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第1篇

(一)通过促使小学生自主亲身体验激发发现解决问题的意识如数学应用题的题目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点,鼓励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从而能够更加容易理解题意,并且准确分析出应用题中隐含的“条件”和“问题”,并弄清楚未知条件和已知条件的关系,锻炼学生自身解决应用题的思维方式,通过想象和思考清晰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例如,数学题:“体育课上,跳绳的每5人一组,扔沙包的每3人一组,全班42名学生全班参加活动,那么参加跳绳和扔沙包的各有多少人?”解决这样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织这样的课外或者课堂活动,让学生轻松地进行亲身体验,在体验的同时,他们要解决分组的问题,必然会先弄清楚题目的已知条件,然后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解决问题后能够自由活动,自然也会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这样的教学实践不仅仅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学习轻松起来。

(二)通过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学习意识,启发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百分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然后鼓励学生对本组同学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和进行百分比计算统计。在活动进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和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思维能力,从而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解题方式的现状和弊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针对各组不同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和表扬。也许有的小组是采用挨个统计计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有的小组是采用互相沟通然后统一计数的方法,有的小组做出了统计表格,有的小组做出了统计图形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活跃的思维能力的体现。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并且激励学生互相学习各组的优点和长处,从而间接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

(三)鼓励学生在自身实践的同时,学习反思与总结,弄清条件和问题的关系,这对解题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六年级学生解题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往往弄不明白条件和问题的关系,尤其是条件和条件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理不顺解题思路,进而解题思路特别混乱,导致解题时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加深对数学认知和思维方法的基础的理解,尤其是对于问题本身实质性的理解。例如,在应用题“一箱货物,先拿出168件,又拿出剩下的2/3,这时箱里剩下的正好是货物总数的1/7,这箱货物共有多少件”的解答中,学生特别容易弄混总量和部分的关系,从而解题思路容易混乱,对于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也一团糟,从而导致解题思路混乱。而题目并不是特别难,只要整理好解题思路,能够弄清楚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很容易解对此题答案是294件。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系统地分析问题和抓好基础问题

(一)系统地分析问题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阶段,学生压力大,而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相当的繁重。因此,教师应当认真把握好教学的目标,努力完成教学任务,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范围的同时,把握好数学的教学顺序,将教学结构设计最佳化,促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基础知识和教学重难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做好课堂观察和课堂课后作业的评价,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学生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进行有针对性的补习,有针对性地根据他们的心理和学习特点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数学知识做出符合自己自身特点的复习目标计划。

(二)抓好基础问题数学基础问题在于四个方面,即概念、逻辑思维、方程的推导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一是概念。教师应当改变学生容易将内容和关系混淆的现状,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的本质内涵和特征。例如,判断两个圆柱体积关系,就是要看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否相等,而且还要比较圆柱体的高,且其关键是比较底面积和高的最终乘积大小。二是要培养和拓展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复习中,对于同一个题目,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并且引导学生对各种解答方法进行比较,了解教学方法的各种效果。三是方程式推导过程。比如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体积,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比较繁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亲自实践,进行合作讨论,自己进行推导。这样,学生就会清楚地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以及本质内涵,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不会生搬硬套一些公式,而是不管题型怎么变化,学生都能够理顺逻辑关系,能够顺利得解答题目。四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公式、应用题、计算题、方程式、尤其是应用题,方程式的综合利用,学生容易糊涂,这些学习弊端源起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教师应当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方法论,督促学生学习好数学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为提高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第2篇

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力求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发展到想动手,而动手和动口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最好途径。

2、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二、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我在教“角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角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绘,再自己动手画一画角是怎样的,在总结完角的样子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画不同的角多,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样,使学生对角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数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一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第3篇

一、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 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数学题,不如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小学数学,重在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活了,升到初高中,数学都不会差到哪去。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孩子能开口说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很多家长以为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可是有的孩子考试做错了题,但遇到同类或相似题型时,仍然一错再错。不妨让孩子把错题订正后,"说"清楚错误环节,这样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二、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之前也常常听到家长反映,接到一些学生来信,说平时学习勤奋,请家教、上补习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实基础知识,可考试时还是感觉反应慢、思路窄,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

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玩了。

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错因分析。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第二种就是拿到题目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尤其第二种、第三种,必须放到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本的好处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错的类型,为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四、成为孩子探讨的伙伴,而非孩子的领导者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说一些伤及孩子信心的话语,比如:真笨、你怎么跟你老爸一样,看看其他孩子,我怀疑你是不是亲身的,这道题都不会?快别上学了……

