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

第1篇

1.1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自主探究式教学属于一种全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学习者.而自主探究式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做课堂的主人,老师作为引导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通过主动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亲身实践,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技能.总之,自主探究式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给学生构建主动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养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的学习能力.

1.2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自身的认知发展跟学习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更好的阐述学习、形成概念及构建理想的学习氛围.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包括学习环境、认知工具及教与学三方面.其中学习环境理论主要是指学生在特定情景模式下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有效的进行学习.一般情况下,学生环境理论包括意义、情境、交流及合作,合作贯穿到了整个环节当中,而交流是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方式,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让学生之间吸取学习经验.认知工具理论是通过相关装置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的,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思维,通过思维进行认知学习,而在思维过程中,需要辅助工具,也就是认知工具,包括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而教与学理论要求教学以学生作为主体,学生是信息知识的主体,是主动学习者,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这种教学理论与传统理念有很大的不同,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在理想的教学环境中提高自己,成为从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实验内容单一、重视程度不够等,严重影响了实验课教学效果,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2.1计算机基础实验内容较简单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中,理论方面的学习比较多,而且在实验课学习过程中,由于师资不足、设备落后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相对薄弱.计算机基础实验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非常重要,然而当前相关实验仍然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实验内容相对简单,实验模式相对落后,一般以单一型、验证型实验为主,缺乏设计型实验的安排.这直接导致学生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实践,虽能达到实验目的,却忽略了实验的创新性,使得学生对实验课产生倦怠感,难以提高实验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2重理论而轻实践

按照教学规定,计算机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安排要保持平衡,而在实际教学中,基础实验所占的比例较小,主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学生实践机会相对较少,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存在着.计算机属于应用型课程,基础实验课非常重要,通过学生实际上机操作,进行相关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旦在教学中轻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就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个人成长非常的不利.

2.3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课不受重视,实验课教师一般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使得教师对实验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不断调整,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依靠学生自身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教师一旦不能起到正确引导学生亲身实践的作用,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使得一部分学生只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却不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长此以往,一些学生甚至不能够熟练的掌握键盘操作,难以进行正确的程序输入,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2.4教学设备相对落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设备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然而,一些高校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使得部分计算机设备购置时间较长,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其中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设备的落后会直接影响教学能力,使得学生在实验课中不能解决相关问题,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实验课学生数量较多,而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使得实验课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在上机操作时间的安排上容易出现差错,也不利于相关设备的保护工作,降低了实验课的教学水平.

3探讨加强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措施

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问题的分析,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加强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构建相关教学环境,建设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并完善相关硬件软件设施及师资队伍.使实验中心与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连接在一起,方便资源共享,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为了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我们还要开发新的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并将基础实验教学素材分为备用库、扩展库及核心库,方便教师使用相关素材.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师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丰富实验内容,建设师资队伍,进一步确保计算机基础实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

3.1丰富基础实验教学内容及手段

为了加强学生计算机基础实验的学习,我们要不断丰富实验内容,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动态化视频教学来丰富实验课的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将课堂讲授与其进行巧妙的结合,使教师能够完全掌握授课情况、作业问题等,方便实验的准备.除此之外,在实验课中,学生一旦在学习存在问题,教师也能给予他们帮助,帮助他们顺利解决相关问题.

3.2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

实验室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不断优化实验室建设,做好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及时的更新相关设备.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一定要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根据教学要求来确定实验室的数量,在实验室空闲时间,要做好统一的监管工作,避免设备受到损坏.另外,高校在丰富学生实验内容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上网管理工作,当前网络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为了避免学生受到非法内容的侵害,我们要做好网络管理,加强健康上网宣传,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知,让他们更好的趋利避害.

3.3提高师生对实验课的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处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水平,我们要加强师生对实验课的认识,让教师作为表率,注重实验课的学习,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来丰富实验课内容,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开设,有效的调动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除了理论学习外,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间相互合作、主动交流,在合作式、自主式学习中,完成相关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行为研究,多反思实验课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完善相关实践性操作,使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实验的重要性.

3.4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实验课教学的主体,其实验操作能力直接关系着实验教学水平,为了保证基础实验教学效果,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有效的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使教师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首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队伍,一定要转变以往的计算机教学观念,要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的主动学习者,将自己放置在引导的地位,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勤于总结,教师间要加强经验交流,将正确的操作理念传授给学生.在安排实验时,将实验内容通俗化、生动化,让学生容易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清楚的掌握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他们学习中的问题,给予他们有效的实践指导,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

4总结

第2篇

1.1当前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学校普遍对实验课普遍不够重视,持可有可无的态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还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计算机实验教学逐渐失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估的过程时普遍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评估成绩的方式非常的单一、片面,不能起到考核学生能力的作用。由于学校并不曾对实验教学制订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大部分学校投入的不少的物力财力来购买的实验设备难以发挥出应有功能。

1.2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教学环境方面的问题

因不同计算机实验课程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及软件设备不同,计算机作为科技工具,更新速度快,所以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许多学校因为经费有限、设备陈旧,难以满足学生需要,于是产生应付教学实验的现象。除此之外,因设备安装时其安装人员考虑不周,也会影响日后实验教学过程中该设备的使用效果。

2.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课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和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对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2.1合理安排实验教学

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一方面,实验课一般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学好计算机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课程设置中实验课的课时远远不足,导致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效果不好,学校应加大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开放力度,让学生有足够的课余实践场所。

2.2增加实验教学课时量,革新考核方法

目前计算机课程安排,课堂教学和上机实习的比例一般是2:1。鉴于计算机教育的特殊性,有必要增加学生上机实验的课时数。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得以消化,而且可以给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学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要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使学生的实际水平真正体现在计算机的实际使用上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3重视实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对实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实验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还应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并且还要对边缘学科有所了解,熟知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因此,为适应这种情况,对实验工作人员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自我提高为主,校内外培训为辅的方法,提高实验工作人员的素质。

3.结语

第3篇

(一)情感体验主要指计算机设计类的学生在开设专业课程之前“先入式”的对已有的好的设计作品及设计要素(线条、平面、空间)、环境、美术作品、图片以及作品与用户的交互性等感受体验和美学认知的心理倾向的积累,在与这些事物经常性的接触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对色彩、线条、平面、空间感、质感、构图、作品效果的愉悦性等建立起简单而朴素的认知和美学倾向,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形成正确的美学认知和专业素养,培养起正确的美学表达方式对后续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基础作用,在完成设计作业或参与项目中就会带有思维的活性,使作品具有灵性,而不是技法上简单地模仿和机械地实现。

(二)形象体验主要指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里对老师所教授的对象具有形体上生动的认知和形象记忆[9]。把老师讲授的各种软件操作技法与实现效果对照,把电脑影像效果与真实客观对象的仿真差距对照,这样对知识点的接受就不会落入空洞的表述和抽象的记忆,与教师课堂讲授的结合,大大突破有限学时的限制,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成为鲜活的知识点的积累记忆,形成学生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利于作品设计实践活动中独立的创新思维的激发,而不是盲目地模仿。

(三)思维体验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而是采取案例教学、组织讨论等方式,从学生们所熟知的生活例子中引导学生们思考、讨论[10]。在教学过程中,把思维发散开,然后逐个分析各种情况和方案,把思维聚合起来,筛选出优化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升出需要讲授的知识原理,以学生的知识认知为起点往上提升的教学方法取代以老师的经验认知往下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整个分析的过程,学生容易吸收结论,知识点记得活,能主动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3D建模设计、课件制作等课程中根据不同需要做案例教学、分组调查、分组讨论等教学设计。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计算机设计类的实践技能需要和设计的理论知识结合较紧密,在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时,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反复参与到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环境中,在实践—总结—辅导—再实践的环节中反复进行,找到自己实践的心理体验,帮助他们总结出实践技能的认知,提升实践技能背后的专业知识理论。实践技能的熟练掌握需要和理论功底的积累结合起来,要避免“理论熟,实践生”或“理论浅,实践熟”的两种错误倾向[11]。

