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安全问题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和谐校园 大学生 安全教育
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结构之间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学校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建设和谐校园,实际上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转型。以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来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找到“不和谐”的症结,会使我们的认识更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一、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同样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安全意识淡薄、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同时,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现象和薄弱环节。以和谐理念来看大学生安全教育,不难发现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尚存在许多不和谐方面。
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不同于社会层面一般的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涉及面广,社会反响强烈,危害后果不可低估,而控制高校安全事件发生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对大学生开展广泛的安全教育。当前许多高校已逐渐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力度,然而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仍然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知识教育不和谐
这两个方面应该是相互交融的关系,即安全教育融入知识教育之中,知识教育要担负着安全教育的重任。但在现实中,知识教育与安全教育却被截然分成了两个部分。于是,就有了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安全教育的现象。
2.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与实际效果不和谐
安全教育在诸多高校的教育计划中,往往都是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但事实上却都是形式上的存在。实际上,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办法不多。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学校安全教育理论课程尚未形成系统化且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安全教育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结合不紧密;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3.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方法与时展的不和谐
安全教育按其理论设计来看,应该是最贴近时代、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一种教育活动,因为如果跟不上时代,不了解学生的心理,便不可能达到教育目的。事实上,大学生安全教育在这一方面却十分滞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内容固化,针对性不强;在方式方法上,灌输成为唯一的方式,忽视其它方法的运用;在技术层面上,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极少,传统的说教依然畅行。
二、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群体的安全教育工作是推进和形成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工程。
1.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理论的宣传与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理论宣传作用。理论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者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将和谐校园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主要任务、基本特征等内容完整、准确地传授给学生。理论教育是前提和基础,理论宣传是理论教育的深化。在对学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大学生将和谐校园理论在社会上深入宣传。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作用不仅在校园内,其影响力远在校园之外。同时,在理论宣传的过程中还能够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水平,使其把握和谐校园理论的精髓,为更好地开展理论宣传创造条件。
2.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首先,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保持学校的政治和治安稳定,更有利于维护全社会的稳定。大学生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但也容易被错误的思想观念所误导。大学生安全教育要致力于解决有关政治稳定、国家安全和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维护校园的政治和治安稳定。
其次,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安全教育首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与学生的学习和成材密切相关。但是,在当前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与学生意志不符、影响学校和谐稳定的事情,如学校新老校区建设中带来的资源条件差别和校园文化氛围的差距,高校后勤改革之后引发的学生医疗、食宿问题,物价上涨问题等。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正确看待这些问题,使他们认识到这些问题只是眼前的、暂时的,会随着学校改革的完善和不断发展慢慢消除,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最后,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诚信意识。合作精神和诚信意识是大学生素质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合作精神是和谐社会对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培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团结友爱,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这是符合和谐社会“诚信友爱”这一特征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要通过树立榜样、注重宣传、教师以身作则等方法在全校乃至全社会形成讲诚信的良好风气。
3.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地方。大学生安全教育理应在优秀人才培养方面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发挥作用。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和谐校园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身心健康的人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不懈追求。在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安全教育主要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形成动态的、发展的、高度和谐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目标体系。按照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使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富有创造性。
1.更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理念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对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对科教文化事业,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同样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在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里,素质教育的本体价值将得到充分体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将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孟国忠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
大学生安全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制度载体、工作载体和实践载体,在制度载体方面,虽然各高校都已制定了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规定,但大多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体系。不少人认为,学生的安全教育,仅仅是学生工作人员和保卫部门的事,其他人员基本不会参与到其中。因此,全校上下并没有形成一个人人重视关心安全教育、人人是安全教育的参与者与实践者的良好氛围;在工作载体方面,基本上是说教的灌输的多,体验感受的少,手段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实践载体方面,过去高校安全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法律法规、公共、人身财产安全等传统领域,随着社会安全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加上学生自身出现的一些新特点,许多新的教育内容不断产生,传统安全教育的有效性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宏观层面看,当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应当关注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有心理安全、社交安全、生命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4]
调动各方力量,营造良好氛围。一要建立并完善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教育。[5]校院主要领导、机关工作人员、保卫人员、学生处和团委工作人员、心理咨询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都是这个体系中的一员。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发挥不同的作用,以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既有领导的重视与关心,又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专兼职学工人员及专业教师的积极配合与参与。二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如每学期通过给学生家长邮寄学年小结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可以为学生家长参与到安全教育当中起到促进作用。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让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发挥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行动中锻炼,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而热爱学校,愿意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高校要制定科学、有效和具有特色的安全教育工作机制,从制度上确保高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是对学生进行分类动态管理,尤其要关注其中的困难群体,实行安全教育工作月历制,使安全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使其常态化、具体化,并强化督导检查。二是大力推进安全教育的“三进”工作,即进课堂、进头脑和进宿舍,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本校的教育体系,并贯穿到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此外,还要将学生宿舍作为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时刻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三是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将其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安排相应教学时间和教学主题,尤其是要将教育重点放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并落实相应学分。加强师资建设,确保经费投入。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因此队伍建设显的尤为重要。要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以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要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师资培训,强化实践锻炼,提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和实效性;要建立专门的培训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涉及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是每个管理人员的“必修课”。对安全教育工作的考核,既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要保证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经费投入,尤其是保证安全教育研究和师资培训的经费。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服务学生。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全员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的氛围,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放在工作的首位,努力实现学生的心理期望,为安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学校暂時无能力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解释工作,使学校与学生之间真正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共同面对一些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感觉到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宿感。二要加强“三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事物、认识自我,正确对待生死、荣辱、苦乐等问题,从而较客观地理解、分析人生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保持开阔的胸怀,冷静妥善地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保障心理行为健康发展。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一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安全技能训练、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应急演练、急救训练、经验交流等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校内,充分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学科教师、心理学教师、国防教育教师、体育教师、实验室教师、学校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师、干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在校外,可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指战员、法律人士、安全专家、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等共同参与教育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大力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举办主题画展、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利用报纸、网络、“两课”、宣传栏、专题讲座、大型咨询会等宣传阵地,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纪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师生员工必须绷紧安全这一根弦,充分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的含义和意义,学校必须至少开好四次安全会议, 学期初、末都必须讲安全问题,各系在学生干部会议上和全体学生大会上必须时刻叮嘱学生注意安全。
【关键词】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国家级期刊征稿
【正文】
