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项目化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以往学科教育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大多从理论出发,课时少,没有可参照的实物,也缺乏实践性的场所,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即便是生产实习中,也仅是一些感性认识,难以深入,而毕业设计阶段的毕业实习更是形同虚设,毕业设计受条件限制,局限在教室、机房中,通常是教师出题,学生选题,很少有机会在实验室,企业进行实地设计,现场设计等,这些都加剧了学生工程背景的匮乏,实践能力差。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越来越喜欢接纳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让学生具备实际工作经验是不现实,但重视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却是可行的,有助于学生增加就业的砝码。毕业设计是工科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的用人单位都会关注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及成效,这也是进行毕业设计改革的重要原因,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毕业设计,更好的衔接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如何将毕业设计与真实的实践项目结合,完成高质量的设计是毕业设计实践改革的重要目标。
2以就业为导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结合天水师范学院(以下简称该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应用型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定位,通过对企业及同类兄弟院校的大量调研,总结规律;通过了解往届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生的切身感受,行业状况及影响就业因素,制定出一套可操作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改革方案,见图1,由校企联合培养指导,考虑到教师和企业研究方向和学生的特长爱好,把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或个人独立)完成真实项目(具有生产意义)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2.1选题
探讨如何从模具制造类企业的实际项目出发,制定既符合现实需要又能体现教育认知发展的设计项目选题。从企业的实际项目入手,将高校研究理论在真实项目实践中完成,体现产学研一体化应用转型,为模具企业的实际项目保证科学的理论支持。
2.2毕业设计形式
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科学科的特点,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职业岗位技术能力,毕业设计应在形式上实现多元化,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特长完成产品结构的设计、制造工艺的研究,产品模拟分析或是生产管理的革新等等,不仅体现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更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2.3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以往的毕业设计开展的时间与毕业实习和找工作交织,匆匆而过,质量难以保证。项目化毕业设计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必须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处理毕业实习和设计的交融。
2.4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按照前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建立与选题相适应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案。改变以往专职教师单一指导的模式,为保证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实现企业和专职教师的联合指导模式。(5)毕业设计答辩形式:在前期选题、综合指导方式模式基础上,改变从前学生讲、老师听,提问的单纯形式,结合学生设计的不同特点,采用企业技改提案、研讨会等答辩形式,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6)毕业设计最终成绩评定办法:综合前面的研究,保证学生学有所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尤其关注企业对于学生毕业设计中展现综合能力的评定。
3项目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创新点
3.1思路创新
毕业设计改革的思路创新在于以就业为导向,关注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更好的实现校企人才“零对接”,以项目为载体,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贯穿于大学培养的全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增加就业砝码。
3.2方案创新
从模具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出发,以“理论够用,重应用能力”的能力本位培养方式为指导,改变以往理论过重,走过场,脱离实际生产的毕业设计方案,建立操作性强、针对就业性强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这也是应用型本科工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3实践理论相结合
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0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中采用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学生普遍反映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干什么,为什么,主动积极性高涨,在实践中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技改创新,服务社会。
4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
关键词:高职;化学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
引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司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决定,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职业教育化学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使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理论和动手能力都有,但是缺乏实际岗位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为此,我们以环境监测与治理2006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之一,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高等职业教学的模式,积极将“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教学中来。
1教学实施过程
1.1教学目标
化学检验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化学分析工,其工作任务包括: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保存与分解;样品分析;分析结果处理。课程内容是化学检验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分析仪器的基本构造和操作技能,能运用其知识、技能解决样品分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
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通过连续三年对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行业及企业专家的访谈,以及人才市场的跟踪调研,明确了《化学检验》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以及态度目标。
1.1.1技能目标
能遵守实验室卫生、安全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行为达到5S(整理、整顿、清理、清洁、修养)管理要求;分析仪器操作能够达到化学分析工中级工以上的水平;能独立进行样品的采集、制备等;能够对一般分析仪器进行维护,对滴定分析仪器进行校正。
1.1.2知识目标
能讲出定量分析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及减免方法;能正确讲述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预处理基本知识;能正确讲述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1.1.3素质目标
团结协作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行为能力。
1.2教学组织及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需求及工作态度,重构以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检测任务为依托,选择典型分析项目,设计了实验报告的编制、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用滴定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用重量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用仪器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按工作过程进行样品分析实训等8个教学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1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以实践教学为先导,实验室作为教学实施场所,展开教学,将理论知识讲解渗透在实践训练过程中,采用“边讲边练,边做边学,边做边讲”,待学生掌握所需的技能后,再进行理论延展。整个教学活动均在实训室完成,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
1.3教学方法与手段
《化学检验》内容多、实践性强,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化学检验》主要解决的是样品的采集、制备、分析方法及操作技能、分析数据处理等问题,而分析检验岗位工作是为了完成分析项目工作任务,是重复劳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模式组织教学,通过具体、真实的分析工作任务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开设实验项目的训练,可将学生组成项目学习与训练小组,分工协作,相互帮助,相互监督,按照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分析操作技能要求进行项目活动,提交任务成果。
1.4考核与评价
《化学检验》课程的考核评价按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分为知识、技能与态度三部分,分别考核,综合评价。课程考核是项目考核的累积。并将“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认证考核成绩与课程考核成绩综合评定为课程总体成绩。
1.4.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按照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则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
课程成绩中每一个项目成绩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据提交的成果、回答问题、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计算机模拟和实操。
1.4.2项目考核
以班组为单位对成员进行考核,采用操作与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班组由组长负责小组考核,集体答卷,一人操作其他成员评价,然后按答卷贡献大小、操作评价和态度对小组成员进行成绩评定(排序)。
