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学改革论文范文

教学改革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学改革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学改革论文

第1篇

“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上完全不同,因此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方法不适用于“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必须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方法。新的课程体系需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建立全新的完整、系统、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融合的体系[2]。为保障器官系统教学具备完整的、有机融合的、符合现代医学理念的课程体系,必须由该系统所涉及的所有学科通力合作,有机融合,共同建设和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是指在学部范围内同专业或同年级的同一门课程有一个课程负责人,该课程负责人管理着讲授相同课程的教师,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们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期中或期末考试、统一阅卷、统一练习。此外,课程负责人还负责召集各个任课教师就各自教学情况和教学进度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课程负责人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不同,它更注重的是教学上的管理与沟通,是为了保证良好教学质量、教学秩序、教学效果而设置的兼有教学和行政角色的职务[3]。因此课程负责人制度非常适合“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改革,每个系统由一位懂专业又具备行政管理能力的课程负责人主导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是器官系统教学改革很好的、必要的管理方式。

二、课程负责人制度在重庆医科大学“器官系统为中心”

教学改革中的实施重庆医科大学“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体系包括三个板块:医学概论板块;实验技能板块;九大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板块(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学生在完成医学概论板块课程的学习后就进入系统板块的学习[1]。在教学管理上,采用了课程负责人制度,确立九大系统的课程负责人,赋予他们相应的责、权、利。

(一)通过教学改革课题立项的方式在临床医生中遴选课程负责人。重庆医科大学“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整合原则是完全打破学科的界限,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每个系统以“结构功能与疾病”的方式整合。由于临床医生比基础课程教师更熟悉该专业的临床知识、各知识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以及临床和基础的融合,因此在临床医生中选拔课程负责人。由于教学涉及的学科较多,为了更好的与课程负责人沟通,每个基础学科安排一名责任教师配合九大系统负责人的工作。重庆医科大学采用了教改课题立项的办法在具有副高职称的临床医生中选拔课程负责人。经专家评审遴选出九名对“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改革有深入了解、知识渊博、综合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具备管理能力的临床医生作为九大系统的课程负责人。对课程负责人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如:组织完成该系统教学大纲的编写,全权负责教学实施,接受学生和教学督导组的评估,完成教学论文等。同时也有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课程负责人组织“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的课程建设。目前器官系统教学缺乏权威的配套教材是目前最大的问题,由于各医学院校课程整合模式不同,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因此编写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九大系统课程负责人召集该系统所涉及的各个基础学科、医学桥梁学科、临床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经过反复商榷,结合五年制本科教学和职业医师考试的要求梳理知识点、确定教学内容和学时、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最后制定教学大纲,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籍。目前九大系统已完成该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

(三)课程负责人全权负责教学实施。课程负责人全权负责该系统的教学实施,包括制定教学任务书、定期主持集体备课、定期召开与学生的教学联系会、组织出考题、改考卷以及成绩分析、期中期末总结。目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已完成教学任务,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从目前情况看,学生认为“结构功能与疾病”的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对基础与临床知识的融会贯通,提早进入临床激发了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减少了课程重复的内容,对已完成的三个系统的教学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同时也提出缺乏配套教材,融合度需加强,同步练习需增加等意见与建议。

三、课程负责人制度在“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一)通过教改课题立项的方式遴选课程负责人是教改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存在多年,每位教师在学生时代接受的,并且目前教授学生的模式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教改课题的方式是一种很好的让教师了解“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方式,通过课题的撰写,课程负责人已经充分熟悉“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明晰课程整合思路,梳理了该课程的知识点,组建了教学团队,规划了课程实施方案,因此有效保障了课程的实施。对课程负责人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既赋予责任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激励了课程负责人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二)课程负责人在课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课程负责人为该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熟悉该系统教学目的内容,重点难点以及职业医师考试所要求的知识点,同时也熟知医学基础知识对临床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以呼吸系统为例。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气道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胸膜疾病;肺血管疾病;肺癌;肺结核;呼吸衰竭;间质性肺病。除了需要全面掌握的相关基础医学知识外,每类疾病与基础的联系又有侧重。对慢性气道疾病的理解需要呼吸生理作为基础;肺部感染性疾病和肺结核与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放射诊断学联系密切;肺癌与病理学、放射诊断学联系密切;呼吸衰竭与病理生理联系密切。在课程建设中课程负责人提出侧重点,并与相应基础学科的教师商讨,使基础和临床知识有机地融合,最后制定出知识体系完整、内容详实、内容有机融合的教学大纲。

(三)课程负责人在课程实施中的督促和沟通作用。课程负责人全面管理课程实施,熟悉每个环节教学,定期和随时进行教师间、师生间沟通,通过沟通及时了解各学科教师对教学的要求和发现的问题,学生对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要求,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改进,使得器官系统教学改革持续改进。

四、总结

第2篇

1、法律人才的培养与现实社会需求脱节我国高校现在培养出来的法学人才,普通存在一个弊病,实践能力不强。我国法律专业的人才,从90年代后期,得到快速发展,99年开始各个高校都在扩大招生,学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多,但教学环境,师资很多学校没有跟上,导致培养学生的素质不高,扩招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实验实训条件不足,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与企业需求的人才差距比较大,因此高校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以满足企业对法律高级人才的需求。

2、课堂教学方式和效果不佳在高校法律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讲授教学,很多课程都是大班课程,教师用心的讲,学生拼命记笔记。一般情况下,教师讲完课就走,教师与学生很少沟通,有的学生教师都可能不认识,课堂的效果不好。法律是一些按法律法规的课程,教师的讲解最后应该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师生之间多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3、考试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考试就是笔试,期末以卷子的成绩为依据,这种考试模式严重阻碍教学改革,法律课程不应该以笔试浅析高校法学教学改革白化秋哈尔滨金融学院摘要:在高校教学中,法学是一门基础课,当代大学生都要懂得一些法律基础知识,现在社会非常重视高校法律课程,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对法律方面人才的需求,要想培养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需求的法律高级人才。关键词:高校法学教学改革改革构思成绩为主,考试方式应该多元化,以多元方式考核学生,才能公平、公正的对待一名学生,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法学教学改革的构想

法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法学知识的技能,如何通过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1、把素质教育作为法学教学的目标定位作为一种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包括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既涉及学科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设计安排,涉及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也涉及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但法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或核心要素,仍在于法律职业品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心理素质高和适应能力强的能够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实际工作和具有法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改变教学方式以增强教学效果在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现在科学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法律课程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积极主动性就有了,知识才能会融会贯通。现在法律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有典型的,效果比较好的,就是案例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播放一段案例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发现,视频中的主人公,都违法了那些法律,在我国法律条文中,是第几条等。通过这类实例教学,学生能很快记住法律的一些条文,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复习基础知识,同时能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基础知识的应用灵活性,对整个法律知识能起到一个融会贯通的作用。整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搭建好平台,学生能演好各个角色,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能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法律高级人才。

第3篇

首先,要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创新,国家才能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创新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尝试将这些新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自己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要有高深的专业水平。随着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了研究性的课堂模式,而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教师应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政治教师要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高深的专业素质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还要具有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素质。这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最后,创新教育方法。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和主宰者,而是学生的合作者和指导者。素质教育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转变,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无法得到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创新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什么问题都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高中生的认知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理想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亲自实践。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融入社会和集体。最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广泛运用到了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和深刻。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主要渠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高中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以致于影响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德育有效地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优化了政治课堂教学,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实。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4篇

关键词:物理化学;改革;结合

物理化学是物理学与化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该课程是化工技术类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它在化学与化工人才培养中有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建精品课程,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即教材)改革、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学管理(包括教学时间、教学安排、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分标准等等)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即教材改革

我们先后使用了天津大学王正烈主编的《物理化学》第一版、第二版,教学过程中,不断选用新教材,对老师来说要加重负担,要不断写新的备课笔记。但我们体会到,写备课笔记可以加深对内容理解,提高教学效果。近些年来由于量子力学、微电子技术、波谱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催化剂、纳米材料的出现,促进了物理化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就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把物理化学的新知识、新成果介绍给学生。

2教学过程改革中。采用“六个相结合”

