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业建筑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收入水平持续上升,工业企业的规划发展也更加多元化。但是,目前我国工业建筑设计方案,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要求,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质量是建筑的命根,质量上的缺陷是建筑设计的最大缺陷。设计阶段是工业建筑项目的初始环节,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对工程建设的质量有决定性影响。传统的工业建筑设计,仅限于常规的生产需求,多数只是为了向企业提供生产空间,并没有考虑设计方案存在的质量问题。如在设计厂房建筑时,对占地面积、空间改造、建筑性能等问题没有充分考虑,造成建筑设计方案与实际生产要求不相符,设计方案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这也要求建筑行业朝着“环保节能”方向发展,以促进整个工业产业链的优化改造。在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建筑物设计改造中出现了多种“污染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要求,建筑防污处理不够理想。以电力建筑物为例,变电站建筑施工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建筑方案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或者出现在森林区域肆意开发等问题。从工业建筑项目投资的角度考虑,无论是中小型还是大型工业建筑,都需要投入巨额的成本资金。建筑设计关系到成本耗资的数额,如果设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对项目规划需消耗的费用缺乏全盘考虑,那么就可能导致资金的浪费。如工程设计师对工业建筑材料的分配不合理,导致材料采购成本增多;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则会造成了工程的返工返修现象,增加了项目建造成本。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内容
鉴于传统工业建筑设计的缺陷和不足,新时期工业建筑设计应以“绿色环保”为宗旨,从环保、节能、除污、低耗等方面详细分析,设计出更加科学的建筑方案,建造出更加优越的工业建筑物。“保护环境,避免污染”,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对绿色工业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工业建筑设计标准,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前期勘测得到的数据信息,制定“环保型”建筑方案。工程设计师可以从材料、结构、外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工业建筑的绿色效果,严格防范有害建筑的形成。能耗问题是限制工业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大的能量消耗,对工业生产活动造成了较大的阻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节能系统,工业厂房建筑尽量采用外墙保温系统、内墙保温系统等结构,避免热能过度耗损带来的不便。二是节能材料,广泛采购新型节能材料,提高工业建筑的综合性能。除了对工业建筑的结构进行改良设计,还需配备高性能的除污系统,以此来改善工业建筑的使用性能。“除污”是绿色建筑设计思想的新内容,要求为工业建筑提供多功能的操控系统。通常应在建筑物内部安装自动化除污系统,利用除尘器、除烟器等装置维持建筑物内空气的正常流通,防止各种污染现象的发生。热能耗损过大是影响工业建筑内部环境的一大因素,由于传统建筑设计条件有限,对热能消耗问题未能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新时期绿色建筑设计应坚持“低耗”原则,对建筑内、外部的热能消耗加以控制。比较常见的低耗设计是采用“保温系统”,在冬、夏两个季节协调热能供应,营造良好的工业生产环境。
工业建筑设计融入绿色理念的表现
目前,国内建筑行业总体实现了绿色改革,绿色建筑成为了建筑市场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工业建筑设计体现了“环保、节能、绿色”的新理念。在绿色理念指导下,设计单位对工业建筑物的建造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以保证后期施工符合绿色建筑物的要求。常见的改造方式是简化工艺,在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对原始工艺精简调整,以适应节能降耗的建筑设计要求。建筑行业新型材料的出现,大量绿色材料的普及和运用,为实现建筑节能创造了条件。首先,改造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是工业建筑的基本要素,设计人员对混合料进行了绿化改造。如智能混凝土,具有性能强、材质优、成本低等优点。其次,更新工业建筑装饰材料。如内外墙体材料、地面材料、顶棚材料等,均采用了新型的绿色环保材料。除污系统是基于自动化控制平台的新系统,设计人员常根据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结合存在的污染问题,配备专业的除污控制系统。针对空气污染,可在厂房适当位置安装排烟系统,及时把有害气体输送到厂房外部,或者完成相应的空气净化处理。此外,工业污水也是绿色建筑设计需考虑的问题,多数企业已经在工业厂房内配置了给排水系统,避免了污水聚积产生的污染。从现有的工业建筑来看,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可分为“单层、多层”两种形式。每一种形式的建筑物都得到了全面优化,整体结构形式在不断改造升级。就多层建筑而言,设计人员注重结构空间的利用,适当降低每个层面之间的高度,减少建筑能耗,降低结构承载。同时,在工业建筑结构交接处设置加固构件,增强了建筑物抗震、抗病害的能力。
建筑绿色设计方案的管理
设计单位选定工业建筑方案之后,还应对设计方案实施优化管理,以确保建筑物结构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内容包括:勘测管理。按照工业建筑设计的要求,对工业生产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测,收集多项数据以辅助设计。数据管理。利用计算机建立自动化数据管理模式,将企业提供的建筑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处理,以获得可靠的工程数据,为设计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导。综合审核。监理单位应安排专业人员,对工业建筑方案进行全面审核。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最优化。
1.1现代工业建筑整体布局设计
工业建筑在总体布局设计时应当以工业生产的工业流程为主,综合考虑实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各种工艺管线的布置,还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要根据工业建筑占地面积情况,从整体上考虑建筑单体与整体的关系,合理划分建筑周围的道路和绿化带,一方面要保证其为工业建筑整体服务,另一方面还要做到规划合理,不占用额外空间。对生活区、办公区与生产区的位置处理上,不但要考虑观感感受,还要考虑工业生产对生活和办公区域的空气、噪声等影响,可见,在对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整体布局上,不但要发挥出建筑的使用功能,还要促进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
1.2工业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首先,对于工业建筑来说,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工业生产,因此应当以此为主要考虑因素,根据工艺的设计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但在设计时还要注意不能墨守成规,应当因地制宜,以火电厂为例,其主厂房由汽轮机房、煤炭存储间、控制楼、锅炉房等组成,设计时要既要考虑工艺流程的顺序,还要考虑模块之间相互的影响,如避免明火区域与煤炭存储间过于挨近,防止造成火灾等。其次,对于内部空间各个房间和管线的布设要有合理的顺序,一般情况下以经济性和有序性为主要原则,但如果增加费用不高,却能够达到更好的空间效果则应当另行考虑,例如电厂主厂房内部的主控室、休息室、卫生间、办公室等功能性房间的设计应当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为增加建筑物内部整体空间效果服务。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应当充分运用色彩,一方面使工业建筑内部在视觉上更加美观,另一方面也起到对各类构筑物、设备区分的作用。例如对室内墙体、地面和顶棚涂刷暖色调的涂料,使室内空间更加赏心悦目,而对有危险性或潜在危险性的设备、管道等涂以带有警示性的冷色调颜色,要求这些颜色在地面、墙体等背景颜色的衬托下要更加显眼。最后,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工业建筑的采光通风,避免出现眩光、通风不畅等现象,为工业生产人员提供安全、舒适、人性化的工作空间。
2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探讨
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应当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节能环保的需求,具体来说其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2.1工业建筑的大空间、大跨度和高层化趋势
工业建筑的占地面积一般很大,随着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以及工业生产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各种大型机械设备不断得到应用,对建筑面积的需求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因此必须不断开发工业建筑的空间利用,为使工业建筑内部的空间更大、布置更灵活,一是需要减少柱子、墙体的数量,因此,大跨度、大空间的工业建筑将会是现代工业建筑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二是可增加工业建筑的高度,充分开发土地可利用空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业建筑高层化无法实现的因素主要是机械设备重量太大,一方面很难将其运输到较高楼层,另一方面对高层建筑的楼板承受负荷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楼板承受荷载的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同时工业生产自动化流水线也向着重量轻、体积小的方向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可考虑将较低层数作为生产用房,而将较高层用作办公等,这些都给工业建筑向着高层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单元化设计
