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多元文化音乐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职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够引领学生对世界音乐及音乐的创作持批判性的态度,以使学生形成全球性的视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涵盖着各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总体而言,现代音乐教育定会朝向全球视野方向发展,而面对音乐教育观及音乐价值观的争议,中职学校应首先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然后再以此为基础,理解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目前,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作用及中职学生看待各民族文化的平等价值观已成为衡量中职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价值的新坐标。为此,本章节注重探讨中职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作用。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音乐文化源自社会生活方面,因此无意识的音乐教育行为是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但与无意识的音乐教育行为相比,有意识的音乐教育行为则是传承音乐文化核心内容的主要途径,即短时间内便是受教育者获取到系统的知识,且随着中职教育行业的发展,中职学校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但音乐教育多以对音乐文化的选择、整理及传递来对音乐文化进行保存及维持。音乐教育选择及整理音乐文化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水平、社会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音乐教育过程,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特征及学生未来服务人群的基本需求。音乐教育的重要职能是重组音乐文化,即采用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方式传递音乐,亦或说使受教育者以最短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习得音乐文化的主体内容,并最终实现对音乐文化体系的完整传承。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以借鉴及传播外来音乐文化的形式
来发展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人类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创造过程,促成新音乐文化因素的产生,因此音乐文化具有变迁性。传播对音乐文化的变迁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文化的传播要求具备合理的传播媒介、传播方法及传播途径。就音乐文化的传播,音乐教育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音乐教育对传播内容具有选择与整理的功能,以实现对核心音乐文化的传播;音乐教育过程对反馈信息的接受、对传播渠道及传播内容的修正均能维持音乐文化的纯正性;采取特定教学手段,以使音乐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大;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以使传授者与受传者间建立起稳定且和谐的关系。总体而言,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变迁过程,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促进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相互借鉴及相互融合;培养极具创造性的音乐人才,以推进音乐文化的变迁;汇聚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技术、规范及精神,以推动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进步;传播及扩散新音乐文化因素,以实现对全体国民进行大众音乐教育。需要强调的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重视借鉴与传播的有效性及合理性,以免产生负面影响,此乃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必须重视的方面。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本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力的增强具有促进作用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音乐教育必须与社会相互融合,方才能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即发展成为与经济、社会政治相协调及具有民族内涵、民族凝聚力的音乐文化。因此,中职学校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必须建立起正确的音乐价值观,从而实现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共享,由此获得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音调具有差异性,因此各民族音乐所用的音乐基本技法、基本手段及基本素材也具有差异性,由此产生各民族多样性的音乐风格。可见,中职学校音乐教育过程,民俗文化环境的影响及口传心授教学法依然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二、结束语
音乐是艺术,音乐文化是音乐的精炼化。音乐文化在时代中洗礼中逐渐形成,具有独特性。音乐文化将音乐艺术变成更为形态化的概念,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音乐文化的内容丰富,包括各种音乐形式,并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音乐教育,是指将音乐知识、音乐文化、音乐内涵传递给受教育者而进行的传递过程。其中,音乐教育从属于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存在的形态和发展趋势必然受到音乐文化的制约。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应该是多元的、相互渗透的。音乐文化是进行音乐教育的载体,而音乐教育是对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所以,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教育离开音乐文化,就失去了内容和作用;音乐文化离开音乐教育,那么音乐就没有未来,因为再也没有比音乐教育更合适的方式来传承音乐文化。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特点
在我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的总目标,指出要“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在《标准》中所阐释的,凸显了出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多元性、民族性、时代性。多元性是在多元文化上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文化产生的音乐有不同的特点,音乐文化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更加种类丰富的音乐,并精炼为一定的教育形态。民族性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其独特的生活风俗、民族风情,更有着不同的音乐。时代性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另一特征。不同时代,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同的面貌,人们的追求、信仰、爱好都会有所变化。是人创造出音乐的,人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状态,音乐更是如此。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音乐文化最为生动的存在便是渗透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劳动中,劳动人民会喊几声号子;在工作中,工作者会听一点音乐放松;在娱乐中,人们会去KTV唱唱歌。因此,音乐教育可是渗透式的,就通过环境的熏陶、民间的活动、社会文化宣传等,都可以来传递音乐。然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仅仅通过渗透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传授到民族音乐最为重要的技能、经验、内涵等。通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将最为精华的民族音乐文化系统地传递给学习者,这种方式已经成为现阶段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具体来说有着较为多样的途径,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能够帮助学习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得系统知识。这些系统知识,是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直接保存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系统性,还保证了不同民族的音乐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保留自身稳定风格。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所传承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应该有所选择的。具体来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教育内容应该适应时代的社会需求与学习者的需求。如果教学内容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就很难被人们所接受,更别提未来的发展了。那么,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就所选择的应该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最珍贵、最重要的内容,要是能够体现民族音乐文化特战和内涵的内容。音乐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更是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传承的,多元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必要手段,更是民族音乐未来发展的一个保证!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丰富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产生、变化、保留、发展是永不停歇的构成,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音乐文化产生。音乐教育传播着音乐文化,在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让文化能够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民族间流动与融合。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所背负的责任,并不仅仅是传播这么简单,而是在传播过程中促进者音乐文化的内容系统化、信息更正等,最终实现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音乐教育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这一活动时,他们之间的差异决定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有所不同,让音乐文化并不是一种复制,而是一个创造,衍生出更多音乐理解、音乐作品等,赋予了音乐文化新的内涵。音乐文化始终处于传承与变迁的过程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应该是促进音乐文化进一步融合与创造,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增强音乐文化的活力,从而促进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因此,在多元化音乐教育中,需要更好地发挥传承作用,有效合理地借鉴和传播各类音乐文化,实现真正发挥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本民族音乐文化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
(一)音乐生就业的现状音乐生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所处的环境比较恶劣,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大部分的音乐生在学校只进行了其相关专业的知识学习,掌握的技能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社会,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多数用人单位对音乐人才的需求较小,即使聘用了音乐人才,也会让其时不时的面对一些非音乐方面的工作,而这对于技能较为单一的音乐生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造成音乐生就业现状的原因造成音乐生目前就业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从客观上来说,高校片面进行扩招,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学习机会,但过多的学生也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高校低下的教学质量对音乐生的就业极为不利;从主观上来说,一部分学生重视音乐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其他方面的知识一概不闻,造成了其知识掌握的狭隘性,另一部分学生则确实不具备音乐方面的天赋,在学习中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在就业过程中也就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二、当前就业形势下开展多元化音乐教育的途径
