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美术史鉴赏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点
影视艺术视觉性的表现之一在于影视能够以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戏剧中同样也有这样的特点,但因为观众距离舞台较远,且视角比较固定,观众很容易忽略某些细小却重要的动作,观众的观看和体验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演员在表演时会有夸张的肢体动作,以便能让后排的观众看清楚。例如,《卖花姑娘》这部影片中,得知母亲死讯的妹妹跌倒在地时双手做出了向前抓的动作,极致地表现出妹妹对母亲的爱及在失去母亲后的悲痛,具有极强的威慑力及感染力。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情感
影视艺术视觉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影视能够借助镜头把人物脸部的细节、表情和眼神等进行放大,进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影视作品中,由于可以借助特写或大特写的镜头表现形式,其人物普遍具有比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更为细致的细节、表情和眼神,因而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例如,在《归心似箭》这部国产影片中,玉贞赠送了一管小烟袋给魏得胜,用以表达感情。由此可以看出,影视艺术中通常以物件等细节展示人物的感情,而采用以物寄情的手法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
二、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
(一)影视艺术审美鉴赏的策略
(1)做好心理准备。观众看电影时总是会带入个人喜好,或是追求情感的平衡或释放,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观赏主要强调的还是其娱乐功能,目的在于消遣和调节。如果从影视鉴赏的角度出发,观众的目标会更为鲜明,心理也更为紧张,在视听信息的获取上表现得更积极,思维也更加活跃,有些会自己与作品进行同化和融合,有些则会出现游离状态,即突破原先的剧本模式,通过思考、分析、联想和判断,挖掘出影片更深刻的艺术内涵。[2](2)做好影视作品的信息准备。影视作品的信息主要包含作品故事的梗概、作品人物的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创人员的风格和特点等,其来源主要是媒体,鉴赏观众通过这些作品信息能够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了解和把握,在进行艺术价值高的作品的鉴赏时,这一点尤为重要。(3)把握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观众在鉴赏影片时必须对影片进行分解,再以分解为基础对影片进行综合,即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观影经验及相关影视知识,合理地整合分解的过程和结果。
(二)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
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鉴赏。二是形式鉴赏。(1)内容鉴赏可以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及影视风格进行,其中,宏观角度通常与文学息息相关,主要考察作品的社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内涵。首先,用文学方式对主要用故事情节作为其叙事和抒情框架的影视作品进行鉴赏时,要紧紧围绕人物的活动和事件,把握该事件是如何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思想感情的。其次,结合情节及人物安排了解作品的主题及创作者的创作思想。然而,作品创作者由于审美视角、创作心态及创作手法的多元化,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及主题指向往往也带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在这类影视作品的鉴赏中,既要从情节和人物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也要对创作者的创作思想进行体会,以把握住作品复杂而丰富思想内涵。[3](2)形式鉴赏可以从听觉元素、视觉元素和综合元素的角度进行鉴赏。听觉元素的鉴赏特指对声音,即语言、音效和音乐的鉴赏,合理巧妙的音效能够突出作品中的造型表意。视觉元素与美术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包含镜头、服装、道具、化妆、特技和场景等元素。综合元素的鉴赏主要包括艺术和科技、形式和内容以及各部门间智慧的融合。
三、结束语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美术鉴赏;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0-0122-03
一、《新课程标准》对“鉴赏”的解读
2003年4月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美术鉴赏系列内容,指出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各种现象的活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①
那么,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与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有何不同?
1999年出版的缩印本《辞海》对“欣赏”与“鉴赏”这两个词做了如下解释:“欣赏”就是领略,玩赏;“鉴赏”就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②
由此可见,“欣赏”与“鉴赏”这两个词在程度上有区别,鉴赏包含鉴别和欣赏的意思,而欣赏一般并不包括鉴别的意思,只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鉴赏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它高于一般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和欣赏。③当然,在教学中两者有时交叉进行,不是完全分开的。
二、美术鉴赏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意义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以一些美术家的美术作品为例子来进行的。所以,美术鉴赏在审美教育中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其对美的认识
高中美术鉴赏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由于美术作品的直观形象性,易被学生接受,能引起学生心理的愉悦。在对其鉴赏评价时,是学生思维最自由的时刻,就像黑格尔所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所以,在美术课程中开展一些美术作品的评价,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美的标准和判断原则。如学生看到春景时,想到的是春天的美景和人们在春天里活动的各种景象;看到梵高《向日葵》作品时,在老师对其色调、布局、笔触运用等方面进行鉴赏后,学生在充分地了解梵高的基础上,想象到向日葵的内在涵义,即象征着充满活力的新生命,同时也象征着梵高热爱生命,渴望生活的情感;再如学生对有关劳动作品鉴赏后,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和伟大,认识到劳动不仅可以改造世界也可以创造世界,再通过作文形式写一些认识体会,进一步认识到美与劳动者之间的某些联系,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意识,提高对美的认识与理解。从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的角度来说,它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获得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④
(二)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
众所周知,中国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具有独特的风格。中国艺术是以线条为主,讲究诗、书、画融为一体。早在1949年出土的两件战国帛画中的线描人物的形象,从略施色彩的绘画技巧来看,至少在2000多年前我国艺术水平就达到了一定高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艺术的绘画门类和形式也在快速发展并日益壮大,成为和西方油画艺术并驾齐驱的世界两大艺术体系。如国画整体上分为三大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而三大艺术又可以细分出很多类别。它不仅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为之自豪的民族艺术,具有传情达意、表言立志和其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艺术特色。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这一教学内容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美术学科的内涵,使美术的学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学习。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来说,它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⑤所以,加入一些绘画故事或历史发展的讲述或评价,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艺术,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美术鉴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鉴赏时应体现作品的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的最高目标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更加热爱生活。
引导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鉴赏可以使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中学美术教学主要以生动的形象及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打动人心,使学生为之奋发,与之共鸣,起到以艺术形式来教育人的目的。例如鉴赏近代画家徐悲鸿《愚公移山》油画作品时,作者把一则古代寓言故事用油画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画面上那些健壮的劳动者正不知疲倦地劳动。把这则寓言故事和画面内容结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无论前方多么艰辛,只要能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就终将会成功。再如鉴赏北宋画家范宽《溪山行旅图》,那大气磅礴、巍峨高大的山石,耸立在画面中,顶天立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山头灌木丛生,结成密林,下边楼观微微在树林中显现,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驴队正匆匆赶路,右上方一飞瀑直泻而下,在静谧的山野中仿佛能听到水声和驴蹄声。这样的好山好水之所以感人,必定是作者充满对自然的激情而表现出的,并能够赋予自然一种新的意境。在我们欣赏这幅佳作时,不禁为作者高超的技艺所折服,也不由为祖国大好河山自豪,令人肃然起敬。所以,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具有典型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及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认识,引导他们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
(二)鉴赏时应体现作品的主、客观统一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应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风格特征,⑥使鉴赏对作品做到主、客观相统一。情境实际上是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背景,它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家的思想和价值观以及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⑦在鉴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不同,会出现一些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鉴赏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审美鉴赏没有客观性,实际上只要能联系作品的文化情境,就能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也就是说只有联系其特殊的创作背景,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到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风格特点,从而能做到主、客观相统一。当然在对某一作品实际鉴赏时,我们不但要看到主体所具有的自我感受、认知水平等是否与所鉴赏作品的特点相符合,而且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自我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可以说一个具有相应鉴赏水平的人,能体验和感知到各种媒介的审美情感。从中我们看到,鉴赏美术作品时能联系文化情境,进而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风格特征,是减少主观感受并使鉴赏做到主、客观相统一的重要条件。
另外,在鉴赏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总结自己的鉴赏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鉴赏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三)鉴赏时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的是裁判角色,对与错只有裁判说了算,时间长了会挫伤学生自主鉴赏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变主体为客体,让学生变客体为主体,自己鉴赏、评价某些作品,直接参与自主性的鉴赏和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利于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另外,今天的教育已不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必须让学生能够拿着自己的“渔”,找到适合于他的“鱼”,即学会学习,找到一种方法,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也就是说,在新的社会发展情景下,能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主动自主地去学习、寻找相关有用的信息,并通过分析和思考做出判断与评价,然后再创造性地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直到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在这一系列学生自主性评价活动中,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的能力是引导这一活动逐步深入并获得成功的关键。可以说,自主性鉴赏、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习的基本要求。所以,从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角度来说,它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一些问题。⑧
总之,美术是人类文化最高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我们要立足于科学鉴赏,充分、准确地了解美术作品的相关信息和学生欣赏水平、年龄等各种情况,依据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人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尊严、智慧等人文特征,使学生学会鉴赏、判断、评价美术作品,争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促进他们和谐、健康、自由地发展。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美术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8~45页.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尹少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苏•列•斯托洛维奇著,凌继尧译.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室编.欣赏基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6]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室编.美术欣赏教学参考用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7]阎增武.美学原理导论[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1.
