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这种方法通过改变变压器中性点电位以全部或部分消除流入变压器绕阻的直流电流,操作方式是通过在变压器中性点串入一个可控反向直流电流源、在变电站地网与辅助接地极之间注入直流电流来完成。从根本的原理上说,还是通过改变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位来完成。这种方法的优点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因为在变压器中心点与地网之间没有串入其他设备,所以可以保证变压器中心点可靠接地,不会发生过电压状况;二是不会影响系统现有的保护配置;三是反向电流的注入具有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的中性点流入的直流电流值,动态地选择注入不同的反向电流。这种方法的缺点主要为:一是造价高,费用大;二是需要连接电源,较无源方式的可靠性差;三是必须在变电站外建造独立的接地级,工程量大,施工困难,安装运行维护都比较困难。
2中性点电容隔直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在变压器中性点与接地极之间串入电容器来实现的,通常称为中性点串电容法。电容器的主要作用为隔离直流,使通交流,所以通过此方法串联电容器后,可以消除流过变压器的直流电流,而且对于交流电流的连接也不影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此方法的基本原理:将电流旁路装置与电容器并联,当电容器两端电压过高,超过规定限值时,或是流过电容器的电流超过最大限值时,则会使并联的电流旁路装置连通,使电容器两端短接,从而起到降压与分流的作用,这样能够保护电容器不被高压或大电流损坏。当电力系统恢复正常后,电流旁路装置便会自动复位,使电容器重新恢复正常运行。此方法的优点主要为:一是装置为无源装置,安全性较高;二是隔直效率高,效果好;三是对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很小;四是能够确保变压器中心点为小阻抗接地,通过旁路保护措施可有效防止变压器中心点发生过电压事故;五是与直流电流注入法比较,运行维护方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电容器的旁路保护系统较复杂。当发生交流系统短路故障,或雷击等系统故障时,变压器中性点会流过很大的电流,这时就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产生幅值很高的过电压损坏电容器。所以说,为了保证变压器和隔直电容器可靠安全的运行,必须要为隔直电容器配置一套可靠的有效的旁路保护系统。
3电位补偿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变压器中性线中间串联一个0.5-2.0欧姆的小电阻,再通过外部的可控电源控制此电阻的电流,使形成直流电位,通过调节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流电位,达到减少通过变压器绕阻的直流电流的目的,并且此电阻也需要有保护旁路。电位补偿法可以说是揉合了以上三种方法的特点,例如它有固定值的小电阻、需要额外的直流电流电源及保护旁路装置。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采用的小电阻阻值比串小电阻法的小,其对继电保护的可能影响也较串小电阻法小,对于雷击时变压器中性点,电位的变化也相对较小;二是在保持变压器中性点有效接地的同时,能完全消除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三是此方法需要配置直流电流源,属有源装置,但与直流电流反向注入法相比,无需另建辅助接地极(网),因而不存在辅助接地极入地电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其电流源容量通常小于直流电流反向注入法。同时,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若取最小电阻,即0.5欧姆的电阻,则要求其对其电流承受能力相当强,造价会相对较高;若选择电阻相对较大,即2欧姆的电阻,则仍然无法避免其对系统零序参数的影响,进而影响继电保护的整定,方向保护的灵敏度等。二是此方法仍然需具备旁路保护装置。三是此方法可靠性较无源方式差;四是由于电阻抗直流电流能力强,对其质量、造价要求会较高,总体造价较直流电流注入法低,但比其他两种方法高。
4综合比较
以上4种直流偏磁电流的抑制方法,从接入方式上可以分成2类:第一类是小电阻法、电容隔直法、电位补偿法,这3种方法均需在在变压器中性点与变电站地网间串入设备;第二类是直流电流注入法,此方法不改变变压器中性点原来的接地方式。
4.1小电阻法、电容隔直法、电位补偿法的比较
对于第一类的这三种抑制方法,共同点是均需要串入电阻设备,且串入的设备也都需要做旁路保护。就单从旁路保护的安全可靠性方面来说,三种方法的旁路保护要求基本一致,即对于小电阻法使用的可靠的旁路保护系统,也可用于电容隔直法的旁路系统。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两种方法的旁路保护系统的技术要求、技术条件不一致,自然难以使其达到一致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对于不同的方法,当我们要求其旁路系统达到一致的技术条件和安全可靠性时,对比第一类的三种抑制方法,使用电容器隔直法来抑制直流偏磁电流是最佳的选择。
4.2抑制措施比较小结
在500kV变电站,基于变压器的重要性及运行规程,推荐采用直流电流注入法;在220kV变电站则推荐采用电容隔直装置。(1)“直流偏磁抑制措施的研究”部分分析比较了四种抑制方法,推荐使用电容隔直法,而直流电流注入法可用于特殊要求的场合;作者开发研制投运的阻容抑直装置提供了一种更加简单、经济、安全、高效的直流偏磁电流抑制方案。(2)就直流电流注入法和电容隔直法两种方法比较,各有优劣。应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不同的抑制措施。在500kV变电站,基于变压器的重要性及运行规程,推荐采用直流电流注入法,当然应考虑安装接地极的可能性;在220kV变电站则推荐采用电容隔直装置。
4.3结束语
关键词:换气系统全热交换器系统集中机械排风
0引言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住宅装修逐渐重视,室内装修趋向高档化、复杂化,各种各样的装饰材料如强化木地板、纤维板、泡沫绝缘材料、大理石等广泛应用于室内。这些装饰材料本身以及粘结剂都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如甲醛、苯、TVOC、氡等,严重污染住宅的室内空气品质,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新装修的住宅,室内污染物的释放量更是大的惊人。根据2003年对上海市若干住宅气密性的调查测试显示,近5年内上海建造的住宅气密性普遍偏高,使得空气渗透量极少,远远不能满足住宅换气量的要求。通过对这些住宅中甲醛、苯及TVOC浓度的测试,结果显示92%的住宅污染物浓度超过了GB50325-2001的标准浓度,其中有些住宅的甲醛浓度超标近20倍。
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除了控制污染源,选用需用符合标准的装修材料,还应当采用恰当的方式来消除室内污染物。吸附分解是消除室内污染物的一种常用方法。各种过滤装置不但可以消除室内的尘埃、臭气,而且还可以除甲醛、VOC等有机污染物。但是这些产品都有不足之处,它们消除室内污染物的能力有限,而且它们大多只对消除一种或几种污染物有效,而且其中有些产品会产生附加污染物,造成二次污染。换气是消除室内污染物最有效的方法。采用恰当的换气方式,不但可以有效地排除室内污染物,解决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而且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对于上海地区居民,选用何种换气方式和换气系统较为适当,是我们目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国内外对住宅换气系统的研究
1.1国外对住宅换气系统的研究
文献[1~3]对自然换气方式进行了研究。R.Priyadarsini等研究了新加坡被动式换气方式和主动式换气方式对加强高层建筑中住宅自然换气效果的所起的作用。通过对不同位置、不同尺寸的排气竖井的研究,分析了被动式及主动式换气方式对室内空气流动产生的影响。J.M.Schultz等对能量回收装置在自然换气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证明这种系统是可行的,但是要用于实际仍需进行大量研究。I.F.Hamdy等对被动式太阳能换气系统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北纬320地区太阳能换气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时太阳能板最优的倾斜角度。ShapiroAndy等人通过对43套单体住宅的换气系统进行测试,研究了集中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换气系统的气流组织情况[4]。ViktorDorer等对四套安装机械通风系统的住宅进行了调查测试研究,指出了影响机械通风系统设计目标与实际运行效果差异性的因素[5]。H.Mamz等人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单个房间采用带热回收功能的机械给排风系统时的运行情况,分别对换气效率、热舒适性、热回收效率、耗电功率以及噪音进行了评价,指出了系统设计时最大的难点是控制噪音[6]。YoshinoHiroshi等人对被动式换气系统和复合式换气系统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利用实验房(testhouse)测试以及数值分析方法,评价了不同换气系统换气效果的优劣:被动式换气方式虽然在总换气量上能满足要求(寒冷季节),但是不能满足每个房间的新风量要求;复合式换气方式能克服换气量不匹配的缺点,而且适用的气候区间更为广泛[7~9]。
1.2国内对住宅换气系统的研究
国内自80年代以来,对空气渗透问题展开了系统而独具特色的研究,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空气渗透计算及能耗分析方法,文献[10]在纯风压的基础上,运用网络串并联理论、基尔霍夫节点定律及网络图论等手段建立一简化渗风气流模型。该模型能在存在复杂内部隔断的情况下,动态分析任意时刻的室内渗风状况,从而可以找到有效减少能耗及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文献[11]通过分析比较实测室温和模拟室温,根据状态空间法逐时确定出房间在开窗情况下的换气次数,计算通风换气次数一般在小于10h-1的范围内变化,但最高也可达50h-1。文献[12]对北方地区冬季换气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得出管道式换气方式是切实可行的。文献[13,14]对带能量回收功能的机械换气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性作出了评价。
2上海地区住宅换气系统的适用技术经济性分析
2.1自然换气方式
上海处于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空调室外设计温度为34OC,冬季通风室外设计温度为3OC。由于节能的需要,新近建造的住宅气密性很高,靠门窗缝隙自然渗透的空气量极小,不能满足换气要求。被动式换气系统的动力是热压,它的大小取决于室内外温差和管道进出口的垂直高差。文献[15]显示,上海地区住宅冬季室内温度集中在7~13OC,房间的层高约为2.7m,室内外温差约为10OC,靠热压作用不能满足换气次数要求。开窗虽然能满足换气量的要求,但是开窗换气受到风压影响很大,风压是随机变化的,因此无法控制开窗换气次数,会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这与目前节能的政策是大相径庭的。而且开窗时室外空气对室内温度场造成剧烈扰动,热舒适感很差。
2.2机械换气方式
2.2.1机械换气方式的技术性分析
机械换气方式有(1)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2)集中机械送风,自然排风;(3)集中机械给排风,这种换气系统种通常安装能量回收装置,称为全热交换器系统;(4)复合式换气。机械换气系统一般要用管道连接,管道需要藏在吊顶以内,应此机械换气系统适用于有吊顶的住宅。对于无吊顶的住宅,可采用无管机械通风系统,这样住宅只需要局部吊顶。采用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的房间室内处于负压,可有效的排除室内污浊空气,换气效率高。而集中机械送风、自然排风的房间室内处于正压,排风气流组织不易控制,因此较少在住宅种使用。采用全热交换器系统的房间,在换气的同时,回收室内空气的冷(热)量,是一种节能的换气方式。复合式换气方式是将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和被动式自然换气方式结合起来,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式采用被动式换气方式,当自然换气动力不足时开启排风机。上海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仅为10OC左右,不能满足自然换气要求,因此采用复合式换气方式是不适合的。
2.2.2机械换气方式的经济性分析
对于适合上海地区采用的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系统和全热交换器系统,以下将从初投资、运行能耗费用、运行维护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1)初投资
表1单位:人民币
系统分类主机a材料b人工合计
全热交换器系统24504201002950
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系统5004201001020
a.主机额定风量为150m3/h。
b.材料包括风口、阀门、风管和其它辅助材料
(2)运行能耗费用
对于特定的一台全热换气机,其每小时节省的能量可表示为:
(1)
把代入(1)中,得到,
(2)
其中V——新、排风体积流量,m3/h;
——室外干空气密度,kg/m3;
——新风进口空气焓,kJ/kg;
——新风出口空气焓,kJ/kg;
——排风进口空气焓,kJ/kg;
η——全热效率.
