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技咨询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建立实训室,构筑实训平台
通过实训室的流程模拟,学生可以达到熟练操作业务的程度。但是当前商贸企业的“理想员工”不光是业务熟练的员工,因为业务的熟练操作是可以在企业慢慢培养的,而且学生所学习的软件平台有时候并非企业所使用的软件平台,所以很多商贸企业的“理想员工”是能够开发海内外客户,能够拿到订单的员工,而不是只能在办公室处理流程的员工。
1.2扮演各角色,模拟业务流程
这种实训方法操作比较简单,就是让学生自由组队,每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用“演戏”的方法表演某个业务场景。如学习国际贸易术语FOB时,可设置进口方、出口方、保险公司、船运公司、出口地海关、进口地海关等六个角色,由六个学生分别扮演这些角色。于是,作为进口方的同学必须熟练掌握所学的术语知识,并根据术语的要求向保险公司投保,向船运公司订舱,向进口地海关报关等。而出口方同学必须做好出口地海关的清关工作。当然,表演过程中可能出现插曲,比如到了进口地货物出现损害,于是涉及到了索赔问题。这种实训“表演”的成分比较大,因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能有机会“表演”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只能在座位上看人家“表演”。于是,坐在位子上的同学的实训收效甚微。
1.3分析小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这是商贸类课程考察学生基本技能的实训方法,往往和理论知识的学习相结合。教师首先查找课程资源库,选择针对某一知识点的典型案例。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一般来讲,学生的结论会多种多样,持不同结论的学生往往会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分析,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这种实训方法操作简单,无需投入额外的实训设施,因而相对灵活,被广泛采纳。但是,案例分析往往只能起到“纸上谈兵”的效果。如果实训方法仅有案例分析,学生的理论功底可能是比较扎实的,但是因为没“操作过”,一旦从事相关工作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不仅基本的业务流程不通,更谈不上开发客户和管理客户。
2商贸类课程实训环节引入电子商务思想的必要性
2.1适应新型贸易方式发展的需要
近十多年来,电子商务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促使贸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通过统一的网络平台运作,可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位一体,并将传统贸易方式下繁琐的交易谈判、合同签订、通关工作、物流跟踪高度整合。虚拟企业、手机银行、微博营销、微信商圈等新型模式极大地渗入商贸行业中,并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商贸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电商背景下变得日益白热化。谁掌握了前沿网络营销手段,谁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所以,作为把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有必要在商贸类课程中加大改革步伐,特别是在实训类课程中,加大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交易谈判模式、电子合同签订、网银结算等切实符合行业实际的学习内容。
2.2适应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
作为有志于成为外销人才的学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需要把前沿的贸易信息技术应用于开发客户、管理客户的职业能力。操作流程的技能是最基础的,如果只具备操作流程能力的学生,在职业生涯当中可能将长时间处于底层,甚至由于网络技术、智能平台的发展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尴尬境地。相反,如果能在专业学习中跳出传统的实训平台,增加电子商务技术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商贸类课程的实训中开发客户、管理客户、挖掘数据、分析数据,相比于第一类学生,显然能增厚专业功底,发展职业能力。既懂开发客户,又懂操作业务的学生不仅更受企业青睐,而且在其职业生涯中更容易脱颖而出。
2.3适应高职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商贸类课程的实训方式以软件平台为主。但是,往往那些能在学校软件实训平台上得到高分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却感觉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实训室里操作的软件跟企业应用的软件大相径庭。所以,实训课程不能光把重点落在模拟软件的操作上,而应该把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纳入进来。也就是说,不同的企业可能使用不同的软件,但是软件的功能模块是相似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需要用电商技术加强学生对商贸软件功能模块的认识和流程的应用能力以达到“一通百通”。此外,必须要看到大部分的实训软件以仿真业务流程为主,侧重于“幕后工作”,至于贸易中的重头戏———寻找客户和揽取订单却是缺乏的,在课程改革中,也需要从行业实际出发,采用电子商务思想进行扩充。
3商贸课程实训应用电子商务的实践———以国际贸易课程为例
3.1突破实训室软件平台,引入电商平台实战
国际贸易实践中,通过专业的电商平台寻找客户或货源已成了外贸业务员的一大习惯。所以,在课程学习中,有必要使学生了解并熟悉这一技巧。例如,阿里巴巴系列网站包括最近发展迅猛的速卖通是专门为进出口企业服务的,也是最为真实和成熟的互联网平台。速卖通是面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为中小企业出口货物服务,集订单处理、货款支付、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外贸在线交易平台。其官方网站还开设了速卖通大学,免费指导初学者从账号注册开始直到客户下单物流配送。在国际贸易课程的实训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在速卖通上免费开设外销店铺,认识常见的营销工具,与外贸实践相接轨。此外,一些典型的面向全球的采购网站(如阿里巴巴全球)也可以纳入到课程学习中来。因为在这些平台上,往往集聚了全世界的货源,是从事进口业务寻找合适货源的主要工具。
3.2增加网络构建知识模块,熟悉网络营销手段
企业打开产品的国际销售渠道的模式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借助成熟的电商平台产品目录,如上述提到的速卖通;二是大型进出口企业构建自己的网站,在自己的网站上产品目录。对于第二类电商模式,商贸类毕业生应该能分析网站的功能模块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功能模块完成商品的、订单的生成、付款的实现。不同的企业可能具备不同的网站形式,但是网站的功能和流程大同小异,所以在实训过程中应该增加电子商务网站功能模块及流程分析这些最本质的内容。此外,外销企业的电商网站建构完毕后首要的目的是要能被海外客户搜索到,所以还需要借助一系列网络营销手段扩大知名度,如网络广告、友情链接、搜索引擎关键字登记等。这些典型的网络营销手段同样也应该被运用于实训课程教学中。
3.3采用多种互联网教学手段,培养网络应用意识
跨境电子商务的崛起意味着国际贸易会越来越走向网络化,不仅仅是交易的网络化,也包括企业内部管理的网络化。所以,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学有所用,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教师有必要采用多种互联网教学手段,培养其网络应用意识。如,随着智能手机在高校的兴起,微信、微商成为了一个热门词语。教师要让学生看到微信不仅仅可以跟朋友玩互动,也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甚至可以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于是,教师可以先通过朋友圈功能,建立实时交流和分享平台,接着整合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与微信平台相连接。学生通过手持智能设备,随时随地可以移动学习。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慢慢地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诸如微信营销、微支付等新型商贸手段,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培养网络应用的意识。
4结语
黑龙江省拥有即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伊春、大庆、黑河、五大连池、铁力、等13个资源型城市,是全国资源型城市较多的大省。其中有著名的煤炭城市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中国第一个石油城市大庆和森工城市伊春、铁力等。大多数城市是在进行矿业开发或林业开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了能加速矿业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这些地区进行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投入,从而出现了像鸡西,大庆这种依托自己资源的开发而在开采区附近兴建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它们为黑龙江省及全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源。但由于大多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根据经济生命周期,黑龙江省的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处在经济的衰退期。资源型城市处于资源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使资源产业经济发展缓慢。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森林资源逐渐衰减,可供开发量越来越少,使开发成本增加。因为比较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当开采量下降时,不能阻止资源开采量下降引起的各种资源的恶化。难以弥补采掘业下降带来的增长缺口。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煤矿城市采煤沉陷区问题突出,油田植被和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土地“三化”、水土流失加剧,林木蓄积量减少,森林生态功能减弱。同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危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局面。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因而使资源型城市产业规划不合理,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第一产业主要是传统农业,其发展主要是粗放经营为主。第三产业以餐饮业和商业发展为代表,其发展相对较滞后,第二产业其产业链相对较短,主要依赖初级原料产品加工,经济增加值较低;在资源型城市中,大型资源型国有企业在城市发展中处于主要作用,中小企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种情况阻碍了企业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不利于原有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和提高,城市各种产业相互关联的程度较低,城市区域产业发展脱节,各种产业难以进行质量上的整合。
2.各种资源逐渐枯竭
由于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断的开采,自然资源的存储量会不断减少,最终枯竭。那么资源型城市随着开采量的增大,这种矿产资源的地理优势将逐渐下降,矿产资源开采成本整体趋势将上升,总的来说,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资源产业的全盛时代已经过去,资源型城市所拥有的资源产业整体正在以非常明显的趋势衰退。黑龙江省正从原来的资源输出型大省逐渐转变为资源输入型大省,其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进入调整期和转型期.