教师根据各组答卷成绩、操作成绩和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工作评价成绩按A(90分)、B(80分)、C(70分)、D(60分)、E(50分)划分为5个等级。
考核注重应用,紧扣大纲,项目里重点介绍或讲解的知识,就是重点考核的知识;不出偏题、怪题。
2实施效果
项目教学法目的明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说明实行了项目化教学之后,尽管平时的作业上缴、单元实验以及技能训练对有些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但是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经验总结与问题探讨
实行项目化教学是一个改革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化学检验》项目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化学检验》项目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是可取的、有实际价值的。
项目化教学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用项目教学法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法,或者在项目教学中不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等机械化操作现象。有时还存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落实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具体环节和详细设置等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我们在今后的项目化教学中不断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使项目化教学不断地得到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一)深入企业调研,明确岗位责任,梳理职业能力,制定课程培养目标
经过我院连续多年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研,我院对成本会计课程岗位的定位主要是中小型加工企业的的成本核算岗位,具体到企业的工作岗位可以包括材料物资部门管理岗位,生产部门的成本管理岗位,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岗位和人工费用核算岗位。经过企业走访和企业专家调研,归纳整理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流程,明确了生产型企业成本核算岗位的主要相关职责,确定了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的各项开支与耗费进行成本核算,相对准确地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高效的成本信息。
(二)设计典型项目,优化项目课程,重构课程内容
依据上面的课程教学目标,将整成本核算课程进行了整合优化,重新整合优化后的课程内容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相应的设置成品种法成本核算、分批法成本核算和分步法成本核算的三个教学项目,形成了“1导向,2融入,3层次”的特色教学项目。“1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每个教学项目都是完整教学过程,项目下按照成本核算流程设置任务,这样每个教学项目都是按照完整的工作流程设置:它包括原始凭证、资料取得与分类汇总、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来分配各要素费用,登记成本类账簿,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编制成本报表并进行成本分析,基本涵盖成本会计岗位各个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每个项目使学生真正了解并熟悉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在本课程项目案例设计过程中,知识点情境化、任务化,设计课程项目难度层层递进。课程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各项目之间既有横向的设计上的联系,又有纵向难度上的提升,后面的情境项目是在前一情境项目基础上,对知识技能层层深化、巩固和加强。三个教学情境相互独立且层层递进,情境项目由简单到复杂。另外项目内容设计贴合企业工作岗位实务,三个项目提供的都是原始的未经过处理的企业原始单据,让学生在对各项耗费进行分类汇总的过程中,既能直观感受产品的生产耗费情况和费用管理要点,也能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整理能力和耐心、细心的会计职业素养。“2融入”,教学项目核算过程融入成本管理理念,课程内容融入成本管理知识;优化后的情境设计在整个核算过程中处处体现成本管理,并根据行业分析有针对性插入相关的外贸知识,有机的整合了成本核算岗位的两个职业能力要求:成本核算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3层次”,三层递进的教学项目,整个课程整合优化成只有三个情境项目,三个项目层层递进。
(三)重视过程评价的考核设计
采用过程性考核模式与多元课程评价,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技能赛结合;课程合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证书的获取相结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既包括专业能力的评价,也包括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评价;对本课程的评价,则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社会认可等各方面的评价。对学生课程学习成果的考核评价设计,在考核评价方法上,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评价通过传统的期末考试进行,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的把握。
二、项目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 教学 母语 文化
在学习英语人群中,相当一部分来自非英语国家。这些地区的语言文化在他们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展示了持续且强大的影响力。研究母语文化与英语教学的相互关系,对于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一、英语国家与非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差异
首先语言与文化间密不可分。文化决定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一般来说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在文化上都具有亲缘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一族群通过语言进行思维和交流,语言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以英语来区分,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在文化上呈现巨大差异。
首先在信仰上,英语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基督教认为人生来有罪,需要通过忏悔、祈祷才能赎罪,认为人性本恶,主张仁爱、宽恕。基督教徒非常依赖上帝的作用,期待上帝拯救众生。与其他语言地区相比,比如汉语国家多信奉佛家。佛家强调自我修行,注重来生,重伦理而轻法制。这些显著区别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许多词汇都具有宗教含义。由于英语国家多处于西风带,英语中都有赞颂西风的诗篇,又地处海洋周边,多有与海有关的俗语。相比较而言,地处内陆的蒙古语地区就缺少这些表达。地理因素也影响着语汇。在语言特征上说,英语是曲折语,有词形的变化,思维是联想的、演绎的,善于理性思考。汉语则是孤立语,缺少形势变化,中国人倾向形象思维和直观感受。英语本身是一种表音文字,符号与意义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字母符号没有会意作用,不会引起形象联想,因此英语是一种充满暗示的语言,这也引导了英语国家注重逻辑思考,善于发现事物内在联系的文化传统。
二、文化差异造成的教学困难
母语文化影响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这里可以用迁移概念来解释。迁移概念属于教育心理学范畴,是指以前的学习对于后续学习的作用。当两种学习内容具有相似点或传承性时,这种迁移就是正迁移;如果两种学习内容明显异质,那么先学就会对后学起到阻碍。比如语言,当非英语国家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首先就会被母语文化干扰。母语文化的思维范式、价值取向、用语习惯都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中,他们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母语习惯带入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这些负面影响。
在学习态度上,大多数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机性都非常强烈。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使用价值越来越高。学习者有很强烈的愿望要学好英语。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学习动机与学习实况的落差容易打击学习者的自信心。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才能够调试好心态,摆脱焦虑情绪,继续深入学习。
从学习方法上来说,英语与其他语言存在明显差别。英语的语调只有升调和降调,其他语言,比如汉语则具有丰富而多变的声调。这直接影响了学习英语者的口语,因为母语的影响,难以实现地道的口语。从词性上来说,英语缺乏阴阳,而俄语、法语等语言均有阴性阳性之分,这对理解英语造词汇的思维方式成了困难。从词语的搭配上来说,英语具有较为严格的语法系统,而其他语言,如汉语则词语搭配灵活,可有以有限的义项搭配出无限的意义。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交流,这也是母语文化对于英语学习造成的最大障碍。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能够得到的都是既定的、书面化的正经知识。而在实际交流中,口头英语存在大量的表达是因时而宜,因势而异。其中有关英语国家本土文化的部分,经常会有表达缺省,不了解其文化的学习者很难掌握其意义。以自己本身固有的文化知识去揣度,容易引发误解和错读。特别是礼仪方面,英语国家交际中一些所谓幽默的部分,其他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可能会因为其与自己本族语相背离而产生误解。一些交际中的禁忌话题各个语言地区也是截然不同。英语地区十分注重个人隐私,而其他语言地区可能并不将其列为禁忌。
在面对这些窘境之时,我们首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差异是绝对的,教学过程中的阻碍也是必然的。以平常的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才能融入教学环境中去。最重要的是理解其文化内涵,把英语地区的文化与自己的母语文化相对比,以熟悉的母语来提示、促进英语的学习。母语与外语,二者无优劣却有异同,方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时,不可冒进,要按照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循序推进,系统教学,努力克服这些教学困难。
三、英语教学的对于本土文化的影响
母语文化在对英语教学产生影响的同时,英语教育也在潜移默化着学习者的本国文化。首先,通过英语学习,打开了放眼看世界的窗口。在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大力推介了英语地区的文化历史和当代现状,使不同语言文化区域的人们能够增进了解,相互沟通。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明显地开放了学习者的心态,因为了解外部世界越多,也让这个民族越加地谦逊与自信。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代入很多英语词汇进入非英语系统中,这点在译介文学中体现明显。在日常口语中,也会加入一些音译的英语词汇,比如可乐、吉他等等。这极大丰富了本族语的词汇体系。这是从学习者的本族语的发展角度来说。
1.增强动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项目引导教学法以项目的完成为目标,立足于社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深入社会展开调查,分析新产品动画设计的优劣,并且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全程都不参与。这改善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改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调查期间,学生需要具备各种能力,如市场营销、采访等,不仅仅是动画设计那么简单,其跨学科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改善。