对于普通的家用分体式空调器,其cop约为2.5,因此全热交换器每小时节省的空调电能为:
(3)
全热交换器自身的能耗为风机所耗电能,因此,全热交换器的总能耗可表示为:
(4)
其中——全热交换器耗电量,kW。
表2单位:人民币
系统类型功率夏季省电功率夏季运行时间c冬季省电功率冬季运行时间d总电量电价运行电费
全热交换器系统0.060.4137200.2080-222.50.61-135.7
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系统0.02/800/014.40.618.8
c.夏季运行时间即为空调运行时间,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3点,下午5点到晚上11点,6月中旬至9月中旬,按80天记共720小时
d.冬季空调不开启,换气系统不运行。
(3)运行维护费用
表3
系统类型维护费用
全热交换器系统过滤器2-3个月更换一次,20元/个;
芯体3-5年更换一次,300元/个
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系统/
(4)生命周期总费用
表4单位:人民币
系统类型初投资生命周期(年)运行电费运行维护寿命周期成本
全热交换器系统295015-203524003315
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系统102015132/1152
3结论
自然换气方式不能同时满足上海地区换气和节能的要求,采用机械换气方式是必然的选择。采用全热交换器系统和集中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系统都可以满足换气的要求。目前,采用全热交换器系统虽然是节能的,但是采用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却是更为省钱的方式。由于采用一般机械换气方式的房间需要吊顶,对于没有吊顶的住宅可以采用无管通风系统。
4参考文献
1.Priyadarsini,R.,Cheong,K.W.,Wong,N.H:Enhancementofnaturalventilationinhigh-riseresidentialbuildingsusingstacksystem,EnergyandBuildings,v36,n1,January,2004,p61-71
2.Hamdy,I.F.,Fikry,M.A.:Passivesolarventilation,RenewableEnergy,v14,n1-4,May-Aug.1998,p381-6
3.Schultz,J.M.:Naturligventilationmedvarmegenvinding.(Naturalventilationwithheatrecovery),DTH-LV-MEDD-249,Dec1993,66p
4.Shapiro,Andy;Cawley,David,King,Jeremy:AfieldstudyofexhaustonlyventilationsystemperformanceinresidentialnewconstructioninVermont,ProceedingsACEEESummerStudyonEnergyEfficiencyinBuildings,v12000,p1261-1272
5.Dorer,Viktor,Breer,Dieter:Residentialmechanicalventilationsystems:performancecriteriaandevaluations,EnergyandBuildings,v27,n3,Jun,1998,p247-255
6.Manz,H.,Huber,H.,Schalin,A.,Weber,A.,Ferrazzini,M.,Studer,M.:Performanceofsingleroomventilationunitswithrecuperativeorregenerativeheatrecovery,EnergyandBuildings,v31,n1,Jan,2000,p37-47
7.YoshinoHiroshi,JingLiu:Experimentakanalysisofhybridventilationsystem,Proceedingsofthe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irDistributioninRooms,VolumeII,p831-835,2000.7
8.H.Matsumoto,M.Kato,H.Yoshino:Iaqcontrolbyhybridventilationandmaterialsorptioninhouses,Proceedingofthe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doorAirQuality,VentilationandEnergyConservationinBeijing,Volume1,p.125-132.Octouber,2001.
9.YoshinoHiroshi,J.Liu,J.Lee,J.Wada:Experimentalandnumericalanalysisonhybridventilationsystemperformanceforresidentialbuildings,Proceedingofthe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doorAirQuality,VentilationandEnergyConservationinBeijing,Volume1,p.157-164.Octouber,2001.
10.屈睿瑰,刘广海.基于风压作用下渗风气流模型的研究.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4
11.简毅文,江亿.通过实测室温确定住宅的自然通风状况.清华大学学报,2003.6
12.魏学孟.民用建筑管道式自然通风.暖同空调,2004(8):91~93
13.代伯清,汪莉.武汉地区采用空气-空气热交换机的前景及经济分析.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3(2):61~62
关键词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循环经济
1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1.1突破资源约束“瓶颈”,防止经济增长大起大落
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约束“瓶颈”正日益凸显。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这一现象在2004年尤为明显。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2003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水泥消耗占世界总量50%、铁矿石占35%、氧化铝和铜占20%,而GDP仅占5%,说明我国资源消耗是惊人的,同时伴随高投入的是低产出。据测算,中国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因此,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1.2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增长的背后是资源耗竭、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机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已经高达6%~8%。我国环境污染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2003年七大水系断面检测,达到Ⅲ类水质的仅占29.5%,而劣Ⅴ类水质高达44%;全国城市有66.7%缺水;大气中SO2排放量达
1995万t,比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的1200万t容量高66.3%;农田化肥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地荒漠化、各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等现象严重。淮河治污10年投入600亿,治污水质又回到“原点”。全国“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面临巨大压力,原定目标难以完成。由于200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陡增,导致全国SO2排放量达到2220万t左右,比2002年增加293万t,酸雨控制区内年均pH值小于4.5的城市比例2003年达到16.5%,呈明显上升趋势,比2000年上升12.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1.3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掠夺式资源开采方式,势必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人口质量的全面提高,注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同时,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克服“绿色壁垒”,提高产品国际竞争能力,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一句话,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
实现循环经济,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新型工业化道路靠的是技术创新,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追赶时期,注定要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技术创新是关键。
传统经济活动是“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单程线形的物质流动模式,而循环经济是“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再生化,可以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从表面上看,循环经济只不过是强调“三废”的回收利用,但这只是一种误解。从技术经济学角度讲,循环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表现微观技术层面上是资源(能源)消耗增长过快、资源利用效率过低、资源再生化率不高。这一点我国经济增长状况表现尤为突出。因此,从技术角度讲,循环经济要求我们经济发展必须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调对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在保护环境同时实现经济增长。这就是循环经济的技术范式特征。
有关专家指出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大体由五类构成: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替代技术是旨在通过开发和使用新资源、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替代原来所用资源、材料、产品和工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减量技术是用较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在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技术。再利用技术是延长原料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资源化技术是生产或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通过回收处理,成为有用的资源。系统化技术是指主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考虑,通过构建合理的产品组合、产业组合、技术组合,实现的物质、能量、资金、技术的优化使用的技术,如多产品联产和产业共生技术。
毫无疑问,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突破原有的技术范式,大力研发和应用环境友好技术,研究清洁生产管理、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排污最小化技术,开展生态工业和产品生态设计理论研究与示范,实现末端治理转向生产全过程控制,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
3制度创新与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需要有相应的制度规范,没有制度保障的技术是不能创造出循环经济的。如果只有技术进步,而没有良好的制度安排,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束之高阁,无法产业化,技术不能产业化也就无法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由于环境资源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的特性,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果某人投资控制污染改善环境,那么其他没有投资的人也可以分享环境改善的好处,即所谓“免费乘车”,那么享受环境好处的人越来越多,愿意投资的人越来越少,势必出现资源耗竭、生态恶化,出现“公地的悲剧”。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投资设备控制污染、则势必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企业没有激励控制污染。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一个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框架的利益分配体系。
3.1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1)为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提供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安排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做到“谁使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有奖有罚,形成良性激励机制。在美国,政府充分发挥绿色税收政策,鼓励新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每购买一辆新能源的汽车可减免联邦税2000美元。每回收处理一条废旧轮胎,国家都给相应补贴,企业利用轮胎进行加工,制造成胶粉、添加剂等,获得新的收益。而在我国,如果企业自己花钱收购处理旧轮胎,这便增加企业成本,使许多企业不能盈利。因此,国家应通过减税、补贴和信贷政策,鼓励循环经济型企业的发展,使他们能获得比传统工艺更高的价格优势和效益。制度安排使经济主体的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企业所付出的成本与收益相联系,提高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保障其投资利益。
(2)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提供约束和规范标准,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如制定循环经济技术规范、框架以及行为准则,从而使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实现具有行为度量的标准,减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信息成本,减少技术创新的障碍。
(3)降低技术创新的交易费用。好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抑制“经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提供稳定的预期而降低交易费用,促进技术进步,并使技术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3.2制度创新重点领域
(1)创建科技创新的激励制度。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技术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强循环经济科研队伍建设,健全科技人员激励政策体系,通过实施人才工程促进技术创新;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社会化、国际化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科技制度创新鼓励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与企业实现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循环经济产业化。
