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细胞病理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探讨多媒体实验与传统实验在脱落细胞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制作脱落细胞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配合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实验在脱落细胞实验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多媒体实验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在脱落细胞实验教学中有较好效果。
脱落细胞学(exfoliativecytology)是采集人体各部位,特别是管腔器官表面的脱落细胞,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细胞的形态,并作出诊断的一门临床检验学科,又称诊断细胞学、细胞病理学。脱落细胞学是临床检验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脱落细胞学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两大方面。其对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任何传统方法不可取代的技术和手段,已成为目前国际细胞病理学诊断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分支。在脱落细胞学的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但并不能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如何将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脱落细胞学的实验教学中,是脱落细胞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多媒体教学在脱落细胞学实验中的优势
1.1直观形象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然后集成具有交互性系统的一种技术。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给临床医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已成为21世纪医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已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当中,并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交融的特点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wwW.133229.coM脱落细胞学实验需要大量典型的细胞脱落学图片,包括正常脱落细胞形态、炎症增生脱落细胞形态、肿瘤脱落细胞形态、例如:阴道、痰液、浆膜腔积液、消化道、泌尿系统、溢液等脱落细胞图像,通过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引人,能够生动逼真地演示这些图像,使这些图像变抽象为形象、静态为动态、微观为宏观、复杂为简易,更好地演示区分了各部位的鳞癌、腺癌、未分化癌的特点,从而使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1.2优化实验课选择良好的标本进行示范教学。
学生进人阅片阶段前,示范教学在形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课前,教师根据本次实验内容,选用一些典型的教学染色良好的标本片。讲完实验课内容后,让学生先看示教,然后在显微镜下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细胞(正常或异常),清晰地显示各种细胞的形态大小,形状及结构、胞核的大小,核染色质的分布,核仁的有无及多少,胞浆的量及颜色,颗粒的有无及性质,核浆比例等。在镜下进行形态辨认,因为有据可依,学生心中有数,有益于学生做阅片对照,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实验报告要求绘图,并写出诊断依据。我们又将专业课件《现代针吸脱落细胞学诊断学多媒体图谱》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此专业软件包含大量的临床标本图片,大大丰富了实验课,使学生的眼光更加开阔,接触到大量以往脱落细胞实验课接触不到的特殊临床标本。例如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的诊断中,无论是正常淋巴结细胞形态、淋巴结良胜病变的细胞形态,还是淋巴结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在讲授标本图片的同时,旁边都会出现大量的图片,既形象又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了实验技术、阅片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以达到社会对新型医学人才的要求,课前认真准备,课中细心带教,课后辅助工作对提高脱落细胞形态学实验课教学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
2、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
传统实验教学存在较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信息功能薄弱,脱落细胞教学片局限,学生不能阅到大量的不同病例的典型脱落细胞片,因为课时有限,与临床会产生脱节,实验教学质量难以稳步提高,实验课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去验证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另外传统实验课主要有实验老师主宰,实验计划、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等均由教师确定,学生主要是接受,这样会对老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长期会使学生缺乏进取心,大家不能互相探讨,各看各的片子,实验有时会枯燥,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3、改革考试制度
为了考核学生辨认细胞的水平,脱落细胞学采用封闭循环式单独辨认细胞进行考核,考前将学生隔离在考场旁边的房间,宣布考试纪律,学生根据考号分组进人考场,第一轮的考试按固定路线依序辨认10个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脱落细胞,每分钟换一个位置。第二轮的考试则是考生共同观看电视大屏幕,每分钟换一个图片视野,考核完毕这组立即离开考场,然后再进行另一组考核,使考生不能互相沟通和没有舞弊的机会。我们的实验考试以30%的实验成绩进入总成绩,避免了学生重理论轻技能。通过实验考核,强化了学生实验课的主动性,同时也规范了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意识到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至关重要。
论文摘要:探讨多媒体实验与传统实验在脱落细胞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制作脱落细胞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配合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实验在脱落细胞实验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多媒体实验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在脱落细胞实验教学中有较好效果。