3.人才结构不合理
资源型城市人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一方面,大多数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较单一,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并不多,主要需要从事资源开采和开发的工人,它们大多数文化水平并不高,所以,在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中,人才结构较为单一,随着资源产业资源的枯竭,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条的延伸,资源型产业需要更多的有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但是,现有的企业人才发展模式不能满足资源型转型的需要,缺少相应专业人才,导致资源型企业向其他产业扩张和延伸较为困难,调整产业结构不能顺利地进行的局面这不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使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资源型城市大多数位于偏远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投资环境差,难以吸引人才,甚至还出现本地人才大批外流的现象,使得资源型城市人才更为紧缺。
4.环境污染严重
黑龙江是以矿产,森林资源为主的大省,在资源开发建设初期初始阶段,企业的发展注重产能忽视环境保护,造成三废———废水、废气、固体物废弃物的随意排放,没有注重环境保护,使环境污染变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全球温度升高,温室效应加聚。同时由于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矿物资源被过度的开发与利用,地球上许多生物资源正在减少,甚至于有些珍稀生物处于灭亡的边缘。
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循环经济是黑龙江省建立新型工业化城市,同时使整个资源型城市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达到人与人、人和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的相处,使整个社会在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下向前发展。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本着“节约,环保,发展”的基本思路,把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增加的出发点,进而创造出“投入少、产量高、能耗低、排放少、可循环、能持续”的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节约型社会体系。
1.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
制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要使全社会都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过程来,要让各个部门,机关以及个人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可以选择一些重点行业和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试点,例如:在矿产开发、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把深度开发主导产业和积极发展替代产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成立和发展一批循环型企业、工业园区、市县,大力推进和发展节约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对能量进行梯级利用,以达到能源污染的零排放、发展绿色再制造等,对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技术瓶颈进行改进和突破。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的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对开发区的企业进行整合优化,尤其是对矿产资源,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化学、医药等产业链进行重点培育,对企业的产品所产生的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加强对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的治理,通过建立化工基地经济工业园区进行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和重点发展以靠高科技为主的生物以及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循环经济为主的产业链,使上下游之间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链能够循环利用或交叉利用。同时应重点对循环经济园区内相关行业进行重点管理,提高“三废”综合利用率,降低企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积极加强对废水,废气的循环再利用,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大力推广无公害种植、生态渔业养殖和零污染饲养模式,发展生态农业。
2.大力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发展黑龙江省绿色产业,采用高效、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设备及技术工艺来替代高消耗、高污染的技术装备,用以改造那些传统产业,逐渐建立起低消耗、高产能的产业体系。加强对高能耗的行业如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原料、能源及水资源的能耗管理,实现这些能源的梯级、高效和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系,用以提高企业资源的产能效益。加大力度推进黑龙江省清洁化生产试点企业建设,指导和鼓励钢铁企业、热电企业、三大动力企业、矿物加工企业采用清洁化生产、积极进行ISOl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强企业污染全过程的治理与控制。
3.积极开展废旧产品的循环利用
运用生产—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大力推进固体废弃物如废机电产品、钢铁、垃圾等的回收利用,最大效能的提高产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加快建立黑龙江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建设,有效建立起一个集垃圾分类回收、加工处理、综合利用集中在一起的综合性体系。加快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循环工程建设;建立黑龙江省废物转换系统,如固体物回收再利用、废旧物资回收系统、固废集中处理系统、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等,大力开展循环资源产业建设,以使资源循环利用得以实现。
4.强化矿山等矿产资源的综合运用效果
一方面,合理规划黑龙江省矿业城市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大力强化鸡西、七台河,双鸭山等矿业城市的矿产资源的开采管理,加大力度对开采秩序进行整顿,对矿场资源如何进行利用与开发的方式进行改进,进而达到矿业资源规范化的管理与保护性开发的目的;另一方面,应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研发与攻关,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矿业资源深加工技术进行研发及推广,增加矿业资源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开发与大力完善有利于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城市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采,选,冶”的先进工艺,大力提升矿业企业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率和利用率。强化共生的矿产资源及由主产品生产中所产生的副产品的综合开发与回收利用。加强矿业资源开发与冶炼的固体废弃物等矿业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使其转化为新型建材产品,最大效能的实现矿产资源循环有效的利用。
5.树立全社会绿色消费的观念
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使全省人民重视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引导全社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观念,从而使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向节约资源以及绿色健康环保方面发展。倡导全社会的群众使用带有节能环保标志的绿色产品,抵制或拒绝过度消费产品的消费行为。把节约资源和循环再利用的生活方式及消费行为变成每个公民的自发自觉的行为,达到全民绿色消费。
6.完善资源城市的资源保护政策
黑龙江省的资源城市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因而这一时期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因而应加强环境、土地资源的保护,注重提高土地资源的应用效率。根据环境、资源二者的相互关系,对资源的开发应本着有限性、有序性以及有偿性等原则进行开发,加强和完善资源保护政策,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与环境保护要加强立法,注重矿产资源开采的安全性与效率性。制定较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注重单位面积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提高矿产和水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以期形成一个具有节能性的工业和具有节水性农业,同时在各行各业开展节约各种资源的活动,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减少资源的消耗。
7.推进“生态黑龙江”建设,建造舒心、安适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排球 训练 技术
由于我省中专学校经常举办排球比赛,我校组织了一支女子排球课余训练队。这是一支长期课余训练队,每年都参加市级比赛。在这些年的训练过程中,本人遇到过很多的疑难问题,在不停地摸索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在此写出来,与同行们进行交流,以便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1.队员的选拔。根据我们过去在选材问题上积累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在选材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1 思想品质方面:首先要有很浓厚的兴趣,只要队员有兴趣,她练习起来就很认真,一有时间就会主动参与练习,不用每次训练去三催四请。其次是观察她们是否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能够吃苦耐劳、是否诚实守信,有较强的意志品质的队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接受较强的训练强度,不会娇气、不会叫苦叫累,在课余也能够处理好文化课学习与课余训练的主次关系,不会因为排球训练影响到文化课的学习。
1.2 智力方面:,所选的队员必须是功课在班上是中上等的,因为文化课都跟不上班级的其他同学,她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补习功课,课余就不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参加训练。另外,这样的学生,其接受能力不会太强、悟性不会太高,在学习一些技术时进步很慢。
1.3 环境方面:要求家长要给她们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该放就放、该收就收,让她们能够独立、自主地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特别是家长能够支持她们参加课余训练。这样,她们在训练中就不会担心来自家长的一些压力,就能够全心全意地去完成老师规定的练习任务。
2.训练时间的选择与安排。由于我校的运动员大多是寄宿制的学生,下午大多都要上2节课,有充足的课余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她们的训练时间安排在每周二和周五的下午,这样能够保证一小时的训练时间。
在10、11月份,主要对新队员进行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在这段时间,要充分发挥老队员的作用,以老带新,这也是老队员打完比赛后的一个调整期:12月到学期结束,进行排球的专项学习,基本形成自己的技术特色;第二年的1-6月份,主要进行技、战术的训练,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完整的一套技、战术。
3.基本技术上的几个常见问题。
3.1 移动的技术。在移动技术中难以解决的是抱手移动和移动不及时。
抱手移动是初步学习排球运动队员的常见毛病,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击掌垫球。刚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让队员做自垫球练习,要求每次都能够放开双手在胸前、身后、或体侧击掌一次或数次;在两人一组对练的时候,一人抛球,练习者完成一次自传(或自垫)后,把球垫(或传)给对方,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一人抛球,另一人在垫球前击掌一次后再垫球,也可以多击掌几次再垫球(然后过渡到向练习队员的左右吊着抛球,迫使练习队员放开手移动)。
移动不及时表现在队员对来球的预判能力差,还有就是队员本身的脚下动作慢。前者要通过多练习两三人的传、垫球,对球很熟悉后就能够解决。但队员的脚步动作慢就得进行专项训练才能提高,我们的做法是:每次训练结束都做一组提高身体素质的练习,重点在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跳跃能力,让队员在比赛中能够“动”起来,培养队员的迎击球的意识,判断来球,主动找球,及时移动,取好位置,卡住球路,增强移动的耐久力。主要的练习手段有:原地准备姿势,然后根据老师的手势或哨声做前、后、左、右滑步或交叉步移动练习;单人移动接各种各样的来球,老师或老队员抛出各种不同方向、弧度的来球,队员用不同的步法,想尽方法尽量把球接好,并能回给老师高质量的传球。
3.2 发球技术。现代排球,发球不仅可以抑制“一攻”,而且还可以直接得分,因此必须足够的意识到发球的重要性。就现在我们中学生的排球运动水平来说,虽然“一攻”打得不是很好,不要求发球有多大的攻击性,但总不能够失误送分。所以,在我们的队里,要求每名队员都能够掌握发球技术,有较高的发球成功率。对老队员来说要求更高,不仅要有较高的成功率,还要求有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中加强练习,不断提高。
但在训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发球成功率低的问题,首先要多练习,练习时一定要有正确的发球技术动作,其次要求队员多观察与思考。掌握发球方法,常见的错误有:第一,抛球不稳定,过高或离身体太近,可以通过设定固定的目标反复做抛球练习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击球部位不准确,可让学生对着固定球做挥臂击球练习,以调整击球部位的高或低,解决挥臂轨迹不稳定、挥臂速度不正确的问题。第三,动作不协调,可以通过徒手的完整练习,体会用力顺序,也可以对着墙体进行发球练习,这样便于捡球节约练习时间,提高练习的效率。我们多采用侧面下手的技术,抛球和挥臂击球的技术不太好掌握,在初学阶段可把抛球的高度控制在l~2个球的高,有利于队员找到合理的击球点,当她们已掌握发球技术后,适当调节抛球的高度和挥臂的轨迹,增加发球的攻击性。
3.3 接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的训练重点在于垫球技术的训练。自垫球技术是排球技术的基本,但在平时的训练中经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移动不及时,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谈过了,在接发球时,可以通过训练来解决移动慢的问题,分成5~6人一组,让一队员在场内接队友发来的球,其他队员发球,这样依次进行,既练习了接球队员的移动速度,也能提高发球队员的准确性。二是接球的部位不准确与用力不合理,这表现在队员垫球的基本功差的问题上,就得重点来训练队员双手下手垫球的技术动作。一般情况让队员两人一组进行对垫球练习。练习时,有目的地左右、前后移动,培养队员能够有目标的将球垫到对方合理的位置,这就要求队员在垫球时要取位正确、合理;还可以用摸脚垫球法和拾物捡球法来提高,能培养队员快速反应能力,进行低姿位的下蹲脚跟提起离地的身体动作来垫球,还能培养队员的眼光运用能力、脚步的快速移动能力、正确垫球动作运用能力。