(2)制定循环经济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重组。尽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产业政策,实施强制性的耗能标准,促进产业结构重组。明确取缔对环境破坏较大的落后工艺、落后技术、落后产品,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支持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计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要求在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推行生态化理念。大力发展废旧资源回收、再生利用和安全处置产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长生态工业产业链,以创造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
(3)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理念。因为环境资源的公共性,所以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众的参与,需要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理念。可以建立国家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城市环境质量、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状况以及企业环境质量。构建一个完全信息的环境质量平台,鼓励公众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建立区域环境评估与巡查制度,促进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
(4)加快循环经济立法,严格法律约束。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予以立法。德国和日本最先尝试以法律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颁布了《包装条例》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包装条例》要求生产商和零售商首先减少直至消除不必要的包装,其次要求对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则系统地运用3R原则来解决废弃物问题。在日本,2000年批准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这部法律对推进循环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日本还颁布了《容器包装循环法》、《家电循环法》、《废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处理法》、《绿色采购法》等法律,这些法律构建了一个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方面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J].宏观经济研究,2004(3)
关键词:无功功率补偿的技术经济特点
交流异步电机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系统中应用广泛。在民用范围中运行机械多为连续运行,不调速,操作不频繁的场合,如风机、水泵、冷冻机多为结构简单,易维护的异步电动机。在工矿企业中,不少电动机负荷率低,经常处于轻载或空载状态,功率因数普遍不高。负荷率低,则功率因数愈低,无功功率相对于有功功率的百分比更大,显著地浪费电能。因此对异步电动机采用无功功率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节约电能,减少运行费用,提高电能质量,符合我国节约能源的国策,同时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1无功功率补偿的种类和特点
1.1集中补偿
在高低压配电所内设置若干组电容器,电容器接在配电母线上,补偿供电范围内的无功功率,如图1所示。1.2组合就地补偿(分散就地补偿)电容器接在高压配电装置或动力箱的母线上,对附近的电动机进行无功补偿,如图2所示。
1.3单独就地补偿
将电容器装于箱内,放置在电动机附近,对其单独补偿。图3为电容器直接接在电动机端子上或保护设备末端,一般不需要电容器用的操作保护设备,称为直接单独就地补偿。图3a为经常操作者,采用接触器;为非经常操作者,采用空气断路器;为高压电容器直接单独就地补偿,宜采用真空开关。图4为不采用控制设备,由电动机控制开关操作,但电容器必须采用内装熔丝或另装熔断器。如采用控制设备,如图5所示,为控制式单独就地补偿,多用于降压起动或有可逆运行等有特殊操作要求的电动机。
2无功功率补偿的作用
2.1改善功率因数及相应地减少电费
根据国家水电部,物价局颁布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规定三种功率因数标准值,相应减少电费:
(1)高压供电的用电单位,功率因数为0.9以上。
(2)低压供电的用电单位,功率因数为0.85以上。
(3)低压供电的农业用户,功率因数为0.8以上。
根据“办法”,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以分别不超出0.95、0.94、0.92为宜,因为超过此值,电费并没有减少,相反初次设备增加,是不经济的。
2.2降低系统的能耗
功率因数的提高,能减少线路损耗及变压器的铜耗。
设R为线路电阻,ΔP1为原线路损耗,ΔP2为功率因数提高后线路损耗,则线损减少
ΔP=ΔP1-ΔP2=3R(I12-I22)(1)
比原来损失减少的百分数为
(ΔP/ΔP1)×100%=1-(I2/I1)2·100%(2)
式中,I1=P/(3U1cosφ1),I2=P/(3U2cosφ2)补偿后,由于功率因数提高,U2>U1,为分析方便,可认为U2≈U1,则
θ=[1-(cosφ1/cosφ2)2]·100%(3)
当功率因数从0.8提高至0.9时,通过上式计算,可求得有功损耗降低21%左右。
在输送功率P=3UIcosφ不变情况下,cosφ提高,I相对降低,设I1为补偿前变压器的电流,I2为补偿后变压器的电流,铜耗分别为ΔP1,ΔP2;铜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即
ΔP1/ΔP2=I22/I12
由于P1=P2,认为U2≈U1时,即I2/I1=cosφ1/cosφ2
可知,功率因数从0.8提高至0.9时,铜耗相当于原来的80%。
2.3减少了线路的压降
由于线路传送电流小了,系统的线路电压损失相应减小,有利于系统电压的稳定(轻载时要防止超前电流使电压上升过高),有利于大电机起动。
2.4增加了供电功率,减少了用电贴费
对于原有供电设备来讲,同样的有功功率下,cosφ提高,负荷电流减小,因此向负荷传输功率所经过的变压器、开关、导线等配电设备都增加了功率储备,发挥了设备的潜力。对于新建项目来说,降低了变压器容量,减少了投资费用,同时也减少了运行后的基本电费。
3就地补偿与集中补偿的技术经济分析
3.1电容补偿在技术上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产生自励。
采用电容器就地补偿电动机,切断电源后,电动机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运行,此时电容器的放电电流成为励磁电流,如果电容过补偿,就可使电动机的磁场得到自励而产生电压,如图6所示。因此,为防止产生自励,可按下式选用电容
QC=0.93UI0
(2)防止过电压。
当电容器补偿容量过大,会引起电网电压升高并会导致电容器损坏。我国并联电容器国标规定:“工频长期过电压值最多不超过1.1倍额定电压。”因此必须符合QC<0.1Ss的条件。
(3)防止产生谐振。
(4)防止受到系统谐波影响。
对于有谐波源的供电线路,应增设电抗器等措施,使谐波影响不致造成电容器损坏。
3.2两者比较
就地补偿较集中补偿,更具节能效果。
4电容补偿控制及安装方式的选择
4.1就地补偿与集中补偿的有关规定
(1)GB12497—90《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第7.6条规定:50kW以上的电动机应进行功率因数就地补偿。
(2)GB3485—83《评估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第2.9条规定:100kW以上的电动机就地补偿无功功率。
(3)GB50052—95《供配电设计规范》第5.03及5.0.10规定。
(4)国外用电委员会法规与专业学报均有类似规定与刊载。
4.2电容补偿方式的选择
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人工无功补偿,为了尽量减少线损和电压损失,宜就地平衡,即低压部分的无功宜由低压电容器补偿,高压部分的无功宜由高压电容器补偿。对于容量较大,负荷平稳且经常使用的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宜就地补偿。补偿基本无功的电容器组宜在配变电所内集中补偿,在有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流水线、大容量机组的场所,宜分散补偿。
4.3电容器组投切方式的选择
电容器组投切方式分手动和自动两种。
对于补偿低压基本无功及常年稳定和投切次数少的高压电容器组,宜采用手动投切;为避免过补偿或轻载时电压过高,易造成设备损坏的,宜采用自动投切。高、低压补偿效果相同时,宜采用低压自动补偿装置。
4.4无功自动补偿的调节方式
以节能为主者,采用无功功率参数调节;当三相平衡时,也可采用功率因数参数调节;为改善电压偏差为主者,应按电压参数调节;无功功率随时间稳定变化者,按时间参数调节。
5电容补偿容量的选定
5.1集中补偿容量确定
先进行负荷计算,确定有功功率P30和无功功率Q30,补偿前自然功率因数为cosφ1,要补偿到的功率因数为cosφ2。则
QC=αP30(tgφ1-tgφ2)
α为平均负荷因数。
5.2电动机就地补偿电容器容量确定
就地补偿电容器容量选择的主要参数是励磁电流,因为不使电容器造成自励是选用电容器容量的必要条件。负载率越低,功率因数越低;极数愈多,功率因数越低;容量愈小,功率因数越低。但由于无功功率主要消耗在励磁电流上,随负载率变化不大,因此应主要考虑电动机容量和极数这两个参数,才能得到最佳补偿效果。可用式(4)计算。
6结合工程实例谈电容补偿的应用
以某大型项目中能源中心为例,该项目设备装机容量约为21000多千瓦,其中高压电动机设备容量为5400多千瓦,其他低压设备容量为5000多千瓦。供电电源的电压等级为10kV。本着“节能、高效”的方针,初次尝试了采用燃汽轮机发电机组自发电,冷、热、电三联供,做到汽电共生,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经过经济分析,采用10kV作为高压电动机的供电电压等级,投资较省,同时亦减少变电环节,也就减少了故障点。根据负荷计算,共采用六路10kV电源,分别对高压电动机直配。
在这个项目中,高压电动机主要用于空调系统中的中央空调机组,以及主机的外部设备——冷冻水循环泵和冷却水循环泵多台设备。这些设备单机容量很大,离心机组单机最大达2810kW(共5台),小的870kW(共4台),冷冻水循环泵单机560kW(共9台),冷冻水循环泵单机亦有380kW(共3台),自然功率因数在0.8左右。如果在10kV配电室集中补偿电容,不采用高压无功自动补偿的话,如此大容量的电动机起、停会使10kV侧功率因数不稳定,有可能造成过补偿,引起系统电压升高。同时,从配电室至冷冻机房高压电动机的线路最近50m,最远140m,线路损耗相当可观,综合考虑到高压自动补偿元件、技术、价格均要求高,因此采用高压电容器就地补偿,与电动机同时投切。高压电容器组放置在电动机附近。这些电动机采用自耦降压起动方式,高压就地补偿装置以并联电容器为主体,采用熔断器做保护,装设避雷器用于过电压保护,串联电抗器抑制涌流和谐波。这样做,不仅提高了电动机的功率因数,降低了线路损耗,同时释放了系统容量,缩小了馈电电缆的截面,节约了投资。
对于低压设备,由二台1000kVA及二台1600kVA变压器配出,低压电机布置较分散,因此,在变电所变压器低压侧采用电容器组集中自动补偿。虽然一些低压电动机的容量也不小,就地补偿的经济效益亦有,但这些设备主要用于锅炉房和给排水设备,锅炉房的设备不如冷冻机房集中,环境较差,管理不便,因此,在低压配电室采用按功率因数大小自补偿是较合适的。
1.1净现金流量法通过现金流量的分析算出净现金流量,以样本果园不同年份所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计算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由此计算累计净现金流量、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产投比等各项经济指标,以便直观地反映出该项活动的经济可行性。
1.2折现法即将矮砧集约栽培与乔砧栽培2种不同类型的栽培方式,在不同时间发生的现金流量放在同一时间点上考虑,社会收益率以8%来计算(200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中将社会折现率规定为8%,供各类建设项目评价时的统一采用),把各点的货币值折算成现值,分别计算其各项经济指标。该法体现了资金利息和纯收益,可使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时间的成本与收益具可比性[5]。
2结果与分析
2.1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生产成本构成从表1可见,在20a1个生产周期内,各年度各项生产成本累计为74933元•667m-2。各项生产成本中以劳动和施肥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累计成本的36.62%、32.44%。按年度投资额来看,建园成本占总投资的1.77%,同时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的逐年上涨以及要素投入的增加,每年的成本投入也呈缓慢递增趋势,到后四年趋于平稳。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最大,这表明苹果产业是一项劳动相对密集型产业,而如今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日渐稀缺,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比乔砧栽培苹果园每667m2均省力约22.8%,所以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在节省劳动力方面体现出了很大的优势。在生产成本中施肥所占的比重仅次于劳动力成本,这表明提高苹果园施肥技术对于提高苹果生产经济效益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目前肥料施用效率低下的情况下,依靠科技,不断改进肥料施用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是提高苹果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5]。从整体来看,20a一个生命周期,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的总生产成本比乔砧栽培苹果园的总生产成本仅高2.7%。
2.2乔砧栽培苹果园生产成本构成从表2可见,在20a1个生产周期内,各年度各项生产成本累计为72954元•667m-2。各项生产成本中以劳动和施肥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累计成本的48.72%、24.40%。按年度投资额来看,建园成本占总投资的1.27%,同时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的逐年上涨以及要素投入的增加,每年的成本投入也呈缓慢递增趋势,到后两年趋于平稳。
2.3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现金流量从表3中可以看出,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在整个20a生产周期中,累计收益净现值(NPV)=49335.15>0,累计成本现值为29148.78,收益成本比(收益现值/总成本现值)≈2.69>1;内部收益率IRR=49.12%>8%(社会折现率);投资回收期=6-1+|-1693.12|÷4322.96≈5.39a,其中,投资回收期是把投资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折成现值之后,再来推算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就是净现金流量累计现值等于零时的年份[6]。综合上述三个财务指标可以看出,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具有良好的投资效益。
