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cdio理念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把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这是完全符合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若能将CDIO的理念作为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供新的思路。CDIO是以完整的项目发展周期为依托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与运行的整个过程。CDIO的核心思想是在学生要完成某个特定的项目,而为了完成该项目,需要从整体把握整个项目的解决方案,若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则自行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学习。整个过程正在实现了知识的教、学、做于一体,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获取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2课程教学的特点
2007年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对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确立了“面向社会,针对岗位,强化能力,融入专业”的改革主导思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及修订必须立足于广东省用人单位的应用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该课程须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到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改革。而各大高校都将实操性较强的《计算机基础》这门课安排在大学第一年,就是希望学生能从高中灌输性的学习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学、爱学、想学。最近几年,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适合市场人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在大学的第一年培养学生能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相关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CDIO的教育思想是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计算机基础课程在CDIO思想的指导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的设计要立足于整体,将教学内容的各个知识点融合到项目的实践中去,始终强调以项目为导向,以各个小任务为驱动,最终,以“全过程考核,全方位评价”的方式最终完成该课程的考核情况。
3教学活动模式的架构
在CDIO的理论的指导下,既要为学生提供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也要兼顾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构思:教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了解整班学生的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并按照学生的层次分组。学生个体之间会存在智力和掌握计算机能力的差异,合理分组是完成项目的前提。针对不同的分组的学生分配难度不同的任务。设计:在具体的项目任务中,可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与其职业岗位相关或相近的任务,这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在工作小组里面,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做好计划。实现:学生带着任务开始对项目的实施。从信息的收集,讨论,确定最终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完成本次项目,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每次课,教师只需要查看他们的项目进度完成情况,并在旁提供咨询意见,并不能为学生做决定。运作:项目完成后,可有学生对自己的项目和对他人的项目进行评价,强调培养学生在面向实践和问题的任务上,能独立、自我负责工作,并注意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环节中的各个项目任务提出关键性问题和提纲在制定或结语,对学生下一步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指导。完成小组项目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个人布置简单的小项目。目的在于让学生之前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项目的各个知识点进行融合,体验这个项目知识的关联性,并要求独立完成。整个教学架构的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即使是每个阶段的汇报也是以学生参与完成。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生除了要自行学习计算机知识,还要熟练利用网络查询并筛选信息,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又因为项目是根据学生专业的职业岗位所设计的,让学生在大学的第一年就对自己的今后的工作岗位有所了解,明确自己今后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今后的大学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目的性。计算机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无论是哪部分的知识,笔者认为都可以用CDIO的指导思路设计教学内容。计算机课程中涉及前面的发展历程、计算机基本组成原理等等这些琐碎的知识点都可以采用CDIO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场表演,如扮演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功能与关系。当然在进行表演前,学生必须要以这个任务进行构思:有什么样的角色?设计:主角是什么,配角是什么?是否还要旁白?实现:如何能将这些角色联系起来?运作:完成效果能否清晰体现计算机各个部件关系?……这些都会促使学生去查阅有关资料,在查阅资料的同时,键盘、鼠标以及Internet的基本知识也就顺势能熟练运用。
4结语
工程图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工程图学授课注重投影理论三视图的阅读与绘制图样表达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该课程的实训性。由于缺少真实生产环节的生产实践活动,学生对一些涉及工程实际的知识点(如金属工艺知识零部件设计及加工理论知识等)掌握不好,导致学生不能理解所标注尺寸的合理性,不懂得技术要求的填写等。因此,绘制的图纸不规范,存在较多问题。由于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正好可以弥补目前工程图学教育存在的不足。
二、融入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图学教学体系,体现做中学的实践理念
CDIO模式注重系统的能力的培养和工程素质的提高,得到了产业界的充分肯定。2005年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带头进行CDIO教学改革。里仁学院也紧跟步伐,根据我院的教学特色,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过程,反思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效果,开展了基于CDIO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1.重建CDIO特色的课程体系,结合社会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图样是设计制造等各环节的重要技术资料,是工程界进行技术交流的语言,是每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大学教育,毕业后所具备的技术知识专业能力和工程素质,要能直接拿来为企业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教学过程只是纸上谈兵的过程,学生便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不了解实践中工程技术上的设计思路零件结构的合理性实际操作的方便性图样表达和尺寸标注的完整性等。设计是为制造服务,制造是设计的后续。一个设计作品如果不能或难以制造出来,则只能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作品。因此,我们应该从工程实际出发,减少投影基础理论相贯线标准件等知识,加强工程上最常用的构型能力图样表达能力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等教学内容,注重能力的培养,重建基于CDIO理念的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从产品设计制造出发,引入特色三级项目,融入CDIO理念。以本教学改革使用的传动器为例,在学期初便把传动器展现给学生,在学习表达方法时,让学生自主讨论设计各个零件的表达方法;在学习零件图的过程中,结合零件的实际应用,再优化各个零件的表达方案,并使标注的尺寸能够满足设计和加工工艺要求,标注出设计制造检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在学习装配图的过程中,根据传动器的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分析研讨装配图的表达方案,并绘制出传动器的装配图。这一过程主要由学习小组自主完成,小组代表陈述,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并做出点评。最后,完成设计说明书,并制作PPT进行答辩,由各小组组长评定打分。整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对工程实际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学能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对产品负责的观念,培养耐心细致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现在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更激发了对本学科学习的热情。
3.突出实践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程图学是一门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根据工程实例加工过程工艺结构等,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的讲解,培养工程素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讲解内螺纹孔的规定画法时,结合内螺纹盲孔的加工过程的动画,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这些规定画法。第一步:用钻头钻孔,形成直径为0.85D的光孔,因为钻头的因素,产生1188的锥角,为作图方便,可简化画成1208,如图1图2所示;第二步:攻丝,形成大径为D的内螺纹孔,因为丝锥不能攻到底,所以需要画出0.5D的攻丝余量。结合生产实践,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规定画法时,不是枯燥乏味地死记硬背,而是能更透彻地理解规定画法,从而能更好地记住和运用这些规定画法。
4.丰富教学手段,优化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环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使用黑板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徒手绘制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中,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大家,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与讲解进度,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把一些装配仿真过程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应用模型室的实物模型,并应用计算机三维构型软件,建立虚拟模型。虚拟模型作为实物模型的补充,大大丰富了模型资源,克服了传统实物模型室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改善了工程图学教学环境。另外,给学生观看典型零件的加工视频焊接过程视频铸造过程视频等,有助于学生开阔工程视野,优化工程图学的教学环境,保证CDIO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融合。
三、融入CDIO理念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效果
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了新时期。2002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部分项目的通知》拉开了序幕,它要求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并要求推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2007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要求的提高,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如下“: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本世纪初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中国,笔者认为这种教学理念不仅适合工科教学,而且能和新时期大学英语相契合,基于此,本研究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英语实际情况,借鉴CDIO理念,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来探讨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2CDIO教学理念概述
CDIO全称为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翻译成汉语是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意思。这是21世纪初期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也有些研究者将其归纳为“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它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3所著名工学院理论研究的成果,将教育实践过程和工程项目研发做类比,最初应用于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旨在向他们灌输现代工程学习观,让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注意课程之间有机联系,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构思与设计两个环节,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和成事能力培养具有关键的作用。CDIO教育模式被介绍到中国以后,马上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工程和管理学领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2008年5月17日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的召开及相关课题组的成立推动该研究走向。此后,CDIO的研究范围不断推广,主要集中在各个学科课程和人才培养方面,如IT课程、艺术专业课程、机械与电子信息课程等;人才培养包括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等;然而,目前将CDIO教育模式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并不多。在学术期刊网站录入关键词“CDIO,英语教学”,总共收录文献12篇,其中多从微观方面来阐述,如杨扬2011年发表在天津市教科院学报的《CDIO项目式教学法在英语专业精读课程中的应用以CDIO教育模式》,以具体的英语专业课程为例论证了CDIO项目式教学法的实用性,2014年2月简耀的《CDIO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设置》则从课程设计方面阐明了CDIO模式在商务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可行性和优势。除了研究英语专业的,近年也有涉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但同样缺乏宏观的视角,如杨小鹃发表在《高教探索》2011年5期的《借鉴CDIO模式深化工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认为CDIO对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培养工程思维能力,团队工作能力,自主构建意义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CDIO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改革实践路径
3.1CDIO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当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CDIO模式的设计(Design)启示我们要进行整体化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程应当由三大块组成,一是语言基础类课程如基础英语,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由易到难可分为一级到六级。二是英语技能类课程如写作(初级、中级、高级)、口语(初级、中级、高级),三是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旅游英语口语、科技学术英语泛读)等。研究者认为,在构思(Conceive)理念的影响下,大学英语课程不必拘泥于形式,如打破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区别,而要充分利用好学分制,每一个同学只要修满规定的大学英语学分数量即可,而不规定学生必须选哪些课程。这样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任意搭配不同类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当然,具体学生选修什么课程,课程开设的先后,必须尊重循序渐进的原则。此外,过去被忽视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ESP)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英语各个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我们不能再流于形式,要在这方面进行优化。
