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

创意思维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意思维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创意思维论文

第1篇

1.1取决于定位的商品影视广告和其它形式的广告一样,其目的是引起人们对商品的注意和兴趣、促进销售,而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因此,成功的广告创意应该以商品的各种真实资料为依据,如商品的外在形状,内在特质等,并对此进行逐条逐点的分析,找到商品所具有的特色,然后,以它的亮点作为铺垫向消费者展示,与消费者的可能关注点相连接。离开了定位商品的真实资料虚谈广告,其创意再好,也是凭空捏造。无的放矢的创意广告,丧失广告真实性,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会导致广告活动的失败。因此,影视广告的创意思维必须依据于定位产品的内在特性和它的实用性,才能取得有效的惊人效果。

1.2依据于消费者的关注点消费者的关注点是影视广告创意思维不可忽视的落脚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意识也逐渐趋向成熟,人们消费的价值观和欲望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商品的丰富多样、琳琅满目和营销思路、营销观念不断更新,使广告创意思维越应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以市场为背景,对消费者及其消费行为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其消费动机、消费心理,测定出消费的因素、地点、范围、方式和数量,测定消费者使用商品的时间、场合、目的及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通过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分析,找到消费者的关注点,告知消费者产品所提供的利益、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并善于发掘产品有效价值,满足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期望。

1.3根植于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沉淀丰富而厚重。因此广告创意思维时不可忽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张扬。可以说,家喻户晓的、受到广泛赞誉的广告是深深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例如,1996年张艺谋执导的五则爱立信企业广告《父子篇》、《夫妻篇》、《师生篇》、《爱情篇》、《代沟篇》通过对普通人们的生活描述、各种情感的流露和展现,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心,而且还能够激发人们去思考、反思自己的生活,寻找生活的高质量,这种情感又很自然地转移到商品身上,因此这组广告的创意成功,荣获了香港4AS广告创作大奖“金帆奖”。由此可见,影视广告创意应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把握民族文化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意思维的表现类型

在影视广告中,创意就是表现主题的新颖构思,其作用就是用最具表现力的手法使消费者在接受广告信息时能引起注意,起到诱导消费者的积极心理情绪和购买欲望。各种形式的影视广告都有其自身的创意,其表现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故事展示型故事展示型是影视广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故事情节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能使观众与广告内容产生自然交流。如山东电视台《消费栏目》宣传篇中的“消费者自述”广告:镜头中一位带眼镜的中年男子,站在自家门厅内,用山东乡音叙述了一件令人痛苦而又麻烦的事件。原来是因为买了一件假皮衣,自己找商场领导,拖了几个月也未能解决。画面中,他无奈时拨打栏目热线,栏目马上派人调查,帮助解决了问题。这个广告篇的镜头虽效果平实,画面简单,但创意较为新颖。消费者站在自家门厅内,用乡音叙述,一开始就缩小了与观众的距离,让人感觉自己并不仅仅是观众,而是关系到自己的生活,像是讲述自己的故事。此篇广告与一般商品广告不同的是,其目的在于树立电视台栏目的形象,使观众喜爱这个栏目,并且积极参与。

2.2解决问题型解决问题型是影视广告表现形式中比较容易被观众接受的一种。“据奥格威的研究结果表明,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的广告要比其它类型的广告有效4倍,这也是一种很有促销力的传达方式”。例如,上海灵狮广告公司奥妙洗衣粉———“红番茄篇”的广告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其创意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择家庭主妇做介绍,使产品增加了可信度。其二是用动画表现产品的特点:让一群奥妙小白人去搓掉污渍,强调不用手搓,从而使观众加深了印象,提高购买的欲望。最后广告以一个红番茄贯穿全篇:顽皮的红番茄飞速旋转从天而降,弄脏了女孩的衣服,闯了祸,在遭遇奥妙之后,红番茄的傲气一扫而光,在奥妙洗衣粉面前灰溜溜地逃走了。情节设计得诙谐幽默,使枯燥的产品介绍变得生动形象。此类广告要达到的目的是为消费者解决难题,因此用观众自己的话来表达,至于商品的特色和优点,应在介绍商品与解决问题之间恰到好处的提出,达到广告促销产品的目的。

2.3情感联系型以情感为诉求重点来寻求广告创意,是当今广告发展的一个趋势。因为在一个高度成熟的社会里,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日益成熟,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与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和情感相一致的感情消费,而不仅仅注重于广告商品的性能和特点,因此,若能在广告创意中注入浓浓的情感因素,便可以打动人,从而影响人。许多成功的广告创意,都是在消费者的情感方面大做文章。例如,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广告:一天傍晚,一对老夫妇正在进餐,电话铃响了,老妇人去接电话,回来后告诉老先生:“是女儿打来的电话。”老先生问:“有事吗?”老妇人回答:“没有。”“她说她爱我们。”俩人顿时相对无言,激动不已。这时广告中出现旁白:“用电话传递你的爱吧!”这则广告从最易引起人们共鸣的亲情入手,通过远在千里之遥的子女,用电话向年迈的父母传达爱心,而赋予电话以强烈感彩,营造了一种浓浓的亲情氛围,最后则水到渠成地推出要宣传的企业———贝尔电话公司。整个过程自然得体情真意切,有很强的感染力。

2.4警示型警示型广告一般都是强调人们要引以为戒的公益广告。淮北有线电视台广告部《拒绝珍爱生命》就是一则优秀案例。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人都应格外珍惜。是威胁人们生命的最可恶敌人,将与生命相提并论,自然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在这则公益广告中,创意人借用一枝美丽的鲜花因为注射了而枯萎这一象征手法,配以艺术效果,不仅避免直接拍摄一个濒临死亡的吸毒者惨不忍睹的场景,而且也引起人们的想象,进而引发人们对吸毒者的惋惜,对的憎恶,以达到“拒绝,珍爱生命”的公益广告目的。随着画面的展示,观众进入创意人设计的情节而受到启发,随着广告警示语的出现,人们便恍然大悟,对这则“拒绝,珍爱生命”的公益广告留下了印象,使这一严肃的社会问题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第2篇

创意思维作为一种指导意识,如果在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能够开展极具引导和启发的教学活动,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较为完善的教学活动,将对学生成长起到极大的作用。首先,在美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美术设计的知识和内容,所谓创意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养成的,所以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过程,势必也是学生打牢美术设计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关键过程。其次,在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这一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智力等级,同时创意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因此,通过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创意思维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以及表现能力。再者,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培养有创新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及具备社会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相对与以往的传统美术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创意思维培养的新设计教学活动完全改变了以往过分重视技能培训,忽视思维训练的不良局面。而该项举措实质上是与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方针政策,乃至现阶段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可以说在美术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新教学改革的方向及要求。同时创意思维的训练实质上也是心理素质提升的过程,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心理元素,可以有效稳固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学生创意思维水平的提升过程也是学生悟性提升的重要过程,可以说通过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全面成长。最后,美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教学活动,并不是直接对素材进行直观模仿,而是经过对大量基础信息的收集和掌握,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将美术设计知识理论提升为相应的逻辑思维和能力。而通过创意思维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确保整个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全面、完善培养。由此可见,创意思维教学活动是美术设计的关键和内核,作用不可替代。

二、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方法分析

美术设计教学不仅要学习美术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艺术设计创新创造能力。学生创意思维对美术设计创造的独特地位及作用影响,决定了美术设计教学开展过程中,必须将学生创意思维培养当做重点和关键来培养。虽然学生学习都会有一定悟性和理解力,但学生的拔尖、提升必须依靠一系列美术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美术设计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一)构建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沟通的思维培养方式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美术设计上有所创造,有一定创新,就必须构造轻松和谐、积极平等、高效引导的课堂环境和氛围。通过教师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互动教学重点、教学问题、思路看法,通过教师与学生良好和谐的关系建立,最终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大提升,从而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比如美术设计中最重要的三个元素就是对点与线和面的处理方法,所以在开展美术设计课堂的创意思维训练初期,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点有关的事物。而点作为美术设计的基础,从实质上看,都不一样,这一点完全可大可小,而点只是构成整体内容的最基本形态,点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从理论角度讲和分析,那么学生不仅对点的作用、地位及特点认识不清楚,同时也会越学越糊涂,很容易陷入误区,所以,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思索生活中存在的“点”,于是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快就被打开,学生也在积极想象与点相关的事物与内容,通过对学生的回答、发言进行互评和点评,学生的成就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其创新意识和思维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灵感得到明显激发。而在教学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将“点”、“线条”、“平面”的思考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同时又要求学生结合最简单、最基础的内容做一美术设计创意思维作业,就以“点”、“线条”、“平面”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而且整个美术设计不限制写实与抽象,完全靠学生的灵感来设计,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激发和启迪。事实上,基础最简单,也是最难,只有对基础理论知识把握到位,整个学习活动才可能落到实处和具体。而引导学生想象、发问、答疑、加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意升华发展的过程。通过教学引导,实现学生理解过程“质”的飞跃。

