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航空航天概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21世纪被公认为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能源开发、人类健康、生态平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生命科学成为科学大系统里最有竞争力的带头学科,引领着世界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作为基本国策。21世纪世界各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争夺和竞争,在这一历史时期,高校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课程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如果不懂得一点生物学的知识,成为所谓的“生物盲”,将无法适应以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为特征的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加强生命科学教育,普及生命科学知识,有利于个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在民航院校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对民航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应该是在更高层次上的以整体素质教育为主,有一定专业方向的高层次整体素质教育。《生命科学概论》是一门融合基础知识与前沿进展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是当今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世界著名大学,如哈佛、剑桥和斯坦福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全校开设类似生物学课程,1995年以来,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重点理工科大学也陆续把《生命科学概论》列为非生物类专业的限选或必修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年来也面向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导论》的公修课。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生命科学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发挥航空器整个系统的效率,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利用生命科学技术开展航空人因工程研究,开展在航空环境下飞行员的行为及作业工效研究,弄清飞行员与航空器在航空飞行环境下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提出航空器飞行器的适人性设计要求、安全救生与防护措施、评价方法以及人员的选拔与训练方法等,使人、航空器及其所处的飞行环境有机协调与配合,探讨航空环境对航空人员健康的影响机制及对抗措施,为航空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这些将大大促进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民航院校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增加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对人体自身的了解,将有利于学生发展仿生的设计思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来更好地为民航服务。
二、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公选课的教学内容
中国民航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集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行业院校,在校学生均为非生物专业。学校利用航空医学研究所的师资力量从2006年开始给全校本科生开设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生命科学概论》,深受学生欢迎,每学年选课人数达到800人。向非生物学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于“基础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学科交叉性”,从介绍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物质基础入门,衍射到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从细胞到细胞工程;从生物物质代谢深入到生物遗传的本质———基因,从基因到基因工程,直至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物的奥秘;同时还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的生物类群上描述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科学性、趣味性、学科交叉性和贴近生活性的内容介绍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与我们人类自身生存和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的生命科学素质得到提高。讲授内容在注重系统性的基础上包含了最新的科技前沿、最广泛运用的生物学技术手段、最热点的人类疾病、最新的交叉学科等等。我们密切关注科技最新动态,把其中反映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最新进展的内容及时移植到我们的教学中去。例如:在“遗传”部分介绍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现代慢性疾病在遗传方面的研究近况;在“病毒”部分介绍SARS、H7N9等疾病的致病机理、防治途径和治疗方法;在“免疫系统”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在“环境”部分介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等。这些“时尚”新内容很受学生欢迎,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公选课的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生命科学概论》教学内容庞杂、信息量大、知识难点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直观的东西更易于接受、理解和记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组合方式讲授课程,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不仅增加了课堂的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方法的运用。另外,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生物学相关影像资料,给学生更为直接的视觉感受。例如播放科教片《人类消失之后》,让学生充分理解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开展课堂主题演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了解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我们组织开展了课堂专题演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初步确定当前生命科学重要前沿问题的题目,如生物芯片、基因工程、干细胞、生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转基因食品等,把学生按5~6人一组分组,每组确定一个主题,学生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小组讨论写成小论文,并做成幻灯片在班上交流演讲。这样增强了同学之间以及同学与老师的沟通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检索利用、团队协作、论文写作和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辩论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生物高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舒适快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惑甚至危机。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综合性,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探讨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科学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他们捕捉信息、分析事物的能力。首先,教师初步确定当前生命科学具有争议性的热点社会问题,如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克隆人的利与弊、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垃圾焚烧的利与弊、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等。学生通过分组每10个人一组,每2组自由选择一个辩论主题作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每个班级推举一名主持人来主持辩论赛。通过辩论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意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展现自我的平台,并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其计算方式为:最终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开卷考试成绩(占70%),其中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由课堂出勤(占10%)、课后作业(占10%)以及课堂小论文(占10%)三部分内容构成,期末考试成绩采用撰写课程论文和期末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但评价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完成作业的质量,又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多元化的考试方式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且避免了少数学生平时不学习,通过考前突击准备获得较高分数,导致课程成绩不合理的情况发生。
四、思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1]王仁祥.电力新技术概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戈东方.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1册,电气一次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
[3]丁毓山、雷振山.中小型变电所使用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4]姚志松、姚磊.中小型变压器实用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祝淑萍.工业企业电力网际变电设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43-54.
[6]刘百昆.实用电工技术问卷[J].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7]傅知兰主编.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选择与实用计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8]李金伴、陆一心.电气材料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9]清华大学高压教研组.高压断路器[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8.
[10]华东电气.SF6金属封闭组合电器[M].北京:华东电气股份有限公,1997.
参考文献:
[1]齐浩,李佳新.常用电动机维护与故障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0,(10).
[2]张东凯,王文楷.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机启动常见故障[J].电力安全技术,2012,(1).
[3]彭良玉,徐长浩.三相异步电机使用与维修应用手册[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4]怨磊,王国伟.交流异步电动机故障综合诊断方法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1).
参考文献:
【1】陈正义.单片机控制实习.北京:人民邮政出版社,2006
【2】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3】谭浩强.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一、我国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发展的过程中,民航产业的做大做强,对民航人才需求不断加强,而能够服务民航的航空法学实务人才更是促进民航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由于目前我国民航院校的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没有形成以航空法为特色的法学教学体系,导致我国航空法学人才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人才数量与质量均与民航强国战略不太适应,不仅在微观上影响民航院校法学学生的就业及航空法学的发展前途,而且在宏观上影响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此,民航院校的法学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在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前提下,主动适应民航经济的发展,重新定位办学目标、教学培养模式等,形成系统的综合的职业化实践性教育培养模式,以促进民航工科院校法科学生的就业,同时也促进民航强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航空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科专业体系缺乏特色性。目前,全国共有近600所院校设置了法学专业,其中将近一半以上的工科院校也设置了法学专业。民航院校属于典型的行业特色工科院校,不仅工科专业较多,而且立足于特色民航专业。这样院校中的法学专业,相比较政法类专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的法学专业,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和学生生源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劣势,不具备其他综合性院校和法学专业院校培养的法学本科生的就业优势,缺乏较强的竞争能力。我国高校中专门的航空类院校仅限于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四川广汉飞行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但专门设置法学院的只有中国民航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wWW.133229.CoM目前我国民航院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或方案中普遍没有区分专业方向、特色课程,没有充分发挥民航行业与法学相结合的优势,没有形成以航空法学为特色的完备学科体系。
2.教育培养模式缺乏实践性。目前的民航院校法学专业由于受人才传统培养模式、办学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没有重视教育教学的实践性主旨,忽视了将法律运用到民航生产工作一线的要求,导致培养的法科学生只懂法学理论,不懂民航实践,这种教育培养模式将严重影响法科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危及就业。
3.教育培养方式单一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培养的学生必须符合企业的需求,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产学研的通力合作。而目前民航院校的法学教育培养方式单一,缺乏与民航行政机关、企业的合作,挖掘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不够。一方面不能体现航空的行业特色;另一方面也不能发挥民航企事业单位实践的优势为教学所用,培养出来的法学学生不能很快地融入和适应民航企事业单位。
4.教学体系不能切合民航实际的需求。第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围绕国家统一的法学十四门核心课程,缺乏航空法学系统课程体系。虽然目前有些民航院校的航空法学专业安排了部分航空法课程,但缺乏航空法学的法律实务实训等技术性课程。第二,教学方法。只有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教授课程内容。我国目前的航空法学教育缺乏调动学生主动性、思考性和动手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接触到实务便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第三,考核与评价机制。当前的航空法学教育对学生的考核一般以书面的试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航空法律掌握能力的分析评价,没有形成综合的实践考核与评价机制。
三、我国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本文由收集整理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民航强国战略精心设计,从基本框架、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构建。
1.基本框架。为了构建具有明确目标性、系统性和特色性的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模式,我们提出“四个一”工程。具体是指:“强化一个重点,即建设民航强国为重点;发展一个专业,即建设与发展具有行业特色的航空法学专业;夯实一个平台,即打造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一批人才,即培养大规模的服务民航的航空法学人才。
2.培养方式。积极加强与民航实务部门的联系,进行校企等联合培养,以拓展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成果。民航企业和民航院校共同构建基于行业标准的教师与学生培养平台:一方面选派教师到航空企事业单位学习,打造具有行业认可、理论实践结合的“双师”素质航空法学专业教学团队;另一方面,选派优秀学生到航空企事业单位学习实习,加强产学合作,满足市场需求的航空法实务技能人才,实现“双赢”。目前,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导师遴选实行“双导师”制,研究生可在“二导”所在单位实训,参加他们的课题或案件。
3.教学体系。法学具有的先天职业背景决定了法学教育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特点;而民航业更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所以航空法学天生具有职业化、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体系上必须满足航空法学的职业化性质和民航的实践性本质。具体表现在:
第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上既要强调学术性,更要强调实践性。具体包括两大模块:第一模块是民航与法学基本理论知识,第二模块是航空法理论与实践课程。第一模块以民航概论和法学十四门必修课为导航课,具体包括民用航空基础、航空器基础知识、空中交通管理、机场及空港、航空运输及运营、航空运输安全及监管、法理、宪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第二模块的航空法理论课主要分为航空法概论、航空法律文献检索、航空公法、航空私法,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院校的优势和特色细分为航空商业与法律、航空运输法律和政策、航空保险法、航空电子信息服务法律、航空航天知识产权法、航空器事故调查与法律,航空刑法、航空犯罪与预防、航空保安法、卫星通讯与法律,民航行政监管、国际航空法、比较航空法、航空航天法、外层空间法、国际航空法等。
第二,教学方法。航空法学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航空法学理论,而且还要让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航空运输生产实践中碰到的法律问题,这就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养。听是指听教师传授各部门法的课程;说指通过辩论法、情境模拟法、案例教学法、探讨教学法等锻炼学生的语言功能,将之用于民航法律的实务中;读是指大量阅读在法律文献课程中查找到的文献书籍、法院判例等,深入了解民航与法律知识;写是通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读书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实习报告、模拟法庭法律文书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总之,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航空法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第三,考核与评价体制。航空法学人才的考核与评价体制要脱离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不再单纯以“分数”论英雄。而是设计一套合理的、综合的评测体系。首先,制定考评标准。针对不同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计不同的标准。理论课程注重理解与分析,实践课程注重操作与运用,所以应有不同的标准。其次,考评主体应多元化。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力,在考评过程中应采用以教师考评为主,学生自助互评和实习单位考评为辅的考评方式。最后,考核方式多样化。学习内容的丰富多样决定了考评形式的多样化,不限于传统的笔试,还可以采取口试、实践报告、现场答辩等。考评方法不仅重学习结果,更重学习过程,对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航空法学实践能力与理论功底。
