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

第1篇

1.要创设情境,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总会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或是给学生演示一些奇特的小实验,如纸锅烧水、魔棒点火等。或是给学生讲述一些相关的化学故事,如在教授《生活中常见的盐》时,我就先给学生讲述了《三国演义》中哑泉和药泉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要走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和他所教授的科目之间的连带关系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喜欢任课老师,就会喜欢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就会在课堂上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交流,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高,反之则会低下。因此,教师不仅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教学素养,而且还要转变角色,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合作,树立良好的师者形象,用人格魅力感化学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实际是理论的支撑,单调地进行高而深的理论教学,时间一长,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演示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是有用的,从而能够亲身体会自己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喜悦,加深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二、加强课堂化学实验的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利用演示实验加强化学直观教学

要做好演示实验,首先要准备充足。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等,即便是很简单的实验,也应该对实验所需的器材、药品以及整个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确保万无一失;其次,要操作规范。教师做演示实验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操作的模仿对象,对于学生的操作技能有着示范的作用,因此,每一个演示实验教师都要严格遵守实验规定和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要注意安全。

2.多让学生动手实验以提高动手能力

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创造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和条件,将一些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小组实验。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或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能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2篇

化学实验是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动脑、动手,才能学好化学,而实验本身也具有生动、形象、真实的特点。在课堂上,首先教师要做好实验演示,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谓实验演示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实验演示,以展现物质的性质,并要求同学们认真的观察[2]。做好实验演示,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意一下几点:

1.1注重演示方法

一个成功的实验演示才能真正达到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选择演示的实验时,要注重演示的方法,满足突出重点,符合直观、安全、可靠、简单的要求,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首先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操作方法、过程、结果等;其次要设计好整个实验的演示过程,并对于突况做好准备工作。

1.2引导学生思考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也能积极的思考问题,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对实验的步骤、方法、原因进行解释和说明,还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到课堂实验的研究对象上。在实验结束之后,还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目的、过程、内容进行分析,对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思路进行思考,从中找到启迪。

例如:进行“氨的性质”的实验演示时,首先明确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即氨的喷泉实验和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之间的反应。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和实验过程当中进行以下问题的思考,一是为什么氨会形成喷泉,说明氨有什么性质?CO2等也能形成喷泉吗?二是氨溶解于水仅是溶解过程吗?为什么喷泉呈现出红色?那么CO2是否能喷出白色的喷泉?三是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为什么会发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浓氨水和浓盐酸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质?那么,浓氨水和浓硫酸之间会发生这种现象吗?通过提出以上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的同时结合教材积极地思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堂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2做好高中化学学生的分组实验

所谓分组实验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独立完成的实验[3]。分组操作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获得现象、数据、实验结论。待学生分组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要做出评价,对操作错误的学生进行纠正,避免下次再犯;同时还要表扬并鼓励操作规范的学生。

2.1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主要包括对实验的内容、方法和仪器等进行预习,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往往会对实验的仪器和原理感到陌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也避免了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呆板的操作。

2.2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践

化学实验就是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因此其特点也就是要凸显个人活动,强调学生学生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应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边讲边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2.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课前进行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索,在实验完成之后,也应让学习对实验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所需的仪器以及原理进行思考和分析,

鼓励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大胆的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之相关联的问题,结合实验和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探讨,以达到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实验目的。

3强化高中化学学生课外的有效性试验

3.1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高中学生的好奇心、贪玩心较重,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外化学实验能更好的融合知识。例如运用CO2与NaOH做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制粉笔炸弹、在水中生火等化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强化实验的实用性

让学生学以致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巩固,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是有用的。例如自制灭火装置、酿造米酒、清洗水垢、测量土壤和大气的成分、了解废旧金属材料的回收和利用、自制净水装置等等。

3.3实验的巩固作用

第3篇

新课标和新教材要求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和客观条件,引导学生尽量多地设计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如何从多种设计方案中选出合理方案进行实验;通过不断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对于过程比较复杂的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例如,在讲到明矾净水时,让学生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情况,提出有关的污水处理建议、查阅相关文献,将提出的可行性方案进行实验。在处理含铜废水时,学生分别用黄土原土、焙烧黄土、硫酸酸化黄土、氢氧化钠碱化黄土对含铜废水进行处理;再设计方案,测出处理过的废水中铜离子的含量。整个过程,学生不但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连贯的应用到了探究中,而且复杂的实验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又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所以,教学应该紧扣实验这一学科主题,造就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二、在实验中要注意联系生产,实际生活,拓展学生视野

新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高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例如,在验证丁达尔效应后,将氢氧化铁胶体加入到事先准备的矿山废水中,观察其现象;并让学生做了明矾净水的平行实验,将其效果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了两种方法净水的优缺点。通过这节内容,学生不但掌握了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及性质,最重要的是获得了科研探究的方法,日积月累,学生自然就培养了科学的方法和素养。在验证过氧化钠的性质时,我让学生取少许过氧化钠加入青霉素瓶中,用一次性注射器加入适量水,片刻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向青霉素瓶中加入几滴酚酞,观察现象,振荡后继续观察现象;之后又讲了过氧化钠的用途,提出问题为什么过氧化钠用在呼吸面具中?学生甲回答,过氧化钠可以跟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学生乙回答,过氧化钠可以跟呼出的水反应生成氧气„„就这样,在热烈的发言中,学生们恍然大悟,不但掌握了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水反应有共同的产物,会写化学方程式,而且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通过化学实验,进行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关注的核心是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一点师道尊严,少一些条条框框,鼓励学生质疑、思考、交流,让学生有话敢说敢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社会意识,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中学化学试验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还原剂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本人将化合价降低和失电子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将得电子和化合价升高用向上的箭头表示。这一上一下,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之间的关系,且联想到为学做人的道理,并将这一感悟与同学分享。一次考试失败,就像化合价降低,实质上知识上存在漏洞,也有可能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只要找到原因,查漏补缺,其实就是在进步;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吃点亏,就像化合价降低了,但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殊不知,换个角度,我们可以做的更好,做人的境界也会更高。古人言:“有失方有得”。当实验失败时,告诉学生诺贝尔、居里夫妇的故事;当然也要不失时机得告诉学生,我国还没有科学家拿到诺贝尔奖,激励和鞭策青年一代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这也是人文教育的一种体现。

第4篇

一、读

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过程,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要求和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通过“读读、划划、圈圈”来学习认识新知和回顾巩固旧知识,找出教材中出现的新、旧知识点,并写好读书笔记。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以便在解题时,能读懂包含在题目中的各种信息,学会推敲题意,整理分析出能解题的“信息”逐步提高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安排的优点是: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二、议

(一)是学生根据阅读教材内容说出圈划内容中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已知的,知识点间存在着什么联系。这是进一步理解教材,再现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消化吸收。