(二)结合教学要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尤其是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就必须把控好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要做好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同时这一教学安排必须结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成长实际来开展,不能盲目增加内容,也不能照抄照搬,一成不变,毫无创新。因此,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美术设计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提升教学课堂的灵活性,给学生更多课堂的主动性和选择机会。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发问,而教师要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寻找个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学生成长根本出发,确保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主动性。比如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时,坚决不能给学生讲解脱离学生理解范围的内容,同时要注重教学进度的把控,要注重班内学生的层次性与差异化。积极鼓励学生质疑课堂内容,让学生从多种思路理解、认识美术设计活动。通过推动全体学生的探讨思考,最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升理解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要及时解答,正确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创造,坚决不偏听偏信。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问题思索水平、材料汇总能力以及问题解决处理水平。而当学生一旦掌握情况较差时,必须及时开导,保障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设计。

(三)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意和思维,全面提升学生基本素养

教学反馈靠的就是学生的作业,具体到美术设计课程来说,实质上就是学生的作品,而针对学生作品的评定,应该保持较为宽松的姿态。不仅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同时要鼓舞学生充分结合个人兴趣进行作品创作。要让学生学会创新、联想和探索。在对学生态度上要和蔼,但是有一定必须严格,就是要求学生积极观察生活,让学生将美术设计的新理念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而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体会和把握到创新意识的精髓和核心就是创意,可以说一旦学生具备了创意思维,不仅能够推动美术设计教学水平提升,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大进步。而这也是培养全面完善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美术设计作品,直接了当的将个人思维展现出来,帮助实现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三、结语

第3篇

在服装设计活动中,设计者们应用创意思维具有诸多方式方法,其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有异质同构法、主题构思法、解构重组法和想象设计法。

1.1异质同构法发散与收敛思维主要应用玉异质同构设计中,异质是指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造型形成的相对立的因素,由于面料的物理性质不同,其表面的质地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如坚硬、柔软、粗糙、光滑等。一种面料设计出各种服装,不免单调乏味,缺乏创意,而运用异质同构设计于服装设计中,利用这种设计语言,寻求视觉上丰富变化的效果,给人明快、强烈、清晰的设计美感,形成一种颠倒错位的对比变化。

1.2主题构思法创意思维在主题构思法中的应用,主要借助于其中的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服装设计的主题是设计作品的灵魂与核心,是以具象或抽象的素材构成的,根据主题景观或事物的表象感觉,通过服装造型的某些因素和色彩的特征,再现主题的整体风貌,将主题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流行时尚完美呈现。

1.3解构重组法所谓“解构重组”,就是将人们熟悉的事物有意识地视为陌生,将原本完整存在的形式肢解为零碎的个体部件,如服装中的口袋、衣领、袖子、门襟、衩口等,将这些被肢解的部件视为独立的设计元素,重新组合,组成全新的东西,从而获取新的意义。服装的结构重组设计并不局限于对服装本身的肢解,它是一种创新设计的方法,通过解构打散的方式,冲破原有事物的固定组合模式,这包括约定俗成的服装款式结构、色彩搭配、面料组合、固有的图案花纹形式等。

1.4想象设计法服装设计需要想象与联想,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很多都是来源于自然界美好的事物,如设计者以鸟类的羽毛颜色作参考,从中提取出和谐的颜色,并将之运用于服装中,这些都是受联想思维的影响。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类比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想象思维是主动性、生动性与独创性的综合反映,是创造思维能力的主要表现。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对于服装创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度极大、赋予激情与情感的思维方式。法国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可见,没有想象就不会产生丰富的情感和激情,更不会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服装,也无法塑造出人们理想的着装形象。

2创意思维对于服装设计的意义

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创新意义非常强烈的前沿学科。在经济和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对于设计创意的消费需求源源不断。服装设计中最为灵魂的部分,就是要求设计师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将寻常之物翻出新意,进行创意设计,以满足于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设计师运用纵向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来推测未来服饰的主流,如复古走向、自然、现代感与民族风。极简主义,优雅精致,也重新风行,时装款式更加趋于舒适自由。尊重人的自由意志,满足人类多样化的服饰需求,将是未来服装设计活动所遵循的大原则。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生活理念的进步,都将使未来服装设计的理念产生质的飞跃。服装的向前进步离不开设计师的灵感和创新,想要设计出舒适美观的服饰,也在不断鞭策设计师应该努力探索新方法、新技巧,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4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战略

21世纪以人的创造性和智慧为核心要素的创意产业蓬勃兴起,已成为世界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为加快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各省市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制定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经济质量的必备前提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提升区域经济质量的必备前提。文化创意产业与优势产业的结合,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逐步改变过分依赖传统支撑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将拓展新的空间,而且还可通过对工业、农业等其他产业部门的融合、渗透,把文化创意、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产业“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从而带动区域传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必要举措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仅仅具有经济学的含义,也具有较强的文化意味。文化、艺术的要素通常即是城市品位、城市素质、城市环境的重要指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素质,改善城市环境的必要举措。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形象、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才素质,亦可丰富文化生活、满足精神需求、提升城市人文素养,是打造文化高地,营造城市文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抓手。

(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精致的艺术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让创意和艺术文化顺利实现产业化的生产与流通,最大程度地在数量与质量上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的几大门类中,无论是信息服务业还是动漫游戏业的发展,还是教育培训业亦或是文化休闲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均会极大地丰富区域的文化市场,不断满足人民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中国城市之间已进入软实力竞争时代,单靠粗放式的资源消耗、廉价劳动力换取硬实力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软实力正成为国家形象和城市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善谋发展、主动出击、争取资源、上下联动壮大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与实力,繁荣文化事业,实现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谐协调发展的目标,是提升区域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一)审视资源

审视文化创意资源是规划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的前提。文化创意资源可分为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的精神资源。

有形的物质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载体,它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富有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如名山大川;二是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和文物,如名胜古迹;三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工艺、饮食文化资源,如菜系;四是文化设施与设备资源,如电影院。无形的精神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一是优良的精神传统资源,如历史传说:二是通过文化艺术体现出的艺术审美资源,如昆曲越剧:三是民俗风情资源,如生活生产习俗、社交礼仪习俗。

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对区域文化创意资源有非常深度的了解。所有战略的制定都有赖于资源基础,有什么样的资源才能确定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战略。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发达地区,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基础是发展“高技术含量和资本密集”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高地。中部地区有丰富而多样化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决定其走以文化资源为内涵、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西部文化资源如民族的、古朴的、文化的艺术要素和现代的、品牌的、市场的甚至是全球的开发理念结合起来,走市场化的西部文化资源开发道路。

(二)错位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科技水平以及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区,使我国的文化及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要在审视区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与周边及全国其它区域形成错位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差异也是优势,有了差异就有了竞争力。创意就是有差异,失去了差异化,谈何创意?谈何文化创意产业?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同构化、同质化比较严重,只有实施差别性发展策略,才能避免两败俱伤的现象发生。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在差异化的基础上,与周边及全国其它区域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增强集聚能力,构筑辐射高地。比如“长三角”主要城市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方面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差异化竞争的态势:上海的张江文化产业园区、南京的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区、杭州的动漫产业园区、无锡的工业设计园等。而“珠三角”的三个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以“广州文化,深圳设计,香港商业”的格局错位发展,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与影响力。

(三)整合资源

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坚持集聚发展、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要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以创意人才为支撑,以产业园区、重点项目为载体,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

1整合好历史文化资源。在全面了解区域资源的优势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找准切入点,对文化资源盘点梳理,整体规划,深入挖掘,科学合理开发。

2整合好资本。通过搭建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现政府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资本、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有机结合的资本融合。

3整合创意人才资源。创意人才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第一资源。创意人才资源整合得好,才能集聚起雄厚的人才资本,增强人才资源整体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通过环境引人、感情留人、项目聘人、投资育人,达到整合人才资源的目的。

