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管理学内容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强者弱之,弱者强之
课文内容有主有次,叙述有详有略,这都由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教学时如何处理,既要从课文着眼,也要针对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是单看叙述的详略来确定处的轻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有些课文详写的部分,学生并不感到难懂,略加指点学生就能体会得不错。但是教师往往放不下,不避琐细地加以分析,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所得也非常有限。对于文章略写的部分,又不联系课文的整体去细究,简单化地处理过去。与中心思想相关的内容搞不清楚,学生的体会也难得全面、深入。为了积极处理课文内容,教师应该从认真阅读课文,掌握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入手。备课时教师应该理清楚课文有哪些内容,是怎样叙述的,与中心思想有什么联系。
下面对《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的内容,作个简单分析:这篇课文的内容可以分为四段。中间两段是主要的,是对飞夺泸定桥的整个过程的具体叙述。头尾两段是次要的,是对“飞夺”的作用与意义的简要说明。课文的中间两段各分两层。两层内容也有主次之分。对抢时间的关键性和攻天险的艰巨性,叙述虽不如具体经过那么详细,但是对突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直接拿教师的理解去教学,还不能完全切合学生的实际。因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跟教师有一定的差异。他们对课文的故事感兴趣。喜欢有具体情节的内容,其它的则不留意。要么粗粗一看,要么跳过去。由于不注意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对中心思想也就难得完整而明确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再调换理解的角度,用心体会学的甘苦。
从学生角度来看《飞夺泸定桥》,抢时间与攻天险的具体经过富有吸引力。文章叙述得详细,文字并不难懂,自己阅读可以体会到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其它内容一扫而过,不甚理解,更不能跟上述内容联系起来。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就受到限制,学生佩服的行动,对于这行动产生的根源与意义却缺乏认识。
调换角度理解,教师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心沟通了,处理起来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课堂上要抓好中间两段内容的理解。这是课文主要部分,具体表现中心思想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抓好了,学生才满足,才有收获。对这两段内容怎样处理,还要细致考虑。两段的前一层都偏重于问题的说明,意思含在词句中,间接地表现中心思想。学生阅读时又不留意,教学时应该加强指导。两段的后一层则相对地减少指导,以学生自学为主。这些内容具体,叙述也比较详细,直接表现中心思想,学生又感兴趣。他们不耐烦教师琐细的分析,希望独立地读一读。有了对抢时间的关键性和攻天险的艰巨性的明确理解,体会战斗行动时,学生就能够自觉联系肩负的任务和面临的困难。在深入领会中心思想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受到革命理想教育。
在课文中,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是主要的,也是作者详写的,这正是文章“强”的所在。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是次要的,也是作者略写的,这正是文章“弱”的地方。如果文章强的地方没有什么难懂的,教师可以减少指导,加强学生的自学。遇到文章弱的地方,学生理解有困难又妨碍了深入理解中心时,教师还要加强指导。这就是强者弱之,弱者强之。
这是把课文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处理课文内容的一条思路。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深入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抓住主线,开阔思路
在课堂上,常常是按内容叙述的先后顺序,把文章分成几段。逐段分析之后,总结中心思想。这样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地处理课文内容的基本方法,但不是唯一的。
文章由词句段结构而成。词句段联系起来反映作者的见闻和感受。把分析文章结构与揣摩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思路结合起来,对文章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看得深入、透彻一些,处理课文内容的方法就能够灵活。这里结合《鸬鹚》这篇课文来谈。
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
***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及其改革,已经大大拓展了语文教学内容空间。从前一些未被认识或确立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东西,已经上升为语文教学内容;而旧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也已不能适应或满足这种发展了的形势要求。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一个确立或建构语文教学内容新体系的工作,已势在必行。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个人粗浅看法。
一、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的不足
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基本上是沿袭五六十年代“知识能力”这种平面直线式分类,往往将语文教学内容划分为两大块(即知识和能力)若干条(即知识包括语修文,能力包括听说读书)[1],也有分为三大块(知识、能力、再加智力开发)[2]、五大块(知识、能力、智力开发,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3]的。但无论是哪种分法,都有遗漏。最主要的遗漏,是将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排除在语文教学内容之外。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算不算语文教学内容呢?笔者已在拙文《语文教学内容窥缺》中加以论述。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不仅应该作为语文教学内容,而且应当引起我们相当的注意;前者是现代教学论发展要求在语文教学上的反映,后者则是一个不容忽视而长期未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
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之所以被排除在语文教学内容之外,除了认识上的原因,主要就跟现行语文教学内容分类方法不当有关。我们知道,学科教学内容的分类,据其目的和标准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分法。今天,凡是经常被人们提及而又可以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一共可以归纳为以下14项:
1.语文基本能力训练;2.语文基础知识教育;3.语文学习认识教育;4.语文学习心理指导;5.语文学习方法指导;6.语文学习能力培养;7.语文学习卫生教育;8.语文学习习惯养成;9.开拓视野;10.发展智力;11.思维训练;12.思想政治教育;13.审美教育;14.文化基础知识教育。
这14项,据其作用和地位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目标学习内容,即上述第一项。这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二)学科知识内容,即上述第二项。这是从一般语言学、文学、文章学、口才学角度,揭示语文学习特点和规律,用以指导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三)学科学习教育内容,即上述第三项至第八项。这是从一般教育学、心理学(含语文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学习学角度,或者是从语言学习和习得的条件或手段角度,揭示语文学习特点和规律,用以指导学生学习的知识。教育学上称这种知识为学科学习理论或教学法理论。由于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完成学科知识学习、实现教学科学目标而形成的所以又可以称其为条件或手段内容。闭上眼睛想当然,一般会认为,学科学习内容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而学科学习教育内容则是可有可无的。但实际上就这两种内容在教学上所出现的频次和顺序来看,学科学习教育内容,不仅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还应该是第一位的或第一顺序的。打个比方,虽然它不是战士,不直接消灭敌人。但就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来讲,它比战士更重要,它是能源、军需、战旗或军号。它比处在前沿阵地上的战士更具有前位性。故这种教学内容也可以称之为前位教学内容。其余诸项,则是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补充。其中,开拓视野,发展智力,思维训练,思想政治教育(第9至第12项),既可看成是对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的补充,又可看作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条件或手段内容。而同属教学目标内容的,还有审美教育(第13项),属于条件或手段内容的,还有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第14项)。若采用狭义和广义分法,则上述三方面又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学科学习内容,即上述一、二两方面;(二)学科学习条件或手段内容,即上述第三方面。
但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采取这种以学科学习内容“知识能力”为单一架构的平面直线式分类方法,就缺乏这种包容性,无法不将上述其他教学内容排除在这个分类之外。这是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语文教育要求的,这也是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在分类方法上的一个重要不足。
二、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的特点、结构及内容
鉴于以上不足,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在内容上要具有如下特点:
1.正确地反映语文教学内容的本质特点
语文教学内容是为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宗旨来建构。一切被纳入这个体系的内容,都必须是真正反映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目的。
2.忠实地记录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历程
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一定是新时代语文教学要求在内容上的反映。所以,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发展变化的忠实记录。应该记录我们这个时代语文教学内容发展变化的最佳最新成果。
3.准确地反映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或走向
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是整个语文教学发展变化的一部分,而且又总是包含或预示着语文教学新的发展趋势或走向。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应该包含和预示这种趋势或走向。
4.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新的语文教学发展趋势或走向,对现实的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制导作用。所以,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语文教学,应该发挥这种积极的制导作用。
综上所述,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其结构和内容可以如下图所示:
(附图{图})
在分类方法上,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则宜采用以学科学习内容“知识能力”为核心的复式立体分类方法,即在确立学科学习内容核心地位的情况下,还要将实现学科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条件或手段内容,纳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体系。这样的体系必定是既具有较好的网罗性或张力,能够使人一看便识语文教学内容各层次各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便于指导语文教学;又具有较好的内敛力或包容性,便于及时吸收或反映语文教学内容新成果,不断促进语文教学。
三、其他需要重视及研究的问题
这只是一个初构,再加上它反映了旧体系的一些提法,所以,有些问题还有待我们继续予以重视及研究:
1.必须尽快给出各教学内容的构成要素并且努力实行量化