(二)是学生相互议论新、旧知识点在提出的问题中的作用。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完善知识,有利于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三)(是)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说出解答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思考、敏捷应对能力。

通过阅读教材、议论问题、学生就会产生疑惑,逐渐感爱到力不能及。此时,老师再传授知识时,学生听课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可主动联想旧知识、结合知识点进行思考,使旧知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利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验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教师的操作示范,把直观的实验现象展示给学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关键。而实验技能的全面提高,最终应是通过学生实验来完成。这就要求除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外,还应尽力创造条件,增设学生实验,或转化部分演示实验,让学生有更多地机会去动手操作。要重点指导学生分析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掌握操作步骤及观察的方法,并简要总结出实验结论。

四、写

书面写作。一是根据读书和听课,简要地整理出读书笔记和听课记录,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今后记忆和理解。二是强化习题解答,它是进一步熟练和进一步消化、再巩固知识的过程,是对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过程,是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每教完部分内容,都要设计相应的题目来强化学生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5篇

关键词:中文学科;地方文化;学科建设

“十二五”期间,各高校均将学科建设置于首要位置,或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或以学科建设为抓手,突出学科建设,加强科学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据我们统计,凡开设中文专业的高校,大都将中文学科列入了建设内容。如何深化中文学科建设,怎样发挥中文学科的优势,中文学科建设的着力点何在等问题,已成为当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的话题。在此,我们不揣浅陋,试图探讨地方文化研究与中文学科之间的关系。

一、地方文化研究的内容与特点

按照文化资源类型的划分,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类。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遗产资源,主要指保护相对完好的不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非文字的以人类口传方式为主的具有民族历史积淀且广泛突出和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指革命先辈留在某地的文化资源,包括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革命前辈遗留下来的遗物、歌谣、故事等。

(1)地方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著名文史学家薛正昌先生认为,地域意义上文化遗产的主要价值和意义在于:“第一,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可使人们从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神,共享历史资源。第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需要文化遗产的凝聚力来支撑;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文化凝聚力来保障。第三,传承历史文明,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品位,关注民众意志品德的养成,需要我们研究和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广大人民群众的时代要求和审美意识的提升,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提炼出最精华的文化遗产。”[1]因此,地方文化研究包括应当包括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以陕西东部的渭南市为例,渭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流传着仓颉造字、杜康酿酒的故事,是“三贤故里”、“司马故里”,大量的文学作品产生于此地。拥有极为丰富的地上地下文化遗存,尤其是考古发现的周秦汉唐的历史文物,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革命先辈刘志丹、等在此创下了丰功伟绩,彪炳史册。渭南市文化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加引人关注,“十一五”期间,渭南市共普查非物质文化9126项,整理重点项目623项,涵盖了民间文学等10大门类。中央、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华阴老腔、华县皮影、韩城行鼓等12项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84项列入省级名录。有8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5人被列为省级传承人。[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本源文化的活化石,传递着这块土地上延续下来的民族生命的脉搏,是不可再生和无法替代的文化资源。”[3]

然而地方文化建设尚未引起学者足够的重视,诚如冯骥才先生所言:“历史遗存和原始生态一样,都是一次性的,一旦毁灭,无法生还。生态关乎人的生存,所以容易被看到;文化关乎人的精神,就常常不在人们的视野之中。”[4]因此,地方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学者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工作者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结合自己专业所长,组织学术研究队伍,深入调查研究当地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当地文化、经济繁荣。

(2)地方文化研究的特点

纵观地方文化研究史,发现它主要呈现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科研工作者与地方文化工作者各自为政,孤军奋战。地方文化部门的工作者和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者,互不沟通联系,各自独立开展地方文化研究。如此造成大量重复性劳动,且研究成效甚微。地方文化工作者展开当地文化资源的调查与研究时,因经费所限及其自身学术素养不足的原因,致使部分研究起点低,成果相对较少。部分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研究当地文化,往往因经费不足,调查对象不配合或调查不全面等,致使研究面相对较窄,多数科研工作者因为难出成果而搁浅。也有部分研究者轻视调查研究或畏惧调查的艰辛,置身于书斋,利用二手材料等研究,得出许多不可靠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5]。以上原因致使当地文化研究裹足不前。

第二,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地方文化部门携手,共同研究。为加快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促使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国家依托高校,设立了许多国家级和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陆续出台了许多支持地方文化研究的政策,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文化研究,挖掘在地方有较大影响资源,使分布在全省的中文学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而也改变课程结构单一的状况,教师的研究成果也具有了地方特色。

第6篇

立足概念原理,提炼思维框架

看似简单的物质,其性质的体现、反应的方向等都依据概念理论的支撑。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所以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复习基本概念及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一轮复习的任务,但是随着学生知识结构逐渐趋于完整,对概念理论的理解还要不断加深,提高认知度。

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以氧化还原原理为例,几乎每一张化学试卷上都会涉及到,除了掌握相关概念、比较判断、书写配平等典型内容外,有关物质转化、化工生产、化学实验等方面也要精通。需要学生在解题时有较好的问题意识,能够运用氧化还原这一对立统一的观点,抓住电子守恒这一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即使是陌生的反应,也能够有理有据地判断到位。

化学学习的内容有些琐碎,不容易让学生一下子抓住典型问题带动一类问题得以解决。但是看似零散的化学知识,实际上却有着很多规律,化学复习重在掌握规律。在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需要从已经做过的题目中归纳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框架,注重培养拿到题目最初那一刻的解题意识,这对提高成绩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电解质溶液部分是令许多学生头疼不已的内容,如果我们稍加归纳,就不难发现按照“微粒种类――微粒间相互作用――作用结果”这一思维顺序能够有效的提炼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其中微粒间相互作用往往需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如PH、离子浓度大小等)进行判断,抓住主要因素进行归因分析,得出结论。再比如电化学的问题按照“电极材料――内外电路中带电粒子的种类、流向――比较判断得出产物”这一思维模式展开,就能准确理解题目信息。

实验探究问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一大亮点,能够很好的体现出高中课程改革的宗旨,也是区分度较大的一类题目。许多学生做到这种题目时常常采用跳题的方式,先去做后面的题目,从心理上就有回避的意识。纵观近四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题目要么是基本实验的组合或基本实验与操作的组合,要么是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根植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如果按照“原理(假设)、试剂、装置、操作、现象及结论、评价与改进”这样的线路进行分析,就能很科学的整理出埋藏于出大量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并形成严谨的解题架构。