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是立足于对地观测与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需求以及现代测绘发展趋势,按照全面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3个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的专业素质规划课程体系,一、二年级实行测绘通识教育,三、四年级按照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航空航天测绘、地理信息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各方向学生在对应的专业方向课程里选课),要求毕业生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卫星导航定位、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数字化信息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成为“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高级测绘工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与课程体系
1.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传统的教学计划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体,以课程设置为主线。在构建2013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基于信息化测绘的特色,跳出了传统教学计划的框框,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重塑了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测绘工程专业2013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遵循了以下5个原则:1)强化通识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研究型测绘工程专业教育。2)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测绘工程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共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培养复合型宽口径高素质人才。3)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多样选择和路径,大胆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5)加强专业和课程创新探索与国际化建设,加大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培养学生领导能力与国际视野。2.构建创新型、复合型课程体系2013测绘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总体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三大部分。通识课程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势与政策、国情教育与社会实践”以及“英语、体育”课外,还包括交流与写作类、数学与推理类、人文与社会类、自然与工程类、艺术与欣赏类、中国与全球类、研究与领导类等七大领域,要求学生在每个领域选修一定的学分。交流与写作类课程有“表达与沟通”“科技写作”“PracticalEnglishWriting”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交流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数学与推理类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统计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人文与社会类课程有“道德、法律和公民意识“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四书》导读”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人文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对自身和社会深入思考能力等;自然与工程类课程有“地球科学概论”“大学物理”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的方法分析和探索世界的能力等;艺术与欣赏类课程有“音乐欣赏”,主要是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与欣赏能力等;中国与全球类课程有“中国文化概论”“西方哲学史”“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开阔世界眼界、国际化思维、战略思维等;研究与领导类课程有“组织行为学”“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网络信息检索”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专业课程有分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性课程3大系列。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有:测绘学概论、GNSS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图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操作系统。专业主干课程:摄影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大地形变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工业测量、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空间数据库原理。实验和实践课程:数字测图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遥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大地形变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IS课程设计与实习、空间数据库实习、毕业设计。10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所有专业方向的必修课,其中“测绘学概论”等8门课是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而“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操作系统”这两门课主要是针对信息化测绘要求加强计算机编程能力而增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课程则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专业方向必修的课程,另一部分则按专业方向分模块设计,具体情况见表1。在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性课程中我们加大研究型课程的力度,每个模块的专业主干课程都配有课程设计或实习或者两者兼之,老师在主讲此类课程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入,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留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或者实习得到解决,这种主干课程配课程设计或者实习的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加强专业的国际化建设,我们加大了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在专业课程系列中,开设部分全英文或者双语课程,这些课程的教材大部分应用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主讲这些课程的主要由学院聘请的外籍教授或有留学背景的教授、副教授。目前开设的课程有“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er-rortheoryandleastsquareadjustment)”“GNSS原理及其应用(GNSS: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大地测量学基础(fundamentalofgeodesy)”“工程测量学(engineeringgeodesy)”“物理大地测量学(physi-calgeodesy)”等。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毕业需要的学分是15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学分是66.5,占总学分(150学分)的44.3%,专业课程学分80.5,占总学分的53.7%。在专业教育中,其中必修课程学分39.5,占专业教育学分的49.1%;选修课程27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33.5%;集中实践教学8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9.9%;毕业论文或设计6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7.5%;各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总学分(含毕业设计、课间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情况是: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方向27.1学分,占总学分的18%;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29.8学分,占总学分的19.9%;航空航天测绘方向29.5学分,占总学分的19.7%;地理信息工程方向28.5学分,占总学分的19%,具体见表1。任意选修课程是作为专业补充或个人兴趣爱好而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学院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学院对学生的选课给予必要的指导,培养方案中有3学分的任意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2%。此外,我们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多样选择和路径,将创新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规定本科生在学习期间获得的创新学分可以作为任意选修学分。
三、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特色
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2012年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以“面向工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培养依据,以测绘行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为导向,与测绘企业密切结合,整合已有的专业课程,强调宽口径、厚基础,不细分专业方向;以卓越测绘工程师和注册测绘师后备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全面的测绘技术,熟悉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具备卓越的解决测绘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拥有测绘产品社会化服务的专业技能;加强工程实践环节,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实践,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测绘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2013版培养方案,对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也进行了修订,其中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同,而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物理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和空间数据库原理)则涵盖测绘工程专业的4个专业方向。实验和实践课程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共分3个模块。一是工程基础实习模块,有“数字测图实习”“大地测量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和“地图编制实习”;二是工程专业实习模块,有“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和“地理信息系统实习”;三是工程综合实习模块,有“管理与市场开发实习”“测绘专题”“专业实习”。第三模块的工程综合实习以及本科毕业设计都将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总学分(含课间、集中实践及毕业设计环节)是37.3学分,占总学分的24.9%,明显高于其他4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代表了工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它也与世界先进的工科教育理念相接轨,其最大的特色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关键词:汉语;外来语;中式英语
一、收录汉语外来语的必要性与权威性
外来语指某语言直接或间接从其他语言接受新词语。英语被公认为是国际性语言,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曾宣称,自1994年以来,新增的英语词语中,汉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了任何其他来源。
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新词的原则是单词使用时间一般是10年的单词。所以被收录到词典中的词是经过严格审查的,是权威的。
二、新增汉语外来语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语范围涵盖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网络热词、科技等方面。本文列举了1994年以来几个被收录到知名辞典中的新增汉语外来语。
1.做正式语的汉语外来语
(1)Taikonaut(宇航员)
这个词在1998年就已经被使用过,之后被熟知是因为许多英语新媒体组织用它来报道中国的宇航员。现如今,这个词已经被收录于朗文词典和牛津词典。
2003年,中国将宇航员杨利伟和其搭乘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送向外太空后,新华社使用这个单词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进行了报道,之后“Taikonaut”这个词就开始广为流传。此词在5年后才真正热起来,究其原因是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发展之快深受国内外瞩目。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备受关注是必然的,当然这也鼓励着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冲向另一个高峰。
(2)Laogai(劳改)
1994年《简明牛津英语辞典》收入了“Laogai”一词。2003年版的《牛津英语短语和寓言词典》对“Laogai”词条作了进一步解释:“中国的劳教所系统。”《麦克米伦英语词典》也收录了“Laogai”这一词条:“英语中已知首用于1983年,指中国由劳教所网络组成的惩戒体制。”
(3)Guanxi(关系)
作为被收入牛津词典最出名的中文音译词,《牛津英语词典》对“Guanxi”的释义是:“源于中国普通话,字面上理解和‘联系’是一个意思,特指在中国有助于商业活动和其他交易的社交网络系统、有影响力的人际关系。”
说起这个词,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文化里特殊的人情理念。中国人特别重视“关系”,重情重义。然而这种感情在某些人群中逐渐变得畸形,“关系”帮助许多人得到了本不该属于他的东西,而“关系”中总会牵扯着太多社会的阴暗面。
2.做俚语的汉语外来语
(1)no zuo no die:Means if you don't do stupid things, they won't come back and bite you in the ass.
(2)you can you up:If you can do it then you should go up and do it. It's used against people who criticize others' work, especially when the criticizer it not that much better.
(均摘自美国俚语词典)
一般被用作俚语的汉语外来语都是中式英语,是一种洋泾浜语言。从释义来看,这些句子的意义完全借自于中文意义,且带有明显汉语拼音特点。从结构来看,这些汉语外来语的词汇特点是有中文发音和英文后缀以确定本词的词性。从此趋势来看,中式英语将不再仅仅是翻译成英文去适应外国人,而是让外国人学习并了解中国词汇。
目前,中国备受关注。因此不管是做俚语的汉语外来语,还是做正式语的汉语外来语,当它们被收录到词典中的时候,也是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的时候。
三、汉语外来语带来的影响
调查中我们发现,本文所列举的汉语外来语几乎全部是为人所熟知的,而且还有被调查者可以列举出许多未提供的汉语外来语。超过60%的人认为,汉语外来语被收录到英文辞典里,体现了中国的影响力和地位在不断提升,这也是将中国文化发扬出去的方法。但也有少部分人认为,中国文化中有些精华没有传播出去,个别难登大雅之堂的词汇倒是传播很快,对此深感惋惜。
英语自始至终都是一门开放性语言,它吸收各个国家有历史基础、热度高的词。无论是转移借词还是混合借词,这都体现了英语体系在发展,并不断关注汉语。
语言彰显国力。语言的不断输出是中国国力强盛的表现。中国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并影响世界。
(指导教师:方元)
参考文献:
[1]Hebdige,Dick.Subculture:The Meaning of Style[M].London:Routledge,197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李娟,龚蕴华.于跨文化语言交流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
关键词
专利
信息素质教育
卓越计划
专利检索与分析
专利课程
2010年6月,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目前已有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被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在5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其核心是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
以国际专利为基础的自主知识产权是衡量科技创新的重要指标,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上90%以上的创新成果可在专利文献中找到,了解专利信息可以节省60%的研发时间。因此工程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应当顺应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加强专利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拓展。国内文献称之为“专利情报教育”,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应在过去专利情报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因此在名称上宜用“专利信息素质教育”。
1专利信息素质对于工程类学生的重要意义
首先,专利信息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查找、收集、分析专利文献和专利信息的能力。
其次,只有具备相应的专利信息素质,才可能提升创新能力。
第三,基于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或科研单位从事或涉及技术研发、科技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拓展海外市场,需要进行专利申请和保护,而专利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服务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在从事新课题研究之前,若忽视专利信息的检索和分析,将导致重复研究、盲目研究、专利侵权或落入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陷阱等严重后果。
第四,增强工程类学生的就业优势。目前许多高科技企业亟需有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的知识产权人才,特别是专利流程工程师、专利许可工程师、专利工程师和专利分析工程师等。
2我国工程类学生专利知识及专利文献利用现况
我国工程类学生的专利知识的总体状况表现为:专利知识欠缺、专利文献利用意识薄弱、专利文献检索和分析的技能缺乏、很少查阅专利文献进行科技创新,更谈不上对专利文献的有效利用,即使有了科研成果也不知道是否适合申请专利、专利申请文件如何撰写、专利申请的步骤等。
