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闻传播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通过新疆地区大众传播活动的范围来看,对民族习俗的应用应该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新闻活动中。2)广告活动中。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活动要突出的一个重点就是民族团结。新闻活动的传播者为汉族,受众却是包含汉族在内的所有民族。所以说传播方式必须要结合少数民族的习俗。有些习俗性的传播方式可以直接被新闻媒体加以采用。例如服饰和色彩使用习俗。比如说电视台在对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进行的采访中,记者可以穿戴少数民族的服饰。哈萨克族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她们喜用白、红、绿、淡蓝色的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等为原料制作连衣裙,女记者穿着这种哈萨克姑娘特有的服饰会给哈萨克族以亲切感,自然就在心理上易于接受,传播效果势必要好的多。
电台节目由于更突出语言,所以在进行传播活动时应注意结合当地的语言习俗。针对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全体受众的电台节目一般采取以汉语播出,少数民族参与的方式进行。例如2010年在古尔邦节期间,新疆伊犁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905天天说事》制作播出了一期特别节目——《快乐的节日》。节目以电话连线、直播间访谈的形式为穆斯林群众营造了喜庆的节目氛围。这是一档以汉语主播的节目,但是由于伊犁是哈萨克自治州,主要住民是哈萨克族,因此新闻传播活动在宣传党的政策、指导人民生活的同时也需要也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因为是一档轻松快乐的节目,所以主持人在使用语言时适当使用了口语化的语言,也就是内地人常说的新疆话。比如新疆人喜欢把“你在干什么”说成“你干撒的呢”,把“我没理他”说成“我没尔视他”。诸如此类的新疆方言更有助于加强维吾尔族群众对节目的亲切感,切实感受到这是为他们而办的节目。因此这一期特别节目很好的将汉族和少数民族统和在了一起,对各族同胞来说都是一次美的听觉盛宴。对语言习俗的应用使得这档节目更加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比起单纯的用标准汉语主持节目来说,此次节目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新疆地区有许多的特产,新疆地区的商品营销包括对内和对外。对内指对新疆本地人进行营销,对外指对新疆以外的地区进行营销。对内和对外营销都需要注意语言习俗的应用。这样对内营销时,受众有利于产生亲切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就会倾向于购买此类产品。这体现了语言习俗之为特定人群所喜闻乐见的特性则又使其对于特定的社会成员具有了强大的亲和力、吸引力。而对外营销时会增加新疆特色,让外地人能够更多的了解新疆。同时广告传播中也必须注意与特定的作为广告对象的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传播习俗相契合。例如一个哈密瓜的广告“:什么亚克西,什么亚克西,我们的哈密瓜亚克西!”(亚克西是“好”的意思)。新疆伊犁一家薰衣草店的广告:“阿尔曼薰衣草,丫头子喜欢,巴郎子也喜欢!”(巴郎子在哈语中是小伙子的意思)。这两种产品广告的受众即包括汉族又包括少数民族,应用了语言习俗的这两则广告语不仅赢得了汉族的认同和喜欢,也赢得了少数民族的认同和喜欢。
1.1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有广播、电视、报纸等,这些传播方式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局限,面临一些突发的新闻事件,传统的新闻媒体往往力不从心,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和信息。微博的出现,增加了新闻传播的方式,拓展了新闻传播的渠道,逐步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实现新闻传播媒介的多元化。
1.2加快了新闻的传播速度传统的新闻媒体,诸如报纸等,新闻传播的方式较为保守和滞后,传播的速度较慢,一条新闻信息的往往经过诸多繁杂的步骤,这一过程往往耗费太多的时间。而微博的出现,使得一条新闻从发生到得到关注传播只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者传播者,而不再是被动的接收新闻信息,这一点加快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并且得益于微博自身的交互关注的特点,一条新闻可以短时间的扩大受众,被更多的人看到,进一步提高新闻的影响力,最大化新闻的价值。
1.3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微博作为一个开放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微博新闻的便捷快速,使得信息得以共享化,降低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微博不仅为广大的普通用户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机构组织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汇集民意等提供了独特的平台。诸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公安系统相关微博用户的入驻,为民主发表民意,献言献策提供了途径,使得民众更加近距离的关注自己切身利益的政策方针,微博同时也为民众与政府机构组织交流提供了平台。
