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债务审计论文范文

债务审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债务审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债务审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渗漏;预防;治理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已经不满足于以前的解决温饱问题了,现在越来越讲究生活质量,特别是现在住房的问题上已经不满足于遮风避雨的基本要求,越来越考虑舒适、美观、实用的问题,因而房屋渗漏的问题已经成为一项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目前东营仙河镇地区,最主要的住宅楼结构形式是多层的砖混结构及多层框架结构,人们住进去之后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渗漏的问题,目前比较常见的渗漏部位是屋面、外墙、卫生间墙体等部位,其中以屋面渗漏居多。下面我就对多层住宅楼的屋面渗漏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进行探讨。

1 坡屋面渗漏

1.1 坡屋面渗漏的原因

现在仙河镇的住宅楼通常都采用了坡屋面的设计,坡屋面的防水性能和隔热性能都比以前的平屋顶好多了,但并不代表就没有问题了,坡屋面渗漏质量通病现象在材料和施工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1.1 材料方面的原因

屋面瓦不符合相应的行业标准。吸水率过高、雨后发现瓦的背面出现水滴现象;尺寸、规格误差较大;平瓦接缝一般3mm及其以上,雨水可直接进入。

1.1.2 施工方面的原因

在保温层上做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由于屋面坡度较大,施工质量没有保证措施,砼浇筑普遍不密实。瓦屋面漏水,雨水渗过细石砼及保温层在隔汽层上汇集,客观上隔汽层起到防水层的作用,但由于施工过程中没有保证屋面隔汽层与天沟防水层有效结合,导致屋面有雨水渗漏时,流入未结合处而渗入室内。

铺贴屋面瓦时,水泥砂浆不饱满、有露瓦钉、上下瓦搭接不够、瓦与瓦之间接缝过大、脊瓦与屋面瓦瓦槽处空隙过大等现象,因此屋面瓦作为关键一道防水层失去作用,导致雨水进入保温层,乃至渗漏到室内。

女儿墙与屋面瓦接触处处理不当,八字形水泥砂浆封盖有裂缝现象。

使用方面。居民进户后进行各种装修,特别对坡屋面的晒台地面重新进行高级装修,在不经意中破坏了晒台地面下的防水层,造成晒台渗水进入室内。

另外,开发商不正当压价及无序分包,导致从设计、材料供应和施工等各道环节质量降低,也是造成屋面渗漏的一个原因。

1.2 坡屋面渗漏的预防措施

1.2.1 严格控制材料选购质量

防水层卷材必须满足相应的质量标准及各项技术指标。

屋面瓦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746-1999及有关标准,屋面瓦的遮盖宽度b1以及遮盖宽度的正、负允许偏差值应由厂家给予提供说明;屋面瓦的外观质量:屋面瓦任何预定的接触点与平参考面的间隙不应大于3mm或b1/100(取其大者为准);瓦的吸水率符合相应的要求;屋面瓦及配件瓦经抗渗性能试验,瓦的背面不得出现水滴现象[1]。

1.2.2 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坡屋面施工前,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详细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保证铺贴的瓦接缝尽可能严密,且对平瓦间搭接及脊瓦与平瓦间搭接处缝隙均应用粘结砂浆或密封材料封严[2]。

选用合格的施工队伍,认真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及现场指导,按合理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加强成品保护。

严格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及《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中相应的规定进行检查与验收。

加强细部节点施工控制。如天沟、老虎窗、女儿墙等特殊部位质量认真控制。

2 刚性防水屋面

2.1 造成刚性防水层裂缝的原因

2.1.1 设计原因(根源)

泛水处不设伸缩缝,因屋面板与墙体刚度不同,防水层与女儿墙的接触面间就存在相对位移,当屋面板发生变形时,必然导致防水层开裂,雨水就会从防水层与墙面连接处的裂缝渗漏。