二、体验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上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全覆盖所有计算机设计类课程,探索以形象思维认知引导切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从体验的环境设计入手营造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多采取互动的,分析型的教学,课堂的图片展示、视频教学、网络教学要与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增加作品案例分析、作业讲授的学时,揉和情感体验和思维体验于教学气氛中。在提出每一种技法、思路或方案时,要重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交流,注意引导讨论情感体验,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美学思想,或做方案时具有人性化的思考,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又要注意逻辑思维的条理、层次,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习到专业特点的思维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形式可融合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野外认知等多种形式进行,在效果表现力与技法实现上引导学生反复体验,找到技法的自我感受,探索含实践技能测试、作品评比、实习考核、口试等多种考核办法的考核机制。同时,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一方面,积极在每一门课程中抽出一定比重的学时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课程特点相近的教师组合或衔接,制定专门的训练教学计划,分年级分课程实施小班教学,强化基础训练(电脑技能测试),分方向交叉训练,延伸强化综合训练(带项目的概念性设计),实践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技法体验和操作实践的体验,小班分组进行,加强个别辅导,增加学生交流经验和接受辅导的机会,注意课堂与课后的结合,布置一些项目性的课后作业给学生去做;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的技能训练,与多家广告公司、景观设计公司、网页设计公司等合作,积极建设集社会服务与专业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推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可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探索校外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角色和职业环境进行职业体验,是专业教学在学生职业规划上的积极育人的实践行径,每个实习基地的实训内容与对应的课程匹配,集中在某个专项的技能训练上。

三、体验式教学在第二课堂建设上的应用

单凭课堂教学进行专业训练是不够的,也不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人类认知实践过程的反复渐进的要求,需要把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起来组织好第二课堂,开发出专业训练的潜在课程。可通过开放管理计算机房、整合教学资源、组建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参与辅导、培训的一个学生的专业学习型的团队等举措来加强,集专业书籍阅览、专业资料收集、组织专业比赛、社会实习等功能于一身,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营造课余专业学习氛围,适时举办专项技能提高的辅导班,帮助那些在课余时间有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愿望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由专业教师授课,根据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对专业的正规课程不能触及到的深度和答疑辅导进行补充,辅导了很多专业基础弱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同时也辅导了一些有志于在设计类领域就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培训。

四、体验式教学在专业文化建设上的应用

除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需要体验式的教学之外,计算机设计类的师生在专业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也需要加强“育人体验”和“职业自信心体验”,我们借鉴企业文化的建设思想,从教师和学生两条线入手,整合专业课程教学、第二课堂训练和校园文化等教学资源,加强专业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教学与育人的职业认知感,引导学生复合型人才的成才模式,营造激励学生们热情参加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学习氛围;通过鼓励教师组织学生专业训练、作品评比、参加设计比赛等活动延伸专业课程教学,丰富专业学习资料,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激励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通过建立作品展室、到企业项目实习等举措,活跃专业气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在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感,提升学习热情和专业自信心,综合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五、结语

第4篇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我们这个时代。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国外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我国有关CMI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CAI的研究已进入推广和使用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飞跃。

CAI教学的发展,在国外始于6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程序教学法,即根据刺激反应—强化原则,及时获取教学信息的反馈,有效地实行个别化教学。由于当时的计算机发展刚刚起步,软件开发价格昂贵,操作难度大,并未受到广泛关注。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CAI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使CAI软件开发更侧重于应用,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习者已有的认识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近几年,由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CAI的发展趋势,正顺应了现代化教学的两个基本趋势,即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通过个体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要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必须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不仅要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还必须掌握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形成自学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

CAI教学的主要特点,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帮助。首先,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其次,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而教师的设问和强化刺激手段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学习的疲劳和紧张。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又使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CAI可以提供培养自学能力的条件。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地上机学习,并辅之以必要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CAI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进行全面即时性辅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还具有很好的功能。

CAI的这些功能,决定了它在化学教学中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很多学校在计算机硬件的配置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上明显滞后于硬件的配置。而且,相当多的教师对CAI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认识不足,参与不够,对CAI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更鲜为人知。为此,结合我校CAI化学教学的开发和实践,我们对CAI化学教学模式提几点看法。

二、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几种模式

(一)计算机模拟教学模式

CAI的模拟功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功能。目前,很多学校的软件应用是这种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利用CAI的模拟功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或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模拟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比传统的挂图、模型或录像都更真实地接近于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且可反复播放,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CAI在化学教学中的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内容:如原子核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化学键中离子键、共价键形成、溶解和结晶、原电池、电解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NH3分子结构、有机官能团的结构等。另一方面适用于实验难以操作、危险性大而观察不明显的内容,例如,溴苯制备、氢气还原氧化铜、氨氧化、乙酸乙醋水解等。此外,工业生产知识内容,如硫酸、硝酸工业制法,炼铁也可制成CAI课件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

计算机可以控制多种教学媒体,这是其优于其它教学媒体的特殊功能。实际上,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上课也有声音、形象、板书、文字、挂图和实物等,教师也可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来调整教学策略。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有二层含义,其一是把微机与其它教学媒体相互连接,赋于其它媒体交互性,同时使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使多种媒体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二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即“利用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连接,成为一个系统”,使之具有综合性,即一机多用,同时又可形成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90年代在法国首先提出和使用的,我国高中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学校不多。因此,主要的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还是指前一种,但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平台,设计课件,操作使用鼠标,简单易行,而且教师并不需要有太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进行CAI教学,应当逐渐从单纯的CAI向多媒体组合的CAI发展。例如,在“原电池”一节的教学中,我们把原电池中原电池原理及形成条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内容讲授,让学生从微观本质理解原电池的形成,不仅采用了传统的分组实验教学,利用投影给出原电池实验要求、观察步骤,指导学生实验,并利用微机模拟原电池所形成的闭合回路,通过电子转移的流动过程和声响,及两极不同颜色的Zn2+离解,H+析出标示出内外电路所构成的闭合回路,使学生认识原电池本质;最后利用录像播放不同新型原电池的工作情况,使学生最终形成对原电池比较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这种多媒体组合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计算机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很难在全班实现个别化教学,而实现个别化教学,又是化学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途径。由于CAI的课件,主要强调人机交互功能,因此实现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个别辅导模式,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教师,按照程序教学的原则,设计不同的层次递进的教学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程序,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可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给出高质量的反馈,如遇困难,还可以适当降低学习坡度,使学生循序渐进,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自学的个别化教学方式。如果程序设计的分支越多,预想情况越丰富,越能帮助反复学习,克服障碍,共同达到教学目标,优化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程序,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自学方法,真正实现个别化教育的目标。

个别辅导教学模式,由于受CAI课件的限制及学生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而现有的软件局限性又较多,因此可尝试在选修课教学中,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当课件使用比较成熟时再做推广应用。

以上我们只对现有的常用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类,除此之外,CAI的问题解决、教学游戏及查询和问话等多种基本模式,在个别化教学的课件中都有所表现,在此我们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我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时间较长,不仅在化学学科,在其它各科教学中,都设计过丰富的CAI课件,这主要源于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和得力于一批对软件开发兴趣浓厚的中青年教师群体。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也在无形中推动了CAI化学教学的开发和应用。

在CAI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主要是CAI课件设计比较困难。现在市售的课件,模式单一,价格较高,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和风格不同,课件使教师选择余地较小;教师本人又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设计程序,而要编程序,难度更大,由此需要有一个CAI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便于选择、存储、检索加工组成课件。

第5篇

【论文摘要】:通过片滨州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及现状分析,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并进一步对教学双方提出更高的要求。

0、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 的计算机必修基础课程,其内容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基 本知识和基本操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暴露了很多弊端,导致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为此,笔者认为,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是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白皮书)的精神指导下,并借鉴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和山东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模式。

1、现状分析

1.1学生特点分析

(1)学生起点不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滨州学院为例,每年近loo个教学班约4000名学生必修本课程。据不完全统计,90%以上的学生人学前接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已经很高,而约10%的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甚至没有见到过计算机。这种明显的差距主要来自地域的差别,来自城市和经济繁荣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人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前程度低的学生又感到听不懂、跟不上,课堂上图圈吞枣,课后难以消化。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学习态度不同。学生学习态度的差异包括学生的专业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两个方面,文艺类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不如普通系学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学生只是把这门课当作一门课来学习,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社会对人的基本信息素养的要求。

(3)学习目的不同。有的学生想专升本,学习比较积极主动,其学习的重点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不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就是一种工具,只注重动手操作,而忽略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还有少部分学生纯粹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好玩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无论上述哪种情况,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知识掌握不系统,没有完整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系统结构。

1.2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几年来一直使用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及其配套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其特点是内容详细,系统性强。分析非计算机专业白尔学生学习这门的目的,所以泛泛地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难以突出重点,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

1.3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陈旧,难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学院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本课程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从传统的课堂转变到多媒体教室,教学内容的表达趋于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与学的基本关系没有改变,仍然是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始处于被动地位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 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单一,这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是无法 适应当前形势的。实际上,学生缺乏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通 过多种渠道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的能力。另外,由于同一学习起点的学生也存在着学习上的差异,采取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利于因材施教,从而压 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案设计

