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写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写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写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写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第1篇

   本文提供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致谢模板一则,具体如下:

致 谢 

三年的本科学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这对于我来说,感慨良多。我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体验,首先要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耐心指导,悉心帮助和积极鼓励的恩师房林,他为人谦和,治学严谨,让我铭记在心,受益匪浅。还要感谢学习过程中所认识的同学和老师,他们将会是我人生中非常珍贵的财富。

另外,我要感谢同学们,在论文的数据调查过程中,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让我顺利完成学习和论文的写作。

第2篇

论文致谢一:

在论文完稿之际,谨对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导师和家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戚海峰老师。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学,他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和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他主动关心我的学习和科研。从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撰写、资料的查找,到结构的完善,都给予悉心指导,使我顺利成文。

同时,要感谢我的家人,是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使已过不惑之年的我能够全心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顺利完成学业。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论文致谢二:

在大学度过了两年半的紧张学习时光,系统地学习了工商管理的各方面知识,深深的佩服各位专业老师的学识,从中我不仅学习到管理知识,而且学到很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导师于立宏教授。在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中,从论文选题、到撰写开题报告、最后到正文撰写,于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于老师指出的每一个问题,指导的每一个思路,都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于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无论从格式规范、论文要点、还是文章结构,于老师都不厌其烦,给予我及时的帮助,使我能够最后顺利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在此我要感谢大学MBA的所有老师,你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治学态度,不仅使我对管理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将理论和自己的工作互相印证,受益匪浅。而且使我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继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感谢我的各位同学,是你们的无私帮助让我感受到重新走进校园的温暖,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当中,多位同学为我提供了信息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再次感谢大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平台,幵始一段新的人生!

论文致谢三:

光阴如箭,我在吉林大学数载的硕士学习生涯也即将结束。

首先,我要特别特别诚挚地感谢我的导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导师在论文的选题、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均给予了重要的指导;而在硕士学习阶段中,导师一直关心我的研究进展,当我感到困惑迷茫时,导师总是能够及时地为我指点迷津,并给予我热忱的鼓励。同时,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平和稳健的作风以及渊博的学识都是我学习的楷模,让我终生受益无穷。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的EMBA同学们,每次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研究,都能让我产生启发,在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与你们相处的日子是我一生的财富。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你们含辛茹苦培养我长大,这么多年来对我生活上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学习上的全力支持都让我感激不尽,你们是我永远的前进动力。

论文致谢四:

首先,感谢导师赖静雯副教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对我严格细致的要求和认真负责的指导。由于赖静雯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让我能够积极和较为科学地将管理学方法相关知识运用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研究分析中。

其次,我要衷心感谢原遵义市商业银行行长李涛先生、副行长罗维先生在我从事IT风险管理实际工作中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得以在商业银行IT风险管理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

第3篇

然而,从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实践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不高,没有体现出毕业论文应有的价值[1]。这里有很多原因:有管理制度上的原因[2],如高校更注重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程序性要求,而在毕业论文质量及答辩能力的要求方面缺乏针对性措施;有学生自身的因素[3],如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就业压力导致态度不够端正;也有指导教师的因素[4],如教师的投入精力和重视程度都有待改善,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指导方法对毕业论文质量具有很大影响。

实证研究发现[5],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对论文质量有显著影响。徐海成等[2]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论文指导因素,包括学术水平和指导方法等,在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影响中具有0.3的权重。因此,提高指导水平和方法对有效实现毕业论文环节的目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分析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入手,剖析当前该类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基本方法和改善指导绩效的对策。

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真正发挥技能培育功能和学业评价功能,这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最根本的要求,具体可以从选题、内容、写作和格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选题

选题是具有方向性意义的第一步,关系整个论文的成败[6]。

首先,选题要有一定的学术性,这是专业教学目标决定的。毕业论文应该聚焦于某个理论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展开分析。其次,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是专业教学效果的一个最终衡量指标[7]。毕业论文应该通过分析某个企业存在的具体管理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科生不具备很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但必须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毕业论文的实践性要求比学术性要求更高。第三,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要足够小。要避免大而空泛的选题,一方面使得学生有可能针对性地展开理论分析,另一方面也使得结论具有可操作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应该与学生的毕业实习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避免纸上谈兵。

2.2内容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至少应该包括:文献综述,体现学术性的要求;某企业的管理现状和问题描述,体现实践性的要求;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分析问题,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最后,提出管理对策和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得论文的结论具有可操作性。

在内容的要求上,一方面要避免学生将毕业论文写成肤浅的理论文章[4],另一方面也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毕业论文不能是对一般性管理问题的老生常谈式的重复分析,而应该鼓励学生发现新市场和新技术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商业模式中的最新的管理问题,从而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和结论。

2.3写作和格式

大学本科教育的通识教育功能越来越得到强化,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写出规范和符合实践要求的管理报告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毕业论文必须在写作和格式方面具有较强的要求。毕业论文一方面要符合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另一方面,根据专业特殊性,毕业论文还应该贴近实践中管理报告的要求,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符合格式要求。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不容乐观,根据笔者论文指导经验和相关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四个方面:

3.1态度不重视

由于各高校普遍对毕业论文采取高通过率甚至是完全通过率,学生不存在压力。而就业压力增加,使得学生更关注找工作。因此,学生对毕业论文往往敷衍了事,态度不够重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加上很多高校在毕业论文环节上注重程序而不重视质量,在学生心目中毕业论文成了一桩不得不应付的差事。

3.2选题不合理

很多学生的选题较大而空泛,脱离实际。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与实践接触较少,对实际管理问题没有深入地认识,往往凭主观臆断选题;二是小而有深度的题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接触企业,而理论性的论题的相关资料较易获得。

3.3内容无创新

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没有创新,缺乏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相当一部分的论文重复讨论往届学生的论题,没有展开实质性的研究。从学术性角度看,很多论文简单堆砌网上的资料,没有梳理已有研究的脉络,更没有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从实践性角度看,很多论文只是对企业现状的肤浅描述,无法分析实质性问

题,更没有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3.4写作不规范

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表现在:逻辑层次不清晰,标题同级而内容在逻辑上不同级;论文结构不完整,没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结构性;基本表述不过关,很多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尚有欠缺,表述不清、缺乏论证等现象常有发生。另外,论文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包括字号、字体、行间距、标题规范等。很多学生在格式初审时就不能通过,表现出较差的行文和工具操作能力。

4指导方法分析

4.1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根据上述分析,要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首要的措施是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实证研究也说明,态度是造成论文质量差的最重要因素[5]。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是毕业论文指导过程最根本的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4.1.1科学精神的培养

指导老师是学生大学四年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要充分利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机会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客观性和辩证性的认识,树立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和宽容精神等,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研究的重视程度。

4.1.2与实习相结合

整个指导过程应该与学生的毕业实习解密地结合在一起。指导老师要跟着学生一起了解实习单位,共同分析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习单位的存在的问题等。通过与实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兴趣,也增加学生对毕业论文研究问题的感性认识。

4.1.3减少指导学生人数

过多的指导学生人数,造成老师精力不足,无法对每一个学生都指导到位。而学生也会根据老师指导人数的多少来判断老师的重视程度和决定自己精力的投入程度。因此,要使学生重视毕业论文,首先必须学校和老师重视,每个老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不宜超过5-6个。

4.1.4重视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决定了论文选题、内容和研究方法,必须高度重视。很多学校仅仅将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的一个程序性工作,学生开题的状况较差,后续的质量就很难获得提高。因此,指导老师要将开题报告过程正规化,对不合格的开题要退回去让学生重新准备。几个回合下来,不但质量可以提高,学生也会对整个毕业论文持更严肃认真的态度。

4.2采取正确的指导方法

指导老师在具体指导过程中还应该采取正确和恰当的指导方法,包括:

4.2.1结合实践选题

必须要求学生结合毕业实习进行选题,否则不予开题。事实上,随着新技术发展、国际合作加深,以及我国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崭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也带来了很多值得探讨的新问题。论文选题必须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以促进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具有微观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4.2.2重视资料准备

目前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还以知识传授为主,较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学生对如何收集和梳理相关学术资料尚较为陌生。在论文指导过程中,老师要耐心细致地讲解研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特别是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指导学生文献资料的使用方法,对研究论题在整个研究体系中所处位置有一个基本认识。这是保证毕业论文学术性要求的关键因素。