例如,听说能力训练,究竟应该包括哪些训练项目。又例如,语文学习认识教育,究竟应该包括哪些认识教育。再进一步,听说能力方面,有关听知能力部分,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语文学习认识方面,有关教材认识方面,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等。有些是原有体系项目,已经具有明确的说法,但要进一步研究,有些是新设项目,尚无具体内容,需要尽快给出说法。而所有给出内容,能够实行量化的,最好实现最化。
2.必须充实和加强核心教学内容的实用知识技能部分
语文基本知识,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两种。前者为一般语言学、文学、文章学知识,后者为一般阅读学、写作学口才学知识。现行的语文教材缺乏的是后一种知识。所以,现在也不能笼统地说,要减少“知识短文”,要降低“知识传授”的调子。对于现行教材中,那些理论性强,实用意义不大,纯粹只适合背诵和考试的内容,的确要压缩削减。但是对于那些实际指导意义很强的直接帮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知识,不仅不能压缩削减,而且还要大大加强。由于语文课是以语言能力培养为主的,所以,语文课本,就是要尽量多载一些具体告诉学生怎样去听、去说、去读、去写的知识。
实用技能部分,目前需要加强的,主要是那些适应现实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听说方面,如如何进行电话交谈,如何作电话留言,如何进行跨地区、跨文化的语言交流;阅读方面,如如何读广告,如何辨别语言媒体中的真假信息,如何处理语言(信息)垃圾;写作方面,如如何签约,如何填写银行储蓄存取单;综合语言能力运用方面,如如何推销,如何求职,如何投诉,如何利用终端存取电脑资讯等。就是已经纳入训练的内容,也要注意增添时代色彩。例如书信,要教如何写求职信;申请书,要教如何写营业申请书等。
要充实和加强实用知识技能部分,就必须重新考虑核心教学内容的重心和比例问题。总的原则应该是,在新时期已经取得的重实用的成果基本上,语文教学要继续朝求真、务实、有用方向迈进。
3.必须加强对语文思想教育内容的研究
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语文教学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性质和目的相区别,而内容与方法又相互渗透联系的思想教育。[4]如何理解这两种思想教育呢,又如何确立这两种思想教育各自的内容呢,也有待研究。
4.必须明确界定几个概念
旧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存在着一些概念界定不明的问题,例如“开拓视野”(上述第9项)。何谓“开拓视野”呢?是指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即开拓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呢,还是指不断引导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也即开拓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呢,还是这两方面的意思都有呢?又如例“发展智力”、“思维训练”与“审美教育”(上述第10、第11、第13项)。这些概念,究竟是个一般教育学概念呢,还是个语文教育学概念呢,还是作为双重概念使用呢?如果作为语文教育学概念使用,它指的是语文学习内容,应该包括在语文学科学习内容里。如果作为一般教育学概念使用,它指的是实现语文学习内容的条件或手段,就应该包含在语文教学的条件或手段内容里。如果是作为双重概念使用,那么它有时是指语文学习内容,有时是指实现语文学习的条件或手段内容。而“智力开发”与“思维训练”,是属同一个概念呢,还是两个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呢,等等,都有待我们研究。
注释:
[1]此种分类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
[2]此种分类见萧士栋主编,中南六省(区)师专通用教材《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
一、结合现代科技发展,重视吸收新的知识
化学的发展除了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外,还与国民经济、人类生活及社会的进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衣着、环保、医疗、交通等生产和生活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突出的是化学与材料科学、能源、环保科学、生命科学、农业生产等的联系。所以化学教育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就应该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把这些新的知识引进教材,纳入教学体系。
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新材料的发明和利用与技术进步的关系非常重大。如果没有半导体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就不可能有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没有现代化的高温、高强度结构材料就没有今天的宇航工业,没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就没有当前正在快速发展的光通讯……凡此种种说明新材料是新兴技术的基础,是高新技术的突破口。新教材用一定的篇幅以必学、选学、阅读或资料的形式编入了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如在“硅”(第二册第七章)中增加了“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向我们展示了高温结构陶瓷、半导体陶瓷、光导纤维等材料的性能和它们在现代原子能工业、半导体工业、激光、电子、航天等科技领域里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以及今后的研制方向。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已从传统的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及合金材料发展为包括稀土金属、贮氢金属、金属结构材料等在内的金属材料体系。为使中师生了解这一发展,教材在“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二册第九章)中编入了“新型的金属材料”作为选学内容。原有教材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介绍只限于传统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类,而事实上高分子材料种类的增多和产量的增长远远超过无机材料。所以对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行适当介绍,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是很有必要的。教材在第二册第十二章中选编了光敏性、导电性、生物活性等高分子材料。为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对这些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的叙述主要突出了与化学的关系,如用感光树脂印刷制版来实现印刷工业的完全自动化,利用高分子膜淡化海水等。
能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发展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有充足的能源。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常规能源已无法满足需要,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常规能源的使用效率,另外要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型能源。在开发新能源的过程中,化学学科发挥了巨大的优势。教材在“烃”(第二册第十章)中编入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展望”简要介绍了太阳能、核能、生物能、海洋能、氢能等几种新型能源的基本知识及其发展情况。配合“原电池及其应用”教材在阅读中介绍了几种新型化学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
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生产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保护和改善生产与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教材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介绍中有机地渗透了有关环境知识。如在氧族元素中增加了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减少和恶化对人类、对环境的危害等内容;结合硫的氧化物的性质,教材叙述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在氮族元素中,分析了氮氧化物作为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其防治;在石油和煤一节中教材指出了燃煤造成的污染、“三废”对大气、土壤、水域的污染方式,对生态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在“环境保护”(第一册第四章)一节中,教材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碱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物、放射性、噪声等污染及其防治的重要措施。以使学生了解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保护和环境改造的迫切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此外,教材还充分挖掘当今科学前沿新研究项目所包含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使中师生逐步学会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概念去接近和理解前沿科学的新发现。如教材在叙述碳的同素异形体时引进了C[,60],教材还在选学中编入了化学元素与人体的关系、8千万年以前的琥珀化石中的空气成份与现代空气成分的区别等知识,以期使中师化学教材更具时代感。
二、适应培养现代人才注意学科间的联系渗透
自然界本身是一个相互联系着的整体,我们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能源、材料、生态环境等很难把它们绝对归属于某一学科领域,因为它们都是综合性问题。各传统的分科课程,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有它们不少的优点。但由于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故不易使学生从知识整体与联系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易与现实脱节,不利于学生把学习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为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教材在叙述新增加的材料、能源。环境等知识时,注意了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在介绍半导体陶瓷、光导纤维、超导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时结合了一些物理学知识,在彩色摄影中用到了加色法成色原理和减色法成色原理;在石英晶体的重要用途中提到了压电效应等;在叙述呼吸作用、固氮、酶以及三大营养物质时联系了有关生物学知识。
中师化学教材在保持自身的知识结构的相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还注意了与初中化学和小学自然的纵向联系。如初中化学是中师化学教学的基础,小学自然中的很多知识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溶液等都是初中化学的内容。但仅靠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将来难以胜任小学自然的教学,特别困难的是不能独立完成有关实验的教学任务。所以教材通过有关实验习题和选做实验与初中化学合理衔接。在系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某些章节中,通过选学、阅读、资料以及讨论题对小学自然的有关教学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使中师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适应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着眼提高全面素质落实各项能力训练
中师化学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考虑适应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和培养高层次小学教师的需要,为了体现师范教育的这一特点,新教材具体确定了以下能力训练的要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指善于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细致、正确的观察可以使学生获得完整、全面的感性知识,它是记忆、表达的基础和前提。
