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麦栽培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从测土配方施肥、筛选优良品种、选择最佳适播期、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旋耕镇压、分期施肥氮肥后移、科学化学除草、化控防倒、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小麦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近几年利辛县全面开展了小麦高产攻关竞赛活动,集成小麦高产攻关技术规程,严把各项技术环节的落实,使小麦产量逐年提高,出现了大面积产量超过9000kg/hm2的超高产田块和高产示范区,现将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测土配方施肥
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能够培肥地力,提高土壤基础肥力,增强小麦抗倒性,提高小麦品质。由于以往偏重于化肥的施用,而忽视了对有机肥的积制,对于一些秸秆也随意丢失浪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近几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了解了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增长缓慢,在1.2%~1.4%之间,速效养分含量表现为少氮、稳磷、钾下降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要求秋种时要保证增施有机肥45t/hm2以上,进行秸秆还田2250kg/hm2左右,同时对氮、磷、钾速效化肥,进行合理配比,达到节本、增产、降耗的目的。通过试验,认为速效氮肥的基追比例以7∶3为稳妥,磷、钾一次性基施,具体用量基施尿素300~375kg/hm2、磷酸二铵150~180kg/hm2、氯化钾120~135kg/hm2。通过组织专家测产验收,增施有机肥的田块,产量大部分都突破了9000kg/hm2大关,最高产量达到9525kg/hm2。因此,通过近几年的技术经验总结,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所在。
2筛选优良品种
前几年,我镇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突出,以豫麦18为主的春性品种播种面积占70%以上,导致了小麦冬前冻害现象年年发生,造成了小麦大幅度的减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加强品种的对比试验筛选工作,通过各项种植对比,选择了一批高产、抗冻性强的新品种,如皖麦50、皖麦52、烟农19、西农797、豫麦70等作为主推品种,搭配有苗头的品种,淘汰豫麦18、豫麦34、郑麦9023等抗冻性差的老品种,为我镇小麦再创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3选择最佳适播期
小麦播种过早,容易造成冬前冻害,不利于优质生产;播种过晚,不利于产量的提高。选择最佳播期,是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环节。要达到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双重目标,适期播种非常重要,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小麦要高产,就要适当早播,而小麦要达到优质生产,就要适当推迟播期。这就形成一对矛盾,因此选择小麦最佳播期,是实现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唯一方法。半冬性品种播期以10月10~15日播种为最佳,春性品种以10月18~25日播种为最好,这样既防止了因播种过早而造成的冻害,又提高了产量,也减少了养分的消耗,提高了品质。同时,在适期范围内,足墒播种,能促进根系下扎,增强对养分的吸收,增强抗冻性,从而保证产量的提高。
4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
机播、半精量播种省种、深浅一致,苗情均匀,利于通风透光。加大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技术的推广,提出“少播5kg种,多打50kg粮”的节种增产口号,提高播种质量。一般播种量控制在135~180kg/hm2,行距由20cm扩大到23cm左右,有利于分蘖生长和合理群体的发挥,降低倒伏可能性,为高产丰产奠定基础。
5旋耕镇压
旋耕作为机耕的一种整地方法,被大面积采用,但旋耕耕层浅、表土空虚、漏水漏肥严重,土壤空隙多,不利根系下扎,容易造成冬前冻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广旋耕镇压技术,一是播种时带镇压器;二是在出苗后,用机、磙、耙进行镇压,效果明显。特别是在小麦冬前出现旺长的情况下,提出全面镇压,对促弱控旺起到了关键作用,确保小麦前期的茁壮生长,防止后期的倒伏。
6分期施肥氮肥后移
大力推广分期施肥、氮肥后移技术。分期施肥,氮肥后移能合理分配肥料用量,确保后期需肥量,对限制节间伸长,促进穗大粒多、粒重至关重要。一般在小麦拔节中期,3月15~20日追施尿素120~150kg/hm2,可有效防止小穗小花退化,促进结实率。
7科学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可以减少杂草与小麦的争水争肥矛盾,提高除草效果。加强不同除草剂的除草对比试验,对不同品种、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期进行认真对比调查研究,为选择对路、安全除草剂,提出合理化学除草方法,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多点试验,化学除草以年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除草为好,使用药剂以75%的巨星22.5g/hm2对水600kg喷雾为好,或用使它隆600mL/hm2喷雾。3月15日以后,在小麦拔节期要禁止使用除草剂。
8化控防倒
对分蘖多、群体大,出现旺长现象,应早发现、早分析、早预防。在春节前加强镇压技术指导,春节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喷施助壮素、多效唑化,化控防倒,用助壮素或多效唑450mL/hm2对水600kg喷雾,能有效防止节间的过分伸长,预防后期倒伏现象的发生。