以浙江某工科大学为例,我们对在校工程类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了专利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共9道题.对1554份有效答卷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为何学习过知识产权相关课程的学生比例非常高,但了解专利知识的学生又非常低?原因在于大部分工程类学生学习知识产权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法律基础课,同时有少数学生通过全校公选课或讲座进一步学习知识产权法律、专利文献检索等知识。但是这些课程中涉及的专利及其检索利用知识的相关章节非常有限,有的学生学过不用就忘了.51%的学生知道专利文献,但极少利用专利文献。当被问及为何冷落专利文献时,学生回答是:不知如何检索专利文献;或查了专利文献但存在阅读障碍;或认为写毕业论文不是创造发明,不需要参考专利文献。
从全国的情况看,我们通过检索和统计万方数据系统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国内主要高校工程类学位论文发现,学位论文的学术参考文献中各文献类型利用的比重从高到低分别为期刊、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标准和专利。专利被排在末尾,且参考文献中有国内外专利的绝大多数是博士论文。
以上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工程类学生对专利的认识存在误区,以及我国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缺乏针对性,导致高校培养的工程类学生存在软肋,即专利的检索分析技能以及专利法相关知识非常欠缺,国外专利文献的阅读能力较差,丧失创新能力。
3我国程类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3.1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薄弱
我国有一些高校对专利知识的普及以及在创新教育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且有了一定的积累,例如:武汉大学近几年开设了通识课“专利信息与发明创新”,18个学时。这是图书馆脱离“科技文献检索”类课程在学校单独开设的有关专利知识的课程;2002年起山东建筑大学张明勤教授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创新与专利”;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设置“专利文献与专利”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向研究生新生开设“知识产权与专利申请”课程,从入学开始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开设选修课“专利信息检索”;中国计量学院教授梁嘉麟开设“发明与专利”选修课。但是这些与专利相关的课程除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其余均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专利信息素质教育没有被提高到应有的程度。课程内容也不够系统化,有的偏重创新设计、有的偏重文献检索、有的仅是基础知识普及。各高校图书馆在专利信息素质教育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但是以讲座形式的偏多,没有形成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体系。
我们对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1所高校的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状况进行网络调查,仅有不到半数的学校开设专利相关课程。大多还是选修课.其中80%以上的高校图书馆设有专利检索、专利文献利用的讲座。但是仅靠讲座,无法对工程类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有实质性的提高。相比之下我国台湾地区的专利教育较系统,有16所大学开设专利相关课程,涉及专利申请、专利分析、专利实务、创意设计与专利突破等各个方面。
3.2企业更需要掌握工程知识和专利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于2011年2月2日在中华英才网主页搜索职位,输入关键词“专利”进行检索,结果显示1552条,每页20条,选取前15页,总共300条招聘信息。
主要岗位有专利检索员、专利流程师、专利分析师、专利人、专利工程师、专利主管、专利翻译、专利律师,其中专利人、专利工程师和专利分析师的职位数排在前三位,分别占43%、3l%和14%
从各信息的单位性质来看,企业对专利人才的需求超过知识产权机构,分别占51%和43%,其余为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和律师所。
主要工作内容为专利及商标申请、专利分析、专利开发规划、专利检索、专利文件撰写和专利挖掘。
其中专利申请是招聘单位最需要的工作内容,其次是专利分析以及对专利开发的整体规划。专利分析和专利检索的要求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对高级检索及分析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即专利挖掘。同时招聘单位要求具备工程学科背景,所以企业需求的是既懂技术又懂专利的检索、分析和申请的复合型人才。
4国外工程类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教育
在调查中,某国内知名企业的专利主管说,在讨论专利问题时,能明显感觉出国外研发者的专利意识大大强于国内。具体表现在:他们是真的懂得专利文献是什么,比如有哪几部分组成;知道权利要求的作用,并知道如何解读权利要求;会自觉运用专利文献,并自觉避免专利侵权问题;就专利问题很容易沟通,不用再对基础知识作解释,等等。这要归功于国外先进国家从小到大不断灌输创新意识和实施创新教育,其中包括专利意识和专利教育。
日本根据不同的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从幼儿直到成人。针对大学生和研究生推行的是实务能力的训练,工业产权标准教材《专利篇》,以职业高中(工业)和理工大学工学课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目的是使他们能够把握日常研究活动中可成为专利的技术,掌握从申请文件的制作直至权利取得的实务能力。
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德国洪堡大学等工科高校在校内设立专利信息中心,支持对大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教育以及科研成果的工业转化。德国2002年出台鼓励大学教师创新发明的法案,明确规定学校作为产权所有机构,负责发明创造的保护和转化,发明人享有从发明的推广和转化中受益的权利,发明人从发明实施净收益中获得30%的奖励。这极大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专利意识大大加强,教师一般都会检索和分析专利文献、撰写专利文件,带动了学校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
5国内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设想
5.1课程的总体框架
国外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真正体现了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的目的.目前国内企业对工科背景的专利复合型人才需求也比较旺盛,而相应的人才非常缺乏,短期培训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有必要在高校建立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使工科学生对专利信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从而便于今后迅速进入职场,从事研发工作,增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创新力。我们借鉴国外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提出课程总体构架,见表2:
5.2课程中需要加强的容
目前各高校基本把《知识产权概论》作为通识课,但是针对工程类学生应侧重专利制度、专利权、国内外专利法、WTO相关条约、专利战略等内容。
“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部分应加强培养工程类学生对专利文献的分析利用,其中对外文专利文献的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特别需要增加专利地图制作的内容。
“专利申请实务”是国内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中的空白项,其中专利说明书的撰写又是一种法律与技术相结合的文件,所以这类课程对目前国内的教师和工程类学生是一个挑战。
“创新发明方法”对于工程类学生是及其重要的,由于新兴工业国家成功的一大因素是引进和利用国际专利,所以可以引入专利回避设计,它是企业知识产权策略中避免侵权发生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可能是代价最小的一种竞争手段,特别是对于后来者而言,回避设计往往能后发制人.所以引入专利回避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双语;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33-02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之后在科技和人才方面所面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在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和推动下,国内许多高校相继开展了双语教学工作。但是双语教学在我国毕竟是刚刚起步,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解决和完善,尤其是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传统教学模式正在受到新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
大量实践表明,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育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那么,将之进一步优化,应用于双语教学,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将锻炼学生同时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高效地实现双语教学目标。那么,如何获取并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素材,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并将之用于双语教学则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作为国内新兴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教学参考资料、必要的辅助资料匮乏,教师需要的一些背景材料、时事性资料和练习题等在图书馆和资料室比较难找到。而网络上英文资料比中文还要多,完全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所需的中英文资料,另外一些图片或动态资料也可以获得。笔者认为,为更好地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是每一位任课教师能够且必须做到的。本文将结合《催化化学基础》英/汉双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践,谈一下备课过程中利用网络进行多媒体素材的网络搜集和利用的经验体会。
一、多媒体素材的收集途径
1.精品课网站。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教育部、各省(市)以及高等院校都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并且每年都进行各级精品课程的评审,这些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相关课程的大量教学资源,任课教师可以充分共享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
笔者常用的精品课网站有:
(1)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它是由全国高等学校CAI推广中心创办的一个致力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优秀教学成果软件推广的专业网站。就催化方面,该网站可查到大量教学课件、视频素材、电子教案等等中文资料。在网站注册后可以下载相关资源。
(2)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该网站旨在使广大高等院校师生方便快捷地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该网站提供了40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400门国外视频开放课程。可以搜索到的催化类精品课程有:湖南师范大学的《催化化学》,安徽理工大学的《工业催化》,华东理工大学的《工业催化》。
(3)“爱课程”网。2011年11月9日,该网站首次公布了由我国几所高水平的大学建设的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这些课程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任课教师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从中学习授课艺术与方法。目前上线的课程以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为主,如南开大学的《六大名著导读》;还有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课程,如武汉大学《古希腊文明的兴衰》;也有解读科技热点问题的课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概论》、中南大学的《人工智能PK人类智能》等。据该网站介绍,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推出以后,将陆续向社会推出内容更加丰富的视频公开课。
2.搜索引擎。随着网络传媒技术的应用不断普及,使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海洋中快速查找所需多媒体制作素材,已成为当前任课教师普遍采用的一个高效方法。笔者常用的中文资源搜索引擎主要有中文谷歌、百度、搜狐、新浪、中文雅虎等。通过中文关键词可以实现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的搜集。
主要的英文资源搜索引擎有Google、Scirus、Yahoo!、Youtube、AllTheWeb、Altvista、Excite、Infoseek、Lycos、Dogpile等。其中Google学术搜索(scholar.省略)功能强大,有中文操作提示,界面中文友好性较佳,文件格式可选,可以搜索图书、图片、视频、pdf、word、ppt等资料,非常适合汉语言者使用。Youtube(省略)视频搜索是一个很好的搜索英语类视频资源的网站,其使用方法与Google类似。
3.其他中文网站。目前国内多家知名网站开设了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和视频的开放平台。比较常见的有百度文库、新浪爱问、豆丁网、网易视频公开课频道等等。平台所累积的文档格式丰富,包括doc、ppt、xls、pdf、txt等。用户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涉及课件、习题、考试题库、论文报告、专业资料、名校公开课视频和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不过需要扣除相应的网站积分。
其中笔者常用新浪爱问共享资料,可以下载相关电子书、ppt等重要资料。如要下载视频或动画素材,可进入百度视频、56视频、优酷网、土豆网等在线视频网站,利用硕鼠下载器进行下载。具体操作是安装硕鼠下载器后登陆“省略”网站,只需将打算下载的视频网址输入到网页上的输入框后点击“GO”,右键点击给出的链接即可下载。
二、素材的整合利用
一般来讲,从网络上获取的素材可能会出现重复或多余的内容,需要将这些素材进行编辑处理,进一步加以整合方能制作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易于教学的双语多媒体课件。
笔者的经验是:各类资源下载后要按照文件类型、知识点类别进行归类排序,每一份资料都要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在制作课件时查找利用,这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节约制作耗时。当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一些课件制作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1.常用编辑整合工具。常用软件有两大类,一类是将各种媒体素材编辑整理为可用课件素材的编辑工具,即多媒体素材准备工具软件,如Word、Adobe photoshop、Sound forge、Adobe premiere、3DSMax等;另一类是将处理后的课件素材编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的软件,即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Visualbasic等。此外,笔者还要用到化学专业软件:Chemdraw、GaussView、ACD/ChemSketch等,这些化学结构式制作及浏览软件能很方便地实现化合物平面结构式到二维立体结构式的转换,并从多角度、多方位显示化合物真实二维立体结构。
2.静态素材的编辑整合。静态素材包括文字、图片等等,它们均能很方便地应用至PowerPoint格式的文件中。笔者认为,出于美观、直观考虑,在双语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尽量选用英文Google引擎搜索到的彩色图片资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3.动态素材的编辑整合。网络视频文件有多种格式,包括swf格式、flv格式等等。其中swf格式文件,既可以直接插入到ppt文件中,也可以进行再创作,但需要使用反编译软件将swf格式文件转换为flv格式。常用反编译软件有硕思闪客之锤、Imperator Flv软件、格式工厂等。将swf转换为flv格式后可以直接用Flash软件进行再创作。
笔者认为,视频始终是课件中知识内容最强有力的表达方式,课件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视频的添加。双语课程授课的一个难点是教师口语表达的欠缺,如能利用好外语类视频材料,适当添加到自制课件中,既能弥补教师在双语教学中语言表达的不足,又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教学重点难点。从网络上获取的视频文件后,可以根据具体需要使用绘声绘影进行压缩,或使用格式工厂将flv文件转换为swf、rm或MPEG等主流媒体格式。另外,还可选用一些编辑软件(如格式工厂,Realproducer)对文件进行剪辑、合并等操作,截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使用。
三、结语
总之,任课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于各类多媒体制作技术和软件,制作一套内容丰富、易于操作、便于理解的英/汉双语多媒体课件,这将使该课程由静态变为动态,抽象知识形象化,英语描述可视化。采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进行双语教学,能够实现更高效形象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高校双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设置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02-01
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高校毕业生在走上社会后,有很多都选择了自己创业。由于学生在大学里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创业方面的指导,所以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随着大学生创业热潮的出现,各大高校也纷纷把创业教育课程列入教学体系之中,这对培养学生创业方面的专业素养和市场意识具有很大意义。基于当前我国在创业教育课程方面存在的不足,以美国的创业教育体系作为参考,能为我国提供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程设置的现状及意义分析
(一)高校创业教程设置的现状
我国的就业教育课程开设于1998年,由于起步较晚,所以在课程设置、教学考核以及师资建设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学校创业课程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创业方面的认知能力,也决定着学生是否有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目前我国开设创业教程设置的试点学校主要有:清华、人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9所大学,这些大学所表现出的高校创业教程设置上的现状主要为:第一,课程设置不成体系。这些学校设置的课程主要包括创业管理、风险投资、创业教育与创新规律、创业学概论等方面,都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特色设置的,没有形成一致的体系。第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收效明显。试点高校对学生的创业课程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通过创业教育活动和创业实践。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每年都会举办大学生创业竞技活动和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园地,催化了学生创业灵感的成熟。第三,创业环境的实战性不强。对于试点学校举办的创业讲座或创业论坛,虽然能起到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和热情的作用,但是学生还是很难会有实战的感觉。
(二)高校创业教程设置的意义
