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学教育期刊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中职内科学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执业医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全面推进,给内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在中职内科学教学中存在诸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不当,教学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临床实践相脱节,基本技能训练不足,临床见习、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内科学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存在的问题。
一、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临床实践相脱节
《内科学教学大纲》是内科学教学内容拟定的依据,其规定的教学内容一般多年不变.难以适应基本上每年变化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在教材方面,特别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采用的《内科学》教材,存在部分知识陈旧的现象,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不吻合;内科学临床见习是联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生人数剧增,内科学临床见习需求与医药卫生资源不匹配,使得内科学临床见习难以顺利完成,这已成为各医学类学校共同面临的困难。医学生只能在理论教学完全结束后,才能接触临床实践,出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不当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内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合理、恰当的应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社会需要的合格医药卫生人才中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学校为顺应时展,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但却存在盲目引用的问题。同时也很少对这些方法和手段进行效果评价和对比。
例如内科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是为了将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但很多内科学课件只不过是将原来的书稿转变为PPT等格式。教师讲述的仍然是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参与和接受。这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再如,有的学校将医学模拟病房、模拟人完全替代内科学临床见习。模拟病房、模拟人与临床实际情景仅仅是相似,实际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别,最根本区别是临床实践中存在生命的价值、内涵和意义。模拟病房、模拟人的过度使用.不利于人文关怀及“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理念的树立;同时,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临床见习、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临床见习、实习基地是内科学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教学场所,是医学生观察、模仿及理论联系实践的主战场。虽然,各医学类学校大多建有较稳定的各级各类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但很多都不够完善和规范:而且普遍存在学校与基地联系不够密切,临床见习、实习管理、学术交流、科研协作、疑难病例会诊等方面合作较少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基地教学意识淡化、带教水平不高、带教管理不规范等现象。
二、内科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引入病例的教学
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是:理论授课是先认定疾病,然后再对疾病的特点进行分析。而实践是面对直接以症状出现的病人,与理论教学相比是一个逆向思维过程。学生刚开始接触病人,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脑子里装着书本描述的各种疾病的表现以及病人的各种症状,却无法把它们进行整理、对比和归纳,不会把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对进一步的诊疗方案的制订更显得无所适从。为了帮助学生渡过这一困难时期,适时地引入病例教学:学生因摆脱了直接面对病人及诊疗环境陌生的紧张感,可以从容地对病例进行客观的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整个病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分析病例的特点,得出诊断,同时寻找鉴别诊断的依据,让学生以医生的身份进行诊疗.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以上病例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
(二)、建立模拟病房。采用模拟教学
一般临床见习,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往往仅是病史的采集及体格检查,而进一步的诊疗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对诊疗的效果更是无法直观,尤其是对一些危重病的抢救,由于情况不允许,就是实习阶段的学生也鲜有机会直接参与临床救治,因而学生的临床能力培训是非常局限的。近年来医学模拟教育的迅速发展,填补了这一缺陷。如果能建立一个模拟病房,引进模拟人,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将是非常有益的。笔者充分地使用模型、模拟人、学生标准化病人,真实地再现临床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面对模拟人的各种疾病状态,学生能以医生的身份进行诊疗和抢救,并能真实体会救治成功的喜悦,以及抢救失败、模拟人死亡的沮丧。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真实环境中所需要的临床思维、诊治、应变能力都具有相当良好的效果。
(三)、创造学生临床见习的机会
随着国人思想观念的改变,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导致见习带教教师寻找示范病例以及带教工作困难重重。因而医学院校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例如,可以寻找教学伙伴,创建新的教学基地。为了给学生增加临床见习的机会,多接触各类病种和病人,学校应该与其他医院及临床科室建立合作关系,拓展临床教学基地。又如,可以由理论课教师带教,实现教师一体化。由于理论课教师熟悉学生情况,理论课和实践课由同一位教师教学,可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主管医师虽与病人朝夕相处、关系密切,熟知病人的各种情况,但医院工作繁忙,常无暇顾及学生,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完成病史的采集及体格检查,收集到完整的临床资料,这对学生临床技能的提高有较大影响。
三、结语
总之,内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医务人员,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宜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国内外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创立的医学教育模式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然而,各地的学生状况及教学环境和条件的不同,也需要我们依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寻找适合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华云,内科学教学中的难点与先期机械记忆,[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2009
[2]马玲玉,内科学教学中临床实践的反思,[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2010
1.1样本来源
样本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版)。由浙江省出版发行的医学专业期刊共有25种,占浙江省科技期刊总数(115种)的1/5。涉及基础医学、内、外科等13个学科,数量最多的为综合类(4种),其次为学报类(3种)。刊期以月刊为主(12种),其次为双月刊(11种),半月刊和季刊各1种。
1.2统计方法
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版)为数据源,统计2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3项反映期刊影响力的指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同时,为客观评价期刊的水平,对以上指标用本期刊的指数/学科平均指数来进行纵向的比较,比值>1表明该指标高于学科平均水平。
2结果与分析
2.1浙江省医学期刊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它表征期刊有用性或显示度,与期刊影响力、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直接关联,是目前公认的衡量期刊尤其是同类期刊影响力大小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表2显示:浙江省医学期刊总体的影响因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因子/学科平均比值>1的期刊仅有5本: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303),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612),护理与康复(1.243),肝胆胰外科杂志(1.203))和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1.190),其余都在本学科的平均水平之下。从以上结果来看,除了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外,其余4本杂志均具有鲜明的专业学科特色,表明专业特色对提升杂志的影响因子具有较大的帮助;而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虽为综合类期刊,但其依托浙江大学雄厚的科研背景,使杂志的成长有了有利的环境。总被引频次可以显示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评价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浙江省医学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均值为1201次/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2次/刊),说明浙江省医学期刊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高于本学科平均水平的并不多,仅有4本期刊:中国高等医学教育(3.659),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581)),浙江预防医学(1.187)和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162)。有学者认为总被引频次与载文量相关,本文总被引频次/学科平均>0.6的13种期刊中只有2种是双月刊,因此浙江省医学期刊整体的总被引频次较高是否与其载文量较多有关,有待探讨。
2.2浙江省医学期刊基金论文比情况
基金论文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技期刊吸收学科前沿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因此也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的基金论文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8本期刊与学科平均比值>1,分别为: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温州医学院学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浙江医学和口腔材料器械杂志。一般来说,高校学报或者由高校主办的杂志依托高等学府,基金来源丰富,拥有较高的基金论文比的几率比较高,本文中除了《口腔材料器械杂志》和《浙江医学》,其余6种杂志均由浙江大学或者温州医学院主办,这2所大学均拥有较雄厚的科研实力。值得关注的是《浙江医学》作为一本地方性的医学杂志,拥有较高的基金论文比,充分说明其在浙江省医务工作者中的地位。
3讨论
3.1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体评价
目前,期刊的评价指标有10余种,其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基金论文比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虽然这些指标各有局限,但还是能够基本反映期刊的总体状况。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医学期刊以上3种指标的统计分析发现: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体水平偏低,影响力较弱,虽然在学术交流中有一定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吸收前沿学科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与国内的优秀期刊相比还有待提高,这与浙江省期刊的总体情况相似。但是也不乏亮点,一些期刊如《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等在其自身的学科领域内名列前茅,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
3.2提升浙江省医学期刊影响力的建议
3.2.1找准定位,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
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要在国内的众多杂志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寻求鲜明的特色和学科优势。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有着自身特色或者学科优势明显的期刊影响力均较强,如《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各项指标名列前茅,这与其是为数不多的医学领域中涉及高等教育的杂志密切相关,独特性和稀缺性导致了高影响力。另外几种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除了浙江大学学报,其余几种也都具有明显的“小而精”专业特色。因此,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需要编辑部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发展方向,同时也需要管理部门在政策层面上给予引导和支持。
3.2.2探索集约化的发展之路
2011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已明确科技期刊出版体制的改革的”路线图”,期刊的集约化发展已势在必行。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集约化有助于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如国内中华医学会的“中华”系列杂志,在医学领域里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浙江省主办的3本“中华”系列杂志中,除了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因办刊时间较短,一些指标略低之外,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和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在本学科领域中名列前茅,充分显示出“中华”品牌较强的竞争力。因此,今后可以结合浙江省医学期刊的特色或者学科特点,逐步整合横向和纵向资源,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医学期刊集群,通过集团优势提升期刊整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如刊名带有“浙江”的地方性医学期刊,因其强烈的地域特色,普遍存在影响力偏低的现象,而且一些杂志的学科和内容也趋于雷同,这些杂志是否可以尝试联合经营,优化配置,取长补短,通过团队的力量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集群,进一步带动期刊的整体发展。
3.2.3加快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27.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63.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科技论文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与思考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关键词 医学信息 搜索引擎 信息检索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Retrieve in Information Age
SHANG Hongyi[1], YIN Xianbiao[2]
([1] Jiangxi Dermatology Hospital Information Section, Nanchang, Jiangxi 330046;