[8]王晓明.人文精神寻思录[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9]美•罗恩菲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大家下午好!
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在经过连续六届的成功举办后,今天又以分论坛的形式移师杭州,并且得到了在座各位专家、学者、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向前来参加论坛的仲呈祥先生、董长侠先生、陈汗青先生,以及各位院校长和各位朋友们、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去年,我和在座的各位一同参加了第六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作为当代有作为的艺术家,应该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我们的艺术家要用眼睛去观察,用笔去书写、记录,给历史、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我们的作品,无论水平高低,应是对生动的社会现实的记录,它的价值就在这里。百年以后,我们在研究这些作品时,就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能够对当时所处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所体悟。这是我们对历史的贡献。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同样都是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记录,这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我们的艺术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为什么要“三贴近”?为什么要进行“走转改”?就是要让我们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入的体验生活,反映鲜活的内容,这些鲜活的内容正是人民群众平凡的生活的凝练和积累。我们可以从中吸收营养,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所以,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就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提炼,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眼进行剖析、提升,来反映社会。我们这个论坛、包括杭州发展基地,就是要给各位艺术家搭建一个平台,给大家营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融洽的、开放的氛围,让大家的思想和意识无限奔驰,给大家一个广阔的空间,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为社会、为人类留下宝贵的财富。正常的文艺批评是允许的,正常的文艺批评是激发我们改进和创作的基础,激发着我们如何深入生活,反映最鲜活的生活当中的精华,是帮助我们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环境,就是要吸引大家的参与,大家的参与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对我们艺术工作者来说,责任感和担当非常重要,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基地,能够有一大批传世佳作,若干年以后,我们这里创作出的作品应该是对国家、对杭州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希望我们的艺术家能够利用好这个基地,成就艺术创作生涯中辉煌的一段。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凸显。从国家层面来看,文化建设逐渐成为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基本国策,有利于文化蓬勃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文化建设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提高。从大众层面来看,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丰富而巨大的成就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众所周知,被历代文人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原本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一座全球闻名的旅游城市,近几年来,因为拥有了“天堂硅谷”“动漫之都”等文化名片而享誉全国。杭州在文化建设上出奇制胜,成为国内众多城市学习效仿的对象。一踏进这座城市,你就会发现,这里的老百姓对文化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衣食住行,无处不在。我想,这才是一座城市真正的魅力所在。如果用我们艺术家的眼光去观察,可能会更加深刻。
文化建设也在影响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志的事业。去年年初,在以仲呈祥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的长期呼吁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将艺术学科独立为“艺术学门类”的决议,使原属“文学门类”的艺术学科成为新的单独的学科门类。这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和美好的前景。而美术学科也由以往的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美术教育发展的条件不断完善和优化。我们今天的论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举办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支持文化产业和艺术教育产学研融合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精神,总结交流全国艺术院校产学研发展的经验,推动全国艺术院校在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教学 审美能力 艺术修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90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其有着极强的求知欲,且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极为出色,在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进行知识的探索,再加上高中学生已经经过了小学、初中阶段的知识积累,自身有着一定的学习能力水平,这对高中美术教学来讲是极为有利的。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有利条件,及时的调整美术教学的相关观念,从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出发,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兼顾高中学生的基本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美术欣赏活动,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后,才能通过美术鉴赏教学让学生掌握美术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对部分美术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美术的发展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各美术派系之间的差异。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把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特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借此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让学生获得独一无二的感情体验,全身心都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进而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同美术作品产生共鸣,以此树立起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升华学生的固有审美情趣,让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得到质的飞跃。
现在素质教育正被大力推广,且在日常教学中的到了积极的倡导,要求我们在每个学科中都要融入美育方面的教育,然而美术教学尤其是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美育方面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只有美术鉴赏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各普通高中受到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仅注重文化课程的教学,对美术这类不参加高考的学科教学并不重视,再加上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使我们当前的美术教学面临着重重困难,这就对高中美术教师的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提出高中美术教师如何去进行艺术修养提高的相关问题。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作用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鉴赏教学只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教师要通过美术鉴赏教学,让学生对美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就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而言,其不光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以美作为切入点来深入地观察这个现实社会。美术鉴赏教学的作用机制其实是一目了然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美术这种艺术形式进行感知,从而获得相应的审美体验,进而培养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较大程度地提高。同时,美术鉴赏教学还具备一定的继发式教育功能,让学生的其他各项能力随着审美能力的提高而同步提高。就如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生会或多或少的获得一些类似美术鉴赏的审美体验,这也是其他学科继发式教育功能的体现。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美术鉴赏的要点就是进行“鉴赏”,人们先对美术作品进行“鉴”,鉴别出美术作品的优劣,再进一步对美术作品进行“赏”,从多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并将自身的生活经验融入其中,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评价美术作品的细节到底如何,从而将自身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审美取向毫无掩饰的展现出来,进而对美术作品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审美体验和感受。与此同时,鉴赏者或许还会针对所欣赏的美术作品,结合自身的美术感悟,来展开相应的联想和想象,并对美术作品产生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而将字的审美个性融入到整个审美过程之中,得到极为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享受,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审美评价结果。
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教学可以说是美术欣赏的进阶,其对美渗透得更为深入,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高中A段的美术课程中欣赏与评述环节的升华,有效的将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让美术教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从学会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迁移到学会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也就是说,通过美术鉴赏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会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鉴赏的过程之中,使学生不仅是从美术作品的浅表去进行简单的欣赏,还要让学生融入到整个美术作品的深处,去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凭着自身的审美感知,去对作品进行生层次的体验、感受,并将美术作品和自身的知识相融合,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对美术作品作出相应的分析和较为个性化的评判,进而让学生受到美的全面熏陶和获得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还有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还要让学生能对美术作品进行较为深刻的理解,且看透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术现象。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美术教学美术鉴赏
一、比较法概述
1.概念
比较法是根据某一标准,筛选有联系的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实现事物的分类。这种方法是一种以直接感知为主的对照方法,可以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并从根本上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比较法是确定事物异同点和联系的思维过程,任何事物都能在相互比较中凸显差异性。借助对比法能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事物的异同。在美术鉴赏中应用比较法,教师可对不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理解和评价,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特征
(1)可比性基于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对象的选择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范围,选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同时,要避免为了比较而比较。不同美术作品的可比性建立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教学。(2)经验性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学生在生活经历、理解程度和艺术修养方面均有差异,在比较中会重视自己的经验。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应用科学的比较方法,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3)超越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作品的非孤立性决定了比较法的超越性。在比较中,作品体现出的内涵有可能超过鉴赏本身,也有可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对一切可比较的艺术现象或者艺术作品的比较,最终能达到鉴赏和理解的目的。
3.教学目标
高中美术鉴赏中应用比较法的教学目标在于:第一,使学生理解比较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掌握比较法的具体操作方法;第二,教师要通过介绍、引导,使学生在与教师、其他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法的应用特征与效果;第三,以反思和总结的方式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自主拓展比较法的应用。