一、服务三农,积极参加科普集市、送科技下乡活动
水利学会积极配合县科协组织的科普集市、送科技下乡活动,精心准备和送发有关巡堤查险、防汛抗洪、山洪避灾、科学管水、节约用水、渠道防渗、白蚁防治、水土保持、水法宣传等方面的资料四千多份,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广泛传播科技知识,使人们在突发性自然灾害来临时能够从容应对、降低灾害损失;让农民群众掌握较为先进的生产技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二、评先奖优,鼓励会员开展学术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
我们一直认为,开展学术研究和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是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交流与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同时学术论文也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学术成果,是作者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具体反映。该项活动从学会成立之初到现在长期坚持,从未间断。2004年该项活动得到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共收到会员论文47篇,经学会理事会精心评选,评出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4篇,三等奖论文6篇,学会分别给以了奖励,并推荐3篇向上级科协申报。在今年的优秀论文中,由李正桂、周知辉2人合著的《橡胶坝袋在水渡河水闸中的应用》已在省级专业刊物《湖南水利水电》上公开发表。李小平同志2003年撰写的《我县水利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获市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三、精心组织,学会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1、为让全体会员[本文章属原创,其他网站复制必究法律责任]对我县近连两年来的水利建设成果有一个较为全面了解,同时为会员之间构建一个相互交流、探讨的平台,学会2004年先后两次组织会员对全县新建成和在建的水利工程工地现场参观,并将每处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关技术参数打印成书面材料供会员们参考。另外,今年学会还与相关会员单位两次赴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的工程技术及管理经验,取人之长为我所用。
2、在科技培训方面,2004年,学会配合县防汛办和局工程科组织举办了两次培训班。一次是组织水利系统骨干技术人员举办了一期堤坝白蚁防治技术培训班,编教材、做示范,聘请白蚁防治专家亲自授课,并配发防治药物,便于学员即学即用,及早消除堤坝白蚁危害隐患。一次是组织基层工程人员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学员们掌握了一些适合在我县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方法,让他们对规范工程建设管理行为的重要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基本掌握了工程建设管理程序、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等方面知识。版权所有
3、2004年,我们按照学会章程,共收取单位会员、个人会员会费四千多元,并通过技术咨询服务方式收取一部分业务费用,使学会活动能够有声有色地开展。我们根据“源于会员、用于会员、服务社会”的原则,所收会费设专帐管理,全部作为学会的各项活动经费以及提供技术咨询的成本费用。
【关键词】论文 数据库 查新
论文全文数据库是我国现阶段文献资源最完整,同时在动态更新方面最为优秀的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是荟萃我国各学科领域重要创新成果与高层次创新人才信息的科学文化资源宝库,是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推进科技工作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平台。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了国家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组织、部委、高校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及国家性会议论文全文。覆盖学科广、文献量大、收录质量高、全文收录、每日更新、使用方式灵活等特点,是我国最具权威的论文全文数据库。数据库信息存贮量太,检索速度快,为科技查新提供了文献保障,在科技查新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概况简介
(一)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收录了从1999年到现在为止我国357家具有博士培养资质单位的博士学位论文,累积博士学位论文文献7.3万多篇。由相应的数据库服务中心实行每日更新。学科范围包含并且涉及基础科学、农业科技、信息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工程科技(Ⅰ,Ⅱ)、医药卫生科技、社会科学(Ⅰ,Ⅱ)、哲学与人文科学等学科。
(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是我国现阶段资源最完整,质同时连续更新最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文献。学科包含了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Ⅱ)、信息科技、医药卫生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Ⅰ,Ⅱ)、哲学与人文科学等学科,它收录了自1999年至2007年12月31日所累积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54万多篇,这些文献都来自于全国460家具有硕士培养资质单位的硕士学位论文。在更新频率上:CNKI中心网站及数据库交换服务中心每日更新。
(三)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CDMD)(清华同方),收录了1999-2006年全国300家具有博士培养资质单位所刊发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近22万篇。这些论文的收录范围包括理工A,B,C、文哲史、经济政治与法律、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教育与社会科学等学科。
(四)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CNKI)收录了我国2000至今以来国家二级以上学会、协会、研究会、科研院所、高校、政府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在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文献92万余篇。收录范围涉及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科技、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信息科技、农业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等学科。
二、不同数据库作用分析
(一)获取论文全文的作用
1.获取论文原文:撰写新论文的关键是要首先寻找并且阅读相关文献,然后将要所攥写论文的文献数据和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对比并且分析。并且用表格、图形或文字方式将文献的结论、成果、工艺等和查新课题进行比较,提到和查新课题创新有关的数据。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独特性的结论,而只找出相关的题录或文摘作结论是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的。
2.通过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DBFT)进行学科主题浏览、个性化检索、组合检索等方式,然后再进行二次链接(可以查到同一关键词以及同一作者的所有论文)。在检索结果中可以看到相关的论文题目,点击所要找的论文,可以得到论文的全文信息。
3.通过对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CDMD)进行简单检索、高级检索等检索方式,可以在检索结果中发现论文题目、学位授予单位、提交日期等相关信息。
(二)同类数据库联合使用
任何一种数据库或者刊物均不可能收录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全部文献,在项目查新咨询的实践中可以发现,只有将多种同类数据库联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从而避免出现漏检现象。现就上述论文全文数据库在科技项目查新咨询中的作用作一论述。
1.学位论文作为特种文献之一,它的数量也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的增加。学位论文本身和常规文献-- 图书、期刊等有着各自不同的信息价值,同时也受到了教学、研究、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
2.科技查新和一般的文献检索的目的不同,它不是以寻找相关文献目录为目的。而是以数据库的高水平检索手段为基础,然后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其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的,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在在查准的基础上达到查全,避免出现漏检的现象。将多种数据库的联合应用起来,可以有效的达到这样的作用,特别是在做一些边缘学科或者交叉科学的项目时,可以发挥其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科技项目查新中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同时也提高了内容的准确性、扩展性、全面性等。
3.根据科技查新咨询实践可以发现,部分科研人员在选题时,仍然按照过去的经验来检索文献资料,对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强大功能不够重视。在查新过程中一些科研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不全面的信息,就开始进行选题或开题。在准备申报科研项目或成果,需要查新机构进行科技查新时,才发现已经有了相同或类似的研究成果。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工作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科学性,对提高科技管理与决策规水平,减少和减低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率和科技成果评审失准方面,同时增加科技投资效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不仅要充分利用专题数据库成果数据库、国内外期刊数据库、专利数据库,也要充分的利用会议论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资料,为科研选题科技查新做好服务工作。
论文关键词:设备房标识系统,规划,流程
0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房是指包含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车站内的通风空调、给排水、FAS(防灾报警系统)、BAS(环境监控系统)、低压供电、高压供电、通信和信号等设施设备在内的房屋。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房的建设与使用过程分为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设备使用、设备维修等七个阶段,涉及到设备房的设计方、建设方、供货方、安装方和运营方等五方单位,传统的设备房建设与使用过程中涉及的五方基本上缺乏完备的设备信息交流与沟通,各方按照自己的标准完成任务后便移交给另一方,属于典型的“缝接式”管理流程。
由于设备房内设备技术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可靠运营流程,相关设备管理的诸多重要信息需要在设备房建设与使用全寿命周期过程中予以持续关注,但由于设计方没有明确的设备房设备维护管理的相关建设规范要求;建设方没有明确的设备房设备维护管理需求要求;供货方没有明确的设备房设备维护管理标准要求;安装方没有明确的设备维护管理安装可视化与定置化要求;导致运营方在设备房设备使用与维护过程中,发现前述阶段工作完成的设备房建设与设备安装、调试与自己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时,由于设备房工程已建设完成,难以回溯前述各方责任,只能由运营方独立开展设备维护管理的相关工作,必然会造成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不规范的设备房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环境,也可能给设备运营维护操作带来诸多不便,也潜伏着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
南京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以“一切标识设计全效服务于设备管理维护”为根本出发点流程,以改善与提高设备房内所有关键设备的预防维修内容与服务质量为载体,在参照现有设备房标识语言的基础上,睿智联合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房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制作、安装及维护等多家单位,着力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房设备维护现场的可持续管理核心期刊目录。
1 设备房标识系统规划与设计
1.1 设备房标识系统设计核心理念
南京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核心理念为:“标识构筑效率空间,沟通铸就完美品质”。
“标识构筑效率空间”的含义为:
⑴设备标识系统立足于设备维护状态管理,重视设备运行与维修状态的监控与管理,提升设备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
⑵设备标识系统立足于生产现场,重视设备房可视化管理和定置管理,提升设备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⑶设备标识系统立足于设备全寿命周期过程的综合监控,重视设备房统一特征的集中表现,提升设备房整体形象和服务效率。
“沟通铸就完美品质”的含义为:
⑴设备标识系统立足于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基本需求流程,重视维护、管理人员与设备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维护、管理人员的精神品质;
⑵设备标识系统立足于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重视设备的“六源”管理,提升设备自身技术品质;
⑶设备标识系统立足于设备房设计、建设、运营与使用、维护的全过程的内在需求,重视各个环节设备与相关责任人的和谐共处,提升整个沟通流程的和谐品质。
1.2 设备房标识系统功能规划及组成
南京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规划依据标识承担的主体功能,可以划分为六类子系统,分别是功能参数与规范类子系统、公共信息与提示类子系统、线路流程与定置类子系统、检修作业与指导类子系统、设备管理与标牌类子系统和维修文化与宣传类子系统,功能层对应的设备管理主体如图1所示。
功能参数与规范类子系统将重点反映设备房内各设备的重要功能参数、各项管理规范与着装规范等;检修作业与指导类子系统将重点反映设备房内各设备点巡检作业要求、检修管理要求和设备检维修过程中的需要重点可视化的技术操作规范等相关技术资料等;线路流程与定置类子系统将重点反映设备房内划线标准、区域定置标准、物品定置标准与设备房定置图等;设备管理与标牌类子系统中设备状态可视化、设备信息可视化和关键(K)类设备标牌等需求;公共信息与提示类子系统将重点反映设备房内安全提示信息、一般提示信息、环保与节能信息等;维修文化与宣传类子系统将重点反映设备房设备维修理念、现场管理、安全文化、标识系统(6A+)宣传画及看板等。
参考文献:
[1]南京地铁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培训文本--概述与规划[R],2008.