2.1打破传统自然班授课方式,根据学生学习起点的不同,进行 分组教学。

开课前首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也可以首先进行摸底考试,根据调查结果或考试成绩重新分配这门课的学习班。对于知识掌握良好的学生,一方面可以缩短上课学时,另一方面提供上机和上网学习的环境,使这些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于起点较低的学生或者是没有基础的学生,应该加大课时数,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尽可能对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活动。

2.2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功能,采用班级授课与学生自主网上学习相结合。将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网络课程及其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放在校园网上,机房全部开放,提供学生自由上网学习的环境,改变学生单渠道从教师那里获得学习信息的状况,以培养学生通多渠道获得信息的能力。具体在理论课上,加大教学容量,缩短学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进一步对课程自主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字间和学习内容的选择。在这个教学模式的要求下,借鉴北京交通大学王移芝教授的教改经验,我们可以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即理论知识、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对于理论课,我们采用课堂面授、网上自学、周末讲座的形式。对于网络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可以重点、难点辅导,网上答疑等。对于实践教学,必须完成课程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2.3加强立体化资源建设、体现数字化学习。

教学资源的建设非常重要。教学资源的建设应遵循以教学设计一体化即内容有机结合、媒体呈现立体化即形式互相补充、教学应用多元化即满足多种应用的原则。配备一立体化教学资源包,主要应包括教材、实验指导书、电子教案、网络课件、试题库、在线测试、教学支撑平台、考试系统等多个方面。鉴于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学习平台的建设不容忽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从茫茫网海中搜索信息的随意性,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这也是笔者申请滨州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课程建设课题的重要原因。

2.4改革现有考试机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当前的考核方法是,第一学期期末为考试,全校统一命题笔试。这样的考试方式很难体现一个学生的能力,因为本门课程实践性强,单纯的笔试很难靠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往往是教学重点与考试重点相脱节。第二学期任课老师自行考查,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的随意性很大。改革现有的考试机制,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记录,进行资格认定,占期末成绩的50%,而最后的水平测试也只占期末总成绩的50%。这种新的考核机制的特点是突出能力考核、注重学习的过程

3、教学改革对师生双方的要求

3.1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教学改革虽然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并不是把教师给解放出来,而是对教师有更多的要求,教师的任务较以往更加繁重,压力较以往更重。因此,首先教师自身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第二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自主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另外,还要注重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学习能力。

3.2对学生的要求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应该掌握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要学会学习。第二要充分了解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了解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比如它是一种技能(各行各业的应用工具);是各专业课程学习的实践工具,是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基础等,不要把这门课单单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要学会与其他学科,与自己所学专业的整合。这样才会有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第6篇

这种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在现有的电脑设备上安装一套软件,使老师电脑和学生电脑相联系,让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电脑对学生所用电脑进行监督、控制。以此来监督辅助学生完成操作实验练习。这个软件相对于硬件来说投资小、且安装过程简单、不受线路传输的距离限制、图像传输也很清晰;相较于其他同类软件来说,这个软件广播效率高、语音传递速度快、操作简单、兼容性强,有很大优势。除此之外,这个网络教学系统还将网络化和数字化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打破了教室对教学空间的限制,既保留了传统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优点,又新加了电脑网络教学所具有的创造轻松、和谐教学氛围的特点,实现了教学模式的飞跃式发展。

二、网络教学系统在实验课上的具体运用

1、共享课件资源

在会计实验课中,对操作步骤的理解记忆特别重要,学生若是能及时准确记住相关操作步骤当然是最好,但是有很多学生不能及时吸收记忆所学知识,这就造成他们在实验操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此时有课件作为参考,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实验效果,也便于学生再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课件只是在理论课时通过投影仪播放,让学生实时观看,或者让学生自备U盘拷贝下来。如果老师只是实时放映课件,学生若不能在老师授课时快速记录内容,在实验课时就无法参考,如果老师让学生自行下载,要是学生不了解下载方式或者没有下载意愿,放在服务器上的课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因而如何发挥课件的作用就成了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运用的这个新的网络教学软件新增了“文件发放”功能,老师可以把自己电脑上任意的指定文件发给所有学生的电脑的某一目录下。这样就能实现课件资源的共享,学生如果在实验操作中遇到困难或一时忘记操作步骤等问题,可以及时查看课件,自主地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回顾、理解、记忆。这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提高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的效率,而且为老师省下了很多解惑时间,让老师可以自由及时地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其他问题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课堂效率。

2、充分利用广播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往往是教师运用投影仪对知识进行讲解,由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学生可能会有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现象的出现,这就降低了课堂效率。然而新型的网络教学系统所有的“广播教学”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功能可以使老师对学生电脑进行控制,把所讲内容实时传送到所有同学或单个同学的电脑上,而且老师还可以控制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进行单纯知识讲授时,让学生用全屏接受,使其专心看知识,不能进行其他操作。若是讲操作步骤时,也让学生电脑以窗口形式接受教学信息,以便学生实时的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学生可以在老师广播时随时举手对不懂的问题提问。老师还可以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指定学生进行示范教学,把讲课的学生的电脑设置为教师机对其他电脑进行控制。让学生充当授课主体,增加其学习兴趣。

3、监控、规范课堂纪律

由于新的网络教学系统具有“监控转播”功能,老师就能够通过教师机观察到所有学生机的动向,达到不用离开座位就掌控全局的目的。老师可以实时对学生电脑进行监控,对于学生在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指导,对于在电脑上操作与会计电算化无关的同学给予警告,以此来控制课堂纪律,督促学生认真进行实验练习,提高操作技能。

4、集中讲解有针对性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实验课重视的是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细节问题,而且,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大同小异,遇到的问题也相差无几,如果是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必须要就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的学生反复讲解,这样既浪费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整体的课堂效率也会被拉低。新的网络教学系统的运用增加了“学生演示”功能,老师可以把有针对性的问题集中在一起,然后用教师机对所有同学电脑进行控制,通过在教师机上实际操作,演示给学生看,使其直观的看到讲解、操作过程,这个功能不仅能节省老师的时间精力,而且学生也较容易理解记忆实验操作的细节,提高实验的效果。

5、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网络学习系统的“远程教学”功能可以使实验教学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极大便利了学生实验学习。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学习时间过长时,老师可以转换一下教学方式,适当利用网络教学系统的“视频播放”功能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视频,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放松的氛围中学习。

6、建设创新型的教学内容体系

经济和社会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中,会计不可能一成不变,教学内容也不能年年照搬,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应该紧追经济社会的发展,跟随相关法律的变化进行调整,掌握会计最新的发展动态,系统地建立教学内容的体系,让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学习到与现实接轨的知识和技能。

三、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对会计电算化实验课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最先进的技能

网络教学系统中的信息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的任何操作技能的发展都可以在网上查到,有了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和学生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习新的操作技能。对于学生提升操作能力,老师丰富自己的知识库都有很大益处。

2、对于教师控制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有不可替代作用

教学网络平台的建立,增强了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老师可以密切关注所有学生实验课上的状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行劝导,培养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3、推进会计电算化实验发展进程

第7篇

我们在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参考或者是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写作也是有标准格式的,不是自己随心所欲为了充数而写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借鉴参考。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铁生,焦建利等。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69-7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百度百科网。微课[EB/OL].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5]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6]王新乙。微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20-22.

[7]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8]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

[9]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10]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靳素丽。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3]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01):100-110.

[4]张晓君,李雅琴,王浩宇,丁雪梅。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微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20-25.

[5]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26-33.

[6]余剑波,王陆。微课程设计的点链圈(PLC)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5):32-37.

[7]张晓君,李东哲,陈雷。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105-107.

[8]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9]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74-77.

[10]韩中保,韩扣兰。基于BlendingLearning的微课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1):53-59.

[1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48-54.

[12]张静然.国内外微课程的概念辨析及其研究实践现状[DB/OL].

[1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32-34.

[14]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15]李桃。漫谈低年级识字教学[J].读与写(下旬),2012,9(10)。

[16]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04)。

[17]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2]辛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微课程的设计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李泽蕊。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5.

[4]韩佳佳。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4.

[5]段连鑫,李国富。信息技术与小学识字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7):6-40.

[6]林素华。计算机教学有助于小学低年级识字效果的提高[J].新课程,2010(7)。

[7]韩雪茹。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8]赵小蕊。微课在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4.

[9]李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识字教学效率[D].宁夏大学。2013.

