、味、触、法。当人的情绪过激,或者某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造成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发生或者加重病人病情。中医讲究“心病还需心药医”,《皇帝内经》中就对情志护理做了很多介绍,如“移情、疏导、暗示”等。而这些中医的情志护理却也正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一部分,它主要是从心里上帮助病人减轻焦虑,使得病人在住院期间能够保持心情舒畅,进而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将优质护理服务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优质护理本就是从生活细节着手,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增加病人舒适度。优质护理理念要深入每个护士的内心,让她们自觉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帮助病人。在中医骨科病房中,大部分的病人都是行动不便或者生活不便的人,而此时就体现出我们优质护理的具体实施情况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病房的走廊、病室和卫生间等处安装扶手,防止病人滑倒;另外鉴于病房内多行动不便的病人,所以病房的路面不应太滑;在病室内见到独自的行动不便的患者,护士有义务上前给予帮助等等。
我国的优质护理服务近些年才展开,研究还不是很透彻,现在只是一味的提倡,但是还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和评价标准。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为患者着想的心。只要我们真心为患者服务,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能让患者感到真情实意,那么优质护理就不在只是一句口号了。现今的医患矛盾这么多,其主要原因也是医护人员的冷漠,在我们将优质护理服务做到实处时,病人感觉舒服了,医患矛盾势必会减少很多。
作者:石宝鹏 单位: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
高效用模糊的方式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口头和书面语体中都常用到。比如,向警察描述嫌疑犯“男性,身高大约一米七,长发,带眼镜,圆脸”,这里就需要模糊表述,太精确根本就是作伪证;也常用数字来表达模糊概念,学生向老师请假:“我的头疼了‘好几天’了,不能来上课……我‘怀疑’是神经衰弱……”另外,在新闻报道中常看到“某某门”,例如:“诈捐门”、“宝马女”、“贮粮男”、“经济适用男”、“卖菜哥”。在网络和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门”、“男”、“女”、“哥”、“妹”、“姐”这种模糊语言来替代非常详细准确的信息,更受到读者的欢迎和理解。在广告用语中也常见到商家使用模糊语言,传达一种简练、高效的信息。例:“美的”空调,“美的”享受。(电器广告语)例:海尔氧吧空调,有氧运动有活力。
通过模糊语言使得语言表达得更加礼貌、机智、含蓄通过使用模糊语言可以表达更加含蓄、委婉、礼貌,特别是那些听起来比较刺耳,对方不易接受的话语,听话者可能理解为不尊重、粗鲁的话语。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可以起到回避个人禁忌、掩饰说话者的意图的作用。例:难言之隐,一洗了之。(洗液广告)例:某委员参加会议后被采访,“你作为委员,此次会议你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该委员答,“要学会听话,要学会讲话。”“要学会听话”就是包含了言外之意,蕴涵了要会听真话、假话、官话、废话。“要学会讲话”也蕴涵了模糊含义,讲的是真话但是有人不爱听,讲的是假话却迎合了领导的心意。可见“要学会听话,要学会讲话”的模糊交际功能非常重要,无论是正式或非正式场合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蕴意深刻、灵活。在日常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者常采用一些模糊称谓,模糊回答来自贬身份,提高听话者的身份地位;这样来缩小与听话者之间的距离感。“警察叔叔”、“农民伯伯”、“大姐”、“大哥”等等。通过模糊语言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联想型模糊语言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模糊语句的发散性的语用交际功能,它能使人对句义展开丰富的联想;有些言外之意的模糊语句也能使人展开丰富的联想而具有发散性[3]。例: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读者可以展开联想,想象“情”和“水”的关系,进行多方位的联想到水的纯洁,源远流长,晶莹等等。梦的虚幻还是短暂,它和佳期之间的蕴涵含义可以任由读者想象。例: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集团广告)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丰胸广告)例:大学毕业生都在忙着考公务员,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了考“碗”一族,“金饭碗”、“银饭碗”、“铜饭碗”、“铁饭碗”等等不同程度的“饭碗”。
通过模糊语言保护说话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有的语句读者很难断定信息真实与否。说话者本人可能也不知道真伪,也可能很清楚地知道信息来源,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故意进行模糊处理,以免有他的信息来源造成的损失而承担相关的责任,以减轻承担责任的力度,或降低语言交际的负面效果。这就是模糊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所体现的语用交际功能[4]。特别是在新闻报道,医药卫生、公文等等文体当中较为常见,多使用“据报道”、“据估计”、“据说”、“种种迹象表明”、“有媒体称”等等。例:孕妇忌服,体弱者“慎”用,肾功能不全者“谨”用,或遵医嘱。(医药说明)例:“近十日内”本商场“部分”商品打九折,预购从速。(商场促销广告)例:该生学习刻苦、积极上进,“个人能力较强”,推荐就业。(推荐信)结束语模糊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性,从交际功能来看,人们有时候刻意使用模糊语言以达到交际效果。因此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模糊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必然,是交际的需要,更关键的是如何更好地使用模糊语言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MHD患者在长期治疗中已经产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行为,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强烈的自我管理动机,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4-5]。