(一)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就要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十分有利。如音乐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从情感、思维、创新能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为学生设计这些方面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多种进步的渠道,进而促进学生的各项能力综合发展。
(二)选择多元化的教学内容音乐教师要认识到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因此教师要注重音乐的综合影响力。从多个角度入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这对音乐生就业以后面对非音乐类型的工作非常有帮助。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音乐知识与各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如与音乐有关的历史、宗教、舞蹈、民俗等各领域知识都可以用来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服务。在音乐教学中,要将本地音乐和外来音乐同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学习,进而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技能。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还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革新与丰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有效适用于当前的音乐教育,教师要勇于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糟粕,积极进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的探索。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展开教学,音乐艺术需要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音乐的魅力。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强化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应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于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合理科学地进行评价考核。在多元化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只侧重其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也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全面多元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得出更加客观真实的结论,这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也会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三、结语
每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带有民族、地域和时代的特征,也渗透着丰富的文化烙印。因此,学习音乐作品时,要把挖掘作品文化因素作为重要教学任务来对待。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音乐感知,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
1.教材文化分析。
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乐理、歌曲、乐曲和音乐欣赏等,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其创作过程都带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包括:作者文化素质、作品创作背景、内容文化因素、地域风情特质、时代因素等等。通过对这些文化因素的渗透分析,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化感知。
2.教师引导渗透。
教材是教学文本材料,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教材文化因素的挖掘,当然是教师的职责。学生自身阅历不足以实现自学,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面对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不仅能够用演奏的方式给学生带来听觉享受,还要有正确的引导意识,将学生领进音乐的天堂,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给我们创造的不同精彩。
二、整合域外音乐资源,品味多元文化内涵
在音乐教学的文化因素中,域外音乐自然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很多学生很早就开始接受一些西方音乐作品,特别是钢琴、小提琴和一些西洋打击乐,早已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音乐烙印。这些域外音乐文化因素具有超强的控制力,以至于让很多学生产生一些认知错误。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1.优化教材资源。
小学音乐教材中,域外音乐作品占有相当比重,这说明域外音乐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具体实施教学时,我们要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有选择地进行相关学习。要让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因素有更多的了解。
2.网络搜集整合。
现代网络技术已经极度发达,音乐教学也要充分利用这一重要媒体介质,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多优秀的网络音乐资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便利条件。要帮助学生建立网上学习音乐习惯和意识。学生自主学习音乐,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相关音乐文化的熏陶,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其健康成长都会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丰富学生音乐感知,我曾经在班级里举办过一次音乐作品展示会。这个展示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一些不同渠道搜集音乐作品,并从这些典范的音乐作品中感知文化的厚重。我给学生一周时间准备,要求学生搜集的音乐作品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最好是能够在一个时期影响比较大的,然后在周末集中进行展示。展示时,学生将音乐光盘、文字资料、U盘等,都带到班级里展示。这里有世界名曲,像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门德尔松的《春之歌》、肖邦的《夜曲》,也有一些国内的老民歌,像郭兰英唱的《南泥湾》、任桂珍唱的《绣红旗》、《十送》等,还有不同时代的一些流行歌曲,像齐豫演唱的《橄榄树》、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等等。在展示中,每一位同学还要简单介绍这部音乐作品的相关情况,当然其文化背景也是重要内容。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很多学生都能够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教材上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对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开阔眼界都起到重要作用。
三、重视民族音乐学习,形成多元文化网络
民族音乐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在音乐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学习,接受民族文化的洗礼,这是教育人文回归的重要体现。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底蕴自然是厚重无比。这也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传承。
1.教材文化解读。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民族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族发展历史,学习民族音乐等于是学习民族语言和民族历史。提到那些老民歌、老电影插曲,我们的父辈祖辈都会如数家珍,像《对花》《编花篮》《刘海砍樵》《打猪草》《天仙配》《英雄儿女》《日出》《珊瑚颂》等等。这些音乐作品不仅是百听不厌的热门歌曲,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曾经影响过一代人或几代人的成长。
2.教师深情演绎。
音乐教师演绎音乐作品,这当然是教师的教学手段之一。虽然各种音像资料都可以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展示,但教师的亲自表演,对学生的影响会更为深远。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做好示范,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创造一种音乐学习的环境。在音乐课上,学生最喜欢教师演唱或者演奏一些教材中没有的音乐作品。像流行歌曲,很多学生都会唱,因为曲调时代感很强,很适合学生的口味和欣赏层次。《伤不起》这首歌也许是时下最流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够听到这首歌,三岁小孩都整天“伤不起”。这本来是一首情歌,当然不适合小学生学习,但流行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大多不计较歌词是什么,只是对旋律感兴趣。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接受正面的教育,我在班级中演唱了这首歌,所不同的是,我把歌词都修改了。反映的是学生的生活,学习上的“伤不起”。学生听过之后,反响很强烈。因此,我要求学生对流行歌曲进行改编,学生热情很高。这歌词的文化意味更为浓重一些,通过修改歌词,学生所获得的教育信息文化比重大大增加。
3.社会有益影响。
此次问卷调查让我们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河北省各级地方院校的学生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了解、认识程度,接受情况,从而发现在高师院校开设此类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旨在分析、探求多条可行之路,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开展铺开道路。这次调查用了五年的寒暑假,以问卷的形式发放,共发出100份有效问卷,收回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率100%。问卷采用了问答的形式,主要对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多元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是否愿意开设此类课程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这100名学生,主要来自于河北省石家庄、唐山、邢台、张家口、宣化、邯郸、廊坊各地各级地方院校。其中来自于高校的学生有50名。在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的调查中,采集的数据让人难以置信。80%的学生表示“不清楚”;18%学生能够讲出一些理解与认识,仅有2%的学生在其他院校的远程教育中接触过此类课程。在“列举几件外国民族乐器”的问题回答中,90%的学生为空白;10%的学生能够写出马林巴、班卓琴等媒体中常见的几件乐器。一般在短期培训结束之际,再做问卷中第三条调查,即“是否愿意开设此类课程”。40%的学生回答是当然愿意。但主张少讲传统艺能,多讲流行音乐;55%的学生表示愿意考虑,但自身积累不够,需要时间搜集资料;剩余5%表示没兴趣,不喜欢。被调查者中有50名学生,分别来自石家庄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廊坊师范学院等本科学府,他们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知之甚少,那些前往他们的院校进行培训的中小学乃至幼儿园教师就更无从接触了。大部分学生表示,在高校的课程中,民族民间音乐偏重于汉族音乐,而对世界音乐的了解途径只有音乐欣赏课,而此类课程大多以欧洲主流音乐为题材,有时会涉及少量媒体流行的民族音乐,比如:大河之舞等,很少涉略世界各民族的传统音乐。
二、现状分析