2.4乔砧栽培苹果园现金流量从表4中可以看出,乔砧栽培苹果园在整个20a生命周期内,累计收益净现值(NPV)=22406.56>0,累计成本现值为28050.30,收益成本比(收益现值/总成本现值)≈1.80>1;内部收益率IRR=32.86%>8%(社会折现率);投资回收期=8-1+|-2175.29|÷3263.22≈7.67a。对比表3和表4可以发现,在20a一个生命周期内,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的累计净收益是乔砧栽培苹果园的2.2倍,收益成本比2.69大于乔砧栽培苹果园的1.80,内部收益率49.12%>32.86%,投资回收期比乔砧栽培苹果园缩短2.28a。从以上财务指标的对比可以说明,采用矮砧集约栽培技术能取得更显著的经济效益。
3结论与建议
(一)缺乏专业农业技术人才
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改革离不开优秀的人才,现代农业生产要求农业技术既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又要保障农业产品的产量,来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目的,这使得我们农业技术正面临着挑战。目前我国缺乏农业人才,由于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从事农业科研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少,给农业技术创新带来了困难。并且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一直以来做的都不是十分理想,很多农业技术都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和缺少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有着直接关系。缺少专业农业技术人才就导致了农业生产中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产量并不理想,无法有效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
(二)缺乏投资
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改革中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农业基础改革创新需要耗费一定的财力物力,如先进的农业设备需要经过不断的研发和科研实验,不断的实验,最终才能投入使用,在这期间所产生的费用是巨大的,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更加侧重工业发展,对农业技术科研并不重视,所以一直以来农业技术开发都缺乏经费和资金,因此我国农业生产大多数还停留在陈旧的农业技术阶段。
(三)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农业技术推广是将农业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将技术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目前我国能够进行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单位较少,所以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比较缓慢,农业技术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并且农业技术推广需要一定的经费支出和专利技术推广费用。这使得我国农业技术没办法很好的推广,几乎没有私人企业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投资。
二、改革创新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建议及思路
(一)加大投资力度
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农业技术对农业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效率意义重大。农业生产中加强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能够明显提高产量,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农业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想要保住农业技术的创新,必须加农业技术开发投资力度,保障农业技术科研经费的充足,以保障农业技术开发的顺利进行。并且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农业技术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二)培养优秀农业人才
只有符合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的农业技术才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技术科研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想要保证农业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必须加强有效农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农业事业宣传让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业事业中,并加强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通过实践改革,以此来创新我国农业技术。实现通过创新农业技术来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结束语
关键词:经济管理;管理信息技术;优势
前言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现象呈现出日渐复杂的发展趋势,经济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其是经济管理的技术支撑。在信息技术的有效帮助下,可以将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升,从而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所以分析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发挥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文章就是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
1信息技术简介
数据是信息的基础,信息技术是数据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技术,是采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综合处理后,信息技术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进而得到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信息技术涵盖了多种学科,如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它们在设备和软件的作用下发挥出了信息的储备、传递、处理和应用等功能。
2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2.1缺乏对信息技术的重视
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有的企业的管理者对经济管理中的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够,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被忽略,使得信息技术的作用没有得到良好发挥,造成了经济管理水平较差,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2.2信息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
企业要想提升获得信息的效率,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有效方式之一,这样企业就可以以市场的供需情况来研究更为优质的产品。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企业在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应用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没有形成统一的、较为专业的管理体系,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不高,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3信息技术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有的企业由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不够,直接形成了从事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缺乏,技术掌握程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同时具备经济管理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而又少,使得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信息技术自身的优势没法体现,应用时它的价值和作用也没有得到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的发展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
2.4信息搜集不充分
在经济管理中,企业还会忽略信息的搜集工作,信息的整理工作也没有及时跟进,导致没法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完善经济管理工作,使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受到阻碍。
3信息技术对经济管理的影响
在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是很广的,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是信息技术的主要工作,分析市场的现状,使管理者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对于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信息技术被用作经济管理的战略措施时,经济组织的发展战略与信息战略相结合,并以信息战略为主体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的管理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偏离。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在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企业的经济管理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除了体现在操作和管理上,更多的还体现在战略上。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的战略价值来加以应用,战略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其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还能使企业的管理者将视角转向外部管理,进而对企业组织的内部力量做以调整,达到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的目的。信息技术的广泛饮用,增强了企业的内在素质,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就是信息,知识经济的重要生产力就是信息技术,它的适用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知识经济领域都适用。信息技术是一种知识产品,具有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的天然优势。信息技术能够促进经济的建设,进而形成以信息和知识产品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
4信息技术的优势
信息技术系统主要应用计算机技术,收集和存储信息的方法和途径非常广泛,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大量准确、真实可靠的信息是它的一大优势。正因为有了信息技术,才促进了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重建,进而改变了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各种新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另外,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也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发生了改变。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管理模式的出现,使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人员流由信息流来引导、支配、组织和协调。新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如学习型组织、精益生产、敏捷制造、柔性组织以及虚拟企业、网络银行,这些都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企业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企业重组与资源整合过程中显现出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企业还是墨守陈规,还是固守传统的思想来发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就很容易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在大型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并发挥网络优势,以便扩大市场比重。如,大数据的概念不断受到关注,经济金融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交易、报价、业绩报告、消费者研究报告、官方统计数据公报、调查、新闻报道等都是数据的重要来源。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也能发挥作用,属于数据驱动行业。金融机构希望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中小企业用户日常交易行为的数据,判断企业的一般发展状况和前景发展,解决由于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问题。信息技术为经济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科学地处理各种信息,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站在市场前沿,把握住市场先机,所以完善经济管理模式,更新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经济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就能够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不断提高经济管理质量和水平,先进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其中信息技术是提高经济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企业的发展。对此,企业的领导层应给予充分重视,以便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知报,2010.