二、高中美术鉴赏中比较方法的应用意义
1.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主要表现在发现、欣赏与表达等方面。美术鉴赏课程可为学生提供视觉与感知层面的教育指导,使学生学会在海量的美术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素材。在高中美术鉴赏中,比较法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美术作品鉴赏的重要方法,应用比较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素描基础构图讲解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现不同的构图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最和谐的构图模式。又如,在美术创作材料与技法的讲解中,教师可通过对比不同的材料与技法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让学生综合分析出一种最适合表现主题或内容的组合。
2.培养创造性思维
艺术欣赏具有创造性,美术鉴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受众群体是广大高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对于事物的分析、判断、想象和推理能力,但是并不完善。通过比较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更独立地思考与发现,并将自主探究得出的结论应用于艺术性创造。比较法能增强学生对于作品风格的感知能力,使他们能更充分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将这种方法融入逻辑思维,不仅能帮助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而且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3.促进个性发展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并非是将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在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艺术创造能力以及美的修养。将比较法应用到高中美术鉴赏中,可增强课堂的敏锐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美术艺术作品与社会、自然、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不同风格、材质、形式的独特艺术性。如,在通过横向比较方法对比、分析中国美术作品与西方世界美术作品时,学生能加深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表达自我意识,达到的目标。
三、高中美术鉴赏中比较法的应用方法
1.纵向对比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会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应用比较法,学生可借助“时间”这一发展标志,运用纵向比较法比较不同时期的同一美术元素的表达方式。如,某地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以鞋子为纵向比较的元素,将不同历史时期画家创作的各类与鞋子相关的艺术作品,以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有我国魏晋时期的丝织履、唐朝时期的锦缎鞋、宋朝高筒靴等。通过纵向对比的方式,学生从鞋子的颜色、绘画技巧和画面构造等方面阐述了不同时期鞋子的不同特征,了解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不同时期鞋子的特征,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横向对比
(1)不同地域的对比在鉴赏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时,教师要明确这种对比方式涉及的艺术作品范围大、题材丰富且受众广泛。为了避免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对美术作品鉴赏产生影响,在高中美术鉴赏中,教师可以选择横向比较法。通过对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鉴赏,学生可以看出我国传统艺术作品创作中的“道”。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不解之缘。我国传统绘画作品集中体现了“意在画外”和“寓情于景”,水墨画尤其展现出了追求独立和精神理想抒发的强烈情感。与之相比,西方社会的绘画艺术则更加理性,贴近实际生活。西方社会的绘画作品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于“模仿”和“遵从”,历史上许多绘画艺术流派的诞生,都是基于真实、理性的审美心理。(2)不同流派的对比不同流派之间的对比分析也可以被归类到横向比较范畴之中。如,在“中国近代美术绘画艺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对比分析岭南画派与上海画派两个流派美术作品的特征。其一,岭南画派。岭南画派的名称来源主要是因为其代表画家如高剑文、陈树人和高奇峰等人聚集于广东地区,因而被称为岭南画派。岭南画派艺术家在美术创作中,主要借鉴了西方社会西洋画的绘画技巧,十分擅长素描和写生,并将吸收的外来绘画艺术技法与本土绘画模式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岭南画风。岭南画派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代表流派,其改革了传统国画,吸收、借鉴了西方美术绘画创作的技法。不仅如此,其在创作与发展中还积极传播新思想,推广美术教育,宣传图画革命,强调了时代精神,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其二,上海画派。上海画派的代表人物有赵之谦、吴昌硕、任颐和虚谷等人,主要是由一群旅居上海一带的江浙画家组成。上海画派画家在创作中十分注重写意和泼墨,并结合了篆刻和书法的技巧。他们擅长动物、人物、花卉、果蔬的写生。上海画派在创作中积极吸收了西方社会在美术创作中的积极因素,对我国的传统艺术绘画作品进行了创新。此外,上海画派重点提出了将文人绘画艺术作品与民间美术相结合,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3)不同题材的对比横向比较法还可以被应用到对不同题材美术作品的对比之中。如,在绘画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机会鉴赏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艺术和实用艺术、大众艺术和单独领域的艺术、历史遗存和现实资源等进行对比研究。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大美术”性质的美术课程所占比重较大,这要求教师和学生要重视不同种类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学,以此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体系。对比不同的美术题材,可突出不同美术种类、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同时能彰显不同作品的特点。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视角有所不同,对于事物的关注点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表达美的方面,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不同题材的表达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实际精神却是一致的。
3.艺术与现实对比
现实生活是美术作品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作品可以被视为对现实生活的升华。以艺术、抽象、夸张等方式,将现实生活中的美表现出来,是艺术的创作方法。在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现实生活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使用观察比较方法,感受其中的意境,同时欣赏生活中的美。如,某地区高中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水墨山水画的相关内容时,将近代水墨画领域的杰出画家李可染先生的画作《漓江胜景图》作为美术鉴赏的范例。同时,教师还收集了一些漓江自然景象的文章、图片与视频影像资料。通过运用将美术作品与实际景观相比较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美术知识,明白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内涵。之后,教师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术创作经验,试着将自己的感情注入画作,分析画家在创作这幅画时的思想感情。借助比较法,学生明白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了解了画家运用美术创作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结语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内容逐渐丰富的情况下,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发展策略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十分必要。比较法的合理应用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清晰地分析美术作品,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不断扩充自己的艺术知识储备,提高艺术审美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勃.比较法在普通高中美术鉴赏中的应用.甘肃教育,2019(11).
[2]王荣荣.巧用“比较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内蒙古教育,2016(20).
【关键词】中学美术 鉴赏教学 创新能力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特殊能力,要有先天的艺术基础,更需要通过后天专门训练获得。美术属于是视觉艺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形成视觉冲击力,从中感受美术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源泉,从而对美术表象下的深刻涵义以正确的理解。
一、学生可以通过美术鉴赏了解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
人类与绘画存在着不解之源。早期的人类就是运用了绘画语言进行思想表达和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当然也可以从绘画中解读。当美术不再具有社会实用功能,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美术就被提升到艺术境界,以满足美术观赏者的需求。至此,美术的创作已经不再遇有公用价值,而是属于纯粹的精神产品,进入到审美创造范畴,并逐步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实用物品的美化是美术发挥其物质功能的体现。美术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但是美术创作来源于个体性精神劳动,其中的独特个性也是历史意义的表达,需要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深入解读其中的内涵,才能够真正意义地领会到美术作品的美感所激发其的动人效应。《星月夜》是凡高的作品,在整个作品中,所表达的都是创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宁静的夜色,闪烁的星空,给人一种动荡不安的感觉,这些都可以将凡高创作作品时的那种潜在意识表达出来。美术是社会性的创作,也是历史的表达。那么在欣赏凡高的这部美术作品的时候,就要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并分析当时的美术创作流派、风格和样式,才能够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以从自我审美角度解读美术作品的深刻涵义。
二、学生可以通过美术鉴赏提升审美鉴别能力
美术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领域。将美术教学以美术鉴赏的教学形式展开,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解读名家作品的形式美和丰富的内涵,而且还可以在教室的引导下,学习到美术作品的精细创作过程,并根据学生自己的领会能力进行训练。美术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即鉴别和欣赏。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首先要具有美术的鉴别能力,而这正是提升美术审美层次的有效途径。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鉴赏教室,可以利用中学生丰富的情感,培养其对美术这种视觉语言的领悟力,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视觉体验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由此而产生,并为树立审美意识,培育高尚的审美理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哭泣的女人》是毕加索的名作。画面之美在于其所呈现出来的独特创作形式。整个画面都是立体的分解和组合,这是当时较为常用的美术创作手法,却被毕加索发挥得淋漓尽致。画面的形式美是独具特色的。哭泣女的形象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视角观察出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生动而耐人寻味。哭泣女那无声似有声的哭泣,伤心欲绝,她那内心的情感起伏令人心悸。如果深入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就可以通过画面了解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那种欲哭无泪,那种无可奈何的心境,处于苦难岁月里的人们的忧虑等等,都可以从毕加索的这幅画面中解读出来。
二、搭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
(一)创建探究式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情境
美术鉴赏教学主要强调的是美术艺术欣赏,从中挖掘出具有艺术层次的内容加以评判,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力和判断力。美术欣赏资料的选择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历史剧入手,从中选择出极具美感,并具有审美价值的片段。比如,中国有很多的建筑瑰宝,故宫就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接触建筑之一。就是这样中国古建筑群,其保存的完整性,已经被列为世界五大皇宫之首。在美术鉴赏课上,美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故宫建筑物的画面资料可以从历史电视剧裁剪,比如中学生都喜欢看的《还珠格格》《康熙大帝》等等,不仅提高学生对于建筑资料的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对于影视剧作品从艺术的审美角度欣赏。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针对于资料中的美术艺术资料,教师首先不要讲解,而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课堂教学主题。比如,背景的故宫群都经历了哪些朝代,其建筑特点是什么。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将问题的答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图片的内容,从主观的角度回答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实施上就是在阐述自己对于故宫建筑的观点,其对于艺术的审美定位也就呈现出来。随着各种新的问题不断解决,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会影响地有所提高。
(二)将美术欣赏与音乐欣赏相结合