[2] Jiangxi Radio & TV University, Open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046)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 to discuss research methods and steps to retrieve medical information network,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Cited the way the network retrieves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pth of the fa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 get medical informa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Key words medical information; search engi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医学信息检索是一个综合的技能,和医学、传播学和计算机技术主题密切相关,相互渗透。医学信息检索旨在建立和完善信息检索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服务模式的发展经验,探讨医学信息检索技术和方法,总结继承的高级文件管理和文献资料的使用规则。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数据信息量大,开发了不同的专业数据库,根据各种数据库的专业特点,有着不同的服务模式和检索方式。医学信息资源在网络上不同的存储形式,如何有效获取检索途径及方法对于医学研究工作人员和非医学研究工作人员都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1 医学信息资源
信息是用来描述所有事物和其属性状态反映的物理符号。医学信息是其中的一种,包括了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等内容,涵盖了医疗和保健信息的所有东西,人类疾病和死亡等所有事物的状态都是医学信息。医学信息是有别于任何其他信息的,统计数据显示生物医学期刊的数量是占了整个科学期刊的1/7。据统计,在互联网的所有信息中医学信息资源达到15%以上,在所有学科中居于数量之冠。在工作、生活当中,人们不断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产生了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的医学信息。为了使未来的人从中总结、获取经验,人们通过某些物理符号将使用这些医学信息记录在不同的载体上形成了医学信息资源。
人们在分享已有的医学信息资源这一宝贵财富的同时,使用它来为人类服务,然后生成新的医学信息。这些新的医学信息在人类各种实践活动中,显性、隐性地指导着医疗实践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网络医学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医学信息资源形成一个有序化的整体结构。然而,庞大的医学信息资源和人们所需的具体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矛盾,所以必须使用搜索工具和检索技巧才能获得特定有效的医学信息资源。
2 网络医学信息资源检索的途径
2.1 国外搜索引擎
2.1.1 Medline数据库
Medline数据库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花费300万美元设计、开发的第一个大规模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完成于1964 年,也是第一个基于计算机,将检索服务提供给广大市民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物医学数据库,是MEDLARS系统30多个数据库系统中最大的一个,是目前用户数量最多,使用最频繁的生物医学文献计算机检索系统。1971年底,Medline数据库网络系统正式上线,用于远程医疗资讯中心在线搜索,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在线医学文献数据库。1997 年以来,Medline数据库一直对个人免费开放,该数据库收录文献约有88%是全英文版的,数据库涵盖了从 1950 年到现在的各种有价值又系统的生物医药与健康医学文献。大多数的搜索引擎都可以检索到Medline站点的内容。Medline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优秀又十分实用的医学专业数据库,包括了大量的作者、题名、摘要、目录、正文。包含了全球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600多种生物医学期刊。但是该数据库有两个缺点:(1)有部分文献是收费的。(2)大部分文献格式为PDF。这两个缺点会影响用户的检索,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站点进行元搜索,结合其他医学专业数据库的优势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1.2 Medseape
Medscape是目前最实用的综合性医学搜索引擎。美国公司Medscape公司1994年研制,1995年6月投入使用,由功能强大的通用搜索引擎AltaVista支持,可检索图像、声频、视频资料,至今共收藏了近20个临床学科,拥有会员50多万人,临床医生12万人。Medscape是Web上最大的免费提供临床医学全文文献和继续医学教育资源(CME)的网点,提供根据疾病名称、所属学科和内容性质(会议报告、杂志文章的全文或摘要等)的英文着个字母的分类检索(The Medscape Index)。
2.1.3 PubMed
PubMed是一个不需要注册的免费网站。由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2000年4月开发的,基于WEB的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它是NCBI Entrez整个数据库查询系统中的一个。但是该系统只提供作者、题名、摘要、目录并不包括期刊论文的全文,但可能提供指向全文提供者(付费或免费)的链接。
2.2 国内搜索引擎
2.2.1 中国医院知识仓库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是专门针对生物医学领域量身定制、开发的专业医学信息数据库。据官网统计截止2013年3月,《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我国公开出版发行的医学类现刊1432种,过刊691种,医学相关期刊5600多种, 120种刊被SCI、Medline等收录。累计收录文献量超过900万篇。《CHKD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80家医学院校以及300多家其它院校,其中为独家博硕士论文供稿单位共计208家,文献总量超过30万篇,年更新量达30000篇。《CHKD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论文集5437种,年更新9万多篇。《CHKD报纸全文数据库》收录报纸15种,相关报纸1000多种,年更新3万篇以上。
2.2.2 万方医学网
万方医学网是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内医学权威机构、医学期刊编辑部、权威医学专家推出的,面向广大医院、医学院校、科研机构、药械企业及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医学信息整合服务链接全开放平台。一是针对医院的科研需求,提供科研支持、成果管理、学术推广、医患教育四个方面的信息服务;二是针对药企推出学术推广卡、学术专题、学术监测等信息服务;三是针对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提供服务。
3 总结
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医学的进步搭建了一个共同攻破疑难病症的无国界医学组织平台。医学信息检索已成为国内与国际医学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在网络上提供功能强大的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在互联网使用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检索医学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步骤,才可以迅速找到用户需要的信息,再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率。但在信息检索过程中,检索方法很重要,同时检索经验也很重要,需要我们平时的搜索过程,总结检索方法,积累检索经验,提高检索策略,旨在尽可能的提高检索效率。
参考文献
[1] 付爽,乔欢.国外网络医学健康信息资源利用行为综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12.
【关键词】普通外科、面临挑战、外科医生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70-02
引言:
普外科发展到今天,学科方面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同样是挑战重重。外科医生不但要面对繁忙的临床工作,还要对患者的生命负起全部责任;面对不断更新的医疗器械、治疗方案要不断进行潜心研究才能够对其略知一二。加之我国现在医疗体制尚不健全,很多医生还面临着民事的纠纷,尤其是普外科医生。所以,我们可以想象,新世纪摆在普外科医生面前的压力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医生要剖析疾病的客观现象,也要剖析自己,只有这样,面对较大的压力与挑战时才能够从容不迫。
1普外科医生的特征
在普外科工作的医生,经常遇到的都是需要进行手术的病症,病情一般比较严重。需要医生尽快作出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案:外科工作强度大.且有较大的风险、医生所承受的精神压力较大。扎在系那是生活中表现为性格开朗、直率、豪放;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观能力、判断能力较强;遇事果断、自信、干净利落、雷厉风行:善于及时总结经验。但是恰恰是这些性格特征使得医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有事会导致不好的结果产生,如有时过分依赖自己的经验而容易轻率或武断地作出决断:重视手术、轻视理论现象较普遍:大多数外科医生思维定势较强.遇到特殊情况难以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对于已作出诊断的疾病.外科医生尤其是低年资的外科医生.缺乏应有的判断能力.不敢否定或过分依赖于原有诊断。
2普外科医生面临的主要挑战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不断发展的新兴阶段。当然普外科也不例外,与前几年相比,现在普外科遇到的病人、病情都已不在一样,更重要的是患者对于医生的要求更高。所以,作为普外科医生就一定要去学习很多新的技术,将有新的课题需要去研究、新的问题需要去解决。作为普外科医生,应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以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病人的需求。
2.1普外科的压力大于其他科室
如上所述,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医疗实践的高风险性。要求外科医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即要勇于为病人承担责任和风险,还要有很强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在精神压力上,普外科医生要比其他科室的医生更大些。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并不健全,存在外科医生收红包的情况,这对于普外科医生来说,是一种无言的伤害。人们时不时的就会戴着有色眼镜看这样的医生,这给普外科医生在心理上也带来一定的压力。最后是经济上的压力,随着普外科领域社会化、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该学科在医学环境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为使普外科在经营范围内有一席之地,医院与医院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自然地参与了激烈的医疗市场竟争。甚至有的私立医院为了吸引病人,高薪聘请知名医生坐诊,使得基层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大大浪费,导致医疗事业畸形发展。而基层公立医院福利待遇一般,有限的医疗资源,残酷的竞争,也给普外科医生在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2医学模式的改变同样是一种挑战
来自病人(家属)的意愿、社会价值要求与医学原则的矛盾等,使得外科医生在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根治性手术的规范化程度、疑难重病例的治疗勇气上,以及对出现的并发症和非理想后果的解决等,都提出了新的问题。甚至会令外科医生感到十分棘手和困惑。仅依此还不够,因为一个外科医生智慧与技能的发掘,以及处理问题的本领和艺术,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
2.3多元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终身挑战
首先,对于普外科医生需要拥有终身的学习能力,一个医生的职业生涯往往超过30年甚至更长,毕业后开始工作只是医学教育的开端,要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坚持终生学习,才能做一名好医生。在具备学习能力后还应该培养自己的接受能力、表达能力、感知力。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必须学会医患沟通的技巧。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对患者的问题有很好的感知力,只简单几问就能抓住要点。此外,要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医生要积极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用于临床实际.把握疾病产生过程的基本规律.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有的放矢。另外,必须要有体现全科医学的能力,掌握医学的多方面知识和技能,要重视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和经济环境,不仅要治疗患者眼前的疾病,还要考虑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回归社会的问题。
2.4达到医生的最高境界更是一种挑战
在职业道德上,恪守医德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唐代孙思邈就曾有名句写到“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另外,所谓“医者父母心”,作为医生以人性的关爱、宽容的理解、艺术的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并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与医护关系。在团队合作中,上级对下级应正确领导,下级应对上级充分信任,相互理解、完成多人的合作。
总之作为普外科医生要达到最高境界应遵循“学――终生地去学,多方面地去学。干――作风踏实.深入其中。思――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进――谦虚谨慎,不断进取。”的思想,这对于普外科医生甚至所有医生来说都是一生的挑战。
3结语: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普外科医生所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但是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普外科医生都应直面挑战,迎难而上。
参考文献
[1]万江华.靳风烁高学历青年外科医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探索;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19-01
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本专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使得医学课程多、学时高、学生负担重;由于专业面过窄,课程设置过细,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新世纪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又因为医学是生命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人,医学人才培养更具有科学性和严肃性, 造成了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偏于谨慎和保守,因此使得教学改革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所以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打破常规,用新的教育模式、新的管理机制探索医学人才培养的途径,并以其成果示范来促进我校医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使广大师生增强了改革创新的意识,人才竞争的意识,转变教育模式的意识,认识到医学教育必须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变过窄的专业教育为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掌握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时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工作,具备终生学习和进一步深造的扎实基础和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2.培养实施过程
2.1 领导重视,制度保障。为保障"教改班"的顺利实施及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教改试点班的领导小组,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围绕着 " 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 医学生素质教育", " 医学课程体系优化"等专题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各分管校领导多次召集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等部门就教改班学生学习生活、奖励资助、就业考研等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方案。
