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机构论文范文

机构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机构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机构论文

第1篇

(一)认识和管理制度的问题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对会计监督存在认识不够的问题,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没够高度重视会计监督的管理,使得工作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不注重会计监督职能的执行,会计监督没有发挥充分的实效性作用。医疗机构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内部管理和控制存在问题,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问题

我国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内部管理问题,导致会计监督不能真正发挥其实效性。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人员观念和管理水平的问题,使医疗机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严重缺乏内部管理控制的理念,从而导致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失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另外,医疗机构把内部没有完善的审计制度,导致会计人员工作经常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无法实现会计监督作用,让会计监督工作得不到实效性发挥。

(三)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问题

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不注重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只注重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忽略对财务部门的管理,使会计监督失去实效性。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提升和高科技信息技术人员的录用,关系着医疗机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但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问题,使医疗机构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受到严重影响,从而阻碍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医疗机构会计监督实效性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加强医疗机构会计监督实效性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医疗机构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我国医疗机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会计信息不真实可靠的现象,给予了机构的内部管理带来极大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对于医疗机构的资金流动有明确的备注,促进医疗机构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会计监督的实效性提升了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工作职能,维持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促进医疗机构不断向前发展。

(二)加强医疗机构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中,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会计监督实效性的加强,对医疗机构财务部门的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医疗机构的各项经济活动中,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资金的流动真正起到监督作用。会计监督实效性的不断完善,加强了医疗机构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以更有效的促进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增长。

(三)保证医疗机构资源的优化配置

医疗机构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疗机构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使得财务部门会计工作人员注重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对医疗机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协调各部门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促进会计监督的实效性。

(四)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经济效益

会计监督实效性的不断加强,使医疗机构注重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服务意识的提高,从而增强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赢得人们的信赖和支持,以促进医疗机构整体形象的提升,为医疗机构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和创新运营模式,运营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经济效益,确保了医疗机构未来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医疗机构会计监督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医疗机构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机构想要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加强医疗机构会计监督的实效性。因此,医疗机构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升整体意识,完善会计监督制度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医疗机构想要更长远的发展,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注重经营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到会计监督实效性的重要作用,提升医疗机构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意识,在实践过程中,认真贯彻和落实。与此同时,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会计监督制度,监理完善的财务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使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变得规范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提高医疗机构对会计监督作用的认识,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需求,是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会计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会计核算的规范标准执行,提高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例如,在各部门进行经济活动时,会计信息的填写、审核、归纳和总结等必须真实有效,便于医疗机构财务部门日后进行复查和核实工作的正常开展。与此同时,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不断加强医疗机构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以更好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和未来的额长远发展。

(二)注重技能提升,加强财会人员建设

加强医疗机构会计监督实效性,医疗机构必须注重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以促进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在实践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培训,提升财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因此,医疗机构在加强财会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上要做到:第一,录取财会基础知识扎实的工作人员,严格审核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重人员文化水平和素质修养的考核,以从根本上提升财会整个人员的工作水平。然后,对财会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促进新会计工作人员快速适应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加强业务技能的提升,以更好的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加强财会人员的交流和沟通,互相学习和进步,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以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提供充足的动力,促进医疗机构改革和创新的有效性。

(三)加强管理控制,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新时代对医疗机构的发展提出的高要求,促使医疗机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会计监督的实效性,从而对医疗机构其他部门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因此,医疗机构的会计工作需要做到如下三点,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促进会计监督的实效性:首先,加大原始凭证的审核,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医疗机构各部门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会产生相应的票据,作为资金流动的原始凭证。因此,医疗机构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控制的同时财会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审核票据的真实性,保证内容的完整性,为医疗机构的资金流动提供有效的保障。然后,审核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医疗机构各部门在开展经济活动前,都要由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进行实现的会计核算,以保证医疗机构资金流动的有效性,从而对医疗机构整个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原始凭据的及时填写,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人员要注重财务报表内容、格式和项目的准确填写,及时的整理、归纳和建档,确保医疗机构财务信息的时效性,降低会计信息遗漏的可能性。最后,注重账簿的复查,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医疗机构财会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保证了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同时还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做到实际项目和会计信息记录的一致性。医疗机构各部门进行经济活动时,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所以必须及时和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联系,以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医疗机构财务部门注重账簿的多次复查,保证了会计监督的实效性,为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提供有效保障,以促进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