艺术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但是相互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音乐和美术即是如此。音乐与美术同属于艺术门类,音乐依赖于听觉,美术则突出视觉效果。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不仅渲染了课堂氛围,而且还会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在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时候,为了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可以配以《黄河号子》的音乐。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不自觉地会展开想象,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将音乐和画面内容融为一体,使学生潜移默化中,美术审美得到提升。如果说艺术欣赏活动具有感性的色彩,那么,鉴赏则融入了理性的成分,使学生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到作品的意蕴之美。此外,在展示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美术作品,播放背景音乐的同时,还可以请一名同学朗诵诗句,引导学生达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达到创新思维所追求的境界。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美术课堂上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古今中外艺术作品,并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鉴赏艺术杰作,熟悉这些名作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对视觉图像的观察,提高美术敏感观照能力,从而可以通过了解其中所采用的绘画技巧,领悟美术创作意图,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职高美术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包含鉴别与欣赏,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即审美享受,因此,美术鉴赏在具体要求上,比美术欣赏要更高一些,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教学,使学生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我认为,教师的角色可以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始终在课堂上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的下一代。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要通过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如:“什么是美术”这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就要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找到“美术”这个词演变的轨迹,并综合有名学者的观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对“美术”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了。从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高中美术教师应该经常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所举办的展览,除了关注经典美术作品外,还应该关注当代的发展动向,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思考其原因,从而学会鉴赏,学会评论,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也可通过上网查阅,获得各类美术信息,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此外,还应积极思考,加强交流,在与他人思想火花的撞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以迎接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
人美版职高美术鉴赏教材是根据建构主义的思路编写的,因此我认为,《美术鉴赏》的教学也应该本着“建构”主义的思路进行。建构型美术综合课程的功能在过去传统美术教学传授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基础上扩大为培养学生终身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灵活健康的审美观念,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培养自学、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建构型美术综合课程比起传统的美术课具有十大优势。建构型美术综合课设计要考虑情境如何创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通过什么学习,怎样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解决问题,怎样进行评价。建构型的教学一般是教师呈现情境、提出问题或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同样一节课,建构型的课堂可以设计成这样: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不同时期作者的《最后的晚餐》作品,提出如下问题:(1)请对比这些同名作品,分析达芬奇的作品好在哪里。(2)请用各学科知识解释达芬奇作品中耶酥为什么会如此突出,即是我们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又是最后目光停留的地方。(3)用你学过的物理、化学和美术知识相结合分析作品的颜色为什么脱落这样严重。(4)如果你表现这段故事,你将怎样做,提出你的设想或做出来。(5)请大家分组进入角色表演这幅作品。这种教学过程体现了启发诱导、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特点。
【关键词】高中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包含鉴别与欣赏,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即审美享受,因此,美术鉴赏在具体要求上,比美术欣赏要更高一些,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教学,使学生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我认为,教师的角色可以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始终在课堂上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的下一代。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要通过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如:“什么是美术”这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就要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找到“美术”这个词演变的轨迹,并综合有名学者的观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对“美术”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了。从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高中美术教师应该经常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所举办的展览,除了关注经典美术作品外,还应该关注当代的发展动向,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思考其原因,从而学会鉴赏,学会评论,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也可通过上网查阅,获得各类美术信息,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此外,还应积极思考,加强交流,在与他人思想火花的撞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以迎接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是根据建构主义的思路编写的,因此我认为,《美术鉴赏》的教学也应该本着“建构”主义的思路进行。建构型美术综合课程的功能在过去传统美术教学传授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基础上扩大为培养学生终身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灵活健康的审美观念,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培养自学、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建构型美术综合课程比起传统的美术课具有十大优势。建构型美术综合课设计要考虑情境如何创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通过什么学习,怎样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解决问题,怎样进行评价。建构型的教学一般是教师呈现情境、提出问题或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同样一节课,建构型的课堂可以设计成这样: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不同时期作者的《最后的晚餐》作品,提出如下问题:(1)请对比这些同名作品,分析达芬奇的作品好在哪里。(2)请用各学科知识解释达芬奇作品中耶酥为什么会如此突出,即是我们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又是最后目光停留的地方。(3)用你学过的物理、化学和美术知识相结合分析作品的颜色为什么脱落这样严重。(4)如果你表现这段故事,你将怎样做,提出你的设想或做出来。(5)请大家分组进入角色表演这幅作品。这种教学过程体现了启发诱导、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特点。
关键词 美术教学;美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316-(2014)06-0122-1
美术鉴赏包含鉴别与欣赏,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即审美享受,因此,美术鉴赏在具体要求上 ,比美术欣赏要更高一些,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教学,使学生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我认为,教师的角色可以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始终在课堂上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的下一代。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要通过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如:“什么是美术”这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就要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找到“美术”这个词演变的轨迹,并综合有名学者的观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对“美术”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了。从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高中美术教师应该经常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所举办的展览,除了关注经典美术作品外,还应该关注当代的发展动向,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思考其原因,从而学会鉴赏,学会评论,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 。也可通过上网查阅,获得各类美术信息,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此外,还应积极思考,加强交流,在与他人思想火花的撞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以迎接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
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是根据建构主义的思路编写的,因此我认为,《美术鉴赏》的教学也应该本着“建构”主义的思路进行。建构型美术综合课程的功能在过去传统美术教学传授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基础上扩大为培养学生终身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灵活健康的审美观念,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培养自学、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建构型美术综合课程比起传统的美术课具有十大优势。建构型美术综合课设计要考虑情境如何创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通过什么学习,怎样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解决问题,怎样进行评价。建构型的教学一般是教师呈现情境、提出问题或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同样一节课,建构型的课堂可以设计成这样: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不同时期作者的《最后的晚餐》作品,提出如下问题:(1)请对比这些同名作品,分析达芬奇的作品好在哪里。(2)请用各学科知识解释达芬奇作品中耶酥为什么会如此突出,即是我们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又是最后目光停留的地方。(3)用你学过的物理、化学和美术知识相结合分析作品的颜色为什么脱落这样严重。(4)如果你表现这段故事,你将怎样做,提出你的设想或做出来。(5)请大家分组进入角色表演这幅作品。这种教学过程体现了启发诱导、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特点。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 美术鉴赏 教学实践 艺术实践
高等师范教育是国家培养未来专业化教师的重要阵地,在高师教育中注重学生的教学实践是非常必要的,除了必修的教育实习、微格教学外,高师的各科教学都应积极主动融入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机会锻炼,有机会展示,有机会在教育实习时间外接受专业的教师技能培训。完备娴熟的教学技能在时间有限的教育实习和微格教学中难以妥善解决,需要在平时的锻炼中逐步成长和成熟。因此,在高师教育教学的各科课堂教育中给学生以教学实践机会是很有必要的。笔者以美术鉴赏课程为例,谈谈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与艺术实践环节的开展。
一、学生相互影响,展示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实践中,鉴于高校大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缺乏积极的态度,教师要注意利用学生的相互影响作用。初期可采用指定班级展示的方式,循环进行。随着展示的进行,学生大多会跃跃欲试,后3/4学期即可任由发挥。展示过程中大家总是急于要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所以此时的时间安排尤为重要,绝不能出现讲授时间太长以至于展示时间过短的情况,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合理安排讲授时间和学生展示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讲授课程,尽可能展示更多学生的作品,高师教学实践环节由此拓展了一定的空间与时间。
二、教师及时评价,促进学生的审美表达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学生审美展示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多媒体制作的情况、摄影作品的优劣、展示图片的选择、展示内容的立意等,采用多鼓励的评价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美术鉴赏课程中体会到审美的愉悦,感受到公共课程的轻松与价值,感受到美术鉴赏课程的必要性。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平时的实践教学评价与学期末的考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促进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展示课题,进行审美实践。