高校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对学校而言,是学校将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延续到学生走上社会之后,具体来说,让学生在学校掌握创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保证他们走上社会后在遇到就业瓶颈而选择创业时,能有知识可以运用,而不至于没有方向而创业受创。对学生而言,技多不压身,经过对创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可以在上学期间利用老师的指导和学校丰富的设施资源,让自己的创业想法成熟起来。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程设置的基本策略
(一)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
高校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时,必须明确学校进行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教学目标。该理念的确立,必须从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转变创业思维方式、树立对市场的前瞻性预测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对学生的创业灵感进行引导。
教学目标的明确,必须从老师做起。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学科,老师在没有教学模式作参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美国创新教育的成功案例来培养自身的创业意识。然后根据国内的创业环境及学生的综合素养,制定出符合中国学生的教学目标。
(二)完善教学资源和条件
由于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得比较晚,并且到目前为止,也只是在部分高校设置试点,所以,现有的资源和条件都很不齐全,基于这种现状,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学校,必须认真参考国外创业教学的成功案例,结合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创业知识的接受能力,从硬件和软件双方面对教学资源和条件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加强师资方面的投资建设
在校大学生在没有进行创业知识学习时,他们对创业的认识非常模糊,甚至还存在误区。加强师资方面的投资和建设,首先,必须为学生配备合格的具备深厚专业理论知识的专业教师,由于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足,所以对引学生入门的老师的水平和素养非常高。其次,为了增强学生创业的实战感,可以为学生聘任优秀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可以是社会上的自由创业者,可以是成功的企业家,也可以是创业方面的专家,由他们来为学生讲授创业的经验和知识,能从很大程度上开阔他们的视野。
(四)建立有效的课程考查和反馈机制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后,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考核能让老师和学校了解到学生的创业知识学习状况、对该课程的接受状况以及学生课下创业实践的进展情况。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委员及创业研究机构等,为学生进行课程的考核和评估。经过对学生考核结果的分析,能促使学校对设置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改进。
三、结束语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就业困难,很多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来说,缺乏专业知识和老师的指导,会走上很多的弯路。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能给即将走上社会的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上的指导,能把学生的创业灵感孕育成熟。随着我国创业教育课程在高校的普遍开展,届时学生的创业热情将更加高涨。
参考文献:
[1]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67-72.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财富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这一资源的丰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而理工类大学生,是知识产权创造型人才和知识产权中介型人才的重要来源①。通过此次调研,对南京地区理工类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我们期望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当前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状况,以寻求高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的新思路,发挥高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增强理工科大学生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与水平。
一、南京市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现状
1.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调查以问卷抽样调查为主,辅以数据搜集和一对一访谈,以南京市内七所理工科高校的理工类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前期实地调研,问卷发放具体情况最终确定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放500份,南京理工大学发放500份,东南大学400份、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各发放150份。共发放问卷2000 份,回收1923 份,回收率为96.15%,由于本次问卷调查样本数量相当大,因此本次调查的结果准确性应当较高。(见图1)
2.调查数据分析
综合对比分析反映出以下具体问题:(1)知识产权总体认知比较欠缺。大部分同学对知识产权的认知仅限于发明、商标、著作,而对商业秘密、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以及不正当竞争则较为陌生(见图2)。对于它面向的对象以及有何具体保护措施则不甚了解。同时,多数高年级学生认为现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令人堪忧,可是由于自身对这方面知识的欠缺,也就不能给出相应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在多数人的观念中,知识产权只是法学专业的课程名称,跟其他专业关系不大,其他专业的学生也不了解知识产权的知识,自己试验出来的产品也没有意识要保护专利权,到最后往往被别人申请了专利,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既给自己也给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2)知识产权教育亟待加强。大多数高等院校将知识产权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必修课,忽略了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在多数人的观念中,知识产权只是法学专业的课程名称,跟其他专业关系不大,其他专业的学生也不大了解知识产权的知识。自己试验出来的产品没有意识要保护专利权,到最后往往被别人申请了专利,这样的事情在高校屡见不鲜,既给自己也给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多数高等院校知识产权法只作为全校选修课开设,大约只占全校学生的百分之一,这对于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是远远不够的。
调查反映出,互联网、报刊杂志、书籍材料、学校以及相关工作经历是大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学校并没有发挥主阵地作用(见图3)。学生在知识产权普及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现有的知识产权的普及宣传活动没有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学校知识产权保护教育严重缺失,学生对于知识产权实践课程的渴求度较高且不希望单一、理论性的教学模式。有学生表明,知识产权课的教材专业性、理论性都很强,而且大多以论文的形式结课,多数同学选这门课目的就是赚取学分,公选课程也就流于形式了,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也有学生说,开设知识产权实践课程与法制教育普及性讲座以及课外科技活动,将是普及知识产权知识的主要途径。
(3)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是人们依法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作出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及时间性的特征。然而,调查却显示有很多大学生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见图4)。如今,国家、地方和高校对知识创新、培养人才都很重视,特别是对知识创新、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但是对于学生创新成果却忽视,没有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很多智力成果白白流失,这充分表现出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认识不足。理工科大学生作为未来知识创新的主要群体,他们毕业后将直接从事科技研究、发明创造、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工作。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智力成果将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也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但是有些大学生却认为:我学好自己的本专业就可以了, 不想涉猎其他专业,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文科知识知之甚少,更没有想过运用法学知识保护自己的实验成果,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只知道自己经过努力把科研成果弄出来了,至于版权或专利问题并不重要,是不是申请专利,对于研究成果本人意义不大。
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同学都表示自己会在互联网上下载音乐、电影、电子书籍以及游戏。同时购买盗版的行为受他人影响较大,对此行为后果缺乏自身的理性认识,有着盲从的倾向。与此相对应的是,他们在购买了盗版产品之后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行为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犯,相反地,认为这是很合理、很正常的现象,甚至有的同学将原因归于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完善,从而忽略了自己在这一行为中所应付的主要责任。
(4)知识产权教师有关知识素养有待提高。据我们的调查资料显示,知识产权课程教师绝大多数系纯法律专业出身,缺乏多学科,特别是理学、工学学科知识,而知识产权多数科技创新成果以理学、工学学科为背景,因此,这些知识产权课程的教师很难在科技成果和法律保护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在进行讲授时往往就法律规定讲规定,如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很难举实例讲清楚。知识产权教育本身是跨学科的,特别是在理工科专业当中,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知识产权教师的信息接受和反馈能力强,对技术性问题认识深入,特别是对专利、软件和数据库等问题更具有优势。再者,知识产权内容从表面看属于法学学科,但它集理学、工学、文学等多学科背景,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和加强实践教学非常必要②。知识产权教育和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是跨学科培养的复杂过程,尤其是针对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需要结合不同的专业背景知识,具有较高难度的跨学科特性,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也是我国目前知识产权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二、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
1.普及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各理工科院校应针对全校法学和知识产权专业以外的本科生知识产权教育普及低的实际情况,在全校内开设知识产权通识课程。面向本科生在全校开设《知识产权法》必修课或选修课,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知识产权知识,了解知识产权的内容,增强知识产权对于理工科本科生的重要性。其次,理工科院校内的法学专业要开设知识产权方向,每年选拔一定比例的法学专业本科生专修知识产权方向,在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列出知识产权方向的系统课程,供知识产权方向的学生从大三就开始专项学习,以期通过系统的知识产权教育,使本科学生成为学有所长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最后,在理工科院校应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因为知识产权是科技、法律和管理交叉的学科③,所以我们应向着这方面发展,提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所需要的平台,我们应重点培养理工科背景的高素质的知识产权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创建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特色的高水平、国际化的知识产权学科。按照不同层次构建培养模式,形成开放式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
高校是为社会打造和输送各类人才的基地,在大学阶段利用高校的正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传授,使之对知识产权制度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知识产权课程应被设置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让知识产权走进每个学生的课堂、深入每个学生的头脑,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需求。具体采取的形式可以是“知识产权概论”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增加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可喜的是,目前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都曾发出通知,要求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单独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在课堂教育之外,高校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编印宣传资料、开辟专栏或板报、举办知识产权论坛和专题讲座、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小发明比赛、成立知识产权社团等,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尊重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素质。
2.开设必修与必选相结合的知识产权课程
首先,目前已经针对理工科大学生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的高校往往采取的是选修课的开课方式,特别是在涉及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工业版权保护的具体条文等学习内容繁杂、难度较大的课程时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应当将知识产权课程确定为必修课或者必选课。其次,由于理工科学生专业背景不同,同专业的大学生在除了知识产权基本知识之外往往还需要了解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产权知识。因此,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产权课程应当采取必修与必选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开设不同的课程。开设的具体课程可以详细划分为:(1)面向所有理工科大学生选修的知识产权基础课程,该课程应当注意讲授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框架和知识产权策略等宏观性内容;(2)要求部分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专业课程,如《专利法基础理论》等,培养学生的专利创新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 需要专门专业背景知识必选课,是对知识产权问题的深入了解,实质上是一个知识面的扩展与提高问题。
3.深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形式
当前,对知识产权意识教育的认识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这是法学院的专业教育。其实,在国外,知识产权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通识教育,知识产权意识教育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民意识教育。所以,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不是个别学院的工作,而是整个学校的重要工作。此外,高校也可以以第二课堂、模拟法庭、文化活动等形式拓展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的教学途径(见图5)。通过各种手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教育是跨学科的教育,授课特点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因此在加强知识产权教育课程的同时, 还应不断提高授课效果。应注意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来加强和改善教学效果,此外,还应注意跨学科的知识学习,多举办综合性的知识产权讲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引导学生关注知识产权的最新动态。针对教师实务经验欠缺的问题,高校可以定期聘请实务界人士举办知识产权专题讲座。通过聘请有关实务专家做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讲座,进一步提高理工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技创新能力。
4.壮大知识产权师资力量
虽然有些高校针对理工类大学生开设了知识产权法课程,但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往往是法学专业的专职教师,这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所以高校应针对理工类大学生引进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注重提高授课教师的知识产权水平。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教师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知识产权教育的需要④,另外由于知识产权的跨学科性,引入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同时又有知识产权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进行知识产权教育,相信会对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形成良好的效果。
5.加强对大学生知识产权创新活动的鼓励措施与管理工作
学校可设立专项经费,用以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对于优秀的创新成果,学校还应再给予明确的奖励。在知识产权的管理方面,一些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重成果,轻专利,忽视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发展,科研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相脱节。对此,高校应积极进行改革,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组织管理机构,制定符合高校自身情况的知识产权制度规范以及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激励和配套机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对其所取得的科技成果申请专利,并对大学生申请专利予以专门的指导和帮助。
引文注释
①田文英.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知识产权教育[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2006.(9).
②易健雄.浅议大学生知识产权素质的提高[J].科教文汇,2010(3).
③孟彦娟,孟天财.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和认知状况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④陶丽琴,朱一飞,周泛海.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本科层次的定位与发展[J].行政与法,2010(11).
