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设备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家针对于矿井的勘探制定了不少的政策法规,像其勘探人员从业资格证、技术人员数量、特殊工种等都做了确切的明文规定,并且各个矿井对于员工也要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然而现实却是,由于矿井机电岗位对于技术要求是极其严格的,我们矿井现有的技术人员与矿井机电所需专业人才的缺口出现了断层,供需矛盾及其尖锐。大多数的矿山单位的机电技术人才低于10人,等到矿山出现问题时并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处理,技术人才的匮乏也造成技术管理工作的难做,且对于矿井的生产不利,为了政绩带动技术的状况经常出现。
2改善整合矿井机电设备管理的策略
2.1提升矿井员工职业技能与专业综合素质矿井机电部门要逐步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与工人素质,并且把这个问题真正重视起来。相关的人力资源部门要寻找提升员工素质的办法,企业也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多劳多得,并且要把矿井中的成功案例定期拿出来与员工分享,让其从中受益。矿井企业也要结合实际工作状态,在全体职工中积极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像知识竞猜、岗位实操、技术比赛等等,并且对活动中表现优异者还要给予奖励。定期举行培训活动,专家讲座等,积极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学习热情。此外,特殊工种的工作必须具备根据国家规定所要求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的不专业行为的出现。
2.2矿井机电设备要与时俱进,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上面一定要与时俱进,尤其是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技术落后容易导致矿井安全无法保证,采煤产量低,浪费现象出现等,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开低档设备的运用,使得大量员工进行工作,生产效率极低的人海战术的出现。现代矿井事业要做的就是走出恶性循环圈,设立具备现代化意义的矿井综合监控系统,让我们对矿井的机电设备做到远程遥控,最终有力的提高矿井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档次。
2.3机电设备管理机制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基于矿井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与该行业标准细化的现状,矿井的种种管理工作也要向专业化方向迈进。现如今已经存在一些矿井把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办公自动化、通信等职能从机电管理部分离出来,建成了综合信息中心,完成了管理工作的统一化、科学化。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仅减少了机电部门的工作压力,还有助于使矿井工作纳入到集团化管理模式中去。
2.4对机电设备的备件加强管理很多的矿山都处于比较偏远的地区,由于这种客观原因,机电设备及其配件的采购周期是比较长的,为此,机电部门就要做好相应的机电设备存储事宜。机电设备及其备件的仓储计划要把机电设备分门别类的整理好,这样有助于设备的储备;我们也要跟周围的矿井打好关系,以期可以使同种备件存储最小化。这不仅仅降低了设备存放费用,也不会耽搁矿井的检测维修。
3总结
1、设备安装过程中,布局不当,配置不合理
在混凝土设备安装的过程中,首先,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设备安装的布局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安装的布局不合理,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混凝土设备的功能没法正常发挥,还极有可能会造成设备的使用寿命的缩短。在安装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设备料点的距离没有进行综合的考虑。当然,也包括对场内交通的相互干扰的因素。致使设备安装完之后,设备内部之间没有足够的使用空间。同时,在用料的时候,会占用其它设备工序的通道。其次,搅拌主机的选择、配备的粉料罐的大小、螺旋输送设备的效率及配料设备的卸料顺序等都会对设备的运作造成影响。除此之外,操作人员对设备的使用是没有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也造成设备使用寿命的缩短。
2、设备投入使用后,没有对它进行相应的保养
在混凝土设备投入使用后,相关人员需要定期对设备做保养。定期保养可以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进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保证生产计量精度。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管理职责没有进行相应的落实,对于设备,特别如轴端、螺旋输送机、配料装置等,没有专门的人员定期进行保养,保养工作很不到位。所以,混凝土设备的完好率一直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准。
3、混凝土设备出故障方面
不管是什么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便需要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及时而恰当的处理。而在混凝土设备出故障的时候,相关人员没有进行到位地检查。对于指示故障的排除也不到位。这种情况带来的恶果就是由于相关人员没有对故障进行到位的检查,致使设备还经过再次修理,这样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设备维修的成本。而且,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故障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地根除,将会使生产经常因为设备故障而无法正常运作。不仅使生产不能正常运作,也会给生产增加一定的危险系数。
4、混凝土设备的安全隐患
混凝土设备是一个连动性很强的大型设备,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往往只重视设备的运行,更多的忽视了设备的使用安全。无论是设备安全还是人员安全,对于混凝土设备的使用单位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只有管理好设备的安全,排除掉设备的隐患,才能保障企业的人员财产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关于混凝土设备管理采取的措施
“高技术、高效能、多品种、自动化、自动化”,是现在混凝土施工设备奋斗的目标。进而,来改善工作的条件,提高生产率。同时,加强混凝土机械设备的管理是改善施工条件,提高施工速度、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所以,针对混凝土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1、设备的安装管理
设备的安装管理在设备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首要作用。设备的安装管理就是要要求合理安装,使设备的功能发挥到良好的状态,以此来满足施工的基本要求。同时,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安装程序导致生产质量的问题出现。第一、需要做好安装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比如,根据设备的安装需要,配备有经验的安装人员。同时,相关负责人需要召集相关的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保养人员进行现场的技术交底,并根据设备,提出相应的措施。第二、在安装的过程中,要做好设备检查和校正工作。比如,在主机安装好后,要控制好各分机的尺寸以及垂直度。对于设备的安装管理,还可以采取这些措施。比如,要求相关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安装技巧;对安装人员进行分组和分工,来确保设备安装时候的质量和进度。
2、设备的保养管理
随着施工的频繁增加,相应地,混凝土设备的故障发生的频率也是很高的。因此,针对这种状况,需要定期对设备做保养管理。首先,是对于设备进行磨合期的保养。这主要是针对那些新设备。新设备在磨合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养,在工作中,很容易造成零部件的磨损,严重的话,会使零部件废掉。对于设备磨合期的保养,可以根据设备的使用手册进行操作。如果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让供应商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保养相关指导。其次,设备第一次使用的时候,要对设备进行仔细地检查。比如,检查各个零部件的牢固程度,油是否加注到位、电路系统的线路、保险装置等是否完好。在混凝土设备进入工作状态之后,需要配合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动态进行相应地监控,一定要保证设备没有超负荷工作。最后,对于设备停止运作后的保养。每天在设备停止运作后,都要进行一定的保养。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日常的保养。它是设备使用率和寿命保持的重要因素之一。
3、设备的维修管理
对于混凝土设备,只有将故障进行很好地处理,并做好相关部位的检查,才能使设备再次投入使用,并且,对原来同样产量的生产负荷可以进行承载。对于设备的维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维修人员可以按照设备维修需要的书面请求,初步了解设备的故障情况,在根据设备正常启动和使用程序,对设备的故障情况再次确认,确定后就可以开始正常的维修。第二、维修人员维修出故障的地方的时候,需要同步跟进周边零部件运作情况。以免,在维修的过程中,给其它零部件造成负面影响。第三、维修人员在设备故障排除之后,还需要对设备的运作情况做再次的检查,以确保设备故障已经彻底排除。在设备修好并开始工作之后,操作人员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定时向维修人员汇报设备修理后的运作情况。
4、设备的安全管理
根据当月计划任务安排与科长交办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分配绩效工资。将医院核算给科室的绩效总额,先提取基本津贴和备班费;其余绩效资金全部纳入工作量考核发放。每个员工根据量化考核表及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综合得分减去工作扣减分,按实际得分核算。考核实行积分制,总分不封顶。班长、设备管理员的绩效为全科全职医学工程师的平均分、维修工作量、管理工作中的扣减核算之和。每月汇总员工的工作量和所得实际分数要进行公示,为绩效工资的二次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2量化考核管理内容
2.1日常设备维修维护考核办法
采取维修维护不分区片,轮流派工方式进行。设备维护根据维护计划实施,给予0.5~2分/台(件)评价。设备维修根据设备维修的难易度,给予积分评价;模块板件故障首次被修复时将在考核中给予2~4分奖励。周工作总结(月基础分10分)。每周例会由每位工程师上交周工作小结,内容包括本周重要工作、未完成工作及存在的问题。小结中有缺项减扣1~2分/次,不能按时上交减扣4分/次。月查房记录(月基础分5分)。每月工程师对负责片区临床科室设备进行至少1次主动巡检,巡检记录中应有临床科室负责人的签字确认,记录不全记0分,并限期整改。