第一,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师生员工必须绷紧安全这一根弦,充分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的含义和意义,学校必须至少开好四次安全会议, 学期初、末都必须讲安全问题,各系在学生干部会议上和全体学生大会上必须时刻叮嘱学生注意安全。第二, 形成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网络。学校必须有一名领导主管全校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各系部必须有一名领导主管系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系学生分会必须设立安全部,各班必须有一个安全委员,各寝室必须有一个安全员。第三,建立学生安全协会和大学生安全教育基地。学生安全协会主要是传播安全文化, 宣传安全知识,组织安全学习,参加安全实践,调查安全隐患,反映安全问题,研究安全理论。通过安全协会召集热心安全宣传的同学,通过会员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形成讲安全和重视安全的氛围。在农村或城市社区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基地,通过“基地”平台去教育和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形成讲安全的习惯和优良传统,从而保证社会安全和谐。第四;让安全知识、安全思想进教材、进教室、进大学生大脑。所有教师都有责任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和安全思想, 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地讲解安全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应独立安排一章安全观(安全基本理论),具体阐述大学生应具有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大学生安全素质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针对性。全社会都在重视安全问题, 但是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既不同于中、小学生、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也不同于农村、城市社区居民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同时也不同于其它生产部门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文化的一代青年,在安全问题上也很容易麻痹大意,其中主要表现是:1、有理想但缺乏理智,办事凭感性、感情,情绪好,做事就放心、安全;情绪坏,做事就出乱子、不安全。2、有文化,但缺乏细致,不全面,办事粗心大意、丢三掉四。3、大学生有朝气、有活力、有胆量,但易冲动、易走极端、易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虽属于成年人,但处于不明世事的幼童和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之间,他既打上幼童不明世事的痕迹,又有中、老年人的一些经验。幼童靠成年人照顾、帮助,中老年人靠经验处世,而大学生正好缺乏中老年人的经验又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帮助。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要突出其文化内含,着重于安全情感教育和安全渗透教育。只有用情感和渗透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关键词】安全教育;意义;措施;大学生
1引言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安全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对大学生而言,安全是其顺利完成学业的保证,同时也是其健康成长的前提。要想保证大学生的安全,使其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就要在校园内部开展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实施的措施,具体包括: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以及将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
2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意义
2.1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健康发展
对于大学生来说,安全是保证其生活与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首先,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发育基本趋于成熟,但是其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其次,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基本已经定型,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再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需求,但是缺乏足够的经验;最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自我防范能力不高。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仍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安全素质,避免安全事故的侵袭,从而对其顺利完成学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还有利于学生安全学习环境的创建,对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
2.2有利于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近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与外界交往越来越频繁,这就增大了高等院校的开放程度,使得后勤管理制度逐渐趋于社会化。在这一时期,社会问题与学校内部问题愈加突出,治安问题和政治问题逐渐凸显,这些因素都对高校安全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预防与消除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高校内部开展安全教育与管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安全问题,尽量降低安全问题所带来的损失,对校园治安秩序、教学秩序与工作秩序的有效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最终实现校园的和谐、稳定。
2.3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对大学生来说,对其开展安全教育与管理,可以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逐年增长,对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通过调查与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校园缺乏安全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学生与校领导没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这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十分必要。在校园内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应注重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并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的能力。现阶段,我国许多大学生经历的挫折都比较少,一般都是在家庭的温室下长大的,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较差。在学校内开展安全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能促进其抗击打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3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就要求国家制定完善的与校园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高校校园来说,其并不是一个具有绝对安全保障的地方,其中包含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将会给家庭、校园与社会带来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建立具有安全防范作用的法律制度十分重要。但是,目前与校园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多以“通知”“办法”“意见”等形式呈现,这种法律形式不具有权威性,约束性不强。因此,这就需要国家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构建完善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对学校、家长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责任进行明确,使校园安全问题的处理有法可依,为校园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3.2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要想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就要努力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校园安全文化是在学生与教师的长期创造与传承中逐渐形成的,对校园安全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增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校安全设施的检查与维护,并注重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大对大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让大学生充分参与到校园安全教育活动与安全文化建设中来,为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加强与中国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并对校园安全文化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利用,以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顺利进行[2]。
3.3将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要想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应当将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中。此外,高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逃生和急救等演练,并让学生对常见的人身损伤紧急救护知识进行学习,掌握必要的救护技能,还要对生活中的安全知识进行普及,教会学生健身与防身的方法。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向大学生讲解必要的防诈骗知识,使其掌握防诈骗的本领,避免被骗。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同,安全教育的教学方式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相关安全知识进行讲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应急与急救演练,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到校园内部进行讲座,从多个方面促进大学生安全知识与安全防范技能的提升[3]。
3.4建立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
在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辅导员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高校要想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就要建立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如果辅导员的思想陈旧、管理水平不高,就无法很好地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了解,也就无法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甚至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学校领导层应当对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引起充分的重视,通过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措施,以促进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4]。首先,学校的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鼓励辅导员进行创新,使其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其次,学校应提高辅导员的准入标准,从根源上解决辅导员队伍素质低下的问题;最后,学校应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使其掌握足够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4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保障大学生健康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同时还有利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然而,现阶段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不仅给校园与家庭带来极大的影响,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崔常铭,刘伟,刘冠廷.浅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J].教育探索,2013(03):119-121.
【2】王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现状调查以及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1):189-190.
【3】潘静.高校安全管理与大学生安全教育[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2(04):50-52.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布局的调整,校园社会化现象也日趋明显。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重要性,然后针对现状提出了加强安全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校园安全问题,是个“老生常谈”而又必须常谈的话题。它既关系到师生员工自身的利益和安全,也关系到高校、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古语云:防患于未然。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目的、重要性
1、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增强大学生适应能力的需要。安全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多数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思想单纯,安全意识淡薄。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
2、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需要。安全防范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从“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上讲,缺少安全知识的人不能称其为“全人”,安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3、是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二、高校加强安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法纪观念;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
2、高等学校只有在安全、稳定的校园里,教职员工才能全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之中,学生才能安心学习深造,把自己培养成国家栋梁。
3、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向社会展示高校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很关注学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这有利于我们学校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
三、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安全教育措施:一是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近几年还特别重视技防建设;二是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三是高校各部门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全局性作用,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高校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二是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方法不力;三是安全教育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形式大于内容。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方法。安全教育要通过各种形式创新地开展,才能起到真正的防范效果。可供参考的方法有:
1、将涉及防火、防盗、防抢、防骗、防雷击、出行安全、地震来临时以及外出游玩时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安全防范须知》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由辅导员组织每位同学认真阅读并签名确认,使学生熟知各类安全防范知识,避免发生案件和意外事故。