4.2.3适当降低研究深度

要重视毕业论文与现实管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适当降低研究深度。绝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综合性和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能力,整个毕业论文时间也不是很长,学生还承受着就业的压力。过多强调研究深度反而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后续的指导工作也较难展开。只要能针对某个管理问题的某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见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这样的论文就是合格的。

4.2.4团队指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

指导老师要通过面向整个团队的指导课的形式来传授和指导共性问题,如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发挥团队精神,也让学生们有一个参照体系。指导老师也要针对每一个学生展开具体的个体指导,解决针对性的问题,如实习单位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方法的设计和研究结论的讨论等。只有把团队指导和个体指导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效果。

4.2.5增设论文写作课程或专题教学

多数学生不熟悉论文写作,甚至有的学生在最基本的写作方法上也有所欠缺。应该通过毕业论文这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可以通过开设论文写作课程或专题教学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把这样的课程或专题放在第四学年的上学期。

第4篇

1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起源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的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者们研究发现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内涵的精髓在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关注学生个体优长,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在我国,21世纪初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试点,随后各高校开始逐渐引进与实施。我校在2010年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刚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主要是在第三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将本科生分配到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名下,2012年开始调整在第二学期对大一的学生就分配指导老师,无特殊情况,指导老师大学期间不会变动,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本科生导师制下,我校师生双方在课余时间就学业学习、专业选择、论文撰写、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职业生涯发展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还可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设计、实地调研,进入实验室尝试开放式研究型实验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学习、竞争合作、钻研创新的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可知,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侧重应用性和实践性。近几年,通过对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和访谈,结果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毕业论文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缺乏保证。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这个时间正好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考证等,精力分散,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未经充分收集资料和调查基础上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写作。我校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分为选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开题报告、正文的写作、修改等几个部分,学生必须正确地分配时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另外,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师生比持续攀升,1个专业教师往往指导7-8个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教师还带研究生或函授学生毕业论文,再加上其他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以往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无法保证论文指导质量。

其次,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且招聘单位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无较多要求,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往往也是能放则放,纪律不严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学生也易敷衍了事,毕业论文教学不能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再者,学生缺乏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前期科研能力的训练。从课程体系上看,本科教学中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相关的基础课程训练,致使学生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基本功欠缺,甚至不知如何查阅、引用、归纳、梳理、运用相关文献资料。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书写格式不规范,选题大而空、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甚至出现抄袭和引用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

最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烦琐,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填写大量表格,评审环节多而烦琐。然而答辩和考核环节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趋势。

3本科生导师制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优势

(1)师生互动相对频繁,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充足。当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确立以后,通过多次、方式多样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导师熟悉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组织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优势。同时指导活动与毕业论文进行结合,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前移,学生在第三学年甚至更早,就可开始有意识关注论文写作、论文选题等。因此,实行导师制后,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由第四学年集中指导变为分段指导,在平时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实践调研、写作等训练,毕业论文撰写就轻车熟路了。

(2)激发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具有科研性质的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潜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在本科生导师制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导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具有学术权威的科研专著和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引导学生去思考、质疑、探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为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写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写作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成绩,也会直接影响未来就业、职位晋升与日常生活。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后,师生之间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导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参加论文写作相关的活动,进行适度的写作训练。进入高年级后,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增加有关文献综述、调研报告和期刊论文的写作练习,掌握论文写作规范。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了进行口头汇报,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毕业论文写作和表达的演练和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本科生导师制下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4.1本科生导师制下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学校及教学单位对本科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提供本科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例如,2012年10月本校工商管理学院试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其中提出“结合我院学科及专业特点,我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形式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这一新的尝试,可发挥学生的特长,选择合适毕业论文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同期还试行了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毕业论文成果形式、基本规范和要求、考核认定办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除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以外,并提出符合相应要求的“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可申请免于开题。

4.2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运行管理措施

在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要想顺利进行,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首先,导师的管理涉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导师所在院系。学校应明确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要求,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以及如何考核评价等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其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及配合。对学生管理主要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和所在院系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需要必要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的规范,如可以规定每月面谈几次,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短信、QQ群、电子邮件、微信和飞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补充,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指导。对于学生在享受被指导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与导师交流,可要求学生填写指导记录进行约束。

4.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管理机构需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根据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把考核指标具体化、定量化,考核结果应当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考核业绩与年度绩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挂钩。如指导学生完成一个挑战杯项目,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就可以给予导师奖励;如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或者第一申请人身份申请一项专利,导师都应当获得指导奖励。对学生参与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也应要有一套严格的办法,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分折算、评优、免开题、毕业论文替代、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

5结语

经过近5年的运行,我校本科生导师制逐渐完善,在毕业论文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科生导师制下,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可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让学生早日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准备,鼓励参加一定形式的科研,参与实验实践训练,既能达到毕业论文教学要求顺利毕业,又有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声望,是一项值得探索、尝试、推广,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1-09-30.

[2]常睿.本科生导师制内涵解读及运行模式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5,2(1):45-48.

[3]钱丽,肖仁桥.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0):180-181.

[责任编辑:杨玉洁]

第5篇

开展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

专科毕业论文结构格式标准

一、 总则

(1)指导思想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专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加强这一工 作环节的管理,规范写作,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质量,特制 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

哈尔滨电大工商管理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参照此标准执行。

(3)执行与监督

本标准由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执行。不符合本标 准要求的毕业论文原则上不能提交答辩。

二.毕业论文结构

(1)构成项目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封面、 内容摘要目录、正文、 参考文献 。

(2)各项目含义

封面:中央电大有标准的格式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500字之间。

目录: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 录、参考文献、 的对应页码。

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 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 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正文字数以 5 000字以上

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三.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1)纸型及页边距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nma)打印。

(2)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 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 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论文一级标题:(包括:论文的标题、内容摘要、目录、参考文献) 居中、 宋体四号

二级及以下的文字:统一用小四号 宋体

(4)页码排序

文章从正文开始排印连续页码,单面印时页码位于右下角 。

(5).印刷与装订(1)印刷与装订

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 单面印制 。 文稿一律左侧装订。

(6)论文份数

论文 应打印一份 ,手写三份,电子稿(3.5盘)一份。

第6篇

1.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 

2.中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体系比较研究

3.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4.江苏省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体系调研与创新研究

5.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创新篇

6.创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7.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8.“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创业通识教育课堂教学探索——以福州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堂教学为例

9.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10.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创新

11.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2.新经济环境下对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重新思考

13.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14.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5.中国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16.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思考

17.工商管理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18.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

19.浅议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20.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实施探索

21.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2.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改革探究

23.从管理胜任特征反思工商管理本科教育

24.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2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6.工商管理本科应用人才人际交往技能的影响因素与培养途径探讨

27.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

28.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实施比较

29.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30.基于MCTE模型的医药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31.素质模型在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32.加强新疆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对策

33.案例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中的应用 

34.中国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5.应用性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整合创新研究

36.基于德国模式的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思考

37.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改革探讨

38.武汉1+8城市圈中小企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研究

39.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网络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与启示

40.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实践篇

41.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2.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初探

43.关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44.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45.独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46.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47.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体验式教学体系的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48.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构建“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教育视角

49.浅析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50.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51.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2.以标杆管理促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一般地方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教学探讨

53.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验教学方案创新设计和教学模式优化探索

54.关于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55.工商管理本科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6.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7.学生虚拟公司模式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58.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59.新形势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发展模式探究

60.工商管理本科层次实践教学创新设计——以ERP课程为例

61.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全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6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63.浅谈本科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64.对地方高校新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的思考

65.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66.中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67.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68.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69.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70.注重工程管理能力的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模式

71.民族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探析

72.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例

7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界定标准

7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探究

75.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6.工商管理本科论文指导和答辩问题探讨

77.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分析

78.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79.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转型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80.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81.关于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

8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特殊性与思考

83.构建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84.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86.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

87.新形势下非重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改革探讨

88.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民办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构想

89.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与优化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为例

90.马来西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为例

91.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本科专业案例教学法探析

9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93.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考

94.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95.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构建——以宿州学院经管实训超市为例

96.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目标及方法探讨

97.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的构想

98.探索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

第7篇

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写作指导注意事项

省电大于2009年对电大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进行了修订,并出台了新的教育实施方案,我市电大也对《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手册》作出了相应的修改、补充和调整。现将相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写作要求的变化

<一>本科:所有论文和实践报告均要求用A4纸打印,论文为三稿(初稿、修改稿和定稿),实践报告为二稿,电子版见山东电大在线或滨州电大在线。

1.法学专业:内容包括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为百分制。

2.汉语言文学(师范):