[10]吕婷婷。微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11]高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8篇

关键词:实验多媒体 ;非智力因素技能;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8

国家的发展依靠人才素质的提高,而人才素质的提高依靠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特点。素质教育应结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全面发展方面得到有益的启发。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观察既有生动形象的图片观察,也有直观有趣的动手演示观察。多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常用手段,它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给课堂教学平添了一股时代气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

我在一次多媒体教学观摩课上,屏幕上化学反应被制作成渐变动画放映直观呈现的那一刻,教室里顿时静下来,清楚的微观分子结构一下子让同学们折服,多媒体教学成了我必须的教学手段。

为了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兴趣盎然,我从背景、声音、动画到技巧,艺术效果等方面出发,制作了《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平衡》、《有机化学键的断裂重新组合》、《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等课件,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课件给我的课堂增添了活力,也给我带来了荣誉。

随着过度使用和依赖课件,课堂教学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学生们逐渐丧失了兴趣。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我意识到:“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工具,他无法替代人的情感和智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途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实验是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有效的方法。“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参与性,在实验方案设计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新性是我追求的目标。而这些,单纯地依靠课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在讲氨的性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为了探究引发喷泉原理及实验成功关键,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

(一)烧瓶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

(二)烧瓶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酸溶液;

(三)烧瓶干燥不用滴管烧瓶底部加热毛巾;

(四)烧瓶不干燥胶头预先吸入水;

(五)烧瓶不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酸溶液。

让十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喷泉实验基本原理和成功关键,选用哪些组实验较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选用前三组适合,实验基本原理: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成功关键是: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不漏气且充满气体。最后,将制作的化学反应课件再进行重复或慢速播放,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喷泉实验,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化学实验和多媒体有效结合的方法。

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扬化学实验之长而避多媒体之短。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实验为主,中间只利用课件把反应录像或局部特写,做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这样长短结合,简单明了,挥洒自如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课堂讲授到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等一系列过程,我始终都贯彻穿插对非智力因素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的重视和培养,使之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核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做好高中教学的关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以是否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为使用实验、多媒体课件的依据,做到实验和多媒体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始终做高中化学教学的掌拓者。

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做高中化学教学的主人。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所始终坚持不懈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有感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学者型化学老师的素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实验素质教育形式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运用电教手段强化化学教学

第9篇

作为基层学校的实验教学工作人员,对于如何搞好实验室管理与应用,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问题非常关注,并经常认真思考。笔者在这里结合工作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 分工明确,责任具体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欠缺,一般没有专职实验教学工作人员,大多由学科教师兼任。双沟镇中心小学成立了分别由分管校长、教导处、总务处及学科教师组成的实验教学领导小组,分管校长负责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规划,实验教学人员配备,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教导主任负责对教研组实验教学工作进行管理;总务主任负责实验室物质保障与管理。

每学期开学初,实验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制订学校的实验教学计划,学科教师提供本学期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明细,并列出每个实验所需器材清单,实验员根据清单造好购置计划交由学校领导审批购置,确保每学期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2 学习提高,精通业务

实验员素质的高低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学校要积极组织参加上级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的培训,给实验员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实验员自身也要积极通过进修、自学和参加培训,努力提高技能和业务素质。

实验仪器成百上千,各种仪器的分类及科学存放,实验员要了如指掌。要建立好仪器台账,做到账、卡、物相符,搞好科学管理,定时清洁维护,注意防火、防尘、防潮、防晒、防锈、防虫等,确保仪器的完好率。每种仪器、药品如何使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实验员都应熟记于心。特别是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步步深入,实验员要及时跟进对教材的更新了然于胸,对每种实验仪器的说明书要认真研读,需要动手试、做,一定要不怕麻烦,提前实验,有些生疏的问题还应向学科教师认真请教。

教育现代化正在逐步推进,农村学校实验室实施电脑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因此实验员还应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了解基本的办公软件,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以适应未来管理方式转变的要求。

3 过程管理,注重实效

实验计划的制订只是实验教学成功的一半,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加强计划落实的过程管理。对于教师的管理,可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和实验教学的有关规定,在制订好实验教学计划、明确各册教材的实验内容和分组、演示实验要求的基础上,要做到能做的实验必做,努力完成实验教学目标。学校领导可采取听课检查的方法,针对实验教学计划,不定期对理科教师的实验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抽查。还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学期结束时通过学生问卷对每位教师的实验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摸底,并把此项内容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调动实验教师自觉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针对实验员多为兼职、工作任务繁重这一难题,为确保实验室管理与教学同步,学校要集中安排时间,每周根据实验内容在仪器室准备本周所需实验仪器,有效保证实验教学的开出率。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四个标准”要求学校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和探究性活动。实验室管理方面要认真贯彻实验规则,明确实验任务,爱护实验仪器,认真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详细记录实验报告单。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实验前,让学生参与实验器材的准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提前进入氛围;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除了必要的点拨,间或的指导,尽量少干预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做中学”;实验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便于使实验过程科学化、系统化。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参与实验器材的整理与归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4 加强研究,逐步提升

随着学校各功能室建设的日臻完善,各校应加大实验教学研究力度,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逐步提高实验室的管理和运用水平。教研组应把实验教学研讨列入常规教研活动,有安排有落实。学校可通过开展实验教学比赛、实验教学论文大赛、自制教具竞赛等活动,全面推进实验教学工作。在学生中还可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多年来,双沟镇教师积极参加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襄阳市教育局等组织的实验教学创新评优活动,促进了广大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明显提升。

5 结语

总之,实验室管理与应用工作是一项比较烦琐的工作,实验教学工作人员要立足本职,以高度的工作热情来对待这项工作,充分发挥仪器、设备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10篇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加强电气工程专业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系领导积极向学院申请经费,购置实验设备,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经统筹考虑,学院拨款50万元,购买新的实验设备,以满足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的实验教学需要。2010年5月,在教务处和国资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招标,购置了THSMS-B型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装置(含配套电脑)10台、THMPE-2型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装置(含配套LDS21010型数字存储示波器)10台、THKKL-5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含配套电脑)10台。上述设备较好地满足了对应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极大地改善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为迎接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的合格评估,加大本专业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中三性实验所占的比重,达到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三性实验占比达到75的要求,我们对已有的实验项目进行综合性改造,使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与PLC应用2门课程的实验项目不断朝综合性和设计性方向改进。为此,需要为THSMS-B型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装置添置一些四层电梯和十字路通灯等控制对象模型,为THMPE-2型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装置添置若干实验挂箱、配件、电机导轨和相应的电机模型。此外,为进一步完善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组建传感器技术和运动控制系统两个新的实验室[3]。这一要求得到了院系两级领导的积极支持,目前资金已经全部到位,设备也即将完成调试安装。这两个实验室的建成,提高了三性实验的占比,将确保达到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合格评估的要求;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展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可靠的实习基地。

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开设专业,原有教师队伍中能够胜任该专业教学任务的人相对较少。因此,为了加强师资力量,更好地完成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我们每年都有计划地从外部引进应届毕业的电气工程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来充实教研室和实验室的师资队伍。5年来,累计引进理论课教师4人(次),实验教师3人(次),打造了一支能够较好地满足本专业实验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积极支持教师进修和深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5年来,累计有教师5人考取脱产或在职研究生,进入著名高校深造。另有10(人)次前往其他高校进行中短期进修,有针对性地提高了业务水平。此外,实验室还邀请实验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来校,进行实验教学技能培训,使教师熟悉实验设备的性能,能独立操作设备完成实验,5年来累计完成培训22人(次)。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到实验设备厂家参观访问,了解实验设备的最新发展情况,更新实验教学内容[4]。

推动实验项目的综合性改造

鼓励开展实验科研工作,对现有实验项目进行综合性改造,开发新的综合性实验,提高三性实验占比,使学生接受更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主动参加实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推动了实验教学效果的改善[5]。例如,电路分析实验课,原来只有基本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绘、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叠加定理的验证、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的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和受控源VCCS,CCVS的研究等6个实验项目。其中只有基本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绘、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和受控源VCCS,CCVS的研究等3个实验是综合性实验,其余都是验证性实验项目。通过积极努力,我们开发出了RC一阶电路响应测试和RC二阶电路动态响应研究2个新的综合性实验。这2个实验都要用到示波器,都需要自己去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和规律,实验的难度相对更大,也更有挑战性,学生普遍反映很有兴趣。而对叠加定理的验证和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的验证2个实验,我们在保留原来的验证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要求学生应用定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完成了实验项目的综合性改造。学生反映实验项目内容充实,很有挑战性,获益匪浅。经过上述实验项目的改造和拓展,电路分析实验课程可以开出8个实验项目,其中7个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只有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1个验证性实验,三性实验占比达到87.5,完全达到了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的评估要求。鼓励将实验科研的成果固化为论文,5年来累计发表实验教学论文26篇,有力地推动了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为达到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合格评估的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编写实验讲义

