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民用建筑监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民用建筑空调发展前景能源
1我国宏观经济和城市民用建筑的发展情景设定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部署,即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
这个宏伟的发展目标必然对我国经济的各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1.1经济结构
在今后15年中,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第三产业增长迅速,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将出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20年为13.6%;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20年为42.9~46%;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20年为41%~43%,2050年51%~56%。
1.2按名义汇率计算的GDP
按照我国总体经济战略规划,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88万亿元RMB,2020年达到26.82万亿元RMB。两个阶段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1%和4.14%。需要指出,近年以过度投资拉动的超常规增长使得资本形成所积累的一系列低效率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重复建设形成的无效资本、大量库存积压、国际反倾销对我国企业的打压、企业利润率的下降,以及高速发展对资源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将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因素。
1.3人口
预计我国人口总规模为:2010年14亿左右;2020年15亿左右。
1.4人均GDP
人民币的汇率政策正在调整,人民币不再紧盯美元。因此,今后我国的GDP统计必然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购买力平价(PPP)标准。如果按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2003年人均GDP(按PPP计算)已经达到4990美元,已经超过当年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4320美元),这显然是高估了。而如果参照中等收入国家购买力平价计算所得人均GDP比名义汇率计算所得高出1.9倍的比例计算,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分别达到2932和4104美元,2020年我国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1.5城市化
我国城市化水平从由1985年的22%上升到2004年的41.8%,城市化速度是世界同期的两倍。但2000年世界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7%,其中中等发达国家为50%,高收入国家为79%。从世界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率从36%提高到60%属于加速期,因此,中国的城市化率还将不断提高。如果按1985~2004年间城市化率的平均增长速度计算,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在50%以上。而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当在60%左右(58.7%)。
1.6房屋建设
截至2003年底,全国城镇房屋建筑总面积达140.91亿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89.11亿m2,占房屋建筑面积的比重为63.24%。
图1我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的增长(10亿平方米)
根据建设部小康社会居住目标,可以分析得到2010年和2020年的建筑面积。
表1我国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预测
2010年
2020年(情景1)
2020年(情景2)
城市化水平%
45%
50%
60%
城镇人口总数亿
6.3
7.5
9.0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m2
26.5
30
35
城镇住宅建筑总面积亿m2
166.95
225
315
城镇人均公共建筑面积m2
8.06
10.75
12.5
城镇公共建筑总面积亿m2
50.80
80.6
112.5
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亿m2
217.75
305.6
427.5
表1中2020年的预测之一是按城市化率的低限设置的情景;而预测之二是按城市化率的高限和小康居住目标设置的情景。
2我国空调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2.1住宅空调发展现状
我国房间空调器生产开始于1978年。1991~1993年进入了起步阶段,1994~1996年步入加速发展期,1997~2003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生产量平均每年递增24~59%。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房间空调器产业已经拥有了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的生产规模,成为名副其实的房间空调器世界第一生产大国。
根据日本空调采暖和制冷新闻(JARN)预测,2004年全世界对房间空调器(RAC)和单元式空调机(PAC)的总需求量为5600万台,其中中国为2000万台,占36%。从图2可以看出,中国一国的产量实际已经超过全世界的需求,我国家用空调器的产能已经过剩。
图2我国房间空调器产量的增长
图2中显示,我国房间空调器的生产年均增长率为40.5%。而图3中则反映了我国城市每百户家庭房间空调器拥有量的增长情况。2002年,我国仅有10个省市百户家庭空调器拥有量在50台以上,而到了2003年,便增加到16个省市。增长势头很猛(见图3),但年均增长率为27.04%,还是赶不上生产量的增长。
图3我国每百户家庭房间空调器的拥有量(台)
研究发现,家庭房间空调器的拥有量与人均GDP的增长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图4是笔者以上海的情况分析得到的相关关系。当人均GDP达到4000~4500美元时,住宅空调得到普及(达到户均1台)。
图4每百户家庭空调器拥有量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热量带最多的国家,东部地区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夏季偏热,冬季更冷。在我国人口稠密的城市,室内既需要冬季采暖,也需要夏季供冷。我国小康社会的住宅,将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良好的室内热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空调的普及是必然的趋势。
2.2集中空调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制冷与空调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0年到2003年全国制冷空调行业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于我国GDP增长速度。
表22000-2003全国集中空调主机生产量(台/套)
2000(销量)
2001
2002
2003
活塞式冷水机组
4,000
2,517
2,493
4,645
螺杆式冷水机组
3,056
3,910
5,663
8,977
离心式冷水机组
481
698
947
1,240
蒸汽/温水型溴化锂冷热水机组
1,194
1,460
1,268
1,053
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
2,091
2,385
3,052
2,785
风冷式冷热水机组
15,000
20,800
26,000
——
户式集中空调用冷热水机组
——
——
——
36,372
总计
25,822
31,770
39,423
55,072
年平均增长速度
28.9%
注:2003年风冷式冷热水机组的统计归并在了螺杆式、活塞式冷热水机组和户式集中空调的冷热水机组三项统计中。
2000(销量)
2001
2002
2003
组合式空调机组
10,495
25,853
29,492
36,505
新风机组
33,066
77,281
47,880
50,602
风机盘管机组
684,684
1,281,517
1,387,072
1,719,557
总计
728,245
1,384,651
1,464,444
1,806,664
年平均增长速度
39.8%
表32000-2003全国集中空调系统末端设备生产量(台/套)
根据历年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统计数据及重点生产企业调查汇总,在1993~2003年间我国电力驱动冷水机组产量的年均增长幅度13.4%,吸收式冷水机组产量年均增长幅度16.2%,其中直燃机产量平均增长幅度高达18.7%,高于电力驱动冷水机组产量的增长幅度。总体来讲,1993~2003年间我国制冷机组总产量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2.3住宅空调的发展前景预测
根据笔者的分析,每百户城镇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用电量这两个因素都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28和0.9681。因此,将每百户城镇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作为因变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用电量作为两个自变量,可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而可以得到2010年我国城镇每百户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为125.8台/百户,届时房间空调器的保有总量将达到2.33亿台。
房间空调器的使用寿命一般不会超过10年,2000年前居民购买的房间空调器到2010年将不得不更换,若考虑这部分的设备报废和更换数量,则2004~2010年间我国国内房间空调器的销售总量将达到17826万台,平均每年销售量为2500万台左右。
当平均每户居民房间空调器的拥有量达到一台以上时,其购买的欲望将逐渐降低,而空调器的使用时间将延长。此时,每百户城镇居民房间空调器拥有量将不再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用电量呈线性相关关系,笔者认为2010年后每百户居民空调器拥有量的饱和趋势将与总人口数量的饱和趋势相符。因此可以预测2020年每百户城镇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为190台,届时房间空调器的保有总量将达到4.2亿台。
2.4集中空调的发展前景预测
对集中空调的预测采取未来能源可供量倒推的预测方法,可得到如表3的结果。
表3我国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制冷机组的发展预测
2010
2020
一次能耗可供总量(三种情景平均值)/亿吨标准煤
21
29
建筑能耗所占比例
20%[1]
28%
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比例
40%[2]
40%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一次能耗/亿吨标准煤
1.01
1.81
空调冷热源一次能耗/亿吨标准煤
0.29
0.521
空调冷热源耗电量/亿kWh
782.5
1404.8
空调制冷机组装机冷量/亿kW
5.26
10.71
公共建筑总面积/亿m2
50.8
80.6
单位面积装机冷量/W/m2
103.6
132.9
燃气空调装机冷量所占比重
10.0%
15.0%
燃气空调装机冷量/万kW
5263
16063
电制冷机组装机冷量/万kW
47371
91026
直燃机保有量/台
29241
89241
电制冷机组保有量/台
394754
758548
全国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装机冷量总计/万kW
52634
107089
综合以上预测结果,到2010年,我国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总装机冷量将达到1.5亿冷吨左右,2020年总装机冷量将增加到3.05亿冷吨左右。
3民用建筑空调的发展对能源供应的影响
3.1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所谓建筑能耗,是指建筑使用能耗,即维持建筑功能和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包括照明、采暖、空调、电梯、热水供应、烹调、家用电器以及办公设备等的能耗。除非特别指明,现在一般提及的“建筑能耗”都是指使用能耗。
根据某些文章和媒体的报导,2001年我国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即已达到27.5%,与当年日本的此项比例(29.2%)相差无几。并据此得出我国建筑节能的紧迫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反映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生活质量,以及建筑技术水准。发达国家在进行能源统计时,一般按照四个部门分别统计:即工业(或产业,因为在发达国家农业已经产业化)、交通(在发达国家航空、城市轨道交通和私人汽车都十分发达)、商用(办公楼、旅馆、商场、医院、学校)和居民(住宅)。一般可以把商用和居民两项作为建筑耗能看待。比如金融、贸易、商业和咨询等第三产业,几乎没有什么工艺能耗,但对于室内环境品质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第三产业的主要能耗形式就是建筑能耗。商用部分的能耗实际就是第三产业的能耗,即建筑能耗。因此,发达国家的耗能部门实际上就是产业、交通和建筑三大家。
我国的能耗统计方式,并不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而是按照行业统计。如果我们把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生活消费和其他行业的能耗算作建筑能耗的话,那么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的建筑能耗比例只有18.2%。如果再加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建筑业的能耗,也只有26.9%,还是到不了27.5%。但很明显,交通运输的能耗帐无论如何也是算不到建筑使用能耗的头上的。
另一方面,欧、美和日本都是第三产业(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因此,它们的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除日本外都在30%以上。而我国则是一个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很低。200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1.8%,而1998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即已达到47%。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略高于30%,低于国际上同收入组别国家近20个百分点。因此,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较高比例的外在条件并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结构是在向重型方面转化。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例在2002年达到顶点之后,一路下滑。而第二产业比重在经历多年平稳发展之后,从2002年开始反弹。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钢铁、有色金属、焦炭、水泥、彩电、冰箱、房间空调器等数十种产品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钢产量达到空前的27279.79万吨。但与此同时,我国生产吨钢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20~30%,中国超过10%的能源被钢铁业“吃”掉。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建筑能耗不可能在总能耗中占有很高比例。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大致应在20%左右,其中10~13%是采暖能耗,7~10%是其他能耗。大致相当于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
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建筑能耗的比例越大,经济发展就越是合理和健康。
我国建筑用能还处在很低的水平,但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以上海为例,2003年上海人均耗电量为5245kWh,是2002年经合组织(OECD)国家人均水平的65.2%,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21倍。但上海人均生活耗电量只有617.62kWh,占总耗电量的11.8%,约为同年香港人均生活(住宅)耗电量的44%。上海家庭平均人口数为2.8人,2003年上海家庭平均年用电量应为1730kWh,而1997年美国家庭平均空调用电量就达到1555kWh。因此,住宅能耗的增长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另外,我国现在的依靠低劳动力成本、高资源消耗、高资本投入、没有附加价值的传统制造业的经济结构是不可持续的。我国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目前这种工业化初期落后的经济结构中。中国要和平崛起,必须向新型工业化社会过渡,必然会像当今的发达国家一样,产业结构的重心将从工业转到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能源消费结构也将从工艺过程能耗转到保持环境的建筑能耗中来。因此,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使用能耗在全国总能耗中比例的增加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建筑节能的目标是提高建筑物对能源直接使用的效率,用少许增加的能耗满足大量增加的需求;同时尽量减少间接能耗和无谓的浪费,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建筑使用过程中,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3.2民用建筑空调是形成电力尖峰负荷的主要因素
2003年以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拉动下,能源和电力的需求快速增长,大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应紧张,26个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尽管从2000年开始,我国仅用5年时间,发电装机容量便从3亿kW增加到4.4亿kW,但能耗(电耗)增长的速度更快。从2002年到2003年,我国GDP增长9.1%,而电力消费却增长了16.5%。