指导长期性血液透析患者学会自我健康管理的方法,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提高依从性,做好自我护理,积极配合医护治疗,对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同伴教育运用于MHD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中,观察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效果,为MHD患者寻求更为有效的自我健康管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28~62岁,平均(45.12±14.13)岁;透析龄3个月~4年,平均(4.11±1.30)年;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高血压肾病22例,糖尿病肾病12例。透析方法为常规碳酸氢盐透析,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 h,血流量200~250 mL/min,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72例患者均意识清醒,有正常的认知功能,能正确表达,按自愿参与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年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同伴教育方法 对照组给予MHD患者发放书面资料、随机教育、集中讲解授课3种形式在患者心理、内瘘自我护理、饮食、运动、透析并发症预防等多方面进行健康指导,形成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框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同伴教育。
1.2.1 组长评选与培训 观察组根据原发疾病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8~16个人。从不同小组中各选择1名治疗依从性好、维持良好治疗效果、透析时间不低于1年,理解领悟能力较好并为人热情的患者作为同伴教育小组长。由专科医护人员进行为期2周共6次的统一培训。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37.23%),脑血管病为其次(31.91%)[6-7]。糖尿病、高龄、低蛋白血症是影响MHD患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者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因此由肾病专科、糖尿病专科、心血管专科医生和专科护士组成的工作团队对3名组长进行培训,共6次,每次约30~45 min。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同伴教育与自我健康管理的意义,如何带动小组共同进步,血液透析依从性的重要性,维持性血液透析基本知识(用药、自我监测的原则和方法),透析并发症预防,同理心,生活指导(饮食、运动),动静脉内瘘护理等。培训方式主要采取集体培训和单独辅导,采用幻灯、健康教育小册子、图片等形式。培训效果有效性主要由专科医护人员通过提问、系统基本理论考核、查看执行效果等形式检查各小组组长是否正确掌握培训的内容,保证组长成为合格的同伴教育者。
1.2.2 同伴教育组员准备 同伴教育组员需将联系电话提供给同伴小组组长,由小组长集中全体组员的电话号码后印发给每一位组员,同时组长建立微信群,提供多种随时咨询、交流的通讯途径。另外,要求组员定期参加同伴教育。
1.2.3 同伴教育的实施 由医院血透室提供同伴教育活动室,同伴教育时间安排在星期二、五下午4点,每星期活动1次,每次30~45 min,要求所有的组员尽可能参加,活动内容主要血液透析依从性的重要性,维持性血液透析基本知识(用药、自我监测的原则和方法),透析并发症预防,同理心,生活指导(饮食、运动),动静脉内瘘护理。活动由血透室医护人员主持,活动现场有1~2名专科医护人员负责现场监督和提供咨询。具体活动内容首先由同伴小组长从中选择1个主题内容进行,大约时间20~30 min。其次,鼓励患者讲述自己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体会,或因MHD造成的生活困惑以及心理活动过程等。活动结束前,主持人适当给予小礼物等鼓励表扬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对同伴教育中不恰当的方法和观念予以纠正,推广对治疗有益的经验。同时要求同伴教育组长不定期、不定形式(电话、微信、见面等)与组内成员联络,交流饮食、运动锻炼、体重控制、内瘘护理等自我照护的经验和教训,同时随时解答组员提出的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疑惑。如有组长不能确定的问题时与血透室医护人员联系,获取专业的帮助。
1.3 观察指标 观察开展同伴教育1年后两组患者回归社会就业、生活自理、营养状况及负性情绪、依从性等情况。负性情绪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营养状况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法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同伴教育1年后,观察组各观察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3.1 自我健康管理现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主要来自血液透析治疗与护理的复杂化,以及病情评判的局限性与进展、预后的无法预测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多处于中等水平以上[5-9]。有学者对MHD患者在自我效能、抑郁及社会支持研究方面证实该类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且社会支持利用度不高[9-10]。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致使MHD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标。
3.2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11-12]。同伴教育作为一种行为干预的策略和教育形式,它以患者能力提高为中心,以病友间经验分享为主体,具有 文化适宜性(即能提供符合某一人群文化特征的信息)、可接受性(即同伴间容易沟通,交流更为自然)和经济性(即花费少而提供服务有效)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社会支持形式[13-14]。