为巩固和保留实验教学成果,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编写实验讲义。通过实验讲义,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前预习,减少了抄写实验报告的时间,增加了用于实验操作的有效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课的效率和实验的成功率。尊重教学基本规律,充分认识实验讲义的编写有一个从低到高,不断改进的过程;要求实验讲义一年一改版,保障了讲义的水平逐年提升[6]。为提高编写讲义的积极性,对参与实验讲义编写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高质量实验讲义予以优先出版。目前已有7门实验课程编写了15种实验讲义,其中5门课程的实验讲义已经更新到第二版,2门课程的实验讲义更新到第三版,即将正式出版2本实验教材,有效地满足了实验课程对讲义的需求,推动了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改进教学教法

鼓励并提倡老师对分层次、启发式、研讨式等实验教学法大胆尝试,寻找适合于自己和学生的实验教学方法,力争达到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7]。提倡同学多向老师提问,把老师当做一个平等的讨论伙伴,互相交流思想,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教师更多地做一个旁观者和监督者,而不是参与者,把实验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学习氛围,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

强化规范,改进教学质量

为规范实验教学,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教学规范,每位教师人手一册;规范详细阐述了教师和学生应该遵循的原则。对教师要求遵循备课,板书,讲解,操作示范,巡回指导,原始数据单签字,批改实验报告等一系列标准流程;对学生要求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小心操作,仔细观察,课后搞好实验室卫生,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系部还安排人员每天巡查实验课堂,确保了实验教学规范的切实有效执行。详尽的规范确保了实验教学质量不断稳步攀升。

第11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成效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04年,2010年获批“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通过了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经过多年发展建设,“中心”确定了新的教学理念,即“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公共卫生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一流教师队伍为依托,以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以制度和条件为保障,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效地提高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公共卫生人才作出一定的贡献。

1建设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公共卫生人才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现代公共卫生人才不仅要掌握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现场组织协调能力、宣传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判断处置能力、自我学习创新能力等[2]。为适应新时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中心”在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建设。1.1新的教学体系建设近年来,“中心”一直按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指标体系的要求,不断研究和探索实验教学基本规律。从预防医学群体健康新理念出发,结合各专业实际工作的需要,探索出“以预防医学专业、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的两条主线,注重4种能力(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科研素养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以第二课堂、学生科研兴趣小组、毕业设计、参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实践活动为实验教学拓展的‘六个模块’新的教学体系”。1.1.1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医学科研方法学。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各种预防医学实际问题的现场处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1.2环境与健康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化学。教学内容包括环境介质和食物中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检测、生物学效应检测,特别是大型分析仪器设备在环境介质和各类食物中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资检测以及生物学效应检测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样品采集前处理、分析检测、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技能。1.1.3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毒理学基础、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包括以动物实验技术和病原微生物检测为主的实验项目及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微生物的检测、接触化学物后的生物效应指标的测定等,使学生掌握毒理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及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毒性和三致作用的实验技术。1.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验教学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公共卫生学导论。教学内容包括应对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教学目的的各类实验实践项目,使学生系统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方法,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和次生危害发生时,能够识别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评价可能对人群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危害程度,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预防医学知识的能力。1.1.5统计学与计算机应用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及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卫生统计学、医学统计学、MedicalStatistics、多元统计学与计算机应用软件、循证医学。该模块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统计学思维,掌握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复杂的实际工作和科研工作中。1.1.6群体健康与疾病模块该模块面向非预防类专业学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导论、临床流行病学、全科医学概论。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念,掌握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并将预防医学理念应用到医疗卫生实践中,合理解释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1.2实践教学建设“中心”借助各学科强大的科研力量和北京市丰富的教学资源,紧密结合预防医学工作实践和教师科学研究实际,在本科生中有计划、有规模地开展了学生科研实践活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等创新性实验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文献查阅、文献综述、自主命题、科研设计、撰写开题报告、实验研究、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科研全过程的训练。通过这些形式,弥补了由于实验学时有限,难以实施周期较长、难度较大的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的不足,也为一些渴望得到更多的科研训练的优秀学生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使学生较早地接触预防医学工作实践并了解预防医学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态,培养他们的科研素质、创新意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为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4]。例如2010届预防班学生在学习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等专业课程之后,申请到青金会世界银行赞助的大学生激励行动项目,对房山区大石窝镇石雕厂的粉尘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活动。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使这个厂的工人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对粉尘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一无所知到在工作中主动采取自我防护措施,这些可喜的变化是学生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一次很好的尝试。此次活动由最初的2010届预防医学为主的23人团队,扩展到其他专业学生参与的30多人团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针对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石雕工人的健康干预》项目,获得了全国激励行动的项目成果奖。1.3管理体制建设“中心”是教学实体,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日常管理隶属于公共卫生学院,实行各实验室专管共用的制度。“中心”重要事项由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中心副主任组成的“核心组”共同商议,达成统一意见后上报院领导,由行政秘书或教学秘书具体监督执行。实现了各实验室有专人管理、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同时,“中心”还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人员工作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教学工作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毒、剧、麻药品的管理制度、“三废”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等。1.4师资队伍建设“中心”一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坚持对新入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开展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①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培训。要求新入职教师必须参加一轮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实验课的学习,要求新入职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参加一轮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理论课学习,并进行全方位的实验技能培训,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及保养技术,每年至少40学时,经过培训达到独立上岗的要求;②科研能力培养。“中心”鼓励新入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学院各类科研项目;要求中级及以上的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或实验技术改进项目,同时在科研工作中承担培养年轻教师及学生的责任;积极发表科研论文及实验技术改进创新论文;③管理能力培训。通过建立、更新中心教学专项经费库、专用药品库、中心设备电子档案、图书档案、仪器设备说明书档案等工作,对新入职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培训;通过每年的教学改革专项申报、项目实施对中级及以上人员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同时创造机会让中心人员参加全国各高校组织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会议,参观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④学历提高培养。“中心”要求青年实验技术人员(1980年后出生)积极攻读硕士学位,争取在3-5年达到研究生同等学力水平。

2建设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心”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①实验教学课程覆盖面广,实验开出率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近五年,学生测试成绩优良率达96%,学生对教师教学综合评分均在90分以上。②创新性实验项目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在向学生传授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开拓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局面。对转变教育观念、铸造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实行医学生的终身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培养拔尖人才创造了条件。近五年,本科生参加第二课堂51项、学生创新实践53项,学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8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篇。③毕业生就业率高。先进的设备、高效的管理、开放的实验体制、良好的实践训练环境,使学生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保证了学生的大面积成才,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在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院本科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连续三年获得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④近五年,实验教学中心人员承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5项;发表教学论文65篇;编写出版各种教材39部;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部;获各种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3项;建设了6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网络课程和1门双语示范课程,一名教师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的称号。当然,在“中心”的建设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辐射效应小、社会服务量少等,与国家级示范中心的建设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就目前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与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吴俊端,陆焯平,张志.构建社会实践平台培养预防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7-18.

[2]陈华,李跃平,刘宝英,等.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综合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71,87.

[3]陆彩玲,张志勇,余红平.构建实验室开放平台,培养实用型预防医学人才[J].高教论坛,2009,(4):28-30.

第12篇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的中坚力量,是实验室的管理者,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基础[2]。为此,教研室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技术人员的培养计划。青年技术员有计划地听取高年资教师的理论课,参加每周教学备课会及青年教师试讲,以提高他们的解剖学理论知识水平。在教学实验技能培训方面,教研室指定有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指导新入职技术员熟悉教学实验流程,掌握实验准备的基本操作及解剖标本制作等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每年外派青年技术员到其他专业院校或单位系统学习常规、特殊标本制作技术和实验室管理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标本制作技能和实验室管理水平;鼓励技术人员积极申报教学课题和参加教师所主持的第二课堂项目,使自己理论和实验技术水平得到锻炼。通过近3年的规范化培养,实验室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共制作了400余件标本,发表教学论文6篇,参加第二课堂项目5项,主持或参加校长基金3项。

2完善实验教学的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解剖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验课准备制度、技术员听课制度、实验室标本管理、制作、使用制度、尸体使用制度、标本处理制度、教学提醒相关规定、技术人员职责、实验室安全安全保卫制度、药品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保证了教学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章可依,遵循一致,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这一系列规章制度及与之相配套的《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规范化实施方案》的贯彻执行,有效保障了解剖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也逐渐形成了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3]。