内容包括教学实习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教学实习又包括实习方案、教案和3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教学实习的方案、教案和实习报告均可一次打印成型,具体要求见“实施方案”,教学实习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实习报告的打印参考实践报告的相关内容要求;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3.教育管理: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教育管理实践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实践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制。毕业论文不再要开题报告,成绩为百分制。注意不要把教育管理实践报告写成调查报告,另外,论文选题不能选学科教学,要紧扣教育管理内容。

4.小学教育: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社会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5.行政管理: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社会调查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6.英语教育专业:内容为教学实践设计。整个教学实践设计研究项目必须经过简短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撰写4000字以上的鉴定报告几个阶段。

具体过程包括:项目启动、问题分析及方案设计、学生实施方案阶段、数据分析讨论、研究报告撰写过程。 要求:①每一步骤都要有书面材料;②要有4次教学研究记录或教学日记;③要有原始问卷或座谈的录音等。

研究报告一律打印,格式统一。详见省电大的《教学实施方案》。作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7.工商管理:内容为模拟实验和7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模拟实验要求附500字的模拟实验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论文的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8.会计学:内容为模拟实验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模拟实验要求详见省电大《教学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9.经济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0.金融学: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社会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内容为毕业设计。要求毕业设计有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论文书写规范、文字流畅、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论文正文前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附参考文献;论文要求打印,统一格式,统一封面,装订成册,详细要求见省电大新《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2.数学与应用教学:内容包括教育实习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对于正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要求:①提交所在学校对其教学工作情况的考核意见(有获奖证书者附上复印件,加盖印章)②提交两学时的中学教学教案,可以打印。③提交一份个人从教经历和体会(不少于3000字的打印稿)④由电大分校根据以上材料评定其实习成绩。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 1

及格、不及格四级。

13.土木工程本科: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部分。

课程设计要求从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建筑监理5门课程中任选一门,时间为3周,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生产实习时间3周,要求写出实习日记,成绩为及格、不及格二级。毕业实习2周以上,要求写出毕业实习报告,成绩为及格、不及格二级。毕业设计不少于8周,要求写出5000字以上的毕业设计报告,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二>专科:所有论文和实践报告均要求用A4纸打印,论文和实践报告均为二稿,电子版见山东电大在线或滨州电大在线。

1.汉语言: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2.法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3.教育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4.行政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5.小学教育: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6.工商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4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7.会计学: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4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8.金融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9.护理学:内容为毕业实习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实习内容主要有护理学原理、内科护理、重症监护、外科护理、手术室护理、急诊护理等六项,成绩为百分制,毕业论文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详细要求见省电大新《教学实施方案》。

10.旅游酒店管理:内容包括模拟训练和毕业论文两部分。

模拟训练要求有活动资料和照片,并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要求5000-7000字,具体要求见省电大新《教学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11.计算机信息管理:内容包括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企业资源规划(ERP)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三项。前两项内容成绩均为百分制,第三项内容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2.建筑施工: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实训、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测量实习和毕业实践四部分。建筑实训2周,主要根据5次习题作业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可根据平时学习态度、实习进度等情况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测量实习不少于2周,成绩可按及格、不及格二级评定;毕业实践活动结束,要求提交:实习单位鉴定、实践日记、实践报告(技术论文),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

以上专业的社会实践,除护理学和计算机为百分制外,调查报告等成绩均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论文成绩除护理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计算机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外,其他成绩均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

二、打印装订要求

本专科打印要求见相关部分。具体打印装订参见《滨州电大毕业集中实践环节手册》相关部分,同时结合省电大新修订的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方案,因为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电大毕业集中实践环材料除个别专业外,一般不再要电子版,档案袋里面,本科一般装5样材料,专科一般装4样材料,材料装入档案袋后,要在档案袋上注明内容。今后所有打印材料的封面一律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字样改为“开放教育”字样。要求学员认真参阅《滨州广播电视大学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手册》。

第8篇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过程管理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参与创新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高成教本科毕业设计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满足应用需求的合格人才,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成教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时间安排不合理。成教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通常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从论文开题、草拟提纲、收集资料、撰写初稿、修改定稿,到论文答辩、评出成绩,一共也就只有10周左右的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是十分困难的,更何况在这期间有些忙于寻找工作,有些学生还要忙于补考,无心认真撰写论文,只能应付了事。

2.选题中常见的问题。在选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下列几种:一是标题过大,写起来文章显得大而空。二是文不对题。一些学生的论文标题与自己的论文内容不完全相吻合,甚至脱节。三是选题的难度较大,学生除了时间、精力的限制,在资料方面也有局限。四是偏离专业。

3.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教学或科研任务较为繁重,在毕业设计阶段,既要兼顾在校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又要带成教学员毕业设计,使其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精力投入不够,由此使得这些指导教师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有的论题不恰当,有的缺少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同时也存在部分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够强等情况,他们不能准确把握所选毕业设计题目的广度和深度,或题目太简单,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或题目太难,学生无从下手。

4.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缺乏制度约束。由于有些学校对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成人毕业论文没有专门的相关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和要求,各院(系)具体的毕业论文工作操作上,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做法。如在论文的结构、格式、装订等要求上,有的院(系)重视程度高要求严格的,则照搬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的标准来操作;而有些不重视成教工作的院(系),则随便应付,放任自流,论文格式、要求、装订五花八门,很不规范。这些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也大大影响成人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提高成教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提前论文写作的启动时间。目前,多数高校的成人本科毕业论文启动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期初,学生选题匆忙,没有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到最后一学年的年初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一学年初,要为学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或毕业论文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与此同时,院、系应将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广泛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选题,并要求在最后一学年上半年拿出开题报告。这样,学生有将近一学期的时间撰写正文,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当然,最后一学年,学生往往还有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提前启动是否会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呢?笔者认为,只要安排得当,二者不会此消彼长,只会相得益彰。因为,通过阅读专业资料,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这自然有助于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

2.指导学生选择合适题目。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一要注意题目的现实性。要选择专业性强、结合现实的论文题目。对成人教育的本科学生,写毕业论文一定要注意题目的现实性,也就是说要结合所学专业和工作实际,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能脱离实际,凭空捏造;要联系实践中所迫切需要解决、说明的理论,如金融专业的“对当前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思考”,会计专业的“浅谈房地产公司的税收筹划”,工商管理专业的“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等均在可选之列。注意选题的可行性,要量力而行。学生选择课题要充分考虑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的可行性,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切忌大而空。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个人兴趣与爱好、知识水平和理论基础等统筹考虑,切不可好高骛远,强行为之。实践证明,凡是勉强为之的题目,是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的,而难易适度的题目,通过努力可以取得成功。

第9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

大学生毕业论文是培养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真实体现,是衡量办学水平和教学总体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点。因此,毕业论文成为考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近几年,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独立学院的毕业论文工作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也写出了一些较好的文章。但从总体看,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还不理想,在论文撰写和答辩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毕业论文流于形式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自2003年建校以来,即对本科毕业生实施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环节教学,在毕业论文这个环节的实施方面做了一些深入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本文就此做以总结和探讨。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1、论文形式改革

毕业论文要求具有知识创新,普遍指导价值,这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来说,有一定偏颇。为了改变管理类毕业论文的形式单一现象,我们在毕业论文形式上采用设计方案及调查报告等形式来代替以往的纯理论综述性质的毕业论文,改变毕业论文写作内容的局限性。

为了保证这样的目标能够达到,我们分几个专业规划选题方向,具体如下:市场营销专业采用创业设计方案、营销方案策划、市场调查报告;工商管理专业将采用人力资源诊断报告、生产管理诊断报告、质量管理诊断报告、供应链管理诊断报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采用社会问题分析报告、社会现象分析报告、公共政策分析报告。通过上述这些设计方案及调查报告让学生把研究点落到实际问题当中,加强毕业论文的应用性。

2、论文写作过程改革

以往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包括开题、写作、答辩、修改定稿等环节,但大多数同学在毕业论文撰写之前都不知道该写什么,头脑空空,因此,我们将指导过程拟定为阅读文献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选题、调查(设计)、整理分析、写作、定稿、答辩几个环节。让学生提前阅读一定的文献资料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充实头脑之后再来确定选题,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和空洞性,同时增加调查(设计)环节让学生切实深入论文的实际形成当中,动手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作一个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抄袭和拼凑。因此,将指导过程拟定为阅读文献或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和拷贝别人的工作内容。

