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习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
首先,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赵仲堂教授。当我面对科学的高峰有些彷徨时,是导师在鼓励我,“攻坚莫畏难,只怕肯登攀”;当我在科学的殿堂中步履蹒跚时,是导师在指点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埋头于书本执迷不悟时,是导师在明示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是导师在引导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的导师,学识渊博,对专业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百忙之余仍然读书不辍,不断探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传道授业,呕心沥血。如果说我从导师那里学会了怎样做好学问,那么首先应该说我从导师那里领略了真正的学术精神,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的探索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
衷心地感谢李士雪、王志玉、徐凌中、姜宝法、王束玫、彭绩、方鹏骞、卢祖洵、李立明、曾光等教授的鼎力支持,以及王陇德、姚志彬、江捍平、张丹、钟育新、陈广源、王立新、刘松暖、陈金喜、钟天伦等领导,在我工作和学习中,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衷心地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的全体老师。当我在千里之外迷茫、徘徊时,是他们慷慨地为我敞开了大门,把我领进了一个深奥而又迷人的殿堂。感谢亲爱的师兄弟们,感谢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给予的大力帮助!
衷心地感谢深圳市卫生局、宝安区卫生局及各系统、各部门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在我平时工作及完成论文过程中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最后,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区编委等各级领导及区人事局、区计划局、区局等部门、各界对我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公共卫生系统的各位同仁以卓越的执行力作出的突出贡献!(孙玉卫博士)
(二)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三年来呕心沥血的培养。
三年来,在课题设计、现场、实验室工作、论文撰写等各个方面,导师给予了悉心和无私帮助。导师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忘我的奉献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谢克勤教授、王志玉教授、王洁贞教授、王束玫教授、王志萍教授、姜宝法教授、徐凌中教授、贾存显老师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指导和支持。
衷心感谢李士保老师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诸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丁树奇站长、赵民书记及全体工作人员在现场调查、患者追踪、样品保存、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衷心感谢我的同学刘洪庆、郑文贵、李林贵、周英智、杨艳芳、郑国华等在学习、生活、实验室工作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科学院施胜芳老师、刁玉涛同志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潍坊市妇幼院妇科周兰英医师在提供CytoThin宫颈取样专用毛刷、缓冲液、预实验所用样本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郭教授、潍坊医学院病教研室郭文君、刘汝清老师、整形医院唐胜建主任在标本超低温存放、宫颈细胞学检测等方面提供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妇科王立杰大夫在提供HPV阳性标本方面给予的帮助。(陈会波博士)
(三)
本课题是在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的精心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导师严谨的科研思路、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敬业的精神、对科研工作敏锐的洞察能力是我毕生学习的楷模。在此,对导师三年来对我学术上的精心指导与生活上的关怀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王永杰副书记、姜希宏副书记、李士葆老师等在业务与生活等方面给予的关心与帮助。感谢姜宝法教授、王束玫教授、贾存显老师、王洁贞教授等在我学习上提供的帮助。
感谢山东省科学院生物中心高雪芹老师、黄海燕老师等在我实验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
感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化验室邢杰大夫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防治所科的李娜大夫等在标本采集中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感谢章丘计划生育服务站、诸城计划生育服务站、岱岳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无棣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领导与有关人员在现场与标本采集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感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所流行病研究室的刁玉涛老师在科研工作中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师兄弟、师姐妹王志萍博士、郑国华博士、陈会波博士、周英智博士、杨艳芳博士、房学强博士、郑薇硕士和黄克锋硕士在我学习与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全力支持和关怀。
最后感谢在我学习、生活及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过我关心和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刘洪庆博士)
(四)
本课题是在导师的悉心和殷切关怀下完成的,在此衷心感谢导师对我的谆谆教导,以及对我在生活、工作、学习、研究等各方面的无私帮助。王老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认真勤奋、不知疲倦的的工作作风,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都将使我终生难忘,并时时鞭策我努力工作,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奋发向上。
特别感谢流行病与卫生研究所的王洁贞教授在本课题的统计学分析方面给予的指导。
本课题整个实验过程中得到了王桂亭老师、宋艳艳老师、姚苹老师、许洪芝老师、龚忠发老师的无私帮助,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薛永磊、王小凡、王战勇、任桂杰、陶泽新、宋绍霞、张文强、吴冰、刘晓丽等师兄、姐、弟、妹的无私支持和帮助,他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的困惑,帮我完成了实验以及论文中的部分工作,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共同进步。特别感谢我的师姐王战勇在我的实验过程中给我的无私帮助。
本课题还得到了卫生Du研究所的谢克勤教授、于丽华老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研究所的王束玫教授、汪心婷老师、免疫学研究所的马春红教授、学院的王凤山教授、刘一红同学、李媛同学、腾莉同学、徐洋同学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我的同学张翠丽、孙秀彬为我的课题提供的帮助。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家人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他们对我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温红玲博士)
(五)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毕振强主任医师在我硕士研究课题的设计、实施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对我的悉心和帮助。他对科研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有信心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去。我的另一位指导导师王志强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他们不仅支持我的研究工作,也关心我的生活。两位导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勤奋的工作作风,我会牢记终生,它将一直Ji励着我将来更好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各位领导的支持。特别感谢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的王显军所长、王玫所长给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的帮助。同时,还要感谢其它老师的热情帮助,使我的课题在那里能够得到很好的完成。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本教研室王束玫老师、姜宝法老师、贾崇奇老师、贾存显老师的热忱指导和无私帮助,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李建同学、房学强同学、杨丽萍同学、刘兆兰同学给我的无私帮助,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
最真诚的感谢对我理解、支持、帮助的各位!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的理解、支持和关心,他们的付出是巨大的!(马卫胜硕士)
(六)
看似漫长的学生生涯即将结束了,心里实在舍不下山大这美丽的校园,更舍不得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
三年前,我怀着无尽的遐想,来到山大,来到卫生教研室,三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老师们的关爱和教研室同事们的无私帮助
衷心感谢导师丁守銮副教授,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高度的敬业精神,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也让我感到惭愧。在我写毕业论文期间,导师虽远在国外,却无刻无刻不在鞭策着我的学习,给予我勇气和动力去继续完成我的论文,我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衷心感谢导师王洁贞教授给予我学习生活中的教诲和在毕业论文上的极大帮助
衷心感谢本教研室全体老师和同学曾给予我热情的帮助
衷心感谢师兄孙秀彬三年来给予我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衷心感谢山东学院田金方老师在时间序列知识方面给予我的
衷心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我写论文处于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衷心感谢那些曾默默支持过我的朋友,在这里请接受我真挚的谢意
三年光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不得不将要和大家说离开,但是,一想起
曾在这里的点点滴滴,我都会像今天这样感动,这种感动,将会伴随我的一生。(王强硕士)
(七)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尊敬的导师王洁贞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时光如梭,转眼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三年来,导师敏锐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果断干练的作风、诚挚谦虚的品格和宽厚善良的处世方式,永远值得我学习和效仿。导师在我的学业上尤其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予了我许多教诲和,将使我终生受益。多年来,导师还在生活方面给予了我诸多慈母般的关怀和爱护,使我在感Ji之余常常感到心有不安。我将更加努力,不辜负恩师的期望。
薛付忠副教授对本研究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鼓励。薛教授勤奋的科研作风、与时俱进的科研精神和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真正体现了一位学者的风采。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山东省CDC的康殿任和王志强医师,以及莒南县和平邑县CDC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本研究的资料收集还得到了山东省CDC陈仁友、张晓菲、郭婕、范轶欧和袁群医师以及本教研室孙林博士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在我学习期间给我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本教研室老师和同学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
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弟弟,每当我在学业上受到挫折时,总能从他们那儿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我还要感谢一直支持我、关心我和照顾我的男友,在地图测量、论文资料整理和图像绘制过程中,他分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使我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最后,向所有关心我、爱护我和给予我帮助的所有人再一次致以诚挚的谢意!(张娜硕士)
(八)
本课题是在导师于素芳副教授的悉心和殷切关怀下顺利完成的,导师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均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表示深深地谢意。三年来,您使我懂得了学无止境,在学业上不断求索;学会了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您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宽以待人的处世风范,我会牢记终生,并将永远受益。
本课题从设计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还受到卫生Du研究所谢克勤、赵秀兰教授、于丽华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劳动卫生和卫生学研究所李杰教授、李国珍老师及其他老师的无私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特别感谢宋福永师兄、宋美芳同学、乔春霞同学,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配合,希望我们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合作,共同进步。
感谢师弟和师妹们的帮助和合作,希望我们的友谊永存。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予我支持和鼓励,使我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谢谢!(易超硕士)
(九)
三年紧张而又充实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硕士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衷地感谢尊敬的导师蔺新英教授的谆谆教诲。三年来,蔺老师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学习和锻炼,可以说我的每一步成长,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蔺老师的心血。蔺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深厚的学识功底,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工作作风,都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本论文是在蔺老师的精心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实验的进展以及文章的修改等环节,蔺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谨向蔺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课题在实施中,得到了山东省立医院两腺科马宏岩主任及本教研室所有老师和同学热情的帮助与支持,还要感谢病Du所的姚平老师和Du理所的于丽华老师以及实验中心的郭冬梅和王淑娥老师,他们的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导师蔺新英教授和所有支持、关心、帮助我的人们!(赵妍硕士)
(十)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在将近三年的学习生涯里,曾经得到过许许多多老师、同学和同事的热情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谢克勤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待人诚恳,胸襟坦荡,他高屋建瓴的学术眼光、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为我树立了榜样。三年来,学习上谢老师对我严格要求,精心,并很早就向我提出论文的指导意见,帮助确定论文的主题,从论文的主题、内容、到整体的结构都给予了细致、有效的指导。在写作过程中,谢老师不惜休息时间,细致、耐心的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他对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令我难以忘怀,受益非浅。
在专业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开展期间,还得到赵秀兰、赵丽、张翠丽、于丽华、朱振平等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另外在实验和论文撰写过程中还得到王青山、张利平、郭新、宋福永、周贵珍和潘光兵等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以及所有这三年学习过程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我帮助的亲人和朋友们!(朱英建硕士)