女儿墙开裂以及压顶未做防水处理,导致渗漏。

女儿墙是突出屋面的墙体,由墙身和墙体压顶组成。雨雪水渗入女儿墙墙体的途径有:压顶出现裂缝,水从压顶裂缝渗入;泛水处密封失效,水从泛水处渗入。

女儿墙开裂渗漏的原因有:墙体砌筑质量较差,墙体中形成竖向贯通裂缝;混凝土压顶因热胀冷缩而开裂时,带动女儿墙产生水平或垂直方向裂缝;位于承重墙上的女儿墙因屋面构件的变形影响,带动女儿墙开裂,甚至在山墙的屋面板支承处,将女儿墙向外推出。

2.1.2 材料原因

对于刚性屋面,刚性防水层在浇灌铺设硬化过程中,很难避免干缩引起的开裂,而且由于刚性材料对屋面结构的变形较为敏感,混凝土虽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但抗剪、抗拉能力较差,易受地基不均匀沉降、屋面结构构件变形和相对位移以及防水层本身热胀冷缩所产生的不均衡温度应力等影响而开裂。此外,在分格缝处嵌缝的密封材料本身质量不好,刚性防水层的原料(砂,石子等)质量不高,含泥量较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收缩率,易造成渗漏。

2.1.3 施工原因

1)钢筋设置。钢筋应放在防水层中间偏上的位置。太靠上易露筋锈蚀,太靠下则扩大了防水层断面的受拉区,削弱了钢筋作用,防水层易开裂。

2)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要求控制在0.55以下,但施工时为了方便随意加水,扩大了水灰比,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增大了混凝土的干缩值及干缩裂缝,同时防水层抗渗性降低,容易风化和碳化,影响了耐久性。

3)在施工时振捣不实、厚薄控制不均、表面收光不好、养护不良,影响密实性和强度,导致板块开裂渗漏。

4)分格缝留缝过小,影响嵌缝质量;或进行分格缝嵌缝作业时,未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以及分格缝定位不准,偏离了屋面板端支承轴线,防水层在支承处开裂渗漏。

5)因施工质量不好,导致突出屋面的管根部泛水渗漏。

6)防水层在水落口处搭接不良,导致搭接缝处裂缝渗漏。

2.1.4 管理原因

1)年久失修,许多屋面的天沟、水落口等处被树叶、泥土,垃圾等杂物堵塞,水不能及时排走;屋顶、女儿墙及其他构筑物外饰面起壳开裂,未及时修补,导致构造节点破坏,渗漏情况加剧。

2)管理不善,使用不合理。在屋顶上任意堆放杂物、乱搭乱盖、在屋面上架设天线、广告牌等,不注意保护防水层,使防水层发生破坏引起渗漏。

2.2 治理方法

2.2.1 有规则裂缝的处理

有规则裂缝主要发生在预制装配式结构屋面上。引起有规则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屋面结构应力及温度变化造成屋面板板端的应力变化,而导致防水层开裂。处理有规则裂缝的方法有:(下转第102页)

(上接第77页)1)将裂缝处的保护层铲除干净,清理裂缝内及两侧的浮灰杂物,喷涂基层处理剂,在缝内嵌填密封材料,略高于防水层,在缝上空铺或单边点粘宽度不小于100mm的卷材隔离层,然后铺贴宽度大于300mm的卷材覆盖。

2)利用弹性密封材料修补裂缝,以适应基层变形,防止拉裂。首先清除50mm范围刚性防水层,沿缝剔成20-40mm宽,深度为宽度的0.5-0.7倍的缝槽,清扫槽内浮灰残渣,然后喷涂基层处理剂,埋置背衬材料,缝内嵌填密封材料且超出缝两侧不小于30mm,并高出平面不小于3mm,表面呈弧形。

3)采用防水涂料维修裂缝时,沿裂缝清理表面浮灰杂物后,先在裂缝与涂膜之间设100mm宽度的隔离层,然后铺设两层带有胎体增强的涂膜防水层,宽度为300mm,接缝用涂料多遍涂刷形成一定厚度封严。

