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地论文范文

工地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地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地论文

第1篇

在巨大的挑战面前,建筑行业若不能及时转换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思路,制定科学的管理模式,就会使自身工作陷入困境,导致各种问题发生。从当前我国建筑工地消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消防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对消防安全管理问题不重视我国建筑行业在管理工作中,虽然大都宣称秉承和实行“以质量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出“安全第一”的管理口号,但在实践中却不能有效贯彻“以安全为本,以生命为本”的管理理念,形式主义色彩严重。从我国建筑行业实践看,许多建筑公司在执业过程中片面突出经济利益,将职工视作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手段和工具,缺少服务社会的敬业精神,在实践中不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再从建筑工人的角度看,许多工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观念淡漠,对于消防安全问题不能给予充分重视。“目前,部分建筑工人文化程度较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消防安全的基本常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知之甚少,缺少安全防护意识和消防安全知识。”〔1〕由于管理理念和消防观念层面出现偏差,为消防安全问题的发生埋下了重重隐患。常言道“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思想前提”。在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认识是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

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彻底,各种消防设施配置不健全出于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司短期经济利益的需要,建筑行业的决策层和管理者大都不愿意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财力,在提高建筑工地安全设备质量上下功夫,这是导致当前建筑行业消防问题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工地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的大小而进行消防设施的配置,对于大工程项目,消防设施的配置往往比较到位,而对于小的过程项目而言,其相应施工现场的消防配备就显得十分薄弱甚至不设置任何消防设备,这样就必然存在十分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2〕除此之外,建筑公司在执业过程中虽然制定了各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践中执行不力、责任不明确也是导致消防安全事件突发的重要原因。在实践中,几乎在每一个建筑工地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消防安全管理宣传的口号,从表面看,高度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这些企业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在实践中,为什么消防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呢?归根结底,是各种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并没有得到落实。而导致此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即在于,各种规章制度虽然存在,但由于缺乏责任追究意识,使得这些制度停留于纸面,或者仅仅是企业进行自我宣传的口号而已。

3.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缺失也是导致消防安全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出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政府通过“抓大放小”,可以为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壤和条件,这是保证市场经济快速、稳健发展的必须条件。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政府职能缺失导致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利于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却十分突出。政府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处于指导、监督的地位,建筑工地消防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和政府监管责任缺失直接相关。“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督仅局限于大检查和标准化验收等固定程序,监管力度不够。再者,一些安全监督执法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也影响了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3〕

二、破解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难题的对策

常言道,“有压力就有动力”。面对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困境问题,如果能积极转换思路,通过改革现有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就能够变压力为动力,找到促进有效解决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路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面对挑战,如何从挑战中找到破解之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效率。

1.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筑行业管理层能否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为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殚精竭智是制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的的前提因素。因为,健全的消防设施的配置、职工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都需要公司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管理层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就难以制定并落实各项消防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企业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除了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企业和职工的各种责任意识外,还要从财政制度方面规定企业用于消防安全方面的稳定投入。重视对上岗职工的安全培训,保证每一个人都在上岗前牢固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并及时奖励在消防安全方面做出优秀成绩的员工。如此以来,从企业高管到普通员工都能够高度重视消防阿全管理工作,也就为建立可靠的安全管理敌方确立了强有力的保障。

2.重视对职工素质的培养,提高建筑工人的消防安全意识,为落实消防制度提供源头力量保障从我国消防事件发生的特点与规律看,职工消防意识淡薄是导致各种消防安全事件突发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建筑工地消防安全,需要提高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应对消防安全事件的能力。“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是关系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调查,近年来建筑工地火灾多是由于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4〕故而,加强对职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是解决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第2篇

施工单位比较常忽视的工作有:保温隔声性能不好、电线超负荷工作导致寿命缩短、水压小导致供应不足、外窗密封性差导致漏雨等,这些都会对后期使用用户造成极大的不方便,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因此重视建筑工程的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

忽视施工进行前的准备工作。加强施工进行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施工阶段,施工人员会不遗余力缩短工程的工期以及节省施工人员的配置及开销,这样就会导致施工管理者疏忽了对施工进行前某些必要工作的检查以及监督。

如设计变更及技术核定单签字盖章缓慢、检测报告及检测结果出具不及时、材料供给速度慢、资金周转余地小、机械设备未进行有效的维修及养护而导致频繁的出现故障、配套设施建设的不到位而导致产生纠纷等,这些都是因忽视的施工进行前的准备工作而引起的,由于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反而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导致了工程工期的延长。所以重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便是对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改善对策

1严格执行建筑工程的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做好项目立项、项目报建、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项目验收等重要节点的工作。当一个工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未完成时,是绝不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的。健全工程设计的审批制度,没有得到开工批准的项目不得开工,项目工程没有进行竣工验收时,不允许项目投入使用或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项目竣工验收时必须具备建筑工程监理部门的质量评价的意见。

2实行施工责任制的制度。能否做好一个工程的质量工作取决于建筑工程的领导的重视程度。所以,建筑工程的主管领导应绝对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

施工阶段,施工人员会不遗余力缩短工程的工期以及节省施工人员的配置及开销,这样就会导致施工管理者疏忽了对施工进行前某些必要工作的检查以及监督。如设计变更及技术核定单签字盖章缓慢、检测报告及检测结果出具不及时、材料供给速度慢、根据项目的技术要求及施工规范,质量工作完成的好的,就要奖励;质量工作未达标的,就要惩罚。从而彻底的搞好建筑工程的质量工作。

3建筑工程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工作。选择施工的企业应根据工程的规模、等级、性质等特点选择施工质量及信誉较好的企业,选择后,还应该对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技术能力、财政状况、劳动力条件等硬性指标进行严格的考察。通过竞标的方式确定施工企业后,还应该选择专业的建筑工程的监理单位并按施工的合同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管理。在施工阶段进行前,应向国家相应部门申请工程的质量监督手续,协调好施工的具体的工作事项,从而有效的确定施工的工期。

当外界的不可抗拒因素对工程产生影响时,应保证工程的质量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工程的工期。对工程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应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且加强施工单位测试、质量检验及施工技术的方法及手段。如发现施工单位施工存在违规的情况,应责令其进行整改,建立严格的质量奖惩制度,根据质量事故的大小,制定不同档次的处罚措施。

第3篇

论文摘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肩负着国家基本建设的重任。建筑农民工是建筑业的主要从业人员,承担着建筑施工一线繁重的建设任务。长期以来,建筑业使用农民工不规范,缺乏针对农民工的有效管理制度,造成侵害农民工权益事件屡屡发生,阻碍了建设行业快速发展,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建立有效的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摆在政府、企业和所有农民工面前的迫切问题。

1建筑业施工企业本民工使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约占GDP的7%。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06年建筑业的就业人员约有540.9万人,其中施工现场操作人员以农民工为基础。广大农民工为建筑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劳务市场中,客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包工头”随意用工,管理混乱,违法转嫁经营风险,严重侵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严重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给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带来隐患;3、农民工队伍庞大松散,无序流动,给行业管理带来困难;4、工资水平低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严重;5、工作环境恶劣,农民工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6、十余年不变的价格体系,最大限度地去攫取人工费差价,安全、质量等方面很少或者基本不投入,导致部分工程项目施工如履薄冰。

2加强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业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建筑企业通过招聘、甄选、培训、工资支付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农民工进行有效运用和管理,满足建筑企业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保证建筑企业目标的实现和建筑农民工发展的最大化的管理过程。

目前,加强建筑业农民的工人力资源管理十分必要,表现在:

第一,加强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建筑业只有通过培训和开发农民工,才能使其掌握、熟悉并提高自己的技能,以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第二,加强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管理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适应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农民工的知识、技能、素质。而这一切,只有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实现。

第三,加强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建筑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能够使农民工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工程质量会大大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会有很大提高,从而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随之提高。

第四,加强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以提高凝聚力。建筑企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理念文化扎根于农民工的心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企业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

3强化建筑业农民工管理的对策思考

3.1从政府角度出发

完善并严格执行建筑农民工工资制度。第一,劳动保障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工资支付信息网络和工资支付信用制度,对建筑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对克扣、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可以在媒体上予以公布;对有可能转移、隐匿的设备、产品及其他财务,可申请法院对涉案财务依法暂扣。