3数字网络互动实验室管理

数字网络互动实验室是解剖实验室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承担着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层次的解剖实验课。根据教学秘书下发的课表分配各班教室安排,保证学生人数与标本数量达到一定比例。针对教室内全自动冷藏解剖台及以其为中心的高清摄像头、液晶电视,实验课上充分利用其网络互联和教学软件中的相关功能,根据教学需要,在本实验室操作台甚至不同实验室间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共享。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对整个系统有熟练的掌握才能较为顺利地实现这些操作。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技术人员的相互配合。因此,全面熟练掌握数字网络互动教室的各项操作,提前做好上课准备工作,是充分发挥网络互动功能、实现教学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4虚拟实验室管理

虚拟解剖互动实验室是电子化的解剖实验室,由教师机和学生机加上虚拟解剖及多媒体互动教学软件组成的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虚拟解剖软件自主学习,也可通过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与教师互动,还可以通过观看全部局解视频综合学习掌握系解、局解、神解的知识,还可以尝试作一些软件所带的练习题,检验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较高的使用率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使用登记和计算机病毒防范。让使用者登记并认真阅读存在计算机中的使用说明,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方便其他使用者;同时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优盘使用限制、系统保护还原)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控,最大程度地减少软硬件故障发生率,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课教学以最大便利。

5人体标本陈列馆管理

人体标本陈列馆是我校不同专业、各层次医学生通过解剖实习课学习、了解解剖学知识的最直观真实的教室[4]。旧馆经过装修改造,馆内陈设令人耳目一新,洁净明亮,丰富的标本和开放式的摆放便于学生观看、学习。学生的第一次实习课会来此默哀致敬,表达对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激和敬意,因此这里也成为医风医德教育的最佳场所。除了作为专业学习场所,标本陈列馆还发挥了对社会公众科普教育功能。陈列馆设有专人负责,制定了安全条例和开放制度。为保持馆内肃穆的学习气氛,同解剖实验室一样,禁止拍照喧哗。每学期使用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时刻注意馆内标本情况,有浑浊、漏液的及时换液、修补更换;校外人员经批准登记后可前来参观、学习。为了更好地维护馆藏标本、服务解剖实验教学,馆内还新增了一定的安防设施并准备在今后进一步完善。作为解剖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馆中陈列标本是实验教学标本的补充和完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效果,还是对外交流的窗口[4]。加强人体标本陈列馆的建设和管理,使其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人体标本保存库管理

标本保存库是解剖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着用于解剖教学、科研、临床相关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类标本。经我校遗体捐献站登记接收的遗体,由实验技术人员消毒、防腐处理后冷藏或冷冻保存。非专门工作人员均不得进入标本保存库、解剖实验室。尸体标本首先供解剖教学使用,其他用途的标本取用需经教研室同意并登记备案,未经学校批准、保卫处报批,任何标本均不得带离学校及用于其他目的的研究甚至交易。实验课和研究工作后的标本废弃物,填写学校下发的废弃物处理表格,经专人清点,交由学校相关部门联系的具备此项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标本保存库属冷库设施,需定期对制冷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进入冷库或者经专门用于监控的计算机查看库内不同库区的冷柜温度。遇到最常见的不制冷时,要对制冷设备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如控制箱内的一些重要开关、冷柜内循环风机的运转状态、室外压缩机的运行等,而一般情况下最常见的影响压缩机工作的因素是聚集在室外机散热器周围的灰尘、毛絮、杂物等,对于这些影响散热导致室外机故障甚至报废的因素,需及时清除。对于较为严重的交流接触器及压缩机损坏的情况,则要及时通知仪修部门或厂家进行维修,以保障标本保存的品质。

7实验室示教标本管理

在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宏观)的教学过程中,示教标本起着图谱、模型、电子课件都无法替代的作用。每间实验室至少有一具,是经多位教师从上一次局解课用后,选择质量较好、保留较为完整的尸体作为示教标本。存放示教标本的解剖台外面贴有文字标识,方便教师课上使用,用毕则恢复原样,可喷洒适量防霉剂并保湿,利于以后再用。由于示教标本保存在全自动冷藏解剖台中,遇有不制冷和升降故障及时联系维修人员并定期人工排放存于箱体底部的水分。每个实验室还有两箱湿性标本,主要是内脏器官和四肢关节,在系统解剖实验课时使用较为频繁,为维持标本的良好形态,会定期更换保存液,各室均配有六个骨箱,成套搭配,每学期还要调整更新部分标本。将各实验室的标本具体到技术人员个人管理,会对该室标本状况了如指掌,定期对标本状况统计核实,之后大家共同合作进行补充、调整等准备工作[5]。标本箱标有编号,防止各教室混放,所有标本禁止拿出实验室,便于清点核查。保持示教标本良好的状态和一定的数量,就能充分满足实验课教学的需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8实验室模型管理

各类解剖模型是对教科书文字描述和图谱的有益补充,甚至可以替代一些数量较少或难以制作的真实标本。成套的模型分为系解和局解两类,系解模型按系统分别置于不同整理箱中并在箱外贴上标有系统名称及教室标号的标签,神解模型每个教室一箱,也标有教室编号,实验课前,有技术人员或学生搬到同标号的教室,用毕还回存放模型的准备间。这样,使得每个班都有较为充足的模型数量,而且相对固定,能够做到不乱拿乱放,易于技术人员检查、维护和调整。技术人员定期清洁灰尘,检查破损。如有教师上课临时使用或校内外相关单位借用模型,在实验室登记备案并限定时间,不能影响实验课教学使用。

9实验室卫生环境管理

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状况体现着一个实验室的工作精神状态。除了定期的集中清理维护,平时主要靠每次实验课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每个班的第一次实习课后即按分组轮流值日,负责本教室清扫垃圾废弃物、放好座椅、模型标本归位,从小事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为下一次上课的学生保持了良好的环境卫生,同时也培养了医德医风。

10实验室安全管理

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是良好的教学秩序的根本保障。解剖实验室同样面临着用水、用电安全及火灾防范的问题。熟记校园及公共报警电话、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讲座和演习、配备较为完善的预防及灭火设施,成为应对火灾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用水、用电方面的安全隐患。如应经常对实验室内水路管线上的接头阀门进行检查,有跑冒滴漏及时报告更换。实验室用电设备较多,要按合理的顺序开关;对插座、电闸控制箱应熟知所在,一旦因某些原因造成跳闸,作出一定的判断再作合闸处理,以免造成用电伤人、因电失火的事故。实验室内标本模型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尤其对小件标本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遗失,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提醒学生要爱护标本,避免因损坏和遗失给实验课的开展造成困难。只有全面加强实验室安全意识,注意各个安全环节,才能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转。

11实验室开放管理

第13篇

在传统观念中,只要谈及实验室与实验教学,人们就会首先想到理化生等学科,实际上在文科学生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中,从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入手,改善硬件装备条件,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努力建设“涵盖多科类、多专业的跨学科、综合型、现代化、开放共享的大文科类实验教学平台”,面向北京联合大学全校及北京市学院路19所院校共同体学生开设多门选修课程,为“人文北京”建设做出了贡献。、

利文科实践教学之器 善首都文化建设之事

—专访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韩建业教授

韩建业,博士,教授。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校考古学学科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兼职教授。被选拔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获得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和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中国先秦时期考古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1部。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主讲的考古学通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并出台了相关文件,使高校对实验教学的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您认为贵校在实验教育理念方面有哪些转变?

答:自2009年我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学校在实验场所、建设经费、人员编制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和保障。在中心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在教育理念上也发生了重要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在文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虽然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设了档案保护、物证技术等文科实验室,2000年又陆续建设了新闻传播、广告设计、公共事业管理、模拟法庭、大学生英语体验中心等文科类实验室,但不少教师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在文科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深刻认识,多数人认为实验室在文科人才培养中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2004年,我校成立了应用文科实验教学中心,特别是2009年我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在文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发生了较大转变,认识到实验室可以为文科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基本的条件和环境保障,提出“理论和实验实践教学并重、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

第二,充分认识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价值。

虽然学校之前也建设一些文科实验室,但这些实验室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互不融通”,不仅造成实验资源的浪费,也使各专业之间缺乏沟通与协作。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08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8〕82号)中,对文科综合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进行了特别补充说明,要求把文科综合类实验教学中心建成“涵盖多科类、多专业的跨学科、综合型、现代化、开放共享的大文科类实验教学平台”,能够成为“全校人文社科类实验教学的综合型基地”,强调将不同学科门类和专业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融合。但在实践中,不少高校对如何建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认为只须把各学科专业的实验室拼凑在一起即可。