2.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为毕业打下基础
项目的立足点在于社会和市场,这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学生将深入社会探索动画设计给当今的文化产业带来了什么,学习动画究竟有什么意义,理论如何联系实际,这些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教师也似懂非懂。项目引导教学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切,无疑是要求学生向社会需求看齐,提早为毕业做准备。
二、项目引导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动画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1.教师分配并指导项目任务
教师在分配项目任务时,首先要慎重选取项目,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分配项目,考虑学生的有利条件进行项目的实施。如要考察某地影视公司的动画设计情况,最好把这个任务分配给当地的学生,这样更方便。除此之外,项目的设计要根据动画行业的技能与目标设定,要时刻把握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与思维。如“Flas设计”就是一个大的项目,适宜安排在期末进行,也算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其中一些小的知识点也在项目的考查范围内,不仅能锻炼学生接触社会,也能使其巩固知识并有所创新。教师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对于如何开展项目进行简单引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方向。
2.启动小组讨论模式
小组讨论是项目引导教学法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教师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到8个人,分别实施不同的项目。分组应该按照项目的便利条件来分,如地域、感兴趣的领域、擅长的方面等,总之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分组之后,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汇报员、调查员、记录员。汇报员将本组的成果汇报给教师、同学,记录员将调研的信息记录下来,调查员是进行实地考察的学生,每位学生各司其职。在实际教学中,每位组员都应该去企业考察,并且一同思考讨论,找出创新点,这样才能有效实现项目引导教学的目标。
3.制订计划,实施项目
计划要靠学生讨论得来。如在“调查某影视公司的新产品Flas设计”这个项目中,学生要了解Flas设计中的知识点,如动画设计的原理、思路、制作要点和ActionScript脚本语言编程等,从而学习公司新产品动画设计的优点和特色,并善于发现不足,找到创新之处。计划应包括联系企业、确定采访时间、讨论动画设计、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讨论设计方案等。接着便是实施项目,应将重点放在讨论动画设计与提出设计方案上,因为这体现着教学内容与思维能力。学生应严格按照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4.汇报项目成果,认真反馈
在项目完成后,每组的汇报员应将结果汇报给教师和同学,说明本组的计划、思路,实际执行的步骤、遇到的困难,以及本组设计方案的创新点。各小组应该认真听取别组的汇报,并且做好记录,以备借鉴。教师听取完所有学生的汇报之后,应该分别予以点评,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并且要求各组将改正后的方案重新整理一份交上来。教师需要对改正后的方案仔细批阅,因为最后一步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学生能否将能力锻炼落到实处。认真反馈过后,教师布置下一轮项目。项目引导教学法每学期不宜进行太多,以2~3次为宜。
三、结语
1.1研究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2个班,1班99人,其中男36名,女63名,年龄19~23岁,平均(20.28±0.98)岁,作为传统组;2班105人,其中男40名,女65名,年龄19~23岁,平均(20.34±0.90)岁,作为教改组。两组同为3年制全国高考统招专科学生;专业基础各学科平均成绩结果显示,传统组为(81.33±6.32)分,教改组为(80.99±6.76)分;两组学生LASSI量表下学习策略评分及等级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组为(23.90±1.76)分,教改组为(23.97±2.48)分;学习策略良好、中等、较差三个等级分别总评结果显示,传统组分别为228例(23.03%)、426例(43.03%)和336例(33.94%),教改组分别为241例(22.95%)、468例(44.57%)和341例(32.48%)。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本学期没有参加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其他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完全相同。
1.2方法
两组所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目标、任课教师及教学时数、辅助多媒体电教等均相同。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传统组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向传递模式,辅以电教设备、正常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谱完成教学;教改组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完成教学,以诊断学中心电图检查为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课程整体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突出能力目标,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设计和重组项目化课程整体内容。
1.2.1.1课程目标设计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通过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项目化训练,学生能运用心电图学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获得较强的心电图阅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1.2.1.1.1技能目标
①能识别心电图机主要操作部件并掌握其性能,能正确操作心电图机并独立描记心电图;②画典型的心动周期,并标出各波、段及间期的名称及所代表的意义;③能准确测量心电图各波段及间期,准确判断心电图各组成部分的数值及形态是否正常;④能按正确步骤对心电图进行分析,计算心率、判断心电轴、循长轴钟向转位及其临床意义;⑤能识别心房、心室肥大的心电图,并归纳其心电图特点;⑥能识别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及心肌坏死的心电图,并作出定性、定位及分期诊断;⑦能正确分析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并作出初步判断;⑧能分析高钾、低钾、高钙、低钙及洋地黄类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1.2.1.1.2知识目标
①理解心电图基础及二次投影的原理,熟悉“Einthoven三角”理论;②学会心电图常规12导联的联接方式,熟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意义;③掌握心电图各波段及间期的生理意义;④掌握心电图各部分的正常值范围及形态特征;⑤熟悉心肌缺血、坏死的原因,掌握心肌梗死图形的演变;⑥了解各种心律失常的概念、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⑦了解心电图对电解质紊乱及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监测的意义。
1.2.1.1.3素质目标
培养对待患者爱心、专心、细心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书面表达能力;积极主动的态度;团队协作和自我学习能力等。
1.2.1.2项目设计,内容重组,任务分解
考虑到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设计的项目要覆盖胜任岗位要求的所有知识点,能实现所有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每项岗位技能在项目任务中要得到反复训练,直到达到胜任岗位的要求。对心电图检查内容进行重组和项目任务设计,再将各任务细分为子任务,通过任务的训练,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心电图基础知识和较强的阅图能力,掌握操作技能;最后通过综合训练,让学生掌握综合技能。在训练过程中,岗位职业素养人文教育贯穿始终。
1.3调查工具
采用LASSI量表作为评价工具,LASSI既可以作为诊断手段来评价学生学习策略的水平,也可以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量表共77个项目分为10个分量表,10个分量表的主要内涵如下:态度(Attitude,ATT)、动机(Motivation,MOT)、时间管理(TimeManagement,TMT)、焦虑(Anxiety,ANX)、专心(Concentration,CON)、信息加工(Informationprocessing,INP)、选择要点(Se-lectingMainPoint,SMI)、学习辅助(StudyAids,STA)、自我测试(SelfTesting,SFT)、考试策略(TestStrate-gies,TST)。除“选择要点”分量表有5个项目以外,其余各分量表均由8个项目构成。每个问题从完全否定到完全肯定,反应结果采用里克特五级记分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大量专家学者的多次实践与论证,LAS-SI量表已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直接采用国际上的常模,未经修订,根据常模将被试的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数。百分比等级75%以上,表示学习策略良好;50%~75%之间,表示学习策略中等;低于50%,表示学习策略较差。
1.4评价方法
1.4.1两组学生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课程教学结束后,检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基于岗位胜任力设计考试、考核内容,按照国家执业助理医师理论考试形式,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职业素质考核贯穿在考试考核之中。两组考试及考核内容、难度、形式及覆盖面一致无差异,实行统一标准评阅,教师、学生自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成绩均参与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考核评定,各占一定比例。
1.4.2两组学生学习策略评价比较
课程开课前和结束后,分别用LASSI量表,采用统一书面和口头指导语进行集体施测。先后两次两组共发出调查量表408份,当场收回40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收回后交叉检查,再由负责人复核,统一将反向表述问题正向计分、正向问题反向计分,分别进行统计。双人录入数据,对教学前后两组学生学习策略运用水平做出诊断性评价,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对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理论知识考试、岗位职业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5,P=0.428);两组学生岗位职业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7,P=0.013),提示教改组显著优于传统组。2.2两组学生学习策略评价课程开课前两组学生学习策略评分、等级情况和良好学习策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课程教学结束后,两级学生学习策略各项指标比较结果如下:
2.2.1两组学生学习策略评分情况比较
对量表中反向表述问题正向计分。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学习策略调查所得各分量表的平均得分及标准差进行统计学描述性分析,并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ATT、MOT、TMT、CON、INP、SMI、SFT、TST8个分量表教改组与传统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NX和STA分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两组学生学习策略等级情况分析比较
