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造型艺术论文范文

造型艺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造型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造型艺术论文

第1篇

辽西提线木偶的主要结构是由木偶头、四肢、提线和(句牌)提线版组成的,木偶身高2尺。提线木偶的头是用樟木或文理细密的椴木、柳木雕刻成型的。头内设有机关装置,通过提线控制,使嘴、眼、鼻、舌活动。偶头脖子上粗下尖,与笼腹结合,可随意摆动扭转,作出低头仰脸,左右侧倾等头部活动。

二、辽西杖头木偶

辽西杖头木偶的头部造型,是经过雕塑、翻模、阴糊、脱胎、打磨、上装置、化妆、上透视等工艺制成的纸质偶头。头与身子是用木制的命杆连接。命杆有两种:一种是直把式传统命杆;一种是手枪把式命杆。手枪把式木偶的命杆是在传统直把式命杆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木偶的双手是用木材雕刻制成。杖头木偶的手钎是连接在木偶的手掌处,翻转灵活。手杆是用铜丝制作的。偶体本身没有腿、需要腿的动作时,则另配腿,称为“打腿”。杖头木偶,保留了传统的打腿,并予以发展,有的木偶为了形象完整,将木偶的双腿与胸腔下端连接固定,另作一条与胸部颜色质地相同的布筒用于遮掩表演者的手背,这种腿部的处理方法,称为“挂腿”或“三条腿”。

三、辽西布袋木偶布

袋木偶由头、中肢和服装组成,布袋木偶的躯干上口连接木偶头,左右上角连接木偶手,布袋前片下端连接双腿,表演者手伸进布袋中,食指插在木偶胫的空腔里,中指、拇指伸到木偶左右袖管中,直接操纵双手,动作敏捷、准确无误,表演者的手就是布袋木偶的主体。近年来,为了丰富布袋木偶手臂的动作,改进了布袋木偶的结构,给木偶的双手装上手钎(类似杖头木偶的手钎),演员通过捻动手钎,可以作出很多动作。

四、辽西铁枝木偶

辽西的铁枝木偶身高90cm,制作材料与杖头木偶相同,结构与杖头木偶不同,由头、身体、肢体、头钎、股钎、手钎等组成。辽西铁枝木偶需要三人同时操作一个偶,演员站到木偶的身后表演,即:一个演员操纵木偶的头钎和股钎来完成木偶头与身躯的动作,另一个演员操作木偶的双手钎,第三个演员操纵木偶的双脚钎,这种铁枝木偶不需要在舞台上设帷幕,能够完整表现木偶的全身形体动作。

五、辽西杆式木偶

辽西的杆式木偶是辽西传人索万今经过多次研究和实验成功的。即:用一根4米长的金属细管做操纵杆,演员操纵暗藏的机关表演飞偶,飞偶在空中可以做转体、洒花等动作。此种杆式木偶为全国首创。

六、辽西卡通式木偶

辽西的卡通人偶是把木偶的外形套在演员身上,即演员的头、手、脚就是木偶的头、手、脚,这种卡通人偶,通常用来表演童话木偶剧中形体较大的动物,如《动物小乐队》中打架子鼓的大狮子,《猩猩与狐狸》中的大黑猩猩,木偶主持人《大公鸡》等。在辽西大秧歌中至今还广为流传的“大头娃娃”也是卡通人偶。

七、辽西人偶表演

辽西的人偶表演有两种。一种是软体大木偶。演员和木偶分别是戏中的两个角色,这种木偶与真人的比例是1:1,表演时舞台上无任何遮挡物。制作木偶的材料是采用泡沫海绵雕塑成空心头胎,脸皮是采用四面弹力的细纹针织布包在海绵上。演员与木偶表演融融为一体,并通过协调完成两个角色。软体大木偶突破了木偶表情的固定化。木偶幽默小品《爱》就由这种表演方式完成;辽西的另一种人偶表演是改良了杖头木偶的表演方法,演员由挡幕后走到台前,直接为观众表演,演员的表演不再受挡幕的限制,人偶可以直接交流感情。

八、辽西荧光木偶戏

第2篇

第一,蒙古族生活的历史地理环境

游牧民族常年逐水草而居,生活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与蓝天、白云、绿草、蒙古包相伴。所以,这些生活、自然环境元素最能激发出设计师的灵感。如,内蒙古博物院整体凌驾于周边的道路之上,突起的斜坡营造出一种蒙古高原的形象。主体建筑物是由两个椭圆形的、类似蒙古包造型的建筑物组成,并由一条长长的如同飘动的哈达的造型将两个主体建筑联系起来。两侧绿色的人造草坪给整个建筑物增添了一抹生机。