第二,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目前拖欠工资行为主要承担民事责任,惩罚力度较轻,导致建筑企业选择“不守法”策略。为促使建筑企业守法,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第三,试行“日薪制”。目前建筑企业实际实行的是“季薪”、“半年薪”,甚至是“年薪”,这为企业最后拖欠工资留下了口子。政府应出台文件,鼓励建筑企业在部分能按日计算工程量的岗位上试行“日薪制”。工资发放时间缩短后,既可应对人员的流动和变化情况,也能更有效地激励农民工提高工作效率。

重视建筑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第一,充分考虑频繁流动与受益的衔接。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考虑到农民工工作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加强各地社会保障制度衔接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加强要求建筑企业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费用的力度,对于未按要求给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建筑企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限制其投标权利,对于情节严重的要加大处罚力度。

优化执法环境

第一,明确政府各级部门职责,杜绝行政“不作为”。各级政府相关执法部门尤其是劳动监察执法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应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失职问题,要坚决查处行政“不作为”。

第二,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建筑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对农民工拥有绝对的控制和支配权,是建筑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的制造者。为了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发生争议时应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从建筑企业角度出发

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

第一,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一方面结合工程进度和工程项目对生产技术的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另一方面针对建筑农民工特点,根据农民工实际需要设计课程体系。

第二,完善培训软硬件设施。建筑企业民工业余培训学校可建在工地生活区,与工地食堂或活动室合二为一。企业要为农民工业余学校配备教学必备设施。

第三,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学校的师资队伍由企业负责人、项目部经理、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技能水平较高的工长、队长担任。同时企业应邀请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为农民工授课。

第四,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由于建筑农民工培训是典型的“工学结合”形式,企业即可利用政府的优惠措施,在工程任务不紧张时,开办农民工业余学校;也可给农民工指派“师傅”,现场指导农民工的操作技能;还可鼓励农民工自学成才,学习相关的技能、知识,提高学历水平。

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劳动保护

建筑企业应加强与农民工的沟通与交流,关心农民工身心健康。同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完善的生活条件,关心其身体状况和就医情况,注重对职业病的防治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可建造一些低价位的适合农民工居住的住房,制定配套政策出卖给他们,使他们做工有单位,居住有定所。

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权益,加强社会保障工作

建筑企业应该按照《劳动法》或约定及时支付农民工的主体工资、加班工资、各种津贴和补贴,做到不拖欠、克扣农民工的工资。建筑企业还应按照法律规定为农民工缴纳各类社会保险,尤其是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避免劳动争议。

做好农民工绩效考核工作

在工作上应注重对农民工工作业绩的考核,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对于那些工作表现突出、业务精良的农民工应给予褒奖。同时允许建筑农民工可参加企业的劳模评比,对工作业绩出色的农民工,企业要提拔重用,为其他农民工树立榜样。

从建筑业农民工角度出发

提高职业技能。建筑农民工应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参加职业技术培训。根据自己在建筑业所从事的工种和自己的兴趣,选择最适宜自己的各级、各类职业知识和技术,特别是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夯实职业能力基础,做到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有了良好的专业技能,才能有事业的发展。

加强文化学习。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建筑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更加重要。建筑农民工要自觉主动地学好文化知识,做到持之以恒。建筑也农民工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和学习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挤出时间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积极参加各地为农民工举办的文化学校和培训班学习。有条件的农民工还可以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如高等自学考试学习,以获得更高学历。

遵守公德、法规。建筑农民工要想获得社会的尊重,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建筑业农民工要克服“小农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注意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树立牢固的守法意识注意养成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选择合法的维权渠道。

参考文献

[1].萧鸣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余红,丁.中国农民工考察[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

[3].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第4篇

一、设计说明

导流堤以人字形封闭导流堤为主,封闭导流堤不宜超过500m(单侧)。涵洞处冲刷深度控制在1.0~1.5m范围内,尽可能的提高涵洞防护工程的安全性。

导流堤设置时尽量减小堤身与集中股流的交角,一般应小于20~30度,不允许堤身压入主槽,以减轻水流对堤身的冲击。同时应力求堤身曲线平顺,避免折角过大,以导致水流逐渐转变方向。

导流堤断面尺寸如上图所示,高度h一般取150~250cm线形内差,平顺。与桥涵相接处h=250cm,上下游铺砌末端导流堤顶h=150cm。对于漫流区导流堤基础设计时适当降低基底标高,导流堤基础深度取2.0m,导流堤前4m范围内设计地面高程要求高于基础顶部10cm,对于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采用高挖低填的方式处理。

沿导流堤长度方向施工时,基础每隔10m设置一道2cm伸缩缝,缝内以沥青麻筋及沥青木板填塞。涵洞入口路基边坡(涵洞孔径左右各加五米范围内)用混凝土块进行坡面铺砌。

二、概况

为了加强导流堤工程施工质量,实行样板引路,我工区在兰新二线某段左侧进行了导流堤试验段施工。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了施工人员、机械配置,总结了导流堤的施工工艺,确定了导流堤坡面铺砌的技术标准,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目的

1、通过试验段确定施工人员、机械配置。

2、总结导流堤的施工工艺,确定勾缝的技术标准。

3、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总结出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四、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我工区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和规范编制了详细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材料准备

我工区提前预制六棱实心砖,强度为C25。为坡面铺砌做好准备。砂浆水泥采用天山P•042.5水泥,砂浆用砂采用中砂,C25混凝土配合比如下:

所有原材料经试验室检测,均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五、试验段施工过程控制

1、导流堤土方施工

根据设计对试验段进行测量放线,并在导流地坡脚两侧纵向间隔20m打钢钎作为放线桩,钢钎横向间距在设计垫层顶面宽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50cm以保证边缘部位压实度。根据拟定的松铺系数1.17推算标高进行每层上料的厚度控制。填筑的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取150~250cm线形内差,平顺。

施工中应注意:

①碾压遵循由低到高、由轻到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②控制松铺的厚度,确保每层压实厚度为30cm。

③试验段施工前在拟定取土场对土料作进一步优选,确保其技术条件符合设计要求。

④因取土场填料天然含水量偏低,卸料后用推土机整平后开始洒水,等晾晒一段时间后进行含水量检测,及时把握压实开始时机。

2、刷坡

导流堤填筑完成后,用挖机按照放样尺寸进行刷坡。刷坡时由一人指挥挖机施工,确保刷坡的准确,坡比为1:1.5。

3、脚墙放样

导流堤刷坡成型后,沿着导流堤迎水面需进行坡脚施工,测量班进行脚墙放样,放样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几何尺寸控制,根据放样结果洒上白灰线,确保路基边坡脚墙开挖准确。

4、脚墙基础开挖

脚墙基础深度2m,采用机械进行开挖、人工配合修整清除虚土。开挖时,先用挖机按照预先撒好的白灰线进行开挖,开挖时两边和开挖深度预留5cm,挖机开挖完成后人工用铁锹、洋镐进行修整,清除坑底残留虚土。开挖成型后深度为2.1m,宽度为1m。开挖过程中应随时监控基坑壁的稳定性,如有开裂、滑坍等现象立即回填,待处理完毕能够保证稳定性后再进行开挖。

5.脚墙浇筑

先在基坑底部浇筑10cm混凝土垫层,找平底部高程,有利于模板的架设。模板采用钢模板,架设成1:0.2倾斜角度,内外模板间距50cm,满足设计要求。模板内部每隔10m安放一块沥青木板,木板底部两侧用砂浆固定牢固,浇筑混凝土时,沥青木板后插钢管确保不移位。

脚墙高度均为2m,分层浇筑成型,每层浇筑30cm,并振捣到位,振捣棒呈梅花形布置,采用行列式次序移动。施工过程中,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差不得超过1.5小时。持续振捣过程中,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模板、支撑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技术主管,分析原因。脚墙浇筑到顶部以后,顶面要收面处理,确保线形美观,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

6.平台浇筑

导流堤顶部设置30cm厚,110cm宽的混凝土平台。为保证平台线形,顶部混凝土木板需挂线控制顶标高。该平台亦每隔10m设置一道伸缩缝,用沥青麻筋及沥青木板塞缝。

7.坡面护脚浇筑

沿坡面挂线,控制线的坡度1:1.5。立钢模板,模板内每隔10m设置一道伸缩缝,搁置沥青木板,模板上背钢管,用麻袋装土压紧。浇筑混凝土时,采用自卸入模,振捣到位,避免拆模后出现蜂窝麻面等不良现象。

