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测绘技术装备论文范文

测绘技术装备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测绘技术装备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测绘技术装备论文

第1篇

      

        学术研究

        (1)建立新国家地理格网服务地理国情监测初探 狄琳

        (3)远离大陆海岛的高程传递 柯宝贵 章传银 张利明

        (5)玉树地震对周围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站的影响分析 李凯锋 欧阳永忠 陆秀平 任来平

        (9)基于eros-b影像更新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与精度评价 陈国良 汪云甲 田丰

        (12)基于lidar和航空影像的三维建模方法探讨 冯梅

        (15)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的快速处理技术研究 尹杰 杨魁

        (18)等效法收敛计变形监测 杨浩

        (22)基于椭球面大尺度表达地表对象方法研究 杨永崇 竞霞

        (26)gis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曾波

        无

        (28)拓普康全站仪车模亮相首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展览会 无

        技术交流

        (29)基于jscors层析连云港沿海水汽的三维特征分析 董春来 王香兰 蒋廷臣 周立

        (33)基于椭球膨胀法实现独立坐标系统的建立 于亚杰 赵英志 张月华

        (37)困难复杂地区输电防雷线塔数据机载lidar三维扫描获取 阮羚 周平 姚尧

        (40)基于点云数据的文物精细建模 孟志义 钱林

        (44)利用改进的fcm方法分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田慧 周绍光

        (47)无砟轨道cp ⅲ平面控制网测量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谯生有 闻道荣

        (50)gis与模型技术在城市排水管线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解智强 杜清运 高忠 王贵武 黄俊

        (54)基于arcgis engine的矢栅基础地理数据空间转换方法研究 刘佰琼 周卫 戴相喜

        (58)mapinfo二次开发在坐标转换中的应用 李东 毛之琳

        (6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字线划地图概述 武文忠 郭新成

        无

        (63)“则泰杯”全国第四届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竞赛评选揭晓 无

        技术交流

        (64)基于webgis的复杂城市交通网络信息服务 薛明 刘春 肖学年

        (69)武汉市1∶2000房产管理图数字化测绘与建库工程及成果应用 郑举汉 张鹏 徐磊 陈镇

        (72)一种改进的折线转分段bezier曲线的拟合方法 张超 王文静

        (75)测绘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赵力彬 张新利 吕志勇 施建辉 李发红

        无

        (78)爱普生大幅面专业绘图仪助力遥感产业化发展 无

        徕卡测量新技术应用专栏

        (79)徕卡hds 8800三维激光扫描仪在露天矿中的应用 段奇三

        则泰三维技术应用专栏

 &nb

sp;      (81)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舟曲重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周学林 魏文涛 刘丽惠 王占超

        测绘教学

        (83)空间大地测量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研究 魏二虎 张奇 李征航 王甫红

        (86)gis应用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微 舒娱琴

        无

第2篇

学术研究

(1)建立新国家地理格网服务地理国情监测初探 狄琳

(3)远离大陆海岛的高程传递 柯宝贵 章传银 张利明

(5)玉树地震对周围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站的影响分析 李凯锋 欧阳永忠 陆秀平 任来平

(9)基于eros-b影像更新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与精度评价 陈国良 汪云甲 田丰

(12)基于lidar和航空影像的三维建模方法探讨 冯梅

(15)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的快速处理技术研究 尹杰 杨魁

(18)等效法收敛计变形监测 杨浩

(22)基于椭球面大尺度表达地表对象方法研究 杨永崇 竞霞

(26)gis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曾波

(28)拓普康全站仪车模亮相首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展览会 无

技术交流

(29)基于jscors层析连云港沿海水汽的三维特征分析 董春来 王香兰 蒋廷臣 周立

(33)基于椭球膨胀法实现独立坐标系统的建立 于亚杰 赵英志 张月华

(37)困难复杂地区输电防雷线塔数据机载lidar三维扫描获取 阮羚 周平 姚尧

(40)基于点云数据的文物精细建模 孟志义 钱林

(44)利用改进的fcm方法分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田慧 周绍光

(47)无砟轨道cp ⅲ平面控制网测量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谯生有 闻道荣

(50)gis与模型技术在城市排水管线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解智强 杜清运 高忠 王贵武 黄俊

(54)基于arcgis engine的矢栅基础地理数据空间转换方法研究 刘佰琼 周卫 戴相喜

(58)mapinfo二次开发在坐标转换中的应用 李东 毛之琳

(6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字线划地图概述 武文忠 郭新成

(63)“则泰杯”全国第四届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竞赛评选揭晓 无

技术交流

(64)基于webgis的复杂城市交通网络信息服务 薛明 刘春 肖学年

(69)武汉市1∶2000房产管理图数字化测绘与建库工程及成果应用 郑举汉 张鹏 徐磊 陈镇

(72)一种改进的折线转分段bezier曲线的拟合方法 张超 王文静

(75)测绘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赵力彬 张新利 吕志勇 施建辉 李发红

(78)爱普生大幅面专业绘图仪助力遥感产业化发展 无

徕卡测量新技术应用专栏

(79)徕卡hds 8800三维激光扫描仪在露天矿中的应用 段奇三

则泰三维技术应用专栏

&nb

sp; (81)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舟曲重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周学林 魏文涛 刘丽惠 王占超

测绘教学

(83)空间大地测量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研究 魏二虎 张奇 李征航 王甫红

(86)gis应用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微 舒娱琴

第3篇

    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现在一般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公益事业,通过依照河流水系水文特征设站,长期不间断记录水文信息是水文的基础工作。因此水文站点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任务要求,各省水文单位一般采用垂直管理,设立市、县水文机构和水文基层站点,具有典型的事业单位特征。

    二、水文专业资产配置管理的主要问题

    1、资产配置与具体水文条件结合程度欠缺,每一个水文站点都具有独特的水文特征与自然环境,比如经济较发达省份已经可以完全取消的对讲机、通信铁塔在偏远省份就必须采用,雨量场设置条件在各省设置条件也不同,因此专业设备配置应考虑实际需求,结合地理、气候、环境条件统筹考虑。

    2、资产配置与单站任务匹配程度不紧密。目前各省水文站点资产配置主要依据《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sl415-2007)进行站点,而《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是水文站网通用型标准,且适当考虑了水文任务需求的专业资产配置余量,因此机械照搬规范,容易形成配置浪费。

    3、资产配置与管理模式不匹配。水文站一般地点分散、人员相对较少,随着大量的站点建设与设备配置投入,因单位编制岗位的限制,因管理人员不不够、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形成不必要的损失浪费。

    4、资产配置与财务管理结合不紧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特别是专业资产配置,需要专业部门提供需求,一般不属于财务管理职责范围,在没有可靠分析资产使用的经济性、可靠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图方便工作,不管配置使用效率的现象。

    5、资产资产编码规则不完整。水文专业资产部分因专业任务需要在国家标准的资产标准里与测绘、气象、网络、通信、环保部门部分重复,按国家标准资产分类不清晰、资产类别不完整。水文资产信息不能实时调整、更新,信息不太准确,给水文站网规划、管理、分析及防汛测报等带来了诸多不便。

    6、资产处置报废更新处置程序亟待加强。报废处置与更新配置密切相关,水文行业资产管理通用资产一般各省财政主管部门会出台通用资产配置管理标准,依据《水文仪器报废技术规定》(sl415-2007)及有关国家技术标准文件,但因水文专业资产的专业性,单项资产金额较大,其报废处置更新一般由省水文主管部门负责从严控制,由于现阶段水文专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更新不断加快,可操作的专业资产报废处置程序还有待强化,水文行业资产处置报废亟需规范。

    三、解决思路

    水文站点多、分散但管理架构完整, 水文任务职责分类相对清晰、专业技术规范要求基本完备,设备需求相对同质化、批量化,且因水文行业的垂直管理优势,具备统筹管理的基础。省级水文行业的专业资产配置管理应该以各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和需求为依据。从各省地理条件、水文监测专业需要出发,考虑各省财政状况和资产管理要求,在分析各地区水文管理架构和模式、水文专业技术标准和条件、水文技术设备应用和推广基础上,通过在分析水文专业要求基础上,建立既满足工作需要,又响应财政主管部门管理要求的省水文行业资产配置管理模式,以促使水文行业资产管理规范化。

    1 、构建管理架构与模式

    省级水文系统生产职能分配方案为:测站——生产中心;县基地——应急、巡测中心;市分局——保障中心;省局——技术管理中心,建立“测站用校结合、基地巡急兼备、分局综合储备、省局统筹调配、行业分析评估”。职能分配结合各省水文任务、管理层次、水文技术装备特点。

    依托水文测站,按水文技术标准要求,推行对主要水文观测要素监测“用校结合、测站管理”的基层配置管理方案。

    县基地满足县水文巡测任务需要;满足应急监测分级任务需要;满足便携、移动式需要;满足所辖站点备用物资需要,满足物资管理的人员配置要求;依托县水文巡测基地,建立“急巡兼备、基地管理”应急、水文巡测配置管理方案。

    市基地满足区域水文巡测站点需要;满足应急监测分级任务需要;满足便携、移动式需要;满足测洪备用方案需要;满足所辖站点备用物资需要,即“储备保障、区域管理”;依托各市分局基地,建立“综合保障、区域管理”技术储备及设备管理方案。

    配置重点在省基地的装备, 管理重点在“调余剂缺、统筹管理”。行业管理重点在,统筹分析行业设备状况,分析评估工作方案、技术设备匹配状态,满足技术评价、考核、分析需要。依托省局基地及技术管理力量,实施全省水文生产任务、资产配置的“调余剂缺、统筹管理”管理调度方案;依靠水文系统实施新技术应用标准、设备使用评估“分析评估、应用管理”的五项管理体系。

    2 、明确任务需求与技术选配方案

    水文资产配置,应着力做好前期工作,细化单站单点任务技术要求、地理位置水系河床等特征,结合水文测验技术方案与经济发展,明确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减少盲目配置,解决资产配置的任务匹配、技术匹配、管理匹配问题。中国论文服务网,经济励志打造论文范文格式最完整、管理职称论文范文最详尽的论文资源网站。为广大需要职称评定,经济论文快速写作的客户提供有效参考。

    3 、制定统一编码, 提供准确信息

    资产配置的基础应建立在统一的水文行业编码基础上,以便于计算管理、分析,适时掌握资产信息,做到科学分析、利用统筹调剂,资产编码的一般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编码要有针对性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细化水文行业专业资产小类时,细化的固定资产必须体现水文行业固定资产特点与工作特征,便于直观统计水文设施与设备。

    编码要有科学性选择水文行业资产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细化的固定资产小类在功能上应与其本身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使分类体系结构具有稳定性。

    编码规则应系统性将水文行业资产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予以系统化表述,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固定资产之间的关系。

    编码应可扩展性信息的类别和分类体系结构应适应信息量急剧增长和变化的需要,分类体系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扩展的余地,其中包括新的类别的增补和在原有类别的基础上进行分解细化。

    编码应具备唯一性每一项水文行业资产在标准中只有一个分类,不再按照其用途进行多次分类。涉及整个系统的资产只列示一个名称,其所包含的固定资产利用现有资产清单的形式解决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4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实践教学;卓越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77-02

一、前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主导的教改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个与现代高新技术紧密相关的学科,具有“实践性强、专业涵盖宽及依赖工具”等特点,随着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经历了“模拟测量”、“数字化测绘”,并逐步走向“信息化测绘”,每个阶段均离不开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2]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测绘专业课程普遍被压缩,还存有一部分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培养体系在当前的教学计划下很难保证较为系统地完成测绘专业培养目标,更谈不上实施“卓越计划”。

实践教学是测绘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尤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环节。笔者根据培养测绘类卓越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与改革方案方面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不断整合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面向卓越计划进行实践教学科学定位,逐步推动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二、目前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部分高校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存有一些问题。

1.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部分传统测绘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很少使用,以致课程教学内容老化,很多教材目前还未涉及现代测绘仪器装备技术,无法让学生及时熟知新的知识,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离。

2.学校实验设备的更新得不到保证,教学实习仪器陈旧,无法接轨现代测绘需要的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内容,很难实现技术领先和卓越。

3.校内实习场地狭小,综合实习困难,实践教学环节松散导致实习流于形式。在校期间很少到生产一线参加工程实训,缺乏对测绘工程项目的整体认知,更谈不上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及方案

1.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测绘学科的办学经验,探索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实施“3+1”的培养模式,即3年学校集中学习,期间穿行企业实习(计入对应课程学分);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论文(设计)。在企业充分参与下,联合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工程专业人才[3]。重视校企联合平台在测绘实践体系中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可以解决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缺点;根据测绘类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参照国家注册测绘师考试大纲,调整课程设置,制订合理的实践计划,建立有特色的测绘实践体系。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培养具有“信息化测绘”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采取相对自由的实践模式,在实习过程中采用引导式模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关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建设开放式校内实习场,拓展实践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利用校内现有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各类实验室的共享与开放。充分发挥各专业原有实习基地的作用,促进学科交叉建设与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专业兴趣和团队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教学单位和实验室的教师在不影响日常课间实习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时间和人员。这种相对灵活、宽松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较为开放的实践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个发挥平台[4]。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校内教学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的技术优势,让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脱离物理时空的限制,构建虚拟化的实验室环境;还可利用校园网将一些常规实践操作性过程进行视频播放,学生可以随时查阅。根据开放式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建立开放式实践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缓解实践教学设备不够的问题,实现校内教学实习的现代化。