9综合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产时间长,病虫害发生多,为防止病虫多发,采取统一预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药方法,利用综合配药技术。在返青拔节期用井冈霉素3000mL/hm2加高效氯氰菊酯300g/hm2对水600kg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蚜虫等;在小麦抽穗、灌浆期用多菌灵1.2kg/hm2加吡虫啉1.05kg/hm2对水750kg喷雾,综合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穗蚜、麦蜘蛛、吸浆虫等。
1.1土壤肥力和供肥水平及方法的确定
1.1.1土壤肥力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冬麦、春麦播种前对种植户作一个摸底调查,选取代表性的农户作为示范户,对其小麦田进行播前和播后测土,然后从中分析汇总提炼形成小麦各规程的土壤肥力指标。1.1.2供肥水平及方法结合“3414”试验及各种叶面肥试验,确定一定土壤肥力下,小麦规程的施肥类型和施肥量及施肥方法,2008—2011年共进行小麦“3414”(即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试验10项、叶面追肥试验5项,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归纳,形成了小麦各个规程的供肥水平及方法。
1.2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指标的确定:
1.2.1调查点的选择全市小麦10个种植区,选择种植规模较大、具有典型性的重点种植区5个,每个区域根据小麦种植品种、灌溉方式的不同,设立8—10个调块,每个调块定5—7个点,每点量取1.1米长4行(行距15公分),做好标记。1.2.2调查内容在小麦出全苗后,调查每点的小麦株数,从中分析总结归纳形成各规程667㎡小麦的基本苗指标。冬小麦在越冬前调查每点的小麦株数(包括分蘖株数),从中归纳形成规程越冬前667㎡小麦的冬前总茎数指标;翌年春天春生叶2叶1心时,调查冬小麦的最高总茎数。归纳形成冬小麦的最高总茎数指标;春小麦在拔节前期调查最高总茎数,归纳形成最高总茎数指标。小麦抽齐穗后—成熟期,调查每点的小麦穗数,从中分析归纳形成规程667㎡小麦的成穗数指标。在小麦成熟期,每点选取大、中、小穗20个,计算平均穗粒数,归纳形成小麦规程的穗粒数指标。千粒重在小麦收获后,水分降到12.5%时用天平称取三次,取其平均值,同时参考具体品种千粒重介绍确定,形成规程的千粒重指标。产量确定一方面根据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校正系数0.85之积测算,一方面参考每点的实际收获产量和农户机械实际收获产量确定。
1.2病虫害防治药剂的确定
根据塔城市小麦黑穗病、雪腐病、雪霉病、诱病发生较重的实际,进行了小麦药剂拌种试验、锈病药剂预防效果试验,筛选出防效显著的新型药剂作为规程的药剂使用标准。
1.3灌水时期和灌水量的确定
在全市小麦10个种植区,每个区域根据小麦种植品种、水源情况、灌溉方式等,选择8—10个综合条件较好的小麦种植户,跟踪调查每个种植户每次的灌水时期、灌水量,小麦收获后根据定点调查户的产量情况,从中筛选符合规程要求的调查户、从中汇总分析形成小麦各个规程的灌溉标准。
2采取的主要措施及保障
成立规程制定领导小组,制定实施计划及方案,并将任务落实到人,做到实施前有方案、实施中有专人负责和监督,实施结束有完整的报告材料和调查数据等,为规程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塔城市优质小麦综合增产技术推广》曾获200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塔城市每年都承担塔城地区下达的小麦500㎏/667㎡以上重点项目推广,尤其是近几年,小麦加压滴灌面积逐年增大,2013年达到7.6万亩。小麦栽培技术水平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因此起草组成员有丰富的小麦生产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为规程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建立小麦高产科技示范户,强化小麦栽培技术规程的数据调查及推广力度。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开展,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小麦科技示范户,2012年建立小麦科技示范户355户,总示范面积29544亩。农技人员在小麦播种前指导示范户做好播前农资准备,小麦生长期为示范户提供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小麦收获期做好田间测产,经济效益分析总结等科技服务工作,并指导示范户做好农事操作记载,田间小麦有关数据调查等工作,为小麦规程的制定和示范推广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建立小麦标准化示范区和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加强小麦栽培技术规程的推广和应用。2012年建立小麦标准化核心示范区2个(阿不都拉乡上阿东村示范区、二工镇哈尔墩村示范区)面积400亩;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4个(喀尔墩示范区,上阿东示范区,拜克托别示范区、克浅示范区)总面积3.9355万亩,示范区实行统一购种;统一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统一农机具;统一栽培管理;统一收获、收购等。同时,安排专人负责,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小麦标准化种植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通过严格服务质量,提高了小麦栽培技术规程的到位程度,保证了规程产生效益的最大化。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小麦栽培技术规程的宣传和培训。塔城市通过集中培训、广播电视媒体宣传、现场观摩等形式将小麦栽培技术规程的示范推广作为推进小麦实现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来抓,分层次、多形式开展小麦栽培技术规程宣传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240期,累计参训人员1.2万人次;同时,广泛开展小麦栽培技术规程到田间地头活动,引导小麦种植户按规程种植小麦,提高农户科学种植意识。
3规程取得的综合效益
3.1经济效益
通过规程的与实施,促进塔城市小麦示范户和示范区产量得到不同程度提高。2012年,小麦示范户平均单产达到375.8公斤,比全市小麦平均单产325.6公斤增产50.2公斤,亩增经济效益110.4元。2个小麦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481公斤,比当年全市小麦平均亩产325.6公斤亩增产155.4公斤;亩增经济效益341.88元(每公斤单价按2.2元计算);4个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经农业局组织测产组测产,平均亩产达到422公斤,较全市小麦平均单产325.6公斤亩增产96.4公斤。亩增收212.08元(每公斤单价按2.2元计算),示范区总增收848.32万元。