4整合好载体资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中,要树立精品意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5资源整合市场化为基本取向。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整合不是对现有资源的简单相加,是必须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办事,要以资产为纽带,以资本运作为支撑,通过市场运作和产权交易,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在更高平台上的有机整合,让各种社会资源向高效文化创意产业流动。

(四)搭建平台

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和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之外,要促进文化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政府必须以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促进体系为抓手,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信息平台、技术平台、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市场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环境。

1搭建信息平台。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平台面向科研人员或特定行业,提供相关文献、成果转化、专家咨询等专业性的文化信息服务。例如,数字内容产业信息平台、影视产业信息平台、出版信息平台、旅游信息平台等,都属于专业文化产业信息平台的范畴。

2搭建技术平台。文化创意产业整合企业、高校及设计机构的设计研究与技术设备。为设计师和企业提供科学的设计技术支撑。以动漫产业为例,我国动漫企业几乎全是民营的,其共同特点是规模小、技术力量弱、资金人才缺乏,而动漫业是个高投入的产业,只有建立文化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才能迅速改变动漫民企“少资金一技术水平低一缺好作品一效益不高一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3搭建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依托专业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多方力量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引导文化创意企业加强对周边地市的业务拓展、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加强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机构)进驻、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交流会,努力搭建知识界、文化界和经济界的合作交流平台。

4搭建市场交易平台。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再到文化产业,都是在市场交易的基础上发展的。通过举办高水平的文化类会展(如:文博会、休博会、动漫节等)、产业园区建设(将园区打造成有较高知名度、相当规模的艺术品交易场所)及数字化交易平台等措施搭建文化产品交易平台。

5搭建投融资平台。通过出台相关投融资政策。开展“投融资项目洽谈会”、“银企联姻”活动,成立专门服务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引进国际国内优质金融机构,搭建融资平台。

6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举办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及专利信息运用培训班,普及知识产权保护认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监测平台建设。利用行业协会、机构的专业优势和市场信息优势及完备的监控档案,对发现有制假、售假现象的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进行动态跟踪监控,从严规范。营造出“以假为耻,以真为荣”的市场正气: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协作平台,利用行政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及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把行业协会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力量,实现更深层次上的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和协同模式,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协同”的协作配合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打击平台,形成“一处预警。分级联动”的全辖区联动机制。

(五)塑造品牌

文化品牌体现了文化创意的核心竞争力,对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文化品牌所具有的整合效应、聚集效应、增值效应、辐射效应、放大效应等,使得区域文化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使人、财、物等资源在区域市场快速聚集;使文化产业增值能力得以提高:促成文化产业链形成,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扩大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区域文化产业要赢得市场,就必须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

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化发展战略包括城市、园区、项目等层面。无论是那个层面,相互之间具有拉动效应,通过品牌化提高其附加价值与可持续发展。其一,是对原有文化的发掘,从历史的、民族的、民间的、现有的各种人文奇观中发掘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底蕴的文化品牌,深入分析所发掘的对象,把握其文化个性,并根据原有文化的内涵予以创造性的发挥。如《印象刘三姐》将“刘三姐”悠久的历史传说、桂林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与张艺谋这样的国际型导演创造性组合在一起,演绎出一个实景演出的品牌传奇。其二。创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富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品牌。创意是一个文化品牌成功所必需的。如“超级女声”、“蓝猫卡通”、“喜洋洋与灰太狼”等就是创意得以成功的典型范例。

(六)构建产业链

产业化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中国文化产业必须打造产业链,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中国文化产业面对国际大集团,“好比是单一步兵兵种和对方海陆空立体多兵种竞争”。与传统产业链不同,文化创意产业链是以创意为龙头、以内容为核心,驱动产品的创造,创新产品的营销,并通过后续衍生产品的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链条。在这个链条中,创意是核心价值,产业链通过创意的“价值扩散”来实现——原创企业通过合作开发、专利技术或者版权转让形式,把创意的核心价值扩散到周边关联产业中,形成长线生产能力,扩大产业链的规模。湖南省的卡通、动漫产业领跑全国同业,拥有国内第一个卡通原创驰名商标“蓝猫”以及“虹猫”、“山猫”等一系列原创卡通形象,年产值13亿元。这些主体产业如果能与儿童玩具、文化用品、儿童服饰、体育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链接,产值可能达50亿、100亿甚至更多。横店集团以影视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但带动了与文化创意直接相关的产业,也带动了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和体育等在内的大文化产业,同时也带动了信息:金融、商贸、物流、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

第5篇

【关键词】雕塑;造型艺术;冰雪艺术;创新

引言:

雕塑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我们的先民在与石头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打造了用来谋生的劳动工具,还创造了具有审美意义的雕塑品。冰雪雕塑艺术是兼具艺术家灵慧与大自然神奇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质感魅力与表现形式使这一年轻的艺术名扬天下。近年来,冰雪雕塑艺术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雕塑艺术概况

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1.1中西方古代雕塑造型特点

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

1.1.1西方古代雕塑特点

当代的视觉艺术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思想的组成部分,艺术本位的概念也已经大大拓宽,可以说当代雕塑(这里不包括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一种关注人性、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未来的艺术,是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思想。

中国当代架上雕塑充分吸收了平面,色彩,构成学以及影像艺术等等各家优势,同时,拓宽多种材料极其造型潜力,寻找一切雕塑可能利用的资源,去寻找未来的可能性。

由于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受到了所有雕塑家的倾心关注。在材料选择上强调与本土文化的渊源关系,以及和现代工业背景的息息相关。坚固、永恒和优质是传统雕塑对材料的要求,而在今天不分质地优劣和永久与否,只要能够有效、完美地传达雕塑家的意图,就是最好的材料。

2. 冰雪艺术概况

2.1冰雪文化及载体

冰雪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冰雪文化,是指人类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事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以冰雪为内容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渔猎、体育、艺术、民俗、经贸、文学、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展览、新闻报道等等。狭义的冰雪文化特指体育、艺术、文学、旅游、科技等精神财富。哈尔滨能在中国率先发展起现代冰雪文化,是因为他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城市历史。

2.2冰雪艺术的起源

冰雪艺术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因为,北方地区人民要生存就必须与冰雪抗争,必须接受冰雪。长期与冰雪的接触让北方人民对冰雪的特殊性更加清楚,人们不再畏惧冰雪,人们利用冰雪来丰富生活。随着民俗冰雪活动的不断扩展,人们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出现了早期的冰雪艺术活动。我国有记载的古代冰雪文化活动出现在隋唐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首先开始的。

3.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前景

冰雪活动开始是人们为了生存,在被动接受冰雪中产生的,然而经过了历史与劳动人民智慧的打磨,逐渐发展成为积极的、有力的、综合的活动,是人们利用自然充实人文生活的典型个案。 (上接第125页)

3.1国际四大冰雪赛事

3.1.1加拿大的“魁北克冰雪狂欢节”

节日活动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彩,包括“雪之城堡”、“狂欢节之王”、“冰河竞舟”等活动。 有国际雪雕比赛及市民的各种冰雪竞赛活动。

3.1.2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

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及滑雪爱好者投身其中。

3.1.3中国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冰雪活动。期间的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驰名中外。

3.2冰雪雕塑艺术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就冰雪艺术而言,它有两个价值,一个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另一个就是适于文化消费的经济价值。正是由于它所具有的这两个价值,才使其有所广泛的传播空间。

第6篇

一、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主动性

主动性的内涵实际上是由此及彼的联想。联想是一种由此入彼的思维过程,是以事物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的。联想思维最宝贵的品质在于它的新颖和广阔。一个新的联想就是一个新的发现;而联想的广阔性则为思辨的深入提供了条件。没有联想,议论文就将陷入平庸、肤浅。进行这种训练,题目不求新颖,可随手拾来。任何一个题目都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联想角度进行开拓。比如,从“树木・森林・气候”可以联想到“个人・群体・社会风气”“人才・人才群体・四化大业”“尖子生・芸芸众生・全民族的文化道德素质”等,这些联想,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贴切自然,又紧密联系现实,由此写出的文章也就具有了新颖、深刻的特点。