8.顶部混凝土镶边浇筑

在导流堤迎水面顶部有一混凝土镶边,人工清土,开挖出40cm宽,15cm深土槽,用槽钢立模,加固模板。浇筑时亦振捣,凝固前抹平台面。

9.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24小时后拆模,完毕后应及时采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保持湿润,常温下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

10.实心砖铺砌

坡面上先摊铺一层10cm厚碎石垫层,厚度需均匀,每5m检验一点深度及坡度,满足要求后再铺设六棱实心砖。

在实心砖顶平面上设平行、垂直于线路的网格线,网格间距按实心砖尺寸布置。铺砌顺序为先中间后两边,自下而上进行铺砌,先沿挂线处纵向将预制实心砖铺设好,按位置摆正,并使用橡胶锤击打使砖与坡面密贴,再往两侧铺砌,用直径1cm的钢筋来控制实心砖之间间距,宽度控制为10mm , 及时用铝合金靠尺控制表面平整度。

11.勾缝施工

施工时要求缝宽10mm。

1)填缝:填缝前先用水将缝湿润,采用勾缝用砂浆进行填塞。

2)压缝:当缝填满后,用勾缝器压槽,勾缝要线条流畅。勾缝要随砌缝走,不得勾卵形缝,拐角处按折线处理。压槽完成后刷净灰缝两

侧的多余砂浆并剔除,做到勾缝砂浆不突出实心砖面。不得出现飞边。

3)修边:槽反复压实,压平后,将挤到外面多余的砂浆清除。

4)压光:修边完成后,用凸型工具反复压槽、修边,到表面光洁为止。

5)养护:勾缝完成后覆盖土工布,洒水养生。常温下养护期不得少于7 d。养护期间应避免碰撞、振动或受压。

六、施工质量检测

根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要求,对试验段导流堤的平面位置、底面高程、坡顶高程、导流堤高度和宽度、顶面压实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及验标要求。

九、结语

第5篇

1.1勘查历程本场区详勘阶段部分钻孔发现掉钻现象,为查明掉钻原因,对掉钻区域进行了物探勘查工作,根据物探勘查的成果,对物探确定的异常区进行钻探验证,现场钻探的同时,深入国土部门及周边村庄、矿山进行详细的调查、访问本区采矿史。

1.2勘查目的与任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收集区域的相关资料及对已有资料的深入分析,采用物探、钻探等工作,查明该场地受溶洞及采空区影响情况并提出处理方案建议。

1.3勘查及评判依据本次采空区(溶洞)勘查工作主要依据以下标准和规范:1)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GB50007-20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工程物探手册,2011水利水电版;4)JGJ87-9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5)SH3017-1999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6)工程地质手册,中国建筑第四版;7)JTG/TD31-03-2011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1.4勘查工作方法勘查工作采用地质调查与物探、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查手段,其中地质调查包括区域地质调查、矿井地质调查;物探工作采用瞬变电磁法;钻探采用取芯钻探,用以揭示采空、冒落或矿层的深度、厚度和井巷富水情况。

2勘查区自然地理与工程地质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勘查区位于太行山脉南端西侧、沁水盆地东南缘,地貌类型属低山丘陵区,地表大面积为黄土层所覆盖,基岩仅出露于厂区西南部(西寺庄村北侧)。厂区内总的地势为南部高东部低。本区属东亚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内四季分明。

2.2工程地质条件区域位于太行山脉南端西侧、沁水盆地的东南缘,晋(城)~获(鹿)褶断带东侧。晋(城)~获(鹿)褶断带为区域性的一条大断裂,其中南段称晋(城)~高(平)褶断带,呈北北东走向,由一系列褶皱、断裂组成,影响带宽度达16km~20km,是控制本区地层、地貌、矿产分布的主构造带。构造卷入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该断裂带在陈沟以南发育于奥陶系中统灰岩中,由一系列强烈挤压的紧密褶皱群组成,轴部走向NNE15°~35°并伴有同方向的压扭性断裂,地貌上组成串珠状山梁。在陈沟以北为开阔不对称的褶皱和地堑为主,褶皱呈隐伏状。区域内出露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上第三系及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泛覆盖于上述各时代地层之上。

3采空区(空洞)调查及特征

3.1矿井地质与采掘调查根据矿井地质调查,勘查区内所存在的空洞,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受向斜构造影响,地下水沿构造富集,致微晶方解石胶结中K5灰岩中岩溶发育,形成较大规模的溶洞(在本项目详勘查阶段,3号钻孔掉钻4m),第二部分为近年小煤窑采掘9号煤层形成的空洞。

3.2地表变形调查勘查区内地表较为平坦,建设用地下伏采空区形成时间已在多年以上,现状条件下地表未见变形、开裂迹象,未发现地裂缝、地面塌陷。原因可能在于该区为小矿生产,大多采用房柱式开采,回采面积较小,需较长时间才可能波及到地表,但是随着保护煤柱的风化,采空区顶底板的逐渐破裂等多种内外地质应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溶洞区现亦未见明显地表变形,由于该区在历史上未有大的人类活动影响,随着厂区建设,溶洞顶板必将逐渐破裂,形成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4物探勘查成果

4.1物探工作方法勘查区物探勘查主要采用瞬变电磁法,该方法为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在正常情况下,采空塌陷区通常都比正常岩层含有更多的水分,与围岩之间存在视电阻率差异,在地面上借助人工方法建立的电场,采集不同深度的视电阻率数据,来反映不同深度地质体的地电信息。通过条件试验获取已知采空塌陷区视电阻率参数,并以此解释采空区变化情况。本次电法勘探对象,符合直流电法探测的物性前提。

4.2物探工作量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分别以3号及379号为中心布设40m×40m的正方形勘探区,每个勘探区勘探面积1600m2,共布置18条测线,点距为3m,线距为5m,完成瞬变电磁法测点252个。测线点位采用地质罗盘控制方位,结合皮尺量距布置,每个测点用木桩标记。采用EMRS-3微机电磁勘探仪逐点勘探。4.3物探勘查成果A区9条线均发现明显的高阻异常,异常区面积约1275m2;B区9条测线均发现明显的高阻异常,异常区面积约673m2。

5钻探验证及成果

5.1钻探方法钻探工作是本次勘查工作的重点之一,其目的是对物探圈定的异常体范围进行验证。采用清水钻进,填土层中采用套管护壁,观察记录钻探过程中的漏水情况。

5.2钻孔布设与目的根据最初的物探结果,对物探确认的明显异常中心和较为模糊的异常边界部位共计布设了7个钻孔,详细查明勘查区内的地基地质结构和特征,进一步掌握采空区的要素。

5.3钻探结果

5.3.1A区钻探结果分析A区共布设并施钻11个钻孔,最初布设4个孔位于物探范围之内,孔号为A1~A4,4个钻孔全部掉钻,之后在物探区之外布设A5~A11等7个钻孔,其中A9号孔在灰岩处漏浆,漏浆后再不返水,A10号孔见溶洞充填物,充填物成分为粘土及砂岩、灰岩碎块,厚度2.5m,A11号孔掉钻,全部掉钻孔中掉钻落距最大4.0m(为建材太原地质勘查院原详勘3号孔),最小0.5m(A4号孔),平均约1.8m,掉钻同时伴随孔内泥浆全部漏失,且孔口存在吸风现象。

5.3.2B区钻探结果分析B区共布设11个钻孔,实际施钻9个钻孔,验证孔的钻探情况,与物探异常区的性质相一致,由于异常区有向物探区之外延伸的趋势,在物探范围之外再次布设了8个验证孔,作为对采空区边界的控制。通过本次钻探验证使采空区的性质、埋深得以确定,局部边界得到了确定。同时确定9号煤层厚度接近4.0m,为可采煤层。

6勘查综合分析与评价

本次勘查成果分析,由于本场地溶洞规模大、埋深浅将溶洞参照采空区特征进行分析。

6.1勘查综合分析与结论通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三个手段的综合勘查,按照三个勘查手段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反复对比分析与综合研究,最终依据物探解译资料,及钻探成果对空洞区边界进行了圈定。勘查区内按区域分为A区、B区,首先采用物探确定了物探区的空洞范围,通过验证钻孔确定了空洞的性质、规模。勘查区A区为岩溶空洞。勘查区B区为采煤空洞。