3.2CDIO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问题或项目教学是CDIO模式提倡的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的主要方法,与外语教学遵循的“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和发现学习(discoverylearning)同门同根。问题教学法(problemmethod)源于20世纪初的研究性学习思想。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J.杜威认为,思维的自然规律不是形式逻辑,而是所谓“实验逻辑”的反省的思维,它是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的过程。我们采用此种教学法,指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获取知识,以求发展自己的智力与创造才能。我们利用教学蓝本或者在真实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他们创造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条件,不仅注意英语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技能的训练,还注意语篇和语境一体化,其间涉及篇章结构分析,题材和体裁分析,时而加入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分析。比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全新版第一册Unit3UnderstandingScience,TextAPublicAttitudeTowardScience,学生首先从标题发现问题。他们把Attitude和Sci-ence两词作为切入点,提出的问题主要有:公众对科学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好奇?科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公众对科学的态度会影响科学的发展进程吗?教师可以先设置或导入问题,然后再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来讨论并解决问题。
3.3CDIO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改革
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方式不太合理,单纯以学生期末考试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学效果,而没有把过程评价考虑在内,缺乏可信度。CDIO教学理念的第四个环节运行(Operate)要求改革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评估制度。首先,评价的主体要全面化,除了教学管理者外,广大教师和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甚至是教材编写者,社会机构人员也可以参与其中。在所有的评价主体中,学生处于核心地位。评价体系改革的内容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他们的需求,并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其次,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内容要实现多样化。需要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样化评估机制。此外,教学评估手段也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估和访谈外,定期发放调查问卷等也不失为一种新方法。
4结语
关键词:CDIO能力 外贸英语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142-02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各类外贸企业迫切需要既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又有扎实的国际贸易方面理论基础,且能够熟练操作进出口业务的应用型人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外贸专业学生缺乏足够认识和利用知识的操作平台,理论知识并没有转化为实际技能。多数毕业生工作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工作,将书本知识实践化。因此,探索建立符合专业实际和市场需要的外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在“做中学”和在项目实践中提高CDIO各项能力尤为重要。
一、CDIO模式概述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的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皇家技术学院等3所高校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是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针对毕业生团队协作能力、判断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的欠缺,CDIO教育模式探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结合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项目学习,在“做中学”。在CDIO教学模式中,项目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不单单可以传授专业技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极大地调动和开发。通过模拟真实环境,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等综合素质,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思考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协作等各项产业需求能力也相应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近几年,CDIO号角在中国各高校纷纷吹响。基于CDIO教育模式,黑龙江科技学院确立了“大工程,大德育,大实践”教育理念。新形势下,外贸英语专业以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为基础,制定了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自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英语商务贸易、谈判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符合现代各类经贸活动要求,为外贸企业部门所需,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构建外贸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培养CDIO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对学生CDIO重要能力的要求,包括外语沟通能力、外贸领域内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产业需求能力的要求。结合黑龙江科技学院定位和专业自身特点,外贸英语专业在CDIO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本土化的尝试。该专业革新了现有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确立了“3+1”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为3年,实践活动累计为1年),强调在“做中学”,构建系统的专业实践体系。通过实践获得知识、习得能力,明确了以学生CDIO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项语言技能训练、系统的职业技能实习、基于项目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为核心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他们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
1.CDIO外语沟通能力培养与专项语言技能训练。CDIO能力中,人际交往技能包括团队协作和交流,外语交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专业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沟通交流,并能使用第二外语(如:日语、俄语、德语等)进行简单交流。专项语言技能训练主要设置了英语语音技能训练和英语翻译实践技能训练两项内容,通过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多说多练,在“做中学”,切实提高外语沟通能力。(1)开设英语语音技能训练。英语语音面貌是英语专业学生的门面,字正腔圆,圆润的发音给学生就业增加了成功的砝码。专业语音训练开设在第二学期,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语音理论课后开设的,时间为一周。指导教师通过建立学生语音档案,通过把学生英语发音中语音、语调等具体问题记录成册,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纠正,最终评定成绩等方式,帮助学生对比发现自身语音问题,循序渐进取得进步。大量的语音训练、教师的监督指导和定期开放的语音实验室保证了语音实践的效果和质量。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良好的语音面貌。(2)开设英语翻译实践训练。翻译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到诸多语言和文化因素,是对学生能力的较高要求。通过为期1周的英汉、汉英两个阶段的专项翻译训练使学生贯通以往学过的翻译理论知识。选取小说、科技文章、外贸函电不同文体的翻译实例操练,帮助专业学生熟练应用常见句式和词语,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专项的翻译实践既可以考察学生的翻译动机等情感因素、自我解决问题能力,也锻炼了学生查阅工具书以及翻译实践能力,弥补了课堂教学之不足,使学生们认识到与职业翻译工作之间的差距,通过翻译实践有意识的改进沟通能力。
2.CDIO职业能力与系统的职业技能实习。除了针对提高外语沟通能力设置的语音和翻译实践训练外,专业实践体系还通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实习如工程训练、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职场模拟和实践等实习活动强化对学生CDIO职业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在应用型理工科院校,外贸英语专业学生应强化工程意识。在“大工程”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初期接受工程教育,之后参与工程训练,基本了解工程对环境、社会、知识和经济体系的影响,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一定的工程思维,弥补了文科专业学生思考能力的缺憾。
基于一定的工程思维能力,学生在外贸英语领域实践活动中职业能力得以改善和提高。实践活动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专业导论课明确了英语技能和业务水平的要求。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知识,为以后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开设4周的认识实习和7周的专业实习。在认识实习中,将学生分组结对,将实习教室分别模拟为机场、酒店、工厂等工作场景,学生通过四周的外贸业务工作流程的模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接待和商务谈判。以外贸业务流程为导向安排认识实习,有助于整合学生语言实践技能和外贸业务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在国际贸易环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专业实习我们采用的是部分集中,部分分散实习的方式。学生在熟知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流程后,在企业真实演练具体外贸业务(如撰写外贸函电、价格核算,合同操作、信用证操作等)。在实习过程中,同时也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考核。另外,职业生涯规划和职场模拟补充课程,有针对性的弥补了实践活动的空白,使指导性更强,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态度并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
新培养方案还确立了实践环节与技能证书的考核挂钩机制。明确规定外贸方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须获得外销员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外贸业务员证书、货运、物流员、商务英语等证书之一,方准予毕业。这些证书是学生职业能力的表现,获得证书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增加核心竞争力。
3.CDIO产业需求能力培养与毕业论文、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针对毕业实习浮于表面,论文脱离实际、缺乏实践支撑的现象,实行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就业一体化的实践方式。在顶岗实习和论文环节,以项目为导向,按照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环节,进行CDIO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等产业需求能力培养实践。根据外贸专业的实际情况,选取其中20人参与CDIO项目,以便今后进一步推广。具体做法如下:(1)构思,即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启动前的系统规划。在毕业论文选题前进行必要的设计和规划。部分教师经过前期的挂职锻炼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比较熟悉企业情况,可以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外贸专业实践题目。同时,邀请外贸企业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加入,根据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选题进行补充和优化,避免论文选题脱离实际。
在顶岗实习前,公布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选题计划,要求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所从事顶岗实习内容密切相关,同时要求学生自主安排毕业论文和实习计划。按照课题内容的相关性和兴趣分组,将参与者分为4组,每组5人。选出每个项目组的组长,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开展顶岗实习,相互监督。经过前期富有成效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学生在相关课题老师和实习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视野开阔,具备一定的系统思维能力,逐步形成写作思路,为之后的毕业论文开题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设计,即研究方案的优化。学生带着选题去顶岗实习,目的更明确。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的内容与选题密切相关,学生更有兴趣。通过实习单位开具证明的方式,确认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与实习内容的相关性。同时,采取校内与实习单位双指导老师合作培养的模式,学生可以从多角度、系统地思考问题。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对论文题目认识逐步清晰,不断地调整论文的研究方案,保证了论文修改质量的提高。(3)实施,即任务的实现。经过研究方案即毕业论文的充分分析、论证、优化后,论文预期的研究任务已接近完成。这一阶段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给予他们一定自由度。学生遇到问题可以查阅相关文献,参与小组讨论,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集思广益。也可以回到实习单位请教实习指导老师或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得到启发。论文指导老师通过定期的研讨、引导与不定期的网上、电话交流等方式,保证了对学生有效监督和指导。选题贴近实际,学生的参与性增强,这样,学生论文中引用的内容少了,空洞的内容少了,取而代之是更多自己的语言,实际、实用的东西,创新性也充分体现出来。(4)运作,即成果的展示。阶段成果除了通过上交顶岗实习报告、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一、二、三稿外,学生可以通过职场答辩、实习答辩、开题答辩和毕业论文项目小组答辩充分展示自身的能力水平。借助幻灯片演示文稿,学生可以将自己和团队的设计方案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展示出来,英语表达清楚、规范,论文内容阐述的透彻和论证充分,也具备在外贸实际操作现场做简明准确的技术讲解和指导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外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导入CDIO能力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通过语言技能训练、系统的职业技能实习,提高了学生的CDIO外语沟通能力、职业能力。产业需求的能力通过以项目为主线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环节的训练,充分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以培养CDIO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特色,有助于实现学生语言实践技能与外贸业务能力的整合,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Crawley,E.F.;Malmqvist,J;Ostlund,S & Brodeur,D.R.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M].New York:Springer-Verlag,2007.