2.2设备安装验收和外修服务纪要
设备安装验收考核是根据设备分类和设备安装难易程度计分,评价分值为0.5~6分(见表1)。安装验收过程中存在责任过错的记相应负分。外修服务纪要考核。当外部工程师现场开展维修服务时,医院医学工程师须全程参与。外修服务完成后,需提交有外修工程师、临床科室负责人签字的外修服务纪要。每次给予0.5分评价。
2.3培训与基础技能考核
医学工程师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设备使用、操作和维护培训在当月可获得绩效积分;培训对象为特定科室,医学工程师在提交培训课件和培训签到表后,在当月获得绩效积分;培训对象为全院各临床科室参加,医学工程师在提交课件和培训签到表后,在当月获得较高积分(4分)。
2.4奖惩办法
奖励。①首次维修成功的设备模块板件,额外奖励积分2~4分;②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有贡献案例的工程师,当月额外奖励积分2~4分;③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当月获奖励积分4分/篇;④正面真实宣传科室工作的报道,并在院内网发表,当月可获奖励积分0.5分/篇。惩罚。①接到临床投诉,经查证属实,当事人扣减5分/次;②科室每月抽查责任片区,发现设备运行维修保养记录不规范、漏填及错填,每本扣减10分;③工作不服从领导安排,或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每次扣减5~10分;④所负责工作质量有严重缺陷,科室下达书面整改通知,在整改期限每天扣减2分;⑤凡在办公期间上网打游戏扣20分。
3满意度调查表及其统计方法
满意度调查表由设备管理科设计,内容包括:维修人员工作态度和技能;工作及时性、主动性及责任心;设备维修周期;成本意识等10余项考核指标。由各临床科室科主任或护士长每月对保障区域医学工程师进行综合评价。采样调查表每月由设备管理科科长、管理员负责下科发放与收集,其统计方法:①每份调查表每项均为“满意”时,则该份调查表记为“满意”;②每份调查表有2个以下“较满意”时,则该份调查表记为“较满意”;③每份调查表有2个及以上“不满意”时,则该份调查表记为“不满意”;④每份调查表有4个以上“未接触”时,则该份调查表不纳入计分环节;⑤满意为98分;较满意为96分;不满意为85分。平均得分=(满意分数×份数+较满意分数×份数+不满意分数×份数)÷总份数。平均得分在97以上则加20分;在96-97之间则加15分;在95-96之间则加10分;在94~95之间则不加减分;90~94之间则扣10分;85~90之间则扣15分;85以下则扣20分。年终评优、评先严格以满意度调查表为准。
4绩效量化考核计算原则
(1)考核计算组成要素。包括:①日常设备维修维护考核(A);②周工作总结和月查房(B);③设备安装验收和外修服务纪要(C);④项目管理(D);⑤培训及基础技能考核(E);⑥考勤(F);⑦奖惩(G)。量化考核结果=(A+B+C+D+E+F+G)×(激励系数)。(2)激励系数授予原则。该系数不叠加,以符合的最高条件为准基础系数1.0。①获年终评议优秀的授予激励系数为1.1(有效期1年);②获市内专业领域内奖项的授予激励系数为1.2(有效期1年);③获省内专业领域内奖项的授予激励系数为1.3(有效期1年);④获国家专业领域内奖项的授予激励系数为1.4(有效期1年);⑤如有重大过失,受院内通报处分,经科室管理小组讨论,可将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系数调至低于基础系数。(3)最终考核结果。最终考核结果=量化考核结果+满意度调查结果+工作中其他违规扣减。
5结语
1.1制药设备管理的意义
目前,GMP已成为众多国家制药和食品等行业的规范标准,且对药品质量和人们的规范用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在制药过程中,设备与药品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是因为设备是生产工艺的重要支撑,设备会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直接接触,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极易导致生产错误或药品被污染。因此,药品质量由制药设备是否符合GMP的要求直接决定。然而,现阶段我国在实施GMP的过程中,制药设备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常因设备的材质、结构不合理而导致药品质量低下。药品质量不但是企业的支柱,更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制药设备是药品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做好制药设备的管理意义重大。
1.2理论体系和主要任务
制药设备管理的理论体系如图1所示。在制药企业中,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全面、正确和精细化的维护工作,从而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周期的基础上,充分提高设备的综合性能。此外,主要任务还包括管理设备和操作人员,防止人为因素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通过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贯穿上述任务,并利用制药设备验证、评估药品质量,促进了企业制药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2加强制药设备维护的有效方法
2.1培养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生产药品的过程中,企业中的工作人员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员工的素质对设备的使用质量和产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可安排专业人员承担培训职务,培训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并加大制药设备管理和维护知识的培训力度,从而促进全体工作人员质量意识的提升。
2.2大力开展制药设备的预防式维修
随着制药设备管理模式的提出和应用,企业设备预防式的维修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预防式设备维修是指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实时检测制药设备的各个部位的运行状态,从而提前发现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与被动、事后处理的传统维修模式不同,预防式维修是主动的,能提前发现并有效排除故障,从而将损失降至最低。在制药设备实际的维护过程中,应严密检测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个生产线等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实施预防维修工作。
2.3加大对制药设备状态的检测力度
制药设备状态维修是指企业通过检测设备状态和分析故障获得一定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设备展开有针对性的维护。通常情况下,状态维修是在不拆卸设备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还可采用高科技仪器跟踪故障,进而确定维修时间。专业维修人员在开展状态维修时,应检测制药设备的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仔细分析故障的类别、程度、产生原因和发生部位等,并确定解决措施,从而充分确保制药设备的顺利运行。
3结束语
变电设备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国家电网与企业运营原则,并且结合变电设备的实际要求与特点,制定出合理的图片影像资料,明确其流程、标准、评价等内容,形成有效的管理规范与记录表格。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流程可以正常运行,运维人员需要了解变电设备的图像资料使用方法,并且熟悉标准工作流程与考核评价制度,通过专业的方法制定出改革意见与工作要求,熟练的使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了解变电设备的运行管理要求。使用绩效考核制度保证工作正常运行,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图片影像资料的巡视与维护工作更加自由,绩效考核先由班组进行自评,之后通过专业查评语与主管考核得出结果。变电设备的全部影像资料均需要进行管理,并且对巡视、维护过程中出现的实际结果进行评价。在2011年以来,许多供电公司都开始尝试使用图片影像资料,通过高效的图片影响资料,可以使巡视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巡视到位率与漏检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尤其是在设备维护率提高后,供电可用系数大幅提升,在变电设备数量逐渐增加的环境下,提高了变电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平板电脑与移动通信的技术水平不断增加,改进工作流程的时机已经比较成熟,基于图片影像资料为核心,开发一种高融合性的智能系统,将先进技术融入巡视、维护工作中。平板电脑中的PMS系统非常适合在到位率考核中使用,可以实现巡视、维护、缺陷、图片影像数据的直接传输,将其统一到生产信息系统中。使用移动通讯技术可以将变电设备出现的重大安全问题转变为图片信息与数据资料,并且快速传输至管理系统后台,使缺陷处理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实现变电设备出现安全隐患后的快速反应与抢修。对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并改进,目前常见的问题包括:在管理变电设备影像资料时,巡视、维护记录仍未直接通过电脑进行记录,这种情况导致人员工作量加大,可以使用PMS系统代替传统的手写记录模式。在巡视、维护变电设备时,出现的问题图片影像资料只能通过人工传输至局域网,影响了缺陷处理速度,需要使用图片压缩软件,通过移动网络进行传输,加快缺陷处理速度。制定经济化的巡视、维护图片影像管理目标,针对类型不同的设备进行特殊维护,细化与修订标杆数据。
2图片影像资料管理应用