(2)通过学科专业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教学。我校很早就尝试通过举办测量技能大赛来促进测绘专业实践教学,会同相关测绘仪器公司联合举办了9届学校测绘技能大赛,并在中国测绘学会举办的3届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全国测绘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通过举办测量技能大赛,建立了大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自我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测绘数据采集及内业处理工作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同时,还能发现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测绘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加强测绘工程基础的实践环节培养,通过课程相关专题设计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数字测图实习为例,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举办一次软件应用比赛,让学生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扫描矢量化过程,还能在数字测图外业操作的基础上,能够应用软件进行大比例尺图式符号的设计,熟练掌握地物、地貌的绘制方法。结合学科专业竞赛,学生迅速从一个在校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一个企业工程师的角色。

(3)产教研结合,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属于应用性人才,培养善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产学研结合是途径,建立校外实践中心可为学生参加实际生产作业奠定基础。选择校外实习基地,应挑选一些技术实力强、项目类型多的单位,这样的单位涉及的科研课题多、项目类型全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广泛接触课题的机会,实践操作技术正规,可给学生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加强实践教学,我校与多家测绘企业签订了联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测绘行业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框架协议,共同制订了专业培养方案、企业学习方案,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将与实际工程联系密切的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到企业讲授,学生现场观摩和实习,参与到企业的工程设计、运营组织管理,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企业导师定期来校讲座或增设“工程实例型”选修课程,将典型的工程案例和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及时引入课程教学。指导集中实习或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突出工程教育,注重能力训练,以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科技开发及项目组织管理能力、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极为有效。

(4)基于导师轮换制度的测绘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以校内外实际的纵向和横向课题为依托,以项目总负责人为导师制度,导师轮换制度的核心理念在于各测绘小组间导师定期的轮流交换。通过校企联合的运作模式,项目总负责人做整体指导和讲解,实施分组作业的导师引导模式,各分项负责人引导学生参与项目技术设计、现场踏勘、组织人员设备、外业观测、内业数据处理和成果提交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了解该类项目从开始到最后成果的验收的整个过程,也是宏观认知项目管理的过程,使学生100%接受工程训练和全过程参与工程建设,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同类型项目的把控能力[5]。

四、实践教学过程考核

学校和企业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监控与结果评议相结合,对实践教学质量是否达标进行评估。任课教师(包括实验室人员、指导教师)对每门课程是否达标负责,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实践进行过程评价和考核。实践考核对象应从实习小组细化到每位学生,全面考核学生的测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考核可以很好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效,合理的考核机制可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习的积极性[6]。

五、结语

“卓越计划”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大改革举措,测绘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前进过程。为实现应用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测绘学科工程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在现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通过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必将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S].2009.

[2]吉长东,徐爱功.基于“卓越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矿山测量,2015,(1):86-87.

[3]朱庆伟,孟鲁闽,留蓉洁.地矿类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初步实践[J].测绘科学,2012,37(5):229-231.

[4]马俊海,李秀海,冯守良.测绘工程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工程,2010,19(6):73-74.

第5篇

【关键字】数字化测绘技术,土地测量,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S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数字测绘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土地测量的工作中,使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土地测量紧密结合。同时伴随着土地测量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测绘技术工作在此过程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测绘技术在为土地测量单位各阶段提供测绘数据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土地测量单位降低成本,从而为广大百姓带来切实的实惠。因此,我们更加要重视数字化测绘技术,加强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发展、改革与创新,同时也要加强和规范整个土地测量测绘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土地测量测绘更加的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要严格依照《测绘法》对有关测绘的技术与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要求。笔者根据目前的数字测绘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数字化测绘技术,并结合土地测量分析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实际应用及其具有的优势。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

1.数字化测绘简介

数字化测绘是利用现代化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对地质形貌进行采集并以坐标形式转化为数字化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通过专业软件处理得到地图的电子绘制方法。数字化测绘以计算机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高效、快捷、和精确的测量结果更符合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以往在白纸上画图的传统模式,并且具有精确的测量精度和较短的测量时间的优势。

2.数字化测绘的主要内容

(一)将地图数字化。当需要某一地区的数字地图,如果由于测量经费不足或是时间不允许,而不能对某一地区进行数字地图的绘制时,此种方法可以快速的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采用扫描矢量法,扫描矢量法的精度较高,但其主要依赖于原图的绘制精度。在扫描的时候难免受到一些影响而产生误差,并且其绘制的结果主要是将原图数字化,导致其时效性不足。所以这种方法只能是应急需要,不可作为资料保存,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进一步测量对得到的数字化地图进行补充和更新,对一些具体事物的坐标进行精确调整,这样可以提高数字地图的精确程度以及实效性。

(二)数字化地图测绘。目前,这种方法是我国各个企业单位在测绘时所选择的主要方法。由于没有地图可以进行数字化或者测绘的地图要求比例很大都会选用这样方法。数字化地图测绘的精度非常高,一般可以将标记事物的精度控制在5cm左右。

(三)航空测量数字成图。如果地图在测绘时的面积很大,一般会利用航空拍摄来获取地面的影像,然后进行外业判读、内业建模,通过计算机软件对获取的数字资料进行模拟,可以直接绘制出数字化地图。

航测成图主要是利用空中摄影获得数字影像资料,然后通过内业的航测软件进行处理,成为数字化信息,利用计算机对影像资料与数字化信息进行比对后建立模型,最后利用专业的软件绘制出数字地图。航测成图的成本低、效率和精度都很高,并且可以讲在户外进行的测绘工作大部分转到室完成。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1.碎部测量

(一)进行地根的测量

可以利用PTK技术在开阔且平坦的地域进行图根控制网的设定,在结合GPS的动态观测网,可以发现一些点位的误差,并且误差较大,很难满足小于5cm的误差临近范围。所以针对一些城市街道或者建筑较为密集的地区,在布局的时候采用全站仪的方式,然后将图根的布局设置为结点网,这样可以避免误差而导致在结合边界附近出现超限的问题。

(二)进行数字化采集的方法

一般采用测界址点的方法对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属权单位进行测量;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法对其它地物进行测量。在进行测量采点时,为了便于记忆,测量人员通常将不同地物编制成为对应的不同属性的点。在打点测量时,需要先测一个地物后再测一个地物,将点通过内业进行数据转换,避免发生散点太多的情况而妨碍绘图。

(三)内业数据处理

在数据采集结束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中。由于采用的测量仪器不同,所以导出的数据格式也会有差异,因此需要将所有数据的格式统一转化为SCS标准格式,以利于后期的数据处理。在数据转换后,可进行地图绘制。测量人员可以根据街道、房屋、树木的打点顺序轻松绘制出初始数字化地图。

(四)外业调绘

在完成内业的数据处理后,其实整个地图基本上已经完成了70%左右,只要把初始的数字化地体打印出来与外景实体进行比对,将一些空白区域进行打点补充后连接即可。最后形成完整的数字化地图。

2.外业测量精度的控制方法

为了提高数字地图的绘制精度:①在野外工作时要严格控制转站的次数,一般连续转站都不该超过三次;②在碎部测量时,立镜一定要按照规范使用,先测量地物的,然后在制高点上打散点的方式测量内部,最后用丈量等方法做到精确测量,工作人员在设计时做好全面统计,并做好界址点之间精度检查表的精确统计。

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上的优点

(一)测绘结果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由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结果都是现实在计算机上,并且是以直观的图形方式进行显示,其中包含了地形特征、地貌形态以及地籍要素等方面的内容的。因此对于其测绘结果的查看十分方便,即使非专业人士也可以读懂数字化测绘的结果。

(二)使用及升级的便捷性。数字化测绘利用智能化的操作方式,使得工作人员在土地测绘的时候十分方便。由于技术创新一直在不断的进行着,尤其对于数字化测绘这样利用计算机智能绘图的测量方式,其技术更新的速度更是快的惊人。而数字化测绘只需要对软件进行简单的升级处理就可以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步。

(三)测量结果的适应性。由于每个工程对于测量结果中各个方面的侧重点不同,老式的测量方式测出的结不能一次多用。而数字化的测量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数据加工,进而与更符合对其使用的要求。

(四)结果分析的基础性。将数字化测绘技术绘出的地图作为基础,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加工,以地图为底图进行规划,将实施方案在上面进行模拟。通过各种因素的制约分析,得到一个较真实的方案模拟结果。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于社会的建设也同时快速进行,就需要细致、精确的地质形貌资料。数字化测绘技术将传统的户外测量工作移至室内完成,不但优化了工作环境,减少了工作者的劳动量,由于计算机等其它先进技术的引入,还使得是测绘结果更加精确。虽然数字化测绘技术有很多优点,但其也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要测绘工作者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靳海亮; 吴庆忠; 金继读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现代测绘2003-12-25期刊

[2]靳海亮; 吴庆忠; 金继读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测绘技术装备2003-11-15期刊

第6篇

关键词:地质测绘,现代技术 ,工程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aise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ngineering design in before, engaged 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workers to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space distribu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certain proportion to the facts they reflect the size to the terrain of the chart, as engineering geology budget and the execution of the foundation provides design department use. Therefore, the need for engineering geology of the draw, and prepare the accurate geology map.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work is very important work a survey, it is also to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eparation work.

Keywords: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moder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地质的测绘主要是运用地质相关的理论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及地质进行精密的观测和分析,了解对于建筑区各个工程地质的内在条件和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按照测绘比和论文的尺寸把它们更好地绘制在图纸上,并且通过勘测和试验等编制成工程地质图,作为工程勘测的首要的资料,供给对于项目各个部门的参考。对于长期的地质测绘它依靠于经纬仪、平板仪、水准仪这三种较为局限的应用,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的采用了相对来说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设计的理念。现代的地质绘图技术主要依赖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遥感勘测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2工程地质测绘

作为岩石工程勘测的首要工作的工程地质测绘,它是在各项勘察工作中最为提前的一项测绘工作。对于一般的勘察,是在最初阶段勘察和可行性研究时开始这项工作。但是在作周密勘察的阶段是为了补充研究某些特定的地质问题和关于工程地质建设方面的特殊问题,也会采取周密的工程地质的测绘。工程地质测绘的优点在于应用设备简单,消耗资金较少,工作范围和时间较短 ,所以测绘工作尽量更多的获取地质信息用来对岩石工程勘测,获得大量有关岩石工程的资料,充分认识建筑施工工地现场的地面地质的情况,估测和分析地下地质现状 ,为实行测试、勘测其他勘测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较为周密细致的地质测绘还可以起到节省工程资金时间和其他勘测的步骤,提高勘察的工作效率。为了更好地进行工程测绘,我们还需要对场地的选取或建筑地段工程的条件以及空间分布的内在的联系做更为深入的研究。为编制专门的地质图形提供有力的资料。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某一特定的因素如地形、地质面貌进行研究,了解他们的分布状况,成因和发展规律。总体来说,工程地质测绘,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服务提供高效的研究目的。

3 工程地质测绘的问题研究

3.1岩石的研究

在地质测绘中,要仔细查明各种性质不同的岩石在地表层面上的分布特性岩石变化的规律。把各种岩石的构造、形成变化和生存的周期与当地的地壳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应该根据对野外观察研究判断岩石与建筑物之间的存在性能。直接的观察各种岩石生长于怎样的地形,其完整和保存的情况,还可以惊醒简单的试验,做出相关的判断,掌握关于这些方面的基本规律。

3.2 地质构造的研究

地质的构造是研究整个区域稳定性的首要因素,尤其是现代构造活动的进行和活断层的形成,同时,地质的构造还限定了各种不同特性的岩体的位置,掩体的完整性和选定建筑区域内掩体的稳定性。作为一项地质测绘重要的因素,研究构造还必须以具体的地质力学原理对其进行地质历史的分析和总结,这样才能进一步的认识结构面的组合规律,同时还要对其构造惊醒详细的统计,以便于岩体定量的模式化。

3.3地貌的研究

对于地貌是岩性、构造和近期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地貌可能判断表层沉积的成因和构成,根据各种地貌形态之间的差异等关系,可以确定地貌形成的顺序,这些可以了解各种动力地质功能的发展成因。对地质构造地貌,主要研究在外力的作用情况下,各种地质构造的具体的活动表现,以及不同岩石组成在不同的地层在地貌上的表现。

3.4水文和自然地质的研究

水文地质的研究主要从岩性的特点以及地下水的性质、水量、水质等方面入手,查明各个水系含水层的特点。这项研究与自然风土现象和构建工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地质的探索主要叙述建筑区域是否可能受到现代自然地质的危害,研究自然地质也是有助于预测工程地质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地质现象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便于查明产生原因和促进发展的条件。