我承认,思维能力是有超常的孩子,但觉对没有超笨的孩子,思维能力差,一定是外部环境与平时对孩子训练不够。

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命中影响力最重要的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与孩子成为问题探讨的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导者和管理者。

道理越辩越明。父母要在家庭中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解题方法的独特之处。父母和孩子争辩解题思路,能促使孩子通过自由争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促使思维更灵活。这对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有着良好的帮助。

五、图形推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假是真时真亦假,真是假时假亦真;逻辑思维是在规则的确定下而进行的思维,如果联系生活就属于非常规思维。一切看似与生活毫无联系却自在法则约束规范的范围内。逻辑推理的"瞒天过海"可谓五花八门,好似一个万花筒,百变无穷,乐趣无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2、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第4篇

一、绘画中 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先安排10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中画树,他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 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教五年级《各种各样的房屋》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堆柴房,屋前堆放许多木头,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四年级《我为祖国造大桥》这课,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桥的建筑的照片基础上,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未来桥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三、 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26-02

众所周知,当前的教育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堂教学不仅仅教师的“教”,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学生要有半桶水,教师就必须拥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拥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外,还必须有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用别具一格的教法给学生呈现新颖、独特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想问题、敢于说出问题并认真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一、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影响学生创新思考

正如众人所知,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拥有强大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才能在备课、实施教学中展现其创新性思维的魅力,从而影响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自我的创新意识融进教学内容、融进自我的一言一行,以此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师改进教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诸多小学语文教师心中,教好一节语文课不外乎让学生多读,因此在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一读二读三读”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多读是必须的,但是教师让学生进行读书不应是盲目漫读而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最重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从“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转变成“授之以渔”,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思考问题。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老舍的《猫》这一课的文本第一段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猫是怎样的性格,当学生纷纷说出各种答案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本第一段进行阅读,让学生说一说作者对猫的性格用一句话怎么说、具体表现在哪里等等,让学生自己在读与思考中寻找答案,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师敢于质疑,引导学生深入领略文本内涵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敢于质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例如在窦桂梅教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窦老师引导学生从“幸福”这个主题中大胆提出两个质疑。第一,小女孩为何不幸?层层引导学生从小女孩的“饥寒交迫”及路人的冷漠中深刻理解小女孩的不幸。第二,窦老师提出的“小女孩为何幸福?”这个问题,让学生从看见奶奶、看见美味的事物、温暖的火炉中深深感受到小女孩所拥有的幸福。从这一精彩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窦桂梅教师并不是和普通教师一样只看到课文中小女孩的所承受的遭难。相反,窦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小女孩是否幸福?并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加深,同时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在窦老师的引导下有所提高。

四、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彰显个性

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彰显个性。在这里,“个性”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如在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教学中,“诗意语文”一直贯穿始终。从教学实录的视频可看出,王老师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从“山一程,水一程”中联想作者旅途的艰辛,从“山一程,水一程,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联想作者深深的思想之情。在联想的过程中,王崧舟老师还让学生把自己联想到的情景用语言表达出来。每一个学生对《长相思》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不同,其联想到的场景也是各不相同,而王老师让学生联想、让学生说出联其想场景的教学行动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个性的展现,这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

五、创设想象天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设想象天堂,让学生在想象中发散其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这一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段落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一些雨声音频结合自我有感情朗读等为学生创设想象天堂做好铺垫:柔柔的细雨沙沙倾撒大地,杨梅树快乐地吮吸着春天的雨露。风一吹,杨梅树欢快地摇摆身姿。当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音频及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时,学生可以闭上眼睛感受杨梅树在雨中的情景等。学生在自我创设的天堂里,可以顺利想象出杨梅树所处的环境及感受到杨梅树的快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想象工具,而学生在大脑中创设出心中的语文天堂,在这个天堂里,其创设出来的一花一草或者一山一水都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表现。

六、结语

综上可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每一位优语文教师的责任。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我的创新意识,敢于提出质疑,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彰显个性,才能真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论文写作  理性思维  个案研究