我校在领会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人文综合、文理交融,学以致用、实践育人”的中心建设理念,充分认识到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价值。“人文综合、文理交融”是指依托中心这个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开展多个人文社科类专业之间及其与之相关的理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互动、集成融合的实验,不仅打破人文社科类专业之间的传统藩篱,让人文社科类专业走向综合,而且为实现文理交融、协同创新提供机会与途径;“学以致用、实践育人”是指以应用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文科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文社科类复合型应用人才。

:贵中心在转变观念的同时,也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所配备的仪器设备、实验教学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物质保障,请您从现有仪器设备中选取2~3件高端仪器设备,并介绍它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功用。

答:我中心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一些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

现代服务业机构模拟仿真平台—跨专业实习平台:为所有本科学生提供就业前创业模拟训练。通过该平台,学生掌握和了解了创建企业的流程和具体步骤,并体验了从申请营业执照到办理银行税务等各项手续的流程和方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综合能力。

新闻采编及报纸排版系统:主要服务于新闻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验教学和各文科、理工科学生参加的电视台和报纸出版等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实验教学与行业的接轨,使学生适应报刊制作等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模拟法庭教学平台:该平台是根据司法审判同步录音录像的需要,对学生模拟审判活动和评价进行记录,为模拟审判活动和案例教学提供技术支撑,为多个模拟审判实践课程提供仿真庭审环境,并且引入实际案件在模拟法庭开展真实的观摩审判活动。

:请问贵中心在提高设备使用率,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第一,把实验教学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单位,直接由学校管理。所有的文科实验室归实验教学中心集中管理,实验室资源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开放使用。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对实验室的硬件资源进行充分整合、集中管理,从而提高效益,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闲置。

第二,中心设有专职实验教师,分别负责历史文博类、新闻传播类、法学类、外语类、档案类专业实验室和基础平台实验室的整体设计、课程开发、运行管理等工作,并承担相应的实验教学任务。专职实验教师的设立,为维护和保障实验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了人员保障。

第三,中心每年都开展文科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工作,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面向全校开展各种文科类学科竞赛。获得中心立项的项目和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不仅可获得一定的经费资助,还可申请免费使用中心实验室和设备。

第四,中心通过开设选修课程来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中心每学期为全校和北京市学院路19所院校共同体学生开设多门选修课程,这些选修课程大都含有实验学时,需要使用中心的实验室和设备。如中国古代玉器鉴定课程的学习,需要在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使用玉器标本和显微镜,摄影与摄像课程需要在摄影工作室、多功能演播室和录音室进行,企业文档管理实践课程需要在档案保护与管理综合实验室进行。

第五,中心通过向周边社区居民、中小学开放实验室以及为相关行业企业人员开展培训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中心多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吸引了周边大量社区居民前来参观。每学期接待来自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等学校的中小学生来实验室开展实验,同时为北京市和各区县档案局工作人员开展档案保护方面的技能培训。

:我们了解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地区特色、学校实际与院系学科特点,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请问贵中心在建设和评审过程中形成的突出特色是什么?

答: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三个特色。

特色之一:服务首都,应用性强。

中心贯彻落实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依托应用性学科专业,密切结合首都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需要,为首都培养了大量具备基本技能、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和综合创新精神的人文社科类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学校的人文社科类生源90%以上来自北京,毕业生90%以上在北京就业,服务于首都各行各业。我校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的普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产学研结合,各实验室和各专业集成协作,5年来完成了首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播、旅游资源开发、档案管理与保护、社区服务、法制建设等方面的50多项应用性课题,为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心还承担了公关员、秘书、NVQ企业行政管理师、物业管理员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校内培训考评任务。

特色之二:集成融合,综合度高。

中心建立了跨专业综合集成实验模式,即多个专业的学生同时参与一个实验,或多个实验室协作完成一个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例如,“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综合实践”是由历史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广告学、新闻学等专业的学生共同完成,集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旅游景点规划设计、营销策划、宣传报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学项目。“模拟审判综合实践”是由法学、历史学、新闻学、档案学专业学生在同一案件、同一场景下共同完成模拟法庭、专业评议、新闻采编、档案管理为一体的多专业集成式综合实验。

特色之三:人文化成,受益面广。

“人文化成”源自《周易?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心以人为本,通过人文实践,体验人文氛围,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中心主要服务于我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含留学生和港澳台学历生),并通过选修课程,对理工科学生开放;同时,通过对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学生开放选修课,将辐射面扩展到学院路地区其他院校。10年来为共同体开设22门文科类课程,大部分包含实验教学内容,共有外校学生3 000多人次选修,其中实验室教学人时数达30 000。中心还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改革开放30年北京社会生活变化的回顾”等活动向社区居民开放。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大量的人文实践,使我校及北京市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院校学生及周边社区居民广泛受益,从而为“人文北京”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贵中心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您能与我们分享一下建设成果吗?

答:中心在不断改革和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极大地推进了文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综合集成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资源共享管理运行模式的创新。

第一,中心教学团队水平获得很大提升。2010~2011年,中心教师队伍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教育先锋”先进集体、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奖励或荣誉称号。

第二,文科类学科竞赛获得多项市级以上奖励。2010~2011年,在由中心组织或参与的全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获得市级以上奖励近20项。

第三,文科系列实验教材正在陆续出版。中心于2010年开展了文科系列实验教材立项工作,目前已出版了7本实验教材,还有10余本实验教材将于2012年陆续出版。

第四,实验教学研究成果突出。2011年,中心获批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和北京市高教学会课题各1项;组织相关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实验教学论文10余篇。

第五,带动了相关学科专业建设。2010年,紧密依托文科中心建设的历史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与文科中心密切合作的首都博物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第六,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大量专业服务。中心历来提倡“真题真做”,开展了大量政产学研合作项目。如中心多次组织不同专业教师和学生到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开展文化遗产调研,拍摄与制作胜芳镇旅游宣传片和宣传手册,制订胜芳旅游规划,为胜芳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再如,近期完成的《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影响广泛,《北京日报》对此做了整版报道,北京市也因此启动了制订地下文物保护法规的工作。

第14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数字化 教学模式

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由单一的教育向综合性教育转变,综合性教育就是要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最新的方法、手段,迅速、准确而又有效地综合起来进行传授。我们高等职业教育要想培养出早日适应“四化”的高素质人才,只靠单一的学科已经行不通了,只能靠综合性教育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顺应时展的高素质和高科技的人才。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要适应这样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是各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其中数字化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比较先进和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下面笔者就如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数字化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搞好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是必要的条件。数字化教学资源既可以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开展远程教育,又可以支持校内的网络化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正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一种无国界、无校园的新的教育方式正向我们走来,网络化教学必将给传统教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随着网络教学的长足发展,加快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是高等职业教育稳定教学秩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保证。加快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多媒体教学师资培训,推进资源建设工作进程。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带来了教育对象、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化,决定了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总体设计能力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面向教师举办多媒体网络教学培训、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培训,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激发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极大热情,为网络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资源库建立提供有效的资源保证。伴随网络教学的发展,今后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以及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的师资培训活动。

2.制定措施、强化落实,调动教师进行资源建设的积极性。网络教学的资源建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应当在政策激励、目标引导、活动促进等方面制定有效办法,落实政策措施,给教师资源建设以原动力。(1)政策激励。通过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进行资源建设,从而推动资源建设工作上台阶。所以学校相应的政策激励必将调动教师进行资源建设的积极性。(2)目标引导。应当根据教学改革及资源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向教师提出阶段性的目标和要求,使教师明确不同阶段的努力方向。比如,当前阶段提出基本建设目标是建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而今后两年资源建设目标是会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3)活动促进。就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资源建设上数量、出精品,以保证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持续发展和教学资源质量的稳步提高。

3.搞好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建立充实而完善的课程资源和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资源建设中应随着网络教学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不断增加,不断地完善和更新教学资源的功能和内容,既要做好资源的开发建设,又要做好对现有教学资源的重组、整合和改造工作,也就是按照数字化、多媒体的技术要求对现有的数字资源予以编制、调整、修改、补充和完善,以适应多媒体教学和网上教学的需要,适应时展的要求,再者,建设充实而完善的课程教学和教育资源,是推进资源共享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资源建设的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制高点,建立课程资料和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是资源建设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开展这项工作,可以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整理、改编,引进其它的优质资源,自建精品课程和课件等多种途径,不断充实教学信息和多媒体资源,同时要注意收集、存储多种优秀教案和各学科备课资料、教学论文、期刊等教学资料,建立素材资料库,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创造条件,下载网上教育信息,存储与教育有关的视听材料、图书目录和各种图书资料,为数字化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服务。

二、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根据教育传播理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其中包含了教师、媒体、学生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数字化的教学模式。适应于不同的学习环境,在不同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下面列出三种主要的基于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媒体的教学模式。