中师化学教材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自觉观察的习惯。如教材的序言从一开始就教育学生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需要结合起来,要研究小学生可能提出哪些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要重视激发小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在全书中,配合教学内容的一些演示实验不少饶有趣味,如“焰色反应”、“蔗糖碳化”、“彩色喷泉”、“点火成蛇”、“火箭”等这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材共安排了87个演示实验,25个学生实验,18个课外实验与制作。在这些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适用于引导学生熟悉观察的原则、掌握观察的方法。如对于气体的制取实验,教材注意了教会学生观察的顺序;对于某些比较复杂的有机反应实验,教材指出了观察的重点;对于诸如“钠和水反应”,“氨气易溶于水的反应”等实验,教材要求学生全面观察现象;对于浓、硫酸与铜的反应,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等实验,教材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对比观察。
教材还通过习题要求学生对周围生活和自然现象进行广泛的观察,如要求学生课后观察家庭中养金鱼的水是如何进行简易处理的?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有哪些腐蚀现象及常用于钢铁制品的防腐蚀方法。
在观察知识条目中出现了“空白”,这些“空白”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归纳填写的。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中师化学教材中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丰富内容和我国化学化工的伟大成就,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献身精神,培养他们在顽强、自觉的学习中形成积极思维的意识。
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中师化学教材保持了相对完整、独立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安排上,保持了适当的知识面,侧重于介绍各族中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突出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电离、氧化还原等基础理论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的关系,从周期律的角度介绍相关的物质的共性及其变化规律。对某一具体物质,教材是以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为重点,以此带动物质的制取、用途等知识的介绍。这样学生可以从各种元素,各族元素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教材适时介绍了化学理论和概念的发展改革,以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它们的正确性和绝对意义的内涵的同时,认识到化学理论和概念的发展及其相对意义,进而诱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在原子结构中,教材简介了从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玻尔的旧量子化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的发展这一系列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教材还在每章小结中引导学生对一章的知识联线成网归纳知识链,通过精编与各类知识联系较密切的习题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大纲规定,中师生不仅要会作实验还要求会自制简易教具和利用代用品,会指导小学生开展科技活动,这就必须要求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材是从以下几方面落实到实处的:
一是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化学实验和制作具有很强的技能性,没有反复多次,认认真真的严格训练是难以达到要求的。所以教材在确定必修课教学内容时,充分注意了实验的比例。如讲授课时与演示实验个数之比为3∶1.84,大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3∶1.02;学生分组实验的课时占总课时的19.2%,大于原中师化学教材中的17.9%,更大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12.5%。
二是确保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仅以学生实验为例,教材中安排了基本操作训练;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验证性实验;与小学自然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习题;体现实验教学灵活性的选做实验;旨在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鼓励课外研究和提高的课外实验与制作。
三是强调实验和制作设计的应用性。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具有明显的应用性,特别是在小学自然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应用(如粗盐的提纯、空气成分的测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自制蒸馏水,自制教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配制消毒液,自制甜酒酿、化学刻字、自制雪花膏等)。
为了使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大纲强调了实验考查的必要性,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实验习题可供教师在实验考查时选用。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合格教师能力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大量事实说明,在掌握了一定的学科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的条件下,教育、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为此提高和培养师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中师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
教材上、下册设置了多处讨论、资料、选学等栏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练习、组织讨论、讲述化学史料等方式和途径培养、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文盲不再是指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自学能力的人。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学习门类偏多,所以中师生在校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学习提高,以便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为落实培养自学能力的训练,教材在内容的编辑上重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状况及认知规律的有机结合,使教材本身具有利于学生自学的特点。教材的编写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设置的学生学习活动栏目多样,这些均为学生创设了强烈的自学条件。教材编配的习题也考虑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向学生推荐科普读物,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收集有关资料,练习编写小学自然课教案等等。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现设置有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等管理类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2014年4月修订与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的调查中,我们对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撰写结构有以下的看法:
一、论文选题存在“过空过大”现象
对于人文管理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继续教育学院在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中提出以下的遵循原则:要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尽量从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进行选题。选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避免“过空过大”。
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毕业论文选题的确存在“过空过大”的现象。有些学生对论文选题把握不当,选定的论文题目范围太宽太大,难以收集第一手资料,难以展开撰写。[1]论文内容不充实,不符合培养要求和目标。有些学生什么资料好找就选什么题目,选题理论性太强,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符,不知如何下笔,不知如何分析、论证,难以完成。有些学生则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搜索”“剪切”“粘贴”等功能,摘抄、堆积而拼凑毕业论文,甚至存在抄袭现象。
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有选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危机与预警研究”“薪酬调整机制的探讨”“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与产品定位”“房地产营销战略研究”“论企业品牌战略”“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研究”“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等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我们认为就成人教育的学生而言,以上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都是很大的研究题目。
二、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的毕业论文
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管理类专业本科应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从而确定毕业论文选题。选择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符合成人教育特点
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中或中专毕业后走上生产、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而选择修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很多已在单位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因此成人教育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1具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管理类专业采取成人高考(业余、函授)、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学习的形式。很多学生在本科学习前已在管理等岗位工作了多年,积累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增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经验是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资源。
2期望把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
由于很多学生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不少的困难与问题。在学习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本科阶段,不少学生已尝试结合所学习的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毕业论文阶段,他们期望借助指导教师的帮助,解决一些工作实践的问题。因此与全日制本科生相比,他们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动力更大,更期望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3理论知识积累尚不足
成人教育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目前的主流,很多学生工作相当忙,又有家庭负担,工学矛盾使学生很难有时间保证系统专心研究管理学基础理论。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有些学校在教学与考试上降低对学生的培养标准,学生学习与接受的知识面较窄。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相比,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理论知识积累上有欠缺,理论分析能力显得不足。