3、论文组成部分改革

绝大部分高校毕业论文均由以下部分组成:(1)封面;(2)扉页;(3)任务书;(4)中文摘要、关键词;(5)目录;(6)正文;(7)参考文献;(8)指导教师评审表;(9)评阅人评审表;(10)答辩评审表;(11)封底。为了简化形式,我们将设计方案及调查报告规定为以下组成部分:(1)封面;(2)目录;(3)正文;(4)附录(主要包括问卷,样本,数据等);(5)指导教师评审表;(6)评阅人评审表;(7)答辩评审表;(8)封底。在毕业论文的组成部份中去掉了摘要、关键词以及参考文献等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附有问卷,样本和数据,尽可能的去掉部分形式及理论上的内容,更多的加强和鼓励实际操作,以及报告本身内容的完整和深化,更加侧重报告的内容而不是形式。

4、写作和指导进程改革

大多数院校毕业论文的安排都是在大四下半学期,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最后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里来准备毕业论文,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质量低下而且流于形式。针对此问题我们对毕业论文进程做了具体安排,要求各专业教师于第五、六学期一开始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训练,对学生提前进行写作训练,为未来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各专业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在本专业的课程中选取一门考查课或必修课来训练论文的规范书写,教师可根据课程将其作为考试或作业来训练。从第七学期开始选题,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论文框架写作雏形;论文框架定好后,组织学生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确定之后,方可开始具体写作。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保证毕业论文有全面充分的准备。

二、改革的主要成效

1、学生写作兴趣有所提高

设计方案或调查报告与毕业论文一样都能考察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体现应用性的特点。设计方案或调查报告等都针对具体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不一定都要运用新知识,也不要求有知识创新,相反要求运用知识的成熟性,保证方案的成功概率。解决方案不一定要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我们把应用效果作为报告的评价标准。

从改革实施以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管理系已有不少毕业生以毕业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并且这一数字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设计方案或调查报告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学生的写作需求,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凡是自主选择调查报告这一形式的学生,其在调查报告的努力程度及最后成果的质量上均要超出其他学生。这也说明学生的自主意愿性和自主选择对毕业论文的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论文质量有所提高

针对毕业论文准备时间短、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我们要求各专业教师于第五、六学期一开始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训练,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在本专业的课程中选取一门考查课或必修课来训练论文的规范书写,可作为考试或作业来训练。由于写作过程的全方位改革,从2008级、2009级同学的实施效果来看,此过程改革确实有助于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也理顺了教师的具体指导思路。

3、论文规范性有所提高

针对毕业论文不够规范的问题,我们制定出毕业论文有关程序文件及写作细则文件,并为学生提供可参照的模板。细则文件中详细的规定了各项教师指导内容及学生写作规范要求。例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的《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管理系毕业论文程序规范文件》,该文件主要从指导教师的指导原则,指导的具体任务,毕业论文答辩要求、评分要求以及附有具体时间及具体内容的毕业论文进程要求,并把有关的毕业论文材料列出清单,从多方面规范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此外,针对不同的作品形式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写作细则。包括:《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管理系毕业调查报告(设计方案)写作细则》《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管理系毕业论文写作细则》,由于分形式制定具体细则文件并有可参照的写作模板(范例),毕业论文的执行步骤更加清晰,学生写作的规范性也在逐渐加强。

三、改革经验总结

1、对改革的高度认识

在此次毕业论文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高度的改革决心和改革的态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让改革处于广泛需求的推动之下,上下统一思想,将改革提到实际操作层面,不能只是想想或被动执行,必须上下齐心主动寻求改革的方法与步骤。其次,必须认识到毕业论文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毕业论文的改革不仅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指导教师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在指导教师身上,指导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态度,因此,指导教师对于毕业论文改革的高度认识是推动改革实行的强劲动力。

2、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几乎所有的改革都需要有力的措施来推动。在此次毕业论文改革过程中我们设置了多种管理办法和制度来保证改革的落实,例如,以具体的比例来推动调查报告或设计方案,规定各位指导教师多带各种毕业调查报告且数量不得少于所带学生人数的20%,并逐年提高比例,争取每年每位教师以10%的比 例提高,三到四年最终将毕业调查报告或设计方案总比例达到30-40%,逐步争取把部分论文变成创业报告,诊断报告,市场策划等多种形式,借此改变毕业论文纯理论的空洞形式,提倡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实践应用性。

对于指导教师则落实具体任务,例如规定指导教师要做到师生面对面指导,每位指导教师为学生指导论文次数不得少于3次,要求各位指导教师保存每次的批阅指导记录,规范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指导教师需尽职尽责,在指导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品德与模范作用。

3、配套政策的保障

配套的政策对于制度的落实有着根本的保障,因此,改革还需要配套的政策来支持。例如在试点中,我们对于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在毕业论文或毕业调查报告的最后得分上予以相应的减分,此办法也有助于教师最后对学生作品的科学打分。对于教师,我们将具体的指标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规定的任务不能完成者将在年终考核中予以相应减分。此外,设立毕业论文专项检查小组,检查小组由系主任牵头,各教研室主任组成,采取交叉检查和抽样检查的办法,定期对毕业论文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以此保证毕业论文过程的有效进行。多项配套政策的出台对于教师和学生都起到了严格的监督管理作用,进一步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

[2] 岳强,王秀珍.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思路初探[J].中国证券期货,2011.10.

[3] 韩玉惠.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

第10篇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专业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外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通过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扩展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帮助学生接受科学研究、分析方法的初步训练。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4、使学生在外文资料查阅、阅读和翻译,语言表达、写作能力,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二、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

(一) 方式:

1、由教研室安排教师做“怎样写毕业论文的报告”,详细介绍撰写论文的每一个环节和具体要求。

2、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定的范围内选择和初步确定论文的方向。

3、由论文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供论文选题,在教研室汇总后向学生公布,供学生选题参考。

4、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按学院所提供各专业论文参考选题确定题目,也可自选题目,必须报指导教师,征得同意后方可开题。原则上学生不得跨专业选题。

(二) 范围

英美语言文学、文化、语言学(语法、词法、修辞、语义、文体等)、翻译、国际商贸、国际商务、旅游、外语教学法等。

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长度不少于3,000英文单词。

2、论文结构包括:

1) 标题 (title)

2) 作者署名 (name of the author and tutor)

3) 摘要 (abstract)(150—200词,中英文均要)

4) 关键词 (key words)(中英文均要)

5) 正文 (body)

6) 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3、摘要(Abstract)通常为一个段落,长度不超过300个单词。

Abstract通常要回答如下问题:

(1)What is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your topic in the academic field?

(2)What research topic is the paper to focus on?

(3)What method or material do you use to support your main point of view?

(4)What conclusion will you draw?

(5)What i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4、关键词(Keywords)3至5个。除专有名词外,其他词不用大写,词与词之

间以分号隔开。

关键词应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常出现在标题与摘要中,多为名词,如用investigation 而不用investigate。

5、引言(Introduction)

6、在引言(Introduction)与结语(Conclusion)之间的正文部分应分若干章节。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7、如有注释,应为尾注。注释应编号,并置于参考文献之前。

8、参考文献数目不得少于5篇。排列采用以下格式:

1)参考期刊排列顺序为:作者,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

2)参考专著排列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9、论文为Word形式打印稿,纸型为A4,单倍行距,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中文用宋体。

10、字号要求:大标题为3号字加黑,小标题为4号字加黑,正文、注释与

参考文献为5号字。

11、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自觉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虚心接受教师指导。

12、按要求打印装订并上交。装订顺序为:

1)毕业论文封面

2)扉页(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毕业论文指导书

4)目录

5)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6)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7)正文

8)致谢

9)参考文献

13、进度安排:

1、确定选题 第 1 周 ( 09年 2月 22日前)

2、论文提纲 第 2 周 ( 09年 3月 1日前)

3、完成初稿 第3-5周 ( 09年 3月 22日前)

4、完成定稿 第 6 周 ( 09年 3月 29日前)

5、上交论文 第7周 ( 09年 4月 5日前)

14、注意:

1、目录用Word文档自动生成,用1.5倍行距,4号宋体。

2、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各占一页,按一级标题标示。

四、上交要求

学生按任务书上规定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交辅导员处,辅导员汇总后上交学院。

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样文如下

目 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

1 引言 2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3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3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3