2.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3.丁杰,陈桂琴.英语专业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5)
关键词:CDIO;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77-02
CDIO是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国际著名工科院校创立的国际组织所提出的一种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理念,强调让学生在构思(Conceive)一设计(Design)一实现(Implement)一运行(Operate)的系统过程中学习工程的理论和实践,是符合国际工程教育共识的一套工程教育体系。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将CDIO作为改革工程教育的工具。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本文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实践,在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研究以行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科学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方法,构建交通土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设置若干CDIO项目、构建体验式的CDIO教学环境,使学生置身于工程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中,有效避免工程教育与产业的脱节,对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CDIO的交通土建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交通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认真研讨CDIO标准的基础上,从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抓起,针对交通土建专业以培养交通行业需要的道路、桥梁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特色的实际,进一步明确CDIO理念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和具体研究内容。以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工程环境下生存和成长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职业技术能力和素养为主要目标。根据CDIO标准大纲要求,采取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将相关课程有机联系起来,树立“项目是课程的运用”理念,将学生的工程教育置于现代工程背景下,使学生得到构想、设计、实现和运行完整的过程体验。
1.以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由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所以,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必须从社会和行业调研入手,认真分析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根据国家及行业发展需求确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职业所需要的“构想—设计—实现—运行”能力为主线,按照行业企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分析与目标设计;提炼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要素,明确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内容,以此为基础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图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等联合培养单位共同制定,从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分析到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订与论证,均为校企双方合作进行,校企合作贯穿始终。体现了研究生人才培养对行业发展需求的主动服务和主动适应,体现了研究生教育与行业发展的有机统一,增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建设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改变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体系的传统,应按照行业企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学科知识重组。为此,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应从行业发展需求出发,在遵循学科和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课程体系。在组织课程体系时,实行以学期项目为中心的课程模块。一个课程模块,是针对某一工程任务领域的学习领域课程与职业素质课的组合,更是针对学期项目的课程组合。①通识和素养教育模块:课程主要包含自然辩证法、科技英语、高等工程数学和职业道德与文献检索等。主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品德、较高的学术基础和职业素养,重在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意识和必要的知识素养。②方向模块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适当把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总结凝练,融合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部分课程及相关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若干模块化课程,为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应试打下基础,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衔接,使学生具备一些岗位需要的专项知识和能力;根据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路桥工程方面建设的实际,该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路桥工程所必须的核心工程知识和技能。按照交通土建工程主要由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等部分组成的现实,核心能力知识模块分为路线勘测设计类课程模块、路基路面类课程、桥涵工程类等若干模块。③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模块:是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环节,是在各方向模块课程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经过企业综合实践,结合项目进一步锻炼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
二、构建体验式CDIO教学环境
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实施,需研究建设体验式的CDIO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
1.建设校内CDIO创新实践中心。为保证CDIO项目的实施,需要搭建一个创新实践活动的平台——CDIO创新实践中心,作为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平台。CDIO创新实践中心实行开放制度,使师生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时间进行项目制作等活动,保证课程体系的开展,促进了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2.营造产学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作为面向特定社会职业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如何真正达到行业认可、企业欢迎,搭建对接平台、实现校企融合是重要途径。为此,学校成立了研究生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与部分设计施工单位合作建立部分校外CDIO实习基地。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建立,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主体学校单一化格局,为使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到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来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3.情境化教学方式。注重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运用项目教学、小组合作、项目汇报等方法,组织教学过程。培养过程中,除了重视科学教育外,还要注重职业道德和人格养成的人文教育,课程内容和各项实践环节都要充分反映职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突出职业道德和素养教育;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等同交通土建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教学环境下真枪真刀地学习实践。
三、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与改革
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实施的是一种能力为本的教育。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专业研究生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面向特殊需求项目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改革传统的对学术型研究生考核评价方式,将对研究生的考核评价扩展到用行业的要求和执业能力来考量,重点着眼于掌握本专业或职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中尽量结合行业规范,采用与企业实际相近的成果验证和评价方式进行考核,体现职业考评特色。整个考核评价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三个阶段。
1.课程学习阶段考核评价。在课程理论知识考核基础上,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验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专业内的执业资格考试,对于在培养期间通过或部分通过某一国家规定的执业工程师考试(如注册监理工程师、检测工程师、物流工程师)的研究生,直接给定相关课程的测评通过成绩或抵用相关课程的学分。
2.专业实践阶段考核评价。以职业能力评价为基本要求,从实践计划的编写、实践过程考核、实践结果汇报答辩等各个环节评价实践质量。参照执业工程师(相关的注册工程师等)的对能力要求的内容,改革传统研究生教育的考评体系,着力构建工程实践考评体系,使考核工作与工程实践更密切地结合。专业实践阶段的考核评价,以企业培养基地的第二导师为主,校内外导师共同负责实施。
3.学位论文阶段考核评价。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要求学生围绕某一实践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论文内容与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类型。对学位论文的考核评价,打破单一学术性论文评价的考核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能否被相关部门吸纳和采用作为重要评价标准;把学位论文是否具有行业实用性,是否符合行业规范是评价其水平的重要依据;评定为“优秀”的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不仅对企业实践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而且能为实践部门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评阅及答辩中,来源于工程企业的专家评委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专业学位作为一种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的学位类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对满足社会需求、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社会水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本文借鉴CDIO国际先进理念,结合山东交通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践,以行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先导,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的探索与实践,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缺乏与职业任职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使得学生在完成校内教育以后,仍然需要通过大量时间的复习,甚至再进行系统的实习与实践,通过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考试后才能获得职业准入资格,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缺乏有效地发展动力。出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错位脱节等问题。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与人事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应密切合作,以职业为导向,促进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密切关联,尽快构建起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直至研究生教育的一系列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以便广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优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雪梅,孙子文,纪志成.CDIO方法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江苏高教,2008,(5).
[关键词]CDIO理念;船舶工程;人才培养;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59-03
海洋强国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船舶工程类专业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领域,其办学地位突出,培养特色显著。如何建构船舶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国家海洋事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榻ㄉ韬Q笄抗战略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不仅是一个教育课题,更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发展大计,具有显著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如何推动大学教育发展,使之助力于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教育部在政策导向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进行了调整,将人才培养重心从传统的培养研究型研究生转向新型的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从而使人才培养和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由此,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卓越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我国工程类研究生教育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的培养模式和目标。这也体现了我国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通过科学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教育战略需求。然而,就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高校的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面临着生源数量的危机和脱离产业实际的危机。其原因,是我国现行的工程类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与我国现代工业建设对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适应。因此,探索多元化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对帮助我国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出困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CDIO教育理念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教育理念[1]是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技术学院和瑞典林克平大学等四所大学花费近四年的探索研究获得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一整套符合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的教育模式,其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它不仅延续了美国近年来在构思和设计上所具有的优势,同时强调产品生产的实施和运行环节,以期让学生全面了解工业生产的流程,增强美国工程科技人才的竞争力。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还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2][3]总之,CDIO教育理念体现了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代表了当代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创新是工程教育在现展的核心关键词。CDIO能力目标与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存在相当高的契合性,这为CDIO教育理念引入于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奠定了基础。根据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构造基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CDIO教育理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新培养模式将有望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上解决目前我国船舶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实践创新型船舶工程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船舶工业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
二、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本文旨在顺应世界大工程背景下船舶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重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不同学科的新知识,结合实践训练、课题研究与校企联合等,实现CDIO教育理念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两者的有机融合,通过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并举和工程教育与行业需求结合多渠道地将“C”“D”“I”“O”分别贯穿其中。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构建。
(一)构建“构思C(Conceive)”的课程内容和体系
CDIO 所谓的“课程发展”,其课程内容应是跨学科且相互紧密联系、互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应在注重理论基础、技术应用及学科前沿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强化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和开展,以达到现代高级工程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视野和能力要求。它体现了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的一个新趋势。
根据知识点和CDIO 的课程发展要求,船舶工程类研究生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课程教学方式包括理论教学、工程实训、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课程又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课程。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教学改革中要注重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时刻关注学科的前沿知识,重点强化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以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将以上课程按照知识点交叉融合,使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互促进,以期达到研究生理论内容模块化、实践基地扩展化、训练时间连续化、培养形式多样化,帮助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将“构思C(Conceive)”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既不脱离生产实际,也不轻视理论分析。
(二)构建“设计D(Design)”的课题研究模式
CDIO 理念中的“设计D(Design)”是一种以培养工程能力为目标,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的工程人才教育模式,其实践标准在于工程教育培养计划是否包含设计实践经历,学生在整个学习历程之中究竟有无参与项目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的机会和空间。总而言之,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项目设计为核心将整个培养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设计D(Design)”的课题研究模式,就是要运用CDIO 中的“设计D(Design)”理念,使研究生全面参与和掌握研究课题的选材与构思、项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及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项目设计是研究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核心内容,课题研究(学位论文)是所谓“项目设计”的主要形式。研究课题,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将CDIO 理念贯穿于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其核心部分就是现实中正在实施和开展的工程项目,这也意味着研究生选题应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论文更应突出社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价值。而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以船舶工程问题为导向选择设计选题,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船舶工程技术问题,在工程实践中解决问题,得出准确的数据与结论,使作为最终学习成果的论文设计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准和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三)构建“设计D(Desgn)”和“实现I(Implement)”串联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CDIO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经验”是将理论学习、教W和实践集成,双重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将工作过程学习化,学习过程工作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成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主动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工程实践活动。
在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工程教育过程中,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作为两个相互依存的培养环节相互贯通显得尤为重要。应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以创新思维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成效。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相应地将创新“设计D(Design)”与现场“实现I(Implement)”训练串联在一起,把握住CDIO工程教育中的中间环节。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船舶工程实践基地,是实现“综合性学习经验”和“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高校培养船舶工程类硕士大多闭门造“船”,缺乏与企业和社会的沟通互动,工程教育难以满足产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如与造船厂、船务公司等相关企业开展培养合作,增加研究生培养中的工程项目来源,让工程类研究生真正参与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过程,由此达成“设计D(Design)”和“实现I(Implement)”串联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四)构建“运行O(Operate)”的导师队伍建设模式
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性因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在学习经历和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及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能力。
船舶工程类专业的教师最需要产业经验,但他们大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都是高学历出身,缺乏工程和产业背景。学校应将工程背景作为工程类研究生培养师资考核的因素之一,加强对在岗教师的职业培训,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为工程类教师积极创造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良好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和掌握企业最新的技术,还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教育水平。基于船舶工程类教师特殊的职业能力要求,还应该大力加强校内导师与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工程师在科研和教学项目中的合作,积极推行双导师制或导师团队,不拘一格构建真正适应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目标和需求的导师队伍。
(五)构建C-D-I-O的质量评估体系
质量评估体系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设置的,而其评价过程实质上也是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评价。CDIO 所谓的“评估”是指“评估学习经历、人际关系技巧、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以及团队协作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效果”。面向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CDIO质量评估体系应包含研究生获取、运用、共享、发现和传播知识的能力。另外,为了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全面,评价成员和形式也需要多元化。为了评价研究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运用能力,最本质的问题是制订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此标准必须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应成立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其成员不仅要有来自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群体,也要有来自船舶工程业界具有丰富工程实践背景的精英,他们对于工程类专业研究生的CDIO能力的工程实践评价相对全面而客观,能够与其他评委形成多元互补。质量评价委员会的成员可以通过笔试、口试和记录等方式,在工程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逐一评价,记录结果,给出成绩,待学生毕业时再给出全面综合性的评价。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重点从以研究型研究生为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为主。在此背景下,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研究逐步进入了学界的视野。CDIO教育理念的引入有望从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解决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构的难题。本文将CDIO教育理念与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融合,从专业课程体系、课题研究模式、教学与学习模式、导师队伍建设模式和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建构一种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面向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新模式。
[ 参 考 文 献 ]
[1] Edward F. C. The CDIO Syllabus―A Statement of Goals for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 [D].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1.