论文摘要:调查了2008年浙江工商大学大学生的图书借阅情况,从中发掘出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的重心及其思想发展趋势,以此建立一套以分析图书阅览数据为主要手段的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机制。
1图书馆对高校德育的重要意义
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人民的生活水平基本已经达到了小康。在新时代下成长的大学生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在不断地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反映山了各种思潮。这些社会思潮不断冲击着原本是“象牙塔”的大学校园,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高校一向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和人义素质教育,试图构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代图书馆一直都担负着收藏知识、传播文明的重要任务,而高校图书馆则由于它特殊的读者群,不仅承载着对其知识方面培养的内容,更为重要是对其道德素养方面的教育。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教学辅助部门,也是大学生除课堂学习之外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对校同文化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图书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样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以及兴趣所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不但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而且也能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由图书借阅信息所反映出的大学生阅读状况
图书的流通借阅是图书馆最主要的工作职能之一,尽管网络的兴起、数字资源的建设使这一传统职能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着首要地位。据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2008年的统计,当年渎者到馆人次为3O万人次,借阅图书达到了868032册次。按全校24700余名学生计算,平均每人到馆l2次,年借书量为35本,即在校期间内(扣除假期),每人每月到馆1次,月读书量约为4本。
从图书借阅信息可以看出,2008年大学生的阅读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图书借阅的数量总体呈现出一种波状曲线。通过对2008年图书馆借还统计数据表格所做的曲线图可以明地看出,全年以7月为界划分为两个周期,在假期内的2月和8月借还量最低,但接下来的3月和9月达到高峰,之后的3个月,借还两种曲线显示了不同变化:借书曲线总体保持下滑,而还书曲线则略有上升。但从全年的角度看,还书曲线大体还是随借书曲线保持一致的变化(见表1和图1)。
图1反映出的情况说明在刚开学的时问里,图书的借还量为最高.也就是说,在3月和9月,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渴望最强,之后的两个月借阅渐趋平稳,说明这时候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大学生的知识获取也进入一个平稳积累、深化巩同的时期,这一段时间分别是两个学期的4—5月,10一l1月。而到了期末的时间,由于考试的临近,这时候的借还数量开始较前2个月递减,一直到学期结束时图书借还均达到最低,但从下一学期开学时的还书情况来看,证明在假期中,抱有学习念头的大学生仍不在少数。
(2)大学生的阅渎随年级增长而发生变化。具体按年级学生类型划分的借阅信息统计数据中分析,高年级学生一年的图书借阅量明要高于低年级学生,但从图书的分类上看却比低年级生要较为集中于某些类目。反之,低年级学生借阅图书最少,但阅读的内容最广泛。
这固然有低年级学生刚人校产生的强烈求知欲,以及不熟悉高校学习和图书馆环境而产生的对图书的肓目选择性,但出现这种情况最能体现出大学生思想动态所经历的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经过了两年多的校同学习生活,他们的思考已变得较为成熟,他们多数已经能确定和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阅渎面变窄,但阅渎的内容却更加深化,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了主动的学习状态。
(3)文科生借阅图书的数量一般高于理科生。但除了专业相关图书的借阅(即用于学习之外)外,两者在休闲类图书的借,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上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差异。证明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共性的一面,并不因专业及研究方向不同而改变。
3由图书借阅信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分析
统计2008年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前100位的各类网书,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2个大类划分,共计2054种(借阅次数相同的图书则并列排名)。发现大学生的借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图书类型。
3.1教材教辅图书
教材教辅图书包括有高校使用的教材、世界知名权威的专业学著作、各种工具书(年鉴、年度报告、汇编、字典等)和考试题解类的教辅用书共计892种,约占此次统计的43.4%,是在2008年被借阅最多的。其巾,以参考书、案例解析等题解类图书借阅为最多,占此类的45%。通过统计各类借阅次数排名前l0位的223种图书(借阅次数相同的图书则并列排名)发现,其中属于教材教辅的图书有83种,亦占总数的37.2%。需要指出,属于本校教师编著的图书虽然数量上只占有极少的比例,但就借阅率而言却远高于该类平均数,可能与其授课内容相关。
这两次统计均说明大学生阅读的图书仍以本分业涉及的学科范围为主,即图书的借阅主要是用在学习方面。
3.2描述大学的图书
名称冠以“大学”或“大学生”,以介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图书借阅数量也排在前列。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很高的期许,注重均衡发展,他们已意识到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唯一的,更应当注重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因此,成功人士的传记图书也受到他们的欢迎。
3.3经典的精品图书
经典的精品图书的借阅牢一直居高不下。这其巾不但有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图书,如《少女杜扣的故事》《富爸爸》《明朝那些事儿》等,也有古典文学《红楼梦》,体现爱国内容的罔书《红岩》等,反映当代社会的《大败局》《大国崛起》等。说明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呈现多样化,渴望与当今时代的思想潮流接轨。
3.4导读概论类图书
借阅牢高的非教材教辅类,大多是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用比较简浅直一的语言叙述的图书。与讲述相似内容的书相比,大学生明愿意选择更易理解的、具有概括阐释性内容的图书种类(小说除外)。如英同科学家史带芬·霍金著的《时间简史》,其各类中文版本和相关著作存该类前10位的排名里占据了4个位置,可其受欢迎的程度。但其中具有导渎和概论性质的南美国霍华德·里奇著的《时间简史导渎》的借次数却盖过了其正本,排名第一。而存同样义字内容的各类中义译本里,以带有插图的《时问简史:插图本》借比率(即借次数与复本数之比)为最高。当代大学生阅读变“浅”的现象体现无疑。
3.5反映世界面貌的图书
大学生十分炎l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汶JII地震、探月飞船、奥运、改革开放3O年、次贷危机等2008年的}。I-_会热点事件相关的进馆新书都有着很高的借蒯率。如V类(航空航天)排名前1O种中,内容为“嫦娥一号探月飞船”的相关图书占了4种。
此外,大学生也对世界存在着强烈的探究心。介绍世界各地人文风情、历史遗迹、奇闻轶事的图书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4调查对大学生思想动态所做出的结论
在还未对大学生的同书借『蒯信息统计之前,社会上教育界普遍都对当今大学生的阅读状况表现出深深的忧虑。经过这次的调查发现,笔者认为他们所担心的一些情况虽然存在,但并没有他们所认为的那么严重。
从该次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迷信权威,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他们希望获取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且多数对自己已有了较实际的人生规划,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渴望成功。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已经成熟,对待事情也能够理性的思考。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欣喜的一面。
但令人忧虑的一面也同时存在,大学生阅读中带有越来越浓重的功利性,使他们的阅读出现一种浮躁的情绪,看书往往“不求甚解”,只是一种直接的“拿来主义”,对待问题且过于片面。须知,做学问是一个需要长期“坐冷板凳”的过程,而如今大学生却是抱有一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之然”的态度。这样一种凡事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浮躁情绪,很可能是受到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
针对这次图书借阅情况而展开的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研究,总体上看是比较真实和客观的,较为明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趋势,证明由此而建立的调研机制是完全可行的。但这次调研也存在一定的缺憾,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由于目前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图书阅读虽然是目前较为权威性的阅读方式,但就方便快捷而言,网络阅渎已经后来居上。网络阅读对实体罔书『剌渎的冲击和对大学生的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因条件受限而在此次统计巾未能包含在内,只能期待在以后的研究中再予以补足。此外,能否在进行研究时引人心理学的一些分析方法,也是应当探讨的一个问题。
5对高校图书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这次研究也给高校图书馆以很大的扁示,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罔书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针对目前大学生思想动态所揭示的问题,图书馆必须发挥“以人为木”的理念,采取相关的措施完善图书馆服务。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CDIO;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张广明(1965-),男,江苏江都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江苏 南京 21181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56-03
随着信息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面覆盖广,强调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教学的经验来看,测控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实践环节培养。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以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为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其教育模式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及检验测评的标准。本文以测控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按照CDIO的模式构建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对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一、专业现状及要求
1.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
(1)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工业的源头,也是信息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涉及数据采集、信号传输、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测控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微纳米技术的发展,测控与仪表技术呈现出虚拟化、网络化和微型化的发展趋势。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人才需求旺盛。随着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科专业的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南京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2002年首次招生,依托机电专业学科群,以信息测量、信息控制为重点,以化工过程分析仪器设计和虚拟仪器设计为特色,具有较扎实的学科基础。同时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近年来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2)国内高校同类专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目前,我国已有近200所高校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由于各学校原来的相关专业情况不同,现有的办学条件、专业规模以及教学水平也各不相同。一些 985 所属高校该专业办学时间长,办学实力雄厚。如: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各个学校服务的对象不同,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偏重于航空领域,长春理工大学偏重于光学领域,成都理工大学偏重于电子技术及核技术等。所以国内各高校测控专业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实践内容等方面的设置存在着很大差异。
(3)本校测控专业现状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南京工业大学测控专业办学时间较短,目前办学实力不及以上各高校,但依托化工行业,办学特色鲜明。从各高校的招生情况看,近几年测控专业的学生构成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该专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但测控专业涉及面广、需求量大,各高校的就业率普遍较高,出现了分配热的局面。所以加强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是培养高素质工科人才的质量需求,也反映了工程师所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
2.现行培养模式
目前高校提出了很多新型培养模式。有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依照国家和行业的培养标准,以工学交替为手段的“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双师型”、科研能力强、工程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需求为载体,修订教学内容,采用“导师负责制”,鼓励吸引优秀本科生参与课题和项目;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参与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等等。这些对于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测控专业的学生就业竞争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方面仍是“通识教育”;另一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系统性差,目标不清晰,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CDIO模式则有所侧重,对于本专业不同层次人才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本文对基于CDIO模式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集成化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探讨。
二、CDIO模式简介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包含12条标准与4种能力大纲。如表1所示。
基于CDIO的专业建设内容的主要任务有:
(1)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标准2(CDIO的教学目标结果)和标准3(集成化的课程设置)。
(2)教学管理制度:基于标准1(CDIO关联原则)和标准6(CDIO的工作环境)。
(3)教学资源建设:创建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基于标准9(教师CDIO能力)和标准10(教师教学能力)。
(4)教学方式和方法:基于标准5(设计制作实践)、标准7(集成化学习过程)、标准8(主动学习)和标准12(CDIO项目评价)。
(5)学习效果评价:基于标准11(学生CDIO能力评价)。
CDIO原则就是把工程师职场环境作为工程教育环境,基于CDIO模式进行专业建设不是强调“内容”,是环境中的“关联”;培养“做事”和“做成事”的能力,学以求知、致用、共处、做人。
根据CDIO原则制订的测控专业的集成式、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目标为细化、可落实、可观测的目标,每一门课程可根据课程描述提炼专业目标。二是根据信息技术领域对人才的质量需求,把电子工程师职场环境作为工程教育环境,培养具有五种能力的高素质的优秀工科人才:获取知识(自学)、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共享知识(团队合作)、发现知识(创新)、传播知识(交流沟通)。并以此为专业理念制订培养计划。三是培养计划设置包括专业设置和课程大纲及课程描述,每一门课程根据知识点设置专业目标。
三、基于CDIO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集成化专业设计方案
1.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集成化教学设计
与传统的学科导向课程体系不同,集成化课程体系以学科为主,把项目穿插其中;教师之间团队合作,分工协调,实习、项目开发与授课穿行。
(1)以电子实习为起点,以测控技术概论为导向,将学生引入嵌入式系统世界,焊接实际的单片机开发平台,培养学生电子设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以嵌入式系统三门课程为主线,聘用具有工程背景的教授授课,系统地培训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片上操作系统知识,没有照本宣科。课程全部采用案例教学,每堂课要求每个学生在单片机开发平台上分析2个案例并进行修改,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一门课程对应一个实习,每个实习完成12个简单项目。
(3)最后将分析仪器设计、智能仪器设计、虚拟仪器设计三门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最终三大设计任务,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集成在这三门课程的课程设计中。