本研究中同伴教育者与受教育的组员有类似或同样的诊疗经历,在同病相怜的感情基础上使受教育组员更乐于接受来自于同伴的情感支持和言语劝说而不是单纯接受医护人员的说教,组员的良好治疗效果以及逐步掌握MHD系统的知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而组员当中的自信、乐观和病情的稳定性会在组内起到积极向上的渲染作用,即暗示作用和榜样作用。表1结果显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同伴教育的方法可以促使患者对血透知识掌握程度有所提高,在MHD患者回归社会就业、完成家务劳动、保证营养状况及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同伴教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育促使组员在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产生正性的改变,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效果,明显的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本研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主持人对同伴教育活动的掌控能力不足,患者家属未能参与其中。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克服及纠正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洁,赵红,汪彬,等.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185-187.
[2]孟淑兰,潘丽娜,柴会悦,等.加强心理干预提高长期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4):90-91.
【关键词】静脉补铁;肾性贫血;护理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并发症,随着病情进展及加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促红素的广泛使用,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贫血,但是,铁的缺乏是患者对促红素治疗效果不良的常见原因,某些患者胃肠道对铁吸收较差,口服铁剂不能满足生血素治疗时的铁需求,而静脉补铁对缺铁的改善则更为有效[1]护理论文。现将笔者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中的治疗,静脉补铁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51例长期在我室充分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时间5~108个月,透析频率为每周2~3次,每次4~5h。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补铁组24例,平均年龄(56±9.6)岁;口服补铁组27例,平均年龄(52.64±1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异常。
1.2用药方法静脉组:科莫非(右旋糖酐铁),珠海许瓦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每支100mg,予100mg稀释后透析中静滴,2次/周,共10次,观测时间8周;口服组:速力菲(琥珀酸亚铁),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每片100mg,予600mg/d,观察时间同静脉补铁组,两组患者均使用促红素治疗,剂量为:100~150u/(kg·周)。
1.3结果笔者发现,尽管一些血透患者可以通过口服铁剂改善缺铁症状,但许多慢性肾衰患者胃肠道对铁的吸收实际上存在障碍,且口服铁剂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表现为恶心、纳差、呕吐、口腔异味等,患者多不能耐受。原有胃肠疾患者更不宜使用,故临床上限制了它的应用。临床观察表明,两组患者同时应用促红素,静脉补铁组贫血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口服补铁组[2],见表1。治疗后大部分的患者食欲增加,睡眠改善,记忆力、视力及听力改善,乏力、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表1补充铁剂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比较(略)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极其重要,患者对新的用药不甚了解,用药前对治疗往往持怀疑态度。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述了用药的方法、优点并给予有效指导后,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使用及护理遵医嘱,在患者每次透析中给予右旋糖酐铁100mg(2ml),将药品稀释于生理盐水100ml中,可于透析开始1h后至透析结束前1h的任何时段,通过透析器的静脉端输入人体,时间至少维持30min以上,滴速60~70滴/min,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此外,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透析器及管道情况,因为贫血改善后,血液黏稠度上升或者血小板上升,外周阻力随之增加,笔者要注意透析当中的凝血现象,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或增加肝素量的方法从而预防并减少凝血的发生。
2.3毒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2.3.1过敏反应是静脉补铁的毒副作用之一因此,用药前须充分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在应用之前应做药敏试验,即先用25mg的小剂量右旋糖酐铁溶于100ml生理盐水,5~10min滴完,然后观察1h。观察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心率改变、呼吸困难、面色潮红、胸痛症状,对有药物过敏史者最好慎用。为了便于抢救,治疗盘中常规放置肾上腺素。如果无过敏反应,再将剩余剂量静脉滴注[3],本组24例静脉补铁中未有过敏反应发生。
2.3.2消化道及其他反应静脉补铁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皮肤瘙痒亦偶尔发生。本组治疗中,有2例出现消化道反应,仅1例有轻度皮肤瘙痒,但尿毒症患者大多有皮肤瘙痒,是否为本药引起的反应尚不作定论。
2.4饮食护理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治疗过程中嘱患者应及时补充蛋白质及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等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牛奶、鱼、菠菜、紫菜等,少食含钾高的食物、水果、饮料等。
3讨论
通过笔者的治疗及护理发现,在使用促红素的同时,静脉补铁能有效的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贫血状态,从而解除对输血的依赖。静脉补铁虽较安全,但并非全无毒副作用,所以,在补铁过程中,用量及护理方法是保证有效治疗的关键。在使用中必须密切监测体内铁储存量及Hb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及护理方法。笔者认为,静脉铁剂的临床应用是一种疗效较好,操作简单,相对安全的治疗肾性贫血的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1MacdougallIC,TuckerB,ThompsonJ,etal.Arandomizedcontrolledstudyofironsupplementationinpatientstreatedwitherythropoietin.KidneyInt,1996,50:1694-1699.