2.1.2 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4

2.2 企业文化 4

2.3 认识企业文化 5

2.4 企业文化的功能 6

3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7

3.1 组织创新的内容 7

3.2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7

3.2.1 影响组织结构创新 7

3.2.2 影响组织流程创新 8

3.2.3 组织制度创新 8

4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众多企业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个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根本,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文中首先给出了企业和文化的定义及其内涵,其次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主要功能,最后揭示了组织创新的内容,论述了企业文化在组织结构、组织流程、组织制度等三方面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企业文化与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组织创新

Abstract(用Time New Roman 字体)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rriva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the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reform, numerous business enterprises carried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brave to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eople know that the corporate culture is a gradually successfully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s a root that affect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accomplishment,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mes to a decision the competition posi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Give first in the text definition and its contents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culture, put forward contents and main func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the next in order, announced to public the creative contents of organization finally, discus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n the aspects of organizing the structure, organize process, organize system wait third.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innovation affects mutually, promoting mutually, common to the development creation influence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Key Words: culture,corporate culture,System innovation

1 引言

不管您意识到与否,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文化的影响,试图让人们认知、认识企业文化。让人们明确,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才能建立起优秀的中国企业文化,重视企业文化的影响,据此才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兴企、富民、强国的目标。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经济组织实体的企业,为了实现其以行政组织手段替代市场交易来协调生产的功能,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态。

一般地说,企业组织形态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是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其二是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逐步形成三种主要的法律形态,这就是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这种界定的依据是法律认可的企业产权制度,感情。。。。。。

(以下略)

4 结语

二十一世纪,一个最响亮的词语就是创新。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动力,而企业文化又与创新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企业若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将企业文化与创新思想相融合,发展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企业文化,并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不断地进行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使企业文化与创新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致谢

本论文得以完成,首先应该感谢。。。老师。正是她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热情鼓励,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修改论文,我才能顺利完成我的双学位论文。

作为中州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我更要感谢管理工程系给了我能够学习不同学科知识的机会。在两年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们的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人品高尚无时不在影响着我。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老师们的影响却是我终生收益不尽的。在此对我的老师们深表感谢!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的一些同学、朋友也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与鼓励。在此一并感谢!

在我的成长、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大学阶段同时学习到工科、管理两个学科的知识,是我一生的荣幸与财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师长。

参考文献

[1] 罗仲伟.托起辉煌.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

[2] 埃德加•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

[3] 威廉•道芬内斯,科林•L•普赖斯.21世纪CEO的经营历理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

[4] 杰克琳•谢瑞顿,詹姆斯•L•斯特恩.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5] 艾伦•迪尔,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6] 埃尔文格•罗赫拉.企业组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

[7] 窦立夫.论组织效率变革策略 (科学学研究),1995(2)

[8] 连燕华.企业组织创新的案例研究.科学学研究),1992(2)

[9] 梁镇,赵国杰.企业管理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

[10] 林毅夫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经济研究,1997(3)

[11] P F•德鲁克.创新与组织.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5(12)

[12] 许庆瑞.技术创新管理.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

[13] 颜光桐,刘正周等.企业再造.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4] 周振华. 企业改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5] 张德,刘冀生.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

第11篇

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困境

1、无法胜任企业工作。面临企业的具体工作,一些学生无从下手:简单的请示报告、通知写不出来,基本的办公软件不会使用,独立思考、发现企业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更无从谈起,使企业不得不发出“花瓶学生”的感叹,招聘进来的学生要么由企业投资重新塑造,要么被企业打入“冷宫”。

2、应聘受冷落。许多迫切需要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企业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定位都很高,与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不相匹配。于是企业宁肯招聘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眼不高、手不低”动手能力却较强具有吃苦精神期望值适度的学生。

3、缺乏工作信心。许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虽然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实践环节,但自己还是觉得什么也不会做。人力资源、会计、投资、策划、管理好像哪个部门的工作都能做,但都缺乏信心,于是面试时表现出了畏首畏尾的不自信。

实践环节问题是阻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1、实践环节重“量”不重“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启动其思考力,实践教学环节是其手段及载体。目前一些高校都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直接导致实践教学场地、设备、人员、经费的不足,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实践教学质量要求矛盾不断加深,于是就出现了重“量”不重“质”的情况发生。从教学培养计划上看,实践环节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而丰富,实践课程也足够多,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比如学生毕业论文,原来是一位老师指导3-4名,现在同样工作量中却指导了10名学生;又比如学生到企业的实习,对企业而言原本只有一个班的接待能力,一下子去了两个班,每个人的学习时间就被挤掉一半;再比如,学生的社会实践,由于经费和实习基地的限制,学生只能自行找单位,一位教师要在1-2周中与30甚至更多的学生及实习单位进行交流。在这些实践过程中,教师只顾着完成实习任务,根本不可能再有精力启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学生也容易随同学蒙混各个实践环节。种种情况表明,实践环节安排的“量”再多,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也起不到实质的作用,等真正做起企业工作自然没信心,什么也不会。

2、实践模式存在问题。现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不同教学环节分层次展开的,主要有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和专题研究等层次,这些实践环节几乎都集中安排在每学期理论教学之后。按照这种模式安排的实践会有很多问题。第一,基础实践环节一般是指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专业认识实习。这个时期所学的课程几乎全属基础课程,能将专业知识渗透进去的很少,导致学生在专业认识实习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该看什么、应该了解什么、应该思考什么;第二,专业基础培养层次。这个层次主要是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围绕工商管理专业基础原理、理论和方法及学校特色技能知识展开的,主要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公司跟班或顶班参加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目的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同时有利于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可糟糕的是,大多数校外企业由于效益、学生的短期工作不能进入状态等各种原因能为学生提供的机会基本只限于资料整理和电脑操作;第三,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的专业综合培养层次。这个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各专业基本实践技能,以及学生应用管理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就业做准备。这时学生的差异性很大,有些已经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甚至自己制定职业规划并一步一步付诸实施,但也有一些学生不知所措,他们依然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惯性中走出来不能主动投入实践,而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的不足不能及时针对每位同学提供适宜的机会,这部分同学就成了日后就业中没有信心的主体。第四,专题研究培养层次。是指学校为学生提供热门专题讲座、带领学生参与各种科技比赛及毕业论文等环节。在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及组织管理很重要,是为学生提供自我创新的重要平台。但由于教学型院校师资力量及科研力量的局限,以及实践资金的匮乏,这环节常常被忽略或简化,尤其毕业论文期间,不同教师带出的学生确实有很大差距,有经验和责任心的教师可以不断激发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创造力。

3、学生对实践环节的不重视。首先,有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一年级时他们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思维中转变出来,专业认识实习就落后于同学,到后来等靠混的思想会越来越严重。其次,很多学生到大三、大四逐渐感受到社会的压力,同时也有很强的攀比心理,尤其当看到自己同学找到好机会时,情绪变得更加浮躁,这些同学在就业中就会表现出高不成低不就的态度,不能认清现实和自我,不能踏实努力地在就业前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培训提升自己。最后,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意识薄弱。大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报志愿时都是由家长老师决定的,所以他们入学前对此专业并不了解,更谈不上用专业知识规划自己,当逐渐认识后,有的同学奋起完善自我,有的同学就自我放弃,后部分同学在就业中就显得自信不足。

解决实践环节问题的主要对策

1、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目前由于企业经济效益杠杆的作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不容易,一些企业只愿意与名牌大学合作,那么其他大学的学生实践机会相应就少了许多,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有效地缓解这方面的不足。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利用软件,模拟企业的动态经营平台,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参与到企业的各种活动中去,完成其选定的一项任务,还有很多学校开展了模拟企业资源计划配置的ERP沙盘课程,都是很好的尝试,这远比学生到企业去做打字员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乐趣,而且,实验室可以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开发,使其主动投入实践学习当中。

第12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1998年,随着我国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调整,管理学从经济学科大类中独立出来,成为与经济学并驾齐驱的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近年来迅速发展并相对成熟,业已成为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挑战,客观上要求工商管理类大学生要富有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成为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叉学科,其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工商企业培养具有数理分析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江文奇,2008)。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咨询、计划、生产、人力资源、财务和营销等管理与分析工作,实践性较强,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要会经营管理,而且要懂工程技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熟练掌握沟通、交往、协调、组织、领导等多方面的实际管理和创新能力。

2.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构成

禹智潭、黄炳根(2008)提出工商管理类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创新智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运用能力。基础知识包括外语知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创新意识包括思想能力、愿望能力、意志力和纠错能力;创新智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创新方法运用能力包括综合法、分析法、比较法、演绎法和反问法的运用能力。