2、要经常进行专题的安全知识讲座;开展紧急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交通安全宣传周”、“远离 珍爱生命”等为主题的系列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张贴、发放各类安全提示,并通过校园网进行宣传,提醒师生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
3、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也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使学生明白“安全工作自己管,管好安全为自己”,产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4、可在每层楼的明显位置悬挂《安全疏散平面图》及防火安全常识,让师生熟悉逃生路线和防火知识,便于火灾来临时能及时地逃生自救。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绿色通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等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各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早从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6、认真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极易迷恋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等,有的甚至实施网络犯罪,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
7、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彻底改变闭门办学的模式,采取各种方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是否开展安全教育,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是否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安全功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陕西高校、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
安全问题是目前发生在我国高校的常见重要问题,实施安全风险教育对于在校学生尤其重要。国内研究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基本上都是从安全风险教育的定义、内容、国家政策、学校对策等宏观方面入手来研究,大部分也是分析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很少有研究者从高校学生实际掌握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教育途径和教育现状这些微观实际的层面进行研究。从安全风险教育的内容来说,李晓明“论高校学生的安全风险教育”的观点认为应该包括: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心理安全风险教育、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消防安全风险教育、交通安全风险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杨绪霞,薛刚认为,高等安全风险教育包括国家安全风险教育、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网络安全风险教育、消防安全风险教育、交通安全风险教育和心理安全风险教育。二者都将安全风险教育的内容划分的更细更全面。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总的说来,高校安全风险教育定义和内容的研究本质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校安全风险教育是针对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方面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和途径来实现的教育措施。建议主要针对安全风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
研究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西安石油大学学生为主体,同时还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2.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和走访有关专家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认真设计调查问卷。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在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资料室、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书籍,通过计算机检索查阅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相关的论文,并对所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参阅了国内外有关社区及社区体育的著作与论文,为全面、系统地研究陕西省高校开展安全风险教育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
2.2问卷调查法
调查在西安石油大学内主要是采用宿舍为单位的整群抽样,在其他高校采取随机抽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150=200份,有效问卷190份,样本中男女比例相当,
2.3数理统计法。
运用计算机Excel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结果分析
1.消防安全意识现状
45%的大学生在学生宿舍使用过大功率电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出,主要集中在热水壶、电饭锅、吹风机三大常用电器;60%的大学生不会使用消防栓或灭火器等消防器材;32%的大学生很少或不留意公寓楼、教学楼的安全通道以及“安全出口”等安全标志;25%的学生不完全知道所在公寓楼、教学楼的安全通道,如表1-1所示。高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大学生一般4~8个人一个宿舍,在这样使用大功率电器而又缺乏消防安全常识,不留意安全通道具置的情况下,万一发生火灾,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
2.财产安全意识现状
25%的大学生离开寝室(如去其他宿舍)而寝室无人时,会有意识的锁上宿舍门;40%的学生发生过至少一次校园失窃事件;50%的大学生曾经在离开座位时把手机等贵重物品放在桌上,如表1-2所示。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阅历浅,以及自身财产意识淡薄;以至于诈骗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实现单纯、富有同情心对其进行诈骗。还有个别学生被骗到非法传销组织,进而发生了学生骗学生、学生骗亲朋好友的连锁现象。说明大学生还需进一步了解安全常识,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3.人身安全意识现状
30%的大学生不了解遇到自然灾害时的逃生方法;45%的大学生有可能会和陌生异性单独见面;60%的大学生表示在遇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时肯定会选择报警;50%单独外出时,通常会告知家人或朋友您的行踪;60%的学生认为晚归宿舍会有危险,但是有人陪同的话,安全感会更多一些,如表1-3所示。说明大学生对自身安全不能采取完全可行的应急措施。
4 卫生安全意识现状
65%的同学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肯定会服从学校安排,说明学校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还需对学生进一步做说服教育工作;40%的同学在购买食品时肯定会注意生产日期;50%的同学基本上不关注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如表1-4所示。
通过指导学生社会调查环节进行实地调查时亦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反映学校食堂管理存在问题,部分人会随便吃路边摊,个体商贩有些饮食卫生难以达标,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这都应当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
5 交通安全意识现状
65%的大学生经常搭乘摩托车或“黑”出租等无经营执照车辆,尤其是西安石油大学的学生们,由于要往返两个校区,要经常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在享受交通便利的时候,应该时时小心,保护自己。40%的大学生认为交通安全主要依靠行人的自觉性,30%大学生看见别人闯红灯,也就“随大流”了,如表1-5所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这样的侥幸思想:法不治众。希望大学生们进一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减少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6.高校开展安全防卫课程现状分析
开设安全风险教育方面课程的学校50%;开设了自卫防身课程的学校50%;发生过歹徒抢劫等暴力事件的学校占50%,参加过类似安全防卫演练的学校占83%;被调研的所有高校对开设自卫防身课程必要性的认识都比较明确,达到100%,如表1-6所示。这说明了陕西高校对安全风险教育的认识是有的,但行动是相当的薄弱,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结论与对策
陕西高校大学生的总体安全风险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对安全意识的调查中,当代大学生除了日常生活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较强之外,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及交通安全方面的意识都较薄弱知识方面的欠缺是导致安全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存在的侥幸心理是降低安全意识的另一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安全风险教育和自卫防身课程在陕西省高校还属于起步阶段。安全风险教育在大学生课堂上并没有得到重视。以往只是由家长或学校老师在口头上嘱咐式的安全提醒,或认为真正遭遇灾难或天灾的机遇很少。因此,导致安全风险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显得比较薄弱。所以近几年陕西高校的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有些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陕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教育作为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还是有必要为大学生补上这重要一课。
对策和建议:
1.普及知识,分析案例,增强安全意识
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必须首先普及安全知识。以各高校应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涉及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安全防范知识方面的教育。[9]同时应注重安全风险教育的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案例短片,贯穿到教学中,使安全知识在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教学氛围展开,这样会吸引学生兴趣,达到良好的安全风险教育效果。
2.参与教学实践,提高防范技能
如果将安全风险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将安全逃生课作为必修课纳入学分制,安全逃生课以防灾预警和人身防卫为主要内容,采用案例教学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并把在突发事件中如何自救作为该课程学习的重点,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这种引导学生安全需求,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3.形成安全风险教育训练体系
安全风险教育训练体系应该是以自卫防身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以防范对象为前提,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大胆创新的精神,集水上、火灾、野外、中毒、酗酒等的遇险求生急救,事先犯罪预防,临场脱身,解脱、摔法、擒拿、跆拳道、空手道、合气道、散打、拳击等格斗技术为一体,融入特有的自卫防身思想和学术体系,使其成为既适合遇险救生、日常自卫,事先犯罪预防等,又适合于休生养性、强身健体的多元化体系。
4.在高校广泛开展安全风险教育课程
安全风险教育与自卫防身将时刻提醒学生对生命的护卫。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如何防范暴力犯罪及对付犯罪,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应用他们所学的技能于他们一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保证他们生命、财产及家庭的安全。实践证明,安全风险教育、自卫防身课程紧跟了科技高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紧跟当前加强安全风险教育、打造平安校园的形势,迎合了大学生身心需求。[7]凭着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理念,在高校开展安全风险教育、自卫防身课程教学改革是有效的、可行的,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雷福民,权德庆.体育统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2010,02
[2]张锐.安全风险教育与自卫防身[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03:27-38
[3]郭凤安.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0,06:15-17
[4]罗进强,朱建国,理阳阳.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5:12-15
[5]王东敏,张锐.大学体育教育基础之上的安全风险教育实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2期,2013,3:249~251
[6]杨得志.高校安全风险教育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07:05-06
[7]周水平,万江文,郭安平等.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第9卷,第4期,2010,12:148-149
[8]王能武.高校安全风险教育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77-79
[9]宋江浩.当前高校学生安全风险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南华工商学院考试周刊,2007,34:76-77
论文摘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一直是高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日益多样化,这样的形势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也日益复杂化。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产生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由于独立学院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具有其特殊性。
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维护学院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特点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在新形势下采用新机制运作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弥补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安全教育有其特殊性:一是独立学院这种新生事物产生时间较短,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尚不够完善,其安全教育方式方法相对单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二是独立学院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由于较之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独立学院大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有些高校为了弥补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大规模扩招二级学院学生,导致有些素质较差的学生得以踏入大学,降低了独立学院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加大了安全教育的难度;三是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这些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自理能力差,纪律观念淡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思想单纯,考虑问题幼稚,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而又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适应环境、处理和解决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成为独立学院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富裕,从小养尊处优,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困难少。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的改变、校园竞争机制的引入、情感困扰、择业困难等因素,极易引发心理疾病。对其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易导致各类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发生在独立学院大学生中的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因此,独立学院学生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逐渐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逐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是目前大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大众媒体,它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种影响是复杂的,就其负面影响来看,大体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二是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容易轻信他人而被欺骗;三是由于自身免疫能力差,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导致网络犯罪。这几方面的案例给独立学院安全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网络安全教育成为独立学院甚至全体高校安全教育的一项新任务。