6.2采空区要素与空洞体体积估算

6.2.1A区溶洞要素根据钻探成果,本勘查区内采空区的要素如下:埋深及标高:地表埋深35.0m~38.5m,标高:752.28m~747.2m。矿层采厚:0.5m~4.0m,平均1.8m。矿层顶板及特征:砂泥岩,厚度20.5m~22.0m。采深采厚比:21.4。空洞率:根据钻探结果,溶洞掉钻孔全部吸风,判断为连续空洞,取值100%。冒落塌陷率:根据地表变形和钻探揭示,地表未见塌陷,即采空空洞剩余未充填的体积为采空空洞的100%左右。

6.2.2B区采空区要素根据钻探成果,本勘查区内采空区的要素如下:埋深及标高:地表埋深33.7m~39.0m,标高:752.3m~746.7m。矿层采厚:1.0m~3.6m,平均1.9m。矿层顶板及特征:砂泥岩,厚度16.3m~17.5m。采深采厚比:20。回采率:根据调查及钻探结果,本区9号煤层为小窑破坏区,回采率约40%。冒落塌陷率:根据地表变形和钻探揭示,地表未见塌陷,即采空空洞剩余未充填的体积为采空空洞的95%左右。

第6篇

扩底机具是旋挖扩底灌注桩施工的关键。其构造原理:利用钻杆下压带动活动套杆,使铰接钻齿扩张至设计尺寸(活动杆与铰接齿连为一体),通过活动套杆底部的限制挡板与顶杆底部的限位挡板的间距来控制钻齿扩张尺寸。施工时根据扩底桩设计尺寸及旋挖钻机的型号,设计好扩底机具。扩底钻头根据设计扩大头桩型及尺寸进行定制。

二旋挖扩底施工工艺

1旋挖扩底灌注桩工艺的重点部分

在扩底施工和清孔,直桩部分施工工艺与普通旋挖桩基本一致,此处不复述。

2扩底施工及清孔

①利用旋挖钻斗按正常钻孔工艺钻至直桩桩底设计标高,并清理沉渣。

②将钻杆提出孔外,用扩底钻头替换捞砂斗,同时检查钻头扩刀的张开与收缩是否灵活自如,反复几次,如无问题后即可将扩底钻头放至孔底,并从护筒顶向上量出钻头伸缩杆长度标在钻杆上,以控制扩孔行程。根据试桩情况,当扩底钻头下压70cm时,扩底直径为2m。

③扩底前,将扩底钻头提离孔底,使其处于悬吊状态,起动钻机和水泵,检查钻机和水泵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即可开始扩底作业。

④扩底时进行慢速旋转和下压。扩底采用低速回转的技术参数进行控制,开始时不随意加压,当运转平稳后,依据钻机的能力和孔内的反映情况,适当调整压力,使扩底钻缓慢张开并进行扩底作业,当其完全张开时,钻杆上标记正好与护筒顶同高度。扩底施工流程如下:首先,开始第一次扩底,第一次扩底钻杆下降行程应控制在20cm左右,然后将扩大钻头提至地面,换捞砂斗进行沉碴清理。其次,第一次沉碴清理完成后,重新测定桩底标高,然后再更换成扩底钻头,进行第二次扩底。第二次扩底钻杆下降行程应控制在15cm左右。然后再将扩大钻头提至地面,换捞砂斗进行第二次沉碴清理。再次,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进行第四次扩底,第四次扩底钻杆下降行程至扩大头完全张开。钻头完全张开后,在原位不加压快速旋转10min左右,停止旋转并向上匀速提出钻头。然后再将扩大钻头提至地面,换捞砂斗进行第四次沉碴清理。然后,第四次沉碴清理完成后,应将扩大钻头清洗干净,再更换至旋挖钻机上。将扩大钻头轻放至孔底,不再施加压力,扩大钻头可轻松完全张开(达到行程70cm),方可判断为扩底完成。否则,需再次重复扩底、捞碴的步骤,直到达到扩底完成的条件。最后,要严格检测清底后的桩底标高,若比前一次清底后测定的桩底标高底,则必须将旋挖钻机显示数据清零后重新读数。直到旋挖钻机进尺满足扩大钻头完全张开的距离,且桩底标高不再变化为止。

⑤在扩底完成行程后,在原位不加压继续慢速回转,进行清孔换浆,清孔达到要求后轻轻地、渐渐地向上提钻。灌注前应采用带弯头的导管再次清孔,边清边转动弯头导管,以利于清除扩大头边角处的沉渣。

⑥扩底钻头提出孔外后,及时冲洗干净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以备下次使用。

三桩基检测

为检验旋挖扩底桩的施工质量,对部分工程桩采取静载试验法、钻芯法、声波透射法等检测方法进行了检测。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法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要求执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按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500kN和7100kN,最大试验载荷分别为5000kN和14200kN。静载试验Q-S曲线未出现明显拐点且未出现破坏迹象。根据试验结果及Q-S曲线和S-lgt曲线图分析得出,所检测的工程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钻芯取样之一如图4所示,图为车辆段1H-1#桩钻取得芯样,呈柱状,骨料分布基本均匀,胶结好,取芯长度15.79m,桩底未见桩底沉渣。声波透射法对所检测基桩的三个剖面进行了检测,所有检测结果均合格。

四结语

①根据检测结果,以上旋挖扩底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能够满足工程质量,能够达到相应的设计承载力要求,相对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施工速度更快,更安全.

②与相同承载力要求的普通旋挖桩相比,可以降低钢筋用量、缩短桩长、减小桩径、减小承台尺寸及减少土方的开挖与外运等,较大的降低了工程造价。

第7篇

为了能够使技术交底发挥对施工作业的指导功能,在确保项目建设质量的同时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产生,对技术交底的内容与相关举措提供如下参考意见:

首先,在针对设计文件的技术交底工作中,设计单位需要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完成并通过审查,将其交付相关部门施工的这一时间段内,遵循法律规定的义务,对项目设计的意图、设计思路、关键设计指标以及施工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关键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技术交底的对象包括项目建设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质量检查单位等在内。当前,针对设计文件技术交底所采取的做法多是由法人单位委托监理单位组织与本工程相关的参建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全面移交包括设计图纸、设计阶段测量资料以及水利工程项目功能特点在内的基础资料,这些资料的交底对确保施工质量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其次,在针对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工作中,施工方技术总负责人需要面向驻施工现场总工程师进行全面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是与施工技术相关的全部内容。通过施工单位交底的方式,能够使现场技术人员对水利工程项目概况、施工总部署情况、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要求、施工质量要求等相关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其在施工作业中实现对工程技术的全面管理与控制。

最后,在针对施工班组的交底工作中,工地技术负责人需要及时面向施工现场班组组长以及技术人员进行交底。此项技术交底也是整个水利工程现场施工以及质量控制工作的核心所在。通过施工班组的技术交底,能够使项目建设的基层技术人员掌握整个项目建设的基本概况以及技术要求,从而从基层入手,为工程施工提供技术保障。

2技术交底的文件编制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技术交底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交底内容必须由专人进行统一编制,在确保其能够对施工技术发挥指导作用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的施工部位,确保技术交底文件具有预见性、完整性以及针对性等多个方面的特征。具体而言,在技术交底文件编制方面,需要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原则:首先,技术交底文件编制需要满足预见性的原则。即技术交底资料的编制者必须尽早投入准备工作,集思广益,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预见性提出在施工过程当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同时考虑可行的解决方法,尽量不遗留缺乏针对性解决措施的安全隐患,将各种质量问题消灭在摇篮中。其次,技术交底文件编制需要满足完整性的原则。技术交底文件编制的完整性是指编制的内容需要覆盖全面且具体,突出重点。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在技术交底前要认真熟悉图纸,掌握工程特点、设计要求,对设计图纸漏项或有疑问,需要变更、洽商或调整的内容,在施工组织设计部署、工程细部做法、操作规程和验收规范中要明确,并在技术交底书中明确标注,技术交底中遗漏的事宜,按有关规程和规范执行。最后,技术交底文件编制需要满足针对性的原则。即所编制技术交底文件需要充分体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特点,同时还需要在编制中对交底班组所承担的施工任务加以考量。