4 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获得准确的三位立体的空间做标。通过获取地面的摄影显示一系列高精度分辨率的数字三位的图像来表达地面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整个空间数据及信息的存储、应用和看见的平台应该是现代高科技技术的相结合。对于现代的地质测绘技术,主要应用远程距离的通讯设备手段和测绘系统的实时动态应用遥感技术的有效地结合, 就可以解决检测、定位和勘测等问题,使地质的测绘工作从原有的静态过渡到静态,扩大测绘的工作范围和时间,可以快速的获取空间精确地信息系统资料。地质图是显示地壳表层岩石的分布、地质结构分布、地层年代、地质应用范围等地质现象的地图,作为地质行业工作极为重要的图件。地质图首先将地壳表面的所有地质现象作为点、线、面、注明不同的符号等,然后把普通地质地图作为原图,通过正射投影将这些地理空间真实投影到地理底图上,以完成地质现象的透明化表达的效果来更具体化的描述地质表面准确信息。三维表面建模技术利用透视学的原理表达地表的变化,这种透视立体的图形更好的反映了地形的立体三位状态,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对同一个地形作进行各种不同的立体形态的分析和审查。地质现象的三维效果能更好的表达出地质现象的变化情况,便于工作者分析地质空间分布效果规律,根据不同视角审视地质空间的分布。

5地质测绘的作用和发展

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通过地形图的使用,更快、更准确的掌握了人们生活的信息。然而测绘资料也是绘制地质地形图的基础步骤,因为要想构建高质量的地质勘测图形,关键在于依靠准确的、详细的绘制的资料,使空间的信息及时获得处理和更新。作为现在地质测绘技术,大地控制测量成果的平差计算,以往用对数表人工计算,进度慢、差错多,现在也普遍涉及到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像GPS后处理软件、控制精灵,遥感技术等等,又提高效率也减少误差出现,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很大的应用范围。地形测量是长期以来的测图方法,以大平板仪测图,至今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仍然是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占主导地位的已经是全野外数字化测量了,采用全站仪、RTK一天的工作量已是大平板仪所不能比拟的。

6结语

我们正处在社会经济、科学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体方向很大影响着地质测绘的发展趋向,这种趋向体现在理论的概括性扩大,测绘技术的综合程度提升。应用的仪器和技术也是在不断地得到改进而计算机业同时在发展,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测绘必将会适应时代的发展道路,并且全力的建造现代的测绘技术,只有不断的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总结,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应该深入研究地址的条件,调查地质现象,并且进行地质测绘研讨活动,预测它与地质环境的作用。通过地质测绘可以对地质的情况更好地了解,并且掌握地质各个分布的规律,这为惊醒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使工作更好地做到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曹幼元,贺跃光. PDA GPS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2005,(4).

[2]魏建华,张展,许月光.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几个研究对象[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9,(4).

[3]周新力,羊春华.导航型GPS在地质工作中应用前景的初步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4]刘善军,尹力军.GIS及在地矿业中的应用[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9,(S1).

[5]覃永勤.浅谈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

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铁煤集团公司机电设备租赁业务开展情况和发展过程,阐明了铁煤集团设备租赁运行模式的特色及其优越性,强调了设备维修质量在整个租赁循环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影响租赁业务的主要因素,为今后租赁业务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铁煤集团自1986年开始推行设备租赁管理,当时开展的租赁业务仅限于综采、综掘设备。随着矿井生产的发展,对设备的需求不断加大,设备租赁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到采掘移动设备、8t以上载重汽车、工程机械、单体液压支柱、“一通三防”设备、10t以上运输矿车等。到目前,公司拥有各类租赁设备9313台(套),设备原值26. 2亿元。多年来,铁煤集团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设备租赁管理体制,加大设备检修的投人,在充分发挥设备的最佳效能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改革和探索,设备的更新与管理步人良性发展的轨道,采煤机械化程度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为铁煤集团生产的发展发挥了装备保障作用。

1依靠技术装备进步,加大投入,推进铁煤集团装备水平的稳步提高

铁煤集团设备租赁管理是从1986年开始,当时成立设备租赁站,隶属铁法矿务局机电处。设备原值不足1.8亿元,设备仅200()台左右,主要设备有:ZY35系列液压支架,采煤机为MLS3一170系列有链牵引采煤机,最大装机功率320KW。工作面运输机主要以SGZ一764/320型为主,最大输送长度150m。整个设备装备水平还比较低。

1994年成立租赁公司,业务相对独立。设备原值达到7. 5亿元,设备总数近4001)台。企业的设备投人逐步加大,逐步形成了液压支架以226400-24/47型中厚煤层支架为主,最大工作阻力为6400kN。采煤机全部为无链牵引的MG300W系列、MG2 x 400W系列采煤机,最大采高4. 5m。工作面运输机发展到SGZ一764/630W, SGZ一880/800W型,最大运输长度200m,实现了放顶煤和中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开采,装备档次居国内先进水平。

2002年以后,租赁公司设备原值达到11亿元,设备总数达到660()台。设备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大功率、高电压等级装备发展。由微电子技术、变频调速技术装备的电牵引采煤机逐步取代传统的液压采煤机。由德国引进的全自动化刨煤机设备已在薄煤层生产中发挥了作用,并实现工作面内无人操作。到目前为止,集团公司已从德国引进了四套自动化刨煤机,是全国引进和使用刨煤机数量最多,使用效果最好的。由电脑芯片为控制核心的新型综采工作面通讯控制装置和智能化的控制开关也在全集团公司使用。3300V电压等级的运输机、采煤机正在逐步推广应用。设备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结合实际,逐步探索形成企业特有的设备租赁管理运行模式

租赁公司开展的设备租赁业务包括:综机设备、工矿设备、运输及工程机械三大类,近90个品种。租赁公司对租赁设备的选型、计划、购置、租赁、检修(改造)、验收、结算、监督使用、封存、转让、报废和回收实行全过程管理。使用单位(矿井)根据现场条件提出租用计划,租赁公司统一安排设备,双方签订租赁合同,按日收取租金。为了有效地配合设备租赁管理,全集团公司机电设备的配件,也由租赁公司实行统一采购管理。

2.1设备的采购

设备的采购工作要根据下列因素确定:(1)集团公司的煤炭生产对设备需求;(2)国内外设备发展的趋势;(3)集团公司制定的设备更新规划;(4)现有设备状况。每年十月份租赁公司就要做出下年设备采购计划,计划批准下达后,租赁公司根据设备缓急程度,分批次进行招标采购。设备采购之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设备的选型设计。铁法矿区的煤炭覆存情况比较复杂,可采煤层的厚度从0. 8m到12m不等,煤层顶底板比压差异较大,这就决定了所选设备既要分别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又要兼顾设备的通用性。

2. 2租赁费标准的确定

设备租赁费用由折旧费、检修费和管理费三部分构成,并考虑设备出租率、设备新旧程度和租期长短等因素。

月租赁费Fm =〔原值Ve x(折旧率Rd+检修费率Rr+管理费率Rm)〕/(出租率81x12)

Fm—月租赁费(Fee of lease for monthly ) ,是设备收费的标准,确定后由集团公司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

Ve—设备原值(Value of equipment),以设备采购人账时财务数据为准。

Rd—折旧率(Rate of depreciation ),按国家或企业相关规定执行。

Rr-一一检修费率(Rate of repair一cost ),以管理部门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

Rm一管理费率(Rate of manage一。ost),以管理部门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

Rl-出租率(Rate of lease ),以管理部门统计数据为准。

租赁费实行:“优质”加价的原则,新设备第一、第二年租用的,租赁费分别上浮20% ,10%。鼓励使用单位长期租用设备,降低设备检修费用。租用期在三个月以内的,租赁费上浮30%;租用期一年以上的,租赁费下浮15%。

2.3设备检修与改造

设备使用结束后,由租赁公司根据设备的损坏、磨损状态委托检修单位进行检修。检修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度进行结算,按修理费的10%预留质保金,质保期为三个月。对功能落后、不适合井下使用要求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但改造工作一定要在充分论证、保证互换性的基础上进行,并且要先进行样机试验,成功后再进行批量改造,保证设备改造工作符合现场实际。

2.4设备报废

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设备磨损超限,修复费用较高,性能达不到使用要求,由租赁公司统计上报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进行鉴定核查后,进行报废处理,由租赁公司办理销帐相关手续。设备残体移交物资回收部门处理。

3实行租赁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年设备租赁管理实践,得出设备实行集中租赁管理的主要优势就在于:一是,减少备用设备的数量,可有效降低设备投人。如果不实行设备租赁,由每个矿井根据自身情况配备设备,以现在个别矿井在井下同时出现过三个工作面同时生产,地面至少要有两套设备检修、周转,才能满足本矿生产的需要来考虑:平均每个矿井需占用设备4套,集团公司共32套综采设备。而现行的设备租赁管理,现有25套设备即可满足集团公司生产的需要,节省了7套。平均每套设备需资金8000万元,可为集团公司节约5. 6亿元的投资。二是,充分发挥设备租赁费的经济杠杆作用,有效地促使各生产矿井努力减少设备占用量,提高生产效率,缩短设备占用时间。三是,设备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检修、统一调配、全盘考虑,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设备效能。实行集中管理,扩大了设备选择的范围,租赁公司可以根据采场条件和工作面参数,从现有的多种设备配置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实现效益最优;否则矿井本身不可能将所有类型的设备都准备齐全。同时,设备统一安排检修,可以合理利用集团内部的检修能力和资源,保证设备检修质量。四是,设备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减轻各生产矿井的负担。

4做好租赁设备的修理工作是开展设备租赁管理的关键

设备修理的目的是恢复设备原有技术性能,使设备能够重复使用,以实现下一周期租赁循环。近几年铁煤集团特别重视设备的修理工作,每年都投人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的检修,仅2003一2008六年间,就投人检修资金96554万元,检修设备36406台(套),其中综机设备22185台//73084万元,工矿设备13963台//20561万元,车辆及工程机械258台/2909万元。设备检修情况详见附表。

为实现设备的循环使用,租赁公司仔细鉴定设备修前状态,科学合理地控制检修资金的投人,严格按照检修标准检修、验收,再根据检修的投人和检修质量进行结算,有力的保证了设备租赁管理的良性循环。

4.1设备修前状态的确定

当综采设备推进至止采线后,设备使用单位就要做设备拆除的准备工作。设备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深人井下现场,对生产设备的磨损程度、出煤量、使用时间等信息进行搜集,同时要对设备升井时间做出安排。

4. 2设备检修单位的确定

设备检修的首要任务是要确定检修单位,铁煤集团根据检修单位的设备、人员素质、检修能力,将检修单位划分为两个等级进行管理。一级检修单位即集团检修中心,承担重要设备的检修;二级检修单位为各设备使用单位及地面辅助单位,承担一般设备的检修。确定检修单位的原则是:采煤机、掘进机、630KW以上的运输机头尾驱动部、大采高支架、1140V以上的电动机必须到一级检修单位检修;转载机、破碎机、乳化液泵站、普通电气设备、通讯控制装置、综合保护装置可由二级单位检修,一般是谁使用谁检修,便于使用单位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对于集团内部无能力检修的进口设备或特种设备,由集团公司各业务部门逐级把关后外委修理。

4. 3设备检修方案及检修投入的初步确定

设备升井后,由租赁公司业务人员会同检修单位、使用单位共同确定检修方案。此方案要考虑使用工期要求、使用单位的现场条件、工作面原煤储量(使用周期)等因素,再考虑设备的修前状态,通过必要的现场实际测绘,合理地确定设备检修的最佳方案,并制定检修进度时间表。结合检修方案和设备的修前状态,业务人员对设备的检修投人形成粗略概算,检修单位据此办理设备检修的开工手续。

4. 4设备检修过程管理

检修单位依据设备检修的开工手续和工期要求,对设备进行检修。检修的流程为:清洗、分解、预检、修复或更换、组装、试运转、防腐处理、出厂验收。不同类型的设备其检修的流程也不尽相同,应视具体情况确定。业务人员要经常深人检修现场,对设备检修的过程跟踪管理。跟踪管理的目的有三:一是保证设备检修的内在质量;二是掌握设备检修时的投人,便于在费用结算时做到准确合理;三是及时协调处理方案之外的特殊部位的检修。

对设备的出厂验收是设备检修的重要一环,验收工作由租赁公司主管业务人员、使用单位、检修单位相关人员三方共同完成,采取通电试运转的方式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发现问题由检修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后再进行复验,目的是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为设备顺利租赁使用提供保证。三方共同验收合格后,共同签字形成验收报告单,作为费用结算的依据。

4. 5检修费用结算

设备检修费是构成设备租赁费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用好这部分资金,为使用单位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是维持设备循环租赁的重要保证。租赁公司在检修资金的使用上非常严格,由分管业务人员按标准定额进行审批,逐级把关。检修单位更换的旧件要建帐,统一按数回收,保证投人的真实性。为保证检修质量,在结算检修费的同时,预留检修费总额10%的质量保证金,在设备投人使用三个月以后,确无质量问题,质保金如数退还。多年来,预留质保金在解决设备检修质量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检修单位提高质量。

5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设备租赁管理的新形式

根据多年来在设备租赁管理中的实践,得出影响租赁经营效益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采购成本。设备采购成本的大小将影响到设备取得固定资产后的原值的大小,进而影响设备折旧费,进而影响租赁费标准。