①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对于难理解的概念,先从微观上解释,说明其物理化学意义,再从宏观上形象化。比如介绍熵的物理意义时,我们可以将红墨水滴入水中,红墨水不断扩散。系统混乱度逐渐增大,来描述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讲孤立体系熵增加,而开放体系因为可以有负熵流,可使开放体系熵减少。教学中联系生物体成长、壮大、死亡过程与熵的变化情况;还联系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孤立体系——“一个封闭的山村”,熵值会越来越大,发展的动力就越来越小,经济落后,人民受穷,而要改变面貌。必须改革开放,把山村变成开放体系,“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就是引进负熵流,使体系熵值减少,才能快速发展。这样既加深了对熵定律理论的理解,又能从自然科学角度说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性。

③内容与方法论相结合。对物理化学中一些原理、定律的建立,除了要讲清原理的内容外,还要说明该原理是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得来的。例如讲理想气体、理想溶液、理想吸附时,向学生说明这是采用理想模型法得来的;讲可逆过程时,说明这是采用科学抽象法得来的;讲标准燃烧热、标准生成热、标准电极电位等时,说明这是采用相对数值法得来的。还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说明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方法的运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④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相结合。在教材的每一章末尾。或习题课上,介绍与本章内容相关物理化学前沿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

⑤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学研究成果结合进去。例如在讲熵判据时,结合教研论文“对化学热力学熵判据的讨论”,来讨论“熵总是过程方向的判据吗?”,在讲化学平衡移动时,结合教研论文“反应组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来讨论“增加反应的浓度平衡一定向产物方向移动吗?”等等。

⑥理论教学与化工生产相结合。我们是职业院校,培养的大多数学生将来要到化工生产第一线,因此更要注重实验环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高技能,高水平的应用性人才。例如在讲化学反应速率时,结合工业合成氨的具体状况。探讨如何提高反应速率,增加氨的产量。3习题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物理化学课程是一门十分强调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的理论课程。要学好它很不容易的,物理化学被认为是化工技术类专业中最难学的课程。难学的原因在于它有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定律,非常抽象不好理解,不好掌握,习题难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除了上好理论课外,习题课是一个重要的、必有可少的环节。学过物理化学的人都知道,必需多做习题。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熟悉与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解题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上习题课要象上理论课一样,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我们习题课的内容一般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①扩大知识面的新理论、新知识介绍。

②归纳总结一章中所学的知识。学生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感觉、片段的知识,只有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系统,才能更深刻理解,更好掌握。为此,每一章学习后,我们帮助学生把一章中所学的知识点以“联络图”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③总结学生作业中问题。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特别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对有特色的解题技巧要介绍推广。

④组织讨论思考题。一般教材的每章后面,都有一些思考题。我们先布置给学生先思考、解答,习题课时进行讨论讲解。

⑤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每章学习后,我们都印发给学生一些数量的练习题,其中选择题20个左右,计算题5至8个。这些练习题都是历年教学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有代表性,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一般提前发给学生,要学生先做一遍,上习题课时,老师选择其中典型试题讲解。

4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物理化学教学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飞快发展,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为一体,突破了时空限制,虚拟现实。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把多媒体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上,实现教学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上应用,使教学的思想、教学的理论发生了变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点与形式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与内容、课外辅导的内容与形式、考试内容与方式、学生成绩评定的标准与手段等发生了变化。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把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以下建议和思考

①编制课堂教学的电子教案与教学课件。

②对教材的思考题、练习题、习题进行详细解答。并且输入到计算机中,形成word文档。

③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CAI)。

第5篇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信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科技创新领域却一直难于突破。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迫切任务。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孩子们是富于想象的,因此在中学阶段,学校要不失时机地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以初步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其他课程教学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它为学生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呢?

下面就根据我对这门学科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创新教育的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没有突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培养创新能力要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开始。明确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明确以培养中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完善科学的教育模式。

二、给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权利,唤醒创新意识

自由思考,自由表达,是一个基本人权。落实这一天然的人权规则,必能激发人的无限创造力。这一原则,在传统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首先从尊重的学生思想表达自由开始,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的特点,建立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好奇地问,自信地想和说,尽情地体验。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和学生进行的情感交流,以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来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形成开放型的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铺平道路。

三、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思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多角方向,而集中思维能决定思维的途径,同样是创造思维需要的。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要在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之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首先就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浓厚的兴趣后,他的注意力就来得更集中,对学习内容的就有更强的探究欲望,有了较强的探究欲望,他就会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在电脑绘画课的课堂教学中,利用电脑网络展示优美的电脑图画,让学生说一说每幅画分别用了什么绘画工具,你觉得按什么顺序进行创作比较容易成功,你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想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再让学生自己照着课本中的图画临摹,并及时利用电脑广播由教师或先学会的学生演示较难部分及不同形式的画法技巧,刺激诱发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在完成课本中规定的图画时大胆创造,添上自己喜欢的部分,提倡并及时表扬那些在原画基础上有创新的同学;加强同学间绘画作品的交流与相互评价,要求说一说别人画的优点,再给别人提出你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绘画再也不拘泥于范本,他们会在一座房子的周围主动添上蓝天白云、树木花草,会在雨伞周围画满雨滴、水洼,还会画出撑伞的行人……等自己喜欢的景色。这样一来,单一的图形绘画变成了有主题的情境画。一节课中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千姿百态,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通过电脑绘画,为学生架设了创新思维的桥梁,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四、设计探索过程,培养创新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遵循:其一,要建立一个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其二,引导全面发展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其三,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的教学三原则。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造的声、色、形的动态多维立体逼真的情境,能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去接受这一具有时空感的情境信息,并对这一信息进行加工和接受。具有了对新事物的认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技能的转化。例如,当学生认识了Windows的界面后,教学生学会桌面背景的设置后,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电脑界面上的选项设置不同的屏幕保护程序,观察效果。学生试着像设置背景那样进行探索,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设置各种各样的屏幕保护样式。并且,由于屏幕保护程序的变幻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再如学习了创建文件夹、创建快捷方式、修改任务栏等的方法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各种操作,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由惊奇和兴奋伴随,不知不觉中探索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正如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时最后提出的那样:要给予积极参加、实践,以及和教师、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去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嘴、解放双手、解放时间、解放空间。让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干,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自学。在画图及文字处理软件中文档修饰部分的教学中,都可以实行尝试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画图工具箱中工具的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一、两种简单的工具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其他工具的用法,而不必由老师一步一步地进行指导。再如在用word进行文档修饰的学习时,设置看谁把自己的文档修饰的更美观更漂亮的学习任务,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探索能力,把文档修饰的异常美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同学间的相互的交流与模仿,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极快,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电脑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习惯与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技能。

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操作训练以其独有的优势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能够充分调动不同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学用CAI软件的交互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设置不同的练习,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例如:在指法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既加强了自己较为生疏键的练习密度,又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在这样反复多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置学习进度的方法。与其他科目结合,让学生的学习转变成其他学科的工具,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例如,在网络模块的学习中,与社会课结合,要求他们利用学校的虚拟网传递信息、查找资料,再将学习资料应用于社会课的学习中;运用电脑技能办英语、语文小报,制作电子贺卡等形式,使他们对这种创造性地学习充满了热情,也对电脑的学习充满了信心,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情感。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而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则占据主要地位。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作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

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是将创新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想象、思维实践的过程。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新成果,体验创新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掌握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的问题。

第6篇

(一)教学模式的改变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的教学方法和开展整个的教学的指导方针,因此要培养钢琴演奏人才,就要将原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树立新时期的艺术教育观,真正的开展素质教育,将学生培养成能弹、能唱、能谱曲的人才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钢琴演奏员。将学生的钢琴教学和各种美学教育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一种美的感受,体会什么叫做美,积极的去寻找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操、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很多艺术相关的学科也纳入到学生的培养方案当中,例如心理学、美学、音乐素养等等,多种学科共同渗透到音乐当中,搭建一个钢琴的新的教学模式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又能有力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前的教学实践主要以讲课为中心,学生听课练习为主,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这也是新时代对青少年的要求。

(二)提高师资水平以及教学设备的完善

钢琴是一个以实践为主的课程,这需要教师不仅要有充分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作品分析和欣赏的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要使钢琴艺术朝着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教师不应像以前一样仅仅教学生乐理知识、各种演奏技巧,研究各种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学生在钢琴学习中都能得到乐趣,成为不同方面的人才。教学方面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教学设备,较好的教学设备是开展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钢琴能力的一个重要保障,扩大音乐室的开放时间,让学生可以多多的进行练习,提高其实践的能力,举行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大型场合的舞台上进行表演,增强她们的实战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演奏心理状态