[2]南京地铁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地铁二号线设备用房标识系统总体设计框架[R],2008.
[3]南京地铁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地铁二号线设备房标识系统规划与初步设计方案[R],2008.
一、切实抓好“五类重点人群”,推进《纲要》实施
(一)加强协调,发挥《纲要》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作用。一是调整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今年的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工作;二是做好“十二五”《纲要》工作镇规划;三是加强《纲要》工作组织建设,推进成员单位的任务落实,形成部门密切配合、上下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四是加强对镇级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的协调,切实履行办公室职责。
(二)创新开展科普活动,实施科普惠民行动。一是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搭建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平台,在全社会倡导珍惜资源、崇尚节约、重视环保、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二是开展好“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三是结合镇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品种实施科普惠民活动。
(三)扎实开展活动,打造“科技创新大赛”品牌。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精神、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提高青少年科技活动水平,扩大青少年科技活动覆盖面。精心组织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力争多出作品,多出成果。继续抓好科技教育“五小”活动和“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和辅导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工作,开展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
二、以农村科普为重点,实施“科普惠农”
(一)加强对农技协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探索建立镇农技协联合会,有条件的村要建立农技协联合分会。对农技协实行建卡管理,农技协每年要按时接受年检。与相关部门和学(协)会联合开展培训,提高农技协的整体素质。推进“协会建支部”模式。农技协工作要突出做到“五个好”,即选定一个懂生产、会经营、能带领会员致富的好会长;制定一个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好章程;健全一套规范、实际、实用的管理好制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能体现会员、协会、公司利益的好机制;培养锻炼一批敢于创新、开拓市场的营销队伍。
(二)注重农技协的巩固和发展。各村要从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认识巩固和发展农技协的意义和作用,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引导发展农技协。农技协基础上发展专业合作社,可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不得因建立专合组织,而取代、解散农技协。鼓励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技协。
(三)着力抓好“科普惠农”工作。积极发挥科普惠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做好中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储备、申报争取工作,把好“项目储备关”,“择优推荐关”,“材料申报关”,“项目实施关”和“项目总结关”。充分发挥农村科普示范农技协、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强社区科普工作
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建立社区科普学校;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继续抓好科普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组织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大众媒体及科普画廊、科普橱窗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着力打造镇级科普示范社区。
四、继续实施“金桥工程”,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加大“金桥工程”的实施力度,积极争取省、市、县立项,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围绕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金桥工程”架桥活动,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项目管理。在“金桥工程”实施中,不断创新观念,增添措施,提高“金桥工程”管理水平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效果,对已立项的项目在实施的进度、效果等方面加强督查,确保实施项目的具体落实。
五、抓好科技咨询服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加强科技咨询行业的指导和管理,引导咨询业单位和个人依法经营,规范运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进一步发挥科技咨询机构人才、智力和网络优势,拓展咨询业务领域和空间,开展“四技”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认真搞好统计工作,完成咨询工作的各项任务。
六、加强自身建设,增加组织活力
着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
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数字化信息资源成为当今信息的重要载体,传统的行业图书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大数据环境下的应用。改善行业图书馆应用现状,提高行业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满足信息时代人们对图书馆的新需求,成为行业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设行业信息共享空间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为此,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管理部门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需求,在资源共享、服务内容和增值方式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信息共享空间的定位与基本构成
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共享空间于2009年起着手规划建设,定位于借助先进的软硬件设备、丰富的行业信息资源、快速便捷的互联网络、独立的物理空间、高水平的咨询人员为行业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学习交流与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共享空间由空间、资源、服务三大要素构成。
空间要素是行业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基础,分为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物理空间是指行业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体空间,虚拟空间是开放存取数字信息资源的虚拟场所。
资源要素是行业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主要部分,也是满足行业用户需求的重要保障,包括信息资源、设备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三个方面。
服务要素是行业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最终目的,它以空间要素和资源要素为依托,为行业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信息咨询服务。
从区域划分的角度,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共享空间可分为服务区、阅读区、网络区和交流区四大区域。在原有交通行业图书馆的基础上,通过交通行业图书馆功能升级改造,将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实现网络服务和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共享。
信息共享空间数字资源建设
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共享空间将原有交通行业图书馆部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聚合交通行业信息资源,建立门户网站,提供网络服务,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
截至目前,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共享空间已建成30余个数据库,对交通行业电子图书、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论文、科学数据、行业标准、统计年鉴等资源完成了数字化加工,提供信息资源的网上查询与下载。
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共享空间网络区配有联网一体机7台,采用刷卡上机的服务模式,用户在服务区获取账号和密码后即可登录上网,免费使用各种资源。
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建设
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共享空间建成后,主要提供书刊借阅服务、数字资源查阅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等服务内容,既能提供传统图书馆服务,又能满足新时代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咨询服务是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共享空间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大数据环境的新应用,利用后台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技术和行业传统的科技查新经验,提供科技查新、科技文献、资源定制、文献收录引用查证等科技咨询服务。
科技查新。依托行业内专业的文献检索技术,为国家、省、部、市、地等各级交通科研项目的开题立项、成果鉴定、成果报奖、新产品开发与申报等提供查新报告。
科技文献。应用先进的文档内容相似性检测技术,检测目标文献与已公开发表文献的文字重合、相似程度,帮助避免抄袭、过度引用、重复发表等行为,提供文献结果分析,出示科研诚信证明。
资源定制。根据用户在政策制订、课题研究、新技术产品开发等专项工作的需求,为其提供科研全过程提供资源定制服务。
文献收录引用查证。该服务查证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在SCI、EI、ISTP等国际有影响力的检索工具中的收录和引用情况,为科研基金申报、学术水平评估、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工作提供依据。
科学研究的实践表明,从事任何一种科学研究活动都离不开相关信息的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的日益普及,各种信息浩如烟海,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面前,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为科研人员作好课题查新、回溯检索、专题咨询或定题服务等,就成了专业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主要任务。由于两大学科领域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均各有不同,因此,反映在为其服务的两大类专业图书馆(科技专业图书馆和社科专业图书馆)里,其参考咨询服务也必然会有相同和差异。
1.1 相同之处
(1)专业性强、专业特色突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其所藏文献都是按照本单位专业研究领域的需求,经过多年积累而成的,种类齐全、系统完整,具有显著的专业性优势。在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时,专业图书馆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同时还能够利用纸本文献为各学科各专业的研究人员提供相应的学科信息和文献信息资源。
(2)用户信息素养较高。专业图书馆主要面对各自学科系统内的专家、学者,一般说来,这些人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对自身专业领域有着较深了解,并且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强。
(3)用户需求层次较高。专业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用户都是本单位的研究人员,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所需的服务不仅是提供原始文献资料,而更多需要的是提供深层次的情报服务或专题服务,在这一点上,专业研究人员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过了一般社会读者。
(4)具有一定的人才优势。专业图书馆多是依托于专业研究院(所)而成立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专业图书馆自身具备了一支多学科、多专业的咨询人才力量。
(5)丰富多样的特色数据库,是专业图书馆能够深入开展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强有力保障。专业图书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了许多特色数据库,这些专业特色数据库内容丰富、数据精当,比起网络上那些庞杂而纷乱的信息资源,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方便用户的工作和研究。
1.2 主要差异
1.2.1 用户对象略有差异
自然科学(科技)专业图书馆面对的主要是专家群体,而社科专业图书馆面对的则既有专家群体,也有社会群体,这一点是由学科性质所决定的。自然科学(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是专业科技人员、自然科学专家们的领域,没有相应知识的公众很难介入。举例说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际联机检索服务部自1989年开通国际联机检索服务以来,一直从事国内外科技信息检索工作,他们接待的用户主要是来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这些用户绝大部分都是为科技成果鉴定、申报国家各种奖项或申请课题等,专程前来查询和检索的。而社会科学的问题,如民主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民族问题等,不仅是专家、学者关注的事情,而且也是公众都可能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常常具有参与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欲望。因此,在社会科学的参考咨询服务中,咨询馆员经常要接受一般社会读者的问询。
1.2.2 不同学科用户所需文献信息类型不同