单元化设计就是采用标准柱网的结构将工业建筑设计成标准单元,一方面有利于工业建筑的整体规划,增加工业建筑的通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厂房的扩建,是现代工业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单元化设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总体规划,分期建造。这种方式有利于节约前期投资,便于工业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扩大生产规模,并且由于单元化设计的通用性,简化了后期的设计,在工业建筑扩建时对既有建筑的正常运行无影响。第二,用定型的单元组合成厂房。这种方式可根据设计要求直接组合,极大缩短了工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且对于后期改造来说,只需要更换某单元即可,可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快速完成改扩建。
2.3节能型工业建筑
传统的工业建筑对能源的消耗较大,无形中增加了工业企业的运营成本,为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应当在对工业建筑的设计上考虑节能效果,力求降低投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来达到节能的目的:第一,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将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降至最低,减少供暖和制冷系统的运行消耗。实际设计中,可采用导热系数低、热阻值高的保温隔热材料,如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来替代传统的实心砖,采用聚苯板等保温材料,优先选用外墙外保温的形式,以免出现冷桥现象。围护结构的门窗是保温隔热的最薄弱环节,为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可用中空玻璃、真空玻璃、low-E玻璃等替代传统平板玻璃,提高门窗的隔热能力。第二,为减少空调和照明设备的使用量,可在设计时考虑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例如对于自然采光来说应将生产线尽量布置在靠窗位置,增加天窗,对于建筑通风来说可采用新风系统,利用室外自然风与室内空气的循环流动,增加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和含氧量,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有利。
3结束语
在设计过程中尽管没有可以执行的国家标准,但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应重视建筑的节能设计,从工艺设计开始注重建筑物的节能。例如,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应在建筑平面布局、交通用地、安全疏散、使用功能的组合、室内环境的确定等方面进行方案的优化,尽量减少占地,缩短管线减少交通面积,使平面布局更加紧凑合理,减少建筑物护结构的面积,从而减少土建工程量,降低施工能耗,减少采暖及空调设备的用量,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目的。
如我区大部分地区为严寒地区,工业建筑均需冬季采暖,尤其在东部地区冬季室外温度在-20℃~-30℃的天数较长,采暖能耗占比例较大。过去好多地区的墙体厚度较大,结构构件的尺寸较大,建筑物重量大,结构笨重,在节约能源方面非常不利。因此,在设计中进行节能设计的潜力很大。
在本人设计的供水工程中,有好多厂房为泵房、水处理间、加药间、水沉淀间等。在能保证电气设备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主副厂房合并建设,以减少土建工程量。有些厂房室内湿度大,采用自然和机械进排风,来保证室内正常环境。并参照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对屋面墙体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采用密封性能较好的门窗等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从而改善室内环境、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2工程实例
以单层排架结构取水泵站为例,屋面采用挤塑聚苯乙烯夹芯板,外墙为300厚陶粒砌块,外贴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门用彩板门,窗户为断桥铝合金窗,建筑面积461.16m2,采暖面积427.68m2。
2.1墙体外保温优点
为了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在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做墙体外保温,可消除“热桥”的不良影响,有效地保护主体墙,使墙体潮湿、结露的情况得到改善。
2.2门、窗户
本工程门窗设计采用断桥铝合金门窗。优点是:保温隔热性能好,比普通门窗热量散失减少,大量节省采暖和制冷费用,节能效果显著;防结露、结霜,提高了门窗的水密性和气密性;防风沙、抗风压,抗振动效果好,是一种绿色建材。
2.3节能计算
煤炭工业中的建筑是煤矿生产需要配置的设施,具有多方面的用途,对结构建筑的设计能够在综合建筑各方面需要的同时强化建设的合理性,使煤炭工业建筑的综合效应达到最大化。建筑的实际建设完成,必须有整体的规划,结构设计既起到了对建筑的规划作用,并实现了与煤炭工业特点的结合,使建筑与工业相适应,增强建筑的价值体现。通过设计方案的对比,形成最优设计方案,能够降低建设成本,在性能上也更加有技术保障,同时各项建筑指标的达成,也确保了建筑的安全性,满足了煤炭工业的生产要求。随着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发展,煤矿生产方式不断发生新变化,煤炭工业建筑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建筑结构设计能够及时运用最新的理念,加以体现到具体的施工建设当中,确保煤炭工业建筑的现代性,使其适应生产,保障矿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2]。
2煤炭工业矿井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改进措施
煤炭工业中的建筑结构设计必须体现安全性,因而其设计要求较一般的建筑设计高出很多,同时由于以往建筑设计对功能、安全等指标的过于注重,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考虑,使得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具体设计中加以改进,以实现更高的发展要求。
2.1明确建筑结构设计指标,建立标准模型
煤炭工业建筑设计的成型由各项具有重要作用的指标数据决定,这也是在设计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对设计方案的最终完成有着重大影响[3]。建筑设计的各项参数包括目标参数、控制参数等的设定都要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将波动幅度小的参数选择出来,作为指标形成参照标准,能够在设计中更加精准地得出与目标参数相符的数据。在设计中,建筑材料以及结构构件尺寸、面积等指标需要在建设前设定出来,对各项参数前处理。相似的函数应当设计多组,以便在比较中找出最优化的方案。通过函数分析煤炭工业建筑结构的性质,为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时间、材料等。同时,建筑结构的稳定安全性与使用年限等的硬性规定,设计要权衡约束条件,结合力学等科学确定架构的刚性、结构形变限度等,确保符合规定标准。当设计各项重要指标都确定之后,以此为参考建立标准模型,使结构设计更加直观化,有助于煤炭工业建筑的最终建设。
2.2综合计算数据,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煤炭工业的建筑结构设计除了庞杂的数据确定外,还设计多项计算程序的运行,这也是改进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4]。由于煤炭工业建筑要求高,变量复杂,多种设计条件在其中需要综合考虑,因而对其进行数据的计算,以实现建筑建构的精确化。在计算当中,结合实际需要,采取不同方法对数据进行演算,转化约束条件,节省时间,恰当的计算方式能够推动程序的最优化,使其用途更加齐全,运行更加高效,多个小程序的有机组合,形成程序的综合化,使结构设计更有保障。通过程序的运算,结合计算结果,在模型的矫正下,根据现实要求,选择煤炭工业建筑结构设计最佳的方案。通过对这个方案进行可行性的评估以及安全性等的结合,进行具体实施建设。同时,在以往建设中对煤矿建筑美观因素考虑不足的具体情况下,将外观等参数置入计算当中,在方案中加以体现,从而提高结构设计的人性化。
2.3综合分析计算结果,保证结构设计质量
由于在结构设计中参数的复杂性,导致计算结果也多样化,主要的设计人员要将计算结论加以统计,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各个设计方案优劣的比对,形成科学的认识[5]。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抓住方案细节,分析异同点,避免因疏忽而遗漏了关键点,致使出现结构设计的漏洞。煤炭工业的建筑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工程,需要动用大量的资源,因此,设计上必须精益求精,在考虑节省成本的同时,对建设技术也要相应地加以改进。通过对数据计算结果的综合分析,设计方案的比对,消除了建设中的各项弊端,使结构设计更加趋于科学性,从而保证了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为设计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结语
1.1采暖
按照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规范》及JGJ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厂房所处的位置隶属严寒地区,必须设置集中采暖系统。因冬季室外计算温度低,采暖期长,主厂房空间大,各层互相连通,采用常规散热器采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且布置散热器比较困难,故本设计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为主,辅以暖风机采暖的方式。其中地面辐射采暖热媒为60/50℃热水,由场地锅炉房换热机组供给;暖风机采暖热媒为110/70℃热水,由场地锅炉房直接供给。同时,连接厂房外皮带接口处设置热空气幕,采暖热媒为110/70℃热水。
1.1.1热负荷计算
根据主厂房围护结构的具体做法,结合UHG选煤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热负荷计算。
1.1.2采暖设施和设备
根据主厂房热负荷计算结果,结合UHG选煤厂业主要求,地面辐射采暖加热管采用De20PE-RT耐热聚乙烯管,等级4,S=6.3,壁厚2.3mm,总长度6010m。选用11套T400分集水器以及1套T600分集水器;暖风机选用14台RH-165热水型暖风机。由此来满足主厂房内部采暖需求;同时可以根据冬季室外温度变化灵活调节开启暖风机台数,实现节能控制。蒙古UHG选煤厂外部皮带采用不封闭的方式,皮带211、711、801及802与主厂房连接处洞口冷风侵入量太大。由此,提出尽量减小连接处洞口尺寸,在皮带与主厂房连接处采用悬挂橡胶皮帘的方式,同时设置垂直式热空气幕进行冷风隔断,以此来保证主厂房内部采暖温度。
1.2通风
根据规范要求,为满足夏季通风降温需求,在主厂房屋顶设置10台DWT型屋顶风机。
1.3矿粉池及门口坡道防冻