1.4降低了对于主流媒体的依赖长久以来传统媒体处于对新闻的掌控与垄断地位,传统的新闻媒体收集编辑都要经过严格的流程监管,新闻从业者是新闻传播的绝对主体,普通民众只能被动的接收一些经过严格筛选处理过的新闻讯息。微博的兴起,使得每个人都处于新闻传播的主体地位,民众可以自主的选择接收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讯息,从多角度看待和了解新闻事件,不再单纯依赖于传统媒体经过处理的信息,增加了新闻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了对主流媒体的依赖。
2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弊端及解决措施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有利有弊,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也不例外,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博自身的特性,微博在新闻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主要弊端有以下两点。
2.1虚假信息泛滥微博的低门槛,简便和快捷,一方面使得新闻传播能够更加具有实时性和快速性,但是同时也正是由于微博的这些特点,加之微博系统的监管体系不完整以及没有有效的过滤和拦截手段,使得每个人都可以不受限制的新闻信息,一些哗众取宠别有用心的用户,就会恶意一些虚假消息、过激言论以及社会谣言,这些不良信息不断涌入微博市场,造成虚假信息泛滥。微博新闻时代的传播速度较快,一条微博一经会短时间的被众多微博用户看到,获得较大的受众群体,人们阅读微博往往对谣言不会有充分的辨识能力,一传十十传百,也就造成了虚假信息谣言短时间的快速传播,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2.2新闻信息的碎片化众所周知,一条微博的字数限制是在140以内,这也就造成了微博新闻不能充分的表述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发展过程,使得阅读微博的民众没办法完整的把握新闻事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信息的碎片化。新闻者由于受微博字数的限制,同一个新闻事件往往需要多条微博加以描述,人们通过精简的微博接收到的都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没办法获取连续完整的脉络,并且普通的微博用户的新闻往往缺乏新闻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这就会造成人们对一些新闻事件的误读,理解上极易出现偏离。为了更好的发挥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需要有关部门以及民众共同努力,克服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弊端及不足。针对虚假信息泛滥这一点,有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关的措施来规范微博用户新闻的方式,对于滥发虚假信息,传播谣言的行为主体进行大力打击。同时民众也应该提高谣言辨识能力,不轻信谣言,不做谣言的二次传播源,微博用户之间还可以进行互相监督,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微博新闻传播氛围,拒接虚假信息,垃圾谣言。微博自身特点决定的微博新闻传播的碎片化问题,则可以通过微博与其他传统媒体优势相结合的方式,将碎片化信息构建完整的结构模式,以应对由于碎片化带来的新闻深度不足的问题。
3微博作为新闻传播新兴媒介的前景
3.1微博将逐渐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微博不仅是普通民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社交平台,也可以成为公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一些政府机构入驻微博,使得民众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国家政策的最新动态,关注自己切身利益的政策方针,并且积极主动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建言献策。相信只要政府微博能够遵照微博新闻的传播规律和基本特性,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做到及时准确,公正透明的报导新闻事件,听取民众的心声和建议,就能够进一步发挥微博新闻在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作用。
3.2微博将逐步与传统新闻媒体相结合,完善新闻报道机制微博具有传统新闻媒体所没有的方便快捷,实时性,简洁性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碎片化的不足,如果把微博自身的优势与传统新闻媒体相结合,势必会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新闻报道运作模式。快捷的获取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进行新闻当事人事件采访等的过程可以在微博中较为快速的完成,而最后的则可以通过传统媒体来进行,以便形成更加权威,准确有效的新闻信息。微博新闻与传统媒体相结合,一定会迎来新闻报道发展的崭新篇章。
4结论
(一)均是对新闻事件的详细分析