2.2 改革特色及主要措施。根据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才素质的要求, 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强化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融合,增加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建立以"基础临床贯通,全程临床实践"为主的"能力为重,实践育人"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1)基础与临床结合,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多次接触临床;在临床教学中渗透基础教育。实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挑选一名专业班主任,带领同学们进行"早临床"、"多临床"学习;同时配备专门年级辅导员,引导、带领同学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保证学生第二课堂效果和学习生活质量。(2)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同情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增加人文关爱、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3)注重医德教育和实践创新训练的全过程培养。为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医生职业的责任、使命理解,提高职业坚定性和自身综合素质。社会医学实践活动贯穿五年的始终,加强社会医学教育,树立早实践观念。创新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模块,探索"全程临床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4 )进行科研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培养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将科研促教融入医学生教学活动当中,通过科研兴趣小组,大学生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给予"教改班" 足够的支持,提升学生科研素养。(5)加强选修制和建立辅修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横向有机整合与纵向衔接,探索构建了"基础临床贯通"的新型课程体系,增加专业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综合类课程,以解决传统课程体系学科繁多、知识重复、前后期脱节等弊端。(6)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的实验,开展以病例为基础的课堂讨论;编写病案汇编。重点采取小班、小组方式开展教学,鼓励应用PBL、TBL、CBL、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倡通过学生自我评估,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
2.3 培养模式。培养模式为学年学分制培养模式,学生按照教学进程表修读学年学分。专业教育贯彻《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精神,主动适应医学教育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将主要的必修课分为六大课程群,即:思想道德修养、自然科学、生物医学、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课程。
全学程5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5年,为基础学习阶段。此阶段在校内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自然科学、生物医学、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公共卫生等课程。
第二阶段:2.5年,为临床学习阶段。此阶段在医院学习临床医学课程1.5年、毕业实习1年。
教改班遵循"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以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对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6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各门课程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人文精神培养。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加强自学能力、临床能力、外语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将以往"以学科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在保留学科总论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纵向和横向的课程内容整合,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为9个系统模块。
3.发展前景
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涉及到理论问题, 更是一项重大的实践工作,它贯穿高等医学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教改班"的研究改革和实践,建立健全了临床医学专业管理制度,尤其是完善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了一支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理论教学团队和实验教学团队;完成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的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建立了以综合素质提高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的培养,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实践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现无缝对接。重新调整课程设置及加强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促进教改试点班工作日趋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4-0158-02
日本是亚洲医学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在医学英语教学,即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s)教学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尤其是日本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在日本乃至亚洲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军地位,该校JPatrickBarron教授在国际EMP教学领域享有盛誉。本文对该校EMP教学相关情况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对我国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有所启迪。
一、日本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的主要特色
1课程设置内容全方位、各学年全覆盖
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课程既包含词汇学和专业文献阅读等初级课程,也包括EMP综合课程。初级课程以《Building a Medical Vocabulary》和其自编教材为主要学习资料,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医学英语术语;综合课程分为专业术语、临床概念、医学会话和阅读四大类,涵盖了临床医学20余个专业领域。“专业术语”课程包含日常英语释义和专业定义;“临床概念”课程包含人体器官系统日文、英文要点释义及问题解析;“医学会话”课程主要内容是医患对话练习;“阅读”课程安排学生研读英语为母语的专业人士撰写的医学论文。在新生入学时组织英语分级考试,结合考试成绩开展英语分级教学。一至四年级的EMP课程均为必修课。一年级每周开设常规英语课2课时和EMP课程l课时,主要开设英语视、听、说和高级读、写、译等通用课程和EMP词汇学。二年级全面进入EMP教学,不再开设通用英语课程,每周1课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专业常用医学英语词汇,熟悉医学英语词汇构词法知识,培养学生在医学专业共性特征领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三年级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发展前景和学术研究前沿,把英语国家有代表性的医学期刊论文摘要作为主要教材,分专业进行选读。四年级重点开设医学文献阅读与翻译课程,开展分科教学,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翻译医学文献。五、六年级EMP为选修课。五年级学生主要在综合医院轮转实习,增设了医用口语和医学科普演讲等选修课,使学生不仅能听懂以英语为媒介的医学专业课程讲座,而且能够自如地使用英语参与医学专业学术会议讨论,发表学术演讲,掌握医学论文写作技巧和各类病历、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六年级主要针对志在从事科研工作、发表英文论文的学生开展教学。除正常教学外,每月针对研究生举办一次学术讲座。讲座主题包括生物医学杂志投稿统一要求、在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上发文的技巧、如何做口头报告等。
2教学组织形式灵活新颖、突出互动性
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以学生医学英语掌握程度为参照,采用“分水平小班教学法”,将学生分成A、B、C、D、E、F六组,每组18名学生,配备6名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生综合交际能力的培养。再比如,借鉴和采用爱丁堡大学推出的“三人小组法”(“Triads”),将三名学生编为一组,要求学生阅读论文后认真做出笔记,然后学生A向学生B口头描述论文摘要,学生C聆听,学生B可提出问题,然后学生B再向学生C转述论文摘要,由学生C判断学生B的完成情况,依此类推。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体验和参与,既锻炼学生阅读、记录以及口头转述阅读所获信息的能力,又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力和涉及第三方的提问能力,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还十分注重参与性和互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定期播放英语原版系列情景剧,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对医药文化背景知识有更直接、更深刻的感观认识外,还模拟国际医学会议、专家访谈、演讲、诊断对话等方式设置情境,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鼓励其融入场景自然发挥,提高医学英语听说能力;还利用具体病例,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病例分析,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课堂教学之余,鼓励学生多参加各学科教研室的专题英语学术活动。学校请国外留学回来的教师进行学术讲座,或定期安排留学生与本校学生进行沟通联谊,还积极组织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戏剧表演、有学科特色的英语角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巩固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提高EMP实际应用能力。
3教材更新快、针对性强
东京医科大学医学国际交流中心负责研发EMP教学资源。他们不仅积极推广、使用传统EMP教材,而且还更新和推广最新教材。仅近几年就先后出版、引进、编译了大批与EMP教学相关的外文教学资料。比如,《医学英语沟通》、《医师英语》、《论文投稿统一标准》等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匈牙利Pecs大学Maria Gyorffy教授撰写的《医师英语》,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模拟医患对话,对重要医学术语给予注释,同时,还重点向母语不是英语人士介绍英文论文写作技巧,内容涉及到论文撰写、投稿要求、处理同行评审意见及如何选刊等,应用性很强。此外,东京医科大学医学国际交流中心还在日本教育文化体育科学技术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发了亚洲首个全英文EMP教学网站,即wwwemp-tmunet,该网站免费开放,随时可以在网上查找到最新的EMP教学资料。网络教学资源和传统纸质教材的有机结合,不断丰富着东京医科大学的EMP教学资源,也使学生的学习资料更加新颖、多样,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东京医科大学自编EMP教材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因人制宜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取舍,满足个性化学习和专业发展需要。比如,为三、四年级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只选取英美人士撰写论文的介绍部分,而这一阶段学生很难读懂的讨论部分,就将其弃之不用,较好地实现了“因材施教”。
4考核评价侧重实用性、实际效果好
东京医科大学对学生EMP掌握程度和应用情况的考核评价更加侧重实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考核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方式与日本医学英语水平考试(EPEMP)基本一致,都注重综合考查听说读写及专业英语运用水平,全面考核学生应用英语获取医学专业信息和进行医学专业领域交流沟通的实践能力。
在具体操作上,东京医科大学EMP考核将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和水平分别进行测试。根据难易程度不同,EPEMP共分四级。四级主要测试医学术语及医学英文文献阅读;三级在四级基础上增加了听力测试;三、四级测试不涉及医学知识,但一、二级却要求考生具有相当的医学知识;二级拟就医学学术论文撰写、英语口头报告、和同事探讨医学问题以及EMP教学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测试;一级测试医学国际会议的主持以及医学杂志的编辑能力。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着力突出EMP分级考试在英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比重的做法,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EMP教学导向,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日本医学发展的标准化和国际化。
5人才培养方式多、师资来源渠道宽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十分注重EMP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学术交流、积极引进、开展合作等多种方式,努力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早在1993年,东京医科大学JPatrick Barron教授就积极发起成立了医学口笔译协会,成立该协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积极组织学术活动、开展学术交流,从中发现和培养EMP教学和科研专家。近年来,还先后发起成立了医学英语交流研究协会和国际医学交流协会等多个学术团体,通过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发现和培养了大批EMP教学专家。同时,东京医科大学国际医学交流中心在EMP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向在职医学英语教师推荐爱丁堡大学的EMP暑期密集课程,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和培训机会;积极同非医科院校英语系开设医学交流课程,培养更多的EMP教师后备人才;采取教学和临床相结合的模式,安排EMP教师和临床医生开展医院、学校双向交流,使双方在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实践看,近年来东京医科大学采取的一系列培养引进EMP人才的举措有效拓宽了师资渠道。目前,一、二年级的EMP教学工作除了由英语教学部和少数几位熟练掌握英语的医学专家承担外,主要由医学口笔译协会中的专业医学翻译人员承担;而三年级以上各学年的EMP课程则由英语教学部和国际医学交流中心共同承担。
二、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对我国医学院校的启示
1在设置课程上,要体现“差异性”、强调“针对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仍然是通用英语,即“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一统天下,EGP与EMP课程学时比例严重失调,EMP教学内容差异性和针对性差,与学生医学专业知识严重脱节,因此,亟须参照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成熟经验和做法,按照不同年级和英语实际水平分别确定阶段性教学目标,建立针对性强、课时量足、实效性高、差异性明显的EMP课程体系。
2在教学方式上,重视“参与性”、遵循“规律性”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所以,除了安排必要的理论学习内容之外,还要注重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3在教材选用上,要坚持“丰富性”、确保“时效性”
不仅要选用和推广国内名牌医学院校相对成熟的EMP教材,还要积极引进英语国家有代表性的EMP教材,精选医学专业期刊中优秀的学术论文安排学生研读。还可以借鉴东京医科大学的做法,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系统编制EMP实用教材,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优化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和生动。
4在考核评价上,要突出“实用性”、发挥“导向性”
一直以来,各高校把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过级率作为英语教学的主攻方向和评价学校、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EGP课程设置比重过高,EMP教学处于不断萎缩的尴尬境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实际沟通交际能力十分薄弱。因此,亟需借鉴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协会组织医学英语水平考试的做法,在我国医学院校中模拟开发医学英语水平考试,使其在医学院校逐步取代CET6,成为全面考核评价学生在医学领域应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手段。
5.在队伍建设上,要强化“专业性”、兼顾“多元性”
必须抓紧制定EMP教师培训长远规划,加大对现有EMP教师培养的力度,解决他们只懂语言、不懂专业的问题;积极组建EMP社团或协会,加强国际、国内EMP教学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发现和引进高素质EMP教学人才;积极聘请从事医学英语翻译工作的自由职业者从事兼职教学;在医学专业教师中选拔英语好、专业强的教师,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EMP运用能力和水平,与现有英语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承担EMP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吕桂,梁平聆听来自邻国同行的声音——东京大学医学英语教学评析[J].中国外语,2009(5).
[2].