主厂房地处严寒地区,冬季室外采暖温度很低,同时风雪天气较多,采暖期太长,导致主厂房内部矿粉池以及门口坡道容易结冰,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弊端,由此考虑采用伴热电缆融冰化雪的方式。根据场地实际情况,采用2根单位长度发热量为17W/m的电缆以及18根单位长度发热量为18.5W/m的电缆。
2本项目设计特点
2.1采暖
主厂房采暖一改传统的散热器采暖方式,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辅以暖风机采暖。同时考虑主厂房与皮带连接处的冷风侵入过大,采用垂直式热空气幕隔断冷风,保证室内采暖效果。暖风机采暖方式灵活,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车间厂房,当空气中不含易燃或易爆性的气体时,可以作为循环空气供暖用。暖风机不仅可以独立作为供暖设备用,也可以作为补充地面辐射采暖散热的不足部分。本设计中,暖风机悬挂安装于主厂房内部钢柱上,不占用生产空间。另外,暖风机开启方式灵活,可以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灵活调节实现节能控制。
2.2通风
根据主厂房生产情况,夏季厂房内部散热量大,需设置机械通风。本设计中在屋顶均匀布置10台轴流风机,新鲜冷空气从下部外窗进入,热空气上浮经风机排出,室内空气组织流动合理。不仅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而且带走了厂房内部积聚的热量,可谓一举两得。
2.3矿粉池及外门坡道防冻
针对主厂房内部矿粉池及外门坡道的结冰现象,采用伴热电缆加热的方式,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且主要通过热辐射方式向结冰部分输送热量,以此达到融冰化雪的目的。这种加热方式,启动迅速、温度均匀、安装维护方便、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同地面辐射热水系统相比,没有试漏、清洗、维护等麻烦。同时,电缆布置方式灵活,控制方便,表面温度一目了然,是一种快捷、有效、安全的加热方式。它为选煤厂主厂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措施。
2.4节能评估
本工程中的采暖及通风设备均选用符合国家能效标准的节能型产品。同时注意改进热力管道的调节方式,采用平衡阀、自力式流量调节阀,实现管道调度、运行、调节的自动监控。采暖和供热管道保温采用导热系数低的玻璃棉管壳保温,外包铝箔保护层。对采暖管道、法兰、阀门及附件按国家有关标准采取保温措施。系统运行后加强热力阀门及附件等维护管理,降低供热管道热损失,使管道热损失降至5%以下,系统总泄漏率控制在2‰以下。
3结语
[关键词]现代工业体系;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设计
工业建筑是维持工业生产安全平稳进行的重要保障,工业建筑的结构设计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工业建筑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工业建筑结构的合理性缺失必将导致企业增加生产运营成本,无法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好的工业建筑结构应该综合企业的生产模式、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管理方式等,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结构性优化,实现生产环节的最优化设计,从而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
1工业建筑结构设计
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应秉承安全性强、建设成本合理、结构质量高三个基本原则,并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模式、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管理方式等进行系统化设计。首先,根据企业对建筑强度的要求,合理选择钢材型号。选用钢材必须通过国家质量检测体系的认证,确保钢结构的强度与质量。在合理选用钢材型号的同时,对钢结构进行防腐防锈处理也是保障其刚度及强度的重要措施。根据所选的钢材型号,对建筑结构进行系统的应力分析,选择对应的焊条,保证其焊缝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不能忽视结构附件的性能要求,应按照实际需求及相关规范进行选型配备。此外,还应格外注意对地基的处理,根据建筑结构进行针对性的地基处理,确保工业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抗震等级要求。
2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
2.1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概念
现代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概念较之以往有很大不同。与传统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只重视建筑结构的分析、设计相比,现代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更加注重对生产模式、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管理方式等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综合评价、分析,权衡性能、成本、结构、舒适度等多方因素,确立科学、合理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对工业建筑结构设计进行最大程度优化的方式,达到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的目的。
2.2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存在的问题
结构优化与建筑美学的矛盾在当前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过程中尤为突出。通常在结构设计中很难做到对结构强度、建筑性能、实用性与现代设计理念、建筑美学兼顾。过多关注设计理念与建筑美学的优化,会造成设计方案对结构布局、工艺流程的考虑不足,使得优化方案缺少实用性,对工业生产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可。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工业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中工程造价优化与结构强度优化的矛盾。钢结构的设计除了要保障刚度、强度的同时还要做到兼顾经济合理性。如何在保证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优化结构工程造价、减少钢材使用量,也是设计人员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主要考虑的问题。
3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探讨
3.1建立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模型
科学、合理的开展工业建筑设计优化工作离不开一个好的结构设计优化模型。在工业建筑设计优化过程中,针对重点变量进行函数模型的建立,对多种结构参数进行模拟、分析。函数模型的建立与运用有助于实现设计参数的最优化,从而根据实际需要,找出最科学的优化方案。在工业建筑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中,针对工程的基础结构、屋盖系统、围护结构三个重要方面进行重点优化,对其进行选型分析、受力分析、工艺分析、造价分析等全面评价,确保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模型构建的重点在于确定参数变量,根据约束性条件与结构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模型中的参数内容。参数内容确定后,应根据企业对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目的与优化方向选定合适的函数模型,确定最终的优化方案。
3.2完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管理体系
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常因为缺乏指导性的优化理念与量化标准,使得结构优化方案有很大的变动性,并对设计管理与施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为了保障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工作的有效进行,满足现代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需要,必须完善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建立专业的指导思想与量化标准。对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优化进行规范管理,根据相关标准规范与思想理念对设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实现对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质量控制。
4结语
工业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强、内容复杂的工作,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必须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综合考虑生产模式、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管理方式等进行多种因素,对设计方案的性能、成本、结构、舒适度、建筑美学等多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选择合适的参数变量,根据优化方向针对性选择函数模型,确立科学合理的参数内容,做出最佳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案,实现设计的最优化。
作者:李雷 单位: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姚大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及应用[J].江西建材,2012,(03).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业先生在此书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1980年改革开放之窗使建筑界开始大范围了解域外的新形势。而这时的西方建筑界正进入多元化的时代,现代主义遭到普遍的质疑,‘后现代主义’思潮又以历史的、商业的等面目出现并很快又被多种极端个性化、时尚化倾向所取代。这些走马灯似的建筑流派其实并不是建筑实践的主流.现代主义的理性内核由于已有多年的实践历史,仍是大多数建筑师所遵循的思维方式。但是.在中国由于建筑师缺了这半个世纪理性化的现代建筑洗礼,在接触外来影响时极易只接受和模仿其争奇斗胜、五花八门的表面,而难以理性地坚持适合我国国情之所需.更难以抵制社会上不良趋向了。在我国能解决这一难题的为数不多的建筑师中,黄星元同志应被认为是其中的一位。”
关先生的这一段话,既深刻剖析了现在我国建筑设计问题的历史社会根源,更肯定了黄星元的建筑成就在我国当代建筑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为他的同学和好友,我深深地为他自豪和骄傲!