学生的心理状态对钢琴的演奏效果有着十分大的影响,舞台上音响的效果,演奏者自身的紧张心理都会使演奏的效果不好,因此对演奏者的心理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应变的能力,在目前的教学中太多的注意学生演奏技巧,而很容易忽视了学生整体协调性的控制以及在演奏过程中不被其他因素分散注意力的能力,而这些对于一个钢琴演奏者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导致其钢琴演奏水平难以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教学环节。

(四)加大力度对教师进行培训

一个优秀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好的学生,教师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学水平,所以高校一定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的投资,对青年的音乐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训,提供其演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让青年教师能够积极的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讲好的经验引进到自己的学校,努力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提高做出一个保障。

(五)引入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学科都引入了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以立体化的感觉所学的内容,钢琴教学也可以这样,可以将音乐作品、音乐会现场视频等等在上课的时候为学生播放,并在播放的间歇为学生指导,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实战的经验,又可以学习基础知识。

二、结语

第7篇

在传统教学中一直遵循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常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乳腺外科教学会形成教学安排围着教师转、教学组织围着课堂转、教学内容围着教材转的局面。但是,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诸多医学伦理矛盾,不仅需要医学知识,更需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两者相互结合,才能避免和解决矛盾。在认识论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理解为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在乳腺外科教学中教师转变理念,将学生视为认识的主体,课程教材为教学基本形态的客体。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在主客体之间起中介因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教材为客体的“三体结构”。以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为案例,可以选择的常见手术方式有保乳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假体植入术和自体组织重建术等。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假设前提,作为医生如何指导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方案发表意见,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并且能够促进医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起到一种激励临床学习的效果。作为医学生要参与选择手术方案,必须先掌握大量的乳腺外科基本知识,例如乳腺癌如何分期,什么是临床分期,什么是TNM分期。这个案例是在乳腺外科教学实践中,通过主体与客体角色定位转变,将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变革,充分发挥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主体达到了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

2教学内容中的哲学

思想哲学中“两点论”和“重点论”告诉我们,在看待问题和处理矛盾的时侯,既要全面,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两个方面,又要抓住主要矛盾。乳腺外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发展很快的学科,但是,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作为乳腺外科患者多为女性,这些女性生理上经历缺失的痛苦,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所以应该在诊疗过程中对学生多灌输人文关怀方面知识。作为医生和乳腺癌患者,选择哪一种手术方式合适?这是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面对的矛盾,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这时要向学生说明在现代社会医患关系模式多采用共同参与型。例如,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在治疗方案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患者全身情况,权衡根治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等方式的利弊,根据偱证医学的证据,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治疗的风险及收益,赢得患者信任,这样才能使患者得到适宜的治疗,同时能够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在乳腺外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组织有效的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医学理论和哲学思想结合的方法。

3辩证的应用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乳腺外科教学中幻灯片、手术视频录像、动画等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应用广泛。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具有一定优势:多媒体教学能够节约教学时间,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量并且代替部分板书和示教;视频录像可以能够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教师应该辩证地使用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如果运用不好,也会将产生消极作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非常大,学生来不及思考和体会,只有瞬间的印象,无法建立长久的记忆。如果完全依靠视频录像代替教师的讲授,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课堂缺少互动环节,影响上课活跃的氛围。所以,教师教学手段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应该辩证地选择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同时必须遵循理性认识基于感性认识的规律。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仍然发挥教学优势:教师优秀的板书能够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更能够有条理的、概括的归纳知识点,方便学生持久的记忆;教师通过简单的图表把发杂的结构关系表达清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对教师的信任。因此,在乳腺外科教学中,教师既要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又要兼顾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辩证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

教学中通常采用2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一种是以授课为基础的讲授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另一种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这2种教学方法也各有其优缺点,辩证地评价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应当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乳腺外科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也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2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因地制宜地使用。LBL教学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把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缺点是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PBL教学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师对相关学科之间的理解和联系;缺点是该法师资数量要求高,教学条件要求高,缺少现成的教材和经验。为了避免PBL的不足,同时吸取其长处,在乳腺外科教学中开展讨论式教学方法。其主要有以下2种形式:

①启发式教学:即在课堂内容布置时,预先提出一些与本次教学内容相关的临床问题,如讲授乳腺炎疾病时,给学生提出一个问提:为什么哺乳期妇女容易患急性乳腺炎?并要求学生带着这一问题,注意乳腺组织解剖结构特点,比较哺乳期和正常乳腺组织解剖结构有何异同。待授课结束后,在小结中师生一起讨论得出答案,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深刻理解乳腺解剖结构的重要意义;

第8篇

论文摘要:为提高造林学教学质黄,首先进行了教学条件建设,重点进行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并加强实践性教学和考试标准化建设,在教学中取得明显效果。

造林学是论述森林营造和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林学专业主干课程,对学科(森林培育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发展林业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首要任务。我区是全国林业大省,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因而加强该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高素质的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造林学在1958年内蒙古林学院成立时开设,50一80年代基本采用前苏联的教学模式,80年代开始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社会对林业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造林学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需要进行全面改革和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学校重点课程建设中,于2002年1月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一、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1.教学大纲

1980年在北京林学院召开的林学专业教学大纲修订会上制订了全国统一的造林学教学大纲,我校一直参考该大纲进行教学。但这个大纲与我校的实际教学在许多方面不符,如我校已在教学中把造林和种苗分成了两门课,教学学时安排、教学环节也有很大不同。因此,1997年我们制订了造林学教学大纲,大纲对课程的规格、教学的目的与要求等,较好的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既反映学科发展水平,又体现地区特点,加强了实践性教学。之后不久,学校进行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根据新的形势在2000年对造林学教学大纲又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主要变化是理论教学由52学时缩减为42学时,课程设计由20学时变为1周,一周的教学实习不变。在教学内容上做了一些调整,主要是减少了一些繁琐理论,增加了实践性内容,使教学大纲更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建设

(1)教材建设造林学统编教材(试用)第1版是在1981年出版,在1992年经修订后作为正式教材第2次出版。该教材于1987年获国家《内蒙古主要地区和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作为校内教材使用,以弥补统编教材的不足,便于学生学习。这本书立足于内蒙古的造林现状和特点,反映了内蒙古造林事业上的最新成果和先进实用的造林生产技术,通过学习可对我区造林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为今后工作中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特殊问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我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开展,这本书也可作为生产上的参考书。

(2)教学辅助资料建设对于辅助教学资料建设,近几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修订《造林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和《造林学课程设计资料》。以前所用的是60年代编写的,早已不符合现实,1997年依据国家和内蒙古造林技术规程,结合实际,在收集大量资料基础上重新进行了编写。②编写《造林学实习指导书》。以此规范了教学实习,满足实习需要。③收集教学资料150多册,包括图书、造林规划设计、生态建设可研报告、造林规程等。为教学提供了很大方便。④购买和收集幻灯片3套(900多张)。这3套幻灯片是根据造林学教材内容摄制的,与教材配合使用,可增强直观性,增加感性知识。⑤收集录制录相带2盘,主要反映内蒙地区机械开沟抗旱造林技术和生态环境建设。⑥自制VCD光盘4张。主要反映近几年我区开展的退耕还林工程,国家生态重点县建设工程,沙源治理工程等的建设情况及技术措施。

以上这些辅助资料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内容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造林学统编教材,在长期使用中我们认为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需要加以改革,主要表现在:

(1)教材内容与实际的差异造林学统编教材是面向全国编写的,以论述用材林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而用材林的营造适合于湿润地区或水分条件好的立地条件。在我区主要局限在大兴安岭地区和中西部局部水分条件好的地段。我区大多数地区气候干早、土壤贫痔、风大沙多,水土流失严重,无法营造用材林。50一60年代因大面积营造用材林,形成小老树或造林失败。所以我区是以防护林为主。湿润地区营造用材林和干早地区营造防护林其基本理论和技术是有差别的。如营造用材林的理论中把林分郁闭作为森林群体形成的标志,森林群体的形成才能使林分稳定,抗性增强,在技术上造林密度较大;而在干早地区营造防护林时,实践证明,结果正好相反,林分郁闭后,由于水分供应不足出现生长衰退或死亡,特别是沙地尤为明显,所以造林时应稀植,以保持林分稳定。