脱落细胞学(Exfoliative cytology)是采集人体各部位,特别是管腔器官表面的脱落细胞,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细胞的形态,并作出诊断的一门临床检验学科,又称诊断细胞学、细胞病理学。脱落细胞学是临床检验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脱落细胞学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两大方面。其对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任何传统方法不可取代的技术和手段,已成为目前国际细胞病理学诊断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分支。在脱落细胞学的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但并不能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如何将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脱落细胞学的实验教学中,是脱落细胞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多媒体教学在脱落细胞学实验中的优势
1. 1直观形象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然后集成具有交互性系统的一种技术。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给临床医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已成为21世纪医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已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当中,并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交融的特点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脱落细胞学实验需要大量典型的细胞脱落学图片,包括正常脱落细胞形态、炎症增生脱落细胞形态、肿瘤脱落细胞形态、例如:阴道、痰液、浆膜腔积液、消化道、泌尿系统、溢液等脱落细胞图像,通过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引人,能够生动逼真地演示这些图像,使这些图像变抽象为形象、静态为动态、微观为宏观、复杂为简易,更好地演示区分了各部位的鳞癌、腺癌、未分化癌的特点,从而使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1.2优化实验课选择良好的标本进行示范教学。
学生进人阅片阶段前,示范教学在形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课前,教师根据本次实验内容,选用一些典型的教学染色良好的标本片。讲完实验课内容后,让学生先看示教,然后在显微镜下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细胞(正常或异常),清晰地显示各种细胞的形态大小,形状及结构、胞核的大小,核染色质的分布,核仁的有无及多少,胞浆的量及颜色,颗粒的有无及性质,核浆比例等。在镜下进行形态辨认,因为有据可依,学生心中有数,有益于学生做阅片对照,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实验报告要求绘图,并写出诊断依据。我们又将专业课件《现代针吸脱落细胞学诊断学多媒体图谱》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此专业软件包含大量的临床标本图片,大大丰富了实验课,使学生的眼光更加开阔,接触到大量以往脱落细胞实验课接触不到的特殊临床标本。例如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的诊断中,无论是正常淋巴结细胞形态、淋巴结良胜病变的细胞形态,还是淋巴结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在讲授标本图片的同时,旁边都会出现大量的图片,既形象又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了实验技术、阅片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以达到社会对新型医学人才的要求,课前认真准备,课中细心带教,课后辅助工作对提高脱落细胞形态学实验课教学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
2、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
传统实验教学存在较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信息功能薄弱,脱落细胞教学片局限,学生不能阅到大量的不同病例的典型脱落细胞片,因为课时有限,与临床会产生脱节,实验教学质量难以稳步提高,实验课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去验证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另外传统实验课主要有实验老师主宰,实验计划、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等均由教师确定,学生主要是接受,这样会对老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长期会使学生缺乏进取心,大家不能互相探讨,各看各的片子,实验有时会枯燥,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3、改革考试制度
为了考核学生辨认细胞的水平,脱落细胞学采用封闭循环式单独辨认细胞进行考核,考前将学生隔离在考场旁边的房间,宣布考试纪律,学生根据考号分组进人考场,第一轮的考试按固定路线依序辨认10个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脱落细胞,每分钟换一个位置。第二轮的考试则是考生共同观看电视大屏幕,每分钟换一个图片视野,考核完毕这组立即离开考场,然后再进行另一组考核,使考生不能互相沟通和没有舞弊的机会。我们的实验考试以30%的实验成绩进入总成绩,避免了学生重理论轻技能。通过实验考核,强化了学生实验课的主动性,同时也规范了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意识到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至关重要。
齐齐哈尔医学院病理学系成立于2010年11月,是一个年轻又有活力的二级学院,现将病理学系的概况介绍如下。
病理学系下设2个行政科室(办公室、辅导办),一个独立医疗机构(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一个教研室(病理教研室),一个实验室(微形态实验中心)和一个研究室(病理研究室),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独立法人单位。
一、临床病理诊断中心
资料显示[1]:医学独立实验室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美国,为医院提供医学检验技术服务。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现代临床实验室设备自动化水平提高,医学独立实验室的有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发展迅速。独立实验室实现检验样品的集中检测,不但可以大大节省费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降低错误发生率,是当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向。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医学独立实验室起步仅有10年。国内对独立医学实验室现实的市场需求以及由将要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而产生的对独立医学实验室新的市场需求,都将推动国内独立医学实验室继续发展。