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用户,对文献信息类型的需求比较单一化、专业化。他们为研究某个新项目,在申报课题前,都要由该专业信息部门和专利登记机构统一“查新”,通常需证明此项课题在本领域属于未研究项目后,才能正式进行开题研究工作。所以,在信息需求方面,科技研究人员只需要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提供该项目的近期研究成果,一般需要的文献信息类型是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创新理论论文或专著、专利等方面的文献,多数属于数据型文献。自然科学特别是科学技术,因其与经济利益关系密切,与市场息息相连,因此能获得雄厚的经济支持,其文献检索手段远较社会科学优越,如专利文献、化学文摘、NASA(美国宇航局)报告等等,都相当完善,研究者极方便就能查全、查准所需文献。而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用户,为研究某个事件、某项活动、某个人物、某种方法、某项政策、某个统计数据、某件案例等,往往需要图书馆提供各种类型的、对这些研究问题发生、发展及整个过程、不同观点的相关史料文献,多数属于史实文献。
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立项工作,目前尚无“查新”手段。因此,社科研究课题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和重复因素。反映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上,会出现多次重复索取同类文献的现象。为了尽可能周到、全面地提供查询信息,社科咨询馆员除了为用户查找一般的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外,还需要提供相关年代的各种古籍、文书、档案、实录、契约、照片、信件、年谱、图表、年表等等多种类型的文献信息。因此,为了能向用户提供多角度的文献信息,即便是在电子资源日益丰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科专业图书馆仍然需要重视向社会和私人收集并累积各种类型的珍藏文献。
1.2.3 不同学科参考咨询文献的时效性各不相同
由于自然科学文献老化速度相对较快,基本维持十年(或者更短时间)一更新的水平。科技人员最需要的文献信息是创新事实和数据,如蒸汽机车、电子管计算机技术除了研究科学史的人外鲜有人查阅。而社会科学文献(特别是人文学科的文献)从使用角度看,一些相对稳定的基础学科如:历史、哲学、文学等,其文献信息基本没有老化问题,甚至于某些文献越老越有版本价值和使用价值,如秦简、汉帛、敦煌文献等。而一些新兴学科、应用型学科及研究历史相对比较短的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等,其文献信息的老化速度则与科技文献信息相同。针对科技咨询求新、求快的特点,咨询馆员在科技咨询服务中必须尽力为用户提供本专业研究的最新数据和最新科研成果;而在社会科学咨询服务中,咨询馆员首先要区分该咨询问题的学科属性,然后才能根据需求,为用户提供最新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或者是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全面、周到的历史文献信息。
1.2.4 不同学科文献内涵功能各不相同
由于自然科学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不重主观价值判断,所以自然科学成果是国际性的,全人类性的,表现在其文献内涵的特点上,就是没有地域、国界、观点之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专深,可变因素少,实用性较强。此外,自然科学文献应用语言规范,易于获得国际社会认同。所以,在自然科学的参考咨询服务中,世界各国的同行专家都能共享这笔文献信息资源。而在社会科学活动中,社会科学研究的可变因素比自然科学研究的可变因素要多得多,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社会科学工作者总是从属于一定的阶级、民族和国家等利益集团,与人文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利害关系,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往往渗透着研究者各自的知识背景、价值观、民族文化传统等,反映在社会科学文献内涵的功能上,就是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因此,社会科学文献表现出个性强,地域性强,国别性强、政治性强、应用语言差异较大的特点。在社科咨询服务中,社科专家为治理国家和制定政策,研究社会出现的各类问题而形成的文献,对世界各国的同类研究工作只能起参考作用。例如,对国际社会发生的同一事件的看法,在观点、方法、人物等方面的评价,都会出现不同的论点和结论。特别是政治、法律专业文献内容更多的是突出本国的国情和法律条文,引用的是本国语言。翻开社会科学发展历史看,自20世纪下半叶,虽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社会科学在国际和地区层面上的机构化和合作化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社会科学也得到了相当大的交流,但是其研究的重点还是集中在本国问题上。
论文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房标识系统,鞭梢效应,管理流程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美国MIT学院教授哈默和CSC管理顾问公司的董事长钱皮提出管理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的概念,就是对战略、增值运营流程,以及系统、政策、组织结构的快速、彻底、急剧地重塑,达到工作流程和生产率的最优化。
1 设备房标识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南京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时有意识地采用面向任务的流程式管理,一是坚持以设备房标识系统建设任务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任务圆满完成所需要的所有管理需求;二是坚持以价值为导向论文格式,提高各组织、各职能部门间运转高效;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发挥团队协作的功能。如图1所示,把设备房标识系统构建过程中急需要开展的五个步骤(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制作、安装、维护)作为价值创造的基本任务,把设计方管理、建设方管理、供货方管理、安装方管理和运营方管理等作为提升价值的支持任务,从而为设备房标识系统构建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一流的组织保障、服务保障和技术保障。
图1 设备房标识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设备房标识系统构建的任务分为基本任务和支持任务,基本任务是设备房标识系统的核心,是与该系统的任务直接相联系的核心流程,为南京地铁设备房现场维护管理创造价值。支持任务为设备房标识系统的支撑流程,它对于完成一个核心流程是必需的。二者密切配合、协调才能提升设备房现场维护管理的核心价值。
2 基于鞭梢效应的设备房管理流程再造
一个多节的柔软的鞭子振动时,它的每一节都在横向摆动,但是整体上仍保持鞭子本身的大致形态和方向,这一点在运动的节数越多时就越明显,可称之为“鞭梢效应”。用管理学的语言来描述鞭梢效应形态上的意义论文格式,就是将单一的决策问题进行多阶段规划,用以回避风险、提高决策效率,即整个过程可以按时间、空间或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做出决策,目标是使整个过程的活动效果最好。
如图1所示的设备房标识系统价值链可以被定义为是围绕设备房标识系统项目,通过对项目全程管理风险的控制,从范围管理和供应管理开始,对项目进行进度、质量、投资、人力资源、沟通管理直至项目完成,并把项目移交到运营方手中的包括规划方、设计方、制作方、安装方、维护方直到最终用户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从鞭梢效应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主要特性是项目决策与管理的迁移特性,亦即管理流程由过去的某一状态转移到重组后的新的状态,这种特性表明项目决策与管理将会从面向过程转向面向对象或客户需求,其方法论意义显然是很突出的,这个特性即是项目管理范式转移的结果论文格式,针对设备房标识系统而言,应用鞭梢效应的迁移特性,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面向对象的流程式管理。
设备房标识系统管理流程鞭梢效应具有节点复杂性、管理多样性、任务动态性、需求随机性等特点。节点复杂性重点指的是管理流程涉及的点多面广,管理多样性重点指的是管理流程涉及的管理需求多样化,任务动态性重点指的是管理流程涉及的设备房内关键设备维护任务的安全性、随机性、周期性及可持续性等要求;需求随机性重点指的是管理流程涉及的设备房标识系统固化维护现场标识需求任务的增减、设计方案的变更、设备技术状态的改变以及标识维护要求的创新等。
3 结语
综上可知,设备房标识系统管理流程的设计在工程管理中是极为重要的,建立基于鞭捎效应的管理流程,有助于回避风险、提高决策效率。并且,在管理流程设计的基础上建立灵活务实的制度和明晰井然的工作秩序,使得设备房标识系统各管理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南京地铁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培训文本--概述与规划[R],2008.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内涵外延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两个层面对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外延作了清晰的界定。科技服务业是近年来新兴的服务业,然而学界对其内涵和外延一直存有争议。
科技服务业起源于西方,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科技服务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随着各国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以提供智力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服务业发展迅速且日趋活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服务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但是对于科技服务业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对于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学术界迄今为止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在研究和管理中造成一定的混乱。
科技服务业概念界定的意义
科技服务业内涵和外延的明确对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有利于各级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业扶持政策。在制定扶持政策前必须明确科技服务业应包括哪些行业和机构。其次,有利于行业的管理。有了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在进行行业管理和统计工作时,可以避免错、漏和重复,才能避免出现把气象局、图书馆、书法协会等单位也统计进来的错误。最后,有利于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律的研究。在科技服务业的产业特征、发展规律、集聚模式以及对其他产业和科技进步的推动研究等方面都要求对科技服务业的明确界定。
科技服务业界定相关研究状况
目前还没有对科技服务业内涵和外延比较公认一致的看法。我国在1992年由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关于加速发展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将科技服务业定义为“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的统称”,科技服务业的概念开始被大家所认识和接受。但此概念过于笼统,并没有对其内涵做出界定,只是给出了科技服务业所包含的行业,而且也不完全,如研发试验、技术转移服务等行业没有包含在内。
目前国内学者对科技服务业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杭燕(2006)、王亮(2007)等为代表的“目的论”。他们认为“科技服务业是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提供各种服务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把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作为科技服务业的目的,这里的“科技”是“服务”的对象。这种观点实际上认为科技服务业就是为科技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忽视了利用科技手段提供服务的机构或组织,如提供测试服务、数据处理等服务的机构。第二类是以王晶(2006)、陈先荣(2005)等为代表的“手段论”,他们认为“科技服务业是以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其服务手段是技术和知识,服务对象是社会各行业”。这里的“科技”是“服务”的定语,也就是科技型服务业,类似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这种观点片面强调科技作为提供服务的手段的特征,忽视了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目的。这就把一些提供科技咨询、科技信息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排除在外,因为许多科技中介机构仅仅起到的是连接科技生产者和需求者桥梁的作用,并不总是需要较高的技术和非常专业的知识。这两种观点只是阐述了科技服务业的某一方面的特征,都不全面。
在界定科技服务业外延时,学术界对于科技服务业行业的分类有多种,有分二类、三类的,有分四类、五类的。例如杨集政(2003)把科技服务业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参与服务对象技术创新过程的机构,如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二是利用技术、管理等知识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三是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提供了中介科技服务的机构,如专利事务所、技术市场等。王晶(2006)从在服务内容上的差异性将科技服务业划分为科技信息、科技设施、科技贸易、科技金融和企业孵化器五个子系统。不管如何分类,其内容都不完全。
科技服务业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一)对“科技”和“服务业”的理解
“科技”当然指科学与技术,问题是在科技服务业中如何体现“科技”的含义。是指科技部门、科技服务手段,还是科技水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科技服务业的主要业务范围。根据《意见》中对科技服务业的意义和定义描述,科技服务业主要是为了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对象主要是科技研发机构、科技需求和使用单位,服务的手段主要是利用科技和知识。因此“科技”的含义既要体现科技服务对象的科技特征,也要体现利用“科技”的手段。
服务业传统的非实物性、非生产性、不可储存性、不可贸易性、即时性等特性得到了较为一致的认可。陶纪明(2007)在综合了贝尔、界屋太一和马德里克以及周振华等人对服务的理解基础上,提出了“服务满足的是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的观点,并把“个性化”作为区分商品和服务的主要标准。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就是服务,提供标准化需求的就是商品。
在确定服务业的范畴时还应注意统计对象的独立性,不能简单地根据单位性质来确定统计的范畴。比如制造业企业的研发部门,如果不进行独立核算,无论其规模多大都应该归入制造业范畴;而一旦独立核算,则应该归为服务业。同样,研发单位的制造生产部门,如不独立核算,无论其产值、规模多大,应该计入科技服务业;独立核算,就不能把它列入科技服务业范畴。
(二)科技服务业的内涵
综上所述,科技服务业的定义既要体现服务对象的科技性,也要体现服务手段的科技性。因此科技服务业可以定义为:是指一个区域内,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为科学技术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提供智力服务并独立核算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