(2)内蒙古地区的造林新技术、新成果得不到反映内蒙古是林业大省,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许多先进实用技术,在统编教材中是反映不出来的。

(3)缺少有地区特点的造林技术内蒙古地域辽阔,气候差别大,地貌类型多,不同地区造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措施各不相同,在学习了造林基本的理论和技术之后,结合内蒙实际应进一步掌握和了解本地区的造林技术特点,这才更有实用价值。

2.改革的内容

(1)基本理论和技术的改革以统编教材为主要参考,紧紧结合内蒙和西部地区的具体实际进行改革。主要是把讲授用材林为主,改变为讲授防护林为主,并兼顾用材林、经济林等林种;造林树种选择上把讲授乔木为主,改为乔灌草相结合;造林密度上湿润地区和水分条件好的立地条件要以郁闭为中心,初植密度大。在干早地区为维持水分平衡,应进行稀植。并采用大行距小株距配置,使林地形成一定的径流面积。还可以采用斑块状造林,避免全面造林后林地水分供应不足,而导致林木早衰或枯死;在树种混交上以乔灌混交、灌木与灌木混交为主。混交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宜采用带状块状、星状、行带状混交,往往灌木的比例大于乔木的比例;造林方法上把强调以植苗造林为主,改为植苗、播种和插条造林同等重要,从近几年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看,在我区许多地方播种造林和插条造林占有主导地位,如阴山北部主要是以柠条播种造林为主,在沙地沙柳(或小黄柳)插条造林占有很大比重;造林季节上把以春季造林为主,改为一年四季都要重视。西部地区春季最为干早,而雨季和秋季则水分条件较好,播种造林和容器苗造林主要在雨季,在秋季可以进行插条和播种造林,这在生产中已取得明显效果;造林的方式不仅要讲人工造林,还应讲飞机播种造林和封山(沙)育林(草)近几年飞机播种造林其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活动范围大,在我区沙地广泛开展。封山(沙)育林(草)其技术简便、省工,更符合自然规律越来越受到重视。

(2)反映造林新技术对我区创造的造林新技术在造林学中应及时反映,如沙地飞机播种造林,机械开沟抗旱造林、针叶树和沙生植物容器育苗造林、冬贮苗木等水造林、农田防护用材兼用林营造、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山地生态经济沟、沙地生物经济圈营造等技术。

(3)增加内蒙古主要地区和主要树种造林技术的内容主要增加我区大兴安岭、石质山地、黄土丘陵、沙地、平原、草原地区的立地条件特点和造林技术特点。讲述柠条、沙棘、沙柳、山杏、油松、樟子松、落叶松、杨树等我区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技术特点等。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改革,使造林学教学以全新的、有地区特色的、符合实际的内容进行教学,符合立足内蒙古、面向“三北”的需要,更符合目前西部地区开展的生态建设工程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教学方法的改革

造林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一的口头讲授,学生机械的记忆。也就是常说的“满堂灌”、“填鸭式”、“单项注人式”,这种教学方法死板枯燥,即花费时间长,又严重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从1997年开始进行改革试验,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大大减少了讲授学时,讲授学时不超过总学时的6096,采用讲授、提问、讨论、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而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科学组合。造林的基本理论难理解,主要以讲授为主,提问、讨论为辅。内蒙主要地区和主要树种造林技术易理解、实践和综合性强,采用以自学、讨论为主,讲授为辅。经过多年的试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取得明显效果。

2.教学手段的改革

为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了教学手段的改革,研制和开发了造林学多媒体课件。

我们采用方正奥思软件编制,片长容量达到1200MB。以全国统编教材为蓝本,结合内蒙和西部实际,以及近年来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和科技发展新动态,编写出造林学文字脚本,再将文字脚本精练制作成计算机文本,将大量照片资料精选后扫描,加工制成图片素材,使文字与图片一一对应,之后再进行配音解说。该课件有文字(包括表格)8.4万字,图片300余张及部分教学实习影像内容。

造林学课件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视听并举,感知直接,理解容易,内容丰富,功能多样,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容错性强。该课件还可以进行网上虚拟教学,实现自学、自测。造林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为实现造林学教学手段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造林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该课件在我校首届课件展评中获一等奖,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

造林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从教学实习、教程设计、毕业论文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加强。

1.教学实习

造林学教学实习为一周,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习的时间短,内容多,又在野外,路线长。通过我们长期的调查,我们精选了路线,做到在短时间内完成多项的实习内容。我们选择了和林县、卓资县、大青山、黄合少林场、蛮汉山林场等地。这些地区能够实习到石质山地、黄土丘陵、沙地、平原等地区的立地条件和造林技术,能够调查了解柠条、沙棘、油松、樟子松、杨树、山杏、构祀等内蒙主要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技术。在实习的基础上要求同学写出详实可靠、较全面综合论述的实习报告。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分析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旧教学计划中所用时间为20学时,在新教学计划中,课时压缩1/3的情况下,仍安排一周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进一步得到了加强。课程设计是在理论教学和实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提供资料、并进行分别辅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理论,通过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写出符合实际的设计说明书。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全面综合实习。近几年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与教师开展的科研和生态建设规划设计任务相结合、走出校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真刀真枪的作,严格要求,加大压力,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第9篇

论文摘要:对诊断学教学实践进行实例总结,并提出建议:诊断学教师要比医生会讲课,比教师更懂医;重视医德教育和教学方法,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改革实践教学及考核手段。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以输送合格执业医师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教育。诊断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医学生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基本能力,并使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初步诊断,这些内容也是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重点,对该门课程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因此,重视诊断学教学方法,提高诊断学教学水平很有必要。笔者在本学期诊断学教学工作结束后,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介绍如下。

一、重视诊断学师资队伍建设

1.1重视诊断学教师的人选

诊断学教师最好由具有良好临床技能、较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医师担任,其最好担任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官。临床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诊断学是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学好诊断学,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训练和实践过程。很多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像教科书上写的那样典型,疾病的个体化、多样化远远超出了书本内容。另外,诊断学内容多而枯燥,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难以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诊断学教师必须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包括长期带教、经常进行学术讲座等),表达能力强,语言生动、普通话标准等。即要求诊断学教师既会治病还会教书,比医生会讲课,比教师更懂医。应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通过举行各种讲课评比、优秀教师评比、教师考评等活动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现有医学资源,充分发挥高年资医师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1.2重视集体备课

通过集体备课可达到使教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1.3重视教师听课

要求教师讲课前到其他教学医院听课,参加本院前一轮大课听课活动,学习其他教师教学优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重视医德教育

加强医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缓和医患矛盾的有效途径。行医必须有德,无德不能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强调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所以笔者在诊断学教学中反复强调树立高尚医德和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思想的重要性。同时,告知学生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部分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忽视患者感受、语言生硬、态度冷漠、不尊重患者人格,是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告诫学生必须以爱心和对患者的尊重赢得他们的信任,并在课堂上以一道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模拟题提问:“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你给患者进行胸部体格检查时会怎么做(也就是说在冬天检查时怎样使患者不冷)?”有的学生答“用烤火炉”,有的说“开热空调”。笔者在肯定其答案正确的同时,提示学生应向年资高的医生学习,将自己的双手、听诊器捂热后再为患者进行检查。

三、教学方法

3.1充分备课

教研组根据每名教师的临床专长,安排他们讲授自己最熟悉的章节。强调教师备课三部曲:(1)反复熟读课本和教学大纲。(2)制作课件和准备教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课本为基础,查阅大量文献资;降},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及在工作中拍摄的具有典型症状、体征的图片制作幻灯片。要求幻灯片具有提纲挈领、文字醒目、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的特点。(3)试讲。每名教师备课后都要在教研组试讲,在试讲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比如在试讲时发现有的教师讲课重点偏离教学大纲,有的教师讲课超时,有的教师讲课速度过快、不能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等这些问题都要在试讲后得到解决。