3.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苏晓晋(2007)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内在因素指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外在因素包括教育观念、教师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此外,教育教学体制、校内外教育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素质也被认为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制度为大学生的创新提供体制保障、创造有利条件,而且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激励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教学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与考试制度。齐晶(2007)认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社会传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创新教育环境三个方面。社会传统分为社会氛围和传统文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创新教育环境的影响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郑婧(2007)认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素有:单一的教学方式、僵化的课程设置、落后的教育观念、薄弱的创新实践、传统的考核方式、亟待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曹颖颐(2008)认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和创新环境。

4.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思考

4.1需要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类专业应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和工商企业管理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能在国内外各类公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4.2需要明确专业的培养要求

专业的培养要求包括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①知识结构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应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和工商企业管理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了解工商管理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②能力结构要求,一方面应该培养学生熟悉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与各个环节的业务工作,掌握从事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程序、内容与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工商企业管理问题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应培养学生的工具应用能力,包括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并能以外语为沟通桥梁从事企业管理活动;具有熟练的电子计算机操作能力,能运用相关软件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③素质要求,应该培养学生以社会责任为价值取向,诚信务实为根本,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正确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4.3应该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

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对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与调整。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合理搭配、课内与课外学习一体化的课程设计思想,构建“两大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极大地提高其与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科学规划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素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工具方法性知识、相关学科拓展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知识结构体现在普通共同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限选课四部分。应该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关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实训、分阶段实习和综合模拟实习、校企合作、社会调研与毕业论文等形式来完成。

4.4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实践 应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与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系列改革,突出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战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在课程内容改革中,一是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学平台建设,修订了课程的教学大纲;二是力求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在系统介绍现有教材基本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扩充了大量辅助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课堂授课的内容,提高单位课时的教学信息量,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及时引进最新研究成果,建立跟踪阅读制度,追踪前沿问题,将国际最新发展的管理理论引入教学,并在教学中融入教师的理论研究成果,力求反映出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最高和最新水平;四是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各年级专业主干课程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分层次设计教学实践的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园与社会相结合。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09),长春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长春市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团队组建及胜任能力问题研究”(11RY06)。

参考文献:

[1]江文奇.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8):17-19.

[2]禹智潭、黄炳根.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157-159.

[3]苏晓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2):14-16.

[4]齐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7.

[5]郑婧.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6]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孙丽辉(1954-),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刘文超(1983-),男,湖北黄冈人,吉林财经大学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服务营销、创业管理。

第13篇

 

一、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加拿大,双语教学一般指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课的教学形式。在美国,双语教学一般指用西班牙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在澳大利亚,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英语)进行的部分学科教学。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学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进一步深入,世界经济正朝一体化的方向加速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己经7年多了,我国享受的对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保护政策逐渐到期,全球竞争越来越加剧,国际交流更加频繁。同时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竞争对手的挑战,这对21世纪的企业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双语教学近年来逐渐进入了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学院。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明确要求高校要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还特别强调“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入世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全球化,需要有“全球化”的管理人才去适应。管理人才培养的国际融合是大势所趋,双语教学是在这种国际形势下的必然产物。双语教学不论是对高等学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还是对中国的整个教育界,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引入工商管理类双语教学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念,促进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第二,努力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培养的管理人才将直接面对着一个与世界接轨的知识型社会,频繁的跨国贸易合作要求我们掌握国际上的各种游戏规则尤其是经济、管理和法律规则。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形式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师资和学生的外语水平与专业知识的实际,目前国内大多数经济管理学院所采取的双语教学形式主要有三种:

 

1.混合型。

 

这种双语教学形式,采用外文教材,教师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这种形式既有外文的内容,又有汉语的辅助理解适合大多数高等学校。

 

2.全外型。

 

即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这种形式对教学老师和听课同学要求都相当高。一般在国内的名牌大学里采用。

 

3.半外型。

 

这种形式属于双语教学中比较初级的一种,即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地方性以教学为主的高校,在基础英语教学之后,再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有选择地采用这种双语教学形式比较合适。

 

另外,少数教师也采用中文教材,但板书或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外语,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类型,在双语教学中用得也比较多。

 

四、工商管理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难点

 

1.师资。

 

“师资”问题是对于进行工商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方面。双语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涉及到英语,内容涉及到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以及法律规则。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对教师的高要求。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感觉压力很大,自己必须在完全消化原版教材的基础上,走在该专业领域的最前端,不断地补充新材料。

 

教师的口语标准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的英语语言应该精炼简洁,板书时重要的英语词汇要加注中文,以确保学生掌握。其实双语教学中英语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习得是并重的。当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大面积跟不上时,那就说明教师在教学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是教学难度过大,应及时调整。

 

一般说来,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均达到较高水平时,双语教学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老师,在双语教学中充分运用了纯熟的英语口语和国际领先的教学理念,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目前,教师的英语水平还是整个双语教学过程的瓶颈。大多数学校现在还没有统一审核教师英语能力的标准,申报双语教学的教师大都是自我评定,然后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各学院教学质量跟踪小组随时监督。

 

2.教材。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九条指出“对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可以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但现在的工商管理类原版教材价格动辄上百元甚至几百元人民币,这对于学生来说难以承受。所以更多的经济管理学院比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选用影印版外文教材,价格一般在几十至一百元人民币之间。采用外文影印教材同样也能做到教学内容的国际化,保证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是原汁原味的。但影印教材都会涉及影印版权的问题,所以外文教材大都在国外出版后一至两年甚至几年后才能影印出版,有较长的时间滞后期,这对于工商管理类课程动态性和即时性很强的要求不吻合。

 

3.学生两极分化。

 

由于本科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外语基础雜剛双语教学的态度截然不同。工商管理专业中对双语教学抵触比较大的同学认为,“我们学的是管理知识,而不仅仅是外语。上双语课程,由于外语的原因变得艰深晦湿,我们往往将课本当成外文阅读材料,学习的重心不知不觉偏向了外语而不是专业知识本身,这样就造成了本末倒置。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则认为,“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不仅仅限于每周两次英语课,双语教学模式的推行是一个极其有效的方式,在专业基础课,甚至是专业课上接触英文教材,接受国际先进的管理知识,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经典案例,无论对于专业知识的习得,还是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都是很有益的”。学生中这两种极端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态度。英语水平偏低的同学,在英语学习中己经存在很大困难,当面对一本全英文的专业教材时,产生排斥、逃避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很多同学想找翻译版教材做辅助材料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同学们能克服困难,尽快摆正心态,努力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收益将是巨大的。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同学来说,他们是双语教学的最大受益者,无论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英语能力上都会有一个大的跨越,他们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很快地适应国际企业管理前沿的角色。

 

五、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功能定位。

 

双语教学不应该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功能相混淆。这也是目前颇有争议的方面。我认为,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用双语教学让同学们通过纯外文教材,学习管理方面的专业词汇,了解原汁原味的英文内容、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以及丰富多彩的跨国公司经典案例,并且让同学们有能力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能够一定程度上进行外文文献检索。而英语会话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听写能力则是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所以不要本末倒置。

 

2.教师培训。

 

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很容易出现两种不利局面:会说英语,但没有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或者有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但英语表达能力欠缺。这两种情况对本类专业双语教学都是很不利的。引进有国外生活经历的教师,或有本科英语专业背景的、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硕士学历的教师,他们比较能胜任本类专业双语教学。或者把现有讲授双语的教师送出国外进行为期1至2年的培训,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对于以教学为主的一般本科院校引进双语教学人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把教师送出国去培训双语教学能力是比较可行的,成本也不高。

 

4.课程安排。

 

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应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之间为宜,最好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因为这一期间同学们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并且学生要考英语四、六级,这样可以相辅相成。另外,有的同学要考研究生,名牌大学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有一部分专业课试题是需用英文解答的,面试也要用英文,以测试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并且这些方面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求都比较高,基础英语很难涉及到这些内容。而且外企在招聘学生的时候,管理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就更是必须的。因此,这也可以増加同学们双语学习的积极性。

 

5课程设置

 

