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英语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教师素质欠缺。会计英语的教学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备雄厚的会计专业基础,又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但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情况来看,二者兼备的少之又少。如果让不懂会计的英语教师来授课,专业英语课就变成了翻译课,会计理论变得支离破碎;如果让不精通英语的会计专业教师来授课,又会过于偏重会计而忽视英语,达不到应有的学习的目的和效果。
(二)教材质量差。近年来,高职高专会计英语课程的教材层出不穷,但整体质量却不容乐观。大多数教材在内容的难易程度、涵盖的专业范围、翻译的准确尺度以及专业词汇界定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给读者的阅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困惑,也给实际教学过程带来了诸多问题。
(三)教学方法刻板单一。传统的会计英语教学,教师一般都采用类似于讲授英语精读的教学方法,即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和翻译,或用英语陈述会计理论知识,或将基础会计知识由中文译成英文,从而使得会计英语课变为只是用英语简单重复基础会计知识的第二课堂,很少进行师生互动,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身心疲惫。(四)学生的基础差,学习劲头不足。高职学生大多数英语基础较薄弱,起点低,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会计英语的课程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素养,还要求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掌握得较为扎实。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吃力,很多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困难,无法与教师互动,因而产生畏难心理,甚至厌学、逃课。还有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这门课程与会计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即便学得好,将来也没有用武之地。
二、对高职会计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师资建设。要提高英语课程授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可以考虑从校外引进既懂英语、又懂会计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校内现有教师队伍中进行选拔和培养。对英语专业教师,或通过进修会计专业课程来提高其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把握,或鼓励他们去攻读会计专业的硕士及博士学位;对会计专业教师,或委派其在国内的语言学校参加语言培训,或到外资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或到国内知名大学甚至国外做访问学者,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外语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将来应用双语开设课程打下基础。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还可以采取措施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进步,努力提高教师对会计英语课程的驾驭能力。
(二)加强教材开发。目前图书市场上的大多数会计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参照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英语教材而进行小修小改,没有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也没有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和地域差别,不适合高职学生使用。高职院校应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涉外企业会计实践,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真实的资料来源,校企合作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市场调研表明,企业要求涉外会计人员能就某些专业问题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能看懂并且会填制英文单据和凭证,包括汇票、支票、信用证、保险单等以及企业内部的一些常用英文单证,能读懂或填写以英语表述的凭证、报表等,强调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教材的编写应根据情况纳入典型的单证和报表,在内容上可以根据账务流转过程设置模块,并辅之以企业的实例练习。会计英语术语一向是高职学生最难攻破的堡垒。专业词汇量大、生僻,词义变化多,致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若教师在课堂上逐一讲解则既浪费时间,又枯燥乏味,但词汇量是口语表达和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必备基础,由此,建议高职院校编印词汇口袋书,便于学生随身携带、随时记忆和查询。在词汇编排时,可以按照模块进行基本的排序,并提供单词记忆法。
(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一是实施任务教学,以练代讲。实践表明,学生在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中将更具有主动性和成就感。二是加强英语口语情景教学。涉外会计人员经常需要和外方人员进行日常交流和会计业务交流,因此每个教学模块中都应设置一些情景模拟训练。增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掌握。三是大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文本带着音乐、动画,增强立体感和音像效果,图文并茂的演示文本既可以加快讲课节奏,减少教师板书和绘制图表的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又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普通英语与会计专业英语的区别
(1)“会计英语”所用的仍是“普通英语”的语言系统,没有自己所特有的语言系统。
(2)“会计英语”固然有很多专业词汇术语,然而它的基本词汇都是“普通英语”所具有的。在一本会计英语书里,普通词汇占80一90%。可见普通词汇的重要性。即使阅读最专业的会计英语书籍,普通词汇的用处无论如何也比专业词汇要多。
据统计,会计英语中约有80%的专业词(包括纯专业词及半专业词)来源于基本词汇。虽然来源于基本词汇的专业词已具有新词义,所表示的概念与原词已不同,常常仍不失其内在联系。
(3)“会计英语”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词法和句法,所使用的语法构造与普通英语所使用的是一致的。
二、会计专业英语的特点
(1)会计英语中会计词汇的意义比较专一、简明,不带感彩,比较稳定,具有单义性和准确性的特点,不如文学语言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那么普遍。这种词汇的相对稳定性来源于会计英语的任务。会计英语主要用来准确地进行说明推理及抽象概括,是用严密逻辑思维来说服读者的:专业词汇固当如此,即使是非常专业性的基础词汇和惯用语也要求选用庄重的、严谨的。会计英语中可能不用或少用文学英语中常用的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以逻辑为准绳。
由于会计英语词汇的单义性和准确性。所以要掌握它还是比较容易的,在会计英语中使用的变通词汇,数量不少且比较灵活,值得我们重视,尤其是一些词组的固定搭配。
Generalpurposeaccountinginformarion通过会计信息;incometaxreturns所得税申报表;General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会认会计原则;Balancesheet资产负债表;Incomestatement收益表;Statementofcashflows现金流量表;Notesreceivable应收票据;Accosts;receivable应收账款;NotesPayable应付票据;Accountspayable应付账款;Accountingeqllatiou会计登记;Generalledger总分类账;Debitbal一8.nce借方余额;Cashflows现金流量;Operatingaccounting经营活动;Preparationofstatement报表编制;Cashflowstatement现金流量表。
(2)句子长、结构复杂、难于分析。会计英语句子长是个显着特点,例如:BytheSYDmethodtheyearlydepreciationiscalculatedbymultiplyingthetotaldepreciableamoutforthelikeoftheassetbyafractionnumeratoristheremainingusefullifeandwhosedenominatoristheSYD.根据年数总和法计算年折旧额时,要用一个分子为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为使用年数数字总和的分数,去乘该项资产在使用寿命期内应折旧的总额。
DiscountOnNotespayableisacontraliabilityaccountrepresentsinterestexpensetobeincurredanditsbalanceissubstraetedfromtIletimeperiodforthenotelapses.thebalanceoftheDiscountonNotespayableactcountisreducedandchangedtohltere;tExpense.应付票据现折价账户反映将会发生的利息费用,是应付票据账户的对销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上其余额应列为应付票据余额的减项。随着时间推移,应付票据贴现折价账户的余额将递减并转为利息费用oEnterprisesthatchoosenottoshowoperatingcashreceiptsandpayments黜requiredtoreportthegameamountofnetcashflowsfromoperatingactivities(theindirectOrreconciliationmethod)byre--movingtheeffectsof(1)alldeferralsofpastoperatingcashreceiptsandpaymentsandallaccrualsofexpectedfutureoper-撕Ilgcashreceiptsandpaymentsand(2)allitemsthatareincludedinnetincomebutdonotaffectsoperatingcashreceiptsandpayments.对那些不去反映经营中的现金收入和支出项目的企业。则要求它们间接地通过把净收益调节为来自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
(间接法即调节法)报告相同的来自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量余额。这就要清除:
(1)过去经营中现金收入和支出的所有递进项目和未来经营中预期现金收入和支出的所有应计项目的影响。
(2)已包括在净收益中但不影响经营中现金收入和支出的所有项目的影响。
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会计英语需要明确地表示一个概念,一面地描述客观事实(物)。严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经常利用两个或用两个以上等列而独立的简单句构成并列句而在一个句子中又经常利用各种各样的从句或短语修饰各种成份,这样的句子自然而然就长了。同时为了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明确,往往把较短的句子成分放到后面,有时把谓语放在主语之前,形成了主谓倒装,至于以it作形式主语放在旬首,而将真正主语(实义主语)放在谓语后面,则是司空见惯了。有时,在主语、谓语中间插入定语、状语或插入语,形成主语、谓语分隔;有时由于习惯用法或是为了避免重复,把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这样句子结构自然而然就复杂了。
怎样才能弄清结构复杂的长句子呢?要从学习、分析普通英语的简单句子入手。把简单句中的基本成份搞清楚,再把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与各种从旬、短语的作用区分清楚。这样遇到结构复杂的长句子不但不会束手无策,而且能够首先就抓住主要成分,再用顺藤摸瓜的方式,依次分析,其它次要成分应会一一弄清。事实上,会计英语的语法现象不但都包括在普通英语里面,而且常用的往往比普通英语中的还少些。所以学普通英语是学会计英语的一个必要基础。
(3)被动语态运用得多。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会计英语文章中用得更多,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以及便函于连贯上下文章的场合都用被动语态。例如:在《初级会计专业英语》书中,“应付账与应付票据”一章中,被动语态的句子高达70%,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来说明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英语动词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activeve—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voice)。主动语态中的各种动词态共有十六种时态,常用的也有十三种,而每一种动词时态的主动语态都有相应的被动语态,可以想一想,如果不在较简短的基础英语分辨清楚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而想在句子长、结构复杂的会计英中去学习。不说完全不可能,至少也是事倍功半。超级秘书网