根据国际上的常模将被测学生学习策略的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数。传统组学生百分比等级在75%以上为19.19%~29.29%,总体平均为23.23%;教改组学生为26.67%~35.24%,总体平均为32.00%。其中得分在75%以上分量表人数最多的是教改组中的SMI分量表(37例,35.24%),最少的是传统组中的INP分量表(19例,19.19%)。传统组学生百分比等级在50%以下为24.24%~40.40%,总体平均为34.24%;教改组学生为15.24%~36.19%,总体平均为24.00%。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传统组中的CON分量表(40例,40.40%),最少的是教改组中的ATT分量表(16例,15.24%)。两组学生学习策略等级总体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0.557,P=0.000);两组学生10个分量表中ATT、TMT、CON、INP、SMI和STA6个分量表百分比等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教改组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余4个分量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3两组学生运用良好学习策略的改变情况比较
对量表中反向表述问题正向计分,将收回的问卷总体分析,统计选择相当一致和完全一致两项的人数(频数),分析两组学生运用良好学习策略的人数变化。结果显示,两组学生运用良好学习策略的人数总体变化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3.380,P=0.000);其中ATT、TMT、CON、INP、SMI和STA6个分量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教改组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余4个分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基于胜任力的项目化教学可促进临床岗位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提高
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职业精神、专业知识、技能,是我国医疗行业的准入制度的一种。现行的医学教育和考试原则均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仍然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有潜在的密切联系,考试成绩的优劣也能从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医科院校的教育水平。以往的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缺乏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医学生成为医生后由于沟通技能等职业素养缺乏导致医患矛盾日益激化。教改组依据执业(助理)医师必备的岗位胜任力,参照国家执业(助理)医师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内容及形式,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改组和传统组考试、考核及评阅标准。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5,P=0.428),而两组学生岗位职业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7,P=0.013),提示教改组显著优于传统组,说明此项教学改革对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能取得与传统教学相同的效果,同时又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临床岗位职业技能的掌握及职业素养的提高。
3.2基于胜任力的项目化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策略水平
基于胜任力的项目化教学与学习策略的各个相关因素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学习策略是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课程结束后学习策略比较分析,两组学生学习策略平均评分及标准差,除ANX、STA2个分量表外,其余8个分量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此项教学改革对学生在追求学习成功、完成与此相关的任务的态度、完成具体学业任务所负责任、学生建立和使用时间的水平、注意力集中在特定学习任务上的能力、促进理解和回忆的程度、识别出用以进一步学习重要信息的能力、自我检测的意识程度及方法、运用备考和应试策略的水平等方面有一定帮助;但在自我调节学习压力和对学习成绩的担心程度、创造和使用辅技术及材料来帮助学习和保持信息的能力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生加强指导,届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水平。通过对两组学生学习策略百分比等级水平及总体平均分析比较、两组学生运用良好学习策略人数(频数)及总体平均分析比较,发现在ATT、TMT、CON、INP、SMI、STA6个分量表和总体平均方面,教改组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明基于胜任力的项目化教学能改善和提高追求学习成功、时间管理、集定学习任务、识别学习信息要点、使用辅技术等学习策略的能力;同时对正向提高学习策略效果明显。
3.3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不足,学生数量多,分组多而教师数量不足,如分组少而每组学生数量多,教学时教师无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交流。②教师经验不足,对教学法理解不充分,忽视课前准备,学生自学效果差。③实训设施不足,教学改革对配套设施建设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如教学场地、模拟情境和教学用具等,上网和图书馆等教学条件的限制,影响了教改的广泛应用和实施水平。④缺乏规范的教材、组织设计和实施方式,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查找资料,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等都直接影响教改的效果。以上不足与文献报道的PBL教学方法实施存在的问题类似。
3.4建议
室内设计制图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担任项目教学的教师并不是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简单组合,而应该是一个既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又具有丰富室内装饰设计行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因为只有教师了解了室内装饰设计行业中制图工作的过程与要求,才能在课程教学中正确的选择和策划工作任务,使之成为具有教学价值的“项目”。也才能够把握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对项目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给予解决。同时,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教师不再是单一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项目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好比是公司的设计总监,要求学生明确自己在项目团队中的角色,让学生成为项目教学的主体,各司其职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
二、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按照项目化教学法的要求,室内设计制图课程的教学通过一个个的项目任务进行,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来训练学生的制图能力。根据培养目标将课程内容按照技能训练的难易程度分为若干个项目任务,从基础的模型制图任务,到家具测绘制图任务,再过度到建筑测绘制图任务,最后完成室内设计制图的测绘制图任务。例如在建筑测绘制图这个项目中,首先由教师布置项目的测绘任务,明确学生在项目训练中的工作要点,任务目标,完成标准。然后教师便将室内装饰公司的招投标工程图纸、施工阶段的蓝图以及以往学生的测绘作业,发给学生观摩。要求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制图知识,对图纸进行评价。精致标准的工程图纸对学生产生了震撼。这样的教学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没有了以往讲课的凝重,也避免了以往制图课程的枯燥乏味。然后教师根据不同的建筑图纸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将课程要求的制图基础知识,诸如建筑平面图的内容有哪些,不同的建筑材料用什么线型表示,如何选择制图比例,如何进行建筑图纸尺寸标注等一一介绍,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实际的图纸学习到了课本上的知识。接下来由教师按照室内装饰公司制图员的工作岗位要求把测绘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学生分为三人一组,每组选举一名组长。首先进行建筑平面测量,由一名同学负责记录数据,另外两名同学用工具进行测量,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对测量人员和记录人员如何协调,如何报数据,如何记录数据等进行指导。然后是小组内部数据交底,最后是分工绘制正式图纸。课程中教师将建筑制图知识在测绘过程反复进行强调,对学生的测绘工作进行详细的指导,加强学生的印象。通过测绘项目的训练使学生们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业,改变了以往一人一桌完成作业的形式。另外不同的团队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从学生今后面临的老年护理职业岗位出发,选择典型工作任务,从中确立相关的职业能力要求,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课程整体设计以典型的老年护理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来构建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做中学、学中做”。针对每个教学单元按照“资讯(获取信息)、决策(作出决定)、计划(制订方案)、实施(进行操作)、检查(审视过程)及评价(总结反馈)”六步法进行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二、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重构教学内容
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的关键步骤是将原来学科体系下的课程内容按照能力本位的导向和项目化的思路遴选项目,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序化。德国职业教育家Paetzold指出“:课程似乎是建造了一个存放和重现经验与知识的书架,书架不同隔层的划分使得整理与重获更加容易,它极大地减轻了记忆负担。”本课程项目设计的依据是以老年人为主体,通过护理干预,延缓衰老和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给老年人带来的消极影响,消除或减少老年人自我照顾的限制,加强老年人自我护理,实现其最佳的功能状态。鉴于此,通过与行业专家共同分析社区养老机构和家庭老年护理的典型工作任务后,提炼了以下9个能力训练项目(见下表),能力训练项目的设置体现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护理需求,以任务引领学习,并使老年人护理岗位工作程序化。在每个项目下分别设定若干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模块,而应用到的理论知识则穿插于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如在完成“老年人饮食的护理”项目任务中,我们把“老年人的营养需求”“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饮食的关系”等理论知识融入“指导老年人制定合理的食谱”操作技能训练中;在完成“老年人排泄的护理”项目任务中,把“排泄形态障碍的常见危险因素”“排泄形态障碍的护理”等理论知识内容融入“指导腹肌、膈肌、盆底肌的锻炼”“排尿功能训练”“自我间歇导尿”等技能训练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也解决了工作导向课程重构的最大难点重实践轻理论,整门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了行动导向。
三、课程的目标设计
