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产设备论文范文

生产设备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产设备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产设备论文

第1篇

任何生产过程中,设备的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强化机电设备质量是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的重要一项,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元素。因此,必须严格把控机电设备的质量,制定标准的考察规格,才能使煤矿机电管理长久的发展。而煤矿机电设备是需要积极维护的,应及时检查设备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达到质量标准。在规范标准中,需提高管理人员及领导的认真度,使他们认识到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使用相互监督的方式来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感,保证在机电设备的使用上实现全程标准化运作。

2合理分配任务

强化管理流程,设置人员配备。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中应按照几个方面进行人员配备,按照设备、类型、系统分类进行分配,划分所属的责任范围。将工作落实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任务,严格把控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3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3.1定期检查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保障了煤矿的安全生产,煤矿企业的特点比较明显,在生产工程中密集型较强。基于中国煤矿产业的现状,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十分令人堪忧。一些老旧的设备仍然在煤矿生产中使用,不但没有及时更换设备,还没有进行定期的设备检修。煤矿产业多属于体力劳动,基于人们对产煤量需求的不断增加,煤矿企业经常出现设备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加班的现象,透支体力的劳动会严重影响生产的安全性。强化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使煤矿生产安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煤矿产业逐渐增加,发生矿难的频率也不断加大,其中绝大多数的矿难都是因为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检查不够严格,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准的检查,并且检测不及时,检测时方法不规范所导致的。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体制可以明显地降低矿难的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做到安全生产。

3.2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

完善规章制度,实现对机电设备进行实时的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障了设备管理的水平,动态化管理不再是定义。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来设置系统的管理模式,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技术中,时刻监控每个工作人员及设备的情况,做到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将工作按照种类划分,管理上实行相互监督的方式,并进行定期的考核。特别是机电设备的操作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才可以上岗,这样才能加强管理制度,提高设备高效的运行,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3.3提高安全意识

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还要提高设备检测技能、安全评价能力以及发生事故的处理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将要发生的事故解决掉,将已发生的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逐渐走向零事故生产。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上也是至关重要的,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不但可以在机电设备管理上促进设备运行标准化,还能使员工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促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4结语

第2篇

煤矿企业的从业环境相较其他行业来讲较为艰苦,加之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因此,难以留住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且企业煤矿开采的一线人员大都缺乏经验、专业技能知识不足,水平较低,没有安全意识,极容易导致安全开采事故的发生。而这些频发的安全事故引发了员工的恐慌与不安感,致使人才流失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因此,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是必要的,但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刻不容缓。人是煤矿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事实上,所有的一切活动均与人的行为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煤矿开采工作也也不例外,因此,提高机电设备使用人员的素质能力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甚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煤矿企业要重视对一线员工的实操培训,举办思想教育座谈会,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意识,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演练,培养员工的实战反应能力以及安全处理故障能力,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整体素质。一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是确保煤矿安全开采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有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意识,提高员工的实操水平,才能保障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

2不断完善机电设备管理机制

在煤矿企业生产运营中,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只重视煤矿的产量以及煤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对开采煤矿的主力军———机电设备的关注少之又少。这就是煤矿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不高、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科学性、严谨性的根本原因。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与体系是企业得以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对煤矿企业来讲也是如此。作为煤矿企业最重要的安全管理部门,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维护、管理机电设备。但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相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其应该发挥的职能,反而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煤矿生产方面,并未履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职责。除此之外,煤矿企业内部也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并没有专门设置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定期对企业内部所有参与运行的机电设备进行大范围检修,长此以往,机电设备存在的遗留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解决,极其容易引发大范围内的设备故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故此,要制定合理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机电设备管理机制,规范员工的设备使用行为,认真执行设备的管理、维护与保养制度。按照企业具体的情况详细规范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操作行为,将使用机电设备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到制度管理里面,确保有章可循。将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由煤矿开采转移到安全生产方面,并赋予设备管理部门一定的安全管理权力,而设备管理部门也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构建绩效惩处机制,激发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激情。此外,还需要注意制定检修、保养设备的规章制度。机电设备每天都会完成许多高负荷的工作,工作强度也比较大,故此,必须定期检测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与处理。在检修设备时,要以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为重心,而非仅仅降低设备的故障率。从另一方面来讲,做好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3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理念

意识是行动的先驱者,只有提高了安全管理意识,才能确保煤矿企业安全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要意识到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实现上传下达,形成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浓厚氛围,实现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层要重视,员工要有意识,这样才能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要及时淘汰或者改造不合理的机电设备,及时维修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切实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借助信息化技术了解机电设备运用的各项参数,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企业设备的详细情况,制定较为完善、合理、科学的维修计划;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监督、管理正在运行中的设备,确保机电设备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在煤矿开采中,安装机电设备时要选择合适的矿井,不能忽视矿井一味追求设备的低成本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切记,选择合适的矿井是设备得以正常运转的主要影响因素;重视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与安全环节,确保设备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4结语

第3篇

采油设备检测是指对采油设备的运作状态进行一定的测试与评估,包括对设备整体及各个关键技术零件的检测,对采油设备的运行效率、运行效果、运行过程中所发出的声音状态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理与维护,此外,通过对采油设备运行状态的定期检测,还可以有效地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通过对设备零件磨损程度、老化程度等方面的观察,可以推测出采油设备的具体使用时间以及使用寿命,更加清楚的了解采油设备的运行状态,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减少采油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采油设备生产的安全性[1]。一般情况下,采油设备状态检测可以分为主观型状态检测和客观型状态检测两种。主观型状态检测在目前的设备状态检测中运用比较普遍,由设备维修人员或检测人员依靠自身的感官感觉以及技术经验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与判断的一种方法。由于主观型状态监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人的主观感觉以及专业经验和技能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会存在着一些差异,想要做出完全准确判断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必须重视对维护以及检测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编制各种检查指导书,还需要绘制不同的设备运行状态比较图,以进一步提高主观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客观型状态检测是由采油设备维护人员或者是检测人员通过各种相关的监测仪器,直接对采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定期或间断的检测,并获得采油设备运行状态变化的图像、参数以及一系列准确的数据信息,客观型状态检测能够准确的判断出采油设备的状态以及故障信息。

二、采油设备检测在油田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1.采油设备的安全性检测有利于提高设备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采油设备的定期或间断性的监测需要设备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在上岗之前要经过“四懂三会”的考核,考核成功之后才能持有上岗证,“四懂三会”具体指的是懂原理、懂结构、懂用途、懂性能;会维护、会操作、会排除故障。在油田的正常生产过程中,还将会经常性的举行岗位竞赛、技能培训与交流等多种多样的活动,通过这些技能型活动,进一步提高采油设备维护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熟悉实际操作,掌握一定的设备检测知识,在油田生产中,及时的发现并解决相关采油设备问题,对于一些对设备维护与管理具有重大贡献的员工,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提高设备维护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技能学习的兴趣。采油设备维护与管理人员在油田的工作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专业性与安全意识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油田的安全生产,促进油田行业的稳步发展[2]。

2.采油设备的安全性检测有利于检测设备的细节管理

根据使用的重要程度以及作用的不同,采油设备有很多分工不同的细节零件,对于这些细节零件的管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根据采油设备的使用重要程度以及实施状态检测的必要性,可以将采油设备分为“A”、“B”、“C”三类设备,“A”类主要是使用比较频繁,重要性比较高的设备,比如外输油泵、注水泵、注汽锅炉等设备,“B”类设备有抽油机、水泵、车辆等设备,而“C”类主要是利用率比较低、不重要的设备,根据这些设备的特性,制定合理的监测周期以及维护管理制度。部分设备的运行与管理会直接影响到整体采油设备的运行与管理,所以,做好采油细节设备的监测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整体设备的监测与管理,良好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油田安全、稳定生产。

3.采油设备的安全性检测有利于油田的节能降耗生产

采油设备的安全检测还关系到油田的节能降耗生产,本着“能修尽修、应修必修”的原则,在设备采购的时候就需要严格把关,所采购的采油设备必须符合油田的实际生产情况,按照实际生产需要进行采购,不能过多的囤积设备材料,所购买的材料应该都是必用、必换、必修的材料,最大程度避免材料的浪费。在设备维修与管理过程中,要对采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并时刻做好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特殊的时期要加大采油设备的检测维修力度,有效地延长设备零件的使用寿命,此外,还要结合新型的科学技术对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以达到节能减排、节能降耗生产的目的,大大提高油田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油田事业的稳定快速发展[3]。