回归教材,把握重点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其命题点是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的。例如有关化学实验的考查,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实验内容。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弄清十几个典型实验原理,掌握关键因素和要领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将错题点及时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做出标记,反复研读,都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许多同学都会听到往届学生的劝慰“跟上老师,提高课堂效率。”的确,抓住课堂是聪明人的选择,在老师科学的指导下的复习可以避免走弯路,提高了复习的效率。但是往往有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为完成作业而完成,没有自己安排的复习进度,课上与课下是脱节的,这也是一种不会学习的表现。其实知识的巩固和提炼往往内化在自己主动认识的过程中,在临近高考的阶段,更应该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对以前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反思训练,做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不少同学都常常感叹“越基础的越易出错。”要摆脱这一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建立错题本是个很有效的做法。但是仅仅将错题集中起来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还要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对错题进行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进行一次错题的归纳提炼,看看哪些错题其实属于一类问题,哪些错题已经认识清楚,哪些是新冒出来的,这样的做法让自己总是轻装前行,身心愉快,充满自信。

立足稳固的基础,建立答题模式

学习胜在掌握方法和规律,良好的思维模式的建立可以帮助考生迅速有效的掌握题目信息,寻求突破口。例如,电解质溶液学习中的难点之一是离子浓度关系式,要想搞清问题的本质,就可以选取典型溶液体系进行练习,如NaCO3、NaHCO3溶液,可以分别从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离子浓度大小等四方面练习,熟练掌握书写角度后,联想到题目就很容易发现题中的漏洞。

第7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 环境保护 教学

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本文针地当前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与人类的生存、社会发展与进步出现了的尖锐的矛盾,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的诸多因素,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于生存的环境。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非常多,在平时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初、高中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一样对待。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效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课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据统计,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清洗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在制取有毒气体时,要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一个惯性思维:凡是涉及气体的制备就应考虑尾气的处理。对于学生实验要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氯气的性质实验),即对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给出限量。这样既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废液、废气、废渣的产生和排放。总之,通过改进一些实验装置,不仅可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还可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三、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

3.1 加强对教师的环境保护教育。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实施环保教育,关键在教师。一方面,只有教师真正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并掌握了相关的环保知识,实施环保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部分教师担心,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化学教学质量。事实恰好相反,通过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直接应用于社会生活中,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反而会增强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另一方面,注重保护环境,消除污染,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近20年来才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在中学化学教科书中编入环境保护的知识,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因此,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环境保护知识教育,直接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学校应协同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环保教育真正成为师生的共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使环境保护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2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充分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教学环境依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环节。但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所以为了进行环保教育还应开展课外活动。比如把环保实验(如考察本地水的污染及其防治)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让学生从自我构思、设计环保实验,搜集材料书写小论文。既可补充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又可使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开展环境保护讲座,也是施行环保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比如从学生自身生活考虑,讲解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化妆品污染。有些学生感受到自己有时也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环境,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改造环境,刻苦学习化学知识。

3.3充分利用活动课开展环保教育。充分利用活动课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学校实施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它既可以弥补课堂讲授的不足,又可以丰富学生活动课的内容,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在初三学生中选拔一部分化学基础较好、对化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并与环保部门联系,让他们参与对当地的空气、土壤、水源进行实地监测,或进行有关环保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又如,可结合教材有关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或实地考察。如讲授空气一节时提到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可选择周围污染严重的化工厂、水泥厂让学生参观考察,感受工厂附近的庄稼、树木枯黄,空气中粉尘飞扬,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物繁衍的严重影响,同时指出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完全有办法使有害气体(粉尘)得到控制,并加以利用。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4重视与有关学科间的联系、配合。环保教育的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在中学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中都涉及。因此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应重视与这些学科相关的有机联系与配合,使环境保护教育真正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我们要多元化的在学生学习领域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和关键性,在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未来环保的主人,为我们化学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娟.中学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第8篇

关键词: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特色专业

Chemistry featur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preliminary practice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Zhong Minghua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521041,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total program of Chemistry featur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measures of guarantee and coordination and so on is more detailed discussed and described.

Key words: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emistry; feature specialty

专业建设涉及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计划并具体表现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它直接影响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国家自2007年起择优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帮助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办出特色,形成品牌。我院化学专业于2009年成为国家第四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下面是我们建设化学特色专业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1 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专业建设总体方案是调整办学定位,强化实操技能(如图1所示)。

具体操作是以“1+2+1”人才培养方案为主线,同时配合地域特色知识体系的强化、“全程教育实践+竞赛”以及学士前教育(轮流蹲组)活动的开展,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软硬件建设,最终达成为乡镇中学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践型、创新型教师的专业建设目标。

2专业建设方案实施

2.1 主线

地方师范院校与重点师范大学在教师培养的层次规格上应有明确的分工,培养基层社会尤其是乡镇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实践型师资是地方高校的首要任务;另外,教师教育是一种“双专业”教育,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应该雷同于综合性大学,应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从宏观层面调整课程结构,加重教育专业课程,制定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构成的“三板块”新型课程体系,拟解决师范生知识结构不合理、教育专业性不够强的问题;为突出师范特色,我们在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上再增设中学化学教师教育拓展课程,如: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研究、中学化学教育技能、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与开发、中学化学试题研究与设计、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国内外中学化学教育改革动态等。

2.2 配套措施

(1)我院承担着为广东基础教育尤其是粤东乡镇中学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师资的重任。要使毕业生真正安心乡镇中学,除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区域文化课程模块外,还应在专业及基础课中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强化地域知识体系、组织学生开展以区域文化为背景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及文化品性,使学生具有认同乡土、乐于奉献、勤勉朴实的良好作风。

(2)学生毕业后能否在乡镇中学站稳脚跟,除了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及乡土情怀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较高的实操水平。具体做法是依托实验实践场地及技能竞赛平台开展“全程教育实践+竞赛”活动。“全程教育实践”是要求学生在大学4年不同阶段参加不同的教育实践,如家教、义教、三笔一话、教育调查、三下乡、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模拟教学、试讲、说课、评课、教育见习和实习等;“竞赛”是指组织各种师范技能竞赛,如中学化学知识大比拼、三笔一话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说课及试讲比赛来充分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这样学生就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多次反复练习的过程,不断加深对所学教育理论的理解,完成师范生自身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3)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存在“应试型”的被动学习习惯,借鉴同济大学开展学士前教育(轮流蹲组)活动的做法,依托系属研究所(材料科学研究所、催化科学和技术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绿色化学研究所、乡村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中心、环境科技咨询中心等)、博士教授科研室、近代分析化学教学重点实验室开展“轮流蹲组”活动。让学生从大二下学期开始,以一学期一轮换的方式,到不同的室所及中心接受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学缘结构的教师指导,教师则授人以渔,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并逐渐获得自我开拓、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2.3 保证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加大对学生教学实践指导的力度,我们引入数位既有中学教学经历又具博士学历的高水平教师并组建乡村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一支由化学、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师及中学优秀教师组成的多元化师资队伍,一方面要求教师每年必须带教实习并参加当地中学义教,另一方面聘请中学化学特级教师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