[3]http://wwwemp-twu.jp/about/?id=1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医院
[中图分类号] R0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b)-0130-04
Discussion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in the hospital
LONG Li1 KONG Jianqiong2
1.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 2.Hypertens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or an example,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main aspect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cluding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hardware facilities, tutors and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Through the change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 the hospital, it is illustrated that cooperative education can promote sound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system, teaching infrastructur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mode reformation. Thus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who become the high-level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of adapting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the hospital is promoted b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Key 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education; Hospital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已有十余年培养研究生的历史。医院于2010年10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等多部门联合批准为首批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同时也为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 健全研究生管理体制
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在权责明晰、制度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体制[1]。研究生教育在我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不断健全管理体制,保障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顺利开展。医院设立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临床教学发展、改革和管理进行咨询指导、评议审议和监督检查。在高等院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为医院学位工作的领导机构,开展医院研究生学位评审工作。结合我院特色及国家、大学的研究生培养要求,医院制订了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和研究生培养规范。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研究生培养通常采取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大学宏观管理,下放权利,赋予医院培养研究生的主要职责,使得医院研究生培养的自相应加大。我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院内采取“三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即通过医院―教研室和科室―导师三个管理层面完成医院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医院指定1名副院长负责领导研究生教育工作,下设科研教育中心,配备高学历专职研究生管理人员,并成立20个教研室,固定教研室和科室兼职研究生秘书,使研究生培养工作能够规范、有序的开展。导师则从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学习、临床能力培训、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和指导。为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医院和大学正在建设校院研究生二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平台将有利于在管理人员、导师和研究生中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彼此沟通。
2 改善教学基础设施
硬件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物质保障,自我院被批准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以来,政府、大学和医院十分重视基地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教学环境,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研究生住宿环境,实行免费住宿和宿舍免费上网,使研究生在宿舍即可进入医院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加强医院图书馆建设,增加馆藏书量,改善文献检索室和电子阅览室环境,与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医学图书馆建立图书资料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给每位导师配备教学专用笔记本电脑,以供研究生使用。在临床科室设立示教室和多媒体会议室,为研究生教学实践提供场地。购买临床教学设备,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临床能力模拟考核基地,设立模拟病房和模拟门诊,满足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的需要。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筑面积7860 m2,重新规划改建后的临床技能训练室有15间,拥有体格检查模型、急救模型、穿刺模型等多专业多技能模拟训练模型,可同时接受120人培训和考核。医院还为研究生免费开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各级实验室和研究所的建设,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共享实验室和科研合作平台,为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创造条件。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除靠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人才软件。导师队伍是切实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2]。我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93人,他们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大学重视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基地导师遴选条件和管理办法,在导师遴选中不但突出专业技术能力、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而且注重思想道德素质。我院被批准为基地后,新增兼职博士生导师6名及兼职硕士生导师36名,其中65%为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平均年龄为41.8岁,45%的导师有博士学位,具有外校学缘的导师占39%,说明新增导师队伍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较合理。导师的学术造诣、教学技巧、医德医风以及人格魅力对研究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3-4]。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学和医院定期举办导师培训会。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导师培训会,使新增导师明确自身职责和研究生培养体系,使老导师把握研究生教育形势,转变培养观念,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医院建立了以动态评估和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导师队伍管理体制,对导师的学术贡献和研究生培养业绩做出及时、公正、合理的评价,奖惩分明,打破导师终身制,激发导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推动基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此外,医院还重视导师梯队建设,在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导师小组负责制和副导师制,将临床能力强、有科研创新意识和带教热情的年轻教师吸纳到导师小组和副导师中,通过协助指导研究生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导师遴选的后备库,保证了医院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4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
自2009年开始,以扩大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为标志,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进入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阶段[5]。而且,全球医学教育改革也提出以系统为中心,确立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要求[6]。为顺应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医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临床医生岗位的需要,医院利用临床资源优势,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基地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育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4.1 组织研究生岗前教育和专题教育
岗前教育是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奏,是基地研究生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包括入院教育和入科教育。入院教育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内容包括医院人文教育、规章制度和培养模式、医德医风教育、医疗安全和法律法规、医院感染注意事项、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科研选题和设计、计算机信息技术、临床实践能力等,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科室。入科教育由临床科室组织,内容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科室概况、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及医疗活动中的注意事项等。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岗前教育,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进入角色,适应临床学习和工作。
除集中的岗前教育外,医院还为研究生举办各类专题教育讲座。医生面对的是社会人,不但要治疗躯体病痛,而且要抚平心理疾患,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为其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因此,医院加强了对研究生人文社科知识的教育,定期开展医患沟通技巧、心理知识、伦理知识、医院文化等讲座,使研究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塑造其人文精神,提高其职业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4.2 加强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
临床能力培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和基础环节,其强弱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硬标准[7-8]。而且,临床能力培养也能突出基地培养研究生的特色优势。我院是原卫生部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训定点医院,有开放床位2750张,设分院2所,社区门诊部1个,年门诊诊疗人数170万余人次,年出院患者12万余人次,年手术7万余例,病源充足,能为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提供丰富的资源。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包括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分为二级学科轮转和专科临床能力强化训练两个阶段。近两年,我院招收的研究生50%以上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临床能力相对薄弱,教研室和导师针对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轮转计划,实行因材施教。医院为确保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质量,每个临床科室设研究生教学秘书负责其日常管理,由临床业务能力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担任研究生带教老师,使研究生在轮转期间也有专人负责。科室带教老师重视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辅导研究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阅片、检查报告单分析、诊疗、病历书写,采用专业知识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手术操作演示等方法,对研究生进行充分、系统、规范的临床综合能力培训,促使其把书本知识转变成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医院还限制研究生管床位数量,使其能精学细学,不致成为科室的免费劳动力。临床能力考核是检验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效果的关键,分为出科考核、阶段考核和毕业考核,采取理论考试、实践操作与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出科考核通常在本科室完成,而阶段考核和毕业考核分别在医院和大学的考核基地完成。为保证考核质量,医院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和标准,将考核贯穿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训的全过程,以此检验研究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师的带教水平。医院每年还组织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专题培训、参加临床技能大赛,以此促进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
此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和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从今年开始在部分研究生中试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这为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和成就未来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也促使医院不断加强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
4.3 重视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
教学能力培养对于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研究生建立更加系统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对提升临床能力具有辅作用,对提高培养质量至关重要[9-10]。长期以来,医院忽视了对医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致使研究生毕业后不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不会进行临床示教和讲课。医学是一门传承并不断创新的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只有具备良好教学能力的医师才能使医学教育得以延续。成为基地后,医院重视了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使他们掌握医学教学工作的实际技能。医院要求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必须在听课、集体备课、撰写教案试讲后进行。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本科生的临床见习和实习,讲授示教课程,进行教学查房,进而组织简单的病例讨论;也可以参与科室的小讲课、通过讲授临床理论课程等形式完成。基地还采取观摩教学、示范教学、教学比赛、教师听课等方式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另外,对研究生教学能力的考评也势在必行,有待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建立。
4.4 研究生结合临床进行科学研究
高水平临床医师的培养,不仅包括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包括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11]。无论是科研思维的建立,还是创新思维的培养,都离不开一个有利于研究生学习和锻炼的环境[12]。医院着力构建以临床应用研究为主、应用基础研究为辅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研成果产出、转化和应用。我院拥有1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国家及自治区级医学中心、8个自治区级医学研究所,这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2013年我院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3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67篇,获得科技进步奖12项。研究生创新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中,科研训练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也需要临床研究训练[13]。基地侧重研究生科研基本功的训练和科研基本方法的掌握,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结合科室特色和优势,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与临床实践脱节。课题来源广泛,类型多样,涉及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包括调查研究、经验总结、随访研究、实验研究等。经常而广泛的学术交流促进医院的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14]。基地研究生在科研训练的同时,还要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参与研究生学术论坛,开阔学术视野,拓宽科研思路,激发创新潜能。而且,我院还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和各级课题,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15]。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基地还经常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研讲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题也进行开题、预答辩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过程监控。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现形式,所以,医院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一般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完成。
综上所述,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医院的人才储备能力和社会声誉,促进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晓霞.校院二级管理制度下如何强化学院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职能――建立校、院、系、导师四位一体的管理网络[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78-279,146.
[2]胡伟力,陈怡婷,陈地龙.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 11(1):18-20.
[3]王瑛,邹小莉,李慧,等.临床教学医院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3):222-223.
[4]李成峰,南涛涛.论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模式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4(3):262-264.
[5]赵冬梅,赵黎明.依托行业优势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研究生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28-31.
[6]Frenk J,Chen L,Bhutta ZA,et 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 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J]. Lancet,2010,376(9756):1923-1958.
[7]陈琪,沈春明,陈地龙,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五大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3, 42(13):1555-1556.
[8]滕怀金,郭建刚,王萍,等.医院办学模式下医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点的建设与评估[J].中国医院,2013,(2):71-72.
[9]李,谢炜.培养医学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尝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779-779.
[10]祖雅琼,陈洁莉,李丽剑,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天津市15所三级医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7):526-528.
[11]刘晓黎,王晓玉,王远,等.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途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54-156.
[12]石微微,任依,顾艺星,等.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思维及创新精神的培养[J].中国医院,2011, 15(10):65-67.
[13]王光花,李铭,李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质量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37-40.
[14]王瑛,邹小莉,李慧,等.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医院发展关系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2):284-286.
[15]卢弘.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职业素质培养[J].中国病案,2010,11(1):64,封3.