有人把电力紧缺归咎于我国民用建筑空调的超常规发展。这是混淆了电力和电量的概念。根据笔者在上海的调查,尽管上海住宅空调的普及率(96.8%)已经超过了美国(72%,1997),但居民使用空调的时间全年平均仅为800~900小时,也就是说,尽管空调用电开支在家庭能源开支中占了最大比例,但总体消耗的电量并不很大。这种低水平消费主要是由于我国居民经济水平还不高。因此,在城市或地区全年电力消费的尺度上,民用建筑空调并不是“耗电大户”,但却是造成夏季(冬季)电力负荷高峰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民用建筑空调使用的季节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特点,造成夏季供电峰谷差的进一步拉大,形成对电网安全的潜在威胁。图4的尖峰负荷与最高气温的关系曲线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上海,当气温在33℃以上时,每升高1℃,电力负荷将增加12.7万kW(工作日)。同样,在北京市也有非常相似的情况,当气温在32℃以上,每升高1℃,电力负荷增加12.9万kW。
日益增长的空调用电负荷已经造成了城市电网难以承受的高峰用电负荷及巨大的电力缺口(2005年估计为2500万kW)。这种电力供需之间结构性的矛盾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000-2003年,国内空调器销售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7.65%,而同期我国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增长率只有6%左右,远远低于房间空调器销售量的增长速度。我国的住宅空调产品形式单一,无论是窗式、分体壁挂式还是集中式,几乎全部是电力驱动。致使房间空调器(国内销售)的装机电力占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比例已经高达10%。
图5北京市近年来夏季最高电力负荷和空调电力需求的增长
从图5可知,北京市的空调电力需求的比例逐年提高。2001年至2003年,北京市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了29%,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比重也持续攀升至17.32%。2001年,北京市居民生活用电量为542739万kWh,2003年则增至700726万kWh,增幅高达29%。同时人均年生活用电量也大幅增长,2001年人均年生活用电483.57kWh,2003年则达到609.96kWh,增幅为26%。
3.3民用建筑空调的能源需求预测
根据我国电力发展规划,可以预测,2010年全国每百户城镇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为125.8台,所形成的装机电力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28.7%。到2020年,每百户居民空调器拥有量将达到190台,占全国发电装机量的比例为37.4%。
2004-2020年间,电驱动制冷机组的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41%,2010年我国电制冷机组保有量约为39.5万台左右,2020年将达到76万台。可知,从2010到2020年,我国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的电制冷机组的装机电力将由1.01亿kW上升到1.78亿kW,在全国发电机组装机电力中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16.2%上升到2020年的19.8%。空调电力制冷机组的耗电在电力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从2.66%上升到2.89%,由此造成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系统用电量在电力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由9.3%增加到10.1%。
如果国家继续推进当前鼓励发展燃气空调的政策,并假定2010年和2020年直燃机的装机冷量分别达到当年空调机组装机总冷量的10%和15%,则2010年,我国直燃机总保有量约为2.9万台,全国直燃机总的天然气用量将达到29.6亿m3,占全国天然气总用量的2.4%;而到2020年,直燃机总保有量将达到8.9万多台,直燃机总的燃气用量将进一步增加到90.3亿m3,占全国天然气总用量的3.4%(见表4)。
表4发展燃气空调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影响预测20102020
直燃机装机冷量所占比重10.0%12.5%15.0%15.0%17.5%20.0%
直燃机装机冷量/万kW526365797895160631874121418
直燃机保有量/万台2.93.64.48.910.411.9
电制冷机组装机冷量/万kW473714605544739910268834885671
电制冷机组保有量/万台39.538.437.375.873.671.4
公共建筑空调电制冷机组装机电力/亿kW1.051.020.991.781.731.68
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亿kW6.56.56.5999
占发电机组装机容量比重16.2%15.7%15.3%19.8%19.2%18.7%
公共建筑空调电制冷机组耗电量/亿kWh704.2684.7665.11194.01158.91123.8
全国总用电量/亿kWh264352643526435413034130341303
电制冷机组耗电量占全国用电总量比重2.66%2.59%2.52%2.89%2.81%2.72%
节省的空调装机电力/万kW117014621754357041654760
节省的电力投资/亿元130116271952397146335295
直燃机燃气用量/亿m3/年29.637.044.490.3105.4120.4
全国总天然气需求量/亿m3125412541254265326532653
直燃机天然气用量占总用量比重2.4%2.9%3.5%3.4%4.0%4.5%
4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空调将有更大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热量带最多的国家,东部地区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夏季偏热,冬季更冷。在我国人口稠密的城市,室内既需要冬季采暖,也需要夏季供冷。当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人均GDP在4000~4500美元时,住宅空调将普及。住宅空调将从奢侈型消费品变成普及型必需品,完全脱离“家电”属性,成为建筑物的基础设施之一。我国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是不可持续的,第三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一定会逐步增加。为提高生产率,第三产业必须为建筑环境消耗能量,使用空调,夏季供冷、冬季供暖。总之,民用建筑空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必然的需求。从现代能源管理的思想出发,不应该也不可能去抑制这种需求,而只能因势利导,用经济与技术手段引导人们合理消费,开源节流,尽力满足这种需求。
所谓“开源”,就是在提倡适度消费与节约能源的前提下,提倡民用建筑空调能源的多元化,充分利用低谷电、淡季气和可再生能源,从时间上与空间上去挖掘“能源供应”的潜力。例如发展蓄冷技术、利用天然气的燃气空调、热电冷联供技术和分布式能源技术;同时积极研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的制冷空调技术。所谓“节流”,就是改进制冷空调产品,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环境友好。
4.1蓄冷空调
对蓄冷空调的电费价格体系是推进蓄冷空调技术发展的关键。目前大多数电力公司(或供电局)推行了分割式三段制分时电价,其中的高峰时段集中在上午8:00~11:00,以及傍晚到夜间的18:00~21:00,使办公楼与大型商场这两类商业建筑的空调冷负荷高峰时段(下午)被划入了电费的平段时间。导致大部分蓄冷量在非高峰用电时段的下午释放掉,对转移夏季高峰用电负荷并没有起到有效作用,而且也不能使用户从分时电价政策中获取最大利益。上海市从2005年夏季开始将空调负荷高峰时段13:00~15:00划入高峰电价时段,同时对用户的电力最大需求MD提高收费标准(30元/kW·月),这些政策都有利于蓄冷空调的推广。
除了峰谷电价的比值之外,低谷电价的绝对值也有很大影响。如果低谷电价能够跌破购电成本的底线(比如降到0.20元/kWh以下),相信会极大地推动蓄冷空调的发展。而这一底线恰是某些电力公司前几年在电力富余时推销电锅炉和电采暖的促销价。
2004年,我国已经批准开工的电站项目达6110万千瓦。以每kW电站投资6000~7000元计算,需要投资4000亿元。如果少建10%,就可以节省400亿元,再将其中的10%即40亿元投入对蓄冷空调的补贴(200元/kW),可以转移2000万kW空调高峰冷负荷。理想情况下可以转移电力负荷600万kW,恰好相当于少建10%的电厂。这样,电力部门实际节约了投资360亿元。而用户除了这部分补贴,还要投入160亿元去建设2000万kW的蓄冷装置。但因为有了补贴,用户可以较快地在3~4年时间里从分时电价的差价中回收这部分投资。实现电力公司和用户的双赢。
4.2燃气空调
影响燃气空调发展的瓶颈是天然气价格。制订燃气空调用气价格的依据,应该是使燃气空调的寿命周期成本能与电力空调持平或略低,从而使用户能实实在在地受益,也才能鼓励用户使用燃气空调。定义电力与天然气的比价:
这一比价越大,表明燃气空调的年度等额寿命周期成本与电力空调相比,经济性越好。国际上电力与天然气比价一般约为4:1左右,但我国长期以来该比价偏低,因而制约了燃气空调市场的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初,北京、上海等城市均出现天然气供不应求的局面。据统计,2004年北京市共消耗天然气25.4亿m3,2005年预计将消耗33亿m3,超过市政府30亿m3的预算,也超过了陕京管线28亿m3的供给量。上海市预计2005年的天然气使用量将达到20亿m3,但目前落实的气源仅16亿m3(其中包括西气10亿m3和东海气田6亿m3)。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北京和上海均开始限制冬季天然气锅炉的发展。但是,对任何一个燃气空调用户,不可能只在夏季用天然气供冷而不在冬季用天然气采暖。从总量来说,发展燃气空调用户可以起到填平夏季天然气低谷的作用,但同时还会增加冬季天然气的高峰。因此,需要研究天然气冬季的削峰措施。燃气供应部门,要研究夏季储气措施和冬季可中断用户的政策。而暖通空调行业,也要研究季节蓄能的燃气热泵技术以及能燃用水煤浆和煤层气的直燃机技术。
4.3热电冷联供
在阻碍建筑热电冷联供技术在我国发展的诸多政策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多余电力上网的问题。因为用户所需要的热量/冷量与用电量是随着季节、气候甚至白天与夜晚等因素随时在变化,而建筑热电冷联产设备一经确定之后,其正常运行时的供热/供冷量与发电量的比例(即热电比)是大致不变的,所以总是会有富余的电能或者热能产生。为了解决多余电力的问题,最简单、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就是允许分布发电的多余电力上网。
根据我国目前实行的《供电营业规则》,如果电力用户自行发电需要并网,其并网的发电机组必须接受电网的统一调度,而且热电冷联产系统的上网电价要采用竞价上网方式,没有任何优惠。建议将分布式能源电力上网按“绿电”看待。参照对风力发电的优惠政策,电网收购价应在0.40元/kWh以上。
阻碍建筑热电冷联产发展的另一个政策问题是天然气的价格。与上节“发展燃气空调的政策建议”相仿,各地应根据当地电价,将电力/天然气比价调整到4.9:1左右。
目前,各种建筑热电冷联产的原动机设备国内基本上都不能够生产,完全依赖进口,因此实现热电冷联产的一次投资很大。建议对建筑热电冷联产系统的投资者做政策性投资补贴,该补贴相当于设备投资的10%左右,使得热电冷联产系统的等额年度寿命周期成本能够与常规空调冷热源相比。
从中期发展来看,应积极发展利用燃料电池的建筑或区域热电冷联产系统。燃料电池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①移动式(作为汽车动力);②固定式(又称“站式”,用于楼宇热电冷联供)。我国目前把主要的研发力量投入到前者。但燃料电池汽车由于一些技术瓶颈,难以在短时间内普及。而建筑热电冷联供所使用的燃料电池是将天然气改质制氢,不需要直接利用氢气;由于是固定式(站式)使用,省去了许多移动式应用中的麻烦(例如对体积、重量的限制)。所以,燃料电池作为分布式能源应用,相对更容易形成商业化。建议优先发展利用燃料电池的建筑热电冷联供技术,尽快建成一批示范性工程,应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项目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项目中。
4.4选择较高能效等级的空调设备
作为重要的“节流”措施,我国经济发达、资源缺乏的城市,可在2005年开始实施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0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和《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等三个标准中,选择较高的能效等级作为市场准入条件。
根据测算,上海市如果对冷水机组采用比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的强制性标准提高一个等级,可以产生很好的节电降峰的效益。仅每年新增的冷水机组便可以降低电力峰荷需求6~8万kW,用户也可因此减少电费14%左右。以平均电价按0.75元/kWh计算,每年可以节约电费2800~3600万元。
5结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房间空调器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冷水机组市场。我国又是世界上房屋建筑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15年,全世界新建筑的一半将出现在中国;中国城市商用和居住建筑中的一半将是在2000年后建造的。因此,我国民用建筑空调还会有很大的发展。当前我国的能源紧缺,确实是对制冷空调业的严峻挑战,但同时也是推进制冷空调行业科学、健康、协调、持续发展,使中国从制冷空调大国发展成为制冷空调强国的最好机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 A
当前社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建筑行业在我国当前形势下飞速发展。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效益已成为各个建筑业管理者、领导层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管理上要效益成为企业家的共识。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建筑投资力度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要得到最大的效益,必须在施工项目中严格管理和控制好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以及成本。
一、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制约因素
(一)、安全生产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安全生产是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一个好的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制度能够指导并为建筑施工安全提供长期有效的保证。为了不影响工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和建筑监理单位要根据安全生产制度经常性的进行建筑检查监督,健全并有效的实行施工管理制度;同时实行文明施工的理念,配以相应的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人员,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审查制度。
(二)、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施工人员起到关键作用。建筑施工工程中,施工人员将影响建筑工程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建筑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水平高低总体上决定了建筑工程各环节和各分部的施工质量。
(三)、建筑材料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要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把握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企业需要一批具有较好业务素质、同时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建筑材料采购人员,能够在清晰了解建筑材料基本物理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准确的把握和选用合格的建筑材料。采购人员要及时并准确的掌握市场关于建筑材料的最新信息,以便建筑招标时选用好的供货厂家。对于购买的建筑材料,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材料检测不合格的,要严格剔除;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并及时有准备的安排建筑材料的供应,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期施工完成。
(四)、工程设备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己经摆脱传统由人力主导施工的时代,企业机械化程度己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和施工水平的重要体现。建筑过程中根据施工工程实际和施工管理需要,提供并配套相应施工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快速高效的保证。
二、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
(一)、安全管理重视不足
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上的疏忽,很多工程项目在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在施工现场,存在部分工作人员没按照相关要求佩戴安全帽,临边洞口、楼梯、平台边及电梯井道安全防护不及时等,以及不严格参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作业,甚至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工人冒险作业,这也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危害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二)、施工现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能够确保施工的安全,往往要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一些围墙。但是,现实中部分施工现场存在不完善的现象。此外,施工过程中机械搅拌会增加现场的灰尘,一般都要采取扬尘等器械进行保护,但是有的设施严重不合格,不设置搅拌机沉淀池或不及时清理,造成现场污水乱流,使得施工现场尘土飞扬,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工人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由于天气、施工现场的路面不平整、建筑垃圾未及时清理等原因,使得施工现场更加混乱,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施工现场的污染程度。