(2)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保证专业建设目标达成的硬件之一。我们在化学系网页上开通“在线学习中心”“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网”“师范技能竞赛网”“丁有宽教育思想网站”“邮票中的化学史”“化学论坛”等,学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3)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是保证专业建设目标达成的硬件之二。第一,我们建立了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一级学科的基础上对现开设的所有实验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形成基础、综合、专业研究逐层递进的立体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从学习型向研究型角色的转换。第二,以省级教学提高型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课外科研项目、分析测试基金项目,将教师的科研室、近代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开放性实验室作为学生课外科研的基地。第三,新建传感技术实验室和微型化学实验室,以弥补传统实验室实验条件不足的现状,为乡镇中学化学教学引入一批现代化、定量化的实验仪器设备,为学生、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中学化学开放实验、传感技术实验、微型化学实验的平台及实用性成果。

(4)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是保证专业建设目标达成的硬件之三。我们以省级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示范中心、龙溪中学、庵埠中学、宝山中学、松昌中学、凤凰中学、凤凰华侨中学、绵德中学、高级中学等为基地,作为开展教育实习实践及教学改革研究的场所,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三笔一话”比赛、说课比赛、试讲比赛、课堂教学设计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3特色专业建设初见成效

我院自从申办化学本科专业以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各项配套和保证措施,注重学生实验技能和师范技能的全程训练,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学生在化学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在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研作品竞赛获奖84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16篇;学生实验及师范技能竞赛获奖185项,公开发表教学设计或教研论文45篇;近7年学生平均初次就业率92.69%,在乡镇中学就业人数的平均百分率为85.05%。

参考文献

[1] 衷明华,严赞开,任乃林,等.地方高校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2):185~186

第9篇

论文摘要:我国西部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其原因是西部农村经济落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学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评价单一。导致了学校、教师、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加大投入,完善实验员编制;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教师素质;利用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加强人们对化学实验的重视是提高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化学事实,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虽然广大农村中学顺利通过了国家“两基验收”,学校有了自己的化学实验室,但其容量远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据调查:目前许多农村中学和九年制学校的实验开出率低,学生动手的机会极少,有的实验室形同虚设,常规仪器及实验药品短缺比较普遍。加上受应试教育、仪器及药品的严重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以“讲实验”、“画实验”、“放实验”,学生以“听实验”、“背实验”、“看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造成了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产生的实际现象不能形成深刻的记忆,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同时在教师考核,评价和奖励中,做实验和不做实验并没有区别,所以做与不做实验教师自己说了算。笔者认为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中轻实验,重理论

首先,西部地方师资缺乏,现阶段大部分西部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不太注重学生实践。加上目前中学化学教学受到过重的升学压力,使实验教学的功能被严重削弱。而且许多教师认为化学教学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只追求学生在笔试的卷面上取得高分,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和习题练习,忽略了实验教学。其次,有些教师因为仪器的问题或实验技巧没掌握,每遇到难的实验就回避,干脆黑板上画实验来讲解。以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初中化学中有一节的内容是《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实验是《水的电解》,通过该实验能使学生认识水的元素组成和水分子的原子构成。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里绘制的装置图是现有的霍夫曼式水电解器,因该实验电解速度太慢,不易控制,易损坏而被老师弃之不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里绘制的装置图是由水槽、试管、电池组合而成,特别是在做实验时,试管要用手在电解液里放人、取出,老师们怕麻烦干脆就舍去不用。再如初中化学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由于该实验的成功率不高,有一定的危险性而把该实验舍弃掉,均在黑板上讲解完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实验要求教师必须亲手对学生演示,学生必须亲手去做,这才是学生获取知识重要途径。古人不是也常常告诫我们“是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吗?

2.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对于西部农村中学来说,基本没有额外的创收渠道,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主管教育的上级部门投入的有限经费。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教学基础设施较差,大部分中学没有图书室,没有校园网,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准备室,只能在办公室准备实验。很难保证化学实验教学课所需的教学资源的正常开展。

3.教学师资力量缺乏

由于发展机会少,工作、生活条件差,使得农村的教学师资力量缺乏,整体素质不高。很多偏远山区的中学由于条件恶劣,很多老师都不愿去。同时有的中学教师除了担任本科目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其它科目的教学,化学教师同时兼多科目教师、实验员的事比比皆是。

受以上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令人堪忧。这样的后果既不利于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也谈不上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的培养。这将扼杀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将会贻误学生终身,甚至影响国民整体素质,贻误民族强盛。因此,如何改善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条件,满足教学的需求;如何在实验教学条件不足下,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且优秀的学生是广大农村中学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艰巨课题,更是化学教师职责所在。如何才能改变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转贴于

1.加强重视,加大投入,完善实验员编制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有关,要促进实验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关键问题。只有相关领导树立了新观念,才能在经费投入、课程设置、师资调配和其他相关方面充分考虑到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教学改革给予保证。同时充足的化学实验员是化学教师做好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关键;他们能按时保质保量为化学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提供器材和药品的准备。基于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上,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学校分管实验的领导,不要认为有了一线教师辛勤耕耘,就能取得好的实验成绩,应配足实验员,我们才能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走向生活,让学生有了体验,才有创新的原动力。

2.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教师素质

在西部农村中,迫于生存的需要,大部分父母都外出打工,很多孩子留守在家,这样的现状加大了学校的压力,也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一边要需要出台多种吸引优秀人才措施,引导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来到条件艰苦的农村教学第一线,增强农村师资力量。

3.利用废旧物品,变废为宝

作为农村中学,实验不能做的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是资金缺乏,从而导致实验药品的购买不足,我们不能等、不能靠,要和学生一道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用品和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品,自制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用品,这样不仅能找到我们所差的仪器和药品,又能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增强环保意识。例如,我们可以用暖水胆碎片制硝酸银,从废干电池中提取初中实验常用的锌粒及碳棒,用一次性输液器代替导管,用输液瓶代替细口瓶装液体药品等,供实验所用。

4.组织实验技能大赛

针对农村中学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将所有的中学划分到不同的片区,根据每一个片区的情况,每年每一所学校派学生参加实验技能大赛,获奖者给以老师和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加强老师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同时又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有了这一个很好的动力,我想就能很好的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

总之,西部农村化学实验教学由于各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真正发挥它的功能。但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与逐步完善,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将会开辟一片新的天地,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接受教育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小。(贵州省兴仁县第一中学;贵州;兴仁;562300)

参考文献

[1] 金锡品.浅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2010.3.

[2] 邱艳.探究性教学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9).