河北省高校普遍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在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虽是新兴学科,但很多学者早已提出高度重视的呼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杨民康教授在《中国的多元音乐文化》一文中指出,我们的一些音乐院校,将“传统”太“森严壁垒”了,内容除了西方音乐外就多是汉族音乐,应该加强少数民族学科音乐的建设,这也是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元化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但据笔者调查,河北省高校的音乐教育基本课程中,均未涉及少数民族音乐的内容,而只是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中讲到区域色彩音乐时,提及点滴;而河北省开设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课程的学校更是寥寥无几。世界音乐文化是多元的,客观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但又平等的音乐体系,学生们首先应学习本民族、本国的音乐遗产,才能学会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音乐。1教学中,偶有提到五声音阶,学生们只能想到宫商角徵羽五种中国民族调式音阶,主观的认为五声音阶就是中国特色音阶,是中国特有的音阶模式,且这五声之间只有大二度与小三度的关系。这种理解与认识,就是不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的体现,只有在学习世界民族音乐之后,学生们才逐渐意识到,五声音阶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音阶,且五声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模式。伴随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逐渐增强,世界各民族都在努力保护本土的传统礼俗、仪式,而伴随这些仪式的音乐,也被有效的记录下来。高校课堂,作为文化的传播圣殿,对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衍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河北省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直接面向河北省各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教育第一线,如果他们的音乐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缺乏多元化音乐因素,将直接影响下一代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三、几点思考
1.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必须是多元的、交叉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教育观,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模式。而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音乐表达方式也会受到教育观的影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帮助一个学生树立全球性的音乐视野,使之能够包容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树立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正确教育观。师范生的知识结构组合将直接影响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当代社会,许多幼儿园都“号称”与国际接轨,对外宣传幼儿园将如何引进国外教育理念,以弥补中国教育体制的不足等。试问,如果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无法达到多元化,他的教育理念又如何能够与国际接轨?所谓蒙氏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并不是简单的方法改变,也不是简单的几件教具的参与就算是引用了新的教学法。我们需要整体提高幼教师资教学水平,必须从根本上填充他们知识空缺,改变思维方式和音乐表达方式,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2013年4月,笔者对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了巡回指导,此次巡回指导过程中,笔者惊喜的发现,石家庄市区很多中小学在音乐教学中已经不同程度的渗入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虽然在教学内容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这已经是个良好的开端。当然,在河北省内一些县级、镇级的偏远学校,教学手段、设备、理念都还处于上世纪末甚至中叶的落后阶段。而我们顶岗实习的学生,依然带去了他们最新的教学理念,克服简陋的教学设施,尽可能的上好每一节实习课程,实感欣慰。
2.正确理解worldmusic与ethnicworldmusic的关系。
2003年,笔者首次在河北师范大学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时,学生亲切的将这门课简称为“世界音乐”。当我听到这一称呼时,及时更正了“世界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的关系:二者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此后的几年来的讲授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授课内容与称谓的关系。高师类院校有一门“高龄”课程——音乐欣赏。这一课程的欣赏对象直接取自“西方音乐”。而“西方音乐”也仍然存在西方传统音乐的内容,或者我们可以称此类“西方音乐”为“西方艺术音乐”。“艺术音乐”应该是在“传统音乐”出现之后,在所在地区经济、政治都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所产生的音乐称为“艺术音乐”。而在“艺术音乐”出现之前的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称之为“传统音乐”。“世界民族音乐”就是以这类传统音乐为主要讲授内容的一门音乐学学科。笔者一直在思考,应在高校再开设一门年轻的世界音乐课程,或可称为“20世纪中叶以后的世界音乐”。
3.将世界各民族“音乐素材”渗入相关学科。
此想法若实施,将是个“大工程”。首先,将世界各地民歌深入“视唱练耳”课程体系。很多视唱教材也曾引入外国民歌,但大都为流传范围较广,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众性民歌,而对小众音乐素材很少触及。例如:大家提到日本民谣可能想到的就是《樱花》,实际上日本民谣有很多种,《樱花》只是流传到中国的经典之一,若能将更多特色的日本民谣引入视唱教程,学生们会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国还有很多国家有五声音阶,而且还有带半音的五声音阶。其次,“十二平均律”已是深入人心,乐理学中讲述音程、和弦的构成都是采用半音、全音概念,且记谱法也是沿用欧洲音乐记谱规则,对世界各民族的地方性特色展现有很大障碍。如何在《基本乐理》课程中适时植入七平均律、五平均律概念,如何解释中立音的存在现象,如何给学生讲述除了简单的2/4拍、3/4拍、6/8拍等基本节拍之外,世界上还存在100多拍的节奏周期。这些都可称为《基本乐理学》的补充知识。再有,《音乐美学》的概念也要有所扭转。很多民族文化底蕴不同,对美的判断和理解截然不同。例如,泰国弦乐器就是追求嘶哑音色,如果换成纯净的提琴声音,他们会无法接受。很多音乐,需要我们在理解并接受他国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去欣赏。要将世界各民族“音乐素材”渗入相关学科,首先需要教师扭转教学思路,填充知识空缺,故称其为“大工程”。
四、结语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以国外的经典音乐为例进行教育,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音乐水平,并引导学生挖掘其蕴含的意象。利用国外的经典音乐进行教育,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教育素材,也降低了我们教育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在具体的实施中,可首先介绍一下音乐的创作背景,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演奏教育,并在演奏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音乐曲调、节奏来挖掘音乐所要表达的意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鼓励学生独自进行音乐的演奏练习,然后学生在演奏中自己总结音乐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意象,继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学生的理解力上升了,对音乐的感情脉络将把握得更加准确,其演奏的音乐也就越容易感染他人。不过,最开始的曲目不应过难,因为过难的曲子既谈不好,也没有精力展开联想,要采用循环渐进的教育手段。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吸纳式学习向主动学习、探索式学习转变。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制力、认识水平有限,如果在音乐教育中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很快散失,而课堂的设置是音乐教育的重点,所以课堂的设置要注重趣味性的提升。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轻松愉快、互动性强的音乐进行教育,吸引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老师可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即兴改编,把学生熟悉、感兴趣动作和音乐融入到音乐教育中,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育活动的热情,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音乐教育能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避免单纯经典教育案例带来的枯燥感。
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现状 实施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国,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手段确保人类不同群体间关系的协调,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对于世界人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体系中,使得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成为了音乐教育的重要趋势和方向。面对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较为落后的现状,音乐教育的发展要求我国音乐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探索研究、加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以确保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对此,本文主要针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作为现代世界音乐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和必然趋势,给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目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已成为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核心趋势和关键理念,并在世界各个国家音乐教育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推广。但就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的现状来看,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普通高等院校中的研究和实践尚较为少见,许多院校和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体制及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不足严重阻碍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推广的进程十分缓慢。
二、影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因素
目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作为音乐教育发展的核心方向,受到了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及广大院校的高度重视,并不断扩大倡导力度、深化实施推广。但针对我国目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实际现状来分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并未得到充分实施,各项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迫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这就需要必须明确造成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滞后的原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面临的困难。
(一)历史因素
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体系多以西方音乐教学模式为核心,在结合西方音乐教学理论和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这就使得我国本土化音乐教育很容易忽视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难以形成民族化特色音乐教育文化,从而严重阻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体制内部因素
目前,造成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滞后的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音乐教育体制内部存在诸多复杂的不断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据相关调查显示,音乐教育体制内部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教师重视学术研究、忽略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过于严谨、安于现状,不能与时俱进改革教学体制。