(三)、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混乱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用到很多种建筑材料,这就对现场材料的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现阶段,有很多建筑施工现场存在材料管理混乱的现象,如建筑材料随处乱放、归类不合理等。现场建筑材料管理混乱往往会导致材料使用效率的降低,有时甚至会出现找不到建筑材料的现象。材料若存放不当,往往会降低质量,有的甚至会出现建筑材料的过期现象。
(四)、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施工过程中,很多单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工序与工序之间、工种与工种之间缺乏严格的交接检查措施,上一道工序留下质量隐患,后一道工序施工者处理不及时甚至忽视不管,导致发生质量问题。
(五)、工程施工队伍素质过低
现阶段,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施工队伍素质较低,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违反规范要求进行作业,而且许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涌入建筑行业,导致无证上岗现象普遍存在。总之,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使建筑工程的规范性施工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三、民用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一)、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减少资金投入的一个重要措施。做到有效的安全管理首先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施工与安全两个方面一同落实,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保证其有效作用的发挥。其次,应定期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岗位技能等相关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使全体人员能够在思想意识上对建筑安全施工引起重视,并能够熟练的掌握日常工程作业中安全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术,能够严格按照安全施工流程进行施工,时刻把建筑安全生产施工放在首位,确保建筑安全施工。
(二)、构建和完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制度一般主要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施工技术复核制度、施工生产碰头会议制度、施工现场的质量检验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工程质量统计制度、工程质量事故上报及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等内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应根据所承担的监理责任以及要求,应向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派遣相应的监理人员。监理控制人员在施工现场要认真完成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重要施工程序、项目进行全程旁站,做好工程质量事故的认定、处理以及工程的验收工作。要通过构建集体监督责任制,保证建筑施工监督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提高房屋工程质量监督的改革力度。
(三)、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加以保护。在施工材料方面上,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目的,可以多采用一些环保建筑材料。基于此,建筑施工单位可以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场地条件合理调整时间,尽量降低噪声污染,以营造一个相对安静和轻松的周边环境。除此之外,为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灰尘、改善建筑工地的空气质量,可以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适当绿化,道路硬化,改善施工环境和减小污染,同时可采取经常洒水保持地而湿润的措施,以尽量降低扬尘污染。
(四)、要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因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工艺复杂性、各类项目施工工种和班组较多的特点,在技术上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制定切合实际的各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项目开工前,编制好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有条不紊的组织施工;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和水平,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革新项目应及时加以总结提高,制成标准的图纸,以供其他施工队伍参考使用;另外,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加大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如对传统施工技术或施工方式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
(五)、加强对施工材料设备的管理
对材料设备的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按照设计施工的要求严格对建筑材料进行验收,按规范要求需要复试的材料必须复检合格后投入工程使用,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合格;此外,材料管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施工进度,合理有序的发放建筑材料,杜绝浪费以及丢失现象的发生;另外,应做好建筑废料的回收工作;在施工结束后,要对剩余的建筑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和丢失,还要核对建筑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建筑材料的利用效果等。
总之,民用建筑施工管理对保证整个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因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质量控制与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全过程;通过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等措施,保障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管理;意义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施工的质量是影响建筑物外观及使用功能的主要因素,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在本行业的信用度。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唯有提高施工质量才能提高竞争力。要确保产品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规范等方面的要求,质量控制是必要的手段。
一、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意义
民用建筑施工管理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建筑施工的每一项工作,要根据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提高管理的水平,真正做到现代化生产的需要。要提高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其次,建筑施工管理既要抓好进度,又要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降低不合理开支带来的成本预算的增加。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最低要求。在进行建筑工程监管控制时,要以民用建筑的质量管理作为落脚点。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建筑各方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具体责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管理方法不科学等造成的。在施工工艺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房屋工程施工管理与控制工作也越来越复杂。所以,需要工程建设中总结经验,创新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二、民用建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由于涉及到的施工项目较多,工艺流程复杂,所以质量管理实施的难度也较大。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地质条件、施工人员等都有可能影响到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而且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变动非常大,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既没有固定的生产线,生产工艺和检测技术也不完善,再加上影响工程质量的偶然性因素也非常多,因此,民用建筑施工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管理。
2、施工质量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和质量监查体系也是导致民用建筑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查方面,由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许多工程项目的检验都无法得到高效实现。尤其在工程完成以后,即使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一样进行零部件的更换。一些工程管理和监督部门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也没有尽到责任,在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存在蒙混过关的现象,从面导致许多存在质量问题的民用建筑流入市场。
3、建筑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加,对于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建筑市场上不断涌现大批的建筑材料生产厂家,很多其他领域的企业也将经营项目转向了建筑材料生产行列中。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难免会出现一些为了追逐利润,以次充好的生产厂家,建筑材料的质量也因此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大量不合格的建材产品被应用在民用工程当中。另外,一些施工单位的采购人员容易被各种利益诱惑,对于材料质量不负责任,随意采购一些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导致大量不合格材料被应用在民用建筑工程当中,从而导致一些民用建筑因为材料不达标而诱发各种质量隐患。
4、施工队伍素质低
近年来民用建筑工程迅速增加,导致对建筑施工人员的需求量大增。而实际上建设市场所拥有的高素质建筑工程人员却非常有限。所以一些施工队伍,不得不大量采用没有施工经验和从业资格的务工人员。这些人员通常不具备民用建筑方面的相关经验和技能,也缺少必要的质量意识,施工单位对于这些人员的业务状况了解也不够全面,因此民用建设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三、民用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1、构建和完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制度一般主要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施工技术复核制度、施工生产碰头会议制度、施工现场的质量检验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工程质量统计制度、工程质量事故上报及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等内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应根据所承担的监理责任以及要求,应向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派遣相应的监理人员。监理控制人员在施工现场要认真完成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重要施工程序、项目进行全程旁站,做好工程质量事故的认定、处理以及工程的验收工作。要通过构建集体监督责任制,保证建筑施工监督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提高房屋工程质量监督的改革力度。
2、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加以保护。在施工材料方面上,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目的,可以多采用一些环保建筑材料。基于此,建筑施工单位可以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场地条件合理调整时间,尽量降低噪声污染,以营造一个相对安静和轻松的周边环境。除此之外,为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灰尘、改善建筑工地的空气质量,可以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适当绿化,道路硬化,改善施工环境和减小污染,同时可采取经常洒水保持地而湿润的措施,以尽量降低扬尘污染。
3、要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因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工艺复杂性、各类项目施工工种和班组较多的特点,在技术上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制定切合实际的各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项目开工前,编制好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有条不紊的组织施工;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和水平,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革新项目应及时加以总结提高,制成标准的图纸,以供其他施工队伍参考使用;另外,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加大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如对传统施工技术或施工方式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
4、加强对施工材料设备的管理
对材料设备的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按照设计施工的要求严格对建筑材料进行验收,按规范要求需要复试的材料必须复检合格后投入工程使用,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合格;此外,材料管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施工进度,合理有序的发放建筑材料,杜绝浪费以及丢失现象的发生;另外,应做好建筑废料的回收工作;在施工结束后,要对剩余的建筑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和丢失,还要核对建筑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建筑材料的利用效果等。
5、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质量观念
加强民用建筑的质量管理,从根本上说,首先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质量观念。对其施工操作进行规范,必要时给予技术讲解,另外要有计划地开展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和文明施工培训。作为施工管理的一方,要对新人组织专业化的技能培训,通过提升工人技术水平来提高民用建筑的质量。同时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工程质量和安全观念的宣传教育,以出事故工程作为反面教材给大家以警醒,或者施工现场以公告栏或海报的形式宣传工程质量的安全性,强化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深入到每一个管理及施工环节。对于工程管理人员,更是要加强专业培训,不但使其对最新施工工艺、技术、新型建筑材料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还要使其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通过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应有的工作热情也能大大提高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只有施工团队的素质在整体上得到提升,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共同提高民用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是这都是暂时现象相信在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建设出高质量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董晓刚,张升贵.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建材世界,2013.