(收稿日期:2014-02-26本文编辑:苏畅)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院内科研项目(编号20130257)。
[作者简介] 龙丽(1976-),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与医院管理。
本刊教学研究栏目介绍
探讨医药院校的教学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主要包括医学院校教育改革与现状、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成果探讨、名校文化建设等内容,以及医药院校和医疗科研单位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在探索医学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做法及其效果,同时也对国内外针对医学、药学院校的学生教育及广大医药工作者的继续医学教育的教育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须附中英文摘要,英文表达要规范准确,符合医药英文学术论文表达习惯。标引关键词4~8个。参考文献的引用数目应不低于13条,且近两年的文献应占30%以上。
来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邮政编码:100025
电话:010-59679061
关键词:PBL;病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60-02
近来,PBL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对医学教育的改革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的医学教育也受到的较大的影响和冲击。病理学作为医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理念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国内外许多医学院校正在研究PBL教学法的概念和深层次的意义,一些院校或许即将做出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全面接纳PBL教学法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因此,作为医学教育者深入理解PBL教学法的内涵及其优缺点显得尤为重要。
一、PBL教学法的内涵
PBL是一种最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使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PBL教学过程中,学习是由学生主动完成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仅仅起到指导和促进的作用。
当代PBL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的使用是1960年末在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开始的,随后传播到世界各地[1]。PBL教学法通常采用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学生是在分析典型病例的过程中学习基本科学知识;二是学习过程受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并且学习的过程是以多种形式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这时可能又会出现新的问题,然后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可以向老师和同学们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于是下一节课就会以新的问题为中心了,老师和同学们需要一起准备材料来完成这个学习过程。
二、PBL教学法的目标
在医学教育中,PBL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三个:第一,学生必须掌握传统教学方法要求的生物医学知识体系;第二,学生必须学会在诊疗过程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第三,学生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习惯和技巧[2]。在医学教育中,我们必须遵循一个最基本的规律,就是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中心的内容只有一个,即学生必须学会这门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否则这种教学方法必然是不合格的,必定不能通过各种行业内的教学评估而受到摒弃。
在PBL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各种医学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所学的知识,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以解决某一个问题为目的,需要参考教科书、去图书馆查找相关文献,以及使用多种媒介来获取所需的知识,自然地就培养出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可以终生受用。
三、PBL辅导教师的作用
PBL辅导教师的作用与传统老师的作用有着巨大的差异,其最基本的作用是确保学生们在设置好的课程内进行自我学习,而且能够识别学习过程中引出的问题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是否对学习产生影响。当然,在上课之前,PBL辅导教师应当熟悉案例,制定学习的基本规则,并且能够确认在指导前后学生个人或团队在规定的课程设置内自我学习的效果。PBL辅导教师在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学生们也期望辅导教师能够监控小组学习的过程和进程,帮助他们提高自己学习的意识。辅导教师们也应当被鼓励来反映自己在PBL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并且清晰地向学生们阐述自己的想法[4]。
四、PBL教学法能否提高知识基础和临床技能
这实际上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难以回答的问题。Colliver等认为目前尚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可以说明PBL教学法可以提高知识基础和临床技能,至少是在量级的提高上不能提示它可以从PBL课程中实现。然而,Richard Butler等则认为Colliver等的研究结果主要基于考试成绩和临床技能评价得来的,没有包含理解力[1]。Farrow和Norman则认为使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去比较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结果或许是不合适的,因为对知识的理解力仍然无法体现。目前,很难找到对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的合理的、分析结果有说服力的文献,Albanese和Mitchell的研究指出在医学院校中实施PBL教学法有它的优势,同时缺点也十分鲜明,因此使用时要慎用,这种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每一所学校或每一个人。
五、PBL教学法的优点
首先,PBL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更为自然一些,这种教学方法包含许多内在的激励功能。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均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去准备下次课所要讨论的内容,并且掌握它,这个学习过程是主动的、自愿的,没有人去监督,因此学习的氛围更为宽松一些。其次,PBL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风格比较随意,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们可以使用教科书、专著、期刊论文或其他多种资源进行学习,不用拘泥于传统教学中课堂上教授们强调的内容,从而使得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再次,PBL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师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时间,并且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更趋于平等,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更好的交流。
六、PBL教学法的缺点
首先,PBL教学的准备和实施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Donner RS等报道采用PBL教学法,教师的工作时间要比传统教学法多4~5倍,而且这种时间的花费不会随着学生数量的改变而改变。其次,学生的教学成本较高,并且每个学生的教学成本基本上是固定的,它与学生的数量呈正比。因为,每组6个学生需要配备一位教师,这个是恒定不变的,一组内的学生数量过多会影响教学效果,故不能通过增加每组的学生数量来降低教学成本。再次,实施PBL教学的教师需要进行规范性培训,以保证PBL教学的质量,这无疑会增加学校的运营成本。
七、PBL教学法对病理学教学的影响
PBL教学法施行后,临床和临床前期的学习科目需要被重新整合,导致一些独立的学科就没有了,并且一些事实性的知识内容也会减少。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新的形势下学生们需要采用新的学习方法获得病理学知识。第一,病理学被包含在所有相关学科的案例场景中,通过特殊的学习模块让学生进行病理学实践学习,包括外科标本的病理检查和尸体剖验,开展病理学详细知识的学习,并要求撰写相关知识的论文,毕业时个别学生还可以将病理学作为职业的选择。第二,临床病理(Clinicopathological,CPC)教学会议经常被举行,临床医生和学生一起出席并共同进行相关的病例讨论,以促进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和掌握相关的临床知识。第三,教学使用的病理学及其他学科整合的内容是经过审查委员会评估的,并且会建立一个病理学网站向学生提供病理学学习的相关内容,包括病理学图片、解释说明、讲义、学习课程表及其他相关信息。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PBL教学过程中都会使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教学,它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八、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在医学中,病理学的逻辑和科学的实践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学生们理性的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和疾病诊疗的基础。为了确保学生们能打好良好的病理学知识基础,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目前,传统的说讲式教学方法仍然是大部分学校采取的主要教学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将不断的涌现。因此,我们应当慎重的选择教学方法以适应目前的教育发展趋势。
PBL教学法创建了一个具有刺激性的和理论支持性的教与学的环境,在许多学校实施后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使用过PB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教师都非常支持这种教学方法,认为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但是PBL教学法的大规模实施需要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要有经济上的保障,它需要的经费比较多,这需要政府增加教育投入;二是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包括所有教学科目的重新设定,教学人员的职能重新分配,这需要非常大的决心和意志力,这或许是PBL真正实施的最大阻力。目前,许多学校不容易实施真正意义上的PBL教学,因为它需要彻底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确实非常难以办到。当然,PBL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已经在很多方面得到了体现,相信将来会有很多院校都采用PBL教学法,应用于包括病理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教学上。
参考文献:
[1]Butler,R.,D. Inman and D. Lobb,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he medical school:another case of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Adv Physiol Educ,2005,29(4):p.194-6.
[2]Donner,R.S. and H. Bickley,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merican medical education:an overview. Bull Med Libr Assoc,1993,81(3):p.294-8.
【关键词】专业英语;需求分析;生理学专门用途
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ESP)是以课程专业具体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将单纯语言学习拓展到专门领域[1]。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以及大学新生英语水平迅速提高,有关ESP的教学和研究发展非常迅速[2]。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有效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学习能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解本校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获取学生专业英语学习需求。通过深入了解生理学专业英语学习需求,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品质。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昆明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93名为研究对象,共发放693份调查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571份,有效率为82.40%。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研究,问卷为北京大学邹漫云等[3]设计的“医学专业英语学习需求分析调查问卷”,并根据教学现状稍作修改。于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作答并当场收回。调查内容涉及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现状、动机、技能以及课程内容、实施等多方面需求,全部为封闭式问题形式。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有关数据统计及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专业英语学习现状
为了解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现状,设定相关调查项目,结果显示31.46%的学生表示从未学过专业英语;41.70%的学生有过零星接触专业英语;6.35%的学生学过一段时间专业英语;1.88%的学生较为系统学过专业英语;1.88%的学生作为专业学过专业英语。关于专业英语课程的收获,44.44%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专业英语可以掌握一定专业词汇;27.99%的学生选择丰富专业知识;54.11%的学生选择提高医学专业文章阅读能力;另外还有14.29%的学生认为在其他方面也有收获。当被问及目前是否有机会使用医学英语时,13.28%的学生表示有很多机会使用;37.66%的学生认为偶尔有机会使用;而28.57%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机会使用。
2.2专业英语学习动机和态度
参与此调查的571份有效问卷中,388名学生认为学习专业英语主要是为将来职业发展做准备,占67.95%;161名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取得学校规定学分,占28.20%;293名学生是为报考研究生做准备,占51.31%;另外还有17.60%的学生选择个人兴趣爱好;17.17%的学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关于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75.90%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对专业学习或工作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只有4.04%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不重要;另外还有2.16%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或工作没有关系。为了与专业英语学习动机进行对比,我们同时调查公共英语学习动机,结果显示52.09%的学生认为学习公共英语是为了提高语言交流技能;35.21%的学生选择学校要求的必修课程选项;另外31.02%的学生选择学习公共英语是为将来工作做准备;还有5.92%的学生选择其他。
2.3专业英语课程需求
2.3.1公共英语各项技能学习需求。为了与专业英语学习需求进行对比,我们同时调查公共英语学习需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对公共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自评不高。各项技能满分为5分,阅读能力自评分最高为3.22分;口语水平较差,自评分最低为2.98分。采用方差分析对各项技能评分进行比较,学生阅读能力(3.22±1.30)分自评分高于口语水平(2.98±2.01)分和写作水平(2.99±1.41)分自评分(F=3.27,P=0.01)。2.3.2需要提高的公共英语学习技能。在听、说、读、写、译5项技能中,需要迫切提高口语与听力技能。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这2项技能提高需求高于其他技能(F=5.97,P<0.001)。2.3.3专业英语各项技能重要性认识。对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听、说、读3项技能比较重要,评分均在4分以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专业英语阅读及听力重要性评分为(4.02±1.49)分和(4.02±1.35)分,高于写作、翻译技能(F=7.37,P<0.001)。2.3.4专业英语近期需求。在问及近期需求时,9.67%的学生选择总有机会使用专业英语;34.78%的学生选择偶尔有机会;14.29%的学生选择不清楚;26.41%的学生选择几乎没机会;2.74%的学生选择完全没机会。关于具体专业英语需求,126名学生表示需要阅读专业文献或其他资料;79名学生表示需要扩展医学英语词汇。2.3.5专业英语听力技能学习需求。关于听力技能需求,43.29%的学生选择听懂工作场合英语日常对话;58.87%的学生选择听懂涉及医学内容节目。2.3.6专业英语口语技能学习需求。调查发现34.78%的学生选择在工作场合与同事用英语进行交流;57.43%的学生选择与外籍患者或其他客户用英语进行交流;19.48%的学生选择口译。2.3.7专业英语阅读技能学习需求。在所列出不同阅读技能选项中,42.57%的学生选择阅读英文学术期刊;48.34%的学生选择阅读英文医学报告;39.39%的学生选择阅读医学原版教材;31.75%的学生选择阅读英文科普读物。2.3.8专业英语写作技能学习需求。至于写作技能,44.30%的学生选择英文医学报告写作;57.58%的学生选择英文医学论文写作;22.51%的学生选择英文信函写作。2.3.9专业英语翻译技能学习需求。本次问卷结果显示62.77%的学生选择医学文献翻译;46.06%的学生选择在学术会议上及专业相关其他场合进行口译。
2.4专业英语课程实施需求
2.4.1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方式。在本研究列出的7种课程形式中,48.05%的学生选择医学听说交流技巧;31.60%的学生选择医学实用写作;38.82%的学生选择医学文献阅读;24.39%的学生选择医学论文写作;23.09%的学生选择医学翻译;26.12%的学生选择医学影视欣赏;12.55%的学生选择医学与文学。2.4.2专业英语课程性质。83.19%的学生支持必修课形式;而16.81%的学生不赞同将该课程设为必修课。2.4.3专业英语授课教师。通过本次调查发现33.77%的学生希望有医学背景的英语教师授课;35.50%的学生选择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授课;还有24.82%的学生选择由专业课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授课。2.4.4专业英语课堂授课语言。至于授课语言选项,27.42%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应该在40%以下;35.21%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达40%~60%;15.58%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60%~80%;另外3.31%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应该为80%以上。2.4.5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参与该研究的571名学生中,54.26%的学生选择以教师讲解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方式;8.23%的学生选择以教师讲解为主讲座式方式;24.24%的学生选择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2.4.6专业英语教材英语和汉语比例。当问及使用教材时,81.39%的学生选择中英文双语教材;18.61%的学生选择全英文教材。2.4.7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时间。对于课程开设时间问题,认为课程开设时间为二年级的学生占28.43%;14.14%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时间为三年级;另外40.12%的学生认为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设并延续到临床实习阶段;还有10.24%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时间为四年级进入临床实习阶段。2.4.8专业英语授课班级规模。关于授课规模,17.46%的学生选择20人以下教学班级;38.38%的学生选择20~30人;还有11.54%的学生选择30人以上;另外32.63%的学生选择班级规模无所谓。2.4.9专业英语教材体裁。对教材体裁调查显示,34.05%的学生选择经典医学文献;28.28%的学生选择医学教科书选读;29.29%的学生选择医学优秀期刊论文;17.17%的学生选择医学英语的应用文体材料;31.45%的学生选择医学相关视听材料及配套文字资料。
3讨论
3.1专业英语学习现状
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很到位,但教学现状是学生接触和参与的专业英语课程很少。一方面可能与课程学习难度相关,提示笔者在今后教学中尽量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生理学学科特性促进学生专业英语学习。另外可能与此次问卷调查对象是二年级学生有关,目前低年级学生使用专业英语机会并不多,提示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接触专业英语。
3.2专业英语学习动机
分析上述结果可知,就学习动机而言,大多数学生专业英语及公共英语学习动机明确,而且多数学生对于专业英语与学习或工作的重要性关系认识非常清楚。学生对此课程抱着积极学习态度,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开端。3.3专业英语各项技能需求从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目标基本一致。在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迫切希望提高阅读及听力技能。这可能与将来工作中阅读技能应用机会更多有关。专业英语学习技能需求结果表明学生期待将专业英语知识运用到专业和工作中去,这鲜明体现了专业英语课程特点,也是与公共英语的显著区别[4]。提示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专业英语阅读和听力能力培养。
3.4专业英语课程实施需求
学生对于生理学专业英语课程形式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几乎涵盖所有选项。这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提示通过多种形式、多条途径组织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活动。关于专业英语授课教师选项,更多学生选择由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授课;课堂及教材中英语使用比例为中英文双语;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上述结果提示教师在组织生理学专业英语学习时应当采取逐渐过渡形式,给学生适当缓冲空间才可以保证教学效果,缓冲有利于学生协调两种语言,帮助他们同时提升两种语言专业能力[5]。另外教师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专业英语学习意愿。关于授课班级人数,更多学生倾向于20~30人小班授课,而且学生希望在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设并延续到临床实习阶段。提示小规模教学更有利于增加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综上所述,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生理学专业英语学体呈现积极需求趋势。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更体现出开展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势在必行,因此,生理学教师需要从需求分析中获取有效数据,最终提高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李珂,郭书法.专门用途英语在制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0):123-125.