(三)师资因素
教师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核心力量,对于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推广有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必须具有一批先进的师资队伍,以确保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质量水平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然而,目前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教师资源素质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教材及音响资料等因素
教材和音像资料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依据和基础性工具。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就必须要求具备丰富充足的教材和音响资料,以确保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国有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材的编写仍处于起步阶段,教材及音响资料都十分欠缺,从根本上限制着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发展。
三、我国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要求
在充分认识到影响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因素的基础上,我国现代教育教学体制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我国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必须深化认知,确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
近年来,音乐文化认知训练的缺乏是我国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重大问题,使得文化交流缺乏对跨文化意识能力的培养,直接造成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受阻。受西方音乐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化特征严重缺失,使得音乐教育固步自封,难以对多元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和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这就使得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要求必须深化对多元文化的认识,确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从而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必须立足本土,建设民族音乐课程体系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化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必须在结合本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对其他音乐文化进行融合,建立起民族音乐课程教学体系。
(三)必须重视素质教育,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
在现代教学体制下,素质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理念,对于音乐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音乐教育的必然趋势。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学生素质教育。
(四)必须兼容并蓄,学习外来优秀音乐和先进教育模式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在于通过多元文化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知识水平。目前,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教学模式和方法相对局限,更需要在保存自身特色的同时兼容并蓄,不断吸收外来优秀音乐,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
四、我国多元文化教育实施的战略分析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现代音乐教育的重大理念转变,也是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在现代教育教学体制下,我国音乐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成为了音乐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面对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诸多阻碍,必须在充分结合我国教育教学体制特色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的需要,大力推进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对此,本文就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战略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体制
课程是学校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中,课程体制建设是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的重点在于通过音乐教育课程的高度融合,丰富音乐教育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多元化综合音乐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体制的建立完善需要对音乐教学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基本乐理课
基础乐理课是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基础性课程,其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有效结合共同构成了音乐教育教学的乐理与试唱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乐理与试唱课程多用于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选修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但目前,我国音乐课程教学沿用的基本以及专业音乐教育的教材教法,均相对简单,表现出了明显的肤浅化。这就需要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这些基本乐科的教学充分结合在一起。在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可以将中国音乐理论的内容纳入教学中。同时,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作为理论与实践课程,应相互结合、补充,促进对学生的多重乐感的培养。
2.音乐史论课
全面综合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强调在提高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融会贯通、跨越转换等多种能力。因此,在音乐史论课程中,应重视研究、认真践行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在具体实施中,普通高校可在原有的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外音乐名作鉴赏等课程中加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中外音乐名作鉴赏课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大学生以视觉、听觉、感觉、心灵上全方位的震撼。
(二)不断丰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资源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资源的丰富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关键作用。因此,为促进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必须不断丰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资源。
1.翻译、编写多元文化音乐教科书
教科书是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问题的关键,能够有效提高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因此,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与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特点,编写切实可行的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科书势在必行。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科书的编写应在国内外权威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呈现出我国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立足点与定位,体现出教育者对课程实施的规划与设计,并根据学生接受多元文化音乐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编排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达到该课程最佳的教学目标。同时,也需要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的支持和指导,以强化教材在教学实施中的可操作性。
2.选择正宗的音响音像资料
任何一种音乐都是在它特有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产生、存在、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在原本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学习不同的异文化音乐,以保证其音乐文化的正宗性。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要求必须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的教学手段,选择正宗性的音响音像资料。这就要求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民族化特征突出、并未经过加工改编的音响音像资料。同时,积极引导、启发大学生充分地融入不同的社会语境,学习不同的音乐文化,并深入自然和生活,强化对多元音乐文化的体会和感悟。
3.充分应用音乐网络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音乐网络资源也逐渐深化到音乐教育中,成为了音乐课程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开拓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以适应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要求必须充分应用音乐网络资源,促进学生多地域化的交流和沟通,将网络作为关键媒介,推进学生多元文化音乐的学习。
(三)加强改革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学方法
1.理论课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提高,其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具体很强的单一性和枯燥性的特点,往往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必须改革传统理论教学方法,主要强调教学方式的低起点、大容量、多角度和多元化。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不同的、新颖的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积极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在参与协作中激发创造性。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学习方法确保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高质量实施。
2.实践课教学方法
作为重要的艺术学科之一,音乐教育对于课程实践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必须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参与到多元化音乐表演中,获得更直观的音乐体会和感悟。实践体验课作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一种课程类型,并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技能、艺术实践等专门的实践性课程。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实践体验,以获得理论教学难以替代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完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其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学的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内容涉及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音乐文化。这就要求必须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以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因此,加强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开设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师培训班,为任课教师进行短期进修。