概括地讲,会计英语主要是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形式。在语言表达上必然要求词汇单义性和准确性,必须要求句子结构复杂严密。会计人员学英语,最终自然是要能看懂会计英语书刊和灵活运用英语。但不要操之过急,认为学习普通英语没有用,相反,只有在学好普通英语的基础上才能学好会计英语。基础打不牢,过早结合专业,看来也只能阅读一点浅易的专业英语文章,但往往是利用已知的专业知识进行猜测,并未读懂,不能正确理解、透彻分析、恰当翻译,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同时,学好会计英语,会使会计人员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专业知识丰富。
1.给予学生恰当、合理的评价
帮助高职高专学生树立学好会计英语的信心每个人都渴望来自外界的正面肯定与激励,这是推动他们逐渐完善自我、朝着更好方向发展与进步的最根本情感需求。通常情况下,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在被应试教育思想牢牢桎梏的大教育环境中,始终处于一个不被他人所认可与接受的尴尬地位,自然更谈不上具备充足的学习信心以及端正、明确的学习态度了。而这很显然是制约其实际学习效果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我认为要想激发高职高专学生会计英语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英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每一位学生充足的信任、肯定与鼓励,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宽容、尊重与理解的同时,形成“会计英语并不难学,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主观意识。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有利于学生同老师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自觉地将对老师的积极情感自动转移到其所教授的会计英语学习科目上,与此同时,还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舞,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高职高专学生逐渐树立学好会计英语的信心与信念,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会计英语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诱发与形成。
2.会计英语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英语专业仍多固定为“灌输式“”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在老师滔滔不绝的灌输与讲解中,学生对会计英语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我认为在会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彻底摒弃以往自身“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理念,而且要自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育教学意识,这既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必然要求,更是充分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强调的是尊重学生自由的天性、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此时,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要职责并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死板灌输既定的理论知识,而是在引领学生学习方向的大前提下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与自由,促使其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选择性地经历自主探究性质的学习过程。这一新颖、别致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极大提高其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与锻炼,真正有利于全面而综合地提高学生实际学习效率。
3.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尽量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素材与材料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在我国本身就缺乏良好的语言使用环境,除此之外,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教学模式多固定局限在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上,这就使学生很难感受到会计英语学习的必要性,也很难在实践活动中对其进行灵活地运用。这种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会计英语这一学习科目的兴趣与学习热情。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尴尬状况,我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有必要打破以往照本宣科、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落后教学模式,改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具体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尽量多地采用契合高职高专学生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的会计英语教学素材与材料。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资产(assets)这一会计专业术语,我拿自己的电脑举例用英语讲:“Thiscomputerismypersonalbelongings,therefore,itismyassets.ThemarketpriceofitistherealassetsIown(.这个电脑是老师自己的个人物品,因此,它是我的资产,它的市场价格是多少,那么我便拥有价值多少的资产)”如此就将assets这一会计英语的专业术语巧妙置于了同其学生现实实际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之中,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帮助他们实现了对于这一专业术语的更深刻感悟与记忆,真正取得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总结
1.缺乏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材在教学中,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教材的选择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如果教材选择的好,就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否则就会制约教学的发展。目前,在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与其他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的区别不大,高职会计英语教材是在普通本科教材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不同的是,比普通本科所选用的教材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即使这样,也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理解感悟知识的能力也不高,这种教材内容不能被高职学生有效地吸收运用,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而这些教材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进行教材选择,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会计英语教材是当今高职院校会计英语教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会计英语知识积累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要学好会计英语,学生就需要掌握扎实的会计基本技能和英语基础知识,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现在很多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很多课文看不懂,即使能够勉强理解会计英语文章的一些字面意思,也很难把所讲述的内容与会计教学中学到的对应知识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很怕学习这门课程,学习效果不佳。
3.教学设施不足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就成了高职院校教学中遇到的较大问题。教学设施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媒体教室短缺;小班授课条件不允许;教学器材不足等等,这都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实施单班授课,只能安排在传统的教室中,教师所用的教学手段只能是一支粉笔和一面黑板,缺乏必要的辅助手段,很多教学补充资料无法在传统课堂上得到展现,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生成,教学内容很难得到有效的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想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但多媒体教室相对短缺,如果保证学生的需要,就需要同时安排几个班的学生上课,这样,许多学生在一起学习,课堂纪律难以维持,也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不足,也成为制约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高职会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1.高职院校要结合岗位要求,开发实用会计英语教材现在,在高职院校采用的会计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参照本科会计专业英语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而来的,这种教材不适合用于高职会计英语教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材设计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要能够结合岗位要求,不断开发出适合高职学生的会计英语教材。要开发这样的教材,高职院校有关领导要能够充分调动本校教师参与教学开发的积极性,与教师一起努力研究开发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要积极到涉外企业中进行实践活动,不断了解行业需要,为教材编写积累素材。高职院校也可以与这些企业合作,利用企业人力资源和教材资源,整合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开发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校本教材。
2.加强基础教学要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有效降低教学难度,从英语和会计基础课程抓起,使学生学好这两门基础课程,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会计专业英语学习的学习效率,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改善会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由同一任课教师负责会计基础、会计专业英语两门课程的教学,并能够应用对比方法,把中国财务会计制度和西方财务会计制度的不同之处作对比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较容易理解较有难度的知识内容,为学生有效学习会计英语教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使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会计英语学习并不是很难的课程,自己通过努力是可以学好这门课程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有了兴趣,加上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定能有效提高自己会计英语的学习效果.