本课程体系共包含三门课程、三个实习,不少于24项实训项目。分成6大模块,可根据需要自下而上进行组合,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教学、科研需求。
学生主动学习,动脑动手,全部课程体系结束后可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电子知识和具有良好的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的电子工程师。
基于集成化的教学设计、一体化专业设计的思想进行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设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以光、机、电、计算机、化工分析一体化为特色,培养在信息技术领域(计量、测试、控制工程、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扎实的新型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能力,具有研究、设计、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现代仪器仪表和测控技术装备的能力,具有多元人文背景,有道德、善学习、勤思考、重实践、富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的“研究开发型”和“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为使课程设计与培养目标一致,首先根据专业目的、专业理念设计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完成专业设计矩阵和相关课程描述,并编写课程大纲。同时,以专业目标为核心对专业设计矩阵和设计的课程进行完善和补充,形成一体化专业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2.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知识能力矩阵和课程体系方案
根据课程目标制订了专业设计矩阵,指明了课程与专业目标的对应关系,使得学生在每门课程修完之后都会获取一定的知识,提升相应的能力。
由表2可看出,在入学初期以概论引导和基础理论学习为主,旨在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从高中阶段转变过来;学习中期以专业基础培训为主、兴趣导引为辅,一方面为进入专业学习打基础,另一方面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方向;本科学习后期,主要进行工程实训和大型的专业设计课程,为就业和进一步深造做好准备。整个课程内容和开课时间按照CDIO模式进行设计、分配,合理、高效地利用学生的全部学习时间。
图2为测控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鱼骨图,体现了课程体系在四年大学教育中的培养进程,主干课程和辅助课程的关系一目了然,有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养成课程体系观念,形成系统的培训思维。
3.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解读CDIO标准
集成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法与培养目标一致,并能够持续改进,从而建立了图3所示的集成化教学设计方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测控专业基于CDIO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行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强调环境和关联,提供各种机会而不是增加学习内容。以案例、项目式教学方式把电子工程师职场环境作为工程教育环境:课堂的案例教学强调CDIO作为工程教育的环境,而不是作为工程教育的“内容”;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知识交流能力、团队配合能力等,实现手段是实践、重复、反馈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的讲授。
(2)能力与素质培养。培养实际的工程能力不是“软能力”,交流和团队工作需要技术知识的应用和表达,所以技术交流能力、团队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等都属于工程能力。课堂教学一段时间后集中进行学习和培训,而不是附加能力课程,重点培养“做事”和“做成事”的能力,而非某一门课程知识,强调知识的运用而非知识本身。在实践中锻炼个人,人际、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是应用、表达技术知识的方法。工程能力是在这样的技术环境中培养的。因此针对测控专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CDIO更侧重于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的培养。
4.教学管理改革和教学团队建设
在现有学校和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为实现基于CDIO模式的教学改革,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改革模式并且有效利用现有机制。
首先,打造双师型教师。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素质;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培养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建立新型教学模式管理制度、监控制度。并对教有所成和学有所成的师生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最后,充分发挥现有测控专业教师的主动性,有效利用工科院校优质师资,联合企业工程技术高级人才,在教学和科研上将理念与实际紧密融合,聘用实际工程经验丰富的授课教师,通过学科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入实现综合创新。
5.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改革
在授课方式上,以信息传递为主,经验授课为辅。围绕嵌入式系统的专业知识,确定了“嵌入式工程师”的主要培养方向,在课程内容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狠下功夫,着重实施了以下措施:
(1)授课环境的改革。体系内的课程全部在实训中心授课。为保证授课效果,人数不得超过80人。学生人手一台电脑、一套学习开发系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将讲授的全部例题当堂演示,学生当堂实验,有问题现场解决,真正做到了听讲、练习、疑难解答一体化。学生课后也可以使用开发系统自行练习、设计、开发。
(2)授课内容的更新。授课内容精挑细选,自下而上,由浅入深,将学生从普通的电子爱好者培养成经验丰富的电子工程师。首先,电子实习焊接的开发板根据单片机授课内容自行开发;其次,授课过程中的所有实例自行开发设计,且全部在开发板调试通过,示例代码注释详尽,说明文档参考资料丰富、可靠,方便学生自学;最后,在单片机实习和嵌入式系统实习中,要求完成实训项目结合工程项目实践,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专业实验室建设。依托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新建和改建了4个专业实验室,其中包括1个实训中心和虚拟仪器实验室、传感器技术实验室、智能工业检测技术实验室。
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改革总结
针对测控专业学生的系统学习采用基于CDIO模式的集成式、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工程项目生命全周期引入工程教育环境;结合工程实践,既开展通识教育,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能力。具体措施有:学生边学边做,在课堂内外进行实践;做中促学,学生产生问题现场解决;实验、实习创新,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参加各类竞赛和项目;以项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测控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改革已实施一年,培养本科生近120名,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约20项,参与科研课题45项,撰写论文5篇,发表专利3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项,参与的课题和项目涉及嵌入式系统、虚拟仪器、智能仪器、分析仪器、过程控制、电气控制等领域,培养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好于往届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和校内师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李坚强,王志强,薛丽萍.基于CDIO模式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2):122-125.
[2]王亚良,张烨,陈勇,等.基于CDIO的实验项目开发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119-122.
[3]陈春林,朱张青.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学科教育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1):67-69.
[4]严国志.基于电气工程专业的ARM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2):11-13.
[5]李宁,宋薇,库少平.项目化嵌入式教学方法研究[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0,(2):5-7.
关键词:广告;投放;认知偏差;企业经营者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196-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企业正以积极的危机意识和崭新的姿态迎接国际性的挑战,中国媒体也迎来一个广告发展的黄金时期。在2006年,企业广告投入额是1 573亿元;而到2008年,广告额达1 899.5614亿元。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企业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以及广告投放意识。企业的发展和成熟是可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企业在广告投放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许多企业的经营受到严峻的挑战,在广告投入方面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下面就结合传播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对企业广告投入认知偏差作简单分析。
首先我们来关注企业对广告媒体的认知,一般来讲,企业希望用最少的广告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而媒体正是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最佳途径。所以企业在选择媒体投放广告时,往往会关注媒体的收视率/发行量、受众群、广告价格等因素。具体如下:
1.媒体的影响范围。通常人们会认为大的覆盖范围和高收视率、高发行量代表了其最大可能影响的受众群体数量。所以媒体影响的范围越大,企业为了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就越愿意在它上面投放广告。
2.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尽管企业在媒体投放广告是一种商业行为。但实际上,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不仅决定了该媒体节目的可信程度,也对在其中的广告的受信任程度产生很大影响。一般而言,媒体级别较高,公信力越好,广告达到的效果就越好。以全国电视媒体为例,央视的市场份额占有绝对优势。究其原因,中央电视台正是凭借其权威、快速的新闻节目资源,广泛的受众面以及深入人心的公信力,才赢得了众多企业的青睐,央视每年的大型广告招标会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3.媒体受众群的商业价值。在广告投放中,不仅应该关注媒体的视听率和发行量,更应该关注其在目标消费者中的表现。如在CCTV-5的广告中,体育类广告可以说占了很大比重,像国外的体育运动品牌NIKE,ADIDAS、国内的Lining,ANTA等都旗帜鲜明地打出了自己品牌的特色。很明显,央视5套有着一大批体育爱好者作为其核心受众,这些企业正是瞄准了这潜在的巨大市场,所以才不惜大量成本在国内级别最高的体育频道上大做文章。
4.媒体的广告价格因素。在企业广告投放费用有限的情况下,媒体的收费高低,将决定广告的频次,要使广告在受众中留下印象,并刺激其购买欲望,需要一定频次的积累。而在广告几乎“泛滥”的今天,频次太少的广告很难形成持久记忆。所以企业在投放广告时,对于投放的成本,还有投放的时机、次数,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案。
5.媒体的广告投放环境。媒体的广告投放环境是指媒体和企业广告的契合程度,它主要取决于媒体的类型、企业广告和媒体栏目的契合程度以及在媒体上投放的其他广告。切合程度好,广告可以取得更好的记忆效果和说服效果。反之,即使频道收视率很高,广告也可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引发消费者的抵触和反感。
下面我们来看看企业广告投放中存在的几种认知偏差:
1.基于企业经营者自身的认知偏差。主要有过于自信、过度乐观、损失厌恶、后悔效应导致的偏差。其中过度乐观与过于自信相似,在金融学中过度自信是一个很普遍的概念。企业投资者对于自己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显得特别自信,从而导致他们在面对决策时,一般都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然而自信度的高低和成功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当企业经营者投放广告时,往往对自己的产品市场的预期充满憧憬,对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前景充满希望。
损失厌恶是指行为人对于财富的损失比财富的获得显的更加敏感,即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财富和损失时,损失会使他们产生更大的情绪波动。当面临损失时,人们往往表现为风险寻求。于是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企业面临市场危机时,企业经营者愈加愿意选择广告。而在此时,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它所期待的广告效果。
后悔厌恶是指人们通常有这样一种倾向,即在发现自己的判断错误之后,会感到痛苦、有挫败感。人们为了避免悔恨可能带来的痛苦,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行为,除非能够充分说明那种可能的痛苦。正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对失败总是讳莫如深,而对成功则会津津乐道一样,当企业经营者发现有对自己决策后悔的行为时,为了避免后悔,常常会想方设法继续执行原有的行为决策。美国雪佛兰公司由于广告导向失误使同行福特汽车站在了第一品牌的宝座。事后雪佛兰就一直希望继续坚持用自己的广告经营策略以期挽回颓势,但一切都于事无补,因为福特已在美国消费者心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2.基于广告投放决策方式产生的认知偏差,包括参照效应、框架效应、沉没成本效应、代表性偏差等。
参照效应是指相比于结果的绝对数值而言,人们通常对结果相对于一个参考水平的偏离程度更加敏感。也就是说,相对于外界条件的绝对水平而言,人们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更敏感。这种现象被定义为参照效应。在相同的条件下,由于参照点的不同,会激发决策者内心不同的风险倾向,从而让决策者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参照点选择的不同,同样一件事情该不该做、价值如何评价都会完全不同。
这种在受益时偏爱保守而受损时偏爱冒险的抉择行为违背了理性选择的不变性原则,因为某种形式上的改变从而改变对同一问题的风险偏好所示范的效应被定义为框架效应。拿企业广告投入来讲,若一家企业在正常广告投入的情况下取得了相应的回报,这时企业可能会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和广告宣传力度,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但相反,如果企业正常的广告投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则很有可能大幅度增加广告投入额,以期转亏为盈。
沉没成本效应是指企业经营者在决策时会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在发生未实现的损失后,仍会继续自己的投资行为,不愿意接受投资遭受损失的事实,继续追加投入。不少广告并没有实现预期效果,但是由于前期已经投入,一旦撤出,损失即成事实,于是多数投资者开始对广告侧重点或者广告代言人、广告形式进行调整,继续投资行为。2002年李宁公司进行重组,并聘请中国足球明星李铁等担任形象代言人,取代之前广告效果不佳的代言人瞿颖。当时李宁的新广告语是“一切皆有可能”,但是仍然难以使消费者体会到产品的运动精神,广告效果依然不佳。后来,李宁公司聘请NBA球星奥尼尔等作代言,才扭转了被动局面,获得成功。这种更换广告代言人的方式就是受到前期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继续执行广告,但是进行相应调整。
代表性偏差是指群体示范效应,是一种“羊群行为”,“羊群行为”是一种有意识地模仿他人决策的现象,普遍出现在经济生活中。“羊群行为”的出现有两个潜在的必要条件:第一,他人的决策是可观察的,否则无法模仿;第二,各决策有先后次序,而不是同时作出决策,否则就无模仿他人决策的机会。在广告市场上,企业广告投入决策羊群行为的产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1)行业内其他人拥有某种有用信息,而他人的行为揭示了这种信息,引起广告决策者的模仿;(2)由于从众的心理,决策者可能有与其他人保持一致的内在偏好;(3)决策者是不完全理性的。
3.基于广告投放市场信息环境的决策偏差。首先就是可得性偏差。这种理论认为,某件事情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行为者便误以为这件事情经常发生;相反,如果某类事件在人们的记忆当中相关信息不明确,行为者就会不自觉的低估该事件的发生率。心理学研究发现,与那些不熟悉的信息相比,熟悉的信息更容易被相信是真实而且相关的。
而与此类似的有锚定效应,它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过去已有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的影响,所以经常会因思维定式或保守而造成判断上的偏差。一些企业广告策划者经常迷惑不解:夸自己产品“物美价廉”、“信誉保证”,究竟有什么不对?这不正是消费者期望得到的吗?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每天都处在海量信息的包围之中,类似广告根本无法进入消费者心智,这正是造成很多广告资源浪费的根本原因。一言以蔽之,真正成功的广告应找到生产和购买的结合点,达到产品和市场在突破点上的统一,产品与消费者在心智上的统一。
另外,还有本地偏差效应,它是指人们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习惯性的将思维局限在当地现有的条件和资源之上,而忽视了外在的可行的解决办法。就企业广告投入来说(以电视媒体为例),虽然各省市卫视台市场空间无差异,但是由于企业对本地媒体的“偏爱”,所以企业在进行广告投入时,往往会优先考虑当地媒体。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往往会有习惯性思维:本地企业在本地媒体做广告,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实不然,因为企业广告的到达率与当地媒体的收视率有很大关系。若本地电视台收视率低,那企业在当地媒体进行再大的广告投入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企业在广告投入方面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偏差,尤其在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环境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这使得企业广告投入风险系数大大增加,鉴于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广告投入就不仅仅是经济学或传播学一个学科的问题了,应该是需要多学科多角度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央电视台一网打尽各级市场传播优势明显[J].中国广告,2009,(10).