参考文献
[1]蔡麟.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几点浅析[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2)
[2]吴琼.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1(24)
[3]郜锋.对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思考[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李劲松.反思与对话——评《21世纪主潮——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J]. 艺术教育. 2008(01)
[5]舒畅.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体现[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6]马达.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实施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构想[J]. 人民音乐. 2006(04)
【关键词】初中音乐多元化激趣应用
一、突破教材内容,博览中外音乐作品
音乐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音乐是无国界的,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应善于用一些世界名曲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例如,《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苏格兰民歌所赞颂的友谊正是初中生需要面对的事情,而这悠扬的旋律曾是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推荐学生去看这部電影,同时欣赏这首名曲。通过鉴赏世界名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人类音乐的精华,进而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
二、创设情境,触发学生音乐情感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当学生的情感与认知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情感就会被激活,兴趣才能被点燃。情感与认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积极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深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情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乐理知识的兴趣。音乐教学内容丰富,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言语描述情境、角色扮演体验情境、多媒体再现情境等都是常用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年龄特征选择适合的方法。在学习《长江之歌》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长江图片,让学生观看、谈感受。有的学生骄傲的说:“长江好长呀,不愧是黄金水道,它像一条丝带穿过祖国的心脏,壮观极了,在图片中,我看到了三峡水电站,看到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看到了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中华鲟……”还有的学生说:“通过观看图片,我看到长江像一条龙,众多支流汇入,宽广的湖面,碧绿的江水……”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看感受进行总结:“从你们的评价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长江的赞叹、热爱之情,作为中国第一长河,长江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让我们一起唱出对长江的热爱之情。”学生纷纷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利用创设的情境,将长江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受到感染,学习歌曲的热情被点燃,主动探究歌词内容和旋律。图像的再现可以生动地显示教材的内容,激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图片,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敏感度。
三、游戏方法
所谓快乐的教学方法就是寓教于乐。对于音乐课,音乐课本身就带有娱乐性,所以快乐教学方法更容易实现。一般来说,快乐的教学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方法进行的,也就是说,以游戏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当然,还有一些方法,如竞争法和模仿法。但游戏玩法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在音乐课上,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允让学生以歌词对接的形式进行游戏,并且有时间限制,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获得分数最高的组获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团结感。
四、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将现代教学技术引入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资源,而且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做好创新研究工作,确保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例如,当学生学习“奥林匹克之风”的音乐时,他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动画,从而使学生受到图片和文本的刺激,从而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知识,产生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竞争激趣
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所学知识,通过竞争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例如,在学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时,可以在学习完所学歌曲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知道的反映部队生活的歌曲,并将其表演出来。教师可以以此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六、户外教学法
户外教学方法的主要步骤是让学生接近自然,在自由的状态下表达出对自然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最原始的自然声音,还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面对实物对音乐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就以《茉莉花》来说,如果教师将学生带领到茉莉花树下,让学生与茉莉花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并加以观赏,然后教师再对歌词进行进一步的解说,这样学生就对《茉莉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了,并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一直都是抒发的最好状态。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了。
首先,广大人民群众对音乐文化存在错误认识。学生们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认为只有欧美音乐才是“先进”的音乐,而中国音乐却是“落后”的,没必要学习的。他们愿意用那些比较熟悉的音乐风格来期待不同的音乐文化,对于音乐的价值,他们喜欢用有用还是无用来进行评价,忽略了“异文化音乐”的审美体验,这就给我国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发展遗留了一系列的问题。其次,学生很少去了解本土音乐和西方以外的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对它们的了解非常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农村上学的学生对我国本土音乐了解较少,对世界音乐基本上不存在什么了解。再次,广大学生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有迫切的了解欲望,据调查,我国学生对音乐有较大的兴趣,有大部分学生想要了解世界音乐,虽然有的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表示,了不了解世界音乐都可以,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但是,一旦为其提供了机会,他们就会显示出了解多元音乐的迫切性。
二、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如何进行音乐教育
首先,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必须牢固的树立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理念。近百年来,音乐文化教育在我国音乐教育中一直处于欠缺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在音乐文化交流中欠缺一种跨文化意识能力的培养。“五四”爆发后,音乐界全盘接受了西方音乐体系的阐释模式以及其理论,并将西方音乐体系作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还在该基础上,对中国本土音乐进行重新阐释和改造,这就导致,我国国人的音乐观念逐步转变为西方音乐的观念,随着这种观念的日趋成熟,我国国民也就形成了“重洋轻中”的价值取向以及思维定式。“重洋轻中”“故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而导致这些结果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我国音乐教育缺乏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正因如此,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我们应当牢固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其次,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坚持以本土音乐教育为主,世界音乐教育为辅的原则,在多元文化环境下进行音乐教育,其实就是在对学生进行一种音乐文化教育,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不论哪个民族,哪个群体都应当尊重音乐文化,都应当传承音乐文化。中国的音乐文化一方面是多元文化的结晶,另一方面它也体现着多元音乐文化鲜明的特征。正因如此,在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本土音乐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辅助以世界音乐教育,构建本土音乐与世界音乐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课程体系。其次,进一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超音乐,在美国的一些普通高校,他们进行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出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而是为了提高本国国民的基本素质,实现创造性育人。在我国,虽然有很多的人,都已经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音乐教育“超音乐”目的,这种情况就导致,我国国民要么不重视音乐教育,要么将音乐教育变成了专业教育,所以,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着重意识音乐教育的“超音乐”目的。最后,对于外来的优秀音乐文化和先进的音乐教育,要做到大胆、兼容、消化等。美国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将其他民族音乐中有利于其本土音乐发展的精华吸收过来,以实现其进行创造性音乐教育的模式,美国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音乐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升了美国公民的素质。同志很早就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条原则,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开展音乐教育,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应当以科学的、开放的态度来吸纳人类文明中一切有利于我国本土音乐发展的因素,促进我国音乐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而言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音乐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我国音乐教育的多元途径,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新时期,已经很多方面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情况,对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制约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正因如此,我们一定要进行音乐教育改革,以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关键词】音乐论文写作教材;出版现状;对策