到2004年底,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8396家,几乎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病理科,但人员技术和硬件水平参差不齐,除中心城市的三甲医院装备有较高水平设备外,大多数中小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实验室设备简陋。迄今我国没有一个城市的医院病理诊断报告可在全市各医院通用,病人每到一家医院都要重新复查或作进一步检查,同时因病理诊断错误导致的医疗错误,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计数。
为优化病理学科整体资源,提高综合实力和临床诊断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齐齐哈尔市及周边地区百姓,经黑龙江省卫生厅批准,于2009年8月21日成立了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将原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人员、物资、设备合并形成中心。
齐齐哈尔医学院三所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实力雄厚,在当地具有较高声誉,原三所附属医院的病理科技术水平较高,合并后实力大大增强,成立的中心集医教研为一体,下设病理诊断室、技术室、免疫组化室、细胞室、法医鉴定室。开设临床病理诊断、会诊、法医鉴定、临床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病理诊断中心的运行模式在东北三省只此一家。齐齐哈尔医学院的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不仅仅服务于三所附属医院,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及齐齐哈尔市七区九县的医疗工作也做出卓越贡献。中心具有人才和设备的优越条件,正在积极开发新项目,利用齐齐哈尔医学院拥有的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的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全自动病理检测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开展肾穿刺活检诊断、细针穿刺诊断、人类状瘤病毒(HPV)检测、分子病理学、靶向治疗等,这必将提升齐齐哈尔市及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病理诊断的水平,填补某些项目空白。
中心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国际先进的设备,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配备快速的服务配送队伍,成为集临床病理诊断、病理科研和病理学教学中心为一体的病理学科基地。
二、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的根本建设,它是高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学术交流四大功能的基础,也是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集中体现。病理学是院级重点学科,病理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职员工45人,兼职教师3人,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含副主任医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病理学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
病理学系承担7门课程的教学任务,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病理学,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设多门专业课程。2003年病理学被评为我院第一批精品课程,2005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教师的理论课教学质量优良率为100%。
科研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功能,是衡量院校水平的重要指标。病理学系注重教师科研工作,为全面提高被培养教师的整体素质,使青年教师实质地参与到科研课题的全过程,在参与中强化科研意识,学习科研方法,增强实践技能,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按照学院学科建设的要求,学系积极组织教师外出进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十五”以来主持科研课题 30 项,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零的突破,完成省级科研课题9项,多年来病理教研室已编写了20部著作,其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规划教材一部,参编教育部规划教材一部。发表国家级教、科研论文百余篇。
三、人才培养
病理系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建系之初,医疗和教学人员多年来从事单一的医疗或教学工作,导致医疗人员不能有效的组织教学而教学人员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针对这些问题,学系提出要将两部分人员充分融合,实现教学医疗两条腿走路。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系每学期派两位教师到病理中心工作学习,部分临床医生到教研室任课,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全系教职工开展病理读片会活动,以促使教学医疗的结合。
中心成立后使医疗与教学、科研有机融合在一起,也为病理学专业建设及病理学专门人才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病理专业学生培养上获得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心现在是黑龙江省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
针对病理专业学生培养,我系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计划。根据临床病理诊断实际工作的需要,开设了口腔组织病理学、外科诊断病理学、妇产科病理学、法医病理学、细胞病理学、病理学实验技术等专业课程。学生在三年公共课程的学习后,进入病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协调,使得学生所学紧贴临床工作[2],为其将来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奠定稳固的基础。
病理专业目前已有四届毕业生,每届20-50人不等,就业率100%,已有3名优秀毕业生被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50%以上分配到三级甲等医院,毕业生吃苦耐劳,技术全面,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病理学系是一个充满朝气,团结向上,奋发进取的团队。每一个病理人践行着“教学求质,科研求实,医技求精,做人求德”的系训,将进一步增进团结,发扬团队精神,齐心协力推动学系实现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杨举伦.介绍美国病理科与病理医师的一些情况[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 03:164-167.