3.2社会效益明显
通过小麦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培养了一大批学科学、用科学的农民骨干,提高了小麦种植户生产标准化的意识,调动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95%以上,为小麦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体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使土地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标准化。节约了劳动力,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利于经济发展。
3.3生态效益改善小麦栽培技术规程集成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增施有机肥技术等,降低了农业投入品,不仅节药了生产成本,而且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土壤、水质、农作物的污染,保护了土壤、大气等生态环境,同时改善了耕作层土壤结构,保护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农田生态平衡,这都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4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论文摘要:在总结近年来通渭县优质专用冬小麦栽培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膜侧沟播的重点环节及栽培管理技术。
该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与传统垄沟种植有机结合的一项小麦抗旱增产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延伸和深化。它集农艺、微型工程、生物管理、机械化操作以及集流高效用水于一体,具有生产实用性、经济高效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性,克服了地膜穴播技术本身难以克服的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严格、人工铺膜、掏苗费工费时、追肥困难和水分不足等突出矛盾,适应范围广、操作简便、便于田间管理,易被农民接受和掌握。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增产增效情况
2006年我们结合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在碧玉乡景木岔社进行了试验、示范,膜侧沟播小麦较露地小麦集雨增墒、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各生育期土壤耕层(0~20cm)含水量提高了1.35%~5.35%;穗粒数平均增加4个,千粒重平均增加2g,有效穗数增多1.10万,平均亩产增加56.20kg,增幅35.60%,增产优势十分明显。
2技术要点
2.1机械选择该技术可采用膜侧播种机一次性完成起垄整形、铺膜覆土、深施化肥、膜际条播、播后镇压等多道工序。具有垄面保墒、起垄集流、垄沟增墒的特点。目前使用的膜侧机有山西产2BM-1/2型、定西产2BFMC-2型、秦安产2MBFC-1/2型。
2.2栽培技术
2.2.1选茬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的旱地,茬口以豆类为好。播前结合施肥深耕耙耱,使土地平整、绵软、疏松、无根茬、无土块、田面平整。
2.2.2施足底肥。播前结合耕翻一次每667m2施入优质农家肥1500kg以上,尿素10~15kg,过磷酸钙20~25kg。
2.2.3选用良种。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择品质应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弱筋小麦标准和优质中筋小麦质量要求,符合市场需要,产量高,质量优,抗性强,适宜当地条件的品种,根据通渭县实际应选择兰天10号、兰天16号、中梁24号、中梁25号、静麦1号、静麦2号。
2.2.4种子处理
选种晒种播前将种子精选,剔除秕粒杂物,达到干、净、饱、纯、健,种子饱满度在98%以上,净度达99%以上,纯度在98%以上,将精选好的种子选择晴天晾晒2~3d。
药剂拌种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用50%辛硫磷乳剂50g加水3kg,均匀洒在50kg种子上,边洒边拌,晾干后播种。用15%的粉锈宁100g干拌种子50kg,可预防锈病、白粉病。
2.2.5覆膜播种
垄及垄间距以45~50cm为一带,垄面宽20cm,垄高10cm,垄顶呈圆型,垄间距为25cm,种植沟内种2行,宽行距25~30cm,窄行距20cm。
地膜用量选用幅宽35~40cm,厚0.005强力超薄膜,亩用量3kg。
覆膜播种采用人力或畜力牵引,起垄、覆膜、播种作业一次完成,并在膜面每隔5m打一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要求带宽一致,地膜两边压实。
播种时期冬小麦9月中下旬播种。但最迟不过10月5日。
调整播量一般播量9~10kg/667m2为宜(比直播量少10%~15%),亩保苗25~30万。
播种质量采用膜侧沟播机作业播种,起步时要将膜头压紧压实,起垄要直,垄面呈圆弧形,行走速度要均匀,深浅一致,并及时检查下籽情况,防止缺苗断垄,一般播种深度为5cm,播后将垄沟耙耱平整,以利收墒和出苗。
2.2.6田间管理
越冬前管理播种后如遇雨地面板结,要及时破除,抓全苗。冬季防止人畜践踏,踩破地膜,并严防鼠害,确保地膜完好。
越冬后管理①中耕除草。小麦返青后,对杂草严重地块要及时中耕破除板结,疏松土壤,拔除田间杂草。
②根外追肥。小麦孕穗期用磷酸二氢钾200g/667m2、尿素0.75~1kg喷施2次或可选用叶面宝、喷施宝、旱地农、植物动力2003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③病虫害防治。小麦拔节后当田间锈病、白粉病情指数达1以上时,结合根外追肥,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90~100g/667m2对水30kg喷雾防治。当麦蚜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500头,可用抗蚜威、麦蚜净等农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