2.2.2 无规则裂缝的处理

无规则裂缝特点是裂缝长短不一,方向不定,疏密不匀。处理方法为:清除裂缝及其周围保护层,将裂缝部位面层浮灰杂物清理干净,沿裂缝铺贴宽度为250mm的卷材或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满粘满涂贴实封严。当遇到有多条裂缝集中在一起的裂缝区时,清除保护层,范围稍大于裂缝区,清除浮灰,涂刷基层处理剂,然后铺贴防水卷材或者带有增强胎体的涂膜防水层。

2.2.3 大面积龟裂的处理

对于大面积老化龟裂的位置,将老化龟裂部位全部铲除干净,至其四周为良好防水层为止,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新的卷材防水层,并与旧防水层严密搭接。

2.2.4 天沟、檐沟、泛水等部位开裂的处理

在裂缝内嵌填密封材料,缝上铺设卷材附加层或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附加层。铺贴的卷材要封严。

2.2.5 女儿墙、山墙等高出屋面结构与基层连接部位开裂的处理

将裂缝处清理干净,缝内嵌填密封材料,在上面铺贴卷材或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并压入立面卷材下面,封严搭接缝。

2.2.6 伸出屋面管道或预埋件环向裂缝的处理

将管道或预埋件周围和密封材料清除干净,管道及预埋件与找平层间剔成凹槽,并整修找平层,槽内嵌填密封材料,增设附加层,上面增铺一层卷材或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用金属箍或铁丝绑扎牢固,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产生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对新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具体包括债务重组定义、债务重组方式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三个方面。研究表明,债务重组准则变迁的突出特征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实质就是国际趋同。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堵”了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将利润转移给债权人这个“漏洞”的同时,仍客观存在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利润的可能。文章建议注册会计师在审查时,尤其应关注关联企业之间债务重组交易的公允性。

关键词:债务重组准则变迁比较启示

一、基本缘起:会计历史性变革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顺应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这39项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完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任务,成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要的里程碑。这也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其突出特征就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来说,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使用范围还比较谨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对于财务会计模式的改进和改革将具有深远的意义。公允价值会计代表了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它将起到连接财务会计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作用。新会计准则引入的公允价值计量,更强调反映经济实质,更注重信息披露。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和损失才最接近现实,向投资者提供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才是最相关、最真实、最有用的。由于公允价值也具有数据、资料不易取得,计量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得出的信息不够可靠等缺点。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引入是比较谨慎的、有条件的,只是适度引入,而不是广泛引入。在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一些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致使盈利能力下降或经营发生亏损,资金周转不快,出现暂时资金紧缺,难以按期偿还债务。在此情况下,虽然按我国法律债权人有权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但在债务人主管部门申请整顿且经债务人与债权人会议达成和解协议时,破产程序应予中止。此外,即使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也可能因为相关的过程持续很长,费时费力,结果还可能难以保障债权人的债权能如数收回。于是就有了另一种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债务重组,包括减少债务本金、债务利息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为了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称“新债务重组准则”)。

二、新旧债务重组准则变化:比较与启示

财政部曾于1998年《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范债务重组实践。由于引入公允价值,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进行反映。但是,由于当时生产资料市场和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中,相关公允价值难以真正“公允”,从而有可能影响因债务重组而产生的“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基于此,财政部又于2001年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重大修订,不仅拓展了债务重组的概念,而且在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规定方面有很大突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加之2006年新会计变革背景之公允价值引入和市场环境变化对债务重组的新要求,财政部又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修订。我们认为,了解此次会计变革背景对思考准则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债务重组准则必然要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以体现会计变革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如下差异。