黄星元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工作。他长期从事工业建筑设计。工艺决定建筑,建筑跟着工艺走,人们往往认为在这里建筑难以发挥。但是他沉下心来.长期艰苦不懈探索,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工业建筑设计.比如陕西彩色显像管总装厂。大连华录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等,在国内国际获得好评。在工业建筑设计实践的基础上.他努力上升到理论,发表了有关论文如:《谈工业建筑创作》、《工业建筑创作构思》、《工业建筑表现什么》、《步入信息时代的工业建筑》等。可以说.他在我国工业建筑设计的实践和理论方面.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黄星元在民用建筑设计领域也大有建树,成果丰硕。我直接看到的就不少,比如海南广场建筑群.很有地方特色。三亚的山海天大酒店,我在那里住过两次。其功能的完美.使用的方便.和自然山海的融合.都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他主持的北京中关村普天大厦设计,反映了他的现代建筑新成果。
由于他的突出成就,2000年国家建设部授予黄星元全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黄星元同志是一位朴实而宁静的、乐观的、具有平常心态的建筑人,在他成就斐然。成为大师后.依然如此。今天,市场经济发展,物欲横流,在建筑界,不少建筑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往往急于成名和致富,求实之风不足.浮躁之风盛行.这是我国建筑水平不能适应发展要求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种情况下.反映黄星元同志成就和经历的专著问世,无疑对我国建筑界是迎面吹来的一股清凉之风!
我殷切地期望建筑界的同志们都能读读这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关键词】工业建筑 结构设计 概念设计 结构概念设计 工业生产 结构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结构工程时在进行设计时,有大量的工程需要计算,部分内容计算方式较为繁琐,工作量较大。随了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软件的逐步推广,建筑的结构分析软件被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中,解决了结构工程时手工计算的难题,也提高了结构设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设计的准确程度。由于结构计算软件的节省了大量的传统工作,被结果设计工程师经常使用。在过分依赖软件的背后,带来的是设计的单一,结构设计变成单纯的软件化,结构设计职位也变成了熟悉软件操作即可的基本要求,这造成建筑墨守成规,缺乏结构创新。
二.工业建筑中的结构概念设计。
1.工业建筑的特点。
工业建筑是进行工业生产的房屋,由于其特有的建筑使用性质,在工业进行建筑设计中,要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
(1)工业建筑要密切结合生产,要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为生产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卫生条件,工业建筑设计要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产品质量。
(2)工程生产的类别较多,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生产类别有轻型也有重型,有热加工也有冷加工,有的要求开敞,有的要求恒温,这对建筑在空间布局、体型、室内处理、立面和层数等方面有直接影响。这就要求建筑要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特征来设计不同的建筑厂房。
(3)部分工业建筑和厂房中需要使用起重机械和大量的设备,还有的需要较为高大的敞通空间,在内部通风、采光、屋面排水、建筑构造处理等方面都要比民用建筑复杂。
2.工业建筑中的结构概念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不断的设计研究和实践,结构设计工程师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在行业形成了一系列的设计规范、标准图集和设计手册等。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计算及结构程序被大量应用到建筑结构工程中,设计单位开始抛弃图版,开始在计算机上挥动鼠标操作。在此表象下,部分结构工程师通常都会形成一种错觉:建筑结构设计很简单,仅仅需要遵循设计规范、标准图集和设计手册,在根据建造师给出的非结构空间方案,利用计算机完成。在设计中,结构设计师变成了拼图的玩家,被动的操作着建筑的结构设计。这导致建筑结构无法有效运用结构工程的知识,同时也容易造成和建造师发生交流分歧。
在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GBJ68-84)采用了概率理论作为基础来规范建筑结构极限状态的设计准则,要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要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安全适用。概率极限状态虽然较为科学合理,但在运算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似,仅仅能算作近似概率法。建筑结构设计中,无法凭借极限状态来估计建筑结构的真正承载能力。建筑是一个空间结构,结构总的各种构件通过复杂的方式来共同工作,且不脱离总的结构体系。在目前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在空间结构体系的整体研究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待设计中采用了简化和假定。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师要杜绝盲目的抄写规范,而是要将规范当作实际参考和指南,在实际的项目设计中要进行合理的搭配和选择,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建筑整体结构体系和建筑结构分体系二者之间存在的力学关系具有较为透彻的认知,在结构设计时,要将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设计工作中。
概念设计是通过运用清晰的结构概念,不需经过数值计算,依靠结构整体体系和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震害、破坏机理、工程经验和实现现象所获得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对工业建筑结构和相关计算结构进行正确分析,综合考虑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计算假设间的差异大小,对建筑结构和构造进行设计。工业建筑的结构概念设计是展现建筑结构工程师的设计思想的关键,而结构工程师主要任务是要在一定的建筑功能和生产工艺要求下完成建筑的结构设计,要妥善处理建筑和结构、结构和构件、结构和工艺、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目标是要设计出合理的产品。计算机软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适应处理所有的建筑结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也无法大量的运用计算机软件来准确的进行结构构件分析,这就要求工业建筑设计中要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性,通过结构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来设计最终的合理的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设计中,计算机程序的计算结果是根据设计中的不同工况而提供的不同数据,但到底是何种工况才是最适合的工况,哪种工况结果是最需要的结果,这类问题需要结合不同的工况计算来综合分析,在此情况下,建筑结构工程师要加强结构概念设计的应用,才能准确判断出计算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而最终筛选出需要的结果。
在工业建筑的初步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中,无法完全借助计算机的结构计算分析软件来处理,这需要结构工程师对建筑结构布置和结构体系根据工艺的布置方案来做出相应的规划,必要时候要进行建模计算,提高最终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确定方案时,要和大工艺的设备选型相辅相成,要满足大型设备的独特需求。大型设备的生产制作周期较长,一般在得到相关责任人审查后,施工建设单位才会开始联系相关的设备制造商,开始提供供货,在此阶段中,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案要成为下阶段施工设计的依据,一旦此时忽略了大型设备的影响,或是对其他项目考虑不周,会导致下阶段非常麻烦,更有甚者导致项目无法进行。结构设计工程时在初步设计阶段和方案设计阶段中,要综合运行结构概念,结合工业生产工艺的特点,选择建筑结构性能较好,较为经济的结构方案,运用结构概念,在深刻了解结构性能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到结构设计中。结合结构分析软件,建立合理的简化模型,利用计算机结构分析软件的优势,提供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为施工图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出现大型和超大型的工业建筑会越来越多,其建筑的体型也会越来越复杂,钢结构会大量的应用到工业建筑中,这就要建筑结构提高设计标准和要求,在满足工程进步和生产工艺要求的同时,要将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进行组合使用,在提高施工进度的同时,要便于后期的安装。要提高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改善计算机分析软件的滞后性,逐步完善结构分析的功能。在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基础上,融入结构概念,通过恰当的设计、假定、简化,使计算机分析更接近真值,保证计算分析结果的有效、合理、可行。
五.结束语。
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中,在总结设计经验的基础上,融入结构概念设计,这要求结构设计工程师要富于创新,并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建造师的协同,来提高工业建筑的结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隋翔宇 SUI Xiang-yu 工业建筑中的结构概念设计[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2011年4期
关键词:工业建筑,新型材料,智能皮,发展
0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各种多功能的建筑材料被研发出来,而这些材料对于我国工业建筑的实现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发展。
1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1.1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1.1.1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朴素的建筑语言清水混凝土体现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但建筑师们认为,这是一种高贵的朴素,看似简单,其实比金碧辉煌更具艺术效果。,发展。“清水混凝土”一直是国内建筑领域少人涉足的一片神秘之地。,发展。虽然,它与生俱来的厚重与清雅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而其施工难度之大,可变因素之多,又使其始终难以被国内的业主和建筑师所采用,更鲜有成功的范例。
20世纪初时,混凝土因其力学特性开始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到20世纪中期,建筑家们逐渐把目光从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的具体利用转移到材料本身所拥有的柔软感、刚硬感、温暖感、冷漠感等材质对人的感官及精神的影响和刺激上,开始用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与生俱来的装饰性特征来表达建筑传递出的情感。
首都机场新航站楼采用的就是清水混凝土技术。据该工程技术负责人介绍,新航站楼共有65万方混凝土浇灌任务,其中有一半以上将采用清水混凝土,这种技术将主要在候机大厅和公共大厅外部结构采用。这种新混凝土没有色差、气泡和裂纹,也不用进行刷漆装修,完全是自然灰色调,非常质朴,目前国内只有香港机场采用过此项技术。