论文摘要:为提高临床课护理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适应护理本科教学的需要,杭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督促和鼓励专业课教师每年深入医院开展临床护理实践一段时间。2年多的实践证明,临床护理实践能提高和丰富专职教师护理专业知识,保证课堂教学与护理临床紧密联系;提高教师临床教学能力,促进和加快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学院教师与临床医院的合作,有利于拓宽护生实习、就业渠道。
为提高临床课专职护理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适应护理本科教学的需要,杭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督促和鼓励专业课教师每年保证一定的时间,深入医院开展临床护理实践。2年多来,通过在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实践,受益匪浅,现总结报告如下。
1制定教师临床护理实践实施细则
在教师临床护理实践实施以前,学院领导班子在广泛征求教学顾问及学院教师的前提下,制定了《教师临床护理实践实施细则》。以下为该细则的部分内容:
1.1对象和时间女教师40—49周岁、男教师40—54周岁,每年临床护理实践时间不少于2个月;年龄30—39周岁,每年不少于3个月;年龄29岁以下,在5年内累计实践时间不少于2年。女教师50周岁以上、男教师55周岁以上者,不硬性规定下临床,但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最新临床进展。
1.2实践内容根据所学专业和已从事临床护理、医疗实践年限提出不同的要求:
1.2.1护理专业毕业、护理实践经验5年以上的教师要求熟悉护理和医疗进展,带教并指导学生。
1.2.2护理专业毕业、护理实践经验5年以下的教师要求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达到较熟练地参与护理工作的程度(年龄35岁以下应达到独立当班的水平);带教并指导学生;熟悉护理和医疗进展。
1.2.3医疗专业毕业、医疗实践经验5年以上的教师要求熟悉护理工作程序;熟悉医疗护理进展;辅助参与护理工作;带教并指导学生。
1.2.4医疗专业毕业、医疗实践经验5年以下的教师要求熟悉工作环境和特点;熟悉护理工作程序;辅助参与护理工作;熟悉医疗护理进展;带教并指导学生。
2配套待遇和具体实施方案
为鼓励教师下临床参与护理实践,学院在实施《教师临床护理实践细则》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2.1配套待遇根据护理教学特点,教师临床护理实践以天为单位计算,每天按1个课时计算工作量,并给予相应的路途津贴。
2.2具体实施方法由学院确定若干代表本市医疗护理最高水平的省市级教学医院,作为学院教师临床护理实践的对口单位。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教师临床实践申请表》,内容包括医院、科室、具体日程及工作计划。学院和护理部协调后,医院护理部将每位教师落实到各个临床科室,由科室护士长负责教师的具体工作安排。
3结果和讨论
3,1提高和丰富了教师护理专业知识,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临床由于我国护理教育的特点,学校教师一般只在学校承担护理课程,较少有机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困难、变化、发展缺乏了解,与教学联系不够紧密。特别是年轻的学校教师,更缺乏把握临床护理状况的能力。尽管专职护理教师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强。在典型疾病讲解、病历书写和讨论、患者健康教育等方面具有特长,但对护理这一实践性课程来讲,“照本宣科”和“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护理实践,我们发现临床上很多情境、问题和病例,可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同时临床上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治疗方法也可成为课堂讲课的内容J。如在内分泌科,胰岛素泵、胰岛素笔及动态血糖仪等已在糖尿病患者的身上广泛应用,讲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时,就可以补充这些教科书中还没有提到的临床新知识、新业务,让学生在进入临床之前,就对目前临床新进展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样,教师经过透析中心的临床实践,课堂讲授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护理时,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因此,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教师授课的自信心更强了,讲课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论文摘要]目的:调查分级护理在临床应用的现状,找出分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科、儿科共19个病区的住院病人1816例,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指定1名中级职称以上护师到病房进行现况调查。结果:特级、三级护理病人的实际情况与分级护理标准基本符合;一、二级护理病人实际情况与分级护理标准不符合。结论:分级护理内容不完善是临床病人护理级别与分级护理制度不符合的主要原因,应对分级护理内容加以改进,使临床易于操作。
我国的分级护理始于1956年,为张开秀、黎秀芳等老前辈所倡导而成,一直沿用至今。在医学科学和护理理论不断发展的今天,原有分级护理制度中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的要求[2],国内也有同行提出,分级护理的内容已相对陈旧,在临床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分级护理临床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执行分级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2007年3~9月在我院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科、儿科共19个病区住院的病人1816例进行分级护理实施情况调查,其中男961例,女855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43.2岁。调查特级护理病人117例、一级护理病人441例、二级护理病人1012例、三级护理病人246例,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816份,回收1816份,回收率100%。