(二)管理学科的特点有利于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
管理学科是直接指导实践的方法论,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和社会性。[2]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在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重视以管理类课程理论为基础,联系社会实际分析较典型的案例,培养学生特有的管理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实践。
管理研究论文按论文的功能可分为:基础理论型论文、应用研究型论文和学术论争型论文。基础理论型论文是运用科学抽象、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管理领域的理论进行研究的论文。应用研究型论文是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建议的论文。学术论争型论文是就管理问题的不同观点开展争论的论文。根据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有利于成人教育学生发挥其长处,能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密切结合,更有利于他们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在应用研究型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目前已构建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整合教学资源,实现送教上门,打造“学科知识+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创新性课程体系。现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已探索与实践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是联合行业、企业创办直属班,学生群体都在同一企业工作,具有共同的职业生涯,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他们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感性认识。他们关心企业的发展,有共同的企业研讨问题。因此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有利于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更欢迎。
三、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点,是决定论文基本框架、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毕业论文的选题既要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更要注意与他们的工作实际和专业有机结合,选题宜小而具体。[3]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选题规模应适当,应选择密切联系学生具体的工作实际,能够独立完成的课题。
在对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调查中,我们认为管理类专业的一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广州欧康公司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研究”“广州海洋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研究”“南建公司提高客户装机满意度的研究”“ST零售企业经营的市场定位研究”“广东省空调行业销售管理策略研究”“通信代维企业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研究”“中铁十六局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广州萝岗区经济适用房工程质量监理研究”等研究课题,是属于管理类专业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的选题。
四、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
在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中提出: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在撰写规范中示例了某一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录。从“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一文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该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了解该生撰写论文的思路。该生结合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的实际情况,在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管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所在,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的改进提出相应对策。本论文层次分明,具有逻辑性,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研究结果很有实际意义与借鉴作用。研究结果也表明:该生能较好运用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完善做出一份贡献,也展示了该生本科阶段学习的成果。
“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的正文结构如下,第1章绪论,包括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其中国内外文献综述是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本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包括了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文献等。第2章允升公司概况与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现状分析。通过对公司员工的结构与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的描述,分析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章允升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调查结果统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章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改进对策与实施建议。运用管理学理论知识,提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改进的思路和原则,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及实施的建议。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结论是对整篇毕业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应用前景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指出本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我们认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毕业论文,符合管理应用研究型论文的撰写结构。管理应用研究型论文是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可供参考。
1 课程指导思想正确,定位准确,为课程建设指明方向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的核心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考研课程。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始终把系统学习管理理论作为重点,同时注重对当代最新管理理论以及工程、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的学习与研究,体现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本课程目前主要为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7个本科专业(工程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每年约500名学生开设,是指定考研课程;兼顾本学院硕士研究生和专科生培养;也可以为其它学院工科类专业学生培养服务。课程受众面广,知识体系既分层次,又保证完整适用。
本课程应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相结合。管理学院学生大体有三个层次:一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二是本科生,三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专科生。我们根据新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各层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明确不同的培养对象、不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别制定适应上述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教学中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我们力争在以下两个方面获得突破:
①形成“1+1、2+2”的立体教学体系。“1+1”是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辅导、交流相结合,“2+2”是指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法、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②充分利用我校精品课程网络的强大功能,设置《管理学原理》课程知识讲解、网上论坛、教材参考、案例分析与讨论等多项功能,向学生提供本课程教学大纲、讲义、课件、教学案例资料、复习思考题、参考资料等。
2 课程教学队伍建设是关键
课程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队伍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学队伍建设是关键。我们在课程队伍建设中,注重知识、年龄、职称、学缘、科研能力等结构科学合理。
2.1 教学队伍结构科学合理,整体素质较高。
课程组成员结构合理。其中,职称结构:教授2人,占20%,副教授3人,占30%,讲师3人,占30%,助教1人,占10%,实验员1人,占10%;年龄结构:40岁以上的有4人,占40%,30~40岁的有3人,占30%,20~30岁的有3人,占30%;学历结构,博士2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7人,学士1人;另外,课程组成员中有青年骨干教师2人;在学生历次评教中,课程主讲教师均为优秀。
2.2 课程组成员教学与科研能力强。
课程组成员主编和参编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3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校级教研教改课题4项;6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励;课程组中有2名主讲教师获得青年骨干教师称号;3名教师指导学生在大学生“挑战杯”论文比赛中获省级奖励;1名教师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获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奖励。
3 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是重点