第4篇

1.1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大多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都出现了陈旧老化的情况,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机电设备部分型号的维修和养护都存在技术问题。我国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比例中有50%左右都是煤矿开采设备与设施,其是煤矿企业经营运作产生经济效益的关•安全技术保障体系•键因素,因此无法妥善的管理机电设备无疑会给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无形中加大生产投入成本。因此机电设备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保证开采安全

近几年频繁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给国家和群众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和人员损失。在煤矿生产中安全是第一要素,当前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有40%以上都是由于设备出现电火花造成,并且矿井下出现重大火灾的原因80%以上都是由于机电设备缺乏科学管理而造成的。由此可见,煤矿开采过程中规范管理机电设备的重大意义。

1.3提高生产效率

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矿生产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机电设备管理的工作范围甚广,涉及多种设备种类和专业技术,因此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应该建立专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小组,派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异样要及时进行排查处理,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效率

2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管理观念薄弱

当前多种煤矿企业的设备管理观念还十分薄弱,仅仅处于凭借经验进行管理阶段,也不具备科学设备管理的制度和体系,而且在设备管理中也存在众多干扰因素。相关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安全意识落后,管理制度欠缺,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工作态度敷衍。为了追求高效益设备长期运行得不到维护修养,十分容易引发设备安全事故。

2.2设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煤矿企业生产运营中管理层大多数只关注煤炭的产量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完全忽视了煤炭开采中机电设备的工作管理状况,这也是导致设备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根本原因。机电管理部门是企业的重要安全部门,其主要工作责任就是对设备进行使用维护和管理。但是目前大多数机电管理部门往往形同虚设,只是将工作核心放置于生产任务,没有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另外,煤矿企业内部没有设立机电设备专业化管理队伍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检查,长此以往设备的异常情况得不到解决,容易引发大范围的设备故障,导致开采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3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煤矿企业的从业环境艰苦,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因此难以留下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而当前在煤矿从事一线开采的工作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设备使用技能和专业知识极其缺乏,而且安全意识低下。缺乏经验的从业人员往往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人才流失严重,设备使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严重阻碍了煤矿生产顺利运行。

3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管理的措施

3.1提高机电设备管理观念

煤矿企业管理层要意识到煤矿开采过程中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从设备使用的环节入手进行严格的控制监督。(1)关注机电设备的安全环节,保证设备的安装质量,这是保证机电设备正常投入运行的基本前提;(2)选择适合矿井的机电设备是保证设备正常安全运行的关键,不能一味地追求设备的低成本,无视矿井的实际情况;(3)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要进行定期的跟踪监督,当设备出现异常时保证能够第一时间处理;(4)通过信息化技术掌握设备运行的各项数据,设计好的维修计划,制定完善的检测维修流程,并且详细的记录相应数据;(5)对于原先使用不合理的机电设备要进行淘汰和改造,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维修处理,提高设备使用的按去哪性能。

3.2完善机电设备管理体制

完善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体制,建立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制度,规范员工使用设备的安全行为。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等进行详细的制度规范,让机电设备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转换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将煤矿开采的工作重心向安全生产转移,赋予其适当的安全管理权力,建立绩效激烈制度,提高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激情。由于机电设备每天都会完成高负荷的工作运转,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故障诊断。机电设备的检修不单单是未来降低机电设备的故障率,更为重要的是要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降低煤矿开采的投入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3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素质

煤矿开采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煤矿开采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一线员工进行机电设备管理和操作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在适当的实际组织安全事故演练,加强员工的实战反映能力和处理能力。另外,加大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开展思想教育座谈会,让员工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4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不良库存通信设备制造业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库存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营销策略、资金利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来看,不良库存(呆滞、呆死库存)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该行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并提出对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一、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库存状况特点

通信设备可分为构建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端设备和最终客户用于接收通信服务的终端设备。本文研究对象为前者,即网络端设备(以下简称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其产品形态、市场需求、生产、研发等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产品形态一般为同一设备个体中具备可支持不同业务的多种业务模块,业务模块种类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在此设备主控模块允许范围内增减,并且相同的业务模块常常可适应多种不同型号机型的主控模块,所以网络设备更多的以半成品即业务模块的形态进行研发、生产、储存和表达客户需求。可批量生产的固化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产品仅占少数。

2.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企业级需求和个人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种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运营商提出的电信级需求更加大量也更加连续,此外,由电信运营商成熟业务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而新业务和特殊业务导致的设备需求更加多变。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3.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或者立刻进行装配调试,或者入库存放。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进行半成品的挑拣并最终产出可发往客户的成品。

4.在研发管理上,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在技术支撑上,不同的整机研发可能共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平台,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各种物料甚至半成品均可因共用而降低研发成本。

由于网络设备具有上述特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均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作为拉动供应链运作的核心点,所以在一般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其库存结构往往有如下特点:

(1)一般采用PTO(按订单捡料Picktoorder)模式和安全库存策略指导生产,即在外部客户订单和内部安全库存订单的指导下进行捡料、制造、装配和调试(其中安全库存订单一般不进行装配和调试),而不做预先的成品库存准备。

(2)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即使国际上知名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合作,并且网络设备技术复杂、器件繁多,这就导致网络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品种多且供货周期差异极大(可在数日到数月不等),而客户要求成品到货期限一般都较短(数日到数周),所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一般会对常用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一定量的库存准备。

(3)由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往往成百上千种,且研发成本很高,所以其研发机构需设置单独的库存来满足研发需求,从而导致在企业内部存在生产库存和研发库存两个库存系统,且这两个系统之间互通性不强。

(4)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尤其是新业务需求和特殊业务需求在需求量、需求时间、需求确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在牛鞭效应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往往因此产生较大的呆滞库存,除此以外,即使成熟业务需求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波动,所以不良库存成为行业内的通病。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传统的单一库存管理模式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各自为政,渠道商、产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库存和自己的库存策略,且互相封闭、不通信息,企业无法利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渠道商仅仅将顾客的订货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并不预测和传达顾客的需求预测,同时也不知道上游制造商的库存量和库存策略,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也是如此,为了规避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每个企业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库存,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高昂。这样的库存管理模式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协作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显现严重的不足,从而推动其向基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方向进行演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也经历了以上的过程,并且仍然处在从基于企业库存管理向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变化的阶段。核心企业仍然以自备库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策略,但也积极的寻求与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合作,分担风险。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对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呈现全球化、网络化形态,节点企业成千上万,难以同步协调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意见统一,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及目前较为成熟的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理论,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edManagingInventory)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等,对改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库存管理以降低不良库存提出以下建议:1.供货期短、低端、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渠道商库存由供应商管理。低端产品一般可批量生产,并经过渠道商进行销售,如果一些低端产品供货期较短,则供应商就具备对这些产品快速补货能力,在此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渠道商的库存,并在多家渠道商之间实现库存调配,从而能同时降低各方库存成本。

2.重要产品的库存管理以核心企业为主联合决策。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系列中,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和供应成本一般都在企业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重要产品或是支持客户的成熟业务、或是产品制造商主推的产品、又或是为了争夺重要市场而准备的产品等,总之,相比其他产品而言,保证这些重要产品的及时供应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此外,由于这些重要产品的备货量一般较大,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较大。所以在制定这些重要产品的库存策略时,应由核心企业为主,使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决策,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缺货或呆滞的风险,在对成本分担原则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各环节的库存量和调配方式。

这样的联合决策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合作关系,可有效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独立库存运作导致的需求扭曲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

3.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对某个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涉及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多种产品共同满足市场总需求,且所需产品种类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上下游的原材料供应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渠道商甚至最终大客户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使各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基于同一销售预测报告,从而在相同的指导下安排各自的内部运作。这样可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各方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方案实施办法,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的其它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对具体产品的协作。

4.生产库存系统与研发库存系统之间信息互通和资源调配。生产库存系统针对的是定型产品的生产供应,而研发库存系统针对的是不成熟产品的试验需求,二者在库存量、库存种类、库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所以不宜将其合并。但这两个库存系统存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仍有一定的重合度,在实现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可对这部分双方都有的库存进行统一规划和利用,降低库存成本,而且在市场紧急需求时,可将研发库存作为备用调配源来使用。超级秘书网

