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机电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多媒体技术凭借其集合文本、图像、视频、动画、音频等多种传播媒体于一身的优点,已经在教育教学、影视娱乐、商业广告等多个领域成功运用。多媒体教学因容易创设教学情境,减轻了教师教学难度,为广大的教师所青睐。同时,多媒体技术能够刺激受众的各种感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机电专业概念繁多,知识枯燥无味,很难吸引到学生学习兴趣。传统教学形式是依靠教师口述、板书进行,学生上课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传统教学形式对于教师上课也具有难以克服的困难。例如,那些复杂的机械构造无法板书板画、机械运动的过程无法模拟等。多媒体技术运用很好地解决了机电教学所面对的此类问题,有效地降低了机电教学的难度。例如,在讲授《液压传动系统》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整个系统的组成元件、工作原理以及基本回路等知识要点展示给学生观看。学生通过这些简便易懂、生动形象的图形动画,将很快理解教师口头描述不能表达清楚的知识点。而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将给予学生全面的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机电教学的教学效率。
2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以致用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的核心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能力。机电教学中,相当部分的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教师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讲述这些知识,容易脱离实际的运用,导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如果开展过多的实践课程又会耽误太多的时间,同时也需要大量师资的支持。那么,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很好地解决了机电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难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机电专业技术的实践材料“空间转移”到课堂中,使学生在课堂内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这些理论知识在现实实践的运用情况,也能够让学生根据实践中的问题及时地返回到理论知识中寻求答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效果。另外,多媒体教学有效避免了一些损耗程度高、危险性大、操作成本高的实习实践,是对真实动手实践最为有效的模拟与代替,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3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依靠口述及板书方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容易形成“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睡”的尴尬局面,教师疲于应付,学生缺乏兴趣。如果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则可较好地改善这一局面,实现“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良好局面。结合机电教学的实践来看,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很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教授电路知识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中有绘制电路图的操作步骤,那么教师主动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描述电路图的绘制过程。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操作进行实现,如果学生描述完全正确,教师可以操作多媒体播放一个简单的鼓掌音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参与程度,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拓展时空范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机电教学内容多、时空广、难度大,如何能够在局限的时空内把机电的知识内容有效地呈现给学生,是机电教学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多媒体技术凭借其科技优势,几乎可以把同一形式的教学材料转移到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内,将历史空间内的长度缩短,把现实空间中的距离缩小,把微观的、抽象的、远程的领域转化成眼前鲜活生动的情境,从而大大地节约了教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多媒体教学的课件也容易获取,大大节约了教师上课板书的时间,可以利用所节约的时间实现师生互动和沟通,答疑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无疑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提升。例如,在教授机械构造一节内容时,单独的理论课程会太单调,而带领学生去工厂车间参观既费时又费力,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大型机械构造拍成照片,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对知识不感到陌生,缩短了拓展机电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5结语
机电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强的课程,它能够在理论基础知识的指导下,直接参与社会生产活动。所以,如何教会学生实际操作,是实践训练的主要内容。而大部分中职院校课程教授仍以讲授为主,实际训练课程很少,且在教学考试中占据很小的比例,也没有完善的教学考核办法,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二、中职机电教学改革措施
(一)将生产环节引入教学课题中
将生产环节引入教学课题中指的是将实践课程内容和本地区一些机电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联系起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带入生产车间。将传统的消耗性实习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性实习,这样不仅能实现学生和企业之间的直接对接,还能够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有效的弥补了教学设备不足、教师资源缺乏教学基础薄弱的情况。
(二)全面开展实践教学法,积极开展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在中职机电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尽可能的减少验证性质的实验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另外,教师在组织课程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自发的参与到实践科研活动中,加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提高了机电教学的效率。
(三)改革机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
中职机电教师作为机电教学的领头人,理应率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积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对于一些概念性基础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对于一些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实践讲解以及精讲多讲的方式。另外,教师还要尽可能的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中职机电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四)不断创新机电教学大纲在机电专业的教学环节中,要不断根据社会市场经济需求创新教学大纲,坚持课题化思想,根据现代企业机电控制技术的特点进行课题设计,把职业岗位的可操作性以及专项性作为大纲依据进行创新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从基础到专业、有学生专长达到企业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将职业技能培养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五)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中职机电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是需要组建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只有教师有能力,科研知识强,才能够有效提高中职机电教学的效率,促进机电教学改革的步伐。另外,在进行机电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邀请高校教授以及知名专家来校开开展研讨互动。同时,让教师深入生产实践,走进企业中,这样才能增加教师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才能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为社会培养创新性和技术性人才,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优质课堂的重要条件之一,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健康积极的教学环境,促进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班级中的优等生从小接受了过多表扬,抗挫折能力差,学习上的一点点困难就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落差,无法超越自我。“差等生”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对学习自暴自弃、听之任之,学习态度不端正,心理上对老师抵触情绪较多。教师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找出解决办法,采取多种方法和学生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为分层、分组和合作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立足生本,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备课
中职机电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设置针对的是学生的总体情况,对教师来说,要想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设计好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必须设定至少针对三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要加大教学问题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中等生要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层次上,适当增加题目的灵活度,促进这部分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差等生”,要求掌握基础知识,问题相应简单,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即可。
3.将分层与分组结合,让学生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分层教学的意义也在分层授课中得到集中体现。课堂问题的设置、课上巩固练习的习题设计都要围绕“分层”进行。每节课中的例题是概念的典型应用,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例题,有些例题讲解清楚明白就好,有些例题要加以引申,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每个小组中分配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讨论时,可以互帮互带,共同提高。课堂巩固中分层习题的设计,担负着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巩固提高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题,以避免有些学生早早做完没事可干,有些学生想了半天仍然一头雾水、毫无思路的情况。如教学“液压传动”时,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针对c层学生,从列举生活中的传动实例入手,先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举出例子,进而让学生自学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最后连同a层、b层学生共同讲解液压传动的基础原理。针对b层学生,则从解析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入手,随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液压传动的基础理论,最后举出应用实例。而针对a层学生,则要注重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领头作用,在学习方面,让他们先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液压传动的基础理论,继而了解发展概况,将总结出来的知识抽象为几个方面,在纸上一一列举,最后让a组学生分别参与到b组和c组的合作学习中,承担部分教师的职责,帮助b组和c组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课堂最后,由教师列举液压传动的实例、发展概况和基础理论,让学生将教师演示的与自己所学的相对照,检验有哪些知识是自己通过学习得出的结论,哪些是通过小组合作或教师讲解得到的,由此发现自己的弱项,教师做最后总结,对各组学习进行评价。对于课后练习我们可以设计多个问题,要求优等生全部做完,中等生做其中大部分,“差等生”只做基础题。这样,既满足了优等生的提高需求,又保护了“差等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层练习题的设计,让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检查、巩固、反馈,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补偿性练习的机会,从而达成课前预设的分层教学目标。
4.分层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