【关键词】复发性口疮治疗分析
本病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细菌感染、消化功能紊乱、微量元素缺乏等有关。关于感染因素,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本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疱疹病毒和I型腺病毒,但这些病毒是否为本病的致病菌,至今尚有争议,因有人用多种细胞进行病毒培养,及采用细胞病理学观察均未能测定出病毒。又有人认为L型链球菌是本病的病原菌,因报道从复发性口疮中分离出L型链球菌,并发现口疮患者对L型仪一溶血性链球菌疫苗的皮肤敏感性增加,且用L型链球菌感染动物可产生类似口疮的表现,但有人认为L型链球菌仅仅是继发性感染。关于遗传因素,不少研究报告,明显地反映出复发性口疮具有遗传倾向。例如,据调查,父母双方均有口疮史者,其子女的口疮患病率明显高于双亲中不患口疮或仅一方患口疮的子女的患病率,说明本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史。
关于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与本病的关系,有人发现有些口疮患者有维生素B12、叶酸、血清铁蛋白、血浆锌含量偏低现象,故认为口疮的发病与维生素B12、叶酸、铁、锌等缺乏有关。
还有研究表明,口疮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故认为口疮可能是机体内、外因素引起的免疫应答或免疫功能下降而造成口腔粘膜组织的损害。
对于植物神经和免疫系统尚不稳定的儿童,其神经营养障碍或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儿童患复发性口疮的重要因素。此外,儿童胃肠功能紊乱,或从食物中摄入的量不足,容易影响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往往也与复发性口疮的发病有关。
复发性口疮亦不是单一病因的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个体差异较大,一般认为本病是不同病因或不同病理状态引起的相同临床表现。
一临床资料
本院自2007~2009年共收治复发性口疮病人,32人,其中儿童有16人,男性患者21人,女性患者11人,经治疗痊愈者为24人。
二临床表现
好发于唇、颊、舌、腭、龈等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儿童的复发性口疮似多见于牙龈和唇、颊粘膜。
发病初期,局部粘膜出现充血或红斑,此时患儿有烧灼样疼痛,不久便发展成为浅表溃疡,此时疼痛加剧,影响说话和进食,所属淋巴结肿大,患儿家长往往误认为是“牙痛”而就诊。
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4μm,边缘整齐清晰,周围有1~2mm的粘膜充血红晕区,溃疡表面凹陷呈碟状,其上覆有薄层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假膜,基底部较软。而后,溃疡面积缩小,上皮长入而愈合。一般持续7~10天,可不治而愈,为自限性,愈合后不留瘢痕。
有些患者间隔一段时间后又会复发,复发间隔时间个人不一,儿童多为偶发性,也有经常复发者。
成人的口疮具有长期反复发生的特点,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每次可以发生一个或数个大小不同的溃疡,每隔一段时间即可发生,有的甚至无间歇期,此起彼伏,不断发生,可延续十余年或更长时间。而且,开始发病时,往往病程短,间歇期长,反复发作后,则间歇期缩短,病程延长,同时溃疡数目、大小亦可随之增多、增大,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三临床诊断
可根据口腔溃疡的大小、深浅、数目以及有无复发史等做出诊断。但儿童的复发性口疮需与疱疹性口炎进行鉴别。疱疹性口炎的溃疡数目多,面积小,约1mm左右,当融合成较大溃疡时则面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溃疡周围粘膜充血、发红。发病前或发病中,患儿多有发烧等全身不适症状。
四治疗
本病应针对可能的致病因素进行治疗。对于儿童主要在于改善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结构,适量的补充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例如维生素C、B2、E、B12、B6和叶酸等,如有缺铁或缺锌者,亦可补充铁或锌。
局部治疗有涂布剂、贴敷药膜、含漱剂和中药粉剂等。儿童不宜选用腐蚀剂。
(1)涂布剂
(2)贴敷药膜金霉素药膜、洗必泰药膜局部贴敷1日3~4次。药膜是由各种主药、麻醉剂和羟甲基纤维素等制成,用时剪取一块比溃疡面稍大些药膜贴敷于溃疡面上。
(3)含漱剂2%~5%碳酸氢钠溶液、0.25%金霉素溶液含漱,1日3~4次。
五讨论
临床医师应对复发性口疮病给予足够重视,提高诊断确诊率,如能及早发现,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张震康,樊明文,傅民魁.现代口腔医学2003.
[2]李佩洲,常新华.口疮宁颗粒治疗阴虚火旺型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2002(7).
[3]苗建英.运脾化湿法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体会[期刊论文]-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3).