1.1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是建筑施工的第一步,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实体的质量。好的工程设计,不仅能够缩短施工周期,还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有效节约投资成本。不全面的设计则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导致投资增加。
1.2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除少数工程技术人员外,多数是农民工,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综合素质较低、业务能力较差,如果项目管理再薄弱,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则混乱不堪。
1.3施工工期
工期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追赶工期,或由于资金的不足、设计的变更等原因而延缓工期,均会降低建筑的施工质量。缩短工期,施工人员的作业量加大、设备机械的运转负荷加重,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1.4建筑质量的监管
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或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质量管理都是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忽视对现场质量的检测,并没有对施工现场的材料以及成品进行全面的检查,或者是检测结果存在虚假情况。一些工程监理单位,对于建筑项目的施工设计、管理的了解不够全面,而一些监督部门并没有充分行使其政府机构赋予的职责,或没能及时查找、识别隐患,没有及时上报、处理。
2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2.1从设计入手,加强设计单位的管理
通过招投标选择资质等级高、实力强、管理先进的设计单位。对设计单位拿出的方案进行多轮评比,反复论证,优中选优。
2.2从实际施工入手,加强现场管理
第一,提高对施工现场人员综合素质的管理。工程中标后,应根据工程实际规模和特点选择人员,根据每个人的专业和技能特长合理安排岗位。定期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做得好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实施奖励。第二,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质量。由于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工程质量,因此原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保证之根本。为了保证施工原材料的合格,采购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进场验收以及现场检查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采购的时候采购人员应该对市场环境进行考察,货比三家,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原材料采购,并在原材料的运输过程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加强对进场原材料的规格、数量、型号等方面的检测,以及进行现场验收,从而保证材料的合格。第三,加强对现场施工设备的管理。建筑施工中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要根据工程施工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调配施工机械,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同时又要考虑节约成本。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对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及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定期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2.3加强施工进度控制
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于承包的范围越来越受到我国施工建筑企业的重视。对于成本等经济的管理与控制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理解和支持。但是,这种管理与控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没有在我国广泛的实行,很多企业结合了西方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法,可是这种方式的运用,不能够真正的契合我国建筑业的整体情况。近年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越来越多,怎样对成本进行管理控制,这是我们继续发展和解决的问题。
2成本的控制理论
成本在广义上是指商品的价值,而在企业项目控制中,成本包含着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抽象和具象的资金总和。为了使企业能正常的持续生产,资金的及时补偿就非常必要,而资金的来源是靠整个企业的销售得来。为了使资金流转的更为迅速有效,就必须提高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成本管理的优劣,可以反映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好坏,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营利情况。
3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要符合成本最低化、成本控制全面化、控制动态化、管理目标化和责、权与利三者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控制成本的根本目的,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不断的降低施工成本,达到基本要求。但是在不断降低成本的过程中,要明确整个过程是在合理的条件下改变的。不能因为一味的追求成本的降低而使施工的质量下降。并且在整个过程的管理控制中,要保证涉及到每个管理层,将管理的条例实施到每个工作人员当中。成本的控制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的管理,随着施工项目的改变,其也随着改变,在施工初期进行设计之后,在每个施工阶段都应该有反馈,进行及时的调整,避免施工结束时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一般民用建筑的成本控制非常明确化,因为对自身的利益影响较大,所以对人员的奖惩制度必须明确,调动每个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并且对低成本的意识进行培养。
4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于成本控制的认知不够强烈。其次,没有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成本控制。第三,成本的管理手段处于落后状态,比较封闭。第四,没有意识到关于成本的制度建设。第五,整个行业的控制管理信息不够流通。
5成本管理控制的方法
1)控制人工费。计算人工费就是通过计算实际的工程量和规定的人工实际工作数,参照着行业的指导价格,在整个工程的开始就已经确定完成。决定工程工作实施的途径:一部分外包,一部分根据实际做工量进行价格制定。不论选取哪种方式都需要在合同中讲清楚,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选择更适合民用建筑企业的施工方式。
2)控制材料费。a.对材料的单价进行比对,并且加以控制。采用控制采购成本的方式,以本地的材料价格作为基础,根据本企业采购量大的特点,充分发挥优势,并且对采购的价格进行初步的分析,多次比对计算,确定成本中各种费用所占的额度。最后审核整个采购过程,使材料费降到最低;b.对领取材料的控制。严格制定材料领取的相应制度,每人每次领取时将关于数量、部门、用途、日期等表格填全。及时的将材料的领取录入电脑,对所消耗的材料进行总结,做到每一份材料都能应用到实处;c.对周转材料的控制。在确定施工方案的时候就应该保证经济的合理性,充分利用新型的技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分析,保证周转材料的完全利用率。所以在施工的前期一定要对整个施工方案进行分析,尽可能的采取最优化的分析结论。
3)控制机械费。在确保满足整个施工进度的条件下,对机械的利用率和设备的完好程度都应该有所保证,对待租用的机械设备,要对整个的机械的完好做保障,机械的修理方面都应该在工期结束后进行考核,使负责人能够发挥作用。在保证以上费用应用除外,做好良好的信息沟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沟通可以使负责人免去一部分通过计算等进行的预测,通过互相交流,掌握整个的管理体系流程,使每个分流转换都能够畅通无阻,项目实施起来就更加的顺畅,保证整个项目按照原定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进一步做到成本的控制。
6建筑施工成本的管理以及工程周期控制
对于成本的控制是贯穿于每一个项目中的,而不是仅仅对工程项目周期结束进行总结、概括和核算。整个核算控制体系分为事前、事中、事后,而事中的管理控制是最为关键的。也就是说在工程的各个阶段需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进行控制。
1)事前控制。在整个项目开始之前,制定出先进的、合理的施工计划,使得工期在最短的时间能够高质量、低成本的完成。事前控制最关键的在于对施工方案正确的分析和决定;
2)事中控制。在这个阶段的控制主要是一边干一边算,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成本。根据本身的规律,规划出适应项目本身独特的施工方案。进行限额配料节约使用,奖惩有度,使节省材料资源与每个人的经济效益相关。在获取材料和材料运输的时候要进行合理的调度,专门人员进行有序规划,有理有据,提高利用率,防止成本超出预计,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3)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最重要的就是对整个项目的总结,分析出在这个项目中所经历的矛盾与错误。并分析其原因,为今后其他项目的进行提供了经验,为企业提高策划管理水平。
7与成本控制的相关因素
1)与工期相关。对于成本来说,工期的长短决定其高低,存在着正比例的关系。尤其是固定成本,正比例增加减少都是非常明显的。把计划与实际共同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对,是工期成本分析的重要一项。
2)与工程质量相关。质量成本除了必须的施工质量所需的人工成本外,还有对于返工和返修相关的损失,这经常被忽略,是在管理控制中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在施工的过程中,既要保持满足质量要求,也要保证质量过剩导致的超额支出。所以说,在质量方面一定要全面规划,做到统筹兼顾,事半功倍。
3)与管理制度相关。制度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管理体系。对全局的把握控制是企业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提高的重中之重。所以,加强动态经济控制,使其建立起具有行业特色的控制管理制度。
8结语
民用建筑是人们日常居住与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既包括民用住宅建筑,也包括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因为这类建筑中人口密集度比较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很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民用建筑的构造具有建筑的一般特性,下面笔者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1)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2)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3)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4)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5)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6)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二、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创新思路与方法
1)培养创新型人才。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财富,为了建立更具创新性的管理体系,企业管理者比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多借鉴与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还要在管理制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提高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只有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提高施工的质量与效率,才能优化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体系。
2)对传统观念进行创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管理者必须对传统的管理进行创新,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创新意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以市场需求为原则,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更加科学、合理。
3)对机制以及技术进行创新。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企业体制有机管理制度有着较大影响,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建立具有先进性的机制,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其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所以,技术人员要多借鉴先进的案例以及经验,对技术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先进性以及创新性。
三、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包括多项内容,为了提高施工的质量,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对施工材料、技术、设备以及工程资料加强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项目资料收集工作,这样资料包括材料合格证、设计方案、竣工材料、验收报告以及测量数据等等,管理人员妥范文翔大庆油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善保管这些资料信息,如果由于管理不善,出现资料缺失等问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延误工期。所以,在建立管理体系时,一定要做好细节工作,建立存档制度,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分类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完善性以及高效性。
四、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
某民用建筑工程,占地面积为12800m2,其属于高层综合性大楼,地上为26层,地下为2层,建筑高130m。其开挖面距离周围建筑的最大距离为20m,而最小只有8m.该建筑由于处于商业中心,所以,人流量比较大,为了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工程设计人员还要结合工程实际,优化与创新组织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才能提高施工的效率。
2、施工组织项目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
由于该施工场地较为狭小,在南北距离不足100m2的场地中,要建立结构较为复杂的高层民用建筑,必须合理利用外部场地。项目把场地内的临时设施布置得非常紧凑,临时办公室尽量精简,大宗材料堆场相对集中。经与周围业主积极协商,在离工地1km左右的地方租赁一块闲置空地,搭设6幢共60间临时活动房,并配以卫生间、食堂等生活设施。项目在工地租赁仓库作为临时堆放,在工程急需时再短距离转运。项目的成品、半成品及大型设备需求量很大。大楼采用SRC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在结构施工阶段钢结构施工量较大,平均每周的吊装量就有100多T。外墙整体玻璃幕墙面积达60000m2多,穿插主体结构施工,幕墙骨架和玻璃的用量巨大。大楼设置45台电梯、手扶梯,电梯组件进场运输量也很大。所有这些分部工程对狭小的场地都是严峻的考验,项目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协调所有垂直运输工具(2台TCT7032大型塔吊和2台京龙SCD200/200GS高速变频货电梯)对到工地大宗构件、设备实行进场24h内吊装完成。本基坑开挖10m深,土石方开挖工程量较大,出土难度较大。基坑基本上是白天爆破,晚上集中装土外运。土石方外运坡道铺设厚麻袋,并用水浇湿,黏除车轮附着的泥土。防止车轮带出工地污染道路。门口设置全自动机械洗车机,对车轮、车身及汽车底部进行全面冲洗、确保无泥土外带后才放行。车厢顶安装自动式车盖,防止土方运输过程中散落。出入口专人指导,避让过往快速行进的车辆,保证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五、结语
【关键词】民用建筑;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民用建筑施工管理是很重要的,民用建筑的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抓住质量这个环节,工程施工就能顺利进行。在民用建筑施工中,无论是施工者,还是监理人都应以规范为标准,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做好施工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带来不良后果,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因此,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是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
二、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思想上对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够重视
在建筑的施工现场,有很多没有施工的安全警示牌,安全警示的标语挂的少,或者是放置的位置不够鲜明,对这些管理的不到位,就很容易造成施工事故,造成经济损失,一旦发生事故,就会给施工的企业带来进度方面的延误,另外,还有对安全帽佩戴的不正确或者是不戴,还有在高空作业的时候没有带安全保险带。
2、缺乏规范施工的有效制度
由于在施工现场有很多的建筑材料,在现场很容易出现对材料管理的混乱,有很多的建筑材料会随处乱放,这样在使用的时候就会降低使用的效率,甚至还会出现找不到材料,还有的因为建筑材料存放的管理不当,导致质量下降,在无形中加大了费用。
3、施工现场环境不达标
为了施工的安全,往往要设置一些围墙,但是有的施工现场出现了漏设的情况,这就起不到全面的防护。施工用的搅拌机,为了减少现场的灰尘,都要增加一些扬尘等器械的保护措施,但是这些设施有的严重不合格,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现场尘土飞扬,环境受到了污染,这样工人的身体健康难以得到保障;另外,由于天气等原因,施工现场的路面会坑坑洼洼,有的地方会有积水,再加上一些建筑垃圾未及时清理,这就使得施工现场更加混乱,污染也会变得更加深度。
三、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问题的措施
1、提高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意识
对现场的施工管理采取一些措施,必须要对安全性进行责任制,将施工和安全一起进行,要对安全管理的工作系统进行专人的定期检查,另外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必须在思想上改变观点,将安意识重视起来,教育她们安全方面的一些常识,和基础的操作技术,其次,要让管理层人员学会系统的安全知识,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正常的运行。