从我所上过的双语课程效果来看,学生要先上过工商管理的基础课程后再安排双语课程效果比较好,也即先修课程用中文讲授,后续课程用英文教学。比如,同学们先学过用中文讲授的《营销管理》,再学习用双语讲授的《国际营销》效果就比较好。而给同学们上《组织行为学》的时候感觉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之前同学们连有关的基本概念都没有,突然接触到有不少专业词汇的课程就有较大难度。再比如先上过中文版的《基础会计》,然后再上英文版的(〈高级会计》效果就明显好些。学过了一些管理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后,《国际企业管理》采用双语教学效果就不错。

 

另外,最好是必修课安排双语教学,学生学习态度比较好,而选修课用双语讲授则会受到学生态度以及积极性的较大影响。由于不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所以没有统一原则要求哪些课程必须开设双语教学,哪些课程不能开设,这需要教务处和学院协调安排。尤其是在教学大纲修订的时候明确注明某门课是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大纲也应该用英文写以示强调,而不是每门课都可开设可不开设双语教学。否则,这种随意性会使得这门双语课程缺乏连贯性。当然,目前很多经济管理学院己经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将双语教学考虑在其中,这一方面的问题将逐渐得以解决。

 

7.课程考核。

第14篇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各大高校相继开办以来,正遭遇着实践教学难以展开、学生专业技能不强和对口就业难等多重困境。通过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特点,构建符合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迫在眉睫。这需要具体通过树立“时间集中型”的实践教学理念、合理设计“时间集中型”实践内容体系、科学设计“时间集中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建立相应的实践保障体系来加以实现。

[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集中型;专业实践;教学理念;教学评价;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 F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4?0035?03

[收稿日期] 2014-06-16;[修回日期] 2014-07-23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 年度立项课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模式研究”(XJK012CGD081);湖南工业大学校级教改课题“基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012C33)

[作者简介] 王欢芳(1980-),女,湖南醴陵人,博士,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胡立和(1962-),男,安徽来安县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自治已经成为弥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是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因此教育部非常重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可该专业目前面临众多发展困境,其中就业不理想是导致该专业招生情况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按常理设置该专业的高校呈增长趋势,说明专业发展前景可人,但现实是很多高校该专业招生计划又逐年递减,应该说对口就业难是“罪魁祸首”。如果毕业生不能被社会所认可,则其专业的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危机。因而研究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实践培养模式,探讨如何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增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对一定程度上突破该专业的发展困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设已具有较长的历史,形成了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学科相关知识和方法,在公共行政学、经济学、政策分析、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基础之上的专业。但是,目前能搜集到的国外学者具体针对该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方面的资料非常有限,其主要原因是国外该专业就业市场广阔,专业发展环境宽松。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自1998年设立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已有几百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这是我国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国内近几年也有一批学者开始关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困境这一问题的研究,并且指出实践教学薄弱、就业困难是制约该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周湘莲(2011)指出建设与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建设与完善的前提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2]。谢舜,蒋永甫等(2012)提出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突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着力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3]。裴乐(2013)提出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运行机制,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以“理论—模拟—应用—创新”这一理念为指导,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多元需求,在实践课程群组的支撑下,由多个模块构成课程、层次,最终组成总体框架[4]。

综观国内外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献,已解决的问题有:一是观念认同的一致性。国内高校在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过程中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并且认为实践教学模式是关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非常重要的环节;二是国内学者们充分认识到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工商管理类专业难度更大,该专业实习基地难以建设,专业实习难以展开,这使得学生实践能力难以提升,专业人才优势难以体现。但现有研究尚未充分体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征,缺少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

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实践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教学体系设计的一套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且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模型,这种模式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范式价值[5]。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该专业的特殊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相比其他工商管理类专业,具有可操作性不强、直观感差和见效慢等特征,因而短期的实践难有效果,需要设计更为集中型的实践模式。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各高校可以依据自身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重点与方向,设计一套集中型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时间集中型”特色实践教学模式之探索

(一)树立“时间集中型”特色实践教学理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时间集中型”特色实践理念是指相比其他管理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总实践课时不减少的前提下,将实践的时间安排更加集中,也即减少实践的总次数,增加每次实践的时间长度。这是基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短时间的实践难以见效,需要较长时间的深入实践和跟班学习才能领悟到该专业实践的真正内涵。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的是每次为期一周或两周的实习,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实习仅是走过场,实习单位也不够热情,经常遭遇尴尬。而集中型的实践则是针对大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他们开设至少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实习,将他们具体分配到不同的公共事业管理单位的岗位上深入实践,甚至还允许学生在实习期结束后利用课余时间到实习单位继续业务学习。

(二)合理设计“时间集中型”特色实践内容体系

在“时间集中型”特色实践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需要进一步合理设计实践内容体系,科学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据了解,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大一第一学期期末开始,基本每个学期期末安排1 周以上的实践,总实践周数在30 周以上,例如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表1,其他很多高校的实践安排类似。这样的实践教学安排最大的问题是过于分散,学生普遍感觉到每次实习流于形式,而且前后两次实习之间没有连贯性。

而在新的实践理论指导下,可以对现有的实践环节加以压缩,增加每次实习的时间,尤其是注重前后两次实习内容上的连续性,具体的公共事业管理“时间集中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表2。由原来的9 次实习安排压缩到7 次,主要增加了学年论文和专业实习的时间,而且时间由年末调整到5、6 月份。这样的安排主要是基于每次临近年末去实习,实习单位一年的工作任务基本都已完成,这阶段主要忙于年终总结工作,难以分配学生具体的实习任务,而且以前专业实习时间过短,学生反映对某个岗位还没完全进入状态就结束了,很难有真正的收获。此外,时间集中型的实践教学安排还强调前后两次实习在内容上的连贯性,例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年论文应是在认识实习基础上形成的对某个专业问题的感性认识,以及完成部分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主题进行初步的专业研究;而专业实习岗位的安排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前期研究兴趣,尽量将岗位与研究问题匹配,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在实训中加深对自身研究方向的认识;毕业实习同样是围绕前期的实习重点进一步深入地对某个专业问题进行实践探索;而毕业论文的主题选择则水到渠成,基本要与学年论文主题一致,内容是学年论文的充实与延伸。这样的毕业论文最大程度避免了学生写作的盲目性,而且写作内容有丰富的前期数据和案例资料作支撑,是大学四年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最好答卷。

(三)科学设计“时间集中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理论课一般采取闭卷和开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相比之下,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更加复杂、更加多元。因此,需要针对实践教学的特点,科学设计一套体现“时间集中型”特点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一是对学生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的评价;二是对实践指导老师实践指导过程和指导效果的评价。

首先,针对学生的实践考评应包括实践态度、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技能的掌握情况、工作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多个方面;采取实习带队老师、实习单位和同组同学三方的综合评价方法,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实习单位评价指标的权重;考核结果可采取多样化,如撰写学年论文能公开发表的、参与专业老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各类竞赛获奖、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考核的一个方面。同时要求学生写毕业论文要以前期各项实习为基础,注重实践过程的前后延续性。另外,还应将实践考评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其次,针对实践指导老师的考评应包括对实践指导态度、实践指导计划和组织实施情况、实践指导效果和总结等方面进行考核。注重学生和实习单位对实习指导老师的评价,注重对实习老师是否按照“时间集中型”的实践理念安排实习的考核。对指导实践高度负责、指导效果突出的老师要给以奖励;而对不够负责、实践指导效果较差的老师要加强监督与指导,甚至调离相应岗位。

(四)建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的保障体系为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的效

果,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首先,建立双层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在学院层需要有专职的老师负责实践教学的管理,包括合理制定实习计划、安排各项实习的指导老师和评价实习效果;在学校层,教务处实践管理部门要通过暗访、抽查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的监督与管理。其次,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大力打造稳定的实习基地,具体可通过学校与实习单位寻求双向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最后,加强实践师资力量的培养,鼓励指导老师定期到其他高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同时也鼓励实习指导老师与实习单位建立横向课题研究关系,一方面可提高实习指导老师的实践指导技能,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指导老师与实习单位的了解,有利于实习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欢芳,徐金燕.破解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困境——高校、政府、社会三维视角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1(5):90-92.

[2] 周湘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42-44.

[3] 谢舜,蒋永甫,胡玉兰.基于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专业建设的探讨——以广西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2(6):51-54.