3.完善教学设施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要建立足够多的多媒体教室,建立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以此方式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根据外语教学中有关语言输入理论,语言学习者只有大量接触自然的语言材料,才能有效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技巧,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条件是学校应该积极解决的问题。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鲜活的学习环境,并有效提高学生会计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手段。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单方面授课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扩大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知识更好地内化为能力,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
三、总结
1.1顺应市场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公司涌入中国,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导致考各类国际会计证书越来越盛行。为满足广大学生对国际类会计证书的报考需要,在高职院校高质量地开展英语会计这门双语课程正顺应了社会的市场需求,将为市场上国际类会计人才的缺口提供良好的人才供给。
1.2充分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
由于英语会计是高职学生的一门能力提升课,学生在上这门课之前已经学习过相应的基础学科,像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以及财务管理都已经学过了,所以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而英语会计的教学内容并不太深,和前面这些课程都是相互关联的,甚至有很多相同之处。差别更多地存在于不同会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方法的选择。所以这门课的开设是对之前会计教学的一个巩固和延伸,也是对之后的双语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之前学过的课程要有相关的了解和认识,在上英语会计时能做到有的放矢,主次分明,重复的内容做为巩固和强化,新的内容要详细讲解,真正让学生前后知识衔接恰当,融会贯通,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1.3强化与国际接轨
由于英语会计这门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外会计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大量借鉴国外会计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实战案例,同时还需要中外教师多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实际交流了解实际操作上的差异,为之后在教学中向学生解释中美会计处理差异时更有理有据。而且外国各高校网上也有很多教学内容资料可供参考,这也可以帮助我们老师更早更快地了解和更新相关领域前沿知识,在之后教学中也可以帮助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自己上网寻找相关信息为英语会计的学习锦上添花。
2教学内容需深入挖掘
原先的英语会计课程重在向学生讲授美国会计原则和实务,但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中美两国存在的差异分析和系统的比较更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会计英语的精髓,同时为将来学习两国的会计实务差异奠定扎实的基础。我国和美国不管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制定程序以及准则的具体内容与范围上都不尽相同,其一,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是面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混合会计模式,属于政府管制模式。而美国强调行业自律,较少依赖法律和政策,所以政府对会计的监管很有限。其二,美国在会计上制定的是概念框架,用这个概念框架来指导和规范整个准则体系的结构性纲要。而我国使用的是《企业会计基本准则》,这个准则只是会计概念框架的雏形,在会计要素的定义和范围上均与美国制定的规定差异较大,并且美国更强调相关性,而我国更关注可靠性。其三,实务中的具体会计准则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在范围上都千差万别,例如存货,借款费用,固定资产,收入确认,项目中的销售收入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事项等等。
3教学方法及学生参与度的重新探索和大力创新
3.1充分做到让学生参与进来并有所获得
由于英语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颇多又是英语授课,教学内容多,时间又紧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对教材的所有内容一一讲解,而只能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这就需要学生的充分配合,只有他们按照要求做好预复习工作才能确保教学内容及时有效地开展。在教学中,笔者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实际情况,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一些不太难可以自行掌握的部分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然后以开卷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检测,用这个方式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这个方式,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均有大幅提高,为他们之后自己学习需要的东西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3.2多方位探索学习渠道
由于英语会计这门课程是需要大量借助国外教育资源,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好国内外的网络资源去进行课外学习,拓展和加深课内所学。现在网络的便利让许多学校愿意在网络上分享他们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经验,特别是美国很多大学都十分青睐于网上分享资源,鼓励学生教师进行互动,这样一来就大大方便了我们学生到国外大学网站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知识的扩充。为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利用这些珍贵的国外网络资源,教师可以事先把相应的网站告知学生,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他们自己获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网上探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多学生会在一学期学完后越来越适应自己去探索和利用国外网络教学资源,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可谓大有帮助。
4结语
一是降低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的可能。过去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均规定资产应建立减值准备(资产发生减值时计提,资产升值转回)。但事实表明资产减值准备的这一核算规定被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频度及深度均很大。如何有效遏制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新“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舍弃了过去与IASB趋同,即允许转回长期资产减值的做法,转而向FASB靠拢,采取了在长期资产存续期间只计提不允许转回的做法,这样就使资产减值的调节功能大大降低,从而反制公司滥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另外,对流动资产计提的准备(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新会计准则虽然允许计提和冲回,但对其计提和冲回也进行了严格限制,如应收账款作为一项金融工具,要求必须有“客观证据(如债务人发生严重灾害、财务困难、即将倒闭或财务重组等)”表明发生减值才能计提,减值准备的大额冲回也必须提出证明原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适当性和资产价值于本期确实大幅回升的充分适当的证据,否则视为调节利润而建立的秘密准备,必须按“重大会计差错”来处理。
二是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过程进行了适当限制。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而言,我国公允价值使用的前提、范围及具体方法上更加谨慎,这既是对我国过去曾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出现问题的总结和改进,也是基于我国国情,确保公允价值不被滥用的现实选择。如在基本准则第43条中就明确指出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第10条明确规定只有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才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在非货币换准则中规定了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确定换人资产入账价值和换出资产价值损益的首要条件是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同时还明确指出:“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此外,公允价值使用的限制性规定还在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股份支付、套期保值等会计准则中得到体现。新会计准则的这些规定向企业传达的信息是严肃而鲜明的,只有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基础上才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禁止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
三是消除了死角。过去有不少经济业务,要么会计准则、制度未作规范,要么准则、制度虽作规范,但规范粗糙、模糊,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成为企业进行盈余操控的最佳选择。新会计准则基本上消除这些会计规范的“盲区”,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企业盈余管理。如企业合并业务,过去各企业在如何确定合并成本及其分配、如何确定作为对价付出的相关资产的相关损益、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等方面一直很混乱,影响了盈余的核算口径。新会计准则第20号对此作了专门规范,要求企业将企业合并区分为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两大类,并分别采用不同的规则进行处理。又如,对传统金融企业出现的创新金融业务和一般企业的套期保证、衍生金融工具、年金基金等新业务的确认、计量和列报进行了统一规范,减少了企业会计处理上的随意性。
四是完善了会计披露的要求,增强了企业经常性和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透明度。新准则对损益披露的要求随处可见,除“财务报告列报”准则外,各具体准则几乎都有要求,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及确认的损益金额;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债务重组双方的重组利得或损失的金额;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和方法、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房地产转让的情况和理由、当期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及其对损益的影响等;关联方披露准则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定价政策等;分部报告准则要求在附注中将企业的损益按地区分部或业务分部进行分部披露等。这些会计报表列报要求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较好判断企业损益的构成、风险币Ⅱ报酬的主要来源,增强了决策科学性。
二、新会计准则客观上增加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一)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
由原来仅限于“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扩大到“为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的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由于企业的借入资金借入后是混合使用的,企业上述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到底占用了多少一般借款,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到底有多少被用于短期投资性运作、产生了多少投资收益,企业外部人很难准确了解,因此借款费用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数量上如何分配,企业管理层选择的空间有所增大。
(二)公允价值运用范围的拓展
新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的确认与计量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如能在上述经济业务事项中得到正确运用,将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不能排除公允价值不被滥用。公允价值与企业盈余关系密切,其可验证性相对较差,加之存在信息不对称,审计部门和监管机构的审计、监管手段、方法等又不尽完善,所以企业管理层有意识地借助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极大。
(三)资产减值中会计选择与职业判断增多
资产减值准则中的“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折现率的选择”,“资产组的认定”等都存在不确定因素和主观判断,若企业管理层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将更难查证。
(四)研发支出的非完全费用化处理
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过去一直是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新无形资产准则则将企业的研发费用分成两个阶段,并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然后分期摊销。由于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大大降低了开发费用对发生当期利润的冲击,对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有利。但由于新产品、新设计和新技术的研发难度大,风险高,且其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界限也较难准确划分,因而可能被企业管理层用于盈余管理。
(五)预计负债计量的新规定