一、近年音乐论文写作教材的出版回望
笔者通过资料检索发现,市场上现有音乐类论文写作教材十余本,教材出版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在200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审议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定》、2004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颁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背景下,音乐类论文写作教材出版拉开序幕。从数量上看,论文写作教材的出版在音乐类教材中远远少于其他课程教材。从事音乐类论文写作的人群主要涵盖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以及在校学生和音乐科研需求者两大群体。三个层次的在校生对音乐论文的篇幅、深度、创新性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两大群体的论文写作定位、要求各有不同。既为教材出版,首先要清楚读者对象。表1所列教材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在校音乐类本科生,部分教材兼顾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和音乐科研需求者的论文写作,尚未发现有专门针对音乐类博士论文写作的教材出版。
二、音乐论文写作教材的内容剖析
依据分析可以得出,现有音乐类论文写作教材呈现两个块面的内容:学术性论文写作、常规音乐论文写作。1.学术性论文写作学术性论文写作作为高校音乐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对论文的专业性、学术性有较高要求。居其宏先生将音乐学专业的学术性文体写作与其他文体写作的结合,高效适应了当下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需求。他的两本教材(见表1)在特别强调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的基础上,首次在公开出版物中提出“三个第一性”“论题相关性”原则和“逻辑关系论”,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代表了作者对音乐学文论写作的独到见解。作者以深厚的写作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将论文写作的实践过程细化、分解为11个环节,环环相扣,细致入微地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写作技巧进行深入、翔实的分析,并配以正反文论实例的解析、点评,构建了极具特色的音乐学文论写作理论体系。韩锺恩先生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论文写作指导一对一的教学传统积淀和个人持续多年的教学积累为基础,“用音乐学写作概念替换原来课程命名音乐论文写作概念”,以专业音乐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为目的,跳出原有教材的“普适性内容”,力求对音乐学写作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系统、专门的论述。如教材《音乐学写作与范文导读》中,关于音乐学写作的选题:作者另辟蹊径,从音乐学写作的学术积累和问题意识出发,系统论述了学术积累、问题意识对音乐学写作的意义所在;提出从理论知识、资料文献、技能方法三个方面建立音乐学写作的学术积累;强调问题的产生是在问题意识的牵引下,在实践现实与认识期望的矛盾中发现已有研究中的不足,提出问题,最终顺利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又如范文导读,作者分篇幅、难度精选22篇范文,用导读的形式对范文写作思路深入剖析,犹如显微镜下的解剖,呈现音乐学写作的全过程。范文和导读的结合,清晰呈现了音乐学写作基础理论中的诸多问题,实现了“以实践的方法巩固学生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对其写作实践进行具体的指导”。在此基础上,《音乐学写作》呈现了作者站在学科体系建立的高度上对音乐学写作的学术性和专业特点的深刻思考。居其宏、韩锺恩两位学者以坚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学术规范、持续的教学积累推动了音乐学专业论文写作教材朝着规范化、专业化、学术化的方向不断推进。2.常规音乐论文写作无论何种专业的论文写作,作为知识传授所需要的概论性内容和实践操作步骤均包括选题、搜集资料、确立选题、论文写作与指导、论文修改与定稿。此外,学位论文写作中还涉及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开题、论文答辩环节。本文所选择的12本音乐类论文写作教材中,7本教材以常规音乐论文写作为主体内容。依据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操作环节进行统计,7本教材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如表2所示,横向对比:7本教材中有6本教材未涉及文献综述,5本教材未涉及确立选题,7本教材未涉及开题;纵向对比:没有一本教材内容涵盖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所有操作环节。除此之外,教材的主体内容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在所有专业论文写作通用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模式下,音乐类专业论文写作的特殊性和各专业论文写作的差异性并未突出呈现,读者对象的专业指向性较弱,教材虽名为“音乐论文写作”,却有一般论文写作之嫌。
三、音乐论文写作教材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类论文写作教材的出版,在音乐论文写作课程开设从无到有,音乐论文写作从无序到逐步规范的特定阶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当下音乐学科发展和专业课程建设的现实情况出发,理性看待音乐类论文写作教材,笔者认为,以常规音乐论文写作为主体内容的7本教材存在以下问题。1.读者对象不明确通过仔细阅读教材,笔者发现,以常规音乐论文写作为主体内容的7本教材,读者对象表述较为模糊,如“各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学专业学生”“音乐院校的学生(除音乐学或有关理论专业外)”,作者并未对读者对象的专业做细致、明确的限定,读者对象的专业指向性普遍较弱。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艺术学”门类“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类中的音乐专业有“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读者对象的不明确,导致三个专业论文写作操作过程的差异性在教材中未能鲜明呈现,进而带来教材内容与读者对象的不适应。在看似涵盖了所有音乐专业这个庞大的读者对象的假象下,失去了教材对象的指向性和教材与读者对象的适应性。2.缺乏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流程的完整性表2的信息统计清晰呈现教材中普遍未涉及文献综述、确立选题、开题三个环节。文献综述是学生阅读了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整理、分析、评价而形成的一种文体,其目的是在全面介绍和评价某一研究主题的已有成果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研究趋势。确立选题是学士学位论文构思过程中历经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反复思考,多次提炼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写作意图。开题是在开放式的师生交流和逻辑推理中进一步查漏补缺,确定选题的可行性。它们是学士学位论文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和质量保障。上述三个环节在教材中的普遍缺失,导致教材内容客观上存在对学士学位论文操作流程陈述的不完整,也侧面反映了在教材编写观念上,对论文写作操作流程重视不足。3.范例与读者对象专业的不一致性受到教材作者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的影响,加之音乐学专业领域已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以常规音乐论文写作为主体的7本教材所用范例多为音乐学专业领域中具有影响力、创新性的学术性论文。音乐学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作为范例引入音乐论文写作教材,对于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而言具有较强适应性,但对其他音乐专业,尤其是地方高校专业音乐教育的主力军——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而言,具有相当程度的不适应性。范例与读者对象专业的不一致性背离了教材围绕读者、需为读者服务的宗旨。
四、对未来音乐论文写作教材出版的思考
笔者认为,要解决音乐论文写作教材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确定教材的读者对象和读者对象的现实需求,以此为准则,整体布局,合理规划,才能解决教材出版中存在的问题。1.正视读者对象专业的多样性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本科学生是音乐论文教材的重要读者对象,其现实需求是完成规范的学士学位论文写作。在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他们既需要相同的理论知识,又需要面对各自专业论文写作操作过程的特殊性,直观掌握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操作过程。因此,音乐论文写作教材主体内容应包含理论知识和操作过程,且理论知识为操作过程服务,操作过程如何呈现是教材的重中之重。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在现有教材中已经有较为系统的陈述,但体现专业特殊性的操作过程却较少完整呈现。要实现教材内容与读者对象的适应性,必须尊重和重视读者对象专业的多样性,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音乐不同专业论文写作的操作过程。2.完整呈现学士学位论文操作流程完整的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操作流程包括:选题—搜集资料—文献综述—确立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开题—论文写作与指导—论文答辩—论文修改与定稿。从读者需求角度分析,操作流程存在的现实意义是引导读者通过环环相扣的实际操作,明确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知晓操作流程的前后关联,在写作意图的梳理中进一步明确论文构思,建立合理的逻辑关系,完成论文写作。基于此,音乐论文教材编写者应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教材体例与论文操作流程的合理构建,为读者和课程教学提供最大便捷。笔者认为,音乐论文写作教材编写中对操作流程的重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补齐上述教材中被普遍忽视的文献综述、确立选题、开题三个环节的知识内容,明确论文写作操作流程的连续性,建立论文写作操作流程的完整理论体系;第二,陈述每一步操作流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三,突出问题意识、师生合作意识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引导读者大胆地将构思付诸实践;第四,充分考虑和突出“第三人”在论文写作操作流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3.范例的选择应多元化范例在音乐论文写作教材中的存在意义是引导、示范作用,其目的是在正反实例的呈现中引导读者清晰、准确理解论文写作每一步操作流程的要求和应达到的规范。音乐论文写作教材中范例选择的多元化表现在:第一,范例涵盖专业的多元化,改变上述教材中范例选择单一的现象,大幅度增加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论文写作的范例,实现教材与读者对象专业的适应性。尤其是充分考虑适应当下社会现实需求的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发展趋势,社会音乐生活与研究中的热点,并切实考虑范例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契合,努力实现范例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的借鉴作用。第二,范例对应论文写作操作流程的多元化。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操作流程所包含的九个环节缺一不可,哪些操作步骤的阶段性成果适合用文字形式、图表形式的范例进行呈现,哪些操作环节需要教材编写者为师生提供具有专业包容性的其他形式的范例展示,进而引导师生高效完成课程教学,是实现范例选择多元化的重要因素。第三,范例选择的多元化还表现在重视反例的作用。应对学生写作经验的缺乏,发挥反面实例的警示作用,引导学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在正反实例的结合中,在一管到底的完整范例中为读者清晰展现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操作流程,切实发挥范例在音乐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导向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世纪的中国音乐事业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音乐专业学生的写作功底,音乐论文写作教材和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邱国明.试论音乐学论文写作——读韩锺恩《音乐学写作与范文导读》心得[J].艺术教育,2015(10).
[2]兰晓薇.提高音乐院校师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实用指南——读《音乐论文写作基础》有感[J].人民音乐,2009(12).