[2]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6.
[3]邹漫云,孙秋丹,郭莉萍,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5):718-721.
[4]申俊丽,付慧欣.包头医学院ESP教学模式学生目标需求的分析研究[J].科技通报,2015,32(2):240-243.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三微;整合
1概述
资助信息:教育项目“互联网+”下的三微平台整合移动教学模式探讨;基于ANDROID的智慧校园移动学习平台构建研究2014-295。
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我国的移动教育研究获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目前,微博、微信和微视是几款新的移动终端的软件,有着很多优点: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微博作为一种‘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又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微信则因其‘点对点’的精准、互动的沟通方式成为唯一渗透所有人群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便捷的社交利器;微视的出现相对前二者较晚但也是移动互联时代不可小觑的力量。鉴于此,本文借助于目前发展成熟的微博、微信和微视软件平台,通过对三微平台的整合,来共同促进移动教育的发展,力求解决移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2基于三微平台的改革模式
2.1改革内容
随着互联网、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三微平台(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快速发展,三微平台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成熟的三微平台软件便捷性、丰富性促进移动教育的发展,形成教育模式的创新,力求解决移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互联网+时代,探索出一种新的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教学模式。
2.2改革目标
在“互连网+”的时代,移动教育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三微平台(微博、微信、微视)的发展,移动教育技术的实现和推广已成为未来研究的中心,如图1所示,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2.2.1掌握移动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全面分析国内外移动教育的发展情况及时代因素,指出我国移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2.2构建三微平台(微博、微信、微视)在移动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并且根据三微平台各自软件本身的使用特性以及优势,试图将其应用于移动教育,以求解决移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将构建出三微平台应用于移动教育的教育模式。
2.2.3提出三微平台应用于移动教育的实施条件,三微平台的软件起初被开发出来是三款娱乐软件,现在要将其应用于移动教育中,要让三微平台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起到媒介的作用,所以应该具备一定的实施条件才可以用于教育中。
2.2.4通过实验验证本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在项目中,将构建出一个基于三微平台的传播模式图,并且通过实验的方式来验证这个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没有可行性就没有利用价值。除此之外,还通过简单的数据对比证实了该模式的效果。
2.2.5通过三微平台应用于移动教育的注意事项,通过实验完成,并且采用和教师及学生沟通的方式获得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整理出三微平台应用于移动教育中的注意事项。
3基于三微平台的实施方案
传统的授课模式帮助学生建立面对面的学习模式,却忽略了网络学习的模式,和学生对细节问题的不解而造成的注意力分散,而基于三微平台的理念,这种学习方式正弥补了这一缺憾:
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三微课程平台,于授课前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进行预习并记录或反馈各种疑问,教师可以在课上集中解决典型问题,变“盲目性”授课为“针对性”教学,课后也可练习或反馈信息,督促学生巩固和加深,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另一方面,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后,可以通过三微平台随时选择学习其中的内容,并对难以理解的内容反复学习,在课堂上重点倾听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交流。
最后,采用文献分析法、设计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完成三微平台的整体构建。
总之,三微平台(微博、微信、微视)应用于移动教育中是借助于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实现的,学习者不必再像传统远程教育中那样受制于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不同目的的学习,整个教学活动也都是移动的,在这种情况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的移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佑镁、王娟.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39-45.
[2]杨方琦、杨改学.近十年我国移动学习学术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6):39-45.
[3]胡立攀、李新成、唐国菊等.国内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6):616-619.
[4]王军、王琴.移动学习在高校的应用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8):94-97.
[5]李冬.微信的特点和应用趋势[J].科技传播,2013(22):46-58.
作者简介: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教材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019-02
近些年,生物信息学顺应时代变化而成为生命科学的新兴领域。[1]生物信息学主要是对核酸和蛋白质两个大方向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2]目前,生物信息学作为基础课程在各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开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3]因此,各高校在教材选择、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4]优秀的生物信息学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对不同的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取适合相关专业的教材,是教师的必要工作。本文对五种生物信息学教材进行分析,为不同专业对于教材的选择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及教材简介
(一)文献研究法
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文献检索。首先,搜索与生物信息学教材分析相关的著作。其次,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与教材分析相关的期刊论文。最后,借鉴优秀教师的教案,仔细阅读并进行分析。深入了解相关生物信息学教材分析的背景以便进行整理分析。
(二)对比研究法
本文主要选取了五种生物信息学教材,根据教材的基本框架结构及特点,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总结不同教材之间异同。
二、生物信息学教材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教材的使用也趋向多元化。生物信息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对不同的生物信息学教材进行对比,以便教师作出最适合的选择。如表1所示,对五种教材从宏观角度进行内容上的分析。
如表1所示,从中可看出这五种教材从整体编写方面,都涵盖了核酸和蛋白质两个主要层面。主要内容包括:生物信息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数据库的介绍、生物信息学常用统计方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几大方面。并且,大多数教材都附有思考题,有利于学生课后对知识进行运用及加深理解。只是随着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不同版本的教材增添了新的相关的知识。同时不同教材的侧重点略有差异。
另一方面,从表1中可看出,五种教材所包含的章节为7到15章不等。这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前沿知识不断地填充到教材中。所以,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的教材,具有各自的特色。
首先,教材的侧重点不同。随着各物种的基因组计划的不断完成,生物信息学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并且融入到各个领域中。例如:由李霞、雷建波编写的《生物信息学》,侧重介绍了生物信息学与疾病的相关联性。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突出实用性,以临床实际问题作为编写出发点;而刘娟编写的《生物信息学》一书中,以丰富的实例,重点介绍了相关数据库和软件的功能、应用策略和使用方法。在章节编排上涉及微阵列数据分析的内容,突出了生物信息学与数学的融合。
其次,不同教材的难度存在差异性。陶士珩编写的《生物信息学》较基础,包含了生物信息学基本内容,力求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生物信息学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而陈铭编写的《生物信息学》,根据生物信息学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增添编程与统计学知识,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使得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讲,都要求具有深厚的学科背景。
最后,学科之间联系程度差异。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项生物科学的工具,不仅仅应用于生物学,同时,在医学、农业专业、计算机科学等领域。[10]但不同教材所体现生物信息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程度不尽相同。例如:吴祖建编写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实践》一书,主要包含了数据库检索、引物设计、序列分析等诸多技术问题。书中以图表形式为主,文字介绍为辅,以让学生学会操作为主,将生物信息学与计算机科学紧密结合。
三、结语
生物信息学重要特点为学科交叉性,涉猎范围广。不同的生物信息学教材适用于不同专业。本文对五种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教材不同特色并结合不同专业特点,为教师选择适合的教材提出建议。陶士珩、刘娟编写的两版不同《生物信息学》,内容基础,适用农业专业和师范专业作为教学用书;李霞、雷健波编写的教材,主要突出了与医学相关联系,适用于医学专业用书;陈铭、吴祖建所编写教材,注重与计算机科学的关联,实践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适用于计算机专业。
参考文献:
[1]朱杰.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问题的探讨[J].生物信息学,2005,3(4):185-188.
[2]赵屹,谷瑞升,杜生明.生物信息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5):2-6.
[3]倪青山,金晓琳,胡福泉等.生物信息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1):816-818.
[4]向太和.我国现有《生物信息学》教材和网络资源的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6).
[5]陶士珩.生物信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刘娟.生物信息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7]吴祖建.生物信息学分析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8]陈铭.生物信息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9]李霞,雷建波.生物信息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0]高亚梅,韩毅强.《生物信息学》本科教学初探[J].生物信息学,2007,5(1):46-48.