使学生掌握老化的特点,能应用护理程序评估老年时期这一特定阶段存在和潜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并能应用专业知识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康复护理;能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以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从而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状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老年护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作为社区医院护士长,学生分4组(每组5~6人)作为社区护理工作小组,每组设有责任护理组长,负责每次工作的分配,安排工作进度,协调整个项目实施,组织人员完成具体项目。每个教学单元基本上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四个不同的工作任务,每组护士完成一个工作任务。
五、课程考核设计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英语教学
一、项目化教学内涵
项目式教学,就是学习者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一般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多用途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融合了多种教育理念。其实施的流程如下:
1.明确项目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同学讨论。
2.制定计划:学生制定,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
3.实施计划:学生分组及明确分工,合作完成。
4.检查评估: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价。
5.归档或应用:记录归档,应用实践。
二、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英语项目的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准则,必须既含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包括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
2.实践性原则。英语项目学习应更多地从实际应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项口,不可卞观臆造、脱离实际确定项目。
3.可行性原则。英语项目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难易度,确保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经过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够完成任务,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
4.启发性原则。设计的项目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设计的项目应有一定的启发性,蕴涵需要探索的问题,能启发人们去思考。
5.整合性原则。项目学习以项目为主线,把多种知识点融在一起,可以达到整合学习内容的日的;学生在进行项目学习时,既要思考,又要动手,还要创造和体验,所以就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整合。
三、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这是项目化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根据项目化教学的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利于项目化教学的开展,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重结构的合理性。(2)建立明确的小组合作规则。
2.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组长的作用,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由“演员”变“导演”,这需要教师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性同时在任务的制定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只有根据目标有目的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才能达到交际效果。(2)教师应设计出各种使学生讲话的冲动及表达的欲望的活动。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必须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空间,指导他们在有表达欲望的活动中得到结论。(3)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易难合理。任务太容易或太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3.检查评估。(1)把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通过组长给小组成员打分,组内成员互评,通过评价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促,形成评价成绩。(2)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教师除了对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还要对小组学习过程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四、项目化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1.项目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差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英语课是语言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同时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帮助,大大加强了训练密度和广度。英语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有节奏的让学生练,这样不论学生成绩好与坏,人人都参与,学生在活动中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能逐渐缩小学生英语水平的差距。
2.项目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在布置任务的同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搜索资料,组织材料,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在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同时,项目化的小组,使学生充分的调动自己的责任心,充分的改变了以往高职英语课堂上学生睡觉,玩手机游戏的情况,是他们真正的融入到小组中,英语课堂中。与此同时,小组活动活泼了课堂气氛,是学生较喜爱的教学方式。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愿望,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同时,学生们为了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目标和有更好的表现,他们在课前、课后就有兴趣去积极准备,互相对话,大大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3.项目化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说则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即使学生能运用语言进行初步交际的能力。通过老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境,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4.项目化教学活动提供了大量学生交流活动的平台,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小组成员不断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是相互的、平等的。既克服了有些优生不愿跟自己差的同学进行操练的心理,又克服了有些后进生怕犯错而不敢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毛病,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项目化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每节英语课上能感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环境和语言的输入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使课堂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课堂小组组织得好与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它来自师生的共同创造,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总之,高职英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英语项目化教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益肯定会出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化工原理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工程观点及创新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目前,很多高校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教学过程中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9]然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在整个实验项目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我校化工原理实验中除精馏实验属于设计性实验之外,其他实验项目仍然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都是采取教师先讲授实验原理,学生再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以致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理想。有些学生甚至刚做完实验就一问三不知,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结合本校实验室条件,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初步探索了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模式。所谓项目化教学设计模式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融合多种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一)构建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前提是项目的构建。项目的构建并不是将原有的实验内容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应以教学内容与工业生产实际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将课程要求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一个项目中予以完成。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掌握本课程传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化工原理实验的各个项目对应于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精馏、吸收、过滤、干燥等单元操作,其中过滤和干燥技术在化工、食品、制药等生产过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干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热质传递过程,它不仅受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物料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利用现有的板框过滤和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将这两个实验项目进行组合,将板框过滤实验中的产品作为流化床干燥实验的原料,以“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为项目载体,将过滤与干燥这两个单元操作的教学内容贯穿在一起,把化工原理课程乃至化工专业所需的知识、应达到的能力、应具备的素质等培养目标融入该项目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分析项目项目分析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并思考如何完成项目,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得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再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把总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填写项目分析表。