(2)设备租赁费标准。租赁费的标准是影响设备产权单位与租用(使用)单位之间利益关系的关键。因此,在制定租赁费标准时要做到科学合理。

(3)设备检修费的投入。设备租赁经营能否持续开展,循环下去,关键是看检修费的投人和效果。

(4)设备使用的强度。每台设备都有其科学使用、保养技术要求,如果超强度使用,必然造成设备超常磨损,甚至损坏。不仅缩短设备的服务寿命,也增加下一循环的检修成本。

(5)设备寿命周期费用(LCC一Life Cycle Cost )。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是指设备的采购费用与设备报废前的所需维护费用的总和。具有同种功能的设备,由于厂家不同、设计形式不同,其采购成本不同,更主要的是其后续维修维护成本不同,造成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出现较大差异,影响吨煤生产成本。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备租赁管理工作今后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5.1创新和完善租赁管理体制

从体制、方法上不断改革和完善设备租赁管理各环节的操作规范,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重点做好设备选型和配套工作,既要考虑设备先进性,又要兼顾设备投人资金和目前的实际使用需求状况,使设备的技术先进性、生产能力、现场需求、租赁费价格几方面符合市场化要求。在设备采购过程中,重大设备要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为依据,优先采购寿命周期费用低、免维护(或部分免维护)的设备。

5. 2完善检测检验机制,确保投入使用设备安全

可靠,达到设计要求

积极完善设备制造全过程跟踪检验办法,加大设备检测设施的投人,依靠科学的检验手段确保设备质量。集团公司在新购设备的监造跟踪上投人了一定的人力,但由于目前各机型的业务管理人员较少,不可能做到设备检修全过程跟踪管理,下一步要探索配备一定数量的维修监理人员,常住检修单位,全过程跟踪管理,以保证检修过程科学投人和检修设备的内在质量。目前此项工作已在液压支架的检修中进行了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准备在其它设备的检修中推广。

5. 3面向社会租赁

根据目前生产形势,尤其是各矿按一矿一面进行设计生产,在生产淡季,可以探索将富余设备或利用率低的设备面向社会进行租赁,实现设备资源的高效使用和资源配置的社会化。

第8篇

关键词:房产测量;质量检查

Abstract: The statutory measurement as a legally bind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measurement properties related to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department after verification, can be used for housing property registration, this time only then has certain legal effect. The current real estate sales, mainl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area as a basis of sale and valuation standards, the housing area and real measurement results directly purchase groups and vendors and economic interests are closely related, so, whether the real measurement data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nd the property right registration quality as well as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are closely related. In real measurement process, quality inspection work is key link, whether the quality inspection work in place, with the real measurement results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The main work of measurement properties will be briefly introduced, at the same time, content related to work and points for attention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similar,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easurement quality, with a view to the housing survey work in th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Keywords: real estate survey; quality inspection

中图分类号:

1.房产测量的意义

2000 年 2 月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了 《房产测量规范》(17986-2000)(以下简称《规范》)。在《规范》中,提出了质量检查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检查验收的项目及内容。

首先,房产测量能够为产权人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与维护。房产测量的结果与数据一经相关审核批准部门确认并下发证书后便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效力,在处理产权纠纷方面,房产测量能够提供重要的证据。房产测量的数据与购房群体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其房产测量的整个期间、测量结果以及准确度都要有严格的标准和科学性,是产权产籍管理部门为产权人提供法律保护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调处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纠纷、审核违章建和违章占地提供了可靠的凭据。其次,城市要进行规划与建设,也要以房产测量的数据为重要依据。房产测量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房地产测绘技术标准和有关屋及其用地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分析与研究房屋的现状以及产权归属,了解城市房屋的分布与土地占用情况以及面积等,便于房产产权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与控制,为房产管理工作提供数据依据。同时房屋所有权以及土地使用权相关证书的发放也要以上述数据为依据,同时房地产的档案也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综上所述,无论是城市土地的利用与开发,还是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都离不开房产测量的数据与成果。再者,要检测建筑的房屋是否在面积上达到预定的数目,也要通过房屋测量去验证与核查,这是防止房屋买卖面积缩水的重要依据。现在,房价不断增高,很多开发商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甚至在房屋建筑的面积上打主意以欺骗购买者,进行房产测量能够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使房地产市场健康的发展。

2.房产测量的基本工作流程

(1)接受与审核房产测量的要求申请,并相应对申请的材料做必要的审核与检查。

(2)做好房产测量的准备事宜。对申请材料阅读并了解,了解具置以及基本状况,对测量进行方案的制定与确定,对必备的设备进行专业的检查。进而,与申请方确定测量具体时间,并要求其做好相应的准备事宜。

(3)外业测量。利用 GPS、电子全站仪、手持激光测距仪等测量设备完成房产分丘图和房产分户图的数据采集。

(4)进行内业数据整理,绘制房产分丘图和房产分户图,完成有关的面积计算。

(5)进行质量检查,开展各种测量资料的整理工作并建立档案。

(6)出具房产测量报告,供申请方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使用。

3.房产测量的工作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房产测量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内容:

3.1 房产分丘图测量与制图

房产分丘图测量首先利用电子全站仪布设导线或采用 GPSRTK技术,在测区内布设图根控制点,测定图根控制点的坐标;然后利用电子全站仪测设界址点房角点及碎部点坐标,并绘制测量草图。 内业采用 专业的CASS 等测绘工具与软件,从电子全站仪中读出各点位坐标,展点后,绘制出房产分丘图,并在图上注记各种房屋权属信息。

3.2 房产调查及房产分户图测量与制图

在通常状况下,房产调查一般与分户图同时进行与跟进。所谓的房产调查,主要是对房产的所有人、产别以及结构、所在的位置以及使用、建筑时间等进行多方面的、详尽的调查与了解。而分户图的测量要运用专业的工具,比如手持激光测距仪,对所以的房屋进行每间每户的实际测量与调查,并继而形成比较简单的测量图纸并记录相关的测量数据。内业根据测量草图和测量数据绘制出房产分户图。

3.3 房屋建筑面积的计算及公用面积的分摊

如果是私人住房或者是工程使用的房屋,在通常状况下,就只是计算房屋的总共的建筑面积即可,而如果房屋是开发商的商品房,就要进行必要的公用面积的分摊计算,对各种公用面积的土地进行相应的分摊计算,供各购房户办理分户房屋所有权证时使

用。

4.房产测量质量检查的重点及方法

房产测绘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无论是一级验收还是二级检查,都应对各项工作质量检查的重点进行详细检查,以保证房产测量成果的质量。

4.1 房产分丘图测量

房产分丘图作为房产管理用图,主要表示房地产要素和房地产编号,包括产别、结构、层数、建筑年代、建筑面积、丘号、房屋门牌号等。对于房产分丘图测量,首先应通过外业检查各图根控制点的相对关系是否准确,检查房屋等地物间的相对关系是否准确,检查各种房地产要素是否有漏测漏绘,符号表示是否正确。继而由内业对房产的编号进行检查与核准,同时检查丘号幢号的编排是否不重复,不能出现与原有重复的现象,同时,对于各种标准标记也要检查位置的正确性。随之将新的测绘房产分丘图与原有进行详细的比对,确定是否有房屋拆迁未被标出,防止房产登记出现混乱状况;最后一项工作,是核查房屋是否在土地权边界的范围之内,以此来确定房屋产权与土地使用权保持科学的一致性。

4.2 房产调查和房产分户图测量

对于房产调查,主要检查房产调查表房屋座落、产权人、产别、层数、所在层次、建筑结构、建成年份、用途、墙体归属、权源、产权纠纷和他项权利等基本情况信息是否漏填,与现场状况是否一致。对于房产分户图测量,首先应对房屋测量草图进行检查,检查各原始测量数据是否正确、有无漏测、涂改;检查房屋外廓总长与室内分段测量(含墙厚)之和的较差是否超限。其次进行外业检查,察看房屋外部形状是否正确,面积计算的范围是否正确,阳台走廊是否封闭,房屋开门处是否漏绘。最后对部分房屋边长进行抽样测量,抽样比例不少于 10%。

4.3 房产分户图的绘制、房屋建筑面积计算和公用面积分摊

房产分户图作为房屋所有权证的附图,主要表示房屋权界线和楼梯、走廊等部位以及门牌号、所在层、室号、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边长等。

现在,大部分的房产测绘部门都配备比较县级的测绘工具以及软件,这些工具与软件比较专业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对房屋分户图进行绘制并计算房屋的面积,同时能够对分摊面积进行自动的分摊与测算。所以,首先要检查绘制完成的房产分户图,确定其边长与实际测量的边长保持一致,检测户室、楼梯、走廊、设备房是否绘制齐全完整,户与户之间、户与公用部位之间的产权分界是否明确且正确。 其次,对功能区域进行检查,检查设置是否合理,墙体的厚度是否符合标准。再次检查户室所属功能区的定义是否正确,楼梯、走廊、设备房等公用部位的分摊定义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最后,检查房屋的门牌号、结构、层数、指北针等属性是否正确。

5.结束语

要不断加强与完善房地产产权产籍的管理工作,各个地区的房产管理部门已经在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房产地理信息系统,但是,要进行系统信息的建立,首先要有准确科学的房产测量数据与成果,这就对房产测量部门的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房产测量部门要始终注重测量的效率与质量,并制定相应的测量程序与质量规定,继而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测绘工作并保证测绘的质量。并且,要不断提高相关测量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专业的技术水平。这要做到上述诸多方面,才能够真正保证房产测量的效率与质量,从而为房产管理部门、开发商和广大购房户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数据成果。

参考文献

李旭阳. 浅议房产测量与质量检查[J].华章.2011(06)

余金富,雷鹏. 浅谈房产测量检查的关键细节[J].测控技术装备.2012(12)

第9篇

关键词:新图幅号;旧图幅号;换算方法;1∶1万地形图

中图分类号:S75861;P2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2)06-0006-04

收稿日期:2012-11-01

作者简介:唐世斌(1963-),男,重庆梁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建筑工程与规划设计、3S技术在风景园林学中的应用等。Email: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2月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92)[1],次年7月1日施行。在实际使用中,将1993年以前按地形图分幅编号标准产生的地形图图幅号称为旧图幅号,1993年以后按新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标准(即GB/T 13989-92)产生的地形图图幅号称为新图幅号。

现阶段,我国正在使用中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其图幅编号有新、旧之分,这给人们尤其是市县级以下基层生产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带来了较大的障碍或困难,造成了使用中的不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92)只是规范了新的图幅分幅与编号规则,并未给出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号彼此间的换算关系;为解决新、旧图幅号之间的换算关系,我国的一些科技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索研究。笔者通过多渠道检索,查到17篇相关期刊论文[2-18]。最早的关于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的换算研究文献发表于1997年,其中半数研究文献发表于近5年的相关科技期刊上,这些研究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经纬度条件下,地形图分幅与图幅编号的新旧图幅号之间的换算,且多侧重于编程自动换算,以方便于科研或生产项目中批量操作管理,但满足不了基层生产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少量或个别的只用手工即可进行的新旧图幅号便捷换算方法。

2009~2010年,笔者有幸参与广西新一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即二类资源调查)的部分县区的外、内业工作,尤其是内业制图工作,在工作中常遇到1∶1万地形图新、旧图幅号需要彼此间换算的问题,经过查阅相关规范、文献资料,反复探索研究,找到了适用于工作中遇到的少量或个别的可手工进行的新旧图幅号便捷换算方法,经验证,结果正确,便捷有效,现将研究成果系统整理出来,供业界同仁共享,方便工作。

1国家1∶1万地形图新、旧图幅号的构成及其含义

11地形图旧图幅号

1∶1万地形图的旧图幅编号是以1∶10万地形图为基础进行的,而1∶10万地形图的旧图幅编号又基于1∶100万地形图,其具体的分幅和编号相关知识请查阅相关规范、文献资料。

1∶1万地形图的旧图幅号由4组代码组成,各组代码间用“-”连接:

其中:第1组“×”——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列号(纬度方向),为1位“字符码”,由于我国地处地球的东半球赤道以北,图幅范围在纬度0°~56°内,因此,行号为A、B、C、D、E、F、G、H、I、J、K、L、M、N 14个英文字符之一。

林 业 调 查 规 划第37卷第6期唐世斌:1∶1万地形图新、旧图幅号的手工换算方法

第2组“××”——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行号(经度方向),为1~2位“数字码”,由于我国地处地球的东半球赤道以北,图幅范围在经度72°~138°内,因此,列号为2位“数字码”,为43、44、45、46、47、48、49、50、51、52、53、54等11组数字之一。

第3组“×××”——1∶1万地形图所在的1∶10万地形图,其在1∶100万地形图中的位置代码,即图位号,为1~3位“数字码”;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12行(经度方向)12列(纬度方向)共144幅1∶10万地形图,其位置代码(图位号)为1、2、3、……、142、143、144等144组数字之一,在本文中的新、旧图幅号的换算公式里用“m”表示。

第4组“(××)”——“( )” 中的“××”,为1∶1万地形图在1∶10万地形图中的位置代码,即图位号,为1~2位“数字码”;每幅1∶10万地形图划分为8行(经度方向)8列(纬度方向)共64幅1∶1万地形图,其位置代码(图位号)为1、2、3、……、62、63、64等64组数字之一,在本文中的新、旧图幅号的换算公式里用“n”表示。

第1组代码(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列号(经度方向))和第2组代码(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行号(纬度方向))共同构成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号,如广西南宁市所在的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号为F-49。