新或有事项准则对预计负债的初始计量增加了“……如果货币时间价值影响重大,应当通过对相关未来现金流出折现后确定最佳估计数”;同时还增加了后续计量的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应作相应的调整,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些新规定也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增加了余地。
(六)新债务重组的三大变化
一是债务重组利得的会计处理由“资本公积”科目回归到“营业外收入”科目,而且由此增加的利润只需在附注中披露,勿需在计算每股收益指标时扣除;
二是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时,既确认债务重组利得又确认转让非现金资产损益,而且用以抵债的资产的转让损益应根据资产的性质确认为正常情形下的出售损益,如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投资收益等;
三是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时未来应收金额或应付金额由过去以协议中规定的未来的本利和确定,改为按未来现金流量的公允价值确定。新债务重组准则的这三大重要变化也给企业盈余管理留有一定空间。
此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交易类别划分和不同类别相关损益的不同处理规定,存货准则有关存货与投资性房地产之间重分类的会计处理规定,企业合并准则中有关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界定及不同的会计处理规定等,都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
三、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差异分析
(一)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影响不同
由于新会计准则主要是以上市公司为平台进行调查研究后设计的,而且出台后其实施范围又暂定于上市公司,所以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必然大于非上市公司。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随时都可能扩大,因此其对非上市公司的影响在1—2年后也会逐渐显现。
(二)对境内公司和境外公司的影响不同
新会计准则对设立在我国境内的公司影响较大,而对设立在境外或设立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公司,由于其必须遵守所在国或地区的会计准则体系,所以新会计准则对其影响也小。但是,对于内地企业设立在境外或港、澳、台等地的子公司,因其财务会计报告要与大陆的母公司合并,其会计信息需要遵从新会计准则进行折算、调整和合并,所以新准则对其的影响也不亚于境内公司。
(三)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同
就上市公司而言,不同行业板块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对其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冲击是不同的,对其盈余管理所产生的冲击也不尽相同。如经营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其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不再为单纯的成本计量模式,而可能完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将随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而调整,调整的金额要计人当期损益。这意味着过去市价大幅上升或下降带来的资产价值和潜在利润波动不予反映的情况将不复存在。总体上讲,新准则对石油、天然气、金融、保险、农业、房地产、特许经营服务等行业的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产生较大影响,其盈余管理的空间也随之变大。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面对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这些影响,应采取正确态度和方略。
第一,不能将新的盈余管理行为完全归咎于新会计准则。因为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深层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不存在因果关系。会计准则只不过是盈余管理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加以利用的工具,而不是唯一可资利用的工具。实际上,早在会计准则产生之前,盈余管理即已存在。会计准则并不影响盈余管理的存在,影响的只是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
收付实现制又可以称之为现金制,将现金的收入或者是付出作为界定,对费用与收入的发生进行详细记录。如果按照收付实现制来看,在现今收支的发生期间,就将其全部计入费用与收入,而忽略了是否有实质上的发生行为,虽然说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具有较为客观的计算损益结果,但其缺点就在于无法将经营结果客观、公正的表达出来。权责发生制则是将应收、应付作为界定点,对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行盈亏计算,应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的优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较为精准的对企业收入予以核算。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其收入的实现不是以实收款项而是以发生作为评价标准,只要发生了,就被自动划归为收入。其次,可以准确、全面的将应当担负的资本费用反映出来,并实现与本期收入相匹配。再次,对各期的收益都可以有效确定,将当期利润明确的反映出来。最后,可以为决策者提供过去已经发生的现金收付内容以及未来将要发生的现金信息。虽然说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记录方法较为系统、复杂,但是它能够弥补收付实现制的缺点,客观、公正的将各期费用及盈利等方面的情况反映出来,也已经成为当前被大多数私营企业公认的一项原则。从其未来发展的动态来看,将权责发生制选定为会计基础,正在向着公营及政府企业拓展。
2收付实现制应用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缺点
2.1混乱了收益性与资本性的支出
就资本性支出方面来说,收付实现制在现付日即将其记录为费用核销,那么在预算报表中,其支出的使用及年限等信息就不会被体现出来,这就直接导致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的混淆,危及国有资产规模与数量信息的真实性,失去对其有效的监管,另外也为不法分子私自挪用预算经费提供了可钻漏洞。
2.2各项内容的处理方法不恰当
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其预算收入只是将当年的实现数表达出来,而对于历年的收益结余情况并没有表达;对涉及的巨大产权转让或者是收入进行分期支付的,也只是将当前实际收回的数目予以反映,而缺乏对历年情况的反映;所涉及的国有资产运营支出方面,无法将资产的减值情况或者是折旧费用等如实反映出来,缺乏科学、合理的核算。
2.3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违背
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基础的收付实现制,会使国资委与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发生不对称的问题,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去了可比性的原则,不易于操作及控制。同时,选择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无法将收支配比的情况客观的反映出来,无法将国有企业的运营情况及资金效益等情况通过会计信息展现出来,使国有资本所有者无法实现其应行使的监管职能。另外,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在使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如若我国还是继续使用收付实现制,将无法实现与其他国家财务报告的公平比较。
2.4缺乏内容与结果的全面反映
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构建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其各个收支项目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或者是结果都不够全面。就从报表方面的内容来看,它只是将出资企业的资金流量预算进行简单的总汇。但是在一个预算年度中,出资企业不可避免的还会发生很多非货币性的交易,比如说资产置换、收取抵债资产等,如果这些内容没有纳入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容中来,那么也就无法全面的反映出国有资本营运的真实情况。
2.5负债反映情况不真实
收付实现制只是将当年的融资收入及还本付息支出反映出来,而出资企业以担保等形式形成的债务问题却未能全面反映,这也就致使无法从根本上掌握出资企业当前的债务水平,债务问题反映的不全面、不真实,会直接阻碍到出资人制定各项决策,担负起较大的债务风险。
3权责发生制应用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优点
3.1降低债务风险
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进一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避免由于资产的构建完成而脱离监管范围。就当前的地方政府来说,是不具有发债权的,通常都是将出资企业的资产换取银行贷款,完成政府下达的目标。在这其中地方政府就会发生隐性债务的问题。通过权责发生制,则能够将企业当前的债务水平、有无发生抵押担保等情况全面的反映出来,明确债务风险,杜绝问题发生。
3.2切实落实政府出资人职能
政府将对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权力赋予国资委,这也要求国资委必须严格依据企业的规则办事。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不仅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出企业损益情况,而且能够起到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选择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能够满足政府出资人职能的实际要求,最终实现以绩效为导向目的的根本管理。
3.3有效对接出资企业会计基础
当下,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大部分施行的都是企业会计制度,以会计报表体系为基础,进行对企业财务预算的编订。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基础,选择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以有效实现企业财务预算报表与经营预算报表两者之间的有效对接,且在各项处理程序中都会保持高度的一致,既可以满足预算有关科目信息的取得,也方便了对预算的会计处理。
3.4全面反映运营绩效信息权责发生制所体现的信息将国有资本经营运营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都囊括其中,比如说主体控制的经济资源信息、评价经济主体财务情况的信息等,将各方面的综合信息汇集,不仅可以为评价国有资本经营绩效提供有利依据,而且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最优的配置决策。
3.5全面、真实反映出资人所有的经济资源
对于出资企业来说,权责发生制不仅可以将其经济资源的存量如实的表达出来,另外对于预算年度形成的增量资产也可以做出全面、真实的记录。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其成本与费用之间的比较可以为各项预算支出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价,对政府的各项决策提供可参考依据,引导政府做出客观评价,实现经营收益的有效提高。
4选择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的必要性
4.1有利于政府绩效的提高
收付实现制预算无法将计量与考核绩效的信息表达出来,无法对政府的服务质量加以评判;而权责发生制则将投入的重点转变为结果,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基础,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以使政府业绩更清楚、明确的展现出来,有利于相关监督部门对其予以客观评价,提高其工作效率。
4.2基于政府职能转型的需求
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入经济体制改革,在社会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各自的分工也愈加清楚,政府职能更偏重于提供公共品,财政转为综合管理类型,这也就需要提供全面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能够将财政资金活动反映出来。与收付实现制比较来看,选择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以加速这种转型,使政府的资金变得透明、公开,使人民群众更好的实现监督职能;同时将政府部门的各项资产全面的反映出来,使其公共资源得到高效配置。
5结论
首先,《管理会计》的双语教学不仅在于英文授课,而主要目的在于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先进理念,培养会计人员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所以,培养目标需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借鉴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这样学生在以后职业生涯中,才能具备相应的应用能力。其次,《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目标应是多元化、开放式的。在普通本科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中,《管理会计》的课程属性不同于《财务会计》等课程属性,其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使用的信息包括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具有主观倾向性,而且无强制性的规定准则。再加上双语教学中需引进原版教材,具有国际化视角和开放式的探索,使得该课程的目标设定应包含更多跨学科知识,更多元化。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中逻辑及文化差异增加了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难度。笔者使用的教材为DonR.Hanson编写的《ManagerialAccounting7e》,由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英文教材中对概念理论等的引出和本土教材有较大差异。传统中文教材先列出概念,后用例子说明。而英文教材则首先使用案例,在案例中总结特点,最后再引出概念。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逻辑不清,概念模糊的情况。另外,该教材在每个章节都有情景案例,之后附有思考题,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的章节。但是,由于有些情景案例中带有典型美国企业文化及美国国情的因素,学生较为陌生,难以理解,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2英文教材任务考核量小,致使学生对理论掌握程度不深。本土教材中课后练习题偏重基础和理论,而英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以笔者使用的教材为例,难度由浅入深分为“Exercise-Problems-Man-agerialDecisionCase-ResearchAssignment”四个层次。优点在于学生在理论概念的练习之后,可以将所学知识加以思考,从而应用于实际的管理决策。但缺点在于理论类练习题比重较小,一个知识点往往只有一道相关题型,导致学生对理论概念掌握不够熟练,因而对后面的应用题型难以应对。如在作业成本法章节,虽该成本法目前在国内应用率不高,但考虑到其成本核算特点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亦需要对该成本法有开放式思考及在国内应用情况的探索。笔者在该章节的考核中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入探索。但是由于学生本身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深,导致分析不够深入,考核效果不甚理想。3语言的障碍。双语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双语授课及英文原版教材,但由于学生的英文能力有限,加之《管理会计》中涉及专有名词较多,很多内容学生很难理解透彻。从笔者做的调查结果来看,在课堂上使用英语讲解时学生出现听力障碍约占30%,而在教材课业的阅读中出现英文理解障碍约占60%之多。这两方面成为影响学生积极性以及实施开放型作业任务的主要障碍。如:在短期经营决策章节,教材引入大量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决策的前提条件及需考虑的因素,但由于案例中包含较多英文专有名词,影响学生阅读,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如预期。而作业成本法章节的案例分析作业,也因为学生对英文原版的案例阅读困难而影响了作业效果。