[2]徐建芳.科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冷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
沉井的基础比较像一个筒状的结构,挖掘过程是从井内开始,挖到合适的深度之后,再使用混凝土进行封底,再对井壁和井孔进行施工,使质量达到建筑的要求,为建筑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沉井的基础可以建设的非常深,建筑的面积也可以比较大,机构的整体比较坚固,进而使得沉井的性能得到加强,由于它的面积较大,能够承载的压力也就随之增加,这种压力是垂直和水平都存在的,沉井还能起到档土和防水的作用,而且效果也比较明显,它的施工过程也比较简单。
2沉井制作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施工的现场的土地进行平整,土地平整的大小要超过沉井2米左右的距离,在整平之后,在建筑的地方做划线处理,把位置做的更加精确,然后再申请验收,合格之后再施工。(2)设置垫木、立底节沉井模板和绑扎钢筋。①垫木施工的具体方法。首先是在现场撒上一层沙子,厚度大约在0.5m,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抽取垫木方便,然后在沙子上对称的铺一层垫木,然后在垫木的夹层之间再铺一层沙子,再根据之前的设计建造模型、浇筑混凝土,作为第一个底节沉井。②无垫木的施工方法。如果土地非常的平整,可以不使用垫木,直接在土地上进行施工就可以,这种方法就是先浇筑一层混凝土,厚度与井壁的厚度相同,混凝土在刃脚的下方,使地基不出现下沉。③土模施工方法。沉井的施工土地都是粘土,粘土也有好处,可以直接用来制作土模。土模有两种制作方法。第一种是填土内模:用粘土按照沉井的形状和尺来夯实,使得整个土模的稳定性得到提升,与原来的设计相统一。第二种是挖土内模:如果沉井的底部没有渗水,土层比较坚硬时,就使用这种方法,在刃脚的地方开始挖基槽,基槽成形时,土模就完成了。(3)混凝土的浇筑环节。混凝土的浇筑环节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分别是浇筑的厚度要均匀、对称,混凝土的成分要统一,不能产生沉降和龟裂等情况,最好一次完成,不能反复施工。(4)模板和垫木的拆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会逐渐变得坚固,当它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以上时,就可以撤掉其中的模板,当它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就可以撤掉井壁、底部和刃脚斜面的模板。当它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就可以撤掉垫木。拆除顺序是:先拆除内部,再拆除外部,先拆短的垫木,再拆长的垫木,长的垫木要隔一根撤一根,对称拆除,如果拆除不方便,可以适当挖掘下面的土层。拆除垫木时要格外小心,最后四根是比较重要的,它们是定位垫木,一般是用红油漆涂刷的。
3沉井的下沉
这个环节主要就是在沉井的下方和四周进行除土操作,除土的过程可以使用机械,也可以使用人工方法,来减小刃脚下方土层的正面阻力,同时,还可以减小四周的土层对沉井的外壁产生的摩擦力,让沉井依靠自己的重力下沉,下沉的施工措施主要包括:排水下沉、不排水下沉以及中心岛式下沉等方法。在陆地土层上方的下沉施工主要使用排水下沉法,主要依靠大型机械来挖掘,人工进行辅助配合,机械做垂直运输的排水明挖法施工,以及用水力机械来代替人工挖土的排水法下沉。还可以使用空气吸泥的方法,潜水员进行辅助配合,也可以使用大型机械进行挖掘,潜水员进行辅助配合。如果在河流中进行沉井作业,主要使用不排水法下沉法。由此可见,使用哪种方法进行下沉,主要取决于沉井所处的位置以及土层的质量。如果下沉的深度较深,面积较大,在下沉的后期,外壁的阻力逐渐增大,或者,由于沉井重力较小,导致沉井无法继续运行,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在设计环节以及沉井制作的前期,就要考虑到这个问题,要在井壁的外侧设置泥浆套,或者,在井壁的内侧安装滑道,使用高压射水或喷射压缩空气等方法来降低沉井外壁的阻力,以及在沉井的上部施加压力来帮助沉井下沉,使沉井能够顺利的下沉。
4沉井的封底施工
(1)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在沉井封底前,要将刃脚处凹槽内的污泥清理干净。其次,在井点降水条件下施工的沉井,在封底前应用大石块或其他砌块将刃脚斜面下垫实,同时要检查井点降水设备是否完好,保证可以连续抽水。采用触变泥浆护壁下沉的沉井,当下沉到设计的位置时,立即准备进行置换触变泥浆工作。再次,准备好封底时所需的各种材料和机具,以及制定出封底方案。当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前,应及时进行封底,若拖延时日,有可能发生条件变化,产生偏差,或有大量土体涌入井内等,给干封底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应抓紧做好封底的准备工作。最后,封底前,还应做好井内集水井筒,以便封底时预放在井底的一定位置,便于封底后抽除地下水之用。其深度、大小应满足水泵吸水要求。(2)干封底施工。一般先铺一层碎石,整平后,再浇筑素混凝土封底,浇筑混凝土时均需沿井壁四周向中央进行。素混凝土封底应一次浇筑,分格、分批、逐段、对称进行,不得中途停顿,避免产生施工缝而造成渗漏,浇筑封底混凝土时,不得堵塞集水井,保证井内排水工作能继续进行。素混凝土封底后表面要平整,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以上时,才可以绑扎底板钢筋。
5沉井的设计与计算环节
(1)设计程序:沉井作为整体深基础设计主要是根据上部结构特点、荷载大小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结合沉井的构造要求及施工方法,拟定出沉井的平面尺寸,埋置深度,然后进行沉井基础的计算。(2)沉井的计算。沉井基础埋置深度在局部冲刷线以下仅数米时:可按浅基础设计计算规定,不考虑沉井周围土体对沉井的约束作用,按浅基础设计计算。当沉井埋置较深时:需要考虑基础井壁外侧土体横向弹性抗力的影响按刚性桩计算内力和土抗力,同时应考虑井壁外侧接触面摩阻力,进行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分析与验算。沉井基础一般要求下沉到坚实的土层或岩层上,作为地下结构物,附加荷载相对较小,地基的强度和变形通常不存在问题。沉井基底的地基强度验算应满足:F+G≤Rj+Rf沉井底部地基土总反力Rj等于该处土的承载力容许值fa与支承面积A的乘积,即:Rj=faA沉井侧壁与土接触面提供的抗力,可假定井壁外侧与土的摩阻力沿深度呈梯形分布,距地面5m范围内按三角形分布,5m以下为常数,如图2所示,故总摩阻力为:Rf=U(h-2.5)q
6结束语
现在的农业经济信息化已经处于信息落后时代,很难适合新时期的需要,为此只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够走出科学合理的创新之路,这样才能够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信息技术缺乏
因为农村实用网络技术的不多,这样就导致信息技术产品与信息服务产业化的水平不高,因为信息产业公司就是面向农村发展了,但是使用的人太少甚至是无人使用,这些技术根本就没有必要。就因为信息技术缺乏了,根本就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的需要,不能满足农业的科研、生产、教学以及管理上的需要。
2计算机使用较少
计算机作为接受信息的重要方面,在农业上应用还是比较少的,总体来说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个其中最大的一项就是农村文化偏低,大部分都是初中小学毕业,甚至还存在一些个字不识的文盲。
3信息人才缺乏
农村的信息网络欠发达,造成了信息交流落后。这样很多人都对信息化的东西不感兴趣,造成了专业人士比较缺乏。尤其是既要懂得计算机网络的人才,又要懂得农业技术的人才更是缺乏。这样,就导致农业信息化得不到发展或者发展缓慢。
二完善农业经济信息化具体措施
1建立信息资源共享
要进一步加快信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让涉农部门的信息交流共享,这样才能大力推动农业信息网站、系统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涉及到的农业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同时,还要加强农业信息的推广,让农户快速的了解最新的农业信息。这样才能改变目前的农业宏观信息多以及微观信息少的情况,才能够改变生产性的信息多、市场性的信息少,全国性的信息多、区域性的信息少的现状。
2对信息化服务方式
创新要加强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就必须要对服务方式进行创新。这个方面就要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电视和电话的普及率,来发展电子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现阶段电话和电视采用的信息服务模式,来服务与信息化的需求。
3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
进一步加强数字农业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关键。只有通过数字农业将信息化带动市场化,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让农业经济得以真正提高。这方面是需要政府出台政策,积极的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同时,还要鼓励与支持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农业信息服务,逐步推进农业经济的信息化。
4对应用系统的创新
对于创新来说,主要从农产品的预警、市场监管以及农场科技的信息服务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实施全面的创新。首先是建立农产品的预警系统,要尽快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需求以及价格进行动态跟踪和检测,防止出现大批了生产出来之后却卖不出去的局面。对农产品的需求量的预测和未来价格预测,避免出现跟风的现象。最近几年就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很多人看西瓜卖的红火,就盲目跟风都去种植,结果等到出售的时候才发现西瓜已经过剩了,造成价低甚至卖不出去。只要建立了农产品预警系统,就能够正确引导农户统筹安排,合理种植。其次要建立全面的市场监管,对于生产的物品进一步监督,对于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和其他一些有隐患的药物的使用,进行全面的监管,确保生产出真正的绿色食品。这种实例很多,很多农户为了产品有个好卖相,就违规打了很多药物,确实改变了产品的卖相,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比如,西红柿卖之前打上崔红素。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市场监管。最后,完善农场科技的信息服务。这样可以让农户通过信息了解到全国的生产动向,能够全面了解全国的农产品批发状况。
三总结
经济评价是对项目投产后经济效益(如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等)的大小进行分析评价;社会评价是对项目开展给生态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带来的影响(如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国民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评价[3]。
2海洋能电站项目技术经济评价
2.1海洋能电站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特点