[关键词]信息论与编码;CDIO;教学探讨;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01-04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是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工具来研究各类通信系统的一般规律以及通信系统各组成部分统计特性的综合性强、涉及学科广泛的课程。其教学过程既需要学生掌握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基础课程,还需要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以及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组成和其他课程的关系如图1所示。
信息论是现代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通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理论支撑。人们运用信息论这一工具来认知世界,不断探索系统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的变化规律,促进了多个学科领域的飞速发展。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课程涉及积分运算,矩阵运算,群、域、环的概念和理论,数值分析的理论,计算机迭代算法,香农三大定理的证明等,几乎涵盖了理工科学生所学的全部数学知识。同时课程中很多概念非常抽象,比如信息、自信息量、平均互信息等,为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公式定理繁杂枯燥难懂,内容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高。本教学小组尝试将CDIO理念[2]引入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设计出新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其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全新教学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引入
CDIO是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2],至2016年,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CDIO组织,采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教学大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16年1月8日至9日, “全国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立,由此拉开了以培养高级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改革的序幕。
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引入就是为了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中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弊端,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CDIO体现了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代表了当代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CDIO包括三个核心文件:一个愿景、一个大纲和十二条标准,CDIO教学大纲包括四个层级,如图2。
作为成熟的工程教学模式,CDIO制定了十二条标准,为CDIO的改革提供了评价标准和实施指南。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本质是“实践中学习”和“基于工程的教育”的集中体现,可有效解决工程教育中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失衡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调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没有针对各个专业给出相应的教学标准,它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方法论,为教学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
本文试图将CDIO理念运用于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教学中,探究基于CDIO理念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方法。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CDIO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教学特点
通过对CDIO三个核心文件――一个愿景、一个大纲和十二条标准的学习,本文认为在CDIO工程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具有以下特点:
(一)突出工程实践
CDIO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实践中学习”。即从完成工程项目中学习,不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做到知与行的结合,将直接经验(实践)的获得与间接经验(理论教学)的学习相结合。
因此,在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工程实践的设计。比如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特定的通信系统,并且给出其信道容量;鼓励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并将实践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有效运用于理解书本知识。
(二)强调相互关联
CDIO标准中的背景环境强调关联性,这是CDIO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在加深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知识在实践中的升华,体现了“实践中学习”的本质。
因此,基于CDIO理念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工程实践(研讨、文献阅读、仿真实验等)和理论知识学习的设计与组织强调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将琐碎的知识点通过项目实践串联起来,完成项目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体现主观能动性
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在教与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和建构主义理论不谋而合。
因此,基于CDIO理念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与学的过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将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讲授。
(四)强调宏观整体化
CDIO标准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手段方面都体现了整体观念,实质上体现的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
因此,基于CDIO理念的信息论与编码的教学课程设计要立足于整体,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将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体现一体化,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五)评价方式多元化
依据CDIO的十二条标准,教师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方法来评价学习效果。
因此,基于CDIO理念组织的课程教学在评价考核方面应具有多元化特点。其中,包括考核手段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
三、CDIO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模式构建
CDIO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是在“实践中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基于项目实践进行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提升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因此,CDIO理念在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以学生为主导、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将积累的知识用于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基于此,教学组进行了课程教学活动组织模式的架构和课时分配。
(一)课程教学活动组织模式的架构
结合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内容的特点,教学组构建了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各知识模块通用的教学流程模式,如图3。
课外自主学习环节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资料查询、收集整理完成课前预习。借助网络资源完成自主学习,比如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信息论国家精品课程、MIT 开放课程,stanford 的信息论课程等。教师在课外自主学习环节,应给出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查询相关资料提供指导。
知识讲解环节不再是传统教学的灌输模式,而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点或理解不正确的地方进行详细重点的讲解,自主和互动式学习将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缺乏自主创新意识,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生无法感受学习的乐趣以及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因此,一级实训项目以个人独立完成的形式进行,主要完成文献阅读、撰写读书报告、总结归纳自主学习过程中的y点疑点等任务。
二级实训项目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项目内容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专业方向,引导鼓励学生运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与实践项目相关的资料等,引导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小组在协作探究后完成相应的任务,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汇报,和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和经验,可以进行组内互评、小组之间互评。教师要对整节课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课后,学生要撰写学习交流心得。
在一级项目和二级项目中,教师要将高级编程语言(C/C++、Java 等)、仿真软件(Matlab)和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结合起来开展适当的实验教学。例如在第8章和第9章中利用C 语言来实现Huffman编码、Fano编码、卷积码、循环码的程序设计及调试工作;在第6章中,可设计通过Matlab 仿真软件来验证采用不同的译码准则得到的平均错误概率等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编程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将每组总结的疑难问题和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对整节课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总结。
(二)课时分配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本质是“实践中学习”和“基于工程的教育”的集中体现。从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内容来看,其强调基础性和实用性,包括信息论基础知识(理论)和香农三大定理(实践)两大部分内容。该策略不适于信息论基础知识(理论)部分的学习。因此,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而香农三大定理(实践)部分采用CDIO模式进行。
结合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课时的安排,以两个教学周为一个学习任务周期来分配课时。
教学活动组织模式和课时分配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设计,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缩短教师讲授的时间,整个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教师由原来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的“教练”,而学生由原来台下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四、教学评价方式
课程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既具有反馈功能,又具有导向功能。CDIO理念强调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该观念贯穿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评价方法要能客观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此,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考核用 “多样化、多角度全过程考核,多元化全方位评价”的方式,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评价可以客观、全面地把握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小组间互评可以激发竞争意识以及各组内成员间的交流互动。个人自评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评价内容多元化,不再拘泥于单一的笔试,而是将阅读笔记、小组讨论、专题研讨、论文撰写均作为评价方面。
学生成绩=期末笔试(60%)+课堂互动交流(15%)+实验报告(论文、阅读笔记)撰写(15%)+小组研讨(15%)+创新性(5%)。为了充分调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有创新观点的学生可以额外加分。期末笔试可以考查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验报告(论文、读书笔记)的撰写则可体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很好地反映学生熟练应用软件的程度。
高校CDIO工程教育课程改革一、引言
我国当前的工程教育模式现已无法满足工业发展对高级工程人才的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课程缺少技术、实践内容,而多为学术、理论内容;(2)过分强调工程教育理论,缺乏实践,学生极少获得项目或团队实练机会;(3)课堂上一味地灌输深奥理论,使学生在一个缺乏适应性和竞争力的环境中学习,忽略了自学才是提高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前提;(4)当前工程教育尚未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做出相应计划,缺乏知识管理、系统思考、团队协作,职业道德,创造性与工程设计等能力的培养。
意识到当前教育模式的不足,近年来,我国几乎所有、各级别高校不约而同地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及其他一些著名大学的改革经验,采用了CDIO(构思、设计、实施、操作)教育理念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CDIO理念被视为工程教育新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有效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种培养模式,改变了寻求知识的方式,解决了长期以来在工程教育中“知识引导”和“综合能力发展”孰轻孰重的问题。数所大学已经在全校范围、某些专业或者某些核心课程中推行了CDIO培养模式改革。
二、校级改革
几所大学按照本校培养目标首先推行了CDIO培养模式改革。例如,汕头大学对所有工程专业的学生提出了EIP(道德、诚信、职业化)-CDIO培养模式;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对信息技术(IT)工程学生提出TOPCARES(技术知识与推理、开放思维和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态度与方式、责任感、道德价值观、实践应用创造社会价值)-CDIO培养模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提出KSR(知识水平、技术能力、社会责任感)-CDIO培养模式。可以看出,对于CDIO的理解因校而异,但这并没有动摇各高校追求工程教育改革的决心。
CDIO理念已经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多所大学得以广泛推广。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显示,近几年中已发表的关于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文章数以千计,论文涵盖CDIO的各个方面,包括CDIO理念、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方式、实验和培训环境建设等。这些论文的作者来自我国不同的高校,有“985工程”大学,一般本科学校,也有高等职业学校,这意味着许多大学已经按照CDIO理念推行工程教育改革。
三、专业改革
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0个专业参与了CDIO工程教育改革,其中甚至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专业,如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实施CDIO改革的专业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角度,分析了应该设置哪些课程、教学计划是否合理,并且制定了综合的人才培养计划。
汕头大学的机械、电子和自动化工程专业,按照CDIO标准制定新生培养计划。学生从入校便开始接受专业训练,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教学大纲中设立的专业课程及CDIO的实施方式;随之,分析典型机器或电子设备,说明产品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潜在关系,使学生明确工程专业学习的基本路线。此外,汕头大学还经常给新生们提供参观电子生产企业的机会,邀请企业家来校讲座,使学生逐渐把握现代企业对工程师的需求标准。最后,让学生分组构思,设计一套实用电子系统、一个简单机器或机器人,由于学生尚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这样的项目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构思、设计及团队协作能力。
汕头大学也完善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意识到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及推行学生设计项目的难度,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立了“设计指导”性课程,相较于原有课程的偏重于过程导向,新课程注重以项目设计为导向,目的是更好地实现CDIO工程教育目标。
为了培养工程型软件人才,山东大学结合CDIO理念进行了改革,提出“软培养”与“硬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加强实践环节,改善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团队合作及创新能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依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修改了控制技术和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三个专业的培养方案。
四、核心课程改革
多数高校教师尚不能完全理解CDIO工程教育理念,甚至仍有一部分教师对CDIO一无所知。因此,现阶段只有少数高校,例如汕头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学院等,建立了系统的专业培养计划,多数高校只是根据CDIO理念进行课程及相应教学大纲的改革。而谈及CDIO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增强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清华大学在“数据结构”及“数据库系统原理”两门必修课中,采用了CDIO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分组教学、定期开展师生互动学习活动,把课堂营造为一个知识交易市场。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可以自由分享学习成果,展示设计创造力。
南京大学在“遥控技术学”课程中,采用了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方法相类似,都是以项目为依托完成课程教学目标。这种方法把课堂核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将知识核心从纯理论转变为实践经验,将方式核心从教材转变为项目实践,这些转变,恰好迎合了提高学生工程基础、个人及团队协作能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
大连交通大学改革了“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其次,课堂辅助以大量的图片、视频及动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学生的测量工程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结论
CDIO理念,指引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高等工程教育。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工程师。因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理解CDIO概理念,思考工程教育的内涵,加速工程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推行CDIO理念下的工程教育改革,我们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Bai Jianfeng,Lei Hu,Yanfen Li,Zhen Tian.“The progress of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in several China universities:A review”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93):381-385.