第10篇

一、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的各主要学科中,化学与环境保护的话题联系得最为密切。从初中空气知识中“空气污染”的简介,水中“三废”的介绍,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的叙述到高中化学硫酸、硝酸知识中尾气的回收和利用,炼铁炼钢知识中高炉煤气的处理,电解电镀知识中重金属盐的处理、石油中石化工业产生的三废、煤和煤的综合利用中废气和废液的处理,无不紧密地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所以说化学教材本身就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环境保护教科书,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在介绍化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深入挖掘各章节中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进行化学实验,强化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形式,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基本知识也可以更直观地对各种物质的性质有所体验,教师应通过化学实验强化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到处都涉及了环境问题,如演示实验中通过氯气、二氧化氮等气体的嗅闻,学生实验中浓硫酸还原产物二氧化硫的刺激性、制氨气实验中氨气的刺激性、苯酚和乙醛的刺激性气味让学生从身边的或是自己的实验中体会到什么叫毒气的危害,更加强化了环境教育。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尾气进行处理,养成良好的实验态度和方法,从而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的极好机会。在一些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里,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或者及时烧掉,把有毒气体转化成无毒或毒性降解物。如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中,只要将尾气用碱液吸收,就可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有毒气体的泄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师生的伤害。许多学生在制取气体时不考虑药品的用量,总认为越多越好,搞得实验室毒气弥漫,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使学生逐渐在化学实验中树立节约意识。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点。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设计化学实验,深化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在教学时,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为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或是对某些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实验进行提出改进。诱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内容及仪器装置或变换实验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例如,对某些有毒气体(如SO2、NO2、CO等)的制备实验,应采取一定措施,如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或是改变实验装置和形式,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这样做,一方面是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对实验室空气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做NO2与N2O4相互转化的实验时,首先让学生思考尾气如何处理,有的同学提出用碱液吸收;有的同学提出放入密闭体系中不放出来等,然后再让学生讨论上述这些处理方法各自的优缺点,经过师生的进一步分析、讨论,得出最佳方案:生成的NO2位于相通的两小球,这样实验现象明显又简化了实验程序而且可以反复使用。进而将运用最佳方案操作,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一实例,让学生对很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思考探索最佳的实验方案,这不仅深化了环境教育,还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升华环境教育

如果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传授,也会使学生因为只接触间接经验而难以深刻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而且由于缺乏个人的亲身体验,无助于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笔者就让学生自行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检测学校环境的活动。由学生自己分好组,如收集分析方法组、收集现状资料组、收集有效数据组、收集处理方法组、讨论撰写论文组。通过一组学生收集到分析对象方法,如测定大气的降尘方法、测定雨水的pH及检测水中的某些离子的方法、如何给垃圾归类的方法等等,然后就用这些方法来对学校现在的环境作出检测,如空气质量中粉尘和各种有毒气体的含量、水的pH及硬度情况、垃圾类别及现有的处理方式等现状作好收集,通过大家讨论分析,归纳出有效数据的采用,再通过讨论和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到解决现状的处理方法,最后写成小论文的形式。这一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客观调查问题、收集和分析资料、参与决策,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教育,并且将环境与自己的利益和行为联系起来,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关心、爱护学校的环境,并将环境意识、对环境的情感外化为自觉的、具体的环境行为,积极参与改善学校环境的活动。如参与学校有关环境政策方面的讨论和决策;自己设计盒子收集废旧电池;对学校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举办废物再利用作品展览;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等等。

第11篇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再鏊述了。从教化学十多年,也确实体会到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重要性。近几年来中考实行理化实验加试。从考试效果来看,学生普遍操作技能较差;实验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没有什么起色;实验中能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观察、严格按照实验规范操作进行实验的学生寥寥无几。如此现实如何谈的上增强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

一、小城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化学实验教学的配制。化学实验室简陋或不够用,实验仪器、药品会出现短缺。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和管理人员也难跟上,仪器配备很难做到人手一套,在硬件的配备上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2)教师的现状 相当部分的教师强调的是实验步骤,学生要做的只是依葫芦画瓢跟着老师做,学生根本没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甚至还有老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背实验考试考的更好”。

(3)实验教学模式 当前,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课老师总是先讲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依据现成的实验步骤动几下,实验就完成了,没有给学生留出发展的空间。特别是两人合作时,有极少数学生只看不动手,也不留心观察实验、不记录有关数据。没有正确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化学实验教学要充分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面的独特作用。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级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

教学不能仅于教材,而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学生实验和家族实验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亲身经历和体验简单的实验活动。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难度不宜太难。实验种类可丰富。如可有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实践调查。可让学生从头到尾的完成 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在完整的实验中学会科学探究方法。

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同样需要改变。教师对实验的指导不能“越俎代庖”,要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

(1)指导实验要循序渐进。九年级学生的实验技能普遍比较差。实验教学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人体吸入的气体探究”这节课中,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操作比较难掌握。这种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在课堂内如果掌握不了,可在课外指导学生经常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这种操作的掌握,使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中的难点得到分散,也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提供了感性材料。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要做到循序渐进。

(2)指导学生实验要有度有数。任何教学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极少数“尖子生”的。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教师要根据实验课的内容的难易,时间长短等,设计出实验中需要学生完成的考题,根据学生个体能的差异分别对待,给能力强的学生多设几个问题。努力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和突出少数的关系。努力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和突出少数的关系努力做到花费80%的精力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尽力创造让学生创造让学生多动手的条件,最好做到一人一组开设实验,独立分析思考。

教师对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也要做到有度、有数。能估计将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但不否定实验中的“放手”让学生实验。教师要根据各实验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切实可行的实验形式,在有序指导的基础上,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四、完善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还必须完善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初中的化学教学,大部分是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忽视对学生实验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这必疑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相违背的。不利于全面发展学生。

实验技能的考查,除了采用较常规的方法,如写实验报告或实验小论文之外,还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考查和记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等各方面做出综合评价。在实验人教学中,开展学生自评。学生对实验的内容进行反思与小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面必须进行优化:优化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第12篇

1.1自我展示

无机化学教学共两个学期,在每学期的期初组织一次自我展示演讲。演讲题目自拟,以感人为最终目的;要求团队所有成员参加,时间限制在3分钟以内。在自我展示的教学环节中,学生演讲最多的题材是对就业的困惑、对人生的感悟、对未来的向往、自己最喜欢的人或最近最热点的话题等。演讲时间虽短,但是本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由于演讲成绩取团队成员演讲成绩的平均值,所以在演讲前每个团队成员之间都会积极准备,彼此之间互相讨论和帮助,争取本团队成员都能在比赛中完美展示,共同获得好成绩,从而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1.2学生授课

每学期选出部分无机化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分配给各个教学团队,队长组织本队成员对分配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课堂导入、主要教学内容、课后小节等。课堂要求互动和质疑,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扩展,授课时间要求在45分钟之内。教学形式不限,以生动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全程参与,监督和辅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准确性的把握。我们以学生主讲的无机化学理论课程设计为例:课前需要进行如下准备:①研读教材掌握教学的基本理论;②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知识扩展;③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分工,以及教学互动环节等。④正式上课前,进行模拟教学,教师在模拟教学中进行质疑,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指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不足、不准确和不正确的地方。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辅助课堂教学,回答“小老师”不能准确回答的学生的质疑,在教学小结中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并对学生的授课情况做简要的短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此环节中,团队成员的成绩依旧相同,因此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提高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通过课外预习和资料的检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再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同学的质疑过程对授课学生知识准备的充分与否、快速反应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也是考验和锻炼。