1.1.2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40MPa)首先用于30层以上高层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这种建筑物下部三分之一的柱子,在用普通混凝土时断面很大。除节省材料费用外,与钢结构相比,加快施工速度也是采用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特点。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制成的。除采用优质水泥、集料和水外,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还必须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
我国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发展迅速。我国是生产和使用混凝土的大国,混凝土的质量在不断地提高。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越性不断地得到认可,混凝土应用技术的进步,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高性能混凝土获得了迅速发展。
1.2新型绿色环保装饰材料的发展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建筑功能材料,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随着人们牛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装饰工程中不仅要求材料的美观、耐用,同时更关注的是有无毒害,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及环境的影响。“ 智能皮”是由美国费城的建筑师斯蒂芬·基兰和詹姆斯·廷伯莱克研究发明的一种建筑新材料。
“ 智能皮”是包在铝框架外面的一层膜,就象包在帐篷支架上的尼龙布。,发展。是由两层叫做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的聚酯膜组成的(PET也是用来制造汽水瓶的塑料材料),这种设计理念是利用这种薄而柔软的膜作底层,把照明、供暖、能量储存甚至信息显示屏等微元件都“印”在上面,就好像用墨水在纸上写字。其结果是可以提供无限个性化的廉价电子墙壁,既可用于工业生产,也可用于住宅。人们可以自己设计住宅,例如,可以把起居室的一面墙作为内置电影屏幕,而按一下开关,整面墙都可以变成窗子。,发展。
智能皮的两层PET之间有两英寸厚的空间,内层贴有气凝胶衬垫。而两英寸厚的气凝胶衬垫的绝缘效果跟用聚本乙烯绝缘材料浇灌的17英寸厚的水泥砖墙完全一样。PET的外层涂有包含用相变材料制成的微胶囊状透明树脂,可以在白天吸收周围热量,并在晚上温度下降时释放热量,从而使墙壁本身变成一个调温设备。
2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环境与趋势。
2.1工业建筑设计的节能省地趋势
工业建筑在节能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工业建筑设计历来就很重视设备节能,利用自然通风,利用自然采光。,发展。
2.2生态化发展趋势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生产力发展、工业建筑蓬勃发展、必须考虑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与可持续性发展,新的绿色工业将是自然循环的整体部分,甚至在用了能源之后还在生产新的能源,它不破坏自然,它的废弃物将是自然成长的营养而不是污染环境的毒物。新的绿色工业建筑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工业建筑的城市环境设计、节能、节地、环境保护与防止污染等问题给予了极大重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面向新世纪运用生态学中的共生与再生原则,结合自然并具有良好的生态循环方面将是工业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
2.3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在工业建筑中,也存在着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任何有价值工业建筑,慎重对待拆除和改造,避免单纯大拆大盖,适当保留可以延续历史记忆,为企业留下深厚的企业文化、为后代留下文化遗产。
3结束语
工业建筑发展迅速,他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他对于我们的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必须引导工业建筑向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维生.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概况[J].经济管理,2009(05)
[2]周铁军,袁渊.现代工业建筑高技术化设计趋势研究[J]工业建筑,2006,(11).
[3]汤雪飞.现代工业建筑发展趋势[J]河南建材,2008,(05).
[4]周铁军,张洁,袁渊.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2).
[5]邓钊.浅谈污水处理厂建筑物设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09,(04).
[6]柳彩虹.对原有化工建筑设计的几点改进[J]甘肃科技纵横,2008,(02).
[7]陈海.对当前工业建筑设计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1).
【关键词】新有机建筑,设计观念,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伴随着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对清洁,节能,生态,环保的建筑有着更多的青睐,而新有机建筑就是一种可以满足人们这种需要的建筑结构,通过遵循自然建筑与周边相关事物的内在自然规律,使得建筑设计更加生态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低碳节能环保的社会经济需要,在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加强对新有机建筑设计的分析探讨,具有深远意义。
二、有机建筑设计概述
1.有机建筑的概念
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代表人是美国建筑师F•L•赖特。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赖特十分欣赏中国的老子哲学),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2.手法主义与结构突破
波浪的曲线、不规则扇形、阶梯状平面,作为其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有机形式语言,在他的设计中重复出现。阿尔托在纽约世界博览会芬兰馆通过内部空间的塑造,给使用者带来真实的空间感受,空间体验变成一系列的发现,从而达到了空间的连续性、整体性。芦原信义认为阿尔托是“用加法创造空间”,即先确定内部,再向外建立次序,虽然对外部空间会有一些损失,但是内部功能及空间理想状态能得到充分研究,所以每个局部都十分人性化、充满关怀。赖特则借助于建筑结构的可塑性和连续性去实现空间的整体性。用面或边界代替承重墙是赖特“捣毁方盒子”理念的全部内容,他引出了悬臂粱的概念,这使角柱丧失支撑功能,角落被打开,盒子随之消失,楼板和屋顶在空中伸展开来。而他的有机一开始便意味着把混凝土悬臂设计成自然、树状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构思从装饰引申到整个结构。
三、新有机建筑的特征及其手法运作
随着人类价值观念的转化,有机建筑试图重新诠释“建筑—环境—人”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宏观高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入考虑建筑问题。在建筑界,新有机建筑受到不同学派的启迪,以现代建筑偏情一支的理念为基础,发展中的有机建筑作为一种“活着”的传统,秉承继承与发展并行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共生与互动的原则,随着意识与技术的变革不断的修正、拓展和深化,并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中,表现为一种多元综合、交叉与互补的趋势。
1. 混沌有机的同一整体:“人—建筑—环境”系统的建构
新有机建筑将“人—建筑—环境”视为有机系统的同一整体,并有意识地促成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同构。
(一) 共生与重构
在与环境关系的处理上,有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从适应性的有机融合转向更为主动的共生,甚至对环境进行重构。建筑与环境在自然与社会层面上的有机结合,作为所在环境内在自然结构秩序以及历史文脉的再现与延续,反映自然与人文形态的秩序性与复杂性;建筑生成后进一步与所在环境相互作用,与环境形成多重的动态有机关联与提升。
(二)建筑介入环境的方式
有机建筑以动态、谦逊的方式介入自然,嵌入、隐埋、隆起、融合、扭曲、翻转、皱折、切割多元化的手法随机应用或交揉构成,形成丰富的大地景观系统。其中与基地构架的契合是一项重要内容。
2.建筑形态与空间的多层次建构
(一)分形几何的转换应用:基于整体的尺度层级体系建构
从生态系统的观念来看,建筑自身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并存在一系列的子系统,如结构构架系统、表皮系统、空间系统、设备系统等,每一个系统都有不同的尺度层级。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分形几何,将分维、尺度层级与自相似性等特性引入到设计领域,为表现复杂的结构、动态与韵律提供了灵感和尺度。比如,土层的隔热保温、保湿性能营造了展馆内的稳定气候布兰塞尔住宅“V”字形的体态两端与草地相连,中部缓缓凸起,使用空间被巧妙地埋于地下,屋面铺上植被融入环境横滨国际客运码头通过扭曲、褶皱和升降形成连续的表皮与空间,并隐喻“山谷、丘陵、缓坡、洞穴”。
(二)连续空间的建构
当代新兴的拓扑学为有机建筑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拓扑界面的流动性和粘连性消解了传统建筑学中墙体、地面和屋面之间的界限,使建筑空间融为一体。
乌什达一梵德雷建筑,以连续、丰富、整体且形态自由的空间隐喻灵活柔软的内脏,建筑将传统意义上模块化的地板、墙壁和天棚等建筑语汇以一种粘性的流动感表现出来,住宅内部与外部空间形成流动与互动,空间与活动的安排仿佛一个戏剧性的事件
(三)人性化的场所建构
除了建筑形态与空间,当代有机建筑还特别注重场所的建构,关注人造空间与自然空间的交互,注重多重事件的发生与体验,并尽量避讳传统建筑语言的片断性,追求深层次开放的有机空间体系。有机建筑追求自然意趣、奇异空间以及戏剧性故事情节的营造,从注重视觉的空间构成到注重感觉(听、触、嗅)的场所营造,还有对历史记忆的关注等,当代有机建筑完成了从空间到场所的革命性飞跃。
3.建筑“机能”的生态模拟:能动、动态与主动
进化中的生命有机体,在资源消耗上往往最为节约,而且具有自我调整能力。有机建筑旨在像有机体一样适应环境、优化自身机能,实现高效、低能耗与有机更新。新有机建筑关注建筑与气候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与互动过程。劳伦·亨德尔森(Lawrence Henderson)发展了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的适应观,认为有机体与环境存在双向互动和协调的整体关系,强调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并产生关联与影响,各个有机体为适应这些影响而产生变化。
有机建筑把万物变化的生动过程与静态形式结合起来,形式追随“能量”的过程,服从(而非抵触)自然界中各种活跃的力量并由此而生成特定的形态。这种“能量”,包含着自然结构的力量、风力、热流和水流、地能、电场与磁场,以及人体具有的微妙能量,如精神、意识等。这些能量的有机整合与互动,可以形成适宜的人居环境。
四、结束语 自然万物是进行新有机建筑设计的灵感源泉,这是有机建筑崇尚自然,遵循自然内在规律的特性所赋予的。在有机建筑设计过程中,任何有生命的机体,他们的内在结构和外部形态都会对有机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启迪和影响,因此,在进行新有机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本着尊重自然规律,遵守一切事物的内在联系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得建筑整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使得建筑整体能够和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都能够有机的和谐共生,这种设计思想,不仅仅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对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创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总之,这是新时期一种值得推广的建筑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世芬 冯路 新有机建筑设计观念与方法研究 [期刊论文] 《建筑学报》 ISTIC PKU -2008年9期
[2]君钧,室内设计中的生态主义——未来的室内设计[会议论文] 2003 -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会2003"欧神诺"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亚洲室内设计联合会