某供电公司使用13座220kV变电站,其中主变压器共有26台,容量为3960MVA;85座66kV变电站,主变压器167台,总容量为3271.84MVA;235套220kV保护套,481套66kV保护套,1132套10kV保护套。自2011年开始应用图片影像资料系统,几乎覆盖了220kV设备的管理工作,在全省范围推行图片影像管理模式,在半年的实践中,建立了标准化的视频巡视、维护管理流程,通过规范化管理与动态数字设备资料库,构建出高效的巡视、维护体系,使变电设备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图片影像资料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为了有效开展变电设备管理工作,必须采取专业的工作流程。流程设计阶段,需要将运维专业与管理目标完全融合,通过全过程控制与改进理念,并且结合现场操作性,从任务管理、现场巡视、维护、缺陷管理,共同规划出合理的工作流程。各专业小组需要共同起草工作流程,并且交由下属班组工作人员进行研究与讨论,收集其中的意见,制定出最合理的图片影像资料工作流程。加强图片影像资料的过程管理,将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模式,运营初期加强图片影像资料的巡视与维护力度,并且通过标准的考核方法,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重视图片影像资料的评价工作,不断收集实施工作中的意见,并且根据合理的意见优化工作流程。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该公司的巡视、维护到位率达到了100%,而且漏检导致的缺陷也得到了极大的控制,全年均为发生巡视、维护导致的事故与问题,充分提高了变电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结语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这就使得遥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不能搞一个标准、一刀切,各地应该根据自身的软硬件条件,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实际、有利于设备良性运行的管理办法。郑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在主管领导的主持下,根据《河南省防汛抗旱雨水情遥测系统管理维护实施细则》和《2014年郑州市雨水情测报任务书》,紧密结合郑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具体情况,在2015年3月制定了《郑州水文局遥测管理维护制度(试行)》。制度明确要求,强化分级管理,调动水文测站人员分片管理,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和测站齐抓共管,各兄弟科室积极配合,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具体就是依托水文局下属各水文站,以水文站为核心建立初级维护网;在每个水文站都培训一到两名初级维护人员,懂得最基础的仪器清洗和故障点的检查并能够更换一些配件。市局水情科将一些基本配件配发到水文站,这样就可以在大面积故障出现时,即使市局维护人员不能马上到位,也能通过水文站的基础维护人员做到迅速更换配件,保证系统运行正常。对于不能独立完成维修的,也要保证数据的完整,等待市局维护人员的维修。
2选择合适的遥测设备
遥测设备的大部分地处比较偏远的地方,给遥测设备的维护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要对安装过的仪器型号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对比,淘汰性能不好的仪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当地环境、气候、地形地势的仪器。眼前看增加了工作量但从长期目标看,为以后工作量的减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为今后上级领导在选择设备方面提供了决策性意见,为国家节约了建设资金。在近两年对郑州水文水资源局的224个遥测雨量站进行维护中就发现,WATER2000C这种型号的仪器相对于其它型号的设备在精度、时效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要略胜一筹。
3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水文现代化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从事水情遥测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懂得水文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方面的技术知识。当前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各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再加上水文遥测的管理和维护都处于相对初期的阶段,没有现成的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办法供大家使用,还有各地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就更需要定期对相关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单位领导要给广大职工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加强技术信息交流,加大干部职工自身业务能力提高的费用投入。郑州水文局领导要求每个职工根据自身的业务水平购买相关书籍,并督促开展专题学习,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业务水平的差异性,并跟进后续管理,加强督促和引导,不定时地进行提问、考核、谈话,有效提高了广大职工的业务素质。
4加强内业工作的精度和深度
关键词:现场设备;问题管理;设备隐患;设备维修
前言
孤岛分厂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单位,现场大型进口设备多,现代化生产特点明显,生产的连续性较强。孤岛压气站4台大型燃气压缩机机组从美国COOPER公司引进技术性强,4台永安站输油泵设备老化、维修困难。在日常运行中经常出现各种设备问题,使维修工作常处于被动局面。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在设备管理上孤岛分厂从实际出发,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孤岛分厂推行“现场设备的问题管理”,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一、实施现场设备问题管理的原因
(一)现场设备运行隐患控制的需要。孤岛分厂虽然开展了多种形式及内容的状态检测工作,但仅限于一般形式的检查和故障原因的排查。并且现场操作人员首先关心的是所用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现有运行需要,造成对现场设备隐患难以及早发现和排除。
(二)现场设备运行负荷不断加大的需要。近年来孤岛分厂虽加大了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使分厂设备的新度系数有所提高,但仍有许多设备接近超期服役年限。特别是许多直接关系到输油、输气生产的设备(如输油泵、天然气压缩机),其性能的好坏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
(三)现场设备维修质量保障的需要。孤岛分厂大型机组天然气压缩机的运行,由于机组运行负荷加大,单次检修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工作量与检修工期、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检修控制手段,设备修理质量难以有效保障。
二、现场设备的问题调查分析
设备问题管理分析:现场大型设备,尤其是老化严重的设备,运行中问题较多,必须对各类问题进行事先预测、分析、评估,确定出问题的起因,为制定解决问题防范措施和加强问题管理提供依据。
为此分厂组织了20多名管理设备方面的主管领导及技术人员,采取在相互不沟通、相互不影响的情况下根据各自的经验和想法,各自列出现场设备运行、维修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汇总后交由三级设备人员整理、分类,制成问卷,发放给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由他们对所列问题进行相对重要性的打分评估,然后将答卷中各类问题评估分数算数平均,得出各类单项问题的评估分数。考虑到问题的相互影响,三级设备管理人员采用了AHP现场设备问题层次分析图,按问题类别、层次对问题网络中的各个单项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估,最终得出所预测问题的重要程度。其设备问题主要体现在设备操作人员问题、设备维修问题、设备运行问题等几个方面。
三、根据调查结果,制订设备问题控制措施
1设备操作人员的“自主保全”,实现设备问题人员控制。职工变化决定现场变化,现场变化决定企业变化。首先是职工思想的变化,并通过行动的变化使设备发生变化,设备的变化反过来推动职工觉悟的变化,从而实现现场的变化,最终导致整个分厂的根本变化。孤岛分厂开展自主管理活动是通过职工对自己的设备和现场进行自己维持和改善,实现分厂现场和设备最佳状态的活动。即“自己的设备自己管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设备的基本条件(清扫、注油、紧固)进行整备、遵守使用条件、推进总点检及开展劣化复原,以培养熟练操作设备的能手为目标。分厂开展自主管理活动通过理想的职工实现了理想的现场,进而实现了理想的分厂。通过开展自主管理打破了“我是操作者,你是修理者”的观念。
2设备维修“预防保全”,强化设备问题维修过程控制。孤岛分厂实施预防保全制度,主要采用了定期保全的方法。设备巡回检查路线图、定期点检表、设备生产运行报表的时间基准保全。随着体系的不断健全,增加了重要大型设备安装基准大修型保全应用。如12SGT/SW64机组的大修。孤岛分厂预防保全体系的实施,将原来的修理人员转变为了保全人员。修理人员原有的职责:设备坏了要修好设备,设备没坏就等待设备坏。实施预防保全制度后,保全人员的职责变为了设备坏了要修好设备,设备没坏也要做点检保养等工作。通过变传统的事后故障修理保全为事前的预防保全,大幅消减生产中设备故障次数,从而降低对生产的影响,实现了孤岛分厂设备稳定运行。
3设备运行的隐患超前预知,实现设备问题源头控制。(1)运行设备实施性能检测,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孤岛分厂各生产单位充分利用配备的振动仪、测温仪、声级计、油品快速分析仪等检测仪器,认真进行在用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严格按时检测、按时分析,并做好相关记录,用检测及综合分析的结果指导设备的维修、换油、运行。孤岛分厂主要动力设备如12SGT发动机,由于长期使用,设备老化情况严重,迫切需要对发动机的运行性能作一全面的掌握。孤岛分厂根据现有检测仪器制订发动机检测性能项点图。孤岛分厂15台大型输油泵的运行状态检测,主要以离心式油水泵设备体检记录表为检测手段,每月基层队对运行输油泵22项运行参数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并建立完善“输油泵设备体检记录表”。通过发动机项点的检测及输油泵设备体检能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为设备稳定运行及制订维修方案提供科学依据。(2)设备隐患分级别控制,将设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孤岛分厂根据生产实际,建立一套设备隐患控制流程,将设备隐患分为四个级别控制:机台人员日常发现设备隐患;班组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设备隐患;运行调度岗位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设备隐患;分厂、总厂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设备隐患。将设备隐患分级控制,强调了班组、运行人员、分厂、总厂各线之间的协作,重视各线设备信息的反馈,使每一位操作者和维修者都能主动关注设备,强化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作用。使设备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1.烟草行业设备管理精益化管理体系建设思路通过对烟草企业现有的设备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精益提升,通过体系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过程,以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为抓手,以资产全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管理目标,对设备进行技术经济综合管理。通过四个转变的持续改善进程,逐步建立烟草企业设备精益管理体系。