3.2重视课堂教学效果

有教师反映,现在大学生上课讲话、玩手机、打瞌睡、随意进出教室的现象很普遍,但笔者上课时的课堂秩序和讲课效果却出奇地好,原因是笔者应用了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语言标准、流利,结合大量真实的临床案例传授课本知识笔者认为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讲课技巧。包括语言生动(用词准确、形象),吐字清楚、抑扬顿挫,风趣幽默(但不强调一味搞笑),穿插小故事及案例,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讲课富有激情。(2)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比如讲授大叶性肺炎的实变体征时,讲到:“老师在大学实习时有一个男同学‘很配合’地患上了大叶性肺炎,当时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去看望他,而且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东西,大家猜猜,我们都拿了什么东西?”学生正准备猜的时候,笔者笑着告诉他们:“我们手里都拿了听诊器!”笔者问:“我们当时会在他身上听到什么体征?”多数学生笑着回答:“管样呼吸音。”笔者又问:“为什么会听到管样呼吸音?”他们回答:“肺组织实变有利于支气管音的传导。”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大多数学生记住大叶性肺炎的阳性体征之一是管样呼吸音。

3.3重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诊断学的很多内容都是执业医师资格技能考试的重点,在讲课时应该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其中并加以强调,以便学生今后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比如在讲解肺和胸膜触诊时提醒学生,参加考试时,如果只做语音震颤检查,而没有做胸廓扩张度和胸膜摩擦感检查,只能得1/3的分。

3.4课堂讲授中强调重点

这里所说的重点是以后在临床上随时要用到的内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诊断学考试内容,传统教学方法提倡全面复习,希望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都记住。事实上,人的大脑是有限的,应使学生把握重点,了解非重点。比如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肺和胸膜的视触叩听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并提示他们记住这些内容,在临床技能操作时重点练习。

四、改革实践教学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靠背书不可行。但就我国目前医疗现状,一味强调在患者身上实践也不现实。患者不断增强的维权意识与相对滞后的卫生法规相冲突,教学医院的临床教育活动容易招来患者的质疑与拒绝。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解决学生实践与患者维权的矛盾。

4.1教师各项示范操作标准化

要求带教教师尽可能由主治医师以上的高年资医师担任,且所有教师要观看体格检查录像,使其体格检查技能操作标准化。

4.2学生反复观看体格检查录像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后,让学生拷下录像,带回寝室反复观看。

4.3学生反复实践

(1)分小组(每组10人)实践。由一名学生充当“被检查者”,另一名学生充当“检查医生”,其他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检查医生”的手法加以指正。在小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场指导,并耐心回答问题,及时纠正错误。(2)学生一对一实践。鼓励学生回寝室后2人一组互为检查医生和被检查者对练(可以边看录像边练,力争规范化)。(3)在病房实践。最好选择带教教师主管的患者,以便于交流和沟通。病房实践应采用分组实践加集中重点实践方式。①分组实践。由一名学生充当“医生”,对患者问诊及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小组其他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补充问诊及查体不足,在小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在场指导。②集中重点实践。由带教教师事先挑选有典型阳性体征(比如哮鸣音、湿啰音、心脏杂音等)的患者,见习课时带教教师将听诊器放在患者身上有典型体征的部位,让学生轮流听诊,这样既让学生接触到阳性体征,又不会影响患者情绪。:

4.4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步骤为:实践、启发、引导、归纳。让学生分组对患者问诊及查体结束后(即实践),给他们3O分钟的时间复习所采集的病史资料,然后集中讨论;讨论时,就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胸部体检、腹部体检、神经系统体检,辅助检查的结果和诊断由不同的学生发言总结。在学生总结过程中,教师穿插启发、引导,使其描述规范化。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写出一份大病历交给教师批改。

五、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改革诊断学考核方式

第10篇

一、以教科研为先导,通过校本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研究教育教学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校本研究,最实效性价值就在于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努力探索解决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从1992年以来,我校引进了“上海青浦区”教学教改经验,在广大教师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1999年——2001年我校数学组开展“用变式方法推进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在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转变了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被评为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在省教科所立项。2002年元月至2004年我校数学组又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围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目标要求,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特点,通过课堂教改实验,课外训练和第二课堂等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模式的教改研究,被市教科所评为教科研成果二等奖。通过教科研实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同时,受益的还有所有参与实验的老师,他们由不懂得教育科研是什么到成为教育科研的骨干,为我校已被批准立项的国家级研究课题提供了素材,也为新课程在我校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尝试和推广“共性化教案,个性化教学”,提高备课质量。

我们数学组共27人,其中4位是学校领导,尽管学校领导事务较多,但黄校长和唐主任亲自挂帅,坚持提前一周备课制度,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为形成集体教研的合力,发挥人多智谋广的优势,每周四下午的集体教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集体回顾,讨论上周教学的得与失,进行四思:“思得、思失、思效、思改”,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第二步:说课评课。我们每一周都有一位同志上一节研讨课,由该同志对所上这一节课详细说课;说教材地位;说教学目的;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设计;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艺术;说作业布置。其它同志要对该同志所讲的课进行认真评课,不但要评成功之处,更要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之,需怎样改进,达到共同提高。

第三步,中心发言。由中心发言人对本周所讲授的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教法建议,导学程序,学法指导,作业设计,辅导计划,做详细说明,然后学科组成员讨论,补充,完善,认真研究这一部分内容在中考中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如何精选例题、习题,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形成共性教案。

三、开展课堂教改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教改实验的主阵地。我们的课堂教改实验分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突出如何在概念课中进行问题情景教学,情景展示生活化。

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单调,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甚至厌学的情绪。这就势必造成平时我们教师花了很多精力去教,学生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学,但效果仍不理想的境况。那么该怎样改变这一境况呢,我们就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生活体验,化难为易,轻轻松松学数学。例如我们在上《代数式》、《函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等概念课时,采用“问题情景——合作讨论——理性概括——应用创新——反思提高”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第二方面,突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往往更易掌握。学生一般都爱动手操作,爱自己发现,爱探索,所以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加强演示操作,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学习兴趣递增。例如今年中招考试第一题选择题第(3)题选择路径问题、第(4)折纸问题、第(6)靠梯子问题等都对学生动作操能力,应用意识,创新学习能力培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好的做法是学生能亲手实验,如图片折叠游戏,动手操作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有机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学习能力。例如我们上《矩形》这一节课时,先由学生观察实物形象,然后演示教具,再由多媒体展示画面,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使他们亲自体验矩形的画法,形成矩形概念,再由学生观察测量身边课本,作业本,课桌的边之间、角之间和对角线之间有哪些一般平行四边形所不具备的性质?再进行折纸游戏,分组讨论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的演示与操作,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讨论回答,使学生对矩形的概念,会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全面深刻的了解,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三方面,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即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的,外向的,开放的,并能激发学生灵感的场所。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一是敢于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敢于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于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否定权威的结论,实践证明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关键就是在于教师要真正放下架子,抛开条条框框,放手让学生求异创新。

第四方面,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应用意识,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据上述要求,新教材扩展了应用教学的内容。例如新教材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大量精美的插图,生动形象的语言,显得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玩一玩、想一想、练一练、摆一摆、猜一猜、读一读、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更符合学生的口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课本的内容,适当增加数学应用性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态度。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图象”时我们设计了以下应用题,一家庭(父亲、母亲和孩子们)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父亲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按2/3的原价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是一样的,试就家庭不同的孩子数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并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请你由图象表示。该题以“家庭旅游”为背景,让数学走进千家万户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掌握数学知识,能给你带来许多便利乃至实惠。在这一方面,我们分别上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和《二次函数应用》研讨课,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如体育运动,方案设计,面积计算,商贸获利,建筑设计等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内驱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动脑、动手是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体现创新教育的数学教学首先是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再创造的主体活动。比如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分析计算、理解应用等自主学习活动;剪纸、折纸、测量、拼图形、造模型、做统计等主体实践活动;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自由发挥的探究性活动,为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为此,我们每学期都进行一次数学小制作,撰写数学小论文,编写数学应用题和实习作业,学生在做数学和用数学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激情,活动成效显著。当我们欣赏学生的作品时如获珍宝。这里面有学生利用几何知识,剪纸、拼图、造模型、设计优美图画等,也有写关于数学学习的体验,对数学教学的建议,自由创作数学小品,数学故事,数学童话,对生活中数学的研究,解题方法与策略,常见解题错误剖析等令我们赞叹不己。例如,吴晶同学写的“应用型问题的解题策略”,聂冰同学写的“妖魔是朋友”,王朋同学写的“解函数题常见错误剖析”,李莹莹写的“函数应用题”,写的“论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李楠写的“学习数学要学会串锁链”,王峰同学写的“人体与黄金数”,李洁同学写的“研读·深思·运用”,于晓晨同学写的“社会实践使我终生受益”,冯华龙同学写的“感悟数学”等等。我们高兴地看到数学写作的的确确是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活动,它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思维,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表达和论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积累经验和搜集材料的能力,为今后进入社会提供锻炼的机会。