三、思考及探索
1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和情况,使用具有我国特色的案例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首先,应与本土企业对国际化应用型人才要求相结合;通过笔者对一些企业的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英文类财务处理能力的要求仅占10%,而对财务人员具有开阔的视野、国际化的思维要求占80%以上,由此可知,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英文的讲解和使用不应作为课程的主导,而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及国际化的思维。另外,对于教材中一些具有文化差异的案例,可替换为学生熟知的本土案例,便于学生理解。2结合学生情况,转变考核方式,激发学习热情。保证双语教学效果的前提是要结合学生的英文水平。以笔者的学生为例,四级考试通过率达80%以上,说明学生的英文基础良好,对相对基础的阅读及作业任务可以完成。如上文提出,作业成本法章节使用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使用的案例材料为专业的英文学术论文。如能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将其设置为讨论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的应用情况探索的开放式论文,这样既降低英文阅读量,又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及应用。3采用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及考核方法。《管理会计》的双语教学,除国际化思维的养成及英文之外,引入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样重要。在讲授法的基础上,还可根据章节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及考核方法,使学生学到的不是“死知识”,而是将知识利用起来去思考去实践的能力。如,在库存管理章节,教材中体现了传统库存管理方法以及JIT准时制,可以针对这两个内容组织学生辩论,鼓励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明辨性思维。还有,在每章之前使用情景案例导入,应用案例讲解课堂内容;或根据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而对于后附的思考题,可要求学生课后总结答案作为复习。亦可另设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后将讨论及研究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或者演讲,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导课堂,并随之进行讲评,以此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丰富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按4-6人分好组,选出组长;
二.制定规则
(一)每一轮比赛每组派代表答题
第一轮、第二轮每组参赛代表须独立完成,严禁讨论(除第三轮合作讨论题外)。答题时若讨论则视为违反活动规则,取消答题资格。
(二)计时结束将题板亮出
由老师宣布答案,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若未在规定时间内作答,或未亮题板均视为弃权不计分。
三.比赛流程
(一)第一环节必答题
题目形式:单选题活动规则:每组派代表独立作答,老师读完题后,宣布答题开始,并开始计时每题10秒,代表在规定时间内答题有效,超时答题视为弃权。得分细则:答对加1分,答错不扣分,该环节一共5题,每题1分,共计5分。这一环节结束后公布第一轮各组累计得分。预计时间:3分钟
(二)第二环节风险题
题目形式:多选题活动规则:每组派代表上台答题,依次按照抽选顺序作答,选手就位后主持人宣布开始答题,答题时间每题为30秒。得分细则:答对加2分,答错不扣分,共11题共计22分。说明:本轮结束后公布前两轮各组累计得分。预计时间:7分钟
(三)第三环节讨论题
题目形式:多选题活动规则:由老师播放题目,每题作答时间为1分钟,各组可以充分讨论,计时结束后开始作答,有各组组长亮题板。得分细则:答对加2分,答错不扣分,一共5题,共计10分。预计时间:7分钟
(四)第四环节挑战题
题目形式:单选题活动规则:小组合作答题,由老师播放题目,答题时间30秒,各组在规定时间内答题有效,否则视为答错或弃权。得分细则:答对加2分,答错不扣分,一共4题,共计8分。本轮结束后公布各组累计得分,并公布本次活动的前三名。预计时间:3分钟
(五)结果展示
由老师向学生展示各组的成绩并加平时分。预计时间:2分钟
(六)效果评价
通过开展竞争合作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大家的竞争合作意识,为今后的生活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答题过程中同学们能遵守活动规则,各组代表能够独立作答。在风险题中同学们敢于挑战,在讨论题中也体现了同学们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基本掌握了销售业务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预计时间:3分钟
四.结论
(一)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品质
可以改善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升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客观要求。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下,创造一种适宜互动交往的会计活动环境,使学生在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相互合作的形式,发挥群体合作功能,共同对某一问题从多角度来思考,进行实践探索式的学习,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双重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其教学过程为:主题导入、产生需求———个体展示、感知动作———组内讨论、体验要领———组织竞赛、强化技能———合作交流、愉悦身心等5个方面。会计学科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中的竞争与合作在校内老师之间、校内外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而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体,同时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可避免形式化的合作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启发性思维,加深对会计技术和会计技术人才能力结构的理解。
(二)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必然选择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会计实操能力。会计学是一门特别强调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科。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是采用异质分组、分层竞争、合作讨论、组长负责、现场团队评价等基本操作策略的一系列教学组织方式相对稳定的组合。会计学科的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通过校内老师之间在教学方案制定和教学能力展示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校内外老师之间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交流、合作与互动,以及校内外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指导、交流与讨论,学生之间的交流、竞争和合作,强化了学生对会计学科的总体认识,增强了其动手操作能力。
(三)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实际工作中,特定单位的会计工作是在总部与分部、总部与分部会计团队的互动合作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我们将在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的老师(即校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分组模拟两种环境下的会计操作,或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实施该教学模式。在竞争与合作中,学生们在其成员能力各异的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按照一定的合作程序,明确的责任分工,从事学习活动,并穿插全班讲授或组间交流,同时组内成员之间、组别之间展开良性竞争,其目的是以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助与竞争来促进学习,共同实现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改善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有效推进了师生互动,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交流,使学生增强了社会适应性,学会了分享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合作能力与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是完善会计学科
理论与实操课程教材内容的最佳路径课题申请人在《浅谈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几个认识误区》(2008)就指出了当前高职会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如忽视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忽视具体工作中的业务分工、忽视财务软件的实务操作、缺乏校外实训基地等。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完善会计学科理论与实操课程教材内容,以使学会计学的高职生不至于不知道怎么动手建账、做账和查账。
(五)该模式可以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纵观目前的财会模拟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按照会计基础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进行的。每个基本训练的内容,是一个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某段会计期间为基础,主要是训练学生技术的练习,也就是从凭证生产到学会编制财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核算方法。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悟性都有所差异,所以应该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都一概而论难免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评价方式死板,无法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在目前高校的会计模拟实验中,会计政策、训练方法、企业素材都是一样的,方法和结论都是既定的,所以最终标准答案只有一个,所有参加训练的同学会得到完全同样的“正确”的报表数据。这种死板的评价方式与现实生活相背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会计估计和判断,这样统一的评价方式,无疑是无法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的。
(三)操作单调,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的会计模拟实验操作无论是手工实训还是使用会计软件均是根据历史交易进行做账制表,所进行的是一种验证性的工作。不仅操作单调,而且内容枯燥,充其量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设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急能力得不到培养。
(四)形式单一,无法培养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
企业内的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关键,会计的教学工作必须既要做到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又应该注重相互合作。但目前的会计教学中,强调的更多的只有合理分工,至于如何与人交往、团队又该如何合作,教学的内容非常欠缺。所以,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尽管财务软件的应用,帮助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会计模拟教学系统仍然不符合现代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ERP沙盘模拟课程的开设价值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很多会计专业已经开始接触到ERP沙盘模拟课程,并且将ERP沙盘模拟培训纳入到会计课程改革之中,将学生们分配到几个相互竞争的“公司”进行学习,分别把处于“公司”的每个成员设置为“CEO”、“CFO”、“生产负责人”、“销售负责人”、“采购负责人”等角色,并且让他们根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动向确定“公司”的长期、中期和短期战略,并且要将自己的市场营销、生产方案与ERP沙盘模拟相融合,对企业的现金流、库存、生产设备、人才实力等指标清晰直观的标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训练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在学生迷茫的时候给予指示,引导他们完成任务,加强学生对操作性质的理解,引导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思考。ERP沙盘模拟实训同传统手工实训课程相比实现了四大创新:
(一)实训目的的创新性
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拥有更全面、更高的视角去处理问题,提高学生的会计实战能力。
(二)实训设计的创新性
在ERP沙盘模拟实验组中每组有5到7个角色,分别是CEO、CFO、销售经理、生产经理等各种经理、助理的职位。每个小组都一个独特的“公司”,学生需要在相同的财务状况下进行“运营”,在“6到10年”后,所有权益得益最高者取胜。这种方法非常的新颖有趣,可以将学生吸引到实训中来。
(三)实训内容的创新性
ERP沙盘模拟实验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所以其内容创新性比较强,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这种实验是在对抗性的情况下展开的,所以各种情况都无法预料,学生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做出抉择。所以对于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和独立思考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四)实训手段的创新性