1、债务重组的定义

旧准则中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新准则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新旧准则比较,其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旧准则中未以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为前提,而新准则中指明,进行债务重组的前提即为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第二,旧准则未指明债权人做出让步为债务重组的结果,就包括了债权人做出让步的事项,也包括了未做出让步的事项。旧债务重组的定义过于模糊,未指明债务重组的前提是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也未强调债权人做出让步。债务重组的性质即为修改债权债务合同的经济行为,其前提是合同的一方(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双方协商或法院裁定更改合同。这里新准则强调了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应是客观上不能履行而非主观上不能履行。而按照旧准则定义,只要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协议,不论债务人是否有能力清偿债务,均视为债务重组。这就大大增加了利润操纵的空间。只要债权人与债务人合谋,就可以相互随意调节或转移利润,尤其是关联方企业时,这就更为严重。此规定显然违背了债务重组的本意,从而使债务重组成了操纵利润的新手段。新准则则避免了旧准则的上述缺陷,明确了债务重组的前提是债务人发生了财务困难,债务重组的结果是债务人获得重组收益,债权人发生重组损失,从而使债权人的会计处理更为稳健。即便如此,新准则在“堵”了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将利润转移给债权人“漏洞”的同时,仍客观存在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利润的可能。建议注册会计师在审查时,尤其应关注关联企业之间债务重组交易的公允性。

2、债务重组的方式

旧准则债务重组方式包括: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新准则认为,债务重组准则方式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不包括上述两种方式;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债务重组方式的变化主要是形式上的而并非实质上的。新准则关于债务重组方式的归纳显得更为完整与简练。

3、债务重组中债权债务方的会计处理

(1)债务人会计处理

第一,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旧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以产成品抵偿应付账款为例,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账款,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借:应付账款,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而在新准则中,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记入当期损益。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贷:库存商品。

第二,当用债务抵偿资本时,旧准则要求债务人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份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账款,贷:股本(股票面值);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新准则要求债务人应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实收资本);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和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记入当期损益。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账款,贷:股本(股票面值);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第三,当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益金清偿债务时,旧准则要求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作为资本利得,记入资本公积,以银行存款偿付应付账款为例,简化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账款,贷:银行存款;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而在新准则中,债务人将此差额作为重组收益,记入当期损益。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账款,贷: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2)债权人会计处理

第一,将债务转为资本时,旧准则中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股权的入账价值。以应收账款转为资本清偿债务为例,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应收账款。在新准则中,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按股权的公允价值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债权人因放弃债权的账面价值与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益处理。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贷:应收账款。

第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旧准则规定债权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设计多项非现金资产,债权人应按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以固定资产和原材料抵债为例,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债权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固定资产与原材料公允价值之和);原材料(债权账面价值×原材料公允价值/固定资产与原材料公允价值之和);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在新准则中,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应将受让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记入当期损益。以产成品抵偿应收账款为例,会计分录为: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坏账准备;库存商品;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贷:应收账款。

新准则体现了与美国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对参与债务重组的非现金资产和股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由此债权人的损失得以显现,体现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当然,整体而言,新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非现金资产和股权,使得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会计信息更客观公允。与旧准则相比,这是一个重大进步。并且也减少了利润操纵的空间。然而,新准则仍客观存在利润操纵的空间。因为新准则要求债务人将债务重组中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不再记入资本公积,而是记入当期损益。这就意味着债权人可与债务人合谋,通过将债权人利润转移到债务人账面上,从而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我们建议注册会计师应尤其关注关联企业之间债务重组交易的公允性审查,以此规范债务重组交易的公允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评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J].会计研究,200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6(9).

[4]黄学敏: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会计研究,2004(6).

第3篇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修订和实施,对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给会计、审计实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本文从债务重组的审计特征分析入手,探究其合理可行的审计对策,旨在对审计实务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债务重组审计的特征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中对债务重组的定义为: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新准则强调了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前提条件,并突出了债权人做出让步的实质条件,排除了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等的债务重组事项,如在债务人发生困难时,债权人同意债务人用库存商品抵偿到期债务,且不调整偿还的金额和时间,实质上债权人并未做出让步,则不属于债务重组。因此,对债务重组的审计有别于对其他会计要素的审计。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债务重组审计目标具有交叉性

    债务重组审计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评审债务重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应结合采购与付款循环包括采购和付款两个方面进行审计。在内部控制健全的企业,与采购相关的付款交易同样有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应针对每个具体的内部控制目标确定的内部控制实施相应的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测试。付款交易中的控制测试的性质取决于内部控制的性质,而付款交易的实质性程序的实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关键控制是否存在以及控制测试的结果。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还应结合销售交易特别是赊销业务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测试来评审债务重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