5.信息系统向上下游企业延伸。大中型核心企业一般都有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等信息系统承载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流。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以及协作意识的增强,一些实力较强的行业内领先企业已经着手实施内部信息系统的外延,即将自身的信息系统延伸到上下游合作伙伴或与合作伙伴的已有信息系统连接,从而在不泄露企业秘密的情况下,各方实时快速的掌握必要的数据信息,使供应链的资源协调处在相同的信息覆盖下,保证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APMP;杨木制浆设备;国产化

1综述

1.1杨木APMP成套设备引进情况

从1995年至今,国内已引进多条杨木APMP成套设备(表1)。整条杨木APMP生产线的投资费用巨大。过高的投资增加了生产成本,最终将极大地削弱杨木APMP生产线的投资价值和竞争力,制约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的发展。提高制浆造纸设备的自给率,实现杨木APMP成套制浆设备实现国产化,不仅有利于推广杨木APMP和促进制浆造纸工业的发展,而且也会带动我国制浆造纸机械制造业发展。

1.2APMP制浆技术

APMP即碱性过氧化氢化学机械浆,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发的新浆种。它与APP同属碱性过氧化氢预浸渍化学机械浆系列。

2杨木APMP设备国产化研究关键因素

螺旋挤压疏解机是APMP生产过程的关键设备,不但使木片被压缩成均匀块,而且保证木片在进入浸渍器之前将被压缩成的均匀块疏解开。作用有两点:(1)以大的压缩比(4∶1~7∶1)压缩木片,挤出木片中的空气和经药液浸渍而溶出的物质,使其干度达到58%左右,以便在浸渍时能完全将药剂渗透到纤维里,为均匀浸渍创造良好的条件。(2)以粗大的推进螺旋叶片碾压木片,使其破碎,经两段碾压后,木片基本上变成疏松的小木棍或粗大纤维束,使之更好地吸收药液,降低磨浆能耗,为获得良好的APMP打下基础。

3杨木APMP设备替代国产化

3.1螺旋挤压机

该装置能挤出空气及游离水,然后将木片送入含有化学药剂的槽罐。木片在螺旋挤压机中受到强烈的挤压和撕裂作用,产生许多龟裂,木片变薄,堆积密度变小,结构变得疏松,形成立体网状结构的木丝团,这对尺寸较大或较小的木片都有同样作用,只是大压缩比以及压缩次数多的效果更明显。这些木丝团能像海绵一样易于吸收药液,从而使药液浸渍完全、反应充分,药品渗透很大程度取决于木片经过挤压所产生的龟裂和裂缝的多少,而挤压对纤维并不会产生很大损伤。挤压可以促进木片的化学反应已在APMP、CTMP中得到成熟应用。

3.2偏心进料高浓盘磨机

(1)偏心进料高浓盘磨机首先设计了不同结构的旋转磨片和固定磨片,取消了磨片上的破碎疏解区,除旋转磨片中心的动盘锁紧螺母安装孔及固定磨片上的进料孔外,旋转磨片与固定磨片的其余表面均为平的磨浆齿面;(2)壳体前端盖和固定磨片上的进料孔相对于旋转磨片的中心设置了较大的偏心距,使进料孔对准旋转磨片的磨浆齿面,在固定磨片齿面上进料孔旁与旋转磨片旋转的相同方向还设置了一条由深变浅的弧形凹槽;(3)将壳体上位于主轴周围的密封结构取消并改成环形的通风道。

这种新型的偏心进料高浓磨浆机由于进料孔相对于旋转磨片的中心设置了一个较大的偏心距,使进料孔对准旋转磨片的磨浆齿面。高浓纤维原料在进料螺旋的推动下直接进入固定磨片与旋转磨片之间,由旋转磨片上的磨齿将高浓纤维原料带入平面磨浆区,固定磨片上由深变浅的弧形凹槽可使体积较大的高浓纤维原料易于进入平面磨浆区,而无须依靠进料螺旋的强力推挤。因此偏心进料高浓磨浆机不易造成高浓纤维原料的堵塞,同时,进料螺旋对高浓纤维原料也无须强力推挤,使主轴的轴向载荷和动盘的旋转阻力大减,磨浆能耗也大大降低,同时延长了主轴的轴承寿命。

3.3螺旋挤压机与偏心进料高浓盘磨机的比较

螺旋挤压机挤压木片时(图1),木片受到四个方向力的作用,螺旋轴和壳体对木片的压力F1,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木片受力之后,有沿着木片45度方向向外运动的趋势。由于木片存在的空间减小,木片受到了其它木片对它挤压力F2,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四种力共同作用在木片上,就减少了木片裂开的趋势。

木片被挤压后,在浸渍时能完全将药剂吸收到纤维里,为均匀浸渍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经挤压后的木片呈疏松的木丝团,可将药液吸入木片的每个孔中,使化学药液的渗透较充分。由于螺旋轴是锥轴设计,先细后粗。环在螺旋轴外侧的筛筐直径不变,加之螺旋片的螺距逐渐减小,螺旋片与筛筐形成的螺旋室越来越小,即螺旋压榨的输送截面越来越小,木片被压缩,水从筛筐孔眼流出,木片之间的结合被断开,这是一种静态分丝,盘磨机粗磨木片,随着磨片的转动,木片在磨室内作相对运动,木片及木片与磨片之间形成强大的摩擦,磨出的木丝均匀,比表面积大,更利于药液的吸收。用盘磨机粗磨木片,可以达到分丝之效果,更能降低能耗。

3.4国产化与进口杨木APMP技术经济对比

经实验数据可知,采用新工艺较优条件下制得的浆料抄片物检性能测试的结果与进口杨木APMP相比较,可以看出:新工艺制浆的各项强度指标与岳阳造纸厂采用国外进口设备所制得的杨木APMP相差不大,说明采用APMP新工艺和设备可以达到与国外进口工艺和设备相似的效果(表1)。

一套日产150~200吨的杨木APMP生产线成套设备价格在3000万美元以上,需要使用国家大量的外汇。即使购买其主体设备,在国内配置其它辅助设备,费用也在1.6亿元人民币以上,况且配套设备与主体设备配套使用时,对运行的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国产的杨木APMP自制设备,虽然在性能上略低于进口,但每套50~200吨生产线价值在1.4亿左右,且由于采用了偏心进料高浓盘磨机,电机额定功率:30KW,进料电机额定功率:1.1KW,比同型进口设备比较节能7%左右,有着很好的技术经济性能。

4结论

采用了一种新型偏心进料高浓盘磨机,用以代替螺旋挤压机。盘磨机粗磨木片,磨出的木丝均匀,比表面积大,为均匀浸渍创造良好的条件。偏心进料高浓盘磨机可以避免普通盘磨机的缺点,进料畅通,分丝均匀,节省能耗,为APMP制浆设备国产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安全生产费,负债,专项储备

 

一、安全生产费核算原理

根据《财政部、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6]478号)文件规定,安全生产费用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品生产以及道路交通运输的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费用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

2007年1月1日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际,安全生产费的核算是参照原会计规范下财政部的财会【2004】3号文《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的有关规定,执行企业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在实际使用时,直接冲减长期应付款;如能确定有关支出最终将形成固定资产,应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单列项目归集所发生的费用。待有关安全项目完工后,对于形成固定资产的,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该项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取的发展资金,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关于负债的定义,安全生产费或维简费不符合“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的特点,所以财会函〔2008〕60号文件参照《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或维简费时,应当计入 “4301专项储备”科目。“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企业提取的维简费和其他具有类似性质的费用,比照上述规定处理。

二、会计处理及应用举例

按照2009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安全生产费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一是安全生产费用的计提。计提时借方记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专项储备,同时贷方记入“专项储备”科目。“专项储备”不再为二级科目。二是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方面论文格式范文。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安全生产费会计处理,是否会产生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其所得税影响,实务中存在困惑,其主要原因是安全生产费的新会计规范与税收法规缺乏协调。按照财会函[2008]60号文的规定,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时,既不确认资产又不形成负债,也不计入当期损益。笔者认