一、数学论文写作对小学生理性思维的作用

(1)帮助学生分清主体与客体。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存在着浓厚的主观色彩,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不全面。而在研究数学的时候,应该是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研究事物,是不应该带有任何主观的色彩的,这样一种客体化的研究立场十分重要。就比如在数学定理证明过程中,是不能够按照自己的主观喜好来进行证明的,是不能够想到哪一步就到哪一步,要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环环相扣以后才能够得出最终的结论。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论文写作的时候,需要用严格的论文标准来要求学生,不仅要让学生注意到自己行文上的逻辑性,还需要在论文的内容上言之有理,用事实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说明。小学生在进行论文写作的时候,应该是建立在解决问题、证明问题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他们在思考某一种问题的时候,才能够顺着一定的方向去进行思考和证明,从而使得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2)促使学生精确地、定量地认识事物。小学生的年纪小,在描述事物的时候,也往往缺乏定量的观念,仅仅是笼统地对看到的事物进行描述,而培养学生能够精确性、定量地研究事物是学生研究科学事物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要求,这也是科学研究的目的。因此通过数学论文的写作,就能够使得学生站在更加精准的角度来理解自然界客观事物的规律,这也能够揭示自然界中的数学规律。小学生的数学论文都是基于生活和数学课程提出的,比如根据函数写作的论文,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增加了对函数的认识,而且使得学生了解自己的认识不能够想当然,而是应该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小学数学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数学的精确性和定量性,从而掌握正确事物的方式。

(3)培养学生批判性、开放性精神。在进行学习研究过程中,具备批判性、开放性的精神,不仅能够使得学生不盲目崇拜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且也能够包容别人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意见,能够批判性地吸收别人思想中的优秀成分,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只有学生具备批判性的精神以后,学生才能够保持自己思维的理性,不人云亦云,也能够不固执己见,能够保持批判的态度来进行思考和发现问题。学生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批判性的眼光,还需要具备开放性的头脑,这是追求真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只有保持这样的开放性,才能够探索出更多的学习方法,打破传统,能够有所创造和发现。

(4)提高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小学生在获取外界事物信息的时候,往往运用的是直观的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就相对较弱。而在数学论文写作的时候,学生就能够使得自己的抽象性思维逐渐提升起来。比如在学习“函数”问题的时候,在处理各种具体案例的时候,引导学生将具体的问题用数学模型进行替代,经过这样的锻炼过程,学生就会习惯性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函数问题。总之,在小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就是让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起来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二、如何利用数学论文写作提高小学生的理性思维

(1)关注学生心理特征。在对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时候,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智力提高,还需要关注这些学生还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他们没有办法克服的不平衡发展。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论文写作的时候,就需要营造出学生在心理上能够接受的场景,使得学生能够在心里上真正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此外,还需要关注不同小学生的学习差异,制定出不同学习目标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细心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然后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励学生主动进行论文写作,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

(2)注重教师引导作用。要求学生进行数学论文写作的时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教师也需要参与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从而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够使得学生有论文写作的动力,久而久之能够自觉参与到这样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过程,能够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情景的创设,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在此基础上不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面,学生的理性思维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能够逐渐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一种简单的心态,这样才能够将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发挥出来。总之,在小学生进行数学论文写作的时候,需要关注学生自身,还需要关注教师的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起来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7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感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69-1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将从课堂教学中的一道应用题出发,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这道题目所提出的解法探讨当前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并据此力求寻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思路,以实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思维,响应“双基”到“四基”的教学要求的改变。

一、课堂教学情境

师:现在呢,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这道题目,请大家开动脑筋想想我们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道题目。

(黑板板书给出如下应用题:已知鹅有4只,是鸭的只数的1/3,问鸭有多少只?)

生1:老师,我是这么想的,如果鹅有1只,那么我能算出来鸭有3只;如果鹅有2只,那么能算出来鸭有6只;如果鹅有3只,鸭就有9只;如果鹅有4只的话,算出来鸭就有12只。所以我能得出鸭有12只。

师:很好,你的答案是12,那么这个答案对不对呢?凭什么鹅1只鸭3只,鹅2只鸭6只呢?

生2:老师,因为鹅有1只的时候,只有鸭3只才符合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1/3。我们可以用笔代表鸭,用橡皮代表鹅。

(继而生2在讲台上向同学们精彩地展示了他的思考,同学们一致认可他的讲解,认为答案就是12只。)

生3:老师,我有一个跟他们不一样的思路。我是反着来的。因为既然我们能算鹅分别有1、2、3、4只的时候鸭的只数,我们也可以算鸭有1、2、3、4只的时候鹅的只数。如果鸭有1只,不好取1/3;如果鸭有2只,也不好取1/3;如果鸭有3只,鹅有1只;……;如果鸭有11只,也不好取1/3;如果鸭有12只,刚好鹅的只数是4只。所以我得出答案也是12只。

……

二、思维特征探讨

1.直观感性。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发现学生能够首先想到一些比较直观的方法而且能很快接受,比较容易透彻理解。例如生1、生3所代表的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想到假设、举例这样一一枚举、一一呈现的方式来解决题目。