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辩证性

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尚不丰富,而写作思维往往涉及哲学的思考、政治的联系、历史的评价等等,在这些方面,他们就显得不够成熟。因此,在联想时,容易受到心理定势的影响,往往“一条道走到黑”。由于不能全面分析问题,议论往往会失之偏颇,有时“抬杠”,有时说过头话。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发展地看问题。但是要注意辩证分析不等于态度骑墙。有不少同学将辩证分析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要对所讨论的问题各打五十大板,或在表述观点时含糊其辞,不作明确的判断,其实这是对“辩证”这个词内涵的误解。辩证思维首先应该体现在文章论点的正确与鲜明上。比如 “中学生上网不能过度”等它本身就体现了思维的辩证性,在具体的论证中首先应肯定中学生可以上网,接下来应以主要篇幅分析过度上网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最后得出结论:“中学生上网不能过度。”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观点是鲜明的,内容是辩证的,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三、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求异性

在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中,就当前而言,培养那种从一个问题、一个条件出发,在思维中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的求异思维更为重要。这种思维的特点是具有辐射性,不求惟一正确答案。启发学生求异思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惯性、惰性,增强积极性、主动性。议论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在求同思维基础上发展求异思维的任务。因此,我特别注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立意的训练。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学生中迸发出来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可贵的思想火花。

四、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批判性

第7篇

关键词:逆向思维;美术;创作

1.逆向思维的涵义及类型

所谓逆向思维法,就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中引导启发思维的方法。[3]在面临新事物、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以求解决问题。

逆向思维方式一般分为四类:

1.1结构逆向思维:从已有事物的逆向结构形式中去设想,以寻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一般可以从事物的结构位置、结构材料以及结构类型进行逆向思维。

1.2功能逆向思维:从原有事物相反功能方面去设想寻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

1.3状态逆向思维:指人们根据事物某一状态的逆向方面来认识事物,引发创造发明的思维方法。

1.3因果逆向思维:从已有的事物的因果关系中,变因为果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寻找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如在电的发明史上,从奥斯特的电能生磁到法拉第的磁能生电,它们之间就有着因果逆向思维的联系。其他如爱迪生发现送话器听筒音膜有规律的振动到发明留声机,近代的无线电广播的播放与接收,录像机的发明与摄像机的发明,这些都属于因果逆向思维的成果。133229.CoM[3]可见,因果逆向思维也是进行发明的有效方法。

2.逆向思维对美术创作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左思右想”,说话时“旁敲侧击”,这就是逆向思维的形式之一。在美术创作思维中,如果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往往找不到最佳的感觉而始终不能进入最好的创作状态,这时可以让思维向左右发散,或作逆向推理,便可能得到意外的收获,从而促成美术创作思维的完善和创作的成功。[3]在一定的情况下,逆向思维能够起到拓宽和启发创作思路的重要作用。

逆向思维是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之一。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之,便可开辟新的艺术境界。古希腊神殿中有一个可以同时向两面观看的两面神。无独有偶,我们中国的罗汉堂里也有半个脸笑、半个脸哭的济公和尚。人们从这种形象中引申出“两面神思维”方法。依照辩证统一的规律,我们进行美术创作思维时,可以在常规思路的基础上作一逆向型的思维,将两种相反的事物结合起来,从中找出规律。也可以按照对立统一的原理,置换主客观条件,使美术创作思维达到特殊的效果。如埃夏尔的作品《鸟变鱼》,这个作品打破了思维定势,将天上飞的小鸟经过渐变的处理手法逐渐演变为河水,而白色的天空逐渐过渡为水里的游鱼,鸟和鱼是图地反转的关系,画面自然和谐,耐人寻味。[4]

因此,一切艺术活动都具有“想象创造”的特点,在美术创作中,要使思维扩散,激发起创作激情。如何产生灵感并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关键在于从原有的创作思路中提炼精华,开拓新的思路。

3.逆向思维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美术创作的目的是确定对象的形式和性质,利用各种手段,创作出符合人的审美目标,并能展示时代特征的产品。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可谓日新月异,但是有很多习惯却留在潜意识里。美术创作者应该勇于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常规的观察角度,摆脱习惯的定势,避免被束进框子;[2]要在相对固化的传统的思维模式之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则必须打破固定模式,寻找新的突破点,发现新的联系。

我们认为,要创建新图式、新面貌,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模式。思维方式的改变会产生飞跃性的变化,它可能使你从习惯的思路和无激情的操作中解脱出来,出现新的亮点,启动你的创造力。如何把逆向思维运用在的艺术创新上,以中国画为例,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石涛的观点指的是不同朝代之创作各不相同,而非指那一时代的作品必须符合统一模式标准。又曰:“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5]说具体点,就是手随心动而非受时代左右。

中国画走向现代需要具备三方面的胆识,一是继承传统,二是师法自然,三是借鉴创新。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所处正是中西艺术对立、西风东渐的时代,从“五四”前后发端的“美术革命”,到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美术主流,至50年代西洋画压倒中国画,山水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黄宾虹从未动摇,一直深入研究历代山水画的传统技法并寻求突破。1950年,先生在浙江省人代会上说:“中国千百年来之绘画,虽未尽善尽美,取长补短,可于后来创造突出前人,非可放弃原有而另寻蹊径。”可见,黄宾虹不但不随时代,而且超越时代。黄宾虹的超越时代表现在他实现了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型,成为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带路人。观赏黄宾虹的作品,可以领略到我国河山的自然美,又可以发现大师吸收油画、水彩的某些技法,熔传统于一炉,其独到的风格与某些照搬西画技法的中国画家大不相同,可见黄宾虹更是一位不随时代的创作大师。

4.在创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思维在美术创作思维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是决定艺术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美术创作思维的领域中,艺术的创作总是强调标新立异、不落于俗套、不断创新的。想象和联想思维,是艺术家们在美术创作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思维方法。当艺术家在创作中看到、听到、接触到某个事物的时候,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思绪向外拓展,让思维超越常规,找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路,赋予其最新的性质和内涵,从而使作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境都表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见地。

艺术家的想象力除了天赋之外,后天的训练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要让艺术家积极地开动脑筋,针对艺术创作中的主题、类型、手法、思想内涵、形式美感和色彩表现等方面,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艺术创作的想象能力,不拘束于个别的经验和现实的时空,而让自己的思维遨游于无限的未知世界之中。[3]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与科学一样,没有想象力的艺术创作,是不可能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

参考文献:

[1]李来源.论逆向思维在创意设计中的巧妙运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95-136.

[2]林木.美术创作思维训练—侧向与逆向思维训练[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75-200.

[3]熊熊.侧向与逆向思维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3-98.

第8篇

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应符合口腔医学专业办学规模和发展的需求,达到口腔医学实践中的专业规范要求,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校内实训基地应建有口腔临床技能实训室、口腔模拟诊室、口腔颌面放射实训室、口腔解剖实验室及标本模型陈列室、口腔实验准备室等,引入临床牙椅、口腔临床模拟实训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操作演示和训练,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场地面积与设备数量应与学生人数相协调,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训基地要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校内或附属医院建设口腔模拟诊室,配置临床牙椅和口腔临床诊疗设备,形成浓厚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基本技能的要求,训练专业操作和培养综合素质。加强校院合作,形成资源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建立校院合作、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实行共建共管、规范开放、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实训教学资源[4]。这是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化运作的一种形式,既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难题,又充实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实训基地向生产化、市场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5]。

学校与医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等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建立以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口腔医生、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口腔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按照协作单位的要求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发培训项目、课程及跟踪服务,协作单位为实训基地提供兼职实训教师,参与实训基地规划、实践场地建设、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编写、实训过程监控、实训质量评价,向我校提供就业信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校毕业生,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共享,体现校企互惠互利原则[6]。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体系,与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共同形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含硕士)学历、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职称。校内教师需要经常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将先进诊疗技术、诊疗经验和临床分析能力等融入教学中,才能培养出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7]。加强实训教材建设,在改革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的特点,根据地区行业需求和学校自身情况,与协作单位共同撰写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实训教材,实训大纲及技能考核标准等。

所谓开放性是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专业的专用场所[8]。①基地要面向学生开放,要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践训练场所,能让学生在这里自主学习,完成实训项目;②校内实训基地要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条件;③校内实训基地要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9]。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能承担本校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口腔医学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也是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课题研究、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场所,是生产和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平台[10]。可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医学院校、医院、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形成资源共享,真正体现实训基地多元化的特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为区域口腔医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的辐射作用[11]。