三、创设审美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其次才是知识的教育。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建立健康的心理,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品位的审美思维,从根本上通向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美术鉴赏课程既是树立积极正确的审美观的阵地,也是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的大本营。以美术鉴赏课程为出发点,结合学校团委、学生会及相关艺术社团进行全民艺术实践,号召更多的学生参与艺术实践,进行艺术审美活动。
1.创设丰富的审美环境,时刻进行审美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本学期的美术鉴赏教学网站,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与网站建设,进行审美实践活动。网站菜单可初步设置为课程内容、展示专题、艺术链接、实践花絮等。
在美术鉴赏课程网站建设中,将“展示专题”中设置专题内容选择页面:设置专题人数选择最大限量,包括展示要求、页面数量、文字数量、讲解时间等。同时,设置展示成果页面:按专题分类或按年级分类;在网站后台实施审美实践,建立展示专题审核团队,负责审核内容、批准展示、课后等工作,在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整个审美实践形成趣味性的流程:选择专题—制作课件—上传课件—团队审核—课堂展示—充实网站。
2.以课堂为阵地宣传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3年一届,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展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的青春风貌,展示我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坚持举办3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展演活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育人为本,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当代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向全体高校学生,立足于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展示我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展演活动的项目分为艺术表演类、艺术作品类、高校书画摄影作品和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四类。目前已经进行了2006年、2009年、2012年3届展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充分体现了高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
因此,我们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要以艺术展演活动为契机,在课堂上宣传艺术展演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活动内容、目的及意义,充分挖掘、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参与艺术展演的各项活动,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性发展。结合学校的艺术教育活动安排,在课堂中进行活动反馈,活动照片、作品、花絮可由指定学生进行展示,营造全员参与艺术展演的气氛。
高师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开设实践教学环节是师范教育的有益补充,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教学技能和审美活动的双项实践,给在校师范生更多的时间、更轻松的机会尝试教学,既能促进在校师范生的审美实践能力,又能增强师范生的基本教学技能,同时还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生活、学习传统文化,是目前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新的发展方向。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QN—141;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09—JKGHAG—036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教艺体(2002)6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2006.
[3]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阿瑟·艾夫兰.西方艺术教育史[M].邢莉,常宁生,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 美术 教学
一、把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通过深入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比较高中新课程与原高中美术欣赏课、义务教育课程的区别,抓住普高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把握美术新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
课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延续。高中美术课程既要体现基础教育的特征,又要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和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相区别。与义务教育的区别在于,它适度地向美术本体回归,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面要求更高,相对学习面可能更窄,不必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面面俱到,然而又是蜻蜓点水般的学习;与专业院校的区别在于,它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方面必须与学生的兴趣、时间和条件相适应,学习的难度,尤其是技能学习的难度要相对低。
课程的性质:强调了课程的人文学科的特征,通过课程学习传承美术文化,形素养;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发展空间,有助于更好地规划人生。因此,高中美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美术技能课程,而是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形成美术的意识和多种能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术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美术课程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选择性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学校和教师可根据美术教学设施的条件、美术教师的特长等因素来选择开设的模块。
课程结构设计: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5个内容系列和9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课程目标设计: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课程目标,教师实施课程更具可操作性。美术课程各内容系列的“成就标准”,各模块及每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按照三个维度来设计。
课程的评价: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订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并要求教师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及需要改进之处。
二、设计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开设模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在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以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参考: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课
程
安
排
上
学
期
美术鉴赏
绘画
工艺
……
美术鉴赏
雕塑
设计
……
设计
绘画
……
(为高考报考专业做准备)
下
学
期
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书法
篆刻
……
摄影摄像
……
(学校能开设的其他美术模块)
备
注
1. 课程开设既要考虑到一部分学生高一年级选修音乐,高二选修美术课程的需要.同时也需要考虑部分学生高一至高三美术课程继续深入学习的需要。
2. 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学校教学条件,注意整合学校师资与教室的条件,尽可能多提供学习模块。
3.每个学校的师资与教学条件不同,开设的课程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必须遵守1+2或更多的模块教学要求,满足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要求。
当前学校开设模块教学的情况是:多数学校选择在高一开课,也有个别计划在高二才开课,每周一课时。都开设了“美术鉴赏”模块,有两个以上美术教师的学校则开设了二至三个模块,最多教师选择开设的模块有“绘画”,累计排序下去的有“电脑绘画电脑设计”、“设计”、“书法”,从调查情况也看到,教师较擅长传统美术技法及现代媒体技术。选课方案由学校制订,学生基本没有选课的主权。因此,在推进高中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选课指导。
(1)各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学校在学生选课前应该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说明。美术教师通过举办作品展、讲座、座谈等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不同美术模块的特点,增强模块选择的兴趣和积极性。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也可通过一些调查、小测试等方式,发现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模块。
(3)召开班长或美术课代表会议,组织指导学生根据学校设课和自身情况确定个人高中阶段的课程修习计划,并及时选定每学期课程。让学生自行填写学习自愿,由班长或美术课代表进行人数的协调与合理搭配,并将名单提交任课教师进行合理分配。
高中美术课程选课指导1
领域:艺术
科目:美术
系列:美术鉴赏
模块:美术鉴赏
专题:
课程类型: 必 修
学
分:一学分
学
时:18学时
开设学段:高一、高二
评价方式:论文或研究报告、考察报告、作品分析、美术鉴赏水平测试等
课程内容简介:
1. 鉴赏基础:学习美术语言及鉴赏方法;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2. 鉴赏学习活动:鉴赏中外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等途径检索与搜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象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3. 考察活动: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写出考察报告。
选择建议:
本模块是高中阶段美术必修课程,每一位同学都必须选择。通过鉴赏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能了解中外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学会对美术现象作出判断;了解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高审美与鉴赏的能力。
评价方法:学习态度30﹪;学习效果(美术考察或美术鉴赏论文)70﹪。
咨询教师:
高中美术课程选课指导2
领域:艺术
科目:美术
系列:绘画雕塑
模块:雕塑
专题:
课程类型: 选 修
学 分:1学分
学 时:18学时
开设学段:高二、高三
评价方式: 考 查
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课程内容简介:
雕塑学习内容主要了解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并选择泥、陶、石膏以及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自然物、人造物进行综合材料的创作实践。通过雕塑的学习能掌握和运用雕塑的艺术语言和制作技巧,进行雕塑作品的基本创作和学会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选择建议:
雕塑学习是提高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表达能力,理解雕塑作用和艺术价值的一种有意义的美术学习活动。对希望提高自己认识空间、表现空间能力的同学和有志于将来进入大学相关专业学习的同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考试说明:学习态度30﹪;作品创作70﹪。
咨询教师:
比较项目
人 美 版
人 教 版
美术课标适用性
知识
价值
注意选取适合高中生理解的素材来构成知识体系,知识背景、知识内涵较丰富,重视知识的提炼和升华,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注重丰富的知识背景与知识内涵,重视宏观与微观的比较分析,知识要点展示明确,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
能力
价值
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利用课程资源能力的培养。
情意
价值
学习导向明确,注重以多种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欣赏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结构及呈现方式
结构
设计
结构清晰,主次突出,内容和形式结合较好,图片设计适中,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特点。
结构清晰,主次突出,情境创设灵活,图片的文字点评有详有略,符合学生自主阅读的心理特点。
课题
设计
课题的呈现富有文彩,注重视觉美术语言的表述,又注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课题文字富有文彩,呈现的形式既突出主题,又富有人文特征。
活动设计
活动栏目丰富,注重创设学生学习的多元情境,将活动设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如:思考与讨论、知识窗、名家论述,人物故事,学习活动,艺术实践,自我评价。
活动栏目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将活动设计融于实践情境中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如:思考与探究、小辞典、小资料、背景资料、练习题、扩展练习、推荐参考书目。
其他说明
配套教材已出版的有《美术鉴赏》、《绘画》、《篆刻》、《雕塑》、四本。教材开本小,文本较薄。
配套教材已出版的有《美术鉴赏》、《绘画》、《篆刻》、《书法》、《工艺》、《电脑绘画电脑设计》六本。教材开本大,文本较厚。