3.1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全面、合理,适合理工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管理学原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工程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次经济形态的飞跃都为管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管理学原理》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包括各流派管理理论的起源、理论要点,详细阐述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等职能外,在管理思想上、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结合企业管理、工程管理的具体实践经验,不断总结与提高,这门课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二级学科的核心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练运用的企业管理与工程管理实践当中,得到管理能力的系统训练。结合当代管理学的发展和创新,注意与后续管理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承包、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衔接,为其他管理平台课程及方向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管理的基本理论,对管理学原理要点及历史演化做总体描述,围绕管理各理论和管理的基本职能进行讲解,介绍管理的基本方法;二是结合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的具体情况,讲述管理方法的具体应用;三是讲述当代管理学的发展和创新,工程项目管理特点相结合,重点介绍其实践运用。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安排,突出该门课程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特点,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这些均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3.2 完善教学条件,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①继续进行教材建设。近几年,我们精心进行教材组织,教材组织上注意参考过内外著名的管理学教材,如国内复旦大学周三多等编著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山东大学徐向艺主编的《管理学》(2005.6),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斯蒂芬?罗宾斯的《管理学》英文原版教材(国工专业使用)和中译版,从而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架构,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管理运作过程及理论方法,为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注重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过程的系统性,对管理活动的一般操作过程及相应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作了详细的讲解,从而让学习者在树立系统管理观念的基础上对管理操作过程及理论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另外,课程组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为进行案例教学,我们组织编写了《企业管理实务》(化工出版社,2004.9 ),作为本课程教学的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我们和计划进行《管理学原理案例精选》教学辅助资料的编写,主要突出面向工程应用的特点。
②注重模拟学习。学院计算中心配有正版SUNTOM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在模拟学习中提高学生实际管理能力
③加强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社会实践、企业工地实习等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方法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管理学院已与青岛海尔工业园、中建八局、青岛海信工业园、北船重工、中储物流、宝井物流、青岛建设集团、南通三建、莱西建筑总公司、澳柯玛工业园等企业联合建成固定实际基地,既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需要,也为学生观察学习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提供良好条件。
④充分发挥课程设计的作用(主要是对本科生层次)。本课程安排有一周的管理学论文的时间,主讲教师精心设计论文题目,引导学生就社会经济发展、企业改革、管理创新、工程管理等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加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应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训练;二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保证
4.1 教学方法。
教学以建立“1+1、2+2”的立体教学体系为教学指导原则,“1+1”是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辅导交流相结合,“2+2”是指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法、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逐步改变了过去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做法,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管理软件模拟教学和实习教学等方法,注意启发式、互动式。
①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经常提问,让同学在管理背景下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
②案例教学与分组讨论,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③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管理学案例、著作、代表人物浩若繁星,通过“我为人人读书,人人读书为我”的读书交流活动,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充知识面。
4.2 教学手段。
目前,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课程精品网站自由下载课件,便于课外学习。相关课程文件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内容、案例资料、管理学论文题目等内容已全部上网。试题库已初步建成。
5 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
传统考试考核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查的缺陷,并且不易克服。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课程考核的改革应从以下环节入手:
①提倡过程考核,变理论考核为理论和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提倡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注意记录积累学生平时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评成绩之中;
②在考核内容上注意知识的涵盖面,考试内容既有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有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③精心设计题型,加大客观题的比重,精心设计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综合案例分析题等题型,这些题型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管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④建设试题库,提倡教考分离;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基本理论管理学基本理论笔记”,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基本理论管理学基本理论笔记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基本理论管理学基本理论笔记”,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1总体特征
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特点进而具有技术性特征,决定了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技术性内容实践教学可以在实验室模拟进行(当然也可以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进行),因为这些技术性内容可以在实验室人为复制。与此同时,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具有人文社会科学性质,决定了高校经济管理学科除了可以在实验室模拟进行技术性内容实践教学外还必须开展只能在现实社会中而不能在实验室里进行的人文社会性内容(主要是指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基于这种关系而建立的各种社会机制架构)实践教学(旨在让学生对人文社会性内容进行感悟与认知),因为高校经济管理学科人文社会性内容无法人为准确复制,如果勉强进行,则只能将人文社会性内容进行机械的和形式上的复制,而其中的核心内容则很可能被。因此,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总体上包括实验室模拟真实的实践教学与社会完全真实的实践教学。
2具体特征
相较于高校经济管理理论教学而言,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具有以下具体特征:
2.1综合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本身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是综合性的,同时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对人的培养也是综合性的和全面的。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既重视学生经济管理操作技能、经济管理职业能力和经济管理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学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学习方法、行为模式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2.2开放性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提供了开放的教学环境、开放的教学队伍、开放的教学形式、开放的教学目标、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过程、开放的考核评价方式等,学生面对的不是概念化的、模式化的经济管理理论结论,而是生动活泼、千变万化的经济管理现实生活,学生接受的是生动现实的经济管理实践教学,这种身临其境的开放式的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具有经济管理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功能。此外,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之开放性还体现在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搞活,即减少对经济管理实验实践时间、内容、人员等方面限制,尽可能做到根据学生需求灵活安排,满足学生经济管理实验实践训练需要。
2.3情境性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现场教学与模拟教学。在现场教学中,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在实际的工作场所进行,包括安排学习者到实际经济管理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参与到真实经济管理职业角色中去。在模拟教学中,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尽量将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内容选取贴近现实经济管理问题情境,创设与经济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真实情境相一致的职业情境。无论是在现场教学中还是在模拟教学中,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之情景性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养成一些重要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以及体验某些不易言传的经验和应变方法,进而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综合职业能力。
2.4体验性在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要动手独立完成一定经济管理操作任务。即使在分组的情况下,学生也应分工合作或轮流执行经济管理操作任务。在经济管理操作任务执行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经历以及眼、耳、手、鼻等多种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经济管理客观现象并于感知过程中开动大脑思维机器,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经济管理理性知识,掌握某些经济管理实际技能,养成某些经济管理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当前,以学生体验为基础的实践教学(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已经成为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改革顺应时代潮流的基本目标与价值取向。