为,根据有关所得税征收原则,与应税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只有在实际发生时才能税前扣除,因此,涉及所得税会计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甲公司是一家煤矿开采企业,依据开采的原煤产量按月提取安全生产费,提取标准为每吨15元,假定每月原煤产量为10万吨。2010年5月26日,经有关部门批准,该企业购入一批需要安装的用于改造和完善矿井运输的安全防护设备,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为17万元,设备预计于2010年6月10日安装完成。甲公司于2010年5月份支付安全生产设备检查费10万元。假定2010年5月1日,甲公司“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余额为400万元。该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税收按照安全生产费的实际发生额允许税前列支;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 2010年5月1日提取安全生产费

借:制造费用 150(10*15)

贷: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 150

2、2010年5月26日购入需要安装的安全防护设备

借:在建工程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

贷:银行存款117

由于5月31日设备未安装完成不应冲减专项储备。

3.、5月份支付安全生产设备检查费

借: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10

贷:银行存款10

4、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35 [(150-10)*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5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财会[2009]8号。

[2]甘秀文: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会计与税务处理新规解读.财会通讯,2010年第3期(上)。

第8篇

关键词:环保设备运行管理操维合一

Abstrac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the whole process from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mprove the relevant personnel quality, set the perfect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so on, proposed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efficiency unification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operation managementd one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传统的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模式在市场机制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式的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模式,实现环保设施运营的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市场化。

1.我国环保设备运行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建设起了许多环境保护设施,然而大多数污水处理设施沿用的仍旧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管理模式:由政府或企业承担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费用并运营管理。因此,环保设施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环保设施运营管理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2.环保设施的前期运行管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执行“三同时”政策,即环保设施与生产主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治理方案定得合理,工艺路线正确,设备选型适当,能给后续的设备管理带来极大便利,就需要选择效率高、能耗低、投资省、占地少、运转费用低、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治理方案。

环保治理方案设计时,应结合生产设备运行状况及现场情况,突出设计工艺的先进性、合理及安全性,在设备选型中,应注意选择通用性,便于加工采购。在工程验收时,应做好验收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以备查阅。

3. 建立健全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

3.1环保经济责任制

企业应将环保设施纳入生产经营管理的轨道,达到环保设施与生产设备同时运转、同时检修、同时维护的“三同时”原则,这就要求企业把环保设施的管理纳入指标化考核的范畴,实行环保经济责任制,即把环境设施运行指标同生产指标一起进行考核,将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的好坏同有关人员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做到有奖有罚,奖优罚劣,建立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奖罚制度。

3.2经费保证

当生产设备运转时,环保设施必须运行,生产设备维护和检修时,环保设施要有检修计划和备品备件,这就要求企业在资金计划上形成制度,保证环保设施运行经费的到位,以保证环保设施备品备件供应费用及检修维护费用。

3.3管理制度的建立

明确环保设施的管理职责,做到设备管理有章可循,制定一系列环保设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有关环保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后,按制度要求,将设备维护、保养、检查及管理责任和指标从部门、车间、班组到每个人层层落实,每台设备、仪器、仪表、阀门都有专人负责检查维护。操作人员必须按制度的规定使用、检查和维护设备,认真填写设备运行、巡回检查等原始记录。

3.4制度落实

对制定的制度进行检查落实、考核,保证环保设施管理按制度进行。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主要指标运行达标情况;

2)规章制度、规程是否执行;

3)设备是否闲置不用;

4)设备坏了是否及时维修或保养;

5)运转记录是否真实。

4.实施“操维合一”,推进设备点检工作

为实现操维合一,全员设备管理切实有效地推进设备点检工作,要健全生产作业班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生产作业班专业维修人员的定期及动态点检,机电液专业精密点检,形成三位一体的点检网络。

设备科作为设备管理职能部门,应建立较完善的、操作性强的点检作业指导书,制定点检基准和规范的点检程序,对主要设备编制了岗位日常点检表、专业点检表,运用新的诊断技术和劣化理论掌握关键设备的运行情况,收集检测数据,跟踪分析这些状态数据,作好记录以推算出最佳的维修时间,对设备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5. 推行“四化"模式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5.1完善绿色生产体系,实现设备管理的程序化

首先是在日常工作中,从夯实l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SE 管理体系入手,将岗位责任制、各种设备、设施的操作使用规程、生产人员的现场作业步骤等49项内容整理汇总,对岗位人员的工作质、量、完成时限、效果等都作出硬性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精 炼,形成 “工作按程序,程序出效率”的良好局面。加强关键要害部位管理,制进一步规范职工现 场设备操作水平和防范能力。

其次是以绿色生产四步法为重点,围绕“安全、节能、环保”要求, 细分绿色等级,通过绿色生产分析,查找每台设备的安全隐患风险 点、清洁生产控制点,讨论、制定并实施具体可行的绿色防护措施。

5.2强化全过程控制。实现设备运行的精细化

生产过程控制是为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直接或间接 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生产过 程的分析,诊断和监控。通过实施“三精细”,即精细管理、精细维护 和精细操作,不断优化生产运行,进一步提升生产运行的执行质量。

按照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要求,以“看、听、摸、闻、测”五诊法抓好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做到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及时解决。同时,加强网上数据应用分析,中控室的操作人员可以随时通过电脑控制探头,监控各大厂房和设备的生产运行情况,协调各岗位快速反应、和谐运行。

5.3严格执行QHSE管理体系。实现设备本质的安全化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令》,使职工生产活动始终受控制度和规范。为使每台设备安全平稳运行,通过五诊法抓好设备状态监控,严格做好设备周检和月检工作,每周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每月对每台设备进行打分、汇总,力争实现“五个到位”,即责任到位、点检到位、到位、清洁到位、分析到位。

5.4实施点检预防维修制.实现设备维护的效能化

以加强设备管理为突破点,将“把设备当成工艺品”理念融进各个环节,促进了设备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重视设备基础管理。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即分为A、B、C三类。对于A类设备实行点检定修管理,设备的修理采用主动维修和预知状态维修:对于B、C类设备,在确保生产的前提下,采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的方式。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按照流程和专业相结合的原则对设备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和优化,运行效率高。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设备档案、管理台账等管理,按照PDCA循环的要求适时进行优化、修订和完善,通过动态管理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维修为基础,强化设备运行管理。首先是狠抓设备的点检维修和预知维修。设备点检定期维修制是全员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其次是强化设备管理创新。现代设备管理重点在“管”而不在“修”,设备管理就是经营设备,要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树立全员“把每台设备当成工艺品”的观念,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

结语:强环保设施管理,充分发挥环保设施的作用,通过全过程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使之得到落实,就能够管理好环保设施,确保环保设施长期、稳定、高效运行,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水电站建设设备管理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将水能转变为电能的机电设备称水电站动力设备。其在常规水电站和潮汐电站为水轮机和水轮发电机组成的水轮发电机组,及附属的调速器、油压装置、励磁设备等。抽水蓄能电站的动力设备为由水泵水轮机和水轮发电电动机组成的抽水蓄能机组及其附属的电气、机械设备。水电站的电气装置除水轮发电机及其附属设备外,还包括发电机电压配电设备、升压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和监视、控制、测量、信号和保护性电气设备等。如何解决水电站建设施工中设备管理的问题也是当下相关部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水电站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方面的问题。

1.1投资的盲目性,导致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水电站,尤其是水电站是由一些个体企业及私人老板投资而成,这些群体对水电开发知之甚少,属于盲目跟从型的投资。他们有时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盲目地追求产值最大化,狠抓发电环节,忽视了设备管理。甚至,直至设备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影响电站的生产和发展时,才会考虑设备的管理问题。

1.2. 管理不正规,导致管理的混乱性。

电站本身规模就小,投资不是很大。而开发商的目的是效益最大化,有的投资方为了节约投资,工程建设中不按建设工程的管理程序进行。首先是没有认真对电站的前期工作进行落实,实行“三边工程”。其次是没有招投标过程,不管施工队伍有没有资质,也不请监理单位来进行监督管理施工。最后是参建单位无质量监督体系,工程质量低劣,不经验收和安全鉴定就投人运行。没有安全保障体系,安全管理失控,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2. 技术方面的问题。

2.1. 水电站因为其规模小,电站人数也比较少,运行与检修人员没有严格的区分,有的甚至没有检修人员,技术力量严重薄弱,设备检修与维护不成系统。没有正确掌握设备操作技能与维护的技术性规范,特别是对改造后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设备,对其检修更是无从下手。