[4] 裴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3(2):76-80.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教学形式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全球化浪潮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冲击更大。全球化也是高等学校培养的管理人才立足国内、走出国门的重要体现。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管理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ubject80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加拿大,双语教学一般指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课的教学形式。在美国,双语教学一般指用西班牙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在澳大利亚,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英语)进行的部分学科教学。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学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进一步深入,世界经济正朝一体化的方向加速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7年多了,我国享受的对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保护政策逐渐到期,全球竞争越来越加剧,国际交流更加频繁。同时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竞争对手的挑战,这对21世纪的企业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双语教学近年来逐渐进入了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学院。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明确要求高校要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还特别强调“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人世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全球化,需要有“全球化”的管理人才去适应。管理人才培养的国际融合是大势所趋,双语教学是在这种国际形势下的必然产物。双语教学不论是对高等学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还是对中国的整个教育界,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引入工商管理类双语教学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念,促进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第二,努力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培养的管理人才将直接面对着一个与世界接轨的知识型社会,频繁的跨国贸易合作要求我们掌握国际上的各种游戏规则尤其是经济、管理和法律规则。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形式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师资和学生的外语水平与专业知识的实际,目前国内大多数经济管理学院所采取的双语教学形式主要有三种:

1.全外型。

即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这种形式对教学老师和听课同学要求都相当高。一般在国内的名牌大学里采用。

2.混合型。

这种双语教学形式,采用外文教材,教师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这种形式既有外文的内容,又有汉语的辅助理解,适合大多数高等学校。

3.半外型。

这种形式属于双语教学中比较初级的一种,即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地方性以教学为主的高校,在基础英语教学之后,再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有选择地采用这种双语教学形式比较合适。

另外,少数教师也采用中文教材,但板书或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外语,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类型,在双语教学中用得也比较多。

四、工商管理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难点

1.师资。

“师资”问题是对于进行工商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方面。双语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涉及到英语,内容涉及到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以及法律规则。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对教师的高要求。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感觉压力很大,自己必须在完全消化原版教材的基础上,走在该专业领域的最前端,不断地补充新材料。

教师的口语标准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的英语语言应该精炼简洁,板书时重要的英语词汇要加注中文,以确保学生掌握。其实双语教学中英语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习得是并重的。当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大面积跟不上时,那就说明教师在教学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是教学难度过大,应及时调整。

一般说来,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均达到较高水平时,双语教学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老师,在双语教学中充分运用了纯熟的英语口语和国际领先的教学理念,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目前,教师的英语水平还是整个双语教学过程的瓶颈。大多数学校现在还没有统一审核教师英语能力的标准,申报双语教学的教师大都是自我评定,然后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各学院教学质量跟踪小组随时监督。

2.教材。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九条指出“对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可以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但现在的工商管理类原版教材价格动辄上百元甚至几百元人民币,这对于学生来说难以承受。所以更多的经济管理学院比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选用影印版外文教材,价格一般在几十至一百元人民币之间。采用外文影印教材同样也能做到教学内容的国际化,保证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是原汁原味的。但影印教材都会涉及影印版权的问题,所以外文教材大都在国外出版后一至两年甚至几年后才能影印出版,有较长的时间滞后期,这对于工商管理类课程动态性和即时性很强的要求不吻合。

3.学生两极分化。

由于本科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外语基础迥然,因此对双语教学的态度截然不同。工商管理专业中对双语教学抵触比较大的同学认为,“我们学的是管理知识,而不仅仅是外语。上双语课程,由于外语的原因变得艰深晦涩,我们往往将课本当成外文阅读材料,学习的重心不知不觉偏向了外语而不是专业知识本身,这样就造成了本末倒置。”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则认为,“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不仅仅限于每周两次英语课,双语教学模式的推行是一个极其有效的方式,在专业基础课,甚至是专业课上接触英文教材,接受国际先进的管理知识,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经典案例,无论对于专业知识的习得,还是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都是很有益的”。学生中这两种极端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态度。英语水平偏低的同学,在英语学习中已经存在很大困难,当面对一本全英文的专业教材时,产生排斥、逃避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很多同学想找翻译版教材做辅助材料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同学们能克服困难,尽快摆正心态,努力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收益将是巨大的。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同学来说,他们是双语教学的最大受益者,无论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英语能力上都会有一个大的跨越,他们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很快地适应国际企业管理前沿的角色。

五、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功能定位。

双语教学不应该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功能相混淆。这也是目前颇有争议的方面。我认为,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用双语教学让同学们通过纯外文教材,学习管理方面的专业词汇,了解原汁原味的英文内容、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以及丰富多彩的跨国公司经典案例,并且让同学们有能力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能够一定程度上进行外文文献检索。而英语会话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听写能力则是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所以不要本末倒置。

2.教师培训。

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很容易出现两种不利局面:会说英语,但没有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或者有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但英语表达能力欠缺。这两种情况对本类专业双语教学都是很不利的。引进有国外生活经历的教师,或有本科英语专业背景的、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硕士学历的教师,他们比较能胜任本类专业双语教学。或者把现有讲授双语的教师送出国外进行为期1至2年的培训,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对于以教学为主的一般本科院校引进双语教学人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把教师送出国去培训双语教学能力是比较可行的,成本也不高。

3.外文教材。

以全球的营销圣经科特勒的《营销管理》(marketingmanagement)(11版)来说,买一本原版书大约250元人民币;买一本加里·德斯勒的《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management)(9版)原版教材要五百多元人民币。不只是学生,即使教师也很难承受。所以只能用影印版。工商管理类教材的原版影印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出版社有此类业务。比如清华大学MBA经典原版影印教材系列;北京大学MBA经典原版影印教材系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原版影印教材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经典原版影印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等。这样的影印版教材价格一般是在几十元至一百元人民币之间。而且不少学校教材科卖给同学的是原价,而到书店去买则可以打七到八折。所以同学们的反映是教材太贵。因此,我认为各个大学教材科在向同学们卖外文影印教材的时候应该便宜一些,学校在双语教学这方面也应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有的经济管理学院也资助一部分,以便学生购买英文影印版教材支付的价格更接近国内中文教材的价格。

4.课程安排。

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应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之间为宜,最好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因为这一期间同学们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并且学生要考英语四、六级,这样可以相辅相成。另外,有的同学要考研究生,名牌大学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有一部分专业课试题是需用英文解答的,面试也要用英文,以测试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并且这些方面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求都比较高,基础英语很难涉及到这些内容。而且外企在招聘学生的时候,管理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就更是必须的。因此,这也可以增加同学们双语学习的积极性。

5.课程设置。

从我所上过的双语课程效果来看,学生要先上过工商管理的基础课程后再安排双语课程效果比较好,也即先修课程用中文讲授,后续课程用英文教学。比如,同学们先学过用中文讲授的《营销管理》,再学习用双语讲授的《国际营销》效果就比较好。而给同学们上《组织行为学》的时候感觉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之前同学们连有关的基本概念都没有,突然接触到有不少专业词汇的课程就有较大难度。再比如先上过中文版的《基础会计》,然后再上英文版的《高级会计》效果就明显好些。学过了一些管理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后,《国际企业管理》采用双语教学效果就不错。另外,最好是必修课安排双语教学,学生学习态度比较好,而选修课用双语讲授则会受到学生态度以及积极性的较大影响。由于不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所以没有统一原则要求哪些课程必须开设双语教学,哪些课程不能开设,这需要教务处和学院协调安排。尤其是在教学大纲修订的时候明确注明某门课是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大纲也应该用英文写以示强调,而不是每门课都可开设可不开设双语教学。否则,这种随意性会使得这门双语课程缺乏连贯性。当然,目前很多经济管理学院已经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将双语教学考虑在其中,这一方面的问题将逐渐得以解决。

6.学生安排。

因为学生英语基础相差较大,对待双语教学态度相差很大。因此,如果条件允许,能否在某些课程里同一门课程由两个教师开设,分别用中文和双语讲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实际情况来选择。也就是有的学校所采用的实验班模式用在双语教学上也未尝不可。这种方法也可以解决班级里面有个别学习小语种的同学不能学习英语的问题。所以对招生也不会带来什么困难。

7.课程考核。

双语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用外文教材,无论是原版教材或影印版教材。但不同的课程特点不一样,因此。对于有的课程宜采用开卷考试,比如《营销管理》,因为其内容太多。而有的课程比如《高级会计》则开卷或者闭卷考试均适宜。因为其内容相对比较集中。双语教学不宜采取写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否则会导致有的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努力程度不够,最后导致双语教学效果不好。如果是同一门课程即有中文讲授的,又有双语教学的,那么双语教学的考试可以开卷考试,如果采取闭卷考试的话可以把试卷出得简单一些,以便于同中文教学的考试难度保持平衡,同时对于选择和不选择双语教学的学生成绩上也能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