总体可归纳为“三个转变、三个可控”,即由单纯技术管理向技术经济综合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松散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变”,追求“状态可控、过程可控、成本可控”。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由忽视成本收益的纯维修型管理向追求设备一生最佳效益的技术经济综合型管理发展。以设备的一生为研究和管理对象(LCC),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折旧和报废一生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和管理对象。(2)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的精益管理转变,以TPM、CBM、工业工程、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方法,改进现有设备管理体制和作业标准,通过全员、全系统、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控制运行成本,减少浪费,追求设备综合效率最优,充分发挥人员、设备和物料的效益。(3)由定期维修为主的计划维护向状态维修、预知维修发展。积极利用状态监测、信息技术、健康管理等新技术、新工具,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企业整体的预防性维护水平,有效保障生产顺行。(4)由狭义的专业化管理向涵盖能源、环境、测量、安全的综合性管理转变。不仅追求经济效益,同时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保障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节能降耗,保护环境。
2.烟草行业设备精益化管理体系建设措施烟草企业设备管理精益化是一项系统性和探索性工作,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烟草企业建立设备精益化管理体系需要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设备管理精益化六点指导意见,借鉴青岛卷烟厂“六精管理模式”的标杆水准,吸收LCC全寿命期综合管理的理念,融合TPM、RCM、CBM等精益管理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全员化、精细化、流程化、数字化”为原则,用体系化整合设备管理要素,用信息化固化和落实管理体系,用精益工具持续改善管理水平。在企业发展战略和QEO管理体系框架下,按照“目标策划、运行控制、检查评价、持续改善”PDCA四个环节主线,对设备管理体系的“目标方针策略、标准规范、管理要素、业务流程、管理工具方法、KPI指标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总体优化设计,将质量维护、测量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内容有机整合,统一设计,逐步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体系进行有效支撑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相结合的设备精益化管理体系。(1)精确数据管理。依托信息化,根据设备管理绩效、设备状态评价、设备维修决策等工作需要,建立设备数据中心。以CIMS系统统一编码为基础,以单机台为对象,通过系统集成接口和人工录入方式,收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成本、技术状态和效能元数据。统计核算机台、机型、班组和部门相关指标数据,为设备状态分析、故障预测、大(项)修和设备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提供全面量化数据支撑,挖掘数据最大值。(2)精准状态预测。通过深入分析设备技术状态、运行效能数据,对设备状态进行精准预测,在准确的时间对准确的部位实施准确的维保活动,提高设备维护保养决策性,消除过度维修,减少设备运行故障,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保障设备稳定运转。构建状态检测体系,对设备加工过程质量、产品质量、原辅消耗、运行效率、故障率等效能数据进行检测;对设备振动、温度、电流和配合精度等技术状态进行检测。通过对设备状态的分析、诊断与预测,为设备维修、技术改造等决策提供量化数据支撑。(3)精心维护保养。通过设备分类分级管理,系统识别关键设备、功能单元和状态控制点,建立针对功能单元、控制点的维修策略和技术标准体系。以设备状态控制点有效受控为目标,将设备操作、维修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整合,建立设备三级预防机制。通过作业标准可视化(SOP)及培训,强化维护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信息化和移动终端工具,合理分配保养工作任务,实现设备维护保养精细化、规范化闭环管理,实现设备状态可控。加强设备故障数据统计分析,对设备维修策略和技术标准体系进行持续优化完善,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4)精算成本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和运行效能的前提下,精准分析成本数据,确认维持成本构成和改进方向,细化维持费用定额管理,提升费用控制水平。建立模拟利润中心,明确价值导向,梳理管理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备件、供应商和节能降耗等管理,使成本控制精细到设备维护各个环节。(5)精实绩效管理。按照《中国烟草总公司卷烟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依托信息化,结合创优对标、“管理创一流”活动,构建设备绩效“一库两标三评价”(KPI指标库、创优对标、目标管理、维护质量评价、机台健康评价、设备管理综合评价)模型,深化行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用。通过细化指标、突出评价、强化考核、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积极性,提升设备维护保养质量,保持设备稳定高效运行,引导全员现场改善,消除各环节浪费,持续提升设备管理效能。(6)精干队伍建设。通过建设人才成长跑道、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健全激励机制,为不同层次、不同工种、不同需求的员工提供条件,让员工在企业的环境中、工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我尊严。操作工与设备人员之间建立起互相促进、同步提高的良性循环。
二、依托信息化让设备管理体系落地
如今烟草企业推行的体系繁多,在推进过程中往往上下分层,体系无法落实到基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设备管理信息化是科学管理的关键举措之一,通过信息化系统,让体系落实到基层,固化设备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设备管理体系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起到了承接和支撑的重要作用。(1)宝鸡卷烟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底层数采系统从各种设备采集数据,应用MES(制造执行系统)作为中间执行层,上层管理系统建立了ERP管理系统,实现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严格按标准和规范采集设备基础数据。将设备台账、设备技术标准等设备基础信息按照宝鸡卷烟厂现行执行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录入,保证了信息化系统运行切实有效。(3)重点解决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信息系统底层数据采集是否全面、准确、真实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科学管理。为此制定相应的数据采集的标准和规则;认真分析数据采集的门类、类型、名称;采集的频率和频次,数据的精度等;尽可能利用现代烟草设备自动化水平,从设备自身采集现场信息,减少人工录入数据数量,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内信息录入和采集的检查、考核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实现设备运行信息的互联互通。充分利用现有工业控制及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实现各类设备数据采集系统、设备监测技术系统、数据分析技术系统、生产运行控制和管理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联及有效集成,实现各类管理的、离线的、在线的、工业控制系统的各类数据信息与设备运行相关数据信息的关联分析,使数据采集、传递、集成和分析技术成为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技术方法和持续提高的基础。(5)认真研究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应用。积极应用设备运行数据和维护维修数据,包括所有与设备相关的运行数据、故障数据、过程消耗数据、维护费用数据等,并与维护维修工单、单体设备以及预防性维护计划建立数据联系,使维护维修管理及其费用和价值能得到准确获取及分析,支持预算、计划、维护维修管理、成本追踪和分析、管理价值评价和分析以及持续改进等,指导设备科学管理、科学决策。(6)要注意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首先,企业内部各个信息系统互通互联,把目前的ERP、MES、设备点检等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形成有机的整体,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其次,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与行业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接,实现数据的上下互通。(7)加强设备信息系统应用,通过设备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保养、点检、维修等管理水平,通过设备信息系统建立设备故障快速报修,将设备故障信息及时传送给维修人员,降低了设备故障的等待时间。
三、结语
建立健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及操作维修的SOP。内容包括;设备购置论证报告;授权采购指令;设施设备验证正书;设备台账;设备档案;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编号一览表;设备标示牌与设备状态标示牌;设备维修计划;设备维修和检定证书;设备使用记录,设备报废台账等。使设备的管理有档可查,执行有法可依,维护有据可查。使设备的管理标准化、系统化、制度化。建立信息收集制度。在收集掌握先进的药品生产技术信息的同时,积极收集国内外先进的制药设备信息。提高制药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可提高药品的生产效率和药品质量。由于现在国内制药企业的制药设备水平还较低,设备的机电一体化实施程度还不高,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依赖程度较高,存在着相同的品种,相同的生产工艺,不同的工人生产出来的药品质量有差异。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但更主要的是设备的机电一体化实施程度低;为使制药生产设备能更好地满足药品生产的需要,企业应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的论证考察引进先进的制药设备,逐步提高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采用计算机管理的设备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减少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依赖程度,提高药品加工精度,确保所生产的药品质量的更加稳定。