第11篇

课堂讲授内容的合理选择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机化学内容极其庞杂、知识点多且琐碎,反应浩如烟海。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当略去部分过时和繁琐的内容,及时补充当代有机化学最新的科研发现和应用成果,特别是生物、材料、环境、能源、纺织等领域的交叉发展及应用,还应适当介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标志性工作,力争把最新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和学习的劲头。此外,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及时引入与有机化学关系密切的学科,如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科学、农药化学等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将经典有机化学理论与学科前沿发展相结合,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又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可用性。例如,自由基是生命过程、大气污染等有关问题中常用的一个术语;等离子体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已成为一种在加工工艺和材料科学中使用的新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合成技术等均可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当然它们所占时间很短,也许只有几分钟时间,而且不必每节课都涉及;但这些前沿问题一定要有,它们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将绿色化学渗透到教学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2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培养创新能力。有机化学教学,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诸多有机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而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规律,培养学生敏捷、灵活、准确、独创、严密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纯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社会急需的创造型人才。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实际,更新教学方法,把教学分成4个主要环节,即:“读、讲、做、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本科生起点较高,自学能力较强,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预习和课后复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2)“讲”注重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和乏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降低。教师应以启发、诱导、提问、释疑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尽快明白和掌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或者将各种边缘学科的精彩内容适当引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周密思考、仔细观察、探索问题、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增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选择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基本操作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4)“练”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练习方式,课堂的边讲边练,课后的作业练习等等。此外,开展讨论、撰写小论文、专题讲座以及举行知识竞赛活动,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可以让教学内容以各种形式呈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造学生可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可使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有机化学结构、反应机理、电子效应等教学,概念多且抽象、枯燥,因学生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黑板上的平面板书无论如何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共鸣,是教学的难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插入图片和视频,动画或漫画,逼真的主体画面、清晰的比较鉴别、精练的规律归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另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较好地解决当前有机化学课程(特别是非化学类的有机化学课程)学时数少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注意和课程内容的有效结合,做好相应的编排和合理使用,避免因为过分追求信息量而出现的内容混乱及繁杂。另外,当前学生的社交手段中,网络是重要的一种方式,QQ、BBS等使用较多,如何利用这些媒介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有机化学内容分散,知识点多的这种情况,我们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介进行课下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利用FTP进行课件公开,方便学生查阅,创建QQ群进行讨论和答疑,并在QQ空间上将典型问题列出并加以解释,这种方法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可以及时获得疑难问题的针对性解答,拉近了师生距离,也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4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是我校的校级精品课,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大学二年级开设。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实验技巧、独立实验能力提高的阶段,因此做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1将单元实验整合成综合型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化合物的制备,大多是单个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缺少综合型、设计型与创新型强的实验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型实验是该实验课程知识的综合体现。所谓综合型实验既包括多步骤连续综合实验又包括合成、分离、提纯以及检验等实验。多步骤的综合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缓解由于扩大招生,学生人数增多,实验药品消耗多的矛盾,节约经费开支。同时,多步骤综合实验,由于试剂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特点。

4.2增加绿色应用性综合型实验

随着绿色化学的提出,科学实验的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增加了天然有机物提取等实验内容,如从茶叶中提取可作为中枢神经兴奋药的“咖啡因”和“茶多酚”,以取代原有机化学实验中毒性较大的“环己烯的制备”和“偶氮苯的制备、光异构化和薄层色谱实验”两个实验。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将实验成果及时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意识。

4.3开设开放实验

在本科生完成有机化学实验必修课的同时,适时增设开放型试验。开放实验首先要满足以下一些要求:①具有综合性;②实验的绿色化;③必须是学生爱做的实验;④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另外,还要具有如下五个特点:一是实验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二是实验内容上的开放;三是指导方法上开放;四是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的开放;五是实验教学评价的开放。这种实验教学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克服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比较被动的弊端,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5结束语

第12篇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创新的学科,没有发展与创新市场营销就会裹足不前,缺乏生命力。伴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市场营销在不断的创新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以市场营销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市场营销专业,其最大的特点也是要不断创新,培养满足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的创新型营销人才。市场营销专业两大基本特性是实践性和创新性,决定了其实施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重要性。

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现状

创新是整个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李岚清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实际紧密结合,改变那种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必须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这种创新体现为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创新、教育政策和体制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这一切的基础依赖于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突破与创新。

(一)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市场营销专业自身的特点要求必须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商务策划、电子商务等深度理论知识,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的中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研究、市场策划、企业管理、广告及公共关系、企业形象设计及品牌规划、投资项目分析及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市场可谓瞬息万变,只有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2.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国际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要求现代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对未来市场变化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敢于不断进行营销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强,国内企业受国际竞争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经济一体化浪潮促使企业竞争国际化。既懂得国际企业运作的规则,又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满足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

3.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看,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成为“抢手人才”。随着国外公司的大量进入及本国企业的加速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趋势是既要懂现代营销管理,精通国内外业务,又要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据对现有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统计,市场营销类人才的需求位居前5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该成为市场营销专业主要的教学目标。

(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实践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毕业实习缺乏基本的经费保障,对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以现有的毕业实习为例,四周实习课经费每生不足百元。从学院管理层而言,对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和过程管理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2.学院领导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鉴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自身特点,我们增加了市场调查、营销实习等环节,但执行中缺乏学院必要的经费支持,且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上受到歧视性待遇,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鉴于专业特点,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我们在大三增设了学年论文并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奠定先期的基础,这无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工作量的计算上按每生3学时对待,明显偏低,缺乏学院有效的政策支持。

3.缺乏实验教学的完整计划和系统的教学指导大纲。现有的实验设备特别是营销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虽然对校内开放,但学生用于非教学性用途,诸如打游戏、聊天、QQ等多,用于教学性的实验不多。这一方面是现有的实验课设计不合理,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指导不足有关。现有的实验“软件系统”的建设不足,必要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软件匮乏,学院缺乏对实验室的进一步投入。

4.市场营销专业课的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拓展市场营销专业课的实验内容已是当务之急。从已增加的实践环节看,普遍存在着过程管理不严格,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经费支持及政策保障力度不够等现象。

二、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

1.从教学改革入手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控制。对理论课内容及讲授方法进行创新,多用启发式,反对填鸭式,采用互动式,摒弃僵化式,切实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动脑、动手能力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专业及专业基础理论课要从教学内容的更新入手,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要处理好现代内容与经典内容的关系。既要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又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在不断摒弃陈旧内容的同时,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必要的实践(实验)教学内容,使两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2.要从教学方法入手,变一味的理论教学为引导式、互动式教学。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课程设计、问题研究、配合老师进行课题研究等多种主动学习活动。要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不少于总课时的20%。

3.从构建全部的教学计划开始,设计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以创新、实践为结合点的全新课程体系,着重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应多渗透实践(实验)教学内容。

4.加强对课程设计、专题实习(实验)及毕业实习工作的指导。在总结以往实践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课程的组织设计不太合理,特别是“市场调查”实践及“营销实习”存在重复性和惯例化,缺乏内容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以营销课程设计的方式充实实践教学环节。

(1)第三学期开设“市场认知实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营销、学会做简单的市场调查分析,并写出专题分析报告,将所学的统计学知识、计算机文化理论等运用于实践。

(2)第四学期开设的“专题市场调研”则是配合“市场调查与预测”理论课的教学深入进行的专题性研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可以针对某一特殊的产品、产业或服务市场进行专题性研究,从调查市场需求、市场潜力、竞争者状况等等项目开始,培养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第五学期开设的“营销策划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结合企业的营销活动从产品、价格、广告、促销活动等入手设计策划方案。从内容和形式上多样化,可以是针对某一产品的广告策划与设计,也可以是针对企业的CIS策划与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创新性的思维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