3.加强学生公寓安全教育
学生公寓是学生们的主要生活区域,在这里每个成员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都将受到一定的考验和挑战。集体生活要求成员之间相互配合,而这种配合往往是要经过相互磨擦和冲突过后才有可能达到的,矛盾处理得好,会加深同学间的友谊,若处理得不好,将成为冲突战争的导火索。学生公寓最大的安全隐患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学生人身安全;二是个人财产安全;三是学生间的矛盾与冲突。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处理矛盾的能力较差,而这些隐患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地排除的话,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转贴于
4.加强公共安全教育
公共安全教育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学生在公共场所会面临的一些安全问题。现在社会上针对大学生的诈骗及其它犯罪活动繁多而复杂,没有经过社会这座大熔炉磨练的大学生难免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而落入犯罪分子设下的圈套。如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而产生的一些工作中介、皮包公司、传销机构等,利用大学生赚钱心切而将他们引上邪路,另外还有专门以大学生为目标的抢劫、案件等,这些案件的逐年上升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力度。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以及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我们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防范与应对上文所提出的安全问题。
一是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引进一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心理咨询师,或对现有辅导员进行系统地心理咨询培训,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寻找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采用定期疏导的方法,通过讲座、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排解。而对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则应密切关注、长期关心,深入了解其心理走向和情感需求,真诚地、善意地关心与爱护才是真正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二是在网络安全教育问题上,我们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管理系统,对校园网上的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过滤,对校园网的功能进行相应地限制。如有的高校的校园网就只是用于学术资料的查询,而没有游戏和娱乐功能,这种净化校园网的作法是值得提倡的。当然,这种纯技术上的操作是不可能彻底地消除网络安全问题的,真正最有效果的解决方法还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因此,在建立有效的监督系统的基础上,我们应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多种活动来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如以FLASH或视频等网络影像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一些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以与学生结为网友,经常在网上与他们聊天,以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和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
三是在学生公寓安全教育问题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起学生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由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精神,心中无集体、无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一群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相互之间产生矛盾是必然的。因此,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以公寓为单位的活动、竞赛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建立起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做好学生公寓安全教育的关键所在。这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工作,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寓管理制度,严格管理。
四是对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这项教育是最为艰难、最为复杂的一项工作。因为公共安全教育不仅仅是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需要从法律、道德、人性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采取组织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聘请法律工作者来校进行法律讲座等方式,通过具体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以上四项教育措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齐抓共管,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才能确保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能武.高校安全教育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李发民.高校安全教育的功能、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障碍
1.前言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提出解决大学生人际沟通障碍的办法,课题组历时一年,对恩施及周边5所高校(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三峡大学、长江大学、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收回975份,有效问卷958份,其中男生497份,女生461份;各年级比例为大一267人(27.8%),大二289人(30.2%),大三245人(25.5%),大四157人(16.5%)。结合调查结论,课题组咨询了各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辅导老师和相关负责人,听取他们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的认识和看法。
2.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分析调查所得资料,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对人际交往认识不够。在对1000名学生个案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回答“如果你的人际交往出现困难,会不会向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寻求帮助”的问题时,有将近80%的学生回答“不会”。在回答“你是否会关注心理健康中心开展的有关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活动”。只有30%表示会积极参加,有45%的同学表示时间、机遇凑巧会参加,而有25%的学生则表示完全不会参加。而在回答“学校开展的有关人际交往讲座,提升社会适应力的专题活动多不”时,有近60%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有这类的专题和讲座,有26%的人回答偶尔举办,而只有14%人回答很频繁,而这14%的人中大部分是学生部门或学校社团的活跃者。但从各高校心理健康中心了解到,他们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不同主题的心理辅导或活动,持续数日甚至一个周,但参加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2)人际交往目标不成熟。在回答“你交往的第一动机是什么”时,有57.6%人回答是为了“获取信息”,有20.1%人回答是为了“拉关系”、“办事方便”,只有22.3%人回答是为了“思想交流,获得友谊”。可见大学生出于真正交朋友的目的并不是很多,大多数大学生和他人交往都是为了获得现实的利益,或物质的,或非物质的。
(3)人际交往缺乏自信。在回答“你觉得自己善于和人交往吗”的问题时,74.5%人回答自己不是很善于交往,对自己的交往能力表示怀疑,15.2%人回答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不存在问题,能与人和谐相处,和周围人关系融洽;而只有10.3%人回答自己很善于交往,认为自己是交际的人才,和什么人都有话题谈。在回答“你是否会主动和不熟悉但见得多的人打招呼”时,只有29.3%人回答“会”,有57.2%人回答“可能会”、“看情况”;另外13.5%人回答自己从没有想过和他们打招呼。
(4)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在回答“和他人沟通时你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吗”时,有65.3%的人回答不能,有16.5%的人选择因为害羞而不能完全表达(女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18.2%的学生回答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回答“你认为自己人际关系不好的原因是”的问题时,有超过2/3的同学回答是自己人际交往技巧缺乏,排在第一位的是“不懂得交往技巧”比例高达40.4%。“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不知道该不该表达自己的想法”占15.3%,还有就是“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回答“在和别人发生冲突后,你会言归于好吗”的问题时,有28.7%的同学回答“从不”、“很少”,40.1%的学生选择了“偶尔这样”只有31.2%的学生选择“常常这样”。
(5)与异往困难。大学生与异性的交往非常重要。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恋爱观并不是很健康,又由于自卑、羞怯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与异性的交往变得困难。缺乏异性知己,甚至有些大学生不知道怎么与异性相处。在回答“你为什么会在大学谈恋爱”的问题时,经过权重的分析,发现前几位的分别是“随大流”、“寂寞”、“感受恋爱的乐趣”、“获得生理满足”、“寻找人生伴侣”、“寻找学习动力”和“追求美好的爱情”。另外在回答“和异性相处时,你会?”时,有45.7%的人会觉得非常不自然,而有6.9%的学生选择从不与她们进行交往。
3.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究其原因,通过分析调研材料和请教相关专家,笔者认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家庭结构和家庭的和谐程度[1]。小孩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因此家长的一些行为习惯,待人处事的风格会直接影响到小孩,他们从小就模仿其家长的行为,因此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会对直接投影到他们以后处理人际交往问题上。从家庭结构上来讲,通过调查的数据显示,家庭成员越多的大学生更善于人际交往,而单亲或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交往困难。此外,家庭的和谐程度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从小生活在温暖,和谐家庭的学生,会形成积极主动的交往观念,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
(2)学校因素。除了家庭,学校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中国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观念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深远,学生在升学的高压力下,埋头苦读,平时就忽视了与人交流的重要性[2]。此外,高校的教育体制也不利于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高校学习相对宽松,自由支配度大,学生平时都是以个体进行各种活动,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与人沟通困难,如果与同寝室的人关系不好,很容易引发各类安全问题。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风气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和理念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更注重物质利益的交换,情感的交流慢慢淡化。科技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传播空间,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社会风气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也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逐渐变得功利化[3]。
(4)自身因素。心理障碍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最重要的因素,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极大的阻碍了大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最大障碍。包括自卑心理、羞怯心理、猜疑心理、嫉妒心理[4]。要改变这些不积极的心理因素,社会、家庭、学校要通力合作才行。如何使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达到社会、家庭、学校的一致性将是未来的重大挑战。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关系任道重远。
4.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方法与措施
通过访谈各高校心理辅导老师并结合调查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指导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行为。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讲,要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以自我我中心,人际交往观念存在严重偏差。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应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提倡君子之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诚信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真诚的交往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感情[5]。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摆脱自我为中心,要考虑双方共同的价值利益,是双方都能获得满足。人际交往其实也是一种交换关系,即人们都希望在人际交往中能获得不少于他们所付出的回报[6],在人际交往中要克服功力主义,自我主义。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还要学会正确的认识自我,大学生只有正确的进行自我认识,明确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找准自己理想中追求的目标,在现实中的水平,才能发现差异,知道自己改进的方向。古人言“人贵有自知之明”说得也是要正确的评价自己,不贬低自己,也不高看自己。
近年网络的大行其道,使很多大学生都沉迷于网络,从而忽视了现实中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7]。一大批大学生生成了真正的宅人,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缺乏乐趣。当代大学生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就要克服宅的影响,打破平常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8]。一方面是平时上课多和不认识人坐在一起,并积极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认识更多的陌生人,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另一方面多关注学校,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积极寻找大家的共同点,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挖掘深度的意见,并争取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赢得大家的尊重。三是可以多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沟通,积极参加班级QQ群、微博群里的话题讨论,拉近彼此的距离。这样在网内网外都能让同学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人际交往就更容易打开生面。