1.3撰写科研小论文

鼓励学生实时检索无机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研究方向自学并撰写专业小论文。目前学生撰写的论文报告有“纳米材料”、“最新分离技术”、“石墨烯的应用”、“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应用”等。每个团队选拔出最优秀的论文,制作演示文稿,在第二课堂时间(每学期选择一个休息日)进行论文汇报。本环节中,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得到了培养,在文献检索、阅读过程中还拓展了专业视野。另外,通过学习了解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而明确未来学习和工作领域的选择,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

2培养创新能力及操作性

2.1知识扩展

化学教育专业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师范性,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视野的大小直接决定其在未来中学教育中的教学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扩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的科研思维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本教研室教师会在教学的相关理论中引入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教师自己课题组的相关科研成果。例如:在学习第五和第六副族元素时,教师把自己课题组最新制备的官能化杂多酸成果介绍给学生,重点介绍科研思想。因为科研成果为自己的老师研究所得,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果离自己没有那么遥远,从而可以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培养科研思维,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2.2开放实验室

此环节主要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2.2.1开放本科实验室每学期本科实验室开放两次,开放时间在期中,因为此时,大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无机化学理论知识体系已相对完善,能够独立或合作设计完成实验活动。参与开放实验室活动的同学要先递交“申请书”,申请中写明实验内容、所需仪器和设备、相关药品及材料。学生可在实验教师指导下反复实验,直至成功达到设计目的。每学期活动的内容主要围绕如下几个方面:①鼓励学生对做过的无机化学实验设计大胆质疑,提出改进方案,并指明改造后的优势;②对做过的无机化学实验,学生在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可对某个实验或某个实验步骤进行微型化设计;③在教师的介绍下与合作中学的一线化学教师共同探讨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参与中学化学实验的设计及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搞好中学教学的重要实践渠道。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创造性和实践操作性。同时还间接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2.2.2开放研究生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首先提出了整合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思路[5]。以此为鉴,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后期,允许部分实验技能较强、勤思考、爱提问的同学参与到研究生的创新性科研工作中。对于刚进入实验室本科生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科研基本技能培训,包括学习国内外科研文献的检索方法、熟读科研文献、了解无机化学领域的理论和最新研究热点、掌握无机合成技术、掌握无机化合物制备及性质研究方法、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参加研究生的科研组会并适当进行文献汇报。二是科研探索,在经历了基本的学习训练后,对于学习能力强的本科生,在保证不耽误本科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在导师的指导下和研究生的监督下完成一些可行性较强的科研项目。目前每年都有部分本科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这些学生是校大学生创新和创业项目的主要申报者,也是未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生源。和其他学生相比,他们都会较早的制定人生规划,有目标、有理想、能吃苦、善于思考且动手能力强,而且在未来选择研究生报考专业时的目标更明确。

3结语

第13篇

论文摘要:新形势下制约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认真分析这些制约因素,研究相应对策,调整和优化有关教研工作,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调查研究制约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就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性地提出教研对策。

作为教学研究人员,我们特别注重到农村中学甚至是山区中学听、评课,与教师座谈、交流。在近几年的听课及视导检查中,深感驻城中学与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显著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仅体现在一年一度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上,也表现在学生的化学观念和综合素质上。分析制约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因素,研究相应的教研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化学教研工作,努力缩小城乡学生在化学意识、观念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别,是新形势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每个化学教研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制约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1师资状况

受城乡生活环境、子女上学便利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队伍是不够稳定的。尽管化学学科大多只在九年级一个年级开设,所需要的师资也不多,但由于前述原因,各地初中化学教师师资的分布很不均衡,在有些县区(如山东临沂市的平邑县)的个别学校根本就没有一个化学专业毕业的,学校领导不得不从相近学科的“富裕”教师中选拔兼课;同时,也有些学校(特别是驻城中学)则是“僧多粥少”,闲置了部分具有大专甚至本科学历的化学教师,他们中的这些人不是进了实验室就是去了教导处、图书室或是兼任其他的学科。人力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困扰和阻碍了部分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2办学条件

毋庸讳言,现在许多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还比较差,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且不说上网下载教学资料,一些学校连起码的打印纸张都难以向教师提供,不少化学教师根本就没有到外地参加学习或培训的机会。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当部分的学校化学实验仪器破损、缺少严重,也几乎没有专门的实验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条件或时间的限制,“讲实验”便成了普遍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又如何谈起呢?这是制约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客观因素。

1.3教学管理

调查发现,在不少农村中学领导的心目中,化学是一门小学科、副科。教导处在安排课程表时,不是把化学排在上午的最后一节,就是排在下午的第一节或最后一节;化学教师用在准备实验上的时间不给算工作量,而实验室里即使有人从事实验员的工作,多数也是管理房门而已,对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帮助不大;在对教师量化考评时,同样是一节课,化学科是语数外等学科工作量权重的80甚至更低……此外,由于多数学校的化学教师仅有1~2人,这也给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在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推门听课研讨及教案评比等活动中也缺少学科内的指导与交流。

1.4教师素养

由于农村中学管理上的相对松散,加之缺少同学科教师间的竞争,致使个别化学教师养成了懒散的习惯,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晋了比较满意职称的教师,更是感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孬干好一个样,缺乏工作和学习的上进心与积极性;从专业素养上来看,面对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如何高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感到束手无策,更不必说制作课件、编制学案、整合与开发教学资源了。再者,化学新课程中很多问题的呈现已经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再单一,很多答案也是开放性的,这令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起来增大了不少的难度。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依赖教材和教参的现象,照本宣科,缺乏对教材进行开发创新的能力,忽视利用身边的、生动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难以引导学生去感悟化学新课程潜在的内涵,不能把新教材中的新理念有效地融人教学过程之中。

此外,多数化学教师做班主任工作的经历较少,缺少必要的管理经验,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或分组实验中表现得调控不力、措施不当,教学效果较差。

1.5生源质量

驻城中学尤其是民办学校的扩招,导致农村中学生源锐减,家庭条件差、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学生(留守少年)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些学生中的相当部分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想学、不愿学的厌学现象。缺少了父母的监管,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再加上本身基础普遍较差、学法不当,到了九年级学习化学时,除了开始学习新课时带来的一丝新奇外,一经进入实质性的学习,就慢慢跟不上步伐了。这不能不说是制约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2提高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教研对策

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办学条件及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教研工作者难以左右的。我们所能够做到的,是通过我们的工作引起管理者对化学学科的重视和对对化学教学的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和教研活动转变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指导他们提高教学水平,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