(1)海洋能电站技术经济评价中,资源评价是项目评价的关键和核心,因此,对于海洋能电站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而言,在海洋能资源和发电技术方面,无论在评价内容和数据分析处理上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角度,主要体现在对海洋能资源的调查和统计,以及海洋能发电机组的选择、特点、运行和维护水平等方面作为海洋能电站项目技术评价的重点考察部分。(2)海洋能电站项目的社会评价也是整个项目评价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清洁能源行业特点,海洋能发电几乎无氧化还原反应,不向大气排出有害气体和热,对环境影响很小,并且多是限于对局部环境的影响,不存在对全球性气候的影响,也不存在常规化石燃料能源和核能发电类似的环境污染问题,避免了很多社会问题的处理。另外,由于海洋能发电在沿岸和海上进行,所以一般不占用已开垦的土地资源、不需要迁移人口,而且还多具有综合利用效益。因此,有必要对项目所产生的环保效益进行详尽定量科学地分析,同时还要综合考察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与项目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影响,即需要系统地将不同层次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都进行充分考虑。(3)海洋能电站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中所需的技术、经济方面的数据资料和信息都要通过调查取得,评价人员对站址的资源条件、技术水平、项目概况、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分析判断的结果,因此海洋能电站的技术经济评价要把搞好各项数据调查、收集和对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予以高度重视。(4)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并以定量分析为主要方法。通过效益和费用的计算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明确项目在建设和运行中的要素的数量情况,从而对这些要素进行经济分析和比较。在评价指标设置方面要做到科学地正确反映项目设计的各个方面,即包括技术、经济、社会等的主要内容,由于海洋能电站项目涉及的因素众多,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存在不能量化分析的问题,对此在评价中则应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准确的描述,并科学地采用先进数学方法来将定性的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分析,帮助得出科学的评价结论[4]。
2.2海洋能电站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海洋能电站技术经济评价工作的基础是建立海洋能电站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代表性强,能客观全面反映海洋能电站项目关键因素的指标是建立海洋能电站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一步,关系到所得评价结果的科学准确与否。因此在遵循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深入分析各层次因素的内涵、比较和筛选各层次指标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相结合思想,建立一套适合海洋能电站技术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参考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指标因素进行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由于各种海洋能电站的选址及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本文选择潮汐能电站为例来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其他海洋能电站技术经济评价可参考使用。潮汐能电站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
海洋能电站项目评价体系由于涉及指标多且层次繁琐复杂,指标不易定量确定且因素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在综合考虑各种方法后,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解决各种非确定性问题[5]。模糊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如下[6]。(1)设评价因素集犝={犝1,犝2,…,犝犿},其中犿为评价因素的个数。(2)确定评价集。设评语向量为犞={犞1,犞2,犞3,犞4},犞1,犞2,犞3,犞4分别表示评语为优、良、中、差。(3)确定各层次因素的权重。权重的确定可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连环比率法等。为了便于操作,对于潮汐能电站技术经济评价中的各层次权重的确定采用专家评分法或专家修正评分法,从较低一层次开始逐层评分,还可考虑剔除专家的极端偏向的极值方法,再平均,即去掉每个评分中的最高和最低者,具体操作时可根据监督机构专家组成情况和实际经验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应用上述方法确定出各层次因素的权重为:犃=(犪1,犪2,犪3)犃1=(犪11,犪12,犪13,犪14)犃2=(犪21,犪22,犪23)犃3=(犪31,犪32,犪33)…(4)评价矩阵的确定。令犚犻犼表示相对于第三层次因素犝犻犼的模糊评价矩阵,即犚犻犼=狉犻犼11狉犻犼12狉犻犼13狉犻犼14狉犻犼21狉犻犼22狉犻犼23狉犻犼24…………狉犻犼犽1狉犻犼犽2狉犻犼犽3狉犻犼犽熿燀燄燅4其中,狉犻犼犿狀(犿=1,2,…,犽;狀=1,2,3,4)表示第四层指标犝犻犼犿对于第狀个评语犞狀的隶属度,犽表示相应于第三层指标犝犻犼的第四层评价指标个数。狉犻犼犿狀的值根据专家评分结果进行整理,得到相对于指标犝犻犼犿的评语中有狊犿1个狏1级评语,狊犿2个狏2级评语,狊犿3个狏3级评语,狊犿4个狏4级评语,则狉犻犼犿狀=狊犿狀/∑4犻=1狊犿犻(狀=1,2,3,4)(5)模糊矩阵运算。先从第四层(最低一层)开始,计算相应于第三层指标犝犻犼的评价向量,用权重向量犃犻犼=(犃犻犼1,犃犻犼2,…,犃犻犼犽)与犚犻犼进行模糊合成运算,得到其上一层因素指标犝犻犼对于评语集犞的隶属度向量犅犻犼(仍用它表示隶属向量)。犅犻犼=犃犻犼•犚犻犼=(犫犻犼1,犫犻犼2,犫犻犼3,犫犻犼4)其中犫犻犼犿=∪犽犾=1(犃犻犼犾∩狉犻犼犿狀)(狀=1,2,3,4)并对犫犻犼1,犫犻犼2,犫犻犼3,犫犻犼4,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的隶属向量仍表示为犅犻犼。同类类推,将对应于第二层因素犝犻的第三层因素的隶属向量按行并在一起,得到犅犻的模糊评价矩阵,进行模糊合成运算,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依次求得上一层各指标的隶属向量,即犅犻=[犫犻1犫犻2犫犻3犫犻4](犻=1,2,3,4)最后得到目标层犅对于评语集犞的隶属向量犅犅=[犫1犫2犫3犫4](6)评价结果分析。最后得到的模糊综合评价犅=[犫1犫2犫3犫4]就是预期目标层的评价结果,在根据最大隶属原则,看看在评价等级“优、良、中、差”中,项目属于哪个等级,从而得出关于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4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没有个建设项目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为了把握住赢利点,就不需要紧跟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掌握一定的“预测”能力,做好每一步的策划才能使得建设项目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不至于中途瘫痪或者是以亏空告终。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稳步提升,各种各样的投资项目快速地发展起来,这就是的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的精准性越来越差,有很多并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价机构从中牟利,使得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更多的费浮于表面,丧失了原本计算收益、预估风险的作用。所以,要时刻把握国民经济的走向,充分地发挥其对建设项目的指引作用。
2风险因素
在我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过程中,对于风险因素系统中是程度远远不够,往往只是片面地考虑其中一个或者几个风险因素。从哲学的角度看待,这属于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替整体的错误。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无法把握未来的风向,就无法做到对风向进行控制,也就不可能在未知的风险来临时做出正确的应对。风险的发生是随时的,有可能是建设前,有可能是建设中,也有可能是建设之后,作为建设者,只有充分地把握住风险,才成做出最正确的应对,才能将受益最大化。
3通货膨胀率
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如售价和汇率等,都影响着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效果。在很多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过程中,都会忽视通货膨胀率这一经济参数,但是,在实际进行经济评价工作时可以发现,通货膨胀对评价结果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影响体现在建设项目技术评价的未来阶段,具体变现是未来某一时期的收益值这限制后的限制的状态是“较好”还是“较差”。通货膨胀率对每年的实际收入和税额都有着影响,在通货膨胀率为3%的条件下,求得计净现金流量将少于不考虑通货膨胀条件下的预测值,在这时,经济评价的结果为“悲观”,在通货膨胀率为15%的条件下,求得合计净现金流量将高于不考虑通货膨胀条件下的预测值,在这时,经济评价的结果为“乐观”。通过这样的结论可以看出,通货膨率对建设经济评价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4评价人员素质
作为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全面的知识体系,还要具有相当的预测能力,而在先进的中国,这方面的人才资源十分有限,而且由于知识自身的繁复性和专业性,很难有人能够独立掌握,所以,在实际进行经济评价的过程中,各种纰漏是很难避免的。还有一部分评价工作人员,职业操守较差,受到被评价企业的“笼络”,在评价的过程中做出虚假的报告。
5被评价企业素质