[关键词] 临床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复合型人才;科研
[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1-0129-03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是指以药学知识为基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研究及干预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药效动力学及药代恿ρЧ程,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经济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本概念最初于1957年由Donald Francke首次提出[2],并于1966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UCSF)率先创立临床药学专业[3]。临床药学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1989年由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建立了我国首个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至2014年全国共有32所高等院校具有临床药学专业,其中有12所院校具有硕士培养点,9所院校具有博士培养点[4-6]。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我院于2014年申请并获得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和培养点,负责培养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部分七年制在校生的实习带教。在培养过程中,通过与临床科室的交流及毕业生的反馈,笔者发现,现普遍实施的临床药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临床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临床不仅需要临床药师提供药物咨询、指导服务,更需要临床药师提供设计、分析、实施药物试验的科研服务。据此,经导师组调研与讨论,决定对在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对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课程安排及人才培养方案做一总结,以供同仁参考。
1 培养对象与目标
临床药学是以向临床提供具有药学、临床、科研能力的临床药师为培养目标的学科,故本学科的培养对象须具有临床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但由于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各高校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规模普遍偏小,而现今社会对临床药师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可将招收条件放宽至具有药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历。在培养过程中,不仅需使研究生掌握为患者提供合理化用药方案的能力,还需以研究生可独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药物问题、分析药物问题、解决药物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
2 培养模式
2.1 培养时限
临床药学的培养时限一般为3学年(6学期)。但由于本培养点的规模有限,本校报考人数较多,故目前仅招收本校临床药学5年制本科生,根据培养方案,可将本校临床药学本科的第五学年与研究生阶段打通培养,这是由于临床药学第五学年本为临床实习,而本培养点即是临床单位,故将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打通,在保证本科质量的前提下使总学程达到3年。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接触临床一线,更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连续性,并可压缩培养周期,即“5+2”培养模式。
2.2 培养方式
2.2.1 导师组负责制 为保证培养质量,由本校临床药学系负责32个月实践培养计划的制定与轮转编排,并由导师、药学部的相关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的实践培养进行有效指导。在培养过程中,再由临床药学系集中组织安排进行阶段考核、结业考核、学位论文开题与答辩。
2.2.2 专科定向培养 研究生在首都医科大学完成必修课学习后,导师根据课题背景、优势学科、研究热点及学生个人兴趣对其专科方向进行定位。研究生将以个性化的专科方向进行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
2.2.3 药学实践 在进行临床实践前,研究生需对本单位的药物品种、药事管理细则、科研课题及药学部运转模式有一定的认识。故在临床实践前,研究生需进行为期10个月的初级临床药学实践,在药学部门诊药房、病房药房、静脉配液中心、药检室、实验室及药库等各个岗位进行轮转培训,培训包括对药品的检验与调剂、静脉配液方式、用药干预、治疗药物监测及用药咨询等。在轮转期间,药学部还会安排各岗位负责人对研究生进行统一的讲座培训,使学生快速的、正确的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2.4 临床实践 在完成药学实践后,研究生将进入为期1年的高级和专科临床药学实践阶段。学生按照自身专科方向进入各临床科室,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在此期间研究生需掌握本专科用药品种、适应症与药物遴选方法、用药原则、用药时限及药物不良反应辨别方法等内容,并在本专业临床药师及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的初步的用药监护。
2.2.5 科研实践 本培养点推荐研究生住校学习,研究生自入学始,即对其进行科研培养。在临床实践及科研实践期间,布置工作量较小的相关科研任务,嘱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并安排研究生对老师及学长的实验及科研进行观摩,使其在观摩期间迅速掌握相关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标书及论文撰写等相关科研内容。
在完成初级临床药学实践后,研究生进入为期1年的临床高级和专科药学,以及科研实践阶段。导师根据其专科方向、课题背景及学生个人兴趣围绕当前临床研究热点及难点进行科研选题。选题需具有一定的高度,并应涉及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循证医学等多个学科,从而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相关科研方法及手段有更深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对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数据支持。
2.2.6 培训及交流实践 为加速临床药学的学科建设,本培养点着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沟通及言语表达能力。研究生在学期间,导师组努力为学生争取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专业培训及学术会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在会议过程中进行汇报、发言及交流。另外,导师组每两周安排的一次学术交流会,研究生定期进行数据汇报,并对研究内容及难点、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这不仅可使导师了解每个研究生的实验进程与实验问题,还可使研究生拓宽眼界,了解其他专科的相关知识与研究现状。
3 成果
3.1 熟悉药学业务工作
据了解,部分临床药学培养点忽略药学实践过程,从而加大临床实践幅度[7-10]。这虽可加深学生对临床药学的认识,但研究生在实践中却不了解自身科室的药品品种、药事管理细则及科室运转模式,从而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医生、护士及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无从解答[11-13]。由此可见,药学实践是临床药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本培养点研究生在药学部轮转过程中,不仅熟练掌握本单位用药目录,更对各岗位工作内容及职责有了深刻的认识,使研究生在查房过程中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品信息及药事管理细则。
3.2 临床药学能力增强
在本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在临床中发现及解决药物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据相关临床科室反映,对于药物品种、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常见问题,学生可根据已有知识或用药手册迅速给出结果;而对于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辨识、非常规用药等复杂问题,学生可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式获取正确信息,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于临床。由此可见,专科培养下的研究生已得到各临床科室的肯定与认可,这不仅为临床合理用药做出了贡献,还为临床药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3 科研水平提高
在此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的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均有显著的提高。研究生不仅可以按时高效完成论文开题、中期汇报、论文答辩等环节,还在与同学的相互帮助与合作中,对其他专科有了一定的了解。2015年以来,本学科点已毕业和在读的4名硕士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有2篇论文分别获得2014年和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优秀论文的二等奖和三等奖。由此可见,在此模式培养下的研究生不仅拥有了良好的科研思维与写作能力,还加深了对专科药物的理解与感悟,临床药学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3.4 交流沟通能力增强
在众多的科室会议、用药宣教、学术会议中汇报及发言中,研究生的言语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沟通技巧均有显著的提高。在不断地锻炼中,学生渐渐从中找到了自信,办事能力及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4 总结
4.1 专科培养的优势
本培养点研究生在第二学期即明确自身的专科方向,有助于学生尽早对专科知识进行学习与梳理。通过对专科药学知识的研究,不仅能对该学科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特定人群提供更加专业的药学服务;还能更为快速的掌握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及研究方法,在学习其他专科时也可触类旁通,提高自身学习及工作效率。此外,专科培养也为科研课题指明了研究方向,使临床与科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避免科研与临床脱钩的现象。
4.2 加强科研培养的优势
目前,临床需要精通药学、临床及科研的复合型药学人才,而传统培养模式下的临床药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无疑是其短板[14-17],故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加深其对专科药学知识及问题的理解,还能切实分析、解决临床中的药物问题,提供可靠的理论及数据支持,使药学与科研真正服务于临床。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专长,也成为其就业的敲门砖[18-20]。
4.3 展望
诚然,本单位展开的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刚刚起步,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处于摸索阶段,在某些培养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正与临床药学在国内的学科现状相一致。但笔者相信,在大家对临床药学教学的不断尝试、探索与挑战下,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临床药学的特色发展道路,临床药师也会随着工作的深入得到医生与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ollege of Clinical Pharmacy. Acute care clinical pharmacy practice:Unit-versus service-based models[J]. Pharmacotherapy,2012,32(2):35-44.
[2] Bond CA,Raehl CL,Franke T.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s, hospital pharmacy staffing,and medication errors in United States hospitals[J]. Pharmacotherapy,2002,22(2):134-147.
[3] T雪雷. 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2015.
[4] 张琴. 临床药学现状和发展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6):750-752.
[5] 吴永佩,颜青.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内涵、范畴和发展趋势[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3):133-159.
[6] 吴永佩,颜青.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与相关概念的探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2):69-72.
[7] 龙萍,吴方建.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学学科建设[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1):884-886.
[8] 赵奎君,续畅,王秀娟,等. 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7):136-139.
[9] 杨志海,张幸国,马葵芬,等. 我国临床药学学科发展现状调研分析及思考[J]. 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7):1553-1557.
[10] 张凤,夏天一,高守红,等. CNAS-CL01准则在临床药学教学和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药业,2016,25(18):11-14.
[11] 马葵芬,张幸国,王融溶,等. 基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数据分析临床药学科研现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1):94-97.
[12] 刘耀武,印晓星. 临床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427-429.
[13] 张文悦,翟所迪. 临床药学本硕连读六年制的实践和科研模式探索[J]. 中国药房,2008,19(13):1028-1029.
[14] 赵宇昊,唐燕,李书珍,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中药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 28(12):1891-1892.
[15] 高小明,姜春梅,夏淑霞,等. 浅议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建设[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139-140.
[16] 蒋学华,李喜西,曾仁杰,等. 临床药学学科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药房,2008,19(13):965-968.
[17] 颜海弟. 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43-147.
[18] 张冰,金锐,吴嘉瑞. 基于现代中药师知识框架构建临床中药学课程[J]. 药学教育,2011,27(5):23-25.
[19] 李晓平,邵宏,唐忠婷,等. 国外52所大学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体系的比较[J]. 中国药事,2007,21(11):934-938.