2.1精心组织专题研讨活动

及时、精心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力促农村中学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研讨活动尽量包含公开课、经验交流和专题报告等内容。研讨的专题要根据听课、视导中发现的问题来确定,如如何上好实验探究课、如何处理习题、怎样进行化学课的复习等。专题确定之后,就要紧紧围绕相关内容确定恰当的上课人选,安排具备这方面经验的老师提供交流材料,可能的话,也可请外地专家做专题报告。在安排上课人选的时候,要同时兼顾城乡教师,既为更多的农村教师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也让他们看到城乡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究竟存在哪些差别。经验交流材料尽可能多地让农村中学教师来提供,给他们压担子,促使他们加强学习、及时总结,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教研人员对他们的信任和器重。公开课后的说课、评课及专题报告或教学指导意见是研讨会的重点,可先安排上课教师说课,再安排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或教研员来进行评课,最后进行互动式的提问、他评。评课的要点要紧紧围绕专题进行、围绕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突出问题进行,以体现公开课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2面对面进行教学指导

把教研工作的重心切实下移到基层农村中学,特别是向山区中学偏移,进行面对面的指导。针对不同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有计划地探讨、交流教学的热点和疑点问题。将原来的“遥控教研”转变为“上山下乡”式的“田野教研”,由“集中教学指导”转变为与教师面对面的“平等对话、交流合作”。听课带着问题听,评课评在点子上。努力做到“三多一少”,即多鼓励、多指导、多倾听、少指责,体谅和理解农村教师的苦衷。调查发现,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最希望的专业指导方式是在“作为合作伙伴,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上。

在一次视导听课中,我们和某农村中学的一位化学老师结合上课情况谈起了如何处理讲授和练习的关系问题。这是一节“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新授课。教师认为“我班学生基础差,这部分内容又是难点,你不多讲学生就搞不懂”,于是在课堂上花大力气、用长时间来讲解,讲不同类物质化学式的意义,讲化合价的来历,讲怎样根据化合价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该讲的讲了,不该讲的也讲了,到了快下课时也没有讲完。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如坐云雾”,“讲”不断,理还乱。在评课中,我们引导教师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班上的学生,一下子听这么多的内容,能接受得了吗?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只是获得了表面知识,没有学会学习方法,不能从深层次上理解知识,更不会主动地去探究,表现在解题时就不会应变和迁移。然后我们分析得出,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书写化学式、为什么要和化合价结合起来去写化学式?同时必须注重方法指导,边讲边练,各个击破教学的难点。在练习时,一定要把握准学生的起点,由易到难,分层进行。最后我们一起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学理念上存在偏差,认为学生基础较差,不讲不行,殊不知这种低效的讲解耗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对学生的能力提高非但没有帮助,反而逐步形成恶性循环;二是讲课追求大而全,恨不能包罗万象,处处当作重点的结果便是没有重点,学生无所适从;三是不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确定教学起点,一味地追求低起点、小步子。分析了讲授和练习的关系及处理方法,在当天下午这位老师重新在另一个班级上这节课时,虽然讲得少了,但由于注重了方法指导,练习到位,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2.3校际联研,送课下乡

针对本校内化学教师偏少难以开展研讨交流的实际,大力开展校际间的联研活动对提高教师素质水平就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校际联研活动,不仅能够拓宽教师视野,实现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相邻农村中学的教师坐在一起,通过相互听评课等活动,针对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一同研讨,满足了这些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需要。

要做好校际联研活动,除了与相关学校领导的沟通和协调之外,关键是提前安排有关化学教师确定研讨主体,准备交流材料,提高研讨效果。如针对农村中学不能较好地开展实验教学的实际,我们曾经进行过校际联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许多好的对策,有的教师还把改进后的仪器装置带到了现场进行了展示。

(1)寻找实验代用品。比如把矿泉水瓶改造成烧杯和漏斗,把药瓶改造成试管和量筒;用废金属代替化学实验中铝、铁、铜;用植物的花、叶自制酸碱指示剂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节约和环保意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改进仪器装置或实验内容。如使用常见的药瓶、软管等组合成制取气体的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不必制作紫色小花而采取增加对比实验的方法同样能让学生获得信服的证据,即先将二氧化碳分别通人2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此时都看不出有明显的变化,一支留做对比,向另一支里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立即会变为红色,将变红的溶液加热后又恢复为原来的紫色。

(3)给学生列出可以作为实验代用品的仪器、药品,组织学生搜集、整理、分类,建立化学实验角,让有余力、感兴趣的同学在课余时间不受时问限制的去拨弄一番。

送课下乡,是发挥驻城中学的优秀教师资源、实现取长补短的重要途经之一。由于驻城中学的师资力量较为雄厚,适时组织这些学校的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学上示范课,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说课、研讨再让听课的农村中学老师稍做准备后同题上课,再说课、再研讨,这种跟踪式的教研活动,既让他们相互学习、借鉴,又为他们牵线搭桥,为今后的学习与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送课下乡,不单单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更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思考和讨论教学的方式、方法问题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在送课下乡的过程中,我们曾对此进行了探讨。大家认为,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4开展教学案例、课件评比以及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

除了定期开展的课堂教学比赛、论文评比之外大力进行教学案例、课件评比以及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及时发现素质比较全面、能力较强的教师并重点进行指导和培养,在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尽可能推荐农村中学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尤其是对有两名以上化学教师的学校,尽力把他们的化学教研组长培养成为骨干教师。可以说,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就是一个好的教研组,这个学校的化学教学质量就会大为提高。

经常为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选编一些实用性强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材料,把教学案例评比中的优秀教案结集印发,定期为这些学校的老师提供单元或阶段性检测试题,征集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与协调,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材料指导的主题内容。

2.5借助网络平台,与农村化学教师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第14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育 创设情境 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化学实验仪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化学元素中的各种形、色、光、动、静等合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快乐积极地学习。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表明,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课件、化学实验,可营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过程的圆满度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化学教学改革朝着更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基础是成功的开始,创设情境,良好的导入,形象而生动的化学实验,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把化学试验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声、色、味、情景融合在一起,营造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课程初始就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新知充满热情。在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加以启发和引导,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学习步骤和原则,根据课程必须掌握的内容,巧妙运用各种课件和化学仪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一堂生动有趣的化学课,可以在课程伊始就播放化学实验视频,让学生观赏实验,在好奇中发现问题,总结出神奇的地方,配以美好的视听觉享受,营造愉悦、轻松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能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在心灵的交流碰撞中,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方面的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化学新知的学习,使得学生提高积极性,主动掌握知识。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化学新知的学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传统教材的重难点突破。可借助电教媒体和化学实验仪器,根据不同的化学教育教学内容,以及化学教材中要重点掌握的内容,配以图片欣赏和化学实验操作,让学生沉浸在对知识的无限遐想和神往中,使学生的感情处于活跃状态。再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启发,可以解决化学课程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实际观赏中得到熏陶和启发,开阔视野,使得学生更热爱化学这门课程,更积极、主动地掌握新知,为学生学好数理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严谨的实验操作流程,在学生今后的为人处世中都有裨益,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实践热情源于对知识的探索。通过动手实践,通过老师循循善诱的启迪,学生对知识达到新的认知,在发展思维的同时,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对信息进行反馈和理解,在化学实践中得到各方面训练。操作过程和化学成果是对化学教育教学实践成果的反映。因此,在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以引导、启发,运用各种仪器,在快乐实践操作中,进行情境演绎,激发学生的操作欲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学生互相探索,不断创造新成果,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一次次的化学实践中不断巩固新旧知识,在实践中成长。