由于种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造假的情况。实施香米建设的单位,为了使项目快速地得到批准,很可能采取提供虚假资料、贿赂评价人员等一系列不正当的手段。政策的变更、市场强陆昂的变化、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都会对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敏感性中的各项参数指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最终的评价结果。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在实际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过程中,企业和评价人员往往只注重内部收益率的影响,而忽视了外部收益率的作用。单纯地关注内部收益率和外部收益率都是不正确的,运用这两种经济评价方式进行评价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虽然我国对于收益率的研究还比较浅薄,但是也不能忽视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只有将内部收益率和外部收益率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的可信度,充分地发挥其对建设项目日后工作的指导作用。
6结语
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型,无法精确控制作物的水分、温度、日照、养料等。而技术创新可促进林业管理的数字化、科学化发展,对林园的水分、温度、养分、阳光等进行直观的在线测量,提高林木环境管理的针对性;诸如生态系统恢复、荒漠化防治技术、重大森林灾害控制技术、湿地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林业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成为可能,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林业产业人员结构,林业技术的创新可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提升林业从业保同的整体水平,优化人员结构。
2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创新发展资金不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技术才能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投入大量先进的设备、高端的人才、适用的实验场地等,而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现阶段林业科研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专业型人才得不到更高的待遇,人才流失严重,而实验设备、实验场地等,仅靠政府财政拨款远远不够,因此资金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林业技术创新的瓶颈。
2.2林业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所有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实现资本增值,因此市场需求才是技术创新的指导与方向,而且市场是检验一项技术创新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但是现在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却存在轻市场、重技术的问题,在未充分分析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闭门造车,无法准确把握市场竞争的态势,导致技术成果与市场脱节,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2.3林业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我国林业技术研发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技术储备相对较小,再加之技术人才的严重匮乏、高端经营管理者的缺失等,这些均是导致林业科研进程发展缓慢、科研成要实际转化率低的原因。由相关资料可知,我国现阶段林业科研成果实际转化率仅在35%左右。
3促进林业科技创新的策略
3.1重视林业产业升级提高林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政策扶持、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鼓励其在技术改造、技术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如有条件可自主兴办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研发过程中找准市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防止技术开发中的浪费,提高整个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含金量。在林业企业中成立集咨询、服务等职能为一体的林业技术服务与示范中心,构建全面的配套服务体系,该体系中除林业部门外,还要联合产业部门、科研单位等,以实现对林业产业中的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的系统集成化、工程化研究;政府牵头,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绿化消化技术及创新咨询服务平台,加强合作、协调,提高林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2加强林业素质教育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形成林业产业技术的创新机制,为技术发展提供驱动力。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原则的指导下,遵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的基础。针对林业企业现有员工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开展各类专业培训,组织员工定期参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3促进林业信息化的建设大力发展林业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促进政府林业管理部门、林业企业、林业咨询机构等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形成独立自主的技术产业与软件产业。以林业产业化、林业市场化发展为视角,开展林业信息化建设,明确其发展指标与发展模式,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经济发展,为我国林业建设提供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与决策依据。逐步实现网络信息发展系统,进一步完善信息开发利用、资源共享等技术环境,搭建信息化资源发平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林业建设、资源利用的实际效能充分体现出来;创建林业信息数字化采集与传播模式,在远程服务系统的开放、应用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与资金。
国内外研究回顾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要素是资本和劳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经济学家们也相继提出,除了两类要素之外的其他要素也对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技术累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经济。卢卡斯于1988年提出人力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或者一个地区的技术效率;国内学者王德劲(2005)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相关作用;王孝斌(2006)经研究,发现在技术进步中,人力资本起到的关键作用;王恬(2008)也认为,人力资本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率水平,使企业技术进步。除了人力资本这样要素的投入之外,科技投入也作为一项重要因素影响技术进步。已有的国外学者研究表明,R&D投入、技术溢出能促进技术进步;FDI可以通过技术溢出的途径促进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国内学者通过研究也得出了一系列结论:郭国峰等(2008)认为科研机构、企业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李晓宏等(2008)研究结果表明,尽管R&D投入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技术进步,但是滞后效应严重;彭中文(2006)的研究表明,加大R&D投入能促进技术进步效应的增强。此外,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科研人员的数量也影响企业技术进步。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受到技术这一核心要素的影响,而技术进步可能受到人力资本积累、R&D经费投入和科研人员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因素模型构建
借鉴高新技术研究的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各类研究成果,并根据所掌握的数据量以及增长的特点,笔者选择了资本、人力两个主要因素来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的构建借鉴已有的研究,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的基础。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Y=A0eintKαLβ其中,Y为高技术产业企业产值,A0为高技术产业企业初始技术水平,eint为综合技术因素,是与时间t有关的函数,包括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K为R&D经费投入,α为经费投入对产出的弹性系数,L为从事科研劳动力的投入量,β为劳动力投入对产出的弹性系数。将方程取导数得到回归方程:LnY=lnA0+int+αlnK+βlnL采用此经济增长模型研究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必须解决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及各影响因素的指标问题,即各指标变量的取值问题。必须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衡量指标的确定问题。经济增长模型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家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鉴于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特点,笔者对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衡量主要选用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的产出指标,即以高新技术企业产出增加值作为衡量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指标。在技术因素方面,主要表现在科技人员数、科研经费、科研机构和技术创新的成果。科研经费在对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经费尤为重要,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当前高新区的主要技术是从技术改造和技术的吸收方面。