这恰恰反映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直观感性的特征。他们往往习惯用最简单明了、生活化的方式呈现他们接触到的知识。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认识,首先并不是不进行理性的推理、判断,而是靠整体表象来进行判断。

这种感性的思维方式固然有利于学生对一道题目乃至整个知识体系的理解,但是,长期靠这种整体表象思维对数学进行认识理解和学习,不免肤浅、片面,因此要适时地引导学生从感性材料逐步抽象概括,否则会使学生对具体形象产生依赖,阻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经验对照。在上述课堂案例中,我们有趣地发现有学生直接用笔和橡皮,甚至是男生和女生来代表题目中的鹅和鸭,而且班上学生都能够很快理解、接受、领会。这也是不容忽视的现象,这一现象恰恰反映了小学生这样一个数学思维――经验对照。他们理解起题目中的事物及其数量关系往往比较抽象,取而代之的是用生活中甚至直接用手头具有的学具来直观呈现我们在题目中接触到的事物。

3.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在学生普遍理解一些直观的方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列出式子来解决题目,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渐渐深入,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方法。这些都反映出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殊时期,其思维方式也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兼容性。

三、数学思维培养

1.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结合上文总结的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感性特征,因此在培养、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时候,就一定要从学生普遍能接受的感性认识入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

2.趣味引导,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上文案例中,将一道题目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不能成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否则必然不能在规定学时内按时完成教学计划;但是偶尔一次班级范围内就一道题目进行深入热烈的讨论必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8篇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用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角色,它既是语文教师工作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孩子的教育质量受到家长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关系到小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了祖国未来的发展。信息技术出现在小学语文作文中,使小学作文的课堂变得不再枯燥无味。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活跃。本文主要从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特征以及当前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中应用所起到的作用。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特征

小学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的基础教育,是每个学生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知识的起步阶段。通过小学作文写作这种形式能让小学生们运用自己的情感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为此就需要小学生们具有良好的文字基础。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针对学生们的作文教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小学生的生字识别和造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兴趣培养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重点,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仅仅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远远不够,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注重对平时知识的积累,而且要经常练笔。只有这样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才能慢慢提高。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们在一个轻松而又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这样学生们的思维就会较为开阔,想法也会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就会有所提高,从而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从目前来看,小学生的作文写作素材大都是来源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小学生的想法多变,具有很多奇思妙想。因此学校教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让学生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身边的生活故事运用到作文写作当中。开发孩子的想象力逐步提高孩子的写作兴趣。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的教学方法不断被应用到课堂中去。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改变,在相对落后的地方,教师还只是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来给学生讲授知识。学生们面对的只有黑板和教科书。这种教学方法水平比较落后,很难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这样就难以提高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在课堂上会显得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这就会给教师上课带来困扰,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不强,往往会影响课堂纪律,打断教师讲课思路,影响教学进程。

作文课是小学语文的半壁河山,但往往作文写作是令学生和老师头特别头痛的课。所以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就需要教师添加新的教学内容,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教学写作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决作文课堂上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增添了大量素材。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丰富上课内容。从互联网上获取资源,然后进行整合,运用多媒体网络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能够开阔学生们的眼界,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多彩的生活。

现在的大多数教师都会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用此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就会为学生写作文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比如,在进行“冬景”类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和冬景有关的图片、视频、歌曲或诗歌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在作文课堂上用多媒体进行放映展示,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冬景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写作素养能力。比如在进行“议论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相关视频,然后给学生们展示。这样学生们就能理解写议论文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再讲解一些注意事项,这些都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不断被应用在作文课堂中,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到一起,既增添了教师的教学资源,又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可以不断为教育行业解疑化难,与时代最新信息相融通。但是,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教学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可能一直是一成不变的。所以需要教师对作文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改善学校教育器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或者是作文写作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老师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应用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中。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就像一个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同时也进入到了课改的行列。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信息技术不断被应用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给小学生以新的自由学习天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老师应该抓住此机遇,通过不断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让学生们减轻写作压力,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柳媚.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2]邹智敏.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J].教育信息技术,2010,(9):63-64.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思维;培养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因素

1.小学数学知识的难度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在整个小学阶段,每一个学生要完成的数学教材数目多达十几册。通过对这些数学教材进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尽管教材难度由小到大,但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思维发展之间存在着不相适应的情况。通常,除了课堂的数学教学之外,每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得到来自父母的帮助。通过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一些学生家长的反馈意见来看,小学数学的难度确实较大,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言是一个考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过分注重学习的难度及高度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之一。而反观欧美等国家的小学数学教学,就会发现在发达国家,小学数学的教学侧重点在于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值得我们需要借鉴的地方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小学数学教材体系的跳跃性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来看,小学教材体系中普遍存在着连贯性不强等特点。在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教材的连贯性是十分重要的。连贯性强的教材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体系的发展过程,对于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也表明,若学生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连贯性较强,则其更容易拥有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使学生有一个连贯的学习过程。