2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执行标准操作规程(SOP)管理
加强设备的岗前培训。GMP实施的原则,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任何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完全按照SOP进行。各岗位的员工必须具备规定的资格,每个岗位的职责必须界定。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岗前设备操作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这样可规范岗位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人为原因造成工作失误,影响药品质量。在设备管理中,执行SOP管理,逐步完善设备管理程序。一方面,在设备日常管理工作中,便于跟踪管理,例如;制药生产设备各种运行记录的填写、收集、汇总、分析的SOP化,便于主管领导和生产计划部门对企业设备运行状况的掌握,以合理安排企业的药品生产;另一方面,在设备的生产运行过程中,可以规范工人的操作,提供操作技能,例如;设备操作的SOP化,可以提高生产工人对设备的操作技能,减少生产工人之间的技能差异,减少设备的故障率;设备维修的SOP化,可以提高维修工的工作效率,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确保药品生产顺利进行。
3严格执行设备的维修计划,确保设备完好
为了确保药品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设备的完好。应制定设备仪器仪表检定。检修计划,规定设备检修,检定周期,并定期检修、检定,及时作好记录。对设备的维修计划,特别是大、中修计划,应同生产计划部门协商,切实落实执行;对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运行记录和设备状况,应于每年年初制定合理完善的年度设备大、中修计划,并根据维修计划,提前做好设备备件的采购和加工工作,以确保设备大、中修计划的实施。对于维修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生产任务原因或其他原因造成计划无法实施时,设备管理部门应同生产计划部门协商,妥善安排实施时间。
4对设备的维护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强化预报,完善程序,科学安排,使设备由被动维修为主动维修
现行制药企业的设备维修主要以出现故障后在进行维修,该种维修方式由于是被动维修,它有诸多的缺陷,如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药品生产,并容易产生交叉污染,影响药品质量。故在药品GMP的深入实施过程中,为保证药品生产正常进行,避免交叉污染,保证药品生产质量,必须改革现有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以先进的技术进行日常维护替代故障后维修,即维护要逐步采用设备状态监测和现代故障诊断等技术,对设备各部位进行状态监测,预知设备故障的发生趋势,从而在设备故障还没有发生时,采取积极措施,排除故障隐患。这种日常维护模式由于是主动性的,可预知的,对保证药品正常生产具有指导作用,并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药品质量,作为设备管理部门,在实际实施时,可以首先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设备、各生产线等进行状态监测,实行主动维护,掌握生产的主动权。但是人是设备操作的主体。设备运行状态的好坏及故障率,与设备操作人员是否按该设备的SOP操作有着直接的联系。故设备日常维护也应当作操作规程的一部分,每个设备操作人员不仅要按设备的SOP进行操作,而且又是设备的维护主体。设备状态和维护情况应在每天工作完毕清场和生产准备阶段进行检查和记录。
5搞好制药生产设备的验证工作,满足药品生产的需要
1.提高设备使用者的专业素质。在学校印刷的日常工作中,有专门负责进行打印工作的专业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到印刷设备,因此,学校应该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与
技能的培养,进而提高其专业知识。对于印刷设备而言,使用者的使用方法是否合理能够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使用寿命,因此,学校应该专门培训印刷的工作人员。首先,督促工作人员阅读和记忆印刷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且充分了解最基本的设备维护知识。这样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使用印刷设备时,采用科学合理的使用方式。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了解印刷设备的维护工作后,就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管理和维护印刷设备。
2.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完善设备档案。由于学校的印刷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中,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将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加入规章制度之中。在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时,应该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与维护,其中包括对印刷设备的零部件的清洗、定期换油、除锈等,在针对印刷设备进行清洗时可以使用碱溶液,碱溶液的化学成分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除掉设备中的废油。而在除锈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酸溶液。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设备档案,即从设备进入印刷厂的第一天开始,将设备的日常运行以及每次的维修情况都纳入设备档案之中,进而在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为维修人员提供一定的经验,从长远角度,十分有利于提高印刷设备的使用寿命。
3.科学分析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导致设备发生故障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高负荷运行、设备老化、工作人员的不合理操作等。因此,当印刷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该综合分析可能导致故障的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在印刷设备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设备使用时间过长,导致设备零件磨损,进而造成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因此,维修人员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在日常维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备老化问题。
4.三级保养。针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一般工厂将其氛围三级保养,即通过三个层次来完善对设备的保护和维修。一级保养主要包括日常使用设备和保养设备等内容,在一级保养中,要求设备的使用人员严格按照设备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和使用,在设备维护过程中,要求维护人员认真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位,对印刷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洁,并对某些部位进行,进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二级保养以检查为主,即在印刷的日常工作中,每天定期指派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充分的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检查人员发现设备中存在问题时,应将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停修。三级保养以维修为主,即在印刷设备出现问题时,维修人员通过科学的检测,进而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拆卸,更换和维修其出现故障的零件。在维修之后,维修人员应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其运行状况。
5.不断积累经验,在总结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学校的印刷设备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需要学校的领导者以及印刷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工作中日益完善相关制度。学校的领导者应该充分重视对印刷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供充足的资金,以保证相关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正常落实。而负责印刷的工作人员应该善于发现设备中的问题,在设备发生故障前,将问题解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印刷设备的使用效率,更能够提高其使用寿命。
二、结语
(一)运输文件的准备在进行设备文件的准备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文件中做包含不同的注意事项。提单:要注意设备的收货人是否是合法的公司;此收货人可否代替本公司和是否可以保护本公司的利益;收货人的职能是否可以满足合同的需要;收货人的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是否正确,并且是否做到足够详细;运输设备的数量、价值和重量是否与箱子上的标签一致,是否和发票一致;运输单的填写是否做到准确。箱单:在注意在运输的过程中不要把不同型号的设备进行混合,以免出现错运或者漏运的现象;每个承装设备的箱的尺寸和重量一定要做到合理,以免出现磕碰设备的现象;每个箱件上一定要贴有标签,标签上一定要注明货物的名称、重量和数量等几个重要的参数,并且要达到简明、准确;避免将易燃易爆、食物、日用品、动植物制品和设备混装,以免影响设备的清查工作的进行。发票:每个箱件上要明确标明本箱件所装的设备的价格;并且每个箱件上要明确注明本箱件内所包含的设备的名称、数量、单价和总价;在发票上一定要明确标明所运输的设备的成本价格、运输费用和保险费用。原产地证书:对设备进行证明的单位一定要具有权威性,最好可以选择国际上具有知名度的机构,以便设备得到各个国家的认可;箱件的箱单和发票要与货物的名称保持一致。保单:保单的出具应该选择国家上知名的保险公司,以免出现其他国家对于保险公司不认可的现象。(二)设备起运由于很多都是大型设备,设备的运输几乎都是分次序、分部分进行运输的,所以在进行设备运输之前,应该按照设备的安装顺序进行运输,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搬运的成本和次数。