四、创设情境,使学生协调配合,强化新知。

创设情境,特别是最后教师指点、总结环节,能够使学生更协调配合,强化新知,达到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的重要目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化学课程内容和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学生动手实践,互相探讨、取长补短,让学生乐于展示才华和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完成实验全过程,通过成果的展示、自己的归纳总结,对典型问题做出分析、对自己或他人的成果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最后,教师或学生小结,使得对本次化学课程的学习有所升华,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知识脉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得学生在欢乐中探索求知。

综合论文的分析研究,总结中学化学课改研究现状和特点,展望课改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新知,有效强化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冉鸣.化学教育.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8-01.

[2]牟晓红,冷宝林.化学分析.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05-01.

第15篇

关键词:化学;趣味实验 ;“开胃菜”

1趣味实验是培养学习兴趣最直接的方式

开展趣味性实验的目标是不断开发学生的知识体系,运用创新有趣的实验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总结经验和进行自主探究,并逐步找到属于自己的化学实验学习途径【1】。想要给学生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便是一个可以达到这些目的的有效方式。

例如,在开学第一课时,我校老师常常选择以下几个趣味实验来导入:

(1)无中生有:课前在白纸上用毛笔蘸取酚酞试液写上“化学”两个字,晾干,在课堂上用喷壶往白纸上喷氢氧化钠溶液,干净的白纸上立刻呈现出红色的“化学“两个字。以别样的方式进入了化学课的学习。接下来如表演魔术一般演示第二个实验,(2)魔棒点灯: 取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在表面皿中,再滴入一至两滴浓硫酸,用玻璃棒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搅拌均匀,用这根玻璃棒蘸取搅拌后的混合物去点酒精灯,这时可以观察到酒精灯被这根神奇的玻璃棒点燃了!学生对此惊喜不已。这时又进行第三个实验,(3)镁带燃烧:用坩埚钳夹住一小段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燃烧的镁带立即发出耀眼白光,照亮整个教室!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因为是开学第一课,只需学生认真观察现象,演示完这三个实验后可以对实验原理略作解释,让学生带着惊喜,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开始化学课的学习。

2 趣味实验的探究性,促进知识理解

趣味化学实验能够更好地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呈现出来。实验目的并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实验的演示和操作方法,而更重要的是用这样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很多化学知识点,如果教师单纯地采用知识讲授的方法,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并不是太深入,对于知识的理解当然就不透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地转变教学思路,可以以一些趣味化实验作为知识的辅助,让学生在实验观察过程中慢慢深化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这样通常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化合反应”时,我们做了“空瓶生烟”的实验。首先准备两个集气瓶,一个滴入几滴浓氨水,另一个滴入几滴浓盐酸,用玻璃片盖住,然后将两个瓶口对接,抽开玻璃片,便可观察到瓶中充满白烟。这种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可以让学生试着写成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在讲催化剂的时候,我们做了“滴水生紫烟”的实验。首先将锌和碘单质混合在一起,没有反应现象,接着我在混合物的表面滴加几滴水,立即引发了反应。由于反应放出热量,而使碘单质发生升华,学生看到了紫烟升腾。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写出反应方程式:Zn+I2=ZnI2,进一步强调水在此起的催化剂的作用。

3 设计课外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中学化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化学实验、调查与研究、开放性实践活动等。我统计了一下,光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调查与研究”就有11处,“课外实验”有9处,也就是几乎每一章节都涉及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这些环节的设计致使化学教学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科学研究性质也逐步加强,对学生的调查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为中学化学课外趣味实验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老师们如果合理充分的利用这些环节的设计,不仅能够考察学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能给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提供机会。我相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定会对学到的内容有更深刻的反思和体会。

例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的时候,我们给学生设计了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课外实践活动。同学们纷纷参与进来,选取的材料很丰富,有紫甘兰、胡萝卜、番茄、西芹、苹果、西瓜等。有人用榨汁机来获取汁液、有人用家里捣蒜泥的钵,捣烂以后用白酒浸泡,用纱布过滤,得到的滤液就是指示剂。他们用家里的白醋和洗碗精对这些指示剂做对比试验,得到紫甘兰和胡萝卜汁是比较理想的指示剂。再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了柠檬、牛奶、自来水等生活中的物品。他们将试验过程录成视频,或是写成小论文,带到学校跟同学一起分享心得,展示成果。

在学习了水的净化一节后,我们布置了自制简易净水器的课外实验。同学们把作品带回学校,我们给他们准备一些浑浊的河水,让他们相互展示净水器的效果。在相互比较中,鹅卵石、纱布、活性炭的作用不言而喻。虽然学习任务重,但同学们依然很乐意去参与实践活动,在动手和讨论中收获乐趣、收获知识。

4 应用趣味实验,加强实验安全教育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也不可能所有都是安全的,只有严格按照实验的规定程序进行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但由于学生对此并不是很重视,导致了实验的安全教育很苍白。

比如在讲氢气的时候,每个教师都会强调,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先验纯。但是只凭口头强调,学生往往不会重视。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来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准备一个喝水的纸杯,大约200毫升,在杯口处剪一个缺口,杯底中间开一个小口,小口直径比粉笔略小,用一段粉笔挡住这个小口,缺口处用导管连接制取氢气的装置(简易的或启谱发生器都可以)。加入锌粒和稀盐酸产生氢气,大约过 一分钟,纸杯中收集到了一定量的氢气这时移出导管,拿开粉笔,用燃着的小木条伸到小口处,瞬间“嘭”一声巨响,纸杯被弹起从三四米高的地方落下。没心理准备的同学都被吓到了。但就是这一吓,让他们感受到了氢气爆炸的威力!再也不敢忽视实验的安全了。在做粉尘爆炸实验的时候,我们在原有的面粉爆炸基础上,增加了奶粉、葡萄糖粉、茶叶粉、镁粉的爆炸实验。让同学们对生活生产中的安全警示予以重视。

5 结语

综上所述,趣味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中不仅仅是“开胃菜”的作用,它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资源。所以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已有的趣味实验,并积极开发新的贴合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的更多的趣味实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