对这个定义内涵的理解包括:科技服务业的统计对象应限定在一个区域内,如国家,省(直辖市),市,县(市、区)等,在讨论科技服务业时不能脱离区域的范围;科技服务业的服务宗旨是促进区域内科技进步和科技管理水平的提升;科技服务业的服务对象为科学技术的产生、传播和应用部门;科技服务业的服务手段是利用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这是对服务主体科技水平的要求,避免把为科研部门提供快餐、卫生服务的行业列入科技服务业;对提供科技服务的部门或机构的要求是独立核算,并不强调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把独立核算的非独立法人机构也作为明确的统计对象。
(三)科技服务业的外延
依据以上科技服务业定义的内涵,同时参照《江苏省科技服务业调查细则》的行业分类方法,文章认为科技服务业应该包括三大类:
第一类是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指为了增加知识,以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新的运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即为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理论和新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应用途径和方法,以及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和试验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具体包括: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等。
第二类是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具体又分为三类:科技推广服务,包括:为解决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产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能投入生产或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活动;各种技术开发(非研制)、咨询、交流、推广单位;以推广技术为主的技(科)、工、贸联合公司;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农业和社会公益等技术的推广、扩散和转移活动;专业产品、工艺设计活动。科技中介服务,包括:科技信息和文献服务;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科技项目招标、评估和签证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技术市场管理;其他科技中介服务;专利;科技风险。其他科技服务,指除技术推广、科技中介以外的其他科技服务,包括科普活动及科普展览。
第三类是专业技术服务,包括:技术检测服务,包括动植物检疫,产品(质量、性能、技术参数等)检测;工程管理服务,是指与建筑工程有关的工程筹建、计划、造价、资金、预算、场地、招标、咨询、监理等服务活动;设计服务,包括:产品设计、模型设计、包装设计、电脑动画设计等;数据处理服务,指为用户提供数据的录入、加工、存贮等方面的服务,以及使用用户指定的软件加工数据,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的活动,包括:为客户提供数据录入、处理、加工等服务的各类计算中心、公司的活动。
(四)科技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知识智力密集性。科技服务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型服务业,它主要靠从业人员的智力获取收益。因此,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资本是人力资本,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第一要素是知识要素。
效益的高外部性。科技服务业不仅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具有独立的产业特性,为社会创造经济财富(一般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约占其GDP的3%-5%或更高);而且科技服务业是典型的外部性较高的产业。一般认为,科技服务每创造一个单位的收益,能为服务对象带来5个单位以上的收益增加(或经营成本与交易成本的降低)。
高度的交互性。在大部分科技服务业中,很难把“产品”生产者和“产品”消费者区分开来。科技服务业的生产一般要求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一现象被称为合作生产)进行高层次的合作以完成项目。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默会信息的交流可以帮助解释可编码的信息。即便有些服务有着一定的载体如书面文档的形式(委托人要求的合约和准确说明),仍有必要进行大量的个人交流,如对这些标准化和编码化的信息进行解释的知识。
科技服务业与其他相似概念辨析
(一)科技服务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目前尚没有较统一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定义,相对来说,Miles(1995)等的观点被引用较多,他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KIBS)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向用户和社会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的私营公司或组织。这个概念强调提供服务的手段是利用专业性知识,而服务对象可以是用户和社会。科技服务业不仅要求服务的手段是科学技术,还要求服务的对象与科技有关,这就把许多与科技无关的用户排除在外。从这个含义上理解,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对象要比科技服务业范围广。
(二)科技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生产业)
国外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指为生产者服务的现代生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而其核心则是发展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现代生产业。在这里把现代服务业等同于生产业。科技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行业范围有许多重叠的部分,比如为生产部门提供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等科技服务活动,主要区别是现代服务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生产部门,而科技服务业服务的对象除了生产部门,还有研发部门以及利用和需求科技的其他组织机构。
参考文献:
1.曹丽燕.发达国家建设科技服务体系的经验[J].科技管理研究,2007(4)
2.杭燕.苏州市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0)
3.王晶.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
4.杨集政.我国科技服务产业发展对策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4)
5.王晶,谭清美等.科技服务业系统功能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
兰州塑料工程学会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成立的,挂靠于兰州塑料工业总公司,依托总公司直属企业和行业相关企业,联系驻兰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曾经红火一时。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学会的生存也出现了问题。可以说,目前的兰州塑料工程学会也是属于站在十字路口的那一类,弄得好,学会将会有所发展,弄得不好也可能被时代所淘汰。2000年前后,我们理事会全体成员就已意识到这种危机的严重性,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冲出困境,改善学会的处境。
根据市科协的总体改革计划,2003年,初步形成了我们学会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即:确立以会员为主体,实现民主办会,具有现代科技团体特点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模式,完善自立、自强和自律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会的组织优势和行业职能,改进和丰富活动方式方法,创立和形成具有学科特色活动项目,树立学会的学术权威和鲜明的社会性形象;加强学会的能力建设、组织建设,把兰州塑料工程学会真正办成满足党和国家以及塑料科技工作者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团体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学术团体。
按照理事会既定的改革思路,这些年,学会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顺应经济体制和社会基础的变化,改进学会的组织体制。建立以会员为主体的组织体制,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明确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定期向会员征询意见和建议,接受会员的监督和约束。理顺学会内外关系,加强与挂靠单位的联系,积极吸纳塑料学科的企事业单位和科技工作者入会,扩大会员覆盖面及个人会员的比例,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科技工作者入会。
进入21世纪以后,市属国有企业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体制改革浪潮中,诸多企业会员破产重组,科技人员去留不明,组织机构的建设不能正常进行,学会改革的事成效甚微。
今年3月,在兰州市“393”国企改革工程框架已经明朗,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市属工业结构逐步理顺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召开了第五届会员大会,顺应形势发展,适时修改了学会章程,积极扩大会员基础,在原来以国企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基础上,吸收了新近崛起的民营、合资企业榆中鸿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永登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兰州西固区塑料制品厂、兰州双信塑料橡胶制品厂、甘肃中立塑料有限公司、兰州华王塑料容器有限公司为团体会员,其主管生产管理、技术质量工作的负责人也进入了学会理事会领导机构,加强了学会在塑料加工行业的影响力,扩大了塑料科技队伍的社会基础。
2、根据自身条件,突出信息服务,改革学会活动方式。积极开展跨学会、跨行业、跨部门的学术活动,探索适合市场经济条件的学术活动形式和方法,争取社会对学会活动的支持与认可;努力提高学术会议、学会会刊和科普活动的质量与水平,活跃学术思想、鼓励创新思维,定期组织论文评选,争创精品项目,以积极有效的工作实绩,争取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技术标准、成果鉴定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等方面的授权和委托,拓展学会活动空间;在信息服务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学会管理水平,提高学会办事效率,促进塑料科技信息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学会与兰州塑料工业总公司联合,创办了《兰州塑料科技与信息》内部刊物。其主旨在于加强省内、兰州地区塑料加工行业科技信息的交流,促进“科技兴市、科技兴企”事业的发展。学会工作人员克服人员少、资金有限的困难,积极开展塑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编辑工作,主办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跑省市图书馆、情报所,翻资料,查信息,扫描图片,追寻最新的科技信息,尽力美化刊物版面,注意提高刊物的技术性、实用性、观赏性。截止目前,共编发刊物98期,开辟了“专家论坛”、“行业经纬”、“政策法规”、“塑料信息”、“知识库”、“加工技术”、“市场价格”等8个固定栏目,刊登各种科技信息2000多条;定时塑料原辅材料市场商情98次;转载专家分析评述、争鸣文章100余篇;发表技术性论文90余篇。总计约250万字。从收集到的反馈意见看,政府有关部门认为此刊物建立了兰州地区塑料加工科技信息传播、交流的有利渠道,加强了工程学会在塑料加工技术上的权威形象;学会会员和兰州塑料工业总公司直属企业看后,认为刊物刊登的信息比较新鲜,摘编的技术资料可靠实用。
——根据信息经济的时代要求和已具备的条件,开展了信息管理网络化方面的基础建设工作。学会与兰州塑料工业总公司合作,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公司机关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为“兰州塑料加工行业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提高了公司机关行业、企业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的效率和水平;五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有力工具,先是坚持每周一、三、五,现在是全天为公司机关和会员单位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查询相关技术资料和信息咨询,实现了塑料行业信息资源的快速查询和交流,对会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今年8月,在市科协和兰州塑料工业总公司的大力资助下,投资1万余元,我们建成了“兰州塑料网”网站,注册了独立域名,设置了“塑料资讯”、“供求热线”、“技术资料”、“交流与咨询”、“会员展台”、“视频点播”、“学会期刊”等七个版块,并为会员单位提供了免费邮箱服务,截止10月底,已各类信息1000多条,在兰州地区塑料加工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之间搭建起了快速、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提升了学会在塑料加工行业中的影响力。
——十分重视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和评比推荐工作。多年来学会领导亲自动手撰写学术论文,在学会内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使塑料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会员们先后在省内外重要的科技、行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学会从中精心筛选出8篇论文,参加了甘肃省2002年学术年会和两届兰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其中论文《PVC粉料吹膜产品质量的改进》获二等奖;论文《PVC/NBR油封塞的研制》、《塑料复合中空异型材》获三等奖;论文《纳米聚合物材料开发与技术》和《PVC/ABS塑料合金压延板材试制总结》在甘肃省2002年学术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被收入论文集。
——始终保持对会员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造和质量管理情况的不间断了解,及时提醒、督促企业会员企业重视对产品质量检测队伍的建设,健全机构,规范教育培训制度,使会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2001年,学会帮助兰州塑料厂率先完成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及以后的版本升级工作;配合市经委、市技术监督局和市消费者协会对会员企业名优产品进行了严格的考评、复查,其中兰州塑料厂的“LS牌聚氯乙烯大口径管材”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兰州工业名品”复评,保持了“兰州名品”的荣誉称号。兰州塑料包装材料厂的“好利快牌”塑料装饰板材、兰州塑料六厂的双色雪地鞋靴保持了“兰州市质量信得过产品”的荣誉称号。