2013年4月26日,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施秉银教授接受了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证书,那薄薄的获奖证书,浓缩着他厚厚的人生辉煌。
精湛医术、高尚医风的学科带头人
1959年出生的施秉银,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同年8月参加工作,三十年来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内分泌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暨甲状腺专业学组副组长、陕西省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陕西省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内分泌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陕西省三五人才。他还担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及中华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人等兼职。
每一位接触过施秉银教授的人,无论是病人、病人家属,还是同行医务人员,都为施教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以及对从事内分泌科事业坚实、纯净的追求所感染,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形成了良好的医德风范,学科建设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成为陕西省重点学科。施秉银教授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科带头人,是一位学者型领导,在他的身上可以领略到一位勇于探索、敢于领先的医学大家风范。
施秉银教授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于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原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古城西安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如一日,他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坚持在临床、教学、科研一线工作。他虚心求教,钻研业务,开拓进取,从而成为了我国内分泌界尤其是甲状腺领域的一名全国知名专家。
探寻施秉银教授的专业轨迹,你会发现,他特别能吃苦,勇于奉献,不仅得到了西安交大一附院严格的专业训练,并且善于在老师、学长们的身上吸取各种“营业成分”,在内分泌、糖尿病及风湿性疾病等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秉承导师西安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创始人高慧教授的研究方向,利用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潜心研究甲状腺疾病,尤其对甲状腺穿剌活检和甲状腺疾病的细胞病理学改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此外,他率领的团队还在很多领域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造就了他成为我国内分泌领域的一位著名专家。长期的积累,造就了西安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这个响当当的“名牌”,也奠定了西北地区该领域的领头羊的地位。
施秉银教授非常繁忙,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工作的三十多年里,他自己没有节假日,每次开会或外地出差回来,不顾旅途疲劳,立即到病房查看病人、了解病情。在医院,他担任教学副院长,除了履行教书育人的行政工作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外,查房、每周两次门诊、每周一次甲状腺穿刺工作不是万不得已,基本没有间断过。他孜孜不倦地抓紧时间进行知识概括、积累,以便于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因此,周末、晚上都成了他宝贵的工作时间,他所进行的细胞病理诊断几乎都是在晚上或业余休息时间进行的。近20年来,他亲手为1万多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了甲状腺穿刺活检手术,并亲自进行了细胞病理学诊断,使数以百计的甲状腺癌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此外,他还积极利用微博、邮箱等和患者互动交流,很多新闻媒体也把他作为健康板块的首席专家,经常解答患者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
他对病人一视同仁,对有困难和家庭条件较差的患者更是倍加关心,他深知这些患者的困难,总是千方百计为患者采用最好、最省钱的治疗方案。工作起来,加班加点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他自己再累,也要耐心细致的为每一位患者诊治,所以每次他上门诊,总是拖着疲惫的身体最后离开门诊。一位病人在网上这样留言:“在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门诊,我见到施秉银医生亲切地拉着一位老人的手,问他最近的身体恢复情况,和蔼可亲地尽可能回答每个人简短的问题。只一个小小的动作却温暖着患者的心。真的希望每一位医生都能这样。”
他以他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疗技术获得了患者一致好评。他先后获得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中国医师奖、我国百名医德标兵、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12年11月,他获得2011-2012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13年4月26日,施秉银教授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再次得到肯定,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接受了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证书。
儒雅博学、师德高尚的教学名师
作为一名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施秉银教授堪称“桃李满天下”,培养了数十名优秀的硕士、博士。在学术上,他对自己严,对学生更是“苛刻”。对于学生的论文,他不管有多忙,都要认真审阅,对不太精确的提法和描述,坚决要求学生修正或删掉。有的毕业论文,施教授甚至修改了七次。在医德医风的培养方面,施教授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做一名严谨的医生,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决不利用工作谋取私利”,在他的教导下,学生们树立了行医的理想和追求,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很多毕业的研究生都已在各级医院挑起了大梁。