(十一)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徐凌中教授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给予了我从课题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到论文的撰写等全程的悉心和帮助,对导师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王兴洲老师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分析等诸多方面给与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对本文的顺利完成做出了巨大贡献;荆丽梅、杨学来等同学在资料收集与分析讨论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无私帮助,给予了许多方便,在此表示感谢。
在现场资料收集过程中,威海市卫生局、威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威海市卫生监督所、文登市卫生局、文登市卫生防疫站、乳山市卫生局、乳山市卫生防疫站、荣成市卫生局、荣成市卫生防疫站的有关领导在现场组织协调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还要感谢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威海市各市(区)参与本次的全体人员。
最后,特别感谢威海市卫生局对本项目提供的特别资助以及有关领导给予的高度关注。(高校教师侯淑军)
(十二)
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XX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老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终身献身科学和献身事业的动力。
在攻读硕士的这三年里,导师不仅为我创造了优越的科研和学习环境,使我得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自由翱翔,同时在思想上、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方面给予了谆谆教诲,这些教益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
真诚感谢教研室的XX博士和师兄XX硕士,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我指引,而且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知识。感谢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开发中的互助合作,正是集体的努力才使得项目进展顺利。
由衷感谢我的室友同学,他们开创性的研究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无数次的争论和探讨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
论文摘要:学习的动力问题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理论及实践关注的最重要领域之一。传统教育方式受教育者直接面对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学习动力的维持相对比较稳定。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来进行学习。远程学习者大部分都是利用工作之余,并且学习者的层次和特点相差较大。影响远程学习者学习效率的原因颇多,其中学习动力的维持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和研究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远程学习者因在时空上和教师的准永久性分离特性加大了分析和研究的难度。近几年,远程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远程教育工作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远程学习者及其学习特征方面,其中受关注程度比较高的是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的维持问题。传统面授教育形式中,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人员处在同一个时空之中,对于学生学习动力的维持或提高具有诸多有利和方便之处;而对于远程学习者来说情形就相差很大。远程学习者自身特性非常复杂,如年龄、知识水平、专业背景、工作背景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差异明显,不同的因素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学习动力,也就带来了不同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未来必将是一个以传统面授教育和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混合教育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与能力,并且不断维持和提高学习动力。
一、学习动力阐释
动力,顾名思义是促使或维持运动所需要的力量。引申后可以理解为做某件事情时思想意识方面甚至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驱力。学习动力是使学习者进行学习或者维持学习行为不间断或者连续进行的力量。学习动力属于人类非智力因素的范畴。研究表明,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之中,对人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非智力因素,也可窥见学习动力的重要。学习动力的产生对于一个有机体来说需要借助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习动力系统。学习动力系统由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学习基础、学习信心、学习动机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支持而构成。同时远程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对学习动力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影响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的几个方面
1、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我们人类之所以整天忙忙碌碌,永不停歇,主要原因是人有自身需要。在种种需要中间首当其冲的是人的生存需要。这种需要出自于人的本能。另外的含义是人只有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才能谈其它的问题。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就必须去努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勤奋的工作实现特定需要。学习需要属于最基本需要之一。因为它是实现其它需要的基础。人们通过学习活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能为实现其它的需要提供一定的帮助。
学习需要首先源于人对自然界和客观事物的未知。人有对未知对象探索和学习的本能,正是在这种先天的本能的驱动下人会产生学习的需要。其次,当学习者对自已所从事的工作感到力不从心或者不能胜任时便也有学习需要。再次,当学习者想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以求得到别人的赞许或者表扬时也会有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是一种主观体验。其表现形式是学生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远程学习者从学习需要来讲和其他的学习者没有过多的区别。
2、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基础
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水平对后续的进一步学习起着很大的影响。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把新的认知对象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进而积极地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这就说明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者先前的学习基础对继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能否发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就决定于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有多少。根据调查和统计,远程学习者其年龄一般界于18—40岁之间,他们的文化知识、职业背景差异很大。年龄小的学习者,基本上是刚刚走出学校不久,以前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完全忘记,接受和掌握新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难。而对于年龄偏大的学习者而言情况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走出学校的时间相对较长,原来所学的知识基本上忘记了。因此进一步学习困难就很大。对于开设像高等数学这类课程的专业来说,真是难之又难。甚至有相当多的学习者在继续教育阶段选择了与自己先前所学专业丝毫没有关系的其它专业。
学习基础薄弱,跟不上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进度,又得不到成功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体验,学习的动力逐渐就会减退以至最后消失。如果远程学习者能像一个旅游者,花钱了,身体累但心里又很快乐,那学习的动力就不言而喻。
3、远程学习者的自信心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自信心的支持。所谓自信心是人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与其说自信心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更不如说它是完成特定任务的动力。对于远程学习者来说,他们的自信心就是通过远程学习拿到相应文凭或者学到一定知识技能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大,自信心就强,可能性小,自信心就差。学习的基础是影响自信心的一个方面。此外,工作的特点以及单位的性质对自信心也有影响。比如工作很忙,经常还要加班的人就很难有自信心。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否也影响到学习的自信心。远程学习看似是一个人的事情,而实际上是家庭成员大家的事情。不仅需要给予他们学习时间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进行不断的鼓励和帮助。
4、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能激发人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支配下,个体的活动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使行动朝着预定的目标进行。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个体是否维持这种活动,同样受动机的支配和调节。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正如奥苏贝尔所说的:“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动机可以增强行为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
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两类具有明显代表性。第一类与社会评价机制有很大关系。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仍然是一个崇尚学历的社会,各个用人单位都把文凭标的成能否录用的第一个门槛。为了能找到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收入,改变生活质量,不得已通过远程教育手段进行学习。具有这类动机的学习者学习动力看似强大,实则不然。他们把心思不会真正用在学习上,而是想方设法以通过课程考试为目的。第二类动机基本上是这样的人群所拥有:他们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后顾之忧,通过远程学习以求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能力水平。其目的是能够更好的驾御工作或者寻求更好的工作状态甚至享受工作。个人学习动机从大的方面来说源于社会需求。不过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5、远程学习者的情绪和情感因素
与学习动力有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情绪情感。所谓情绪情感,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另一种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表现为表情、生理以及体态方面的变化。从情绪方面来讲,如果远程学习者处于快乐的体验状态,其学习动力就强。反之当他处于愤怒、恐惧和悲哀的情绪中时就不可能有较强的学习动力。从情感方面来讲如果他的学习与社会需要紧密相联,学习动力也就强大。
三、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维持策略探讨
按照唯物辨证法原理,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维持也可以归结为两个大的方面,即主观和客观方面。就主观方面来讲,主要是学习者自身因素,包括动机、学习时间、家人和单位的支持、学习基础和条件、学习者心理状态等;而从客观方面来讲则离不开远程学习资源建设,交流和沟通渠道,远程教学管理等。
1、满足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是重要基础
满足需要最简单的理解可能是学习者要什么就能给他什么。其基本含义如下:一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别需要,二是满足同类学习者的多种需要。个别需要主要指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远程教育环境已经能够满足学习者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来进行学习。例如,出差在外,只要学习者身边能有一网的计算机就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工作告一段落的间歇也能如此。远程学习者碰到的学习困难或者障碍要远远多于在学校接受学习的人。学校中的学习者能够得到帮助的途径比较多,而远程学习者更多的是靠自己进行思考和理解。如理解某一个概念、他需要获得大量的相关知识进行辅助,有时仅仅有一类媒体资源还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远程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才能满足他们才行。而现在的远程学习网站建设就这方面来说还是不够理想,基本上以文字材料和大头像视频为主,,不具备教育技术手段应有的、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特点。本来,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力维持是个棘手的问题,要他们面临新的枯燥环境或者不能给予更多帮助的环境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远程学习资源是维持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的很重要方面。因为远程学习者花了各方面的努力,目的就是要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如果学习资源有问题,形式单一,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学习动力就会慢慢消退。
2、学能致用是维持和提高学习动力的有效诱因
无论是持什么样的学习动机的远程学习者,都希望自己的所学能有所用。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远程学习者在接受继续教育时需选择和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关联的专业。这样,不仅可以做到“学而时用之”,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可以及时了解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尽而解决这些问题;其次,学习者工作单位的领导要为他们提供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工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为单位创造更多的效益,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远程学习者的心理需求。让远程学习者学能致用是远程教育的目的。反之,如果仅仅是为了能拿到一张文凭而接受远程教育的学习,既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违背了远程教育的目的和初衷。
3、加强远程教育的人性化管理是必要保证
远程教育的管理者不仅要管自己的队伍,而且要管理环境,更要管理学习者。管理务必做到科学、高效、准确和人性化。管理的一切内容以及行为和方式都要以保证学习者有效学习为出发点。远程教育管理更多体现在对远程学习者的服务方面。我们可以跟随一个学习者决定接受远程教育的学习开始来看一下都需要做哪些事情。首先,他要选择一所理想的学校来实现自己的远程学习计划。一般来说,名牌院校比较容易被选中;远程学习者还会考虑最终拿到学历或文凭的难易程度。其次,他会去网上进行登记注册。这时候,远程教育单位提供的网络环境就比较重要,必须是简单、畅通和充满人情的。接下来就要真正接受远程教育的学习了。课程设置是远程学习者相当关心的问题。作为一门专业,必须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系统性。而远程学习者的出发点和远程教育组织者有一定差别。前者主要了解哪些课程好学,哪些又不好学,哪些更加对自己有用等等。最重要的是对远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管理问题。要做到课程内容丰富,媒体表现形式多样,咨询释惑方便快捷。尽量把远程学习者从严重的学习孤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感觉到集体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事实上,教师或管理者通过课程学习以及一些活动建立自己和学习者、学习者和学习者彼此之间的熟悉感、亲近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维持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不可缺少的。
综上,我们不能说让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曲线成为一次函数不断递增,至少也要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这需要远程教育工作者、远程学习者和其他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改学.现代远程教育(第2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82-84.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31-333.