3技术交底的基本要求

在水利工程项目进行技术交底工作的过程当中,必须明确哪些环节是施工重点。针对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结构,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或者是施工难度较大的部位,必须预见性地提出施工作业的要求与措施。同时,针对直接决定施工进度的关键部位,若涉及到对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编制专项可行的施工方案。若施工期间,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纸上产生变动,则需要及时向有关班组负责人进行设计变更内容的交底工作。结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一般特点来看,技术交底需要同时采取样板交底以及书面交底两种形式,同时可适当地辅助进行口头式交底。若交底项目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占据地位非常关键或施工工艺比较复杂,还需要附加翻样图纸。根据技术交底的形式不同,所对应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从书面交底的角度上来说,此种形式的技术交底基本要求是由技术负责人在遵循相关规范与规程技术规定的基础之上,结合本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分项工程内容,编制详细的书面技术交底记录,形成文件并妥善保存。其次,从样板交底的角度上来说,此种形式的技术交底基本要求是针对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某一分项工程,需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中所提出的设计要求,由技能水平较高的施工人员先行做出样板,按照样板标准面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掌握样本施工的操作要领以及质量控制标准。

4结语

第8篇

(一)民族地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是与中国的改革实践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模式等诸多问题紧密相连的,而民族地区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不仅需要解读和规范上述种种问题,还需要区域特色化分析能力,只有如此,民族地区的公共管理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才能实现特色化路径的突破。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学科发展要立足实际,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在专业特色的建设方面首先应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应突出以区域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特色,树立“民族特色,服务地方,辐射周边”的办学理念。

(二)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特殊性的需要

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要求不仅是加快发展经济文化,更要重视少数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平等地位和权利,维护边疆地区的和谐与稳定。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大量的社会事务中夹杂着民族习俗、宗教禁忌的因素,地区经济活动、社会交往及文化生活都带有强烈的民族、宗教特性。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依法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社会事务管理,调整和规范少数民族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护其合法权益。从而,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工作对公共管理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对民族、宗教知识的扎实掌握;对民族、宗教政策把握的灵活性;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等。民族地区高校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应立足区域发展实际需求,培养出高素质,能够胜任新时期公共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公共管理人才,能够兼顾少数民族同胞的民族情感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三)解决公共管理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需要

目前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使得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毕业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现状。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只有突出以区域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特色,树立“民族特色,服务地方,辐射周边”的办学理念,以区域社会需求为导向,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公共管理事务的特殊性,调整教学方案,增加民族事务管理内容,将民族特色理论知识与先进的管理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调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学生服务地方、服务民族的学习动力,凸显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增强地区性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专业特色化发展路径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及其对公共管理工作的特殊要求,少数民族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应该力求保障少数民族权利,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地区高校应从现实出发,致力于培养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少数民族管理特色的,能够适应复杂的管理环境的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机制,凸显民族特色

在人才培养机制上,民族地区高校应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和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的特殊需求,以适应地区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调整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完善培养过程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增设民族特色课程,如民俗学、民族发展史、国内外同源民族关系、边疆地区发展历史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处理民族发展权利与经济、社会变迁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判断、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设民族特色经济、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等专业方向,尝试拓展民族文化产业管理学科方向,发挥民族地区高校服务地方的特色优势。

(二)适应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需要,强调实践教学

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应从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的特殊性出发,案例教学应体现地方特色,培养学生处理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的实践能力,正确认识民族矛盾及民族权利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激发学生思考、创新能力。同时,通过观摩社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管理工作现场及少数民族的节日及宗教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将所学公共管理知识同实际中的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特殊性结合起来。在民族文化节日活动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策划、实施,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将多种形式的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溶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的日常培养当中。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摆脱传统公共管理专业“纸上谈兵”的教学弊端,通过实践活动的历练,使得民族地区高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拓展师生学习空间

第9篇

公路分布范围广泛,为带状结构体、承受着动静两种荷载作用,其使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关联,对地基有较高的要求。公路由于线性等技术要求,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软土地质地区,对软基处理不当,路基容易产生剪切变形,引起沉降过大,导致路堤失稳,路面开裂;桥台与路基沉降不同步,产生错台引起桥头跳车;路的中心沉降过大,引发涵管弯曲、路基路面横坡变小等问题。因此,从高标准、高质量的使用要求出发,合理、可行地处理好软土地基,已成为公路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软土地基处治方法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较多,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归纳和分类,本文从加固机理、施工工艺、所用材料方面将目前公路工程中常采用的一些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如下。

2.1置换法

该法也称做换填法,首先挖除基础下部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然后分层换填强度和模量相对较高的灰土、碎石、砂等材料,并充分压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度,最终形成一个较好的持力结构层,从而达到提高承载力和减少路基变形的目的。换填法处理处理深度通常控制在3m以内,但也不应小于0.5m,因为垫层太薄,则换土垫层的作用也不显著。

2.2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又称预压法,是对原始地基,或者在地基中设置有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等排水体,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或其他竖向荷载作用加压,排出土体孔隙水,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对于排水固结法,土体的密度与预压荷载的大小以及时间紧密相关。若不考虑预压周期,土体密度只决定于预压荷载的大小。

2.2.1真空预压法

该方法是以大气压力做为预压荷载,在拟处理场地表面铺设厚度均匀的砂垫层,上覆一层不透气的密封薄膜,通过真空抽气装置,在密封膜内产生一定真空度,在内外压力差作用下,土体产生负的空隙水压力,从而达到土体固结。

2.2.2堆载预压方法

堆载预压是使用砂石、素土或者其它重物为荷载,对地基加载,排出土体孔隙水,达到土体固结的目的。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取决于上部堆积荷载的大小。真空预压与堆载预压的加固原理不同,前者通常将荷载一次加到最大值,而土体却不产生增量剪应力,故不需考虑地基产生剪切破坏。后者必须考虑加载时增量剪应力对土体的影响,控制加载速率,采用分级加载。

2.2.3深层密实法

深层密实是指采用爆破、夯击、挤压和振动等方法,对松软地基土进行振密和挤密。(1)强夯法。强夯法顾名可理解为动力压实法或者动力固结法,通常以几十吨的重锤,从6—40m落距的高处自由落下,将土体夯击密实。该法适用于处理砂土、低饱和度粉土、碎石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土质地基,能够改善砂土抗振动液化的能力、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土体压缩性、消除土的湿陷性。(2)复合地基法。复合地基法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桩体(增强结构体),桩和土体共同承担荷载,并使地基具有置换法和密实法后形成的效应。通常复合地基的面积置换率一般为3%—25%,其中碎石桩的面积置换率可以达到40%。公路工程中常采用的状体有碎石桩、石灰桩、土桩、水泥搅拌桩、其他刚性桩(PHC管桩、CFG桩、PCC管桩、素混凝土桩等)等。高速公路工程中,深度20m以内的软土处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得到了大量应用;深度超过20m的深厚软土地基处理多采用刚性桩进行处理。

2.2.4加筋法

加筋法常见主要有两种:一是土工织物法,二是加筋土法。其中土工织物法已经成功应用于我国的公路工程中,并已广泛用于软基处理、边坡稳定、结构支护、道路翻浆防治、路基路面综合排水及沥青路面裂缝处理等诸多方面,成功地解决了大量的工程实际问题。

2.2.5胶结法

胶结法是将水泥、水泥砂浆、石灰或其他具有充填性、胶结性特点的材料,渗入或者注入到各种介质之间的裂缝和孔隙之中,形成加固体,提高地基的强度与抗渗性。胶结法主要包括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土搅拌法。

2.2.6其他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还可使用抛石挤淤法、反压护道法、冻结法、烧结法等方法。

3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选用

不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条件,公路工程中,应根据公路等级、技术要求、建设周期、经济分析综合考虑来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根据工程经验,总结了如下不同软基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

4结语

第10篇

作者:陈士强 朱孔晓 赵如霞 单位:山东临沂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公司 中国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临沂供应站