“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项目,就是要让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高湿高黏物料的干燥过程进行研究,从而让学生了解一个产品从过滤到干燥的全部流程。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板框过滤实验中得到的碳酸镁滤饼,都是在实验结束后直接倒掉,这不仅造成了原料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我校实验室虽然购买了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但对学生尚未开设这一实验项目,致使该实验装置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因此该项目的研究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空置的实验设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和工程意识。
(三)制订方案传统的“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板框过滤机的结构及操作方法,测定恒压过滤方程式中的过滤常数,验证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流化床干燥实验”要求学生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项目除了完成传统实验内容之外,还对实验内容做了进一步地扩充。譬如流化床干燥实验要求学生研究“气流速度、空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此任务又可以分解成以下子任务:1.测量在相同工况不同物料量的情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2.当风温、物料量相同时,研究风速不相同的工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3.当风速、物料量相同时,研究风温不相同的工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订出可行的实验以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
(四)实施方案“项目化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本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项目方案和各自的任务,小组成员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教师不再像传统实验教学中以讲授、灌输知识为主,而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当学生遇到问题,感觉有困难的时候,才对其进行个别的、启发式的指导。
(五)检查评估学结与效果评价是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将素质、能力、知识的考核评价融合于项目完成过程之中。项目完成后,各组首先展示各自的实验报告,对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然后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各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做出点评。最后,教师根据完成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三、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效果
(一)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目标是一切行动的指南,只要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不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迷失。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以理论研究与传授为主,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即便是理论课的设置也并不合理,同系不同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区别不大,专业特色体现不明显。由于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过多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专业理论而不懂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并不是营销类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实践教学未成体系我国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很重视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开设,而市场营销专业也是理论课程多实践实训类课程较少。课程设计缺乏专业特点和前瞻性,授课中信息内容和引用案例陈旧,实验教学往往又把营销环境和决策简单化,实践实训容易流于形式化。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执行能力更为看重的营销专业,其实践教学缺乏统筹安排和整体布局,实训尚未形成有效体系,这样的课程结构难以适应社会经济与企业的发展需求。
(3)考核评价方法单一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最看重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但这往往又是企业对毕业生最不满意的地方。追根究底这是由于僵化单一的考核评价方法导致的。卷面考试仍然是很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唯一的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逻辑分析、问题发现和解决等方面的考察。传统的闭卷考试让学生照着教材和笔记死记硬背,难以反映实践教学的成果,也不能激励学生通过更多的实践培养创造力和执行力。因而毕业生在面试甚至其后的工作中的表现也就差强人意。
(4)实践经费投入不足比起课堂教学,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所需的调查、实习经费和实验设备都需要更大的投入,而各高校在这一方面的经费明显不足。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实训环节操作复杂、牵涉面广又难以量化,校方给予的工作量往往也不多。老师们不愿意指导实践实训环节,因此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有过程而无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营销类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1.符合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要求从高校教学规律和个体身心发展要求来看,项目化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工作的过程,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领域与新途径,符合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要求。
2.契合营销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相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项目化教学模式更容易使学生系统全面的应用掌握的知识。在项目的设计实施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利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逐步地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该模式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3.易于激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是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听取;而项目化教学方法中每一个环节所需的知识、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资源。这样不仅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从宏观理论世界到微观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都更容易调动学生对知识和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
4.利于营销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小组共同执行并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并充分发觉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与特长。团队协作式的项目化教学是学生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基础,在项目的成功或失败中锻炼了良好的意志控制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综上几点可以发现,项目化教学方法是提高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模式中锻炼形成的综合能力将在今后的职场发挥重要作用。
二、基于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具有指向、激励、标准作用的预期结果。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有相应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导,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做到老师教授时有的放矢、学生学习时重点突出地共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逐渐呈现出一种边际化的变化趋势,即一种主要岗位与多岗位转换结合的职业构架。这一态势要求高校毕业生能掌握不同岗位的多种知识与技能。这种跨岗位的“综合型职业能力”即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营销类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从营销类岗位的工作职责分析入手,围绕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德育目标,综合建立起既具备系统的市场营销专业理论又拥有营销岗位基本操作训练的教学体系。
(二)教学项目的选择
营销类项目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项目操作的同时能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而想要实现教学目标里的教学效果,项目的选择与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实施教学时,作为组织者的老师要精心地设计好每一个“项目”。而在确定项目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实施项目的课程在营销专业中所处的定位首先应根据该课程在专业方向的作用与定位来确定课程级项目。课程级项目的选择应该既符合企业真实的岗位操作要求又适合课程的专业定位。根据知识体系、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内容将课程级项目划分为若干模块项目,每个模块项目又可进一步分为小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和模块项目要能有效地体现对市场营销学科体系下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和规划。