[2]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3]王刚,常小勇.KSR-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践探索,2011,(1):49-52.
Abstract: Environment events ar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by the people,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ystem" has become the basic course in environment science related major, the course focuses on the environm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analysis etc.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how to lead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advanced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has become a key point in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with the idea of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as carrier, combining MOOC network teaching typ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discusses and tries to structure a new teaching mode for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ystem.
Kew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OC; teaching reform;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脑和移动终端日益成为大学生常用的信息获取方式,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日益显露出弊端。在新的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一直是众多学科关注的重点。
环境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学科,涵盖了计算机、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等内容,其教学仅照搬传统模式将无法真正体现其先进的应用和实践性特点,这也是该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今世界迅速掀起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Conceive构思,Design 设计,Implement 实现,Operate操作)和大型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教学浪潮,以其先进的创办理念和独特有效的教学方式给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1]。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经四年探索,创立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国际合作组织(http://chinacdio.cn/)。CDIO的系统设计理念非常契合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流程,而对工程式学生的要求也完全满足这门课程的开设预期目标,即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应用能力。MOOC是指世界名校和名师开设的网络课程(http://mooc.guokr.com/course/)。MOOC以其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便利新颖的学习方式,在短时间内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师生群体的认可,被人们称作“慕课”[2]。这种在线课程教学模式也对当前的环境信息系统教学给予了很多启示。现在虽然还没有名校名师开讲环境信息系统的慕课,但相关基础知识在网络上已有很多开放的资源。
基于以上分析,在环境信息系统教学中合理利用和实践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MOOC式网络教学思想,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对其通过网络终端来及时掌握国际前沿知识动态提供条件。本文基于CDIO和MOOC,从两者与环境信息系统的契合关系出发,尝试构建环境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以期能为该学科高效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和逻辑支持。
1 CDIO及MOOC的发展
CDIO和MOOC作为两个当前教育非常著名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史上的一种现象,也很可能成为一种未来的教学趋势所在。CDIO和MOOC各自从提出到推广实施,所用时间非常短,但发展和影响力迅速扩大。基于现有热度和教育实践的成效来看,CDIO和MOOC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高等教学中的发展趋势之一。未来一段时间,工程式的系统培养方式和开放式的知识学习方式将对教学和培养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力。
CDIO教学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其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标准。瑞典国家高教署2005年采用该标准对本国100个学位计划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新标准比原标准适应面更宽,更利于提高质量。迄今为止,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组织,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中国,2008年,教育部确定了第一批18所CDIO试点高校名单,同年出现探讨CDIO的硕博论文,截止2014年已有3700多篇文献探讨CDIO在中国相应学科教学培养的实践应用(见图1)。
几乎与此同时,2008年,由加拿大的戴夫?科米尔和布赖恩?亚历山大根据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MOOC这一术语。2011年,斯坦福大学将三门课程的教学视频免费到网络上。同年底,斯坦福大学创办的MOOC平台――Udacity,至今已超过80万人注册,覆盖190多个国家[3]。自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MOOC学习热潮,2012年也被称为“慕课之年(Year of MOOC)”。国内的尝试也于2012年逐步兴盛,根据在中国知网以“MOOC”为关键词的查询结果,2012年之前没有相关报道,2012年当年有9篇;2013年,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报刊等涉及MOOC的超过200篇;2014年,已有超过1200篇的文章被检索出来(图1)。
这些研究从MOOC教学与传统教学、其发展特征、教学体系构建,到云共享平台、开放学习、翻转课堂等,涉及到MOOC的方方面面。同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国内一流大学,也开始了MOOC教学模式的探讨和构建。由此可见,MOOC带着强大的颠覆力和冲击性走进了教学。
2 环境信息系统新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环境信息系统与CDIO和MOOC的关联
环境信息系统重点介绍环境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术手段,以及方法、途径和应用。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概念、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环境信息的获取与组织管理、系统开发、环境信息的标准化等。环境信息系统的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环境信息系统教学安排比较系统,而对应CDIO教学理念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CDIO所提倡的构思、设计、实现、操作等工程式的教学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充分保证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掌握,还可以帮助其提升整体素质和专业应用水平。同时,MOOC提供了创新的教学方式和相关学科的庞大教学资源,现有的开放资源包括:数据、课件、微课、文库、课件库、公开课等,全球和中国当前巨大的资源量和知识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保障。因此,我们在对CDIO这个理念和MOOC教学精髓进行全面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嵌入CDIO和MOOC来开展环境信息系统的教学工作,走出一条属于适合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对应的教学方式参见表2。
正如表2所展示出的CDIO和MOOC与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的关联那样,CDIO框架下,在MOOC式自助学习和网络资源的整合学习基础上,该培育模式不仅包括了基础知识的培养,还直接对接了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的毕业素养需求的培育,使之通过课题和项目的完整参与和最终完成,能初步实现对社会需求的环境事件做出系统的专业分析和有效的知识应用。
2.2 环境信息系统的教学新模式
环境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跨学科高校课程[4]。该课程的总体教育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深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系统考虑、进行研究、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在团队里的有效交流;实时环境事件下的系统构思、设计、实现和管理。
这里我们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科专业培养模式[5],提出如下新模式,以供在日后教学和培养环境信息系统专业人才中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对CDIO和MOOC与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的关联分析(表2),依照培养目标把本课程的教学进一步分解为4大类16亚类的具体目标,以衡量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所知和所能。如图2所示,第1和2项为基础支撑,第3项为综合素养,第4项为最终的实践应用,综合考核中合并了理论和实践目标。
这16项具体目标分列如下。
⑴ 具备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具体包括三个层次,依次为:展示运用基本学科知识的能力,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环境科学等;数据结构、数据库、图像处理、计算机等方面的核心基础知识和原理;展示在数据融合、建模、空间分析、系统开发等方面专业工程知识。
⑵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系统思维及掌握的其他个人、专业能力。包括了5个亚类:分析和解决课题或教学案例问题;对问题进行探寻和实验;整体和系统地思考;掌握成功进行实践所需的个人能力;掌握成功进行实践所需的职业素养。
⑶ 在团队分组里的有效交流和工作。包括了:在团队中领导和工作,以及以书面形式、电子形式、图表和口头等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
⑷ 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包括了6个亚类:认识到社会环境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欣赏不同的文化背景且在不同的分组中顺利工作;构思系统包括制定要求、界定功能、建模和管理;设计复杂系统;实现软硬件过程和管理执行程序;运行复杂系统、过程和管理运行。
3 结束语
[关键词]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创新
1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很多,如只重视物流基础理论教育,物流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与物流业的实际运作差距较大,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等。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忽略了物流行业的实践性和实操性。这些既反映了目前独立学院在课程教学体系方面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独立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欠缺。如何通过改革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既具有创新意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目前独立学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独立学院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已走过了十多年历程,但在专业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工业实践对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有:
(1)面向实际的物流实践训练不足。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必须面向物流企业实际,而不能过分侧重物流专业理论的传授;不仅要使学生“知”,还要使学生“会”。这不仅是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目前发达国家同类院校成功教育的经验。目前一些独立学院由于经费等原因,且惯性认为文科只需一本书和一只粉笔就能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实践课程比重较小。就算是安排有实习的教学环节,时间也较短,和母体高校基本相同,也是两个月时间的实习。大部分独立学院物流专业本科尚未建立稳定、长期、可靠的实践基地。
(2)目前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设置口径窄。长期以来,由于独立学院原有母体培养体制影响及学生重授课轻自学的思想造成了学生的知识面窄,专业设置过细、过于狭窄的问题较为明显,学科交叉的专业偏少,而学科交叉对现代物流工程管理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显露,这些都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很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难以满足当前物流管理人才国际化的要求。
(3)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非工程化”倾向严重。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专业课教师有相当一部分缺乏物流工程管理实践经验,没有在企业和工程部门的工作经历。他们许多人一直呆在学校,这些教师不仅缺乏物流工程管理实践经验,更缺乏对工程、生产、操作流程、物流企业人文环境的了解和感情,他们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出神人化更无从谈及,这就难以焕发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热情。
(4)目前独立院校的评价体系和指标错位。目前我国在评估学校和评定教师职称时,通常是过于看重论文的数量和科研经费,而忽视了论文和科学研究的背景和社会价值。有的论文没有任何科技和工程背景,内容空洞。而在学术论文和技术开发应用成果两者之间,重前薄后。很多学校出现论文多多,而具有可以转化为产生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论文却少之又少的情况。这会使教师生产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忽视,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物流管理类工程技术人才。
(5)目前独立学院物流管理工程专业教育缺乏系统规划。“物流管理工程”是一个范围广阔的主修领域,除了提供物流管理为主的工程教育计划,还提供交通运输学、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学科、人文学科等相关学科的教育计划。现行的物流工程教育不仅要加强管理、系统思维和团队协同合作与交流、职业道德和法律、创造性工作和工程设计等能力培养方面的规划统筹,还要把物流工程教育置身于全球经济背景中进行系统规划,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国际工程要求的现代化人才。
2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鉴于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借鉴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CDIO工程人才培养理念,结合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的条件,以接近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为此CDIO工程教育特别设计了CDIO教学大纲,CDIO大纲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主线,综合地考虑了专业基础知识、个人和职业的技能、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人际技能,以及在整个企业/社会环境下进行CDIO的过程。对于工程教育的根本要求,就是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必须发展成为完整的、成熟的、有思想的个体,掌握相应的技术知识与推理的基础;并在现代团队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交际技能;必须了解如何在企业和社会背景下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系统以达到最后创建和运作该系统的技能。
针对独立学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按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来对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按CDIO能力培养大纲要求,制定工程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旨在探索符合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达到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
我们在以往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往往是以学科来编排教学大纲的,将物流管理工程实践置于次要地位,物流实践与教学严重脱节,学生的物流操作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确定了以物流管理工程项目为导向的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大纲改革,严格按照CDIO能力培养大纲的要求,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制定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CDIO能力培养大纲,大纲以(物流管理)工程实践项目为培养主线,坚持物流理论与物流实践相结合、以培养高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
4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面向物流企业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它主要是以物流管理工程实践为目标,培养学生过硬的物流工程管理实践技能。借鉴国际先进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对传统的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新型的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摒弃以往本科教育教学中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的观念,以物流工程管理实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目的,采用模块化课程教育方法,以工程实践项目带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更主动地带着问题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
对此,我们构建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1)积极倡导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依照CDIO理念培养学生。将“构想一设计一实施一运行(CDIO)”作为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方向,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工程环境下生存和成长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尝试以物流管理工程专业相关的项目作为工程实践教育的组织原则,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多学科、大系统的掌控意识和能力;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扩展至师生基于问题解决的互动学习,将学生以继承知识为主的学习引导至对未知事物主动探索的学习。
(2)建立基于问题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基于问题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就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将课程的重点难点提炼出来,并将这些重点难点内容编成物流工程项目,让学生组成工程师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共同完成项目来学习所需的专业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项目设计及管理所需的沟通交流技巧,培养工程创新思维。
(3)改革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培育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CDIO课程大纲强调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关注工程实践,加强实践环节。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按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理论教学进程,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又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的技能型人才。