2.2  随着水电站设备的不断更新,各型号设备在技术设计理念的区别,同类设备可能在工作原理、结构性能、自动控制、运行要求上存在差异,但一部分工作人员由于掌握的图纸及其他技术资料不足,导致其对设备状况的了解够细致;对于投入运行的新设备,一些工作人员由于对自身要求不高,对新设备投运前的技术培训、调试运行状况及设备运行数据的了解、分析不够重视,对新设备的技术了解不够全面、细致和严谨,对新设备运行技术容易存在一些错误的习惯性思维。

三.水电站设备管理的措施。

1. 建立规章制度。

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 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奖惩制度》、《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运行生产管理制度》、《厂( 站) 用电及通讯中断事故处理办法》、《反事故措施计划》等,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同时还应建立运行分析制度, 即对运行中通过仪表指示、运行纪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 及时找出产生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原因、规律, 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

2. 加强技术监督与设备评级。

水电站的技术监督是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 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水电站的技术监督包括仪表、绝缘、金属、化学等十大监督, 关键是对仪表、绝缘、金属三项的监督。金属监督是监督各种金属部件在运行中的性能变化, 特别是水轮机的气蚀和泥沙对转轮的破坏和磨损, 易磨部位的磨损情况等。设备评级在水电站的技术管理工作中也非常重要,设备评级为三类设备的改造和更新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 加强维护检修管理。

电站的维护及检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到“应修必修, 修必修好”,切忌“硬拼、硬撑”。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进行挖潜, 积极推行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工作, 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 延长检修周期, 缩短检修工期, 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强化设备缺陷管理周汇报制度和缺陷处理制度,制订《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各电站每周汇报缺陷情况, 运行管理部门进行统计汇总后交安生部专责进行审查。

4. 优化调度提高效率。

水电站在运行中应正确处理发电用水与灌溉、防洪等的关系, 实行优化调度。一是及时准确了解上游各水文站的水文预报资料, 并根据上游调节库容下泄流量对来水量进行析, 作好日( 周、旬、月、年) 水情、负荷预测, 确定运行方式。二是合理利用电站有效库容, 尽可能提高上游水位运行。三是利用丰枯、峰谷电价政策, 尽量做到早晚高峰多发电, 提高综合电价水平。四是机组的组合运行方式应按效率高、耗水低优先的原则, 保证机组在高效区运行, 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五是配合调度部门做好经济运行方案, 并要充分利用水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电站发电效益。

5. 新建项目中的水电工程及防雷接地工程,在技术设计之前必须征求水电管理科的意见,施工中必须使用安全节能装置和节能计量仪表,工程竣工后应经水电管理科验收,验收合格并将竣工图纸、资料送交水电管理科备存后,方可接水接电。改、扩建水电工程及防雷(重复)接地工程、水电维修工程由水电管理科负责组织实施。

6. 主供水管上的阀门和消防栓由水电管理科和消防安全科专门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无故开启

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设备无论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上,还是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以及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结束语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同时,资源和环境制约趋紧,能源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据此,加快西部水力资源开发、实现西电东送,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大力发展水电事业将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于推进地方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电开发通过投资拉动、税收增加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将把地方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形成支撑力强的产业集群,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钧 水电站建设施工中的设备管理 [期刊论文] 《今日工程机械》2005年7期

[2]马桂娥 罗玉圆水电站工程起重机事故隐患分析 [期刊论文] 《红水河》 2005年4期

[3]孙翔 加强设备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期刊论文] 《经营与管理》 2002年11期

[4]初曰亭 龙滩水电工程施工设备管理 [期刊论文] 《红水河》 2006年4期

[5]蔡扬构皮滩水电站工程物资与机电设备管理 [期刊论文] 《贵州水力发电》 2010年2期

第10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是法律的表现形式,反映的是对路权和道路安全、畅通的要求。在交通执法上.需要用交通设施来划分路权、提示信息或限制引导行为。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设施 法律的表现形式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级期刊征稿

【正文】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是法律的表现形式,反映的是对路权和道路安全、畅通的要求。在交通执法上.需要用交通设施来划分路权、提示信息或限制引导行为。因此,交通设施的应用,要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必须以人为本,适应人的出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为执法打好基础。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分为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三种,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公路经济效益、保障行驶安全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是公路现代化、智能化的标志之一。交通安全设施已经成为区域性视觉系统的一部分,有利于司乘人员预见到公路方向和路况的变化,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事故造成的损失。实施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制度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和顺利投入使用的保证,是实现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聘请技术水平高、工程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根据工程特点,紧扣工程重点、难点,定人定岗定责,对监督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都是必不可少的。现从“ 人、机、料、法、测、环”六个方面谈谈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管理。

1 对人员的控制专业人员是运用广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在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今天,从事交通工程的专业人员十分紧张,必须认真审核进场专业人员的资质和能力,必要时可以抽调相关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2 对机械设备和仪器的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认真检查施工队的机械设备和仪器的进场情况,是否与投标承诺相吻合,能否满足施工的具体需求,这也是检查施工队施工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另外,也要加强监督施工队对仪器的标定和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3 对材料构件的控制进场材料构件的质量对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起到控制性的作用。如标志牌、波形梁护栏、隔离栅等的质量隐患往往不是出现在安装过程中,而是出现在进场构件的质量上。安装的检验比较容易控制,有缺陷也比较容易发现和纠正。但进场材料的质量问题,往往不易及时发现,通常在使用过程中才能逐渐暴露出来,因此,进场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检验十分重要。有关人员必须到进货的生产厂家检查和确认其生产设备能力、工艺水平及其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并在供货过程中,不定期地进行巡查,以保证生产厂商提供的产品合格。产品进场后,技术人员要依据规范的规定试验和检验,确认后方可用于安装。发现疑问时,还可以增加相应的检测项目和频率。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7.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11篇

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运营流程优化研究以及系统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是铁路多元化经营战略中一项新颖的工作。通过对国内外煤炭储运系统现状的阐述及分析,应用运营管理理论和方法,综合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功能及工艺系统布置方式和运营管理方案,同时应用瓶颈管理——约束理论,提出煤炭综合物流园系统功能、运营流程和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理论和技术分析方法提出解决思路和优化方案,为下一步煤炭综合物流园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有利于促进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的建设与推广,并利用管理理论达到指导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系统运营流程设计及项目运营管理更加优化与科学。

二、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综述

从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结果来看,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运输和物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铁路站场配套的物流园区的建设正在迅猛崛起,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和技术改造。

1、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国外铁路枢纽及货运站的规划、布局、建设在不断完善。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和运输方式的优化整合,欧美铁路系统采取了整合车站、集中作业;新建和扩建了一些大型货物站和物流园区,采用了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和装卸机械;规划建设专业化货场和物流园;组织大宗货物的直达运输。货运站整合与物流园建设在发达国家开始较早,是伴随着国家工业发展而产生的。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货运集中化与现代物流园成为铁路货运的必然趋势。国外铁路货运集中化开始于货运站整合,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晚,90年代以后开始建立现代意义上的铁路货运服务中心。

2、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战略装车基地和综合物流园的规划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铁道部运输局2008年12月颁布了《关于全路建设战略装车点的指导性意见》,对铁路系统建设战略装车点的认识、规划建设、遵循原则、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做了一系列地指导。从文献检索的研究内容中可以看出,研究和阐述铁路战略装车点的理论和文献相对较少,而研究和阐述煤炭综合物流园的理论和文献更是分毛羚角。李灵玉在2009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呼铁局古城湾战略装车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研究》中,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及铁路货物运输发展趋势,对战略装车基地建设现状、基本构想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靳雄焕在2009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铁路战略装车点布局规划研究》中,对铁路货运站布局及整合的基本情况、战略装车点的基本特征、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对铁路运输组织创新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董潇杰2009年发表在中国电力教育《储煤场及设备的选择与布置》一文,对运煤系统中的储煤场及其设备的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使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案设计得到了优化;李艳萍2009年10月发表的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论文《浅谈铁路煤炭运输拓展现代物流》,概括介绍了铁路煤炭运输拓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详细的从技术,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意见。项目运营管理与规划布局等理论是铁路战略装车基地和综合物流园的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将以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的运营流程优化研究为主。

三、 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系统优化与流程再设计实施框架

1、运营系统

运营系统均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即:输入资源要素,经过转换输出产品或劳务,并且在转换过程中不停地进行信息反馈或顾客用户的参与。