三、深入研究教材,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高中美术教师普遍反映教科书内容容量大,教学内容组织困难,18学时难以完成一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配套的教辅资源缺乏,现有的资料性教参很难满足教师教学设计参考的要求,而且还不齐全。以下试比较其中两个版本的教材,分析当前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美术》人美版和人教版教材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到,高中美术新教材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学本,并针对学生发展的需求增加了大量的、多样化的活动性学习内容,体现了课程选择性的特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学本,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建议根据课标内容要求、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认真研究如何更好的“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选取共性的课题或基本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并结合校本课程资源、有广州地区特色的原生态美术文化资源,对新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补充、合理重组。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习出现在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可组织学生开展分层、分组、分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前课外主题
性阅读自学等多形式的学习活动。
新课程实施以来较突出的问题是:不重视课堂常规教学、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大,表现在教学设计文本粗略,忽略对课外作业情况的评价或分析,无课题板书,吝于图解、示范,不出示经典作品的题目、作者,无明确的作业练习要求,教学语言表述忽略美术术语的运用等。
因此,要注意深入研究教材,加强教学设计;要把握教学重点,不要随意选取,偏离教材的主要内容,如美术语言、美术基本知识、美术创作方法和美术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此外,对于配套的教参辅助材料缺乏的情况,建议区内教学资源共享,或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当地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或本人特色的美术课程。
四、研究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更注重阅读理解和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从;更注重主动学习和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更注重知识的组织和归纳,而不是知识的片断;故在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中,要更注意学生的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发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归纳,注重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特别提倡“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实践创造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研究。同时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
针对目前高中美术教学仍以传授式教学为主的状况;教师可根据模块特定的内容和目标而采用学习指导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体验法、实践法、比较法等,也可以大单元的方式,设计融表现与鉴赏为一体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借用一般教学模式如经验学习模式、比较发现模式、探究学习模式、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等。
根据上述分析,对高中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1)突出美术是视觉造型艺术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全过程中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与运用。
(2)认识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重视解读试验教科书,可从学生经验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引导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4)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既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的个人意见,又鼓励学生运用特殊的工具材料进行独特的创作。
(5)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丰富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鼓励以岭南、广州地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作为案例研究的突破点。
五、改进和完善美术课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并针对模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或评语相结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建议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参考以下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结合的评价表:
《3D动画设计——梦幻汽车》作业要求暨评价表
作业要求(评价指标)
A
B
C
D
E
优点
不足
汽车造型富有创意:美观而富有想象力(20%)
20
18
16
14
12
汽车结构合理,并有一定的复杂性(30%)
30
27
24
21
18
材质、灯光具有仿真性和想象力,贴图适宜(20%)
20
18
16
14
12
动画关键祯设具有丰富性(10%)
20
18
16
14
12
场景设计生动而有趣(10%)
10
9
8
7
6
1.个人电脑的普及
计算机网络只是获取资源的一种渠道,要真正使用它,还要有一定的技术设备。过去电脑价格比较昂贵,只有少数单位和个人能够拥有,而随着电脑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商家之间的价格竞争,电脑的价格已经下降了不少。如今走进学生的宿舍,往往可以看到桌面上摆着台式或笔记本电脑,学生们正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上网。在课堂上学生甚至会用手机查找学习资料,帮助理解课堂知识。所以,个人电脑的易于取得为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准备。
2.互联网的使用方法简单易学
现在人们已经普遍懂得使用络浏览器上网阅读资料,通过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平台进行资料查找也很简单,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使用方法比较简单。通过电子邮箱收发邮件,通过聊天工具交流信息,传输数据,通过论坛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也是很方便的事情。而这些为互联网辅助教学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3.学生对网络的喜爱
作为年轻的一代,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很快。同时他们又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校园里的电子阅览室常常是座无虚席,宿舍里也经常能够看到学生们上网的身影,学校周围的网吧也总是生意兴隆。上网在学生们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学生们对互联网的热情对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大有益处。
二、互联网辅助美术鉴赏教学的便利与优势
1.互联网上具有美术鉴赏课所需的丰富教学资源
美术鉴赏课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图片、文字、数据、视频等参考资料,现在网络当中已经存在有大量与美术相关的网站,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具有检索功能的图书期刊数据网站
现在许多院校向这些数据网站交付一定的使用费后提供给本校的师生免费使用。这些网站有几大好处:一是资料可靠,二是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三是能够满足同时查阅资料的需要,四是下载后可以长期阅读,不必担心借阅超期问题。这些检索系统的数据是直接把纸质的材料直接转换成电子数据,中间几乎没有数据的丢失或者修改,资料的可信度较大。这些资料也是大部分来源于一些正式的出版物,在质量上是有一定的保证的。图书馆的藏书是有限的,如果出现许多人同时要借某一个资料或者是某一类资料,就不一定能同时满足借阅的需要,而网络上的资源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可以供许多人同时下载,而且没有借阅期限,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和思考。这是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学习时很重要的一个资料来源。
(2)介绍画家个人艺术创作为主的网站
这类网站包括了艺术家的个人网站、艺术家个人美术馆所办的网站。艺术家的个人网站一般包括艺术家的个人简介、作品的在线展示、艺术观点和评论文章,以及艺术活动、出版著作和获奖收藏等等。这类网站往往能够较好地选择出代表艺术家创作面貌和整体水平的作品。对艺术家的介绍也比较概括、简练。同时网站往往还放有艺术家所撰写的文章、访谈以及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文章等。艺术家个人美术馆所办的网站由于有专业的艺术研究团队以及固定的资金的支持,网站规模就要大得多。对艺术家的介绍文章一般要更加的细致深入,在线作品范围更广,包括了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著录也较为详细,而且这些美术馆里因为收藏有艺术家的大量作品,所以在这些网站上还可能看到一些在别的网站不常见到的作品。网站上表现艺术家自己艺术观的文章、访谈以及评论、研究文章更为丰富和齐全,能够让学习者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这些网站也是比较可靠的美术鉴赏教学的资料来源。
(3)美术史课程学习的网站
这类网站专为美术史学习、爱好者设计,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编排严谨,科学合理,可靠性强,能够为课程学习提供大量的参考。
(4)美术组织机构的网站
这些网站中包括了美术中各个门类艺术协会所主办的网站,地方及全国美术家协会的网站。这些网站里有协会展览、学术动态、艺术新闻、艺术家介绍、艺术理论、新作展示及博客、论坛等等。这些网站的专业性比较强,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不少专业知识,而且对了解各个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有很大的帮助。
(5)美术的综合性网站以及综合网里的美术部分
这些网站包含了和美术有关的大量信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它们的受众面较广,常常还包含了收藏方面的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通过浏览这些网站,可以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理论、方法等和现实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联系起来理解,可以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6)百科类网站
这类网站往往包括画家简介、生平经历、作品介绍、艺术特点、艺术主张、社会评价、市场价格、收藏价值等方面的内容。但由于部分这类网站在制作上不是由网站专业人员编辑,而可能是由会员上传、编辑资料,内容上可能有重复编排或者逻辑不清的现象,质量也参差不齐,所以在可信度上应当引起注意。但是,由于其资料相当丰富,查找方便,所以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但一定要注意辨别。
(7)贴吧、论坛和微博
这些网站上也有大量的图片、文字、数据资料,但这些资料随意性较大,对其真实可靠度要注意鉴别。
2.互联网为美术鉴赏学习提供交流的平台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图片、文字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学习的伙伴也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如果大家能够交流经验或者是发出一些有意义的评论,通过相互的交流也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这种交流可以有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
(1)同步交流
通过QQ、MSN等软件可以实现在线同步交流。交流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如果接上摄像头、话筒等设备,还可以进行同步的语音和视频对话,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
(2)异步交流
通过一些离线留言功能以及电子邮件、论坛等形式可以实现异步交流。比如学生可以给教师发邮件或留言,也可以在论坛上相互讨论,交流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具有更多的灵活性。通过这些交流平台,学生可以了解更多与美术鉴赏相关的信息,交流不同的观点,进一步加深学习。
三、互联网辅助美术鉴赏教学是传统美术鉴赏教学的有益补充
1.互联网辅助美术鉴赏教学原因:
(1)美术鉴赏课自身的特点
美术鉴赏课包括了古今中外所有艺术家的美术作品、风格流派等方面的鉴赏,同时还需要了解美术方面的基本知识,艺术家人生经历、创作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从鉴赏的角度和方法来讲,除了课本上介绍的常见的几种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多种的鉴赏角度。所以美术鉴赏课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非常适合运用网络来辅助教学。
(2)因材施教的需要
每位学生学习的专业、基础、学习的程度、兴趣爱好都是不相同的。如果说仅仅通过课堂上相对统一的教学是不能完全满足每位学生的需要。学生们应该从因特网上巨大的资源库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开拓一个课堂以外的广阔的学习空间,进行一种个性化的学习。
(3)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美术鉴赏课是一门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它最终要形成的是实际生活中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因此,美术鉴赏课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通过互联网的使用,学生在众多信息的选择、感受、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2.互联网辅助美术鉴赏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1)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中学习的局限性问题
传统的教学是围绕着教材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展开的,着眼点是知识的传授。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所能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理解问题的角度也比较单一。而要真正对一件作品形成深入的认识,就要了解这个作品创作者的其他相关的系列作品以及和这件作品相关联的大量作品以及参考资料,了解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才能真正得出自己的判断。而且美术鉴赏所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无论是对图片还是文字资料,都要有一个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而互联网上存在着学习的巨大的资源库,它是一个除了课堂之外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通过上网可以方便地获取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可以加深对于知识、概念、理论的理解,对画家、作品、流派能够形成更为全面、丰富、准确的认识,还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拓展或者深入学习。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具有开放式的教学观念,采用启发式的教学,上课时不要对讲授的内容过早地下定论,要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的空间。通过课前、课后的思考题以及上课时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到互联网上去查找资料。应当让学生知道,学习具有多元性,不仅仅要在课堂里学习,还要懂得、擅于使用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可以将美术鉴赏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丰富和加深我们对课程的学习。