(2)从高校方面来讲,高校要提供良好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大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人际交往才发。高校应改变传统的模式,创新性的发展一些人际交往平台,切实指导、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一是加强师生沟通机制,及时的疏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大学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多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利用各种形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如邮件,QQ、微博等及时沟通工具。二是积极发挥心理辅导中心的作用,要改变辅导中心在大学生心中的不好印象,认为只有心理有疾病的人才会找心理辅导老师。三是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发挥公寓文化节的真正作用,通过一系列趣味活动调动同寝室,寝室与寝室之间的关系,活跃公寓氛围。四是增加班级趣味活动,大学是一个缺乏班级凝聚力的地方,原因在于班级很少活动,或者是举办的活动老套,不能吸引90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参与者寥寥无几。班级开展的活动应该集时尚,趣味性一体,激发大家的热情。应多开展聚餐,联谊,郊游等,而现在高校担心安全问题,不支持甚至禁止这类活动,极大的削弱了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五是高校应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纳入日常的教学内容。多开设一些人际关系课程。如《管理沟通》、《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提升小组》 《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等。通过这些选修,必修课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懂得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口才与演讲协会”等社团的作用,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9]。
(3)从社会方面来讲,整个社会应给大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环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有有效的途径和工具,社交新媒体出现极大的改变的人们交往的方式。借助于网络,人们可以不必面对面的交往,这使得有自卑心理和羞怯心理的大学生在网络中与人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和自然。新媒体的好处就是它的开放性和去权威性,互动性,虚拟性[10]。新媒体的这些特点使得人际交往可以完全忽视个体的差异性,面向社会大众。在网络中大学生可以寻到彼此共同的爱好,易于产生共同话题,在现实中面对面的交往时也有更多的谈资。一些性格内向,有自卑心理和羞怯心理的人,因其对网络上的某件事特别了解,也会赢得大家的重视和关注。这将极大的增强他们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能动性。安全感,归属感增加,人际交往的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崇勇.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3)
[2]刘雷.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2(8):108-110
[3]倪嘉波.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2):126-127
[4]赵崇莲等.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6
[5]邹平.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申武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黄少华,魏淑娟.论网络交往理论[D].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2):8-11
[8]周福华.“宅”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社会工作的介入—以武汉区X高校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李双双.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消费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07-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消费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中的主要群体,本论文主要在网络消费背景下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和大学生消费观培养的必要性和成因分析和对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1]。
一、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消费概况
本论文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随机抽样调查了300位红河W院的在校大学生网络消费观的问卷调查。根据网络消费问卷反映出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2]。通过对红河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
87%的大学生有过网络消费经历。由此可知,大学生在网络消费群体异常庞大。在网上购物的被调查者中选择结算方式时,73%的人喜欢选择在线支付,货到付款也占有17%的比例,在线支付主要通过支付宝、微信红包、银行汇款共占。
在网络购物中,消费最高的前四种商品依次为图书31%、运动和休闲产品32%、电脑及相关产品11%、音像制品26%网上购物与传统形式的购物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大学生网络消费认为有物美价廉52%,跟所说的一致,货真价实17%,但也有被网上卖家欺骗的。购买物品后,对购买的商品的满意程度有26%的人感觉一般,满意的有27%。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概况的同时,不难看到一些问题也随之滋生。例如:在网络消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网络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严重、超额、超前的个人享受主义消费模式、网络消费中风险意识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严重。很多同学选择超额、超前的个人享受主义消费模式。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有自我的独立意识(与众不同和“寻找自我”),大学生对于时尚的消费抵抗力低,有一部分同学购买大量的高额消费品,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观存在极大的问题,个人享乐主义泛滥,不懂得正确区分消费需求和价值。大学生盲目消费是由于经验不足,消费目的不明,决策失误主要表现在不理解哪些方面需要消费,哪些方面不需要消费,为什么要消费等问题上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
网络消费中的交易方式和传统消费的交易方式存在明显问题[3]。在传统交易方式里,是钱货两清的交易方式,内容是可靠安全和有明确的法律保障的;而网络消费是利用互联网视图进行的交易模式,其存在很大的虚拟性。
政府对网络消费的监管力度和制度保障不尽完善。由于网络的自由和开放,相应的网络安全隐患随着产生,在网络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政府缺乏对网络商品的监察力度,缺乏对网络企业信誉的监管 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由于企业网络营销及电子技术发展的先进性和超前性,网络消费的发展是广阔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网络消费观存在问题的对策
通过理解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存在着四个问题,根据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络消费中存在问题的对策[4]。
1.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念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强正确的网络消费就必须加强自我教育,树立合理理财的自我意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积累消费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积极主动了解消费常识;在消费过程中,自己要注重积累消费经验;在消费之后,应该注重售后服务的基本问题。
1.2学习消费知识,加强自身理财能力。要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从而不断强化自身的消费意识。
1.3提高法律意识。作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不要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法盲。
1.4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在日常的消费过程中的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消费有度原则、消费计划性原则、消费主导性原则和消费自立性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2.高校增强网络消费教育
首先,加强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高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中将会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整顿校园环境是从客观上给大学生创设了培养正确消费观的环境。其次,开设网络消费安全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的风险意识,以确保大学生在网络欺诈中争取有效权益。最后,老师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对大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显得更为重要,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3.父母培养子女经济独立的意识
首先,家长在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放手让子女从小事做起,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其次,家里独生子女的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最后,父母应该减少孩子的过分依赖感。从小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
4.加强网络消费保障
首先,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优势作用。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为大学生提供消费参考意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常识。其次,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最后,网络消费交易的安全问题,网络消费目前还处于新的领域,国家对网络消费还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所以国家应加强法制管理,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文。一方面约束商家的行为,杜绝虚假的信息来欺骗消费者,一方面要规范网络交易规范,是在个人信息操作方面,提高网络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可以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小红主编《网络消费行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吕佳奇《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调查和研究》沈阳农业大学 2016年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化,各高校毕业班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同时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密切,高校校园由过去封闭型的“世外桃源”转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高校学分制改革后,学生的流动性增大,班级的日常管理松散,高校毕业班学生个性化问题突出,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使得毕业班学生的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隐患,涉及高校毕业班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等突发事件频发。
当代高校毕业班学生面对的安全问题日趋繁多和复杂化,对此除了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外,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对高校毕业班学生这个群体给予高度关注。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作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存在的隐患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校的社会化进程加速,高校的办学形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变化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认识空间,为学生毕业后从校园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提前做了预习和准备;但另一方面,这些变化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一些冲击,使其安全方面存在更多新的隐患。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骗局和陷阱,给毕业班学生的顺利就业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其中误入非法“传销”陷阱是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国内某些地区非法传销活动猖獗,不法分子利用高校毕业班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通过熟人联络等方式诱骗大学生从事非法传销活动。还有一些假冒公司,打着招聘的旗号向应聘者收取“培训费”等各种费用,或者以“剥削性”试用期的方式招收免费劳动力。这些非法组织骗钱害人,而毕业班学生缺乏此类相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这使其生命安全时刻处于危险的境地。
2.交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交通安全的环境,包括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道路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的环境。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化的加深,高校就处于社会之中,校园的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增加了校园内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在学分制背景下,毕业班学生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外,基本上都已经没有课了,许多毕业班学生由于考研复试、找工作或者实习等原因要经常离校外出,而其对交通法规的漠视、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或者思想麻痹大意,这都有可能发生交通意外,由交通引起的人身安全问题也屡有发生。
3.宿舍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的学生由于自身流动性比较大,同一宿舍的人在宿舍停留的时间不统一,个性化问题比较多,给班级和宿舍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毕业班学生在宿舍内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率高,而学生自身的防火防盗意识薄弱,这不仅加大了宿舍管理的难度,也在无形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另外,一些高校毕业班学生以在外实习、求职等名义,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这也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4.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普遍都非常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给遍寻就业机会的毕业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高校毕业班学生还面临着学业压力、感情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和压力,就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不安、恐惧、自卑、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在这些心态下,有的毕业班学生在找到工作签约时患得患失,在签不签约的选择中犹豫不定;有的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几经波折,却屡试屡败,开始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自身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高校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二、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班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的群体,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多共性。因此,究其原因方面二者也具有共性,甚至前者是后者的沿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对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责任混乱不明确,出现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实、安全教育质量不高。第二,重管理,轻教育。针对学生的安全问题,目前高校主要还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加大惩处力度等手段,而对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的质量好坏、在安全事故中的求生技能和能力如何等方面的重视不够。第三,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轻预防,重善后。高校安全工作具有不可预测性,对其的预防容易被疏忽,多数情况下只有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才会引起高度重视,然后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第四,高校的安全教育不成系统,与实际相脱节,形式化严重,实用性不高。