关键词 动物组织学;PBL;教学实践;积极意义;具体措施;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 S852.16;G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23-02
Positive Significance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PBL Teaching Practice of Animal Histology
YIN Jun CHEN Bing SUN Jing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s of PBL teaching practice were expounded,the quality teachers must have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animal histology PBL teaching practice were analyzed,and the important roles of scientific spirit in PBL teaching were stress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nimal histology PBL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animal histology;problem-based learning;teaching practice;positive significance;specific measures;scientific spirit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不断涌现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培植现代教育理念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而且还切实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潜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正以它独特的优势走进中国课堂,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又一朵亮丽的花朵。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强调学习主动性,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1]。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自我完善,PBL教学法已成为一种国际推崇的教学方法,并逐渐被我国高校接受并采纳,成为教学改革的新趋势[2]。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填鸭式的教;学生的学也不是知识单向接受式的学。PBL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基础知识,更能够学习运用基础知识去探索未知领域。
动物组织学是兽医专业必修课,在知识构架中担负从机体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从结构形态到结构功能,从正常结构到病变结构的桥梁作用,是培养创新型兽医人才的重要基石。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动物组织学教学的体会,就该课程PBL教学实践对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进行探讨。
1 开展PBL教学实践的积极意义
大学生思维活跃,富有灵感和创新热情,但缺少创新的思维方式、必要的创新技能和明确的创新目标,因此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不变的主题。高校围绕该主题倡导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其中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来激发学生思考、讨论并解决问题,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伴随着综合能力的提高,如分析讨论问题,主动汲取知识的能力;勇于交流沟通,乐于团队合作的能力等。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发现新问题,并思考和解决新问题,在将学习推入良性循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开展PBL教学实践教师须具备的素质
结合“动物组织学”课程特点,开展PBL教学实践,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创新素质。
2.1 具有接受教育新理念,践行教学新方法的压力和动力
多年来分科目、分阶段“传道、授业”的教学模式,条块化的知识结构,很难建立起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有义务改变教学理念,主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提升教学效果。动物组织学是基础而又经典的学科,有着成熟的知识体系、丰富的教学积累和相对满意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实践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国家和学校大力倡导PBL教学改革的今天,任课教师应化压力为动力,寻求恰当的切入点,将PBL教学的优势和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结合起来,渐进地尝试教学改革,同时必须夯实教学基本功,保证对良好教学效果的掌控力。
2.2 具有提高专业素养,开展科学研究的自觉性
开展PBL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新的要求。动物组织学知识构架完整,内容经典丰富,教师授课感觉驾轻就熟,教学体验良好。但是如果多年仅专注一门课程,不关心相关学科的新发展,则极易滑向坐井观天、固步自封的险境,久而久之,任课教师知识老化,思维僵化,无法胜任教学改革,无法保证PBL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作为PBL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必须勇于接受新挑战,注重知识积淀,提高专业素养;同时,教师必须广闻博览,贯通各交叉学科的教学内容,科学整合教学大纲,拓宽专业视野。有了一定的专业高度和广度,教师才能找准开展PBL教学的角度,确保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此外,开展PBL教学对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是展现科学研究的平台,而科学研究是创新思维的载体和实践,科研成果可以丰富和提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教学与科研,最终都将统一于师生素质的提高,统一于教学水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任何课程的任何老师都应知难而上开展科研,完全脱离科研的教学改革最终只会沦为一纸空谈。
3 开展PBL教学的具体措施
PBL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提出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由于课程特点的差异,不同课程间的PBL教学设计各具特色,虽可相互借鉴,但无定法可寻。笔者结合动物组织学课程特点探索有效的PBL教学措施,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3.1 集思广益,精心组织和撰写具有创新性的教案
PBL教学法自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比较主流的一种教学方法[3]。由于教育体制、教学传统、教学资源和课程性质存在差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科学的方法是应该是有选择地借鉴,有条件地参考。动物组织学是开设于本科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一年级新生专业知识储备少,只学习了生物学和解剖学等少量课程,因此学生很难理解和讨论略有难度的专业问题,这使得本课程的PBL教学开展十分受限。但是,PBL教学的诸多优势提醒我们不可一叶障目,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做的是群策群力,因势利导,思考并尝试将PBL教学理念穿插并糅合到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汲取它的“正能量”。无论何种教学模式,教案的准备和撰写举足轻重。本教研室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摩相关课程PBL教学,并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决定可以进行PBL教学的章节,依据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化并细化PBL教学措施,几易其稿,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新教案,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准备问题,讨论问题,小组展示和总结讨论5个阶段[4]。
3.2 学习和采用新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手段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对问题的讨论是该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掌控讨论节奏是教师需要学习的新技巧。笔者认为,教师应“努力”不介入学生的讨论,避免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交流方式,把讨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讨论内容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当学生讨论内容片面化,出现冷场,乃至陷入僵局时,教师有责任打破僵局,活跃气氛,保证讨论环节的顺利进行;当学生有不当表述却无人提出异议的时候,教师应立即给予纠正,避免错误概念的形成。PBL教学改革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除了问题提出这一环节需教师主导外,其他部分教师应尽力“懒”起来,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提供合适的平台和条件,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学生自己摸爬滚打,应当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一是充分提供网络资源,使学生查阅资料时有的放矢,效率更高。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展示了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中、英文课件近10余套,电子书10余部,还有及时更新的期刊论文以及大量学术网站友好链接。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专业新动向,吸收更多新知识,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是要求学生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讨论结果,促使学生掌握实用新技术。“动物组织学”是研究动物体微细结构的科学,多媒体能展示大量的图片和动画,生动显示组织器官的微细结构和结构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讨论结果,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可充分展示学生所收集的图片和动画素材,图文并茂,方便学生阐明讨论结果,获得良好的讲课体验。而学生这种通过自身努力探索新领域,获得新知识并展示新自我的成功体验定会激发学生求新、创新的新热情。三是合理引入双语教学,扎实学生英文文献阅读基本功。欧美等地区目前仍处于科技创新的前沿,许多新的研究进展都来自英文读物,因此创新人才离不开扎实的英语基本功。用英文开展PBL教学不现实,也不必要。笔者坚持在PBL教学的总结环节用英文概括章节内容,并反复强化英文专业词汇及其定义。经过准备问题、讨论问题、小组展示等诸多环节,学生对本章节主要内容已经比较熟悉,这种似曾相识之感将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英文专业词汇及其定义。
4 科学精神在PBL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精神包括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实证传统以及理性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它在人类寻求真理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传播与升华,构成了培养创新精神的持久动力和坚实基础[5]。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讲授为主,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以记忆代替思考,忽略了感知和揭示真理的实证过程,更缺少求知过程中所必须的理性怀疑和批判精神,因此缺乏科学性已成为传统教学模式屡被诟病的主要原因。PBL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学生被置于混乱无序的情境中,必须直面不良情境,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并最终寻求问题的答案。PBL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的弊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与研究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寓培养创新意识于日常教学之中,是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备课时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出题时讲究新思路,讨论时发表新观点,以身作则,努力树立创新形象,感染并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开展PBL教学,要求具有科学精神的学生,师生团结协作,共同营造有条不紊、严谨求实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必然会逐渐养成勤奋好学、踏实求真的学习习惯,必然会扎实掌握动物组织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夯实基础,创造条件[6]。
5 结语
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为最终目标,就该目标进行的教学改革是形式多样、层出不穷的。实践证明,将PBL教学理论与动物组织学课程特点相结合,能够唤醒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创新精神。
6 参考文献
[1] 刘忠秀.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
[2] 李泽生,冼利青.麦克玛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3,1(3):85-88.
[3] SEHNEIDER S,BAZARIAN J,S PILLANE L,et al.Edueatlonal Preseri-pitons: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the ED[J].Aead Emerg Med,2002,9(10):105-131.
[4] 吴应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国外医学:学医学教育分册,1995,16(3):1-4.
摘要:基于互动教学和药物化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本文对互动教学网络的设计组建、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建立以及教学效果评估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认为药物化学互动式网络教学是一条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且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药物化学;互动教学;网络环境;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01-02
药物化学是连接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是药学领域的先头课程,在整个药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1]。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物化学的内容更新速度非常快,且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学生们普遍反映这门课程的内容复杂、知识量大、抽象枯燥、难理解、难记忆。如何将抽象的、深奥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一直是从事药物化学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交流”与“互动”是教学过程表现的基本形式。教学互动是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最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2]。目前已有一些教学互动软件系统能够较好地发挥互动教学作用,且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网络媒体的教育也已在国内很多大学推广应用。但现今的网络教育多数还停留在仅以网络为载体的阶段,绝大部分教师仅仅将网络平台作为教学演示工具,以此来代替传统的黑板+粉笔,整个教学过程仍由教师主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网络平台缺少教学、师生的互动,导致网络教育作用有限[3]。
基于以上分析,本校药物化学课程组旨在从网络互动教学和药物化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出发,立足于适应现代信息教育和互动式网络教学的需要,组建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动态的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并利用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探索有效的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药学人才。
一、药物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库资源的收集、整理
药物化学网络教学数据库是网络教学的基础,是课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本校药物化学课程组本着以教师为主体、师生共建、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收集包括电子书、教案、课件、习题与试题、典型药物合成案例、前沿专题与热点问题以及相关的知名学者介绍、国内外药物研究的现状等相关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几乎所有形式的药物化学教学资料,同时将收集的资源分类整合成包括教学视频、电子教案、教学素材、教辅资料等课程资源库、作业库、试题库、问题库、拓展知识库、用户数据库等网络资源库。
二、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设计与实现探索
网络教学平台是互动式网络教学最重要的支撑环境,其设计理念和功能质量都会直接影响网络教学的质量。
1.对于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设计,本校药物化学课题组主要设置了三个部分,包括教学功能区、教学管理区和资源库系统。其中教学功能区包括课程教学系统、作业与测评系统、协助与交流系统。在教学功能区,学生借助平台可进行以下活动:(1)可以自主学习本平台的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习题并适时得到客观性题目的答案反馈,主观性题目也可以参照有关答案。(2)学生完成的主观性练习题也可以通过QQ发给任课教师批改,如果有问题还可通过电子邮件、QQ和微信与教师进行沟通。(3)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网站的超链接,及时了解前沿进展,同时也可以阅读相关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扩大受教育者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功能区主要是对自己的课程进行管理,在教学管理区主要负责学生的测验、作业以及登陆情况,同时管理全班的BBS,引导学生网上讨论,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学生课程学习情况。构建的药物化学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如下页图1所示。
2.关于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实现,课程组主要探索采用用户界面设计、用户数据管理以及多种功能模块来实现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这个网络教学平台对用户分为四个类别:学生、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及管理员。他们有不同的权限,本校学生输入学号申请用户名和密码,从而获得进入本平台的权限。任课教师的权限在于管理、监控本班学生并做好记录,同时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对自己的网络课程随时进行修改或增减相关内容。课程负责人的权限对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管理,如审核教案和课件,建立班级,对本课程乃至这个网络教学平台的整体性进行评估等。管理员则负责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基于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索
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各类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都是药物化学课程中的难点。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组建的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多媒体技术将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等一些抽象内容“简单化”、“形象化”,通过视频、音频、动画和图像等手段,形成视觉、听觉刺激,激发形象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环境。但是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师生交流,不能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本课程组探索了基于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多媒体教学与互动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药物化学教学模式。
四、基于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估探索
根据评估的不同侧重点、时间、目的和理论动机,本校药物化学课程组将评估分为两大类: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完成后,测量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结论和判断。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4]。正是基于上述理论,本校课程组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定期终结性评价两种模式来评价构建的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效果。
1.组建的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是动态的,课程组会定期不断完善它,因此对本平台的运行实际效果主要探索采用形成性评估的模式。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记录、教师观察记录、学习效果评价三部分,其中学生记录主要进行学习过程、信息反馈和作品演示的评估;教师观察记录主要进行课堂观察、师生面谈、作业提交等的评估;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他评、问卷调查、教师评估等环节。
2.定期终结性评价。每一个学年的药物化学教学活动完成后,课程组通过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学生集中网上反馈评价等方式对基于药物化学网络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终结性评估。
通过本校课程组成员探索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我校近三年的毕业生对药物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每年报考药物化学方向的研究生呈上升的趋势,学生成绩也大有改善,故我们认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药物化学互动教学是一条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和提高药物化学教学水平,从而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的可行且有效的路径。互动式网络教学由于受限于网络环境,实际互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技术性问题,如文件储存、音视频流处理和教学互动的并发等情况,还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孙晶波.姜爽.崔龙.PBL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3,11(7):342-343.
[2]廖曰文,魏彩霞.基于作I的教学互动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65-68.
[3]杨李,,唐久来.儿科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建立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31-32.
[4]赫亮,于跃,许春玲.国内外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教学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进展[J].电子政务,2014,(3):29-37.