3.小学数学的抽象性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目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抽象的公式及定理出现。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是有很大难度的。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不注重把复杂的问题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则将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也将造成学生思维发展的滞后。皮亚杰的教育研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会大幅提高教学的积极效果。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是非常关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学生思维培养的方法

1.应该对知识体系进行合理沟通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也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对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建构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可以在两节课程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使两节课程能够进行完美的过渡。比如,如果某一节课程与下一节课程之间的知识跨度较大,在进行下一节课程之前可以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讲授,以使学生易于理解。

2.应该对复杂问题进行化繁为简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对复杂问题讲授不清楚的现象。这在一些青年教师身上表现的比较明显,因为其相对于富有经验的老教师教学能力是有所欠缺的。在进行课程的讲授时,年轻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有针对性进行课程教学。比如,在进行分数的教学时,除了引用教材中的例子外,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例子进行教学。

3.应该加强师生互动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行师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而其在学生思维培养方面的价值也应该得以重视。在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时,师生互动可以帮助其理清思路,避免走入思维误区。同时,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的讲授时,可以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进行重点授课,这样既能够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对于学生来说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4.应该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多媒体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气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思维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也应该得到重视。多媒体教学是指综合使用如投影仪、音响、电视机等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口、耳等器官来进行课程学习。多媒体教学由于注重用科技手段来传达信息,对于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养成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总结

本论文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同时,本论文还就如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三个主要的方面。本论文对于加强小学数学教学及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月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研究,2008,(9)

[2] 刘庆昌.教育知识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1

第10篇

浅谈小学数学育人小学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初步基础。从小、、

、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位作用;引导;兴趣;意识

数学是基础学科,也是“思想教育的工具”。随着基础教育由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以及数学教师的德育意识的强化等问题。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小学教学不仅是使学生长知识,同时也是使用权学生长智慧。所以小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品质教育。

必将促进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以及个性素质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一、 小学数学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驻重要的的,但它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决定数学这门科学地位的是它的知识,思想与方法的总和。只的树立学好数学的思想,才能教书育人。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它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方法,完善人的个性品格。数学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文科学的进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数学教育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它以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建立、完善和变革;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的深刻变革。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变得精神丰富和道德高尚。一言以蔽之,就是数学教育在全面提高人素质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在新的时期,应该倍加重视数学育人的作用。

二、教学由繁变简的引导,发挥教学育人的作用

教师是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由繁变简的引导,从而达到教学育人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求和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欲渴的状态,也是教师为教学创设了最佳的教学环节。同时,学生的学习个性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机会,教师必须想出多种多样的方法,创造一定条件与学生多向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结果,更要注重教学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同时,明白一些人生的哲理。

其次, 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会计算方法,掌握运算法则,实现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学生动手操作,灵活地引导学生处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操作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讲究实效,避免流于形式。从而来巩固对其的认识。

三、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具有声、光、形综合表现力强的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正方形面积”一课时,首先以动态的画面引入,请学生猜测正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然后利用课件演示来验证学生的猜测。当学生猜测会不会与底有关时,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图形的变化,还要注意数据的变化。随着观察,学生发现底变大时,面积也会变大,底变小时,面积也会变小。从而证实了猜测的正确。当有的学生提出了是否与长宽有关时,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验证。这样既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培养了学生的乐观精神。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数学教师的德育意识

小学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初步基础。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所以小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品质教育。

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努力学习哲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力求站在哲学的高度分析教材,处理教材,阐述教学内容。钻研当代的基础教育理论,探求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活动特征,以不断提高教学与教育水平。

数学教师要提高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的自觉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以端庄的教态、工整的板书、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严谨而活跃的思维……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使学生在优美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茁壮成长。

结束语

第11篇

论文摘 要:小学数学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应该把数学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努力使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实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人数学观”。本文从导课、课堂活动组织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小学数学生活化进行阐述,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这就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更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出发,设计和组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发现和总结规律,并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锻炼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努力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