1∶1万地形图是在1∶10万地形图图幅号的尾部加上其在1∶10万地形图中的位置代码,即图位号,如F-49-37-(30)。而1∶10万地形图是在1∶100万地形图图幅号的尾部加上其在1∶100万地形图中的位置代码,即图位号,如F-49-37。

12地形图新图幅号

1∶1万地形图的新图幅编号是直接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进行的。

1∶1万地形图的新图幅号由5组共10位代码组成,各组代码间直接相连:

× ×× × ××× ×××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其中:第1组“×”——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行号(纬度方向),为1位“字符码”,与旧图幅号的第1组代码含义相同,我国的为A、B、C、D、E、F、G、H、I、J、K、L、M、N 14个英文字符之一。

第2组“××”——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列号(经度方向),为2位“数字码”,与旧图幅号的第2组代码含义相同,我国的为43、44、45、46、47、48、49、50、51、52、53、54数字之一。

第3组“×”——地形图的比例尺代码,为1位“字符码”,1∶1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码为“G”;其他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代码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1]。

第4组“×××”——1∶1万地形图的图幅行号(纬度方向),即在1∶100万地形图中的图幅行号(纬度方向),为3位“数字码”;每幅1∶100万地形图的行向(纬度方向)划分为96行1∶1万地形图,其图幅行号为001、002、003、……、094、095、096等96组数字之一,在本文中的新、旧图幅号的换算公式里用“x”表示。

第5组“×××”——1∶1万地形图的图幅列号(经度方向),即在1∶100万地形图中的图幅列号(经度方向),为3位“数字码”;每幅1∶100万地形图的列向(经度方向)划分为96列1∶1万地形图,其图幅列号为001、002、003、……、094、095、096等96组数字之一,在本文中的新、旧图幅号的换算公式里用“y”表示。

从1∶1万地形图的新、旧图幅号的构成关系来看,同一幅1∶1万地形图其新、旧图幅号的第1组代码和第2组代码是相同的,只不过是旧图幅号的纬度方向为列,经度方向为行,新图幅号的纬度方向为行,经度方向为列,二者有所不同而已。

其他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新图幅号构成与1∶1万地形图的构成相同。

2地形图从旧图幅号换算成新图幅号

从上述分析知,同一幅1∶1万地形图其新、旧图幅号的第1组代码和第2组代码是相同的,因此在进行新旧图幅号的换算时,只需要考虑旧图幅号中的第3、第4两组代码与新图幅号的第4、第5两组代码之间的关系即可,而新图幅号中的第3组代码为地形图比例尺代码,对于1∶1万地形图来说,为“G”,始终不变。

同4结语

本文只述及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1∶1万地形图其新、旧图幅号的手工换算方法,此法是基于同幅1∶1万地形图的旧图幅号或新图幅号来解决其新、旧图幅号的换算问题,直接用旧图幅号换算其相应的新图幅号,或直接用新图幅号换算其旧图幅号,而不须该地形图图幅的经纬度或公里网坐标。

文中1∶1万地形图新、旧图幅号彼此间相互换算的关系也可用于编程,实现计算机或计算器进行自动换算;依照本文解决1∶1万地形图新、旧图幅号相互换算的思路,也可解决我国的其他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直接利用其图幅号进行新、旧图幅号间的相互换算。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S]1992

[2]郑雪萍1∶25万 1∶5万 1∶10万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的换算与应用[J]测绘通报,1997(6):35-38

[3]刘宏林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变换公式的探讨[J]测绘学院学报,1998,15(2):125-128,130

[4]刘宏林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变换公式及其应用[J]测绘通报,1998(8):36-37

[5]高允福,樊廷杰地形图新旧图号的互换公式及换算软件[J]三晋测绘,2000(1):15-21

[6]余 旭地形图新旧图幅号自动转换的实现[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3):190-192

[7]王腾军,杨建华,翟 荷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自动互换的实现[J]测绘技术装备,2004,6(3):23-24

[8]田振坤,刘素红,傅莺莺,等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自动检索算法及其可视化实现[J]测绘通报,2005(2):61-63

[9]陈正年,詹朝晖,孙亦东,等1∶10000地形图新旧图号转换及公式推导[J]江西测绘,2006,66(4):31-32

[10]王德丰,陈丽辉,王年丰CASIO fx-4800计算器在1∶1万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转换中的应用[J]地矿测绘,2007,23(4):24-26

[11]岑 钢,肖 玲国家标准分幅1∶1万地形图图幅编号的算法[J]贵州林业科技,2008,36(2):35-38

[12]艾光辉,贺冬梅,张永仁用VB实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号的转换[J]江西测绘,2009,78(2):43-45

[13]孙万民,毕永良,鲁 强,等新旧地形图编号及范围解算方法[J]海洋测绘,2009,29(5):30-32,36

[14]于树晖利用Excel实现新旧图幅号转换[J]甘肃科技,2011,27(4):40-42

[15]林 辉,唐可平,王苗根,等地形图分幅及图幅号转换[J]华东森林经理,2011,25(1):59-62

[16]陈天立,赵建勋,洪 源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转换[J]四川兵工学报,2011,32(5):153-154

第10篇

关键词:POS 航空摄影测量 辅助 试验 RC-30

中图分类号:P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011-02

机载POS系统集GPS技术与惯性导航技术于一体,使准确地获取航摄相机曝光时刻的外方位元素(GPS测量得到位置参数,惯性导航系统得到姿态参数)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了无(或少量)地面控制点,甚至无需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工序,即可直接定向测图,从而大大缩短航空摄影作业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因此,POS系统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航空摄影的方法,进而引起航空摄影理论与技术的重大飞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惯性、GPS器件精度水平的提高,POS无论定位定向精度还是实时数据处理能力都会有质的提高,将会在航空摄影测绘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OS系统高精度定位定向技术是POS系统应用的关键技术,它的研究可以极大的推动POS系统的发展。

1 POS工作原理

IMU惯性测量单元最大优点是不依赖于任何外界信息,能够进行完全自主的导航。惯性测量单元能够连续长时间的工作,可以提供多种导航信息如位置、速度、航程、航向,还可以提供水平及方位基准,精度较高。但是,惯性测量单元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惯性器件(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精度,并且其定位误差随时间积累,精度逐渐降低,这对于需要长时间工作的情况是极为不利的。而且其初始对准时间长,所以想到利用其它定位手段作为参考信息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综合校正,对惯性器件的漂移进行补偿。

GPS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全球、全天候、全天时、多维连续定位,其精度不随时间变化。然而,GPS是非自主式的系统,不能提供诸如载体姿态等参数,运动载体上的GPS接收机不易捕获和稳定跟踪卫星信号,动态环境造成中信噪比下降。这些原因都容易产生周跳。而且由于GPS信号在传播途中的干扰,使得系统定位精度有所下降,定位结果较为离散。如上所述,GPS和IMU惯性测量单元各有所长,具有可互补的特点,两者的组合不仅具有两个独立系统各自的主要优点,而且随着组合水平的提高,它们之间信息传递、融合、使用的加强,组合系统的总体性能要远优于任一独立系统。组合导航把无线电导航长期精度高与惯性测量短期精度高和不受干扰的优点结合起来,因而GPS与IMU的组合被认为是目前导航领域最理想的组合方式。

2 试验概况

POSAV510辅助RC30相机在2006年广东地区进行了两次试验飞行。根据试验的目的和技术要求,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选定试验测区。测区内分布有水系河流、城镇市区、山区和主要交通道路等典型地形地貌,较有利于对设备精度的评估。选择了1:10000和1:40000两个摄影比例尺。如表1所示。

3 试验区控制点的布设

为了对POS的精度作出客观的评估,在广东某试验区内根据《GB/T13977-92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13990-92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P0S/TRACKER系统应用航空摄影试飞方案》技术设计书进行试验区控制点布设。

3.1 A区控制点布设方案

根据《POS/TRACKER系统试验区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要求,A区范围覆盖6幅(3x2)1:50000地形图。依据关于1:50000比例尺成图丘陵地和山地的区域网布点及构架航线的布点要求,A区控制点布设如图1所示。

3.2 B区控制点布设方案

根据《POS/TRACKER系统试验区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要求,B区范围覆盖2幅(1*2)1:10000地形图。关于1:10000比例尺成图平地的区域网布点要求,同时结合检校场控制点布设要求。B区控制点布设如图2所示。

为了提高量测精度,在像片上更准确地判别出控制点的位置,该次试验在B区采用了先布控后飞行的方法。根据控制点周围的环境情况,对B区100km2内的42个控制点分别用埋石、砸木桩及铁钉的方法将控制点标记到位,其中大标石6个(预计作为检校场控制点永久保留)、小标石11个、木桩19个、铁钉6个。为了使控制点在像片上容易判别,飞行前对测区100km2内的42个控制点进行标志布设。根据控制点的情况,采用lm×lm的标志布和刷漆等办法,在飞机起飞前将标布设到位。

4 基准站布设

为保证POS辅助航空摄影飞行,需要在测区内布设基准站。考虑到基准站观测数据备份和检核,根据测区大小和试验为中、小比例尺航摄的特点,按照GB/T18314与GJB2228-1994规定的GPS基准站选址原则,结合已知大地测量控制成果,并经过现场踏勘,在摄区内布设1个地面GPS基准站。同时为了验证基准站距离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在宝鸡(距测区约200公里)和郑州(距测区约500公里)地区分别布设长基线和超长基线GPS基准站。

5 航摄飞行

根据《POS/TRACKER系统试验区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和《POS/TRACKER系统试验区航空摄影实施计划》,共飞行5架次,完成了试验区1:10000及1:40000的航摄工作,获取了1:10000、1:40000有效黑白像片323片,l:10000彩色有效像片133片随后再次完成POS辅助RC30相机B区1:10000飞行。

6 POS外方位元素解算

(l)偏心角解算。在1:10000黑白影像扫描完毕,获得检校场像控测量数据以及检校场空三加密数据后,结合POS原始数据及基准站数据,利用PosPac软件中的PosGPs、PosPro及CalQc模块对偏心角进行解算,获得了305mm镜头进行1:10000飞行时的偏心角。同时解算出152mm镜头进行1:40000飞行时的偏心角。(2)像片外方位元素的解算。将获得的偏心角输入PosPac软件的PosPEO模块进行解算,获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EO。

7 空三处理

由于现有的海拉瓦软件和适普软件都不支持POS数据的空三处理,因此数据后期的空三解算采用了Leica公司的LPS软件。在LPS中建立与EO数据坐标相一致的工程,进行了直接定向法和POS辅助空三法两种方法的试验。

直接定向法。在LPS中建立工程,输入试验区影像,生成缩小片。在自动完成内定向后,在Fiducial orientation and Exterior Orientation Parameter Editor直接输入EO解算出的外方位元素,将其作为确定值,试验区的立体即可完全恢复,最终进行精度检测。POS辅助空三法。前期与直接定向法一致,不过在输入外方位元素后,将其设为初始值,再按直接定向法检测出的精度给出一个外方位元素合适的标准方差。进入Orima软件,通过APM选点,判读合适的控制点,进行平差解算,最后将结果写出。退回到LPS中,进行精度检测。试验进行了仅有连接点无控制的平差、加入1个控制点的平差、加入4个控制点的平差。

8 POS数据直接定向精度分析研究

在内定向结束后,输入RC30的POS数据"按照LPS中影像的数据顺序,依次将其对应的EO数据拷贝到相应的位置,获得POSEO数据直接定向的结果。

(1)200X年B区直接定向,精度已经可以满足1:10000成图要求;(2)200X年B区直接定向,平面精度可以满足1:10000成图要求,但高程精度超限。这是因为我国的外业大地高均为ITRF97或与其相似的框架下的大地高,而我们所采用的EO数据的大地高是初始WGS84的大地高,两者之间有固定差,在引入一个控制点平差后,高程精度马上符合精度要求。

9 结语

通过该次课题试验精度分析,POS辅助RC3相机航摄,在成小于1:10000地形图时,可采用直接定向的方法。在成1:10000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应采用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竹林村.几种低空遥感系统对比分析[J].城市勘测,2009(3):65-67.