2、建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整个建设施工期间,质量的管理是很重要的,建筑施工的环节任务很大,相对来讲质量的控制任务也非常大,所以,影像质量的因素就会增加,目前,现在的所有建筑施工,质量的问题多数都是因为为了加快工期,建设控制方面的不利形成的质量问题,在现场质量管理包含:质量责任的制度、工程质量事故上报、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等制度,认真的做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各项技术措施,完成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做好工程质量事故的认定、处理以及工程的验收工作。要通过构建集体监督的责任制,保证建筑施工执法监督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3、对环境的现场管理标准提高
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在材料方面,可以采取环保的材料,技能减少污染,又能将材料的使用率提高,在施工时,现场作业的机械会出现很大的噪音,就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在现场施工作业时,尽量避开人们的作息时间,以免人扰民,减少噪音的产生,另外在施工现场的安排布置上要合理化,施工材料、机械、办公室的安排布置要科学合理,要做到充分利用、高效生产;为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灰尘等。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管理; 问题
Abstract: Industri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to have very important sense. Our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strengthen quality awareness, continuously in the practice of their training,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evel and own quality, with knowledge of technology to arm oneself, make its own contribution for the city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industry and the civil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o make a brie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civi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 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
1.1材料因素 把好材料质量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采购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熟悉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具备一定的材料质量鉴别能力。随时掌握材料造价信息,招标优选供货厂家。按照合同和施工进度的要求能及时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严格执行材料试验、检验程序,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1.2质量控制的首要因素是人的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首先是人的因素,人的因素首先是领导者的综合思想素质,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施工企业领导者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人的因素贯穿于每个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环节,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决定性因素。
1.3 设备因素 机械化程度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代表着施工企业的实力品牌和施工水平,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单位和施工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施工设计方案、建筑技术和设备水平等因素,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
1.4 安全因素 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质量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制度,配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员,文明施工;建筑单位和监理单位要经常检查监督,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只有抓住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才能稳定施工队伍,不影响工期,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1.5 环境因素 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有利的环境要利用好,不利的条件要考虑到,重在预防和防治,防治措施要得力有效。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建筑物是指供人类生活、居住、学习、工作,以及从事生产和文化活动的房屋。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三类:①民用建筑,指的是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等类型的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部分。②工业建筑,指的是各类生产用房和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用房。包括单层工业厂房、多层工业厂房和层次混合的工业厂房等。③农业建筑,指各类供农业生产使用的房屋,如化肥库、拖拉机站等。
2.1技术支持 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工程本身都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每一环节的设计与具体实施都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
2.2 严格技术标准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任何工程项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工程技术标准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共同研究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2.3 严格检查隐蔽工程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很多隐蔽工程,对于隐蔽工程的管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只有工程管理者加强监督和监理,才能有效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
3.1 加强各方联络,认真落实工程进度 在工程进度管理中,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要随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各方要及时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严格保证工程的进度。
3.2 要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工程的进度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按约定将自己所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时运送到工程现场,并及时提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3.3 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工程款是确保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正常运转的前提,如果出现资金流转不畅,必然导致无钱购买建筑材料、工人罢工等现象,施工就难以进行。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投资方一定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四、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是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可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几类。
4.1 分项工程验收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中,一般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记录提交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核查确认。
4.2 分部工程验收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常常需要分别承包给不同的部门来进行。分部工程一般是由施工单位各施工队组织有关人员在该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按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4.3 单位工程验收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单位工程完工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应对单位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合同、规范、标准相对照,最后判断该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同意验收。
结束语
这是多年来的实际工地施工实践,对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谈的自己的看法。总之,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认真把好每道关,要精心施工,才能打造更高标准高质量的工程。
关键词:工业;民用建筑;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1 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
建设项目在开始前都需要按照规定办理相关的前期手续:建设用地(招标:拍卖)批准书(建设用地批准书申请表、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地形图);土地确权;选址意见书;立项(立项申请书、营业执照、环境评估报告、选址意见书、董事会决议、土地协议、土地确认书、投资项目核准登记表、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申请书);建设项目报建登记表;设计招标;委托设计方案;建筑设计方案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钻探;委托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报消、人防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监理招标;施工招标;质量监督、安全备案;施工许可证。
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按照各个规范、标准进行:(1)施工前期注意办理开工手续、设计现场交底、进料及验收。(2)施工中期注意放水、水电、质量检查、与业主沟通原料额采购及建筑变更、工程款的收付等。(3)施工后期注意验收问题的整改、尾款的结算、售后服务的兑现等。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行业标准、合同的严格执行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工程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这些手续办起来比较繁琐、费时,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序多、设计工种也比较多,所以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还是有不规范的现象存在,从而导致施工质量不高、工程返工、施工工程事故、延误工期等现象。
2 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工程质量管理上的问题。工程质量问题是建筑使用安全的重要保障。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中出F的质量缺陷、质量不合格、质量问题、质量事故等需要返修、加固或做报废处理的,都是工程质量问题。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首先,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最多的是材料的管理方面。包括采购的原材料本身质量的优劣、原材料的保管与堆放、原材料的规格是否合乎要求等。其次是施工工艺。施工的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导致人力、空间、时间等的浪费,增加工程成本。施工工艺实施不到位会导致工程存在质量缺陷而返工。再次是施工监督检查。合理进行施工监督检查,可以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促进工程顺利开展。
第二,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问题。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管理中,安全管理一直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人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其他问题,造成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重大的事故,被称为施工安全管理事故。近年来,建筑行业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了很多有效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即便如此,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上还是问题不断。造成建筑工程中管理的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对施工安全管理不重视。管理人员缺乏安全至上的管理意识,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培训不足甚至是粗放式管理,使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对安全漠然无视。再加上建筑工程追求时间效益、经济效益,这就使得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管理不重视。其次,安全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很多施工单位在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注重追上时代的步伐,在施工管理中整体使用粗放式管理,没有必要的安全保障机制保障工程建设参与这的安全。最后,建筑施工单位的设备、工具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目前很多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保障性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依然使用陈旧、落后的施工工艺,再加上设备更新不及时,缺乏保养、检修使设备老化、停止运转等问题时有发生,为施工的安全问题埋下很多隐患。
第三,工期设计不合理。某些施工企业为了寻求一时的利益,人为的缩短项目工期,一边设计施工一边购买原材料,每一个工种中间交叉作业,实施长时间的建筑施工,大大缩短工期,有的上亿的建设项目工程使用昼夜施工的办法,把原本需要多年的工期减缩到几个月内,为了迎合检验,违规施工赶工情况也常有出现。
3 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大,建筑行业里的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大。为了使工业与农用建筑施工工程能为企业声誉赢得一面面锦旗,各大建筑企业有必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问题和施工安全问题,提高其管理水平。
第一,做好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在施工前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技术交流与图纸会审工作,明确划分施工管理中的责、权、利。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注完善工序的质量控制,参照科学的质量体系、质量检查制度,对人员、设备、材料、方案、环境实施全面的管理。另外需要对工程中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以及施工过程留置的试块、试件等应实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检。最后,完善工程的验收工作。
第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并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其次,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树立施工安全意识,促进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工作。最后,工业与农业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要要个执行安全责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安全责任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一旦出现事故,按照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总结,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安全事故。
第三,适当安排施工进度。建筑项目的进度控制是指在建筑项目工程施工前,对总目标实施一个适当可行的进度划分。进度划分要有预见性,思考到有关原因对施工的影响。依照合同需求适当编制项目进度计划。想要土建以及安装配合好,就需要施工人员以及安装人员参加到进度计划中来,依照计划进度协调好有关工作人员、机器设备和应用材料,保证总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地质勘探;工程管理;质量监管;
前言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要点十分庞杂,我们挑选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性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做好施工前的地质勘探工作是工程顺利施工的坚定基石;做好施工建设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是施工建设的保障;做好施工建设前、中、后期的监理控制,是建设精品优质的工民建设工程的保证。其最终目的都是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地质勘探
在进行工业及民用建筑的时候,地质勘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任何一幢建筑首先要有的就是稳定的地形条件和坚固的基石作为支撑,如果根基都不能稳固,那势必建筑物也不能经历风吹雨打的磨练。城市建筑各种各样,其作用各有不同,但是他们还是有着基本的共同联系,正如地质勘查无论是民用还是工业建筑都必须经过的一个步骤,而且是必须第一个考虑的因素。在进行项目建设时,不断要考虑经济支撑条件,还要考察地形地势,甚至是整体布局的美观性问题,后两者都是勘察的范围,在合适的地方建设合适的项目,也才能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安全得到保障。
地质勘查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主要的勘察项目有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条件、地质结构以及动力地质作用四个方面。地形地貌特征的分析,来决定我们在这块土地上发展什么项目的建设,如在一块平坦开阔的土地上就适合进行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房舍建筑,这样的地方既不用动用大型机器进行地貌的休整,能节约很多额外的开销,而是地势平坦,交通也比较方便。而在地势高低相差太大的阶梯分界处,是绝对不能进行工业厂房或者是民用居室的建造的,处于两级阶梯交界处的地势是极不稳定的,很可能就出现地势塌陷,地震等自然灾害。所以再进行工程建设时是必须要进行地质勘查的,否则是后患无穷。现如见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工程建设之前,也会进行相应的地质勘查,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马虎,虽然他们勘查出了一些问题,但是由于一些利益原因,他们并不重视这种理论性的勘查结果,而是继续进行项目建设,其结果也只是给人们带来一系列危害,所以我们相关负责人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为人民的利益考虑。