2.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任何教学项目在设计与选择时都需要考虑项目的实用性与真实性。营销型的项目必须与企业策划类、推广类或现实商业经营相关,并将某一教学课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紧密结合。
3.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在设计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认知能力和兴趣方向。项目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力求做到学生能独立处理和克服在项目操作中出现的困难,或者利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其课程体系构成应是以项目涉及的具体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导向进行组合归纳,以完成具体的项目工作为目标设置知识内容模块。要把过去市场营销专业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构建,改造成按任务完成能力构建的若干知识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具体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步骤如下:
1.明确专业岗位要求通过市场调研确定营销岗位职责和要求是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的重要一步,调研需客观真实地反映市场实际需求以作为后续各阶段的基础。通过对企业需求的调研,明确工作岗位所要求具备的各项技能和素质,由此确定教学培养目标。
2.设计课程级项目每一个专业岗位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范围,在具体工作职责的基础上找出具有专业代表性的典型项目或者企业实际操作项目。以此为基础组成课程项目集合,作为贯穿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的核心环节。
3.分解子项目根据不同的职能模块把典型课程项目分成若干独立的子项目,再按工作流程顺序将子项目排成序列。子项目的分解和线性有利于专业课程模块的设置。
4.形成专业课程模块分析子项目操作中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以每一个子项目的理论知识点作为教学课程模块的支撑。按子项目操作排序序列安排专业课程,形成课程模块链条。
5.形成项目课程体系上述四个步骤各有标准,并项目联系和制约。通过这些流程的实施执行,以项目操作过程为导向,紧密围绕项目实施各环节所需知识点而进行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初步构建起来。
(四)项目化教学流程设计
依据前述,项目化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因此,项目执行及教学的具体实施流程可分为教师执行端和学生操作端两个不同的角度。在具体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老师扮演者项目策划者与组织者的角色。他们所要做的工作有:确定教学项目后使之形成可视化的呈现;明确项目教学的目标任务;围绕项目所需知识点进行课堂讲授;在项目实施前给学生提供和展示相关的教学资源;对项目的开展实施进行有效建议;引导学生独立或分小组进行项目执行并促进小组的讨论交流;最后对学生形成的项目成果或作品进行考核评价并依此对典型项目进行修正调整。而学生在项目化实训中要完成的内容依次有:首先感知教学项目并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听取项目相关知识点的讲授和获取项目操作资源;独立进行项目操作程序设计或者小组讨论项目操作流程;接下来即是项目执行操作并小组讨论交流;在项目完成之后形成项目作品或成果;接受老师的成果考核评价。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关键点是顺利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思路清晰、组织得力。只有对需要完成的项目教学程序相当清楚,才能尽可能预估项目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和疑问,也就才能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及时反馈和指导。
(五)综合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如何在学时偏少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通用机械零件和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问题需要任课老师认真思考并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来解决。在深入企业广泛调研,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课程反复认证后,与企(行)业技术人员共同商榷,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及“三维设计软件”等课程整合为“机械设计基础”。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三维设计软件系列的理论体系教学常规,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三维设计软件理论基础知识安排在一系列的任务中,通过任务来完成一个项目,再通过具体的项目来检验学生掌握整个课程的情况。这样,在学生掌握了传统的知识基础上,拓展了课外知识,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可将常用机构、联接、带(链)传动、齿轮传动、轴、轴承及联轴器等相关内容设计成若干个项目。在项目中,根据各任务的要求,穿插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相关知识,在完成项目后,要求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完成每个零部件的三维设计效果图,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行设计产品的喜悦。
二、合理确定工作任务
项目教学模式是借助各种工作任务来实现的,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能力有限、经验缺乏、意志力薄弱,一旦遇到困难,学习兴趣就会减退。因此,确定的工作任务既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要在实践中循序渐进,便于采用低起点、分层次、多训练的方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见,项目的任务确定尤其重要。在理解渐开线参数方程、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及参数测定相关特性后,根据需要讲授相关的工程力学知识,而后进行齿轮设计。最后,在Pro/E中制作齿廓渐开线,采用方程式的方法精确生成,选用笛卡尔坐标系,通过阵列、再生等命令即可完成整个齿轮的轮齿制作。采用以上方法生成的齿轮三维模型,使用“再生”命令,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重新输入齿轮相关参数,就可以生成新的齿轮,如图3所示。从而将抽象的齿轮设计变得直观,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利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快捷地生成了不同参数的齿轮三维模型,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设计效率。这样,学生学完“机械设计基础”后,再去学习“三维设计软件”,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不会出现与后续课程相脱节的现象。在完成一系列项目后,最终利用所有项目知识,完成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由此,通过这些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工作任务,实现纯粹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向对学生今后职业能力提高有所帮助的储备知识的转化。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接轨,构建内容丰富、集二维与三维、项目与任务、虚拟与现实等于一体的教学系统。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工学”结合,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打破传统的教室授课,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中心、校办工厂、企业等实践教学场所对学生进行项目化教学,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以项目5为例,通过参观企业生产齿轮流程,学生查阅齿轮应用,齿轮相关参数测定,对齿轮进行力学分析,分组设计齿轮直至完成三维齿轮设计,完成5个任务。对于由三维软件设计出的齿轮,在后续课程可以直接在企业或校办工厂进行加工,做到与后续课程的无缝衔接。同时,加工出的齿轮又可以作为新生“机械制图”课程的测绘零件,便于对新生进行看得见的入学专业介绍,从而真正做到专业各课程的相互关联。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在关注其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在关注其学习的结果的同时,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要科学合理,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启发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为保证课程改革的实现,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以项目5为例,过程考核以检查学生对项目中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实验、分析、设计、建模等环节的完成情况为主,其评分比例以各占20%为宜。这五个环节分别涉及工程力学知识、实验数据处理、任务分析思考、查阅资料设计、三维软件建模五个部分,在考核方法上可以采用笔试、口试、实验、查阅资料、讨论、协作、设计等形式,以增强考核的综合性与灵活性,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为了突出创新设计和注重应用的新理念,对在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各种比赛中获奖的学生,或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的学生,在不违反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前提下,可以将其直接考核为良好甚至优秀。同时,可进行一些拓展项目,以充分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对教师的评价由学生、同行和行业专家进行,从而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
五、结语
在时间上融为一体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活动中,采用理论与实践课同步或穿行讲授的教学模式。具体指的是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授完理论知识后便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然后再让学生跟着教师动手操作。例如在《装配钳工》的教学时,将教学活动放到实训车间中,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时可随时向老师提问,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处理问题。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同时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师生感情。
2整合教学目标,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
打破传统重视理论知识教授的教学模式,重新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定位,确立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作为主要导向,将知识、能力、态度三个目标进行融合的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订单”培训中,教学活动以企业的人才类型需要、人才知识技能、人才规格等要求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并确定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根据就业岗位需要着重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加强学习。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可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然后对学习资源进行寻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激发起探索知识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联系技能训练与实际生产间存在的联系,提高学生实际生产能力,促进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顺利进行相应的工作。