ERP沙盘实训将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指导的新型教学方式,手段比较新颖。
三、引入ERP沙盘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会计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在ERP沙盘中结合课程设置ERP会计岗位,引进更多合理化和先进化的技术。
(二)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ERP沙盘会计实践教学环境首先,高校应该增加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我ERP沙盘实践教学设置专用场地,以发挥ERP沙盘的价值,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服务。其次,高校应该带领学生们参观企业的ERP沙盘会计业务流程,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环境和逼真的现实环境,提高ERP沙盘会计实践教学。
(三)完善ERP沙盘会计实训教材的编制
目前在我国有许多高校已经引入ERP沙盘到教学课程中,所以也要应该将和ERP沙盘以及会计有关的知识内容编制进教材之中,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会计培训效果。在会计ERP沙盘培训教材的编写方面,我们既要将会计岗位与ERP沙盘相结合,又要注重将会计业务的流程注入到教科书中,以达到岗位、流程的统一实践。
(四)多渠道培养教师的实践业务能力
要想确保ERP沙盘会计实践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运用ERP沙盘的技巧。目前用友、金蝶等财务公司都推出了ERP沙盘培训课程,高校可以让教师们在课余或者假期实践参加培训,鼓励老师掌握掌握ERP沙盘的模拟会计实务流程,为ERP沙盘的会计实践教学做好准备。其次,会计学是一个边缘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在ERP沙盘的实训教学中,企业的会计人可能会和工商、税务、银行、审计等部门发生联系,如果老师有参与会计实务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那么就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更好地提高ERP沙盘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结束语
关键词:责任会计;作业;作业管理
传统责任会计制度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所处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该项制度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为此,企业应积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责任会计制度进行改进,使该项制度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本文在分析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特点及其不足的基础上,就作业管理对责任会计制度的改进谈一点看法。
一、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是指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的责任会计制度。这种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产品市场份额稳定,市场竞争不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二是企业生产一般追求规模经济,生产改进分阶段进行,并且允许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三是企业一般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订价方法,对顾客偏好的关注甚少。四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按职能权限划分,具有层次性、等级性。
与上述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有以下特征:一是按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划分责任中心。我国的一般做法是分级归口管理,即横向按设计、计划、供应、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划分责任中心,纵向按分厂、车间、班组和个人划分责任中心,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二是主要采用价值指标作为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如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等。这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三是通过对各责任中心可控指标的实际值和预算值的比较考核业绩,计算并区分出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作为奖惩的依据。四是把责任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每个责任中心再分解落实到个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和传统责任会计存在的缺陷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生产经营环境在发生变化。在当今全球竞争的环境之下,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企业必须正视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提高灵活反应能力,改变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管理方法,生产出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的高质量产品。二是企业需要采取满足顾客需要的营销策略。企业要不断创新,不能再以成本为基础计价,而需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订价模式,这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由传统的按职能设置部门,向强调顾客、销售渠道和产品的组织形式转变。
面对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传统责任会计那种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以较单一且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做法,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首先,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不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其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生存。这样,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以稳定的标准考核企业业绩,显然不能促使企业各部门向更高水平发展。再次,顾客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对产品质量、产品交货期、产品售后服务的要求等,以单一指标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显然不够。
面对种种挑战,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满足环境所需,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此,企业管理思想应进行重大变革,以形成新的企业观,使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新的企业观是把企业看作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样一个企业就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作业链,亦即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完各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价值之和后的余额,形成企业的利润。在这种观念下,企业把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便于索本求源,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同时努力提高增加价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在满足顾客所需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利润,这样就形成了作业管理。企业将其责任会计制度建立于企业管理基础之上,就形成了新型的责任会计制度。
三、作业管理对传统责任会计的改进
当企业实行作业管理之后,其责任会计制度便相应实现了多方面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其一,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跨跃厂组织机构界限,克服了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也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在现代生产经营环境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改进和创新的基本单位是由相互联系的作业组成的。组成过程的作业是联系投入与产出的桥梁,资源通过作业形成产出的价值。因此,以相互联系同质的作业组成的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便于责任的划分和业绩的考核。
其二,以动态的业绩考核指标代替传统相对稳定的业绩考核指标。业绩考核指标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而且以过程为导向,与过程的效率和产出相关。另外,为了激励企业不断增加顾客的价值,该指标可能是一种理想的、现实情况下尚达不到的目标。其三,以多样化的指标补充传统较为单一的价值指标。虽然成本仍是一个重要考核因素,但在现代经营环境下,时间、质量、效率等同样对顾客有价值,所以不仅像成本一类的价值指标,而且更多的非价值指标,如交货期、生产周期、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等同样成为考核业绩必不可少的因素。
其四,以更复杂的奖励制度激励职工提高效率。虽然引入作业管理后,奖励方式和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相差不大,但在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下,奖励制度比过去更为复杂。由于强调过程改进,而过程的改进是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以群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比以个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更为合适。
四、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责任会计控制要素来分析。制定责任会计控制要素的核心是划分责任中心,建立业绩考核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和奖励。对于控制要素的前两项,笔者认为,作业管理在其中的应用主要是分析作业,寻找成本动因,划分责任中心(作业中心),进而建立考核指标。在后两项的应用主要是出具评价报告。
其一,分析作业。分析作业是作业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对一企业所进行的作业辨认、描述和评价的过程。该过程需分析企业进行了多少作业,有多少人参与了该项作业,作业耗费了多少时间和资源,并评价作业对企业的价值,分辨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分析作业首先要确认作业。因为只有确认了作业,才能据此寻找成本动因,划分作业中心进行业绩考核。笔者认为,确认作业应遵循“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原则,即先粗线地描述出企业大体的作业情况,然后再分层次、分步骤地细分。这里要把握作业细分度,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过粗不能提供管理所需信息,过细则工作量太大,导致管理成本过高,影响企业整体效率。
现以一制造企业为例,说明作业的确认。首先,把该企业的工作分为5大类过程(若干作业的集合体),即厂部维持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产品设计过程、生产过程和顾客维持过程。其次,把各过程分别细分为若干个子过程。厂部维持过程可细分为人事管理、会计记录、财务计划以及法律咨询等子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可细分为研究开发、广告促销、方案论证、订单处理和人员培训等子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可细分为设计研究、产品计划、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调试等子过程。生产过程可细分为预测、采购、生产、安装、维护等子过程。顾客维持过程可细分为包装、销售、顾客培训、技术指导及维修服务等子过程。再次,在各子过程基础上,再细分为若干更低层次的子过程。如生产过程中的采购子过程可再细分为购买材料、存储材料和质量检验等更细的子过程。最后,把更低层次的子过程细分为若干作业。如上述存储材料这一低层次的子过程可细分为收料、运料到仓库、存料、发料等作业。
其二,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管理作业必须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作业成本的发生,以便有针对性地减少不增值作业,合理安排作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样,寻找到作业成本动因,有助于企业合理确定作业考核指标,更好地明确责任归属。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时应注意,对于一项作业成本而言,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应在其中找到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作为该项作业成本的原因。例如,设备调试费的发生原因可能与产品的批量大小、设备的新旧程度、调试的次数有关系,但调试费用的大小则主要由调试次数的多少来决定,所以应选调试次数作为调试费这一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
在我国公共财政建设逐渐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中。现行社会中的预算会计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经济环境中展现出诸多的不适应。而被改革后的预算会计的在经济体制中应用的可行性还有待于分析。为了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需要对改革后的预算会计进行可行性应用研究。
一、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现状调查
预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编报者是会计改革中的受影响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对于这些群体进行问卷带调查,对于预算会计改革顺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我国预算会计调查中希望能够得到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1.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整体评价