[3]杨瑞,莫金汉,张寅平,蜂窝光催化反应器实用设计方法及其应用[会议论文] 2004 - 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
[4]汪幼江,陈琦,用建筑设计理念营造城市夜空间[会议论文] 2009 - 北京照明学会成立30周年暨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工业建筑设计;传统教学模式
《房屋建筑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工程、城乡规划等多个专业开设,涉及学生面广量大,并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介绍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房屋建筑的构造原理与构造方法等基本知识。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本课程对于所有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专业均是一门基础课程。如何让本课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至关重要。
一、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该课程涵盖了民用建筑设计和工业建筑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涉及公共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单层厂房设计、多层厂房设计,但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量较少(64学时左右),对于厂房设计这部分内容只是一带而过的讲授,学生也是一知半解。
2.该课程的内容大多数为国家的规范、标准的解释,内容枯燥无味,在课堂中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较困难。由于该课程是学生较早学习的专业课程,对大部分建筑、建筑构件等概念无具体的认识,再加上大部分上课都是课堂理论教学,学习效果甚微,存在黑板上盖楼的现象。
3.由于土木CAD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学生认为手工设计、作图已经过时,对平时的手工大作业敷衍了事,造成对基本设计原理和制图标准掌握较差,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以至于越学越对本课程不感兴趣。
4.教材中的作业、插图较陈旧,无法跟实际工程相衔接。
二、解决方法
1.《房屋建筑学》课程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应用性较强。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课堂教学,配合挂图、录像,但受可实际参观的建筑工地的限制、学生在课外教学中对实际工程掌握和处理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加强多媒体立体课程的建设,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将发生较大的变革,在教学中课堂理论教学与知识的扩充及实践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课件密集的知识量,使理论与实践做到有机的结合。同时多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根据施工图动手制作相关模型,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制作楼梯间、基础等模型。
2.《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的教授学生虽然易懂,但真正让学生动手设计时,学生会出现无从动手的尴尬局面。而立体化多媒体课程在教学设计时,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强调“协作学习”等。因此,这种教学设计强调学生课后以自主学习为主,对于像《房屋建筑学》这类课后需不断自学的课程,多层次的知识信息的组合将使学生学习更加合理、学习效果得以大大提高。
3.利用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可以使《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和优化教育资源,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建筑教育普及等方面实施教学改革,满足教学内容更新经常化、教学活动实施手段多样化、学生学习合理化等新的教育教学标准。
4.在作大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允许学生用计算机绘制较简单的图,但数量不超过3张,其他作业还是采用手工作图,其中有一张图纸要上墨线。可以避免学生应付做作业。
5.在开学初安排8个学时的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认识建筑,为理论知识学习打好基础。
6.大力推广使用国内优秀教材。以知识点为单元组织教学,不断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与国内外先进建筑技术水平的同步增长。
7.以网络为基础,课件上网,优秀作业展示,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8.在授课过程中,国内建筑和国外建筑设计方法、风格同步讲授,同时多讲国内优秀建筑的设计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我国建筑业正面临着新一轮革新,对土木建筑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表现为质的提高和飞跃,因此,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是本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傅文庆.现场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
[2]刘志麟,刘丰贤.浅谈《房屋建筑学》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3]崔千祥,赵武.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山东农业教育,2005.4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工业建筑设计;传统教学模式
《房屋建筑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工程、城乡规划等多个专业开设,涉及学生面广量大,并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介绍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房屋建筑的构造原理与构造方法等基本知识。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本课程对于所有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专业均是一门基础课程。如何让本课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至关重要。
一、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该课程涵盖了民用建筑设计和工业建筑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涉及公共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单层厂房设计、多层厂房设计,但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量较少(64学时左右),对于厂房设计这部分内容只是一带而过的讲授,学生也是一知半解。
2.该课程的内容大多数为国家的规范、标准的解释,内容枯燥无味,在课堂中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较困难。由于该课程是学生较早学习的专业课程,对大部分建筑、建筑构件等概念无具体的认识,再加上大部分上课都是课堂理论教学,学习效果甚微,存在黑板上盖楼的现象。
3.由于土木CAD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学生认为手工设计、作图已经过时,对平时的手工大作业敷衍了事,造成对基本设计原理和制图标准掌握较差,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以至于越学越对本课程不感兴趣。
4.教材中的作业、插图较陈旧,无法跟实际工程相衔接。
二、解决方法
1.《房屋建筑学》课程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应用性较强。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课堂教学,配合挂图、录像,但受可实际参观的建筑工地的限制、学生在课外教学中对实际工程掌握和处理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加强多媒体立体课程的建设,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将发生较大的变革,在教学中课堂理论教学与知识的扩充及实践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课件密集的知识量,使理论与实践做到有机的结合。同时多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根据施工图动手制作相关模型,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制作楼梯间、基础等模型。
2.《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的教授学生虽然易懂,但真正让学生动手设计时,学生会出现无从动手的尴尬局面。而立体化多媒体课程在教学设计时,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强调“协作学习”等。因此,这种教学设计强调学生课后以自主学习为主,对于像《房屋建筑学》这类课后需不断自学的课程,多层次的知识信息的组合将使学生学习更加合理、学习效果得以大大提高。
3.利用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可以使《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和优化教育资源,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建筑教育普及等方面实施教学改革,满足教学内容更新经常化、教学活动实施手段多样化、学生学习合理化等新的教育教学标准。
4.在作大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允许学生用计算机绘制较简单的图,但数量不超过3张,其他作业还是采用手工作图,其中有一张图纸要上墨线。可以避免学生应付做作业。
5.在开学初安排8个学时的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认识建筑,为理论知识学习打好基础。
6.大力推广使用国内优秀教材。以知识点为单元组织教学,不断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与国内外先进建筑技术水平的同步增长。
7.以网络为基础,课件上网,优秀作业展示,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8.在授课过程中,国内建筑和国外建筑设计方法、风格同步讲授,同时多讲国内优秀建筑的设计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我国建筑业正面临着新一轮革新,对土木建筑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表现为质的提高和飞跃,因此,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是本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傅文庆.现场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
[2] 刘志麟,刘丰贤.浅谈《房屋建筑学》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3] 崔千祥,赵 武.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山东农业教育,2005.4
工业和民用建筑业,对改善我们的生活水平具有很大的作用,在资源的能源的压力下,把新型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工业和民用建筑业之中去显得尤为重要。既有利于人们对于环保节能的意识的增强,同时更大缓解资源压力,促进着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新兴技术;工业;民用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297-01
工业和民用建筑新型的施工技术在建设施工项目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工业民用建筑的施工中运用新型技术对于施工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对该建设项目是否能够顺利的开展、完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对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影响的因素