2、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系统优化与流程再设计的系统实施框架

在先进制造技术环境下,生产系统功能优化与生产流程再设计应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具体实施框架如图2所示。

1)组建专门机构、确定指导方针和评价标准、制定工作计划等。

2)生产系统与生产流程建模。

3)通过对模型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目标确定优化与再造方案。

4)实施保障系统,如生产战略的指导、 组织支持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保障等。

5)运用科学地方法评价再造取得的效果, 巩固成绩,发现不足,并向系统进行反馈,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轮优化与再造。

四、瓶颈管理——约束理论。TOC概念、及五大核心步骤

1、TOC概念

约束理论(TOC)的基本理念是:限制系统实现企业目标的因素并不是系统的全部资源,而仅为系统 “瓶颈”的个别资源。约束理论就是帮助找出和改进瓶颈,使系统(企业)效能最大化的管理哲理,是事半功倍的管理哲理。

2、TOC五大核心步骤

1)分析系统,寻找瓶颈。即指出系统限制;

2)理清瓶颈,寻找突破。决定如何充分利用系统限制;

3)立足突破,提出措施。全力配合步骤二所做的决策:

确保非限制能够全力配合限制所要的——保护产出;

确保非限制不要做出超出限制所要的——控制成本。

4)深化动作,扩充瓶颈。即打破系统限制;

5)积极提升,团队前进。如果系统限制在步骤四被打破,回到步骤一。

3、生产物流系统中瓶颈的识别

瓶颈资源限制了整个企业出产产品的数量,是生产物流系统中物流量最小的地方。识别生产系统中的瓶颈是进行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重中之重。要判别一个资源是否为瓶颈,应从该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与它的生产负荷来考察。

4、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

1、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原则

1)功最小原则

物流“距离”要短,搬运“量”要小。

2) 流动性原则

流动顺畅,消除无谓停滞,力求生产流程的连续性。并应尽量避免工序或作业间的逆向、交错流动或发生与其他物料混杂的情况。

3) 高活性指数原则

采用高活性指数的搬运系统,减少二次搬运和重复搬运量。

4) 综合性原则

进行生产物流系统设计,要站在全局的立场,考虑工厂的长远发展,全面分析和处理各种影响因素。适应性原则

在实施供应链管理和市场经济前提下,生产物流系统一定要具有柔性、适应性要强。

5) 经济性原则

生产物流系统设计既要满足生产的要求为生产服务,又要尽量节省投入。

五、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优化设计原则、目的与系统选择

1、优化设计原则、目的

在分析和设计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流程时,即在进行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优化设计时,应当考虑如下问题:

流程设计的方法研究是为了得到最优的生产流程;

该生产流程设计是为了获得在产品差异、响应或低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

该生产流程可以减少那些不增加价值的环节;

该流程能如顾客所感知的那样使顾客价值最大化;

该流程能够帮助公司赢得更多的订单。

2、设备与技术的选择

对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优化设计做决策时,还需要生产设备、工艺设施和技术方面的决策。选择性价比最好的设备是基于对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和生产技术的了解。设备的选择,比如运煤专用老K车、输煤设备、分级振动筛以及装煤设备等,均要考虑成本、质量、生产能力和柔性,同时还要考虑每一台设备与系统的匹配性。因此,运作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分析对比每种方案的功能、生产能力、设备特性及维修互换要求,这些属性中的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备选方案的决定性因素。

在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中,正确的工艺系统和设备的选择,必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在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方面,这种竞争优势可能会产生很高的柔性;而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也可能产生更加合理、顺畅和稳定的生产流程,这个流程需要更少的调整、维护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同时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订单。

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系统扩大生产的范围。因此,新设备或流程选择的一种重要特性是具有柔性的设备;柔性是指对时间、成本或顾客价值快速响应的能力。生产技术的选择重点考虑:

1生产设备的技术。如呼准铁路甲兰营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设备,要满足卸、装、输送、筛分的综合功能;

2流程控制。即使用信息技术来监测并控制实物流程。典型的流程控制方式:

传感器——收集数据;

模拟设备定期读取数据,或许一分或者一秒一次;

测量值转化为数字化信号后传送到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程序读取文件并且分析数据;

输出。

3可视化系统。监控生产系统。

4自动化生产物流系统。通过程序设定和计算机控制,按工艺顺序运行系统并生产满足要求的产品。

3、设备布置类型与方法

在决定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优化设计运作效率的决策中,设备布置是关键性的决策之一。这是因为设备布置不仅能够造就系统在生产能力、流程、柔性和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造就系统生产性能、客户的感觉以及外观形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有效的设备布置策略有助于企业的差别策略、低成本策略或快速响应策略的实施。

任何情况下,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设备布置设计都必须考虑并满足以下要求:

1原煤输送、生产设备;

2提高空间、设备和人员的利用率;

3提高信息、原煤或人员的流动;

4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5生产能力的要求;

6环境与美学;

7信息流。对于组织,沟通是必要的,所以设备的布置必须方便信息的流动;

8在各个工作区间的运输成本最低。

六、结论

1、结论

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煤炭生产、运输以及流通环节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和竞争的需要,铁路运输与煤炭物流领域的一次创新。通过整合铁路运输能力大、成本低和煤炭物流生产流程化增值服务,是铁路运输优势、煤炭资源优势、物流生产增值优势得到优化组合和运用,综合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为提高。铁道部提出规划建设战略装车基地的指导思想,各地政府也正在加大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小煤场和提升系统功能以求解决小煤场小而散、黑乱粗的问题。本论文正是基于此,对铁路站场运营流程优化进行研究,希望能为以后类是项目的建设以及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第12篇

关键词:种分槽,IMIG桨叶,优化设计

 

1前言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关键工序之一就是晶种分解,在种分槽内将铝酸钠溶液降温并加入氢氧化铝作为晶种进行搅拌,使其析出氢氧化铝[1]。晶种分解过程对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全厂的技术指标有着重大的影响。毕业论文,种分槽。

2桨叶简介

晶种分解溶液为固液悬浮溶液,需借助搅拌器的作用,使固体颗粒均匀悬浮在液体中,要求悬浮物完全离开罐底并均匀悬浮起来,由于不能破坏晶种,所以搅拌转速不能太大。目前分解槽的搅拌一般采用IMIG型多层搅拌的结构。IMIG桨叶内外浆在搅拌转动时所形成内扬、外压的作用,能让晶种均匀悬浮在液体中且长时间不会沉淀[2]。毕业论文,种分槽。目前国内大部分氧化铝分解槽搅拌都采用IMIG型搅拌。

3 优化改造

桨叶主要由轮毂、内浆和外浆三部分组成。以前采用的轮毂为铸件,由于结构的不对称性经常有铸造缺陷。2006年以来通过对中铝河南分公司九组种分槽现场运行情况的分析和对IMIG桨叶结构的不断分析,得出一套适合该桨叶强度计算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分别对内桨叶和外桨叶进行优化设计,节省了材料,并对轮毂的结构进行的全面的改进,不仅缩短了制造工期,也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4桨叶强度的计算

为了保证搅拌过程能正常地运行,搅拌器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搅拌器强度的计算主要是用来确定搅拌器桨叶的厚度。为了简化计算首先对运行情况进行假设

a 外桨叶承担该整层桨叶弯矩

b 设计过程中不考虑加强筋的作用,其造成的截面数据也不予以考虑

c 双桨叶搅拌具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对称桨叶,其桨叶计算功率可看作均匀分配于两个桨叶上,而作用在桨叶上的液体阻力使桨叶产生弯矩,其最大弯矩出现在内桨叶和轮毂的连接处。

4.1外桨叶筋板厚度的确定[3]