二、石油工程设备的安装和验收
(一)设备的安装对于设备的安装一定要按照设备的安装说明进行,并且安装工人一定要对设备整体和配件的安装位置做到最大程度的熟悉,甚至到一个螺丝的型号和接头的安装都应该了如指掌。(二)设备的验收在设备安装完成之后,甲方要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完成安装的设备进行验收,若是不符合甲方的要求,甲方可以对乙方提出要求,并且乙方也应该按照甲方提出的要求进行整改,直到达到甲方的满意,才可运行设备。甲方对设备进行验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就是在乙方中标之前,也就是在评标的过程中对设备进行验收,决定是否选择乙方所提供的设备;其次就是在乙方中标之后,在对设备进行运输之前,决定是否可以进行运输;最后就是在设备进行作业的地点进行验收,查看设备符合作业地点的要求。由于对设备验收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甲方通常会选择在前两个阶段对设备进行验收。
三、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火电厂设备管理按设备状态可分为运行管理、点检诊断、早期维护和拆卸维修四个过程,其中,前三个阶段为设备前期管理,第四个阶段为设备后期管理。目前我国电厂通过MIS系统获得设备的实际运行参数,通过定期点检的形式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设备台账管理设备的尺寸、材质等分散的基本信息,通过检修文件包管理检修相关内容,如图1所示。传统分散式的管理方式不仅设备管理效率低、表现方式不直观,而且容易造成设备信息混淆等问题。
2VR火电站设备基础信息管理
2.1火电站设备结构三维建模与仿真
火电站设备结构三维模型是实现VR操作的基础,然而,由于火电站设备结构复杂、数量巨大,为实现设备的全面建模仿真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结构层次划分,将所有设备划分至最小结构单元后进行建模仿真。为了确保仿真模型数据的精确性和通用型,采用行业内流行的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创建设备模型,以制造厂二维设计图纸作为实际尺寸数据来源。对三维模型尺寸在装配过程前进行数据核对,将尺寸精确的零部件模型进行分级装配,在装配过程中,对每一级装配体进行干涉检测,干涉检测为装配体零部件间配合状态及间隙尺寸的确认过程,确认无误后进入下一级装配流程,直至整体设备模型装配完成,如图2、3所示。由于火电站设备结构复杂,模型面数多,为了保证模型的可视化效果和平台的计算速度,实现基于VRP的火电站设备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于模型数据传输和网格优化。在Solidworks设计平台中将模型数据以wrl格式输出,导入3DStudioMax平台进行材质、色彩的烘焙及渲染处理,并应用PolygonCruncher插件对模型的面数进行优化处理,如图4所示,汽轮机低压转子转轴通过该过程的优化处理,将模型面数在原模型基础上降低约80%,最后将处理后的模型数据导入VRP,进行交互式操作功能的设计工作。如图5所示。实际证明:该数据传输和优化方法不仅保证了模型的精准度和高质量的可视化效果,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系统运行效率。
2.2KKS系统在三维模型库管理中的应用
KKS(KraftwerkKenngeichenSystem)电厂标识系统1978年起源于德国,是目前国内各类发电厂主要应用的电厂标识系统。该系统遵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相关标准,将电厂中所有系统、系统的各个装置及零部件,在生命周期内进行管理[7]。其非语言编码形式能够很好的适应计算机处理方式,并且具有足够的扩展能力,本系统利用该特点对虚拟环境中的设备及零部件模型进行管理,使虚拟设备的管理过程标准化、规范化。以火电站汽轮机高中压缸标识方案为例,对各级装配体及零部件进行分级编码的规划管理,如图6所示。该方案共分为四级,其中前三级代码对应为一至三级装配体,每一级中的装配体根据功能不同以特定英文字母方式进行编码,第四级为设备最小零部件单元,以阿拉伯数字的方式进行编码。由于汽轮机设备中不同装配体的结构组成不同,代码的级数也随之改变,因此示例方案中的四级代码并不作为最高级数限定。通过该方法将火电站全部设备结构的三维模型分级编码管理,并以代码作为模型ID构建三维模型数据库。
2.3火电站设备基础信息综合
火电站设备基础信息是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积累的技术数据,常规的设备管理中,这些数据分散于不同的技术资料,信息集成度低,表现方式不直观。本文通过KKS编码合理的组织模型库结构,并在对于设备结构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操作中,能够有效的跟踪、查询、分析设备的基本状态,例如:详细设计尺寸、制造材料标号、力学性能、设备缺陷等信息,将设备的基础数据以三维模型为核心高度集成,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以文档和设计图纸为主的技术数据表现方式,而且能够提高技术人员的设备管理效率。
3CBM火电站设备维护信息管理
3.1CBM决策过程设计方案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基础信息管理和设备运行、维护方面信息的管理。在系统实现时,前者为设备的静态数据资源,后者为设备运行使用之中形成的动态数据结果记录[8]。设备的运行数据是设备健康状态的真实体现,因此,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能源企业普遍推行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设备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为基础的CBM方法。CBM的核心是决策部分,决策研究主要分为确定性方法和不确定性方法,其中确定性方法基于机理分析,来源于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不确定性方法基于统计学,研究设备劣化规律[9]。然而,大部分火电站缺少设备故障规律的统计分析记录,因此确定性方法目前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条件。本系统基于确定性方法的决策基本过程设计方案如下:1)与电厂MIS系统建立数据接口,采集并监测设备各测点的运行数据,以历史运行曲线的形式在系统中体现,并对历史运行数据分阶段进行管理;2)建立设备可靠性分析、安全性分析、重要性分析、故障诊断等评价模型,以运行数据为基础,对设备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并初步确定维护策略;3)将针对设备状态制定的多项维护策略具体化,形成详细维护方案,通过选择适合的决策算法确定最优维护方案。
3.2CBM决策模型
选择最优的决策模型是CBM过程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CBM决策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延迟时间理论、马尔可夫决策理论和熵权多目标法决策理论,对于确定性方法的多项维护方案决策,本系统采用熵权多目标决策算法,该算法中将源于热力学中的熵引入信息论,作为系统无序状态的量度,对不同维护方案制定统一的评价体系,对体系内各指标赋予权重,通过熵权数对各项指标综合衡量后,将多方案做出合理的选择和排序。
3.3设备维护过程信息管理
火电站设备检修维护环节是直接影响设备效率和生产效益的重要环节,我国电力企业在该环节全面贯彻ISO9001:2000标准的过程中,对于传统的计划检修体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13],并在近年来推行设备检修标准化的过程中,以“检修文件包”的电子文档形式将具体内容进行综合,该方法的应用在各发电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随着检修技术的不断提高,检修文件包内容不断更新,历史电子文档积累逐渐庞大,设备检修管理方法缺乏显著提高效率的新模式。本系统以检修管理方案标准化、规范化为原则,科学分割检修文件包的内容,以汽轮机本体A级检修为例,如图7所示,将分割后的内容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管理和应用,使检修文件以数字化的形式融入信息化管理,该方法对于庞大复杂的检修文件在存档、查询、更新等方面操作均能达到很高的效率,从本质上改革了以电子文档及档案卷宗方式管理检修文件的传统模式。其中,检修过程仿真功能基于VR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以设备结构三维模型为基础,同样以三维建模的方式在计算机中构建虚拟检修环境、虚拟检修工具,并以实际检修规程为依据,在虚拟检修环境中实施检修方案,并将检修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标准及行业规范等以语音、文字的形式,与虚拟检修过程仿真文件集成多媒体文件演示,以汽轮机本体A级检修过程为例,如图8、9所示。该功能不仅能够取代传统检修文档中的检修规程文件,直观新颖的表现方式对于优化组织实施方案、检修效果预判、检修技术培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4火电站设备综合管理系统设计
4.1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本系统面向火电站运行、维护和基层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对设备信息的实时访问、状态评价和维护决策平台。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为:全面实现电站设备综合信息的科学管理、实现设备状态评估及维护决策,改变传统设备管理模式,提高电站设备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经济性。
4.2系统结构及功能分析
系统主要分为基于VR的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和基于CBM的运行及维护信息管理模块。在设备基础信息管理模块中,通过建立火电站设备三维模型库和火电站设备基本信息数据库,在VRP中实现设备模型和基本信息的对接,在可视化的操作平台中,实现设备结构的查询、交互式虚拟拆装、基本信息管理和制定技术改造方案四项基本功能,如图10所示。在运行及维护信息管理模块中,分别建立运行信息数据库、评价及决策模型数据库和维护信息数据库,将设备运行数据和设备维护数据通过CBM评价及决策模型分析,确定预知性维护方案。在该模块中,实现设备运行信息管理、设备状态评估、确定预知性维护方案和维护信息管理四项主要功能,如图11所示。
5结论
强化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学校对各学科发展的定位,结合学科发展的特色和需求,在充分整合现有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基础上,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配置规划工作。对于通用性强、开放共享程度高的大型仪器设备,由学校管理部门组织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统一规划和定位,搭建校级的专管共享平台。将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各类经费来源统一归到设备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严格把好大型仪器设备的入口关。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共建共享模式和设备调研论证体系。