身为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施教授十分重视学科梯队建设,为年轻人尽快成才创造条件。在他的帮助下,有4人次出国学习,3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人成为全国青年委员,2个年轻人晋升为副教授,1人成为科室副主任。此外,他还积极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创造条件,使得李雪萍、伍丽萍等四人在读研究生期间出国进行短期培养或联合培养。其中,李雪萍博士研究生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联合培养,之后又赴美国NIH从事博士后研究,即将学成回国;伍丽萍研究生在硕士期间在国内首次成功制备了Graves病动物模型,在读博士期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诱导了对Graves病的免疫耐受,该结果在国际著名杂志《Endocrinology》发表,并分别在亚太国际甲状腺会议和华夏国际内分泌会议交流;另有两位七年制学生在读期间发表了SCI论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位教学管理者,施秉银教授深深意识到良好的医学教育将是合格医务工作者走向社会的起点,不仅仅是专业技术的娴熟度,医学人文和崇高的医德更是一个医生最终能在医学这个博大精深的事业中能走多远的决定性因素。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认识,他时刻强调医院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他不断地完善教学流程,加强教学管理,不断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严格执行医院各临床学科的带教工作,把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在同一重要位置。因此,他荣获2011年度西安交通大学伯乐奖。为了加强与兄弟医院的交流,在他的带领下,2012年西安交大一附院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七届西部高等医学教育研讨会,2013年4月成功组织了全国第四届大学生医学临床技能西北西南赛区的比赛。
“德医”双馨、妙手回春的济世良医
身为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主任的施秉银教授,爱岗敬业,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使大量疑难危重患者得到救治,深得病人好评、同行敬重。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很多记得名字的“老朋友”:有凌晨就来排队的糖尿病“老糖友”们,有定期来医院咨询的小胖墩儿,有手术后需要经常来复查的甲状腺患者,还有一群曾从濒临死亡线或无望无助时被内分泌科拯救和“拉回”的疑难危重病人,这样的疑难危重病人,每年住院收治1200多例,占到了科室收治病人的45%-55%,施秉银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精湛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在西北享有盛誉,医术、医德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许多疑难杂症患者总能在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得到满意的诊断、治疗。一位刚年过三十的青年妇女因为甲状腺肿大进行了手术,但手术后的病理结果使患者本人及家属陷入了无底深渊,她的手术标本被诊断为“未分化甲状腺癌”。未分化甲状腺癌是恶性度极高的恶性肿瘤,一般患病生存期仅有3-6个月。身处绝望中她想到一线希望,她辗转西安多家大医院,又去北京求治,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无助的她把最后一丝希望又寄托到了交大一附院。来到一附院后,施秉银教授凭着深厚的临床功底和对甲状腺病理的熟悉和了解否定了”甲状腺癌”的诊断,但是饱受精神折磨的她同样接受不了“不是癌”的现实,还是坚决要求再次手术。二次手术后证实了施教授的判断,患者转忧为喜,终于又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后来还生育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在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经常演绎着疑难危重患者被准确诊断、成功治疗的故事。两年前一位来自延安洛川的农家妇女在母亲的陪同下踏进了施教授的诊室。母亲向施教授哭诉了女儿的遭遇:原来因为生产时大出血,患上了以后可能无法生育的内分泌病,又遭遇了家庭变故的打击。祸不单行的女儿又莫名其妙地出现了大量腹水。在多家大医院检查无果,还因怀疑卵巢癌进行剖腹探查,还是没有找到原因。病人每况愈下,花光了十几万的积蓄。回到老家只等听天由命的母女俩又在村里人的介绍下来到了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内分泌科。奇迹再次降临在了这位绝望的农家女子身上,经过20多天的精心治疗,她的大量腹水神奇地消失了。至今施教授仍通过短信指导她的生活和内分泌病的治疗。
就是这样抽丝剥茧的技术功底、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医德,使得很多患者在经过施教授的诊治后,少走了不必要的弯路,重获健康。他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一些海外华人也慕名来找他看病。
科研屡屡结硕果 团队建设创佳绩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施秉银教授的带领下,西安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目前已经成为西北地区内分泌方面的领头羊,他们发挥学科优势,并带动着本地区内分泌代谢病专业的更大进步。
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内分泌科作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在新技术的研究上不遗余力,发展中的内分泌科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专业治疗技术。该科在糖尿病胰岛细胞移植、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病机制等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在科学研究和新医疗新技术向临床的转化方面又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和重大进展。内分泌科于2006年在国内首次成功制备了甲亢的动物模型,于2010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诱导了对甲亢的免疫耐受,近来又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了恒河猴甲亢模型。开展了甲状腺癌的分子基因诊断,利用甲状腺细针穿刺的少量细胞就可以准确诊断出甲状腺癌,从而使甲状腺癌的诊断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不仅在疑难甲状腺疾病的综合诊断和治疗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一些标志性诊断治疗技术项目如甲状腺穿刺与细胞病理检查、甲状腺刺激性抗体检测、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规范治疗、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与规范化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基因诊断等处于领先水平。
2011年3月,施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诱导了对甲亢的免疫耐受,证明甲亢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施秉银教授介绍,甲亢能否通过免疫耐受进行预防是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在动物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随着研究不断进展,成功在人体上应用也指日可待。