防洪堤施工风险评价在对本防洪工程进行风险识别以后,就要进行风险评价,即对上述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性,风险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进行量化的过程。风险评价内容根据本防洪堤工程施工风险的特殊性,风险评价具体从以下4点考虑:①分析施工中每一风险因素最终转化为致损事故的概率和损失分布情况;②评析施工中单一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③从某一风险单位总体出发,判断多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总量以及发生风险事故的相对概率;④评价整个工程风险管理系统中所有风险单位的损失期望值和标准值,及评价这个期望值与各种可能的损失值之间的偏差程度。风险评价方法:风险量函数法水利堤防工程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定性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在施工中最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是风险量函数法。在定量评价堤防工程风险时,首要工作是将各种风险发生概率(p)及潜在损失(q)定量化(即风险衡量),用R表示风险量,则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R=(fp,q)(p、q为连续函数时)R=∑(piqi)(p、q为离散函数时)风险损失(q)的衡量堤防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损失包括:成本费用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成本费用的增加可以直接用货币来计量。进度拖延属于时间因素,同时会导致经济的损失。而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既会使经济受影响又会导致工期延误和第三者责任,而第三者责任除了法律责任之外,大部分都是以经济赔偿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以上4个方面的施工风险最终都可以归纳为经济损失。风险概率(p)的衡量本防洪堤工程运用相对比较法对风险概率(p)进行衡量:“几乎是0”,即此风险事件不会发生;“很小的”,即此风险事件有可能发生,但现在没有发生并且将来发生的可能性也不大;“中等的”,即此风险事件偶尔会发生,且预期将来有时会发生;“一定的”,即此风险事件一直在有规律地发生,且预期未来也有规律地发生,可认为概率较大。在采用相对比较法时,本防洪堤工程施工风险导致的损失也相应划分成重大、中等到极度3种,从而在风险坐标上对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准确定位,反映出风险量的大小。风险评价在风险衡量过程中,本防洪堤工程施工风险被量化为关于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严重性的函数,但在选择对策之前,还需要对风险量作出相对比较,以确定施工阶段风险的相对严重性。由等风险量曲线图分析得出:离原点位置越近则风险量越小。因此,可以将风险发生概率p和潜在损失q分别分为L(小)M(中)H(大)3个区间,从而将等风险量图分为9个等级区域,且将风险量的大小分为5个等级:VL(很小)、L(小)、M(中)、H(大)、VH(很大)。

针对本防洪堤工程的具体情况,主要采取了以下3种损失控制措施:①通过严格的审查程序来选择专业施工队伍、进场材料及机械检验,以降低技术风险;②明确项目部各部门和人员在工程损失控制方面的职责分工,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对现场工人进行安全培训,以降低组织风险;③将工程风险局限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增加风险分担单位,以降低管理风险。风险自留对策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将不能回避和转移的风险留给自己承担,将施工风险尽可能地化解。本防洪堤工程采用计划性风险自留,即建立非基金储备,以用于自留风险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额外费用的支出。风险转移对策施工风险管理中,有效的处理方式是施工风险转移,根据风险分担的原则:任何一种风险都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本防洪堤工程采用的风险转移方案有:①非保险转移,将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桥梁钻孔灌注桩工程内容分包给专业承包商,从而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②保险转移,给施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险、工程一切险等。堤防工程保险并不能转移工程施工中的所有风险,一方面是因为存在不可保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些风险不宜保险。因此,对于水利堤防工程,应将工程保险与损失控制、风险自留结合起来运用。

堤防工程施工人员在选择风险对策时,要根据水工建筑物的自身特点,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整体上考虑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步骤,从而制定一个与水利施工总目标一致的风险管理原则。沂河右岸防洪堤工程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效地预防并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极好地达到了施工预期总目标,在保证进度、安全及成本费用的前提下,使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第11篇

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地质环境下,如果存在地下水,则其和普通的水资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等方面,通常也会表现出再生性和可调节性。可以通过对赋存环境进行系统勘查,划出不同的单元系统,水文地质类型在划分区域的时候,通常都是将赋存环境相类似的地下水地貌地质归为一类,这样做可以更好地进行系统性的管理。

1.1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定义

所谓水文地质类型区,就是根据岩层下面地下水的分布形态、地貌特点以及含水层的成因相似性即其附近的岩石结构条件等内容对地下水进行不同区域的划分,使其按照各自的特点形成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地下水分布区域。

1.2水文地质类型区的特征

在将地下水划分为不同水文地质类型区时,要使其形成一定的特色,即能够与其他水文地质类型区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征。一般来讲,每个水文地质类型区独特的特征应该从地下水的流域面积及水流流动特点开始分析,并对其周边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其在自身空间范围内的地下水存储与运动,以及其自我补给、径流和排泄的方式和过程。

1.3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划分原则

从上述对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定义域特征分析可以看出,其区域的划分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通过一定的原则、规律和标准而进行区分的。一般来讲应该遵循以下原则:¹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勘查要能够与地下水的评价进行密切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类型区勘查的实际作用。水文地质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与岩层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因此,在水文地质的勘查中也要能够密切注意地质成因的研究工作。»要能够将地下含水层的各种介质类型与地质的岩性、埋藏条件以及地下水化学类型等进行密切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扩大水文地质勘查的范围。水文地质勘查区的划分要能够达到分类命名简单、便于水政管理等目的。

2工程勘查中水文地质的勘查要求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中,对于水文地质的勘查各自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应该在明确了岩土工程对于水文地质勘查的要求以后再进行实地的地质勘查。继而通过勘查所得的资料,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一般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2.1自然地理条件

在水文地质勘查中,首先需要对自然地理条件情况进行勘查和研究。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地貌地形以及气象水文特征等内容。其中,气象水文特征主要指的是建筑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带的分布情况,热量以及湿润情况等。

2.2地质环境

在水文地质的勘查过程中,水文条件与地质是分不开的,因此,需要对地质情况进行熟悉和了解。地质环境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2.3地下水位情况

地下水位勘查是水文地质勘查的重点项目,其勘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近年来地下水位的最高水位以及最低水位以及水位的变化趋势,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以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等,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对于岩土工程的建设和后期使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地下水位的勘查工作。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等;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判定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3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内容分析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水文地质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及变动幅度、地下水的类型、土层或岩层渗透性的强弱及渗透系数以及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和分布及组合关系等。为了综合提高地质勘查水平,需要对地质勘查中涉及到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不仅能够对水文地质问题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能够对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做出明确的评价,进而能够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建筑工程建设的盲目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很少有针对实际的工程需要来分析地下水可能会产生的危害的报告,这是当前的地质勘查工作中的缺陷与问题,必须要进行改进与完善。为此,笔者提出,在未来的工程进行地质勘查时,至少需要从下述几点内容对水文地质进行评价:

3.1注重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水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的准备工作。

3.2水文地质对地基的影响

对于一项建筑工程来讲,地基是最重要的部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工程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要能够加强研究与地基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勘查中要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拙类型,查明与该地基基拙类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3加强对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的研究

在工程地质的勘查过程中,要能够对水文地质自身的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地下水勘查过程中,应该对地下水的天然存在形态和今后可能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的研究,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对地下水的存在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以及使用情况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能够避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地下水位的存在和变化情况对于每一种建筑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工程地质分析的时候,要能够对地下水位之上和地下水位之下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4地下水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膨胀性岩土如果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地下水位的升级所引起的,如果升降变化比较大就会导致严重的地裂灾害的发生,进而对建筑物产生较大的破坏,甚至会造成坍塌。所以在发现地下水位出现频繁升降变化的时候,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膨胀性岩土地区的勘查工作过程中,应着重对该地区的水文进行详尽的研究和数据分析,进而掌握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规律。只有通过对地基基拙深度的选择依据水文的地下水位变化这个原则的有效执行,就可以尽可能避免出现变形和受损。如果当水位压缩层的范围内变化,就可能会让地基发生软化现象,导致地基强度降低,就可能让建筑物发生沉降和变形,所以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对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给予高度重视,以避免对岩土工程产生破坏和影响。

5结束语

第12篇

1.1勘察建筑工程现场的水文地质资料。建筑工程现场的水文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勘查地理条件,勘查的地理内容主要包括水文特征以及地貌特征;其二,勘查地质环境条件,勘查地质环境条件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现场的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岩性、构造运动等;其三,勘查地下水位的实际状况,勘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补给条件和排泄条件及其补派关系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近三年的地下水位以及水位变化的趋势;其四,勘查隔水层、含水层的状况,勘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隔水层和含水层的水位以及变化的程度,地下水类型、流向等状况;通过勘查现场的地层透水系数,含水层的厚度、埋深以及分布状况,以此确定水文地质状况对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1.2水文地质勘查中的评价分析。通过获得建筑工程现场的水文地质资料之后,还应该对水文地质勘查资料进行评价分析。水文地质勘查中的评价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地下水对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作用和影响进行重点评价,这样才能够对影响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危害因素进行提前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其二,建筑工程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勘察应该和建筑的地基设计进行结合,为建筑工程的地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其三,水文地质勘查中除了应该对地下水的状况以及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进行勘察,同时还应该对人为活动下对地下水的影响以及地下水变化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状况进行评价;其四,从建筑工程施工角度来看,根据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找出不同地下水条件的同时,还应该进行重点评价,例如对于基础埋在地下水位之下的建筑工程来说,重点评价水对建筑物基础部位的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性;对于岩土作为建筑物基础的建筑工程项目,应该重点对地下水活动导致的岩土涨缩、崩解、软化等作用进行评价;对于地基基础压缩层中存在粉土、粉细砂、松散的状况时,应该重点对流砂、腐蚀以及管涌等现象发生的几率进行评价;对于需要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基础施工的建筑工程项目,应该进行对应的富水性试验或者渗透性试验,对降水造成的边坡不稳定、土体沉降以及其他问题对建筑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