音乐论文参考文献一:
[1]应诗真着.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李晨阳.巴赫《帕蒂塔》的世俗性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3]王倩.舒曼《升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研究[D].沈阳音乐学院2013
[4]李应华着.西方音乐史略[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5]吴晓.格拉纳多斯的《12首西班牙舞曲》之舞蹈元素研究[D].燕山大学2014
[6]韩萌.肖邦夜曲的旋律结构、人文性解释及演奏诠释[D].燕山大学2014
[7]潘雅清.钢琴演奏的心理调控技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8]姜珊美.浅析舒曼《阿贝格变奏曲》Op.1[D].西安音乐学院2012
[9]蔡良玉着.西方音乐文化[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10]邹建平,施国宪编着.罗西尼[M].东方出版社,1997
[11]姜洋.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初探[D].沈阳音乐学院2013
[12]张鹏.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和声运用特征之探析[D].沈阳音乐学院2013
[13][美]保罗·亨利·朗格(P·H·Lang)着,张洪岛译.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14]王一凡.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15]刘碧琳.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风格特征与演奏诠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4
音乐论文参考文献二:
[1]廖叔同着.西方音乐一千年[M].三联书店,2004
[2]王黎平.浅谈电影音乐审美的多元化[J].电影文学.2010(22)
[3]邢艺,主编.西方钢琴作品曲名全集[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4]肖晶.罗西尼声乐套曲《威尼斯赛船会》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
[5]杨儒怀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6]郭赛男.论罗西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D].山东师范大学2011
[7](美)弗里德伯格,着.成功钢琴家攻略[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8]高为杰,陈丹布编着.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卡尔·莱默尔(KarlLeimer),瓦尔特·吉泽金(WalterGieseking)着,姜丹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0](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着,王昭仁译.19世纪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1]曾睿娟.罗西尼歌剧唱段中女声花腔部分的特点及其运用[D].武汉音乐学院2006
[12]宋晶.罗西尼喜歌剧中两位女主角罗西娜与辛德瑞拉的主要唱段及人物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
[13]李京宪.罗西尼艺术歌曲《舞曲》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把握[D].上海师范大学2013
[14]高晓光,吴国翥编着.钢琴艺术百科辞典[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
[15]钱仁康,钱亦平着.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16]张玲玲.透过歌剧《塞密拉米德》看罗西尼次女高音的风格及特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9)
[17]喻家燕.钢琴学习中的踏板基本运用技法[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音乐论文参考文献三:
[1]邱鑫.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王少维.纵聚类音乐分析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
[4]冶鸿德.二十世纪(五种)音乐分析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
[5]石慧.梅西安《被遗忘的奉献》音乐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1
[6]邱鑫.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7]蒋长清.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
[8]王艺.约翰·菲尔德夜曲初探[D].山西大学2010
[9]陈昀.福斯特歌曲在美国大众音乐发展中的地位[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王菲.军旅歌曲《热爱》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
[11]耿仁甫.音乐分析法研究[D].贵州大学2008
[12]欧阳文思.音乐鉴赏中动漫的现念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13]许黎.无词人声作品类别与特征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4]张盼盼.约翰·斯塔米茨交响乐的音乐学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4
[15]刘岩晶.申克音乐分析体系与传统音乐分析体系个案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6]金华芳.《陕北四章》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及演奏心得[D].中央音乐学院2011
[17]司季发.序列“准则”与赋格“结构”的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8]蒋长清.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程露.高平《舞狂》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3
关于经济管理学学生论文的写作要求有哪些?经济管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要求呢?以“商业银行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为案例标题引导大家。
音乐论文参考文献一:
[1]应诗真着.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李晨阳.巴赫《帕蒂塔》的世俗性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3]王倩.舒曼《升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研究[D].沈阳音乐学院2013
[4]李应华着.西方音乐史略[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5]吴晓.格拉纳多斯的《12首西班牙舞曲》之舞蹈元素研究[D].燕山大学2014
[6]韩萌.肖邦夜曲的旋律结构、人文性解释及演奏诠释[D].燕山大学2014
[7]潘雅清.钢琴演奏的心理调控技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8]姜珊美.浅析舒曼《阿贝格变奏曲》Op.1[D].西安音乐学院2012
[9]蔡良玉着.西方音乐文化[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10]邹建平,施国宪编着.罗西尼[M].东方出版社,1997
[11]姜洋.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初探[D].沈阳音乐学院2013
[12]张鹏.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和声运用特征之探析[D].沈阳音乐学院2013
[13][美]保罗·亨利·朗格(P·H·Lang)着,张洪岛译.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14]王一凡.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15]刘碧琳.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风格特征与演奏诠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4
音乐论文参考文献二:
[1]廖叔同着.西方音乐一千年[M].三联书店,2004
[2]王黎平.浅谈电影音乐审美的多元化[J].电影文学.2010(22)
[3]邢艺,主编.西方钢琴作品曲名全集[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4]肖晶.罗西尼声乐套曲《威尼斯赛船会》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
[5]杨儒怀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6]郭赛男.论罗西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D].山东师范大学2011
[7](美)弗里德伯格,着.成功钢琴家攻略[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8]高为杰,陈丹布编着.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卡尔·莱默尔(KarlLeimer),瓦尔特·吉泽金(WalterGieseking)着,姜丹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0](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着,王昭仁译.19世纪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1]曾睿娟.罗西尼歌剧唱段中女声花腔部分的特点及其运用[D].武汉音乐学院2006
[12]宋晶.罗西尼喜歌剧中两位女主角罗西娜与辛德瑞拉的主要唱段及人物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
[13]李京宪.罗西尼艺术歌曲《舞曲》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把握[D].上海师范大学2013
[14]高晓光,吴国翥编着.钢琴艺术百科辞典[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
[15]钱仁康,钱亦平着.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16]张玲玲.透过歌剧《塞密拉米德》看罗西尼次女高音的风格及特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9)
[17]喻家燕.钢琴学习中的踏板基本运用技法[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音乐论文参考文献三:
[1]邱鑫.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王少维.纵聚类音乐分析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
[4]冶鸿德.二十世纪(五种)音乐分析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
[5]石慧.梅西安《被遗忘的奉献》音乐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1
[6]邱鑫.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7]蒋长清.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
[8]王艺.约翰·菲尔德夜曲初探[D].山西大学2010
[9]陈昀.福斯特歌曲在美国大众音乐发展中的地位[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王菲.军旅歌曲《热爱》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
[11]耿仁甫.音乐分析法研究[D].贵州大学2008
[12]欧阳文思.音乐鉴赏中动漫的现念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13]许黎.无词人声作品类别与特征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4]张盼盼.约翰·斯塔米茨交响乐的音乐学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4
[15]刘岩晶.申克音乐分析体系与传统音乐分析体系个案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6]金华芳.《陕北四章》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及演奏心得[D].中央音乐学院2011