[3]董奇,周勇.关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1)26-28.
[4]陈更海.论远程开放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2,(10)15-17.
[5]陈平.论学习动力.课程•教材•教法[J].2001,(6).46-48.
(一)分布式学习的定义
“分布式”一词最初出现于计算机领域,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数据的储存和处理的两大功能。当被引入教育领域后,就出现了“分布式学习”“分布式学习系统”“分布式学习环境”“分布式认知”等概念。
根据美国高级分布式学习(ADL:AdvancedDisrtibutedLearning)机构和Saltzberg教授(1995)的研究,分布式学习是被看做是“利用各种媒介与技术形成丰富的资源和构建良好的学习支持环境,构成各节点相互关联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进行的教学时空分离,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二)分布式学习的特征
1.强调学习的信息化,信息化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超越时空限制,强调时空分离,说明它是远程教育未来可能发展阶段或者只是具有远程教育这一本质特征(教与学时空分离为远程教育的本质);
2.强调广泛的对象,不局限于目前远程教育针对的主要对象——在职成人,说明分布式学习可以是终生教育的一种突破方式;
3.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追求的学习者自我构建对世界理解的知识模型,以及对学习情境的重视;
4.强调学习的随机性,融入了后现代主义的理念,与后现代主义的特点相合,即矛盾、不连续、随意、无节制、流程短等,因此分布式学习也是一种后现代的学习方式。
二、分布式中的教与学
(一)教师角色多样化
1.从地位上讲,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合作者
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而在自由的分布式学习中教学时空分离的情况下,教师主导作用将被削弱,在通过媒介、不定时联系学生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便显得极其重要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关键点上、兴趣点等方面积极引导。在教学过程之外,教师要引导学习者积极与自己沟通联系,教师要适时掌握学生的情况。总之,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要较好的扮演一个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角色。
在分布式学习中,注重的是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习者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习者的合作者,与学习者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习者,与学习者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习者实现自己预期的学习目的,建立跨时空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2.从传授方面来讲,由传授者转变为经营者和实践者
分布式学习作为远程教育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在体现远程教育教师分工的特点的同时要求教师作为一个对知识传授负责的个体出现,是知识的经营者。教师要对资源进行组织和分配,认真分析资源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自身的习惯优势,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组织好教学进度和各种必要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全面把握信息化时代的课程设计理念、分布式学习中对象的广泛等要素。同时教师要充分重视情境的构思,Moore曾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做了如下论述:“教师应该集中精力创设能够最佳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课程和其他学习经验,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并获得对学习活动的愉悦感。教师的一个重要责任是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增强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的环境要素,最大程度地减少有碍学生学习的环境因素”。情境设计在于构建,更在于随意。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机利用各种突发的情境来为学习者服务。
同时,教师也是知识更新的实践者。当前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是日新月异,未来的发展也必将如此。传统课堂的课本显然永远赶不上这样的速度,以网络为媒介的分布式学习中教师则可以随时把更新的知识添加到原来的课程中或者设计成新的学习课程,与学习者共同探讨,不但能满足学习者自身和社会工作的最新需求,也使老师对最新的知识产生良好的实践性理解,这也是分布式学习的一大优势,同时也要求老师保持积极的研究态度,关注学科领域内的最新发展,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知识更新的实践研究者。
3.从结果评价来看,由评价主体转变为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如前所阐述,教师作为学习者的合作者出现,也作为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因此教师与学习者都有评价双方的权利。在网络背景下的分布式学习中,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依据主要来源于设计的作业,同时通过各种媒介的联系取得的反馈信息也是一种评价来源。这要求教师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观念,利用评价产生的反馈来积极调动学习者的兴趣等正面情绪。学习者对教师的评价则体现在选课率、评优率等方面,作为知识经营负责的个体,学习者对教师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发展和适应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要求。
(二)学习者角色中心化
1.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学习者通过与课程的交互,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资源与创设的学习环境,根据自身生活的直接经验不断地解构、建构,追求个体对知识的独特理解。这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学习和发现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者能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不断挖掘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学习者是最终学习行为的决定者
虽然教师会引导学习者来选择所需的课程和按照教学计划来学习课程,但在网络背景下的分布式学习,资源的泛中心化,学习者也不受地理位置、时间等外在条件的限制,学习者完全可以自己控制和管理学习过程,即根据自己的真实地学习水平和独特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随时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甚至可以主动地去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总之,学习者按需学习,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心角色由教师向学生的过渡。
(三)教学双方角色的发挥
1.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
具有现代信息化观念的教师才能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者的合作者、经营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获取资源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要树立平等教学的理念,对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注入新时代的理解因子,融入被评价者与评价者的双重角色当中。
2.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学专业领域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知识等都是作为一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在分布式学习中,教师显然还需要具备信息化的理念、信息化知识、网络化的教学技巧等知识,要随时更新自身的知识机构,墨守成规、固执不变的做法只会使自己被信息化时代淘汰。
3.学习者要提高自身的自主自制能力
学习者也要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学习状态: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学习者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观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评估。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要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制力,抵制抑制学习进步事物的诱惑,激发自己的潜力和创造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三、总结
分布式学习作为未来远程学习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作为今后现代的一种学习方式,即使目前仍然是一种概念和理念,还缺乏实践的探索和验证,还没有形成相应成熟的管理和组织模式,但对目前教与学的角色转换提升产生了强有力的挑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习者,都须要从传统的角色理念中脱身出来,积极尝试研究总结,促进新型学习方式下教与学角色研究的发展,促进分布式学习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分布式学习;角色变化;远程教育
论文摘要:分布式学习作为一种未来学习可能的发展趋势,在社会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必将逐步进入人们的主流视野。文章阐述了分布式学习中的教与学的角色变化以及两者的发挥,以期为深刻理解探究分布式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学习动力:指的是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学习与参与的认知与主体需求水平。体育与健康学习与参与动力强的中学生,会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与健康学习与各种体育与健康活动中来;(2)体育与健康学习意志力: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力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是支撑与驱动中学生向着更高体育与健康目标拼搏的动力,意志力水平的高低,会对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与参与体验带来直接的影响。(3)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指的是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的接受能力、习得能力、创新能力的总称,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的高低对体育与健康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视域下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力的特征
2.1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自觉性
素质教育胸怀的广阔性与愉悦性,指导着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让中学生愉悦的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参与,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哲学意蕴。素质教育视域下的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等工作,目标高度契合于《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健康第一”、“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2]”等基本的理念。在以知识技能为学习内容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开展过程中,素质教育视域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表现出了“自然与生态性”、“成长的愉悦性”、“人际交往的博纳性”等教育情怀与追求。
2.2体育与健康参与的广泛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兼容并包、广泛接纳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视域下的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注重学生运动参与的开阔性,这种开阔性既包括人本层次的开阔,如: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学生对他人(教师、同伴)的接纳、师生对自然环境的接纳(场地、器材等)。也包括运动时间(在校、放学后、假期)、运动地点(家庭、学校、社区等)的开阔性。素质教育视域下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运动参与的开阔性,是通过学校体育与健康这一平台,培养中学生善于接纳、勇于承担、乐于创新等胸怀的有效途径,是打造素质教育特色体育与健康工作的重要方法。
2.3体育与健康关系处理的博纳性
体育与健康学习与参与过程中的关系处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与参与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学生与场地器材、学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视域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注重对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与参与中的关系处理能力,达到提升中学生的责任感、集体意识与博纳胸怀的目的。例如:在素质教育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在“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一栏,我校创造性的提出了“发展学生博纳情怀,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这一目标。
2.4身心健康成长的主动性
素质教育关注中学生发展的过程与可持续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与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是培养与发展中学生运动技能与良好体育与健康行为习惯的手段。关注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与运动参与的体验,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与习惯,是体育与健康教学与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的己任。素质教育视域下的中学体育与健康工作的开展,对促进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与情感体验的提升、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与习惯,有着独特的教育方法与路径。探寻素质教育视域下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可持续性,是素质教育不懈的追求。
3素质教育视域下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力培养策略
3.1学校要引导体育与健康教师发展
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与体育与健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体育与健康教师作为主导者,体育与健康教师的责任感、专业水平、创新意识,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在体育与健康教师成长的过程中,要勇担体育与健康教师发展的领航员,通过教师在岗培训、人才交流、省市体育与健康教师培训、基本功比赛等途径,满足体育与健康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塑造优秀的素质教育师资,为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力的培养,提供更为全面的人力资源支持。素质教育在关注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体验的同时,注重体育与健康师资培养“反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价值。