(2)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当中,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学生所了解的往往只是书本及老师所讲的知识,自己占有的材料比较少,能够进行主动思考的余地也就不大。如果依托于互联网上的资源,学生通过建构式学习,采用讨论的学习方式,就能够更好地进行主动学习。在这样的教学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一定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到网上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在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带着这些观点来到课堂上,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能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这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而且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得到较大而提高。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讨论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方式,它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将所需要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系统当中,也做到了个性化学习,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要知道,这种讨论不仅仅是在课内,互联网大大扩展了人们交流的范围。除了同班同学之外,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和同一个学校的同学交流观点。另外,还可以通过QQ上的兴趣组,贴吧、论坛等方式进行交流。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网上学习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资料的可靠性。所以要注意到一些知名的大型网站和可信度较高的中小网站上查找资料。如果说是到一些可靠度不是很高的网站查找资料,要多留心分辨和鉴别;
(2)网络世界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点击到自己感兴趣的连接上,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上网时自控力要强,最好有一定的针对性,避免漫无目的的浏览;
关键词:美术;新课标;教学;多维互动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
挑战。从美术新课程的定位、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等各方面实现课改,既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准确理解,也是把握美术课改的关键,同时也要依赖于美术教学多维互动氛围的营造,所以本论文就从美术教学中多维互动氛围的营造来探索美术新课程的实施。
一、准确理解美术新课程标准
高中美术新课标准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对立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在教育目标上,新课程在理念上比传统美术教育更具有综合性。
现代教育的观念的是“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全面的发展,这就必然要求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上随着转变。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外,更应该注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是否也得到了能力的锻炼,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所以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强调艺术精神和人文精神、艺术内容与艺术体验、艺术过程与艺术个性的结合。
美术课是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精神家园,让学生在艺术中体
会自由与自我的价值,也正是因为艺术与每一位学生的关联,让我们从中更加关注艺术对人的教育与培养。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
实验教学工作,我认为除了转变观念之外,还要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多维互动”教学
“多维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美术课和相关课程之间的相互补充。“互动”指的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的教与学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是“老师的老师”,老师也可以是学生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可以是“学生的老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互动的过程。
“多维互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由于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广,所以在使学生得到大量的信息时,也更加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思考中学习,在提问中求索,在交流中巩固,同样促使着教师更深入地进行课前的准备与更广博的知识储备。所以“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对学生是一个学习过程,对于老师同样也是个提升自身的机遇,在这个模式中,教与学已经不再是单向的了,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三个模块组成,包括一个必修美术鉴赏和其他两个选修模块(绘画、雕塑、电脑美术、书法、篆刻、工艺与设计摄影等)。这么多的专业教学内容,如果不依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很快就会使学生从对美术的向往变成畏惧。所以“多维”即教师的授课不仅是局限于所教的具体课程,而要尽可能地寻求知识与学科的融合,在触类旁通中让所授课的内容与美术的其他知识相关联,甚至让美术课与多门课程结合。让学生在快乐和知识的互相链接中了解美术的乐趣。
三、实践“多维互动”教学的条件
如何在美术课教学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多维互动”氛围,这首先取决于教师如何找到自身的定位,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教与学的循环系统。
1.教师是课堂的启发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自己是“教育者”或“艺术家”的架子,树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只有教师首先从由教育者、领导者、考核者向启发者、参与者、朋友者转型,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与学生进行平等、真诚的交流。
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上不能仅仅由教师一遍遍地演示,而应该将绝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特别是上实践技能课时,教师可以尝试不限制学生该怎么做、怎么画,让学生在讨论中先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不同工具材料的不同特性。这样在学生对工具材料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之后,教师再将方法步骤进行逐步地演示和讲解。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整个高中的美术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但如果仅仅是靠教师的讲述,即使讲解得再清楚,也往往会产生一种“填鸭式”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让学生自己来分组讲解或讨论,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来掌握“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
的”。还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或见过的美术作品,通过熟悉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并不神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对于美术鉴赏也就会放开手脚,敢于说话和敢于鉴赏了。
2.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教学中,老师会有各种知识方面的错误,书本同样也会有各种谬误,同样名家大师的话也不见得都是真理。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放开胆子,敢于不迷信教师,不迷信课本,也不迷信名家大师。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他就非常推崇多研究、多比较和多设问。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也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怀疑权威,敢于跳出常规。学生有疑问,才说明他真正的思考了,即使是有错误的地方,也会因错误的纠正而更加的走向成熟。
美术鉴赏里包含很多美术的专业理论,同样也涉及很多其他人文历史等,这些都是可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动的方面。让学生在自学中从熟悉的人文历史入手,抱着质疑的态度看待美术作品,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时代、文化、民族等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起来,在鉴赏中锻炼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其他选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强调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能。所以在纯绘画技能的训练时,更要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不以严格的高考或美术基本功来要求,而是注重学生是否开拓了思维,敢于向传统的思维模式发出挑战。比如为什么叶子一定是绿色的等固定思维,避免学生画的画来总是千人一面。所以拓展思维,开发想象力,是美术课一个重要的目标。
四、“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美术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美术教师唱独角戏。所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课堂才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具体的落实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毕竟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将引起思维方式的转变,进而带动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提升。
“多维互动”教学氛围的营造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适当结合能打造出一堂精彩的美术课,关键是灵活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使用讨论法、评述法、练习法、合作法、反馈法、问题法、示范法、展示法、调查法和表演法等手段。
关键词:地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132-02
On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Public Art Classes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
Liu-Jingk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fine art school,HuBei XiangYang 441053)
Abstract: The public art classes are generally opened in universities. They make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ing students' art quality and shaping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public art classes in universities to be thoroughly studied and explored.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schem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ordinary universities; the public art classes;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公共艺术选修课主要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与我们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的几种主要艺术表现形态,例如音乐、美术、书法等,对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把握不同艺术类型的特点和审美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目的。所以,目前全国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公共艺术选修课,把开展艺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步被全社会认可和接受。
但是,我们同时看到,目前高校中开设的选修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例如,相关教材缺乏,教学难易程度很难把握;教学手段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监控体系不完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等。尤其是对于地方高校来说,除了面临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教材缺乏针对性、艺术教学中的地域性内容不突出等问题。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阵地。要想解决目前地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课堂教学改革这一角度入手,积极探索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有效途径。
一、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愉悦的状态下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修养