[17]司季发.序列“准则”与赋格“结构”的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8]蒋长清.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程露.高平《舞狂》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3
论文摘要: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丰富多采的传统音乐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形式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享有盛誉。但是,改革开放后,外来的音乐文化对我国传统音乐形成了巨大冲击,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出现了多元化发展倾向。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总结。
音乐不仅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加便利于各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共同语言。音乐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出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在特定的情况下,要比用语言更容易让别人理解和接受,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它还有一个特别的有利条件,就是乐谱是通用的,不管是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的音乐,通过五线谱,相互都能演奏,这就更加便利于相互交流。同时音乐也是现实的反映,对生活的批判。世界各国、各个民族因为其内在的遗传基因和外在的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一些有特殊性的现实生活,由这些有特殊性的现实生活产生出各种有特殊性的意识形态,音乐就是其中的一种。远古时期,鉴于自然、社会环境的迥异,造成了中国各地区音乐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对世界文化有着巨大的贡献。尤其对日本、朝鲜等远东国家和南亚、东南亚各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四千多年前,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中心,秦兼并六国之后出现了二百年统一强盛的西汉帝国,这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进入第一个高峰时期。公元前二世纪,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首次使中国和中国以西的文明形成联系。
我们从中国文学史、中国音乐史上可以知道,秦汉的乐论辞赋、六朝的讲唱变文、唐宋的传奇戏剧、明清的话本小说及历代流传的民间歌曲乃至宗教音乐,都曾对整个文化和人们的思想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反映着不同的社会习俗和生产方式。人类文化的多元化,是客观的存在,尽管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将世界愈来愈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世界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不会由此而“一体化”。因此,我们应该使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差别中得到发展,在全球意识下求得繁荣。所以,既要消除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影响,也要去除唯东方文化中心论的狭隘想法,使世界音乐文化在平等“对话”中相互吸收,共同发展。
音乐不仅能表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也能展现一个国家或民族新的形象。音乐的表现手段,有别于其他一些艺术形式,它更加直接,也更加直观。文学需要专门的翻译家进行翻译,而绘画展现的大多是一些有具体形象的东西,音乐却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能有力地展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社会的整体风貌,音乐能够表现不同的民族性,因此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展示自我的名片。正是由于音乐可以展示民族形象,所以它经常被当成重要的交流手段。商务谈判,需要音乐;婚丧嫁娶,也需要音乐。音乐不仅是民间交流的手段,更是国家交流的手段。
音乐用于外交,古已有之。我国春秋时期,诸侯国外交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礼仪之一,无论觐见天子、国君相见,以及诸侯国君接见其他国家的使臣,都需要音乐。可以说,没有音乐,就没有外交。
进入当代社会,音乐更广泛地应用于外交。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密切了。这种联系,已经不仅限于经济交往,还要建立在一个更广阔的经济和思想艺术的基础上,这其中就包括文化交往,且音乐是其中的重头戏。因为音乐表现的情绪是直接的,虽然世界各国的民间习俗不同,但其心理机制却大同小异,对情绪的感觉大体是相同的,因此人们欣赏乐曲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被其中所暗含的情绪所左右。音乐的情感性,与它所展现出来的对美的追求,可以超越于人的社会与政治属性,当音乐用于交往的时候,它可以将音乐的某些功能和特性展示的淋漓尽致。
人们在结交朋友,增进友谊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年轻一代,都选择去歌城、ktv一展歌喉;毕业生,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不管是不是与音乐艺术相关的专业的毕业生都会精心准备一台歌舞晚会去感谢师恩,传达同学之间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做早操、眼保健操、课间操等有益的课外运动时,也都会播放舒缓且有节奏韵律的音乐进行伴奏,让这些运动变得更加有魅力。
结语: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丰富多采的传统音乐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形式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享有盛誉。中国音乐的多元化是中国音乐史不可回避也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这种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刘婷婷.试论跨文化音乐交流:1949年以来德奥古典音乐在中国的交流与接受[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11
张思九、郑仲仪/编
湖南衡阳两位古稀老人张思九(75岁)、郑仲仪(80岁)自费印刷了这本包含150首抗战歌曲的读物,免费赠阅,以此纪念那些军歌嘹亮的日子。该读本在抗战名城衡阳产生强烈反响,近日再版。
乘着吉他的翅膀
编辑、剪辑:刘军、王迪平、卜文风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本书共分理论和乐曲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吉他重奏知识、音阶与音阶模块、音阶模块与移调、和弦与和弦模块;乐曲部分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星星》《小步舞曲》《送别》《平安夜》《悲伤的西班牙》等。
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
作者:重返61号公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我错过了一个用真挚感情、优美文字和完整音乐概念建构而成的美好世界,于是我用所有青春岁月追回失去了的感动,希望把自己思想成长的真空期用那些唱片再度填满,贪婪地将这些散落在旧唱片铺里的拼图碎片凑在一起……
肖鉴铮音乐文选
作者:肖鉴铮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该书是肖老几十年音乐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晶,编以《音乐论坛》《美学探索》《知识传授》《随笔杂谈》《戏曲春秋》5个专辑。文字间流露出肖老睿智多辩的思维和多元知识的积累。
交响情人梦
出版社: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当我们听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或震撼、或欢喜、或悲伤……此专辑收录最卖座日剧配乐,带动全民古典疯潮。
乐宝宝之家
出版社:上海声像出版社
乐宝宝之家系列专辑融合了诸多的音乐元素和其他的声音元素,将轻柔的乐曲和爸爸、妈妈、宝宝的声音有机地结合,呈现出一副其乐融融的家庭画卷,能够促进父母和宝宝的情感沟通。轻柔的音乐加上活泼轻快的旋律让宝宝沉浸在音乐的国度中,自然而无拘无束地感受所聆听的音乐。
八千里路云和月
出版社:广州市新时代影音公司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了该院声乐教授张晓钟《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国声乐作品独唱专辑。张晓钟认为声乐教授不等同于歌唱家,声乐教师也有别于歌唱演员。“歌唱得好、书教得好、论文写得好”,3种能力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
浅谈音乐在大学生素质中的实用性 文 章 来 自 3 e d u 教育 网
一、民间音乐在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中的途径
民间音乐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音乐,是传统中国元素与民间艺术的融合,根据我国目前在大学生音乐素养提升过程中所存在的瓶颈,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用音乐体验情感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学生自身融入其中,去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将民间音乐引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多元文化的有效手段,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去走进民间音乐的创作思想,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去鼓励学生进行无边无际的想象,去摸索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其在作品中的流露。
2.营造融洽学习探究氛围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探索创新和自主质疑。教师只有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自由,才可能真正让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用自身的乐理知识以及亲身实践,去体会不同音乐本身的美,而非传统的根据教师自身的理解去限制学生自我意识与探究精神。在传授本地区民歌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生活,将歌曲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利用唱演合一的方式展现民间音乐的魅力。如在教学生演唱与欣赏本地区《畲家谣》、《请到绿谷畲家来》等独具特色的畲族歌曲时,可将乐理知识以及创作方式共同融入其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这些新奇而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使二者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民间艺术的多样性,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二、民间音乐在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中的意义
1.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音乐教学中应启发学生用感情演唱、演奏,并投入丰富的情感活动。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目的的预习,课堂中参与欣赏、演唱、表演,结合《丽水畲族歌曲选》《丽水地方音乐创作歌曲选编》《浙西南民间音乐视唱教材》等地方特色教材,把地方音乐巧妙地融入课堂的教学当中,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使地方高校的音乐体系更加充实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