水文条件的勘查,也是必须谨慎的一个问题,对水文条件的勘查和完全了解就可以避免地下水造成的危害。其勘查主要查明的是有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绝对标高和季节变化幅度,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以及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和埋深,如果不掌握具体的资料,就容易造成日后的隐患。地质结构的勘查对地质基础结构、基础砌置深度,施工方法的采用以及保证建筑物日后的稳定都有比较大的影响。要想建筑物能稳定安全,经济实用,选择适宜的地质结构是关键,如果有不良的土层出现在建筑物影响所涉及的深度内,那我们就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费用来挽救损失。动力地质作用勘查就是避开泥石流、地震、滑坡、地面沉降、冻土层造成的危害,找准他们的分布区,就能避在不知情下造成的意外损失。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质量监管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工程材料的质量审查
对材料的外观、性状、质量、数量、大小尺寸都要进过严格的检查核准,不能出现任何问题。特别是在质量问题上,每种材料的保真度一定要有明确的材料证明,不能出现用假材料来代替的情况。而且各种不同的材料要分工保管,存在不同的仓库中,而且是要做明确的存档的,以避免日后偷工减料问题的出现,也更加确保建筑设施的质量问题。
2、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专业性
不能随便招收一些不懂建材的打工人员,而且对员工要有明确的工作手册和职业规范,技术人员要时刻牢记,并遵守相关规定。之所以说要有专业性,是确保在建设中出现任何临时性状况,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找到缓解方案,防治事态扩张,为下一步充分研究解决方案赢得时间,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由于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从事建筑工作的公司多,所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赢得更好的声誉,好的技术员工也是一大保证,他们能及时变幻思想,与时俱进的改进建筑方案,坚持技术创新和思维创新,所以对于员工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3、相关负责人一定要有充分的责任心
企业单位更是要做到责任与权力的明确清楚。特别是在出席工程质量问题,甚至是工程事故问题中,一定要有第一时间的负责人来做出相应的回应,不能像大多数情况一样,把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搁置一边,自己极力推卸责任。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责任,把责权问题解决清楚也是企业质量监管必经的一个过程。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监理
工程监理是伴随着我国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加之结合我国的国情需要下,在建筑行业中推行的一项科学的管理体制,其根本性的目的就是保证工程质量,目前在我国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施工中都有及广泛的运用,事实证明这项措施也是科学合理的。它的运用是值得借鉴的,也必须保证在施工建设中得到运用。
1、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事前监理控制
监理企业的资质是经过严格审批的,他们本身是公正公平的去监理市场其他建筑施工企业,事前的监理主要是在业主的招标、投标程序上。业主应该坚持在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下公开招标,在入围的企业中选择合适的企业与之合作,招标洽谈合适以后,监管人员要第一时间对中标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包括施工管理、质量体系与工作人员的技术素养等方面进行审查,并要进入施工现场对工地的水电,公路交通问题进行考察,一切不利于后期建设的行为都要第一时间改正。
2、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事中监管控制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性的监管,对于招标的建筑施工中所要运用到的各种技术要给相关的监管人员交底,细化到具体的操作者、所运用到的材料、机械设备、工艺、构配件等,要明确到每一项工程由谁做,怎么做,具体步骤的实施都会有提前的审核,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不达标之处,及时改正过来。
3、严格监理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活动
这是保证工程保质保量的关键之所在,如果出现任何纰漏,将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对每一项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活动都会有明确的记录,而且各项资料都要整理组卷,确保资料的齐全完备,并且每一项都要由相关负责人签字,只要有任何一项缺失都会被监理人员拒绝验收。最终的质量签收也是十分严格的,工程建设完以后要对地基承载力、地质状况条件、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科学的检查。
四、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事后监理控制
最后的监理控制也就是最后验收阶段,各项验收合格资料收集完毕后,最后就是审核技术文档阶段的各项处理,包括对工程设计变更、新工艺、材料技术鉴定、处理事故问题报告等全面细化的审核,目的是强化事后监管,确保工程优质完工。
结语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虽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在项目实施上,却有着很多的相似点,本文宏观的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前的地质勘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工程监理三个方面来分析,从而保证以后的建筑工程都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人民的生活带来方便。
参考文献:
[1]沈锦儒;振冲碎石桩工程监理的实践与体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论文集 2011
论文参考文献的撰写表明了作者是站在什么样的高的,以什么起点来进行学术研究的,没有一定的文献阅读参考,怎么能反映对这个学术领域研究的动态。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安全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建筑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博.石国栋.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信息,2012(24).
[2]黄春明.试论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
[3]高杰媚.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中华民居,2012(05).
[4]钱伟.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
[5]林伟雄.浅谈发挥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能作用[J].中华建设,2010.
[6]陈远.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点的探讨[J].建筑工程,2010
建筑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钟贤,狄伟.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66-67.
[2]柴继红.浅议建筑安全事故的起因及预防措施[J].经济师,2012,01:283-284.
[3]潘毅.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03:1+3.
[4]马铁群.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06:84.
[5]曹汉斌.浅谈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5:447-448.
[6]王颖,胡双启,池致超,刘丽丽,李媛.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7:112-115.
建筑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白洪潮.基坑支护技术方案的选择及其优化设计[D].长江大学,2012.
[2]李振.复杂场地桩锚支护基坑变形性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魏鹏程.盖挖逆作法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3.
[4]杨海平.土建监理在保证实施质量中的作用[J].房地产导刊,2013(4)
[5]贾伟.谈土建监理在保证实施质量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
关键词:民用建筑;建筑节能;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民用建筑节能的认识及必要性
民用建筑也就是指人们生活所需要的房屋建筑,家用电器、取暖设施、空调等日常所用的这些装备设施都是民用建筑日常运转所需要的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因之得到了福利,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尤其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受到了正面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上去了,对于住宅的要求也就加大了,于是,对民用建筑的需求增加了,这确实是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在另外一个力一面来看,民用建筑增加了,相应地在这方面的能源消耗也会加大。我们都知道,全世界的能源在不断地减少,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用于开发新能源的技术还并不先进和成熟,这就形成了一个很严峻的能源问题。目前,还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民用建筑的能源利用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也就是高耗能低利用。因此,能源节省在民用建筑这一块还是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二、民用建筑节能的现状
1、民用建筑节能中取得的成就
1.1建筑节能的技术开发与产品体系初步形成
很多国家的民用建筑节能开始于采暖地区,先从这一个方面做起,等待技术成熟了,再推广到其他的能耗设施上。首先是在保温技术上取得的进展是突破性的,采用了外墙外保温技术;供热采暖方面的温度控制技术也成熟了很多:另外,太阳能热水器的普遍应用更是节省了很多能源,充分的利用了太附能这一能源。这些取得的进步对于民用建筑节能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1.2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为了更好地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与国家上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国家的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为此,也开辟了很多的建筑节能的国际科技的合作渠道,加强与先进国家先进技术团队的合作。
2、民用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2.1民用建筑节能相关建设各方的责任主体意识不强
由于工程建设的部分业主、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等相关责任主体对能源短缺的危机意识仍没有整体的观念,总从微观的角度看问题,没有认识到能源短缺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根本性的制约因素,要可持续的发展经济,不能仅仅依靠“开源”,还要积极的“节流”。一些业主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对其所建的工程没有把建筑节能列入施工范围,相关的建设责任主体甚至逃避建筑节能的施工监管,认为建筑节能不会影响到房屋的结构质量,以可有可无的态度来对待。如一些办公楼工程,建设业主往往在招投标时为节约造价就把节能的项目剔除掉,对建筑节能的意识认识不足。还有一些项目工程已施工完毕,施工、监理单位甚至连节能计算书都没有见到,导致现场使用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与节能计算书不相符。
2.2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欠缺或不足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是指导现场节能施工的理论文件,一些施工现场仍存在部分未编制节能专项施工方案或建筑节能专项方案没有针对性,没有材料指标、细部及施工验收等方面的要求,不能指导现场的施工;方案与设计文件不符;方案未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或审批流于形式;方案未与相关工程变更相同步;一些监理单位未编制节能监理实施细则,没有材料送检计划、质量交底等资料,无法对工程节能监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指导性文件。甚至有的节能专项施工方案直接从网上下载而来,工程名称与工程地点都出现明显错误,更别说指导施工了。
2.3施工现场对节能材料把关不严
进场的节能材料需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施工现场往往为了赶进度对材料进场复验检测报告未出、即使用或不按要求进行复验即使用;现场材料堆放随意性大,无明显标识且出厂合格证等相关质量控制资料不齐全;材料的实体质量与送检合格的不一致或以次充好不符合设计的指标要求等。目前市场上节能材料五花八门,时常有“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发生。另一点就是节能材料检测周期较长,施工企业不会提前把材料进场见证取样送检,往往材料进场复验检测报告未出来就开始使用了。
2.5节能施工现场的实体质量差
墙体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墙体裂缝、保温达不到要求。原因有:砌体材料或龄期不符合规范规定或湿砖上墙;使用专用砂浆砌筑;墙体材料混砌及细部未按要求进行施工;外墙板料的预埋或后置锚固件数量、位置、锚固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后置锚固件未进行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保温板的铺设及细部处理不符合规范规定;使用外墙浆料保温未按厂商提供的配合比拌制,现场随意掺加水且掺加水泥和砂;未按要求留置同条件保温砂浆养护试块或试件无标识,保温层施工中采用普通砂浆打饼和冲筋,或墙面未做找平层用保温浆料替代找平层,找平层的厚度、平整度、垂直度较差;抗裂加强网与砂浆施工不当,墙体各基层处理未使用专用的界面剂,抗裂砂浆无配合比设计,现场随意拌制,加强网的细部设置及材质等不符合要求;门窗节能工程未按设计要求进行,如擅自变更门窗材料及尺寸,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未采用增强发泡剂等弹性闭孔材料填充,表面未用密封胶密封,有膜的玻璃反向安装;屋面节能及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的一些细部、节点构造不符合规范要求,居住建筑的梯间、公共区的照明未采用节能自熄开关、调关或降低照度等节能控制方式。
三、民用建筑节能的对策
1、完善建筑节能市场机制
建筑节能领域是市场机制尚不完备的领域,缺乏利益驱动。从最终消费者来看,建筑能耗与消费群体的经济利益缺少直接关系,同时市场对节能建筑需求不足,与非节能建筑相比,价格较高的节能建筑很难形成竞争优势,进而无法形成基本的利益驱动,导致建筑节能市场运作难以启动。政府应对建筑节能市场失灵进行探究,从政府、开发商、银行及金融机构、业主等市场主体提出对策建议,实施激励政策,进而培育建筑节能市场,发展建筑节能产业。
2、完善对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市场主体的监管制度
加强建设工程节能质量的政府监督管理,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参建各方建筑节能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工程质量检测、监理及竣工验收备案等各环节的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及建筑节能标准,完善建筑节能资料管理,设计文件、图审合格证、设计回复、节能计算书等资料要第一时间交接给施工、监理企业,使建筑节能标准与时代同适应。
3、加强对建筑节能材料及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管
首先,作好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监管。应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审批情况进行审查监督,重点检查方案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审批程序的完整性。其次,作好施工过程节能变更的监管。工程全过程均应将设计变更列入监管重点,所有涉及建筑节能效果的设计变更均应由原图审机构审查合格,出具相应部分的施工图审查报告书,并在变更的设计文件上加盖审查专用章方可生效;第三,加强对所用节能材料及设备的监管。把好节能材料设备的报验资料,所用的材料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设计文件及合同约定的要求,如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是否齐全、有效,并与实物相付,尺寸、外观等符合要求,进场复验报告的项目、参数及抽样批量是否与相关验收规范相符。第四,加强对实体施工质量的监管。重点检查其是否按设计文件进行施工,施工的工艺是否符合要求,隐蔽工程要做到随做随验,相关的现场试验是否有进行检验等,如对墙体保温工程要重点抽查其涉及安全的环节:自保温墙体的拉结、顶砌和构造柱、压顶梁的设置,外保温板的粘结、锚固等,实体抽查保温层厚度问题,按照《无机保温砂浆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34/T1503-2011)要求不允许出现负偏差。验收前应完成围护结构节能构造实体检验及保温板与基层的粘接强度现场拉拔试验,后置锚固件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以及饰面砖粘接强度现场拉拔试验等。
4、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所提及到的“节能建筑不节能”的问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节能意识还有着需要改善和加强的地方。首先足政府的相关部门,他们作为节能建筑的建设的监督者应该提高自身对节能建筑的理解和认识,充分认识到节能建筑对整个社会所起到的作用,就会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加强自身的监督工作力度:其次,节能建筑的开发商也应该提高自己的环保节能的意识,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影响到节能建筑的正常使用,避免出现建筑节约能耗不符合政府标准的情况:再次,就是建筑居民自身节能意识应该得到加强,通过政府的节能政策的倡导,居民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注意到能源消耗应该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对建筑节能设计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建筑节能设计方法在新时期有了很大进展,同时城市居民在商品房选择过程中也将建筑节能作为一项主要标准,所以我国建筑行业以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这样才能在新时期有效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这对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皮波.探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28+31.