1.2方法
根据分级护理制度中各级别护理的要求,设定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4种问卷调查表。
1.2.1调查内容
(1)病人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住院科室。
(2)护理实施内容包括以下6个指标:①巡视病房间隔时间:分为24h专人护理,15~30min,1h,2h,>3h,12h;②生命体征监测间隔时间:分为15~30min,1h,2h,3h,4h,6h,8h,12h;③生活自理能力评价:分为完全依赖、部分依赖、自理3个层次;④基础护理项目:包括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⑤心理护理;⑥卫生宣教。
1.2.2调查方法
指定1名经过培训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师深入病房,用各级别护理问卷调查表,评价相应级别护理病人的病情,填写调查表后收回汇总,统计出病人病情与级别护理的符合情况。
1.3符合率的评价标准
特级护理:能够24h专人护理、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一级护理:每15~30min巡视病人1次,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或部分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二级护理:每1~2h巡视病人1次,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三级护理:每12h巡视病人1次,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生活完全自理的视为100%符合。
2结果
(1)本次调查中有266例病人的病情与其医嘱护理级别不符合,属人为因素导致的,如医生对分级护理认识的差异性和受收费因素影响,其级护理11例、一级护理91例、二级护理141例、三级护理23例。
(2)病人病情与医嘱护理级别符合情况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来,国内对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的人日渐增多,探讨的问题愈加深刻,提出的建议应引起我们护理工作者的重视。本次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分级护理制度在临床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3.1分级护理内容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分级护理制度中有些内容较笼统,临床执行中随意性太大。例如,特级、一级护理对生命体征监测的间隔时间没有具体的规定,本次调查级护理的病人间隔15~30min监测生命体征的65l例(61.3%),1h的22例(20.8%),2h的19例(17.9%);一级护理的病人中间隔1h监测生命体征的191例(54.6%),2h的52例(14.9%),3h的17例(4.8%),4h的90例(25.7%);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范围,形成同样级别的护理,病情监测的时间却相差甚远。
3.2分级护理制度中病情依据和护理要求存在矛盾
分级护理制度中依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来决定病人的护理级别,并规定了相应的护理要求。在一级护理中,有时会出现病情与护理要求不符,有些病人需要给予完全的生活帮助,但不一定需要严密的病情观察。本次调查中,骨科一级护理病人51例,其中46例(90.2%)为卧床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低,需要完全依赖或部分依赖,护理要求很高,但是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并不需要随时监测,给临床护理级别的选择带来问题,给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带来困惑。
3.3分级护理制度中有些内容执行有一定难度,不切合实际[4]
分级护理制度中要求对一级护理病人每15~30min巡视病房1次,该标准既概念模糊,又不可执行。每次巡视病房做什么,全面评估病人病情,还是监测生命体征,是否需要记录,无明确规定。况且,本次调查中有此需要的病人仅为33.4%。再说,假如一个病区有10个一级护理病人,每个病人巡视1次需要5min,那么需要3个护士连续巡视才能完成,此标准适合特护的病人应用。调查又发现一级护理巡视病房时间间隔1h的183例(52.3%),生命体征监测时间间隔1h的191例(54.6%),每小时巡视时间的例数与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的例数接近,因此取消巡视时间的规定,改为病情监测时间更为合理。
3.4分级护理中病情依据滞后
由于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从前的疑难、危重病例,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或治愈,例如肾衰竭病人在分级护理中定为一级护理,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开展,不但挽救了病人的生命,而且,定期透析病人还可以继续参加工作。各种制度需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进行修改,否则就会给临床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5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分级护理制度中规定,对特级、一级、二级护理病人要做好基础护理。但由于内容笼统,不同护理级别的病人需求不同,如特级护理病人基础护理需要护士做,而一级、二级护理病人需要护士完全或部分协助。况且不同的疾病需要的基础护理项目不同,如妇产科的病人会阴护理多,神经科的病人则需要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所以,不同护理级别、不同疾病不能一概而论。
3.6医嘱中护理级别不准确
在本次调查中有266例医嘱护理级别与病人需求不符,应为一级护理的病人,医嘱定为特级护理;应为二级护理的病人,医嘱定为一级护理等等,医嘱护理级别不准确的原因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4建议
分级护理制度病情依据不可能涵盖所有疾病,建议用生命体征监测时间的长短,作为病情轻重的依据,取消巡视病房时间;另外可以根据病人的自理能力分为不同的活动度,护士根据病人的活动度给予生活协助,病情监测与生活护理应分别分级分度,匹配使用;基础护理项目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以便使分级护理制度更实用、便于操作。
参考文献
1丁言雯.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63
2刘义兰.对分级护理制的商榷.护理学杂志,2006,21(12):44-45