第11篇

关键词:VRS 海上打桩 RTK GPS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4

RTK技术在水工行业中的成熟应用,使传统的打桩施工定位方式脱离了对于光学仪器和气象条件的依赖与限制,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长距离离岸水域、外海大型项目桩基施工使打桩船施工范围和施工效率都产生了革命性发展。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打桩18号在前湾小港池码头改建工程中采用高精度网络RTK虚拟基准站VRS技术沉桩定位,该文就打桩船简易应用,从系统介绍、硬件配置、信息获取转换,数据提供等方面做简单分析和介绍,为今后更好利用这项技术及在水工施工中的特点和措施提供一点借鉴。

1 海上打桩应用VRS网络RTK技术的组成和原理

1.1 VRS系统简介

虚拟基准站VRS(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s)技术集网络管理、无线通讯和GPS定位技术于一身,利用固定基准站数据对工作区域内误差进行模型化处理,生成一个靠近测量位置的“虚拟基准站”,向流动站接收机修正信息。

1.2 VRS系统组成

VRS系统由固定基准站、系统控制中心、用户部分、数据通信组成。

1.2.1 固定基准站

各固定基准站均匀分布在整个网络中构成基准站网,一般一个完整的VRS网络系统至少有3个已知的基准控制站,站与站之间的距离可达70km,通过长时间GPS静态相对定位等方法来确定基准站的精确坐标,再通过配备在基准站上的GPS接收机和数据通信设备,实时的将观测资料传送给数据处理中心。

1.2.2 系统控制中心

是通讯控制和数据处理中心,也是系统核心,使用GPS-NET数据处理软件。通过通讯线缆与固定基准站通讯,通过无线网络移动用户通讯。负责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价,数据综合、分流和存储、差分改正数据的计算等数据处理,还负责系统监控、信息服务和网络管理。

1.2.3 用户部分

用户部分就是具备无线通讯用户的接收机,配以船舶车辆等不同载体,通过无线网络将自己初始位置发给控制中心,并接收中心的差分信号,生成厘米级的位置信息。

1.2.4 实时数据通信网络

GPS流动站向运行GPS-NET的控制中心发送其概略位置,通过无线网络链接发送标准的NEMA位置信息。控制中心接收此信息并进行误差计算,重新向流动站发送改正过的RTCM信息。

1.3 VRS系统海上打桩工作原理

VRS 系统相当于在流动站附近建立一个距离流动站很近,一般仅有数米至数十米的虚拟的基准站,根据各基准站的实际观测值计算出该虚拟基准站上的虚拟观测值,用户采用常规RTK技术进行实时相对定位,解决了RTK作业距离上的限制问题,并保证了用户的精度。

具体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其步骤如下。

(1)VRS网络中,各固定基准站不直接向移动用户发送任何改正信息,而是将所有的原始数据通过数据通讯线发给控制中心;

(2)打桩船工作前,首先通过GSM无线网络制中心发送一个概略坐标;

(3)控制中心收到位置信息,由计算机自动选择最佳的一组固定基准站,整体改正GPS的轨道误差,电离层,对流层和大气折射引起的误差;

(4)控制中心将高精度的差分信号发给打桩船移动站。

(5)相当于在打桩船附近产生一个物理上不存在的基准站,构成短基线或超短基线差分,接收该基准站的差分信息进行定位。

2 传统RTK技术局限性和基准站维护困难

2.1 RTK技术自身局限

打桩船沉桩定位通常采用1台基准站配备2台流动站的“1+2”RTK方式完成,使用技术比较成熟。但RTK技术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有用户需要自行架设本地的基准站、误差随距离增长(ppm参数影响)、误差增长使流动站和基准站距离受到限制(

2.2 基准站维护困难,成本高

传统RTK作业必须首先在施工区附近建立一个控制点,然后在该控制点上架设基准站,基准站的看管维护方面存在诸多不便,成本较高。

2.2.1 基准站看护保管问题

打桩船使用的基准站至少由1台GPS接收机、1台电台和其他附件组成,仪器自身价值昂贵,施工中基准站位置选取如何兼顾保管和看护,是目前打桩船GPS应用中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2.2.2 基准站供电问题

(1)基准站在施工中保持常开状态,施工现场临时供电造成时常停电,影响施工严重,通过逆变电源外接蓄电池保证供电,保养不便。如采用内置电池供电只能达到3~4 h,需专人监视操作且频繁充电放电影响电池寿命,维护所需人工和费用大。

(2)施工现场电压不稳定,极易造成电压波动烧毁主机、电台主板。根据使用经验,每船基准站配备稳压电源每年更换2~3台,花费较大。

2.2.3基准站发射天线架设和防雷击问题

(1)基准站与施工现场间的距离与差分信号发射天线架设高度成正比,距离越远,架设高度越高。理想的传送距离为:

(2)室外天线需接地或配备避雷装置防雷击,普通接地装置无法保证避雷效果,一旦遭受雷击会造成主机、电台主板烧毁,因为维修机器导致停工和花费。加设一般避雷装置影响发射效果,造成信号发送不稳定,专用装置则花费巨大。

2.3 打桩船应用RTK技术所产生的特定局限

2.3.1 作业模式老旧

RTK技术作业模式仍旧依靠逐级建立控制网点进行相关测量,准备施工的前期工作量很大,尤其是大型工程或者离岸距离很远的工程,作业前期控制网的选点、测设、解算、架站等工作花费时间近1周、人力物力消耗大。

2.3.2 匹配性差

参与施工的各类型船舶,各道工序配备的接收机型号或电台频点不同,则导致各自RTK作业不能兼容,必须各自设置基准站,造成重复建设和信号影响,因自设立精度不同,在不同工序的衔接上误差增大。

2.3.3 施工干扰大

为便于设备保管看护,各基准站的架设集中在项目办公场地,距离很近,受高频通讯、临时发电机组、发射天线相近、功率大小等原因产生干扰、假锁定、多路径效应等影响精度的情况,极易在施工中造成错误。

3 VRS网络RTK技术在打桩定位施工上的应用

3.1 方案确定

3.1.1确定主机信号传输接口

在采用常规RTK方式中,电台差分信号接收方式有两种:

(1)通过右下端接口接室外流动站天线电缆,通过内置电台将无线电信号转化为差分数据直接输入主机;

(2)利用外置电台先将室外无线电信号转化为差分数据,然后通过数据线接到右上端3号lemo接口,将差分数据输送入主机。

VRS系统中控制中心直接发送处理过的差分数据,采取方法(2)导入信号。

3.1.2确定简易数据采集方案

(1)接3号接口的数据线编码代号为32345(一端lemo接口,一端为串口),使用2条;

(2)数据转换程序利用厂家网站下载的免费试运行软件GNSS Internet Radio程序;

(3)利用笔记本电脑配备无线网卡实现无线通讯;

3.2 工艺要点和操作流程

3.2.1 外接信号采集设备接入系统

4 VRS技术实施效果

4.1 VRS技术实施效果

VRS系统经过实际应用有初始化速度快,标准偏差小,能够在相当远的距离上保证信号提供的高质量和高精确度,消除或明显减少了误差随距离增长的ppm参数影响。免除设立基准站的步骤,避免了传统基准站设置带来的常规RTK技术自身局限、基准站维护保养、续航供电、恶劣天气影响等劣势。

4.1.1 精度大幅度提高

(1)VRS通过固定基准站的观测数据通过连续传送至VRS中央服务器并对其质量检测,去除大的粗差并修正周跳,分析双差观测量来计算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和星历误差,系统误差能被明显剔除,能得到厘米级的精度。

4.1.2 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4.1.3 使用经济

4.1.4 初始化速度快

实际应用中对初始化时间统计,50%以上能够在1.5 min内完成初始化,80%以上能够在5 min内完成初始化。比传统RTK方式初始化速度加快约三分之一。

4.2 实践中的改进措施

4.2.1 网络堵塞、掉线问题

打桩施工中出现开始观测固定解情况良好,但使用未完成出现网路堵塞,掉线等问题。经过分析发现,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系统“容错”导致在重新运算过程中,数据量传输存在变动,不能使系统正常工作,产生堵塞、掉线。将笔记本电脑远离主控台,并防止电器干扰造成程序数据堵塞,问题得到较大改善。

4.2.2 初始化受部分时间段影响

中午前后在部分时间段卫星颗数能够达到观测要求,但初始化时间长,甚至不能初始化,这是因为受电离层干扰比较大,且打桩施船受海水面、甲板面等大面积水体和金属表面形成的反射多路径的影响、桩架遮挡使接收卫星信号的空间覆盖面减小等原因使得数据链传输受干扰和限制,在传输过程中衰减严重。尽量选择避开观测质量差的时段施工。

4.2.3 高频信号源干扰易造成无线网卡断网掉线

船舶移动时,受到高频信号源的干扰和大功率电机启动时产生的磁场干扰等因素,无线网卡掉线频繁。在操纵室和船舶指挥的岗位旁安装与定位系统主机同步显示的显示器,最大限度减少高频电话的干扰,掉线情况好转很多。

4.2.4 串口连接线的制作必须保证屏蔽

在制作试验用一分二串口线时,数据通信的质量不稳定,出现乱码较多。经过线路排查,发现故障出现在自制一分二串口线接口处,简单将进出电源、信号的引脚连接好,其他的屏蔽措施没有做,导致经过主控台较多电器过程中受到干扰影响信号传输,改进屏蔽后问题解决。

5 结语

VRS网络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不必自身布网设站,作业时间不受限制,不必考虑控制网、基准站维护,实现全天候的可靠操作。经打桩实践证明,VRS网络RTK技术基本配置完全满足水工工程测量的基本要求,并有诸多优秀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实际作业中的技术限制,我们采取针对性的适宜解决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成本。这是国内首次将该技术应用在海上打桩施工中,对今后水工工程应用应用VRS技术起到实践和总结作用,代表着GPS应用技术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平.虚拟参考站―GPS网络RTK技术[J].测绘通报,2001.

[2] 陈文通.VRS-GPS网络RTK技术及其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06(1):36-38.

[3] 窦思琪,管占楠.VRS实际作业中的优劣[J].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2008.

第12篇

关键词:军事地形学 教学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62-02

军事地形学,是从军事的需要出发,研究识别和利用地形的一门应用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传授抽象生涩的理论知识练好专业技能,又立足于该学科的长远发展,实现信息条件下的人装结合,使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实现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的目的?笔者认为在信息条件下军事地形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应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处理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的结合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以其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为前提条件的,军事地形学也不例外。在教学内容上,应结合教学对象,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把握好传授基础知识与传授前沿知识的关系。对合训学员,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地形图知识、实地使用地图、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作为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传授一些具有引领作用的新知识与新技能,如电子地图、海图、航空图、卫星地图及卫星定位与导航等知识与应用技能,使他们初步具备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分析地形的基本技能,为未来适应信息化作战打下基础。对分流学员,应结合专业、任务和职责,在进一步巩固基础理论,熟练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有重点地传授高新军事地形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如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军用数字地图、遥感图像、地形仿真以及战术地形保障系统等,学好与其从事的专业和职级相适应的知识与技能。军事测绘技术发展,确定点位能够在瞬间实现;地面上瞬息万变的目标不论藏身何处均可能通过遥感影像及时判别和捕捉;运用现代地形仿真技术,即时生成战场地理场景,指战员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实地勘察”或协同演练。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处理好传授基础知识与传授前沿知识有机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要注重打牢理论与技能基础,又要前瞻军事地形学的前沿知识,不断丰富学员对前沿高科技知识和装备器材的认识。

二、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技能练习的结合

军事地形学是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联系紧密的一门应用学科,有别于其他军事科目,就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是学员非常喜欢的一门应用学科,也是各级指挥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应用技能。因此,作为教员在教学方法上,应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技能练习的结合。教学中,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教员详细解读,同时又有许多基本技能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反复的操作练习,如公路里程的推算、方位角的测量、方向的判定、通视情况的判读、站立点和目标点的确定,仅靠教员在课堂上讲授难以达到教学效果,教员应该提供大量的实践操作和技能练习机会,才能使学员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技能课的教学上,如果反复进行现地用图技能练习,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归纳总结,就会影响技能练习的效果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员在熟练掌握视图、用图技能的同时,进行理论知识的归纳总结,在理论指导下苦练巧练,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才能使学员尽快掌握基本技能,并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所以在军事地形学教学中,要理论讲授与学员技能练习相结合,通过反复练习,从练习中归纳总结,提高学员视图和用图能力。

三、处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信息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网络视频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军事地形学得到了新的发展,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完善教学方法是提升军事地形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之一,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是信息时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必须处理好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军事地形学知识内涵丰富,内容生涩,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把原理讲清楚、把道理讲明白,即便是利用传统模拟器材演示教学内容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地图投影,这一节通过多媒体技术、动画制作,使教学形象、直观,也使学员容易理解、易于掌握。可见,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网络视频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领域的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军事地形学的教学难题,使军事地形学的教学形象、直观。比如电子沙盘、军用数字地图、战场环境仿真模拟系统可以将军用地形图自动生成具有直观视觉感受的立体影像,将传统的按图行进和按方位角行进与3D技术和电子显示结合起来,将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升华为集声、光、电、形于一体的动态场景,使敌我情况显示更加准确,地理环境形象逼真,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教学氛围,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因此,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编排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对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处理好室内教学与现地教学的结合

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军事地形学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一个学好理论、练好技能,才能有效提升地形分析判断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员必须严密组织、科学编排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处理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的结合。在精讲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加大技能方面的操作练习力度,在掌握操作步骤和程序的基础上将学员带到生疏、复杂、陌生的室外进行现地操作,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提示、技能知识的传帮带和学员反复操作练习,有些技能需要学员在全面学好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装备器材进行实际操作才能熟练掌握。比如,自动化指挥系统,GPS的定位与导航,北斗导航系统的操作使用等。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按照先理论后实践、先室内后室外、由易到难、由图上到现地、先单要素后多要素练习、先单项作业后综合练习、先传统练习方法后高技术装备器材训练的顺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在充分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同时,熟练掌握图上、现地、机上的操作技能技巧,最终达到信息化条件下的人装结合,实现教学质量、训练水平和作战指挥效能的进一步提升,为最终赢得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执勤、处突、反恐和防卫作战的胜利提供可靠的地理信息保障。