3整合教师队伍,促进教学任务融为一体
在传统中职教学活动中,专业课程通常分为理论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在任课教师的分配上也存在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之分。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各种有相应教育体系,二者几乎完全独立,不存在任何联系。这种教学模式的存在导致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教学与学生相互脱节,严重制约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必须对教师队伍进行整合,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操作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例如将《电工技术基础》、《电工技能》、《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能》四门基础课程整合成《电工技能与实训》、《电子技能与实训》两门课程。将分离开的电工及电子技术理论基础与电工、电子技术实际操作相融合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个任课老师同时教授理论知识与操作实习。这样的教学活动可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进行教学,更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摘要: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是核心内容。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技术型人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为项目一体化教学的有效进行提高可靠参考依据。关键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
4整合教学与实习,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融为一体
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应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进行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水平。经过理论教学后,及时让学生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熟悉应用相关技能。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将课堂上学生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工作过程中,进而获取更高等的操作技能。同时,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学生可在实践中更加有效的探索实际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促进自身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的巡回指导与教学结束时的结束性指导,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这个过程中均涉及到理论知识和实践。例如在《电力拖动》教学过程中,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进行教学,具体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5结束语
1.1现场体验式教学
《环境景观设计》课程的实践部分,可采取现场体验式教学,组织学生到园林、街道、施工场地等具有环境景观区域参观,让学生对各种类型景观设计的具体程序、流程、效果等有一个直观性的感受和认识,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现场施工建设相关知识。所以,院校应该和园林景观、环境景观等企业进行合作教学,实行校企实践教学。通过现场实践和操作,让学生更为清楚认识专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使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
1.2工作室模式教学
该模式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素质教学是根本作为教学原则。就是组织专业教师、教研人员成立环境景观设计工作室,并对社会承接具有生产性设计或与其他设计组织合作,并让学生直接性的参与进来,将实践性教学直接融合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在实行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完成设计工作。
2.环境景观设计项目化教学的成效
2.1促进了环境景观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环境景观设计》课程中应用项目化教学,首先应该确定项目,专业教师以项目任务形式为学生布置专业课程的任务,要注意项目应该精心选择,因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而项目的选择应该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根本,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统一起来。所以,实施项目化教学,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四个教学模块和六个工作任务。促进了环境景观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2.2实行了校企合作机制,学生有实训平台
工作室模式的项目化教学,促进了学习和社会行业企业的良好合作。工作室的创建可针对环境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进行重点化实训,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有利于学生了解环境景观设计的方式和方法、具体的工作流程等。另外,学校和企业的可开展不同阶段的实训,提高了实训的多样性、多流动性,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让其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景观设计行业的各种工作方式和方法;并且还可以让社会、企业全面了解院校该专业学生的水平,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工作模式项目化教学,和社会企业合作可以让学生及时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促进实践项目和教学的结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2.3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项目化教学的应用,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有数据显示,98.5%的园林类型学生可以取得相关专业技能的资格证书,可胜任行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技术实践能力等,学生可以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专业和社会行业的良好对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综合型技能人才。
2.4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
环境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中的实训项目包括:中小型园林环境景观设计、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等。因此,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开设基于具体工作的项目化专业课程,把实际工作是任务作为教育教学的课题、技能竞赛培养项目及学生项目设计实训的内容整合到具体的教学课程中,让学生在完成实践项目过程中,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发展职业技能,同时还为专业教师提供了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
3结语
1.1教学内容以具体项目为依托
从选用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到课堂转移到理实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室,以期最大程度地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个项目中的简易电子产品设计,项目设计内容跟随理论知识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将模拟电子技术中的理论知识分层次、分章节地融入每个电子产品制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1.2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项目化的知识体系,理实一体化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可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教师起着引导作用,整个项目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查漏补缺,最终实现个人掌握理论知识并转化为实际项目的制作与功能实现。这种教学方式有益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特长,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学习和收获的成就感。在理实一体化的环境中进行的项目化教学很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和学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动力,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素质要求有了真切的感悟和体验。
2理实一体化环境中项目化教学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即在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环境下将课程进行项目化。现以项目二简易扩音器的认识与检测为例,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质内容,对课程进行以下设计,为理实一体化环境下模拟电子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作以参考。
2.1简易扩音器的制作项目简介
简易扩音器的主要功能是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简易扩音器内部电路将小信号放大后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话筒、内部放大电路、扬声器。简易扩音器的核心部分是内部放大电路,作为放大电路的核心器件三极管,三极管的特性分析与管脚检测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放大电路包含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电路的构建与电路中电子元件参数的选择,电路信号的传递与检测是项目中要掌握的重中之重。
2.2简易扩音器的制作项目任务分解
将基本理论知识融入一个具体项目,意味着一个完整的项目要进行不同阶段的任务分解,通过任务分解,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个阶段的小任务中去,每个任务都是在理实一体化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理论知识贯穿在学生从简单电子元件的认识和特性的检测,到简单电子电路的组建,电路的分析,电路功能的实现,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各类仪器仪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模块、技能训练(学生操作)模块、技能思考(学生总结)模块,在具体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化的教学的实施,使得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不再只是纯知识的教授,其课程核心被放到了学生对于基础专业知识的应用上,实现了技能型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