一、挖掘教材资源,搜集生活化教学素材

我国现行的各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以人教版为例,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能够吸引学生去观察,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这些美丽的主题图,多数与生活现实息息相关,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审视这些主题图,探寻这些图中所蕴藏的内在魅力、数学知识和素养。通过主题图提供的素材,把教材的内容以学生数学的生活情境表现出来,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参与性和主动性。这些主题图有很多是活动类的,为师生提供了一些教学活动组织方式,揭示和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教师还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上网、看报纸杂志时,多搜集与教学相关的有价值信息,并及时分类整理,作为生活化教学的有用素材。另外,面对这些素材,教师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应该利用自己的教学思想,对其进行自主的深层次开发和加工,并将其与生活中积累的教学信息资料灵活整合,进行恰当重组,以使教学流程更加顺畅,教学效果更佳。

二、课堂教学情境化、生活化,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习数学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情境化的知识有利于学习者利用既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对新知识进行顺应和同化,有利于新知识的建构。而且,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更差。

首先,课堂导入生活化,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要通过自主加工,把教材还原成现实生活,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生活经验出发,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和畏惧感,帮助他们对新知识有良好的初步认识。其次,课堂例题生活化,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通过对教材中例题的选择和改编,让题目更加充满生活气息,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其亲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通过分组练习、自主讨论等方式,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对自主探究的结论更加信服,而且通过这种活动,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课堂语言生活化,教师自身要注意尽量运用生活化的语言。鉴于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小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学习。

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应用中提升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是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长期发展的需要。而且,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迁移能力的提高。首先,让学生逐渐习惯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找找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其次,让学生练习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最后,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生常见的情境结合所学知识,编制成富有情境的问题,让学生学着去思考和解决。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数学教学包括小学数学教学,也要注意不能失去数学课程本身的“数学味”。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对身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中构建起数学知识框架,最终要通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构建起数学模型,实现知识的数学化。

参考文献:

[1]邹勇.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科教导刊,2009(27).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生 英语教育教学 创新精神 培养

一、小学英语课堂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学习一门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对困难的一件事情。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方式相对陈旧,英语的语言知识能力逐渐加重,进而导致的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英语厌倦等现象,都会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丧失信心。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实现他们学习英语的必要因素。创新是能够促使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进步的最初动力,因此,构建一个创新型教育教学的基本英语教学模式是促进和推进我国素质教育以及小学生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中,基础性教育工作必须要从小学抓起。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也加入到WTO的行列,英语的学习以及应用前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小学英语课堂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具体措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情志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每一名小学生都不例外。小学生的情感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最终效果。只有积极的、肯定的、乐观的情感体验才能够进一步促使小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的教育教学才能够真正的得以实现。

培养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在英语的课堂当中上创设出一种极为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要保证尊重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赏识每一名学生,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名学生,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以及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怕产生错误,敢于激发小学生求异的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孩子们的“创造火花”进一步的迸发出来。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教nose,ears的时候,教师们可以走到小学生的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们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使的小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亲切感,并让小学生置身于一种相对轻松的、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之中。

2、创造语言情景,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综合能力

每一名小学生都是善于模仿的。小学生在进行模仿英语课文的语言时候,能够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发现的乐趣,进而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这其实就是小学生们在心理方面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萌芽。教职员工应该进一步的努力的为小学生创造以及建设出一种可以进行英语实践的现实情景,进一步的抓住课堂中以及英语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进一步精心设计以及进行相对应的英语练习,进而引发出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求知欲望,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一步让小学生在进行英语运用的过程中,及时的把英语课文中的语言转化成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好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充满交际活力,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带入了新知识环境之中,为发展创新思维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

3、加强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小学生对英语的思想认识

随着全球经济化以及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不断加速,英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以及国际交往过程中都成为了一项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因此,掌握一门十分必要的外语,也就意味着我们在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掌握住了参与社会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实现他们学习英语的必要因素。小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工作,应努力做好“创新”的启蒙式教育并且不失时机地促进和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语感,进而达到小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以致用,最终实现交际自如的目的。总而言之,进一步实施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迫切需要。

结束语:

小学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培养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造思维能力,进一步促使小学生成为我国新世纪社会中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职员工作为创新型英语学习的组织者以及主导者,应该进一步的主动的开拓进取。在英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职员工应成为小学生所尊敬的师长,学生过程中合作的伙伴,英语讨论过程中的对手,生活中交心的朋友,教职员工还应该根据课本中的对话进一步制定出符合我国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密切关注我国英语课堂方面的动态生成,进一步发展我国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思维,进一步促使我国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在我国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董奇,孙燕青;多媒体条件下儿童英语学习的效果与影响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鲁宗干;广州市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蓝图――新编《广州市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简介[J];教育导刊;1987年04期.