无论是什么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均会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舆论监督及引导作用。在报纸的一些专栏新闻中,会对一些新闻事件发表一些看法,对舆论导向会起到一定的引导式作用。而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一些社会公知对于某些新闻热点事件的看法也会对网民的新闻意识及行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由此方面看,两种新闻传播均会对新闻事件进行较为详细分析解答。
(二)新闻娱乐化较为常见
在网络及报纸新闻传播中,均存在着新闻传播娱乐化的特点,也正是因为此特点,对于新闻传播的改革工作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曾在对两会进行报道时,无论是网络平台还是报纸媒介均在对基本的会议议程内容报道的同时,对于一些热点话题人物的提案也进行了采访。对于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会议提案,广大网民也进行了评论,且评论大多带有调侃色彩。新闻传播的娱乐化色彩使得在新闻传播中多样化热点得以突显。
二、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的不同之处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内容性更强
在互联网刚开始兴起时,网络媒体传播的时效性便极为突显。在1999年的5月8日凌晨,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坠落了3枚来自北约的导弹,最终造成3人死亡、20人受伤。在42分钟后,网络媒体便将这些消息传播至互联网之上,我国人民也迅速得知此事。而当时大部分报纸对于此新闻消息的传播在次日,比网络传播晚了24小时。另外,与报纸媒体相比,网络传播新闻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化。例如,在对克林顿绯闻消息进行传播时,报纸无法将长达78页的反驳报告完全刊登出来,445页的调查报告自然也无法出现在报纸上。但是在互联网上便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容纳此事件的内容。网络与传统新闻传播之间存在此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在报纸新闻传播时会受到其版面大小的限制。而在网络传播中,新闻者中有较大部分为网民个人,无需经过道道关卡,只需点击鼠标便可完成新闻的。
(二)传统新闻更加注重专业性
与报纸新闻传播相比,网络新闻的专业性较低。由于在网络新闻者中,有较大一部分比例为网民,其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具有丰富的内涵修养,而有些是尚未成熟的学生。有些正直的网民乐于传播社会中的一些正能量新闻及揭发丑陋事件。而一些素质较低的网民,可能会为了提升自身微博的阅读量而去编写一些假新闻,欺骗民众。还有一些网民,在网络上肆意谩骂,污染了网络环境。与网络媒体相比,报纸在进行新闻传播时,虽然其时效性相对较弱。但是大部分的报纸编辑、记者作为新闻工作人员,其专业素养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民众在获取到网络上的一些新闻信息后,只有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上得到认证后才会相信。就此点而言,报纸等传统新闻的专业性、权威性还是较强的。也正是因为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专业性使得一些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新闻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在2003年发生的“孙志刚”案件,最开始是在网络上传播,随着其转发量的迅速增加,人民网进行了相关报道的转发,从而使得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关注此事,并将其妥善解决。
(三)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特点存在不同
网络新闻在传播时的互动延伸性较强。在2011年底,方舟子对韩寒的作品原创性提出了质疑,在网络上掀起了热议的浪潮。广大网民在网络平台上运用微博、论坛等渠道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且由此进一步延伸开始对韩寒其他作品进行挑错及韩寒反击行为的探讨。虽然事件的最终发展、结果尚且等待证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大网民在此事件上的互动及延伸化讨论对推动事件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形式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目的。现今对于重大新闻的传播报道,只有充分展示出真实的场景,满足民众的信息获取需求,才能够真正得到其关注及青睐。在现今这个网络、传统新闻传播并存的时代,报纸新闻传播还是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的。在2011年的3月,日本突发9.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对当地民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均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损伤。日本当地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均参与至新闻传播工作中。无论是海啸已蔓延至日本东部还是震后当地民众的自救,均是当时报纸、电视等媒介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三、结语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