流行性出血热是野鼠中流行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东北地区12月至次年2月为流行高峰。“。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护理体会。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在于发热期进行恰当的液体疗法及免疫治疗:低血压少尿期需积极扩容。恢复有效血容量:采取综合性利尿措施。防止肺水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2006—2008年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范围为23~52岁。
1.2方法
1.2.1发热期的护理:早期卧床休息,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噪声。减少对病人的刺激。予以高热量、高维牛素、易消化饮食。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特别是高热的患者,体温过高时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由于此病有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故不宜用酒精擦浴。尽鼋少用解热镇痛药,定期测量血压。患者发热后期多汗、缸液浓缩。应鼓励病人多口服补液。必要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防止休克和保护肾脏。
1.2.2低血压期的护理: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每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并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补液速度,低血压早期应快速补液。必要时加粗针头或多静脉通道。但对老年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速度应适当放慢,减少用量以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24h尿量。尽早发现少尿倾向;低血压期患者注意保暖,禁止搬动。
1.2.3少尿期的护理:少尿期应注意尿量每日3000ml为依据。此时鼓励患者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含钾量较高的饮食,对严重贫血者可酌情输入新鲜血液。尿量每日>3000m1.补钾时应以口服为主。必要时可缓慢静脉滴人,同时注意钠、钙等电解质的补充。对尿量每日>5000ml者。可试用双氢克尿塞、去氧皮质酮、垂体后叶素、消炎痛等。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应注意预防感染。注意病室内空气消毒。特别是加强口腔及皮肤的护理。
1.2.5恢复期的护理: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糖、多维生素饮食。注意休息,一般需l一3个月左右,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重型病例可适当延长时间。
1.2.6并发症的护理:①观察是否有鼻出血、咯血、呕血、便血:是否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休克的表现。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护理,并按医嘱给予止血药。②心衰、肺水肿患者,应减慢输液或停止补液。半卧位。注意保暖。氧气吸人保持呼吸道通畅。③脑水肿发生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镇静、止痉脱水。注意观察疗效。④高血钾病人静注葡萄糖酸钙时宜慢。输注胰岛素时应缓慢静滴,随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必要时町血液透析治疗。⑧进行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宣教,特别是宣传个人防护及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方法。以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本病恢复后,肾功能恢复还需较长时间,应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压、垂体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结果
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明显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共治愈患者46例。2例危重型患者死亡。
3讨论
流行性出血热因各期治疗原则截然不同。且各期也有交叉重叠。并发症严重等而成为流行性出血热护理的难点。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通过护士严密观察病情。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危重病人抢救及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
关键词:全科护理;应用价值;医院护理
0引言
全科护理,主要是患者为中心,针对患者所实施的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康复训练、预防疾病、护理方法,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1]。现阶段,临床中,全科护理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实施成效也非常的不错。本文就医院护理中的全科护理应用价值进行分析[2]。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签署同意知情书。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者、无法交流沟通者。将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50例。研究组中22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年龄40~75岁,平均(57.12±3.15)岁;常规组中例24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龄41~78岁,平均(57.9±3.64)岁。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护理方法。常规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患者专科护理干预,比如呼吸内科患者,给予祛痰、呼吸道管理护理;普外科患者给予伤口感染护理;消化科患者则给予抑酸剂、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等药物护理干预。针对不同患病的患者,给予专业护理。