第13篇

论文摘要: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为振兴中华之本。小学语文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因此以基础为本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切入创新思维很有必要。本文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创新思维为研究对象,在对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中出现的弊病简单列举后,阐释了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本文给出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措施。

一、前言

国际上科技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创新能力强国,作为不竭的动力对推动国家综合实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时期,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有义务把创新思维意识纳入到实际教学中,使小学生在教育的基础阶段就萌芽强烈的创新冲动。知识的增长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空间范围的拓展,而创新思维的能力形成亦有助于知识的掌握。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传统化比较严重,存在较多问题,很多方面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背道而驰,而创新思维不是先天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创新的活跃气氛,让创新思维之花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灿烂绽放。

二、现状及必要性

从目前实施新课程教学、探究教学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容易出现以下的几种问题状况,一是自主学习度把握不到位。在有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这样让学生自主学习多了,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在没有什么目的情况下,比较盲目。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指导,学生学习的层次和质量效果可想而知,自主学习度没有把握好。二是小组探讨流于形式,从外表看来探讨学习形式好似效果很好,也很“热闹”,但是仔细一看,小组之间的交流也很少,小组内部也就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好,勇于发言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差,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就只能是停留在听的份上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半成品,难以囊括大家思维,难以产生思维碰撞,久而久之两级分化了。三是课外探究学习也趋于形式,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但是由于课外,教师就难以对学生收集信息进行指导了,学生难以把握资料和课文相关关系,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为了在课堂展示资料而收集资料,形式主义氛围比较浓。四是课堂气氛比较压抑,教师为主导下的课堂,学生发言不积极。这些与创新教学格格不入,很有必要实施创新思维教育模式,以改变现状。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创新思维模式教育的措施

1.立足课堂挖掘创新思维意识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作用不言自明,改变传统教学的鄙陋,实施创新思维教学,在本质上就应该改变。语言方面的创新更能够促进其他方面的进步。那么以课堂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创新思维教育模式怎么落实和实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是疑问是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了疑问才能够促进思维思考。 疑问也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质疑问难,以为创新教学铺设道路或者途径。比如讲《惊弓之鸟》这一课时,教师以故事形式导入课堂,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从这个有趣的故事中能够发现什么问题呢?” 二是鼓励及激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小学生的逻辑能力在此阶段不如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比如讲故事、设置情景等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因为创新思维少不了想象。

2.在课堂导入中激发创新意识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和冲突,引出紧扣学生心弦的教学情境,打破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课堂的导入还应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去设计。课堂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教师还要注意给学生留下恰当的想象空间,以达到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思维的功效。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探求新知的内在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导入创新思维的途径或者方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针对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情况,就可以利用这一状况,以讲故事的模式介入创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想象力。二是利用小学生爱玩的特征,可以用游戏的模式来导入创新思维,教师就应该从相关课文中寻找题材,再加以设计游戏模式,再导入创新思维。三是针对人的好奇特性,设置悬念导入创新思维意识,激发求知欲。四是有条件情况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图、声、文、像的意境条件下,增强学生学习的情绪。

参考文献

[1]王培勤,许红琴.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

第14篇

关键字:合作学习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前言:

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极具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流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性别、个性和能力特点等将学生混合编组,形成一个异质的学习团体,每个团体成员都有共同的学习目标,从而协同努力。合作学习逐渐融入到我国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策略,能够提供给小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小学生在合作与互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注重语境体验与语言实践

阅渎是一个获取语言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能力决定,而不是由背诵老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决定。语文学习事实上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也是学生交际能力、言说能力、表达能力的形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小学生的读为主,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要研究汉语的基本形式,更多的是反复诵读、熟读精读,在语境中整体把握课文,明文达义、因文悟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唤醒小学生对语言的惊奇和敏感以及创造的勇气和力量,通过教师的引导,小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发现和自我创造。通过语境体验与语言实践,小学生获得对汉语本身以及社会相关知识的直接感受与深刻体验。通过阅读课文来引导小学生积累与丰富自己的语言是小学生最为重要的一种语言学习途径,因为课文收纳了许多文字、词汇与语句,能够为小学主语言的积累与丰富提供语言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目的是促使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形成,而不仅仅是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合作学习策略强调师生在互动的对话和交际中增强小学生的语言表达,丰富小学生的语言内涵。