1.3测量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地形。在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形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全国通用的坐标系统以及国家最新的高程基准点,如果建筑工程所在地并没有通用的坐标系统以及相关的高程基准点,应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为建筑工程建设创设独立的坐标系统,保证建筑工程建设人员能够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信息。在对建筑工程现场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定位仪的类型、定位时间、定位程序以及测量精度等进行详细、全面的说明,对于测量的精度,应该根据相关的规定,满足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实际要求,对于不同的比例尺勘查剖面,应该采用实测剖面。

1.4地质填图。在进行地质填图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填图的精准度满足同比例尺的地质测量规范,将比例尺作为地质观察的基础,如果是对于大比例的地质填图,地质填图的目的在于为建筑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服务。因此,在选择比例尺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以不同勘查阶段的具体要求、工程的规模、地质复杂程度等状况为基础,在设置地质勘查点时,应该把地质勘查点设置在界线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当地质勘查点布置完成之后,还应该将地质填图展示在合适的仪器中,由专门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人员根据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对地质填图进行分析。对于专门水文地质的物理学性质测定,还应该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以此保证测定结果和地质填图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2结束语

第13篇

(1)在房地产事业中使用公允价值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运用成本的模式对投资性质的房地产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相关的数据,可以得出,投资性质的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对这部分的资产进行后期的计算和统计,但是这需要遵守一定的准则,首先,投资性的房地产地区,房地产市场十分活跃;然后就是,公司可以使用房地产市场的交易市场来获得相类似的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还有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而可以得出相应的分析,做出合理的估算。如果该投资性房地产公司采用了公允价值进行计算,那么如果他对公司的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这个时候就要根据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格,还有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统计计算,公允价值的结果和当前的账面价值的差距算作当前的收支亏损的情况。

(2)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企业债务重组利用公允价值来确定,欠款人和收款人在站务的重组过程中所进行的资产的置换和归还。与此同时还规定了,一般情况下,债务人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资产、资本或重组后债务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这部分所得就被算作当前的收益。除此之外,一些需要修改的,一旦涉及一些应该偿还的金额的情况,还有进行债务重新组合之后的价格,以及与重组后的入账价值和有应付金额之和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也一起算作当期损益。收款人将重组之后的债务所存在的当前的价格和所接受的资产和重组之后的公允价值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确认,也可以算作当前的损益。

(3)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资产的互换中国新的关于不是货币资产的交换,和国际上关于会计准则的内容大致相同。它们都将非货币性质的资产在交换时所采用的账面的价值,改成了用公允价值作为基础。而且,根据当前国际市场的情况和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做了相对完整和科学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有着明确的规定,只有符合标准的并且有可靠信息的非货币性质的资产交换,才可以使用,其他请款都不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算。

二、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造假现象全面的观察我国的金融资产市场,当前,我国的股票交易市场、对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处于初级阶段,现在的市场价值,并不能反映出真正的价格,相反存在一定的虚假性,现在的资产中,很难获得资产的公允价值。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即使没有足够活跃的市场没有金融资产,也可以根据会计手段对它的公允价值进行一个简单的估算。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的现金流量情况和数据以及能够折现的信息都十分的匮乏,在判断的时候通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估算的时候容易融入很强的主观性因素。

2.企业可以对公允价值进行操作在进行公允价值操作的时候,其中一大难点就是,公允价值的数据资料非常的少,不容易获得,而且缺乏一定的客观性,造成了通过公允价值计算的数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虚假性。打比方说,企业在投资一家房地产企业进行成本计算的时候,就需要对其进行一个这就得分析和摊销的考虑,在工程的最后还要对工程的减值问题进行分析。但是,在实际的会计操作中,要想确定公允价值的标准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尤其是地产行业,它们的地段十分的复杂,而且每个城市的情况也不同,这就直接导致了房地产行业的差异明显,同时给评估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3.采用公允价值手段操控公司盈余状况现在,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很多公司都在是用公允价值进行操作。所以,要想消除企业中的盈余操纵,就必须从根源做起,这也是保证公允价值正常使用的一个基本条件。公允价值是一种企业中会计计算的技术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相反也可以伪造会计信息,造成公司财务虚假现象。如何利用公允价值,完全要看公司的管理者和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养。当前,确定公允价值还是一个相对困难的事情,在现阶段,公允价值大部分都是估算出来的,而缺乏可靠性,在进行实际的公允价值操作中很容易被误解成一个进行计算的工具。

三、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改进措施

1.完善市场规则,全面建设市场经济要想更好的利用公允价值,需要拥有一个相对活跃的经济市场,并且交易的双方要彼此同意才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算。所以,对于我国来说,改革当前的经济市场,建设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统一的经济市场,努力为实施公允价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建立健全的会计准则,做到有法可依我国公允价值的相关细节规定,还不够完善,存在明显的细节漏洞,造成了在会计人员实际操作中的错误判断,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经验较少,缺乏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尤其是公允价值的计量中。这就要相关部门,对市场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进行相对完整的描述和规定。这样就有助于会计从业人员在计算公允价值的时候更加的精确,在进行会计财务报表的统计制作当中减少错误,并且将一些无用的信息去除,让财务报表真正的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3.政府和企业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企业应该定期对公司会计业务进行检查,监管,建立一支专业的监管队伍,规范会计行业的行为准则。相关部门要发挥自身的职能,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一个企业应该形成一个良好的监督网络,各个部门要相互配合并且彼此监督,同时在进行日常工作的时候要相互帮助,协调工作内容。发现滥用公允价值的个人或部门就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措施,确立公允价值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这样一来,经过各部门以及国家和企业的相互配合,就能有效的维护公允价值能够进行有效的实行。

第14篇

地理教学过程广义上来看,是指在遵循地理教学,贯彻地理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地理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主动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并形成一定地理科学思想观念的过程。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地理科学方法的培养,例如地理观察、区域综合分析、地理实验等方法。在现代地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生成性地理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学者的关注。

地理生成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对地理知识内容积极的认识和建构的动态教学过程。在开放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都处于多元变化中,教师需要敏锐的发现从学生的思考活动中显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并把预设中没有想到的有价值的问题和信息在教学中不断的动态生成,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活动的设计,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情境,依据学生特点设计探究活动。探究是地理情境化教学的精神。地理学科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地理情境活动中要体现自身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参加地理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对地理学习资料分析、研究和讨论,获得地理结论,获取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环境,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而提升地理素养。

二、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中,主要是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内容展开的,引导学生关心身边发生的地理事件,比如人口、环境问题、资源利用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内容,增强未来公民的责任感。地理素养有利于公民良好的思维品格的养成,有利于公民环境观的形成,更有利于公民国家意识、全球意识的养成。

所以在进行课堂地理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情感的教育,努力营造探究情境,让学生具备地理学科的求实、创新的地理科学精神和务实、实践的地理科学态度。

第15篇

【关键词】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馈线开关开关失灵拒动短路电流死区。

【Abstract】Basedonauther’sworkingexperienceinmetroprojects,putforwardtwokindsofprotectionmethodwhichareabsolutelynecessarilyforthetractionsubstation,theinter-trippingofbreakerandthebreakerfailureandtrippingdisabledprotection,becausenoremotestandbyprotectionisinstalledinfeedbreaker.Cuttingoffthepowersupplyimmediatelyisthefinalaimofallrelayprotection,especiallyfortheDCsystem.Inordertocutoffthepowerquickly,theprinciplethattheshort-circuitcurrentshouldbecutoffinitsriseprocessshouldbefollowedintheprotectionofDCsystem.Threecausationswhichleadtotheskipareaofprotectionisanalyzed.Inordertomaketheprotectionoffeederbreakerperfectmuchmore,ThetripdisableprotectionforfailureofbreakershouldbeinstalledinfeedbreakerofDCsystemtoinsurethesafetyofthetrainoperation.