(4)积极构建面向企业的校企合作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要面向物流企业,物流企业要依靠物流工程教育,只有这两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对路适用的物流管理人才。以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学校与相关的物流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学生的实习不是安排在课程进行中或学期结束之后进行,而是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以毕业实习的形式进行。这样虽然学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工程实践,但是这种实践与理论学习相隔的时间较长,不利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工程技能的锻炼。因此,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按CDIO标准,有层次、分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校企合作,不光是在毕业实习环节进行物流项目的操作训练,更要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中进行,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过硬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5)积极采用以物流管理工程实践为中心的并行式物流管理教学模式。传统的物流管理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一系列串联步骤,忽视了学科之间,尤其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这也是当前大多独立院校现行的教学模式,而在并行教学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课之间同时在线,理论和实践之间交叉平行,同时进行。并行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组织上的并行;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上的并行。在汽车服务工程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采用并行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CDIO工程教育模式;机械实践;融合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也受到了教育界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机械设计这门专业已经在我国各个高校中广泛的开设,这门专业的教学也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机械设计教学的有效性,各个高校也相继开设了关于机械设计教学的改革,并将实践教学的改革放在重要位置,一些学校在机械设计实践教学中融入了创新的主题,另一些学校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TRIZ等相关理论,总之,各个学校的机械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大多围绕创新发展来改革,均收到了良好的改革成效。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实践过程中,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成为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下面就探讨研究性学习与CDIO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的融合模式,并将其应用在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1.CDIO工程教育模式简介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些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之一,该种教育模式最早由瑞典皇家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的教育专家提出,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完善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该种理念不仅是对欧美20余年改革教学理念的继承,也提出了检验测评的标准。CDIO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该种教育理念是以产品研发到运行周期作为载体,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CDIO的培养大纲是以学生的能力为基准,按照学生的能力分为工程系统能力、工程基础知识、个人团队能力以及个人能力四种,CDIO的培养大纲要求学生需要通过这四个能力来达到既定的目标。
2.研究性学习与CDIO的融合
CDIO教育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理论与实践课程间有机知识相关联的教学背景,其计划的主旨就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景,并在这种情景中传授给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就现阶段来看,已经有芬兰、丹麦、法国、新加坡、南非、中国在内的五十余所大学加入至CDIO教育合作计划之中,共同完善该种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社会、自然和生活中选择适宜的课题进行研究,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积极的来汲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获取到丰富的经验,也可以参与到知识的创造过程中,并从中养成一种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掌握好相关的研究方法,提升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来已经在我国的各个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3.传统机械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机械设计实践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课程设计、减速箱拆卸、机械传动设计等模块,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3.1 学生缺乏主动性
以减速箱拆卸课程为例,该项课程是一门验证性课程,学生仅仅可以在课程中学习到减速箱的安装方式,难以主动的投入到方案设计过程中,且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很少会涉及到相似的装置,因此,大部分学生难以对机械设计的课程产生兴趣,这也是教学水平难以提升的重要因素。
3.2 学生实践能力难以提升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行的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种束缚,大多数的实验设备都是模型,学生虽然可以了解到模型的结构,但是难以动手实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加上组织形式的限制,学生的实践能力往往难以得到本质的提升。
3.3 学生的创造能力有限
现行的实践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都难以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多学生对于设计的对象都不熟悉,加上考核方式的限制,学生之间很容易出现抄袭的情况,更谈不上创造能力的提升了。
为了提升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将研究性学习模式与CDIO教育模式相结合,以便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4.融合研究性学习与CDIO的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的融合思路
4.1 实践教学项目的确定
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的确定是将融合研究性学习与CDIO的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相融合的基础,根据我国高校机械设计教学的现状,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1 自动执行机构设计
自动制定机构设计的内容以伺服电机模块为主,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设计领域,并确定执行机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搭建实物和设计方案参考,在设计完成后,要求学生交出完善的分析报告,以便更好的考察学生求解和分析的能力。
4.1.2 机构创新设计
机构创新设计是实践教学项目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构思好机构方案,并按照结构简图,根据动力学和运动学的分析报告做好设计,提升学生的机构创新能力。
4.1.3 小型铣床设计
小型铣床设计包括控制方案设计、总体方案设计、进给机构设计以及传动方案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在铣床的设计中,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机床,这样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选择。
4.1.4 工业机器人设计
工业机器人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供零部件的设计方案、控制分析方案等等,让学生能够通过这类训练,掌握相关的零部件设计知识。
5.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
研究性教学模式与CDIO工程教育模式有一个共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置,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可以根据研究性教学模式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要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甄选不同的课题进行单独研究。
在实践开始前教师要拟定好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的计划,同时教师也要设计好问题,以便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选题也要严格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并要求学生按照这些选题来寻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相互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辅助解答,这样就可以激励学生以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强化对课题内容的理解。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防止代工偷懒行为的发生,此外,也要控制好实践的时间,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
6.结语
研究性学习和CDIO教育模式都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在CDIO不同阶段中融入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机械设计的教学效果,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和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以便实现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江帆; 张春良; 孙骅; 王一军; 区嘉洁.融合研究性学习与CDIO的机械设计实践教学,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论文].2010,08(15)
[2] 杨会霞; 杨文堤.研究性学习模式与机械设计类课程的教与学[期刊论文].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08(30)
Abstract: A curriculum group of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was established, which includes eight theoretical courses and three practical courses. Then the construction plan and specific construction measures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DIO (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 in order to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enhance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become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课程群;CDIO;人才培养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curriculum group;CDIO;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151-02
0 引言
在目前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和方向。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指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1-2]。将CDIO理念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中,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手段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具备学习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正契合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改革目标。
1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构建
根据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3]中的专业课程推荐,以CDIO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如图1所示。该课程群包含了八门理论课程和三门实践课程,旨在形成一个从项目构思-方案策划-建筑施工-运营维护的包含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理论和实践框架,让学生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通过课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合,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所有知识模块的融合和转化。
2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方案设计
2.1 强化基础,突出专业特色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针,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知识点的系统化研究,同时在课程群中突出学科的专业特色,打通课程教学之间的壁垒,使培养环节更连贯、更成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认知的系统性和实践能力。
2.2 提升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坚持多元化、启发式教学,将课堂讲授、计算机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结合起来。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工程管理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2.3 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实践环节应贯穿课堂讲授、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甚至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深入工地现场。课程群内不同课程的案例讲授及课程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不能完全割裂、各成体系。
3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措施
根据CDIO培养大纲和标准[4],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提升、考核方式改革、实践环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第二课堂建设七个方面全面对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进行改革(如图2所示),以培养学生在企业和工程实践环境中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方面的能力。
3.1 教W内容整合
3.1.1 整合知识点分配,强化专业基础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针,合理规划总体目标与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课程目标设置知识点。明确知识点分配,避免课程之间知识重复或脱节,保证单门课程知识的独立性和课程群知识的系统性。协调知识点讲授的顺序,使培养环节更连贯、更成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认知的整体性和专业实践能力。
3.1.2 系统规划特有知识点,突出专业特色
在《地下工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案例设计、专题讲授等方式,将“深部岩土工程”的专业特色延伸到管理领域,系统培养学生在特色领域的管理技能。部分知识点设置应与职业资质认证(建造师、造价师、项目管理师)无缝衔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3.1.3 做好与课程群外其它课程的衔接,共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与课程群外相关课程知识点的分配,如《土木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将专业特色延伸到课程群外的课程体系中,形成系统的专业特色培养模式。
3.1.4 适当增加前沿性内容,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引进前沿的管理理念,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2 教学方法提升
3.2.1 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开展项目式教学,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知识讲授”的被动学习转变为“问题导向”的主动学习。课程内容围绕实际工程问题逐步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展“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建立以解决实际工程管理问题为主的“现场调研、提出解决方案、研讨、改进建议、评析”五个环节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探索“研究性”教学方式,组织讨论、讲演、辩论等,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论文,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3.2.2 教学手段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设课程群网站,形成数字化网络平台资源库,强化师生课后的联系和互动。运用先进教学工具,丰富课堂氛围。如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际工程资料,运用选择器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BIM软件、模拟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等等。
3.2.3 大案例建设,提升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
在课堂讲授时,以同一已建项目背景作为讲授案例,这个案例将贯穿整个课程群的知识体系。项目管理的范围应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资、进度、质量管理。在课程设计环节,也以同一在建项目作为工程背景,以使得学生形成系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和实践。
3.3 考核方式改革
加强过程管理,构建多元考核体系,从“知识性”考核转变为“知识+能力”的考核。结合课堂考勤、分组讨论、论文写作、读书报告等,全面评定学生课程总成绩,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考试内容上增加实务性及开放式问题。
3.4 实践环节设计
调整各课程设计任务书。以同一在建项目作为工程背景,以利于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除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现场调研、资料收集、论文撰写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要求应提高到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上,应是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一次练手,在内容上应更强调工程管理的系统性和前沿性。此外,通过充分利用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工具,来丰富学生的实践性体验。
3.5 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群的任课教师均应是“双师型”。课程群内所有任课教师要对课程群中所有课程都有一个基本了解。在讲授一门课程的同时,能拓展到与其他课程相联系的知识领域。
3.6 教材建设
落实课程群建设的新思路,需要有配套的教材。建议先选用已出版的精品教材,然后逐步编制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材。在教材选用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避免选用如监理培训教材等纯实务性教材。避免不同教材在知识点上的的重叠,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7 第二课堂建设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利用现场调研、课堂外实习等方式促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工地。适时邀请校外的工程师,以讲座的形式分享工程现场的管理经验。此外,可结合各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申报和实施与课程有关的课题。
4 结语
在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大潮下,课程整合和课程群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这与CDIO的人才培养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基于CDIO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改革既顺应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和方向,又契合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在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CDIO的工程项目管理程群改革方案和措施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阚连宝,段庆茹,崔红梅,李芳,李岩.基于CDIO模式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5(30):155-157.