3.2不断改革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习得的主要平台。体育与健康课堂这一平台的坚实度与厚实度,对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力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此,素质教育视域下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提出了:“怡情导学、悦性主学、悦动互纳、快乐展示和博采善思”的基本范式。在这一基本范式的引领下,需要从体育与健康教学理念创新、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体育与健康课堂评价方法等角度入手,在全面调动师生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力的有效提升,不断丰盈的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阵地。同时,学校要积极发挥体育与健康兴趣小组的引领作用。
3.3提高体育与健康赛事的参与度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农村优势创造性
一份调查表明:农村初中学校语文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到30%,经常性有计划开展活动的不到20%,学生真正参与并积极投入过活动的不到15%,新课程所设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几乎成了一种摆设。问其原因,绝大多数师生的回答是:农村没条件。于是乎,农村学校条件上的弱势成了教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个天然托辞和心理障碍,教师只是从中考应试的角度,抓几种题型,如对联、仿写、说话、图表解说、材料探究、名著(仅仅是提要)欣赏等,进行大量的讲解与练习,以达到中考拿分的目的,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功利性和短视性成了一种常态。而这往往成为一所甚至大多数农村学校推崇的“短平快“学习方式,这无疑是与新课程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其实,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虽然有其难于克服的弱势,如教学设施缺乏,学生见识相对狭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信息获取与交流相对滞缓等,但农村学校自有其独特的语文活动优势,只要教师能去充分挖掘与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创造性地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一样甚至于更有特色的实现新课程设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一、充分挖掘利用农村学生优势资源,针对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初中学生,正因其见识相对狭窄,语文活动相对较少,大多数学习时间都用在课本上,因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着天然的愿想与兴趣,这种愿想与兴趣往往比城市学生来得更强烈。只是我们语文教师没有好好的组织学生去参与活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这种语文心理需求,才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逐渐成了学生的“冷饭“,教师的“闲饭”。因此,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强烈的语文心理需求,从教学心理上充分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它,而不是把它看作可有可无的“闲事”。其次,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经常与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与自然现象打交道,然而他们又经常无法说出这些动植物与自然现象的名称与特点,常常处于好奇与懵懂状态。作为语文教师,就不能无视这种现象,或者干脆把它看作是生物教师的事,而应把生物学习与语文学习很好的结合起来。如在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感受大自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适时带学生到他们熟悉的田间地头,山丘河岸,去感受并认识自然,并引导他们把这种感受与认识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再如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农村学生就有着参与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在家里观察燕子的活动、花的开放、草的萌发,也可以集体组织学生去校园周边的山林野地踏春,让他们在活动中对自己熟悉的东西进行认识、询问、记录,然后教他们以自己喜爱的语文形式(如日记、童话、寓言等)表述出来,这不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兴趣,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尤其是对自己熟悉的农村的认识。再者,农村初中学生绝大多数都在农忙时参加过农事劳动,他们对农事的过程与心理的感受和认识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作为语文教师,不要认为这是农村学生的劣势,是见识狭窄的一种表现。其实这是一笔丰富的语文资源,完全可以与城市学生的逛超市、旅游、上网相媲美,可以好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加以利用。如在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就可以结合他们的农事经历,引导他们描述母亲劳作的形象,体会母亲劳作的情感,讨论实际报答母亲的方式等,这也许比从网上搜集一些描写母爱的文学作品或观看一部母爱电影来得更直接、更深切。再比如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我爱我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样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农事或农村家务劳动有针对性开展活动,让学生说说农家的温馨与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兴趣有感情的投入到活动中来。
二、充分挖掘利用农村学校校本资源,特色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学校,无论是校舍、设施还是文化信息,都与城市学校无法相比,但却自其特色语文资源。像我市不少的农村中学,如朱坊中学、龙华中学、赤土中学、横市中学等,都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办过农校或扫盲学校,有的学校还保留着或多或少的农场或林场,有着城市学校没有的农村语文资源。这些语文资源里有很多具有生命力的语言,如农村用语、农事诗、俗言俚语、农谚、《百家姓》、《三字经》、《增广贤文》等。我们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特色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在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怎样搜集资料”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到学校资料室,从以前的农校资料中,去搜集那些还有生命力的语言,去积累现在还能用的词语,并从语言的变化中去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再比如,在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关注我们的社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走访的形式,去调查本村当初这些上农校或扫盲校的爷爷奶奶辈的文化生活和当今农村青壮年的文化情况,尤其调查记录他们在不同年代的不同习惯用语,如问候语、流行语等。借此让学生感受历史的脚步,增强对农村的认同感,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适应能力。
三、充分挖掘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创造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文化,虽然较之城市文化,有其粗糙、野性和迷信的成分,但往往却是人类最原生态最本真文化的因子。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对此耳濡目染,却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不能汲取其精华而剔除其糟粕,容易产生自卑或自贱的不良心理。对此,我们作为一位有责任的农村语文教师,应该从语文的角度对农村新文化建设有所作为。至少我们可以借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帮学生明辨农村文化的优劣,提高他们对农村和农村文化的认识,让他们学会理性的认识自己所在的农村和在农村的自己。如在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这就是我”语文综合性学生活动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如会喂猪,会种菜,会割稻,会做饭,爱劳动等,让他们从小树立做人的信心。而在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就自己亲情“缺失”(农村有近八成孩子是“留守孩”,双亲在外或单亲在外。)的烦恼,讨论自己的理解和自己解决的办法,以书信或手机短信的形式向远在他乡打工的亲人诉说,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立意识,增进亲子情感。再比如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农村学生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广泛搜集自己所在农村的民俗民风,如传统节日文化、婚丧嫁娶风俗、饮食举止习惯、山歌“古文”“道情”(“古文”、“道情”为客家特有娱乐形式,南康市民均为客家人。)等,然后拿到课堂上就其内容与语言形式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和教师的引导下,正确认识这些民俗民风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审美观。
总之,只要我们能深刻理解新课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置的目的,创造性的用好用活教材(新课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开放性语文学习载体),充分挖掘农村语文优势资源,农村学校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但能有所为,而且能有大作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摘要】大学是否有效地教导过学生如何学习与治学,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成绩很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跟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这一点对于大学来讲,教师可以改进,学生也可以改进。一方面教学要充满活力与艺术,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学会主动学习与思考,要学教互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培养出独立思考与研究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与治学活力与艺术创新求知求用
人类知识的开启,文化的累积,社会的进步,都是不断学习和研究的结果。如何继承以往的文化和学术遗产,注意现代的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使文化与知识薪火相传,更以不断创新的治学活动,使其发扬光大,确实是教学育人应尽的责任。
教学是师生共同朔造自我的开端,因此,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学生,从师取友,读书阅历,是不可缺少的人生历程。在大学学习这一阶段,学生除了依靠教师的讲解,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建立思想。否则皆是依靠教师,就不能卓尔树立学生本人的成人理念,所谓“从人得者,俱非家珍”。因为学习或治学贵乎创新,没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就不可能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就。
作为教师,教学贵在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师生切磋,互相学习,才能决犹豫,出新意,发现新理论,提高思维判断能力。如周敦頣所云:“思者圣功之所本”(《通书?圣学》)。刘知几论思维判断的独得功夫,更为畅快明白:“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史通?自序》)。”这充分说明了治学或学习贵能思悟独得,当然这一根基,仍要建立在师生在教学中讨论和课后阅读资料上。元好问诗云:“鸳鸯绣罢从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意谓所可公开的只限治学的结果,其自秘重者,乃治学之方法。古人是否秘法自重,是另一问题,然而教学与治学必重方法,故孔子云:“下学而上达。”钱穆以为“下学”即是“术”,《中庸》云:“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钱穆又认为:“行远,登高是目标,属于道,自迩、自卑则是方法,属于术。”可见钱穆的解释深得古人的深心(见钱穆著《中国学术通论》)。可见教学与治学贵乎有方法,盖由“术”以达“道”,由术以由体达用,非有“术”不可,可见方法的重要性。然而方法之难,一是在于因时、因地、因人,斟势酌理,言之不易;二则人事无常,变动不居,无一定肆应之方,究求甚难;三则术源于道,人各异“道”,人各异“术”,故无一致的方法;四则方法出于经验,经验不同,各人的方法因而各异,虽有方法,更难以传授,故元好问云:“莫把金针度与人。”实有金针不能相度的深意,故教学与治学方法,牵涉甚多方面,不是纯然的一种方法论,而应先从端正基本思想意识入手。教学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学的活力,是一种艺术和热情,通过教学来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自悟能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力呢?下面,我们就从几方面来谈一谈:
1教学应首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教学是一位教师精神与智慧的综合发挥,为激发教学活力,应首先从激发学生立志起,然后审己,明势,才能虚静,有恒与耐苦。因立志决定一个人的趋向;审查自己才能确定目标;明白未来趋势,以知作为;能虚能静,以作“照”“察”;才能有恒以收功;耐苦以求成。
教与学可以看成是一种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那就必须要有一些主动和活力。如果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教学效果就不会好——学生不可能在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下学习知识。既然教学有主动、被动之对比,那么教学的目标就是:第一提醒学生,学习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学习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个学生比另一个学生更主动一些,他在知识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学生对他自己,以及对教师教的内容,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虽然严格说来,不可能有完全被动学习这回事,但还是有许多学生认为,比起充满主动的问与答,讲与听完全是被动的事。教师讲课起码必须要花一些力气,学生却只要听就可以了。学生被当作是一种沟通接收器,“接受”教师很卖力地在“给予”、“发送”的迅息。这是目前大多数学校教学的常规,实际上这种“接收”就好比是被打了一拳,或得到一项遗产,或是法院的判决。其实要想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接收”应该像是棒球比赛中的捕手,而教师应该是投手或打击手才对。
捕手在接球时所发挥的主动是跟投手或打击手一样的。投手或打击手是负责“发送”的工作,他的行动概念就在让球动起来这件事上。捕手或外野手的责任是“接收”,他的行动就是要让球停下来。两者都是一种活动,只是方式有点不同。如果说有什么是被动的,就是那只球了。球是毫无感觉的,可以被投手投出去,也可以被捕手接住,完全看打球的人如何玩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很类似。讲课的内容就像那只球一样,是被动、有活力的双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
我们可以把这个类比的概念往前推。捕手的艺术就在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快速球、曲线球、变化球、慢速球等等。同样地,教学的艺术也在尽可能掌握住传给学生每一种知识迅息的技巧。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捕手与投手密切合作时,才会成功。教与学的关系也是如此。教师不会故意投给学生接不到的球,尽管有时候看来如此。在教学中,成功的沟通都发生于教师想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刚好被学生掌握住了。教师的技巧与学生的技巧融合起来,便达到共同的终点。
事实上,教师就很像是一位投手。有些教师完全知道如何“控球”:他们完全知道自己要传达的是什么,也精准正确地传达出去了。因此很公平地,比起一个毫无“控球”能力的“暴投”教师,他们是比较容易被学生所“接住”的。