(4)第六学期开设“推销实习”,它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种营销体验,也是结合所学的“推销学”理论课做的一次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会感受推销工作的“四个千”,即“千言万言,万水千山,千辛万苦,千方百计”,让学生拥有面对社会的思想准备。

(5)第七学期开设“学年论文”,是根据营销专业特色开设的,实践证明也是非常成功的,是对学生进入大四后综合能力的锻炼。学生通过做学年论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查阅资料、解析问题、研究能力、思考能力等都得到了综合锻炼,在导师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进行专题研究。优秀的学年论文修改后还可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生既为毕业论文奠定了先期基础,又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6)开设“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示。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得到实践锻炼,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培养了掌握各种工具、手段、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知识领域进一步拓展。在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中,应特别注意对选题工作的把握,选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题目要尽量新颖、专题化,尽量结合学科前沿和科研课题,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以上方案实施的关键在于抓过程管理,抓每一项实习的深入指导与具体落实,配备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落实实习项目。

5.充分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及寒暑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研究,特别是结合专业特点在工商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参加第二课堂、创意设计大赛、专题项目研究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依靠系团总支、学生会、科协等社团开展多样的课题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总之,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基础,通过各种改革与创新设计而实施的复杂系统,它需要在理论上突破,实践上创新,落实上深入,管理上严格,是本专业教师应努力追求的目标。

三、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一靠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二靠实施这种计划的政策保障。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鼓励对理论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创新改革,把传统教育中的成功做法与创新教育的新思想、新手段、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评价体系、师资考核标准等方面引导教师的教学创新,结合不同专业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彻底改变只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实验)教学的片面做法。为更有效地保证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应从以下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1.将创新与实践教学的实施状况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及师资考核标准中。评价一门课程的授课好坏,不单要看理论教学好坏,而且要看是否运用了鼓励学生实践创新的手段与方法。一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衡量授课好坏的一个标准。对那些敢于教学创新,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得当的教师,在优质课评选、工作量的核算、评优等方面给予支持。如对于那些使用多媒体教学,实践(实验)环节落到实处的课程在工作量计算上给予一定的鼓励。

2.由专家组对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的比例进行研究。对实践(实验)教学计划、具体内容的设计、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证与督导。

3.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实验课教学软件的投入力度。就目前我系已建成的市场营销综合实验室而言,极缺专业课教学软件,为此许多该开的实验课难以开出。同时要大力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目前学院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倾向,就是重实验室硬件投入,而轻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实习基地建设资金极度匮乏已成为制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随着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以及用人单位“主宰权”的强化,是否接受毕业生实习人数被许多企业大打折扣,实习已经由接受方需求转变为供给方需求,为此不断维护与建设实习基地是市场营销专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实习经费而言,日常开展的市场调研、营销实习等实践环节没有经费,毕业实习经费每生不足百元,连四周实习的基本开支都难以维系,且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面缺乏有力度的支持。

4.本专业开展的学年论文这一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学院的有效支持,特别是在工作量的计算上,每生按3学时计算工作量明显偏低,难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包括其他的实践环节,如营销实习、市场调研等均按参观实习计算工作量,使教师的劳动付出与获得极不相称,这也是重理论课、轻实践环节的突出表现。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建议教务处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量计算标准,并给予政策支持。

5.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参与工商企业管理与实践活动。鉴于市场营销专业自身的特点,可以允许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开展各种营销管理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设计、企业策划、市场调查与分析等活动,并根据实践成果减免学分。总之,大力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是本专业自身特点的要求。只有制定出科学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并强有力地实施这一计划的政策保证,才能真正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的市场营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2001-04-29.

第13篇

1.1教学内容枯燥

总线技术发展迅猛,种类众多,且每种总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各自的应用范围。就现场总线而言,常用的形成标准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几十种,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总线技术更新特别快,而教材的编写或使用具有一定周期,这使得总线教材较之总线技术的发展容易滞后,不利于学生对当前科技前沿知识的认识。[3]目前总线技术的教学内容,通常是先介绍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通信的构成、传输方式、编码、复用技术、交换技术等;然后介绍总线技术的一般概念,包括总线和接口标准分类、组成、性能指标、层次化结构等;再选择几种最有代表性的总线加以学习,常见的有RS-232C/RS-422/RS-485、STD、GPIB、USB、IEEE1394、CAN、PCI、VXI、PXI等。目前的总线技术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传授,如某种典型总线的主要性能、特点、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等。缺乏在实际举例中实施教学,教学容易陷入内容空洞,造成了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过于死板,使学生脱离实际,不能学以致用。

1.2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高校在总线技术教学过程中,太过于模仿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仍以机械讲授为主。教师在理论课上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实验课又严格限定学生必须按照既定步骤进行操作;看重总线技术教学的理论性质,把过多的精力投放到教学的环节当中,并没有认识到总线技术课程带有的应用特征,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状况。这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应用教学资源,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综合能力。[4]学生更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与总线技术的实际应用形成较大的反差。因此,改革计算机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3实验环节欠缺

总线技术是一门专业应用类课程。与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不同,专业应用课程教学要做到理论和实验并举,并且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目前,总线技术实验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合适的实验平台。市场的总线实验平台的编程往往比较复杂,不利于学生上手;一个实验平台的总线种类有限,不利于实验内容的扩展;先进的总线平台价格较贵,限制了实验平台的更新;由于总线技术发展较快,总线技术实验内容编写与修订的速度往往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各种软件、硬件设施的淘汰率非常高。[6]除了实验平台的问题之外,实验内容也难以设计,如利用某种型号的总线完成数据传输。可以用高级语言编程调用库函数实现通信,但这种简单实验学生不能理解总线上实际的时序,也难于把握不同总线的区别。如果从与硬件相关的底层程序开始设计,又缺乏足够的实验课时,而且对本科生教学来说也缺乏必要。

1.4考核方式落后

考核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考核成绩既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必须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考核成绩是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一种手段。也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反映。目前总线技术课程的考核形式是卷面考试为主,成绩评定通常以平时成绩和卷面考试成绩相结合为主。考核的焦点是知识的记忆程度,而不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不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实验成绩在总成绩的比重偏少,有的高校规定考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占比不少于70%,限制了实验成绩的占比,不利于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导致学生常常死记硬背教学内容,而不关注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二是实验成绩的评定方式落后,以按照实验教材的步骤完成预定目标为主,这种机械式的实验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无法体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

2总线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对教和学两方面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展开,所以要对总线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总线技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深入学习教学改革的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只有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把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到总线技术教学改革的实际工作中,从基础做起,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改革,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的主体作用,促进高校总线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2.2合理构建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与学生有意传递的信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以总线技术的知识体系为依托,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不同渠道,广泛搜集信息资料,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由于总线技术发展较快,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注重知识的更新、拓展和延伸。作为一门专业应用类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市场上专门为总线实验开发的教学平台之类有限,往往没有适合于本专业的实验平台,可以购买ARM、DSP等开发板,自行设计电路,组成适合教学的总线实验平台。自行开发实验平台可以更灵活的设计实验内容,也方便和专业其他课程相结合,组成综合性的实验课题,使得构建出的教学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总线的知识理论体系,也能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3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研究性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典型特征,是培养和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开展了研究性教学的改革。由于总线应用广泛,便于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其他专业课程结合,列举出各种应用实例,以例子来引导教学;以教授的典型总线为背景,和其他专业课相结合,设计一些综合性、研究性的小课题,由学生自己分析需求、查找资料、选择器材、搭建硬件、编写软件并调试,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收,转变成自行探索和发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改革考核方式

改革考核方式可以从加大实验成绩在总成绩的占比,并引入多种考核手段两方面入手。总线技术作为一门应用类课程,理论知识是为专业技能服务的,在实验中反映出的技能在根本上体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加大实验成绩占比,可以突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除了卷面考试之外,可以采用布置研究性实验作为大作业,以实验结果展示、小论文、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有利于避免学生平时不听课、考前临时抱佛脚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测试专业,可以构建基于PCI、PXI等总线的虚拟仪器;再如计算机专业,可以构建基于外部总线的多机通讯系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些研究性实验,可以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去运用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变死学为会学活用。

3总结

第14篇

论文摘要:实验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深化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实验教学是理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直接作用是堵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强调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