《管理学》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它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既要重视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又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运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管理学》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管理学课程的改革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管理学自身的发展、以及学生的特点相结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管理学》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早,教学内容前置于其他课程,因此做好《管理学》课程内容设计至关重要。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对《管理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总体设计:
1.妥善处理与后续课程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们对《管理学》从课程体系上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将原来隶属于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的内容,安排到具体的专业课程中去学习,并吸取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样,使得目前的《管理学》课程的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从而既保证了《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又建立了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为它们的教学活动预留了所需的空间。
2.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大信息量。一是做好《管理学》课程优秀教材选用。我们选用的《管理学》课程教材是高教出版社周三多教授主编的教材,并结合斯蒂芬•P•罗宾斯编写的《管理学》教材。其内容不断更新,信息量大,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得到的管理学知识始终处于世界前沿领域,与国际接轨;二是数字化处理管理学的课程内容。本着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原则,把新开发的管理学教学基本文件针对不同授课对象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与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整合,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该教学课件把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实践中的不同问题。
3.适时调整课程教学大纲。一是从提高管理类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出发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注重培养学生通用管理能力,如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协调等能力;二是压缩基本理论讲解,增加实践环节课时,如增加案例分析、管理实验等实践环节课时量。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管理学》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ERP沙盘模拟、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理论和方法的理解。鼓励学生不但向教师和书本学习,更要重视向实践学习、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形成一种刻苦钻研理论、师生交流互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融合的良好学风和氛围。具体如下:
1.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引用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尤其是本地优秀企业的数据和实例。
2.坚持团队合作,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命题和考试等,课程组成员对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模式等经常进行研讨、沟通和交流。
3.以课程论文形式加大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测试,通过论文的写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4.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配合一些情景模拟等其他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掌握。
三、教学条件的改革
管理学课程教学条件的改革主要从实践教学开展和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如下:
1.依托现代商务实践教学基地,引进当前国际最流行、具有明显实效的“沙盘模拟实战训练”模式。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团队合作相结合,采取学生分组完成,学生在决策中灵活运用管理理论与方法,自选路径,每个小组完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教师帮助各小组角色分工、明确规则,并进行沙盘初始化,带领模拟第一年决策,编制报表。通过企业模拟运行,使学生能在模拟实战中愉快地体验经营技巧,学习经营知识,提高管理水平。
2.收集、归类、整合管理学网络课程资源。一是在资源环境的建设中,我们收集和整合与管理学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既有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性论文,又有生动的案例,使学生在人性化的网络环境中既能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充分结合网络资源的优势,收集与课程内容结合紧密的资料,从而使得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生动化,开阔学生视野,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二是我们进行了管理学课程网站功能扩展和资源库的建设。
管理学课程网站资源库由课程大纲、媒体教学、案例习题、前沿动态、视频课堂等七个模块组成,管理学课程网站设立交互功能,由学习评价、在线答疑、实践教学3个模块组成。
3.通过局域网(校园网)和互联网等进行教学,一是通过管理学课程网站,使课程信息和课程计划、大纲、内容和各章节的电子讲稿、PPT讲稿得以在网上呈现。二是通过互联网下载公司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及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变化等。
4.建立了合理的教学团队,课程组成员在研究方向、教学经历、学历、年龄、职称等方面形成互补,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教师以科研带动教学,学生以小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学,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管理学课程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创造性、柔性,教学活动旨在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综合评价,为此,需要对管理学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把实践应用考核作为质量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工商管理;研究内容;比较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对工商管理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进展,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也逐渐增多,及时把握国外工商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将对我国工商管理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与启发作用。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营利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本文按照学科代码将工商管理学科分为十个研究领域,对90年代国内外学术界工商管理各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以发现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更好地促进国内工商管理研究的发展。
1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
本文在检索国外工商管理论文数量时,选择了SCI和SSCI中影响因子大于0.5的59种管理类期刊,时间范围是从1990年到2000年。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领域,故将其他九个领域按检索到的论文篇数做出趋势图。
从纵向来看,1990~2000年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经济、项目管理、企业理论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企业文化、财务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则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明显的增长。其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在90年代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在某些年份,市场营销研究虽有下降,但整体趋势是上升的;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在近5年内发展很快;而运作管理的研究在突破最高点后开始逐渐持平甚至下降;不能忽视的是对项目管理的研究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从横向看,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领域,可见近十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外是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从其他9个领域的论文数量排序中可以看出,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理论、运作管理也是研究的热点领域。在分析各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时的1997-2000年进入SCI检索的文章,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分析,得出如下关于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的基本结论(见表1):
2国内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
对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过程中,从中国期刊网中筛选出44种学术性较强的管理类期刊,根据关键词对各二级科目的论文进行检索,将各领域检索得到的论文数量进行趋势描述
从此趋势图纵向比较,几乎每一个领域的研究在近7年中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这表明国内工商管理各领域的研究力度在加强,这也与国家经济改革的进程和力度有一定关系。横向比较,研究成果较多的是市场营销,说明我国的经济改革及国企改革的力度加强,企业不再只靠抓生产提高企业利润,而是越来越注重市场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同时,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也是研究较多的领域,相比而言在工商管理研究范围内国内近几年对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少。从代表性文章中,得出国内工商管理各领域研究热点如下:
3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的比较及结论
3.1工商管理研究的国内外对比分析
从国内外的研究趋势比较过程中可以看出,国外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增长速度较快;项目管理的研究在持续增加;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数量曾在1995年左右达到最多,随后又有所减少。国内则对运作管理研究较多,企业文化、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人力资源也是理论界研究较多的领域。
从国内外文献数量的排名次序角度看,国内论文数量较多的是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而国外的排名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理论。
国内外研究热点存在必然的交集,但侧重点仍有不同,国内理论研究滞后于国际的理论研究,国内的研究热点往往是国外前几年的研究热点,而国外正在形成的热点在国内往往是刚刚涉足或者还未涉足。