这个比喻有一点不恰当的是:球是一个单纯的个体,不是被完全接住,就是没接住。而一门课,却是一个复杂的物件,可能被接受得多一点,也可能是少一点;从只接受到教师一点点概念到接受了整体理念,都有可能。学生想“接住”多少理念完全看他在学习时多么主动,以及他投入不同心思来学习的技巧如何,即有没有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2明确教学目标:为获得知识而教,以及为求得理解而教
通过教学观摩,我们可以下一个肯定的结论:教师没有一定的种类,也没有完全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就像一种天赋,教学是教师个人的特质,和技巧与练习的关系不大。作为教师最正确的方法是凭借一种方法来导引和激发学生学习。我们假设学生有自己的头脑,现在让我再假设学生想学好一门课。这门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学习的一本教科书。编著者、教师和学生通过这本书来沟通一些想法。要想成功地完成这门课,完全看教师和学生能接获多少书中想要传达的信息,并如何理解和扩展信息。
对于阅读中的民族传统文学知识,既要对某个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又要形成前后关联的体系。以《论语》的阅读为例。《论语》中经常提到一个叫做“君子”的概念:“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那么究竟符合什么样的道德标准的人才能够成为孔子口中的“君子”呢?只有经认真的学习研究,我们才发现,孔子所认为的“君子”应该是德才兼备、重义避利、自我约束并有较高的自我修养的一类人。与此同时,更需要广泛阅读孔子其他名篇乃至儒家名篇,建立成熟、系统的儒家价值体系,将“君子”的概念与定位放在整个儒学文化中去理解,才能够从民族传统文学的阅读中获得扎实的知识根基。
二、为天地立心——实现审美人格超越
民族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更深一层的意义就是挖掘作品背后蕴含的人格魅力,帮助读者形成更高层次的道德评判体系,从而实现审美人格的超越。在语文作品的学习中,全面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真实再现当时作者的生存环境,突出先贤通过文学作品传递出来的品格和姿态,是实现这一阅读功能的有效途径。孔孟之道的品格之高尚在于仁爱济世,他们的文学作品无一不在传达“仁者爱人”的思想。《论语》中关于如何治国,孔子指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言辞谦卑朴素,字句都是从天下百姓之身出发;庄子逍遥自由,他的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寻找心灵的港湾。在《庄子•秋水》中曾交代了这样一个故事:楚国国王派出两位大夫请庄子走上仕途,担任楚国的国相。庄子一边在河边悠然垂钓一边答复两位大夫。他认为谋求功名利禄,不过就是像活了上千年的海龟一样被珍藏,用绸缎把尸体裹起来,供奉在祠堂之上。而真正重要的是解放自己的心灵,像在泥水中自由自在地摇摆前行的海龟一样,享受生命的乐趣;屈原高洁忠贞,他被奸臣谗言所害,不得重用,却仍然用一腔热忱和两袖清风注视着国家的发展。他在《离骚》中发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感慨,远离朝廷,不与奸臣同流合污,阿谀奉承,可是感怀自己身世的同时,通篇无不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忧虑;司马迁的《史记》中诸多名篇鞭策着我们,对古照镜,以史为鉴,然而作者自己激励人心的经历本身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洗涤。惨遭宫刑的司马迁带着父亲的遗愿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人生理想,忍辱负重,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本身就是给阅读者最大的震撼和激励。
三、为民生立命——指导现实处世哲学
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学讲述的是一种生存的哲学,提供的是一种指导“当下”的生活智慧。民族传统文学阅读的现实意义就是为日常生活中的困境提供策略和解决途径,联系身边生活,增强对当下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会。譬如,老子“上善若水”的观念就为作品的学习者提供了可深入挖掘的处世智慧。“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其中“上善”是“最完美”的意思,“水”比喻的是对万事万物都有益处的圣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完美的人应该像水一样,水默默地滋润天地万物,却不与天地万物相争。在这里,老子就对这样一个像水一样完美的圣人提出了七个具体的处事要求。“居善地”指的是做人应该像水一样,善于选择较低的位置居住,背后所隐含的道德要求就是谦虚,具体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求我们,时刻将自己放在虚心好学的位置,放在肯低头学习的位置,姿态放低,才有高处水源流进来,汇集更多的能量。“心善渊”指的是水能够保持自身的清洁干净,不染尘埃的特质,具体在读者的身上就是要常怀赤子之心,即便有外界的浑浊前来打扰,也保持一颗清净的初心。“与善仁”指水的内心是充满仁爱的,它愿意带随着水中石子和沙砾同行,也愿意不分高低贵贱地浇灌高大的树木和路边的野草,折射于生活中则是指导我们对待我们身边的人要一视同仁地去爱惜,正如《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言善信”指的是水的言语,也就是水的声音是有规则的,水流小时,它发出“潺潺”的声音。水滴湖中,它发出“叮咚”的声音,水流湍急,它发出“哗啦哗啦”的撞击声,水流凶猛,它发出巨大的呜咽和呼啸。人们依靠听水流的声音就能辨别水的形式和大小,因为它从不虚张声势,折射于生活正是启迪我们做人要真实坦荡,不矫揉造作,不虚伪作态。“政善治”指水在选择前进的道路时,完全根据地形而走,不会越过难走的沼泽地,也不会挑选平滑的十字路,可通过的地方狭窄它的水流就变窄,可通过的地方宽阔它的水流就变宽阔,背后的人文含义即是要求我们生活中不要挑挑拣拣,而是生活给了我们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就应该去接受它,在自己的既定轨道上,埋头前进。“事善能”指的水的功能多,可以滋润万物,即是要求我们不断增强自己的技能,提高自身价值。“动善时”指的是水的到来很看时机,春季万物萌发,春雨淅沥,润物无声。夏季植物需要生长,因此就降了大量雨水,秋季收获,果实需要保护,因此少雨,冬季水化成雪的形式,为地盖三层被,保证来年好丰收,启迪我们做事机遇恰逢,别人需要多少就付出多少,凡事恰到好处。
四、结语
[论文摘要]近十几年来,由于跨学科合作的成果使得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有效学习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的重心已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结果转向过程,从机械操练转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文章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神经科学及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分别阐述了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以往经验的不足和未来学习研究的走向。
一、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呈现的新特点
(一)学习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对象
从历史看,有关学习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心理学的领域。但是,今天与学习科学有关的研究领域已变得十分宽泛,其中包括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等跨学科研究,同时还涉及跨文化研究、各具体学科领域的研究。目前在学习领域已经取得的很多成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来自跨学科合作研究的重大进展,这种专业分布式的合作对于进一步发展学习科学是至关重要的。
(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相结合
学习研究的新进展已将科学与实践的关系带入一个新时代。研究人员正在走出实验室,去关注学习发生的真实情境。学校中教师、学生、家长、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各行各业中的从业者和专家都已成为研究中的互动对象。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学校中的学习与工作场所中的学习一起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研究中对于新兴的信息通讯技术的关注更使得基础研究上的投资能通过开发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回报。
(三)学习理论流派纷呈
由于学习研究的跨学科性,所以研究者既可以从某一专业角度解释人是学习本质,也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合作进行理论的互补与创新。因此,在今天的学习研究领域中,涌现出很多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可以说是流派纷呈、视角多元。这在学习理论相对短暂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如此众多的理论流派在有关知识和学习的理念和方法上竟是如此的一致,它们共享着如此理论假设和共同基础。总之,今天的研究者不仅对杜威、维果斯基、皮亚杰等的研究成国进行继承与发扬、批判与反思,而且还十分注意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依靠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推陈出新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
二、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近三四十年发生的心理研究的革命对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学习理论的产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见解、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跨学科的研究和新的科研合作形式使人们更清楚的看到了把基础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希望。
(一)发展心理学领域学习研究进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向我们展示,虽然有众多的各个年龄层次的学习者,但儿童在很多方面区别于成人学习者。对幼儿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学习发展的一扇窗户,这些研究还显示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呈现的动态图景。最新的对婴儿认知和幼儿怎样建立早期学习素质倾向的理解也提出一些让幼儿顺利过渡到正规学习情境的途径。研究发现:(1)人具有学习特定领域知识的先天素质,幼儿主动的探究他们的世界。在特殊领域,比如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因果关系、数、语言等,婴儿和幼儿具有极强的好学易学的先天素质。这些对学习的偏爱有利于早期学习或使之成为可能,也为低龄学校教育铺平道路。(2)学习策略很重要。事实上,儿童能够通过纯粹的意愿和努力学会任何东西,但当儿童被要求学习他并不具优势的领域时则需要具备有目的的学习策略。儿童需要理解学习的含义、作为学习者他们本人的身份、怎样作计划、进行监控和复习,需要反思他们自己和别人的学习,学会自己理解问题。这些元认知技能为学习提供了策略性能力。(3)儿童既是问题解决者,又是问题制造者。他们试图解决出现的问题,他们寻求新的挑战。在遇到失败时他们提炼并改进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而在成功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策略,他们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凭借自己的力量所获得的成功和理解在激励着他们。(4)成人在帮助儿童在新的情境与熟悉的情境之间建立联系。儿童的好奇心和坚持性得到成人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引导儿童的注意力、组织儿童经验、支持儿童努力学习以及控制儿童所学信息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所以儿童显示出的能力是在他们与环境的经验中和与照顾他们的成人的接触中形成的。
(二)教育心理学领域学习研究进展
(1)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理论并没有提供设计有效学习环境的简单处方,但学习理论却包含了设计原理。新的研究对学习环境设计提出了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意味着人们需要重新考虑教什么、怎样教以及怎样评价学习。研究发现:第一,有效教学开始于学习者带入教学环境的已有知识,包括文化实践和信仰,还有学科内容知识。学习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程度是与学习者用他们目前建构新知识的程度相一致的。第二,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区知识的提取和运用变得容易。强调知识中心的教学引起一些质疑,比如教学聚焦与帮助学生使用他们当前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的程度。第三,评价问题也代表了看待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视角。反馈对学习来说是基本的,但是课堂上的反馈并不常见。学生的测验和论文可能得到分数评定,但这是发生在学习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还需要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机会修改和改进思维和理解的质量。第四,有关学习环境的重要视野是学生促进理解共同体意义的程度。学生、教师和其他参与者分享同样的标准,使学习有价值、有高的标准。这样的标准提高人们互动、接受反馈、学习的机会和动机。
(2)有效教学
各类专业知识都不仅仅是一般的问题解决技能,还要求有组织有序的概念知识和探究过程。各种各样的学科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组织起来,都有其各自的探究方法。研究发现:有效教学的教师需要"教育教学知识"--即有关如何教好特定学科的知识,而这又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专家型教师了解他们所教学结构,他们以这种结构作为认知路标来指导学生的作业,来评价学生的进步,在平等讨论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是相互作用的。学科知识结构本身并不能引导教师。以前错误的观念是教学仅仅包括一些一般性的方法,一个好的教师能够教好任何一门学科,学科知识本身就已经足够。(三)神经科学领域学习研究进展
神经科学发展证实了很多理论假设,包括发展过程中的早期经验的重要作用。对于新的学习科学来说,它的新颖之处,就是它吸纳了很多科学领域的重要观点和例证。比如说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仅仅这三门科学,已经为学习科学提供了大量的例证。有关学习和发展的详细研究汇集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关于智力发展的较为完善的图式。神经科学对学习机智所作的贡献是加速了非侵入性成像技术的出现,比如正电子放射X线断层摄影术(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术(FMRI)等。这些技术使得研究者们能够直接观察人类学习的功能。关键性的发展是修正大脑结构建立心理结构的过程中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不仅仅是以前的程序化的模式展现。有些支配学习的规则已被揭示。其中一个简单的规则是实践增强学习。在复杂环境中经验的多少与大脑结构改变的程度有很大的相关。研究发现:(1)学习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2)结构的变化改变大脑的组织功能,换句话说,学习能够组织和重组大脑;(3)大脑的不同区域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学习。
(四)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新进展
与学习科学有关的研究领域很广,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跨文化研究等,学科学习领域研究有科学、数学、历史等,有效教学方面的研究有教育学、学习环境设计。评价学习、追踪学习的进展,需要新技术,而不仅仅是课程事实,开发有效的研究方法对这么广泛的学科研究尤为重要。现今,学习研究领域新技术的一些特点与新的学习科学的原理是一致的。
由于新技术是互动的,现在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在做中学,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解深度、建立新的知识的环境变得更为容易。技术现在可以帮助人们把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可视化。学生能够用类似于在学校之外环境中使用的工具的可视化建模软件提高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以及从学校环境迁移到非学校情境的可能性。新技术为我们打通了通向巨大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数字图书馆、可分析的真实世界数据以及能够连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的人。所有这些都能加强教师、管理人员还有学生的学习。
新技术可以以多种方式帮助我们创建这样的环境,既为教师,也为教师所教的学生。但是,在考虑如何使教师更有效地使用新技术方面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有关小过程教师们需要了解什么?有关教师对于技术本身需要了解什么?什么样的培训在帮助教师使用高质量的教学程序方面最有效?已开发出来的基于对学习原理有充分理解的好的教育软件、教师支持工具还没有达到标准。