[2]刘超.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建设,2014,03:76-77.
关键词:暖通工程 施工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存在问题 措施
日益提高的建筑质量要求以及人们逐渐提升的居住环境舒适度要求,均要求建筑暖通施工必须具有较高的施工保证。但是暖通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空调、采暖及通风等系统,安装起来较为复杂。复杂的施工工序和较多的施工环节则不可避免地出现施工问题。暖通安装工程的预埋及预留工作一般是桩基工程结束后就开始。但是,我们都知道,暖通工程的绝大部分工作量都是在整个建筑工程的主体封顶后进行的。如果想要做好暖通工程的施工,那么就要在工程动工前,认认真真做好施工计划,而且要依据现行规范、设计要求等进行全过程管理控制,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1 暖通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暖通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在大型建筑工程中,暖通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分项目施工工程,也是当今民用建筑安装工程中的施工难点所在。建筑物能否正常的使用由建筑暖通工程的安装施工质量决定。暖通工程施工涉及到众多因素:如图纸、资金、进度、成本等,因此,一定要加强暖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有一个全面综合的掌控,才能将暖通工程管理控制得又快又好,否则,将很有可能造成工程质量的问题和企业的经济损失。当前,暖通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图纸设计问题。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很早就实行了施工图审查制度,实行施工图审查制度以来,设计人员在执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定及标准等方面的意识大大加强了,施工图设计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目前基建项目多,工程类别杂,所以在执行设计规范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做法。当前暖通工程图纸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设计说明内容不完整,其次,平面图和系统图深度不够,关键内容出现遗漏和忽略。
设计图纸在暖通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相当于指路明灯,如果没有它,那么施工就无从谈起。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设计的图纸都是合格的。有些时候我们在施工到一定阶段,会发现图纸不符合现场情况,有时还会出现设计人员要求使用的材料与整个工程不符,有时设计人员的设计可能完全出了差错。所以,如果一味地盲从图纸,很有可能造成工程返工。出现这种情况后,虽然主要责任不在施工方,但毕竟延误了工期,造成了经济损失。
1.2 资料管理问题。施工资料是暖通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内业整理管理论文和外业施工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暖通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施工管理是贯穿于始终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暖通空调工程的每个工程部位和施工阶段都要对施工的资料进行确认和签字,这是为了很好的遵照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相关标准。因此,暖通工程从预埋开始的报验资料到最后的联合试运转资料都需要监理单位或业主单位的认可和签证。到施工结束时再去补签资料,不仅签证困难,其真实性也会大打折扣,发生问题也不容易补救。
1.3 暖通工程资金配置问题。资金问题是制约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暖通工程中也是如此,为此,资金的合理配置成为当前建筑企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暖通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两个核心要点是资金和进度,它们很大程度决定了整个暖通工程质量的好坏。我们知道,如果想要解决好资金的问题,要不断地与对方沟通,取得一致意见,让建筑商按时拨放工程款,保证工程用款,同时自己也要积极主动地自筹资金,保证工程进度。除此之外,还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人员、材料和资金基本协调一致,按照制定好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作业。
1.4 工程进度控制问题。暖通工程虽然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配角,但是对其进度控制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顺序和整个进度。因此,在制作施工进度计划时,要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和其他分项工程施工的协调,及早做好计划,在工程施工时要及时调整,防止窝工和工期延长情况的发生。还要做好材料管理工作,供应时间、市场的价格等,管理人员都要掌握详细信息,保证施工中物资的供应。
2 加强和改进暖通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暖通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就很大程度的会影响到最后的工程质量,其也是施工管理人员事前进行制约的手段,这是指导一线施工人员正确施工的技术文件。在实际的暖通空调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的工序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且施工的工艺不尽相同,这就相应的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加强对施工前技术交底的重视,确保施工的技术要点要完整、可行、易懂,使施工人员更加容易的理解。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到了关键技术环节,施工管理人员要亲自到达施工现场去检查,正确的指导工人施工,防止在施工中事故的发生。为了防止在工程施工中出现问题或者出现事故,我们一定要事先做好各种准备,实现在一个动态中来进行管理控制,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控制,将损失消灭在萌芽状态,即使出现损失,也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在暖通工程施工前,一定做好准备工作,要统一规范图纸要求,熟读图纸。在接到一个暖通工程之后,我们主要任务是熟悉施工图的基本要求,特别需要了解风管和水管道的安装位置以及主要设备、风口的合理位置,需要认真的了解设计图所要求的设备和材料的规格型号等技术标准,所采用的设备及基本材料的品牌,严格控制暖通工程进场的材料,为工程施工的质量打好基础。
2.2 控制好暖通施工材料质量的检验。对一切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进场,更不得使用。
我们都清楚,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暖通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最后的工作即收尾工作,所以尾期工程一定要做到完美细致,尽量不出现任何问题,无论是施工单位采购材料还是甲方供应材料,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对其规格、型号、质量进行全面严格检查,对质量检查合格单、合格证件检查不合格的不予进场,要求必须各项测验报告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
2.3 暖通工程的质量管理应该符合环保要求。在暖通工程中,暖通设备的噪声及锅炉房的烟囱高度应符合环保要求。首先,要看设计时有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其次,还要弄清楚这些设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仅要根据工程实际做好施工计划,而且要依据现行规范、设计要求等进行全过程管理控制。否则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损害建筑公司的形象。
2.4 加强监理工作。大家都知道,因为暖通工程属于配套专业,这样很多不足等到交付使用才会被发现,暖通工程监理师应做好全程监理,具体包括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的监理工作,避免最后发现质量问题。同时,建立暖通工程施工质量制约点信息库保证工程的质量,监理工程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建设部所颁布的最新有关信息,在工程监理中,执行最新的标准。
2.5 资金与进度一致。在暖通工程的施工中,确保工程进度和资金的一致性,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好坏会受到进度和资金一致的影响。施工单位就施工的进度不断的提醒建设单位要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及时将工程款拨放,另外,还要相应的管理好流动资金,避开资金上的不足而影响工程的进度和工程质量;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施工计划,做好采购的管理,保证每个施工阶段有物资,同时又不出现堆积等现象。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暖通工程新的技术工艺的不断涌现,人们对建筑中暖通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暖通工程在整个建筑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暖通安装工程的施工,必须认真翻阅图纸,联系工程实际做好施工计划,并依据现行规范、设计要求等进行全过程管理控制。以更低的成本、更精湛的工艺进行施工。努力改进暖通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钟远来.暖通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建设监理,2007(1).
[2]陈宁.试析暖通工程施工中应注意问题[J].科技促进发展,2009(5).
[3]徐淞华.浅析暖通工程质量管理[J].工程管理,2008(3).
[4]崔江玲.水暖施工中常见问题简述[J].山西建筑,2008(4).
[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S].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S].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rse and specialty's integration, the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integration" mode is advocate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ilding Architecture course's projectized reform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itiatively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rain high-end skilled talents for society.