4结论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从整体上落后于国际水平,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有一定关系,但是也要求此领域的学者们能把握工商管理的最新研究方向,以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在研究内容与形式上存在差别:国外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于管理实践;而国内的研究经常停留在理解国外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对一些较新的管理问题介入较少。鉴于工商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国内此领域学者们应注重研究形式的改进,注重对管理问题深层面的研究。
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差别:国外注重规范研究,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国内多是思辩研究,研究仅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或是虽有理论基础但是缺乏严密的推理。国外使用实证研究方法较多,通过案例、实验、非实验、实地等方法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而国内则不重视实证的研究。这与各国间的文化传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管理学科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在进行管理研究时,应该多作些实证的工作来充实我们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金碧辉.国内外管理科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比较[J].管理科学文摘,2000.
[2]汪寿阳,金碧辉.SCI、SSCI与管理科学期刊[J].管理科学学报,2000,(12).
[3]WebofScience.[DB/OL].2002.
[4]中国期刊网.[DB/OL].2002.
一.图书馆管理学位论文的优势
目前,高校学位论文的管理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由档案馆单独管理,二是由图书馆和档案馆联合管理,三是由图书馆单独管理。另外还有少数高校把学位论文暂时保管在各系部。笔者认为图书馆对学位论文的管理有其自身优势:
1.图书馆有专门的采编人员,可以主动地收集、加工学位论文。
2.图书馆单独集中管理,遵照统一的标引和分类方法,有助于形成学位论文科学管理体系。
3.图书馆重收藏更重利用,能够真正使学位论文为教学、科研所用,为后续毕业生参考所用。
4.图书馆可以同时管理纸质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并提供书目式检索和网上多种检索方法。
二.图书馆管理学位论文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2.1重视学位论文的收藏、开发和利用
任何一项工作若要完成得好,首先要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了,才能在行动上加以落实。图书馆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并协调各分院、系积极配合图书馆完成学位论文的收集、管理工作。
2.2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包括:论文呈缴制度、论文加工规范、论文管理规范等。版权问题和涉密问题是管理规范的重点。考虑到版权的问题,学位论文(特别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进行全文阅读和部分复印;对于涉密的学位论文,规定不准复印,除作者和指导教师外,原则上一律不外漏。另外,还要在管理规范中说明纸质论文保管的年限。
2.3及时收集、加工,及时入藏
学位论文收集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其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在制定了学位论文呈缴制度的前提下,图书馆应掌握各院、系答辩情况并督促其及时呈缴论文,做到及时收集,及时入藏。对于电子版论文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获取,如利用FTP、电子邮件业务等,但同时要保证论文的完整性。
另外,为方便馆藏号的确定和后续管理,在制作论文封皮时要求:
1)文理分开,即文、理科专业论文封皮颜色区别开来,便于后续加工和管理、利用。
2)书脊处要体现学位授予年、论文题名、著者名和导师名。
2.4选择适合的分类方法,标准化著录
对学位论文进行标准化著录,一方面便于掌握学位论文的馆藏情况,另一方面便于用户检索和利用。但目前我国由于没有统一的学位论文标准著录格式,许多高校都自行选择著录方法。笔者赞同一些图书馆同行提出的在用CNMARC进行著录时,尽可能多地增加检索点,诸如论文题目、作者、导师、专业、分类、主题等等,实现多种途径揭示文献信息,供读者检索需要。
2.5设(优秀)学位论文阅览室
为提高学位论文的利用率,建议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学位论文阅览室。考虑到数量过多的情况,可以改设优秀学位论文阅览室,或者将本科学位论文和研究生学位论文分别开设阅览室。保证这部分文献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为科研和教学服务。但要注意对涉密论文的保护。
2.6注重电子版学位论文库的开发,实现网上多入口检索
与纸质论文相比,电子版论文具有节省存储空间、使用方便、检索快捷等多方面优势,因此对电子版学位论文的收藏、整理和利用更符合实际需要,建立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其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要将Word文档转换成PDF格式,当前许多电子出版物都使用PDF作为标准格式;二是要建立全文检索系统,实现多入口检索。
三.学位论文馆藏号的选取
学位论文作为图书馆的一种特色馆藏文献,要有其不同于图书、期刊的专门馆藏号。便于管理和区分。以下就馆藏号的选取进行分析。
3.1可构成馆藏号的要素
1)分类号:采取与图书、期刊相同的分类体系,如中图法等,这样可以保证图书馆文献分类体系的一致性。
2)著者号:采用与姓名对应的学号来标识,并编制配套的著者索引。
3)学位授予年号:毕业年份,如:2010,能够反映出论文的新旧程度。
4)学科代码:按照学位论文作者所学的学科给出相应的号码,具体可参照教育部给出的学科代码表确定,或按学校自行编制的学科代码。
5)流水号:按照收藏的先后次序给出流水号,相当于图书的种次号。
6)培养单位代码:按学校分配的培养单位代码确定,不同于学科代码,前者范围更广。
7)导师代码:根据每名导师对应的校内代码确定。
3.2馆藏号的选取
3.2.1馆藏号选取的原则:
1)3.1中介绍的构成馆藏号的多个要素中,学位授予年号是必须的,因为它关系到学位论文的保存年限和替旧等业务流程,另外能够利用这一信息统计出当年毕业生人数。
2)为使馆藏号格式不过于复杂,可以不选用著者名和导师名,此信息在论文书脊处已经有体现。
3)各个要素之间可选择用“:”、“/”或“—”分隔。
3.2.2几种常用的馆藏号
1)分类号+著者/著者号+学位授予年号
这种馆藏号的优点是可以把相同类别的学位论文集中在一起,而且排架习惯与图书、期刊的排架习惯相同,既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也符合读者的查找习惯。但分类处理需要专业人员,加工过程会比较长,时效性差。另外,如果采用著者号,则要实现按著者检索时还需查著者索引。如:G256—060401009:2010或G256:张小萌:2010。
2)学科代码+流水号+著者/著者号+学位授予年号
这种馆藏号的优点是可以把同一学科专业的学位论文集中在一起,流水号可反映每一学科的学位论文数量,操作简单,加工过程短,时效性强,不需要专门的分类人员。缺点在于需要建立专门的学科号码对照索引。如:0809:17—060401009:2010。
3)培养单位代码+流水号+学位授予年号
这种馆藏号的优点是可以把每一个培养单位的学位论文集中在一起,流水号可以统计每一个培养单位的学位论文数量,操作也同样简单,时效性强,不需专门的分类人员。缺点在于:当遇到培养单位名称变更的情况,要做具体说明。如:03—22:20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完全有能力单独保存和管理学位论文,并且在某些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学位论文的收藏情况和读者使用情况灵活选择馆藏号,对学位论文进行科学加工、典藏和管理,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学文.浅谈上海水产大学图书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和开发利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年第19卷第2期
2.张弦.高校图书馆学位论文管理方法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卷第3期
3.张学宏.论高校图书馆电子版学位论文的保存管理工作——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5年第49卷第5期
4.葛杭.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联合管理学位论文之研究[J].浙江档案2004(9)
关键词:管理研究主题选择研究设计
为了提高管理研究者进行管理研究的品质,代表世界管理学学术最高水平的期刊《管理学会学报》(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MJ)近来以专题文章的形式陆续推出了从研究选题到最后论文讨论的一系列主编建议,共七篇文章,这些文章均为《管理学会学报》的主编依据当前管理研究的稿件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做的系统的总结,而这些代表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主编们所做的经验总结对从事管理学学术研究的人员来说都是非常宝贵和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使得研究者避免一些重要的错误并且少走弯路。本文主要就Colquitt和George(2011)撰写的“关于研究主题的选择”以及Bono和McNamara(2011)撰写的“关于研究设计”两篇文章进行综述,前者聚焦了关于管理研究选题的一些重要标准,后者则重点总结了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设计时需要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为了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参考,本文亦附上了几位主编在总结管理研究时涉及到的部分文献,同时,对于原文中由于篇幅问题部分要点主编没有深入展开的部分,或者说只提供了推荐学习的文献部分,本文也尝试通过借助相关文献来展开综述。
一、主题选择的五个重要标准
Colquitt和George(2011)开篇即写道,此刻,《管理学会学报》的审稿人手上有64篇稿件在审,主编期望这些专家能够根据期刊的使命和目标来严谨地对这些论文的价值做出判断,尽管这些专家会对稿件进行深入的阅读,但对于他们建议的采纳在一定程度上仍将取决于那个老话题:研究的选题。一些论文一开始就被拒绝,原因在于其选题不能充分吸引审稿人和读者,同理,一些论文最终能修改并通过,也是得益于论文的选题。由此可见,一方面主编给予了审稿人权力去根据期刊的使命和价值观去对稿件做出明确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主编最后保留了最终关于稿件去留的决策权,而其中最重要的决策标准不是其他而是一个最基本、传统却又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即关于主题的选择。在明确了这一核心原则之后,Colquitt和George(2011)开始自问,什么样的研究主题可以打动《管理学会学报》?显然,这个问题并非仅仅是《管理学会学报》所需要提问和解答的,更是所有的管理学学术期刊以及所有从事管理研究的人员都需要关心的问题。两位主编根据多年的经验,结合那些被拒稿以及最终发表的文章,将这一问题的答案总结为五个标准,即一个好的研究选题需要满足:主题要有重大意义,主题需要新颖,主题要有趣能够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主题和内容要容量丰富,主题要有行动力可以对管理实践有所启示。
1.重大意义:承接“重大挑战”
Colquitt和George(2011)从何为重大挑战、管理研究所处理的问题以及外延视角三个方面对“重大意义”做了阐述。Colquitt和George(2011)首先指出,研究是否直面或者贡献某个重大的挑战是选题的起点。“重大挑战”这个词还要归功于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他列举的未解决的重大问题推动了二十世纪数学研究的创新。这个词现在已经应用到自然科学、工程学、医学等多个领域。例如,美国工程院用这些挑战设计出了更好的药品,以及使太阳能变得经济。联合国致力于消除贫困、疾病和饥饿则是最大的挑战。重大挑战的基本原则是敢于设想并用非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从大范围上讲述了何为重大挑战之后,Colquitt和George(2011)还是回到了关于管理学研究和期刊本身上来,指出,《管理学会学报》的文章虽然几乎不处理全球贫困问题,但也是围绕已有研究中未曾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并且用大胆的、非常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超越了现有的解释,并且往往会为学术研究探索出新的道路。例如,Ferlie等(2005)的重大挑战问题是为什么询证创新没能在健康护理行业传播。创新传播是很多文献中的重要问题,健康护理创新作为焦点又在这一问题上加重了砝码。Ferlie等(2005)选择了超越线性传播模型这一大胆的、非常规的方法来直面问题,并提出诸如职业化那些看似有助于传播的因素反而造成了“非传播”。
“基本理论管理学基本理论介绍”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基本理论管理学基本理论介绍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基本理论管理学基本理论介绍”,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1、每位学生论文选题应有所区别,不得几位学生选同一题目;