图1为IMIG桨叶的受力简图。

图1:IMIG桨叶的受力图

公式中

在计算该断面弯矩时需要找到桨叶上液体阻力的合力作用点。液体阻力合力的作用点x0大小可由下式计算。毕业论文,种分槽。

公式中

M1即是作用于x01处合力对桨叶根部的弯矩。外桨叶端部处断面的弯矩计算应当是由下式求得。

θ是外浆叶和水平面的夹角

外桨叶的抗弯截面系数

外桨叶断面处的弯曲应力,计算应力值应小于许用应力值。

4.2内桨叶管子壁厚的确定

内桨叶管轴抗弯截面模量

内桨叶所受的最大弯矩

内桨叶断面处的弯曲应力,计算应力值应小于许用应力值。

4.3桨叶强度计算中的安全系数

在上述桨叶的强度计算中,没有涉及到的因素还有不少,如液体的阻力的不均衡性、液体对桨叶的冲击,桨叶后表面所受到的气蚀作用等,这些因素都要影响桨叶的强度,所以单从弯曲应力来计算桨叶厚度可能还不够安全。另外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也应加以考虑。为了保证桨叶在操作中的安全,采用安全系数的办法来处理这些问题。毕业论文,种分槽。根据桨叶的材料不同,制造工艺不同,桨叶强度计算的安全系数也不同,碳素钢一般取n=3。毕业论文,种分槽。对于底层桨叶,考虑到底层桨叶对整个搅拌的重要性,以及生产过程一旦出现沉槽现象,因此设计底层桨叶时的弯矩应按照电机功率的50%作为液体阻力合力产生的弯矩。

在一般的产能大于40万吨氧化铝的设备中,种分槽直径为14m。电机功率75KW,搅拌转速4.8r/min.桨叶的直径为8400mm。代入公式求得外桨叶的壁厚为16mm时完全满足强度要求,内桨叶管轴壁厚为20也满足强度要求。这样从原来外桨叶24mm的壁厚,内桨叶管壁厚28mm变为现在的壁厚,一台种分槽节省材料约3000Kg。

5连接桨叶用螺栓的计算

机械搅拌中桨叶和轴的联接大部分都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来满足结构、制造、运输、检修维护、安装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对IMIG在搅拌过程中流体作用的观察得出桨叶的受力情况,以此来计算螺栓的强度。

将桨叶和轴的连接简化为下面结构,如图2所示:

图2:载荷与螺栓的布置

5.1受力分析

5.2初定螺栓直径

由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螺栓直径大于16就满足要求。考虑刚度及疲劳强度选用M24的螺栓连接。而原来桨叶和轴的连接采用的是M36的双头螺柱,一台种分槽用在桨叶连接上的螺栓数量约为60个,所以仅此一项的优化就节约标准件上千元的费用。毕业论文,种分槽。

6.结束语

改造后的IMIG桨叶较改造前重量减轻,节约了设备的成本;结构更加合理、简单化,使加工更容易,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缩短了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公司创造了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杨重愚.氧化铝生产工艺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

[2]陈聪.氧化铝生产设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陈志平,章序文,林兴华等.搅拌与混合设备设计选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第13篇

[论文关键词]制药设备 教学改革 实践 虚实结合 多媒体教学

制药专业是一个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的专业,《制药设备》课是其重要的专业课,高职教育是着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这类人才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制药设备》是一门以药剂学、GMP知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工程学及相关理论和工程技术为基础来综合研究制剂生产实践的应用型工程学科。对于高职《制药设备》课程,教改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理论课程设置方法,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模块为主导框架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这一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1.目前存在的总题

1.1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课程教学大多按照教材内容从前到后地讲解,先讲单个操作所需的设备,例如粉碎操作,将依次介绍万能粉碎机、球磨机、气流式粉碎机等,然后混合操作,介绍槽型混合机、v型混合机、三维运动混合机等,学生学得枯燥乏味,又缺少实践经验。其后讲不同剂型的工艺流程时,学生又对前面相关设备的理论知识淡忘得差不多了,这种教学方法把相关的知识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

1.2课堂理论教学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课程教材内容在编写上注重理论教学,对各个单元生产设备如注射剂生产设备,液体制剂生产设备,固体制剂生产设备的原理,流程等讲授得非常清晰,但在实际设备选型、设备车间安装及布置、洁净厂房设计,车间工艺设计问题等方面涉及很少或几乎不涉及,理论教学与实际制药生产需要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1_3制剂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涌现,课程书本内容更新不够及时

随着国家药品GMP认证制度的不断推进,新的制剂技术和设备发展加快,新设备不断出现,车间设计的水平和要求不断提高,并与国际接轨。而目前现有的教学内容有些已经落后于现代化制药企业的发展和要求,有些甚至已经被淘汰或不符合GMP要求。

1.4课程内容多,实践性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知识都与生产实践有关,而生产中的情况通常又很复杂,千变万化,学生会感觉非常抽象、枯燥、难以理解,此课程有难度有广度。

2.教改的思考与探索

制药设备是研究我国制药行业在工业化大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以及制药专用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使用、保养的~门实践性课程。。

2.1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精选课堂教学内容

该门课程主要介绍制药设备的概念及GMP对制药装备的要求,在拓宽基础和够用为度的前提下,对课堂内容进行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紧紧围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讲述各种剂型的主要生产设备,整合现有教材,去除关联小的章节,将机械基础部分知识分散到各种剂型生产设备的教学中去。如在讲授过滤、过滤设备等知识以及凸轮、齿轮传动等机械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这些机构或传动系统的应用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对于制剂专用设备这一部分,以该剂型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介绍各工序的主要生产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再在教学过程中对所缺乏的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适度补充,另外,制剂设备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补充新型的制剂设备以及他们的发展动态。

2.2适度采用项目式教学

项目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满堂灌”和“一言堂”的讲授模式,教师首先要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出一个项目,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项目内容开展主动性的学习、讨论或设计。这种教学形式重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繁杂、烦躁、应用性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去学习、收集知识,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用于解决项目中的问题。项目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将车间设计与药物制剂技术、GMP、制药设备及公用工程技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进行研究与教学已成为制药工程专业和工科药物制剂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当务之急。通过设计一个工程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围绕项目互相讨论,较之个人自学收益更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项目教学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引导学生,当好引路人,对教师是一种鞭策,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2_3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和本地制药企业开展实习,或与企业联手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实验基地,让学生进入企业了解车间工艺流程设计及制剂设计设备。

由于制药设备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原理都比较抽象化,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授课期间可以将在药厂里拍摄到的设备运行情况的录像放给学生观看,一边放录像一边讲解,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重复播放,录像比直接文字性的授课更形象化,更直观化,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设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愿意自己学习,教师应在充分恰当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先用图片介绍每一道工序的主要设备,然后用动画演示设备的工作原理,最后用录像展示整个设备的工作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反映以多媒体方式介绍设备更加直观、生动,也更容易理解和熟悉。也可以直接到学校的GMP固体制剂模拟车间和生产现场向学生讲解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使用和保养,同理举一些反面事例来强调使用相应设备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2.4引进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技术手段

以CAD技术为平台,进行制剂设备内部结构的观察、测绘实验。由于在制药设备理论课学习时,所用的多为机构模型,学生们修完课程后仍然没有很好的认识,因此我们精选一些设备做好保养和维修,专供实验课时学生拆装测绘所用,期望在同类设备学习时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现代CAD技术使得数字化三维实体成为产品设计和加工的数据源头和载体,在三维软件平台下(如UG,PR0E,SOHDWORKS等),设计者从产品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并真实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观察产品的结构,是否合理,设计上有无缺陷,各零部件的装配关系等等。并且可以通过机构运动仿真对设计结果加以检验,明确工作原理。这也很好的解决了制药设备种类繁多,价格高昂与教学经费紧张之间的矛盾。

通过调查,学生虽然喜欢多媒体组合教学等手段,但还是认为亲自到企业实习参观更受益,可是根据GMP要求,依据生产环境洁净度的要求,拥有先进设备的药业单位一般不能同时容纳这么多的学生实习,这样有条件可以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VR(virtualreality)是由高速计算机系统创建的一种令人感到身临其境、可以获得与环境交互体验的虚拟世界。学生能够进入这个虚拟世界,通过影响或改变事物的形态,其生为能够得到回应。这样学生是一实践者,而不是一个观摩者,学生通过计算机的交互完成工作原理的学习和安装与拆卸。

2.5课程教学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第14篇

论文关键词:化工企业 生产管理 科技档案

企业档案是企业发展的真实记录,它承载了一个企业的兴衰记忆和发展历程,是一项维护企业历史真实面貌的工作,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效益的需要。企业档案收集是企业档案的基石,它直接影响着档案的完整,并体现企业档案的管理水平。企业如果没有资料的收集,企业档案部门也就无所谓档案的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开发利用工作。因此,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部门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前提。企业档案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和人事档案等部分组成。在这里我浅说化工企业科技档案方面的收集工作。一个企业如要更好完整、准确、系统地做好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本人认为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全员、特别是管理层的档案管理意识,取得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为确保归档的顺利,各企业应根据《档案法》、《科技档案工作条例》等相关的法规、条例,制定企业相应的科技档案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职责及相应的归档流程,规范科技档案的工作程序和管理要求。