资本投入方面,采用R&D经费支出作为变量。劳动力投入要素方面,采用高新技术产业年末从业人员数。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因素实证笔者以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各影响因素在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做的贡献。研究的因素包括R&D经费投入、人力资本两个内生因素及技术水平等非内生因素。从传统经济增长的理论出发,科研经费和从事科研活动的劳动力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因此,先对科研经费和从事科研劳动投入对高新区经济增长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其他因素对高新区经济的增长的影响。以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为例进行回归分析,在回归的过程中,选取Eviews软件处理回归方程,并应用软件对方程回归结果进行检验和说明。1.实证数据的说明及处理本文的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网及相关资料和文献整理所得,研究用到的数据有工业总产值、劳动力和固定资产投资。其中,产值和固定资产的单位为亿,劳动力取单位为万人。由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数据均为当年价格值,从统计上获得我国2000年~2007年消费价格指数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剔除通货膨胀影响。2.回归的结果在对数据处理的基础上,依据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处理,得:lnY=3.97+0.16t-0.101nK+0.981nLR-squared的值为0.997,P值为0.000015。回归的方程拟合优度较好及其余各项指标良好。在R&D经费投入K值上,回归结果出现了负值。这点值得注意和探讨。整个回归方程中,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产值与从事科研人员的相关性关系显著,这与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有关,劳动力的投入需求较大。3.对结果的分析从上述分析看,R&D科研经费和从事科研项目的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10和0.98,这个结果有些失常。R&D经费投入不但没使企业产值增加,反而减小,从事科研活动的劳动力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有很大作用,这点符合经济意义上检验。R&D经费投入较从事科研劳动人员的产出没那么明显,这说明科研劳动力的投入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从R&D经费投入看,资本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并不明显。
小龙水电站最大水头6.31m,额定水头5.0m,最小水头3.0m,根据运行水头适合的机型有竖井贯流式和灯泡贯流式,但是,竖井贯流机组与灯泡贯流机组各具有其特点。小龙水电站工程在初步设计中推荐采用灯泡贯流式机组。但在施工设计阶段,遇到了诸多困收稿日期:2015-03-16难,比如:水轮发电机组采购时,由于机组运行水头超低、转速低、发电机尺寸大、生产周期长、制造难度大、交货时间不能满足电站的施工工期要求,同时大件运输也较困难等。于是对竖井贯流式和灯泡贯流式两种机型主要性能参数进行比较。由表1参数可知,在超低水头、相同同出力条件下,灯泡贯流式转轮直径比竖井贯流式大0.3m,转速低15%,水轮机重量多12%,水轮机流道尺寸也略大。水轮机最大起吊重量多12%,厂房起吊高度增加5%。而竖井贯流式发电机增加了一套变速系统,但发电机的重量仅是灯泡机的1/4,故机组重量轻。对发电机而言,若选用灯泡贯流式机型,按照水轮机参数,发电机转速为65.22r/min,转子磁极数为92个。根据电磁计算,发电机定子需选择450槽,发电机结构尺寸相对而言较大,其经济性指标明显下降,随之带来的是运输难度增大,发电机无法整体运输,灯泡头、锥体、定子机座等部件均需分瓣才能完成。同时,定子还需要在工地完成叠片、下线等工作,转子要采用叠片磁轭结构,也需在工地现场进行组装。从表中可以看出竖井贯流式机型,通过增设一个增速齿轮箱将发电机转速提高到750r/min,发电机结构尺寸大为减小,定子槽数减为了108槽,转子磁极数仅为8个,发电机可实现在制造厂总装配后整体运至工地。显然,给制造和运输都带来极大的方便。
2机型安装调试、周期的对比分析
由于灯泡贯流式机组结构紧凑,故安装工作要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而总体上这种机型,特别是对于尺寸较大的机组,其大部件刚性又相对较弱,这样,要满足机组重要部位设计精度的需要,其安装难度、调整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是显而易见。但对竖井贯流式发电机组而言,情况则完全不一样,竖井贯流机组的发电机部分可在制造厂内进行总装,并在完成转动部件的静、动平衡试验后,如齿轮箱一样,整体运至工地可直接吊入竖井内就位后安装。另外,直锥尾水管的里衬在第一阶段安装,并作为后续工程的基准和支持面,导水机构在安装场预组装,待厂房土建工作结束后整体吊装就位,接着是安装主轴、转子、增速器和发电机,仔细地对中调直,使其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可大大减小安装场地,缩短安装周期。
3机型维护检修的对比分析
一般竖井外形除了迎水面做成圆弧形外,沿水面均为平面。灯泡贯流式机组发电机部分的维护工作较少,但维护操作则较为困难,发电机大修时流道需要进行排水,所需维修所需的时间较多。竖井贯流式机组发电机部分的维修操作则较为方便,不需要对流道部分实行排水。当然,增加了一个齿轮箱的维护,增速器一般指齿轮传动,需要我们对齿轮箱的选择给予足够重视,选用可靠的、高质量的产品,就完全可以将齿轮箱的故障率和机组总体噪音降到很低程度。由此看来,竖井机组也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维护工作和费用。
4机型效率的对比分析
通常,人们可能认为竖井贯流式机组由于增加了一个齿轮箱,效率要比灯泡贯流式机组低。事实上,一台高质量的行星齿轮效率满负荷时效率约为99%,行星齿轮效率损失可从高速发电机的效率提高得到补偿。在做具体分析后,我们会发现,实际上两机型的效率几乎相差不大,祥见表2相关数据。由表2中两组数据可以看出,两种形式机组的综合效率相差不多。此外,竖井贯流式发电机还因无需采用强迫通风冷却,从而能有效减少厂用电负荷。
5两种机型价格的对比分析
两种机型的水轮机结构基本相同,制造过程也大致一样。但灯泡式水机转轮直径大,重量重,故竖井贯流式水轮机比灯泡贯流机的造价有明显优势。对发电机而言,竖井贯流式发电机转速较高,转动部件材料的机械性能要求比灯泡贯流机高,若仅从吨价来看,竖井贯流式发电机的吨价比灯泡贯流机高,但由于发电机转速的提高,发电机的总重量也大大减轻,加上增加的齿轮箱带来的投资,其发电机总体价格具有较大优势。若以灯泡贯流式机组的造价为100%,两种机型的价格统计分析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灯泡贯流机组的价格约是竖井贯流机组的1.187倍,竖井贯流机组实际采购价格比灯泡贯流机组约少2300万元,能节省电站的机电投资。
6建议
小龙水电站大功率竖井贯流机组已成功运行了6年,在近几年运行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根据此机组在应用中曾出现过的问题,笔者建议大功率竖井贯流机组应在以下几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1)水轮机,增速器、发电机的同轴度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2)增速器油泵控制系统中油温、油位及油压均要满足增速器运行要求,才允许机组启动;(3)增速器油选用高质量、性能优的油;(4)增速器选用品质优良,口碑好,售后好的厂商;(5)增速器振动情况的监察;(6)合理调整导叶紧急关闭规律、调速器轮叶协联关系以及调速器的关机时间和两段关闭拐点,减少反水锤对增速器推力轴承的冲击;(7)机组运行过程中增速器各部的油温,定期对增速器邮箱内的油质进行检查;(8)发电机集电环碳刷选用适宜高转速水轮机、硬度合适的产品。
7结语
关键词:手背远端静脉逆行穿刺
一、方法
1.1穿剌方向。操作者背向病人,扎止血带,让病人手指自然放置,选择好血管后,常规消毒,待干。操作者用左手横握病人手背远端及掌指关节以下部位,使患者手背或指背皮肤绷紧,左手拇指绷直血管下端,食指绷紧血管左侧皮肤,右手持针,针尖斜面朝上,沿血管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进针,(即向指尖方向进针)。穿剌时需进入针梗长度的1/3或1/2,见回血后固定。
1.2进针方法。在进行手背静脉输液时,操作者确定穿刺方向,选好血管,左手固定输液手背,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缘快速刺入皮下。为减轻静脉穿刺时疼痛,陈翠华[1]的研究显示与皮肤成60°角时进针速度快、痛苦小。若静脉较细,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穿透静脉。
1.3固定方法。采用二条胶带固定法。此方向适用成人手背输液。第一条胶带盖住针柄起固定作用,第二条胶带(带止血棉)遮盖针眼及头皮针塑料管(将头皮针塑料管向上弯曲)。若是行指背静脉逆行穿剌,第二条胶带则连同相邻侧的手指一同环绕固定,勿360°环绕,以免阻碍指端循环致坏死。
二、结果
采用手背远端逆行静脉穿剌,穿剌成功率高,输液过程中输液通畅,无静脉炎、针头脱出、局部肿胀、渗出、疼痛等异常情况发生。穿剌成功后输液成功率较高,尤其适用于肥胖、老年、慢性病人输液,效果满意。
三、讨论
3.1手背静脉解剖学特点。手背静脉由指背向两侧上升的指背静脉彼此吻合形成,并在手背中部相互连接组成手背静脉网。有深浅两套静脉系统,二者借交通支相互连接[2]。由于手背静脉由指背静脉的三级静脉弓向上延伸而来,其外径大于1.5mm,普通输液针头外径为0.6~0.7mm,逆行穿剌时,不会造成输液不畅[3];再之正常人中心静脉压8~12cmH2O,输液压差为80cmH2O[4]。借助压力差,逆行穿剌液体可顺利回流。
3.2肥胖病人血管特点。肥胖者手部皮下脂肪较厚,使血管深在,皮肤松驰,掌背静脉等显露有时不明显,可用食指触摸,多数会感知血管走行方向及深浅情况。
3.3老年病人血管特点。老年人机体衰老,多有不同程度的脉管硬化,血管壁中层变质和钙化,导致管壁增厚、变硬、脆性增加、皮肤松驰、血管易滑动不易固定、回血缓慢等特点。静脉的反复穿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加之药物的剌激,不但延长了受损静脉的修复周期,也易形成静脉炎、血栓、静脉窦等。造成有效穿剌部位减少。:
手背末梢浅静脉部位和靠近掌指关节处,穿剌时由于进针部位短,静脉血管表浅、细小、弯曲,且进针后不易固定,常出现易渗现象而致穿剌失败。按传统输液,让病人松拳,手指活动,血管也随之活动,若不小心针尖可剌破血管壁;进针时用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见回血后再换成持针柄前后缘继续进针,使操作过程延长,增加病人的痛感;原先的固定方法虽牢固,但拨针时胶布难揭开,给操作带来不便。而采用改进后的逆行穿剌、进针及固定,消除了上述不良后果。使得在原有的穿剌基础上可选择的范围增大。当针头沿血流方向作逆行穿剌后回血速度快,进针部位长且易固定不易渗漏,且流速不受影响,保证了输液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方便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病人痛苦。经实践证明,此方法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翠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56.
[2]聂褚发,严振国.临床应用表面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