2、论文写作应注意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音流畅;
3、论文内容较为新颖,不得抄袭他人已发表的学术论文,需要引用时,应注明引文出处;
4、论文排版整齐,插图清晰准确,全文篇幅恰当,字数在5 000~8 000之间。
5、学年论文定稿及交稿时间为7月6日。
二、打印格式
1. 毕业论文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 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 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 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 论文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 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 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
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
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1.8厘米;页脚1.8厘米。
9. 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1.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 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11. 使用软件:Microsoft Word 2000以上版本。(请参见附件样张)
三、学年论文装订顺序
1、学年论文封面(标准格式见管理学院网站)
2、指导教师评语(标准格式见管理学院网站)
3、目录
4、正文
5、参考文献
学 年 论 文
题 目
姓 名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年 月 日
学年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学 生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学年
论
文
评语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标题三号
粗宋体居中
国有企业“错位”与非国有化问题
94市场营销 卢家茂 指导教师 蒋良揆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职能的重新定位,阐述了当今国企改革的最佳途径,…………。
空一行
关键词: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Abstract: This paper relocates enterprise of country’s function……
Keywords:
四号粗宋体
1 一级标题
小四号粗宋体,无缩进
1.1 二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
国有企业作为生产关系的一种组织形式,…………。
表1 95年 — 98年统计表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项 目
图1 增长趋势图
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既受产业性质所约束,又受国有企业的目标及制度优势所指导,……
空二行
空一行
参考文献
[1] 李桂陵 《国有企业的规模及其演变轨迹》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公共管理论文难度不大,但是取材和选题一定要新。对于论文而言,题目就是论文的眼睛,所以选择好论文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公共管理而言,论文需要体现出其研究中实践和分析内容,特别是一些结合案例的论文,更需要深入的体现出具体研究内容。
公共管理论文选题需要参考下面三点:第一、选题与本身工作符合.还有熟悉自己的工作写出的管理论文才有事实根据,在进行论文的时候才能应对老师的提问,进行更好的论文答辩的回答。第二、上学吧论文建议大家不要盲目抄袭他人论文题目。很多公共管理的学生,一拿到公共管理论文选题的通知,因为第一次接触公共管理论文,所以还是沿用以前大学本科时候学生时代的那套做事风格,就直接上网百度、知网等网站去搜索现成与自己专业工作相符合的题目。这种现象的形成,造成了一个情况,就是大部分的公共管理学生选题后,且准备好开题报告了,进一步交付导师进行选题与开题。
第一,明确研究对象。案例研究以企业或行业的事件为依据和研究对象,了解案例的价值,内容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性。
第二,资料真实可靠。案例研究管理论文应具有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访谈内容和统计资料,反映较为全面的信息。
第三,理论结合实践,从问题分析出发,提出解决措施。
企业诊断研究是运用管理理论及方法,可以是企业综合诊断或专题诊断,在企业或行业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所诊断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或改进方案。诊断研究的基本要求为:
第一,确定诊断对象。诊断研究对象应为某个企业(不得虚拟),诊断内容应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二,掌握企业诊断理论和方法,对所诊断的企业进行准确描述。
第三,根据诊断内容设计诊断方法,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并在理论运用和与企业进行必要沟通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
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企业或行业值得总结的经验或教训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提出有意义的见解,写成调查研究论文。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为:
第一,确定调研对象和目的。调研对象以企业或行业为主,调研目的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选择调查和论证方法。拟定调研大纲,选择确定科学、合理的调査方法和调查工具,调查数据应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因素;发展态势
新时期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合理使用,注重该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为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确保相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效率。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应结合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应用状况,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思考,从而制定出相关的发展举措,扩大该学科的实际应用范围。
一、确定发展方向,注重农业结构调整
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其中存在着农业人口多、经营方式落后、机械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着良好农业形态的形成。同时,农业经济需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缩小与国际间的距离。这些内容体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缓解这种矛盾。因此,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中需要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以科技为先导,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相关要求,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整体的生产经营水平;提高对既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农产品可靠性,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及有效的调整措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后,应给予更多的人力资源及先进技术支持,制定出完善的问题处理方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二、突出农业管理特色,实现农业生产多样化
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作用下,可以为农业经济活动开展给予专业指导,丰富其理论依据,实现农业生产中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有效结合。因此,需要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正确认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需求。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如何更好地实现农业、农村、农民间的相互依存,将农业推向集约化、城市化、现代化,使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究。>>>>推荐阅读:如何把控好公共管理学博士论文
三、打造出专业能力突出的农业团队,保持良好的农业技术水平
促进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应确保专业团队综合素质良好性,在加强他们基本素质培养的同时也需要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满足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打造出专业能力突出的农业团队,通过他们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确保农业技术水平良好性,为相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结合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概况,可知其学术队伍组成包括这些方面:一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接受传统农业经济学理论的学者;二是改革开放后接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教育理论的学者;三是当前形势下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针对这些不同的学者,在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向他们阐述实际的发展现状,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丰富农业经济管理实践经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四、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重要地位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也需要注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重视市场需求变化,给农民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确保现代农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性,增强农业供给质量可靠性;对农业的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等进行必要的优化,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不同地区农村发展,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重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注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此同时,需要突出农业经济管理中绿色优质产品供给的重要地位,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将更多的绿色优质产品推向市场,提升这些绿色、无污染农产品的潜在价值,为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保障,逐渐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理念,扩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实际影响范围。
五、结束语
重视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提高该学科的实际利用效率,有利于扩大我国农业产业规模,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确保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达到时代的发展要求,增加国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提升相关行业的整体生产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未来农业经济生产计划实施中,应提高对其管理学科发展的正确认识,并在相关措施的支持下加快其发展速度。
[管理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