【Keywords】tractionsubstation,inter-tripping,feedbreaker,thebreakerfailureandtrippingdisabled,shortcircuitcurrent,skiparea

一、概述

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保护,可以分为两部分:牵引整流机组保护和直流馈线保护。牵引供电系统保护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的“多电源”和保护的“多死区”。所谓多电源,既当牵引网发生短路时,并非仅双边供电两侧的牵引变电所向短路点供电,而是全线的牵引变电所皆通过牵引网向短路点供电。所谓多死区,是因牵引供电系统本身构成的特点和保护对象的特殊性而形成保护上的“死区”。任何保护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当发生短路故障时,首先要迅速“切断电源”、“消除死区”,针对这两点,牵引供电系统除交流系统常用的保护外,还设置了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牵引网双边联跳、di/dtI等特殊保护措施,这就可以完全满足牵引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切断电源、消除死区的要求。对任何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而言,可靠性总是第一位的,而对直流牵引供电系统,速动性可以看成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所以直流侧保护皆采用毫秒级的电器保护设备,如直流快速断路器、di/dtI保护等,目的就是在直流短路电流上升过程中将其遮断,不允许短路电流到达稳态值。至于选择性,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则处于次要位置,其保护的设置应是“宁可误动作,不可不动作”。误动作可以用自动重合闸进行矫正;不动作则很可怕,因为牵引供电系统短路时产生的直流电弧,如不迅速切断电源,电弧可以长时间维持燃烧而不熄灭;而交流电弧则不同,其电压可以过零而自动熄灭。

关于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的常用保护,已为业内人士所熟知,这里不再多作介绍。下面谈一下容易被人忽视的两种保护。

二、引变电所内部联跳保护

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的定义:当发生短路故障引起两台整流机组直流引入断路器或交流断路器同时跳闸时,应迅速跳掉全部直流馈线断路器,以及时切断电源。见图(01)

当牵引变电所内部发生短路时,如K2点短路,则流向短路点的短路电流有6路,两台整流机组2路:IK1、IK2,相邻牵引变电所通过4路馈线开关流向短路点的有4路:IK3、IK4、IK5、IKy。若只跳掉两台整流机组的直流开关或交流开关是不够的(只切断IK1、IK2),相邻牵引变电所仍会通过牵引网继续向短路点供电(IK3、IK4、IK5、IKy),因此必须跳掉直流母线上所有开关,以切断电源,实现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

当牵引变电所外部发生短路时,如K1点短路,则流经DS6开关的短路电流有5路,两台整流机组2路:IK1、IK2,相邻牵引变电所通过3路馈线流经DS6开关的短路电流有3路:IK3、IK4、IK5,此时若馈线开关DS6拒动,而又没有远后备保护,此时只能通过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及时切断电源。

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的保护范围:无论是牵引变电所内部短路还是外部短路,凡引起两台整流机组同时跳闸的故障均应实行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

由图01可以看出,流经馈线开关DS6的短路电流IKZ是由IK1IK55个短路电流组成的,这就说明,如果馈线开关DS6失灵拒动,要切断短路点的电源,只跳掉DS1、DS2是不够的,还要跳掉DS3、DS4、DS5等5路开关,即必须跳掉牵引变电所直流母线上的所有开关。

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保护,就是为当发生短路故障时,迅速切断电源的一种保护措施。如发生一路馈线开关失灵拒动或两台整流机组直流侧两路开关同时跳闸(或两路交流中压开关同时跳闸),为迅速切断电源,都必须实行变电所内部联跳,既跳掉直流母线上的所有开关,否则不能切断电源,如图(01)所示。

图中K1(牵引变电所外部短路)和K2(牵引变电所内部短路)点短路时,如果DS1、DS2两台直流断路器或DL1、DL2两台交流断路器同时动作,则必须实行变电所内部联跳,跳掉所有直流馈线断路器。即跳掉DS3、DS4、DS5等馈线开关,否则不能切断电源,相邻牵引变电所继续向短路点供电。

三、直流馈线开关失灵拒动保护

目前国内地铁直流馈线开关设置了多种保护和自动装置,这些都是必要的,但尚缺少一种重要的保护:开关失灵拒动保护。当开关失灵拒动时,开关本身设置的所有保护均失效,而馈线开关又没有远后备保护,这是直流馈线保护的“软肋”。众所周知,从牵引变电所的主接线上看,直流馈线开关没有远后备保护设备,这是由地铁供电网络的构成特点所决定的。在直流母线上共设置6路开关:2路直流引入开关、4路馈线开关,见图(01)。从电源角度讲,每路馈线开关的上一级有5路电源开关,这和交流电路不一样,交流电路上一级只有一路开关,所以当下一级开关失灵拒动时,上一级开关可以作为它的远后备保护。直流则不然,它的上级5路开关都不是它的远后备保护设备。从图(01)中可以看出,当K1点发生短路时,如为变电所出口短路,馈线开关失灵拒动可能引起2路直流引入线开关跳闸,引起变电所联跳,及时切断5路电源。如果发生远端短路,馈线开关失灵拒动就非常危险,此时将有5路短路电流IK1、IK2、IK3、IK4、IK5持续不断流入短路点,短路点的直流电弧将烧毁一切,对于运行的电动车辆,尤其危险,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需要什么高深技术和增加投资,直流电路保护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字:“快”,迅速切断所有电源的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通过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迅速切断电源。

判断馈线开关失灵拒动有两个条件:

1.di/dtI/t动作;

2.经一定的时限馈线开关不动作(开关辅助常开接点仍处于合闸位置)。

将上两个条件组成“与”电路,即di/dtI/t动作信号、经一定可调整的延时(30~100ms),而开关辅助常开接点仍处于合闸位置,既判断为开关失灵拒动。应及时实现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切断短路点的电源。

牵引变电所内部联跳、馈线开关失灵拒动两种保护,希望能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三、直流馈线保护的死区

直流馈线保护,在牵引供电系统中是最重要的保护,这是由它的供电方式和供电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因供电方式不同而形成保护上的不同的“死区”;因供电的对象是随时变化并移动的负荷,还需要在保护上进行配合,这就形成了保护上的特殊要求。直流馈线保护首先是以保障列车的正常运行、保护旅客的人身安全为第一要素。

1.死区的形成因供电方式的不同,保护设置不同,形成保护上的死区也不同,单边供电死区发生在供电区段的末端附近;大双边供电死区发生在供电区段的中点附近,运行列车主保护不能断弧时死区发生在电动车辆的上,可以发生在列车运行区间的任何位置。

死区的大小和供电方式、供电距离、保护措施有密切的关系,采取适当的供电方式和保护装置,死区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⑴单边供电死区发生在末端

死区的大小,取决于开关整定值的大小和供电距离的大小,当只靠开关本身整定值保护时,形成死区的范围见图(02)。

由图02可见,单边供电时,开关整定值越大,死区越大;供电距离越长,死区也越大,图中Izd为馈线开关整定值。1.2Izd是考虑开关整定值有10%的误差时确定保护死区的范围。

⑵大双边供电死区发生在中点附近

如果只靠开关的大电流速断保护,死区会出现在两端变电所的附近,这里所说大双边供电死区发生在中点是指馈线保护设置了双边联跳装置以后形成的死区。正常双边供电是不会形成死区的,因为区间任何一点发生短路,都可以使一端开关跳闸,并使另一端开关联跳。而采用大双边供电时,在供电区的中点附近可能出现死区,见图(03)。

图中Izd为馈线开关整定值。

⑶列车主保护不能断弧形成的死区

这一死区发生在车上,范围在整个供电区间都可能发生,直接威胁旅客的生命安全,非常可怕。要求变电所的馈线保护和车辆的主保护要相互配合和协调。

牵引变电所保护和地铁车辆的主保护相互配合的基本原则是:

①地铁车辆主保护应当“自己保护自己”,即地铁车辆在运行中无论在任何地点,当车辆发生短路故障时,其主保护应动作可靠,不允许有拉弧现象,“要动作就可靠动作并断弧,不动作就拒动”。绝不允许开关动作而出现燃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