1.1学院间的共建共享模式
按照传统的观念,谁获得建设经费就由谁支配,各自为政地搭建教学实验平台、学科建设平台和科研实验平台,建立力量分散,资源有限。这样做,部分项目没有后续的经费保障,很难达成预期的建设目标。因此,建立学院间共建共享模式十分必要,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在学院间实现合理搭配,搭建公共平台,共建共享,避免重复购置。这样既能节约建设经费,又能避免使用机时不满而造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还能将有限的建设经费投入到刀刃上,有利于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
1.2课题组间的共建共享模式
由于科研经费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几乎没有开放共享,但是,其利用率又普遍偏低,存在部分课题组因经费不足而无能力购置需要的大型仪器设备的情况。因此,学校应制订政策鼓励并大力推行具有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的课题组,采用课题组间共建共享的组合建设模式,共同出资、专管共享,避免重复购置。这样,既能解决经费不足和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又能节约大量的实验用房和人力投入,同时,通过有偿使用为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提供后续的经费保障,使设备能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进入良性循环。
1.3学校与课题组间的共建共享模式
积极探索出一种学校和课题组共同出资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学校指定专人管理的共建共享模式,鼓励课题组利用科研经费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改善教学、科研条件。这类仪器要优先满足课题组科研实验的需要,同时,也无条件地对校内外实行开放共享。由于课题组在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要出资,所以,这种模式既能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又能充分调动课题组科研人员在做设备建设规划和调研、论证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学校和课题组双赢的共建共享模式。
1.4建立科学的调研论证制度
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调研、论证结果直接影响到了其后期的使用效益,调研论证不充分、选型不准确可能会使采购回来的设备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导致利用率低下,甚至出现闲置和浪费的情况。鉴于此,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调研、论证制度,设立调研、论证专项经费,确保调研、论证落到实处。将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预期使用效益、开放共享的可行性、后续经费保障的来源和技术队伍保障等内容作为学校论证的重点,确保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一定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所需要的设备,杜绝因前期调研、论证不充分导致使用效益差或闲置和浪费的情况发生。
2加强制度建设
通过强化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确保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实际所需的设备,是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投资效益的基础。与此同时,要真正做到开放共享,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另外,还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激发大型设备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2.1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我国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高校应配备数量足够、层次结构合理的技术队伍,确保高精尖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因此,应高度重视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队伍建设,在该人群的岗位待遇、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和培训安排等方面制订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和措施,确保实验技术队伍具有良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通过实施“实验队伍培训计划”“实验室中青年骨干培养计划”“实验人员可以评聘正高职称”等一系列措施,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创新精神的实验技术队伍,确保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功能开发和升级改造,创造性地开展实验研究和对外服务。同时,鼓励攻读学位,加强校内外同行的交流,以此来提升技术队伍的业务素质。凡是有利于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的路径,都应积极探索。
2.2完善经费管理和分配制度
日常运行、维护和维修的经费保障是大型仪器设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的前提。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和维修基金,制订科学、合理的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收入分配制度是各高校公认的有效手段。设备管理部门应主动思考、积极争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实开放基金和维修基金。同时,要合理制订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收入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必须遵从有利于提高设备管理者的积极性和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将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维修所需经费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投入机制。
2.3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
以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价为基础,建立和完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制订一系列的奖惩制度。比如,将效益评价结果纳入管理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与管理单位的绩效奖金挂钩。对于共享率和使用效益高、为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制订专项奖励政策。同时,协调、配合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将效益评价结果作为管理者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对于效益评价差、拒绝共享的管理单位和管理者,视其情况给予批评和警告,甚至可以调整管理者的工作岗位,对设备管理单位征收设备闲置占用费。另外,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换管制度,对于连续两年使用效益差甚至闲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将其纳入大型仪器设备换管平台,如果有其他教学科研单位需要,学校有权将其调拨给有需求的教学科研单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奖惩措施,激发设备管理者和管理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共享意识和责任感,主动思考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使用效益等问题。
2.4建立自主上机测试制度
建立和完善自主上机测试制度,以危险系数小、设备稳定性高、不易发生故障的大型仪器设备为入口,鼓励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者对责任心强的学生进行培训,当接受培训的学生达到了培训的目的,具备自主上机测试的能力时,就发放独立操作技能证书,允许其预约后自主上机测试,也可聘请具备独立操作技能的研究生参与到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对外测试工作中,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服务时间,提高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者将从烦琐的重复测试任务中解脱出来,重点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利用、功能开发、新实验和新方法等研究工作。
3“虚”“实”结合
搭建开放共享服务体系是整合散布于学科平台、科研课题组中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重要手段。但是,盲目地建设校级实体分析测试中心将受到管理意识、设备自身条件、技术人员配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构建完善的共享服务体系,集中整合具备条件、通用性较强、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大型仪器设备,建立院级、校级的实体化分析测试中心。对于暂不具备条件纳入实体化分析测试中心的大型仪器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虚拟共享服务平台,实行专管共用,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为扩大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宣传开拓新的空间,有效地解决了这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等问题。
4结束语