校外实训基地承担一定的实训实践教学和实、见习任务,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在场地设备、资金、职业环境、师资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学生第3年在实习医院进行1年完全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实习医师身份参加临床一切医护活动,认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掌握常见疾病的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技能,培养良好的医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应在二级甲等以上,有足够的师资、先进的设备、良好的环境和满意的就诊量,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校院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指导和实习生规章制度,建立由医院分管教学领导、科教科、临床科室专人负责的实习教学管理和监督小组,校院保持密切联系、互相协调和共同督促实习教学,定期进行实习生理论和操作转科考核,积极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学校定期派资深教授到医院对实习带教老师进行教学培训、指导和评价[12]。

第9篇

思维是感知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人脑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一个人的性格、经历、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而创新思维是指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自己或别人已有的思维路线和价值观,从而得到对事物的全新认知。那么,当今要如何做好艺术设计的教学工作,就需要我们先从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入手,同时与现代设计的新形态进行紧密的联系和融合。在教育教学中,把握好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培养灵感的可控性

灵感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它是创造能力,其次它是突发而来的。也就是说,灵感种创造能力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的。但是,我们承认灵感的突发性,并不等于也同时承认了它是不可控制的因素。灵感还有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它来源于我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最终获取的灵感不管多么显著,都是在我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基础上综合运用的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了解了灵感产生的过程,掌握了灵感产生的规律,就完全可能将无序的灵感转化为有序的逻辑推理过程并加以合理利用,成为可控的大脑活动,将其随时转化为一项计划的结果,一个问题的结论。比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在有感而发的时候做好灵感记录,锻炼根据现实事物联想新事物的习惯。多组织多参与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或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激发大脑中灵感的形成和巩固。

二、培养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动力

兴趣是我们对于所喜爱的人或事物,在自己大脑中形成的一种兴奋点和倾向。这个兴奋点和倾向性可以驱使人向着所喜爱的目标不断的付出努力,不畏阻碍和困难,坚定信念直至成功。当感兴趣的目标出现的时候,人可以调动自身最大的潜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其中,解决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兴趣的驱使下,人们可以暂时忽略兴奋点之外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对工作目标投入力量,因此往往能够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展,在创新活动中取得较大的收益。

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这两者是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一个没有创造性的设计作品是缺乏魅力的。而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又需要设计者具备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的获得,需要设计者对各科知识感兴趣。归根到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许多知名的设计师都有广泛的爱好,他们从众多学科中汲取养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

一般而言,人们对某种物质感兴趣,是因为生理需要的满足;人们对精神状态感兴趣,是因为心理需要的满足。需要是兴趣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有需要就一定会有兴趣;没有需要,兴趣一定不会持久。兴趣来源于需要,保持于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我们可以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多聊多问,敞开心扉的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现在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研究学生的日常爱好和性格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举例或提问,与学生产生共鸣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从而提升兴趣为创新思维带来的动力。

三、培养认可预测的主动性

预测是创新思维中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们能动的控制和把握机遇的重要手段。从理论上讲,如果要适应和加速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就必须对未来的事物有一个前瞻性,有一个预测。如果掌握了这个预测的方法,我们就会抓住事物的脉搏,发现和了解事物发展的走向,掌握了主动性,就会提前对未来的事物做好准备,有条不紊的面对随之而来的各种变化并且利用这些变化去达到理想的目的。比如,举例说明某种事物的可预测性。让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多读书多学习,增加大脑中的信息贮备。当面对问题时,学习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和在逻辑基础上的特点,并将其作为下一个具体发展过程中的逻辑前提来对待。

第10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54-02

1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创新人才培养问题

1.1独特的艺术专业招生制度,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根据设计艺术专业招生特色,延续传统的选拔制度,主要以素描,色彩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由于考生生源的原因,大多数高等院校招生并不以创新思维为特点作选取依据;另一问题,艺术设计专业考生文化的差异,在思维的创新上有明显的差异,所以艺术招生问题制约着专业人才素质的形成。

1.2根据我国教育培养特色,艺术专业大学生习惯性思维问题

针对我国小学、中学、高中培养模式,学校对学生培养的特点应试能力远远高于创新能力。设计艺术专业大学生往往在做一些创新设计作品时,难以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提炼创意。产生此问题的原因:“a,经常被固有的思维方式困惑;b,难以找到科学的方法解决创新问题;c,如何发挥个人长处去创新设计等问题。”面对着这些思维问题,建立完善的创新思维体系,对于文化产业,高等院校,学生都有着明显的益处,这也正是本论文撰写的初衷。

根据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在每项设计工作中所扮演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艺术类院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机构,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面对严峻的就业现象,很多专家学者列举出很多不利的现象,导致很多专业被打入就业“冷宫”。根据沈阳新闻网2014/10/14日的报道中了解,“辽宁省各高校7个专业就业老大难其中5个艺术类专业分别是:艺术设计学、表演、广告学、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其中主要原因来自于大学生自身――“不懂得设计创新”。根据教学反馈,各院校对大学生创新思维体系建立不完善,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懂创新”。艺术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应根据教学特色,建立有特点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在设计创新上的思维局限。

2创新思维在国外教育的重视情况

2.1创新思维体系在美国教育的发展

美国十分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一类的课程,不仅在大学开设,就连中学,小学都有相关课程。他们始终相信“手艺有可能因为先进技术的出现而遭到淘汰,知识有可能因为不断爆炸而变得老化,唯有充满创意头脑永远不会枯竭,忠实地为我们出谋划策。”例如,1936年,美国通用公司为职工开设《创造工程课》;1953年奥斯本提出《创造性想象》轰动全球;随后60年代以后,出现几十个创造,创意研究中心。创新思维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创造发明活动,对美国的经济起到助推剂的作用。

2.2日本对于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更为重视

日本不仅针对大学生,社会工作人员开设专门的创新思维培训,并且在幼儿园课程中,也加入一些创造性思维的课程。例如,1974年,小林由树子女士创办了“日本创才学园”,致力于幼儿的创意技能,创造性开发教育。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具有丰富创造性的真才实学的人才,为日本培养21世纪具有高智力、高创造力的高级优秀人才。

3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助推剂的作用

根据《2013-2018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阐述内容:“所谓文化创意产业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智慧,知识,创意和灵感在特定的行业的物化表现”。针对于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创新思维体系”凸显重要。它是从根本上解决思维拓展问题和创意提炼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创意方法可为文化产业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

3.2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在高等艺术学院的重要性

创意思维也称作创造性思维,人脑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进行针对性的创新思维活动,从而形成对问题新颖的阐述。它在整个艺术设计学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关系到设计作品的成败。

大学生经过四年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根据实际教学反馈,多数毕业生并不具备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忽略设计前期调研”、“设计目的不明确”、“不会对主题进行创新性创作”等问题。学生大多数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创作,但这样的完成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并没有提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样不利的想象?如何提高大学生设计创新能力?高等艺术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办学特点,建立独特的创意思维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找到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3.3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可满足文化产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针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特点,“创新”是每项工作的灵魂,创新型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无形财富。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可以帮助艺术专业学生建立完善的创新思维框架,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能力,充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范围,改良学生固有思维模式。

4.创新思维体系研究基本思路

4.1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4.1.1创新思维前期准备阶段――理性分析设计题材内容,明确设计创作目的。

大学生可以通过章节训练明确创作方向,寻找适合的创意表达切入点,避免设计创意作品与设计需求不符合;另一方面,通过此阶段,改善大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点对点”思维模式。(备注:此阶段专业教师要避免学生加入个人观点,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设计需求。)

4.1.2创新思维中期拓展阶段――完成“感性思维的清晰性”和“理性思维的逻辑性”。

感性思维的研究内容以“创新想法”多元化为主,专业教师应限定时间,启发学生思维联想,训练大学生对“创新想法”的敏感度,逼迫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为下阶段的训练内容提供丰富的创意依据;理性思维的研究内容以“创新思维”逻辑性为主,并以明确的“设计目的”为参照,深入分析的创意是否与“设计目的”相吻合(备注:专业教师应对学生讲授“创新想法与创新思维的区别-想法是感性的,创意是理性的”)。

4.1.3解决创新思维困惑阶段――针对第二阶段内容对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增添设计作品亮点。

解决创新思维困惑是课题的难点,研究内容以:“培养大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解决能力;指导大学生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习惯思维模式进行突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延续,从而达到创新能的提升。”

4.1.4创新思维最终验证阶段――验证最终创意成果,是否准确表达最初的“设计目的”。

验证阶段是创新思维体系的亮点,研究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对创意进行好坏的甄别,使大学生认识到优秀的设计作品需要进行反复的考虑才能够实现。