第二,蒙古族传统服饰

蒙古族在几千年的生息、迁徙中发展到现代,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如蒙古族大剧院,该建筑整体是由两个类似蒙古族男女头饰的圆形建筑通过如同飘动的哈达造型的玻璃幕墙连在一起组成的。建筑外部吸收了头饰中菱形交叉的网格状的线条形式,并且采用镂空的技术手段,将镂空处加以玻璃幕墙材质,使阳光可以照射到建筑物内部,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

第三,蒙古族传统图案纹样

运用传统民族图案是最直接、最简单,并且能在短时间内传达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的方式之一。如蒙元文化街,其建筑的外墙体采用蒙古族传统图案进行装饰。

第四,蒙古族传统文学著作

文学著作是艺术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创作。因此,从文学作品中寻找一些相关的设计灵感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如鄂尔多斯图书馆,该建筑设计理念源于蒙古族三大历史典籍,以中三本书的造型为雏形,每本书均以一定的角度倾斜,建筑物与其内部空间层叠,仿佛书页展开,体现了浓厚的书香文化特色。又因建筑本身就是一座图书馆,以书的造型为依托进行设计,更加明确了该建筑的指向性。笔者在进行田野调查的同时也对部分市民进行了口头采访,大部分市民都表示内蒙古地区有些城市建筑还是有明显的蒙古族民族特征的,起到了美化城市及体现地域性城市特征的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市民表示,有些城市建筑的民族性特征没有深度,只是做表面文章,没有深层次地表达出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内蒙古地区发展建筑造型文化

第一,发展地方建筑文化不能仅仅从地方建筑的本土化出发

建筑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我们在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精髓的同时,也要有选择性地借鉴现代国际的新思想、新动态、新技术等,结合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建筑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因此,在发展地方建筑美学的同时,要坚持与国际建筑美学接轨,真正体现出建筑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第二,体现建筑的民族特色

不仅仅要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符号,作为标签贴在现代建筑上,还要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域环境、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出土文物等各个方面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将其恰当地融入现代城市建筑,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

第三,建设地方民族特色城市,要将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城市文化要通过城市规划营造,而城市建筑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筑又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建设地方特色城市不能只是简单地在建筑上添加一些民族文化元素,而要通过城市规划营造整体的文化生态环境,全方位地展现民族文化特征。

三、总结

第3篇

第一,关于对称与连续的形式构成手法的运用。对称这一形式构成手段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这种手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单项艺术表现题材的单一。同时,在强烈的平衡感与稳定性中彰显了立体造型作品的完整性、丰富性以及当时人们在对立体造型艺术作品的认知中对于庄重感的期许。然而,单纯依靠对称的表现手法仍不足以解决表现题材单一的问题。于是,鲜卑人在其部分立体造型艺术作品中使用了今人所谓的“连续”表现手法。这种构成形式使主体形象按照统一秩序多次出现却又巧妙结合,同时配以装饰纹样或图案,共同营造出丰富、完整、庄重、美观的艺术构成形式。

第二,镂空的造型表现形式。鲜卑立体造型艺术作品中,有很多是为美观、装饰或象征身份而佩戴的饰牌,尤其是金饰牌。于是,镂空无疑成为其理想的造型表现形式。在节省材料、减轻重量的同时,镂空的形式要比实体浮雕的形式更具有空间上的纵深感,更容易与佩戴者融为一体,艺术效果生动而灵活。创作者对于对称形式的作品的镂空部位、形状、面积等把握得十分精准;对于非对称构图的、单一主体(或主题)的造型作品,其镂空部位的大小、疏密、方圆等对比、协调关系的设置与安排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且相当严谨的。

第三,意象造型与纯粹抽象图案的结合。这种造型与装饰图案相结合的艺术构成方式,在当时来说,有些的确是出于图腾崇拜或意在融入族徽、族标以表明身份,但其结合方式能够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一游牧民族的精神,也着实精妙。鲜卑先民在创作立体造型艺术作品时,除了关注主题与形式之外,也在努力追求新材料所带来的审美特征与装饰性。如黄金镶嵌宝石所形成的“金镶玉”的审美特质,在其常见的主题与独特的艺术构成形式下彰显出浓郁的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气息。从鲜卑立体造型艺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鲜卑先民对其所塑造的动物、人物形象进行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并具有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