五、处理好院校教育与部队职能任务的结合

院校教育要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这是新时期赋予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院校教育的出发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矛盾凸显,暴力恐怖事件呈上升趋势,加之外部环境动荡复杂,领土争端不断升级,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越来越繁重。这就要求院校的教育必须贴近部队,贴近实战。作为培养部队一线指挥员的军队院校处理好教育与部队职能任务的结合。近年来,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越来越频繁,要求越来越高,对指挥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过硬的识图用图能力是部队一线指挥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走、打、吃、住、藏、管都与军事地形学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密切关系,因此,军事地形学的教学应贴近部队、聚焦实战。把学员放到陌生环境中练“走”,让学员在生疏、复杂地形上练“打”,组织学员到艰苦环境中练“吃、住、藏、管”。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把学员素质转化为能力,以满足学员第一任职和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从而提升军事地形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13篇

论文摘要:测量监理在工程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工程中的测量监理有其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着重介绍了公路建设中测量监理的工作重点,从公路建设的特点出发,阐述了监理工作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测量就是以专用的测量仪器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把施工图纸的位置、形状和数据放样到实地。工程项目建设监理的任务是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即所谓的三大控制。工程建设离不开工程施工测量,工程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施工放样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进度和费用,施工放样的错误所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和损失往往是非常严重,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可见,测量监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工作中最重注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务必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自1985年我国公路建设引进世行贷款,按国际惯例试行工程监理制度以来, 逐步形成了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我国国情的工程监理制度。监理工作也逐步走上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

一、准备阶段的测量监理

(一)测量前的准备

技术交底完成后,监理工程师除了审查施工单位的测量组织和仪器配备外,还应会同施工方审核以下资料;测量作业的依据,明确平面控制坐标系和高程基准面;控制点的分级布设,一般把国家一、二级三角点作为起算数据,布设首级控制网,现多为GPS控制网,然后在此基础上布设可用于施工测量的次级控制网;点位在线路两侧的分布情况,当点位间距或点位距路线距离大于500m时应考虑在后续工作中进行加密。

(二)编制测量监理规划

测量工作的依据,应包括有关规范、图纸、验收标准、招投标文件及本单位的有关文件(如本公司的作业指导书)等。规定测量监理的内容和检查频率,应按照实施工程的内容,根据依据中的有关测量需要检查的内容而定。测量监理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

(三)开工前的交接桩

经业主协调,由测量监理工程师组织承包商主要技术人员、设计单位测量负责人进行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及重要中桩踏查交接,要求设计单位就测量工作进行必要的说明,并形成纪要。

(四)控制点的复测监理工作

监理工程师在复测过程中,应对重要桥梁的控制网及相邻标段的导线点、水准点及过河水准点进行复测,作为抽检,同时对施工单位的复测成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成果相差较大的点也应复测,应做到在对施工单位的成果可以确认的基础上,向设计单位反映情况,要求解决。

(五)施工控制点的加密

控制点的加密一般要求与原设计的控制点的精度相同,平面控制点加密可在原控制点上支点,若原控制点间距长,加密应采用附合导线,附合到原控制点上,同时要注意加密点位离开路线中线的距离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离开路线中线的距离为80~100m左右。

(六)放样检查验收及审核土石方工程量

1、验收施工单位施工定线,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对道路的路线进行定线,监理工程师应进行现场检查并复核认定。

2、验收施工单位测定的地面线,测量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对全部工程的原地面线进行实际测定,并对测定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以作为路基横断面施工图和土石方工程计量的依据。

3、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提交根据测定的原地面线绘制的施工横断面图,及实际的土石方工程数量,测量监理工程师根据检查、复测结果审核。

经过上述各项检测,各项指标均合格,测量监理工程师就可以对施工单位的成果报告进行签认,并作为今后整个工程施工放样和检测的依据。未经测量监理工程师签认的成果不得在施工放样和检测中使用。

二、施工阶段的测量监理

进入路基和构造物施工阶段后,测量监理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对桥梁、涵洞等构造物的检测

首先应对开工报告中放样坐标进行认真仔细的审核计算,把错误杜绝在放样之前;然后采用已签认的导线和水准点成果对其进行实地位置检测,以确定放样是否正确。特别要指出的是,桥梁放样坐标计算复杂,施工工序较多,需要控制的点和线多,必须认真对待、经常检测。

(二)对路基施工放样的监理

验收检测原始地面线以作为路基横断面施工图和土石方工程计量的依据,并对全线设计遂桩坐标进行复核,审核承包人上报路基测量放样资料并对路基边桩的放样进行旁站或抽检,特别对高挖、高填路堑、路基的边桩放样必须进行监理抽检,认真熟悉设计横断面图,根据路基宽度,边沟尺寸、坡率、平台宽度及高程等设计数据准确放样,以避免因边桩放样不准确,而出现的路堑欠挖或超挖,影响路堑边坡的稳定路基边桩的准确放样,指引路基工程施工。对路基质量及中线偏位的控制,将取得较好保证。 转贴于

(三)对隐蔽工程量和变更工程量进行复核

复核时,测量监理工程师应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采用合理严谨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如实的向驻地监理工程师提供可靠的工程量数据。

(四)对高程控制的监理

由于已经进行了水准点的加密复测工作,各施工现场均已有加密水准,在水准测量过程中,往往只需架一站即可完成水准测量工作,此时,我们要求测量人员必须进行转站闭合同原水准点,以检查其后视读数的绝对正确,确保水准放样的准确。重点对构造物的基础底标高,台身顶标高,盖板顶标高的抽检,在中、小桥方面,重点抽检桩基护筒顶标高,成桩楠标高,立柱顶标高,盖梁及支座标高并对整体化层标高进行严格控制,避免造成整体化层厚度不够或路面面层厚度不够的现象。

(五)对路线中桩、坡口、坡脚桩进行检测

高填深堑地段是检测的重点,施工到一定标高后,应检测其线路中边桩和路基宽度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三、验收阶段的测量监理

(一)测量验收资料整理汇总

工程竣工时,测量监理工程师以分项工程为单位,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4规定的标准进行质量评定,并将结果交道路监理工程师汇总。

(二)整体工程验收

承包商提出竣工申请后,由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组成测量组,对路线、边坡、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涵洞、桥梁中(边) 线的位置及其高程进行检测,按规范要求进行质量评定,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

四、结语

本文将根据公路建设的程序上从大体上将公路修建领域的测量监理过程分为三部分即:准备阶段的测量监理、施工阶段的测量监理、验收阶段的测量监理。又从各自的特点出发,分别总结各的自工作重点。指出准备阶段处了准备好施工过程中的图纸、标准等对于图纸的审查及控制点的复查的重要;施工阶段要边进行工程的进行,边进行路基和构造物监理、监测;最后的验收阶段同样要一丝不苟,不仅为保证工程的质量,还要为以后的扩建、改建等留好技术资料。

参考文献

[1]唐杰军. 高速公路施工监理中的测量控制[J]. 公路与汽运.2002.10第92期

[2]林崇明. 测量监理工作在等级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J]. 山西建筑.2007.1第33卷第3期

[3]张永康. 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测量监理[J]. 测绘技术装备.2004第6卷第4期

第14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 地理信息资源; 地理信息应用服务

1  引 言

电子政务的主要内涵是运用信息技术把政府与民众连在一起建立互动系统, 不仅实现政府内部办公的自动化、决策科学化、信息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化, 还要为民众提供信息和服务。信息是电子政务提供服务的载体, 技术是电子政务借以构架和实现的基础和手段。地理信息是研究对象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与应用过程中各种相关技术的集合, 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电子政务提供了信息和技术基础与支持, 反过来, 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促进了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进步。目前地理信息及其技术已经在电子政务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但在应用与服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完善。

2  地理信息和相关技术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地理信息是电子政务信息的空间定位基础和载体。论文 电子政务信息从数据可的对象来看, 可以分为政府机构内部数据、政府机构共享数据和社会共享数据, 它包含了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各类信息, 行政体系复杂, 部门交叉重叠, 信息源分散程度高, 如何将这些分散、无序的信息有序化使得人们更容易使用, 是电子政务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用于各国政府首脑机关进行检索、查询分析和决策的信息的85 %以上与地理信息有关, 政府部门无不具备所辖地区的地图, 很多政务信息本身也具有空间概念,按照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将离散的、无序的信息通过有序的地理编码串联成为逻辑上一体的、具有统一空间定位框架的、能满足多数用户基本需求的信息资源体系, 将大大提高信息的管理与利用效率。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重构了决策信息的获取模式与展示方式。庞大的组织系统中会发生大量的信息, 决策者需要借助信息系统提高自身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宏观把握能力以及发现潜在信息的能力, 需要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通过整合不同渠道的信息, 将信息资源由微观转变为宏观, 提供决策者所需要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全局感; 利用可视化技术将枯燥的数字通过图形方式直观展现, 有助于发掘隐藏在各种信息之中的潜在联系, 提供崭新的决策支持方式。动态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各种与地理位置相关信息的监测, 帮助政府掌握各种变化情况, 在突发事件中实现实时和准实时跟踪、显示、决策和处理, 便于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有助于政务信息整合和推进公共服务。地理信息的基础地位在推动跨部门电子政务的同时也为其他部门及其信息系统的协同服务打下了基础,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应用主体, 通过联合开发或授权, 实现跨部门的应用整合和跨部门的数据转换, 提高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模式, 这种模式的推广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电子政务信息标准不统一、共享程度低的状况; 电子政务需要各个部门报送本部门的权威数据, 各部门信息化成果通过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展示,不仅符合业务管理的需要, 而且可以调动各个部门参与建设和运行的积极性, 有利于形成多部门、多信息系统协同服务的良好应用局面; 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统审批平台可以减少各种审批环节, 提高政府办公效率; 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提供地理环境相关信息查询, 根据输入的地址, 即可在地图上清楚地了解到此地周围政府部门、医院、学校、旅游景点分布等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各种公共服务机构的静态信息, 还可以如电力检修计划停电地区分布, 各类刑事案件多发地点地区分布等。

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了电子政务的技术进步。地理信息的应用更多地依赖于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海量存储技术, 每一次信息技术的进步, 都为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开发、新功能、新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往往在新型操作系统上建立的第一个应用都是地理信息系统, 其他许多新技术的应用也多是首先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政府办公部门的技术进步。

电子政务同时促进了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技术进步。地理信息包括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电子政务集成了各权威部门的权威数据, 为属性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更新、更准确的渠道。此外, 电子政务的建设与服务对于地理信息技术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从应用角度也推进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3  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现状

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使地理信息与技术为电子政务服务成为可能。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基础地理数据库体系已经建立, 在地理信息生产、数据库建设、分发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整体生产和服务能力, 在大型空间数据的设计、建设、维护、更新、服务等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 为政府决策、经济建设提供了地理信息服务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 建成了一批面向业务管理和辅助决策的信息服务系统, 许多软件公司开发出了一批电子政务的应用软件系统, 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为满足电子政务建设和经济建设需要, 在测绘高新技术的支持下, 我国从1985 年就开始建设多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先后建成了并全面更新了全国1∶400 万、1∶100 万、1∶25 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5 万数据库基本完成, 完成了全国七大江河流域的1∶1 万dme 数据库和数字正射影像地图数据库, 各地方1∶1 万、1∶5 千、1∶2 千、1∶1 千和更大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正在全面展开, 广东、陕西初步建成了较完备的多尺度、多数据源、多分辨率、无缝的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实现了城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定期或实时更新,还有一些省级和市县级数据库正在积极建设中。这些数据库的建设为各级政府的决策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了及时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正在广泛展开, 毕业论文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得到大力推进, 目前, 在国家一级已经为领导机关和20 多个政府部门开展了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各地方建成了一批面向地方政府应用的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专题业务运行系统和各种信息服务系统等, 多部门协同联合开发了防洪电子沙盘系统、119 消防扑救指挥系统、退耕还林还草信息系统、资源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社会应急联动系统等一大批地理信息应用系统, 为提高政府业务部门的综合管理和决策水平、重大战略的实施做出了贡献。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和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系统是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电子政务相结合的典型实例。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由计算机辅助调度、地理信息、信息技术网络、无线调度通信、车辆定位、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和安全监控等子系统组成, 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 使应急部门之间高效配合和协调, 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 其中的地理信息子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图层信息量最大, 由公安、交警、消防、急救、防洪、护林防火、防震、防空、水、电、气等56 类应急救助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信息构建而成的信息化、数字化的平台, 覆盖了110029 ×104km2 的辖区。该系统获得了200322004 年度

5  几点建议

电子政务中, 政务是核心, 服务是宗旨, 地理信息及其技术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支撑, 与电子政务是互相依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以应用为切入点和最终目标,紧紧围绕电子政务应用开展各项服务, 拓展电子政务中地理信息及其技术的应用领域, 对于地理信息建设与相关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 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5.1  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1) 加强多尺度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电子政务包含多个应用层次, 既要反映概况或发展趋势的宏观信息, 也要反映详细情况的微观信息, 需要多种详细程度的地理信息的支持, 例如在宏观决策时需要总体的、宏观的、趋势性信息, 对于地理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中、小比例尺方面,项目实施基层领导管理过程则需要尽可能详尽的信息; 基于这些需求, 需要建设可靠、适用的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库; 增加面向电子政务的文本、统计类地理信息, 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时相、综合性的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 满足电子政务在格式和分类体系等方面要求; 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地理信息变化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更新系统, 保证信息的现势性, 在建设过程中, 既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又要符合各级电子政务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 将地理信息建设与电子政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同步部署, 同步实施, 互为促进。