1、人为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整个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着加高的道德修养和展业的知识技能,才能能更好的来适应新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施工的单位和管理的人员要根据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来进行,新型技术的应用必然会出现理论与现实中的误差,因此要制定出合理的体系来应对这种发展的局势;新型技术运用的同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按照规范化的目标进行。
2、施工材料的影响:新型的材料给工业和民用建筑业带来了很大的大益处,同时因为高科技材料也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采购人员具备较强的辨别材料的能力,及时的掌握关于新型材料的益处,以及质量、价格等信息,确保工期的正常进行。
3、环境对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影响:环境以其复杂多变的特性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工程施工过程充分的考虑环境带来的影响,重点做好关于防治的措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完成高质量的工程。工业和民用建筑是与人们社会息息相关的,我更加的重视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关于我国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发展呈现了逐步上升的趋势。部分地区的分布也比较合理,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逐步形成,工业和民用建筑业逐步出现新的面貌。
1、许多城市逐步出现了一批新兴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和民用建筑业也在迅速的崛起。这就要求了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生产建筑之外、更要求完善的配套工民用建筑来适应它的需要,从而改变着城市整体的精神风貌,实现工业新区带动商业开发区、民用建筑的共同发展局面。
2、旧城区的工业改造,需要新型技术来适应改造中的应用,目前就城市中城中村的发展最为关键,改造过程中为了适应城市化高层建筑的发展,既必须要求了建造中的新型技术应用以达到其安全性。
3、城市化发展的同时,高科技工业建筑逐步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现代化高新技术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致使工业和民用建筑有了较大的发展。(1)、城市中民用建筑出现了高层的趋势,工业建筑中也出现了多高层的厂房,其结构都是采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构造的。(2)工业建筑中的车间采用新型的,可以灵活的运用到车间中去。(3)、新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的复杂厂房,达到了造型简单新颖、功能合理,体现了现代化工业建筑的新特点。(4)新型科技技术运用到科研实建筑工程去,规划的同时满足了厂房的要求,还改变了环境,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还满足于现状。例如:我国酒泉、西昌等航天科研基地,不仅体现了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还可以利用其作为航天旅游的新景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4)、现代交通业中的新型技术的运用,例如采用电能汽车,改变汽车尾气的污染,核电等相关的工业建筑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这些工业建筑的建造都需要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来完成的。
4、在新型技术的指导下,高新的科技园、工业园的兴起,逐步形成不同的建筑交叉出现。使社会经济与科教之间带动关系更为紧密,促进了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城市发展的整体上看,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三、新型技术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应用中带来的作用
1、新型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以工业体系为主体的工业建筑发展,同时带动民用建筑的日趋完善,实现了标准化、多远的城市发展空间。
工业中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模式,达到生产加工一体化的结构体系。而工业建筑则多采用钢筋混泥土框架为主体,轻模为辅来建造的技术,使安全系数达到了更高,还节省了资源的使用。而实体建筑随着新型技术的发展,如家用的地板出现了花纹、木系地板等,更加的符合现代化的气息。
2、逐步重视工业建筑的艺术创作要求,建行次以现代化建筑的思想为核心,在设计过程中参杂艺术的魅力,体现出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风格。
3、工业和民用建筑,当以生资料为基础,以服务人们生活为目标,正确的运用新型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四、新型技术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业中运用的措施
1、改变观念上对新型技术运用的差距。
现代化的工业和民用建筑要满足现代化新技术、新材料变化带来的要求,改变过去经济观念所带来的弊端。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提高对精品的意识,把创新的构思设计思想放在首要位置,重视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改变以往设计中古板单一的思想,加大对设计的热情。
明确设计师的工作不是个人所为,要逐步参与到社会活动。做到以公众服务为对象,全面考虑经济发展的整体思想,改变单纯的设计风格,使设计达到更多的领域。
2、新型技术的运用,要改变体制上的的差距。逐步与世界接轨,改变设计的方法、了解高科技的技术的特性,从而更好的应用于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3、走能源资源节约型的道路,提高工业和民用建筑业的灵活性,便于满足现代化工艺对建筑业的需要,满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4、改善工业化建筑和民用建筑之间的配件、结构的标准化,重视人类工程学在发展中的需要。从质量上达到所需的要求,把高科技更好的运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体系中去。
5、更加的重视工业建筑中的环境、资源节约、污染等问题,对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寿命观念,便于达到后期的管理、修缮工作。规范工业和民用建筑设计的制度,利用新型技术的同时符合我国国情,面向现代化。
结束语:在新型技术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无论是新型建筑材料的革新,还是施工技术的革新,都体现了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同时也促进着现代化的发展的速度。与此同时,满足了人们在生活居住性、商业性的要求,随着人类升水瓶不断的提高,新型技术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运用也会越来越重视,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要求。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技术不断的革新速度是飞快的,这就要求有更多的新型技术去适应发展的需求,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制度也在渐趋完善。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来说,应当更新理念,不断发展与提升技术的专业性,更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浅析民用建筑气密性对室内环境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8).
[2] 王志民.浅谈如何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J].民营科技,2009,(03).
【关键词】空置工业厂房;空间改造;室内设计艺术;创意产业;LOFT
在今天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快速扩张的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城市需要改善整体环境,一些过时的空置工业建筑大大影响城市的形象,而且造成浪费。如何有效提高使用这些空置的空间,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发展工业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为了满足城市的各种功能要求,需要建筑的多样化;随着城市重新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实施环保措施,导致城市中出现了很多空置或废弃的工业厂房群落,虽然工业生产任务已经结束,但其仍然有其使用价值。
在欧美发达国家旧工业厂房翻新和再利用已经走过了探索和实践,并达到成熟阶段。1973年由美国政府批准的SOHO历史街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旧工业区的演变而来的SOHO艺术街区,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让人们逐渐认识到旧工厂建筑的文物价值。于是,后来越来越多著名的建筑师在欧美发达国家专注于重新利用老工业建筑设计和研究,并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出现。世界一些知名城市和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魅力的老工业建筑改造利用街区,如纽约CHELSRA、柏林谢默斯街等等。而我国对空置工业建筑的利用刚刚进入一个自发上升到自觉的过程,整体而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缺乏历史背景和人为因素的呼应;缺乏对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和知识转化方面缺乏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公众参与。
近年来,在城市中工业区的比例在逐渐下降而且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中老的工业区必然面改造的课题。北京798无线电厂,杭州化纤厂,天津玻璃厂等大型重工业建筑群体及其附属公司已形成规模,但它产业地位逐渐萎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旧的工业厂房的再利用与改造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也认识到空置工业厂房仍然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在如今商业气氛浓郁的经济社会如何能够保留这些空置的工业建筑,保护那些蕴含历史、文化和记忆的场所?如何系统地学习以最经济的方式改造旧工业厂房,并以经济合理的方式,平衡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之间的矛盾是我们不断思考的城市发展的最佳方式。
(1)北京大山子地区798工厂
在中国LOFT空间正在迅速发展中,我们北京的798艺术中心是比较典型的,这里聚集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人,艺术家把艺术品直接放置在LOFT里面。LOFT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很随意,休闲,最大限度地激发想象的空间,所以最好的空间实际上是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创意能够迅速激发出来,最快的诞生。
廉的租金,把一些厂房租下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 在“798”艺术家们就像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典型的现代主义包豪斯风格的工厂,整个区域规划有序,建筑风格独特,许多艺术家前来工作和生活,慢慢今天的798艺术区就形成了。
出版社、艺术画廊、雕塑家、当代艺术家纷纷进入北京大山子地区798工厂,出现出版、设计、演出、艺术家工作室、展示等文化行业,同时时装、精品家居、餐饮、酒吧等服务性行业也聚集于此。在不知不觉中,中国顶尖的当代艺术与文化正凝聚于北京大山子地区“798”空间。
工厂,画廊,工业生产,艺术创作,秩序规范,率性随意――这就是今天的798。
(2)昆明“创库”
昆明创库又称上河车间,原来为昆明机模厂生产车间,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坝路101号,空置后建立了20多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和展览、休闲、餐饮空间,成了非常有特色的昆明艺术家标志性的建筑。