三、未来学习研究的走向
综合分析当代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笔者认为未来的学习研究应关注学习科学的研究基础、科学学习的基础、学习科学的新方法论、学习科学研究中的合作、学习技术的研究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足球教学应该是实践时间多于理论学习时间,但是教师需要将理论学习和具体的实践教学的时间合理地进行控制,不能在实践教学中出现严重的倾斜导致学生出现过度的劳累,这样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其实足球教学也要因人而异的,每一位学生在球场上善于踢的位置会随着自身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努力而不同,比如前锋的位置和后卫的位置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正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这样的道理,教师需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利用。对于学生的身体条件做一个合理的鉴定,对于适合中锋和前锋这两个位置的学生要善于发掘,学生自身的期望位置往往和最终胜任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教师要掌握好。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整体作战的意识,因为足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是团队力量的体现。切记不可一个人逞英雄,这样不仅会导致整个团队不能很好地发展,还会造成队员之间的不信任,这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意识引导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最后学生练习足球的时候,要注重对于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则的讲解,因为任何一种运动都是建立在合理的规则之上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基本的准则,学生需要将足球运动的规则好好掌握,比如在足球运动中的越位就是一个非常难把握的规则,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有反越位的意识,这是十分重要的。
二、足球教学的基本意义
足球教学是一件十分重大的课程,高校的足球教师一般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他们丰富的踢球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足球赛场上发挥自身的水平,而且理论学习对于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们作为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的劲旅,依靠的就是教师的良好教学以及学生的拼搏精神,因此高校足球的教学可以参考它们的经验。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要求,提供相关的可选学习策略,并结合实际提出大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时要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探讨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反映外语教与学规律的新成果,也因此引发了外语教学界关于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材料的选择、学习者自主学习及测试与评估等课程体系的大变革。学习者从传统的依赖教师和课堂,被动地接受what,到自主地思考和探索why和how,从而实现了知识体系的建构,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认为,建构主义不仅带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而且促使我们将自主学习者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来看,其思想源颇为复杂,它主要源于心理学,又与哲学、社会学密切相关。瑞士心理学日内瓦学派的代表J.Piaget(1972)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的发生认识论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而儿童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循环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认知心理学家Vygotsky的语言习得理论对原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的知识内化和外化的桥梁”.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正确理解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有极重要的意义”(张建伟陈琦,1996)(12),揭示了教育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他人在主体知识建构中的显著作用。Wittrock(1983)(citedinJonassen,1995)则提出了“学习生成过程”假设,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总是与其已有的经验相结合”.“并借助信息加策略,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Rogers(1988)(4)则提出合作学习成为建构主义在课堂上构筑“社会活动桥梁”的主要教学途径。
近十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更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兴趣.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集各家之言.其核心内容就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由此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而在外语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是否有意识地、科学合理地使用学习策略.与他人合作则自始至终贯穿整个自主学习及学习策略的使用过程。
二学习者学习策略
1.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
学习策略及其培养机制是80年代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从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等不同角度解释学习策略。其中O''''MalleyandChamot(1990)解释和分类更具有代表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他们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帮助理解、学习或记住新的信息。策略可以划分为:
认知策略:直接学习新内容所采取的策略,包括记笔记.联想,重组,分析,归纳及将所学内容内在外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关于如何学习即计划、管理、监制、评价一个人的学习技巧。
社交中介策略:与人打交道的策略即与本族、非本族语交际、交往的策略,合作的策略。
2.英语学习策略的功能
近年来,教育教学中对智商的关注转移到对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训上来。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成果.强调了学习策略指导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应成为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Oxford(1990)指出使用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对学习成绩有决定性的影响(文秋芳,1995)。
众所周知,外语学习受年龄、性别、个性、需求、态度、学能、动机、情感因素、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影响.而学习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加强自我管理,克服困惑和忧虑,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学习兴趣和热情,强化学习动力。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Vandergrift(1996)认为,元认知策略可以使学习者全面了解其学习过程.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完善计划,预见困难,控制错误.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估。学习策略因人而异.应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动机.需求,认知风格,学习水平等提供可行的、高效的学习策略的建议,以期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争取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毋容置疑.在建构注意学习理论下,要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他人合作策略贯穿与学习过程(词汇、听说、读、写)和策略使用过程至关重要。
3.学习策略的应用
下表列举了一些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及运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者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运用。
O''''Malley(1990)研究了不同类的学习策略对不同语言技能的影响,发现学习策略对说的能力有显著的效果,而对听的能力则无效。而且将听、说分别训练对听、说能力的提高有害而无一益。听、说本应同时训练。
4、元认知策略
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激活相关元认知策略成分,学习材料和课堂教学应引导学习者认识和运用元认知策略,并为其提供机会参与学习活动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估。如教材上可以各种形式提供学习者自我检测和评估的机会,教师指导和组织学习者之间对学习过程中和学习效果形成督促和监控。研究表明,元认知能力是可教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适时地对学习者进行元认知意识和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学习者对外语学习规律、学习任务的特点及自身的个性、学习动机、认知风格等形成正确的认识,并知道在何时何地如何使用相应的学习策略。学习者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实践、评估、反思、纠错、再实践、再评估、再反思中最终形成有效的知识建构。
计划策略:计划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元认知技能。成功的外语学习决不是被教材和教师牵着鼻子走,他们会主动地对学习过程、学习环境、语言技能的特点进行思考、预测,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完成作业、应付考试,都会在内容、目标、时间的安排,采用的策略等方面形成清晰的思路做到有的放矢。
监控策略:有计划就得有监控。学习过程中不时地检查计划是否仍在实施之中?进展如何?监控策略可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使学习者朝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迈进,监控可以有自我监控,教师监控,学习伙伴监控。
评估策略:通过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估就学习者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效即是否强化了学习动机,产生了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使用了学习策略,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计划中的目标等进行评估,经过反复的反思,调整和完善,最终形成更加有效的知识建构。可以采用自我评估,教师评估和学习伙伴评估等多种形式。
三指导大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值得注密的几个问题
1.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样本
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可选途径—任务型教学,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意义的交际。在传授知识技能、传递信息的同时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其获取、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而受益终身。
2.加强形成性评估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进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策略的使用等方向的发展比考试成绩更有惫义。充分尊重学生英语水平、认知风格、个性和要求,加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进展的监控和评估,能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之成为自主的语言学习者。
3.强调合作学习
与他人合作是有效的知识建构的关键,也是学习策略应用的核心。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提供生动活泼的近真实情境,利用人机互动进行合作学习,同时网络教学的使用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元认知策略,如监控和评估。合作学习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交流学习经脸,扬长避短,分享学习乐趣,共同解决困难,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为人处事,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素质。
论文关键词:化学教学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转化目标激励学习行为
学困生不是先天形成的。一个学生变成学困生,有他自身的因素,也存在外部因素。学困生经常遭到家长的斥责,老师的批评,使他们感到自卑,甚至绝望,从而萎靡不振,乃至不可救药。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导致学困生“学业不振”或“学力不良”最主要的因素是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毅力,而不是智力因素,不是他们学不好而是他们不想学。
1.学习态度消极。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上长期遭受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失去学习兴趣。同时也易和教师、同学发生冲突。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性,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缺乏毅力。
2.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困生学习无目的,无兴趣,没有人检查督促就不学习,内在动机作用不明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多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而不去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3.独立思考能力差,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学困生长久形成懒惰思想,认为自己就是差,上课不去独立思考,独立性差,学过的知识不及时地复习巩固。由此进入“差”的恶性循环,无法很好地在群体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4.学习计划性差。学困生对自己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由于他们不能很好地协调学习系统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导致学习没有计划,经常不知道应该去做什么,怎么去做。
5.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改变刊鱿门在群体中的落后位置,家长埋怨,教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心理定势。由于长期生活在一种颓废,抑郁的氛围中,使他们思想包袱很重,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二、针对学困生心理,实施化学教学
(1)关心和爱护学困生
要转化学困生,就得从其感情立足点着手,一般的学困生,都曾遭受心灵的创伤,因此教师从情感上热爱他们,用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样可消除他们的自卑、疑虑、隔阂、对抗等心理障碍,从而融合师生的感情,使他们能够乐意去改正自己的缺点,接受教师的教育。