(二)注重思维培养与个性发展

伴随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以及生活的丰富,小学生的团体意识逐渐增强。小学生正开始全面接触汉语、规范地学习汉语、审美地感受汉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提供给他们充足的语言交际的平台和氛围,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增强课堂调控艺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旨在促进小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借助即兴发言、课外鉴赏与改写等多种合作形式,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充斥着课堂,教师不进行相互讨论就匆匆归结,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是互动的,学习能动性、个性以及探索意识都得到有效发展,兴趣爱好、特长和才华等也都得到了充分的显示,从而激发出来许多新颖、大胆的观点,学习效果也远远超过传统学习。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合作学习的标准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情感性与形象性。语文的课程内容、性质与规律都与其他学科不同,因此,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和操作策略都应该体现出语文的品格和阅读的特色。合作学习不仅使小学生自觉地关心汉语和运用汉语,而且还促进了小学生理解汉语和生成汉语,维持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以深层次的认知参与,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特长互补、兴趣相近”的原则,协同合作,真正突出语文阅读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与实践性。

(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

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由传统的权威者的角色逐渐转变成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是明确地指向已有的结论,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恰恰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信息,补充相关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某些已有的结论,大胆创新,探究不同的结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通过阅读,使小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感图式,以及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信念,然后让小学生在自己的体验与实践中,自主地阅读和表达。

(三)学习评价的转变

在合作学习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变了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自主中主动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洋溢着更多的诗意与天真,呈现出非逻辑性和混沌性。阅读教学是小学生人性启蒙与智慧铸炼的天堂,更容易唤起小学生的感性,启迪小学生的灵性,发掘小学生的悟性,提升小学生的人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方面,对合作学习的结果,语文教师要用激情的语言进行真诚地赞扬和评价;另一方面,这种评价要着眼于整个集体,不宜过分渲染,流于形式,要让小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评价的质量与价值。通过合作学习,把评价的重心由关注学习的结果转向关心学习的过程,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鼓励集体合作。

参考文献

[1]徐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及对策[C].//北京市区县科研人员第二届(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722-727

[2]尹利华.浅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四部曲"[J].新课程(小学版),2010,(8):143

第1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重要性

一、前言

德、智、体、美、劳是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内容,这五项内容与小学教学息息相关。小学数学虽然有独特性,但是也与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向学生播种数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及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的能力,还需要把现代教学的性质体现出来,逐渐实现小学教学素质教育长久的计划。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中小学数学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并且还需不断完善。

二、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

1.有利于提高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在对所发生的事物中及时做出观察、分析、思考等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做出正确的判断。小学数学具有思维条理易懂、逻辑思维性强等特性,是一门十分谨慎的学科[1]。为了学生们形成条理性和发散性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把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学习与实际生活相交融,进一步引领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进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维发散能力逐渐提高。最终,使小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其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

让学生先认识数学这个科目,在学会整数、分数、小数等四则计算法则的同时,也要让小学生懂得长度、周长、面积等数学概念,再逐渐接触几何、空间等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加完整的了解数学,从而达到融汇贯通的状态[2]。并且数学也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同时也为学习其他科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文科方面,地理角度的理解离不开数学基本法则;在理科方面,计算公式等的运用更加离不开数学知识。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育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民族的数学史具有十分悠久辉煌的历程,为人称赞的数学家数不胜数。既有为验证哥德巴赫猜想正确性而数年一直在苦心研究的陈景润,并且还发表了《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以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成积之和》论文,还有热爱数学事业,勇敢克服自身残疾等障碍,自学苦读并拿到了数学的桂冠[3]。在中国有非常多的数学家,满心只为数学事业,在数学的领域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学术知识,同时还有满腔的爱国热情。所以,小学教育不仅把学术知识传授给小学生,更是向学生们传递了一种爱国的情怀。

三、小学数学教育的实施策略

1.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应该善于变通,把数学方面的学术知识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变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对学习的理解更进一步的加深,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外,在教学中大多数的课堂所做的仅仅是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课堂不免得有些乏味,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质量难免下降。因此,教师应该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为学生制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2.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无法达到一致的标准,教师没有办法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就会向学生传授一个统一的学习方法。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不成熟,具有依赖性,最终就导致了学生逐渐失去了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的不仅传授给小学生学术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主思考的,只有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且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够达到数学教学的良好效果。

3.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的水平

掌握数学语言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提高其逻辑思维水平的基础,数学语言也可以说是小学生运用数学这门学科的垫脚石,了解并且学会如何运用数学语言这项技能是小学生在今后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唯一途径。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向小学生们传授知识时,应该对数学语言给予重视,使学生有能够自主运用数学语言的想法,在学习上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小学生们逻辑性、思考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后的素质教育中,仍会把素质教育做为小学教育的主要教育方针,同时相关教育部门应逐渐增强小学数学的教育水平,进一步改善小学教育方法,逐渐实现小学教学素质教育的长久计划。

参考文献:

[1]李丰.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2)3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