昆明创库是由空置厂房改建的艺术主题社区,在社区内广告人、艺术家、商人、策展人、学生、工人、艺术爱好者……各取所需。在这里不仅可以购买大众艺术品,还有更附传统性的艺术品、民间技艺和实验性当代艺术、戏剧、电影、舞蹈、音乐、演讲等演示和交流。展示当代实验艺术在这个由艺术家开辟的上河车间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活动。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织融汇、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冲突与交融、时尚休闲的消费空间与简洁实用的创作空间交织汇聚,相互影响,形成了这一地区既有活力又富特色的社区。
创库内的各种画廊、设计室、酒吧、文化传播公司等机构或企业,都因其各自不同的展运作模式和定位而互为补充。艺术家自觉地把自己变成公众艺术中心和公共生活的一部分,与当代城市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还促使市民和企业开始关注艺术,激发当代艺术的活力,以提高其形象和完整性力度。
(3)重庆“坦克库”
“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由四川美术学院购买一个废弃的军事仓库改建而成。这是一个公益性的艺术机构,既保留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又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可行性的探索,体现了文化与艺术、经济的发展关系。该艺术中心通过举办一系列学术论坛、艺术展览和交流项目吸纳艺术基金会的资助。
艺术中心为创意专业人士、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提供了一种新的理想的栖息地,对促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拓宽了公众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和沟通渠道,扩大了社会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丰富了相关机构和私人收藏家的中国当代艺术资源,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和良好建议,促进艺术和文化的健康发展。
我们过去的对空置工业建筑的改造往往是大修大补,甚至直接被“夷为平地”或局限于纯粹的外观建筑的改造。拆除和重建都浪费很多资源,而且破坏了历史和文化底蕴。空置空间可以通过室内设计艺术的方法“变废为宝”,原来的自由空间只需要些微的调整来适应新的功能需要的同时,又能保持原来的历史和文化。
关键词:现代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建筑项目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与城市新区开发一样,旧区改造需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地遵循城市化的规律,适应当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城市更新涉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等诸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1.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现状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工业建筑在退出生产环节后,均处于自然衰退、大量闲置状态,在新的规划时限之内,往往会被直接拆除。但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仓库、旧厂房等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和保护思想逐步传入我国,国内建筑行业工作人员也逐渐开始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予以了一定的关注[1]。
随着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成功实例的逐渐增多,一场影响范围较大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也悄然兴起,主要体现在:第一,改造和保护旧工业建筑的范围逐步扩大,即改造和保护旧工业建筑涉及的范围,逐步扩展到了存在期限5至60年的建筑物。第二,相关部门对于改造和保护旧工业建筑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其发展路线已经由自下而上的民间自发式逐渐向上自上而下的系统式运作、设计、规划的趋势发展。
2.城市旧工业建筑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生活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城市建筑在不断进步,建筑的建造形式和建筑材料都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旧的建筑形式已经不再适应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中国城市中还存有很多近现代的厂房,这些厂房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大批工厂迁出“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遗留下数量可观的旧厂房及工业建筑。这些厂房都较难满足现代厂房在空间、跨度以及通透性上的要求,通风、防火也不乐观,这些厂房无法继续以原来的身份存在。而在讲究效率和追求利润的现代大都市,商业及社会发展不可阻挡,这些住宅和厂房都处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巨大的商业利润促使开发商大量地进行开发,而对这些旧建筑的处理当下基本局限在一个——拆。于是,很多城市的优秀旧建筑在爆破声中、推土机下灰飞烟灭。
旧城改造可以给社会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利润,为城市发展、升级做出贡献。可人们慢慢发现,自己在这样的城市中迷失了方向。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城市的标志性越来越不明显,人们很难找到对城市的认同感。
旧建筑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历史、科学内涵,唯有建筑所记载的历史才是信史,往往比文字更为真实、深刻。随着现代城市的旧城改造,大批城市优秀旧建筑被拆除,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历史片段在我们眼前消亡。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缺乏特色,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感觉到现实中的城市和记忆中的城市相距越来越远,似乎历史的记忆从我们脑海中渐渐消除。没有历史痕迹的都市,给人的感觉是“失忆”;高楼大厦、宽广道路、成片绿地,固然给城市文明注入了现代气息,但是,城市建设应有其传承性,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3.城市规划中旧建筑改造的建议
目前,城市对于旧建筑保护基本上都是对城市重点文物进行重修,保护的范围大都是对有着重要文物价值的建筑,而对时间不是很长,但对影响城市文化、影响大众生活的一些旧街区,则简单地采用“拆”来解决。城市需要历史文化的传承,但旧建筑基本都处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在不可能所有城市都将新城和旧城分开的情况下,保护旧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旧建筑无法以其原来的身份继续存在于城市之中,所以,我们必须对旧建筑采取一些措施。
20世纪20-30年代,一批建筑师和规划师提出了许多理想的城市模式,但这些用传统的形体规划和大规模总体规划改建城市的做法,都因把城市看作了一个静态事物而告失败。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旧文化不断交融,新旧情感不断交融,新旧建筑也在不断交融。我们应该重视旧建筑的保护、改造和再利用,进行“谨慎的城市更新”。不仅针对文物建筑,而且,那些普通的旧建筑,都是构成地方特征和维系原有社会经济文化延续的载体。这些载体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张扬着城市的个性。
建筑设计规范是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调整的,因此,在旧建筑的改造设计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由于前后规范条款的不一致所产生的矛盾。应该认识到强制性规范的设置,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旧建筑的改造利用,建筑的安全性是最根本的要求,不能为了保护历史价值而忽略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因此,以破坏建筑结构安全的代价来取得设计突破的方式是不能提倡的。建筑功能的重新布局和调整,是以结构安全为前提的,任何旧建筑的改造都必须严格地遵循了这一前提条件。
4.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应采取措施
4.1加强功能置换
信息革命给旧工业区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发挥政府、企业、开发商、民众各自的优势,形成有效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政府与民间 相配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大力促进信息产业、建立科学技术革新的信息中心,并通过它们的进驻实现旧工业区用地功能的置换; 同时兼顾传统工业的技术更新和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层次。
4.2秉承生态理念
引入生态理念,指导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通过生态技术对已废弃污染的旧工业用地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系统的景观规划和园林设计对昔日荒凉的旧工业区进行绿化,对被污染的滨水地带进行治理,建立有效的有害气体及灰尘回收装置,控制大气污染.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彻底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原有的自然风貌.尽可能避免大量拆除荒废的 工业设施,保护环境,减少能耗,节约资金,并为未来的发展留下无限可能,使生态恢复成为改变旧工业区面貌的主要手段,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4.3保护工业遗产
改造应做到保护与创意相结合,沿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旧工业区改造并不是把一切都推倒重来,应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保留有价值和有文化特征的东西,处理好更新、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具体可采用调整用地、整治环境、置换功能和保护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重塑空间环境形态等措施,使之在形成全新的、符合当代使用功能和景观生态要求的一流环境的前提下,又有清晰可见的地段历史发展踪迹和见证物。同时城市化建设也应对城市景观设计和形象设计加以重视,注重 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品味。
4.4科学理论指导
结合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论和“循环 经济”理念,采用适当的规模、合适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确定旧工业区用地功能调整的发展策略及方向,按具体情况找出 不同城市和城市的不同工业地段更新的重点,挖掘存量空间资源潜力,采用不同的更新方法,针对实际问题采用具体的措施。
5.结语
旧工业建筑资源改造再利用的价值已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肯定,尽管我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巨大。对旧工业建筑定位是其改造再利用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难点,有些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很难完全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这就需要在针对旧建筑的改造项目上有更详细、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依据,甚至是专门的规范。所以,旧工业建筑改造必然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孕育创意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