(2)全方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为了培养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组织他们参观科技展览馆、实验室、工厂,给他们讲化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借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实行分层次教学法,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认识,将学生分为三个组,即学习困难生、中等生、尖子生,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不同、学习能力特点的不同而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例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各层教学目标是:(1)低层目标: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育豁及分布。(2)中层目标: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原子外电子的排布。(3)高层目标: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回答学习问题,对答的对的学生及时肯定和表扬,尽可能多地表扬有进步的学困生,使他们产生“我学会了”、“我也能学会”的良好心理状态,这样不但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4)给学生以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制订目标,确立走向,从而激励学困生消除偏颇的一种方法。
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驱动力,一个恰当的目标可以激励人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教师在引导学困生制定目标时,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优化的目标是“伸手弗得,跳之可获”,目标要明确、醒目,又鼓舞人心。
目标制定后,教师要定期督促、检查目标实施和完成情况。对实施、完成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成就感,使其上进心更强。对完成不够好的,帮助他适当调节目标,引导其自我努力,进行自我教育。
(5)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听课和复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事先布置好预习的任务,让学生提前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上课注意力更集中。
(1)教师在反思中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2)逐步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
远期目标:把教师转变为学习者研究者,实现学习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有了目标,大家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1)树立教师教育活动反思的意识。
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要善于剖析自身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不足,鼓励教师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出难题、不断检查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体验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乐趣,做到天天反思、天天出新、天天有一个新自我,天天都有新收获。
(2)全面开展反思活动。
a.实践中反思。教师不要总是期望于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尤其是公开教学,有的教师害怕教学过程与备课有偏差,就像演教案戏一样去上课,这样,有很多生成的好机会都被错过,应该鼓励教师不怕出现问题,而是要在教育行动中去主动发现问题,增强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进行审视和调整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让教师在问题中成长。
b.笔记中反思。以往我园教师的反思笔记,大都是记录了班级幼儿的事情,忽略了反思要从多个视角进行,不仅从幼儿,还要从自己的经历、同事们的实践等进行;书写内容也不同于以往日记,还可记下突发的灵感和偶发事件及自己成长经历等,凭借反思笔记进一步搜集资料和分析已有的资料,这样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
c.阅读中反思。我园每周一是集体读书日,园里为教师准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启蒙》等专业刊物,为了更好的利用学校资源,我园给教师办师大图书馆的借书证,让教师能读到教育教学理论资料、教学研究刊物和教师自己感兴趣或急需参考文章;幼儿园还能将建立图书室,让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让大家在阅读是相当与朋友对话交谈,心灵得到陶冶,心境得到澄明,让教师体验读书的乐趣的同时,引发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理清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去指导教育实践。
d.研究中反思。每周二、四是我园的反思日,鼓励教师做学习日的组织者,用自己的事例和同事们交流和讨论,勇于为大家当靶子,在反思自己和他人教育活动时,大家一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了问题,让反思真正能改进教育行为,提高我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e.媒体反思。发挥电教甲级园的优势,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反思后动。如教师利用录音、录像,把自己的教学活动录制下来,然后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活动,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找出成功和不足,并能充分总结出个人经验,发挥自己专业方面的困惑问题。
f.观摩反思。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专家讲座、叙述报告和反思笔记,让年轻教师学习从何处进行观察、如何解决问题,用心揣摩反复推敲,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共性的问题,寻找差距,借鉴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积累经验和应变的能力。
在开展一个学期后,大家以“通过反思促进教师的学习能力”为主题进行了总结与验收:
(1)教师反思能力提高——反思笔记效果呈现。学习之前,教师的反思笔记中记录的是简单的流水帐,学习之后,教师的反思笔记从多个视角进行记录:以教师自己进行剖析教学成长经历;以幼儿为视角,让幼儿成为一面镜子,能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从幼儿眼中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行为。以同事为视角。把同事同行的教育行为作为借鉴,对别人的经验善于发现和学习。
(2)提高教育实践有效性——多媒体呈现。通过课件设计、教学录像,说明自己如何发现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如何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如何调整教育行为。
(3)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论文呈现。教师通过交流、讨论、座谈,自己将敢于研究的精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论文,说明反思教学不仅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自己素质的提高,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在实施一年后,我园教师树立了反思意识,在笔记中会反思,在生活中乐反思,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在反思时大都是自我阅读、书写、思考,缺少同伴之间的互助,久而久之,教师处于孤立、封闭、无援的状态中,所以,我们决定从同伴之间的反思入手,开展互助式反思教学,让教师进行合作、切磋、分享等横向交流活动,帮助教师化解困惑解决问题改变行为。
(1)互助式反思对教师们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
a.通过多种形式互助是反思,促进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反思实效性。
b.促教师深入探索研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转变教育观念与行为,体改研究能力。
c.建立教研工作创新机制,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开展互助式反思工作步骤及内容。
a.一课多研。一是集体备课。借助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集体商量和研究,讨论—实践—再讨论—再实践,促进教师利用观念的转变指导教育行为的改变。学年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园里根据课题把教师组织在一起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形成完整课题方案。班级教师学习教育资源的开发,在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交换新信息。二是听课评课。教师间相互约课、听课和评课,教师互相学习彼此知识、能力、经验。三是观摩教研。也就是一课多教,教师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及特点制定教学方案,观摩后集体反思总结,提高教师的学习机智与艺术。
b.师徒结对。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师徒,学习骨干教师的教育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及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一是挖掘骨干教师见闻多经验丰富等教育资源,由师傅与徒弟共同制定计划。二是年轻教师诚信去学,善于观察,特别是师傅在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和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同时多实践多总结,勤于反思,即使调整自己教育行为。三是合理安排时间持之以恒,既与师傅学习交流,而又不耽误自己工作,结对时间为2~3年,所以恒心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期末进行总结。
c.反思互助。利用我园每周二、五的反思日,教师进行反思互助。一是反思想法。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这些想法的合理性有时自己是难以把握的,如何把这些想法说给同伴听,思路会更清晰,困难和问题会更容易克服与解决,与别人交换一种思想,获得的是两种思想,正是这种同行间的交流探讨,才能真正的推动工作的进步。二是反思看法。教师们长期工作在一起,通过反思日对同事的思想认识和做法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持不同的意见,坦诚而策略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同伴,对方在获得关于自己的方法后,进行认真的再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思想、认为,古人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只要敢于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个人都能真确针对自己,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三是反思做法。教师通过配班、听课,反思同伴的做法,本着对事业负责既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又讲究方式方法,注意场合、言语、神态,告知对自己的认识与策略,促进同事的进步。
d.网络平台。为弥补有的教师不在一起备课,不能共同交流,教师决定利用网络,建立QQ群,教师在网上进行求助、交流、支持,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随笔反思、论文等发给同事,有他人的立场、观点和视角,提出观点或质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活动一些新思路新观点新信息,利于自己的视野开阔和水平的提高。
论文摘要:近年来。在教育技术领域乃至整个教育领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混合式学习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来源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切密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要素等。下面我们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两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1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并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它对搜集和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和验证学习假设、评价学习结果乃至最终的意义建构都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问通过会话进行交流,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最终目标.就是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对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即图式。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1.2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它认为教师并非是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T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探索法、发现法等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和分析资料,善于提出问题假设并加以验证.在协作交流的基础上,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思考。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学习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混合式学习的提出及其内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1999年,美国专家JayCross最先提出E—learning这个名词,掀起了人们对E—learning的热情。它采用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传统课堂相比,它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它会使“没有围墙的大学”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然而,随着对E—learning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单纯的E—learning~并非至善至美,其弊端日益明显,它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有效,并非所有的教学对象、学习内容都适合采用E—learning的学习方式.而且缺少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也并不是特别理想。于是,人们开始理性对待E—learning,并对它进行反思,认为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各具利弊.E—learning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国际教育界和培训界也逐渐达成共识:只有将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此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
混合式学习在E—learning遭受质疑的时候,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受欢迎的教学形式,并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它融合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fl~优势,使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既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又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内涵,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多将混合式学习界定为在线学习和传统面对面学习的有机整合。还可以从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解。为了适应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要求需要多种学习理论指导混合式学习;学习资源来源丰富多样,如印刷材料、光盘、录像带、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内化,离不开学习环境的支持。在各种环境中,教室是典型抽象化的学习环境,社会环境是真实的情境化学习环境,信息丰富的信息化环境能够有效地充当拟真化的虚拟学习环境.它们构成了全空问的学习环境:为了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或者同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将多种学习方式混合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具有多种形式,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集体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混合式学习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