选修课与专业课的教学目的不同,选修课主要是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是通识教育,不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训练,主要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部分非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等。在现阶段,很多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普遍使用的是艺术史论方面的教材,这就造成了过于专业化而忽视了非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影响到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认为,公共艺术选修课应当以欣赏具体的中外经典艺术作品为主要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学习和了解艺术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深入领会艺术作品内在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思想,获得美的享受和感悟,提高审美修养。
二、广泛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仅凭老师枯燥的讲解显然无法实现上述目的,这就需要借助声像资料等多媒体手段,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进行全面而精准的展示和解读,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解。例如,在中国绘画作品鉴赏中,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讲解,可以极大拉近学生与美术作品的距离,提高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兴趣。
三、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教育活动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开设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沿袭着专业艺术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完全放在艺术史论上,具有本土化和地域特征的地方艺术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把公共艺术教育与地方特色艺术、民间艺术的发掘、整理和传承结合起来,既是高校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的必然要求,又是丰富公共艺术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可以采取与本地政府文化部门、博物馆、展览馆、文化艺术院(团)、风景名胜区等机构共建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行多样化的开放式的实地教学,采取实地参观、考察、研究、赏析等方式,加强本地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教育活动,丰富和扩大学生的视野。
四、通过撰写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保证教学效果,应重视对艺术作品欣赏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活力,要尝试借助布置平时作业或者安排课堂讨论等形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在论文写作和集体讨论过程中,不追求标准答案,通过学生自己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经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五、注重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专业技能等之间的联系
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艺术作品,尤其是从自身所学专业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和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作为跨专业选修课,上课的学生都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把选修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尤其是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艺术和艺术作品,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经济学专业的同学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对于清代中期“扬州画派”进行解读,进而进一步明确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与艺术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
公共艺术选修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这一角度入手,积极探索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有效途径,努力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水平,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 原.高校美术教育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9(4):46-47.
[2] 吴金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J].教育探索,2007(8):72-73.
关键词: 美术鉴赏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性
创新思维,即积极的思维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及活跃的灵感等。创新思维的创新性是指完成思维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并通过独立的思考创造出有一定新颖内容,表现为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和勇于创新;实质上它是各种思维优化组合的高效思维,产生于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思维的交互作用中。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美术鉴赏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自觉的审美积极性,力求在美的享受中实现鉴赏教学的任务。美术鉴赏教学是创造性的工作,其创造精神体现在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突出、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出深刻分析,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鉴赏中发挥想象,运用对比、联想,交流、探究等方法,逐渐培养美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美术鉴赏的创造性是通过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艺术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之中,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爱好,使其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搭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平台。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学生个性的张扬、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布鲁纳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1.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型教学法。利用学习小组展开课堂讨论,相互质疑、释疑、交流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结合鉴赏内容科学设计问题,既要有基本问题,中等难度的问题,又要有挑战性的问题。当然,挑战性的问题要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得到的果子”。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多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学期末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选内容写出美术鉴赏的小论文。目的是让学生去主动地查阅有关的书籍,进行学习和研究,选定内容,寻找作品的美点,体会作品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哲理,同时要作出分析,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高欣赏和理解美的能力。
2.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使课堂变为探究性活动的高效课堂。例如在《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的教学导入中,我先让学生看《还珠格格》、《雍正王朝》、《康熙大帝》等著名的电视剧片段,再提出问题:你对明清两朝的宫殿――故宫了解多少?这样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很快进入本课主题的文化情境之中。
创新问题情境,使学生有“创造性运用能力”,对于基本问题能举一反三,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发散思维。对问题的解决尽量地深入,让学生有更多的深层次的体验、感悟、探究、实践的机会。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各个学生对同一作品,因学识、性格、情感的不同,感悟是不同的。因此,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提问题,并且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发表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这样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二、生动呈现教学内容,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投影等,既能使声、光、电、乐同时刺激学生的各个器官,又能增加材料的动感,使同学们觉得生动、直观、有趣,达到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之目的。一个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能让学生欣赏到课外的、更多的作品,让学生有新鲜感,同时还可以呈现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在互联网上和其他途径收集欣赏内容,使呈现方式生动而又多样化,从而营造创新的氛围。
三、美术鉴赏与音乐整合,提供创新思维的土壤。
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艺术门类中最抽象的一种艺术,但音乐能表现丰富的情感,因此,人们在欣赏音乐时会展开诸多的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人的情感会不断地变化。如能在美术欣赏课中把音乐和美术进行有机结合,将会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深刻表现主题的教学目标,更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及创造力。
在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我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简单提示作品背景、内容,再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纤夫们劳动时的不同的姿态和表情,同时播放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境,体验画面中纤夫们劳动的艰辛,审美同情油然而生,进而受到欣赏对象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地展开想象,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由于理性地参与了鉴赏活动,学生的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得到了深化,从而获得了艺术作品意蕴美的领悟和审美愉悦,这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极好的土壤。
我把欣赏活动推向更高层次:学生进想境界后,我发挥主导作用,在音乐声中,用激昂的语调朗诵出著名的诗句:“到伏尔加河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这声像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拉纤夫们在痛苦地行进。”在这种氛围的渲染下,原来学生模糊、朦胧的审美享受立刻变得清晰起来:辽阔而优美的伏尔加河的风景与贫穷而苦难的纤夫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是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混然震颤。学生随画面的主人公一起痛苦、挣扎,逐步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画、乐、诗浑然一体的情境,使学生很快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情境,这正是利用美术鉴赏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所追求的境界。
四、美术鉴赏与临幕作品、创作相结合,提供创新的机会。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欣赏到精美的作品时,学生往往有很强的临摹冲动。事实上,只对画面鉴赏,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不把分析得到的有价值的东西用于指导实践,这样的美术鉴赏是不完美的,应该使美术鉴赏与临摹作品、创作相结合。
在《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尝试。于是我决定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做几件泥塑作品,或是剪窗花。同学们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应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创作的主动权。还让有创意的同学下次介绍自己的作品,为下次的鉴赏课提供新的内容――自我欣赏。这样做效果不错,学生很开心。
五、开展美术鉴赏综合训练,提高创新能力。
小制作训练、服装服饰色彩搭配训练、构图设计训练、泥塑、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鉴赏技能实训等,都是适合高中生美术鉴赏课特点的训练方法。我常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1.模仿制作。通常是给学生一件泥塑作品和相应的材料、工具,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剖析、测绘,模仿制作这件作品。
2.命题制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和工具,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设计制作。
3.自主创造性制作。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和工具,自己独立制作一个想象出来的艺术作品。
这三类训练不仅各有特色,互相充实,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性地教育学生。不管哪种制作,设计制作的整个过程都是对作品的鉴赏过程,制作本身就是创新。经过这些循序渐进的制作训练,学生系统地掌握了一些制作技巧,提高动手的能力,培养了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素养,传播美术文化,是美术教师的责任;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应是美术教师的历史任务。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我们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妍.浅谈美术鉴赏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