4.2以“大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实践群体,使创新思维体系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艺术院校课程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大二”学期,主要接触专业基础课。正式创新思维体系课程介入的最佳时机,故选择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作为创新思维实践群体。在实践过程中,艺术院校可依据专业的培养方向,有目的性地加入学科特色。如:“环境设计方向可加入空间思维领域;视觉传达方向可以加入图形创作思维领域;产品设计方向可加入仿生学思维领域等”。

5创意思维体系研究基本方法

5.1创意思维前期准备阶段分为三个研究方法:

5.1.1明确设计目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设计题目的理解,准确掌握设计作品目的。避免学生产生思维误区,错误制定目的方向。

5.1.2根据设计目的,寻找设计切入点。根据设计目的理解,找到最佳有效信息传达方式。此阶段教师应避免学生的设计切入点过于单一,应多元化。

5.1.3有目的性的借鉴作品,根据已完成“设计目的和切入点”,此章节让学生大量寻找可借鉴的设计作品,争取让学生产生创意兴奋点,为下一阶段作下感性铺垫。

5.2创意思维中期拓展阶段分为三个研究方法:

5.2.1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拓展。

需要学生根据上一环节对设计目的感性理解,在特定时间内发散联想并记录所有内容。(备注:教师应启发学生多元化进行联想,避免联想内容相似)。

5.2.2根据联想内容进行有目的性取舍和提炼。

此环节以“设计目的和创意切入点”为依据,教师要求学生对上一环节内容进行深入提炼,并发掘最佳创意表达方式。

5.2.3根据已提炼的创意,进行从“文字语言”到“视觉语言”的转换。

此环节应指导学生,多样性地表达视觉语言。如:“摄影,手绘表现,电脑制图等”。避免学生只选取同一种表达方式,失去创意思维体系多样性特点。

5.3解决创意思维困惑研究方法。

此阶段作为创意思维体系难点部分,多数大学生在创意思维进行提炼时,往往会遇到创意思维困惑。主要现象为:“a.无论怎样努力创新,最终都不会得到满意的创意表达方式;b.运用很长时间进行深入创意,但始终无法突破思维局限。”针对此现象,教师应果断提醒学生把思维方式返回原点,回想最初分析的设计目的,设计切入点,记入的创新想法和理性的创意提炼。通过此方法可以让学生回顾创意初衷,确保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5.4创意思维最终验证研究方法

学生要分析:“创意是否清晰表达最初的设计目的;设计切入点是否准确,巧妙”。以提问的方式验证创意思维的合理性。

第11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 艺术设计 教育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17-02

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创意思维的最本质体现就是学生的创造力,所以,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意思维同样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中之重。创意思维的本质就是特殊思维过程,艺术设计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能否被观者有效、快速、准确接受,是评判设计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该文就对创意思维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培养与开发进行分析。

1 认知创意思维

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的间接反映就是思维,而创意思维指用独特和新颖的思维活动对内在联系及事物本质进行揭示,引导人类对问题进行重新解释,所产生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意思维也称为创造性思维。创意思维对人类的成果具有社会意义,因此,创意思维是人类智力发展水平的反馈,创造性活动与创意思维息息相关。

2 培养创意思维的重要性和作用

2.1 培养创意思维的重要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这句话常被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挂在嘴边,在课堂中,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请问同学们在做设计之前应该做些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上网找资料”。查阅资料是学生们首先做的事情,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忽略了查阅资料的目的,查阅资料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借鉴。在现代社会中,借鉴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词语,虽然设计者在设计初期多借鉴、多看对设计有益,但我们更应该思考借鉴这个词语和这个行为背后的意义。对于一些人来说,借鉴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人们在借鉴这个环节中缺乏思考,只借鉴不思考,没有思考为什么其他设计者这样设计?为什么设计的环节是这样?设计是我们毕生要从事的行业,不能仅靠一时的激情,还要有对设计行业的认同,因此,借鉴和临摹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环节,也是必经阶段,但是,在借鉴和临摹背后还存在真正的方法和规律。很多学生在临摹和借鉴中没有思考,没有思想,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成绩。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不断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创意思维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在设计这条道路上走正轨,帮助学生更上一层楼。

2.2 培养创意思维的作用

对比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都是创意思维的方式,同构系列创意、联想系列创意、类比系列创意、想象系列创意等都是创意思维的方法,对这些方法和方式进行总结,我们不难发现,标新立异是创意思维最为显著的特征。

人们在进行创作过程中,总是追求和强调作品的表现、形式、内涵以及风格等方面要与众不同,当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接触、听到和看到某一个事物的过程中,设计者会尽可能向外扩展自身思维,不跟随既定的思路,使思维能够凌空常规之上,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找寻不同于常人的思路和看法,进而赋予自己作品独特的内涵和形式,使得自己所设计的作品不管在内在意境上,还是在外在形式上都能表现出自身对艺术的独特见地。设计的生命力就是个性表现,而创意思维的个性表现则是标新立异。

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应努力开拓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意思维是学生思维想象力的直接反应,因此,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就是创意设计方法多元化,设计观念多元化。相关实践表明,不管学生日后从事何种工作,投身任何行业,创意思维的培养都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设计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

3 开发与培养创意思维的对策

3.1 巩固艺术设计基础知识

相关科学研究表明,创意思维不仅来源于人们对于某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更来源于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拥有丰富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激发综合能力和联想能力,进而产生新的思想。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向着整体化和综合化发展,因此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相融合,新的发现便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之间得以产生,新发现的产生是多种学科知识的交融,所以,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量,才能够产生新思路、新思想和新事物。由此可见,巩固的基础知识是创意思维得到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3.2 从课堂外汲取设计灵感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对于老师的要求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么简单,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设计创意能力,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营造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方法的气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创作和设计出一个全新的作品,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设计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某件事物或某种东西,设计必须要将自身经验、自身技能、自身知识相结合。很多学生都会反映在创作过程中缺乏灵感,其实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误区,灵感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才是设计和灵感的本源。因此,教师除了要学生主动接受艺术熏陶,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去课堂外寻找刺激因素,学生可以从看电视节目、听音乐、查资料、欣赏作品以及市场调研中寻找灵感,丰富自身知识,汲取和积累文化底蕴。例如:在进行茶叶包装的设计中,打破传统的思维,将茶叶包装与消费者的需求联系起来,诸如:拿多少茶叶合适、茶泡到怎样的程度等?在这一需求的指导下,袋泡茶叶产生。将消费者的需求与设计联系起来,简单快捷,很快就解决问题了。所以说,学生要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寻找灵感。

3.3 活跃课堂氛围,展现艺术设计魅力

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氛围,使学生能够真正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在很多学生眼里,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看到教室里学生坐在原地冥思苦想,没有互动和交流,教室里的氛围死气沉沉。因此,教师塑造的活跃氛围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发掘世界的喜悦感和潜在价值。教师可以应用头脑风暴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课堂氛围更活跃,开拓学生思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形式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这样既方便学生进行争辩和讨论,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事物细节,获得更多的信息,教师要将学生提供的信息点整合,将其汇集成为资源库,将资源库的信息作为平时授课时案例的来源,这样能够从本质上规避单向思维的局限性,进而发掘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创意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以上对大学生创意思维进行开发的方法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作为一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教学手段与教育观念,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新途径,努力培养出为社会服务、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进文,彭云.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意思维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1):63-64.

[2] 李伟,吴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以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0(7):51,55.

[3] 熊建新,彭保发,陈端吕,等.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及内容优化―― 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武陵学刊,2014(4):135-138.