混合式学习并不是以某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它不是一元的,而是多种学习理论的混合,是多元的。从总体上看,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活动理论、虚实交融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并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环境下的学习,是利用资源、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提倡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昆合式学习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在教师帮助下,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的能力。这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是致的。
3.2混合式学习帮助教育界重新认识建构主义
教育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两点值得反思:第一,是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还是强调主导一主体相结合。传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他们完全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和新型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统一起来。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指对内容的讲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还表现在各种学习环境的创设、多种学习资源的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的选择、学习评价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体现得越充分,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共同体结构;第二,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是主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混合式学习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重视学习者的经验和原有认知结构,又要重视客观事物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刺激。
论文摘要:学生学习能力主要表现为阅读能力、整理归纳能力、迁移能力、总结评价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习动力的形成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良好心理品质是发展学习能力的心理保证,教师主导下的课堂学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主渠道。
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能很快地接受知识与技能,还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生活,尽情地自由自在地有效地在知识海洋中遨游,在社会实践中开拓、创新。所以,提高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那么,何谓学习能力呢?
学习能力就是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它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素质,其主要表现为阅读能力、整理归纳能力、转移能力、总结评价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
阅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能看懂教材的基本内容,能把理解的主要内容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
整理归纳能力。即在理解文字材料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出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相应的研究方法,并使之有机地联结在已有的认知结构里。
迁移能力。即能独立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方法对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以至结构不同的或差异较大的新知识通过采用对比、类比、实验等多向思维的方法进行同化。
总结评价能力。即能对自己的或同学的学习结果作出有价值的判断,在独立自学和交流讨论过程中及时对知识理解、技能掌握、应用能力、思维品质进行价值判断,以形成更高层次的学习兴趣、方法、态度、习惯等,并以此自觉地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
科学的辩证思维能力。即有科学的理论思维能力,能依据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如比较法、分类法、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分析和解决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构成。
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必需的教育目标,是建设学习型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必需的一种重要能力,古今中外创新者都是自学能力极强的人。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学习能力是在学习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它一旦形成系统的理论,将对学习实践活动起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呢,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谈一些认识。
一、学习动力的形成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
动力是行动的力量。汽车没有动力就不能日行千里,卫星没有动力岂能直上九天,学习没有动力何谈学有所成。卫星升空靠的是机械力,人学习的动力是靠的是思想、精神信念和目标的力量。
同志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学不成名誓不还”,虽身无分文,但胸怀天下,博览群书,勇于实践,成为一代伟人。同志为使贫穷落后、积弱不振的中华民族强盛起来,从少年便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愿,终成一代伟人。陈景润同志酷爱数学,为破解哥德巴赫猜想之谜,苦心研究,终于打开猜想奥秘的大门,为世人瞩目。
思想若水,润物无声,这些都是形成学生学习动力的精神食粮。教者授其道,学者得其法,“道法自然”(老子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社会是大学校,实践是大课堂,社会就是一部百科全书。认为:人才是环境的产物,是人与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需求和社会责任感是奠定学生学习动力产生的社会基础。
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发展学习能力的心理保证学习是艰辛的脑力劳动,其自始至终伴随着心理活动。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习能力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坚韧不拔的意志是学习者最可贵的心理品质。它是激发自身动力和克服阻力的直接心理依据。从教育和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对学生意志的坚韧性、顽强性、独立性和自制性培养十分重要。
情商尤要重视,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它指的是一个人管理自我的情绪及影响他人情绪的综合能力,其直接影响智商的发展。西方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智商决定人生成就的20%,情商决定80%,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故要非常重视对学生良好情商的教育和培养。
注意力和兴趣对发展学习能力的作用受到了众多教育家、科学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认可。法国著名生物学家乔治·古维叶说:“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注意力集中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
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发展学习能力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三、老师主导下的课堂学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主渠道
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活动包括两方面:知识和能力。
知识指学科知识和经验知识。学科知识是学生在学校内应掌握的最基本的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它是学生素质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支撑点;经验知识主要是关于生活的经验,关于周围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力即为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探索与创新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关于在哪里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及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时代人人必备的能力。探索与创新的能力,就是能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乃至根据已有的事实进行创新的能力。
在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和提高。价值与文化研究专家认为,社会转型期,西方价值观大量流入,传统价值观大量流失,传统文化教养的缺失,是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突出。
关键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明确目标创设自主情境进行“问题教学”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的要求,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怎样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自主独立解决学生中的具体问题,在预习中,首选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即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工具书及资料了解文章的作者,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初步熟悉文章内容,初读语文时,根据“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语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练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这样学生便产生了探究、查阅的动机,如《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课,学生提出:“如果没有那段‘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如果没有遇上那个‘神秘先生’父亲的人生道路将会怎样的呢?”有人认为“父亲一定在小农场里默默无闻地生活一辈子,有人认为,凭着父亲的执著和认真,他一定也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你的看法如何?这时,学生们展开了讨论,自主探索,课堂效果较好。
二、明确目标,创设自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自学目标的确立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精心营造学生自学的氛围,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之想说、敢说、善说,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开放、民主、自主、喜悦的气氛中积极思维各抒己见,共同探究。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学生的学法精彩纷呈:擅长朗读的的分角色读得活灵活现;记忆力强是的同学复述课文;语感较强的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这样,教师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调动起来了。
三、进行“问题教学”,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在这个学习环节中对学生的期望较高,既需要他们能主动地进行分析、思考、归纳,又需要他们能结合实际进行质疑,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挑起思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争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发现新的、更多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问、敢疑。如:教学《祝福》时,可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像:祥林嫂是怎样死去的,能否根据课文内容推测出她是饿死、冻死,还是病死?然后紧承前面问题,让学生想象,是谁害死了祥林嫂?写作目的何在?这样给同学们一个想象的空间,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才真正是从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最后归宿,教学就达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和谐统一。超级秘书网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
这个环节应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这是最能体现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环节,它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特点,联系实际生活,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根据语文的思路和结构进行仿写,结合现实生活写评语等等。如学《林黛玉进贾俯》一文时,在看懂文章之后,学生定会对某个人物产生兴趣,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深入思考,从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所处的典型环境等各个方面,依次说明,从而使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出现在读者面前,因此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红楼梦》中有四百多个人物,每位同学写一段有关《红楼梦》人物赏析的文段,除了上课分析的三人之外,其他都可以写,上至主人,下至奴仆、丫环,都可以写,既使同一个人,我们写的也不一样,因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你自己喜欢的、植得写的人物”,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如果能较自由、深入地展示自己的见解的话,那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目的也就基本实现了。
语文自主学习方法的优点:较好地克服了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主观教,学生被动学,但针对性较差,效果不明显的弊端;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