在对受访者预算会计评价调查结果进行均值检验中能够发现,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值均不高,单从这样的结果中能够清晰的发现,促进我国经济体制发展,需要对现行的预算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提高。而从相关性和充分性两个角度分析预算会计制度,在具体的会计信息质量调查中,能够发现其相关性比较好,次之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充分性、准确性、可靠性。在实际调查中能够出现这样的结果,与我国现行的会计体制中的收付实现制有关。收付实现制既有优势也有一定的缺点,首先以直接的方式对货币收支进行综合性控制,能够有效的加大控制的针对性,且易于会计信息的控制,但是却严重的扭曲了政府财务信息[1]。
2.权责发生制基础预算会计制度评价
在受众中针对权责发生制基础预算会计制度进行评价调查,能够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权责发生制度评价均值高于收付实现制,并且在众多评价体系中,权责发生制能够通过方差检验。并且,权责发生制的相关性评价较好,次之的是充分性、准确性、可靠性。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权重发生制预算会计信息对评价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的能力有了更为显著的提高,同时公共部门能够实现科学有效的资源管理[2]。
3.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成本认知
在对受众进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成本认知调查中,能够发现受众对于待改善的考虑更加的谨慎,认为固定资产方面的预算制度改革问题比较严重。其中固定资产中预算会计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与“未能核算和反映固定资产的运营状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改革成本的增加。
二、从我国预算会计改革调查中得到的启示
针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调查中,受众所反映的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的预算会计改革带来一定的启示。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需要审视自身问题,进行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
1.问题总结
从以上社会问卷调查中,发现受众对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认可度不高,说明现行的预算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同时权重发生制基础的预算会计信息质量的整体评价在基础预算会计信息质量之上。此外,预算会计制度的成本问题需要被高度重视。以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成本分析为例,在传统的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所反映的是原始价值,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今社会中,生产型企业由于设备长期使用将会出现损坏等情况,或者是设备长期闲置,设备也会贬值。新的预算会计制度的出现,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核算,能够有效的缓解固定资产虚增的情况,并且提升固定资产核算精确度。
在新会计准则下,需要做好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医院的固定资产减值机制为例进行分析,首先需要对医院中固定的医疗设备减值迹象进行判断,估计可收回金额。为了体现医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医院需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对由于技术原因而使得设备闲置的情况进行设备资金折算,计算设备的可回收资金。当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在医院的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需要进行减值准备,反映出减值项目[3]。
2.结论讨论
在对预算会计进行改革的环节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在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保障预算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
第一,对预算会计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意见进行调查。由于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中,预算会计利益相关者对于预算会计制度的认可度决定着制度的可行性,因此,在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之前,需要调查反馈意见和需求;
第二,加大预算会计改革宣传,由于社会上预算会计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比较低,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改革制度的宣传,加大会计理论界的改革。同时实务界需要对改革进行思考与积极的总结,深刻的意识到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将利益相关者对改革的参与进行组织化和规律化处理;
第三,关注改革的重点、难点,注重会计制度中隐性债务的反映,为了降低财政风险,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需要将政府隐性债务尽可能的揭示出来。同时还需要保障政府支出情况的分析,确人负债或者附以形式上的披露,对于国债进行真实计量。此外,还需要注意改革战略的实施,分步骤推进预算会计的改革。建立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审计鉴证制度,以提升政府财务部门报告信息的可靠性。
三、结论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体现出国际趋同的同时,也给企业的财务和会计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显著的就是引入公允价值,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空前扩大,留给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也相应的扩大。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要了解准则制定者的意图,而且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要对企业经营提供更强的决策参考。本文就是在研究新准则体系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新准则体系内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为企业的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提供一个适度盈余管理的平台。
一、盈余管理概述
(一)盈余管理概念界定
盈余管理也称利润管理,是近年来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一直存有诸多不同意见。权威的定义有美国会计学家雪普(KatherineSchipper,1989)曾在著名的“盈余管理的评论”文章中提出的:盈余管理实际上是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该定义突出了盈余管理的出发点是私人利益的满足。美国会计学家斯可特(Scott,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AAP许可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效用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但该定义是狭义的,将盈余管理限定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范围内,采取的方法仅包括会计政策选择。此外,美国前证监会主席莱维特(ArthurLevitt,1998)对盈余管理现象表示担忧,认为盈余管理已成为美国证券市场参与者之间违背市场原则的游戏,将给美国财务报告系统造成很坏的影响。管理当局滥用“巨额冲销”的方式来调整费用正在威胁着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将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之间不易区分的地带称之为“灰色地带”。该定义是广义的盈余管理概念。本文研究将盈余管理界定在狭义的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方法概述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归类为以下几种:
第一,对会计原则的选择与运用。比如:(1)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即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2)重要性原则的运用。重要性原则认为,对微不足道的项目则不值得对其进行精确计量和报告。企业可以运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重要性原则并通过增加或减少认为不重要的会计数据来进行盈余管理。
第二,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用。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企业一般要处于盈余管理的角度,站在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角度进行选择,但是会计政策一旦选用就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会计估计的时点和数量以及关联方交易的判断也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实务界在具体操作中,往往结合管理层的意图和公司发展所处的客观环境,从做大盈余、均衡盈余、做小盈余以及除垢之中选择合适的盈余管理方式。
二、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对盈余管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内外的各种表述,本文将会计职业判断定义为“具有会计专业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会计人员,基于客观的、谨慎的、正直的态度,本着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高度负责并为之提供高质量信息的职业精神,在会计职业标准的框架内或是会计职业标准制定机构的意识指引下,通过识别、计算、分析、比较或是咨询等方法,对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所做的裁决与断定的思维过程。”虽然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都是对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所做的判断,但是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之间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第一,主体不同。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而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
第二,目的不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管理当局的私人利益,但受益者和利益表现非常复杂,通常有报酬计划、债务契约、政治成本三大动机,也有我国现阶段公开上市发行股票、配股、避免处罚、炒作股票等动机。而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反映经济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的实际影响,在做判断时,要保持客观中立。
第三,客体不同。盈余管理的客体有两类:一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二是交易事项的规划和时点的选择。由于会计职业判断一般是在经济事项发生后进行,因此它只包括前类事项在内。即盈余管理研究将总体应计部分拆分为非主观应计部分和主观应计部分。非主观应计部分不需要用到太多的会计职业判断,而涉及到主观应计部分就需要会计人员谨慎合理地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连续三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而在对外贸易人员的组成中,会计人员显然不可缺少,并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无疑需要会计人员懂得国际商务通用语言——英语,尤其是会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会计英语与其他英语有着明显的不同,不了解这些不同点,就很难理解与会计有关的英文资料,很难与外国生意伙伴进行沟通,也就不能胜任对外会计工作。因此,研究会计英语,尤其是研究作为会计英语重要组成部分的词汇及其翻译策略就显得特别重要。笔者从术语、缩略词、专业词等方面对会计英语的词汇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分别对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会计英语的术语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术语是会计英语专业的第一大特征。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术语是指某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换句话说,术语是指那些在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中所专门使用的词汇。这些词汇有其特定的含义,并在各自专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会计英语的术语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一性
所谓术语的单一性,是指在某一个学科领域内,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特定的意思,反过来,同一个意思只用一个特定的术语来表达。在会计领域,这种词义的单一特性显得尤为明显。例如,“costestimation”,“customercosthierarchy”,“discountrate”等,分别指“成本估计”,“顾客成本层级”和“贴现率”,不会有其它的理解。
翻译方法:由于这些词汇都是固定的,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一词多义的现象较少,所以往往借助专业词典就能译出,即采用直译的方法。
(二)对义性
所谓术语的对义性,是指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是一种矛盾或关联。在会计领域,这种对义性的词语很多。例如:
in-sourcing/outsourcing自制/外购
tradedeficit/tradesurplus贸易逆差/贸易顺差
wholesale/retail批发/零售
netweight/grossweight净重/毛重
premium/discount升水/贴水
assets/liabilities资产/负债
inflation/deflation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supply/demand供应/需求
appreciation/depreciation升值/贬值
翻译方法:采用直译的方法,但要注意词语的对立或关联。例如revenue/expenditure,“revenue”指的是“收入”,而其对立词“expenditure”的翻译自然就是“支出”;又如increase/decrease,“increase”指的是“增长”,而其对立词“decrease”的翻译自然就是“减少”。
(三)时代性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产品不断涌现,于是英语里便出现了新面孔。在会计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术语,如dumping(倾销)E-commerce(电子商务),futuretransaction(期货交易),cyber-trade(网上交易)等。