2) 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的整合。一方面, 对已有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改造, 将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完善, 建成水平空间连续、垂直尺度有机链接的地理信息系列; 增加面向电子政务的文本、统计类地理信息, 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时相、综合性的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 与有关部门配合建立资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军事、外交、社会协调发展、安全、灾害与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专题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提取通用的地理信息, 在“六大要素”的基础上扩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内容, 在满足电子政务的需求的同时充实地理信息内容。另一方面, 开展地理信息与社会经济等非空间信息的整合, 将非空间信息赋予空间属性, 实现对非空间信息的空间定位, 为空间分析、空间辅助决策和服务提供基础。

3) 建设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数据平台, 实现基于网络的地理信息与电子政务的非空间信息和辅助决策信息的自动集成、交换与整合。开发多级、多种类的面向电子政务的信息产品, 在产品形式、产品内容、表现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逐渐形成满足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要求的标准化、系列化的地理信息产品。

5.2  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设

1) 建立结构化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从电子政务实现信息共享的目标出发, 制定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网络基础设施等标准构成的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使该体系贯穿于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应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形成相互协调, 能在整体上达到最佳效益的系列标准, 强调高层次标准对于低层次标准的指导作用, 标准的数量与质量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确保通过标准能够达到对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

2) 制定统一的服务于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通用标准规范。制定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转换等标准, 解决以地理信息为核心的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标准规范问题; 制定质量标准、安全标准、保密标准、检测与评价标准和信息分发标准, 确保地理信息及其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确立数据转换、元数据、数据用户分级、数据服务等标准, 为促进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为实现跨行业、跨系统、跨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以及信息服务提供前提条件。

3) 促进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为突破部门与地区之间的纵横限制, 解决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现存的大量地理信息孤岛问题, 对地理信息共享在业务类型、用户特点、经济模式、运行机制上进行分析, 探索恰当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开展有关信息共享的法律法规和共享政策的研究, 提供信息共享的政策环境保障; 加强共享管理, 通过机构设置、组织管理、人员保证等方式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网络化、虚拟化和集成化的共享平台与服务系统, 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不同类型数据进行有效转换和交流的统一的交换, 提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技术保障。在促进共享的同时还要防止信息共享过度, 避免由此产生的资源浪费、安全隐患与系统长期运行经济效率的降低等问题。

4) 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 在构造标准体系以及制定标准时, 要从提高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管理、分发、服务水平的要求出发, 积极采纳或引用国际、国内现有相关标准、其他行业相关标准, 参考国外同类标准, 并尽可能吸收或兼容先进标准的内容。标准体系及标准的水平要适应于我国地理信息建设的实际水平, 确立的标准既要满足当前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实际需要,又要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并根据发展状况不断进行更新。标准体系各个组成部分既要发挥整体功能, 又要独立控制一个方面, 形成有机的联系。标准之间要保证一致性, 不能发生矛盾。标准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和持续性工作, 仅仅有学术化标准或行政化标准是满足不了信息化建设需求的, 标准是在大量建设过程中形成的, 并需要在建设中不断成熟和完善。

5.3  开展地理信息应用服务

1) 开发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应用平台。建立基于网络的地理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系统, 建设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数据交换平台, 实现地理信息与电子政务的非空间信息和辅助决策信息的自动集成、交换与整合; 开发辅助决策、行政监管和公众服务三类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网络业务运行服务系统, 实现综合查询、统计分析、数据挖掘、辅助决策等服务功能, 促进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在业务方面的融合;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积极推进基于位置的更新和分发等公共服务, 真正形成一站式服务; 推动各级政府开展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促进中央和地方的综合门户网站建设、促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服务。

2) 加强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应用技术研究。研究基于网络的信息快速获取与处理、分布式信息与服务等方面的技术, 建立多源、多维、多尺度、多时相地理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和服务的技术体系, 及时提供最新、全面的资料与实时监测结果; 探索地理信息与电子政务信息的集成与融合, 研究不同软件、硬件和网络间的信息集成, 准确描述具有空间位置含义的非空间信息的空间分布, 实现多源、多时相、多目标信息的集成与应用, 为地理信息综合分析、数据统计与信息挖掘提供基础; 研究虚拟现实技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仓库、空间数据挖掘、空间辅助决策以及空间信息网格等技术, 提高智能化分析与决策水平; 加强信息安全保密技术, 特别是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提高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水平。

3) 地理信息应用软件平台开发中, 软件功能必须切合政府业务流程的实际情况。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其他, 应用软件运行的关键是政府运作的业务流程,软件开发需要在了解政府部门业务流程特别是跨部门的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进行, 同时, 业务流程的复杂性要求应用软件本身功能复杂多变, 运行过程中需要长期的磨练和积累, 需要大量客户经验积累和开发人员的修正和完善, 只有完全满足业务需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复制性的软件才能具有生命力。

5.4  建立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服务机制

1) 建立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组织制定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的有关政策和制度, 规范各部门对地理信息共享的行为, 英语论文 建立信息共享协调机构, 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组织体系, 建立信息沟通与交换渠道, 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式、纵向式、分散式信息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适用于现代高技术装备和工作条件的、各单位纵向充分共享、横向联合的集中式新型服务体系, 真正实现由松散型体制向集中统一型过渡, 最终形成面向电子政务的、为公共利益服务、为各行业共同享用的地理信息共建共享运行机制。

2) 建立稳定的服务机制。电子政务建设具有跨部门、跨地区的特点, 需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电子政务的需求建立分级运行与分工协作机制, 在加快地理信息建设的基础上, 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 满足各级电子政务的需求。建立相应的从组织机构、工程管理以及服务监督机构, 总结并探索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服务模式以及运行机制, 深化服务效果, 扩展服务领域, 全面推进地理信息和技术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z] . 2002 , 8.

第15篇

关键词:FPC;制造良率;加工难度

中图分类号:TN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32-02

为了提高FPC的制造良率,我们应该从管理观念上抓起,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SMT生产检测设备和工艺方法上面应该进一步的创新和研究,这样才能够与21世纪的现代社会相接轨,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生产、适应交付的需要。在生产设备上应该采用精密程度匹配的自动化设备,在制作工艺上,应该提高和优化生产方法才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和良率。

1 FPC的结构介绍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FPC器件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产品当中,尤其是在手持式产品当中更是普遍。现代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前提下,被不断地创新和改革,现代的手持式电子产品,渐渐演变成多功能、智能化、性能可靠、外形精巧、让人们越来越能接受的产品,就比如说苹果手机还有平板电脑就是这样的。然而FPC的应用为手持式产品“轻、薄”的特点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也为实现产品性能和外形巧妙多样化带来了巨大的改革,它的应用前景将是宽广的。FPC对应的市场要求,一直都是一个高端的高科技市场,它们将带动着技术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改革,对艺术和相应的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才不能够不被市场所淘汰。为了提高其可靠性还有质量,我们应该对于FPC的性能还有结构充分的了解。我们接下来就对FPC的发展趋势还有技术特征以及FPC和SMT的组装工艺进行简单的介绍。

FPC是一种柔性的印刷电路板,一般被称作软板。目前已经有单面、双面、多层柔性板以及刚柔结合多层板。一般来说我们工艺上要求FPC的铜箔厚度是0.018~0.035mm,一般把PI或者PET作为绝缘保护胶片以及基板胶片。现代的FPC比以往的PCB具有更能缩小体积、减轻重量、降低厚度等优点,但是FPC还是有缺点的,它的接卸强度非常小,很容易在生产的过程中造成焊点或者走线的断裂,在生产操作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困难的,它没有办法单独地承受一些比较重的部分,而且非常容易产生皱折痕。虽然说它存在着这么多的缺点,但是还是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产品当中,可见它有多么的重要。

2 对于FPC在制造良率提升方面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FPC在制造良率提升方面的要求。分别从FPC的排版工艺要求、FPC焊盘表面处理工艺要求、FPC焊盘的阻焊膜设计要求说一下。

FPC排版工艺要求。因为FPC板间的精度和表面的平整性都不如PCB,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FPC拼扳数排板的时候不应该太大。如果FPC的的外形和PCB的外形一样大就会造成可靠性低的这种现象,应该根据FPC的厚度和柔性程度,在确保不同拼板基板尺寸精度,满足与FPT的组装工艺要求下,尽量把拼板数做大。因为板面太小不利用生产效率,然而板面太大又会影响到FPC组装精度控制的要求。FPC的印刷与贴装,直接被定位孔和光学辨识点、是否满足焊锡丝印与贴装的精度要求而影响着。FPC在载板上的定位效果,被定位孔精度误差影响着。我们应该将位置度的偏差以及大小误差控制在0.1mm之内。光学辨识点的形状应该规范,对比度应该掌握得好,与板边及就近露铜焊盘距离应该不小于5mm。

对于FPC焊盘的表面处理工艺的要求。用于FPT器件焊盘的涂镀工艺主要有电镀镍金和化学镍金、有机保护涂层、镀锡或浸锡、浸银几种,虽然理论上以上几种工艺都可用于FPC表面处理,而实际上日前以化学镍金应用最多。虽然说有机保护涂层和浸银的表面平整而且焊接性能非常好,但是因为它们在空气当中容易被氧化,然而FPC很难进行真空包装,所以说在FPC的表面处理时候很少用到这两种材料。一般我们采用电镀或化学镍金,因为它们仅有抗氧化、耐磨、性能稳定、保存期较长等特点,但是它们的工艺也是非常复杂而且成本也相对来说很高。

对于FPC焊盘的阻焊膜设计的要求。FPC的覆盖膜阻焊层一般会以聚酰亚胺薄膜为材料,采用机关切割的方式进行开窗预加工,然后再进行对位压合形成。我们应该保证其均匀、规则而且均衡,阻焊膜是不能够覆盖焊盘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或者选择信誉好的FPC商,或者加强来料的检验和管制,或者对FPC进行显微镜的检验。

3 对于FPC载板治具与丝印品质

为了保证FPT器件和FPC组装具有可靠性,我们应该把重视PFC排板和焊盘方面的可制造性设计以及SMT组装工艺上的管制及最优化看得一样重要。SMT组装工艺主要分为三点:印刷、贴装和回焊。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焊锡印刷问题。源于FPC的柔软特性使得定位非常困难,我们应该采用专用载板治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印刷、贴片、过炉等SMT基本作业工序。一般制作载板治具的材质要求强度高、吸热少、散热快。在进行FPC载板治具的制作时候,因为铝合金磁性载板治具的成本不高、寿命不短,而且非常容易清洁,所以说一般它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载板治具的作用在于,既要保证FPC每个角落都能够得到有效支撑与固定,还应该对其翘曲变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矫正。载板治具的精密程度以及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焊锡印刷、器件贴装和回流焊接等制程作业的成败,并且对产品的可靠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说,进行载板治具验收是必须的。为了使得FPC的焊锡印刷涂敷获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应该采用印刷和重复精度≥0.02~0.008mm的全自动视觉印刷机。这对于提高FPC的可靠性具有深远性的意义。

在进行FPC上组装高密度FPT器件,应该从多方面考虑。比如说在刮刀压力对印刷品质影响较大,选择正确的印刷压力,才能恰当地使得焊膏从模板表面刮干净。在选择FPT器件的硬刷速度应该设为20~40mm/s。模板的印刷方式接触式,印刷的模板垂直抬起可使印刷质量所受影响最小等等,这也可以大大地增加FPC的可靠性。

4 FPC组件的检验、分板与测试

我们在进行FPC组装板的外观检验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比如说在组装板上点数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目视的视检方式,但是对于FPT器件应该采用显微镜进行处理。对于CSP等一些器件,应该采用多角度透视进行检验。FPC板应该采用ICT探针测试,为了防止软板内部微小的线路受到破坏,应该选用圆珠形的探针,但是因为圆珠形探针测试的稳定性不是那么好,而且通常难以覆盖FPC高密度组装板的所有测试点。就这种情况,一般我们会接合FPC上自身的连接器或者是金手指端口,以ATE测试治具的这种方式进行FCT测试,就可以达到规定的测试率了。在进行完FPC测试之后,为了避免FPT器件的各个焊接点受到应力的破坏,我们应该做底部的填充处理工作。还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FPC精细间距器件高密度组装板,应该在外观检查、功能测试还有分板作业等,进行重点性的排查,以避免应力对FPT器件焊接点的危害。

5 结语

FPC是现代电子产业发展的趋势,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发展和完善,我们不得不考虑的是它的加工难度和制造良率问题。为了能够保持它的制造良率,我们要考虑的部分很多,比如说它的表面的平整性,只有它表面的平整性保证了,才能够在进行组装的时候更加稳妥,才能不对它的可靠性造成影响。本论文阐述了在进行SMT生产的过程中,对于FPC的结构特性以及优化制造良率的要求。对于FPC的预处理问题、固定问题、刷问题、贴装问题以及检验和测试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所以说,在提高FPC制造良率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和想法,希望能对SMT行业的FPC精英们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根林.如何提高FPT器件在FPC上之组装良率及可靠性[J].现代表面贴装资讯,2011,12(5):17-33.

[2] 宋立新,王景雨,任树敬,王建春.针对GIS产品“质量链”几个问题的探讨[J].测绘技术装备,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