[2]赵敏.风险决策行为分析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8.
[3]胡林春.企业广告投入羊群行为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31.
[4]陶应虎.广告理论与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甘忠泽.现代广告案例――理论与评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6]方博亮.管理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吕一林,岳俊芳.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蔡嘉清.广告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王.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0]黄合水.广告心理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11]寇非.广告・中国(1979―2003)[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
(1.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2. 江阴苏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阴214421)
摘要:为了满足功率器件不同封装形式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需求,对功率器件封装的塑封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塑封压机集成接口和PLC温度控制电路,实现功率器件塑封压机温度控制;研发光电传感器、接近传感器以及螺旋测试头集合形成的塑封模具定位传感结构,结合PLC定位电路设计,实现了功率器件塑封模具定位。对关键的PLC和触摸屏组合控制系统进行了探索,系统已投入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功率器件;封装;温度控制;定位
中图分类号:TN305.9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4?0116?04
收稿日期:2015?01?25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汽车电子为代表的4C 市场和电源驱动领域朝着小外型、大功率的方向发展,作为关键的核心电子元器件,现代功率器件也朝着大功率、小型化、高频化的趋势快速发展[1?2] ,这对功率器件的封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主流功率器件封装形式有:TO,SOP,DIP,PDFN,QFN[3],为了确保这些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封装过程中的控温和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塑封系统自动控温定位结构的设计,实现不同封装形式功率器件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提升[4] 。本文成果已应用于江阴苏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多类产品实际封装。
1 系统组成
本系统采用的PLC 控制系统由CP1H?XA40DT?DPLC和TPC1062KS触摸屏组成,配合塑封压机集成接口设计、PLC 控温设计、PLC 定位设计、光电传感系统嵌入,在触摸屏上实时显示塑封压机温度并实现温差预警反馈和定位不准预警反馈[5?6]。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2 半导体塑料封装压机自动温度切换系统
2.1 塑封压机集成接口系统设计
作为功率器件封装关键的塑封工序,塑封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直接影响了功率器件的性能。半导体塑料封装压机需要安装精密塑封模具以进行手动塑料封装,一副模具一般需要16~20个加热棒,压机有32个加热通道,可以方便更换。传统塑封压机中模具加热棒与压机加热棒接口一一对接,压机加热棒通道与热电偶通道一一对应,该对接方式直接造成压机内部连线过多,引起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包括上模、下模、压机加热棒集成接口以及压机热电偶集成接口的塑封压机系统。上模及下模的单独加热棒接口集合成一个整体加热棒接口,上模及下模的单独热电偶接口集合成一个整体热电偶接口,整体加热棒接口与加热棒接口通过加热棒连接线连接,整体热电偶接口与热电偶接口通过热电偶连接线连接。由于系统将传统的多条单线连接改成整体接口连接,使得半导体塑料封装压系统连线简单、不容易造成连线接头脱落,更换塑封模具便捷。
2.2 PLC温度控制设计
设计的塑封压机系统除了将压机的多个单通道结合在一起,还在PLC智能反馈系统中增加自动变换通道程序,若某个通道低于设定温度一定时间,PLC 自动切换下一个闲置通道。通过触摸屏输入、PLC 反馈、模块集成的方法实现温度的切换控制。
PLC温度控制系统通过触摸屏设定加热温度、加热脉冲、高低温度报警值和计时时间等相关参数,实现对压机的温度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塑封压机加热开启2 h后切换通道系统开启,若某个通道出现异常(≠175 ℃,温差>3 ℃),PLC立即开始200 s计时,在计时期内该通道温度如仍未达设定值,该通道将被关闭,同时开启下一个闲置通道,重新加温。最终塑封压机温度维持在报警值3 ℃以内,从而保证塑封过程中的恒定高温。该系统可应用于不同封装形式,图2为本系统PLC温度控制原理图,图3为实际塑封压机触摸屏温度及PID显示界面图。
3 半导体塑料封装压机智能定位系统
本系统设有光电传感器、接近传感器以及螺旋测试头,可利用螺旋测试头高精度的测量尺寸来调节接近传感器与工作台的配合。上、下工作平台之间连接有4根导柱,将电子光缆感应尺设置于导柱的外侧,接近传感器设置在导柱内侧,螺旋测试头位于接近传感器的底部。当下工作台上升时,4个导柱上的接近传感器可感应下工作台是否到达设定位置,电子光缆感应尺读取下模到导柱的距离,如未达设定值,光电传感器将输出电平信号,经电路转换后,一路信号直接触发PLC安全控制点,有效阻止模具的开合;另一路信号输出至LED指示灯,提示此时工作台未能到达设定位置,图4为塑封模具定位原理图。该系统具有智能定位的功能,触摸屏可实时显示4个导柱是否在设定位置,如有报警,可迅速反映定位异常的传感器方位,便于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避免模具损坏或者报废。图5为本系统触摸屏定位显示界面。
4 软PLC 系统研究
为了实现塑封系统控温定位的智能反馈,需要设计一种实时监控的现场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PLC)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7?8];所以在功率器件塑封系统设计中,采用PLC与触摸屏组成的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温和定位功能。
4.1 控制现场结构
本文采用CP1H?XA40DT?D PLC 和TPC1062KS 触摸屏组成系统控制现场的电动阀、电磁阀、电动机、温度控制器和定位控制器等执行机构。以温度控制为例,CP1H?XA40DT?D通过模拟量输入模块和温度传感器采集现场的温度信号,信号通过PLC 上的A/D 转换、数值变换传送到触摸屏上,触摸屏显示实时的温度值和PID值;且PID 参数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设置,触摸屏给PLC 发送指令,以控制现场的执行机构[9]。控制现场温控结构如图6所示。
4.2 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为了实现PLC对塑封压机温度和模具定位的控制,必须设计相应的控制电路。PLC 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主要由输入电路、PLC、输出电路3个部分组成。输入电路主要有按钮、开关、模拟量、人机界面等;输出电路主要有电磁阀、指示灯、接触器等。PLC 控制系统根据输入电路得到的信号,执行PLC程序,从而控制输出电路的电器元件驱动设备的机械结构,最终满足控制塑封压机温度和模具定位的要求,完成系统控制。以温度控制为例,通过触摸屏设定标准塑封压机温度(175 ℃),通过PLC程序判断压机温度是否在容差范围内(3 ℃),若超出容差,则发出信号反馈至触摸屏,同时调整加热通道,令塑封压机温差小于设定容差。图7为功率器件塑封系统PLC温度控制电路图。
4.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常见的PLC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方法有图解法编程(包括梯形图法、逻辑流程图法、时序流程图法和步进顺控法)、经验法编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编程等[10]。设计的自动控温定位塑封系统选用的是梯形图法,这种最方便的编程方法是一种用梯形图语言,模仿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编程方式。其图形及元件名称均与继电器控制电路十分相近。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把原继电器控制电路转化成PLC梯形图语言。
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在软件设计上采用了数字滤波和软件容错。在采样周期内,用采样值计算加权平均值作为滤波值,滤波现场的模拟量信号经A/D转换后变为数字量信号,存入PLC中,根据滤波值滤去噪声信号获得所需的有用信号,进行系统控制。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一旦发现现场故障或错误,系统即通过程序判断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主要故障还是次要故障,并分别做出停机和相应子程序处理。系统还可对重要的开关量输入信号或易形成抖动的检测或控制回路采用软件延时,对同一信号多次读取,结果一致,才确认有效,消除偶发干扰的影响。
5 结语
目前市场中功率器件应用极为广泛,为了适应现代便携式电子产品等应用领域不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功率器件封装技术不断改进,新型封装形式不断涌现。为了提高各种封装形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各种封装形式的功率器件自动控温定位塑封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关键塑封工艺设备温度的均匀和稳定,提高塑封模具压合精度,从而提高良品率,降低设备损耗,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PLC控制系统的自动控温定位塑封系统的研究和实现对提升功率器件封装的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龙乐.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电子与封装,2012(1):39?43.
[2] 张兴,黄如.微电子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张巍,徐武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特点、问题、趋势及建议[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2):9?11.
[4] CHYLAK Bob,BABINETZ Stephen,LEE Levine. Ultra ?lowloop wire bonds [EB/OL]. [2014 ? 07 ? 08]. http://docin.com...827.html.
[5] 袁立强,赵争鸣,宋高升,等.电力半导体器件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 刘文生.PLC与触摸屏的综合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1):87?88.
[7] 叶晓光.PLC 在组合机床的控制应用探讨[J].制造业自动化,2011,33(10):146?148.
[8] 陈立定.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 郭世钢.PLC 的人机接口与编程[J].微计算机信息,2006(19):40?44.
[10] 陈晓琴.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11] 顾江海,刘勇,梁利华.封装集成工艺中带状功率器件的翘曲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2(5):578?582.
[12] 高尚通,杨克武.新型微电子封装技术[J].电子与封装,2004(1):10?15.