翻译方法:由于是新的术语,所以翻译时应了解术语的意思,如“dumping”,指的是“外国公司在本国市场上以低于其在生产国市场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并且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本国工业或严重威胁着本国工业”。如果不了解这个意思,就可能将其翻译成“丢弃”或“倾倒”。
二、会计英语的缩略词及其翻译策略
缩略词是会计英语的第二大特征。在我们阅读英文会计资料时,会发现有很多缩略词。原因是缩略词简洁、意义准确、使用方便。缩略词的表现形式很多,但主要有两种:一是首字母缩写词;二是截短词。
(一)首字母缩写词
所谓首字母缩写词,顾名思义,就是将几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连在一起,但按照英语的习惯,应该是大写字母。例如:
AICPA: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GAAP: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公认会计准则
CMA:CertifiedManagementAccountant注册财务管理师
CFO:ChiefFinancialOfficer首席财务官
EOQ:EconomicOrderQuantity经济定货量
FIFO:fist-in,firstout先进先出分步成本法
MRP:MaterialsRequirementsPlanning材料需求计划
GNP:GrossNational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
(二)截短词
为了提高阅读和书写效率,在会计英语里,经常出现很多将一个单词截短的现象,如将“carton”(纸箱)截短为“CTN”,将“piece”(件)截短为“pc”,将“maximum”(最大)截短为“MAX”,将“number”(号码)截短为“NO”等。
翻译方法:要准确地翻译缩略词,第一要了解缩略词的全称。例如:ABC,在英语里有很多意思,如AmericanBroadcastingCompany(美国广播公司),AustralianBroadcastingCompany(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ctivity-basedCosting(作业成本系统)等。又如,TSE,既指TokyoStockExchange(东京证券交易所),又指TorontoStockExchange(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因此,只有知道缩略词的全称,才能翻译准确。
第二,要理解缩略词的意义。例如:FIFO(first-in,first-out),指的是分步成本核算的一种方法。即,将期初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成本分配给首先完工并结转的产品,并且将本期的成本首先分配给期初存货的完工品,然后是本期投入并完工的产品,最后是期末在产品。如果不理解这个含义,就只能照字面意义翻译为“先进先出”,而不会准确地翻译为“先进先出分步成本法”。
三、会计英语的普通词专业化及其翻译策略
在会计英语中,有许多普通英语词汇,但却是专业词汇的意义,因此在理解及翻译中要特别注意。这是会计英语的第三大特征。例如:
(一)InsomecasestheMNCretainsaminorityofinterestwhileinothersthehostcountryowns100percentandtheMNConlyperformsmanagerialandsupervisoryfunctionsforaperiodoftime
句中的“retain”,不是普通英语的“保留”意义,而是“拥有”;“interest”不是普通英语的“兴趣”,而是“股份”的意思。
此句可翻译为:在某些情况下,跨国公司拥有一小部分股份,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所在国可拥有100%的股份。跨国公司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履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能。
(二)Thisisaspecialofferandisnotsubjecttoourusualdiscounts
句中的“offer”在普通英语中通常表示“提供”,“提议”等意思,而在会计英语中,则表示“出价”或“报价”之意,而且有固定的汉语译法:报盘。
句子可译为:这是特惠报盘,我方通常折扣不适用于此盘。
(三)Pleasesendusthedocumentsfornegotiationasstipulatedinthecontract
句中的“negotiation”不是普通英语中的“谈判”之意,而是指“议付”。
此句可译为:请按照合同规定寄给我方有关单据,以便议付。
(四)Underthetimedraft,thebearershallpresentittothepayerforacceptancebeforethedateofmaturity
句中的“acceptance”,不是普通英语中“接受”的意思,而是指“承兑”。
此句可翻译为:如果为远期汇票,持票人应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承兑。
[关键词]政府采购;预算会计;国库集中支付
政府采购作为我国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政府支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其在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延伸财政支出监督职能,规范政府消费行为,从源头抑制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成为宏观经济改革的一个兴奋点。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需实行配套联动式的改革,尤其是要完善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
一、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弊端
政府采购制度建设使得现行的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致使政府采购难以实行规范化管理。
1政府采购资金运动过程与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不适应
现行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是根据机构设置与经费领拨关系制定的。每年财政部门按预算指标和各单位用款进度,层层分解与下拨,年末又层层上报经费的使用情况以编制决算,同现行国库制度共同实现对经费的拨付和支出。这种方法在政府采购方面没有实现采购人和结算人的相互独立,使合同的订立与执行过程中缺乏对资金流动必要的外部监督,容易出现资金挪用、拖延支付等问题。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操作程序,财政部门不再简单按预算下拨经费,而是按批准的预算和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货方拨付货款,此规定完全改变了政府采购资金的运动过程,将过去的财政拨款———用款单位采购———财政审查,这种事后监督模式改为了用款单位申报———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审批———政府采购中心采购———用款单位验收———财政结算。由于现行会计制度还没有和政府采购资金运动实现一致,也没有对相应的会计业务进行统一口径的核算,从而导致各地的采购实体在账务处理上不统一。
2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滞后于会计实务
近年来,作为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政府采购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这势必影响预算会计与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方法,但预算会计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新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政府采购都缺乏规定,政府采购如何列报支出,是否应在行政事业财务制度中增设有关政府采购内容,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从而使各单位难以真实、准确、完整地全面核算和反映本单位的政府采购活动,政府采购会计管理滞后于政府采购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3预算会计体系下的现收现付制影响政府采购会计核算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都实行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入账的依据,但在实际的政府采购中存在着以下一些弊端:一是政府采购的实施,存在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相分离的现象,出现了货物已到,发票账单未到款未付的业务,也出现了货款已一次性支付,但货物尚未到达的业务。在物资采购的货款支付方式上,可采用一次付款、分期付款,或按合同规定在采购完成后,要保留一部分尚欠由以后支付等方式。在现收现付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对未支付货款却已收到的物资不登记入账,不利于对各项物资进行全面管理;对仅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也只能按拨款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显然不能对政府采购业务进行确切地反映。二是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尤其是对项目工程,通常是集中进行决算,当年拨入的专项经费,如果不能及时付款,只好当作“结余”转入下年,使年终结余出现虚增。这种做法极不规范,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三是不利于进行准确的成本和费用核算,不利于对政府采购效率和绩效的考核。四是不能预警某些决策的长期影响,难以全面地反映政府采购状况和提供关于政府采购行为的长期持续能力的信息,不能将政府采购的成本与绩效配比,难以满足更加注重成果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
4没有建立科学衡量政府采购成本效益的指标体系
政府采购既要讲究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要讲究经济效益。研究政府采购成本效益的内涵和外延,制定政府采购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对于科学地评价政府采购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采购效益,促进政府采购向纵深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科学衡量政府采购成本效益的指标体系。
5不能从财务的角度全面反映政府采购状况
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只能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没有提供政府采购的营运业绩及会计信息,相应的财务报告没有体现政府采购的数据,不利于对政府采购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在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下,预算单位会计报告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及会计报表说明书组成,其格式未涉及政府采购的有关项目,从报表中无法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规模、金额、所用资金性质等,在固定资产报表中也没有体现政府采购的情况,因此,不能全面反映单位政府采购的情况,无法披露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和调整方向
1实行政府采购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实行统一的政府采购制度后,采购资金不再层层下拨给用款单位,而是直接支付给供货商。因此,需要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直接支付及其核算办法,以适应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需要。要增设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目前政府采购资金来源比较复杂,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单位预算外资金,自有资金和其他收入,国内外贷款与捐赠款,各级政府规定的其他资金等,但实践中规范政府财政行为在短时期内无法完成。作为一种过渡措施,设置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因为所有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资金都要存入财政设立的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所有用于政府采购的资金都只能从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中支付,这样财政就能对政府采购资金进行有效的全过程监督与控制。财政部门掌握资金支付权,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而不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可以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
2政府采购引用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在本期实际发生为标准。因而它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水平,是国际公认的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但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预算会计体系还不完善,预算会计准则还未制订,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能有待提高,因而在我国现阶段,还不能“一步到位”地将预算会计基础全部转为权责发生制,而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先从政府采购引入权责发生制,待时机成熟再逐步过渡。政府采购引入权责发生制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准确地核算采购货物的支出情况,尤其是对跨年度的工程支出能进行更准确地核算,更好地实现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配比和协调。超级秘书网
3制定更完整的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资料的高度浓缩,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应在现行的月度和年度财务报告中增加政府采购的项目和内容,以全面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规模和金额,更好地进行预算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4建立政府采购成本效益指标体系
成本效益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互为条件,相伴共存,又互相矛盾,此增彼减。政府采购成本既包括直接的、有形的成本,也包括间接的、无形的成本。因此,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意义深远。与政府采购成本分析相对应,政府采购效益也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效益;二是间接的、无形的效益。为了准确地反映政府采购的成本和效益,必须建立科学的政府采购成本效益体系,既反映政府采购过程本身直接的、有形的微观成本效益,又能囊括政府采购广泛而深远的宏观成本效益。在此基础上,对各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成本控制,降低不合理费用开支,提高政府采购的成本效益比。
[参考文献]
[1]张弘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新机制[J]中国财政,2004,(11)。
[2]阕辉论政府采购财政效益及其对策[J]中国政府采购,2003,(4)。
[3]张凯军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几个相关问题的再认识[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