2.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够
一方面,由于毕业班学生的流动性大,日常的管理制度对其又存在某些不适用性,而针对毕业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有效管理制度尚未制定,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和难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宿舍楼管、高校保卫人员、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制度制定和执行者之间缺少充分的联系与合作,使得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协调现象。目前各高校宿舍管理基本是物业化,物业管理人员的组成复杂,大多是面向社会招聘而来,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欠缺,严重缺乏专业性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力度上大打折扣。 转贴于
3.社会外界的诱惑和影响
现实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陷阱,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影响。我们变得越来越倾向速食主义,对某一事物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好坏、去分辨是非。对于毕业班学生而言,求职心切的同时,又抱有一些不合实际的想法,比如渴望一步登天,能够有迅速致富的快捷道路,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钻的漏洞,制造一些就业陷阱,打着高薪招聘的旗号,招摇撞骗,骗取钱财。
4.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面临的压力过大,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安全防范的关键。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大学生都抱有侥幸心理,总觉得伤害或者事故不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3]认为那与自己无关,其安全防范意识非常淡薄,这为意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给不法侵害者有可乘之机。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生命的认识、珍惜和尊重的意识,而在其复杂的成长环境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当其遭遇某些挫折时,如学业困难、就业失败、情感困惑、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人际关系紧张等压力时,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缺乏必要的社会应对经验。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负面的消极的心理情绪,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三、加强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高校应采用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和普法教育,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高校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只是针对新生入学时期,还应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学生,安排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高校的安全教育方式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性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校报等校园媒体资源和各种相关的活动,以案说法,多渠道地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习,通过丰富而贴近生活的亲身实践体验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其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同时培养其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
2.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对高校特殊时期和特殊群体要有全面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对毕业班学生确保实现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和宿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毕业班学生在外私自租房的现象,对于外出学生实行一周安全报告制度等。同时高校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辅导员队伍和公寓管理员队伍,完善对辅导员和公寓管理员的考核、选拨以及激励制度,切实加强学生公寓安全保卫工作,密切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联动,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3.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文明离校教育
毕业班辅导员要有预见性,详细摸排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学生的真正动机和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方案,提前加强毕业班学生文明离校的教育和宣传。另外,开展一些与毕业生相关的班级活动,如欢送毕业生晚会、毕业典礼、毕业生聚餐、师生联谊、文体活动等,丰富毕业班学生的生活,转移和分散其注意力,引导其安全、文明、有序离校。
4.加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受挫和抗压能力
随着毕业离校的时间越来越近,毕业班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再加上当前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其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引起极大的心理波动,造成心理问题。[6]因此,高校应更加关注毕业班这一特殊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经常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科学地减轻压力,提高其心理的抗压能力。同时教育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其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乐观面对困境、勇于承担责任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5.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能力的培训
针对毕业班学生,高校在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与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前的安全常识教育和防诈骗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就业指导和应聘技巧培训活动,开展就业安全教育,拒绝非法传销,揭秘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欺骗事件,帮助毕业班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其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提高识别非法传销组织和就业陷阱的能力。
6.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加强信息交流和互动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1.政府及旅游相关部门对在校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够重视
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在校大学生群体旅游市场不够重视,宣传力度和促销手段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很多人都觉得在校大学生是一个高风险、低消费、不好管理的群体。旅游相关部门没有对在校大学生群体旅游市场进行深入的考察探讨也没有收集到非常准确的旅游消费信息。在面对在校大学生旅游群体的安全与健康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一般选择的是最保守的态度,不积极鼓励学生外出旅游学习,在这方面抑制了在校大学生的出游需求,又使得旅游业不敢放心大胆地去做在校大学生群体的旅游市场。在这个旅游市场中在校大学生群体没有获得足够的推动和重视,使得在校大学生群体旅游市场陷进了不好的发展状态。
2.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保障性严重缺失,制约在校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大学生社会经验少,是出于一个弱势群体的地位,有很多合法权益都没办法得到保障。比如“吃、住、行”的安全问题、经济消费的服务质量等问题都得不到保障[1]。
3.很多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群体外出旅游的正确教导不够完善
在新闻媒体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因为旅途中出现的各种意外而引发的悲剧[2]。在大学生中也有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学校不重视学生旅游这一块儿,没有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旅游常识和安全教育,从而间接导致学生旅途中死亡的概率。
4.旅游业在旅游项目的价格、开发和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
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花费太多是在旅游交通和旅游景点方面,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到在校大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开支太高,从而会减少在校大学生群体出游的时间和次数[3]。大学生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存在着相当高的期望,但是因为旅游企业在资金和人力上存在着严重缺失,所以针对大学生旅游的产品相对就比较少。大学生群体是个比较先进、充满活力和个性化的人群,而因为旅游产品没有满足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从而吸引大学生旅游的目光就比较少[4]。而在旅游信息的获得上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宣传所占的比重都很小,这表明旅游企业在对旅游景点、景区的宣传工作上存在很大问题。这说明,政府及旅游相关部门对在校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够重视、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保障性严重缺失、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正确教导不够完善以及旅游项目的价格开发管理上的不足,这些都是制约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建议
为了更好更快的拓展在校大学生群体的旅游市场,从相关部门支持、新产品的开发、旅游安全常识教育、定价和营销策略、费用解决方式等地方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1.增加强化政府和旅游相关部门对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看到大力发展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从以下几点来支持:①政府应该从制度及政策层面来推动支持旅游相关企业积极主动的加入在校大学生群体旅游市场的开发;②政府应该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措施,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旅游的优惠力度;③政府应该联合学校,鼓励在校大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适量的健康出游;④政府应该主动与旅馆、餐饮、景区景点等互相商量调节,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的住宿、饮食和门票应该适当的降低费用;⑤政府应该出资修筑在校大学生关于旅游的基础配套设施;⑥政府应该继续提高在校大学生群体旅游市场的法规建设。
2.旅游企业应该尽量努力的开发设计有针对性的旅游新产品
①旅游企业应该推出多种有特点、多元化的新产品;②旅游企业应该推出大学生群体旅游专线,尽量开发适用于大学生群体喜爱的新产品;③旅游企业应该根据旅游产品组合的重点,开拓“机动灵活”的新产品;④推出个性化旅游产品。从之前的特征研究中能够了解到在校大学生群体存在着很多有别于其他旅游群体的特征,然而在整个旅游市场中这个新群体没有占据应该具有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开发这个旅游市场,应该注重成立专门的大学生旅行社。这样才能提升出游的质量,使之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3.高校有必要增加对在校大学生群体出游的安全常识教育
①高校应定期举行不同形式的基础旅游常识和安全教育;②高校应支持鼓励由在校大学生自己组建的旅游协会等社团的开展,正确引导和鼓励在校大学生旅游的自我管理;③高校应针对大学生旅游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和应急机制;④高校应充分意识到适当旅游对大学生知识、身心、锻炼和精神上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在旅游中进行规划并执行等活动既锻炼了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同时也能使大学生更好的认知社会,培养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各大高校应该正确指导支持和鼓舞在校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旅游活动,将旅游作为在校大学生群体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4.旅游定价策略和营销策略的新方式
①旅游定价策略:其一,针对大学生旅游的定价应采取低价策略,以薄利多销为原则[5];其二,旅游产品明码标价;其三,根据不同的时间制定不同的价格;其四,根据不同的空间制定不同的价格。因为受到家庭经济因素的限制,在校大学生群体对价位非常在意。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外出旅游人数会随着价位的涨幅而增加减少。唯有定价的合理,才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群体外出旅游,形成在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旅游市场。②旅游营销策略:其一,增加对旅游业的形象进行传播,创建大学生旅游品牌[6],让在校大学生更好的关心支持现在的旅游业市场;其二,建立高校旅游网络,进行网络营销对于开发在校大学生旅游市场是一个非常积极健康的手段。经过前面的数据分析,我们知道在校大学生群体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来源多是网络。由此可以看出,旅游相关部门在景点景区宣传和旅行社宣传这两方面必须改进,在营销策略和手段上得以改善。
5.大学生旅游费用的解决方式
经过前面对在校大学生群体外出旅游的消费来源、外出旅游的购物、外出旅游的饮食和外出旅游天数等问题的分析中可知,家庭经济条件是约束在校大学生群体外出旅游的最主要原因。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除了家庭、高校等外界因素的支持以外,还要依靠在校大学生凭借自己的方式使费用这一关键因素得到缓解。关于解决的方式有:①鼓舞有出游意愿的在校大学生自己打工兼职赚取外出旅游费用。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劳动赚取的钱来实现自己外出旅游增长知识面,来实践自我人生价值。没有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而丢失开阔视野的机会。并且我觉得自己劳动赚的钱花起来也是比其他方式获取的费用更让人开心的;②鼓励各大高校旅游专业的师生积极加入到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的激发行列中,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经济型的旅游产品。学校自己制作的经济型旅游对于旅游本专业的师生是一个实践挑战,对于在校大学生群体外出旅游的低消费穷游起到一个正面鼓舞的作用;③鼓励经济型的旅游方式。外出旅游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在经济型的出游方式方面,旅游费用就是大幅度的降低,所以有必要鼓励经济型出游方式。比如一些学生组织一起脚踏车出游、徒步出游等方式。
作者:张冰 单位:河南省黄河迎宾馆
参考文献:
[1]常睿.长春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谢晖,保继刚.旅游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1):55-59.
[3]佟静,洪帅.浅谈大学生旅游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矛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3):50-51.