据近五年综合统计,会员企业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100%;产品质量损失率为1%以下,质量管理的主要指标都达到了综合计划的预定目标。五年中,会员企业共计开发新产品80项,累计产值达13411.71万元,占总产值的40%左右。
3、拓宽经费筹集渠道,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教育、技术咨询等有偿服务活动,取得一定经济收入;积极承接政府或社会委托,开展学术课题研究、技术与产品开发等工作,争取课题经费和项目经费支持;积极争取挂靠部门经费支持,严格会员会费缴纳制度和会费账目定期公布制度,巩固和扩大经费来源。
近年来,学会领导对会员企业的科技进步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多次率会员企业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赴上海、北京、西安、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进行经济考察和技术交流,积极参加了国际橡塑机械产品展销会和2001年亚太国际塑胶工业论坛学术会议及甘肃省2002年学术年会;学会领导以特邀专家身份参加了中国塑料包装委员会苏州年会和汕头专家组会议,参加了省经贸委轻纺行业办组织的对金昌市金川万方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塑料管材及编织布生产工艺改造》项目及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加大了与省内外、发达地区塑料同行交往的深度和广度。
学会十分关注会员企业技术合作和生产实践中技术难题的研究工作,2000年,学会就北京化工大学无滴防雾棚膜、交联聚乙烯管生产技术的转让项目,香港声威塑胶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塑料包装袋项目,菲律宾中亚工业公司合资生产塑料管材、管件项目与合作方进行了多次洽谈和技术论证;并配合市经委、市科委组织和“专家企业行”活动,到两个企业实地研究了“200升双L环形桶皱折问题”、“特丽纶复合装饰复合技术”等技术难题。帮助兰州塑料包装材料厂完成并通过了联合国蒙特利尔多边基金执委会委托国家环保总局对“PE/PS挤出发泡CFC-12替代”项目的竣工验收。2001年,学会指导3个会员企业开展了对新型塑料材料的研究和试验,重点研究了超细颗粒绢云母加入PVC对塑料制品品质的影响及经济效益;研究了纳米技术在塑料加工上运用的可能性和具体技术。2003年,学会与会员单位兰州塑料厂协作,共同完成了“PVC双壁内螺旋排水管”项目,学会协助报送,将该项目列为兰州市2003年度“工业科技攻关项目”,并争取到8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帮助兰州塑料厂利用现有厂房和旧的挤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重点在工装改造、设计制造模具和工艺配方试验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提供技术咨询和工装设备选型等方面的指导;协助兰州塑料厂编制了此类管材企业标准。
2006年10月25日,在省经委、省建设厅和市科技局主持下,对兰州塑料厂“PVC双壁内螺旋排水管”项目进行了新产品鉴定和科技项目验收。专家评审委员会认为:双壁内螺旋排水管内壁设置的螺旋形筋和双壁结构,具有明显消音、隔音作用,可有效降低排水管的噪音;产品符合Q/LS13-2006标准。此新产品技术先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PVC双壁内螺旋排水管的研制成功,凝聚了学会专家、企业领导和项目组技术人员的心血,他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组织项目实施,充分利用现有厂房和旧设备修旧利废、挖潜改造,重点在模具设计、工装改造和工艺配方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上,反复调试工艺、配方,大胆使用了较高比例的填充材料,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又保证了管材各项质量指标。
近年来,我们学会的改革工作始终受到市科协领导的关心和支持,05年、06年在有限的科协经费中都拨出专款,资助我会的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和塑料网站的建设。我们挂靠的兰州塑料工业总公司,对学会工作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学会的办公场所、管理人员和主要运作经费,全部由兰州塑料工业总公司无偿提供,为学会的基础建设提供了强有力资助。
近年来,我们兰州塑料工程学会根据本学会的实际,突出信息服务方面和技术咨询方面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会的改革,争取到了生存的权力和喘息的机会,但学会前面的路还很艰难,我们不敢有稍许懈怠。今年第五届会员大会上,黄增源理事长代表理事会对学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继续办好学会内部刊物《兰州塑料科技与信息》,多塑料行业新项目、新产品、新技术方面的信息,多刊登企业改革创新、技术进步和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消息,进一步提高刊物的档次和水平;二是利用好学会的联系渠道,定期召开塑料行业信息会,为会员企业搭建一个与社会和同行交流的平台;三是完成“兰州塑料网”网站的建设,以电子通信手段提高兰州塑料加工业的影响力;四是充分发挥学会现有专家资源的作用,争取创办一个塑料科技咨询服务实体,为政府项目决策论证和企业的科研创新产品鉴定提供服务。
我们学会将按照理事会的要求继续努力奋斗,争取在学会改革中有一个好的表现,切实把兰州塑料工程学会办成满足党和国家以及塑料科技工作者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团体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学术团体。
兰州塑料工程学会简介
关键词: 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体系; 网络平台系统; 服务机构; 服务内容
中图分类号: G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124-02
一、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体系
科技文献是记录科研成就或知识的载体,从形式上表现为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标准与计量文献、工艺与技术方法文献、声像资料以及网络多媒体数字化信息等。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就是通过对科技文献的搜集、整理、传播来及时为用户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建设陕西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就是要将传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业务和现代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结合起来,以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为中心信息服务机构和陕西省图书馆为中心公共图书馆服务机构,以已有的文献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运用情报学和图书馆学的手段对文献信息进行归类和重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围绕文献资源进行集成揭示,发现和挖掘其中知识内涵与知识关联,提供科技文献资源的专题服务和增值服务,并对不同服务对象采用不同信息服务方式的方案,针对不同用户的特点,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分析、筛选、整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实现对陕西省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推动。陕西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开展科技咨询、科技成果促进转化推广服务、科学技术普及宣传服务,并为高新技术企业搭建高新技术研究转化服务平台,为科研机构研究新技术、新科研成果推广提供新途径,不断的促进陕西省的科技创新事业。
二、陕西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一)专业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以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为中心,将全省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联结起来,建成陕西省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网络系统。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承担陕西省科技文献资源平台、科技数据平台的建设,已建立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西安镜像站、陕西省科技图书文献共享服务系统(SNSTL)、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陕西省主导产业科技情报服务平台(SNSTI)和维普、万方、同方三大数据资源镜像系统,引进GPD全球产品样本数据库和DIALOG、STN国际联机检索系统以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国防科工委联机检索系统。同时拥有八国两组织专利说明书全文、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8000多万册(件)中外文检索刊物、科技报告、各类年鉴等丰富的科技文献资源,为管理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信息和情报服务,重点面向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
(二)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陕西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11个,地县级公共图书馆建有电子科技阅览室、古籍文献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陕西省图书馆作为全省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是陕西地方文献收藏中心,拥有馆藏纸质文献、馆藏数字资源、特色数据库、省情文献等文献资源,形成了以陕西地方文献、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新兴学科为主体的涵盖各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藏书体系。截至2008年底,馆藏纸质文献量累计达315万册(件),馆藏数字资源主要包括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中外文专利数据库、中国标准文献数据等数字资源。公共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印刷型(纸质)文献,特别是图书、杂志和报纸的采集、整理、收藏与借阅服务,面向社会各个阶层,为各种人群提供服务[1]。陕西省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主要是专业学科文献、各种特色文献、教学与科研参考文献和大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中外优秀书刊。但是,高校图书馆主要根据学校教学需要,侧重采集、收藏、建设与本校教学、研究关系较为密切的文献资源及各种特色文献,馆际协作较少,重复建设和购买多,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员工,对社会相对比较封闭[2]。陕西省医院图书馆主要是为医院的医学科技人员提供信息服务,科技人员通过查阅医学文献信息,获得最新的医学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多数图书馆规模小,文献品种少,文献类型不丰富,文献载体多以印刷型文献为主,数据库种类(尤其外文数据库)少。同时,只有个别医院图书馆开展文献传递服务[3]。
(三)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络系统
陕西省由各级政府建立的为中小科技型企业创业发展提权交易、融资担保、创业孵化、科技转化、项目策划、质量控制等咨询类机构已初步形成体系,仅省市、区县已建立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已达50余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鼓励并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优先支持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重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中试,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高附加值、节能降耗、有利环境保护以及产品出口的各类项目。高新区企业孵化器和各类科研中试基地正在发挥孵化作用,各类项目评估、分析测试、专利、律师事务等机构正在发挥公共性科技服务作用。
(四)西安科技大市场
西安科技大市场由“一网一厅一系统”构成。“一网”是指科技资源信息网,汇集了西安高校院所、军工单位、科技企业、服务机构在人才、设备、技术、成果、资金等方面的科技资源,是重要的科技资源信息交流平台。“一厅”是指科技大市场服务大厅,位于高新区都市之门B座二层,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成果展示、项目、科技服务等功能区域,提供各类创新。科技大市场以大厅为载体,以网络服务体系为支撑,“一系统”是指技术信息和在线交易系统,把有形平台与社会市场体系结合起来,通过服务大厅、门户网站和800热线等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促进技术交易、设备共享、政策落实和合作交流。
(五)“三农”科技信息服务网络
建成不同层次的,具备宽带、高速、大容量、多媒体等特点的农业信息系统,结合科技扶贫网、星火计划网、农业专家大院等,建立起覆盖全省、联通省内外、国内外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科技信息的网上用户,培植一批科技信息化示范村;建成一批先进实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农业关键性、基础性和商业性数据库,建成具有陕西特色的蔬菜、果品、畜禽及中草药等高效经济领域内的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示范区。
三、陕西省科技信息服务内容
(一)科技文献咨询服务
通过科技信息服务网络系统提供各类中外文期刊、中外文会议论文、中外文学位论文、中外文专利成果、中国国家标准、计量检定规程库、国外科技报告、国外标准等各类科技文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知识发现手段在产业门户网站、海量科技文献数据库中采集、挖掘产业导向政策、产业前沿技术、产业聚焦问题、产业发展专利论文,整理分析后自动形成简报摘要,主动推送给用户。通过对某一产业的相关技术在一定时间段内相关文献主题词或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和变化规律,勾画出该学科技术趋势变化曲线,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揭示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动向。根据用户需求,依托海量中外文科技文献资源和互联网信息资源,借助情报加工分析软件,通过专业的专家咨询服务团队的调研、分析,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咨询分析服务,包括:专题资料收集、专题信息咨询分析、事实查询、文献综述等服务。
(二)科技成果促进转化推广服务
支持和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以及个人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建立技术贸易机构,设置技术市场、流动技术市场,搭建一个专业、规范、全面的推广交易平台,为专利成果持有人提供展示、咨询、交易的全方位服务,为市场中的买卖双方创造最便捷、最畅通、最高效的交易环境。广泛开展技术交易会、招标会、洽谈会、信息会、科技集市,组织不同形式的科研生产联合体。通过对全省科技成果的审查登记、全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果公告及科技奖励、科技成果档案的管理和统计分析,积极推进全省科技成果交易及转化。应通过加强科技信息服务,将科技成果应用范围、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信息提供给产业部门,加快科技成果信息交换的速度,实现科研院所与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提供和技术需求结合的良性循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4]。