[2]张浩.从“厨师”到“营养师”――CDIO的理念在工程管理学生培养中的借鉴和探讨[J].高教论坛,2009(5):62-64.
关键词: 服务外包; CDIO; 人才培养; 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1-55-02
Study on service outsourc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 CDIO
Yuan Song, Tan Ti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5,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ories in universities lacks in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 students i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can't meet the demands of service outsourcing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e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cep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talent cultivation. The teaching idea and teaching methods that can cultivate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are explor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practical talents and perfect the university service outsourcing talent training system. Combining higher education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can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engineering foundation knowledge, personal ability, interpersonal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system ability effectively.
Key words: service outsourcing; CDIO; talent train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0 引言
服务外包[1]产业的迅猛发展无疑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而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能力却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主要反映在传统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CDIO[2-6]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几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积极实践的态度、把课程之间有机联系起来学习工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本文将CDIO模式引入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运用满足培养工程实践能力需要的创新教学方法,以期培养服务外包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服务外包产业和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推动和企业的积极努力下,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持续高速增长。伴随着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和国际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企业对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可是据调查了解,2013年699万大学毕业生,真正实现就业的只有33%左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大学生“被就业”、“被要求就业”的情况[7]。一方面是服务外包企业“无人可用”,另一方面却是大量毕业生“求业无门”,产生这种“乱象”的原因就是现有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需求,这也成为了限制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瓶颈。
2 服务外包人才的能力定位
服务外包人才除了需要具有基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具备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综合能力、交流沟通与表达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高校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体制相对成熟,而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CDIO是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将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能主动地将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能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型、全面型人才[8],其培养方向符合目前中国对于服务外包人才的能力定位。
3 基于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育部 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地方所属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以造就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根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针对企业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以造就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将知识教育目标与CDIO的工程基础知识相对应,将技能教育目标与CDIO的个人能力相对应,将素质教育目标与CDIO的人际团队能力相对应,将职业技能素养目标与CDIO的工程系统能力相对应[9]。
3.1 推进“工程实践能力与基础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
要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对原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加大实践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中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纠正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无用的错误思想。
以CDIO模式为引导,建立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培养机制,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适应现代服务外包产业的需求。
3.2 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践教学,再到企业实习的分阶段培养模式
分别设置基础理论、工程实践教学阶段和企业实习阶段,把工程实践素质培养作为学生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在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教学阶段,一方面独立设置多门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的课程;另一方面对传统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工程实践改造,充实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引入各课程群的综合课程设计。
在企业实习阶段,建立跨度为一年的全日制企业实习制度,通过真实的企业氛围和工作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3.3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CDIO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提倡“自主式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学多问,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归纳、创新,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中,教师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取与之对应的教学项目,带领学生完成项目的构思、设计和实现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让学生体味知识的灵动,燃起求知的渴望。当学生完成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后,安排他们进入企业实习,由真实的项目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和职业素质。
3.4 合理的监控机制
在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这对学生的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充分相信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合理的监控机制必不可少。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定期监督学生的实践进度,对于敢于提出、处理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较为内向、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的学生加以引导与鼓励。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去,不仅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督促作用,还能够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3.4.1 由高带低的辅助模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疑惑,而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采取“由高带低”的辅助教育模式,让知识较为丰富,思维较为成熟的高年级学生作为组长带领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习,再由教师统一督促管理,既能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得到指导,还能培养和锻炼组长的领导组织能力,这对其今后加入项目团队是很有帮助的。
3.4.2 多样化的考核模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和知识水平,所以定期的考核也是必要的。我们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模式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形式包括:报告、论文、项目成果展示、答辩等。学生仅具备项目开发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撰写规范的开发文档、项目报告、设计论文,进行丰富多彩的项目成果展示,制作精美的PPT,录制有创意的视频,进行项目汇报和答辩,考察学生的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流利。这些都是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必备的能力。
3.5 推行小组式学习
CDIO模式注重在实践中教学,鼓励实践和创新,倡导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探讨式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或者根据任务、项目的需要,将学生分为多个项目小组,每个学生在项目小组中担任一定的角色,通过分工合作进行项目实践。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知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组员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小组间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保证小组学习的质量。
3.6 加强面向工程实践的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教学
以“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为改革理念,形成基础理论型、综合设计型、创新研究型的层次化教学方法。通过以任务驱动的案例导向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不同层次的教学和实践内容,夯实良好的专业实践基础。
项目导入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目的,有组织地分专业、分年级、分层次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依托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支持学生自由构成团队,自主设计,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参与以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为代表的各级各类学生创新计划;以教师承担的项目为基础,设计微项目吸收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通过项目导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将实践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以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为支撑,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依据,抽取合适的研究点设计微课题,并指导学生参与。组织博士生、硕士生与本科生构成科研组,开展论文阅读、学术研究与科研分享。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素质,支持学生提出创新项目,并对创新项目提供经费支持。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以学带研,以研促学,学研相长。
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竞赛,通过参与竞赛来提升与完善其实践能力。在竞赛过程中,学生自主进行创意、实现、验证与展示。以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为依托,为学生参加竞赛提供指导,构建出面向竞赛整体及其各环节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培养模式。“以赛代练,以练代学”,在实战中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4 结束语
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创新型、全面型的人才,结合CDIO模式,把工程实践能力引入服务外包人才素质评价体系,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培养原则,探索满足培养工程实践能力需要的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到目前为止,全国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已全面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高等教育和工程教育的融合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外,还需要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例如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就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 朱彬,张世明,王帅.软件工程专业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
教育,2012.1:65-67
[2] 陈永强,夏莹杰,张森.面向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CDIO公共实训模式
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3:38-41
[3] 鲁艳霞,张明会,林波等.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J].计
算机教育,2012.15:92-95
[4] 夏雨.基于CDIO的“产品设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机械
职业教育,2013.9:27-28
[5] 鲍蓉,党向盈.基于CDIO理念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
教育,2013.20:41-44
[6] 严,刘建国.CDIO模式在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1:59-62
[7] 孟祥杰.“天之骄子”缘何就业难――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
策[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4.7:14-16
[8] 宁彬,袁磊,谷琼等.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工程课程教改探讨[J].计
算机时代,2014.3:44-45
关键词 CDIO工程教育模式 毕业设计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lectronic Graduate Design
Guided by Engineering Educational Philosophy