学科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建设,内分泌科已经培育出了一批年轻的学术骨干。郭辉副教授和崔巍副教授分别为全国内分泌学会和糖尿病学会的青年委员。侯鹏教授是三年前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引进的特聘教授,专职从事内分泌科科研工作。回国后,侯教授已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973子课题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在体定位、定量与可视化的纳米技术研究一项,并受聘为西安交通大学“光华教授”、腾飞教授,2011年3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共获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侯鹏博士说,在交大一附院工作的三年更坚定了他当初献身内分泌学科科研的决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6-1109- 03
科研就是探讨未知,而求证 未知是人类伟大的禀性,只有人类才有思维和创新。同志曾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 步的灵魂”。高等学校就是培养这种灵魂的场所。作为医科院校的大学生应及早了解科研、 接触科研和参与科研,使自己具备新世纪学子应具备的学识和眼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科研 导论课程,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医学发展趋势、研究进展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扩大眼界 ,拓宽思路,受到科研思维的教育和启迪,为以后的医学学习和科研以及临床实践打下一定 基础。笔者从医学科研的定义、方法及医学研究的进展几个方面来阐述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科 研导论的必要性。
1 医学生首先应了解医学科研的概念及分类
科学是知识和学 问之意,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知识的探求,而医学是科学的分支,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医 学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关于人体正常和异常的生命过程以及 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人类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医 学研究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研究对象是人,它主要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 关系规律,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痊愈及其防治的规律,研究增进人类健康、延长人 类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措施。根据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的不同,把医学科学分为基 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和作用于人体的致病因子、 药物、毒物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是整个医学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临床医学是研究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科学体系,是医学中的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庞大 体系。预防医学是研究预防和消除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 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体系。以上的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将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 传统的医学分类已经不能充分地概括医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现状和全貌。基础医学、临床医 学、预防医学三者相对独立的传统界线会日益模糊,三者之间相互渗透,渐趋融合,各种新 的学科分支不断产生。
2 医学科学研究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在社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医学作为科学一个分支也如此。20世纪以 来,现代医学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为保障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未来医学 发展前景如何?人类将遇到哪些困扰?将采取何种对策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这就需要医学院 校的学生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去面对。
2.1 近代医学研究的发展
医学的产生已有4000多年,早在文艺复兴时代,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就明确宣言:“我要以人 体本身上的解剖来阐明人体的构造。”他还认为科学不应该盲从,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此不 顾教会不准解剖尸体的禁令,夜间从刑场偷回尸体,从事人体解剖的研究。1543年,维萨里 发表了《人体的构造》,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基础。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在活体实验的直 接观察的基础上,发表了《论动物的心脏运动与血液运动》,把生理学确立为科学。自此人 们由认识人体的结构形态进而认识活体的生理功能,开始了近代医学的新时代。
18、19世纪,近代医学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标志为实验生理学的发展,细胞病理学的 建立,科学的微生物学说的兴起。近代医学研究均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用实验中观察到的事 实来做结论。它们的特点为:分门别类,各自孤立的研究,由于分门别类的研究,积累了许 多新的事实,引起了近代医学进一步分化。例如比较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胚 胎学、微生物学等,都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2.2 新世纪当代医学研究的发展
二十世纪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是人们的认识向微观的深入和宏观上的扩展,自然科学分科的 进一步发展,互相错综,形成一个网络式的整体系统。医学科学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 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特点。当代医学科学发展具有既高度分化又 高度综合的新特点,有力地表明了医学研究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马克思早就指出了科 学统一的前景,他说:“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 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1]。