[4]冯倩新,新休假制度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上海高校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 柔道 倒地技术
【论文摘 要】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已经初步开展起来,柔道运动符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通过学习柔道的动作技术和文化内涵可以使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在高校中学生的安全是首要问题,要更好地开展柔道运动,对于初学者而言,柔道的保护性倒地技术非常重要,是保证安全和进一步教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合理的教学原则,应当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好柔道倒地技术,才可以达到学习柔道的最终目标。
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已经初步开展起来。在日本,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和挖掘了柔道运动的现代教育价值,形成了柔道特有的学校教育理论,其体育、胜负和修心三方面的教育价值符合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对人“德、智、体”培养的基本要求。柔道理论在哲学上的升华是柔道教育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身心之力获得最有效使用的“精力善用”理论,大家的相互帮助、相互谦让、融合协调达到共同发展的“自他共荣”理论成为人们和谐相处,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同样在我国高校开设柔道课程符合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要求,可以实现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以及发展目标。
一 柔道运动
柔道(JUDO,じゅうどう)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二 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情况
在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柔道运动这门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普通高校的师生对柔道这个项目的直接了解很少,甚至有所误解,认为练习柔道的人都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功夫高深,其实不然。
柔道运动在我国群众基础不好,高校也是,其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了解程度太低,没有真正认识到柔道这项运动的文化、技术与价值所在;其二,高校柔道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同时具有高学历、高竞技水平、高教学水平的专业柔道人才很少,这两点原因直接导致了柔道这项运动在我国的普通高校开展缓慢。
2009年5月16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柔道分会在北京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大学生柔道协会目前的工作重点应是项目普及与推广,对柔道项目的礼节、技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提高该项目的易学性、观赏性、健身性和社会性(防身性),加大柔道项目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以开设选修课和组建学生柔道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立体化推广,筑起中国柔道金字塔式的培养体系,担当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柔道人才的重任。
三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要性
普通高校开设柔道课程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是重中之重,是课程开设的前提。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生本人必须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柔道运动是两人同场对抗,实战格斗项目,柔道比赛的胜负是需要一方将对手摔倒在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打好扎实牢靠的基础非常重要,而保护性倒地技术就是柔道学习的基本功。学柔道有句老话“要想学摔人,先要会被摔”,这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会被摔”是“学摔人”的前提,只有练好在各种状态下的保护性倒地技术的基础上,在不怕被别人摔倒的心态中,在练习双方都可以保证自己身体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柔道技术学习。
在初学柔道阶段,普通高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不高,身体机能否适应柔道运动的负荷,而对于柔道又存在一种好奇与兴奋,很有可能会在初学阶段发生不必要的伤害,这就会对受伤学生本人以及教师和其他同学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初学柔道阶段,教师和学生必须加强对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视程度,教学过程中不可马虎,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每一名学生正确地了解和熟练运用这种柔道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四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教学原则
1.自觉积极性原则
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体,柔道教师应当从第一节课开始反复强调倒地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每个学生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练好倒地技术,增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学好柔道的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2.循序渐进原则
柔道的倒地技术分为很多种,技术难易不同,教学要由易到难,且忌盲目冒进。柔道的倒地技术按倒地的方向主要分为前倒地、后倒地、侧倒地,按运动状态可分为:原地倒地、行进间倒地、跳跃倒地。
例如,在进行后倒地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先以简单的方式,待学生完全掌握之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具体教学过程为:(1)平躺,收下颚,两臂拍地;(2)两手臂环抱小腿,前后滚动练习;(3)长坐后倒;(4)站立后倒;(5)后退行进间后倒等。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逐级掌握,逐渐加大难度。
3.直观性原则
注重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给学生充分直观影像。柔道教学不能只讲解不示范,教师适当的示范动作,会给学生以最直观、最生动的印象,在学生初步进行动作练习的时候老师要亲自进行保护,手把手地教,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学生,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动作要领,同时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4.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状态都有不同,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身体素质,同时也要求学生如果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状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最终学生们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技术动作。
5.巩固提高原则
持续练习,巩固提高。柔道的倒地练习在初学阶段学习后,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练习,要作为每节课的必要练习内容,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巩固提高,使保护性倒地形成一种本能性的反应,这样就能将练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运动伤害降到最低。
五 小结
在我国高校开展柔道运动课程仍属开始阶段,学习柔道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实现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以及发展目标。
而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柔道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是在练习柔道过程中保护自身安全的技术,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达到学生学习柔道的目的。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女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
一、女大学生兼职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保障问题
安全问题包括信息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当代女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所以极易受到某些人所宣称的利益的诱惑,结果上当受骗。案例:湖南长沙某高校的章同学和她的4个舍友在宿舍午休时,有两名女性自称某某化妆品公司的职员来招聘女学生周末做兼职,薪酬待遇都很好,使得章同学和舍友动了心,但要求先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在确定去做兼职后予以退还。两名女性拿出自己的身份证以证明自己的来历,并送上自己公司出产的化妆品试用装。章同学和舍友在两名女性的劝说下交了钱,待两名女性拿了钱走后,章同学和舍友感觉受了骗,但为时已晚,两名女性早已不见了踪影。
财产的损失还能够弥补,对于女大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人身安全,尤其是在做家教的女同学,这方面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获取兼职的途径
据调查,当前大学生获取兼职的途径主要通过一些中介在路边、墙壁、粘贴板甚至在地面上散布的小广告,或是同学之间做的校园,这些中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很难保证,并且这些所谓的中介人员通常会借此收取高额的中介费,或者如上述案例中收取所谓的保证金。
(三)兼职的时间和报酬
在时间问题上,大学生们的权益往往容易遭受侵害。比如发传单,通常是按小时计算,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明明做了5个小时却只给4个小时的费用,原因是午饭时间的扣除;还有些女学生做礼仪、模特的,中介说是一天站一场,可一旦开始工作就是一整天,工作的时间无法保证。对于兼职报酬,据统计来看拒付报酬的情况比较少,但是延期支付的问题时有发生,有时候需要经过几次催要。中介和用人单位有时还会互相推诿,使得讨要薪资过程艰难。
(四)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女大学生在找兼职时由于经验不足,轻信他人,容易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不论是在网上申请还是在中介或用人单位填写纸质的资料,都要慎重核实,不要填写得过于详实。有关于身份证等重要信息不要交于原件,对于涉及隐私的信息应当询问清楚是否必要或者应当拒绝填写,否则就有可能遭受信息的泄漏使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二、女大学生兼职中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
(一)女大学生经验不足,维权意识薄弱
在校女大学生没有完全步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自身保护意识不高。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不重视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协议或者合同,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或者有些大学生根本不知道、不敢向用人单位提出签订协议,导致即使上当受骗后,也无凭无据,没有办法追讨自己的损失。尤其是在校的女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弱势进一步加大了兼职的风险。
(二)中介机构不正规
女大学生兼职的工作一般以家教、推销员、街面广告、模特、礼仪等服务业等工作为主,而这些所谓的教育机构或是模特公司很多都存在着资质问题,中介只是收取相关的中介费用,对提供工作的单位资质并不进行核查,一些专门骗取信息或财务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做模特兼职的女大学生更是被侵犯了肖像权,甚至是隐私权。
(三)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部门监管不足
我国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根据有关之规定,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协议不属于劳动合同,而只是属于劳务合同。我国对劳务合同的保护没有劳动合同全面,更加尊重自主约定。违反劳务合同通常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基本不涉及行政和刑事责任,因此惩罚力度远远不够。当前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途径主要有劳动、工商部门、公安机关、新闻媒体这四种,并且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责不在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对大学生校外兼职权益的保护也就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四)高校对于学生兼职缺乏管理指导
高校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管理者通常只对学生的在校人身安全和在校学习学业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而对于学生的校外的兼职问题,心理状况关注的较少,不进行过多的干涉或监督、引导。
三、女大学生在兼职中合法权益保护的措施
(一)提高女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首先,女大学生要提高法律保护意识。慎重选择兼职的单位或者中介机构,主动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协议或合同,仔细阅读协议各项内容,明确工作的性质,拒绝不合法的工作,明确工作的条件以及工作待遇等;其次,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面试之前应当清楚告诉其他同学、亲戚或朋友自己要面试的相关信息,或者有男性同学友人的陪同。对面试的场所进行观察,自行面试携带必要的防范器物。
(二)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首先,工商部门应当对兼职中介等机构的市场准入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强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管力度,对于违规的兼职中介和用人单位严厉查处,把经常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兼职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列入黑名单,定期在具有公共职能部门网上公布,通过电视等大众媒体将其予以曝光,发起全社会的监督。其次,公安机关应当联合工商部门加大对非法中介的打击力度,一旦发现违法乱纪行为,实施罚款或依法取缔,坚决杜绝不正规、不合法的兼职中介。
(三)强化高校勤工助学服务机构的职能
高校的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兼职工作也要负起责任来。认真制定勤工助学管理规定,努力实现勤工助学管理的规范化。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接受审批大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的申请的方式,以此审查用人单位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及必要的证件,还可以帮助指导大学生签订劳务协议。或者高校也参与其中,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最终签订三方协议,减少侵害大学生权益的行为。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适应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维护校园治安秩序。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活动。当前,高校的治安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一些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踏入社会较晚,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法制知识匮乏造成的。有些给学生带来财产损失,有些甚至危及大学生的生命。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加强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进行安全管理
高校主要依托保卫部门和保安来进行安全管理,排查外来人员的登记和管理,防止和处理校园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通过宿管员加强学生宿舍门卫监管,防止闲杂人等进入学生寝室。为保护高校各类重要设施及人员安全,保卫部门在采取人员监管的同时,也配置了摄像头等装置,这对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事故的侦破很有帮助。