(三)企业科技服务
为中小科技型企业创业发展提权交易、融资担保、创业孵化、科技转化、项目策划、质量控制等咨询类机构已初步形成体系,其中孵化基地可提供信息网络共享服务空间、经营办公场地、商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拥有完善的信息网络与电子商务平台,可提供办公、会议、信息服务、培训、企业咨询、成果推广,科技计划项目咨询、包装、申报,国际合作交流等系列服务。
(四)科学技术普及宣传服务
面向广大农民,服务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科普视频、农技协、农村科普基地等科普设施,组织农业专家、乡土专家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伍,举办农业科技知识、医疗及生活保健科普讲座,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打造科普惠农平台,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在广大农村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陕西省科技信息服务不足与建议
(一)科技平台系统的整合协作
各级各类型科技平台系统由于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缺乏必要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的驱动力,因此表现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不紧密,没有形成和衷共济的力量。事实上,国内各省市的平台因行政命令一时兴起,重复建设严重,过后的维护、发展、资源更新比较慢[5]。各级各类型科技平台系统通过数据资源的研究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分工协作的理念,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跨区域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统筹规划,集成多种科技服务功能,整合各类科技资源,以满足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6]。
(二)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功能的一体化
传统的科技文献资料主要依靠纸质文献向读者提供各种咨询服务、文献检索服务等,现在网络环境下除了为读者提供最直观和最直接的全文信息浏览,数据文献下载,信息传递和专门的信息咨询,信息、发送、网页制作等网络项目服务。这种文献检索功能和文献提供功能于一体的科技信息服务,使得科技文献能为广人读者提供多渠道,深层次,全方化的信息化服务。要强化网络和信息服务意识并把传统的文献服务提高到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高度。科技服务部门组建适合本地特色的专家网,组织专家对行业发展及信息服务方向提供指导,不断提高本单位的人员素质,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检索、竞争情报、数据平台维护知识培训特别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服务意识[7]。
(三)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长效发展
鉴于科技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和社会效益,陕西省各级相关部门应对各类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进行稳定、持续的投资,实现科技信息服务长期发展的机制和实施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有独创性和革新性的新事业,以期逐步扩大参与机构,巩固科技信息服务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静.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陕西省59个公共图书馆的实地调查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7(2):97-99.
[2] 周应萍.陕西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1):5-7.
[3] 张晓文,王秉康,刘红鹰,等.陕西省医院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63-65.
[4] 唐淑香,李丽.科技成果管理与科技信息服务[J].云南科技管理,2006(3):59-60.
[5] 李宏.地方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科技向导,2011(6):368-369.
【论文摘 要】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必须开设经济法这门必修基础课。经济法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经济法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这门课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经济法教学现状出发,对经济法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对应之策。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既有经济头脑又有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社会需要的。因此,各高职院校的改革都在顺应这一时代要求。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 经济法课程已成为涉及面宽、实用性强、受益面广课程。改革法学院校及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法,探求实用的教学方法,提升高职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成为此门课程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
一、高职经济法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经济法教材普遍粗糙,教学内容的编排跟不上当代经济的发展。由于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前提,科学的教材才有助于提高高职经济法教学质量。当前,高职院校所用经济法教材版本很多,但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材内容过于繁杂深奥;有的教材内容跟不上时展。并且有部分教师全部照本宣科;忽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使用相同的教案,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职经济法教学方法的最新研究
(一)抓好课件的制作,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笔者认为,课件的制作不能只求精彩漂亮,必须实用。《经济法》课程源于社会生活和相关法律,而社会在不断发展,法律也逐渐的顺时而修改,但经济法教材往往滞后于这种改变,这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不便。如果采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就能够做到电子教案与现行法律的同步。由于多媒集多种媒体于一身,如集文本、静态、动态的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媒体,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可以通过图片、文字的演示,通过超级链接各种相关资料和互联网上的最新信息,传递给学生大量的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这就大大的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这种教学也非常节省时间,使老师便于集中精力给学生讲解重难知识点,并且它可以随现行法律的改变而及时更新。
(二)增设专门的仿真案例讨论课
仿真案例讨论课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建立一个仿真环境,并由学生扮演独立的当事人。这种教学方法首先是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讨论过程是教师引导并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就告诉学生结论或答案,讨论结束时老师还要及时作总结和点评。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前有针对性地选取案例,这些能更好的找到有代表性、说服力要强的教学内容。案例是载体,教师通过案例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案例可以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组织学生到法院进行旁听以及为社会提供法律咨询
和法律服务
所有这些目的都是希望将学生真正纳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感受,从中得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训练。
(四)汉语、英语同步教学在课堂上的使用
这主要针对经济贸易类专业,尤其是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之所以运用双语教学,主要是要拓宽学生在经济法学方面的国际视野,同时培养这种能力。教育部认可双语教学意在通过外语的形式更好地研习英美法的相关法律制度,掌握准确的知识背景。经济法很多法律制度内容与英美法有相关性,通过双语教学使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体会。同时,双语教学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需求,高职教学要从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转变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通过使用上述教学方法,学生能较为轻松迅捷的掌握社会经济活动中有关经济法律的常识,掌握处理相关问题的方法技能,较好的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实现目标和利益最大化。
参 考 文 献
【论文摘 要】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必须开设经济法这门必修基础课。经济法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经济法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这门课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经济法教学现状出发,对经济法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对应之策。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既有经济头脑又有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社会需要的。因此,各高职院校的改革都在顺应这一时代要求。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 经济法课程已成为涉及面宽、实用性强、受益面广课程。改革法学院校及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法,探求实用的教学方法,提升高职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成为此门课程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
一、高职经济法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经济法教材普遍粗糙,教学内容的编排跟不上当代经济的发展。由于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前提,科学的教材才有助于提高高职经济法教学质量。当前,高职院校所用经济法教材版本很多,但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材内容过于繁杂深奥;有的教材内容跟不上时展。并且有部分教师全部照本宣科;忽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使用相同的教案,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职经济法教学方法的最新研究
(一)抓好课件的制作,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笔者认为,课件的制作不能只求精彩漂亮,必须实用。《经济法》课程源于社会生活和相关法律,而社会在不断发展,法律也逐渐的顺时而修改,但经济法教材往往滞后于这种改变,这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不便。如果采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就能够做到电子教案与现行法律的同步。由于多媒集多种媒体于一身,如集文本、静态、动态的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媒体,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可以通过图片、文字的演示,通过超级链接各种相关资料和互联网上的最新信息,传递给学生大量的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这就大大的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这种教学也非常节省时间,使老师便于集中精力给学生讲解重难知识点,并且它可以随现行法律的改变而及时更新。
(二)增设专门的仿真案例讨论课
仿真案例讨论课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建立一个仿真环境,并由学生扮演独立的当事人。这种教学方法首先是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讨论过程是教师引导并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就告诉学生结论或答案,讨论结束时老师还要及时作总结和点评。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前有针对性地选取案例,这些能更好的找到有代表性、说服力要强的教学内容。案例是载体,教师通过案例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案例可以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组织学生到法院进行旁听以及为社会提供法律咨询
和法律服务
所有这些目的都是希望将学生真正纳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感受,从中得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训练。
(四)汉语、英语同步教学在课堂上的使用
这主要针对经济贸易类专业,尤其是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之所以运用双语教学,主要是要拓宽学生在经济法学方面的国际视野,同时培养这种能力。教育部认可双语教学意在通过外语的形式更好地研习英美法的相关法律制度,掌握准确的知识背景。经济法很多法律制度内容与英美法有相关性,通过双语教学使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体会。同时,双语教学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需求,高职教学要从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转变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通过使用上述教学方法,学生能较为轻松迅捷的掌握社会经济活动中有关经济法律的常识,掌握处理相关问题的方法技能,较好的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实现目标和利益最大化。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