企业科技档案是保存备查的直接记述和反映科技生产活动的科技文件,科技档案是直接反映企业生产、建设、科技和设计活动的直接记录,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是把人们在生产、建设、科研和设计等工作中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通过各有关单位、生产技术部门集中收集而成的。然而企业科技档案所能产生的效益的隐蔽性很强,难以计量,不能为企业代来直接效益,也难以立刻见到效益,容易造成企业管理层对科技档案的收集忽略。这就要档案管理部门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档案法规、档案知识,增强档案意识,使全体员工都认识到档案的价值。使管理层懂得重视和做好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对企业历史负责,为企业实现服务、替企业未来着想,才能更好的使企业得到发展,以得到管理层的更多的理解和重视。

二、档案部门对档案的收集要做到事前介入

生产设备档案是企业的生产的中枢,它记载了设备的结构、性能及其管理使用、维修过程的科技档案。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在于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依赖于设备档案的准确数据。档案技术人员要参与生产管理,对进入企业的各种设备。档案管理人员要参加开箱验收,并做好验收和缺陷记录,收集原始资料。特别是对化工企业的锅、容、管、特设备及主要生产设备应根据设备开箱清单逐项进行验收。例如:锅炉设备开箱的验收主要有锅炉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工业锅炉内部检验报告、锅炉外部检验报告、各种合格证、锅炉强度计算书、图纸、整(组)装锅炉安装监督检验报告、安全阀检验报告、锅炉安装质量证明书。压力容器设备主要有压力容器产品质量证明书、设备铭牌、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图纸等。都是企业申请使用登记的基础材料。企业管理论文如果收集的不全、不仔细,会给企业的办证使用代来很大的不便。

在参加设备开箱验收进行资料收集时,档案人员不仅要认真、仔细的收集,还要了解这些设备的性能,了解它们的原理,了解它们的用途。这样才能保证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适应企业利用的需要。同时,根据生产技术人员的需要将设备说明书复印成册分发给生产部门和技术部门,供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还要帮助、指导设备技术部门建立、建全设备技术档案。要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三、对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要做到事中控制

在各生产、技术部门的协助下,才能使收集资料的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平时的收集工作决定资料收集的完整性。生产技术部门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平时往往不太重视归档材料的积累和保管,要归档时临时设派人员收集整理文件材料,造成一些需要收集的资料未能收集完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检查、中修、大修、更换、改造中等都产生大量档案资料、图纸资料以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记录、工程项目的报告等材料,这些都是反映企业发展状况的具体凭证和很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这都是靠工程技术人员平时的收集来完成;还有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担心科技资料交接到档案局部门后,自己今后利用不方便或为了在工作中自己有的过人表现而封闭技术不愿交出某些关键性的技术材料。使得档案的完整性得不到保障。这要求档案技术人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定期对生产部门提供监督和帮助。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强化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档案意识,使每位技术人员把科技材料的归档看作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避免关键性技术资料由于保管不善和应归档而未归档造成档案资料缺失的现象发生。同时档案技术人员就必需了解工程的性质以及设备性能,掌握工程技术专业的相关基本知识。制定工程资料收集的大纲和具体范围,避免了移交单位人的主观移交,使接收的档案内容不全和形式单一的现象得到改善。

四、对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要做到事后核查和验收把关

在收集过程中,不仅要收集主要档案,还要收集次要档案,从而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另外,在收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收集的有效性,不是有文必档。做到精密、准确地收集每一份资料,体现收集档案的准确性。

第15篇

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不足;建议;发展趋势

1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现状

1.1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过程

(1)第一阶段。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工厂车间渐渐出现了车床,也就出现了设备的维修问题。但是很长时间之后,才有了单独维修人员的出现。这个阶段,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都不是很高,维修人员也不是很专业,设备的维修管理一般属于事后维修制[1]。事后维修的弊端在于停机时间长,影响生产。(2)第二阶段.40年代,计划性的维修模式出现,也形成了一检查、计划修理、验收、核算成本为内容的一整套工作体制[2]。并且提出了设备定期预防性检修的观点。计划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的出现是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一大进步。(3)第三阶段。60年代后期,提出了需要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观点[3]。

1.2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设备越来越现代化,实际操作也越来越复杂,同时,投入到生产设备上的资金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套专业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目前,虽然有了对设备的整个活动周期进行监管的理论,企业管理人员也已经认识到了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但是无论是管理组织的健全、设备的维护保养、事故的处理还是设备管理人员的配备,都没有达到专业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制约生产。

2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建议

(1)设备管理组织。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模式和生产设备更加现代化,设备维修和管理人员的人数也在逐渐的增多。为了使这些人员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这就需要将人员组织起来,建立有效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设备管理机构,需要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按照《设备管理条例》的要求设置该组织机构。要做到,以公司最高领导为首要领导,并进行分级管理;本着节约的原则,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管理,提高办事效率;管理机构内部人员要有合理的分工协作,并且做到能力和职务统一。(2)设备事故处理方法。加强设备的事故管理,对设备事故采取措施,能有效的防治再次发生。在处理设备事故中,首先按照《设备管理条例》确定事故的类别,事故的类别有: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并且依照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事故性质。事故的性质有:责任事故、质量事故、自然事故。最后进行分析和处理。虽然讲事故的分析处理放到了第三点,但是在事故发生后依然应该迅速的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处理,尽量快的恢复生产,降低损失。并且应该仔细勘察现场,并对现场进行保护,及时搜集资料,召集有关人员开事故分析会,保存资料,为后期设备的维护提供参照。(3)设备管理素质要求及作用。设备的管理人员也是指设备的所有维修人员,包括电修工、机修工、修理工和工程师等。每个企业根据生产线的规模,有自己规定的维修人员配备数量,主要取决于工作量的大小。无论设备管理人员规模大小,都应该具备其基本素质: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坚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对工作积极热情,确定为企业争取最高效益的目标;并且与一线的工人及时沟通,了解设备现场近况;改革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设备管理人员,不仅是体力劳动者,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他们技术的好坏、素质的高低,关系到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生产效力。(4)设备合理应用及保养。为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设备的运转率是关键。所以应该对设备进行基本的维护保养,降低设备的故障次数。1)日常检查。日常的检查可以在每班开始前或结束时进行检查,也可以在每个节假日前进行检查。这两检查与设备维修管理人员无关,主要由操作工人进行。操作工人需按照规定对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并按照规定添加油,并进行记录。在实际生产中,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使用设备,并做好设备维修保养情况。日常的维护检查是最基本的设备维护工作,如果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进行约束会起到更更好的效果。2)定期保养。设备管理部门需要对每台设备做出定期保养得大计划,并下达相关部门执行。需要维修管理人员进行指导配合进行。各类设备的定期保养计划一般包括具体内容和要求,这些检查内容和具体要求需要根据设备的特点和参照规定制定。定期维护保养后的设备,一般应该达到清洁、利于操作。3)维修。维修内容主要包括:定期检查,年度维修,小修理、项目修理、中修理、大修理。定期检查主要是对日常定期检修时发现的问题进行维修;一些生产企业一般都会连续运行,如发生停机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需要年底进行一次年底检修。对设备的全部装置进行检查修理;小修理是指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小问题进行解决;项目修理主要是针对达不到工艺要求的设备,进行局部的检查,恢复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其工作量只能史情况而定。在我国,项目维修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得到了很多的应用。中修理介于大修和小修之间,现阶段,基本上已经被项目修理代替。大修理的工作量最大,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力争全面恢复设备的工作能力。各个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设备维修制度,并由专门人士监督,做好设备的维修工作。

3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生产中,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不会只是辅助工作。随着生产设备的日益更新,它会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的水平,建立专业化的维修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已经意识并逐步推广预测性维修,这使得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以保障连续性生产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扬光.设备工程与管理[J].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

[2]唐一科.用振幅测量原理研究机器刚性转子现场双面动平衡问题的新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1989,12(04):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