关键词: 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项目化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uilding architecture;course;projectized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230-03
1 课程和专业一体化发展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以《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0]8号)、《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建筑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培养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行业标准为依据”的原则,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引入建筑行业企业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和相应的教学资源,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实践,辐射和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推行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我学院自2011年以来,逐步推进整体性教育教学改革,专业教师均通过了“项目教学法”能力测试。本人主讲的《房屋建筑学》等课程实施了“项目教学法”,开展“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素质渗透、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广到专业核心技能培养阶段的其它课程。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实际工作过程,以任务或项目设置教学情景,做到一个教学情景就是一项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系统的工作过程,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训场所,做到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明确任务、制定计划、任务实施、评估成果”等学习活动,获得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由学生自己设计及实施工作过程,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
生存。
3 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项目化中的保持
《房屋建筑学》课程项目化改造后称《房屋建筑设计与构造》,新课程保持着旧课程的几个方面:
①前导课程:《建筑受力分析与计算》、《建筑材料及性能检测》、《施工图识读》。
②后续课程:《基础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
③课程地位:《房屋建筑设计与构造》是建筑类专业的缩影,是一门专业技能基础课程,是所有建筑行业人员都应该掌握的专业入门课程,课程地位显要。
④知识能力要求: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使学生具备从事建筑工程实践所必须的房屋建筑设计和房屋构造设计技能,并为学习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初步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构造及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一般建筑构造设计基本能力;具有一般建筑设计的初步能力;提高识图及绘画技能,能看懂与绘制建筑施工图。根据所了解和掌握的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知识,能进行建筑初步设计如单元式住宅楼设计、学校教学楼设计、学校办公楼设计、单层工业厂房平剖设计,以及建筑构造设计。
4 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项目化中的创新
4.1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必要性
4.1.1 学生特点 学生从小到大看房屋建筑都是“瞎看”,对没有具体成果的“被动盲目学习”普遍缺乏兴趣。而他们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
4.1.2 原来的情况 ①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②内容:建筑设计概论、建筑平面设计、建筑体型与立面、建筑剖面设计、民用建筑构造概述、楼电梯与坡道、基础与地下室、墙体、门窗与遮阳、楼地面、屋顶、变形缝、建筑防火、建筑节能、工业建筑概述;③教法:以理论教学为主,先理论后实践,完成教学任务后考核,结束课程教学;④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教学互动效果差,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没有目的。无法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⑤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
4.2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简要思路
主要依据本课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将本课程改造成3个大项目。这3个项目相互结合形成综合项目。
4.2.1 课程面向的岗位 毕业生经过初次及晋升岗位(如图1所示)之后可以迁移岗位,迁移岗位有:房地产估价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房地产经纪人、建造师。
4.2.2 课程教学目标 ①能力目标:具有教学楼、住宅楼、办公楼建筑设计的能力;具有房屋构造设计的能力;具有基础构造设计的能力;具有墙体构造设计的能力;具有楼梯间构造设计的能力;具有屋面排水及节点设计的能力。②知识目标: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基本原理;掌握房屋构造方法和设计基本原理;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料,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4.2.3 项目设计的理念 房屋建造过程简单表述为: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我们构建基于房屋建造过程导向的课程,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造,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房屋建筑设计与构造》3个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建筑设计与构造设计的方法和技能。
4.3 课程项目设计
4.3.1 课程项目设计概况 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中,根据本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专业核心技术技能为主线,依据工作任务标准以及岗位能力要求,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将原课程知识点整合于3个项目中(见表1),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训练内容。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为原则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出以项目为驱动、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表1中,项目1体现选择的多样性。讲解内容以教学楼项目为主,在实训内容中提供多个实训项目的任务书,供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最熟悉、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楼设计”作为项目比较容易做。选择“单元式住宅楼设计”、“行政办公楼设计”等作为“项目”也可以。
4.3.2 典型项目设计举例(表2)
4.4 典型项目实施举例
4.4.1 典型项目的教学设计(表3)
4.4.2 典型项目的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步:教师布置项目内容。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规范,将本课程中的指标进行归类,确定本项目需要测定的所有指标。学生分组,确定组长。
第二步:各小组分组现场考查讨论。通过“分组考查讨论法”学习与项目直接相关的知识,研究、选定工作方法。讨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第三步:各小组分组设计与计算。
第四步:对计算的数据分析。对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其合理性,对不合理的数据分析存在原因,及时发现错误,得到正确的数据。
在第三、第四过程中,教师全程跟踪检查、指导学生计算与设计的情况,随时答疑解难,随机提问考核,将考核情况作为小组或学生个人成绩评定的依据。
第五步:考核评价(见表4、表5、表6)。各小组提交计算书,分组讨论总结,每小组派代表集中汇报工作情况,教师集中逐一点评项目实施情况。
这种教学方法直接以项目为载体,目标明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积极性高;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学互动,教学效果好。
4.5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预期效果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预期效果: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以设计任务为驱动,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掘和提高。最终将提高学生在后续毕业设计的独立性,增强在工作岗位中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
以学生为本的活动实践,学习项目贴近生活化、学习情境仿真化、练习真实化、任务案例化。能够让学生发现、探究、学习新知识,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及个体差异,鼓励合作学习。
这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会出现老师费劲去讲学生却昏昏欲睡、意见很大的现象;将理念渗透到实践中使学生的理论学习目标明确、有动力。一体化教学方法解决了理论教学难点,突出实践教学,强化专业技能。
4.6 课程项目化改造实施的可能性
目前已经有理论和实训教材,可以整合成理实一体化的教材。如果配置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并且设备与项目教学内容相匹配,那么课程项目化改造是可以实施的。
注:获2013年广西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杨博,张选平,邵利平.基于PDDL的Web服务组合方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02).
论文关键词:防排烟系统;自然排烟;正压送风;机械排烟
1 高层防排烟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
1.1 自然排烟设施不能达到排烟要求
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要求,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不超过l00m的民宅,最好设置自然排烟系统。自然排烟是一种建造经济、设置简单、容易操作、维护也十分方便的排烟系统。但是,一些使用自然排烟系统的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不能按规范进行,导致了工程完工之后,所建设的自然排烟设施并不能达到要求或不根本具备排烟作用,具体的来说,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然排烟窗的位置设置不当:从排烟的效果考方面虑,排烟窗应该设置在尽量靠近屋墙上部的位置。但是,现在在相当数量的工程中,可能是出于外墙美观,甚至仅仅为了工程建设的方便,自然排烟窗并不是设置在墙上部的,而设置在了中部甚至下部,距顶板的距离较大,非常不利于自然排烟。
(2)自然排烟窗的开窗面积不符合规范:《高规》对采用自然排烟部位的开窗面积均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部分设计人员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认真计算,或将固定窗的面积计算在排烟窗面积之内,导致部分工程排烟窗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直接影响排烟效果。
(3)排烟窗的安装高度较高或者缺少便于开启的装置:按相关规范要求,排烟窗的开启装置应该以便利和快速为设计基准。但在一些建筑的设计中,排烟窗的设置高度较高、开启困难,有的甚至变为固定窗完全无法打开,这一点相当不利于火灾情况下使用者的自救。
1.2 机械防烟设施的设置问题
在机械防烟设施方面,设计和建造时容易出现送风道截面尺寸过小,送风口尺寸、正压送风系统余压值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现象,这些现象会直接导致送风口实际送风量严重不足,开启门洞处风速近似于零的情况,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相对复杂,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1)风机选型不当:按规范要求,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当计算值和规范规定的值不一致时,应取两者中较大值。有少数设计者因忽略这一点而直接按规范给定的值确定送风量,就有可能会导致所选用的风机风量偏小,不能满足要求。
(2)送风道设计阻力打导致风压损失:在实际工程验收时,有时会发现发现送风口尺寸以及所选用的风机风量和风压均能满足设计规定,但送风口实测风速却很小,或是离风机较近的风速很大,但稍远一些的风口却没有风现象,这种情况显然是难以满足设计要求的。究其原因,一般都是由于送风竖井的施工达不到标准,漏风严重所导致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工程,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送风道的尺寸偏小,砖、混凝土风道内壁粗糙未用水泥砂浆抹平整,管道连接不严实,常闭风口关闭不严密,漏风十分严重,导致送风口的风速、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
(3)重复设置自然排烟系统与正压送风系统。对于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l00m的居住建筑,按《高规》要求,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有的工程在上述部位同时又采用了自然排烟,导致火灾情况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与自然排烟窗同时开启时,防烟楼梯间难以形成正压,达不到防烟效果。
(4) 未设置合用正压送风系统的压差调节装置。按规范要求,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目前很多工程的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没有设计压差调节装置,无法满足楼梯间的余压值高于前室的要求。
2 防排烟风机的配电不符合规范要求
2.1 风机的供配电达不到高层民用建筑负荷级别要求
防排烟风机属于消防设备,其供电应为一、二级用电负荷。但实际工程中有的供电线路不是接自消防电源,而是引自普通配电箱,有的设计采用单回路配电线路,有的设计未设末端电源自动切换装置,上述供配电均达不到一、二级用电负荷要求的专用双电源回路且设末端自动切换装置的规定。
2.2 配电线路的敷设安装不符合要求
按规定,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的配电线路应采用耐火或阻燃电缆、导线在封闭式防火电缆桥架及封闭式防火金属线槽内或穿焊接钢管敷设,暗敷时应敷设在混凝土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明敷时金属线槽、金属管均应涂防火涂料保护。但检查中发现有的施工班组因交底不到位,随意地将防排烟风机配电线路穿PVC塑料管,或在吊顶内敷设时虽然穿金属管但未涂刷防火涂料,并存在用普通电缆线取代耐火、阻燃电缆线现象,难以满足线路的防火性能和应急用电的需求。
2.3 防烟分区无挡烟设施或设施不符合要求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设置的机械排烟的部位没有按规范要求在吊顶下设置挡烟垂壁,尤其是二次装修时,有的甚至将原有的垂壁打掉。一些地下车库虽然采用了建筑的梁充当挡烟设施,但是排烟口却均在梁下安装,这时梁就起不了挡烟垂壁的作用。 转贴于
2.4 防排烟系统失效
一般说来,防排烟系统仅是火灾时使用,平时除了例行的定期检查外,系统基本上是不运行的。参照达尔文“用进废退”理论,合格的系统如果长期闲置,也有可能由于人为因素:如产品制造局限,防排烟阀门易熔片脱落;维护管理不当,传动机构锈蚀,控制系统失灵无法响应动作等等。平时未被发现的隐患,在火灾发生的关健时刻往往引起运行故障,使得系统不仅不能起到控制烟气、帮助扑救和人员疏散的作用,反而使系统的风道成为烟火蔓延的“走廊”。
3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3.1 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方面抓落实
首先,消防监督部门加强防排烟系统工程的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监督工作。其次,明确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防排烟系统,必须由具有消防工程施工资质的工程公司来安装施工。
3.2 从功能划分上,强调防排烟设施的重要性
所谓“消防防排烟系统”,就是一个包括排烟风机、送风风机、风管或风井、各种排烟防火阀门、风口以及联动系统等设施,直接受消控中心控制的、具有独特功能的、与生活通风和空调系统完全分开的系统。只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消防系统,与“自动报警系统”、“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平行分列在一起,才能促进人们在消防工程实践中重视它、完善它,而不至于把它忽略。
3.3 从设计环节开始严格执行规范
设计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规范的设计才能杜绝或减少防排烟系统的先天隐患。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国家规范要求对防排烟系统进行单独设计、制图,并冠以“消防防排烟”施工图图名。因为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规定,防排烟系统不宜与空调系统兼用,所以建议开发商不要片面追求节省资金,而要明确防排烟工程的消防工程属性,提醒参建人员防排烟系统属于消防工程施工图范围。
3.4 从施工环节加强工程中监督检查
施工过程是将工程设计转化为成品的关键过程,因此,施工单位不仅要在建筑时严格按照规范施工,还要建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而对于防排烟系统来说,在建设前,其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在安装之前要先进行现场验收,以确定如防火阀和排烟阀这一类的设施符合相关的消防产品标准,而涉及隐蔽工程的,要在在工程隐蔽前,经监理人员验收及认可签证后方得执行隐蔽。另一方面,防排烟系统建成之后,要进行联合试运行,发现问题及时调试,直至其符合设计与消防的规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够进行模拟状态下安全区正压变化测定及烟雾扩散试验等,直观地对系统的整体质量加以检验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