为了确保煤矿电气设备正常运行,首先必须制订相关的设备采购招标规程、设备点巡检规程、设备检修维护规程、设备“五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其次要配备先进的仪器对煤矿电气设备进行及时检测和故障报警,配备能确保安全的事故保护装置和检修保护装置;还有就是制订好事故应急预案,一旦突况出现,就能够迅速处理并解决问题。当然,贯穿这些过程始终的因素是“人”,不管设备管理的哪一个环节,人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人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各不相同,如何打造一支有技术、有素质、有战斗力的管理团队也是管理好电气设备的关键。煤矿电气设备管理的目的首先是保障电气设备正常、可靠运行;第二是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
2煤矿电气设备管理的要点
要管理好煤矿电器设备,主要是得抓住煤矿电气设备管理的关键点,现结合笔者经历分析煤矿电气设备管理的要点。
2.1加强人的管理
设备是开采任务的直接执行者,而人是控制设备完成开采任务的主观执行者,不论设备多么先进,都是需要人规范操作、勤检查、多保养才能保证正常运行的,因此加强人的管理,是提高煤矿电气设备的管理水平的要点之一。人的管理首先是要成立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做到每台设备、每个时段、每个环节都有管理责任人,然后是制订相应的设备管理措施供操作者和维修者作为作业指导,通过培训来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2.2采用先进的检验和控制设备
电气设备故障时事故的发生多半是有先兆的,很少因为突发故障而直接造成事故。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操作和维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解决问题。然而,很多电气设备的问题和故障不是仅仅通过望、闻、摸、听就能够发觉的,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设备作为支撑,先进的设备能让煤矿电气设备的管理上一个台阶。例如,当代的许多大型煤矿都使用的输配电软件系统,它能够进行井下过流保护整定计算,这些类似设备能够对各个节点中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汇报,减小设备故障的反应时间,它们对全线的掌控都可以通过人机界面上形象的画面来提示操作者和管理者,便于他们在第一时间获取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做出合适的处理办法;又如红外测量仪,可通过电气设备表面的红外辐射功率测量获取温度信息,它是根据电气设备表面红外辐射的大小来计算检测结果,具有非接触、远距离、准确、简便、安全等一系列的优点,这就使一些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像一些不适合人接触的设备,或是一些微小温度变化能够造成设备故障的设备,就能够通过这类设备来进行检测,并取得精确地结果,这是人的感官做不到的。
2.3合理安排计划检修
在设备采购的时候,就应当对机组寿命进行预测,这对计划检修的安排,设备利用率的提高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大型设备或关键设备的计划检修更是举足轻重,如采煤机、变压器、大型电机、锅炉等。当然,计划检修的频率也应当根据现场的工作环境和已使用年限做适当的修改,过多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过少会引起设备故障造成事故。
2.4关键设备管理
关键设备就是指当这台设备出现故障时,将造成全线停产或重大事故的设备。这样的设备需要进行特殊管理。特殊管理包含配备固定的管理人员,完善的设备运行台账,严密的点巡检制度和合理的计划检修等。
2.5善于统计和分析
煤矿电气设备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且每一个煤矿都有着它的特殊性,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因此,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当即时统计设备运行的一些参数,对设备经常出现过的故障进行分析和记录,对发生该类故障的频率和原因整理成书面报告便于查看和参考。这些资料能够让操作者清楚的知道,设备运行时应该是怎么样一个状态,最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故障等。
2.6强化安全管理和增加防患措施
最后一个要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强化安全管理,做好防患工作是重中之重。第一,在带电体周围做好醒目标识,禁止人员接触;对金属外壳电器设备要接地良好,能够使用安全电压的必须使用;操作工和维修工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好专业劳保用品和使用正确的电工工具,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第二,瓦斯和煤粉突出的巷道,加强电器过温、打火监控,增加日常安全巡查和故障隐患排除工作,制定好火灾应急预案。充分落实国家制定的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标准,对于大型电机或高压开关可采取隔爆外壳进行防爆,即使发生打火和壳内爆炸也不会造成外部瓦斯、煤粉的燃烧。第三,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使用,对煤矿内气体浓度、风速、负压、湿度、温度等数据要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故障,各报警系统应立即反应。第四,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做到防患于未然。
3结语
论文摘要:冶金企业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环节,现念更祈、管理机制创新、ABC管理法、计算机操作又走冶金企业设备管理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提高,促进了各行各业的设备改造、更新换代与装备水平升级的速度,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使企业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对于冶金企业来说,设备向着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连续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因而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设备的管理经历了传统设备管理阶段和现代设备管理阶段,在现代设备管理阶段,主要是对设备实行全过程、全员的综合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冶金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经常处于高温、高压、粉尘、蒸汽等烟雾笼罩的环境中,更易磨损锈蚀。尤其是炼钢设备、炼铁设备、煤气设备、轧钢设备等等生产环境更差。另外,在一个企业中,设备的制造,投产年限不同,设备的装备技术水平差异较大。比如太钢,设备中有旧中国留下来的,有“一五”、“二五”计划期间从国外引进的,有我国自行研制的设备,还有改革开放后引进的新设备,有主体设备,有辅助设备,那么在设备管理中,除了实行全过程、全员管理之外,还应有所创新,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管理观念要更新
现代设备管理要真正实行全员设备管理,关键是经理、厂长重视并加强设备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逐步做到对企业主要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购置、安装、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的全过程的综合管理,以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目标。
在冶金企业,传统的设备管理仅仅重视设备的技术管理,而忽视了它的经济管理。企业应当搞好设备的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的统一综合管理,使设备管理从静态管理进人动态管理,从而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利用率。
2管理机制要创新
目前,一些企业采用设备的采购与维修分离管理,使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不能进行全过程管理,甚至会造成一些弊端,如某些企业的设备采购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具有专业技术,本身素质不高,不能全面运用采购原则,影响了正确采购;还有一部分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也仅仅考虑设备是否先进,或者是否经济合理,或者是否售后服务好,不能全面综合考虑,也影响了正确采购。
设备管理要以设备的寿命周期为对象,力求设备在一生中消耗费用最少,设备综合效率最高,因此,设备管理要从采购作为起点来抓。其一,将采购部门与专职维修部门合并,承包一定的总费用,包括购置费和维修费,二者相互约束,这样,部门若要效益,就要限制高成本采购,低质量要求,维修费用增大的现象出现。当然,操作工人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维修费用除外。其二,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对采购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特别是对采购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要求采购人员既懂专业,又要有质量意识和责任心,能够综合考虑设备的生产效率、可靠性、节能性、维修性、环保性、灵活性、安全性、耐用性,能够对设备进行经济评价,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ABC管理法是对某个具体管理对象,选择两个相关的主要标志进行数里分析,算出该对象中各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按照规定的分类标准把管理对象分成A、B、C三类,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采取不同程度的管理方法,做以既保证重点,又照顾一般,实现最经济、最有效的管理。
ABC管理法常用于质量管理、物品管理中,将ABC管理法应用到设备管理中,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设备有新有旧,有主体和辅助之分,在设备检修方面,将维修费用与设备的件数作为主要标志,将设备分为A、B、C类,把维修费用累计百分数达到70%左右,设备件数累计百分数达到10%左右,作为A类重点管理;B类维修费用累计百分数达到90%左右(B类自身占20%左右),设备件数累计百分数达到40%左右(B类自身占30%左右);C类维修费用累计百分数达到100%(C类自身占10%左右),设备件数累计百分数达到100%(C类自身占60%左右);这二类分别作为主要和次要进行管理.在设备改造方面,同样也可运用ABC管理。企业的设备一般新旧并存,而且旧设备占多数。企业只能采取更新与改造相结合的手段,逐步提高设备的技术装备能力,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设备作为改造对象呢?可以将改造费用和改造后的效益作为重要标志分类,将改造费用少,效益高的作为A,将A类改造完后,再重新分类,继续改造新的A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