四、结束语

第2篇

彭旭

在2009年宁波大学校长与企业家论坛上,企业家与各路专家的纷纷将矛头指向高校科研。中科院政策所的专家说:“高校的科研项目拿到几十万元经费后,干脆直接发几篇论文过关,项目评审几乎是给钱‘走过场’。”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陈盈晖说:“高等院校用占全国16%的研发人力,将近10%的研发经费,产出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国际论文。”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10月19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的科研机构以高校为主力军,但观高校科研现状,着实令人堪忧。投入经费,却只换来论文,高校科研机构俨然沦为了论文机器?究其原因,与中国科研体制中投资体系与评价指标有莫大干系。

据悉,在中国,不少人搞科研项目就是为了出SCI论文,有了论文就评教授,评上教授就是人才。国家给高校的科研经费,80%左右投向了应用科学项目。但在申请项目时,第一考量的是数,因为SCI越多,表示你的研究水平就越高。国家的科研经费支出与评价体系将发表国际科研论文作为一项关键指标,多评级容易,获得科研经费也变得简单,难怪各大高校科研机构都对在国际上趋之若鹜。

第3篇

(一)社保代办机构内控意识薄弱

目前,各级社保代办机构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内控制度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导致内部控制效果不佳。一方面,代办机构人员对内控制度理解不清晰,只是简单地将其视为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导致内控系统建设基础不牢固,必然会影响内控的成效。另一方面,代办机构对内控工作的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偏重,内控工作仅重视对财务方面的审查和控制,而忽视了其他工作的风险防范。

(二)内控授权不合理

缺乏岗位责任追究制度部分社保代办机构岗位设置欠妥,内控授权不合理,难以充分发挥内控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存在授权过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出现掌权者滥用权力等问题,使得内部制约成为摆设。另一方面,岗位分工不明确,而且对违规行为处罚的规定较为笼统,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往往会出现业务办理过程中出了问题却找不到责任人,或是找到责任人却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

(三)内控制度执行不严

缺乏有效监督尽管社保代办机构都制定了相应的内控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往往是把内控制度“印在纸上、放在柜里”,其初衷就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不是降低单位内部各类风险。在遇到问题时,未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使得内部控制的执行失去了严肃性。加上部分机构未建立专门的内部监督部门,导致内部监督实际工作缺乏独立性,对于检查出的问题也只能是建议、督促整改为主,而没有强制纠错和处罚的权力。

(四)社保代办机构业务管理模式

有待完善目前,多数社保代办机构在业务管理上是一项业务完全由一个部门管理,存在明显的权力过分集中问题,而各业务环节之间的制约性也较差。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对具体业务进行监督的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例如,保费征缴环节中,参保单位申报缴费与缴费确认业务就是内控的关键点之一,若上述两项业务均由一个部门进行管理,那么就可能会出现参保单位未缴费而经办人员误确认缴费的风险。

二、加强社保代办机构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机构全体人员的内控意识

社保代办机构应重视内部控制,增强全体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代办机构领导层面要重视内部控制,在思想上认识到内控对本机构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加强内部控制在机构内的宣传力度,组织员工参与内控相关制度、法规的学习,使其清晰地认识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对机构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此外,要将内控工作落到实处,不仅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还要加强对机构日常运行风险的防范,使员工有效识别、防范各类风险,确保社保代办机构健康发展。

(二)科学合理设置

岗位并明确其职责社保代办机构应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明确岗位权责,并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以便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人员在履行授权时,要首先明确所经办业务的内容是否全面、适用政策是否合理、业务处理是否合规等,在此基础上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清楚自己的权限范围及应承担的责任,知道什么该做、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应达到的效果。此外,要实施分工控制,不得出现一人身兼数岗的情况,也不得出现一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对于重要环节,要由相互独立的部门和人员分工负责,达到纠错防弊,相互制约的目的。

(三)严格内控执行

增强监督效力针对社保代办机构内控制度执行不严的问题,除了要在制度上予以规范外,还应在机构内部设置独立的监督管理部门,以此来增强内控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内控实施效果。一方面,要在制度中明确规定内控监督部门及执行人员的权力和义务,列示其工作内容和监督执行范围,明确其未能尽职履责时应受到的处罚,增强内控执行效果。另一方面,要设置独立的内控监督部门及相应的监督管理岗位,并规范监督程序。既要确保监督环节的独立性,实现各环节的相互衔接,同时,也要加强社保缴费基数核定、参保人员信息变更等重要环节的审核和监督。

(四)调整业务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