医学的分化趋势与整体化趋势:①新技术提供现代化研究手段,对人体和疾病的研究达到分 子水平,正向量子水平前进。这就促进了学科的高度分化,例如,当今的遗传学就发展了许 多分支,诸如:毒理遗传、免疫、生态、行为遗传学等。传统外科也出现了许多分支,例如 :普外、胸外、脑外、显微外、移植外、整形外等。②整体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临床与基础的 统一,预防与临床、基础的统一,例如:环境医学、人体力学,生物材料学等。大生物学的 诞生就是当代医学高度整体化的重要标志,它是把地球上所有以生物为研究对象或研究材料 的学科集合起来,对比它们的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地球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如地球温室效应 、厄尔尼诺现象等。此外,中西医理论上的结合也变成可能。西方医学的成功是分析方法和 手段的胜利。而它的缺点主要是缺少整体观与系统论造成的。西医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将是 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吸收系统与整体论的观点,走向生命现象的复杂系统论。这就是生物 模式向“环境-社会-心理-生物”模式转变的基础,也为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在更 高层次的结合、创立“统一医学”提供了可能性[2]。
总之,新世纪的医学科研正向两极方向高度发展,一方面向细胞分子、量子、纳米生物学深 入。另一方面,则向有关种群生态及生物圈的研究领域展开。学生必须从这些医学科研导论 中理解这些前瞻性知识对将来医学临床和科研的重要性,增加对医学的兴趣和作为医生的责 任感。新世纪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 量为主,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仅是患者,还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寻医问诊的不仅是身体 缺欠,更多的是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医生开出的不仅是药方还有生活处方。
3 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是以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为直接目的的,在实验中,人们可以根据科学研究的 目的和要求,借助一些特定的仪器和设备,造成在研究中某些对象所需要的特殊条件,控制 某些因素或排除一些不利因素,把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精细地、反复地观察和研究,最后得出 科学结论。科学研究史的无数事例说明,科学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知识新的源泉。医学院校学 生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科研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3.1 医学研究的特点
医学研究是认识疾病,掌握它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示健康与疾病的转化规律。因研究的对 象为人体本身,故在形态学、生理学具有生物学属性外,在语言、思维和社会生活上又具有 社会属性,因此人体现象不能笼统用一般生物学规律来解释。另外,许多医学实验和观察不 允许按研究者的意愿在人体上直接试验。
3.2 掌握医学科研的基本程序
①问题提出: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 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 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提出科学问题,尤 其是提出概念清晰的难题,更能对科学进步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因此,学生应培养善于观 察、发现问题的好习惯。②假说建立与验证:根据经验和知识,包括文献、大体分析对象的 内部联系,提出对该问题的可能答案或解释,这种预先答案叫假说。进行医学基础或临床实 验均需先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设计、观察、统计等来对假说进行验证。③结论与资料解 释:此为科研中更深刻、更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部分。对在实验和临床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大 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处理,也就是对临床观察的素材进行科学加工,对大量数据 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分析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做好准备。④形成:医学论 文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备的医学论文应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3.3 需掌握科研课题的选定
3.3.1 掌握选题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科学性:表现为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 ,研究方法是否正确、完善等。②要有创新性:科研忌无意义重复前人的工作。选题的创新 表现在研究方法、设计是否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提高和创新。③具体明确:医学研究 的选题必须经过严格的核对、分析,真实明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对题目的选定要明确 ,不能含糊不清。④适当实施手段:慎重考虑本人技术水平和所在单位的设备状况,不能脱 离本人和单位具体情况。
3.3.2 需掌握选题的种类 医学科研选题分为:①调查研究:流行病学、卫生 学。②实验观察:生理学、药理学,需要实验条件和观察手段。③资料分析:需要既往的医 疗卫生资料,统计分析,如死因分析等。④经验体会:在自己的研究基础上着重对某一问题 进行探讨。总之,科学研究是医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有关的科研方法在医学院校教育中较 少涉及,仅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作为一般内容简要介绍。因此,许多医学本科生毕业后不知 怎样进行科学研究。2000年《中华外科学杂志》的退稿率为74.49%,退稿稿件中科研方法不 正确者占76.25%[3]。表明在医学科研工作中,科研方法的不合理应用已成为一种 普遍现象。要弥补医学工作者的这一缺陷,必须加强在校医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开 设医学科研导论课程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应引起各类医学院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经济学哲学手稿[M].1844,42:128.
[2]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编写组,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M].长春:吉林人 民出版社,1998: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