1.2.2研究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全科护理模式。注重培训护理人员相关知识,进而为培养护理人才奠定基础。按照医院护理特征,护理人员熟悉各个科室的护理技术以及理论,比如急救护理、社会护理医学、心理护理、医患交流等,并将其应用于护理工作中,重视不同护理的结合应用,比如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除了专科护理之外,还应当实施心理护理、急救护理、医患交流等护理干预。针对全科护理,健全奖惩机制,鼓励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提升护理人员的全科护理质量及其水平,警告表现较差的护理人员。以患者为护理中心,根据患者所需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按实际需求出发,给予心理护理、个体差异化护理、疾病预防、日常保健等护理措施,重视护患交流,尽量满足患者所需,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确保护理质量的同时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注重护理实践,给予护理人员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全科护理中,大多数护理人员只有较强的护理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实践技能,而护理实际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具有较高的要求,基于此,应当为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护理人员深入了解各个科室的临床护理技能以及护理知识,促进护理人员对不同疾病护理技术的掌握,除此之外,还需要熟悉不同保健措施,促进自身保健指导能力提升,在护理中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护理服务。注重全科思想的应用。在实际护理中,要注意应用全科思想,判断患者疾病,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全面性,有助于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早日促进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护理满意率、护理质量、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成效。护理质量评价以及满意率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出院后无需再次就诊则视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出院后半年内需再次复诊一次,则视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出院半年内复诊两次以上则视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χ—±s),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检验χ2。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费用、护理满意率、护理质量、治疗时间对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护理质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时间比常规组更短,治疗费用也比常规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
2.2护理成效对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成效显著由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全科护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护理措施,从整体上而言,将各种不同护理知识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以患者为护理中心,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患者所需、疾病预防,治疗疾病时给予预防控制、保健指导,有利于医院护理质量水平提升。对患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有关研究表明,全科护理在满足患者基本所需之时,还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展示了出来,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次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表明全科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工作质[4]。全科护理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除了专科护理之外,从不同角度、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常规组,治疗时间方面,研究组患者更短[5]。表明全科护理模式从多个不同角度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护理死角,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研究组患者护理成效、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表明全科护理模式从本质上,得到了有效提升,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且有利于医患良好的沟通交流,取得患者信任,进而提升护理满意率,对医院纠纷的避免,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及意义。综上所述,全科护理模式在医院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成效,降低并发生发生率、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率。
参考文献
[1]高杨,梁爽.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细节管理的应用价值分析[A]《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2月研讨会综合刊[C],2015:2.
[2]王银,沈桂英.门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分析[A].《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2月研讨会综合刊[C],2015:2.
[3]李珍兰.肛肠病手术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2.
[4]吴海梅.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2: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