第12篇

关键词:系统论;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第一作者:吕尧,1986.8.19生,女,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方面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通讯作者:雒薇艳,女,研究生导师,教授,长期从事服装专业的相关研究,有资深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中国服装设计教育模式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面对国际化、世界一体化的经济形式,服装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以改变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设计与社会实际脱节现状,从教学自身的环节来看,现有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成为制约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艺术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学科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发展更深入的要求。形成与国外服装设计课程想切合的教学体系,提升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我省工科类院校服装专业的整体水平。

一、研究意义

一直以来,中国服装设计教育模式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束缚,面对国际化、世界一体化,服装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改革,改变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从教学自身环节来看,现有的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都存在一定弊端,成为制约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系统论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是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基本特点是讲究系统不是个体、单位的,而是整体性、关联性的一个集合体。系统论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各个部分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作用。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依存与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整体。系统论基本思想方法是将相互联系、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包含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它有明确的目的,是可以控制的。而服装设计是集艺术性、应用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系统学科。

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系统论改革服装课程内容之间缺少联系性,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与优化,对教学知识结构内在关系的同构与整合,形成“专业教学、实践操作、课题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真正践行教学、研究与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系统论研究针对服装设计学科应用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的特点,强调教学中设计与实践、课程案例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顺应服装产业化需要,具有极大地应用与实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一)教学特色----体现人文与工程相结合

作者对长春市内工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不同年级近400多名学生,进行有关服装创意思维方面问卷调查,经过数据整理统计,其共性问题是工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在创意思维方面明显不足,缺乏形象创意思维,设计思路与表现手法单一。可见,工科院校有它自身的教学特色及学生优势与不足。

(二) “专业教学”案例化, 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

通过多样性思维如发散与辐合、正向与逆向、横向与纵向及多向与側向等形式,设计仿生、移用、派生、想象、异形同构与主题构思等思维训练方法,课程注重深度以教学案例为主线,服装造型和工艺技术相融合,建立工科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科学、理性、富有个性化的思维设计能力。

(三)“实践操作” 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集中开设30学时实践课程,将抽象理论应用到具体设计,将平面设计向立体设计、效果图向成衣转化, 独立设计并绘制服装效果图、结构图,工艺流程图与成衣制作,使学生设计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设计能力,设计作品具有实施性与合理性,体现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侧重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课题设计”,参与服装设计大赛

“课题设计”工作室模式, 使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顿悟,在顿悟中掌握服装设计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服装设计工作室,任课由学校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组成,采用大量实际案例与具体项目进行教学,拓展专业深度和广度,锻炼学生专业应用能力。“课题设计”使理论联系实际与服装市场、企业相结合,引进“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学生了解最新服装动态与设计理念,实现设计理论、实践环节、最新科研成果有机结合,增强课堂实效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服装设计大赛。

总结:综上所述,系统论方法运用于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改变了学生设计思维定势。论文创新之处在于将系统论的方法应用于传统服装教学中,探索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新的模式,提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服装教学与社会实际、市场、企业相联系。充分发挥服装教学中各个环节的优势,使各教学环节之间相互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我省工科类院校服装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为服装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海龙;张亮系统论在知识组织中的运用 2007(08)

[2] 文颖 模块式教学在服装工艺课中的运用[期刊论文]-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6)

第13篇

论文摘要:图形创意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图形创意过程中,如何才能牢牢抓住观者的眼球是图形作品成功传递信息的关键。本文所探讨的视错觉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以“新奇”“独特”著称,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独具特色的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能给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带来重要的价值。 

 

常言道“眼见为实”。然而,有些情况下,眼睛并不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欺骗性”。这种欺骗性其实是人的视觉错觉在作怪。人们通常把与物体的形状和色彩有关的错觉称为视错觉。具体而言,视错觉是一种人类所共有的特殊的视觉感受,是在外界刺激物的作用下,知觉判断的视觉经验或思维推理与所观察到的事物特征之间产生了视觉误差。而对于这种特殊的视觉现象早就被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发现并将其作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艺术手段,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皆取得了奇妙而富有震撼力的视觉效果。人们在欣赏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时,往往会由外在的视觉引力,迅速转为一种内心的主动探索,这就是视错觉的魅力。这点与图形创意所寻求的“打眼入心”的传播效果不谋而合。正如国际著名的视觉大师福田繁雄所说:“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由此可见,它对今天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一、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层面 

创造性思维是学习图形创意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因素。它是学生今后进行设计与创作所必备的能力之一。长期以来,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沿用习惯的思维模式,从固有的图形形式本身出发进行思考与表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开辟独特的设计蹊径,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对这门课保持长久的新鲜感。 

视错觉艺术以其生动有趣的视觉语言和自身极大的视觉刺激性,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视觉方式,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将这一视觉原理引入到图形创作中,让学生懂得图形创意的表现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外在形象表现。另外,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潜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如何来挖掘这些潜力。就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而言,关键就在于善于变换不同的视角,产生新的发现。这种不断变换视角来观察世界的方法是培养创意思维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扩展创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对图形创意设计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图形创意教学中,要引导给学生只有破除思维枷锁,改变创作视角,才能创造出不同寻常、引人注目的视觉形象。 

二、从图形本身的视觉传播效应层面 

视错觉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现象,将其用于图形创意中不仅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视觉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吸引观者的视线,使作品更具生命活力和独特的存在价值。 

人的视觉过程是视觉生理活动与相应心理经验联系起来互相起作用的,它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完全是一种积极探索。“它是有高度选择性的,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因此,我们在观看一个物象时,并不是把视点平均投向画面的每一部分,而是“有选择性的”集中于某一点。这种集中来自主观选择时的兴趣。由此可见,具有刺激性和趣味性的视错觉艺术,正是以其主动出击的视觉形式,为它们成为视觉选择的重点提供了机会,从而增强了观者视觉生理和心理的刺激程度,同时也为在纷繁芜杂的图片信息海洋中实现快速有效地传播创造了前提和条件。例如福田繁雄在1975年京王百货举行个展的宣传海报,巧妙地利用图底反转的错觉原理令作品中图形的视觉效果妙趣横生,产生了奇特的心理效应。这种将现实与幻想、主观和客观有机地统一,以营造视觉冲突,深化传达内涵的图形形象,自然会在众多平淡的图形作品中出奇制胜,最终体现出视错觉图形魔术般的视觉魅力和传播效应。 

三、从图形空间设计观的突破层面 

空间是设计领域的永恒课题,人类在最初描绘物象时,就有了在二维平面上反映三维立体物象的意识。而在现代绘画和视觉传达设计中,有些画家和设计家却抛弃了古人留下的透视方面的遗产,又回到当初对透视没有正确看法的迷惘状态,进而形成了多维空间的构形方法。 

视错觉图形作为一种多维空间形式的典型代表,打破了空间维度的界限,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有限转化成无限,从而创造出全新的混维空间形态。这种混维空间的设计观念给图形创意带来了更多的启发与灵感。欧洲“视觉诗人”派的代表人物——招贴设计大师冈特•兰堡曾经尝试使用空间视错觉手法进行创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福田繁雄相似,兰堡的艺术观也是视觉功能至上。戏剧表演《hamle tmaschine》招贴中,悬空一本书,书的封面上有一只手,而这只手又同时拿着这本书,亦真亦幻,整个作品传达了知识本身的力量是无穷的深刻内涵。当我们在观看时,视角会不断地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进而看到一种真实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的非现实状态的空间结构,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奇妙感,产生视觉悖论,从而构成一个趣味无穷的幻觉图形世界。对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此类优秀图形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体会与理解这种全新的空间设计观念所带来的视觉震撼,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创意思路。 

结语 

总之,图形创意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够将其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很好地进行衔接。因此,在讲授内容的同时,更要注意上升到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引导层面,使学生懂得从人的视觉与心理角度出发去创造新奇而丰富的视觉图形世界,从而加深对图形语言创作观念与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福昌.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 

 版社,1983. 

[2]王松.谈视觉创意大师福田繁雄的设计,新疆教育学院 

 学报[j].2004. 