一、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首先要认识科学实脸的意义

科学实验是人对自然、对环境的一种能动认识和积极干预。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规律、发现规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人们获取客观知识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自然界是复杂的。实验是从自然界中抽象出一些典型的环境。在典型的环境中提出基本的实验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加工处理。达到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目的。一个实验数据的测量。其小数点后增加一位。就可能增加无数新的现象和理论。从实验中得到的知识比理论更加直接。更加丰富多彩。同志把科学实验作为人类三大革命运动之一。一些科学大师也都高度重视科学实验.丁攀中教授在获得诺贝尔奖时的演讲中说。我是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到诺贝尔奖的。我获此奖能提高中国人对实验的认识。希望从此以后能够摆脱轻视实验、过分强调理论的旧传统。针对一些轻视实验的现象。有学者呼吁:自然科学从根本上来看。是一种实验。是实验科学。实验是最根本的。理论是从实验中产生的。没有实验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实验是现代科学之母。

(二)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学实验的意义决定了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实验教学较之理论教学有着更加丰富的创新性内容。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强调加强实验、加强实践环节。呼吁教育的钟摆要向实践偏回来。我们今天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同样也是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达兴旺的不蝎动力。面对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激烈的全球性经济竞争。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同时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新者。特别是对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的教育现状仍有一定的差距。从一些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看。有的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理论知识不少。但实际能力不强。灵活运用知识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够。适应性较差。这当然有学习环境和训练条件限制等各方面的原因。但与学校教育包括实验教学不力不无关系。时代呼唤创新精神。社会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实验教学问题浅析

近年来。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人才培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与社会和时展要求的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存在不少的差距。

(一)对实脸教学意义的认识不高

由于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轻视实际能力培养的旧传统教育观念。把实验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认为先有理论教学。后有实验教学。理论教学是主。实验教学是辅。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实验知识体系。实验教学缺乏系统的计划安排。有的实验教学大纲不健全。只有在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所体现。有的把实验教学人员统称为教辅人员。用管理行政人员的方法管理。未能看做教师队伍的一部分进行培养要求。有的实验教学人员也自认从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低人一等。工程师、实验师远不如教师职称响亮。也有的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认为实验教学是副课。与考试无关。与毕业时的就业无关。甚至有的学生经常不参加实验课。找人实验报告等。远不如象重视外语和计算机学习那样投人。这些都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对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不力

老一代实验教学人员中。有一批敬业精神强、业务水平高、技艺精湛的骨干。为实验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他们相继退休。目前实验教学队伍主要由“”中的大学生和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的本专科生组成。其中不乏有一些热爱实验教学工作、素质高、能力强的业务骨干。但存在着整体学历层次偏低。断层严重。结构不合理、思想不稳定。少数业务素质不适应等问题。如硕士学历的不愿在实验室。本科毕业生不满足于长期在实验室。有些专科生也不安心在实验室。在实验教学队伍中。有相当一批人未经过严格系统的专门训练。认真研究实验教学、全身心投人实验教学的人不是很多。缺乏实验教学研究的学术氛围。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三)实脸教学设备投入不足

由于办学经费不足。近几年的实验教学经费投入只能在低层次的维持水平上。很多实验设备老化。仍超期服役。有的设备只能看不能用。看起来屋里满满的。但粗而笨的多。高精尖的少。而且数量不足。由于设备数量不足。要把学生分成多组。重复多次才能完成一个实验。有的新置设备仪器由于数量少。不成规模。难以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作用。还是只能看不能用。有的甚至被闲置造成浪费。虽然近年来对实验教学增加一些投人。但由于历史欠帐多。加上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设备不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

(四)实脸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应

目前的实验教学一般还是延用以理论教学课程定实验的模式,传统经典的内容多,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少。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实验少。一些实验教学的内容已不能适应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学生只能从感性上被动地接受已知的甚至已经过时的知识信息。在实验教学方法上。仍然是以教师指导为主。以灌输形式为主。设备仪器是教师调好的。实验方法是教师示范的。实验程序是指导书中规定的。学生大多是照葫芦画飘。很难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在组织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一个专业、一个班级的学生。不顾他们之间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仍然是同一内容、同一方法和同一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转变观念,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各高校都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长期形成的传统陈旧的教育思想仍然阻碍着改革的深化。有的改革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解决实质问题。有的改革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没有综合考虑。整体推进。有些在改革中又遇到新的问题。缺乏应对措施。因此。要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之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还很艰巨。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必须转变单纯性继承教育的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实验教学中就是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把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认识、成果体现在实验教学的改革上。把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在实验教学中。不能理论上、主观上重视提高。实际上、客观上忽视削弱。提高认识。关键还是抓落实。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涉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仪器设备、师资队伍、教务和人事管理等各方面、多部门。所以必须加强领导和协调。通过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推动各方面的工作。

(二)深化实脸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室管理方式等各方面配套进行。一是实验课程体系改革。要转变实验课从属理论课的传统观念。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若干门实验课。把原来分散在各门理论课中性质相近、前后联系的实验有机地进行组合。如将四门化学课的实验合并成基础化学实验。这种合并应是摆脱了单科理论教学影响。按照科学的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从实验内容到实验方法的重新组织。逐步建立起学生在校四年成一线的实验教学模式。整体安排。分段实施。二是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要体现先进性、层次性和综合性。如增加一些代表本学科前沿领域或从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实验。淘汰一些内容陈旧的验证性实验;通过强化基础性实验使学生增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使用常规仪器设备。掌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通过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条件和要求独立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选择调试实验仪器。独立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难题。完成实验全过程。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学生在校四年成一线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综合能力。三是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教学是一种实践性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应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因材施教。改革不顾学生的差异。按同一模式进行教学。代之以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如象理论教学一样。设置实验教学的选修课程。在课余时间适当开放实验室。要进行启发式教育。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学生自学为主。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加强实脸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第15篇

1.1对我国会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目前,我国会计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三个途径:高校教育、企业培训、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这三个途径中,高校教育是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但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众所周知,会计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重理论轻实践,对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性、系统性研究还不够,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这不仅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还会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使毕业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上用人单位的需求;第二,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现有的实践教学缺乏一套统一、完整的教材,教学内容过于分散,落后于会计实践.同时,实验方案陈旧,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不能满足当前会计制度发展的要求;第三,师资队伍能力有待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师多以年轻老师为主,且大部分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所以实践经验不足,很难准确地引导学生掌握专业实践知识.而且,高校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程度不够,他们大多都只注重专业理论的教学研究以及学术水平的提高,不重视实践教学.第四,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目前高校的考核方式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忽视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考核主要是以理论考试为主,而实践成绩也只是作为一项参考,导致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较低.

1.2设定新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设定既要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又要包括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进.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高校应该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制定各自的会计教学目标,培养出能应对各行业所面临的各种会计问题的不同层次的人才.同时,我们还要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构建全方位、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理论体系.会计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想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小组讨论法或案例分析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们探索性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要认真研究会计的实际工作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教学内容的改进上,要将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道德品质有机的结合起来,并纳入教学大纲,体现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我们要丰富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把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

1.3改善会计专业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设定新的教学方案后,我们也要相应的改善教学环境.首先,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校内的实验基地.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具体包括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手工实验室、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室等会计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在对这些实验室进行大量硬件投入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重软件的开发和建设.对会计工作场景和流程进行高度的模拟,扩大经济业务范围,规范业务流程和程序,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其次,注重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一方面可以组织安排老师到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去兼职,积累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聘用有实践经验的人来学校为学生授课,或者专门为教师进行实践指导,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最后,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我们对学生的考核不仅要重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还要注重对他们的实践能力的考察,要把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同等对待.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应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注重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应结合他们的实习表现,注重对他们的业务操作能力的考察.

1.4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没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再好的实践教学方案也都是纸上谈兵.设定出新的教学方案后,我们还要对其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应从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结果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队伍既包括院系领导,也包括老师和同学,他们将分别根据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监督工作条例、学生评价制度开展质量监控和反馈工作.同时,我们要把老师与学生的评价作为重要的指标进行严谨的设计和认真落实.老师是实践教学方案的执行者,对于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最具有发言权,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老师所反馈的信息.而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直接受益者,他们能最直接的反馈教学方案的信息,通过分析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方案中的不足,并对方案进行及时的改进.在实践监控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探讨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宝贵经验,并及时的进行总结,对方案进行改进.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