作者简介:余骏华(1990—),男,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理论及其应用。实用新型专利:半导体塑料封装压机智能温度切换系统(ZL 201320226664.0)发明人。
孙力(1966—),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
全庆霄(1963—),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半导体封装技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现代电子技术》官网注册投稿
刊载内容:主要刊载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学术报告、科研成果和综合评述等优秀学术性论文,主要栏目有:军事通信、无线通信、无线与互联网、信号处理、通信设备、信息安全、测控技术、数控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工控技术、电子技术、智能交通与导航、新型显示技术、图像检测与处理、汽车电子、节能减排技术;嵌入式技术,科学计算及信息处理、计算机控制与仿真、计算机软/硬件与数据总线、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技术、新型电子材料、电子与信息器件、传感器技术、虚拟仪器与应用、新型智能器件、电源技术、激光与红外技术等。
本刊影响及收录情况:本刊主要刊载学术、技术类文章和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学术报告、科研成果等优秀技术性论文。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扩展版中所属学科为TN类(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按影响因子与学科排名:影响因子为0.548,在同类全国排名中位列第12名;
总被引频次与学科排名:被引频次为4 633,在同类全国排名中位列第2名;
基金论文比与学科排名;基金论文比为0.332,在同类全国排名中位列第29位;
来源文献量与学科排名:来源文献量为1 188,在同类全国排名中位列第6名。
收录情况:《现代电子技术》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期刊资料库收藏期刊、中国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知网、万方和维普等各大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为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
投稿要求: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6 000 字,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齐全)、
关键词 ( 4~8 个)、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简称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英文信息(题名、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和
关键词 )、正文、
关键词: 认知语义学 预科段英语 词汇教学
一、认知语义学简介
认知语言学主要从语言的角度,研究人脑中的概念,或根据语言分析推测思维中概念的内容。而认知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原则与认知语言学的指导原则或理论基础一致,即意义的构件是认知的概念化过程,而概念化过程以心智的体验性为基础,以意图式结构为中心,通过隐喻性推理进行运作过程而改变。因此,语义比句法更为基本,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句法。
认知语义学是语义理论研究的新阶段,同时为语言教学开辟新的发展思路,为语言教育者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二、五年制高师预科段英语教育现状
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是为进一步培养高规格和高素养的专科层次小学、幼儿园教师而编写的教材。该教材在编写上努力体现“五年一贯”的思想。其基本构思是前三年以基础性为主,后两年以选择性为主。本论文着重研究前三年英语教学情况。根据教学实践及理论知识,笔者对此有所感悟,即预科段英语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学生的词汇学习处于“耗时低效”的状态――中学英语对单词量要求较大,而词汇对于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来说都是很大的难题;
2.学生听力和阅读也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对于听力或是阅读中涉及的外国文化与习俗,学生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学生在英语听力和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3.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普遍偏低――很大一部分学生怯于开口练习英语对话,导致很多英语学习者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后,习得的只是“哑巴英语”。
笔者试图从认知语义学与预科段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方面入手,尝试说明其中认知语义学与预科段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关系,即认知语义学在预科段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应用。
三、认知语义学具体英语教学的应用
笔者结合上述认知语义学的相关基本观点,归纳总结了认知语义学在预科段英语词汇教学具体时间方面的应用。具体以英语中的词汇教学为例,提出认知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可以与预科段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比如,结合语境进行词汇的进一次或同一词的辨析教学,以及运用语境确定一词多义义项的具体选择与使用;通过语义学中不同义场与相同义场,进行联想与归纳;最后从语义的关联性,搭配式词语的常用现象。
1.语境
(1)辨析近义词使用: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或近义词,给词汇教学带来不小的难度。如果老师列举一组同义词或近义词,孤立地讲解它们在语义或用法上的区别,则可能会使学生理解偏差、运用混淆、记忆困难,因此,创造语境,在生动的语句中讲词解义、辨别用法。例如:“一个年迈的老人独自一人生活,感到很孤单。”在这个句子中,前后分别用到“独自”和“孤单”,那么到底是用alone还是用lonely呢?近义词alone和lonely均含“单独”的意义,但二者的感彩不同:alone意为“独自的(地)、单独的(地)”,侧重说明独自一人,没有同伴或助手,是指客观情况。lonely表示“孤独的,寂寞的”意思,该词带有浓厚的感彩,具有“渴望得到同伴”的含义。因此,“独自一人生活”就要用alone修饰,“感到很孤单”可以用lonely描述。就可这样翻译为:“A very old man lived alone and felt very lonely.”通过语境,把alone和lonely的词义、词性和用法的差别展现出来。老师在创造语言语境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表情、手势等非语言语境强化单词区别,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2)确定多义词义项:一词多义现象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但给词汇的确定与理解带来困难。这些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词义。因此,可以根据词汇在句子中的具体使用了解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比如英语单词lie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意义。在这里分析三种:①I saw him lying on the couch asleep.(我看见他躺在沙发上睡着了。)这里lie是“躺着”的意思;②The issue lies with you. You must decide.(这件事要看你的了,你必须拿主意。)这里lie是“看你的”的意思;③Don’t lie any more; I don’t trust you.(别再撒谎,我不再相信你。)这里lie是“撒谎”的意思。因此我们要结合语境,分析一词多义现象。
2.语义场
在英语中,语义场是指许多单词是没有联系的,但是其形成不同的语义场。在相同的语义范畴下的词语属于同一语义场,比如色彩词语。这里给出隶属于同一语义场的一些例子:
A.vegetable: cabbage,spinach,cucumber,cauliflower,pepper,onion,tomato,etc.
B.furniture: table,stool,bench,cupboard,wardrobe,bed,sofa,tea table,etc.
C.movement: run,walk,scramble,stroll,saunter,wander,stride,strut,pace,parade,tramp,ramble,race,dash,etc.
D.laugh:giggle,guffaw,heehaw,sneer,simper,smirk,etc.
笔者认为通过不同语义场,以及同一语义场,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区分并掌握英语词语。比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不同语义场及同一语义场的联想与归纳,可以更好地讲解英语词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记忆时,通过同一语义场的联系,举一反三,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概念,从而形成思维的联系,便于记忆。
3.关联性
关联性在语义方面,主要是指搭配,即词汇在一定环境中,由于它与其他词汇的共同联系而获得的关联性。例如:牛的走路方式,我们用“wander”,而不用“stroll”,因为wander,vi. to move about aimlessly or without any destination,esp. in search of food or employment,而stroll,vi. walk leisurely and with no apparent aim。 People were strolling along the beach. 即stroll 指很闲适的散步,wander指毫无目的地漫步,或者是不直接地去一个目的地。虽然都是漫步、散步,但是重点不一样,一个着重在“悠闲”,一个着重在“无目的”。所以我们描述牛的走路方式用“wander”而不用“stroll”。 同样,“pretty”和“handsome”在与其他词语搭配时也是不同的。具体如下:
Pretty { girl,woman,flower,etc.}
Handsome {boy,man,car,vessel,etc.}
对于大家普遍感到疑问的“make”与“do”的区别,也可以用搭配式教学法加以区分。如:
Make{a living,a meal,friends,a face,an effort,an attempt,etc.}
Do {a job,one’s duty,the dishes,a favor,etc.}
通过“wander”与 “stroll”、“pretty”与“handsome”和“make”与“do”,我们不难设想,搭配式英语词汇教学法可以广泛应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搭配式教学,对于解决词语的搭配问题可以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对高考英语中的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有很大帮助。
四、结语
笔者以预科段英语中的词汇教学为例,简述认知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可以与预科段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比如,结合语境进行词汇的近义词或同义词的辨析教学,运用语境确定一词多义义项的具体选择与使用,通过语义学中不同义场与相同义场,联想与归纳,从语义的关联性,利用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进行词汇教学。
运用这些基本的认知规律认知语言体系,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学生的词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有利于学生构建一个完整和牢固的词汇体系。
总之,预科段英语词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让学生快速、牢固地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还必须将词汇的学习与语言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胡开杰.外语教学改革与实践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12第一版.
[2]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3]鲁子问.新编英语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吴国华,王铭玉.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48-49.
【关键词】电气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以电能为研究对象的电气工程专业,在高等教育众多专业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久以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着强大动力[1]。“十二五”以来,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国家的重大需求[2]。其中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及可持续性发展,对高质量、创新复合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就对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与时俱进地推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优化,在探索建设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电气工程专业的道路上积累了宝贵的改革实践经验。
1.培养目标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地方及相关行业的重大需求,本着服务社会的宗旨而制定的。在“十二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形势下,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为:
“本专业围绕电气自动化和电气节能与风力发电两个方向,主要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电气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设计、运算、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培养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电力电子技术、电机系统运行及控制、自动控制、电力系统、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究开发、电子与计算机应用以及风力发电领域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由上述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结合我专业特点,在原基础上增加了电气节能与风力发电培养方向,以满足“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中电气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修订后的培养目标中重点强调了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是工程应用型人才,以缩短或省去用人单位二次培训,从而满足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培养要求
培养要求除保留了学生应掌握相关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等基础科学知识等外,根据修订后的培养目标,对培养要求进行了调整,主要包括:重点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如增加理论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环节、提高实验课程的比例、加强实践课程的工程性、增加企业实践的机会;针对新设立的“电气节能与风力发电”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该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需了解该领域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该领域的系统分析、设计和实验等方法和技术,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体系优化
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要求的实施,我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相应的优化,主要包括:通识类课程整合、学科基础类课程细化、专业课程更新以及课程实践拓展。
3.1通识类课程整合
结合我专业的特点,将《积分变换》课程纳入到《信号与系统》课程,归入学科基础类课程范畴;将《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纳入学科基础课程范畴。最新的2013级本科生培养计划中通识类课程所占学分已降低至76分。
3.2学科基础类课程细化
学科基础类课程保留了原有的《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将原学科类基础课程中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归入专业基础类课程,如《电气工程专业概论》、《电机学》、《电器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外语》等。学科基础类课程学分降低到28分,专业基础类课程调整为18分。
3.3专业课程更新
我专业最新的培养计划中,增设专业方向类课程,目前,拥有“电气自动化”和“电气节能与风力发电”两个专业方向,其中在“电气节能与风力发电”专业方向中设置了《新能源前沿技术讲座》、《风力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电动汽车驱动及其控制技术》、《电气节能技术》、《微网技术》等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前沿类课程。专业方向类课程总学分为17分。
此外,丰富了专业选修类课程。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电气工程仿真与计算》、《特种电机及其驱动技术》、《DSP原理及在电气传动中的应用》、《电机设计》及《电磁兼容技术》等特色课程,使可选的专业选修类课程总学分达到了21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选择,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
3.4课程实践拓展
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是支撑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场合的重要环节[4]。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传统实践环节已经不能适应现有培养要求,因此课程实践环节的优化势在必行,主要涉及实践领域的拓展和实践方式的转变。
在实践领域拓展方面,我专业响应“十二五”发展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号召,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十二五’综合投资”等经费的支持下,构建了工程电磁场与磁技术实践平台、牵引系统实践平台、潜油电机系统实践平台、纺织机电系统实践平台、电气工程虚拟仿真等多个创新实践平台和风力发电机技术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工业控制实验室等多个专业教学实验室,为丰富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接触更新的课程理论应用场合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在实践方式转变方面,除了通过购置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增强实践环节的可参与性、自主开发性、创新性等之外,一方面,成立各类兴趣小组、电子俱乐部等,建立校内的实践基地,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设计类竞赛,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开拓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学生到企业实习,深化对学生的工程意识的培养,及时掌握人才需求状况,促进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整,尽可能保持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一致性,目前我专业拥有与新能源、电气节能等领域相关的校外实践基地近20个。
4.结束语
通过对“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深入理解,结合我专业的特色优势,积极推动新形势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与优化,完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实验环节的创新性、与企业合作加强实践环节的工程性,从而使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满足国家、社会以及行业对我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讨论稿)[C]. 第三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05: 1-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2,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