第14篇

论文摘要:图形创意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图形创意过程中,如何才能牢牢抓住观者的眼球是图形作品成功传递信息的关键。本文所探讨的视错觉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以“新奇”“独特”著称,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独具特色的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能给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带来重要的价值。

常言道“眼见为实”。然而,有些情况下,眼睛并不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欺骗性”。这种欺骗性其实是人的视觉错觉在作怪。人们通常把与物体的形状和色彩有关的错觉称为视错觉。具体而言,视错觉是一种人类所共有的特殊的视觉感受,是在外界刺激物的作用下,知觉判断的视觉经验或思维推理与所观察到的事物特征之间产生了视觉误差。而对于这种特殊的视觉现象早就被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发现并将其作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艺术手段,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皆取得了奇妙而富有震撼力的视觉效果。人们在欣赏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时,往往会由外在的视觉引力,迅速转为一种内心的主动探索,这就是视错觉的魅力。这点与图形创意所寻求的“打眼入心”的传播效果不谋而合。正如国际著名的视觉大师福田繁雄所说:“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由此可见,它对今天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一、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层面

创造性思维是学习图形创意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因素。wWW.133229.coM它是学生今后进行设计与创作所必备的能力之一。长期以来,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沿用习惯的思维模式,从固有的图形形式本身出发进行思考与表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开辟独特的设计蹊径,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对这门课保持长久的新鲜感。

视错觉艺术以其生动有趣的视觉语言和自身极大的视觉刺激性,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视觉方式,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将这一视觉原理引入到图形创作中,让学生懂得图形创意的表现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外在形象表现。另外,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潜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如何来挖掘这些潜力。就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而言,关键就在于善于变换不同的视角,产生新的发现。这种不断变换视角来观察世界的方法是培养创意思维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扩展创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对图形创意设计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图形创意教学中,要引导给学生只有破除思维枷锁,改变创作视角,才能创造出不同寻常、引人注目的视觉形象。

二、从图形本身的视觉传播效应层面

视错觉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现象,将其用于图形创意中不仅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视觉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吸引观者的视线,使作品更具生命活力和独特的存在价值。

人的视觉过程是视觉生理活动与相应心理经验联系起来互相起作用的,它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完全是一种积极探索。“它是有高度选择性的,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因此,我们在观看一个物象时,并不是把视点平均投向画面的每一部分,而是“有选择性的”集中于某一点。这种集中来自主观选择时的兴趣。由此可见,具有刺激性和趣味性的视错觉艺术,正是以其主动出击的视觉形式,为它们成为视觉选择的重点提供了机会,从而增强了观者视觉生理和心理的刺激程度,同时也为在纷繁芜杂的图片信息海洋中实现快速有效地传播创造了前提和条件。例如福田繁雄在1975年京王百货举行个展的宣传海报,巧妙地利用图底反转的错觉原理令作品中图形的视觉效果妙趣横生,产生了奇特的心理效应。这种将现实与幻想、主观和客观有机地统一,以营造视觉冲突,深化传达内涵的图形形象,自然会在众多平淡的图形作品中出奇制胜,最终体现出视错觉图形魔术般的视觉魅力和传播效应。

三、从图形空间设计观的突破层面

空间是设计领域的永恒课题,人类在最初描绘物象时,就有了在二维平面上反映三维立体物象的意识。而在现代绘画和视觉传达设计中,有些画家和设计家却抛弃了古人留下的透视方面的遗产,又回到当初对透视没有正确看法的迷惘状态,进而形成了多维空间的构形方法。

视错觉图形作为一种多维空间形式的典型代表,打破了空间维度的界限,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有限转化成无限,从而创造出全新的混维空间形态。这种混维空间的设计观念给图形创意带来了更多的启发与灵感。欧洲“视觉诗人”派的代表人物——招贴设计大师冈特•兰堡曾经尝试使用空间视错觉手法进行创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福田繁雄相似,兰堡的艺术观也是视觉功能至上。戏剧表演《hamletmaschine》招贴中,悬空一本书,书的封面上有一只手,而这只手又同时拿着这本书,亦真亦幻,整个作品传达了知识本身的力量是无穷的深刻内涵。当我们在观看时,视角会不断地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进而看到一种真实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的非现实状态的空间结构,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奇妙感,产生视觉悖论,从而构成一个趣味无穷的幻觉图形世界。对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此类优秀图形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体会与理解这种全新的空间设计观念所带来的视觉震撼,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创意思路。

结语

总之,图形创意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够将其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很好地进行衔接。因此,在讲授内容的同时,更要注意上升到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引导层面,使学生懂得从人的视觉与心理角度出发去创造新奇而丰富的视觉图形世界,从而加深对图形语言创作观念与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福昌.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

版社,1983.

[2]王松.谈视觉创意大师福田繁雄的设计,新疆教育学院

学报[j].2004.

第15篇

论文摘要:图形创意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图形创意过程中,如何才能牢牢抓住观者的眼球是图形作品成功传递信息的关键。本文所探讨的视错觉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以“新奇”“独特”著称,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独具特色的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能给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带来重要的价值。

常言道“眼见为实”。然而,有些情况下,眼睛并不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欺骗性”。这种欺骗性其实是人的视觉错觉在作怪。人们通常把与物体的形状和色彩有关的错觉称为视错觉。具体而言,视错觉是一种人类所共有的特殊的视觉感受,是在外界刺激物的作用下,知觉判断的视觉经验或思维推理与所观察到的事物特征之间产生了视觉误差。而对于这种特殊的视觉现象早就被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发现并将其作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艺术手段,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皆取得了奇妙而富有震撼力的视觉效果。人们在欣赏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时,往往会由外在的视觉引力,迅速转为一种内心的主动探索,这就是视错觉的魅力。这点与图形创意所寻求的“打眼入心”的传播效果不谋而合。正如国际著名的视觉大师福田繁雄所说:“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由此可见,它对今天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一、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层面

创造性思维是学习图形创意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因素。它是学生今后进行设计与创作所必备的能力之一。长期以来,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沿用习惯的思维模式,从固有的图形形式本身出发进行思考与表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开辟独特的设计蹊径,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对这门课保持长久的新鲜感。

视错觉艺术以其生动有趣的视觉语言和自身极大的视觉刺激性,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视觉方式,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将这一视觉原理引入到图形创作中,让学生懂得图形创意的表现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外在形象表现。另外,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潜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如何来挖掘这些潜力。就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而言,关键就在于善于变换不同的视角,产生新的发现。这种不断变换视角来观察世界的方法是培养创意思维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扩展创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对图形创意设计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图形创意教学中,要引导给学生只有破除思维枷锁,改变创作视角,才能创造出不同寻常、引人注目的视觉形象。

二、从图形本身的视觉传播效应层面

视错觉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现象,将其用于图形创意中不仅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视觉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吸引观者的视线,使作品更具生命活力和独特的存在价值。 转贴于

人的视觉过程是视觉生理活动与相应心理经验联系起来互相起作用的,它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完全是一种积极探索。“它是有高度选择性的,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因此,我们在观看一个物象时,并不是把视点平均投向画面的每一部分,而是“有选择性的”集中于某一点。这种集中来自主观选择时的兴趣。由此可见,具有刺激性和趣味性的视错觉艺术,正是以其主动出击的视觉形式,为它们成为视觉选择的重点提供了机会,从而增强了观者视觉生理和心理的刺激程度,同时也为在纷繁芜杂的图片信息海洋中实现快速有效地传播创造了前提和条件。例如福田繁雄在1975年京王百货举行个展的宣传海报,巧妙地利用图底反转的错觉原理令作品中图形的视觉效果妙趣横生,产生了奇特的心理效应。这种将现实与幻想、主观和客观有机地统一,以营造视觉冲突,深化传达内涵的图形形象,自然会在众多平淡的图形作品中出奇制胜,最终体现出视错觉图形魔术般的视觉魅力和传播效应。

三、从图形空间设计观的突破层面

空间是设计领域的永恒课题,人类在最初描绘物象时,就有了在二维平面上反映三维立体物象的意识。而在现代绘画和视觉传达设计中,有些画家和设计家却抛弃了古人留下的透视方面的遗产,又回到当初对透视没有正确看法的迷惘状态,进而形成了多维空间的构形方法。

视错觉图形作为一种多维空间形式的典型代表,打破了空间维度的界限,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有限转化成无限,从而创造出全新的混维空间形态。这种混维空间的设计观念给图形创意带来了更多的启发与灵感。欧洲“视觉诗人”派的代表人物——招贴设计大师冈特兰堡曾经尝试使用空间视错觉手法进行创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福田繁雄相似,兰堡的艺术观也是视觉功能至上。戏剧表演《Hamle tmaschine》招贴中,悬空一本书,书的封面上有一只手,而这只手又同时拿着这本书,亦真亦幻,整个作品传达了知识本身的力量是无穷的深刻内涵。当我们在观看时,视角会不断地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进而看到一种真实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的非现实状态的空间结构,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奇妙感,产生视觉悖论,从而构成一个趣味无穷的幻觉图形世界。对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此类优秀图形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体会与理解这种全新的空间设计观念所带来的视觉震撼,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创意思路。

结语

总之,图形创意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够将其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很好地进行衔接。因此,在讲授内容的同时,更要注意上升到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引导层面,使学生懂得从人的视觉与心理角度出发去创造新奇而丰富的视觉图形世界,从而加深对图形语言创作观念与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福昌.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

版社,1983.

[2]王松.谈视觉创意大师福田繁雄的设计,新疆教育学院

学报[J].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