WANG Yongjie, YANG Guangjie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Graduate design is time that students generalize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learned, carry out all the exercises, system, strict fundamental skills and abilities,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del propos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CDIO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raduate design. The guiding the way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graduation design guidance model, which requires students to complete independent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content, passive education to students to achieve innova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han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de; graduate design;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1 确定课题期间
1.1 思考要素
选题是毕业规划的要害。一个杰出的课题,能强化理论常识及实习技术,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发明力,圆满地完结毕业规划。毕业规划的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思考:(1)有利于归纳学生所学常识。(2)能联系学科特色。(3)尽可能联系实际。(4)有特定的使用价值。依据以上需求,能够思考从下面一些视点发掘课题:(1)学科教育的延伸。例如:联系智能控制电路特性,要求学生规划用于实践的控制器电路并装置调试。联系数字电路进行逻辑电路的规划与装接。(2)多学科的归纳。联系本专业学科指定一个归纳课题,假设课题较大,可分解为几个子课题,交由不一样的小组完结,结尾再整组成一个完好的课题。例如,物联网监测环境参数的课题,能够分为物联网组网和各种传感器电路规划两种。(3)联系生产实践。校园能够和一些单位联合,共同开发一批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规划的课题,乃至能够以某些单位的某项生产任务作为规划课题。学校应注重课题材料的收集,尽量选择最合适教育内容又接近生产实践的课题,完结材料库的建造,为往后课题的不断完善提供基础。
1.2 要思考学生实践才能的区别
学生不可避免地在理论根底和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而,课题的准备应有层次性。不然,太简略的课题将使有些才能较强的学生产生轻视的态度,敷衍了事,或过早地完结规划而影响其他学生;而太难的课题使有些根底较差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发生畏惧感,最后得由老师手把手地教,乃至由老师一手包办,使毕业规划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而在分组的时候就应该合理安排,而在安置课题时,根底好的学生和根底差的学生的规划课题应有所不同,尽可能契合每一位学生的实践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1.3 要注重课题的实用性、教育性
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拿到实用性强的课题的学生积极性显著高于其他学生。因而,课题应尽量地结合生产实践。而注重课题的教育性能使常识承上启下,一方面强化原有常识,另一方面确保了常识的前后连贯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原有常识。
2 实际设计阶段
2.1 指导方式
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1)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2)结合工程实际的项目使学生懂得我所学的东西有何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学能力,能够在做中学。(3)学生不是教会的,是学会的,老师重要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4)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充分的工程实际的锻炼机会。
辅导老师安置给学生使命后,要辅导学生剖析课题,断定规划思路,充分利用技术资料,注重规划办法和合理运用工具书。学生规划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充分考虑规划的可行性。辅导老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使命的质(下转第47页)(上接第34页)量和速度,及时指出其存在的缺乏,启示其独立思考。在规划进程中,应辅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谨慎的工作作风。规划完成后应编撰毕业规划论文,对自己的规划进程作全面的总结。
在整个辅导进程中,不要做过多的理论讲解,要使学生使用各种现代工程工具(硬件、软件、仪器、设备),自己动手设计-制造项目、仿真、模拟、案例研究,体会做中学。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加强与社会各行业特别是专业技术行业的联系。
2.2 实例分析
例如《家庭智能防火防盗系统设计》,其设计原理图,在防火方面要使用气体烟雾传感器做可燃气体检测,可使用MQ-2,对于此气敏元件,如果在学生没接触到此器件之前,讲述很多理论原理,学生在脑海里很难有一个详细而具体的使用方法及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因此,只需大概讲述此元件特点,然后让学生真正接入电路不断调试测试数据,才能更好地理解其特性,把握住实际使用中应该注意之处。在防盗方面,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探测人体的红外线,利用人体所发出特定频段的红外线可以探知是否有人进入房屋,对此,我向学生提出如果你是小偷,你会想什么方法逃避红外探测,而此方法是否真的会对红外探测有影响,这些都要在模拟实验中去完成。实际上,在有限的学制中,任何专业教育都不可能将往后工作中所需的常识彻底教给学生,而只能依照项目练习的方法安排常识,交给学生去“做中学”,在根据项目的重复学习练习中,构成各种才能。学生在此进程中一定会学到一些必要的常识,但更重要的是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答辩阶段
如果说在设计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那么在答辩过程中主要就是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毕设答辩是为了进一步考查和验证学生对所做设计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审查毕业设计是不是学生独立完成,即查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工程教育模式,接下来的答辩自然克服了以往答辩的很多弊端。如以往的答辩基本是对设计做简单介绍,很多学生没有参加实际的设计制作,自然做不到当场对自己的设计成果熟练演示,只是做理论的简单介绍,明显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并没有把自己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实际能做什么或从事哪方面的项目设计。
如今学生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并采用PPT把整个项目设计过程用生动的动画或图表放映,因为整个设计是自己亲自完成,对它非常熟悉,自然就充满自信,声音洪亮,表述清楚到位,并把整个设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讲解完毕后大家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设计者经历了哪些障碍和解决方法。
3 总结
本文采用CDIO理念,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点,通过自己所指导的学生的实例说明如何运用CDIO理念进行选题、指导设计、答辩等过程,使他们可以尽早与企业实际工程设计接轨,真正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汕头大学工学院 CDIO 教育改革工作办公室.CDIO 基本信息[EB/OL].[2010-02-20].http:///index.asp.
[关键词]毕业设计 CDIO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060-02
一、引言
毕业设计作为一次实验性的教学环节,学生在专业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围绕一个课题任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践、探索和开发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地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融会贯通大学时期的所学及能否将其拓展和升华。同时,毕业设计的成果是检验学生能否合格毕业和能否获得学位资格认证的标准。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供配电、电气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智能电网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和系统运行、管理、维护等技术工作。
C(Conceive—构思)、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其改革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在实际系统和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工程基础的工程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理解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本专业在接近实际工程的环境下,以中小型电力系统和新能源系统项目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面向中低压供配电技术和新能源及其应用领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应用的生产工程师、服务工程师及少量设计工程师。因此,在毕业设计环节精心进行CDIO改革,是必要及可行的。
二、改革思路及配套方法
(一)课题来源及学生选题
根据题目来源可分为科研项目、自选题目、生产实践和其它等类型;题目类型: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其它。分为四个阶段:选题、调研、设计和答辩,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毕业设计课题首先应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而学生选择题目时,应选择与专业需求一致,难度和工作量适当。并且自己要感兴趣,如果设计题目和就业方向相关则更好。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自行构思设计题目,体现CDIO的构思C(Conceive)。指导教师则应把握好学生构思出的设计题目是否与专业相关,其难度和工作量是否合适。供配电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毕业设计选题,适用于CD或者CDI。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则适用于CDI或者CDIO。
(二)开题工作
开题工作也是属于CDIO的C(Conceive—构思)和D(Design—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是指学生从选择课题到完成课题详细设计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的阶段。该阶段约占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相对较辛苦和细致的阶段,关系到设计能否最终成功。在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后,老师便将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给相关学生,其中包含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基本要求、设计条件及参考资料。而课题调研则就是围绕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尽可能地收集详尽资料,从而对课题涉及的各方面有较深入的理解。具体的实现方式主要有:
1.参与课题相关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了解本课题的技术成分,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3.图书馆、院系资料室及书店查阅各类书籍和期刊。
4.在实验室和生产中实地调查研究,多想多问。
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研读及完成一定的实践调查后,应该对如何完成设计有一定的见解了,由此提出两到三种课题的解决方案,并详细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各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和初步估算,针对设计条件确定出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在依据方案,拟定设计详细的时间计划表,体现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需完成的任务,视需要可以具体安排到每周需完成的任务。因此,开题阶段衔接了CDIO的构思与设计两个阶段,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三)设计实施工作
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进入到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其属于CDIO的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首先可以按照课题的难度将设计内容分解成系列任务模块。如果遇到技术困难,要客观分析,积极寻找原因,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该阶段的D(Design—设计)可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或者供配电方案设计;I(Implement—实施)可包括元器件购买、焊接,调试或者供配电系统图绘制、预算表拟制。O(Operate—运行)则是软硬件联调后通过后的整机运行,供配电方案设计则不包含运行这一步。
如果在设计中遇到之前无法预见的困难,在征求导师的意见后,可考虑适当调整设计内容。调整内容不是降低难度,而是寻找另外一种新的替代途径。但要把握好调整的分寸,应保证总体格局尽量不变。这一点关系到设计最终能否顺利完成。
设计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导老师需每周定时对每个学生的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和指导,做好过程管理。
(四)毕业论文撰写工作
完成整体设计并调试通过后,紧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了。毕业论文一般有以下组成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1.中文摘要的内容则应阐述设计研究的前提、目的和任务,使用的理论、算法、材料和设备,实验研究的数据和由此推出的结论及该结论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发。写作时应该保持客观性,简洁性。英文摘要则要求尽量何中文摘要相对应,无语发错误。
2.关键词是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选为3~6个较为合适。
3.前言是在概要介绍本领域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目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文字简练,直入主题,避免将前言写成综述。
4.论文的正文部分是核心部分,所占篇幅也最长。设计的研究成果都应体现在该部分,一般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任务和目标;总体方案设计;各部分的设计和实现,比如:硬件、软件设计和调试。正文要求结构清晰严谨,内容翔实准确。
5.结论是对整个设计的一个总结,是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后得到的综合观点,包含设计的创新点所在,也可以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或建议。
6.其余部分可按照论文的格式模版如实进行编写。
三、考核办法及改革成效
毕业设计的考核办法,总结起来就是:重视中期检查关,严守毕业答辩关。这个准则也体现了CDIO中对于过程的有效管理。中期检查对进度超前的学生,是一种认可和鼓励,对进度滞后的学生,则是一种督促和鞭策。对设计者而言,毕业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鉴定的正规的审查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形式。毕业答辩,是完成了CDI后,最后在老师评审面前进行O(Operate—运行)的演示。作为指导老师,应在答辩前,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其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笔者紧跟本校的CDIO教育改革步伐,在2008年本校推行CDIO改革后,对于指导的几届毕业设计,严格过程管理。所带学生均取得较好的设计成绩,每一届没有不及格学生,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优良率占所带学生比例的70%以上。并且将每一届所带的优秀毕业设计学生召集起来,与低年级学生的相关CDIO工程实践项目进行专门的技术交流及指导。并从CDIO工程实践项目的小组成员中,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对将来的毕业设计进行方向思考,凝练出一个好的设计题目。最终使得好的构思能有创新性和传承性。
四、结论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流程进行梳理,结合CDIO的理念,对培养学生如何用工程的观点正确对待毕业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顺利开展工程实践工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0版培养方案[Z].2010.
[2] 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康万新.毕业设计指导及案例剖析-应用电子技术方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