1.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通过一定的媒体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里的媒体既包含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各种现代化的视听媒体。学生接受来自于教师、计算机传递的教学信息,同时,学生向教师传递各种反馈信息,便于教师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进度,控制教学过程。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2.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个别化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学校、家里、社会上任何地方,利用各种学习资料、教材、视听媒体、图书馆、互联网络上的各种学习信息进行学习,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只是通过编制各种教材,给学生答疑,间接地辅导学生。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步调由学生自己安排和决定。

3.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们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小组课题等台作性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模式主要是建立在计算机协同工作的技术基础上,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网上教学、批改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来指导学生。学生既可以个别学习,也可以同学之间合作学习。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

从这三种典型模式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师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扩展了教学内容。 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构成的动态教材.同时通过互联网络,教学内容可以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2)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被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所取代。(3)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学习。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刨造能力、自主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协调各方面的能力。(4)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促进者。在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为学生提供多种处理所学知识的手段,帮助学生努力成为自主学习者。

三、建立虚拟实验室,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关键教学环节就是实践教学。虚拟实验以设计仿真为主,依托网络的开放式实验环境,可以不受时间、地域、人员、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测试和远程实验,基本涵盖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不必到实验室就能进行相关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目前,虚拟实验已成为高校各种常规实验的一种重要补充,而且,作为复杂系统的设计、仿真与验证的主要手段,在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和科研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为各种教学演示实验提供新的模式,对理工专业而言,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一些较复杂的互动性演示实验,因为受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和手段的限制,演示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此,实验室利用能够提供实物模拟图形的软件,设计出一套远程教学实验系统,将复杂的实验及笨重的仪器设备等装置通过网络搬进教室。良好的演示效果,给人以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一些课程得以在教室内采用边讲解、边实验、边讨论的灵活方式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动者”。

实验教学需要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验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以电工电子实验为例,实验室吸收几个厂家产品的先进成果,开发出EDA通用实验开发系统,其软件平台提供了在国内外高校和电子技术界广为应用的优秀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环境,基本能满足学生进行常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科研的要求。新的实验模式利用计算机和功能强大的软件工具,加入自己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在这个实验室里学习电工学、电路理论、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做虚拟电子实验,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成为一件十分轻松愉快的事情。同时,也使学生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网上虚拟实验室建立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核心,利用各种虚拟实验仪器和设备,对实验模型进行实时仿真,获得相应的实验数据,以达到教学和科研的目的。学生通过因特网或校园网进入该虚拟实验室后,即可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自由选择实验仪器和元器件进行连接,并测试数据。实验中若遇到问题可马上在网上,一方面教师可进行辅导答疑,另一方面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可用电子邮件发给教师,师生均可通过信息查询部分查看学生所提交的实验报告与实验成绩。与传统实验室相比,网上虚拟实验室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功能强大,实用性强。由于虚拟仪器、虚拟元器件齐全,因而可实现传统实验方式无法达到的功能。而且,虚拟仪器模型准确、精度高、工作可靠,不仅节省实验时间,还可以方便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利用打印机直接打印实验数据。(2)成本低廉,易于管理。因为在虚拟实验室里的实验是通过软件来完成的,而软件能不断升级,及时补充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器件,所以从根本上解决了因经费短缺、使用不当、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对实验发展的制约。(3)适于远程和开放式实验教学。虚拟实验以设计仿真为主,依托网络的开放式实验环境,可以不受时间、地域、人员、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测试和远程实验,基本涵盖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不必到实验室就能进行相关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

四、建立学生成绩考评数字化系统

学生考试试题制作、存储、调用和考试成绩评定、存档数字化是数字化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高等职业教育的考试应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理论试题及实验操作试题编制成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试题库,考试时只需学生输入考号即可随机调用试题。当学生答完试卷后,用鼠标单击“提交”,就可以完成考试过程。对于客观试题.计算机可以马上给出评定成绩。主观试题在教师进行评析后给出成绩。学生的试卷可以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刻录在一张光盘上存档备案,实现“试卷”存档的数字化。

总之,数字化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新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李红印.关于数字化教学实验系统的一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8).

[2]孙立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2007,(7).

[3]曹雨.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

第15篇

关键词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 数模竞赛 创新能力培养 改革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1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ctivities

in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ANG Wenfa[1], WU Zhongyuan[2], XU Chun[1]

([1]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2]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 Under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based on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o Yan'an University, 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sub-level, sub-module" model of teaching and organization contest guidanc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accordance with academic competitions, math majors and computer majors, two contests with a thesis project and Daiso, boutique website and digital-analog Association and second class "four convergence" approach to student innovation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n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personnel train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m building, professional building.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ach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ntest;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reform measures

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能力。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竞赛的广泛开展对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中,既能增强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大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这个问题是近年来众多高校关注的问题。延安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在近几年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1 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如经济、计算机及软件、管理、国防等,虽然数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们对其认识也不断加深。但是,人们对数学类课程、数学学科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仍认识不够深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等诸多方面,仍然沿用传统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完全脱节。正如著名的数学家王梓坤院士所说“今天的数学科学兼有科学和技术两种品质,数学科学是授人以能力的技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技术人才,数学作为一门技术,现已成为一门普遍实施的技术,也是未来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门技术。因此,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数学类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将其简单地当作工具和方法,而要将其当作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在保证打牢基础的同时,力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的。

2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 分层次、分模块实施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和竞赛指导

一是在数学建模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教学中按照知识点及教师研究方向,将课程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九个模块。第一层次包括数学软件、初等模型、优化模型、数学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等五个模块;第二层次包括离散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数值计算与算法设计等四个模块。第一层次针对公共选修课教学,第一层次+第二层次针对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教学。具体措施是:由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团队集体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每位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主讲自己所从事的方向模块,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根据学生知识层次,充分发挥每位教师专业优势,有效地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二是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按知识点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其中,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三是在校内数学建模竞赛中,按照“建模知识+专题讲座+模拟+竞赛”的模式组织校内建模竞赛,主要以数学建模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内容,使学生对数学建模有更加深入的感知和认识,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四是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按照“集训+软件应用+旧题新做+模拟选拔+强化训练”的模式组织全国建模竞赛,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联想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精神为内容,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得到良好培养。

2.2 建立数学建模精品课程网站,为数学建模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网站将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数模竞赛有机地融合,为学生全方位了解、学习和掌握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相关技能开辟第二条通道。网站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描述、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建设规划】、教学团队【整体情况、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学资源【教学安排、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电子教案、课程作业、课程习题、模拟试卷、参考资源】、实验教学【实验任务、实验大纲、实验指导、课程设计、实验作品、实验报告】、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课题、教学论文、学生评教】、教学成果【教学成果奖、获教学奖项、人才培养成果、教材建设】、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自测】、成绩考核【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下载专区【教学软件、常用工具】、数模协会【协会简介、协会章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竞赛获奖、优秀论文、往届赛题、模拟赛题、校内竞赛、新手入门】等,这些内容几乎囊括了数学建模教育教学活动的所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学习就可以全面了解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2.3 专业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各自专业优势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四个专业,其中两个为数学类专业、两个为计算机类专业。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两专业的长处和不足,按照专业结队子、学生结队子的模式组织教学和小组讨论,强化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强化数学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培养;在竞赛组队中,每队均配备至少1名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和1名数学类专业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4 延伸数学建模竞赛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校内数学建模竞赛试题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的实际问题。因此,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时,从往届赛题或模拟试题中选择一些题目,将其进行适当的延伸作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选题。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3.1 我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6项、陕西省一等奖33项、二等奖71项,4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1名指导教师获陕西省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600多名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该赛事因此也成为了延安大学学科竞赛品牌和亮点。

3.2 我校数学建模教育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质量工程项目及教改项目

教学成果奖:“理工类大学生数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地方性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荣获2003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计算机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荣获2012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厚基础、重实践、强化工程素质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11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及数学建模竞赛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7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质量工程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2010年省级特色专业;“数学建模教学团队”为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数学建模精品课程”为2012年校级精品课程;2014年“数学建模”课程获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为省级专业综合试点项目。

教改项目:“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为2009年省级重点教改项目;“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为2013年省级重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为2011年校级重点;“计算机相关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为2013年校级重点。

3.3 依托数学建模教育平台,推动指导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

数学建模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为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数学建模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理、工、经、管、教各学科专业大学生开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课程,主要以学生的洞察能力、创新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抽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数学软件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以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数学建模竞赛、第二课堂、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为手段,通过“分层次、分模块、四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在提高我校学生解决在理、工、经、管、教等学科专业领域遇到的数学建模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为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2013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3BZ37);2014年陕西本科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数学建模”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