(二)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目前,高校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创建平安校园。高校将“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等作为一种教育契机,这种教育内容及形式在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具有针对性强、内容贴切等特点。目前,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各类安全事故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由于大学生自身警惕性不高而发生的安全事件依然较多,如大学生参与传销事件、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行为等等。高校有关部门将这些安全事件作为反面典型教材在广大学生中进行宣传,对大学生进行警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二、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体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日益重视,但是在体制上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一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即使进行安全教育,也只是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致使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没有主渠道;二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计划,因此,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方法不力
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变化,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迫切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在安全教育中,大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的群体,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如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应该向大安全的层面上拓展。
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化进程
大学生安全教育要改变以往到发生安全事故或者隐患时再去强调重视,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做到经常进行、经常落实,努力推进常规化进程。具体讲,第一,坚持开展“安全教育月”、“消防教育日”、“安全知识讲座”等,加强节假日期间和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等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变校园安全为社会大安全。第二,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和传统的课堂不同,在安全教育课上,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学生们可以自制一些消防用品,如灭火器、消防队员制服、灭火用的长长的水管等。利用这些道具和学生可以开展角色游戏。游戏中有的学生练习怎样使用一些灭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则表演逃离火灾现场的人,练习一些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等。还可以举行以安全话题为中心的主题晚会,学生自行设计丰富多彩的节目,准备节目素材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
(二)加强舆论引导,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大学生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大安全观的形成,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安全态度和行为,创造并维持一个良好的安全舆论气氛。大学生一般对安全知识了解的层次较低,对实际的安全技能知识了解得太少,大学生获取的安全知识信息主要是来自图片、影视、安全教育活动等途径,其内容除了交通、火灾、环保等内容外,其他多数大学生并不能感知安全事故正走向学校,因此,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大学生安全“忧患”应急意识教育,形成由院系治保部和班级治保委员之间良好的沟通模式,培养好学生干部,不失时机地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有意识地引导舆论的方向,优化育人环境,逐渐形成大学安全文化。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绿色通道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那些心理有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更要多加关心。除了必要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辅导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任教的教师,以及同学,都要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多加关心和帮助,在其周围形成互助、关爱的氛围,让其在教师与同学的关心中获得温暖,感受到生命的感动,帮助他们及早从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在网上建立“心灵家园”区,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安心倾诉的社区,心理老师再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
(四)加强安全防范基础知识的灌输
要使大学生们真正懂得和实践大学校园的“三防”。“三防”即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为了真正做到“三防”,必须做到“三懂”和“三会”。“三懂”就是懂得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的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的措施,懂得灭火、处理盗窃和自然灾害的方法。“三会”就是会报警、会逃生、会处理初起火灾、盗窃和面对自然灾害。通过成立“大学生安全俱乐部”的方式,让这个学生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安全知识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常识。如交通安全、教室安全、实验室的安全、饮食卫生的安全、外出活动的安全、上网的安全等等,都要有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同时,将安全事件作为案例,深入进行剖析和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同学宣传,让同学们学习和深入领会。只有这样,校园安全防范才落到实处。
(五)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安全教育和自我安全管理
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治保部的学生干部开展必要的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巡逻检查活动和宿舍安全管理活动。通过校园巡逻检查和宿舍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如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设立学生宿舍安全文明监督岗,制定学生治保委员月汇报制度等,这些都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全体学生可以每月参与校园安全检查活动。首先是个人自查,就是检查自己的物品的使用和保管,特别是现金和手机等贵重物品的保管使用情况,有哪些疏漏需要改正等。个人自查别注意人身安全的检查,自己是否遵守了学院各个项制度,是否遵守了法纪法规,比如,自己是否外出深夜归来,是否有违反规定在校园喝酒行为,自己是否参与了打架斗殴,宿舍内是否违反规定收藏有管制刀具和酒瓶等等。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和榜样模范的影响带动,真正使大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讲安全,讲文明,守纪律,懂法律,使大学生们真正成为校园治安和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预案的演练,如消防演练、紧急疏散演练、食物中毒演练等,更是实施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开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对增强校园稳定有着长远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向孟德.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措施和建议[eb/ol]./gaodeng/091126/14512179.html.
2、张振东,陈永亮,黄迎乒.河南省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适应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维护校园治安秩序。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活动。当前,高校的治安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一些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踏入社会较晚,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法制知识匮乏造成的。有些给学生带来财产损失,有些甚至危及大学生的生命。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加强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进行安全管理
高校主要依托保卫部门和保安来进行安全管理,排查外来人员的登记和管理,防止和处理校园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通过宿管员加强学生宿舍门卫监管,防止闲杂人等进入学生寝室。为保护高校各类重要设施及人员安全,保卫部门在采取人员监管的同时,也配置了摄像头等装置,这对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事故的侦破很有帮助。
(二)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目前,高校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创建平安校园。高校将“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等作为一种教育契机,这种教育内容及形式在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具有针对性强、内容贴切等特点。目前,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各类安全事故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由于大学生自身警惕性不高而发生的安全事件依然较多,如大学生参与传销事件、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行为等等。高校有关部门将这些安全事件作为反面典型教材在广大学生中进行宣传,对大学生进行警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二、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体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日益重视,但是在体制上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一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即使进行安全教育,也只是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致使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没有主渠道;二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计划,因此,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方法不力
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变化,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迫切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在安全教育中,大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的群体,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如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应该向大安全的层面上拓展。
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化进程
大学生安全教育要改变以往到发生安全事故或者隐患时再去强调重视,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做到经常进行、经常落实,努力推进常规化进程。具体讲,第一,坚持开展“安全教育月”、“消防教育日”、“安全知识讲座”等,加强节假日期间和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等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变校园安全为社会大安全。第二,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和传统的课堂不同,在安全教育课上,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学生们可以自制一些消防用品,如灭火器、消防队员制服、灭火用的长长的水管等。利用这些道具和学生可以开展角色游戏。游戏中有的学生练习怎样使用一些灭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则表演逃离火灾现场的人,练习一些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等。还可以举行以安全话题为中心的主题晚会,学生自行设计丰富多彩的节目,准备节目素材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
(二)加强舆论引导,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大学生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大安全观的形成,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安全态度和行为,创造并维持一个良好的安全舆论气氛。大学生一般对安全知识了解的层次较低,对实际的安全技能知识了解得太少,大学生获取的安全知识信息主要是来自图片、影视、安全教育活动等途径,其内容除了交通、火灾、环保等内容外,其他多数大学生并不能感知安全事故正走向学校,因此,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大学生安全“忧患”应急意识教育,形成由院系治保部和班级治保委员之间良好的沟通模式,培养好学生干部,不失时机地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有意识地引导舆论的方向,优化育人环境,逐渐形成大学安全文化。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绿色通道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那些心理有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更要多加关心。除了必要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辅导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任教的教师,以及同学,都要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多加关心和帮助,在其周围形成互助、关爱的氛围,让其在教师与同学的关心中获得温暖,感受到生命的感动,帮助他们及早从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在网上建立“心灵家园”区,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安心倾诉的社区,心理老师再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
(四)加强安全防范基础知识的灌输
要使大学生们真正懂得和实践大学校园的“三防”。“三防”即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为了真正做到“三防”,必须做到“三懂”和“三会”。“三懂”就是懂得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的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的措施,懂得灭火、处理盗窃和自然灾害的方法。“三会”就是会报警、会逃生、会处理初起火灾、盗窃和面对自然灾害。通过成立“大学生安全俱乐部”的方式,让这个学生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安全知识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常识。如交通安全、教室安全、实验室的安全、饮食卫生的安全、外出活动的安全、上网的安全等等,都要有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同时,将安全事件作为案例,深入进行剖析和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同学宣传,让同学们学习和深入领会。只有这样,校园安全防范才落到实处。
(五)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安全教育和自我安全管理
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治保部的学生干部开展必要的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巡逻检查活动和宿舍安全管理活动。通过校园巡逻检查和宿舍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如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设立学生宿舍安全文明监督岗,制定学生治保委员月汇报制度等,这些都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全体学生可以每月参与校园安全检查活动。首先是个人自查,就是检查自己的物品的使用和保管,特别是现金和手机等贵重物品的保管使用情况,有哪些疏漏需要改正等。个人自查别注意人身安全的检查,自己是否遵守了学院各个项制度,是否遵守了法纪法规,比如,自己是否外出深夜归来,是否有违反规定在校园喝酒行为,自己是否参与了打架斗殴,宿舍内是否违反规定收藏有管制刀具和酒瓶等等。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和榜样模范的影响带动,真正使大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讲安全,讲文明,守纪律,懂法律,使大学生们真正成为校园治安和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预案的演练,如消防演练、紧急疏散演练、食物中毒演练等,更是实施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开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对增强校园稳定有着长远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向孟德.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措施和建议[EB/OL]./gaodeng/091126/14512179.html.
2、张振东,陈永亮,黄迎乒.河南省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